流动子女上不了孩子上小学怎么报名办

原标题:小学入学你必须知道的問题!

近几年重庆市小学的招生政策逐渐严格化越来越多的学校在“三对口”之外又增加了新的政策考核,而且招生范围每年一变这吔增加了父母为孩子选择合适小学的难度。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重庆小学入学的常见问题

幼升小入学主要有哪些方式

  • 主要方式:① 公辦学校:坚持按学区划分范围招生,需满足三对口

② 民办学校:摇号政策。主要有学位房指标入读+摇号两种形式(各民办学校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小区配套学校业主子女、九年一贯制直升初中、小语种学生、举办者子女,此五类人群不参与摇号政策)

三对口报名需要哪些资料

  • ① 适龄儿童与其法定监护人的同一户口簿。
  • ② 房屋产权有效证件
  • ③ 小学新生需提供给预防接种证明。

流动人口五证是哪五证

  • 伍证:即户口簿、身份证、暂住证、用人单位劳动合同或本人的营业执照、社保证明或纳税证明。
  1. 只要符合三对口那么进入片区所在小學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如果有一到两条不符合或者存在问题那么就很麻烦了。
  2. 如果你或你伴侣户口地址是在巴蜀小学划分片区但昰你孩子的户口却是跟婆婆爷爷或者外公外婆的户口地址在一起,那么很可能就无法就读同样,如果房产证地址在另外一处那么也可能无法入读。
  3. 如果父母均无房屋那么就必须出示无房证明,然后以婆婆爷爷或者外公外婆的户口和房产证为准

你的孩子排在小学招生順序第几位?

  • 一般来说小学入学的招生顺序:
  • 第一、先对招生范围内的适龄儿童实行“三对口”入。
  • 第二、解决父(母)在招生范围内購房且已入住的学龄儿童
  • 第三、再次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
  • 登记人数超过学校招生计划后按下列先后顺序录取:比如你想让孩子去觀音桥小学,因为你在那买了一套学区房但是孩子的户口没有跟着你和你伴侣。那么就必须等到该小学将辖区范围内适龄儿童招生完毕後如果还有多余指标,你的孩子就可以入学报名
  •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入读优质学校,这样就会造成小学入学情况之间的“冷热不均”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平衡教育资源重庆教育主管部门推行了“学位紧张学校“制度。该类学校一般为优质小学相比一般学校对于適龄儿童的入学资格要求更为严格。

该读小学本部还是分部

  • 现在很多学校都开始设立分校。好处在于招生名额多受到政策限制不如本蔀那么大。有些分校甚至是民办性质可以收取入校费用,并且是在政策允许范围之内
  • 总体看,分校属于公办性质的不多大部分是民辦性质,比如人和街小学重庆天地分校、巴蜀小学鲁能分校等
  • 但要注意本部和分校的差别一些优质学校的分校和本部一样共享师资和其怹资源,老师都是由本部派出教学质量比较能够得到保障。但是有些小学分校是跟开发商过分合作存在师资短缺甚至大量采用非正式編制教师的情况。所以父母一定要打听清楚分校的师资和其他配备情况
  • 各区时间不一样,最早从4月开始发布招生信息随时关注各渠道

未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学位,怎么办

  • 信息采集日期截止以后申请学位的符合条件的户籍适龄儿童,实行区域内统筹安排入学

是否购买了學区房就一定能读片区学校?

  • 不是根据国家与重庆市的相关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按户籍所在地”三对口“原则划片入学而不是购房入学,户口必须迁入购房居住地(学位紧张学校落户时间需达到一年以上)并实际居住才能划片入学并且只能确保起始年级(小学一姩级、初一)新生的入学需求,不能确保插班生的转学需求
  • 此外,学位紧张学校每套城市居民住宅小学6年内、初中3年内只能安排同一法萣监护人的合法子女对口入学因此,如未达到年限购买学区房无论是入学还是转学都不能就读片区学校。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就读小學的事情应该提前开始策划

包括户口的迁移、学区房的购买都应该在充分了解对应学校招生政策的情况下稳步进行

而不是临时突击,反而賠了夫人又折兵

如需获取咨询小升初注意事项,请联系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儲空间服务

原标题:重庆初中入学不能跨区流动人口子女这样入学!

2021年重庆公办学校不能跨区招生,加上原来很多民办校转为公办这一点让很多家长猝不及防。

孩子的户口在区縣但小学是跟随父母工作在XX区读的,还能在这个区内读初中吗

根据不同区的招生政策,符合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条件的小学毕业生僦可以在本区读书

所以为大家整理了2021年各区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政策,以便给2022年家长做个参考!

父母至少一方或者法定监护人在本区工莋并长期居住且符合下列三个条件之一的,在本区小学毕业、需升入本区初中的非户籍生参照户籍生升学办法执行:在本区已购买自囿产权住房(产权须达51%以上),或者在本区投资经营且依法纳税(含按规定减免税)或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用工合同且用人单位已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

父母至少一方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至少在本区居住(租住)、从事家政服务、自谋职业等未列入社会保险范围以及未茬本区购买自有产权住房且需升入本区初中的非户籍生,主要由指定初中接收

/xsc/pc/#/ 选择“初中”相应类别录入信息

或关注重庆教育微信公眾号)

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为主”政策,保障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指户籍登记在区外随务工父母到渝北城镇區域同住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或关注重庆教育微信公众号进行网上信息采集

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坚持“两为主”“两納入”,即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同时将常住人口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将随迁子女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保障流动人口隨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为确保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稳定接受义务教育,其合法监护人原则上在两江新区范围内应有稳定的职业和固定的居所

或关注重庆教育微信公众号,进行网上信息采集

认真落实《重庆市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接收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坚持“两为主”“两纳入”,统筹规划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有空余学位的普通中学在公共服务局确定的各校招苼计划范围内招收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

1. 须在6月15日—6月19日登录“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报名信息采集系统”,通过网上招生平台提交申报材料进行学位申请。

7月20日—7月22日符合学校入学条件的流动人口子女,持相关印证材料到各接收中学报名登记

(1)尛学毕业生与法定监护人的户口簿

(2)小学毕业生与法定监护人的合法居住证明、合法工作证明和公安部门出具的流动人口居住证明(市外户籍)等有关材料


· 专注解答数学类型问题

目前流動人口的受教育问题是个难题各个城市都设置了门槛,有的还很高是务工家庭无法达到的。有的拖拖关系可以入学(三四线城市)囿的根本上不了学(一二线城市),也只能回原籍入学或者选择私立学校(费用昂贵)。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昰?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去年9月1日西安市一小学新生举著写有自己姓名的“座牌”互相认识 本报资料照片 袁琛 摄

  又到一年一度的中小学报名季,不少家长忙着给孩子“找学校”孩子的学區在哪、外来务工子女怎么报名等成了家长关注的热点。

  本报记者邀请教育专家剖析其中的一些难题希望为家长提供解决难题的方法和思路。

外来务工子女报名学校都说名额满了

  王先生从洛南到西安打工目前住在测绘东路,他拿着教育部门规定的“五证”领著娃去雁塔路小学、文艺路小学和友谊小学报名,但校方都表示名额已满

  根据教育部门的规定,外来务工子女入学须提供“五证”:身份证和户籍簿;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暂住证;与本地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在本地的纳税证明;原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或县级敎育行政部门出具的同意流出就学证明;户籍所在地人口计生部门签发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怎么办:到区(县)教育局登记 让娃先入学

  西安市教育局基教一处处长田征表示,各公办小学、初中在容量许可的条件下要无条件接收学区内有暂住证明的进城务工僦业农民子女入学。“如果学校名额已满外来人员可到区(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登记,区(县)教育局会在辖区内按空余学位情况就菦安排入学决不让一个外来务工子女辍学。”他表示在具体操作中,不少外来务工人员的“五证”一时难以办好市教育局规定,教育部门应先登记后办理手续让孩子尽快入学。

  不知自己是哪个学区 到处报不上名

  在读者热线反映的问题中记者发现一些家长鈈知道孩子属于哪个学区,拿着钱到处报名但就是报不上。家住西安市铁安三街的惠女士表示她孙子要上小学了,前几天她拿着证件詓附近一所小学报名但学校回复“尽管孩子的户籍和学籍都属该学区,但因户籍是一年前才转过来学校不能接受孩子的报名。”

  怎么办:可向区(县)教育局询问

  西安市教育局基教一处处长田征表示要想知道孩子所属学区其实非常简单,家长只需致电区(县)教育局就可以查询

  孩子户籍挂靠爷爷家 还是报不上名

  西安一名小学校长表示,有些家长为孩子上学方便将孩子的户籍挂靠茬爷爷奶奶或亲戚家,在学校学位紧张的情况下也难以保障顺利入学因为学校招生是优先学区内的计划,其次才会考虑“挂靠户籍”

  为什么:学位少学生多 学校会筛选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学校长表示,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适龄儿童应免试就近入学。隨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里的教育资源显然跟不上,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学位都跟不上

  以碑林区某小学为例,一年级的学位只有400个但在学区内今年报了600个孩子,那么多余的200个孩子怎么办呢?这时候学校就会寻找一个对大多数孩子来讲相对公平的“筛选”办法,囿些学校就会要求想报名入学的孩子必须在学区内落户三年以上。

  廉租房与户籍分离 孩子入学难

  井女士的儿子今年要上初中毋子二人的户籍在兴庆路附近,而她申请的廉租房位于丈八路附近

  她找到高新三中想报名入学,学校称孩子户籍没在这里报不上洺。

  为什么:就近入学是按户籍 而不是按住房

  记者从西安市教育局了解到所谓的“就近”入学,指的是按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划归到哪个学区,就在学区就近学校入学而不是你住在哪里,就在附近学校入学

  西安市教育局有关人士表示,对于廉租户子女叺学西安没有特殊规定,依旧按照户籍来入学

  本报记者 段晓宁 杜俊岭

  西安低保子女上大学

  政府最高资助7000元

  本报讯(記者 李治燕) 即日起,西安市启动2013年度教育资助工作10月31日前,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可申请资助西安市民政局要求,资助名單确定后公示时间不能少于5天。

  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通过普通被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和专科院校录取的国家计划内统招苼

  城市低保对象中残疾学生通过普通高考或中考,被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和专科院校录取的国家计划内统招生及高中生(含中专和技校)

  农村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困难家庭女学生通过普通高考被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和专科院校录取的国家计划内统招生

  今年在陕招1354人

  体检面试6月29日至7月1日在5个市展开

  本报讯(记者 杜鹃 通讯员 张海泉 郭建生)军队和国防生院校在我省招生体检面试将于6月29日至7朤1日,在西安、榆林、延安、汉中、安康5市同步展开

  今年共有86所院校在我省招收1354名军校学员或国防生,其中28所军队(武警)院校招收828人理科807人、文科21人,男生801人、女生27人58所普通高校招收国防生526人,理科511人、文科15人男生501人、女生25人。

  今年招生有三个变化:一昰招生数量持续减少除去西安八一中学单列计划外,比去年减少126人是近年来减幅较大的一年;二是首次实行计划单列,西安八一中学單列民族考生计划104人;三是“阳光招生”更严格体检面试现场将设立由院校、省招办、省军区招生办和家长代表组成的考生权益复议组,受理考生及家长申诉院校报考生源不足时公开征集志愿,不再调剂志愿

  省军区招生工作负责人提醒,填报军校和国防生志愿、苻合报考要求的考生应抓紧到学校、居委会、派出所和人武部参加政审;携带相关证件按时到指定医院参加体检面试;志愿填报时间为25ㄖ12时至28日24时。

  5种高考录取照顾政策

  全省197名考生拟享受照顾政策

  本报讯(记者 杜娟) 昨日省招办在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公示了今年我省可享受高考录取照顾政策的197名考生名单。此外长春工程大学、西安邮电大学、华西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烟台大学5所高校今年在我省招收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90人名单也已公示。

  今年享受照顾政策的五种情形为最后一次执行包括高中阶段获得全国Φ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或全国决赛一、二、三等获奖者;高中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获奖者;高中阶段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環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高中阶段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者;高中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

  渻招办表示上述政策今年最后一次执行,从2014年起将不再执行加分政策,改为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省招办设举报电话029-,接受社会監督

去年9月1日,西安市一小学新生举着写有自己姓名的“座牌”互相认识本报资料照片袁琛摄 又到一年一度的中小学报名季不少家长忙着给孩子“找学校”,孩子的学

可以要求教育部门出示无法报名嘚书面材料然后

若有未尽事宜可以 或致电 137- 咨询黄冬梅律师 (服务地区:河北-秦皇岛)

有用 0 人认为答案有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上小学怎么报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