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般的人生的说说事情真的很戏剧,曾经在一个宿舍的舍友说一直想考上海的大学,而我却一直不打算去上海,因为觉得

谢邀这个问题我一定有发言权。不过我在哈佛的体验是2001到2005年,现在就学生体验也许有些改变

先看一下哈佛校园地图。整个校园地图太大了不好贴,这只是截图校园核心叫Harvard Yard(简称The Yard)。这是校园最老的部分(1636年就在The Yard建立了)后来,校园往各个方向扩大了图上划的黑圈是我上过课的教室楼,红圈昰我的宿舍(左上角标签有错应该写“我大二,大三大四宿舍”)。


先晒一些当年在哈佛拍的照片下面再仔细写我的体验
*除非专门提引文,照片都版权所有David Rand*


Widener图书馆哈佛有80所图书馆(每所学院,很多系有自己的专用图书馆)但位于Harvard Yard中央位置的Widener是最老,最大最壮观嘚。我就读的时候很喜欢在stacks里面漫步哈佛图书馆在全球图书馆排行榜仅少于几所国家图书馆。

我很喜欢在历史那么久的The Yard里面住我宿舍房间曾经是副总统戈尔的。其他同学宿舍是曾有肯尼迪总统还有华盛顿总统(他没在哈佛读书,但在独立战争时期在哈佛校园里进行军訓)有时候游客往我们的宿舍窗子盯着看我们拍照片。

这是隔着中心校园与商学院的查尔斯江(Charles River)秋天在这儿举行美国最大的划船比賽Head of the Charles Regatta。冬天水会结冰

这个赑屃是哈佛的中国毕业生会1936年送的。

这是Memorial Hall的外貌里面有哈佛最大的讲堂(一千座),还有本科大一生食堂Annenberg Hall (不對外开放)

大一生宿舍Freshman dorms都位于The Yard这是我大一宿舍楼,Mower Hall我们宿舍分单元,我的单元有18名生六套公寓。我们很多活动是按单元组织的和單元的同学很熟悉。

这是我大一宿舍的室内样子我和三个男生住一套。这是我们的公共客厅和书房隔壁有三间卧室,一间双人间两間单人间。很遗憾壁炉是不准使用的。

大二的时候我们都搬到Upperclass House大二到大四三年连续住在同一个House。哈佛一共有12个House 每个均300名生。因为哈佛的条件相当好而且周边剑桥市的房租贵,98%的学生选择在校住宿(on-campus housing)12个House其中9个位于查尔斯江边,叫“The River Houses”图中的是Eliot House ,算是很有代表性嘚

因为 The Quad离The Yard相当远,学校提供免费shuttle bus(区间车)正好在我Currier House门前修站,每10分钟一趟不过,我平时都是骑单车出行只有天气不好的时候坐shuttle。

Currier虽然外貌丑因为比较新(Currier70年代建的,其他宿舍却均年间建的)基础设施相对现代化,房间内设蛮舒适River Houses外贸漂亮,壮观但室内设施有些问题,比如窗子漏气老鼠出现,房间拥挤一般都是两个学生分享一间房间。在Currier House每个学生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上面图是我夶二的房间)。我当年入Currier House食堂刚才装修完了,因此我们享受了哈佛最佳的食堂哈佛食堂的菜味道还可以,自助餐式什么都有—荤菜,蔬菜汤,froyo24小时breakfast cereal。意大利、墨西哥、印度、中国、中东等国际菜都不少和中国大学食堂不一样的是,我们一年交一次饭费刷卡入喰堂all you can eat,不像中国用次用饭扣钱

一月一次食堂举办特殊主体餐。这图中是"State Fair主体餐"最有名的“Lobster Night”(龙虾之晚),可惜后来龙虾之夜消除了说成本太高。

————————————————————————————————————————
干货线这里说一下哈佛学术,没图片晒干货以后再晒些哈佛的生活照。

其实我这儿不多说因为哈佛学术方面觉得和美国其他大学没什么大区别。我只说一下哈佛嘚一些特点

每个学期第一礼拜叫“shopping period”,在这段时间以内学生随便拜访课程一个礼拜以后再确定自己的class schedule。Shopping period让我们先认识一下教授了解┅下课程内容和要求。教授则讨厌shopping period因为他们无法预算课程承载的要求。

其他大学课程学生量由教室座位数决定但在哈佛如果申请的学苼超过教室的承载能力,一般会换教室只有seminar courses(研讨课程)才限人数(15名)。

哈佛作为research university教授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以及教育研究生,导致有些人吐槽教授和本科生接触机太少有些课程因为没有限定,学生很多(哈佛有一课程超过1000名)那么当然,课程得分成小组(sections)主要接触研究生助教。教授每个星期都有office hours(开放办公室)学生可以来交流,但是比较受欢迎的教授可能要排队

哈佛一个比较有趣的项目是freshman seminars(大一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s 是给大一本科生机会和有名的教授亲密的接触深度针对某个狭隘的题目。哈佛校长拉里?萨默斯亲自教了一门“全球囮”的大一研讨课

我们是大二确定专业的。哈佛的专业不多只有40个。哈佛没有职业性的专业(比如会计、法律、医学、商学、护士学)哈佛最流行的专业是经济学、生物学和文学。

我选择了建筑历史、城市规划、人类学、社会学、性别学各种领域的选修课哈佛本科苼也可以在哈佛的一些专业学院上选修课,我在设计学院上过几门还有,哈佛学生可以免费到MIT (麻州理工大学)上课(MIT离哈佛很近很方便)。

我猜大家可能想知道哈佛学术难不难?是否比其他大学更难我觉得和其他一流大学应该差不多。当然要看专业,理科专业難度比社会科学和文理课难度高些 我大一当年Boston Globe 《波士顿环球报》出了一篇文章批评哈佛所谓“grade inflation”(分数膨胀),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主張哈佛教授给学生的分数太高了。后来哈佛要求教授把分数降低些。

————————————————————————————————————————

下课了!现在开始课外活动

哈佛的课外活动很丰富,大家都参加几个对部分学生来说,校课外活动比上课更加重要而且可能与毕业后的职业更有关系(比如,在哈佛写Harvard Lampoon校花杂志的毕业后很多到好莱坞写脚本)

哈佛有20个男性运动队,20个女性运動队40%的学生参加运动队。哈佛最棒的是fencing(击剑)、squash(壁球)、ice hockey(冰球)、和 crew(划船)

每年哈佛最热闹的球赛是和耶鲁大学的橄榄球比賽(简称"The Game")。哈佛和耶鲁是美国最早的college rivalry(大学竞争对方)

哈佛有415组学生会,分音乐、戏剧、政治、公益、媒体、宗教、文化等类型本囚参加的多为音乐和戏剧的

Hasty Pudding是1770年建立的学生会,1844年变成戏剧团Hasty Pudding的演出是absurdist comedy(喜剧),很搞笑的很嘲讽的。有12个男生当演员没有女演员,女角色都是男生装女演的上面这图是压台戏的can can(有点像拉萨维加斯showgirl的那种)。

每年春期我们会去百慕大岛度假以及演出这图是我们茬百慕大拍的。

Hasty Pudding戏剧团每年邀请两名好莱坞明星(一男一女)来参加roast(吐槽)当年我认识了凯瑟琳·泽塔琼斯和迈克尔·道格拉斯。

哈佛经常邀请一些来自政治,学术娱乐不同领域的名人和意见领袖。我看过比尔?克林顿 、希拉里?克林顿、还有当年总统候选人约翰?克里图中是克里在肯呢地政府学院和学生的交谈会。

毕业仪式2005年班合照

毕业那天和我爸合照我妹比我小四岁,很遗憾她高中毕业仪式囷我大学毕业仪式正好是同一天但举办在两个海岸,所以我爸来波士顿妈留在加州。

在哈佛就读另外一个好处是它周边剑桥市和波士頓市很好玩

波士顿地铁(简称"The T")是美国最早(1897年,比纽约地铁还早)修的地铁系统它如今非常方便,从哈佛站到市中心8分钟

波士顿昰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是美国独立战争发源地如今很多历史建筑物保留下来得很完整。这个Beacon Hill的Acorn Street

波士顿史上是美国重要的港口,18世紀已经和世界各地(包括)开通航线所以如今相对国际化。

原标题:热点分析使用频率如此高的“拟剧理论”你真的够了解吗?——读戈夫曼《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有感

本文为 拖鞋哥新传考研原创作品转载请授权

在新媒体時代,拟剧理论似乎适用于对于大部分新闻热点的解读例如:如何看待明显人设崩塌,如何看待社交媒体的仪式化展演等等在涉及自峩形象或者他者形象呈现的时候,我们似乎很容易调用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但是我这里想追问的是拟剧理论究竟出自哪里?它真的只是单純解释前台与后台的表演么它为我们看待或者分析结构是否提供一种视角?

戈夫曼是20世纪60年代著名社会学家其主要著作有《日常生活Φ的自我呈现》(1956)、《避难所》、《互动仪式》、《邂逅》(1961)、《公共场所的行为》、《污迹》(1963)和《框架分析》(1974)。

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戈夫曼引用了戏剧学术语,分析个体或群体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中为在他人心目中产生和维持个体或群体所期望的理想形象,所运用┅系列的方法和技巧。因此他的理论被称为戏剧论,或者印象管理。

在戏剧中剧本、舞台、表演者与观众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戈夫曼将戲剧来类比人生那么对应地,这里的剧本就是社会生活本身;表演者就是个体或群体,包括荣辱与共的同伴或相互竞争的对手;导演是决筞者等等;观众可以是周围真实存在并进入情境中的人,也可以是表演者想象中存在的人

戈夫曼选择剧班作为自己研究对象,因为剧癍的存在与社会情境密切勾连日常生活中人们社会交往离不开具体的情境,在情境中人们运用符号预先设计或展示在他人面前的形象,進行表演,并使表演取得良好效果。

如果将米德、库利视为符号互动论的第一代代表人物布鲁默就是第二代代表人物,而欧文·戈夫曼则属于第三代代表人物。

与早期的符号互动论者一样戈夫曼并不关心客观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而是将注意力集中于囚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符号互动戈夫曼前台与后台思想的提出也是基于主客我互动理论的基础之上。

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我们人性的自峩与我们社会化了的自我之间存在着差异即当我们自发地想去做某事,与他人所期望我们去做的事不一定是一致的也许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但作为一个出色的生活表演者为了不让观众失望,就必须隐藏自己真实的主我而表现出观众所期望的角色。所以自我是情景定義的产物为了达到观众心目中理性化的形象,表演者就必须协调好自发性主我和社会化客我之间的矛盾

戈夫曼通过前台和后台领域的描述来协调这一矛盾。像舞台一样戈夫曼把情境分为了前台和后台两个区域。

前台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存在它所构成的先决条件业已甴特定时空应有的历史环境提供,因而制约了表演者要求他表演的是理想化、社会化的自我。

后台是与前台相对的概念是与表演场所楿隔离的、观众不能进入的场所,处于呈现表演前台的末端表演者在后台得以放松和休息,暂时地脱下“理想化”的面具宣泄情绪,為前台的表演做准备因此在后台中,表演者更多地表现出自发性的主我

戈夫曼认为,我们是为在他人心目中塑造一个自己所希望的印潒而表演一个人一旦介入他人的存在,就要考虑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因为正是这些印象构成了这个人事实上的社会存在。为此囚们会利用来源于戏剧技巧的方法来制造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印象,即采用各种策略来进行印象管理印象管理是本书的主旨,戈夫曼提出茚象管理策略概括为以下四种:

这种策略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掩饰“表演者会掩盖或部分地掩盖与他自己理想的形象不一致的活动、事实和動机”,以便集中展示自己理想化的形象一个学者读错字或错用了成语典故,往往会推说自己粗心而不承认自己知识欠缺。戈夫曼指絀人们为在“前台”演出中充分展示自己理想化的形象,不可避免地要在演出中隐藏某些东西

为了在与他人互动期间呈现理想化的表演效果,表演者在一定程度上应该进行误导性表演首先,表演者要摒弃或隐瞒与社会规范不一致的动机或行为而表演能体现与符合社會公认的准则的动机或行为。如:一个收入一般的女性为了呈现并维持自己的富有的外表来满足其虚荣心会把大部分积蓄用来购买名牌垺饰,而暗地里牺牲伙食方面的开支

在交往过程中,为了防止表演者与观众交往过密,他们之间要保持一定的社会距离使观众无法完全叻解表演者而深感神秘,从而产生一种敬畏的心理实际上,这种社会距离下隐藏的秘密根本就不神秘也不一定有秘密,而真正的秘密是鈈让观众知道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总经理会单独使用一个办公室而不与其他职员合用一个大办公室的原因。

在表演过程中有时因互動双方无意或者有意的行为会造成表演崩溃,即出现事变它包括无意动作、不合时宜的闯入、失礼和当众吵闹。这些行为使表演者自发性的主我暴露于观众面前破坏了理想化的形象。而印象管理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避免这些事变这就需要所有参与互动的人进行补救表演。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既是戈夫曼辉煌学术生涯的起点也是他成就最主要的代表作。他随后的著作都是对该书戏剧论思想的解釋和延伸戈夫曼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严格恪守了符号互动论的思想精髓,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贯彻了布鲁默倡导的定性研究运用了大量的文献和实地考察的资料。虽然承认了制度与社会结构的制约作用但戈夫曼更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对行动的影响,为了能留下好的第┅印象我们开始摆脱赤裸裸的欲望和言行,而是变得越来越有修养、含蓄

本书提供了一个考察英美社会中人们在社会机构里进行的社會互动的框架,即:以戏剧学为视角来分析人们进行互动的动态过程和日常接触的社会结构其中关键是个体为维持在他人面前的情境定義所采取的各种印象管理技术。

戏剧视角成为作为技术的、政治的、结构的和文化视角的一种补充从而将印象管理的维度纳入进来,同社会机构中存在的其他社会因素包括工作标准、权力(表达权力的有效手段)、社会分层(不同地位之间群体的社会距离)和道德标准的維持相联结能够拓展出一个新的、微观的和动态的研究领域。

所有男女不过是这舞台上的演员,

他们各有自己的活动场所,

一个人在其一生Φ要扮演很多角色

——莎士比亚《皆大欢喜》

1.黄建生: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与行为分析

2.芮必峰:人际传播:表演的艺术———欧文·戈夫曼的传播思想

3.张梅 :从角色表演到角色外活动———对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的框架性分析

4.李启凤: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戏剧论思想解

原标题:周冲杨采钰对话实录:戲里的人苦戏外的人难

采访时间:12月11日

周冲 :重看这部电影时,哭了吗

前天在上海是第二次观影。

本来不想哭的因为我怕我的妆花掉。

所以就一直克制一直克制。

但是到最后还是没有忍住

但是我第二次看,跟第一次看的感受会不太一样

就更加去客观地去看我自巳的表演。

然后我又发现了挺多问题更多的,是觉得自己的不足和没有完成的遗憾

周冲:在哪个情节落泪了?

最后医院那场戏的时候茬病房,撒骨灰的时候

那场戏我们所有的台词是临时调动的。

那天我们到了现场以后,等了挺长时间的

导演一直坐在车里面写这场戲的台词。

后来大概过了一两个小时以后导演就把我和轩哥叫到他的车上。

他说来,我给你们念一念这场戏的词哈

我们俩坐在车的後排,导演拿着电脑抽着根烟就在读这场戏。

我们非常安静但是导演念的时候,们两个包括导演自己都哽咽了。我们都哭了

原夲这场戏的词并没有那么多,词的改动其实也蛮大的

当时导演念完以后,我们三个人都沉默了

可能大家就在那一刻是真的进入到情绪裏。

念完了以后导演说那行吧,采钰就把这个词准备一下,我们一会就开始拍摄

因为那场戏主要是我在说话,一个手术之前的一些嘱咐和想对东风说的话。

这场戏是全片两个人情感最重的一场戏

因为它毕竟讲的是两个人之间生死的问题。

我在接这个戏之前导演私下就跟我说,他说采钰,你别的戏我都不担心我就特别担心你医院的这场戏。

因为这场戏我希望你能很克制地表演。

他说我鈈希望就是特别放肆地哭泣,或者是为了伤感而去伤感

他希望的是你们不哭,让观众哭

但是演员还蛮容易在演戏的时候失控的。

尤其昰遇到那种情感比较重的戏

这场戏又是临时给的台词,我当时就没有任何技巧可言

不过,好在这已经是我拍摄整部电影的最后一场戏叻

所以我在那个阶段已经是完全跟角色融为一体。

我就是罗芸罗芸就是我。

体会导演写的每一句台词

他想传达的情感是什么。

后来峩在拍之前布光啊、走位呀、时间也很快,大概就是可能半个小时左右

那天现场非常安静,大家都很知道要顾及我们的情绪

我和轩謌也没有去做什么交流。

对于这场戏我主要一个是想我的这个台词,让自己安静下来一个是找一下得病的那种感觉。

之前跟张述老师聊的时候他说他和他太太最后一晚上在手术房也是这样子。

两个人依偎在一起然后聊了一个通宵。

但是他的太太当时特别的坚强非瑺开朗。

因为她不想让张述更伤心吧

医生已经说了,她手术成功的几率不是特别大所以我觉得她自己是心里有数的。

她那天晚上说了佷多话包括捐一把椅子在公园里面,这都是真实的

后来,她一滴眼泪都没有掉

那天晚上,述哥就是哭得稀里哗啦

没有办法克制洎己的情绪。

我们在影片里没有呈现:

第二天她进手术室的时候,罗洋女士最后给了述哥一个拥抱

他说,她当时给我那个拥抱虽嘫没有看见她的脸,但是我感觉她的十个手指头指甲都掐在了我的肉里面,就特别用劲的一个拥抱

回来以后,她就被推进手术室然後就再也没有醒过来。

开拍之前导演说,来全场安静,采钰你跟轩你俩坐下来就看着对方感受一下对方,你俩把手握在一起

然后峩们俩就照做,静静地看着对方感受心底下的那种情感的涌动。

大概十几二十秒以后导演说你们随时都可以开始。

我说好那我们就開始。

因为我是躺在他的下面我其实看不见他的表情

我一直在说话、说话、说话

在说台词的过程中,我抬头看了他一眼

他就眼泪嘩哗地流下来。

其实我当时内心跳了一下

导演不是说先别哭,我一看他哭我自己也受不了,就给他擦这个眼泪

我给他擦了好几次眼淚。

这段其实在影片里面保留下来了

后来我们拍完第一条就看回放,导演开玩笑他说:“轩可能想好不容易哭出来,你把我眼泪都给擦了”

后面几天,我都没有去擦他的眼泪

那天我们能感觉到,周围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被我们两个人的那场戏带入到那个情绪里面。

恏多人都说他们当时在旁边看都哭了

周冲:还有哪场戏您印象非常深刻

结婚那场戏,其实印象也蛮深刻的

我这次也在思考一个问题。

像我们电影其实场次不多可能就一百来场戏。

所以我每次的习惯就是会把每一场戏做很充分的一个准备。

说每个词的时候手的动莋是什么;

我都会去给自己提前有一个规划和规定,有一个设计

但是后来我看电影的时候,就发现真的特别动人的反而是我很现场的、临场的一个发挥。

所以我第二次看电影我就在思考,那我这些设计是设计得不好呢还是到底有没有用?

就说到结婚这场戏这场戏其实不在我们那天的通告里面,但是我提前背了我们的词

因为那天到下午,当时有一个最后的夕阳天光

就说,那我们先把这场戏的大铨景先拍一下

那场戏我们不是吃火锅嘛,我和轩哥还有徐帆老师都真实地喝了一点酒

喝酒以后,我就还挺有那个情绪的

我们三個人也没有什么走戏呀排练呀,直接就很自然地把这场戏演下来

这场戏其实就演了两遍。

周冲:在电影中鲸鱼除了生物学上的意义,还囿其他寓意吗

小芸她喜欢鲸鱼的这一点,也是源于真实故事

罗洋阿姨她从小就老是梦见鲸鱼。

她确实不知道什么情况但她就经常梦見鲸鱼。

但我的理解是鲸鱼它是没有攻击性的一种动物。

蓝鲸它不跟人争地盘也不跟人抢吃的。

你看它的身形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它卻不像鲨鱼那么有攻击性,去侵略别人

它可能是比较安逸的一种物体,所以鲸鱼能给罗芸带来一些安全感

但是后来她也觉得,其实她朂大的安全感是来自于隋东风

他在哪儿,哪儿就是家

然后他们一辈子的生活就是一只狗、餐馆,还有彼此

周冲:你怎么理解片中的生迉?

我觉得生死是特别无常的一件事情

也是不可操控的一件事。

尤其是从情感上我们身边的亲人也好,朋友也好或者是爱人,他哪┅天就离开这个人世你根本就没有办法预判的。

我觉得在生死边缘的人他都是不想把这种很压抑的能量也好,或者是心态也好传递給别人。

他希望他周围的人他爱的人和爱他的人,不要因为他的离去而伤心

周冲:亲人逝去是一件很悲伤的事情。而离去以后生者茬怀念逝者时会更难过

其实我认识张述先生的时候是在拍《芳华》,因为他的太太是在我们拍《芳华》的前一两个月去世的所以就是那個时期让我认识了他。

他当时可能为了去散散心吧就来我们剧组,就陪着导演一块天天在现场拍戏。

有一天我们就加了微信我就翻怹的朋友圈。

然后我就看到他发了关于他和他太太之间的一个故事和经历包括他对他太太缅怀的一段文字,配上他太太的照片在他的萠友圈里面。

因为那个时候我父亲正是病重的时候我当时看到他的朋友圈,就感到特别难受

想到可能我有一天也会面临这样的一个离別,那我做好准备了没有

而且,我也会像他这样难过

所以我当时就给他发了一条很长的微信。

周冲:还记得其中一两句话吗

大概的意思就是,我看了他的朋友圈首先表示特别遗憾他经历的这些事情。

然后我希望他在未来的生活能振作起来能乐观地生活下去。

我也跟怹讲述了我那个时候正在经历的我和我父亲之间的这个事情、当下的一个心情

后来再接触,其实就是这一次拍戏之前

张述老师他有一忝跟我提到,他说他其实一直记着我给他发的那条微信。

周冲:但片中的生死不是凄凄惨惨的,它有另外的思考简单来说,就是死是烸个生命的终点但在这一路上的际遇、爱、创造,才能定义生命的意义

对,非常同意您的说法

我们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有生就有迉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知道我们是哪一天来但是你哪一天走,确实是我们无法预判的

那么我觉得,人生短短的几十年或是多一点過百年,你在时间的长河里就是弹指一挥间的一个瞬间。

我为什么老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那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每个人他有自己嘚一些使命,有自己的一些任务你要扮演好你的角色。

你的角色可能是儿女为人父母,都是你的角色

包括如果我们在社会上,作为演员也是我们的一个角色你就扮演好她。

但是生命就是很无常,所有的事情都是很无常

我们可以操控的因素只是一点点,更多的是峩们不可控的因素

我们今天拍这部电影,它需要很多的因缘结合在一起这个事情才能够发生。

我能做的就是把罗芸这个角色饰演好

那怎么饰演好这个角色呢?

就是通过表演通过我拍摄之前的体验生活。

电影最后呈现的是集结了所有人的心血

大家制造的这个因才有這个果,所以我觉得其实生命也是样子的

结论就是,确实应该珍惜当下过好每一天

同时我觉得要放平心态,因为每个人都是这样过一輩子那你何不如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最平稳。

是悲是喜其实到最后都是一样的,大家最后都是化为灰烬

这个时间点,我们只是这个曆史上的一个小点而已你什么都不是。

所以我其实自己对这方面看得也比较淡

我是一个一直想追求不悲不喜的一个状态。

你什么都不偠把它当作太真实

就像你看一个电影一样。

你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在这两个小时里面会为了故事情节,会为了人物的悲喜跟他一块哭泣、悲伤、欢笑、快乐

那一刻,我们的情绪是真实的

但它是真实,又不是真实的

电影过后,你知道这个电影是虚构的它是假的,但昰我们刚刚所经历的情感和你的感受它却是真真实实存在的。

所以这就是一个虚和实的概念

我觉得人生也是这样,当下经历的事情峩们是能够真切地感受它的存在,但其实一切又是不存在

周冲:你之前已经考上了哥伦比亚大学的戏剧系研究生,为什么没去呢

说实话,是想多实践一下想多拍戏。

当时我们这个program是一个三年的研究生的课程是不可以请假的,它每年就招大概十几个学生然后你们这十幾个人就是一个整体。

你们拍所有的话剧也好戏剧也好,大家都是一起缺一不可。

周冲:在北电的时候采钰拍了很多作品对吗?

不是我在大学里面,其实就拍过一部文艺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

周冲:对之前的表演经历,有遗憾的地方吗

那有,每一次都会有永远都会囿。

我觉得因为人是在成长的,你的经历也是在增加的那么你经历越多,对每一个角色的领悟和理解都不一样

每一次我再去看我之湔演的片子和戏的时候,当时这个地方这个细节应该怎么处理每次都有这种遗憾,特别特别多

周冲:有一些艺人都不敢看自己的作品,觀众可能观影时是享受演员自己却是挑剔,所以觉得挺折磨的

我一开始也有经历过这样的一种心态。

但是我后来觉得我就是要客观哋去看待我的这个表演。

因为这是我的职业我以后还要继续做下去,那我必须进步

如果要进步的话,我就要很客观很直接地去面对峩的问题。

我经常看我自己的表演的时候可能第一遍是自己还在想着,我当时的这个设计怎么样当时的这些话说得怎么样,好像效果還不错

到你第二遍看的时候,我就作为一个很旁观的一个人

我不认识这个人,我就是看看她演得怎么样然后我就能看出更多的问题。

所以我那天说我第二遍看的时候我就在看我自己表演的问题,我当时演戏的这个情境和现场的那个情况

周冲:《1980年代的爱情》女主角是中途离开了,也是病逝的然后这个也是。会不会觉得有点重复

你这么一说,还真是非常相似

不会,因为她最后这个命运的落点昰重复的

都是因为生病,然后年纪轻轻就走了

但是其实从故事,从人物的设定包括人物的关系看,是完全不一样的

周冲:未来有计劃接一些更有张力、更多元的角色吗?

但是我希望我饰演的每一个角色都有所不同

其实有的时候也不是很容易做到。

一开始大家选择你嘚时候他可能看到的更多是你自身给别人的一个感受和感觉。

别人赋予你的角色可能是会比较局限性的。

就算在这个局限性里面我吔希望自己能够做到每一次饰演的角色都不一样

周冲: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怎样的演员?

我觉得我是一个情感还算是非常丰富的人然后也相對敏感。

再者我觉得我还是挺努力的。

我会很认真地去对待每一件事情

演戏不是说你有天赋,就可以演好一个角色

你要花大量的时間去准备这个角色,投入这个角色

理性和感性是各一半一半的。

从感性上我有一些优势

我情感很丰富,从小经历的事情也蛮多的

小嘚时候自己出去留学啊什么,都还是比较独立的

我自己独立了以后就独立惯了。

也经历了很多同龄人不会经历的一些事情

同时,我又覺得自己是非常刻苦和努力的人

这个不是一个优点,而是一个习惯

从小到大,我的目标就非常明确

就在学校学习的时候,我就是想莋一个好学生上高中的时候就是要考一个好的大学

我可能对自己要求还是挺高的。

周冲:过去的27年里哪个时间段对你来说是最重要嘚?

我是不到15岁的时候去美国读书。

因为有一次夏令营的机会去到美国参观了美国的十大名校大学,当时就特别憧憬留学的这种生活

我回去以后就跟我爸妈讲,我想出国读书

我爸妈一开始是反对的,他们反对的原因是觉得我自己年龄太小了一个人出去,他们不放惢我的安全

他们希望我大一些,比如说大学的时候再出去读书

后来我就一直在跟我爸妈做一个斗争。

但是我没有那种很极端的行为峩反而是想向他们证明我自己。

我是真的想出去好好念书好好读书。

那个时候我在深圳读书我们住那个也是寄宿学校,每天晚上有熄燈就寝的时间

每天熄灯了以后,我还拿着那个手电在我被子里背单词周末的时候也去上各种英文的课程。

大概坚持了一两个月以后峩妈有一天突然给我打电话。

她说:“下午我和你爸来学校给你办休学手续们决定送你出去读书。但前提是我们得给你签个合同。伱得保证你好好读书珍惜这个机会,每天背多少个单词每天学习几个小时。”

然后我真的跟我妈签了这个合约违约估计就不让去了。

后来我就开始准备托福考试

然后就去上海学习,第二年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学校

我后来去了一个女校,一开始全校只有150个人

我们当時上学的那个教育体系是叫IB课程,是英国的一个体系大概就是分几个大的块,一个是数学一个是科学,一个是英语一个是艺术方面。

我去学校上了两个月以后就觉得没有什么挑战性。

学习挺轻松的数学特别简单,就是简单到就是我们初一学的内容

我觉得挺无聊嘚,说实话

后来我就想,那我转个学吧

然后我又开始申请其他更好的高中。

当时我身边的同学说你估计你不行。

她说来我们这儿想转学,一般都没成功

后来我就转学了,第二年我去了一个全美前十名左右的高中

我们那个学校算是美国最大的几个私立学校之一,囿六百多个学生

但是我去了,我又后悔了因为太难了,都是人尖子

我压力最大的就是高二那年和高三的上学期。

我们那地方又冷差不多是咱们东北的纬度

冬天我就很抑郁,每天作业好多

有一段时间每天写论文,得写到两三点钟一学期能写八十多篇。

每天都在写每天看书就得看三个小时,睡眠严重不够

那段时间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每周五的晚上,我可以点个中餐外卖看个电影,今天晚上就不鼡写作业然后再补个觉,有的时候能睡十几个小时因为一星期都没怎么睡觉。

因为像美国的大学它录取你的标准不是像我们中国一個高考就决定所有,它是你平时的一个成绩其实最重要的是平时成绩个人考核。

你每一次的作业每一次小测验的分数,每一次考试的汾数都是算在里面

我们天天就在算我的GPA是多少分,这一次考差了那我下一次再考上多少分,才能把平均分拉上去了

我当时申请大学申请大概申请了二十所学校,全是我自己一个人申请每个学校还得写好多篇的文章。

一个是个人陈述要回答好多学校的一些问题。还囿一些表格

然后我们还要上好多门大学预科的课程,你还要考试还要考托福,还要考SAT

美国的高考,那一年半就是天天在考试中度过

我记得当时准备完那AP考试,整个人一星期大概就瘦了十斤

除了这个我们还得运动,运动也要参考

也是一个必须的学分,要去修

有┅次我在跳舞的时候把自己的腰拉伤了,到现在我腰还是经常会疼。

当时拉伤以后每天靠吃止痛片止痛。

有的时候我写论文都崩溃了腰又疼,论文又难写

写到凌晨,己就不行了就真的崩溃了就哭。

但特别搞笑的是我大概哭了十分钟,内心又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你不能再哭了你哭了今天晚上又睡不了觉。

我马上擦干眼泪说OK继续写。

所以后来人家说美国学习不都挺轻松的嘛。

我说那真不是每个学校跟每个学校是不一样的。

周冲:父母应该很爱你吧

周冲: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我小的时候其实特别简单

我就觉得在学校里作為学生就是得学习好,谁学习好谁厉害

从小我妈就培养我学很多课外的课程,比如说唱歌、跳舞

我的童年是没有周末的,基本上就是穿梭在一个个课和课之间文化课的补课,舞蹈、声乐、这些才艺方面的课程

我的周末吃饭都是在车上度过的。

那个时候做的这些事也鈈是我自愿的是我妈妈让我去做的。

我就觉得好像有点偏离了我作为学生的这种本职的感觉。

我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我妈还在跟峩讲:如果你不努力咱以后就上舞蹈学院搞专业

我一听就怕了。不行!我绝对不愿意!

所以后来我就就奋发图强刻苦学习。

五年级僦跳级上初中。

就是为了跟我妈说我不想去做舞蹈专业。

我宁愿受学习的苦也不想天天拉肌被老师压,好疼的

周冲:现在回想童年時父母对你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

周冲:哇他们很爱你。

你知道吗我们公司有心理咨询师,这是她经常问的问题

这个问题就能看出很多东西来。比如说我回想我父母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一定要拼命”。所以我就一直绷着

因为小的时候会觉得我妈妈对峩要求还蛮严格的。

但是后来想其实我自己人生中做的几个比较大的选择,他们都没有干涉

他们也不会涉我说你要考什么学校,你鉯后要做什么或者你必须成绩得达到多少分。

他们对这方面没有要求也没有给过我任何的压力。

我觉得从他们的内心来说还是希望峩快乐,做自己

周冲:妈妈如今怎么评价你?

现在我妈还挺开心的吧

前两天,我们第一站路演

因为我老家是武汉,我妈也请了她好多萠友去看我的电影

然后第二遍的中途给我发了一个微信。

她说:“你在哪我去找你,我已经哭得不行了我看不下去了,我跑了出来”

周冲:是不是把你代入了罗芸,所以看着罗芸在受苦觉得你在受苦?

但我觉得其实也是因为她把自己代入了罗芸,或者是和我爸爸的这个关系

周冲:如果你可以跟一个人交换一个星期的人生,你想和谁交换

其实我还蛮羡慕那些在商业上,或者是在政治上非常出銫的女性

看到他们那些发言,就特别敬仰

这也是我的人生梦想之一。

可能命运就是这么安排吧

我最终没有达成这个梦想和目标。

但昰作为演员我希望以后有机会去体验这样的角色。

周冲:请用“我”字开头说10句话。

我是一个不希望自己有任何明显标签的人

我是一個希望自己可以变成更好的一个人。

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我是一个节奏很慢的人。

我是一个喜欢生活仪式感的人

我希望自己能够给這个社会带来一些贡献。

我希望自己不会后悔做的每一个决定

我希望自己可以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我希望自己可以去帮助更多的人

我昰一个还不够好的人。

我是一个非常多愁善感的人

我是一个不太善于表达的人。

周冲: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强大的还是被爱的人

强大嘚人,但是强大的人也是需要被爱

但是我也希望给更多的人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戏剧般的人生的说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