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间有进士吗

宋元时间 名卿:缙云进士朱绂

在名聞遐迩的缙云河阳村中有一座始建于元代的入口大门,相传因朝中峰山五龙抢珠的入脉处从宋代开始,村中朱姓先后出过八位进士(朱绂、朱绶、朱 、朱垓、朱藻、朱孝态、朱有泰、朱填)故取名叫“八士门”。《光绪缙云县志》载:“朱绂字子章,绍圣甲戌进士授奉义郎,知侯官县兼劝农事升嘉议大夫,赐金鱼袋朱绶,字子明绍圣甲戌进士,拜中书舍人、奉议大夫”而具体政绩,却一矗未见有记载老来偷闲,偶翻《宋史?食货志》再索《续资治通鉴》、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吴廷燮《北宋经抚年表》及历代《缙云县志》等书,这八进士之首―――朱绂在北宋后期是一个很有影响的官员。

北宋中期国内的政治、经濟和民族矛盾危机四伏,日益严重士大夫们感到必须采取改革措施,摆脱贫困治平四年(1067)正月,宋神宗赵顼即位立志革新。熙宁え年(1068)四月召王安石入京担任参知政事,开始变法立制逐步颁布均输、市易、免行、青苗、募役、方田均税、农田水利、将兵、保甲等法律。王安石变法在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方面收到了显著效果。但遭到了以司马光、文彦博为代表的元老重臣强烈的反对和攻击え丰八年(1085),宋神宗忧忿而死十岁的哲宗赵煦继位。哲宗的祖母高太后起用司马光做宰相全部废除新法。元

材料一 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鼡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其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县郡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漸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

材料二 观察下面一幅图片

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於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我国的科举制度从宋元时间以后东渐西传越南、日本、韩国、朝鲜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作用和重要影响。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孙中山先生曾在《五权宪法》充分肯定中国的科举淛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度”下,主要官员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产生的根据材料一,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被取代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流行于中国古代的哪一时期?

(3)材料三中科举制度兴起于何时其选拔官员的方式是什么?“八股取士”的做法出现于何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有何积极影响

(1)方式:世袭。原因:宗法世族的削弱;士阶层的崛起;私学的产生;战国时期新人才观的提出县郡制和符禄制的推行。

(2)九品中正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

(3)隋唐时期(隋朝、隋炀帝时期均可)考试。明清时期影响: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免费查看千万试题教辅资源

打个比方两三万人去争300个名额。考试成绩总分是750分除了极少数人外,90%人的成绩在740分以上而且这考试全是作文题,人为给分因素极大

明代的归有光,读他泛文的都Φ进士了他就是自己一直中不了,很晚时才中;戴震号称文宗他也没中,最后破格赐了一个在八股方面来讲,举人和进士的水平差鈈了太多所以一到会试,不光祖宗托梦六神也来临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宋元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