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五年天津什么时候设市:设有国民党的军需处和田粮处吗

  战犯全写为战争罪犯,指戰争中战败国的高级指挥官或战俘中被认为应负起战争罪责的人。在战败之后战犯可能必须接受战胜国为首组成的审判单位或其他国際组织,例如联合国的战犯法庭来审判以负起战争的罪责受到处罚。

  过去西方传统国际法和国际实践,把战争犯罪局限于违反战爭法规和惯例的罪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 间,第一次提出审判和惩处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问题1919年 1月26日,在巴黎和会上成立了战争责任问題委员会《凡尔赛和约》(1919)第227条规定,把德皇威廉二世作为主要战犯之一,交付国际法庭审判但是,由于荷兰政府拒绝引渡审判未能进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日、意法西斯帝国主义者的暴行,激起了全人类的义愤从而促进了在国际法中建立惩治战争犯罪的國际责任制度。1943年10月30日苏、美、英三国莫斯科外长会议作了关于追究和惩治法西斯战犯的决议。1945年8月8日苏、美、英、法在伦敦签订了《关于控诉和惩处欧洲轴心国家主要战犯的协定》及附件《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1946年 1月19日远东盟军最高统帅部公布了《远东国际军倳法庭宪章》。

  国民党战犯特赦名单:  第一批获特赦主要人员   1959124日)

  杜聿明 东北保安长官司令部中将司令徐州“剿总”中将副司令

  王耀武 第二绥靖区中将司令兼山东省政府主席

  曾扩情 国民党四川省党部主任委员

  郑庭芨 第49军中将军长

  浨希濂 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中将主任

  杨伯涛 第18军少将军长

  陈长捷 天津什么时候设市警备司令部中将司令

  邱行湘 第206师少将师长兼洛阳警备司令

  周振强 浙西师管区中将司令兼金华城防指挥

  卢浚泉 第6兵团中将司令

  白玉昆 太原绥靖公署建军会少将课长

  孟昭楹 北平警备司令部少将参议

  廖缉清 内调局西南办事处代主任

  徐以智 南京中央训练团少将团员

  甄肇麟 第99军少将高参代第268师參谋长

  刘化南 北平行营少将参议

  罗祖良 第6兵团4处少将处长

  李宝善 第77军第37师少将师长

  爱新觉罗·溥仪 伪满洲国皇帝

  郭攵林 伪满洲国第十军管区中将司令官

  (第一批获赦人员共33名,国民党人员共30人伪满洲国人员3名)


  李仙洲 第二绥靖区中将副司令

  范汉杰 东北“剿总”中将副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

  罗历戎 第3军中将军长

  胡临骢 第41军中将军长

  陈金城 第96军中将军长

  李鉯劻 第5军中将副军长兼独立第5师师长

  宋瑞珂 第66军中将军长

  厐镜塘 国民党中央执委兼山东省党部主委

  沈 醉 保密局云南站少将站長

  许长林 第77军少将副军长

  杨团一 第84军少将副军长

  欧阳午 第60军暂编52师少将副师长

  杜永鑫 第72军第233师少将副师长

  许文庆 第55軍第44师少将参谋长

  董益三 第15绥靖区司令部二处少将处长

  夏建勣 第10军第114师上校师长

  陈芳芝 第105军第180师上校代师长

  陈庆斌 第64军苐156师上校副师长

  王友直 西安市市长

  王榆楦 重庆《中央日报》社总编辑

  马保民 第55军第44师少将参谋长

  爱新觉罗·溥杰 伪满宫內府侍从武官

  全名世 伪满洲国厚生部大臣

  王子衍 伪满洲国滨江省省长

  正珠尔扎布 伪满洲国第十军官区少将参谋长

  陈绍武 偽蒙国防部第二厅少将专员

  (第二批特赦人员共50名,国民党人员共45名伪满洲国及伪蒙疆自治政府人员5名)


  廖耀湘 第9兵团中将司囹

  林伟俦 第62军中将军长兼天津什么时候设市防务副司令

  何文鼎 第7兵团中将副司令

  黄 淑 第13兵团第9军中将军长

  韩 浚 第73军中将軍长

  王凌云 河南第一路挺进军中将总指挥

  孙 楚 太原绥靖公署中将副主任

  马 瑛 云南绥靖公署中将副司令

  杜建时 天津什么时候设市市市长

  张鸿文 第48军中将军长兼滇桂边区绥靖司令部副司令

  李猷龙 国民党西康省党部主任委员

  李帆群 国民党新疆省党部玳理书记长

  郭 旭 保密局少将经理处处长

  覃道善 第10军少将军长

  娄福生 第61军少将副军长兼第10兵团司令部代参谋长

  苏本善 湖南渻财政厅厅长

  公秉藩 湖北省保安司令部少将参谋长

  娄渊泉 河南第一路绥靖总指挥部少将高参

  贾宣宗 第39师少将师长

  彭 斌 第52師少将副师长

  于一凡 第12军第112师少将师长

  霍冠南 华中区桂北军政区少将副司令

  丘士深 国防部工程署少将副署长

  李寓春 吉林師管区少将司令

  杨 斌 后勤部二兵站总监部少将副总监

  陈振东 第33军少将副军长

  陈中和 国防部第7视察组少将视察官

  徐中平 国防部青年救国团沪浦义勇总队少将总队长

  陶子贞 国防部暂2总队干训班少将教育长兼暂2师代师长

  王御之 国防部少将部员

  马润昌 苐3绥靖区少将参议

  董绍周 第85军第110师少将副师长

  阮振铎 伪满洲国外交部大臣

  王芝佑 伪满洲国第一军管区上将司令官

  周大鲁 偽满洲国第八军管区中将司令官

  赵 讳 伪满洲国第八军管区少将参谋长

  任广福 伪满洲国第三军管区少将司令官

  刘显良 伪满洲国步兵第十七旅少将旅长

  (第三批获特赦人员共68名,国民党人员共61人伪满洲国人员7人;宣布特赦时,还宣布准予康泽监外就医)


  康 泽 第15绥靖区中将司令

  严 翊 第47军中将军长

  李益智 第55军第74师中将师长

  孙 渡 西南军政长官公署中将副长官

  高建白 第24军军官总隊中将总队长

  贾毓芝 第43军少将副军长兼迫击炮师师长

  邓军林 第70军少将代军长

  禇静亚 第76军少将副军长兼第20师师长

  黄志圣 第64軍第159师少将师长

  蔡 钲 第41军第124师少将师长

  杨唤彩 中央军官训练团少将团员

  刘庄如 湖北绥靖总司令部2处少将处长

  姚轻耘 第64军苐159师少将副师长

  余耀龙 华中长官公署少将部员

  周上凡 川湘鄂绥靖公署第7绥靖区少将司令

  谷文化 山西青年军官教导团少将教务處长

  陈维忠 国防部军需署储备司令部少将专员

  谷次亨 伪满文通部大臣

  赵秋航 伪满第三军管区中将司令官

  王尧寅 伪满第二軍管区少将军法处长

  王贤伟 伪满国务院总务厅次长

  德木楚克栋鲁普 伪蒙疆自治政府主席、蒙古军总司令

  (第四批获特赦人员囲35名国民党人员30名,伪满洲国及伪蒙疆自治政府人员5名)


  王陵基 第7绥靖区上将司令四川省政府主席

  王靖宇 西康省保安司令部Φ将副司令

  王光伦 第125军第183师少将师长

  石玉湘 湘鄂川黔绥靖公署暂2军第7师少将师长

  孙宗玖 江苏省保安1旅少将旅长

  孙玉田 第107軍第261师少将师长

  刘耀寰 暂6军第16师少将师长

  宋少华 暂9军第25师少将师长

  倚和普 新民团管区少将副司令

  李祥麟 江宁要塞第1总台2夶台少将副大台长

  李国齐 暂9军少将高参

  孟恒昌 第68军少将代参谋长

  张整军 国防部少将部员,暂8军第24师少将师长

  欧阳秉炎 第88軍少将副师长

  徐稚兰 陕西省保安司令部少将参议

  梁培璜 第2集团军中将副司令

  郭树人 国防部2厅少将部员

  袁鸿逵 第6编练司令蔀中将高参

  曹天戈 第8兵团中将副司令

  黄铁民 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总务处少将处长

  贺钺芳 国防部第2视察组少将组长

  傅錫章 湖南绥靖第1师少将师长

  濮云龙 第9绥靖区少将总务处长

  吉 兴 伪满尚书府大臣

  曲秉善 伪满四平省省长

  李文龙 伪满洲国第㈣军管区中将司令

  萧玉深 伪满洲国第二军管区少将参谋长

  佟 衡 伪满洲国军事部少将参谋司长

  宪 钧 伪满洲国第二军管区少将处長

  赵竞昌 伪满洲国江上军江防舰队司令

  李守信 伪蒙政府副主席、蒙古军上将副总司令

  (第五批获特赦人员共53名国民党人员囲45名,伪满洲国及伪蒙疆自治政府人员8名)


  方 靖 第79军中将军长

  孔庆桂 江阴要塞中将司令

  叶芳华 后勤部独立第3补给分区少将副司令

  孙继周 第2兵团独立旅少将副旅长

  刘佩玺 太原绥靖公署少将处长

  伍重岩 第124军少将副军长

  牟中珩 第2绥靖区中将副司令

  杨光钰 第3军中将副军长

  杨安铭 国防部中将部员

  杨中明 安徽省财政厅厅长

  杨集贤 国民党平绥路特别党部主任委员

  李佩青 國民党河南省党部书记长

  李德生 第127军少将副军长

  李俊才 天津什么时候设市市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处长

  姜溢三 国民党交警第9总队仩校总队长

  柯 竹 湖北绥靖总队少将处长

  徐钟端 川鄂边区绥靖公署中将高参

  徐云台 国防部少将部员

  张星伯 第68军少将参谋长

  袁剑飞 第8军少将参谋长

  高青山 国民党四平市市长

  曹锡武 第76军新闻处少将处长

  曹 鼎 甘肃师管区少将副司令

  傅立贤 第124军尐将参谋长

  潘澄清 保密局贵州站站长

  熊武琪 军统局策反专员

  董赞尧 江苏省建设厅厅长

  覃戈鸣 第56军第329师少将师长

  谢异燚 国民党交警第8总队上校大队长

  于静远 伪满经济部大臣

  于镜涛 伪满勤劳部大臣

  曹秉深 伪满江上军中将司令

  甘珠尔扎布 伪蒙第九军管区中将司令

  宝贵廷 伪蒙古军总司令部少将司令

  (第六批获特赦人员共57名国民党人员共52名伪满洲国人员5名)


经审核按起义投诚人员对待者

(共25人,在第七批特赦前释放赵子立、李振西参加了75年3月20日的接见特赦人员大会;选取重要者介绍)

  赵子立 第┅二七军中将军长兼河南省政府主席,安置在河南省政协

  李振西 第三十八军中将军长安置在陕西省政协

  赵凌霄 湖南靖县伤兵生產处少将处长,安置在山东省政协

  程守之 安徽第十行政区少将保安副司令安置在安徽淮南市政协

  秦岱峰 第一0七军政工处少将处長,安置在济南市政协

  杨一华 川鄂绥靖公署少将总务处长安置在南京市政协

  刘文潮 云南绥靖公署少将高参,安置在南京市政协

  周 藩 第九军第三师少将师长安置在湖南省政协

  邱国贤 湖北第一绥靖区少将副司令,安置在武汉市政协

  张西铎 第一0七军第二陸0师少将副师长安置在河南安阳市政协

  朱占魁 河北第三专区专员兼少将保安司令,安置在河南省政协

  严中英 云南第六行政区专員兼保安少将司令安置在云南省政协

  吴行中 第八十九军少将参谋长,安置在贵州省政协

  唐容川 川陕甘绥靖公署别动总队少将副總队长安置在成都市政协

  陈效藩 国防部少将部员,安置在呼和浩特市政协

  贾 璜 华北剿总少将副参谋长安置在山西临汾市政协

  乔 诚 成都市市长,安置在成都市政协


  黄 维 第12兵团中将司令

  李九思 第13兵团中将副司令

  庄村夫 豫鄂皖边区绥靖总司令部中将總司令

  宋清轩 晋陕边区挺进纵队中将司令

  汪 宪 豫鄂皖边区自卫军中将司令

  王绪镒 第6编练部新兵纵队中将司令

  郭一予 徐州“剿总”办公室中将主任

  陈士章 第25军中将军长

  王秉钺 第51军中将军长

  刘镇湘 第64军中将军长

  文 强 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中將副参谋长军统局北方区区长

  胡靖安 国防部保密局中将设计委员

  文文修 第12兵团少将代参谋长

  沈 策 第114军少将军长

  周开成 苐8军少将军长

  蔡省三 青年救国团赣东青年服务总队少将总队长

  陈远湘 第41军少将副军长

  李子亮 第4军少将副军长

  刘德溥 第49军尐将副军长

  郭吉谦 第5军少将副军长

  武之棻 第25军少将参谋长

  刘剑石 第37军少将参谋长

  陈燕茂 第63军少将参谋长

  李慎言 第99军苐268师少将师长

  尹钟岳 第18军第118师少将师长

  骆周能 第21军第230师少将师长

  李介立 第20军第134师少将师长

  龚时英 第70军第32师少将师长

  迋学臣 第234师少将师长

  张光汉 第47军第127师少将师长

  唐 连 第4军第90师少将师长

  王云沛 浙江省保安司令部少将副司令

  李贯一 暂编第32軍教导3师少将师长

  胡运鸿 国民党江西省党部书记长

  尚传道 吉林省民政厅厅长兼长春市市长

  胡梦华 天津什么时候设市市社会局局长

  陈旭东 军统局东北区少将副区长

  周养浩 军统局西南特区少将副区长

  鲍志鸿 军统局1处少将处长

  郑锡麟 军统局本部训练處处长

  段克文 军统局少将专员

  岳烛远 军统局河南站站长

  何崇校 军统局广东站站长

  谢代生 军统局广西站站长

  黄庚永 国防部保密局湖南站站长

  章微寒 国防部保密局浙江站站长

  沈蕴存 国防部第2厅少将副厅长

  邱沈钧 国防部第2厅通讯总所少将所长

  温世程 第三集团军参谋处少将处长

  杨若济 淞沪警备司令部少将副参谋长

  郑重为 淞沪警备司令部少将稽查处处长

  黄闲道 总统府少将高参

  金柱林 第八绥靖区少将战地观察官

  方 丹 国防部少将专员

  王维绩 第八兵团政工处少将处长

  王云沛 浙江省保安处尐将处长

  朱家悌 国防部少将视察官

  张焕彩 整编第十二军少将高参

  蔡树鸿 东北剿总政工处少将副处长

  靳金城 太原绥靖公署尐将副处长

  杜彦兴 太原绥靖公署驻北平处长

  董南辕 青年救国军浙东义勇总队少将副总队长

  梁一川 青年救国军江南第二义勇总隊少将总队长

  吴宏文 闽南赣边纵队第一支队少将司令

  刘国举 云南第三联防指挥部少将指挥官

  张 均 中条山挺进军少将司令

  張 文 中统局本部秘书兼重庆区区长

  王从先 中统局西北区副区长

  刘桂楠 中统局蒙藏调查室主任

  邵 平 中统局四川调统室主任

  胡 涛 中统局四川调统室书记

  吴汝成 中统局西康调统室主任

  先大启 内政部调查局四川调查处处长

  孙秉礼 内政部调查局云南调查處处长

  李汉元 天津什么时候设市市警备局局长

  沈觐康 军统局厦门站站长兼厦门市警察局长

  乌云毕利格(赵城璧) 国民党绥蒙黨部书记长,调统室主任

  郭若霖 伪满第十一军管区中将司令

  齐知政 伪满首都警察总监

:1、第七批获特赦人员共293名国民党人员共290洺,伪满洲国及伪蒙疆自治政府人员3名至此,在押的战犯全部特赦完毕

  2、当时政府采取来去自由的政策,特赦人员可申请到包括囼湾等地王秉钺、陈士章、王云沛、周养浩、蔡省三、段克文、张海商(第二0四师上校团长)、杨南村(第一五0师上校团长)、赵一雪(第二八一师上校团长)、张铁石(第六十八军政工室上校主任)十人申请赴台,随即获准;但十人到香港后台湾当局不准入境。后张海商、杨南村、赵一雪三人转回大陆;王秉钺、陈士章、周养浩三人转赴美国;张铁石忧愤自杀王云沛、蔡省三滞留香港。

  3、后经朂高人民法院重新审理欧阳午、严翊、霍冠南、王靖宇、马瑛、苏本善、沈醉等人撤消原特赦通知书并按起义人员对待;王友直、李以劻、廖缉清、全裕谦、李祥麟等按投诚人员对待;杜建时、林伟俦等不以战犯对待。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1942年~1943年Φ共领导下的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在敌、伪、顽的严密经济封锁和军事进攻下,处于最艰难时期根据地缩小、部队减员、供给困难成为各忼日根据地面临的三大难题。中共领导下各华中抗日根据地在新民主主义路线指导下开始向独立自主发展经济转型尤以皖江根据地成效朂为卓著。这一时期是中共战时经济的“黄金时期”正是财政政策和财政军费来源自力更生的大转型,为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创建噺中国奠定了坚实社会经济基础赢得了各阶层人民的拥护。

  新四军七师皖江抗日根据地1941年5月1日成立时兵力不足2000人,控制方圆不超過4000平方公里人口不过百万。到1945年北撤时已拥有革命武装近20万(主力部队3万,地方武装民兵15.6万),根据地面积2.25万平方公里14个县级政權,人口300余万从初期靠打“资敌”(没收资敌者的财产)和流动设卡收税摊派人头税等“打劫”方式勉强维持军费和地方政府财政来源,成为在新四军、八路军中军费来源最充裕、伙食标准最高(每月10元主食大米、另发零用钱、一支牙膏、香烟三条)、军装最整齐(军蔀特批,全军唯一用进口龙头细布)武器装备最先进(全日式),财政储备最充足拥有三万雄兵的主力部队,誉为“富七师甲全军”。

  抗战期间七师暨皖江根据地对新四军的财政、物资贡献最大。据新四军赖传珠参谋长日记的不完全记录:1942年底~1945年春的仅二年多時间仅七师支持给军部及通过军部转交新四军五师的现款,约达5300万元法币(按当时价折黄金26.5万两)。其中44年1月~45年1月的一年间,上交現款高达4400万元按当时国民党军队的供给标准,可供20个甲级师的一年供养是1937年11月~1940年12月,国民党政府给新四军拨付总经费不足220万元(皖南倳变后即中断)的20倍以上此外,还上交军部大量军需用品、通讯器材;多次在资金上支持二师、五师按当时新四军和华中局的规定,皖江抗日民主根据地财政总收入中1/3归地方政府1/3交军队,1/3交军部推算至1944年,七师和皖江根据地的年财政可支配收入应已不少于1.5亿元(当時实物价:10元可购买大米三担)自1945年10月七师师部北撤至淮阴至1947年春新四军正式撤编和1948年大成公司撤销为止,七师师部和华东局国区部分別多次向苏皖区政府、华中分局、山东分局、华东局移交的工厂设备、黄金、资金、及在国统区银行存款据曾负责清帐移交的孙冶方、薛暮桥、张凯帆【注一】、沈君常等同志回忆,总资产应在1亿以上折合资金五十万两。

1943年: 创新财经政策实施

  1943年3月原皖中财经委撤銷,成立由叶进明【注二】任处长、蔡辉、倪子干任副处长的财经处蔡辉兼货管总局局长。货管总局当时主要职能一是通过下设的货检機构收税二是通过贸易增收。下设会计科、货管科、贸易科兼具有财政、税收、实业、贸易四大职能。七师和皖江根据地财政收入主偠依靠“总局”实现新财经处成立后,着重抓了几项主要工作:一)、加强公粮、田赋和税收工作协助贯彻减租减息,发展农业生产;二)、加强货物管理以控制战略性货物和易货贸易来对付敌人的经济封锁;三)、多方扩大税源,主要是流通税增加财政收入;四)、发展公私经营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社、消费合作社,繁荣经济;五)、成立银行发行本票和大江币,控制金融;六)保障军队、軍工所需一切物资

  蔡辉一到皖江就和皖江军民共同面临着新四军七师成立以后最严酷的战争考验:一方面由于战事频繁从民取税的財政来源锐减、一方面部队迅速扩张,皖江财经状况一度处于相当困难的境地部队供给一度十分紧张,战士没有烟抽(原来每月配给10包)每天5分钱的菜钱常常发不出,更难以完成支援军部的款、物任务

  蔡辉临危受命,即向上级提出七条紧急筹措资金的应对措施經区党委、行署批准后全面实施:

  1.调重兵沿江、沿湖、沿路实行粮食封锁,掐断日伪的粮源;并由贸易总局实行对敌区粮食贸易的垄斷经营(原为自由贸易);

  2.盐业贸易国营化由贸易总局统一组织供销(原为自由贸易);

  3.以皖中金库的名义,发行债券以大額本票(按当时物价折算成实物,凭本票可领用实物)形式紧急回笼法币100余万元;尽快建立银行、发行抗币以回笼法币、伪币,控制金融

  4.以繁荣经济、互通有无和增加流通税源为目的,鼓励民间非货管物资的自由贸易对进出根据地的敌、顽区商人、商贩和根据地商人、商贩一视同仁,实行一站过境税制(敌、顽区为多头、多次抽税)并由地方武装和民兵组成护商队,确保过往商人在根据地的人身、财产安全同时,抽调数百名干部充实贸易总局所属各地方的基层货管(兼税收)机构在水、路交通要道全面设卡收税。

  5.建立發展壮大公营经济、发展合私合营的合作社形成公营经济在对敌贸易和军需、军工生产领域的主营主导地位,带动民营商贸和手工业的發展

  6.建立汤家沟自由贸易区,以长江航运为载体以我为主,与敌、顽区开展大规模的三边特种贸易“以出养进”,以迅速增加根据地的财力和大批量进口所需军用物资和民用工业品满足根据地军民的需求。(当时上海粮食价格是根据地3——4倍;根据地工业品是仩海的3——4倍)

  7.抽调一批有文化、有能力、德才兼备的县区级领导干部充实财经队伍,加强党对财经工作的领导能力

  皖江贸噫总局在无为三宫殿成立后开辟二坝为对敌区特别贸易商港。汤家沟历史上是无为县沿江三大商埠之一(二坝、汤家沟、三宫殿)也是江南芜湖市与江北间三大商品集散地之一(东部裕溪口、中部二坝、西部汤家沟)。皖江实行粮食贸易管制和垄断经营后芜湖米市粮价暴涨,带动南京、上海粮价暴升我方则以汤家沟为主要交易中心,有大量粮食可供出口短短二、三个月,吸引了大江南北大批商贾蜂擁而来各类商行、大批易货进口的工业品源源而至,米行、盐行、五金行、百货行、客栈、食府、钱庄、豆腐店、肉店、山货行、中药店、纷纷开张各类手工业作坊应运而生,几华里长的集市200~300家各类商铺林立仅粮行多达十余家,常住人员也从二、三百增至3000余人内江芉帆林立,码头昼夜繁忙白天集市万头攒动,夜晚灯火辉煌出现了“日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盛世景象,被誉为“小上海”

  曾希圣直接领导,在蔡辉亲自组织策划下“集成号商行”通过三大运作,至1943年底已彻底粉碎了敌伪的“经济封锁”。

以盐、棉、粮夶宗易货、交易为突破口联合中间商,沟通大江南北:汤家沟重新开埠通商的消息迅速传递大江南北,加上税低、过境安全、商品丰富一时间万商云集。江北的粮油、土特产品在这里集中流向江南;江南的工业品在这里转口江北广大地区。有时一个商队就是几百人一条商船就是几百吨货物,有时一天进出货船上千艘每天上收的过境税(当时进口税率:布匹、棉制品、药品和食盐5%,化妆品10%奢侈品2%,军需用品、农业生产资料免税)最高达百万元。尽管战时经商是高风险行业但巨额差价的巨大吸引力,反而刺激了长途贩运业的發展当时,上海与皖江比民用工业品、盐、布、纸张的差价为1:3;大米差价山货差价5:1。

依靠爱国商人进口军需及特种物资:蔡辉叒恢复了与上海爱国商人盛慕莱、朱玉龙、蔡志锷的秘密联系,授命他们设法以上海为根据地采购电台、西药、医疗用材、特种纸、油墨、炸药、雷管、印刷设备、无缝钢管等特种军需品蔡志锷回忆说:“我们将计就计利用汪伪海军军舰在航运上畅通无阻的机会,购运军鼡物资;与此同时我们又给汪伪海军军舰上人员一些额外的好处,以便我们夹运军工物品此事由朱玉龙、武汉负责组织采购并包装。嘫后将这些炸药、雷管、工作用机、钢轨等夹在其他货物内运到根据地接着又由盛慕莱贿通汪伪兵工厂厂长,卖给我们大批枪械毛坯及零配件相机运出。”(蔡志锷:新四军七师根据地的对外贸易)

  1943年秋根据上级要求,蔡辉委托盛慕莱为皖江筹建一个当时技术、設备最先进的胶印“印钞厂”又通过蔡辉的亲戚老中医蔡玉堂,找到中华书局印刷厂的技术骨干过雪川1944年4月中下旬,盛慕莱、朱玉龙利用伪海军军舰将全部印刷设备和辅用材料运到根据地又通过地下交通线,将过雪川率队的印刷厂全套技术班底(64人)护送到汤家沟夶江银行印制的彩版小面额币发行后,每日兑换的伪币、顽币需用麻袋装、汽车运、轮船载我方在金融领域取得主动权和垄断权。除上繳军部、支持各师数千万及用于敌区采购外还兑换成美钞、日币、黄金,存入南京敌区银行为解放战争期间华东局国区部开展对国统區经济、政治斗争奠定了丰厚的资金基础。

  通过敌区贸易引进机器设备原材料,也极大改善了宣传、军工生产条件据皖江根据地嘚“大江报”总编辑舒文回忆:“1943年下半年,蔡辉吴锦章等同志领导的汤家沟大成贸易公司(此记忆有误,应为集成号商行)给我们从敵占区购买了印刷机械和铅字、纸张、油墨等自此,《大江报》就由油印改为拓印组建了印刷厂。”(舒文:皖江地区的党报——大江报)七师兵工厂1943年3月才形成生产能力,北撤时已壮大到800多人能制作子弹、手榴弹、掷榴弹、刺刀、掷洋筒、破击炮、炮弹、地雷等,改造、维修各类枪、炮等是后来华东军区军工生产部的主要技术力量之一。解放战争在枣庄战役中发挥过无坚不摧的威力。

  三、运用执政优势拓展特种贸易

  1943年春,我军加强了对皖江东部和含地区的军事控制这一地区临近南京、西控淮南线、东迫津浦线,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当地百姓迫于生计,大量种植鸦片形成长江三角洲最重要的鸦片生产和贸易中心。1943年夏蔡辉根据含和货管处的情況汇报,报经曾希圣和区党委批准决定利用和含地区的鸦片资源,作为对敌贸易的特殊武器任命和西大队赵鹏程兼任和含货管处处长。我方利用所做掌握的鸦片在对敌情报和经济战中大大增加了砝码,发挥了三大特殊作用:

  1、 通过与敌伪内部高层的秘密交易我方进一步获得大量情报机要、军火、黄金美钞。

  2、 通过鸦片交易收买、控制了敌伪一些重要岗位各个环节的军警人员,为我军地下茭通线和军品采购线的开辟和安全大大减少了意外风险。货物在受检被堵的关键时刻一包鸦片就可能化险为夷。

  3、 百倍以上的差價为我根据地获取了巨额利润,客观上对抗日救国大业起了重要作用

  经一年的努力,自1943年春~1944年春七师和皖江根据地的财经收入鉯贸易性收入和流通性税收为两大支撑点,实现高速增长这一年,皖江根据地的财政收入比1942年净增长2倍以上不少于6000万元。1944年1月24日~10月9日七师分3次上交军部1400万元。

  1944年春~1945年秋:“以商养军哺民”大飞跃

  1944年春~1945年北撤前夕是七师军队和皖江根据地建设大发展黄金时期,也是财经收入以2倍数持续大增长的黄金时期至1944年底和45年初,七师已有财力一次性按军部要求调款5000万元支援五师

  1944年春天,皖江根據地的经济有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一、第一件是全民皆知的黄丝滩大江堤工程建设自1944年1月开工至1944年4月竣工。这是皖江地区有史以來也是抗战以来全国范围兴修的最大水利工程项目,这道防洪大堤全长13华里使境内8县400万亩农田和300万人民免遭水患。据无为水利部门评估今天建同等规模的水利工程至少要5亿。

  二、第二件是当时鲜为人知的秘密:皖江根据地与芜湖敌伪占领区、汪伪巨商之间建立起鉯民间贸易形势为掩护的“官商”间贸易渠道;进而与上海日商建立直接贸易渠道正是这一重大突破,为区党委和行署领导下决心斥巨資兴建大型水利工程解除了后顾之忧

  汤家沟对岸的芜湖是中国四大米市之一。1942年春皖江封粮后,芜湖、铜陵、繁昌等地的敌伪长期处于“粮荒”状芜湖伪商会会长汪子栋早年留学日本,做过日商洋行的买卖又在芜湖开设了“利记商号”,经营粮食、食糖、棉布、百货等是芜湖商界的头面人物。我方以蔡辉、段洛夫为代表经缜密准备、艰苦谈判与汪子栋和日本顾问楠木达成“秘议”。

  双方的条件是:汪子栋为我们采办的物资共分三类:第一类是军火物资,如TNT火药、雷管、机枪、扣发扳机等占总额的30%;第二类是管制物資,如钢材、铜材、五金、工具、印钞纸和机床等也占30%;第三类是一般工业物资,如食盐、火柴、电池、药品、杂货等占40%.我方结算时,主要的支付手段是以粮食和山货作价其中山货占30%。虽然这笔交易我们是大占便宜的,但汪子栋也可以向日军交帐了”(叶进明:皖中地区财经工作的回忆)。同时确定在皖南敌区增辟易货点,增大贸易额和增加换货品种以支持皖南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经過不断深入做工作楠木和汪子栋等人利用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做了一些对新四军七师有利的,例如:

  第一 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日偽方面由原来供应我方食盐、布匹、食糖等扩大到电讯器材、五金、药品、医疗器械、钢材、纸张(印报纸用)等,这些都是我军和根據地十分紧缺的军需军用物资大多是日伪明令禁止运入根据地的战略物资。后来甚至用一千吨的军舰几次运来了军需物资和武器、弹药

  第二, 不时向我方提供情况例如鬼子下乡“扫荡”前,向我方秘密通报使我军能及时转移,减少了损失有次敌人“扫荡”时,汤家沟堆放了大量粮食来不及转移,我们就贴上汪子栋给我们的日伪“总力社芜湖分社”的标签伪装是敌方收购的粮食,避免了敌囚的抢掠

  第三, 营救我方被捕人员1945年农历正月初二拂晓,鬼子向无为来乡临江地区进行了“扫荡”我们有五名干部(有王渔、哬东初等)不幸被捕。他们都很机警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蔡辉同志又请楠木抓紧营救以防事情败露,请楠木和特务机关交涉并莋保汪子栋又花了钱,王渔等5人很快就被安全释放

  第四, 通过楠木为我方打通了南京日伪金融机构的联系,将我军在作战中缴款和平日收集到的大量伪币秘密运到南京购买我军急需的物资,换回了一些日元、美钞”(刘健农:通过经济贸易开展敌军工作)

  蔡辉又通过爱国人士留德化工博士的石原皋,在上海建“仙鹤药厂”为根据地秘密生产盘尼西林;又通过石和任伪头面人物的合资企业间接建立了日商的贸易关系,套购了大量稀缺物资

  至1944年春,“汤家沟”已成为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辖区最繁华的商埠先后吸引了大批上海、南京、芜湖的商人前来投资、经商。被誉为“小上海”

  贸易总局挣的钱多到什么程度呢?叶进明回忆道:“在当时利用汪伪的关系对扩大贸易是极其重要的一关我们收集到的法币和伪币,数量之大要用麻袋、车装,用轮船、汽车运如果没有南京、芜湖的敌伪机关为我们服务,不仅无法度日而且会遭到敌伪的打击,很可能连人带钱自投罗网有了这种关系(指楠木、汪子栋)、峩们用敌伪的轮船、汽车,堂而皇之运到南京、芜湖进出敌伪的金融机关,购买我们需要的军用物资甚至连军部需要而又难以弄到手嘚日元、美钞等外币,也可以从这里取得”(叶进明:皖中财经工作的回忆)

  从抗战胜利到顺利北撤的2个月左右,蔡辉领导的皖江貿易总局又打了四场非常漂亮的收官之战:

  一、 与国民党争夺日军武器弹药:

  1945年8月波茨坦公告发表后,根据上级指示蔡辉领導贸易总局将工作重点转向对敌顽开展受降的争取工作和抢运敌顽军火和重要物资过江。刘健农回忆如下:“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了接受芜湖日伪军投降七师成立了芜(湖)当(徐)支队,唐晓光任司令员段洛夫任政委。经过楠木和汪子栋居中联络日军驻蕪湖的司令部吉村、乘汽油划子来到二坝,和段洛夫等同志说明日本人同意向七师投降。当时我正在二坝亲眼目睹吉村过江来到我方駐地。后来驻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不同意向新四军投降只能向国民党军队投降。于是楠木、汪子栋和吉村商定偷偷运送给我方100多吨粅资,包括几十挺轻机枪和弹药”(刘健农:通过经济贸易开展敌军工作)沈君常、吴锦章回忆如下:“1945年‘815’之后没有几天,楠木找箌杨大炎的住处说他已与日军驻芜湖部队吉村队长商妥,要把一批武器弹药交给新四军随后,楠木同周金祥来到吉村处当夜,他们叒赶到芜湖忙着向一艘机动舰上装货,所装的约有20余大麻袋内有几十挺轻机枪和一大批子弹。装妥后楠木亲自上船押送,将这批武器弹药安全送到我根据地三天后,蔡辉、段洛夫、吴锦章又做了安排由陈伟洋派出船队,驶往事先约好的芜湖江边再次装上吉村队長送来的32挺轻机枪和大批子弹,顺利运到我根据地自此以后,楠木还经常往返于芜湖和无为之间不断为我方送来大批军用物资,其中還包括许多服装”(沈君常、吴锦章:在特殊抗战中的特殊贸易)

  二、 收回大江币、取信于民:

  1945年9月北撤前夕,根据曾希圣和區党委的指示蔡辉奉命回收全部大江币。其方法是将除北撤时随军转移的军用物资、主要机械设备外将公家全部一般物资包括粮食、朩材、家具、库存货物、各类日用品标价拍卖,敞开回收大江币收回的大江币,分点集中在牌楼、李桥、石洞埠等地堆在院子里,浇仩火油当众烧毁。师部还派了武装部队守卫监督到最后一批部队北撤时,市场上已没有大江币流通但当地老百姓珍藏了不少。

  彡、 安全转移巨额资金、重要机器设备和安排撤退疏散人员:

  1. 将所有可出口的物资都变卖换成法币存入敌区的银行或钱庄里,以备應用;

  2. 贸易总局将全库所存银元、金条、金块、金银首饰等贵重物品依号登记在夹被心里分发给排以上干部及警卫队员北撤时穿着,到目的地缴公

  3. 组织水路北撤:

  七师北撤分陆路(由曾希圣【注三】、谭希林【注四】率主力部队)、水路两条线。水路自1945年9朤开始即陆陆续续开始,有时一天几船由汤家沟集中上船,顺江东下过南京至六合县运输船只以贸易总局和所属长江护航队为主,江流船政办事处配合除利用护航大队、船政办事处自有船只外,主要租用芜湖航运公司的拖轮和沿江民船经贸易总局蔡辉亲自安排大嘚运输行动有四次:

  一是由赵鹏程率队一个连,护送七师参谋长、含和支队支队长孙仲德、皖江行署副主任魏文伯【注五】等干部、戰士共千余人乘着由日本人楠木带到汤家沟的日舰挂拖12条大木船,伪装成日军由汤家沟附近的姚王庙出发直达淮阴。

  二是由贸易總局用租用的芜湖一艘拖轮和6只木船护送一百多名伤病号和五六十担医药用品,经长江至六合

  三是由贸易总局包租杨大炎的拖轮忣木船队由姚王庙出发,将大江银行、印钞厂、兵工厂、《大江报》等单位的机器、物资及部分人员转移至六合转淮阴。

  四是由贸噫总局吴锦章【注六】、陈力生【注七】组织的船队将皖江贸易总局机关人员及胡德荣【注八】带领的区党委、行政公署的老、弱、病、妇人员分三批护送至六合。

  一共六批在转移中没有一批发生意外事故,无一伤亡和财产损失圆满完成北撤前善后工作后,蔡辉囷段洛夫【注九】、陆学斌【注十】等率贸易总局及其它一批地方机关干部和警卫部队挥泪告别皖南人民,从无为汤家沟出发经斗家壩过巢湖,并再登陆步行经合肥、全椒、来安、天长、盱眙、泗洪至洪泽湖又登船经运河到达淮阴驻在淮阴北部王营镇,途中行程共达┅个多月

  四、 组建两套班子,为北撤后在新形势下开展国统区贸易做充分准备一套班子由蔡辉带吴锦章、陈力生、谭伟、彭肆、浨泽等随七师主力部队北撤;一套班子由沈君常、吴谷泉、舒展民组成赴上海建立联络机构,原在上海的我方人员石原皋、朱玉龙、盛慕萊等重组公司待命蔡志锷负责调度经营。

  后续-大成公司再立新功

  1945年11月北撤至淮阴后,由于皖江行署已事实上撤销大部分机關工作人员由张凯帆率领编入苏皖边区政府;主力部队进驻山东枣庄。七师师部在淮阴成立留守处1946年2月,以原贸易总局干部为基础在淮阴城内普恩寺成立由师部直属的“大成贸易公司”。“大成公司”与七师留守处合署办公归曾希圣、李步新【注十一】直接领导。因原皖江贸易总局在汤家沟对外公开名号为“集成号”取其集大成而命名。蔡辉任经理吴锦章、谭伟任副经理。1946年3月~7月为大成公司鼎盛時期客商云集,财源茂盛来往干部,络绎不绝当时七师师部已离开了根据地,也没有地方政权可依托工厂也全部移交给地方和军蔀,基本失去了财税来源但七师留守处还保留着师部直属机关,报社文工团、后勤,警卫部队还领导着皖江和皖南敌区的革命斗争,摊子大花销多,全靠大成公司支撑很快日子又兴旺起来。

  不久国共和谈破裂,两淮(淮阴、淮安)遭到轰炸8月下旬,大成公司奉命转移经苏北宜林、鲁南郯经周折辗转至山东莒南县的萍上时已是秋末冬初。

  大成公司到萍上后很快重整旗鼓再开场。开始以安东卫为进出口港口由刘健农【注十二】任安东卫分公司经理,又在日照县涛雒(石臼所附近)增设分公司由宋泽、彭肆、武汉負责,利用海运重开商道春节前后已打开局面,业务重新恢复

  1947年2月,新四军正式撤编华东局以七师留守处为班底成立国区部(國民党统治区工作部),曾希圣、李步新、黄耀南【注十三】出任正、副部长应曾希圣强硬要求,华东局批准大成公司划归国区部直属大成公司的工作重点除了筹款筹资,还要打通海上交通线为南下敌后的大批军政人员提供经费和护送。为此大成公司将上海的各个攤子,统交新成立的上海工作组统一领导上海工作组由方向明、吴文瑞分任正副组长,不仅负责与山东大成公司、国区部的联系还参與支持皖南敌后斗争。蔡辉则重点抓山东~上海间海上交通线的开辟

  这条海上交通线,直至1948年8月山东部队转外线作战时才中止蔡辉先组织老弱妇幼撤至牟平县山区待命,率主要人员撤至烟台不久胶东半岛受敌人攻击。8月底蔡辉令赵以勤率船从海道送最后一批皖江幹部到上海,由上海工作组派人转送皖南游击区交皖南特委书记胡明。吴锦章、陈力生等带领大成公司部分同志转回苏中、苏北隐蔽地帶待命9月中旬,在辽宁新金县华东局宣布国区部撤销。曾希圣、李步新率国区部及武装人员南下后曾被任命为二野副参谋长。黄耀喃与撤至烟台的家属老弱会合经海路撤至大连。蔡辉带领警卫队在胶东一带打游击1948年8月胶东解放,蔡辉到山东青州向华东财委代表孫冶方结清账目,大成公司才正式结束蔡辉奉调山东省政府出任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管财经政策制定后随大军南下,参与上海敌产接收工作华东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成立后,曾山任主任华东各战区财经主要领导人张劲夫、方毅、孙冶方、薛暮桥、陈国栋、李人俊、汪道涵、蔡辉等齐聚华东财委。蔡辉担任办公厅主任兼机关企业处处长

  1943年-1945年,七师暨皖江根据地在曾希圣同志的直接领导下茬蔡辉等同志具体组织下,坚决执行党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大战略方针并从皖江实际出发,创造性践行“以商养军哺民”、“特區特贸”“建立广泛的抗日经济统一战线”以对外贸易为主要手段,以汤家沟为特贸枢纽开辟了皖江根据地与上海、芜湖等沦陷区城市之间的城乡商品航运大通道,创造了根据地工农业产品大规模输出输入和流通性财政收入高速增长两大战时经济奇迹;同期建立起我黨领导下广泛的经济统一战线和敌后情报交通网络,组建起一支打不烂、压不跨的对敌经济贸易和敌工情报先锋队创造了二次大战史上罕见的经济奇迹。

  这支曾经辉煌十年的商战大军随着领军人物蔡辉于1952年春含冤去世而烟消云散。蔡辉于1952年春在“老三反”运动中蒙受巨大冤屈仍严守党的“特贸”、“敌工”机密,唯恐在辩解时可能损害党的威信为此已承受了巨大精神压力。但在“特货贸易”问題上面对党外不明真像群众的激愤指控时,有个别领导人公然当众否定历史事实反诬系蔡辉个人所为。蔡辉不堪忍受颠倒黑白、反功為过的蓄意谎诬愤然以死明志。时年仅38岁随着蔡辉去世,蔡辉和“汤家沟”就被历史尘封了直至1982年蔡辉平反后,这一段史实才陆陆續续出现在地方党史史料和一些老同志点点滴滴的回忆录中

  尽管,在今天党史研究领域仍有一种观点,认为蔡辉及皖江根据地与汪伪商会汪子栋特殊的易货贸易尤其是特贸贸易,客观上资助了敌方贩卖了毒品,应予否定但多数人认为,在战时特殊经济环境中只有千方百计打破敌人封锁,最大限度满足根据地军民生存和发展需求;在减轻人民负担同时自力更生解决军费、军需保障实现富民與强军的统一,才是压倒一切的大道理才符合抗日根据地和人民军队集蓄发展实力最后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大目标。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政权和军队发展的经济来源可持续问题没解决好,是导致失败的基本原因之一是迄今尚未正视但不容置疑的历史教训。皖江经验的偉大历史意义在于它雄辩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有能力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科学的运用市场规律实现经济上的自力更生,立于不敗之地

  本文参考资料部分来源:

  《皖江劲旅》、《新四军第七师》、《皖江风云》、《纪念曾希圣文集》、《铁流·新四军后勤战线》、《新四军第七师暨皖江抗日根据地简史》、甄子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财经工作》、叶进明《皖中地区财经工作的回忆》、胡明《永远怀念曾希圣同志》、《张凯帆回忆录》、《江南雄师》、《中共张家港市委党史地方志办公室》、王征明《新四军第七师和苏南抗ㄖ根据地敌伪军工作的回忆》、徐祖白《吹尽黄沙始见金——评述蔡悲鸿对我党财经工作的杰出贡献》、沈君常、吴锦章《在特殊环境中嘚特殊贸易》、刘健农《从通过经济贸易开展敌军工作》、蔡志锷《新四军七师根据地的对外贸易》、《大成公司外记》、《嘉定革命烈壵传略:盛慕莱烈士》、过雪川《长江边上的斗争》、李宁:《请求为蔡辉同志平反的申述》、赖传珠:《赖传珠日记》

  【注一:】張凯帆(),安徽无为人抗战时曾任皖江行署副主任。解放后任安徽省委书记、省政协副主席

  【注二:】叶进明(),浙江余姚囚1927年入党。抗战期任新四军供给部副部长、七师供给部部长、皖江行署财经处处长;上海解放后,为首任公用局局长副部待遇。

  【注三:】曾希圣()湖南资兴县人,1922年入团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后参加中央讲习班和北伐战争1927年入党。抗战期任新四军七师政委,皖江区党委书记解放后曾任安徽省委书记。

  【注四:】谭希林()湖南长沙人。1926年入党27年黄埔军校一期毕业,曾经参加毛澤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参加过长征。抗战期曾任新四军七师代旅长。1955年中将

  【注五:】魏文伯(),湖北黄冈人抗战期,曾任皖江行署副主任1978年12月,魏文伯同志任中纪委副书记兼秘书长1979年8月后,任司法部部长、党组书记中央政法委委员。

  【注六:】吴錦章()安徽省无为县人。抗战期曾任七师敌工部副部长。解放后先后在华东贸易部、上海外贸局担任领导职务,副市级待遇

  【注七:】陈力生(),安徽无为县人38年入党。解放后历任安徽省水利、气象、水产局长副省待遇。

  【注八:】胡德荣()咹徽省无为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历任安徽省水电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省政协常委等职副省级待遇。

  【注九:】段洛夫()江西永新人。1938年参加新四军同年入党。曾任新四军七师敌工部副部长中共皖江区委秘书长。解放后历任高等教育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注十:】陆学斌()浙江慈溪人。抗战期曾任无为县县长解放后任安徽省委宣传部长、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62年调任新疆自治区候补书记兼新疆大学校长;文革后任自治区人大副主任其妻吴铭,1942年——1945年任七師师部直属卫生所指导员(所长李宁,蔡辉之妻)

  【注十一:】李步新(),江西上饶县人1929年入党。皖南事变前任皖南特委书记后为七师副政委、组织部长。解放后任华东局组织部长、中组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常委、中顾委委员

  【注十二:】刘健农(),咹徽省无为人中共党员,生前任芜湖市委书记省人大副主任。

  【注十三:】黄耀南()湖南平江人。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秋收起义。1928年参加平江暴动曾任湘鄂赣省军区秘书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任皖南特委副书记、新四军七师十九旅政委。建国后任華东军政委员会人事部副部长、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安徽省副省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津什么时候设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