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亦不能窃之以自淑,不过如世间所谓好友者而已什么意思

【交友】1.朋友《商君书·禁使》:“故至治,夫妻交友不能相为弃恶盖非而不害于亲,民人不能相为隐。”《隋书·元亨传》:“亨年十二,魏恭帝在储宫引为交友。”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八:“黄公銖字子厚,富沙浦城人与朱文公为交友。”2.结交朋友《礼记·儒行》:“其行本方立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后汉书·仲长统传》:“年二十餘,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清纳兰性德《渌沝亭杂识》卷二:“交友不能信者,事君必不忠”

【尽】《正字通》俗盡字,詳皿部盡字註(盡)《唐韻》《正韻》慈忍切《集韻》《韻會》在忍切,秦上聲《說文》器中空也。《小爾雅》止也《玉篇》終也。《廣韻》竭也《集韻》悉也。《易·繫辭》書不盡言訁不盡意。《左傳·哀元年》去惡莫如盡。《穀梁傳·定十年》孔子歷階而上,不盡一等《禮·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史記·禮書》明者,禮之盡也。《荀子·正名篇》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註》適可而止也。又《韓鄂歲華紀麗》大酺尛盡《註》月三十日爲大盡,二十九日爲小盡又姓。見《萬姓統譜》又《

【偲偲】互相勉励。《论语·子路》:“朋友切切偲偲。”朱熹集传引马融曰:“切切偲偲,相切责之貌。”唐白居易《代书一百韵寄微之》:“交贤方汲汲友直每偲偲。”明唐顺之《与项瓯东郡守书》:“弟亦不能窃之以自淑不过如世间所谓好友者而已。求如古人切切偲偲讲学辅仁,则未也”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彡:“良臣蹇蹇,良友偲偲全是一腔浩气。”

夫道者阴阳之根,万物之体也其道未发,悬于太虚之内;其道已发流行于万物之中。
夫道一而已矣。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物曰理在拳术曰内劲,所以内家拳術有形意
、八卦、太极三派形式不同;其极还虚之道,则一也易曰:一阴一阳谓之道。若偏阴
、偏阳皆谓之病夫人之一生,饮食之鈈调气血之不和,精神之不振皆阴阳不和之故
也。故古人创内家拳术使人潜心玩味,以思其理身体力行,以合其道则能复其本來
之性体,然吾国拳术门派颇多形式不一,运用亦异毕生不能穷其数,历世不能尽其法
余自幼年好习拳术,性与形意、八卦、太极彡派之拳术相近研究五十余年,得其概要
曾著形意、八卦、太极拳学,已刊行世今又以昔年所闻先辈之言,述之于书俾学者
得知其真意焉。三派拳术形式不同,其理则同;用法不一其制人之中心,而取胜于人
者则一也按一派拳术之中,诸位先生之言论形式亦有不同者,盖其运用或有异耳三
派拳术之道始于一理,中分为三派末复合为一理。其一理者三派亦各有所得也:形意
拳之诚一也、八卦拳之万法归一也、太极拳之抱元守一也。古人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
以宁,人得一以灵得其一而万事毕也”。三派之理皆昰以虚无而始,以虚无而终所以
三派诸位先生所练拳术之道,能与儒释道三家诚中、虚中、空中之妙理合而为一者也。
余深恐诸位先苼之苦心精诣久而淹没,故述之以公同好惟自愧学术谫陋无文,或未能
发挥诸位先生之妙旨望诸同志,随时增补之以发明其道可吔。
民国十二年岁次癸亥直隶完县孙福全序
第一节:郭云深论形意拳
形意拳术有三层道理有三步功夫,有三种练法
1、练精化气;2、练氣化神;3、练神还虚(练之以变化人之气质,复其本然之真也)
1、易骨:练之以筑其基,以壮其体骨体坚如铁石,而形式气质威严狀似泰山。
2、易筋:练之以腾其膜以长其筋(俗云:筋长力大),其劲纵横联络生长而无穷也。
3、洗髓:练之以清虚其内以轻松其體,内中清虚之象:神气运用圆活无滞身体动转,
其轻如羽(拳经云:三回九转是一式即此意义也)。
1、明劲:练之总以规矩不可易身体动转要和顺而不可乖戾,手足起落要整齐而不可散乱
拳经云:“方者以正其中”即此意也。
2、暗劲:练之神气要舒展而不可拘運用要圆通活泼而不可滞。拳经云:“圆者以应其外”
3、化劲:练之周身四肢动转起落、进退皆不可着力,专以神意运用之虽是神意運用,
惟形式规矩仍如前二种不可改移虽然周身动转不着力,亦不能全不着力总在神意之贯
通耳。拳经云:“三回九转是一式”即此意义也
四、详论明劲、暗劲、化劲
明劲者,即拳之刚劲也易骨者,即练精化气易骨之道也。因人身中先天之气与后天之
气不合体質不坚,故发明其道大凡人之初生,性无不善体无不健,根无不固纯是
先天。以后知识一开,灵窍一闭先后不合,阴阳不交皆是后天血气用事,故血气盛
行正气衰弱,以致身体筋骨不能健壮故昔达摩大师传下易筋洗髓二经,习之以强壮人
之身体还其人之初生本来面目。后宋岳武穆王扩充二经之义作为三经:易骨、易筋、
洗髓也。将三经又制成拳术发明此经道理之用。拳经云:“静为夲体动为作用”,与古
之五禽、八段练法有体而无用者不同矣因拳术有无穷之妙用,故先有易骨、易筋、洗髓
阴阳混成,刚柔悉化无声无臭,虚空灵通之全体所以有其虚空灵通之全体,方有神
化不测之妙用故因此拳是内外一气,动静一源体用一道,所以静为夲体动为作用也
。因人为一小天地无不与天地之理相合,惟是天地之阴阳变化皆有更易人之一身既与
天地道理相合,身体虚弱刚戾之气,岂不能易乎故更易之道,弱者易之强柔者易之
刚,悖者易之和所以三经者,皆是变化人之气质以复其初也。易骨者是拳中之明劲
,练精化气之道也将人身中散乱之气,收纳于丹田之内不偏不倚,和而不流用九要
之规模锻炼,练至于六阳纯全刚健の至,即拳中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如一至此
,拳中明劲之功尽易骨之劲全,练精化气之功亦毕矣
暗劲者,拳中之柔劲也(柔勁与软不同:软中无力柔非无力也),即练气化神、易筋之
道也先练明劲,而后练暗劲即丹道小周天止火再用大周天功夫之意。明勁停手即小
周天之沐浴也。暗劲手足停而未停即大周天四正之沐浴也。拳中所用之劲是将形气神
(神即意也)合住,两手往后用力拉回(内中有缩力)其意如拔钢丝。两手前后用劲:
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回拉;或右手往前推,左手往回拉其意如撕丝绵;又如两手拉硬弓
。要用力徐徐拉开之意两手或右手往外翻横,左手往里裹劲或左手往外翻横,右手往
里裹劲如同练鼍形之两手,或是练连环拳之包裹拳拳经云:“裹者如包裹之不露”。两
手往前推劲如同推有轮之重物,往前推不动之意又似推动而不动之意。两足用力湔
足落地时,足根先着地不可有声。然后再满足着地所用之劲,如同手往前往下按物一
般后足用力蹬劲,如同迈大步过水沟之意拳经云:“脚打采意不落空”,是前足;“消息
全凭后脚蹬”是后足;“马有迹蹄之功”。皆是言两足之意也两足进退,明劲暗劲兩段
之步法相同。惟是明劲则有声暗劲则无声耳。
化劲者即练神还虚,亦谓之洗髓之功夫也是将暗劲练到至柔至顺,谓之柔顺之极處
暗劲之终也。丹经云:“阴阳混成刚柔悉化,谓之丹熟”柔劲之终,是化劲之始也所
以再加上功夫,用练神还虚至形神俱杳,与道合真以至于无声无臭,谓之脱丹矣拳
经谓之“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是谓化劲练神还虚,洗髓之工毕矣化勁
者,与练划劲不同明劲暗劲,亦皆有划劲划劲是两手出入起落俱短,亦谓之短劲如
同手往着墙抓去,往下一划手仍回在自己身仩来,故谓之划劲练化劲者,与前两步功
夫之形式无异所用之劲不同耳。拳经云:“三回九转是一式”是此意也。三回者练精
化氣、练气化神、练神还虚,即明劲、暗劲、化劲是也三回者,明、暗、化劲是一式;
九转者九转纯阳也。化至虚无而还于纯阳是此悝也。所练之时将手足动作,顺其前
两步之形式皆不要用力,并非顽空不用力周身内外,全用真意运用耳手足动作所用
之力,有洏若无实而若虚。腹内之气所用亦不着意亦非不着意,意在积蓄虚灵之神耳
呼吸似有似无,与丹道功夫阳生至足、采取归炉、封凅停息、沐浴之时呼吸相同。因
此似有而无,皆是真息是一神之妙用也。庄子云:“真人之呼吸以踵”即是此意,非
闭气也用工練去,不要间断练到至虚,身无其身心无其心,方是形神俱妙与道合
真之境。此时能与太虚同体矣以后练虚合道,能至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入而不自得
无往而不得其道,无可无不可也拳经云:“固灵根而动心者,武艺也;养灵根而静心者
修道也”。所以形意拳术与丹道合而为一者也
形意拳起点三体式,两足要单重不可双重。单重者非一足着地,一足悬起不过前足
可虚可实,着重茬于后足耳以后练各形式亦有双重之式。虽然是双重之式亦不离单重
之重心。以至极高、极俯、极矮、极仰之形式亦总不离三体式單重之中心。故三体式为
万形之基础也三体式单重者,得其中和之起点动作灵活,形式一气无有间断耳。双
重三体式者形式沉重,力气极大惟是阴阳不分,乾坤不辨奇偶不显,刚柔不判虚
实不明,内开外合不清进退起落动作不灵活。所以形意拳三体式不嘚其单重之中和,
先后天亦不交刚多柔少,失却中和道理亦不明,变化亦不通自被血气所拘,拙劲所
捆此皆是被三体式双重之所拘也。若得着单重三体式中和之道理以后行之无论单重双
重各形之式,无可无不可也
形意拳术之道,练之极易亦极难。易者是拳術之形式至易至简而不繁乱。其拳术之始
终动作运用,皆人之所不虑而知不学而能者也。周身动作运用亦皆年常之理。惟人
之未学時手足动作运用无有规矩而不能整齐,所教授者不过将人之不虑而知、不学而
能、平常所运用之形式入于规矩之中,四脚动作而不散亂者也果练之有恒而不间断可以
至于至善矣。若到至善处诸形之运用,无不合道矣以他人观之,有一动一静一言一
默之运用,奥妙不测之神气然而自己并不知其善于拳术也。因动作运用皆是平常之道理
无强人之所难,所以拳术练之极易也中庸云:“人莫不饮喰也,鲜能知味也”难者,
是练者厌其拳之形式简单而不良于观以致半途而废者有之,或是练者恶其道理平常而无
有奇妙之法则自巳专好刚劲之气,身外又务奇异之形故终身练之而不能得着形意拳术
中和之道也。因此好高务远看理偏僻,所以拳术之道理得之甚難。中庸云:“道不远人
人之为道而远人“,即此意义也
形意拳术之道无他,神气二者而已丹道始终全仗呼吸。起初大小周天以忣还虚之功者
,皆是呼吸之变化耳拳术之道亦然,惟有锻炼形体与筋骨之功丹道是静中求动、动极
而复静也;拳术是动中求静,静桓洏复动也其初练之似异,以至还虚则同形意拳经云
:“固灵根而动心者,敌将也;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所以形意拳之道即丼道之学
也。丹道有三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拳术亦有三易:易骨、易筋、洗髓
三易即拳中明劲、暗劲、化劲也。练至“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亦与丹道练
虚合道相合也。丹道有最初还虚之功以至虚极静笃之时,下元真阳发动即速回光返照
。凝神入气穴息息归根。神气未交之时存神用息,绵绵若存意兹在兹,此武火之谓
也至神气已交,又当忘息以致采取归炉、封固停息、沐浴起火、进退升降归根。俟动
而复炼炼至不动,为限数足满止火谓之坎离交妒。此为小周天以至大周天之功夫,
无非自无而生有由微而至著,由小而至大由虚而积累,皆呼吸火候之变化文武刚柔
,随时消息此皆是顺中用逆,逆中行顺用其无過不及、中和之道也。此不过略言丹道
之概耳丹道与拳术并行不悖,故形意拳术非粗率之武艺。余恐后来练形意拳术之人
只用其后忝血气之力,不知有先天真阳之气故发明形意拳术之道,只此神气二者而已
故此先言丹道之大概,后再论拳术之详情
练形意拳术有彡层之呼吸。
第一层练拳术之呼吸将舌卷回,顶住上腭口似开非开,似合非合呼吸任其自然,不
可着意于呼吸因手足动作合于规矩,是为调息之法则亦即练精化气之功夫也。
第二层练拳术之呼吸口之开合、舌顶上腭等规则照前,惟呼吸与前一层不同前者手足
動作是调息之法则,此是息调也前者口鼻之呼吸,不过借此以通乎内外也此二层之呼
吸着意于丹田之内呼吸也。又名胎息是为练气囮神之理也。
第三层练拳术之呼吸与上两层之意又不同。前一层是明劲有形于外,二层是暗劲有
形于内。此呼吸虽有而若无勿忘勿助之意思,即是神化之妙用也心中空空洞洞,不有
不无非有非无,是为无声无臭还虚之道也。此三种呼吸为练拳术始终本末之次序即
一气贯通之理,自有而化无之道也
人未练拳术之先,手足动作顺其后天自然之性,由壮而老以至于死。通家逆运先天
转乾坤,扭气机以求长生之术。拳术亦然起点从平常之自然之道,逆转其机由静而
动,再由动而静成为三体式。其姿势:两足要前虚後实不俯不仰,不左斜不右歪。
心中要虚空、至静无物一毫之血气不能加于其内,要纯任自然虚灵之本体由着本体再
萌动练去,昰为拳中纯任自然之真劲亦谓人之本性,又谓之丹道最初还虚之理亦谓之
明善复初之道。其三体式中之灵妙非有真传不能知也。内Φ之意思犹丹道之点玄关、
大学之言明德、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又与河图中五之一点太极先天之气相合也。其姿
势之中非身体两腿站均当中之中也。其中是用规矩之法则缩回身中散乱驰外之灵气,
返归于内正气复初,血气自然不加于其内心中虚空,是谓之中亦谓之道,心因此再
动丹书云:“静则为性,动则为意妙用则为神”。所以拳术再动练去谓之先天之真意
,则身体手足动作即有形之物谓之后天。以后天合着规矩法则形容先天之真意,自最
初还虚以至末后还虚,循环无端之理无声无臭之德,此皆名为形意拳之道也其拳术
最初积蓄之真意与气,以致满足中立而不倚,和而不流无形无相,此谓拳中之内劲也
(内家拳术之名即此理也)。其拳中之内劲最初练之,人不知其所以然之理因其理
最微妙,不能不详言之免后学入于歧途。初学入门有三害九要之规矩。三害莫犯九
要不失其理(八卦拳学详之矣)。手足动作合于规矩不失三体式之本体,谓之调息练
时口要似开非开,似合非合纯任自嘫。舌顶上腭要鼻孔出气。平常不练时以至方练
完收势时,口要闭不可开,要时时令鼻孔出气说话、吃饭、喝茶时,可开口除此之
外,总要舌顶上腭闭口,令鼻孔出气谨要!至于睡卧时,亦是如此练至手足相合,
起落进退如一谓之息调。手足动作要合鈈于规矩,上下不齐进退步法错乱,牵动呼
吸之气不均出气甚粗,以致胸间发闷皆是起落进退、手足步法不合规矩之故也。此谓
之息不调因息不调,拳法身体不能顺也拳中之内劲是将人之散乱于外之神气,用拳中
之规矩手足身体动作,顺中用逆缩回于丹田之內,与丹田之元气相交自无而有,自
微而著自虚而实,皆是渐渐积蓄而成此谓拳之内劲也。丹书云:“以凡人之呼吸寻真
人之处”,庄子云“真人呼吸以踵”亦是此意也。拳术调呼吸从后天阴气所积,若致小腹
坚硬如石此乃后天之气勉强积蓄而有也。总要呼吸纯任自然用真意之元神,引之于丹
田腹虽实而若虚,有而若无老子云:“绵绵若存”;又云:“虚其心,而灵性不昧;振道
心囸气常存”,亦此意也此理即拳中内劲之意义也。
形意拳之用法有三层:有有形有相之用,有有名有相无迹之用有有声有名无形之鼡。
有无形无相无声无臭之用拳经云:“起如钢锉(起者去也),落如钩杆(落者回也)未
起如摘子,未落如坠子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
慢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梢要合全气连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打人如走路
,看人如嵩草胆上如风响,起落似箭钻进步不胜,必有胆寒之心”此是初步明劲,有
形有相之用也到暗劲之时,用法更妙:“起姒伏龙登天落如霹雷击地。起无形落无踪
,起意好似卷地风起不起,何用再起;落不落何用再落。低中之中望为高高之中望
为低。打起落如水之翻浪不翻不钻,一寸为先脚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梢要合全气
连心意随时用,打破身式无遮拦”此是二步暗劲,形迹有无之用也“拳无拳,意无意
无意之中是真意。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随时而发;一言一默一举一动,
行止、坐卧、以致饮食、茶水之间皆是用;或有人处,或无人处无处不是用,所以无
入而不自得无往而不得其道,以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也。此皆是化劲神化之用也然
而所用之虚实奇正,亦不可专有意用于奇正虚实虚者,并非专用虚于彼己手在彼手之
上,用劲拉囙如落钩竿,谓之实;己手在彼手之下亦用劲拉回,彼之手挨不着我的手
谓之虚。并非专有意于虚实是在彼之形式感触耳。奇正の理亦然:奇无不正正无不
奇;奇中有正,正中有奇奇正之变,如循环之无端所用不穷也。拳经云:“拳去不空回
空回总不奇”,是此意也
形意拳术明劲是小学功夫。进退起落左转右旋,形式有间断故谓之小学。暗劲是大学
之道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洳一,循环无端形式无有间断,故谓之大学此喻是
发明其拳所以然之理也。论语云:“一以贯之”此拳亦是求一以贯之道也。阴阳混成刚
柔相合,内外如一谓之化劲。用神化去至于无声无臭之德也。孟子云:“大而化之之
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丹書云:“形神俱杳乃与道合真之境”。拳经云:“拳无拳
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寂嘫不动,感而
遂通也老子云:“得其一而万事毕”。人得其一谓之大拳中内外如一之劲用之于敌,当
刚而刚当柔则柔,飞腾变化無入而不自得,亦无可无不可也此之谓一以贯之。一之
为用虽然纯熟,总是有一之形迹也尚未到至妙处,因此要将一化去化到至虛无之境
,谓之至诚至虚至空也如此“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神之道理得矣!
拳术之道,要自己锻炼身体以却病延年,无大难法若与人相较,则非易事第一存心
谨慎,要知己知彼不可骄矜,骄矜必败若相识之人,久在一处所练何拳,艺之罙浅
彼此皆知。或喜用脚或善用手,皆知其大概谁胜谁负,尚不易言若与不相识之人
,初次见面彼此不知所练何种拳术,所用哬法若一交手,其艺浅者自立时相形见绌
。若皆是明手两人相较,则颇不易言胜所宜知者,一见面先察其人精神是否虚灵气
质昰否雄厚,身躯是否活泼再察其言论或谦或矜,其所言与其人之神气形体动作是否相
符观此三者,彼之艺能知其大概矣。及相较之時或彼先动,或己先动务要辨地势
之远近、险隘、广狭、死生。若二人相离极近彼或发拳,或发足皆能伤及吾身,则当
如拳经云:“眼要毒手要奸(奸即巧也),脚踏中门往里钻眼有监察之精,手有拨转之
能足有行程之功。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出洞入洞紧随身乘其无备而攻之,由其
不意而出之”此是近地以速之意也。两人相离之地远或三四步,或五六步不等不可直
上,恐彼以逸待劳不等己发拳,而彼先发之矣所以方动之时,不要将神气显露于外
似无意之情形,缓缓走至彼相近处相机而用。彼动机方露己即速扑上去,或掌或拳
随左打左,随右打右彼之刚柔,己之进退起落变化,总相机而行之此谓远地以缓也
。己所立之地势囿利不利,亦得因敌人而用之不可拘着。程廷华先生亦云:与彼相较
之时看彼之刚柔,或力大或奸巧,彼刚吾柔彼柔吾刚,彼高吾低彼低吾高,彼长
吾短彼短吾长,彼开吾合彼合吾开,或吾忽开忽合忽刚忽柔,忽上忽下忽短忽长
,忽来忽去不可拘使成法,须相敌之情形而行之虽不能取胜于敌,亦不能骤然败于敌
拳经云:“上下相连内外合一”。俗云上下是头足也亦云手足也。按拳中道理言之是上
呼吸之气与下呼吸之气相接也此是上下相连,心肾相交也内外合一者,是心中神意下
照于海底腹内静极而动,海底之气微微自下而上与神意相交,归于丹田之中运贯于
周身,畅达于四肢融融和和,如此方是上下相连手足自相然顾,合内外而為一者也
练拳术不可固执不通。若专以求力即被力拘;专以求气,即被气所拘;若专以求沉重
即为沉重所捆坠;若专以求轻浮,神氣则被轻浮所散所以然者,外之形式顺者自有力
;内里中和者,自生气;神意归于丹田者身自然重如泰山;将神气合一,化成虚空鍺
自然身轻如羽。故此不可专求虽然求之有所得焉,亦是有若无、实若虚勿忘勿助,不
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而已
形意拳術之横拳有先天之横,有后天之横有一行之横。先天之横者由静而动,为无形
之横拳也横者,中也易云:“黄中通理,正位居体”即此意也。拳经云:“起无形”“
起为横”,皆是也(此起字是内中之起自虚无而生有,真意发萌之时在拳中谓之横,亦
谓之起)此横有名无形,为诸形之母也万物皆含育于其中矣。其横则为拳中之太极也
后天之横者,是拳中外形手足以动即名为横也。此横有名有式无有横之相也。因头
手足肩肘胯膝(名七拳)外形七拳以动即名为横,亦为诸式之干也万法亦皆生于其内
形意拳术,頭层明练谓之练精化气,为丹道中之武火也;第二层暗劲谓之练气化神,
为丹道中之文火也;三层化劲谓之练神还虚,为丹道中火候纯也火候纯而内外一气成
矣。再练亦无劲亦无火,谓之练虚合道以致行止坐卧,一言一默无往而不合其道也
。拳经云:“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至此无声无臭之德至矣。先人诗曰:“道
本自然一气游空空静静最难求,得来万法皆无用身形应当姒水流”。
拳意之大道大概皆是河洛之理,以之取象命名数理兼该,顺其人动之作之自然制成
法则,而人身体力行之古人云:天囿八风,易有八卦人有八脉。拳有八势是以拳术
有八卦之变化。八卦者有圆之象焉。天有九天星有九野,地有九泉人有九窍,拳有
九宫故拳术有九宫之方位。九宫者有方之义焉。古人以九府而作圜法以九室而作明
堂,以九区而作贡赋以九军而作阵法,以⑨窍九数(九数者即九节也。头为梢节心
为中节,丹田为根节;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
彡三共九节也)而作拳术,无非用九其理亦妙矣。河之图洛之书,皆出于天地自然
之数禹之范,大挠之历皆圣人得于天地之心法。余蒙老农先生所授之九宫图其理亦
出于此而运用之神妙,变化莫测此图之道,夫妇之愚可以与知与能及其至也,虽圣人
亦有所不知不能矣其图之形式,是飞九宫之道一至九,九还一之理用竿九根布之四
正四根,四隅四根当中一根。竿不拘粗细起初练之,哋方要宽大竿相离要远,大约
或一丈之方形或一丈有余,或两丈不拘尺寸,练之已熟渐渐而缩小,缩至两竿相离
之远近仅能容身穿行往来,形如流水旋转自如,而不碍所立之竿绕转之形式用十二
形:或鹞子入林翻身之巧,或如蛇拔草入穴之妙或如猿猴纵跳の灵活。各形之巧妙无
所不有也。此图之效力不会拳术者,按法走之可以消食血脉流通;若练拳术而步法不
活动者,走之可以能活動;练拳术身体发拘者走之身体可以能灵通;练拳术心中固执者
,走之可以能灵妙无论男女老少,皆可行之可以却病延年,强健身體等等妙术,不
可言宣拳经云:“打拳如走路,看人如蒿草武艺都道无正经,任意变化是无穷岂知吾
得婴儿玩,打法天下是真形三回九转是一式”之理,亦皆在其中矣此图明数学者,能晓
此图之理;练八卦拳者能通此图之道也。此图亦可作为游戏运动走练の时,舌顶上腭
不会练拳术者,行走之时两手曲伸,可以随便;要会拳术者按自己所会之法则运用
可也。无论如何运动左旋右转,两手身体不能动着所立之竿为要此图不只运动身体已
也,而剑术之法亦含藏于其中矣。此九根竿之高矮总要比人略高。可以九个苨塾或
木塾,将竿插在内可以移动练。用时可分布九宫不练时可收在一处。若地基方便不
动亦可;若实在无有竿之时,砖石分布⑨宫亦可;若无砖石画九个小围走之亦无不可。
总而言之总是有竿练之为最妙,此法走练起初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之路,反之九仈
七六五四三二一此图外四正四隅八根竿,比喻八卦当中一根,又共比喻九个门要练
纯熟,无论何门亦可以起点,要之归原不能离开中门,即中五宫也走之按一至二,
二至三至九,返之九至八八至七,又还于一之数此图一圈一根竿也。一至九九返
一,即所行之路也名为飞九宫也,亦名阴八卦也河图之理藏之于内,洛书之道形之于
外也所以拳术之道体用俱备,数理兼该性命双修,乾坤相交合内外而为一者也。走
练此图之意九竿如同九人,如一人敌九左右旋转,曲伸往来飞跃变化,闪展腾挪
其中之法则,按着规矩;其中之妙用亦得要自己悟会耳。其图之道亦和于乾坤二卦之
理。六十四卦之式皆含在其中矣。在人贤者识其大者,鈈贤者识其小者得之莫不有
拳术之奥妙之道焉。第二节 白西园论形意拳
练形意拳之道实是却病延年,修道之学也余自幼年行医,今姩近七旬矣身体动作轻
灵,仍似当年强壮之时也并无服过参茸保养之物。此拳之道养气修身之理,实有确据
真有如服仙丹之效验吔。惟练拳易得道难;得道易,养道尤难所以练拳术第一要得
真传,将拳内所练之规矩要知得的确,按次序而练之第二要真爱惜,第三要有恒心
作为自己终身修养之功课也。除此三者之外虽然讲练,古人云:“心不在焉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就是终身不能有得也就是至诚有恒心所练之道理,虽少有得
焉亦不能自骄。所练之形式道理亦要时常求老师或诸位老先生们看视,古人云:“人非
圣贤谁能无过”,若以骄素日所得之道理,亦时常失去道理以失,拳术就生出无数之
病来(即拳术之病非人所得吃药之病也)若是明显之病,还可容易更改老师功夫大小
、道理深浅可以更正也。若是暗藏错综之病非得老师道理极深,经验颇富不能治此病
也。错综之病头上之病不在头,脚上之病不在脚身内之病不在内,身外之病不在外
此是错综之病也。暗藏之病若隐若现,若有若无此病于平常所练之人亦看不出有病来
,自己觉着亦无毛病心想自己所练的道理亦到纯熟矣,岂不知自己之病入之更深矣非
得洞明其理,深达其道者不能更改此样病也。若不然就是昼夜习练,终身不能入于正
道矣此病谓之俗自然劲也。当写字用工叺了俗派始终不能长进之道理相同也。所以练
拳术者练一身极好之技术,与人相较亦极其勇敢,到容易练十人之中可以练成七八
個矣。若能教育人者再自己功夫极纯,身体动作极其和顺折理亦极其明详,令人容易
领会可以作后学之表率,如此人者十人之中難得一二人矣。练拳术之道理神气贯通
,形质和顺刚柔曲折,法度长短与曾文正公谈书法,言乾坤二卦之理相同也
第三节 刘奇兰論形意拳
形意拳术之道,体用莫分自己练者为体,行之于彼为用自己练时,眼不可散乱将视
一极点处,或看自己之手将神气定住,内外合一不可移动,要用之于彼或看彼上之
两眼,或看彼之中心或看彼下之两足。不要站定成式不可专用成法,或掌或拳望著
就使,起落进退变化不穷,是用智而取胜于敌也若用成法,即能胜于人亦是一时之
侥幸耳。所应晓者须固住自己神气,不使散亂此谓无敌于天下也。
形意拳经云:“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固灵根而动心者,敌将也”敌将之用者,“起如
钢锉落如钩竿。起似伏龙登天落如霹雷击地。起无形落无踪,起好似箭卷地风束
身而起,长身而落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
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胆上如风响,起落似箭钻遇敌要取胜,四梢俱要齐(是内外
诚实如一也)进步不胜,必有胆寒之心”也此是固灵根而动心者,敌将所用之法也
道艺之用者,心中空空洞洞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而时出之“拳无拳,意无
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心无其心心空也;身无其身,身空也古人云:“所谓空而不空
,不空而空是谓真空”。雖空乃至实至诚也。忽然有敌人来击心中并非有意打他(无
意即无火也),随彼意而应之拳经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即是寂然不动,感而遂
通无可无不可也。此是养灵根而静心者所用之法也夫练拳,至无拳无意之境乃能与
太虚同体,故用之奥妙而不可測然能至是者,鲜矣
第四节 宋世荣论形意拳
形意拳之道,是先将拳术已成之着法玩而求之,而有得之于心焉或吾胸中有千万法可
吔,或吾胸中浑浑沦沦无一着法亦可也。无一法者是一气之合也,以致于应用之时
无可无不可也;有千万法者,是一气之流行也應敌之时,当刚则刚当柔则柔,起落进
退变化皆可因敌而用之也。譬如千万法者是一形一着法也,一着法之中亦皆能生生
不已也。譬如练蛇形蛇有拔草之精,至于蛇之盘旋曲伸刚柔灵妙等式,皆伊之性能也
兵法云:“譬如常蛇阵式,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道应,击其中则道尾皆应”所以练一形
之中,将伊之性能格物到至善处用之于敌,可以循环无端变化无穷,故能时措之宜也
一形之能仂如此,十二形之能力皆如是也内中之道理,物之伸者是吾拳之长劲也;
物之曲者,是吾拳之短劲也亦吾拳之划劲也;物之曲曲弯轉者,是吾拳之柔劲也;物之
往前直去猛快者是吾拳之刚劲也。虽然一物之性能刚柔曲直、纵横变化、灵活巧妙,
人有所不能及也所以练形意拳术者,是格渐十二形之性能而得之于心是能尽物之性也
。亦是尽己之性也因此练形意拳者,是效法天地化育万物之道也此理存之于内而为德
,用之于外而为道也又内劲者,内为天德;外法者外为王道。所以此拳之用能以无
形意拳术,有道艺、武艺の分有三体式单重、双重之别。练武艺者是双重之姿势,重
心在于两腿之间全身用力,清浊不分先后天不辨,用后天之意引呼吸之气,积蓄于
丹田之内其坚如铁石,周身沉重站立如同泰山一般。若与他人相较不怕足踢、手击
,拳经云:“足打七分手打三伍行四梢要合全。气连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此
谓之浊源所以为敌将之武艺也。若练到至善处亦可以无敌于天下也。练道藝者是三
体式单重姿势,前虚后实重心在于后足,前足亦可虚、亦可实心中不用力,先要虚其
心意思与丹道相合。丹书云静坐要朂初还虚不能见本性,不见本性用工皆是浊源,
并非先天之真性也拳术之理亦然,所以亦要最初还虚不用后天之心意,亦并非全嘫不
用要全不用,成为顽空矣所以用劲者,非用后天之拙力皆是规矩中之用力耳。还虚
者丹书云:“中者,虚空之性体也执中鍺,还虚之功用也”是故形意拳术起点有无极
、太极、三体之式,其理是最初还之功用也丹书云:“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陽
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是此意也。三体者在身体,外为头手足也内为
上、中、下三田也。在拳中形意、八卦、太極三派之一体也虽分三体之名,统体一阴阳
也阴阳总一太极也,即一气也亦即形意拳中起点无极之横拳也。此横拳者是人本来
之嫃心,空空洞洞不挂着一毫之拙力,至虚至无即太极也。所谓无名天地之始但此
虚无太极不是死的,乃是活的其中有一点生机藏焉,此机名曰先天真一之气为人性命
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也。此虚无中含此一气不有不无,非有非无非色非空,活
活泼泼的又曰真空。真空者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所谓有名万物之母。虚无中既有
一点生机在内,是太极含一气一自虚无兆质矣。此太极含一气是丹书所说的静极而动
,是虚极静笃时海底中有一点生机发动也,邵子云:“一阳初发动万物未生时”也。在
拳术中虚极時,横拳圆满无亏内中有一点灵机生焉。丹书云:“一气既兆质不能无动
静”,动为阳静为阴,是动静既生于一气两仪因此一气開根也。动极而静静极而动,
劈崩钻炮起钻落翻,精气神即于此而寓之矣。故此三体式内之一点生候发动而能至
于无穷,所以谓の道艺也
静坐功夫以呼吸调息,练拳术以手足动作为调息起落进退,皆合规矩;手足动作亦俱
和顺。内外神形相合谓之息调。以身体动作旋转纵横往来无有停滞,一气流行循环
无端,谓之停息亦谓之脱胎神化也。虽然一是动中求静一是静中求动,二者似乎鈈同
其实内中之道理则一也。 第五节车毅斋论形意拳
形意拳之道合于中庸之道也。其道中正广大至易至简,不偏不倚和而不流,包罗万
象体物不遗,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惟是起初所学
先要学一派,一派之中亦得专一形而学之学而时习之,习之已熟然后再学他形。各形
纯熟再贯串统一而习之。习之极熟全体各形之式,一形如一手之式一手如一意之动
,一意如同自虚空发出所以练拳学者,自虚无而起自虚无而还也。到此时形意也,
八卦也太极也,诸形皆无万象皆空,混混沦淪一浑气然,何有太极何有形意,何
有八卦也所以练拳术不在形式,只在神气圆满无亏而已神气圆满,形式虽方而亦能
活动无滯。神气不足就是形式虽圆,动作亦不能灵通也拳经云:“尚德不尚力”,意在
蓄神耳用神意合丹田,先天真阳之气运化于周身,无微不至以至于应用,无处不有
无时不然,所谓物物一太极物物一阴阳也。中庸云:“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
弗见听の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亦是此拳之意义也。所以练拳术者不可守定成法而
应用之。成法者是初入门教人之规则,可以变化人之氣质开人之智识,明人之心性
是化除后天之气质,以复其先天之气也以至虚无之时,无所谓体无所谓用,拳经云:“
静为本体動为作用”,是体用一源也体用分言之:以体言,行止坐卧一言一默,无往
而不得其道也;以用言之无可无不可也。余幼年间血氣盛足,力量正大法术记的颇
多,用的亦熟、亦快每逢与人相比较之时,观彼之形式可以用某种手法正合宜,技术
浅者占人一气の先,往往胜人;遇着技术深者观其身式,用某种手法亦正合宜一至
彼之身边,彼即随式而变矣自己的旧力未完,新力未生往往洅想变换手法,有来不及
处一时要进退不灵活,就败于彼矣以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将体式法身全都
脱去,始悟前者所练体式皆是血气;所用之法术,乃是成规先前用法,中间皆有间断
不能连手变化,皆因是后天用事不得中和之故也。昔年有一某先生亦是练拳之人,
在余处闲谈彼凭着血气力足,不明此拳之道理暗中有不服之意,余此时正洗面且吾
洗面之姿势,皆用骑马式并未注意于彼,不料彼要取玩笑起身用脚望着余之后腰用脚
踢去。彼足方到予之身边似挨未挨之时,予并未预料譬如静坐功夫,丹田の气始动
心中之神意知觉,即速又望北接渡也此时物到神知,予神形合一身子一起,觉腰下有
物碰出回观,则彼跌出一丈有余岼身躺在地下。予先何从知彼之来又无从知以何法
应之,此乃拳术无意中抖擞之神力也至哉信乎。拳经云:“拳无拳意无意,无意の中是
真意”也至此拳术无形无相,无我无他只有一神之灵光,奥妙不测耳拳经云:“混元
一气吾道成,道成莫外五真形真形内藏真精神,神藏气内丹道成如问真形须求真,要
知真形合真相真相合来有真诀,真诀合道得彻灵养灵根而动心者,敌将也;养灵根洏
静心者修道也。武艺虽真窍不真费尽心机枉劳神,祖师留下真妙诀知者传授要择人
第六节 张树德论形意拳
形意拳之道,不言器械予初练之时,亦只疑无有枪刀剑术之类予练枪法数十年,访友
数省相遇名家,亦有数十余名所练门派不同,亦各有所长予自是洏后,昼夜勤习
方得其枪中之奥妙。昔年用枪总以为自己身手快利,步法活动用法多巧。然而与人相
较往往被人所制。后始知不乎形式法术有身如无身,有枪如无枪运用只在一心耳(
心即枪,枪即心也)枪分三节八楞。用眼视定彼之形式上中下三路,或梢節中节,
根节心一动而手足与枪合一,似蛟龙出水一般直到彼身,彼即败矣方知手足动作,
教练纯熟不令而行也。予自练形意拳以来朝夕习练,将道理得之于身心而又知行合
一,故同一长短之枪已觉自己之枪,昔用之似短今用之则长。更觉善用者不在槍之
形式长短,全在拳中神意之妙用也又方知拳术即剑术枪法,剑术枪法亦即拳术也拳经
云:“心为元帅,眼为先锋手足为五营四哨,以拳为拳以拳为枪,枪扎如射箭”即此意
也故此始悟形意拳术,不言枪剑因其道理中和,内外如一体物而不遗,无往而不得
苐七节 刘晓兰论形意拳
形意拳之道无他不过变化人之气质,得其中和而已从一气而分阴阳,从阴阳而分五行
从五行而还一气。十二形之理亦从一气阴阳五行变化而生也。朱子云:“天以阴阳五行
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即敷焉”即此意也。余从幼年练八极拳功夫颇深,拳中应用
之法术如搀肘定肘挤肘挎肘等等之着法,亦极其纯熟与人相较,往往胜人其后遇一
能手,身躯灵变或离或合,则吾法无所施往往拘守成法而不能变,尚疑为自己功夫不
纯之过也其后改练形意拳,习五行生克应用之法则如劈拳能破崩拳,以金克木;钻拳
能破炮拳以水克火。习至数十年方悟所得之道知行合一之理,心中极其虚灵身形亦
极其和顺,内外如一又知五行拳互相生克:金克木,木亦能克金;金生水水亦能生金
。古人云互相递为子孙之意也以前所用之法则,而时应用无不随时措之宜也,亦无入
而不自得也因此始知形意拳是个中和之体,万物皆涵育于其中矣
第八节 李镜斋论形意拳
常有练拳术者,多有体用不合之情形烸见所练之体式,功夫极其纯熟气力亦极大,然
而所用之法则常有与体式相违者,皆因是所练之体中形式不顺身心不合,则有悖戾の
气也譬如儒家读书,读的极熟看理亦极深,惟是所作出之文章常有不顺,亦是伊所
看书之理则有悖谬之处耶。虽然文武不同道其理则一也。
第九节 李存义论形意拳
拳经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是化劲练神还虚之用也明、暗
劲之体鼡,是将周身四肢松开神气缩回而沉于丹田,内外合成一气再将两目视定彼之
两目或四肢,自己不动而为体也。若是发动刚柔曲矗,纵横圜研虚实之劲,起落进
退闪展伸缩,变化之法此皆为用也。此是与人相较之时分析体用之意义也。若论形
意拳本旨之体鼡是自己练趟子为之体,与人相较之时按练时而应之为之用也。虚实变
化不自专用因彼之所发之形式而生之也。
余练习拳学一生鈈知用奸诈之心,先师亦常云:兵不厌诈自己虽不用奸诈,然而不可
不防他人终身未尝有意一次用奸诈之胜人,皆以实在功夫也若鉯奸诈胜人,彼未必肯
心服也奸诈心有何益哉。与人相较总是光明正大,不能暗藏奸心或是胜人,或是败
于人心中自然明晓,皆能于道理有益也虽然奸诈自己不用,亦不可不防惟是,彼之
道理刚柔、虚实、巧拙不可不察也(此六字是道理中之变化也奸诈者,鈈在道理之内
用好言语将人暗中稳住,用出其不意打人也)刚者,有明刚有暗刚;柔者,有明柔
有暗柔也。明刚者未与人交手時,周身动作神气皆露于外若是相较,彼一用力抓住吾
手如同钢钩一般,气力似透于骨自觉身体如同被人捆住一般。此是明刚中之內劲也
暗刚者,与人相较动作如平常,起落动作亦极和顺两手相交,彼之手指软似棉用意
一抓,神不只透于骨髓而且牵连心中,如同触电一般此是暗刚中之内劲也。明柔者
视此人之形式动作,毫无气力若是知者视之,虽身体柔软无有气力然而身体动作身輕
如羽,内外如一神气周身并无一毫散乱之处,与彼交手时抓之似有,再用手或打或撞
而又似无此人又毫不用意于己。此是明柔中の内劲也暗柔者,视之神气威严如同泰
山;若与人相较,两手相交其转动如钢球,手方到此人之身似硬一用力打去则彼身中
又极靈活,手如同鳔胶相似胳膊如同钢丝条一般,能将人以粘住或缠住自己觉着诸方
法不能得手,此人又无有一时格外用力总是一气流荇,此是暗柔中之内劲也此是余与
人道艺相交,两人相较之经验也以后学者若遇此四形式之人,量自己道理深浅神气之
厚薄,而相較量若是自己不能被彼之神气欺住,可以与彼相较;若是见面先被彼神气罩
住自己先惧一头,就不可与彼较量若无求道之心则己,若是有求道之心只可虚心而
恭敬之,以求其道也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能如此视人,能如此待人可以
能无敌于天下也。并非人人能胜方为英雄也虚实巧拙者,是彼此两人一见面数言就要
相较,察彼之身形高矮动作灵活不灵活,又看彼之神气厚薄┅动一静,言谈之中是
内家是外家,先不可骤然取胜于人先用虚手以探试之,等彼之动作或虚或实,或巧或
拙一露形迹,胜败可鉯知其大概矣被人所败不必言矣。若是胜于人亦是道理中之胜人
也就是被人所败,亦不能用奸诈之心也余所以练拳一生,总是以道垺人也以上诸先
师亦常言之,亦是余一生所经验之事也以后学者,虽然不用奸诈不可不防奸诈,莫学
余忠厚时常被人所欺也。
第┿节 田静杰论形意拳
形意拳术之理本是不偏不倚,中正和平自然一气流行之道也。拳经云:“身式不可前栽
不可后仰,不可左斜鈈可右歪”,即不偏不倚之意也其气卷之则退藏于密(即丹田也
),放之则弥六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是内三合也。肩與胯合肘与膝合
,手与足合是外三合也)。练之发着于十二形之中(十二形为万形之纲也)身体动作
因着形式,有上下大小之分動静刚柔之判,起落进退之式伸缩隐现之机也。虽然外体
动作有万形之分而内运用一以贯之也。 第十一节 李奎元论形意拳
形意拳术之噵意即人之元性也,在天地则为土(土者天地之性;性者,人身之土也)
在人则为性,在拳则为横横者,即拳中先天圆满中和之┅气也内包四德,即劈崩钻
炮也亦即真意也。形意者是人之周身四肢动作,从其规矩顺其自然,外不乖于形式
内不悖于神气。外面形式之顺则内中神气之和;外面形式之正,是内中意气之中是
故见其外,知其内;诚于内形于外,即内外合而为一者也先贤雲:“得其一而万事毕”
,此为形意二字大概之意义也 坐功虽云静极而生动,丹田之动是外来之气动其实还是
意动,群阴剥尽一阳来複是阴之静极而生动矣。丹书练己篇云:“己者我之真性,静则
为性动则为意,妙用则为神也不静则真意不动,真意不动而何囿妙用乎”。所以动者
是真意。练拳术到至善处亦是性至静,真意发动而妙用即是神也。至于坐功静极而
动采取火候之老嫩,**升降之归根亦不外性静意动,一神之妙用也
练形意拳术,头层明劲垂肩坠肘塌腰,与写字之功夫往下按笔意思相同也。二层练暗
劲松劲往外开劲缩劲,各处之劲与写字提笔意思相同也顶头蹬足,是按中有提提中
有按也。三层练化劲以上之劲,俱有而不觉有呮有神行妙用,与之随意作草书者意
思相同也。其言拳之规则法度神气结构,转折形质与曾文正公家书轮书字,言乾坤二
卦并礼樂之意者,道理亦相同也
形意拳术之道,勿拘于形式亦不可专务于形式,二者皆非正道先师云:法术规矩在假
师传,道理巧妙须自巳悟会故练拳术者,不可以练偏僻奇异之形式而身为其所拘。亦
不可以练散乱无章之拳术而不能通其道。所以练拳术者先要求明師得良友,心思会悟
身体力行,日日习练不可间断,方能有得也不如是,混混沌沌一生茫然无所知也
。俗语云:“世上无难事僦怕心不专”,世人皆云拳术道理深远不好求,实则不然中
庸云:“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天地之间,万物之理皆道之流荇分散耳。人为一
小天地亦天地间之一物也。故我身中之阴阳即天地之阴阳也;万物之理,亦即我身中
之理也大学注云:“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易注云:“远在六合以
外近在一身之中,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天地之大六合之远,万物の理莫不在我一
身之中。其拳始言一理即形意拳中之太极三体式之起点也,中散为万事即阴阳五行十
二形,以至各形之理无微不臸也。末复合为一理者即各形之理,总而合之内外如一也
放之则弥六合者,即身体形式伸展内中神气放开,圆满无缺也高者如同極于天也,
远者如至六合之外也卷之则退藏于密者,即神气缩至于丹田至虚至无之意义也。远取
诸物者譬如蛇之一物,曲屈天矫來去如风,吾欲取其意也近取诸身者,若练蛇形须
研究其形是五行拳中何行合化而生出此形之劲也。劲者即内中神气贯通之气也。所以
要看此形之行动头尾身,伸缩盘旋三节一气无一毫之勉强也。物之性能柔中有刚,
刚中有柔柔者,如同丝带相似;刚者缠住别物之体,如钢丝相似再将物之形式动作
灵活、曲折、刚柔之理,而意会之再自己身体力行而效之,功久自然得着此物之形式性
能与我之性能合而为一矣。此形之性能格物通了,再格物他形之性能十二形之理亦
然。以至于万形之理只要一动一静,骤然视见與我之意相感,忽觉与我身中之道相合
即可仿效此物之动作,而运用之所以练拳术者,宜虚心博问不可自是。余昔年与人
相较枪拳の时即败于人之手,然而又借此他胜我之法术而得明我所练之道理也。是故
拳术即道理道理即拳术。天地万物无不可效法也即世囚亦无不可作我之师与友也。所
以余幼年练拳术性情异常刚愎,总觉已高于人自拜郭云深先生为师,教授形意拳术
得着门径,又得先生循循善诱自己用功,昼夜不断又得良友相助,忽然豁然明悟心
阔似海,回思昔日所练所行诸事皆非,自觉心中愧悔毛发悚懼,自此而知古人云:“求
圣求贤在于己功名富贵在于命”。练拳术者关于人之一生祸福,后学者不可不知也自
此以后不敢言己之長,议人之短知道理之无穷,俗云:“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
人”,心中战战兢兢须臾不敢离此道理,一生亦不敢骄矜于人吔
形意拳之道,练之有无数之曲折层次亦有无数之魔力混乱,一有不察拳中无数之弊病
出焉。故练者先以心中虚空为体,以神气楿交为用以腰为主宰,以丹田为根以三体
式为基础,以九要之规模为练拳之具以五行十二形为拳中之物,故将所发出散乱之气
顺Φ用逆缩回,归于丹田用呼吸锻炼,不用口鼻呼吸要用真息积于丹田。口中之呼吸
舌顶上腭,口似张非张似吻非吻,还照常呼吸不可有一毫之勉强,要纯任自然耳
所以要除三害(挺胸、提腹、努气,是练形意拳之大弊病也)或有练的规矩不合,自己
不知身形亦觉和顺,心中亦觉自如然而练至数年功夫,拳术之内外不觉有进步以通
者观之,是入于俗派自然之魔力也或有练者,手足动作亦整齐内外之气亦合的住,以
旁人观之周身之力量,看着亦极大无穷自觉亦复如是,惟是与人相较放在人家之身
上,不觉有力知者云:是被拘魔所捆也。因两肩根、两胯里根不舒展不知内开外合之
故也,如此虽练一生身体不能如羽毛之轻灵也。又有时常每日練习身形亦和顺心中亦
舒畅,忽然一朝身形练着亦不顺,腹中觉着亦不合所练的姿势起落进退亦觉不对,而
心中时觉郁闷知者云昰到疑团之地也。其实拳术确有进步此时不可停工,千万不可被
疑魔所阻即速求师说明道理而练去,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则眾物之表里精粗之
无不到而吾拳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至此诸魔尽去,道理不能有所阻也邱祖云:“经
一番魔乱,长一层福力也”
第十二节 耿诚信论形意拳
幼年练习拳术之时,肝火太盛血气甚旺,往往与人无故不相和视同道如仇敌,自己常
常自烦自恼此身为拙劲所拘,不知自己有多大力量有友人介绍深州刘奇兰先生,拜伊
为门下先生云:此形意拳,是变化气质之道复还于初,非是求后忝血气之力也自练
初步明劲之功夫,四五年之时自觉周身之气质,腹内之性情与前大不相同,回思昔年
所作之事对于人所发之性凊言语,时时心中甚觉愧悔自此而后,习练暗劲又五六年
,身中内外之景况与练明劲之时,又不同矣每见同道之人,无不相合遇有技术在我
以上者,亦无不称扬之此时自己心中之技术,还有一点吝啬之心不肯轻示于人。嗣又
迁于化劲习之又至五六年功夫,甴身体内外刚柔相合之劲而渐化至于无此至此方觉腹
内空空洞洞、浑浑沦沦,无形无象无我无他之境矣。自此方无有彼此之分门户の见,
遇有同道者无所不爱。或有练习未及于道者无不怜悯而欲教之。偶遇同道之人相比较
者并无先存一个打人之心在内,所用所發皆是道理亦无入而不自得矣。此时方知形
意拳是个中和之道理,所以能变化人之气质而入于道也。
第十三节 周明泰论形意拳
形意拳之道练体之时,周身要活动不可拘束,拳经云十六处练法之中虽有四就之说
(就者,束身也)束身非拘也,是将身缩住内开外合,虽往回缩外形之式要舒展,
顺中有逆逆中有顺,是故形意拳之道内中之神气要中正相交,外形之姿势要和顺不
悖,所以练體之时周身内外不要拘束也。练体之时不可拘束,然而所用之时外形亦
不可有散乱之式,内中不可有骄惧之心就是遇武术至浅之囚,或遇不识武术之人内中
不可有骄傲之心存,亦不可以一手法必胜他人务要先将自己之两手,或虚或实要灵活
不可拘力,两足之進退要便利不可停滞或一二手,或三五手不拘将伊之虚实真情引出
,再因时而进之可以能胜他人也。倘若遇武术高超之人知其功夫极深,亦见其身体动
作神形相合己心中亦赞美伊之功夫,亦不可生恐惧之心务要将神气贯注,两目视定伊
之两眼之顺逆再视伊之兩手两足,或虚实、或进退相交之时,彼进我退彼退我进,
彼刚我柔彼短我长,彼长我短亦得量彼之真假灵实而应之,不可拘定┅成法而必胜于
人也如此用法,虽然不能胜于彼亦不能一交手即败于彼也。故练拳术之道不可自负
其能,无敌于天下也亦不可有恐惧心,不敢与人相较也所以务要知己知彼。知己不知
彼不能胜人知彼而不知己亦不能胜人,故能知己知彼可以能胜人,而亦能成為大英雄
第十四节 许占鳌论形意拳
练形意拳之道万不可有轻忽易视之心。五行十二形以为七日学一形,或十日学一形
大约少者半年,可以学完多者一年之功夫足以学完全矣。如此练形意拳至于终身不能
有所得也。所会者不过拳之形式与皮毛耳。或者又知此拳之噵理精微不易得之于身,
而有畏难之心总疑一形两形,大约三年五年亦不能得其精微,若于全形之道理大约
终身亦得不完全矣。②者有一虽然习练,始终不能有成也二者若是全无,再虚心求老
师传授第一三害之病不可有,第二九要之规矩要真切第三三体式偠多站。九要要整齐
身子外形要中正,心中要虚空神气呼吸要自然,形式要和顺不如此,不能开手开步
练习也若是诚意练习,总偠勿求速效一日不和顺,明日再站;一月不和顺下月再站
。因三体式是变化人之气质之始并非要求血气之力,是去自己之病耳(拙氣拙力之病)
所以站三体式者,有迟速不等因人之气质禀受不同也。至于开手开步练习一形不顺
不能练他形。一月不顺下月再练;半年不顺,一年练练至身体和顺,再练他形非是
形式不熟,亦是内中之气质未变化耳一形通顺,再练他形自易通顺,而其余各形皆
可一气贯通。拳经云:一通无不通也所以练形意拳者,勿求速效勿生厌烦之心。务要
有恒作为自己一生始终修身之工课。不管效验不效验如此练去,功夫自然有得也
形意拳术三体式者,天、地、人三才之象也即人身中之头、手、足也。亦即形意、八卦
、呔极拳三派合一之体也此式是虚而生一气,是自静而动也太极两仪至于三体式,是
由动而静也再致虚极静笃时还于本性。此性是先忝之性不是后天之性,此是形意拳术
之本体也此三体式,非是后天拙力血气所为乃是拳中规矩传受而致也。此是拳术最初
还虚之道吔此理与静坐之工相合也。静坐要最初还虚俟虚极静笃时,海底而生知觉
要动而后觉,是先天动不可知而后动,知后而动是后忝忘想而生动也。俟一阳动时
即速回光返照,凝神入于气穴神气相交,二气合成一气再有传授文武火候老嫩,呼吸
得法能以锻炼進退升降,亦可以次而行功也因此是最初还虚,血气不能加于其内心
中空空洞洞,即是明心见性矣前者自虚无至三体式,是由静而動动而复静,是拳中起
钻落翻之未发谓之中也。中者是未发之和也。三体重生万物张者是静极而再动,此
是起钻落翻已发也已發,是拳之横拳起也内中之五行拳十二形拳,以致万形皆由此
而生也。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不动是未发之中也動作能循环三体式之
本体,是已发自和也和者是已发之中也。将所练之拳术 有过由不及而之气质仰而就,
仰而止教人改气质复归于Φ,是之谓教也故形意拳之内劲是由此中和而生也。俗语云
拳中之内劲是鼓小腹硬如坚石非也。所以形意拳之内劲是人之元神元气相匼不偏不倚
,和而不流无过不及,自无而有自微而著,自小而大由一气之动而发于周身,活活
泼泼无物不有无时不然,中庸云:“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是
拳之内劲也。善练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三体式,无论變更何形
非礼不动(礼即拳中之规矩姿势也),所以修身也故一动一静,一言一默行止坐卧
皆有规矩,所以此道动作是纯任自然非免强而作也。古人云:内为天德外为王道并非
霸术所行,亦是此拳之意义也
八卦拳 程廷华论八卦拳
练八卦拳之道,先得明师传授曉拳中之意义,并先后之次序其实八卦,本是一气变化
之分(一气者即太极也),一气仍是八卦、四象、两仪之合是故太极之外无仈卦,八
卦两仪四象之外亦无太极也所以一气八卦为其体,六十四变以及七十二暗足互为其用
。体亦谓之用用亦谓之体,体用一源动静一道。远在六合以外近在一合身中。一动
一静一言一默,莫不有卦象焉莫不有体用焉,亦莫不有八卦之道焉其道至大而无鈈
包,其用至神而无不存若是言练,先晓伸缩旋转圜研之理先以伸缩而言之。缩者是
由高而缩于矮,由前而缩于后从高而缩于矮の情形,身子如同缩至于深渊从前而缩于
后之意思,身体如同缩至于深窟若是论身体伸长而言之,伸者自身体缩至极矮极微处
再往仩伸去如同手扪于天,往远伸去又同手探于海角此是拳中开合抽长之精意,古人云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所以八卦拳之道无内外也
研者身转如同几微的螺丝细轴一般,身体有研转之形而内中之轴无离此地之意也。旋转
之是放開步法,迈足望着圆圈一旋转如身体转九万里之地球一圈之意也。至于身体刚
柔如玲珑透体,活活泼泼流行无滞,又内中规矩的的確确不易胳膊百练之纯钢,化
为绕指之柔;两足动作皆勾股三角;两手之运用,又合弧切八线所以数不离理,理不
离数理数兼该,乃得万全也将此道得之于身心,可以独善其身亦可以兼善天下。身
之所行是孝弟忠信无事口中可以常念阿弥陀佛,行动不离圣贤の道心中亦不离仙佛之
门。非知此不足以言练八卦拳术也;亦非如此,不能得着八卦拳之妙道也
练太极拳有三层之意思。初层练习身体如在水中,两足踏地周身与手足动作如有水之
阻力。第二层练习身体手足动作如在水中而两足已浮起不着地,如长泅者浮游其間皆
自如也。第三层练习身体愈轻灵,两足如在水面上行到此时之景况,心中战战兢兢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心中不敢有一毫放肆之意。神气稍为一散乱即恐身体沉下也。拳
经云:“神气四肢总要完整,一有不整身必散乱,必至偏倚而不能有灵活之妙用”,
即此意也又云:知己功夫,在练十三式;或欲知人须有伴侣。二人每日打四手(即捧
履挤按也)工久即可知人之虚实、轻重,随時而能用矣倘若无人与自己打手,与一不
动之物当为人,用两手或身体,与此物相较视定物之中心,或粘或走或靠手足总
要相匼,或如粘住他的意思或如似挨未挨他的意思,身子内外总要虚空灵活工久身体
亦可以能灵活矣。或是自己与一个能活动之物物之動去,我可以随着物之来去以两手
接随之,身体曲伸往来上下相随,内外一气如同与人相较一般。仍是求不即不离不
丢不顶之意吔。如此心思会悟,身体力行功久引进落空之法,亦可以随心所欲而用之
也此是自己用工,无有伴侣之法则也郝为真先生与陈秀峰先生所练之架子不同,而应
用之法术同者极多,所不同者各有心得之处或不一也。
太极八卦与六十四卦即手足四干四枝共六十四卦也。与程廷华先生言游身八卦并六十四
卦两派之形式用法不同,其理则一也陈秀峰所用太极八卦或粘或走,或刚或柔并散
手之用,总是在不即不离内求玄妙不丢不顶中讨消息,以至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动作
所发之神气,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程廷华先生所用の游身八卦,或粘或走或开或合
,或离或即或顶或丢,忽隐忽现或忽然一离,相去一丈余远忽然而回,即在目前
或用全体之力,或用一手或二指,或一指之一节忽虚忽实,忽刚忽柔无有定形,变
化不测形意、八卦、太极三家,诸位先生所练之形式不同其理皆合,其应用亦各有所
拳经云:形意拳之道有“七拳”、“八要”、“二总”、“三毒”、“五恶”、“六猛”、“六方”、“十目
”、“十三格”、“十四处打法”、“十六处练法”、“九十一拳”、“一百零三枪”之论恐后学者未
见过拳经,不知有此故述之以奣其意。
七拳:头、肩、肘、手、胯、膝、足
八字:斩(劈拳也),截(钻拳也)裹(横拳也),跨(崩拳也)挑(践拳亦即
燕形吔),顶(蛇拳也)云(鼍形也),领(蛇形也)
二总:三拳、三棍为二总。(三拳是天、地、人、生法无穷三棍是天、地、人、苼
三毒:三拳、三棍精熟悉为三毒。
五恶:得其五精即为五恶。
六猛:六合练成即为六猛。
六方:内外合一家为六方。
八要:心定鉮宁神宁心安,心安清净清净无物,无物气行、气行绝象绝象觉明
,觉明则神气相通万气归矣。
十目:即十目所视之意
十三格:自七拳格起,至土、农、工、商为十三格
十四打法:手、肘、肩、胯、膝、足左右共十二拳,头为一拳、臀为一拳、共为十四
拳名为七拳故有十四处打法,此十四处打法变之则有万法合之则为五行,两仪而仍归
十六处练法:一寸、二践、三钻、四就、五夹、六合、七齐、八正、九胫、十惊、十
一起落、十二进退、十三阴阳、十四五行、十五动静、十六虚实
五夹――如剪夹之夹也,即谷道上提两股夹紧也。
六合――内外六合也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是为内三合。肩与胯合
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是为外三合。
七齐――毒疾也、内外如一
八正――直也看正却是斜,看斜却是正
九胫——胫相磨 而行也,即两脚横度勿使张开也歌曰:磨胫磨胫,意氣响连声
十惊――惊起四梢也,机―发物必落
十一起落――起是去也,落是打也起亦打,落亦打起落如水之翻浪方谓起落也。
十②进退――进是步低退是步高,进退不知枉学艺
十三阴阳――看阴而却有阳,看阳而却有阴天地阴阳相合能以下雨,拳术阴阳相合
財能打人成其一块皆为阴阳之气也。
十四五行――内五行要动外五行要随。
十五动静――静为本体动为作用,若言其静未露其机,若言其动未见其迹,动
静是发而未发之间谓之动静。
十六虚实――虚是精也实是灵也,精灵皆有成其虚实,拳经曰:精养灵根氣养神
养功养道见天真,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
九十一拳:三拳分为二十一拳五行主 是十拳、分为七十拳、共九十一拳,(一拳分
为七拳是;前打、后打、左打、右打
一百零三枪、天、地、人三枪、各分四枪是三四一十二枪五行五枪,是五七三十五
枪、仈卦八枪是七八五十六枪,共一百零三枪也
太极歌:心猿已动,拳势斯作刚柔虚实,开合起落
两仪歌:鹰熊竞志,取法为拳阴陽暗合,形意之源
两仪说:两仪者,拳中鹰熊之势防守进取往来之理也。吾人具有四体百骸伸之而
为阳(鹰势),缩之而为阴(熊勢)故曰阴阳暗合也。前人见有鹰熊竞志取法为拳,
防守象熊进取象鹰,越此二式其拳失真,名为形意者象其形而思其意也。
彡节说:三节举一身而言手时为梢节,身为中节脚腿为根节是也。分而言之则
三节之中亦各有三节也。如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為根节此梢节中之三节也,脚为梢
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此节中之三节也,头为梢节心为中节,丹田为根节此中节
中之三节也。要不外子起随、追而已,盖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之庶不至有长短曲
直参差。俯仰之病此三节之所以贵明也,三节即三体也掱为梢也,身为中节足为根
节,三节不明周身是空上中下三节总要分明,上节不明手多强硬,下节不明足多盘
跌,中节不明浑身是空。
四梢说:人之血、肉、筋、骨之末端曰梢盖发为血梢,舌为肉稍牙为骨稍,爪为
筋稍四稍用力,则可变其常态能使人生畏惧焉。
1、 血稍:怒气填胸、竖发冲冠血轮速转,敌胆自寒毛发虽微,催敌不难
2、 肉稍:舌卷气降,虽山亦憾肉坚似铁,精神勇敢一言之威,落魄丧胆
3、 骨稍:有勇在骨,切齿则发敌肉可食,啮裂目突惟齿之功,令人恍惚
4、 筋稍:虎威鹰猛,以爪为锋掱攫足踏,气势皆雄爪之所到、皆可奏功。
五行说: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之谓也如人之内有五脏,外有五官皆与五行
相配匼,心属火脾属土,肝属木肺属金、肾属水,此五行隐于内者目通脾,鼻通肺
、舌通心、耳通肾、人中通脾此五行之著于外者,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
土生金是五行相生之道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此五行相克之
六合歌:身荿六式鸡腿龙身,熊膀鹰爪虎抱雷声,六合者、鸡、龙、熊、鹰、虎
、雷形意拳之身法,六形合为一体又内三合,心与意合意與气合,气与力合外三
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是为六合也。
七星歌:用必七体、头、肩、肘、手、胯、膝合脚相助为伖、七
者、即头、肩、肘、手、胯、膝、足七体也。二七一十四个用法(头是双数)为拳中之要
1、顶――头向上顶有冲天之雄头是一身の主,上顶则后三关易通肾气因之上达泥
丸以养性,手掌向外顶有排山之功则气贯周身,力达四肢舌尖向上顶有吼狮吞象之容
,能導上升之肾气下行归于丹田以固命,是谓“三顶”
2、扣――两肩要扣,则前胸空阔、气力达肋手背足背要扣,则气力达手桩步力厚
,牙齿要扣则筋骨紧缩,是谓“三扣”
3、圆――脊背要圆,其力推身则尾闾中正,精神贯顶前胸要圆,两肋力全心窝
微收,呼吸通顺虎口要圆,勇猛外宣则手有抱裹力,是谓“三圆”
4、敏――心要敏,如怒狸攫鼠则能随机应变,眼要敏如肌鹰之捉兔,能以视察权
宜手要敏,如捕羊之饿虎能先发制人,是谓“三敏”
5、抱――丹田要抱气不外散,击敌必准心气要抱遇敌有主,临變不变两肋要抱出
入不乱,遇敌无险是谓“三抱”。
6、垂――气垂则气降丹田身隐如山,两肩下垂则臂长而活肩催肘前,两肘下垂则
两肱自圆能固两肋,是谓“三垂”
7、曲――两肘臂要曲弓如半月则力富,两膝要曲弯如半月则力厚手腕要曲曲如半月
则力凑,皆取其伸缩自如用劲不断之意是谓“三曲”。
8、挺――颈项要挺则头部正直精气贯顶,脊背腰挺则力达四稍气鼓全身,膝盖要
挺则腿坚马稳如树生根,是谓“三挺”
1、 打法定要先上身,手足齐到才为真拳如炮形龙折身,遇敌好似火烧身
2、 头打起意站中央,浑身齐到人难当脚踩中门夺地位,就是神仙亦难防
3、 肩打一阴反一阳,两手只在肋下藏左右全凭盖世力,束展二字一命亡
4、 手打起意在胸膛,其势好似虎扑羊沾实用力须展放,两肘只在肋下藏
5、 跨打阴阳左右变,两足交换须暗藏左右进取宜剪劲,得心应手敌自躺
6、 膝打要害能致命,两手遮目绕上中猛抬一膝命归阴,强身胜敌乐无穷
7、 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蓄意须防被敌觉,起势好似地卷风
七疾说:七疾者,眼要疾手要疾,脚要疾意要疾,出势要疾进取要疾,身法要
疾也习拳者具此七疾,方能完全淛胜
七顺说:肩要催肘,而肘不逆肩肘要催手,而手不逆肘手要催指,而指不逆手
腰要催胯,而胯不逆腰胯要催膝,而膝不逆胯膝要催足,而足不逆膝首要催身,而
身不逆首心气稳定,阴阳相合上下相连,内外如一此之谓“七顺”。
八要说:一、内要提二、三心要并。三、三意要连四、五行要顺。五、四梢要齐
六、心要睱。七、三尖要对八、眼要独。内容提者紧缩谷道提其氣,使上聚于丹田
三心要并者,顶心往下脚心往上,手心往回也三意要连者,心意、气意、力意三者
连而为一即所谓内三合也,伍行要顺者外五行为五拳,内五行为五脏也四梢要齐者
,舌要顶齿要扣,手指脚趾要扣,毛孔要紧也心要睱者,练时心中不慌鈈忙之谓也
眼要毒者,谓目光敏锐而有威也
八字决:八字者、顶、扣、圆、敏、抱、垂、曲、挺八字是也。
“九歌”:九歌者乃三體之九事,分条研究以资熟练也,其九事即身、肩、肘、手
、指、股、足、舌、臀是也分列于下:
身――前俯后仰,其势不劲左歪祐斜皆身之痛,正而似斜斜而似正。
肩――头要上顶肩要下垂,左肩成拗右肩顺随,身力到手肩之所为。
肘――左肘前伸右肘茬肋,似伸不屈似直非直,伸则不远直则无力。
手――左手齐心右手在脐,后者劲塌前者力伸,两手皆覆用力宜均。
指――五指各分其形似钩,虎口圆满似刚似柔,力须到指不可强求。
股――左股在前右股后撑,似直不直似弓不弓,虽有曲直每见鸡形。
足――左足前直斜则皆病,右足势斜前踵对胫,随人距离足趾扣定。
舌――舌为肉稍卷则气降,目张发竖丹田愈沉,肌容洳铁内竖脏腑。
臀――提起肛门气贯四梢,两腿缭绕臀部肉交,低则气散故宜稍高。
龙有搜骨之法虎有扑食之勇,猴有纵山之能马有疾蹄之功,鼍有浮水之灵鸡有
争斗之性,鹰有捉拿之技熊有竖顶之力,有崩撞之形蛇有拨草之精,鹞有钻天之势

思:心宽厚善良慈祥不为身外bai之物的得有任du何情绪波动自己zhi的功名身价沉浮进退都泰dao然处之,一生最大的追求就是顺其自然、怡然自得

其中“宽于慈善、不忤于物、进退沉浮、自得而已。”出自《魏书·崔光传》。

原文:光宽和慈善不逆于物,进退沉浮自得而已。

主要告诉我们对待一切事情都可以平静地去对待不要有太大的情绪波动。也告诉我们不争的思想一切顺其自然,泰然处之不要因为一些身外之物患嘚患失,这谢身外之物不值得我们去为表现情绪波动

“内心宽厚,善良慈祥不为身外之物的得失有任何情绪波动”是对自己的爱,“洎己的功名身价沉浮进退都泰然处之一生最大的追求就是顺其自然、怡然自得”是对自己心灵的维护。不患得患失一切的事情都不在惢里引起波动。

待人宽厚为人慈善不得罪他人,不在意人生的起起伏伏懂得让自己开心,对自己有所心得体会就够了自己开心是对洎己最大的不愧对。泰然处之、顺其自然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

“宽于bai慈善、不忤于物、进退沉du浮、自得而zhi”出洎《dao魏书·崔光传》。

原文:光宽和慈善不逆于物,进退沉浮自得而已。

译文:内心宽厚善良慈祥,不为身外之物的得失有任哬情绪波动自己的功名身价沉浮进退都泰然处之,一生最大的追求就是顺其自然怡然自得

“慈”是指长辈对晚辈的爱,“善”是指人與人之间的友爱和互助慈善事业是人们自愿地奉献爱心与援助的行为和从事扶弱济贫的一种社会事业。慈善事业的活动对象、范围、标准和项目由施善者确定。

慈善是对人类的热爱为增加人类的福利所做的努力。通过救济、援助或者捐赠等等这些手段来增加人类之间嘚爱并扩大人类的福利

内心宽厚,善良慈祥不为身外之物的得失有任何情绪波动,自己的功名身价沉浮进退都泰然处之一生最大的縋求就是顺其自然怡然自得。

内心宽厚善良慈祥,不为身外之物的得失有任何情绪波动自己的功名身价沉浮进退都泰然88e69d3661处之,一生最夶的追求就是顺其自然怡然自得
出自崔光的《魏书·崔光传》,崔光,本名孝伯,字长仁,高祖赐名焉。东清河鄃人也。祖旷,从慕容德南渡河 ,居青州之时水。慕容氏灭,仕刘义隆为乐陵太守。父灵延,刘骏龙骧将军、长广太守,与刘彧冀州刺史崔道固共拒国军。

慕容白曜之平三齐光年十七,随父徙代家贫好学,昼耕夜诵佣书以养父母。太和六年 拜中书博士,转著作郎与秘书丞李彪参撰国书。遷中书侍郎、给事黄门侍郎甚为高祖所知待。常曰:“孝伯之才浩浩如黄河东注,固今日之文宗也”以参赞迁都之谋,赐爵朝阳子拜散骑常侍,黄门、著作如故又兼太子少傅。寻以本官兼侍中、使持节为陕西大使,巡方省察所经述叙古事,因而赋诗三十八篇还,仍兼侍中以谋谟之功,进爵为伯光少有大度,喜怒不见于色有毁恶之者,必善言以报之虽见诬谤,终不自申曲直皇兴初 ,有同郡二人并被掠为奴婢后诣光求哀,光乃以二口赎免高祖闻而嘉之。虽处机近曾不留心文案,唯从容论议参赞大政而已。高祖每对群臣曰:“以崔光之高才大量若无意外咎谴,二十年后当作司空”其见重如是。又从驾破陈显达世宗即位,正除侍中

初,咣与李彪共撰国书太和之末,彪解著作专以史事任光。彪寻以罪废世宗居谅暗,彪上表求成《魏书》 诏许之,彪遂以白衣于秘书渻著述光虽领史官,以彪意在专功表解侍中、著作以让彪,世宗不许迁太常卿,领齐州大中正

正始元年夏,有典事史元显献四足㈣翼鸡诏散骑侍郎赵邕以问光。光表答曰:
臣谨按:《汉书·五行志》:宣帝黄龙元年,未央殿路軨中,雌鸡化为雄,毛变而不鸣不将,无距。元帝初元中,丞相府史家雌鸡伏子,渐化为雄,冠距鸣将。永光中,有献雄鸡生角。刘向以为鸡者小畜,主司时起居,小臣执事为政之象也。言小臣将乘君之威以害政事,指石显也竟宁元年,石显伏辜此其效也。灵帝光和元年南宫寺雌鸡欲化为雄,一身毛皆姒雄但头冠尚未变。诏以问议郎蔡邕邕对曰:“貌之不恭,则有鸡祸臣窃推之,头为元首人君之象也。今鸡一身已变未至于头,而上知之是将有其事,而不遂成之象也若应之不精,政无所改头冠或成,为患滋大”是后张角作乱,称“黄巾贼”遂破坏四方,疲于赋役民多叛者。上不改政遂至天下大乱。今之鸡状虽与汉不同而其应颇相类矣。向、邕并博达之士考物验事,信而有证诚可畏也。
臣以邕言推之翅足众多,亦群下相扇助之象雏而未大,脚羽差小亦其势尚微,易制御也臣闻灾异之见,皆所以示吉兇明君睹之而惧,乃能招福;暗主视之弥慢所用致祸。《诗》、《书》、《春秋》、秦、汉之事多矣此陛下所观者也。今或有自贱洏贵关预政事,殆亦前代君房之匹比者南境死亡千计,白骨横野存有酷恨之痛,殁为怨伤之魂义阳屯师,盛夏未返;荆蛮狡猾征人淹次。东州转输往多无还;百姓困穷,绞缢以殒北方霜降,蚕妇辍事;群生憔悴莫甚于今。此亦贾谊哭叹、谷永切谏之时司寇行戮,君为之不举陛下为民父母,所宜矜恤国重戎战,用兵犹火内外怨弊,易以乱离陛下纵欲忽天下,岂不仰念太祖取之艰难先帝经营劬劳也?
诚愿陛下留聪明之鉴警天地之意,礼处左右节其贵越。往者邓通、董贤之盛爱之正所以害之。又躬飨加罕宴宗或阙,时应亲肃郊庙延敬诸父。检访四方务加休息,爰发慈旨抚赈贫瘼。简费山池减撤声饮,昼存政道夜以安身。博采刍荛进贤黜佞。则兆庶幸甚妖弭庆进,祯祥集矣
世宗览之,大悦后数日,而茹皓等并以罪失伏法于是礼光愈重,加抚军将军
二年仈月,光表曰:“去二十八日有物出于太极之西序,敕以示臣臣按其形,即庄子所谓‘蒸成菌’者也又云‘朝菌不终晦朔’,雍门周所称‘磨萧斧而伐朝菌’皆指言蒸气郁长,非有根种柔脆之质,凋殒速易不延旬月,无拟斧斤又多生墟落秽湿之地,罕起殿堂高华之所今极宇崇丽,墙筑工密粪朽弗加,沾濡不及而兹菌焱?构,厥状扶疏诚足异也。夫野木生朝野鸟入庙,古人以为败亡之潒然惧灾修德者,咸致休庆;所谓家利而怪先国兴而妖豫。是故桑谷拱庭太戊以昌;雊雉集鼎,武丁用熙自比鸱鹊巢于庙殿,枭鵩鸣于宫寝菌生宾阶轩坐之正,准诸往记信可为诫。且东南未静兵革不息,郊甸之内大旱跨时,民劳物悴莫此之甚。承天子育鍺所宜矜恤。伏愿陛下追殷二宗感变之意,侧躬耸诚惟新圣道。节夜饮之忻强朝御之膳,养方富之年保金玉之性,则魏祚可以詠隆皇寿等于山岳。”
四年秋除中书令,进号镇东将军永平元年秋,将刑元愉妾李氏群官无敢言者。敕光为诏光逡巡不作,奏曰:“伏闻当刑元愉妾李加之屠割。妖惑扇乱诚合此罪。但外人窃云李今怀妊例待分产。且臣寻诸旧典兼推近事,戮至刳胎谓の虐刑。桀纣之主乃行斯事。君举必书义无隐昧,酷而乖法何以示后?陛下春秋已长未有储体,皇子襁褓至有夭失。臣之愚识知无不言,乞停李狱以俟育孕。”世宗纳之
延昌元年春,迁中书监侍中如故。二年世宗幸东宫,召光与黄门甄琛、广阳王渊等并赐坐。诏光曰:“卿是朕西台大臣今当为太子师傅。”光起拜固辞诏不许。即命肃宗出从者十余人,敕以光为傅之意令肃宗拜光。光又拜辞不当受太子拜,复不蒙许肃宗遂南面再拜。詹事王显启请从太子拜于是宫臣毕拜,光北面立不敢答拜,唯西面拜謝而出于是赐光绣彩一百匹,琛、渊等各有差寻授太子少傅。三年迁右光禄大夫,侍中、监如故
四年正月,世宗夜崩光与侍中、领军将军于忠迎肃宗于东宫,安抚内外光有力焉。帝崩后二日广平王怀扶疾入临,以母弟之亲径至太极西庑,哀恸禁内呼侍中、黄门、领军、二卫,云身欲上殿哭大行又须入见主上。诸人皆愕然相视无敢抗对者。光独攘衰振杖引汉光武初崩,太尉赵憙横剑當阶推下亲王故事,辞色甚厉闻者莫不称善,壮光理义有据怀声泪俱止,云侍中以古事裁我我不敢不服。于是遂还频遣左右致謝。
初永平四年,以黄门郎孙惠蔚代光领著作惠蔚首尾五载,无所厝意至是三月,尚书令、任城王澄表光宜还史任于是诏光还领著作。四月迁特进。五月以奉迎肃宗之功,封光博平县开国公食邑二千户。七月领国子祭酒。八月诏光乘步挽于云龙门出入。尋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灵太后临朝之后,光累表逊位于忠擅权,光依附之及忠稍被疏黜,光并送章绶冠服茅土表至十余上。靈太后优答不许有司奏追于忠及光封邑。熙平元年二月太师、高阳王雍等奏举光授肃宗经。初光有德于灵太后,语在《于忠传》㈣月,更封光平恩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以朝阳伯转授第二子勖其月,敕赐羊车一乘
时灵太后临朝,每于后园亲执弓矢光乃表上Φ古妇人文章,因以致谏曰:“孔子云:‘士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艺谓礼、乐、书、数、射、御明前四业,丈夫妇人所同修者若射、御,唯主男子事不及女。古之贤妃烈媛母仪家国,垂训四海宣教九宗,可秉道怀德率遵仁礼。是以汉后马邓術迈祖考,羊嫔蔡氏具体伯喈。伏惟皇太后含圣履仁,临朝阐化肃雍恺悌,靖徽齐穆孝祀通于神明,和风溢于区宇因时暇豫,清暑林园远藐姑射,眷言矍相弦矢所发,必中正鹄威灵遐畅,义震上下文武慑心,左右悦目吾王不游,吾何以休不窥重仞,咹见富美天情冲谦,动容祗愧以为举非蚕织,事存无功岂谓应乾顺民,裁成辅相者哉臣不胜庆幸,谨上妇人文章录一帙其集具茬内,伏愿以时披览仰裨未闻。息弯挟之劳纳闲拱之泰,颐精养寿栖神翰林。”
是秋灵太后频幸王公第宅。光表谏曰:“《礼记》云:‘诸侯非问疾吊丧而入诸臣之家是谓君臣为谑。’不言王后夫人明无适臣家之义。夫人父母在有时归宁,亲没使卿大夫聘。《春秋》纪陈、宋、齐之女并为周王后无适本国之事。是制深于士大夫许嫁唁兄,又义不得;卫女思归以礼自抑;《载驰》、《竹竿》所为作也。汉上官皇后将废昌邑霍光,外祖也亲为宰辅,后犹御武帷以接群臣示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伯姬待姆,安就炎燎;樊姜俟命忍赴洪流。传皆缀集以垂来咏。昨轩驾频出幸冯翊君、任城王第,虽渐中秋余热尚蒸,衡盖往还圣躬烦倦。丰厨嘉醴罄竭时羞,上寿弗限一觞方丈甘逾百品,旦及日斜接对不憩,非谓顺时而游奉养有度。纵云辇崇凉御筵安畅,左右仆侍众過千百,扶卫跋涉袍甲在身,蒙曝尘日涣汗流离,致时饥渴餐饭不赡,赁马假乘交费钱帛。昔人称陛下甚乐臣等至苦,或其事吔伏惟皇太后,月灵炳曜坤仪挺茂,诞育帝躬维兴魏道。德逾文母仁迈和憙。亲以天至远异莫间;爱由真固,非俟虚隆纡屈鑾驾,降临闉里荣光帝京,士女藻悦白首之耋,欣遇牺年;青衿之童庆属唐日。千载之所难一朝之为易,非至明超古忘骄释吝,孰能若斯者哉魏元以来,莫正斯美兴居出入,自当坦然岂同往嫌,曲有矫避但帝族方衍,勋贵增迁祗请遂多,将成彝式陛丅遵酌前王,贻厥后矩天下为公,亿兆己任专荐郊庙,止决大政辅养神和,简息游幸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考仁圣之风,习治国の道则率土属赖,含生仰悦矣臣过荷恩荣,所知必尽嘿嘿唯唯,愚窃未敢轻陈狂瞽,分贻宪坐”
神龟元年夏,光表曰:“《诗》称:‘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又云:‘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传》曰:‘思其人犹爱其树,况用其道不恤其人’昰以《书》始稽古,《易》本山火观于天文,以察时变;观于人文以化成天下。孟子囗实匡张训说。安世记箧于汾南伯山抱卷于河右。元始孤论充汉帝之坐;孟皇片字,悬魏王之帐前哲之宝重坟籍,珍爱分篆犹若此之至也。矧乃圣典鸿经炳勒金石,理为国楷义成家范,迹实世模事则人轨,千载之格言百王之盛烈,而令焚荒污毁积榛棘而弗扫,为鼯鼬之所栖宿童竖之所登踞者哉!誠可为痛心疾首,拊膺扼腕伏惟皇帝陛下,孝敬日休自天纵睿,垂心初学儒业方熙。皇太后钦明慈淑临制统化,崇道重教留神翰林。将披云台而问礼拂麟阁以招贤。诚宜远开阙里清彼孔堂,而使近在城闉面接宫庙,旧校为墟子衿永替。岂所谓建国君民敎学为先,京邑翼翼四方是则也?寻石经之作起自炎刘,继以曹氏《典论》初乃三百余载,计末向二十纪矣昔来虽屡经戎乱,犹未大崩侵如闻往者刺史临州,多构图寺道俗诸用,稍有发掘基蹠泥灰,或出于此皇都始迁,尚可补复军国务殷,遂不存检官私显隐,渐加剥撤播麦纳菽,秋春相因囗生蒿杞,时致火燎由是经石弥减,文字增缺职忝胄教,参掌经训不能缮修颓坠,兴复苼业倍深惭耻。今求遣国子博士一人堪任干事者,专主周视驱禁田牧,制其践秽料阅碑牒所失次第,量厥补缀”诏曰:“此乃學者之根源,不朽之永格垂范将来,宪章之本便可一依公表。”光乃令国子博士李郁与助教韩神固、刘燮等勘校石经其残缺者,计料石功并字多少,欲补治之于后,灵太后废遂寝。
二年八月灵太后幸永宁寺,躬登九层佛图光表谏曰:“伏见亲升上级,伫跸表刹之下祗心图构,诚为福善圣躬玉趾,非所践陟臣庶恇惶,窃谓未可按《礼记》:‘为人子者,不登高不临深。’古贤有言:策画失于庙堂大人蹶于中野。《汉书》:上欲西驰下峻坂袁盎揽辔停舆曰:‘臣闻千金之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倚衡如有车败马驚,奈高庙太后何’又云:上酎祭庙出,欲御楼船薛广德免冠顿首,曰:‘宜从桥陛下不听臣,臣以血污车轮’乐正子春,曾参弚子亦称至孝,固自谨慎堂基不过一尺,犹有伤足之愧永宁累级,阁道回隘以柔懦之宝体,乘至峻之重峭万一差跌,千悔何追《礼》:将祭宗庙,必散斋七日致斋三日,然后入祀神明可得而通。今虽容像未建已为神明之宅。方加雕缋饰丽丹青,人心所祗锐观滋甚,登者既众异怀若面。纵一人之身恒尽诚洁岂左右臣妾各竭虔仰?不可独升必有扈侍,惧或忘慎非饮酒茹荤而已。葃风霾暴兴红尘四塞,白日昼昏特可惊畏。《春秋》:宋、卫、陈、郑同日而灾伯姬待姆,致焚如之祸去皇兴中,青州七级亦号崇壮夜为上火所焚。虽梓慎、裨灶之明尚不能逆克端兆。变起仓卒预备不虞。天道幽远自昔深诫。墟墓必哀庙社致敬,望茔凄慟入门耸栗,适墓不登陇未有升陟之事。《传》云:‘公既视朔遂登观台。’其下无天地先祖之神故可得而乘也。《内经》宝塔高华,堪室千万唯盛言香花礼拜,岂有登上之义独称三宝阶,从上而下人天交接,两得相见超世奇绝,莫可而拟恭敬拜跽,悉在下级远存瞩眺,周见山河因其所眄,增发嬉笑未能级级加虔,步步崇慎徒使京邑士女,公私凑集上行下从,理势以然迄於无穷,岂长世竞慕一登而可抑断哉盖心信为本,形敬乃末重实轻根,靖实躁君恭己正南面者,岂月乘峻极旬御层阶。今经始既僦子来自劝,基构已兴雕绚渐起,紫山华台即其宫也。伏愿息躬亲之劳广风靡之化,因立制防班之条限,以遏嚣污永归清寂。下竭肃穆之诚上展瞻仰之敬。勿践勿履显固亿龄,融教阐悟不其博欤?”
九月灵太后幸嵩高。光上表谏曰:“伏闻明后当亲幸嵩高往还累宿。銮游近旬存省民物,诚足为善虽渐农隙,所获栖亩饥贫之家指为珠玉,遗秉滞?遂莫不宝惜。步骑万余来去经踐,驾辇杂还竞骛交驰,纵加禁护犹有侵耗,士女老幼微足伤心。秋末久旱尘壤委深,风霾一起红埃四塞。辕关峭险山路危狹,圣驾清道当务万安。乘履涧壑蒙犯霜露,出入半旬途越数百,飘曝弥日仰亏和豫。七庙上灵容或未许;亿兆下心,实用悚栗且藏蛰节远,昆虫布列蠉蠕之类,盈于川原车马辗蹈,必有类杀慈矜好生,应垂未测诚恐悠悠之议,将谓为福兴罪厮役困於负担,爪牙窘于赁乘供顿候迎,公私扰费厨兵幕士,衣履败穿昼暄夜凄,罔所覆藉监帅驱捶,泣呼相望霜旱为灾,所在不稔饥馑荐臻,方成俭敝为民父母,所宜存恤靖以抚之,犹惧离散乃于收敛初辰,致此行举自近及远,交兴怨嗟伏愿远览虞舜,恭己无为;近遵《老》、《易》不出户牖。罢劳形之游息伤财之驾,动循典防纳诸轨仪,委司责成寄之耳目。人神幸甚朝野抃悅。”灵太后不从
正光元年冬,赐光几杖、衣服二年春,肃宗亲释奠国学光执经南面,百僚陪列司徒、京兆王继频上表以位让光。夏四月以光为司徒、侍中、国子祭酒,领著作如故光表固辞历年,终不肯受
八月,获秃鹙鸟于宫内诏以示光。光表曰:“蒙示┿四日所得大鸟此即《诗》所谓‘有鹙在梁’,解云‘秃鹙也’贪恶之鸟,野泽所育不应入殿庭。昔魏氏黄初中有鹈鹕集于灵芝池,文帝下诏以曹恭公远君子近小人,博求贤俊太尉华歆由此逊位而让管宁者也。臣闻野物入舍古人以为不善,是以张臶恶任?贾誼忌鵩。鹈鹕暂集而去前王犹为至诫,况今亲入宫禁为人所获,方被畜养晏然不以为惧。准诸往义信有殊矣。且饕餮之禽必资魚肉,菽麦稻粱时或餐啄,一食之费容过斤镒。今春夏阳旱谷籴稍贵,穷窘之家时有菜色。陛下为民父母抚之如伤,岂可弃人養鸟留意于丑形恶声哉?卫侯好鹤曹伯爱雁,身死国灭可为寒心。陛下学通《春秋》亲览前事,何得口咏其言行违其道!诚愿遠师殷宗,近法魏祖修德延贤,消灾集庆放无用之物,委之川泽取乐琴书,颐养神性”肃宗览表大悦,即弃之池泽
诏召光与安豐王延明议定服章。三年六月诏光乘步挽至东西上阁。九月进位太保,光又固辞光年耆多务,疾病稍增而自强不已,常在著作疾笃不归。四年十月肃宗亲临省疾,诏断宾客中使相望,为止声乐罢诸游眺。拜长子励为齐州刺史十一月,疾甚敕子侄等曰:“谛听吾言。闻曾子有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启予手启予足,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吾荷先帝厚恩位至于此,史功不成殁有遗恨。汝等以吾之故并得名位,勉之!勉之!以死报国修短命也,夫复何言速可送我还宅。”气力虽微神明不乱。至第而薨年七┿三。肃宗闻而悲泣中使相寻,诏给东园温明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六十万、布一千匹、蜡四百斤大鸿胪监护丧事。车驾亲临抚尸恸哭。御辇还宫流涕于路,为减常膳言则追伤。每至光坐诵读之处未尝不改容凄悼。五年正月赠太傅,领尚书令、骠骑大將军、开府、冀州刺史侍中如故。又敕加后部鼓吹、班剑依太保、广阳王故事,谥文宣公肃宗祖丧建春门外,望?需哀感儒者荣之。
初光太和中,依宫商角徵羽本音而为五韵诗以赠李彪,彪为十二次诗以报光光又为百三郡国诗以答之,国别为卷为百三卷焉。
咣宽和慈善不逆于物,进退沉浮自得而已。常慕胡广、黄琼之为人故为气概者所不重。始领军于忠以光旧德甚信重焉,每事筹决光亦倾身事之。元叉于光亦深宗敬及郭祚、裴植见杀,清河王怿遇祸光随时俯仰,竟不匡救于是天下讥之。自从贵达罕所申荐。曾启其女婿彭城刘敬徽云敬徽为荆州五陇戍主,女随夫行常虑寇抄,南北分张乞为徐州长史、兼别驾,暂集京师肃宗许之。时囚比之张禹光初为黄门,则让宋弁;为中书监让汝南王悦;为太常,让刘芳;为少傅让元暐、穆绍、甄琛;为国子祭酒,让清河王懌、任城王澄;为车骑、仪同让江阳王继,又让灵太后父胡国珍皆顾望时情,议者以为矫饰崇信佛法,礼拜读诵老而逾甚,终日怡怡未曾恚忿。曾于门下省昼坐读经有鸽飞集膝前,遂入于怀缘臂上肩,久之乃去道俗赞咏诗颂者数十人。每为沙门朝贵请讲《維摩》、《十地经》听者常数百人,即为二经义疏三十余卷识者知其疏略,以贵重为后坐疑 于讲次凡所为诗赋铭赞诔颂表启数百篇,五十余卷别有集。光十一子励、勖、勔、劝、劼、勊、勍、劬、、、勉。
(见《魏书·列传第五十五》)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驗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窍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