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的人公鸡愿望没还,一个风水先生选了一个日子四五七九有死人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说法吗

九十九个毛主席的风雅轶事

2011年7月1ㄖ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纪念日,为了庆祝这一伟大节日赶写了这个本子,以献给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的缔造者——毛泽东

这是繼2010年9月9日、12月9日,先后编写了 《乾坤段子——九十九个毛主席的故事》和《乾坤诗话——九十九个毛主席的诗话故事》之后,又一个乾坤系列篇——《乾坤轶事——九十九个毛主席的风雅轶事》

毛泽东是一个很本色的人。最富文人情趣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鲜为人知嘚风雅轶趣之事他交了很多党外民主人士朋友,有的还是“右派”朋友这些朋友中大多有深厚的古代文史素养,有不少是有名的专家學者他们在一起纵论古今,吟诗唱和一派文人墨客气象。就是信物往返也是高深典雅,智慧含蓄。一次毛泽东看完章士钊的来信,吩咐工作人员:“赶紧上街买两只鸡,给章士钊送去.”当晚工作人员把鸡送去时说:“主席看到你的信。”章士钊举举鸡说:“知道了这是回话”两只鸡,怎么是回话工作人员说:留给他“一个终生猜不透的谜。”还有一次何香凝画了一只老虎,用玻璃框框著送给毛泽东,他反复玩赏然后,吩咐工作人员:“是了 这只虎应该放在东屋。”工作人员说:他“始终不明白为何要放在东屋”这样的行事风格,似乎不象一位现代的政治家但却使毛泽东成为更有雅趣、更有魅力的现代政治家。

《乾坤轶事》就是从说不完的毛澤东的故事中又选编了九十九个轶趣故事。内容含蓄格调典雅。语言恢谐妙趣横生。收编时在文字上有的做了技术性的处理和改寫,且在每篇开头缀以诗作以继承传统,宏扬国粹

(一)少年毛泽东对”对子”…………………………………………1

(二)毛泽东即興应对………………………………………………2

(三)毛泽东和李立三应对…………………………………………4

(四)毛泽东喜爱民歌………………………………………………5

(五)毛泽东的辣椒歌………………………………………………8

(六)毛泽东撰写挽联………………………………………………9

(七)毛泽东救下周子昆……………………………………………10

(八)毛泽东做傅连暲的入党证明人………………………………11

(九)毛泽东按月亮办事……………………………………………13

(十)“毛主席在保安”的照片………………………………………14

(十一)毛泽东半截香烟待客………………………………………15

(十二)毛泽东带头戴边区部队生产的毡帽………………………16

(十三)毛泽东趣评《西游记》中的人物…………………………16

(十四)毛泽东诗论项羽……………………………………………17

(十伍)毛泽东改《别赋》送友……………………………………18

(十六)毛泽东与陈嘉庚……………………………………………19

(十七)毛泽東禁止为自己祝寿……………………………………20

(十八)毛泽东送美国大使赫尔利“乡巴佬”的绰号……………21

(十九)毛泽东的说文解字…………………………………………22

(二0)毛泽东题诗答复傅斯年……………………………………23

(二一)毛泽东巧答记者问…………………………………………24

(二二)毛泽东在“民主之家”题词………………………………25

(二三)毛泽东与冯玉祥……………………………………………26

(二四)毛泽东在城南庄遇险…………………………………………27

(二五)毛泽东题写《人民日报》………………………………29

(二六)“毛泽东由此上山”……………………………………30

(二七)毛泽东与逃兵……………………………………………32

(②八)毛泽东为“二乔”断名…………………………………33

(二九)毛泽东问名解姓…………………………………………34

(三0)毛泽东话麻将一语双关…………………………………35

(三一)毛泽东要与国民党代表填词酬唱………………………36

(三二)毛泽东不忘一师小同学程星龄…………………………37

(三三)毛泽东称前清翰林为“叔老”…………………………39

(三四)毛泽东在第一届政协会议签到簿上签洺………………40

(三五)毛泽东的风采……………………………………………42

(三六)毛泽东喊“口令”………………………………………43

(三七)毛泽东为柳亚子亲书“上天下地之庐”匾额…………44

(三八)毛泽东的“苟富贵,毋相忘”…………………………45

(三九)毛澤东不吃死鱼…………………………………………47

(四0)毛泽东提出:“民主党派万岁”……………………………49

(四一)毛泽东的塾师詩赞毛泽东………………………………49

(四二)毛泽东的乡友诗批毛泽东………………………………50

(四三)毛泽东为女儿娇娇起名…………………………………51

(四四)李达不称毛泽东为“主席”……………………………53

(四五)毛泽东与文人诗信交往…………………………………54

(四六)毛泽东要邵力子续字……………………………………54

(四七)毛泽东北戴河要看《增广》……………………………56

(㈣八)毛泽东堂弟毛泽青被打“老虎”………………………58

(四九)毛泽东叫把有“毛主席万岁”的蘋果吃掉……………59

(五0)毛泽东不哃意王芳将“芳”字改为“方”……………60

(五一)毛泽东庙里抽签………………………………………………61

(五二)毛泽东要“辣子”鈈是要“蜡烛”…………………………62

(五三)毛泽东和钱三强对话…………………………………………63

(五四)毛泽东指挥卫士搬沙发………………………………………65

(五五)毛泽东流传下来的漏字不全的手迹…………………………66

(五六)毛泽东给林克留下墨宝………………………………………67

(五七)毛泽东在飞机上让宋庆龄坐头等舱…………………………68

(五八)毛泽东出题考尤金……………………………………………69

(五九)毛泽东为身边卫士做媒………………………………………70

(六0)毛泽东为安徽大学题写校名…………………………………72

(六一)毛泽东为京剧改词……………………………………………73

(六二)毛泽东对太平天国战将旧居没有蚊子发生兴趣……………75

(六三)毛泽东亲手扶犁耕地…………………………………………76

(六四)毛泽东与三位学者的西湖佳话………………………………77

(六五)毛泽东连炸弹都不怕却怕大雨………………………………81

(六六)毛泽东“钦点”李锐为兼职秘书……………………………82

(六七)毛泽东在摄影棚与演员们在一起……………………………83

(六八)毛泽东四字评杜甫……………………………………………84

(六九)毛泽东给小麦估产……………………………………………85

(七0)毛泽东冒雨察看天燃气………………………………………86

(七一)毛泽东指点近代风云人物……………………………………88

(七二)毛泽东读贴……………………………………………………89

(七三)毛澤东关怀身边工作人员……………………………………91

(七四)毛泽东特许的将帅蓄须………………………………………92

(七五)毛泽东與周谷城笑谈“附庸风雅”…………………………93

(七六)毛泽东两考胡耀邦……………………………………………95

(七七)毛泽东笑谈囿色金属与有色人种………………………96

(七八)毛泽东纵论天上人间……………………………………96

(七九)毛泽东“和辙”祝酒……………………………………97

(八0)毛泽东与周南……………………………………………99

(八一)毛泽东娓娓叙说“三绝碑”……………………………100

(八二)毛泽东关心儿媳婚事……………………………………101

(八三)“开国元首与末代皇帝”………………………………103

(仈四)毛泽东评《金瓶梅》……………………………………106

(八五)毛泽东赠诗上海女儿……………………………………107

(八六)毛泽东與观世音菩萨……………………………………112

(八七)毛泽东讲“段子”………………………………………114

(八八)毛泽东诗赞我国第一顆原子弹爆炸……………………116

(八九)“毛氏藏书”印章…………………………………………117

(九0)毛泽东为程思远取别字……………………………………118

(九一)毛泽东与高亨………………………………………………118

(九二)毛泽东为工作人员写诗赴约会……………………………120

(九三)毛泽东在陈毅追悼会上赞挽联……………………………122

(九四)尼克松说:“我们成了主席说的‘好汉’了”…………123

(九五)毛泽东剥李白诗评李白……………………………………124

(九六)毛泽东最后一次修改诗词…………………………………125

(九七)毛泽东与尼克松女儿、女婿谈诗…………………………126

(九八)毛泽东与工作人员评论外国名著《红与黑》……………128

(九九)毛泽东嘚遗物与雷洁琼的题词……………………………130

(一)少年毛泽东对“对子”

诗曰:重聚京华促膝谈师生欢笑忆当年。眼前浮起塾中事濯足修身对对联。

1903年的夏天南岸私塾先生邹春培对学生吩咐道:“我中午外出有事,不在蒙馆你们务必尽心温课,不得走动喧哗等下我就回来。下午再点读新课”邹春培走后,毛泽东温好课便和同学们一起去池塘游泳

当邹春培回到蒙馆时,小阁楼空无一人学苼们正在戏水弄波。他脑怒地来到池塘边铁青着脸,狠狠地嘟哝着:“儒子不可教也!”回到蒙馆邹春培决定对学生们不守纪律的行為,采取一种特殊的处罚方法——对“对子”如对不上,再说他在黑板上写下了“濯足”两字。毛泽东略加思索从容地走上讲台,茬黑板上写下“修身”二字

毛泽东的巧对使同伙们免受一场责罚。半个多世纪后毛泽东已领导一个泱泱大国。物换星移幼时同伴对這件事仍然记忆犹新。

1957年11月毛裕初应邀去北京,毛泽东在中南海丰泽园会见了他毛裕初比毛泽东长四岁,论字辈是毛泽东的房叔祖父,他们在南岸私塾是同学这次会见,谈到了数十年前那件事毛裕初回忆说:“有一次,邹先生外出有事叫同学们呆在私塾里温书。等先生一走你就带着大家去南岸下的那口塘游泳。正当大伙玩得痛快的时候先生回来了,见大家在塘里玩水便要处罚同学们,怎麼个处罚法呢先生既不打手板,也不罚站而是想了个主意叫大家对“对子”。他便出了个上联——‘濯足’叫同学们对下联。同学們都对不出来你对的是‘修身’,先生十分满意才没有处罚同学们。”毛泽东听到这里一下子想起来了,高兴地说:“对了‘濯足’对‘修身’。这个‘濯足’就是洗脚越洗越干净。《孟子·离娄上》讲:’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楚辞·渔父》也说:‘渔父菀爾而笑鼓枻——1——

(在这读yi音,指船舷或短桨;亦读xie音矫正弓弩的器具。)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那个‘修身’就是修心养性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礼记·大学》上讲:‘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先生批评我们不该玩水,我们说这样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提高修养。先生当然拿我们没有办法。”

诗曰:古寺名楼遗墨痕文人骚客口中吟。最是大年三十夜爆竹声中对上门。

  1917年秋24岁的毛泽东游学到湖南安化,曾去拜访当地名流夏默安先生夏默安出了一个上联,要毛泽東回答下联:

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

毛泽东略一思索,对道:

青草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

这下联既工整、贴切,又飽含革命哲理气势磅礴。私塾先生一听伸出大拇指高声地赞扬道:“妙!妙!”对应严谨,平仄合韵借景生情,对得极为巧妙妙僦妙在“乎” 字上,按古诗平仄对杖关系你出“也” 我对“乎”,正确无疑但“乎” 字又内含一字双关之意,让人联想到:为公呼為私呼?将青蛙人性化意境深邃,所以可称上乘佳作夏老先生见毛泽东的对句不凡,便以礼相待畅谈后,还送了8块银元给毛泽东做旅费

在游览北宝塔时,毛泽东在七层塔壁上用墨笔题联:

这四句是指安化四景:每适雨后洢水特别清蓝;紫云山有巨石如镜,阳光可反照到县城;劝学所的铜壶滴漏计时器滴水有声;梅子岭下有泉水,清爽可口
  1934年2月的一天,毛泽东等领导同志来到离中央政府所茬地沙洲坝不远的乌石垅帮助红军家属犁田。休息时有一老者深知毛泽东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便想讨教讨教革命的道理于是出了一仩联曰:
  雾锁高山,哪个尖峰可出
  毛泽东听后,眼睛凝视了一下田野看见插在田头的红旗迎风招展,应声答曰:
  火烧原野这杆红旗敢行。
  众人听后齐声喝彩。一私塾先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对大家说:“我出一上联给大家对对。”私塾先生沉思叻一下看见路旁的一条小溪流,有所触动于是出联曰:
  涓涓小溪,岂能作浪
  毛泽东看了看群众点烟的火柴杆的点点火星,即生灵感回对曰:
  星星火炬,可以燎原!

 1929年4月毛泽东率红四军从井冈山突围,转战赣南闽西一路上风餐露宿来到江西兴国县。中共兴国县负责人陈奇涵、胡灿等凑钱请毛泽东打牙祭吃兴国县的蒸笼粉鱼。毛泽东见桌上摆上个圆竹笼周围四碟小菜,颇为新奇尝了鱼块后,觉得又辣又鲜很对口味,不禁频频举箸吃了一阵,凡事喜欢调查研究的毛泽东开口问道:“这菜叫个死人一般用什麼颜色的公鸡名字?”胡灿说:“家常菜,没啥正式名字”陈奇涵接口道:“凡事名正才言顺,毛委员给这菜起个雅名如何?”毛泽东当即寫了一副对联:

上联:上盘下盘盘叠盘,盘盘装好菜;

下联:主料配料料拌料,料料出佳肴

毛泽东进一步解释说:“你们看,一个圓竹笼像月亮四个碟子像星星。这星星和月亮就像各地的工、农、商、学群众盼望红军的到来。我看叫它‘四星望月’好不好?”大家被他奇妙的联想折服纷纷叫好。他把红军比作月亮把工农商学等群众比作星星,这和他后来选定四颗小星围着一颗大星的国旗图案囿着惊人的相似。从此兴国县这道客家风味菜载入了中国名菜谱,还走上了中南海的国宴

(三)毛泽东和李立三答对

  诗曰:风雨飘零憂患心,寻求真里赴邦邻他乡岂是久留地,唯有潇湘恋故人

1921年11月中旬,李立三在法国勤工俭学由于参加爱国进步活动,因而被法国當局遣返回到上海中共中央决定派他回湖南从事工人运动。他拿着党中央的介绍信来到长沙清水塘23号毛泽东办公及居住的地方当时,毛泽东正在伏案疾书抬头一望,见到是阔别已久的老友喜出望外。毛泽东的夫人杨开慧也高兴地说:“难怪方才喜鹊叫原来是李兄夶驾光临!”毛泽东接着说:“这叫做‘洞庭有归客’。”李立三立即回答说“潇湘逢故人”两人握手,相视大笑

李立三(1899——1967),原名隆郅湖南醴陵人。1919年赴法国留学1921年回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他和毛泽东的应对联语出南朝梁代柳恽《江南曲》:“汀州采白蘋,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将晚不道新知乐,

诗曰:传统文明百世宗民歌土调意无穷。《诗经》卷里风雅颂最好篇章是国风。

傻俊角我的哥,和块黄泥捏咱两个
  捏一个你,捏一个我
  捏得来一似活托;捏得来同床歇卧。
  将泥人儿摔破着水儿重和过,
  再捏一个你再捏一个我;
  哥哥身上有妹妹,妹妹身仩有哥哥
  这首民间散曲,《汴省时曲·锁南枝》,见于散曲选本《南宫词记》。编者明代陈所闻名荩卿,江苏南京人《锁南枝》昰曲牌名。该书所收的这首《锁南枝》是表现爱情生活的,但显是民间化的改作其构思乃至词句,在此前即有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囿件艳事:他有位贤良的妻子,叫管道升善画墨竹、兰、梅,亦工山水、佛像诗词歌赋也造诣很深,本来是女子中魁首但赵孟頫却異想天开,要纳妾又不便开口,便填了首曲给管夫人看,其中有:“岂不闻王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几個吴姬、越女无过分”还安慰她:“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管夫人知道后,自然很不高兴可又不便发作。为了劝阻丈夫也填了一首《我侬词》:“我侬两个,忒煞情多!譬如将一块泥儿捏一个你,塑一个我忽然欢喜啊,将它来都打破重新下水,洅团、再炼再调和,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那其间啊那其间我身子里也有了你,

你身子里也有了我”把《南宫词记》所收的这艏《锁南枝》同管夫人的《我侬词》对照一读,显是一脉相承
  毛泽东很喜欢这首民间曲子,并多次引用至晚在1937年以前,他就读过1936年11月至翌年4月,毛泽东在阅读李达等译的苏联西洛可夫等著的《辩证唯物论教程》时随手在其中“否定同时是肯定,‘死灭’同时是保存”诸语旁批上了“哥哥身上有妹妹,妹妹身上有哥哥”进而以这首曲子说明:“一刀两断不是辩证法”,辩证法的否定观既是揚弃,又是肯定、保存和融合可见他对这首曲子记忆之熟,运用之活1957年,毛泽东赴莫斯科参加世界共产党、工人党会议其间各个党茬国际形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上认识不统一,毛泽东在闭幕会上又引用这首曲子说:我们开了两个很好的会大家要團结起来,这是历史的需要中国有几句古话,“两个泥菩萨一起打碎,用水调和再做两个。我身上有你你身上有我。”意即应该從团结的愿望出发求大同,存小异互相支援,结为整体共同对付帝国主义的挑战。同年毛泽东会见印度副总统拉达克里希南时,兩人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谈到哲学、佛学毛泽东又引用了这支曲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毛泽东喜欢民歌同他的文化创造和发展观念有关。民歌大多是底层人们的创作并反映他们的生活内容的基于此,他特别看重历史上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甚至根本不识字的人的诗歌創作时常津津乐道这方面的一些例子,如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他同人讲起:梁武帝时的陈庆之,一字不识强迫他作诗,他口念叫别人寫。他说你们这些读书人还不如老夫的用耳学。还有梁朝大将军曹景宗打了仗回来作诗:“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竟;借问过路人哬如霍去病?”还有北朝斛律金《敕勒川》:“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也是个┅字不识的人当然,不要误会我不是反对扫除文盲。

毛泽东不仅喜欢古代民歌而且还很注意搜集和运用现代社会中流行的具有强烈現实意义的民歌。1925年毛泽东从上海回故乡韶山休养了大半年。在此期间他积极组织农民运动,以普及平民教育为由依靠一批进步知識分子,利用原来的族校设备开办了20来所农民夜校。夜校用当地的民歌民谣编写识字课本湖南韶山陈列馆至今保存着这样两首诗:


  1953年3月下旬,毛泽东到了南京在西康路33号省委招待所下榻。他听取了华东军区和江苏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的汇报对江苏的工作表示满意,尤其对南京市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所取得的成果非常高兴22日下午,毛泽东游玄武湖时兴致勃勃地对陈毅说:陈老总啊,我倒听得这麼一首诗来:
  唐宋元明清匪盗未肃清。
  国民党当道特务大横行。

有了共产党镇压反革命。
  社会大安定人民享太平。
  毛泽东抑扬顿挫地把这首刚听来的民谣念得特别有韵味陈毅显得几分潇洒地说:“这是群众的心声嘛。南京是六朝古都老百姓的體会也许更深刻一些。”

(五)毛泽东的《辣椒歌》 

诗曰:战火纷飞岁月寒土窑洞里菜根谈。莫看吃喝平常事辣子精神万代传。

1936年在陝北保安时美国记者斯诺几乎每天都去毛泽东那里坐坐,毛泽东也经常请他吃饭而毛泽东的饮食非常简单,常常是一盘辣椒一盘青菜,偶而有少许肉主食是小米或馒头。斯诺觉得对于毛泽东来说,这样的生活实在过于简朴了毛泽东却不以未然,他认为只要有辣椒就满足了他非常能吃辣椒,甚至用馒头夹着辣椒吃他说:“吃辣椒多少能反映一个人的斗争精神,革命者都爱吃辣椒因为辣椒曾領导过一次蔬菜造反。我们家乡湖南出辣椒爱吃辣椒的人也多,所以‘出产’革命者也不少如黄兴、陈天华以及红军中的彭德怀、罗榮桓、王震、贺龙等。而在世界上爱吃辛辣食物的国家往往盛产革命者,如法国、西班牙、墨西哥、俄国等等”他说到这里,哈哈大笑并情不自禁地唱起一首他喜爱的《辣椒歌》:

“远方的客人,你请坐听我唱个辣椒歌。远方的客人你莫见笑,湖南人待客爱用辣椒虽说是乡里的土产货,天天可不能少要问这辣椒有哪些好?随便都能说出几十条去湿气,安心跳健脾胃,醒头脑油煎爆

炒用吙烧,样样味道好没有辣子不算菜呀,一辣胜佳肴”

诗曰:满天云彩满天星,窑洞灯火伴笔耕翰墨飘香抒雅意,毫端纸背寄深情

郭化若,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任红一方面军代参谋长,中央军委一局局长是军中有名的笔杆子,写得一手好字1937年11月的一个夜晚,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办公厅请他写几幅挽联。原来第二天部队要开一个大会,大会的主要内容昰两项纪念活动:一项是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另一项是追悼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也不知识谁的主意,把两项纪念活动合到一起搞這样,虽然省了不少事但追悼会的挽联写起来可就要费一番周章了。办公厅请几位老同志起草了几幅挽联郭化若看了觉得似有些不妥。原样照写吧恐怕贻笑大方;自己改吧,是老同志起草的又怕不合适。这下可难住了怎么办?他想到了毛泽东只有找他了。郭化若将挽联的草稿派人送到毛泽东的住处请他审查。没想到毛泽东这一审却审得文兴大发

夜里11钟左右,改好的挽联送来了郭化若一看,改得好于是,他挥笔就写刚写完,新改的又送来了他一看,新改的更好只好重写。一直忙到凌晨一、两点钟会场才布置好了。没想到毛泽东办公室,又送来新的挽联稿原来,毛泽东改挽联改得兴起于是,索性挥毫亲自拟了三幅

郭化若一看,不但词美文妙更难得的写在白宣纸上的毛笔字,龙飞凤舞生动有力。他心里不由得惊叹毛泽东的精力之充沛而且是越到夜深

精神越好,越是文思泉涌

望着毛泽东送来的挽联,郭化若想自己这支“笔杆子”与毛泽东这支“笔杆子”相比最多只能算是一支“小笔杆子”。

毛泽东親自拟的三幅挽联当时他还能记得,后来由于时间长了,只能回忆起其中的一幅:

上联:国共合作的基础为何孙先生云:共产主义昰三民主义的好朋友

下联:抗日胜利的原因安在?国人皆曰:侵略阵线是和平阵线的死对头

(七)毛泽东救下周子昆

诗曰:满天风雨满天愁未到湘江人马丢。往日英勇今不见全军失利又何由?

五次反围剿突破敌人封锁线时郭化若随队伍走到一个岔路口,看到有几个红軍战士押着一个五花大绑的人走过来待到跟前一看,原来被绑的竟是他的老战友红七军团的军团长周子昆郭化若刚要上取问话,突然聽到周子昆用低沉的声音喊了一声“毛主席!”

郭化若回头一看原来是毛泽东来了。

“你是周子昆同志!怎么搞的”毛泽东看到他问

“因为队伍垮来了,受到审查”

“解开!解开!”毛泽东冲站在边上的保卫人员说保卫人员马上给周子昆松了绑。郭化若见到老战友得救心里好高兴。

“到底是怎么搞的你跟我讲讲!”毛泽东对刚刚松绑的周子昆说。

周子昆用低沉的声音说:“猛烈地扩大红军成立叻新军团。军团机关和各级指挥机构都缺干部这次,不照过去逐步锻炼逐步升级的方式扩大

队伍,有许多干部都是临时委任的军队裏没有骨干。上级任命我当军团长我坚辞不干,可是不批准我只好服从命令。”

周子昆看了看一言不发的毛泽东接着说:“部队一絀发,就担任侧卫每天要跑一百多里路,又不断地遭到敌人从侧面的袭击新兵不习惯这种艰苦,加上许多干部经验不足一路上很多囚掉队、跑散了,还没有过四道封锁线全军团已剩不到几个人了,我也就被捕受审了幸好还没有……”周子昆打住了话头,接着又说:“还能见到毛主席”

第三次“左”倾路线时期,经常有一些犯错误的干部受到这种“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许多人被枪毙

毛泽东听完周子昆的话,皱了皱眉头对这种做法很不满意。毛泽东深思片刻走过去拍了拍周子昆的肩膀,亲切地说:“跟我们走在適当的时候,我给你分配工作”

郭化若在一边也被感动了。

(八)毛泽东做傅连暲的入党“证明人”

诗曰:风雨人生数十年几番磨难幾番冤。长征路上无人识却有知己在枣园。

傅连暲福建长汀人,原是基督教徒1925年任汀州福音医院院长,1933年带着医院一起参加革命噺中国成立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

长征期间离开了毛泽东,随红四军一起长征1936年10月间,到了保安见到了毛泽东。当他來到窑洞时正在伏案工作的毛泽东听到响声,抬头一看见是傅连暲,他惊喜地站起来迎上前去握住他的手,又高兴

又放心地说:“伱还活着好!好啊!”傅连暲也很激动,使劲说:“主席我活着!活着!”毛泽东又问起他家里的情况,后来得知他母亲已去世大奻儿和女婿也牺牲。家中生活困难毛泽东决定按时给他家里寄钱,直到解放

1938夏,傅连暲去看毛泽东毛泽东深深地看了傅连暲一眼,┿分严肃地说:“傅医生我看你可以入党了!”

傅连暲一愣,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入党,这个念头在傅连暲心底埋了好多年了。他鈈会忘记党组织对他的关心、教育不会忘记在和毛泽东交往中受到的启迪。但他是个基督教徒一个旧知识分子。况且他为人诚实不諳世故,因此吃过许多亏。1934年瑞金肃反时被打成AB团,几乎遭到杀头;在延安时王明闹情绪,吃多了药一时昏睡不醒,有人诬陷他“有意陷害中央首长”;他给张国焘看病事后,张国焘给他写了一封感谢信不久,张国焘投靠了国民党有人怀疑他和张国焘有死人┅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关系”。被审查了3个月这一切在他心中都留下了阴影。因此不敢相信党已经准备接纳他了。

毛泽东又说:“基督教徒成了共产党员这很有教育意义,很有说服力”他说着把手有力地一挥:“你的历史我可以证明,党需要知识分子需要大量嘚知识分子。”

“你去找陈云同志谈一谈同志门会帮助你的。”

这一年傅连暲44岁。1938年9月7日傅连暲填表了,在证明人一栏里他工整哋填写着:

表交上去了,他告诉毛泽东:“今天我填表了”

“好啊!”毛泽东也为他高兴。

“证明人我写了你”傅连暲这可是“先斩後奏”。

毛泽东一笑:“好你的历史我最清楚!”

(九)毛泽东按月亮办事

诗曰:光阴过客惜流年,秉烛夜游理亦然戎马一生知苦短,只争朝夕绘尧天

延安时期,毛泽东工作很忙经常忘记吃饭和睡觉,他每天多是到凌晨2、3点钟才处理完当天的事情然后再吃饭睡觉。而且还经常通宵工作有时甚至连续工作两三天不睡觉。

一天早晨郭化若爬完山回来,太阳刚刚晒到毛泽东的窑洞前面他看到毛泽東正坐在门口晒太阳,便走过去说:“主席今天起得真早啊!”

毛泽东笑了笑:“我还没睡呢!”

郭化若哭笑不得,劝道:“主席您經常这么熬夜,身体会受不了的要注意休息。”

郭化若只好说:“主席我给您弄个钟来吧,也好提醒您多休息”

“不,不要钟好!”干脆地回答,“有了钟就不自由了没有钟,自由得很死人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时候工作做完了,就死人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時候睡觉”

“如果有人约您谈话呢?”

“我叫秘书到时间喊我”

有一天,毛泽东留郭化若和大家在他那里吃饭毛泽东风趣地说:“囚为死人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每天要吃三顿饭?吃一顿饭不行吗我就常常一天只吃一餐。”

新中国成立后他更忙了,一星期睡眠不超过30小时有次超过了35

小时,身边的卫士们高兴得还喝了酒

1957年5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访问中国他对毛泽东说:“我听说伱每天熬夜,你无论如何也别熬夜了希望你这样做:太阳一出来你就向它问好,太阳一落你就向它告别去休息。”

“好要按太阳的規律办事”毛泽东笑着说“不要紧,我已经习惯了……”

他就是这样一个按月亮规律办事的人

(十)“毛主席在保安”的照片

诗曰:一輪红日正中天,帽上五星映华鲜炯炯眼神穿万里,保安留影古今传

1936年8月在保安,斯诺提出要给毛泽东照两张照片毛泽东呵呵地笑了起来,说道:“行呀国民党的宣传家们,把我描绘成红头发、绿眼睛、长牙齿是一个吃人的魔鬼,骂我是杀人放火的匪盗你们看看,我不是吃人的鬼也不是救世的神,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人啊”

这时,红日已由寨子山顶升到了中天把金灿灿的光辉直射到毛泽东的窯洞来,显得十分明亮微风轻拂,阳光明媚毛泽东走出窑洞,说道:“斯诺先生就在窑洞前拍照吧,保安的窑洞养育了我们它对革命有功啊!”

斯诺打开相机看了看,说:“好很好,用保安石窑洞作背景很有纪念意义”

相机“嘎嚓”一声,毛泽东在保安石窑洞湔的一张全身照片摄进了鏡头斯诺站直了身子,拧过了胶卷说道:“主席,再照一张半身的照片吧”

毛泽东说:“好,你就照吧”

斯诺向前走了几步,说“主席你的头发太长了,最好戴上帽子”

毛泽东平常不戴帽子,到保安后工作一直特别忙,没有时间理发头发长得把耳朵都快盖了。毛泽东笑了笑说:“好借一顶帽子戴上照吧。”

斯诺忙把自己的帽子摘下来递给毛泽东:“主席,戴我嘚这顶照吧”

斯诺帮毛泽东把头发弄到帽子里面,毛泽东用手扣好风纪侧着身子转过头来,两只深邃的眼睛炯炯有神地直视着前方,给人一种气势磅礡的神态藐视困难的强烈感觉。

斯诺抓住了毛泽东这一气势磅礡的神态立即按下快门,只听“嘎嚓”一声摄下了毛泽东身穿黑蓝色军装,头戴灰色红星帽的珍贵照片——“毛主席在保安”

(十一)毛泽东半截香烟待客

诗曰:土窑洞里沐春风,半截馫烟情意浓灯下倾谈家国事,犹如老友话重逢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后从全国各地到延安访问毛泽东的名流学者络绎不绝。凡来访者毛泽东得接见,时间多安排在夜间一般是从晚上10点左右开始,谈3、4个小时有时谈到凌晨3、4点钟,来访者依然意犹未尽毛泽东也毫无倦意。

一次一位老教授去会见毛泽东,毛泽东热情地拿出香烟来招待可不巧,打开烟盒一看里面只剩下一支香烟。毛泽东要是自己抽不给客人抽当然不好;可拿给客人抽自己不抽也会让客人觉得别扭于是,毛泽东把一支香烟分成两半一半给老教授,一半自己抽怹做得那么自然,不分彼此就像对自己家人一样。老教授十分感动说:“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

毛主席待人热情、诚恳而亲切。”

(十②)毛泽东带头戴边区部队自己生产的毡帽

诗曰:自力更生争外援丰衣足食度难关。南泥湾里丰收曲唱出边区大有年。

陕北的冬天很冷没有过冬的帽子是不行的。由于国民党的严密封锁延安的物资极端匮乏。延安军民响应毛主席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了大生产运动。部队当时赶做了一批毡帽子虽能保暖,但样子很不好看大家都不愿意戴它。

有一天警卫员从外面拿回来一頂这种帽子,一边给毛泽东看一边把大家的意见告诉毛泽东。并说:“这帽子戴着挺暖和的可就是样子不好,一戴就惹人笑所以没囚肯戴。”

毛泽东听到后把毡帽接过去,拿在手里看了看然后笑着说:“这帽子不错呀,没人戴我戴!”说着就把这顶帽子戴在自己嘚头上还故意到院子里走一圈,让同志们看惹得大家都笑了。以后毛泽东外出开会,作报告还常常戴着这顶帽子去。毛主席带头戴毡帽的事很快就传开了,大家也就乐于戴这种毡帽子后来,边区人民还编了一段顺口溜:“八路军土包子,头上戴着毡帽子打仗就象钢炮子,敌人见了象龟孙子”

(十三)毛泽东趣评《西游记》中人物

诗曰:鬼蜮天生是祸胎,古今难以送棺材恶魔降伏幽灵在,白骨焚烧

磷火来美女蛇妖伸毒舌,齐天大圣显神才三三行满惊风雨,九九归真上佛台

1938年3月,毛泽东为抗大题词内容是:“坚定囸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毛泽东在抗大演讲时说唐僧这个人一心一意去西天取经,遭了九九八┿一难百折不回,他的方向是坚定不移的但他也有缺点,麻痹、警惕性不高敌人换个花样就不认识了。猪八戒有许多缺点但有一個突出的优点,就是不怕艰苦臭柿子胡同就是他拱开的。孙猴子很灵活很机动,但他最大的缺点是方向不坚定毛泽东以这个生动的仳喻勉励大家要坚决地全面地贯彻抗大教育方针。最后他还特别提到唐僧的那匹小白马,风趣地说:“你们别小看了那匹小白龙马它鈈图名、不图利,埋头苦干把唐僧一直驮到西天,把经取了回来这是一种朴素、踏实的作风,是值得我们效法的”

(十四)毛泽东詩论项羽

诗曰:鸿门宴上失天机,无奈江东日暮迟四面楚歌垓下起,英雄不悔未逢时

毛泽东欣赏一种人:有骨头的人。他最看不起一種人:中途变节的人

1939年4月8日,在延安“抗大”工作总结大会上作演讲时毛泽东说,参加共产党我们就要为抗日干到底,不管多大的困难都要干下去为共产主义奋斗要一直达到共产主义的胜利,每个人在政治上不要开小差将来在其他地方见面的时候,可以见得面僦是可以见得江东父老……楚霸王项羽在中国是一个有名的英雄,他在没有办法的时候自杀这比汪精卫。张国焘好得多但项羽尚有一個缺点,从前有一个人在他自杀的地方做了

一首诗《题乌江亭》,是唐代杜牧所写诗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東弟子多 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问他你为死人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要自杀,可以到江东去再召八千兵来打天下我们不学汪精卫、張国焘,要学项羽的英雄气节但不自杀,要干到底

毛泽东读杜牧《题乌江亭》有深深的共鸣。他称颂项羽为“英雄”肯定他宁肯自殺也不屈降的气节,惋惜他放弃卷土重来的机会提出“要干到底”的决心,鄙视政治上“开小差”或屈降事敌的人

(十五)毛泽东改《别赋》送友

诗曰:百年赤县夜茫茫,星火燎原起井冈战斗友情深似海,改诗送友上前方

1939年7月9日,毛泽东在延安陕北公学作《三个法寶》的讲演中颇为欣赏地谈到:南朝梁代的文学家江淹(444——505)作了很多好文章,有篇叫《别赋》开头两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就很有名。里面有很好的话但尽是伤感流泪的话。最为人们所熟记的有“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之如何”。多么伤心鋶泪文笔很好。我们今天不需要这样写改易下,作为“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延安快如之何”。

这篇《别赋》收在《昭明文选》卷十六毛泽东评改的四句乃赋中名句。以美好的春色衬托别离的愁绪毛泽东把“送君南浦,伤之如何”改为“送君延安,快如之哬”去掉了古代文人低沉的离愁别绪,转为快乐地送别同志们从后方到前方去工作

(十六)毛泽东与陈嘉庚

诗曰:风风雨雨任飘摇,赱遍南洋看惯潮唯到延安开眼界,一山更比一山高

陈嘉庚是一代华侨巨商,早年就结识过孙中山参加过创建的中国民盟会,并积极籌款支助中山先生的辛亥革命抗战爆发后奔波南洋各地,又积极筹款支援国内抗战斗争还投巨资创办厦门大学,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1940姩5月下旬,他应毛泽东的邀请赴延安访问,慰问边区军民陈嘉庚到延安的第二天(5月31日),毛泽东在自己的窑洞里接见并单独“宴請”了他。至6月 6日离开延安事实胜于雄辩,耳闻不如目见陈嘉庚此次延安之行,使他真正认识了共产党看到了中国的希望。特别重偠的是他不仅结实了毛泽东,认识了毛泽东按他自己的讲法,发现和认知了毛泽东就是中华民族的“救星”

这就是他从延安到四川,在峨眉山曾说的:“我未到延安时对中国的前途甚为悲观,以为中国的救星尚未出世或还在学校读书。其实此人已经四十五岁了洏且做了许多大事了,此人就是毛主席”

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么陈嘉庚是怎样发现、认知,并深信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

 毛泽东为死人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如此令陈嘉庚敬仰、倾倒?陈嘉庚回到重庆后的一次演讲Φ是这么回答的:

我以前对中国的前途并无信心“初到陕北延安,情形就截然不同了在那里,人人平等相亲相爱,有如兄弟刻苦耐劳从事建设,成绩斐然毛主席的办公室设在一座窑洞里,布置很简单……毛主席的香烟瘾很重可说烟不离口,他拿出一罐英国香烟對我说我每个月薪俸有限,不配抽这样名贵的香烟这一罐是美国华侨司徒美堂送的。一次我看见毛泽东

一根烟抽过一半了,有客求見他舍不得把半截烟蒂丢掉,却把烟头火灭了搁在烟灰缸上,然后去见客及至会了客回来,再把那截烟蒂吸完毛主席曾单独请我吃饭,是白饭、咸菜配一味鸡汤。毛主席说:‘我没有钱买鸡这只鸡是邻居老大娘知道我有远客,送给我的’有一次,我们在毛主席的办公室闲谈南洋的情况司令部的人都可以参加,顷刻间座位满了有一勤务兵迟到,望见长板橙毛主席身边略有空隙就塞身进去叻,毛主席只是望了望把自己的身躯移开点,让他坐得更舒服这就是全世界任何政府机构中没法见到的现象。”

(十七)毛泽东禁止為自己祝寿

诗曰:转瞬一生百岁过名留青史润江河。开辟井冈山下路后人犹唱万年歌。

毛泽东生于清光绪十九年农历十一月十九日,即公元1893年12月26日自从他投身人民解放事业后,就很少正式过过生日并禁止他人为他祝寿。

194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泽东50岁整寿,延安各界要為他祝寿毛泽东坚决不同意。原国民党爱国将领续范亭将军在毛泽东招待他们的宴席上闻之此事甚感惊讶,敬佩不已当即赋诗一首,赠给毛泽东:“半百年华不知老先生诞日人未晓。黄龙痛饮炮千鸣好与先生祝寿考。”毛泽东阅后一笑了之,并恢谐地说:“先苼的好意我领受了不过,祝寿就没有必要啰!”

在此前续范亭和毛泽东交往甚多,并写过一篇“漫谈式”的文章和诗作《赠毛主席》“领袖群伦不自高静如处子动英豪。先生品质难为喻万古云霄一羽毛。”毛泽东把它看为“修省录”、“座右铭”

1949年3月,党的七届②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不做寿、不请客、不送礼、不用人名起地名。

1953年8月毛泽东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再次向全党和高级干部郑偅指出:“一不做寿做寿不会使人长寿,主要是把工作做好;二不送礼至少党内不要送;三少敬酒,一定场合可以;四要少拍掌出於群众热情,也不要泼冷水;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与马、恩、列、斯平列”

1973年12月26日,毛泽东整八十岁生日当时,全卋界100多个国家元首、政府首脑马列主义政党和其他领袖人物纷纷致贺电、贺信给毛泽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日成主席还派专人送来了寿礼而我们国内几乎所有的报刊、电台、电视台及通讯社均未公开宣传和报导,仅仅在后来新华社的《参考消息》上透露了一点

(十八)毛泽东送给美国大使赫尔利“乡巴佬”的绰号

诗曰:宝塔山前水,杨家岭上风枣园宇宙大,世界掌拿中

1944年冬,美国驻华大使帕特里克·赫尔利来到延安。毛泽东赶到机场迎接这位罗斯福总统的私人代表。赫尔利作自我介绍,他是莫希干人,有一副大嗓门他的喊叫甚至会使周围尘土飞扬。

他穿着佩有勋章的军官制服而毛泽东则穿着棉衣和布鞋。他们一起坐着一辆救护车进城经过延河时,看箌一个农民用木棍赶着骡子赫尔利把头伸出车外,用英语向农民建议道:“查理把它赶到一边去。”

毛泽东插话说:“他小时候在韶屾冲也喂过骡子”

赫尔利说他当过牛仔,然后粗鲁地大叫一声:“呀——呀!”

事后毛泽东后来对朱德说:“这家伙是一个乡巴佬。”从此“乡巴佬”就成了赫尔利在延安的绰号。

赫尔利延安之行最大的收获是和毛泽东制定了国共联合的“五点方案”毛泽东和赫尔利都在上面签了字。从签字那一刻起毛泽东就怀疑蒋介石会同意这个方案。赫尔利却牛皮兮兮地吹嘘说没问题果然不出毛泽东所料,蔣介石不同意赫尔利亦出尔反尔。就连驻延安的迪克西使团代表、美国外交官谢伟思回国后即遭逮捕接着,亲共的史迪威将军也被解職这些,都是这个“乡巴佬”赫尔利干的怀事

毛泽东愤怒了。他写了篇《赫尔利和蒋介石的双簧已经破产》的文章给予回击。盛怒嘚毛泽东对美国人说:“如果你们愿意那就支持蒋介石先生吧。但是请记住中国是谁的中国?它肯定不是蒋介石的它属于中国人民。当你们无法支持再支持他的时候这一天就会到来。”

历史证明毛泽东的预言是正确的。

1949年美国国会发表对华关系白皮书。检讨对華关系中的严重失误

(十九)毛泽东的说文解字

诗曰:满腹经论造化功,说文解字意无穷一通姓氏珠玑语,赢得中华唱大风

毛泽东對姓氏的解释也儒气风雅,妙趣横生寓谐于庄,令人拍案叫绝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和力量。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的诗词名篇《沁園春·雪》,以其宏伟壮丽的自然景观和跨越古今的历史画面,以及震憾山河的气势,激情磅礡的笔触在古城重庆文艺界引起强烈的反响。谈判空隙毛泽东向文艺界

的一些名流做了一次生动的演讲。演讲结束后有人问毛泽东:“假如谈判失败,国共全面开战毛先生有沒有信心战胜蒋先生?”

毛泽东恢谐地说:“国共两党的矛盾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利益的矛盾至于我和蒋先生嘛……蒋先生的‘蒋’字是將字头上加一颗草,他不过是一个草头将军而已”说完,毛泽东发出特有的豪迈笑声

“那毛……“有人不怀好意地刺道,不等那人说唍毛泽东不加思索地说:

“我的毛字不是毛手毛脚的‘毛’”,而是一个‘反手’ 意思是说,代表大多数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產党要战胜代表少数人利益的国民党易如反掌,”毛泽东的绝妙解释一语中的,恰到好处无懈可击。从对蒋毛姓氏文字的妙解向囚们揭示了国共两党长期斗争的最终结局,即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以定垮台人民革命一定胜利的历史必然,从而鼓舞人们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正因为如此,毛泽东绝妙的说文解姓顿时博得满堂喝彩。中国革命的胜利雄辩地说明了毛泽东当年预见和解释是非常科学的。

(二0)毛泽东题诗答复傅斯年

诗曰:故友重逢分外亲文人对话讲斯文。延安窑洞余音绕一首题诗回味深。

1945年7月1日傅斯年等六位重庆方面参政员到延安商谈国是。毛泽东与傅斯年是老相识1918年毛泽东在北大当图书管理员时,傅斯年是北大学生领袖新文化运动的骨干。早在“五四”之前他就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在蔡元培、胡适、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支持下创办《新潮》月

刊[。1919年5月4日北京十三所学校三千多学生在天安门前集合游行,他是总指挥这次,毛泽东在与其谈话时说他在“五四”运动中为反封建与新文化运动做出过貢献。傅斯年谦逊地回答:“我们不过是陈胜、吴广你们才是项羽、刘邦。”谈话结束时傅斯年请毛泽东题词留念。毛泽东也应允了

7月5日清晨,傅斯年在延安机场即将登机时延安交际处王世英奔到机场,给傅斯年送来毛泽东的手书和一封信在飞机上,他们打开一看便笺是写的:“孟真先生:遵嘱写了数字,不像样子聊作纪念。今日闻陈胜、吴广之说未免过谦。故述唐人诗以广之敬颂旅安  毛泽东  七月五日”。 条幅上写的却是:“‘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唐人咏史一首书呈孟真先生 毛泽东”在握别之际毛泽东以唐代诗人章碣《焚书坑》诗相赠,大概就是对傅斯年说的“陈胜、吴广”与“刘邦、项羽”之汾的一个回答吧!令人回味无穷

在延安那几年,毛泽东确实“没有诗兴”即使八年抗战胜利这样的大事,他也未赋诗也许一则是在特别顺利时写诗本不是他的习惯,一则是两个中国的命运非常迫切地摆在他的面前需要他用更现实的政治智慧和胆略而不是诗情去回答、去解决。不过这也未妨碍他用诗的含蓄和智慧来回答重庆方面有关人士提出的一些政治性话题。

(二一)毛泽东巧答记者问

诗曰:记鍺会上众纷纷妙语连珠响大厅。今日赛场逢对手发球人遇踢球人。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大公报》记者当着毛主席的面问共产党是不

昰准备另起炉灶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阴险的话语陷阱,如果按照他提出的这个问题回答“是”与“不是”都会使自己陷于不利。如果囙答“是”如果当时就说蒋介石历来就是屠杀人民的刽子手,抗日战争以后国民党接收各大城市只顾自己捞钱、不管人民死活所以我們就是要把他打倒,那么这个别有用心的记者就会出去鼓噪毛泽东说了,他们要另起炉灶那么说明你毛泽东来重庆谈判也没有诚意,這样就会陷共产党和进步势力于被动也不利于争取中间派群众。如果回答“不是”说我们绝对不另起炉灶,那就意味着公开向国民党保证在政治上跟它保持高度一致那么这个别有用心的记者也会出去鼓噪和发挥,说毛泽东保证了“党国的牌子不能丢”,如此等等這样也会陷共产党于不利,而使国民党反动派反过来要挟和欺负我们也不利于鼓舞进步势力的士气。

那么毛泽东是怎样回答的呢毛泽東对《大公报》记者说:你提的这个问题,共产党是不是另起炉灶那你先要问一问蒋委员长是否管饭。如果他管饭我们可以不另起炉灶。如果蒋委员长不管饭我们怎么办呢?那就只好另起炉灶

这样,毛泽东就把话讲活了关键不在于共产党是否另起炉灶,关键在于蔣委员长是否管饭是否顺应民心、彻底改造国民党政府、废除一党专制。这样针对《大公报》记者的问题就讲得既有原则、又有分寸,既鼓舞了革命人民的士气又照顾到尚不觉悟的一部分群众的思想情绪。

(二二)毛泽东在“民主之家”题词

诗曰:山城上下雾沉沉黃土高原日日新。民主之家宴远客欢声笑语满堂春。

1945年9月2日中午张澜以中国民主同盟的名义,在“民主之家”特园欢宴毛泽东毛泽東一进特园,高兴地说“这是民主之家我也回到家里了。”一句话说得满园生色。在大客厅里毛泽东又说:“今天我们聚会在‘民主之家’今后,我们共同努力生活在‘民主之国’”。席间张澜举杯向毛泽东敬酒,说:“会须一饮三百杯!”诗思敏捷的毛泽东征引陶靖节的《饮酒》诗举杯相邀道:“且共欢此饮!”该诗共二十首,最著名的是“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毛泽东这裏引用的是“其九”:“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咱们还是痛痛快快地喝酒吧!我们的马车是不会回头的

宴毕,特园主人拿出紀念册请毛泽东题词留念。毛泽东笔走龙蛇“光明在前”——四个力透纸背的大字,启迪着在座诸公:道路尽管曲折前途甚是光明。

(二三)毛泽东与冯玉祥

诗曰:丘八诗人丘八诗百花园里一新栀。将军常有吟哦趣别样风骚味亦奇。

冯玉祥身为国民党元老官居仩将,又系蒋介石之盟兄彼此共事多年,可谓心照不宣但后来由于蒋氏不从抗战大局出发,一意孤行致使二人关系貌合神离,日渐汾裂冯将军最后反倒成了共产党的挚友。

1941年11月14日冯将军六十大寿,重庆《新华日报》刊登各方的贺电、贺词和寿文毛泽东、朱德、彭德怀、董必武、叶剑英等中央领导同志从延安发来贺电,周恩来著文并亲笔题写:“寿冯焕章先生六十大庆”

1945年8月28日下午,毛泽东赴偅庆谈判冯将军在重庆爱国民主人

士及各界代表欢迎毛泽东的会上,首先致词并于次日举行家宴为毛泽东洗尘。那一天冯玉祥夜不能眠乘兴连夜吟诗一首:

“干杯”、“干杯”不断声。

邵力子、孙哲生、郭沫若、覃理鸣

还有天上飞来的毛先生。

“这是总理三大政策の实行”

我心中欢快苦乐一起临。

难道我们罪还没有受个够

难道我们不能团结像一人?

为着人类永久的幸福与和平

(二四)毛泽东城南庄遇险

诗曰:征战一生未有伤,城南庄上敌机狂三枚臭弹惊醒梦,长夜神州见曙光

1945年5月,毛泽东从陕北来到城南庄一天,突然響起了防空警报毛泽东还在睡觉。李银桥冲到毛泽东床前:“主席有情况……”

“哪个?”毛泽东惊醒矇眬地瞪着他,似要发脾气闫长林已经不容分说扶起他:“主席,敌机要来轰炸了刚才已经来过三架侦察机,现在防空警报又响了肯定来的是轰炸机,请主席趕快到防空洞里去防空”

毛泽东终于明白了眼前发生的事情。可是他竟然不分时间场合,顽强地保持着他的生活习惯李银桥手忙脚亂替他穿衣裤,他却伸出手:“拿烟来给我点一支烟吸。”

天哪!李银桥叫起来:“主席来不及了!”

毛泽东不悦地皱起眉头:“已經丢炸弹了?”

闫长林急得跺脚:“哎呀主席,轰炸机一到就丢炸弹丢下来跑都来不及。你听……”

“听死人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点烟!”毛泽东有点火了。

情况万分紧急在延安时,彭德怀就对他们讲过为了主席安全,紧急关头不能听主席的李银桥粗鲁地将掱一下插入毛泽东的腋窝下,闫长林顺手往毛泽东身上披了一件棉衣石国瑞和孙振国便搀扶住毛泽东另一只胳膊。“快快快!”李银桥喊着四个人连架带搀,拖起毛泽东便朝门外跑

刚出门,头上一阵尖啸脚下的黄土猛烈一颤。三颗炸弹排成一束落在毛泽东的房前,伸手可及!人到此时想喊、想跑却像凝固了的一般,做不出死人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反应可叫人无法想象的事情发生了

“它怎么叻?”毛泽东盯着那三颗还未爆炸的炸弹像哲学家在思考死人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重大问题,满腹狐疑地想弯下身去他对那炸弹尾蔀呼呼飞旋的陀螺发生了兴趣,伸出一根指头似乎要拨弄那个陀螺……

“炸弹!那是炸弹!江靑尖叫着,顿着脚”

“快呀!快呀!飞機要丢炸弹了!飞机要丢炸弹了!”李银桥用全身力气架着毛泽东跑。

毛泽东显然极不适应这种“形象”连连命令:“放开,放开我峩不要跑!”

这时,大家刚跑出军区大院后门身后轰轰隆隆几声巨响,敌机丢下的炸弹在院子里爆炸只见黑烟滚滚直冲天空。

“你们蠢么!”毛泽东借机甩脱搀架喘息着说:“它轰炸的目标是房子,我们出了院子就安全了还急死人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

眼见敌機又冲下来大家不听他说,架起他跑得更快了刚跑到洞口,身后又一声巨响距离很近。大家劝他:“主席到防空洞去吧?”

毛泽東喘息稍定说:“我还没吸烟呢!”

闫长林已经给他穿好棉衣,替他点燃一只烟

聂荣臻司令员又劝:“主席,快进防空洞吧”

毛泽東说:“等一等,这里保险我还要看飞机扔炸弹呢……”

话音刚落,敌机又俯冲下来院子里火光一闪,余烟未散黑烟又起。毛泽东點点头:”我看清了”转身不慌不忙进到防空洞。

(二五)毛泽东题写《人民日报》

诗曰:运筹帷幄拾金瓯西柏坡前一望收。润墨挥毫題下字《人民日报》新刊头。

1946年4月党的晋冀豫中央局要出一份机关报,当时的中央局副书记薄一波请毛主席题写报头开始,题名拟為《晋冀豫日报》或《太行日报》

毛主席说:“为死人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不叫人民日报?”他觉得不一定要冠上地区的名字于是,他润墨提笔一连写出五式横书的《人民日报》,指着其中一幅嘱咐薄一波同志说:“这个比较好,用这个”

不久,人民解放战争形势向前发展党中央决定,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大解放区合并成立华北人民政府,《晋察冀日报》也和《人民日报》联办定为中共Φ央华北局的主要机关报。经研究仍用毛泽东定名的《人民日报》,作为机关报的名称为了表示与以前的地区性小报有所区别,遂由薄一波再次去请毛主席希望给题个新报头。

这次是在河北平山西柏坡毛主席一边写,一边风趣地说:“‘人民日报’这四个字啊写荿报头,中间两个字要小一点两边两个字要大一点,这样就好看了”

此后,在1949年8月间《人民日报》由华北局机关报,上升为党中央機关报名称和题字沿用至今。

(二六)“毛泽东由此上山”

诗曰:“不过黄河”不怕凶满怀豪气势如虹。山前高竖一行字由此上山毛泽东。

1947年8月18日是转战陕北最紧张的一天,刘戡率7个旅之众追击毛泽东率领的只有几百人队伍的中央机关,从绥德追到米脂、追到葭縣一直追到黄河边。天又下着大雨河水猛涨,汹涌澎湃十几里外就能听到黄河的咆哮声。毛泽东心情很不好形势严重还在其次,朂使他脑火的是队伍里议论纷纷说要过黄河了。毛泽东历来看重说话算数这一条他说过:“不打败胡宗南决不过黄河。”

敌人已经占領了对面的山头子弹在头上飞朝地下钻,距离已经很近了而我们的全部兵力只有一个骑兵连、两个步兵连、一个手枪连和一个警卫排,总共900多人敌人却有好几万。前有大水后有追兵,几万之众形势严峻。

“给我拿烟来!”毛泽东突然伸出两根指头要烟抽声音不夶,却像春雷一般传遍整个队伍

“烟,得胜同志要吸烟!”

转战陕北期间毛泽东化名李得胜,即一定会得到胜利的意思因有段时间毛泽东闹肺炎,已戒烟卫士们没有准备烟,且连日大雨人人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到那找烟呢

“烟呢》给我一支烟!”毛泽东有點焦躁了。

关键时刻终于从马夫老侯的油布包里找到了烟,

“举起来不要举得太高,朝东南斜点好!”周恩来指挥卫士们打开背包,用一条薄棉被遮护在毛泽东头上并亲自扯起被子的一角为毛泽东遮避风雨点烟。

毛泽东深深吸了几口烟蓦然,把烟头奋力掼在地下用脚踩灭,说:“不过黄河!放心跟我走老子不怕邪!”

毛泽东不慌不忙地顺着黄河汊向前走去。卫士们抢上前保护都被他喝退。怹走在前面身后几百人的中央纵队,不要说乱人射击就是一颗流弹,都有可能造成震撼历史的严重后果

但是,敌人的几万追兵忽然停止了追击和射击仿佛整个世界都沉默了,

变哑了敌人眼睁睁地看着毛泽东率领他的仅几百人的队伍,大摇大摆地走过去……他们实茬是让毛泽东打怕了

毛泽东走到一座山下,把目光转向任弼时意思是:怎么样?

任弼时会意地点点头下令队伍:“上山!”并吩咐身边的刘长明参谋:“让后面部队把上山的痕迹擦掉。”

正朝山上走的毛泽东闻声折回身,将手中的柳木棍子在山脚草坡上一戳说道:“擦死人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就在这里竖块牌子写上‘毛泽东由此上山!’

同志门劝道:“还是擦掉吧!敌人跟脚就会追来。”

毛泽东戳着柳木棍说:“给我竖我看他敢追?我看他刘戡到底有多大本事!”

毛泽东上山了周恩来扯了一下刘参谋,小声嘱咐:“主席的安全关系全党全军以防万一,部队过后你们还是照史林(任弼时代号)同志说的办,把痕迹消除干净”

走到半山腰,忽听山上傳来几声枪响毛泽东闻声停住脚,问道:“是敌人来了吗”他边说边找了块石头坐下,索性不走了接着很轻松地说:“好吧,我等著我倒要看看刘戡是个死人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鬼样子!”

过了一阵,侦察员跑来报告说是对岸民兵打枪,误会了毛泽东缓缓站起来说:“没有事,我们走”

当来到山坡上一个叫白龙庙的村子时,毛泽东坐在一块青石上休息他遥望黄河,忽然饶有兴致地唱起了京剧《空城计》中的一段唱词

诗曰:风雨同舟共远航,五湖四海汇汪洋娃娃想家非投敌,战士人人

毛泽东原则性强但又是感情十分豐富的人,来西柏坡之前有一位警卫战士受不了艰苦生活的考验,当了逃兵这名逃兵长着一张娃娃脸,年龄还小他被抓住押了回来。士兵们愤恨他的逃跑行为有喊揍他的,有喊关他的甚至有喊枪毙他的。他吓得脸色苍白全身战栗。毛泽东看了皱着眉,露出不忍的神色连声说:

“放了、放了,快放了吧把娃娃吓坏了。”

同志们不答应说:“他是逃兵!”

“他还是娃娃嘛,想家哩又不是投敌。”

“逃兵毙了也不可惜”

“哪个说的?屁话!”毛泽东喜欢骂“屁话”

“执行纪律,至少也该关禁闭不然怎么带兵?”

“你僦会带兵你那个纪律也是人定的。现在是我说话:一不许骂二不许打,三不许关禁闭!放了他!多做些好吃的娃娃本来就想家,你關了禁闭他不是更想家多做些好吃的给他吃,娃娃就少想点家嘛!”

于是这名逃兵没受任何处罚,反而比大家多吃了几顿好饭后来,这名战士再也没有逃跑

(二八)毛泽东为“二乔”断名

诗曰:同名同藉又同庚,都爱“乔木”不愿更官司打到中南海,一作姓氏一莋名

抗战时期,中国有“二乔”既不同宗,也非女流却流传一段佳话。二乔有五同——同名:乔木;同籍:江苏盐城;同庚:诞生於农历壬子年(1912);

同为中共党员建国后都当选为中央委员;同为文坛干才,写得一手好文章当年,在抗日流亡文化圈里曾有南乔、北乔之称。

“南乔”者乔冠华。其时在香港《时事晚报》担任主笔他撰写了一批气势磅礡的社论,出版过《争民主的浪潮》等专著声誉鹊起。70年代初期“南乔”出任中国外交部长、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

“北乔”者胡乔木。其时在延安担任毛泽东秘书、中央政治局秘书以后,他先后出任新华总社社长、新闻总署署长、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等职他撰写過大批有影响的文章,负责起草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抗战时期,二乔各居南北同名倒也无妨。可抗战一结束麻烦就来了。但“喬木”一名寓意颇深,典雅形象伟岸挺拔,可作栋梁——谁也不愿放弃这个心爱的名字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乔进京重名问題再度提起,此事惊动了毛泽东他把二乔召集在一块,询问南乔:原来用死人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名字南乔答,原名冠华他说,這名字很好以后你叫乔冠华,仍然姓乔;北乔本来姓胡可以改回胡姓,而保留乔木二字叫胡乔木好了 。在毛泽东的调解下问题得箌圆满解决。

(二九)毛泽东问名解姓

诗曰:喜逢三月艳阳天身在高层不觉寒。解姓说文一句话春风化雨润心田。

卫士封耀松初次见箌毛泽东时毛泽东问:“你叫死人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名子啊?”

“噢那你是不是河南开封那个封?”

“不是的是一封信两封信嘚封。”

“哈哈哈”毛泽东开心大笑手指头按在封耀松胸前第二个纽扣上:“不管你有几封信,不开封你就看不见信噢那是一个字,慬吗”

封耀松眨眨眼,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完全没有了。

毛泽东通过幽默的问姓笑名使伟人和普通战士的心贴到了┅起。

(三0)毛泽东话麻将一语双关

诗曰:麻将游戏遍国中摊牌形式不相同。“平和” 一句双关语风趣恢谐寓意浓。

1949年国共和谈时茬双方代表团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之后,毛泽东分别接见了南京国民党政府参加和谈的代表4月中旬的一天,刘斐先生受到接见(同时受接见的还有黄绍竑见面后,毛泽东问刘先生:“你是湖南人吧”

刘说:“我是醴陵县人,醴陵与毛主席家乡是邻县是老乡。”

毛澤东高兴地说:“啊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哩!”这一来刘先生的紧张心情便减去了大半。接着毛泽东谈起共产党和谈的诚意,並征求他们对协定的意见很快打消了他们的拘束感。
  但刘斐先生心中还有一点疑虑在吃饭的时候,当谈到各人的爱好时就趁机提出来试探毛泽东,他问毛泽东:“您会打麻将吗”

毛泽东回答:“晓得些,晓得些”

“您爱打清一色呢,还是喜欢打平和”

毛泽東听了,立刻明白了提这问题的用意笑得差点把饭喷出来,立即

说:“平和平和,只要和了就行了”毛主席思想如此机敏,心胸那樣宽阔这寓意弥深的回答使刘斐先生疑虑顿释,坚定了他选择新道路的决心

(三一)毛泽东要与国民党代表填词酬唱

诗曰:石头城上曉星残,千里大江起狼烟又聚燕山重对话,和谈酬唱续新篇

1949年4月间,国共两党和谈时毛泽东在香山双清别墅接见黄绍竑时说:“听恩来说,季宽先生是个词人我素好结交诗人词友,待协议签订之时我们不妨作诗填词,为之唱和”

黄绍竑连忙说:“不敢,不敢主席是大手笔,我读过主席在重庆发表的《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词风雄浑潇洒,我是佩服之至。我只是有时闲来无事,聊以寄怀待协定签定之时,定填几句向主席讨教”

从香山回来后,他兴致很高兴之所致,填了两首《好事近》题名《感时》

翘首睇长天人定淡烟笼碧。待晚一弦新月欲问几时圆得。  昨宵小睡梦江南野火烧寒食。愿得一帆风送报燕云消息。

北国囸花开已是江南花落。剩有墙边红杏客里漫愁寂寞。  些时为着这冤家误了寻春约。但祝东君仔细莫任多飘泊。

他借写景抒情欲問新月几时圆,表达了和谈早日成功的向往和祈愿

(三二)毛泽东不忘一师小同学程星龄

诗曰:未忘昔日小同乡,丰泽园中意气扬谈起菊香书屋事,花香岂又菜根香

1949年8月4日,程星龄协助程潜、陈明仁两将军长沙起义后8月下旬,毛泽东即专电邀请程潜、陈明仁等赴京參加全国政协会议作为特邀代表程星龄9月7日晚抵达北平。9月23日晚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举行盛大宴会,招待起义有关人员在圈定洺单时,毛泽东说:这次邀请的虽然都是有功的主要起义将领但不要忘了我一师那个小同学程星龄,他在促进程潜、陈明仁起义中是有偅要贡献的啊!

全国政协开会的前一天程潜到中南海拜访了毛泽东,回到北京饭店后他对程星龄说:“毛泽东要单独接见他。”并说:“毛主席都没忘记你这个小同学你敢忘了毛主席这个大同学?”程星龄连声说:“岂敢!岂敢!我和毛泽东在一师是先后同学他是苐八班四级的,时年25岁;我是15班一级的当时才17岁,他是高班我是低班。他当时在一师已是声名卓著被杨昌济老师视为‘拄天大木’、‘当代英才’,我还只是幼学”

当他带着一本纸张发黄、稍又破损的民国六年十月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同学录》来见毛泽东时,毛泽东十分高兴毛泽东一边翻看一边讲述对哪些人还有印象。当翻到26页看到程星龄的名子时,毛泽东边指边开玩笑地说:“星龄呀!你的名子在这里你的族兄颂公字颂云,你的别甫却是‘不云’我叫‘润之’。你‘不云’天上没云就不能下雨。不下雨我怎能‘润之’呀!就滋润不了土地嘛。”

程星龄没想到毛泽东会如此的开玩笑不免一愣,但他也是非常机敏的

人反应很快,他笑着对对毛澤东说:“主席您比我早生于韶山仙境,我晚生于醴陵山乡您先我入一师数年,已借得洞庭云雨滋润着一师和三湘大地。我这没云沝的人也靠了您的滋润,才得有今天啊!不过主席,我这别甫从一师后再也没用了。所以连我家里人都不知道。而主席‘润之’嘚别甫”如今已是天下人都知道啊!”

“那我不叫你‘不云’还是叫你星龄好了。你也不要恭维我了恭维奉承我的多了,我就可能会暈头转向搞不好不是降甘霖而是下冰雹,那就坏了”

畅谈之余,程星龄回头四顾感到毛泽东的住所和办公室里的陈设太简陋了些,便忍不住对毛泽东说:“主席败不馁,胜不骄永远保持创业时期艰苦朴素的本色,是使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但我这小同学感到您这办公室里,连幅字画连盆鲜花都没有,就有些与这‘菊香书屋’之名不符了”

毛泽东一听,哈哈大笑道:“我刚到这里时盆花哆得很,简直是一个百花争艳的小花园你说这样行吗?我们共产党人打天下是为劳苦大众翻身,不是图自己享受与李自成、国民党鈈同的也就在此。所以我说过去我管不着,现在我住在这里就不要摆这么多花了,到我这里来的人很多以后还会有工人、农民代表來,他们来了要看看我,看看我住的地方如果我这里摆了那么多漂亮的花,那他们也会上行下效向我看齐,养成这种风气就不好了当领导的一定要带好头,不然上梁不正下梁歪啊!”

一席话说得程星龄连连点头。

(三三)毛泽东称前清翰林为“叔老”

诗曰:前清翰林当今人喜遇新朝万象春。尊老敬贤情意厚细微之处见精神。

陈叔通为前清翰林在新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前夕,来到石家庄毛泽東接见他时说:“叔老,你长期在旧社会能够出汚泥而不染真是难得。”

陈叔通说:“我没有起来同她他们斗争感到惭愧。”

毛泽东說:“你是前清的翰林经历了几个时代,见多识广你的经验很宝贵。”

除了会议征求他意见外还不时请他到自己家里叙谈。三年困難时期陈叔通向毛泽东倾吐自己的忧心。毛泽东耐心地分析形势指出成绩很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他听后回家写了一个条幅对联:“一心记住六亿人口两眼看清九个指头”。一时传为佳话

毛泽东还经常和陈叔通谈诗论画。陈叔通赞美毛泽东诗词书法都表现了伟夶的气魄非常钦仰。他还和毛泽东观摩一些文物作为茶余饭后的闲谈。长期以来工商界尊重的有两位老人,一位就是陈叔通另一位是中国民主建国会的黄炎培(任之)主任。毛泽东有时写给他们两位的信信封上如果写“陈叔老、黄任老”,那在信中开头就写“任の、叔通”反之,也是如此陈叔通对此恨感动,他说毛主席日理万机对于称呼前后排列这样的小事,还考虑得这样周到

(三四)毛泽东在第一届政协会议签名簿上的签名

诗曰:行云流水快如风,掷地有声毛泽东报到簿中名第一,汗青记下九州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中共代表团代表的签名册。是用白色宣纸印制上端印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会徽,中间印了一个大方框豎分五行。第一行有中国共产党五个大字第二行是毛泽东的签名。
  2009年为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一部文献纪錄片《毛泽东1949》其中讲到,1949年9月21日全国人民渴望已久的为新中国奠基的盛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隆重召开。毛泽东是中共代表团的第一个报到的代表电视画面上还打出毛泽东签到的情况:在空白的签到册上写上第一个名字。
  然而实际上,毛泽东并不是第一个报到的人而是最后一个报到的。揭开这段尘封了60年历史细节的人是已经耄耋之年的孙小礼。
  1949年8月中旬刚从北平贝满女中毕业的孙小礼,接到了北平团市委的通知让她直接到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秘书处议事科报到,该会議不久更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而所谓“议事”,如今通常称作“会务”例如制作会议代表名册、发会议通知书、安排会议代表報到等。有许多同志参加会务工作具体分工时,孙小礼负责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报到于是,刚过17岁生日不久的孙小礼便成了这段历史的見证人她回忆道:人民政协开会之前……迟先达同志交代说:代表签名一律用毛笔,第一行写单位名称由各单位的首席代表写;第二荇是首席代表签名;自第三行起是各

单位的其他代表签名,每行上下可写两个名字
  9月17日(应为21日——笔者注)上午,迟先达同志通知我:“今晚7时毛泽东主席来勤政殿开会同时就来报到。有摄影记者拍照可能还要拍电影,你要做好准备”于是我忙着挑选最好的毛笔、最好的砚台、最好的墨。突然我想起一个问题毛主席在前两行写字,而后面三行已经写满了名字这样拍摄出来是不是不太好看?我问先达同志怎么办他想了一下,要我给他一张未用过的签到纸他沿着第三行的竖道把纸折叠起来,盖上已签满名字的后三行这樣,乍一看就像一张崭新的签到纸了。我很高兴佩服先达同志真聪明,但我又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毛主席大笔一挥把字写到盖在仩面的白纸上,岂不糟糕啦!”他笑着对我说:“这就是你的事了你必须对毛主席讲清楚,只能把字写在前两行之内”
  9月21日,政協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之前代表们陆续报到。中国共产党的正式代表16人候补代表2人。陈云同志是第一个来报到的孙小礼请他在第三荇上端签了名。之后刘少奇、周恩来等代表都先后报到签名,首席代表毛泽东是最后一位报到的
孙小礼的回忆文章记录了毛泽东签到嘚情况:那天许多人已先来到勤政殿,毛主席一进门就被他们围住了一一与毛主席握手问好,过了好一会儿毛主席才来到报到处,郭沫若、李济深、马寅初、乌兰夫等人跟着簇拥到他的身旁说要看毛主席写字。这时四周灯光齐亮好几个摄像机镜头已对准毛主席。待怹一坐下来我就大声地说:“毛主席,请你在第一行写党派名称:中国共产党在第二行写名字,请不要写到第三行里去”他诧异地問我:“死人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到底要我怎么写”
  我又大声地重说了一遍,最后干脆补了一句:“就是只在这两行之内写鈈要写到上面这张纸上。”他笑了笑像是看穿了我们所做的手脚,说:“好吧我照你说的写。”他在第一行写了“中国共产党”在苐二行内写了“毛

泽东”。然后他放下笔起身离开周围的人也同时散去。啊!这时我才松了一口气终于完成了中国共产党代表的签到任务。
  孙小礼的回忆文章是2009年发表的在此之前,人们只能看到在作为珍贵文物保存的签到册上毛泽东的签名排在第一;而当年拍攝的纪录片上,毛泽东也是在空白签到册上签的字因此,很容易作出毛泽东是第一个报到的判断

诗曰:伟略宏韬不世功,名流元老喜楿逢恢谐幽默连珠语,潇洒莫如毛泽东

1949年,新政协最后一次筹委会毛泽东来到签到处,先到的李济深、张澜、沈钧儒、郭沫若等著洺的民主人士100余人都离座到签到处相迎。毛泽东神态欣然挥笔签名,笑着对他们说:“今天是应当高兴的日子你们的表情如此严肃,大家都要笑啊!”一句话立时激起了一片笑声。

这时记着们围过来毛泽东一边接着他们递过来的名片,一边和他们握手对《解放ㄖ报》记着林淡秋说:“你的大名很风雅。”又对《文汇报》记着唐海说:“唐朝的海你的大名好记!”最后,毛泽东握住《新闻日报》记者陆治的手:”我们好像在延安见过面嘛,是不是”

陆治忙答道:“是的,那是1937年12月初太原失守以后,我到延安访问过主席”毛泽东笑着点头。

这时《大公报》女记者高汾挤向前说:“毛主席,你比1945年到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的时候胖了”

毛泽东仰头开怀地笑叻,他展开双臂:“那个时候蒋介石压迫我们。现

在八路军把他打败了空气好了,我的身体也好了”

忽然,毛泽东发现了死人一般鼡什么颜色的公鸡似的指着高汾脚下穿的半高跟空花皮鞋,问道:“你知道不知道上海对你这种皮鞋叫死人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高汾竟答不上来双颊微红,有点窘了

毛泽东来个自问自答:“上海给这种鞋子叫‘空前绝后’。”又引起一阵笑声

毛泽东掏出香煙,划燃火柴美美地吸了几口。这时代表们纷纷入座,照像了他走到前排当中木椅上坐下。记者们都注意着看他如何处理这支香烟他慢慢把夹在指缝中的香烟掐灭,放到木椅边的地上像照完了,记者们又包围了毛泽东出乎人们的意外,大半截香烟又夹在他左手嘚指缝中“嚓”的一下划燃了火柴,他又美美地吸了几口然后随着人群,走进了会场

在场的有许多资深记者,见过国民党许多高层領导对蒋介石也不陌生。把他们与眼前这位农家出身的中共领袖相比觉得毛泽东不仅有宏韬伟略,而且平易近人他那妙语连珠的风喥,实在让人为之倾倒

(三六)毛泽东喊“口令”

诗曰:血洒中原霜剑寒,英雄豪气薄云端天安门处一抔土,化作丰碑万古传

1949年10月初的一个上午,天安门广场南端人民英雄纪念碑举行奠基仪式奠基人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全体委员。

奠基仪式一般昰由奠基人撮土一铲,投入基坑即成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仪式,更显得严肃庄重面对着100多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毛泽

东精神抖擞站好立正姿势,两手分贴裤缝用高昂的声调,喊出了合乎《步兵操典》要求的“口令”:

在庄严的“口令”下老先生们闻风而动,十汾严肃认真这时,毛泽东跨步向前挥铲撮土,投入基坑;委员们随后鱼贯一一撮土如仪。后来就是在这堆基土上耸立起那座光照芉秋万世的丰碑。

(三七)毛泽东为柳亚子亲书“上天下地之庐”匾额

诗曰:饮茶粤海见真诚重聚京都叙旧情。拔冗挥毫和雪句“上忝下地”作庐名。

新中过成立时毛泽东为柳亚子新居亲书“上天下地之庐”匾额。

1949年在接到柳亚子3月28日《感事呈毛主席》一个月后毛澤东才写出答诗。在接到毛泽东和诗的当天柳亚子以“东道恩深敢淡忘”、“未必严光忆富江。“的诗句表示感激称颂”风度元戎海沝量;“同时又写下“英雄惯作欺人语,未必牢骚便断肠”表明自己对毛泽东的“牢骚太盛防肠断”规劝持保留看法。他在一首赠友人嘚诗中:“一唱雄鸡天下白危言无罪圣人聪。劝君莫作模棱语领袖忧劳重整风。”对于柳亚子这样的直言之士以诗的形式向毛泽东表达自己的感怀,诗之为诗不免有“英雄惯作欺人语”的夸张成分以毛泽东的英明和气度,同样以诗的形式向这位老朋友作情意真切的規劝不但显示出诗人的含英咀华的才调,更见出大政治家“经纬万端各得其宜”的睿智。

毛泽东后来又两次与柳亚子唱和这是从“詩人兴会”的相知而表示出的推重,对柳亚子自然也是一种荣耀;在“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的承诺下,安排其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这是极高的荣誉,但未授予具体的行政职务则体现出“贤者在位,能者在职”的用人之道

毛泽东当然未忘:1945年重庆谈判期間,柳亚子在和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词中有“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之句。可谓自视至高矣。毛泽东当然明白这只是诗人的浪漫而已,故书此。,

(三八)毛泽东的“苟富贵毋相忘”

诗曰:同煮南瓜同喝汤,同穿草鞋走村庄同甘共苦打天下,贫贱之交岂肯忘

1950年9月25日,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毛泽东在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中接见出席会议的代表。

毛泽东一邊招手一边往前走还不时同伸过来的手紧紧相握,接受代表们的致敬

忽然,一位代表从后面挤上前排用双手握毛泽东的手,还重重哋抖了抖嗓门大得出奇:“老毛,您咯胖呀!胖多喽!”

毛泽东微微一愣周围的代表都吃了一惊。不是吗!大家都在喊毛主席万岁姠毛主席问好,这位代表居然直呼老毛而且不礼貌地说人家胖了!

“罗瞎子,是你呀!”毛泽东终于叫起来还朝对方的肩头捶了一拳,只有老朋友见面才会有这种“礼节”

“老毛,您到底还记得我这个小罗卜头!”

“罗瞎子”睁着两只大眼眼泪像小河水一样淌下来。那是激动愉快的

“咯还记不得苟富贵,毋相忘嘛!”毛泽东说着地道的的湖南乡音“我不是陈胜王,我还是毛泽东还是那个老毛。”

“罗瞎子”一边笑一边流泪,一边点头多少往事涌上心头。

那是土地革命时期“罗瞎子”在苏区一个乡当乡长。来了位年轻先苼搞调查姓毛,就是毛泽东聊天中,毛泽东问:

“你这个名字是绰号吧”

“不,就叫罗瞎子从小就这么叫惯了。只为咱家穷没仩过学,斗大字认不了一升名副其实的睁眼瞎。”

“你总得有个真名吧!”

“自小就叫惯了如今在乡政府里当主席,更不能叫官名了要不,人家会说摆架子哩再说,多少年这么叫过来的听了无拘无束,怪亲热的”

一番话,引起毛泽东的思考和赞扬

“噢,不知噵我告诉你,他是第一位农民起义的领袖他打了几个胜仗,当上了王就骄傲了,忘了自己共过患难的父老兄弟《史记》这本历史書里说,陈胜称王以后家乡的父老去找他,因为在殿上叫了他的小名他就恼羞成怒,甚至杀害了共过患难的父老兄弟”毛泽东讲述叻陈胜王的故事,然后说:“你刚才说得好叫不叫得‘罗瞎子’,能看出你有没有官架子苟富贵,毋相忘就是日后革命成功了,我們也不能像陈胜那样忘了自己共过患难的父老兄弟”

当年“罗瞎子”听了毛泽东讲的话,说的道理拉住他的手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要是你以后当了皇帝,不要是革命成功了,你坐了天下我该怎么称

  现在已做灰飞湮灭,剩下個 别遗老遗少把它搬到了“个人空间”中保存估都计欠费上不去了。

  克拉申所创立的SLA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语言学理论。尽管他嘚很多理论至今存在一定争议但它的先进性,合理性科学性和革命性是广泛得到 认可的。许多目前先进的语言学成果都是在他的理論基础上发展而来。对他的语言学理论的了解会让我们用科学武装自己的头脑,对掌握语言的实践有非常重要 的指导作用很遗憾,过詓我们中国的同学们几乎很少有听到过他的名字和理论的甚至连有些外语教学工作者也没听说过他,以至于让许多“土棍”出来混世這 不能不说是我们长期闭门造车的恶果。克拉申的理论朴实无华深入浅出,初学者一点都不觉得深奥难读在下到这里当然要介绍克氏嘚理论。大家读懂后已经可 以成为半个方法专家了,大家之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看完就已经能有答案了。

  克拉申认为:简单来说語言的掌握,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都是在“可理解的”真实语句发生(即我们前面探讨的有效的声音,也就是可以懂 意思的外語)下实现的;都是在放松的不反感的条件下接受的;它不需要“有意识地”学习训练和使用语法知识;它不能一夜速成,开始时会比較慢说的能力比 听的能力实现得晚。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针对以上语言实现的特点来设计的他的理论由以下五大支柱组成,被他称为伍个“假说”五个假说不分先后,但分量不 同下面一一说明:

  成人是通过两条截然不同的途径逐步掌握第二语言能力的。第一条途径是“语言悉得”这一过程类似于儿童母语能力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无意识地、自 然而然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第二条途径是“语訁学习”,即通过听教师讲解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 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悉得的结果是潜意识的语言能力;而学得的结果是对语言结构有意识的掌握。

  该假设认为成年人并未失去儿童学语言的能力。克拉申甚至认为如果给予非常理想的条件,成人掌握语言的能力还要比儿童强些他同时还认为,别人在旁帮你纠正错误对你的语訁掌握是没有死人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帮助的。这一点中国同学值得注意

  这一假设认为,无论儿童或成人语法结构的悉得实际仩是按可以预测的一定顺序进行的。也就是说有些语法结构先悉得,另一些语法结构后悉得克 拉申指出,自然顺序假设并不要求人们按这种顺序来制定教学大纲实际上,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要悉得某种语言能力的话那么就有理由不按任何语法顺序来教学。

  初学时嘚语法错误是很难避免的也是没必要太介意的。

  一般说来下意识的语言悉得是使我们说话流利的原因;而理性的语言学习只起监檢或“编辑”的作用。换句话说当我们开口说话时,话语由“悉得”系统产生经“学得”系统监检后成为“真言”而吐露出口。语言學习的这种监检功能可能在我们说话或写作之前也可能在其后。

  在口头交谈中人们往往没有时间去考虑斟酌语法。语法规则如果鈈是悉得而是背出来的也用不上。但在事先准备的正式发言和写作中语法的使用能提高语言的准确性,为演讲或文章增添色彩

  這一条可以说是克拉申对语法知识的用处做出的最大让步。

  输入假设也是克拉申第二语言悉得理论的核心部分只有当悉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時,才能产生悉得如果你的现有水平为 “i”,那么就要给你提供“i+1”水平的输入这种“i+1”的输入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地去提供,只要悉得者能有足够的理解输入时就自动地提供了。克拉 申认为理解输入语言的编码信息是语言悉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incomprehensible)输入只昰一种噪音按照输入假设,说话的流利程度 是自然达到的是不能直接教会的。

  对输入假设的理解关键点就是comprehensible input “i+1”+ 1 就是在自己現有水平上加了“一点点”难度。换句话说我们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点点难度才提高的。其实大家寻找的答案最主要的出处就在这一条仩。我们之前对 一系列误区的分析很多都能从这一假设中找到依据。我们今后掌握的最重要的技术就是不断自己创造这一条件稍后我們详细说明。

  另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沉默期”(Silent period)的概念是在这假设里引入的。克拉申认为无论成人或儿童,在掌握说话能力前嘟会有一个相当长的沉默期,直到听懂的量达到一定程度而有足 够的自信时才可能说话。这一沉默期是正常的同时也是必要的所以大镓不要急着上来就想说,说的能力要来得慢同时它是自然到来的。

  情感过滤假设认为有了大量的适合的输入的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僦可以学好目的语了,情感因素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心理上的因素影响着他悉得语言 的速度和质量。这些因素是:1)动力学生的学習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2)性格。比较自信性格外向,乐于把自己置于不熟悉的学习环 境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在學习中进步较快。3)情感状态在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中,焦虑较少的人容易得到更多的语言输入同样,心情放松和感觉舒适的学 生茬较短的时间内显然学得更好

  这一假设有点偏语言教学经验谈,它的重要性也常被忽视(后来人们通过实验发现,人在试图说外語而又说不出来时因焦虑而在脑部产生的电流可以电死一只老鼠,可见学外语时的焦虑程度之高)

  后来语言学家又发现如果仅有輸入条件而缺乏输出体系,学生就会听得懂但说的能力差广东话中有一句:“识听 不识讲。”说的就是这一现象于是斯韦恩(Swain)在1985 年提出了“可理解输出理论”,即在输出时尝试做一些高出他们目前水平的练习因为输出的过程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寻找合适的形式来表达怹们所要表达的意思,当 他们碰到一些不知该如何表达其意思的困难时就会去努力尝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自己尝试总结一些新的規则从对方的反馈中总结经验,最终形成比较稳固 的体系

  这一理论是对克氏理论体系的补充。本人认为到此“二语悉得论”框架到此已经比较完整了。 

  前面这些讨论一直是在学习语言方法的“战略”层面。大家最容易忽略“战略”而急着进入“战术”层洏战术上的偏差和错误可以弥补和纠正,战略 上的失误会导致全盘皆输下面这句话是美国西点军校学员必须背诵的:“Every Battle Is Won or Lost Before It Is Ever Fought.”大家仔细看一丅,可以感到自豪了这是中国古代军事战略家孙子的名言。

  有了“二语悉得“的理论结构就可以制定战术了。聪明的同学这时已經自己独立做了下面我帮大家搭个架子,并讲一些以往的经验和观察大家可以 共同探讨。对于学习者来说可以按照制定出的战术具體实践,对于教学者而言要根据正确的理念设计课程和教学模式。我们先谈学习者的战术制定

  “先听说,不读写”

  这是一个外国语言学家不太讨论(因为对他们来说是常识)而中国同学却常常误解问题即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国同学来说认为这四个方面的 区别比较明显,而且我们常常把“听说”归在一类把“读写”归在一类。这和中文的特殊性有关中文的“听、说、读、写”是汾家的,大家会“听说”交流后 并不会认字,要去“学习”认字因为中国的汉字确实是需要通过“学习”的方法掌握,也就是主要用記忆的方法不学习,汉字是无法掌握的(新的脑神经学研究 还发现中国人在辩认汉字时大脑使用了特殊的区域以后再给大家介绍)。洏英文和许多其他的拼音文字一样,读音和文字是紧密相连的会了“听说”,只要掌 握了读音规律拼写自然就会了。所以严格来讲外国小孩上学不学习“认字”,而是学“拼音规律”英文叫做Phonics。(我们有时翻译成“弗尼 斯”)关于这个规律,以后我再给大家详細分析

  我们已经明确了“建立英文思维主要是建立英文声音的思维”这个概念,结合“二语悉得”的理论再根据母语掌握的规律,可以先明确这一理念:“先 听说后读写。”大家笑了就这呀!早就听过这个老生常谈(Cliché)了,而且知道母语学习都是这个顺序。其实很多人并不真正明白它的含义,也不照着 做。它的实际含义是叫你在你学会“听说”之前不要急着学“读写”。所以本人说得过分一點把它称为:“先听说,不读写”到高阶段再说。我把著名语言学 家保罗·比斯勒博士(Pimsleur)的关于“阅读”应实现于“听说”的语言能力掌握之后的论述给大家参考:“Reading has been defined as "decoding the graphic material to the

  对大多数中国同学而言主动回避“文字”更十分必要。因为大多数中国同学只要上到大学程度的,多半是“视觉学习型”(Visual Learning Style)而“听觉学习型”(Audio Learning Style)和“动作学习型” (Kinesthetic Learning Style)的同学,一般会被我国这种教育体制淘汰掉“视觉学习型”的同学,建立英语思维时很容易受到“文字”的干扰,忍不住看文字甚至先想一下文 字,再过度到含义成了“声音”—“字型”—“含义”的路线。应该避免想到字型直接将“声音”和“含义”建立联系。

  关于学习类型的问题以后有机会再说我会告诉大家如何测试洎己的类型和针对不同学习类型如何调整语言学习,现在继续往下进入到“建立英文思维”的具体手段

  “感冒药再来一包”

  小時候听江昆说相声,文革时有个草包医生给大家看病无论病人啥症状,都一个方子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感冒药一包 揪下一個!”这种感冒药在掌握外语时可不能用。每个人的现阶段水平所处环境,资源情况等不同解决方法当然不一样,但宗旨是一样的僦是参考语言学的研 究成果制定解决方案。而设计方案是根据目前的级别高低而定

  一般语言学家会把外语学习过程的能力阶段分为㈣到五个。简单点我们分四个:

  每个阶段情况不同,每个人的英语现有能力情况也很不同应用的方法也不同。

  如果单纯从零基础开始早期(Early Stage)应该是一到两个月(由于英语与中文差异比与其他语言大,中国同学至少两个月但也不应过长。我们的经验是一般Φ国同学会拖长时间)具体实施方法建议如下:

  大量使用视觉辅助工具,直接建立“画面”与“声音”在大脑中的“联系”最典型的手段有两个,一个是“看图识音”(不是看图识字这是两个完全 不同的概念)。在看图片的同时听与图片相关的英语声音;另一个昰我们以前谈到过的“全身肢体反应”(TPR)在这一时期,有几个严格的要求:

  1. 避免使用中文翻译充分建立条件反射;

  2. 不要试圖说英语,只练听力;(还在沉默期内);

  3. 不要看任何拼写把拼写的学习完全放弃;(不认识字母又和妨?)

  4. 如果有外教參与外教可多用肢体语言或用手画图协助这一过程,不要教课;

  5. 不要怕听错要放松和有信心;

  这一过程结束时,应该达到1000個左右的词汇+短语量(没问题,这个量大多数人在这期间内都达的到)顺便说一句,以前学过一种外语的同学再尝试这种方法时会絀奇的快,而且发现跟以前学的其他语言一点不会混淆

  下面说明“看图识音”和“TPR”的具体操作技术。

  看图识音(简单说法實际原理还是挺复杂的)

  为了“看图识音”,需要准备相当多的照片要自己准备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因为科技发展到了今天数码楿机可以低成本,快速方便地拍实景照片自 己制作素材册。我见过有同学做照片集相当不错,缺点是背景有些乱比如要拍一辆车,僦拍一辆普通车不要把背后复杂的背景广告牌等都拍进去,画面信息太 多不利于形成声音与图象的准确对应拍了图象后还要想法加声喑,还有按一套特定的原理排出画顺序和重复点如果有外国老师就好解决,但没有外教就不建议自 己制作了因为自己加声音有点难。所以我只给大家介绍使用原理和技巧大家有兴趣的自己制作素材,嫌麻烦的去找这个软件“罗塞达石碑”这个软件在中国没 有销售公司,推荐它没有为商家宣传的嫌疑(有同学有办法免费下载)所以这是本人唯一的为大家直接推荐的“英语教学产品”。其他的再好都鈈再推荐大家如 果明白了方法论,自己就会选择和判断了

  罗塞达石碑(Rosetta Stone)一词原指一块致使人类破解了古埃及文语言的特殊石头。1799年拿破仑远征埃及时他手下的一个士兵偶然在尼罗河河口的小城罗塞达附近,发现 了一块石碑石碑是黑色玄武岩,高 114 公分厚 28 公分,宽 72 公分这块石碑是公元前196年底比斯祭司为歌颂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即位而制作的。石碑上的文字非常奇特:上面刻的是古埃及的象形攵字中部是古埃及的俗 体文字,下面则是古希腊文用这3种不同的文字记述相同的赞美词。于是法国的埃及学家商博良在19世纪初用它做“钥匙”破解了古埃及象形文字用这个词命 名外语学习软件真是很妙。

  该体系的设计原理就是典型的“看图识音”当然远不止“看图识音”这么简单就能概括它。目前已经有几十个语言的学习系统了它的使用过程是:

  1.程序会每次给四个不同的画面,大家猜測听到的“声音”可能是哪个画面如果是真是零基础,有75%可能会猜错但没关系,猜错了也是猜了 系统会给你一个回馈,让你知道是否对正确的反馈声音美妙,同时出现一个小笑脸符号以鼓励;错误的话“嘣”的一声很难听再给个小哭脸。猜错了换最多四 次,总會对嘛大家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好,准备随时接受鼓励

  2.第二轮四个图象出现,会包含前一轮的一两个图象因为你刚猜对过,所鉯有印象用排除法,很容易猜到新声音对应的画面然后进下一轮。

  3.该程序会自动按一个科学的重复和替换次序不断重复,变換和推出新图片你会越猜越快,越来越会猜关键点就是随时观察图象,把它和听到的声音一起印在大脑中

  但象所有的“单一”產品的通病一样,它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感冒药” 试图用一个方法解决所有阶段的问题,当然是不可能的而正是这一点,使它受到了廣泛的批评和质疑以至于降低了它的信誉。本人认为它在我们说的早期 (Early Stage)中使用,甚至到提高期的开始部分它是非常出色的解决方案。当然正是因为它所犯的毛病,所以有些问题不应该完全按它说的做,而且开始阶段 的“名词图片”太少了另外大家在这阶段,不要试图说同时不要打开字幕,把“说”和“阅读”练习部分统统跳过大家最多在听时小声重复一下就好。再有就 是大家不要“想Φ文”(所以建议大家尽量不用中文菜单的界面,它可选用英文界面)

  这样几十小时一个级就能完大家一定不要拖,非得“全会”不可那就麻烦了觉得70分以上就好了。第二级如果从零基础直接这么上来有点费力但 有一点基础的同学没问题。一共两个月每天也僦一小时吧,我们的(Early Stage)就成功了(这要靠以前传统学法,非一年不可)

  不是零基础的同学也强烈建议过一遍该系统,把自己脑孓里的只有中文解释而没条件反射的单词这样在脑子里加上画面形成思维。这一过程的脑神经原 理是赫博(Donald Hebb)提出的”Neuron Cells Fire together, wire together” 大脑在同时接受到相关联的“声音”和“图象”刺激,会促使你大脑中的某个负责声音细胞和某个图象的细胞同时激发而同时将神经纤维结合在一起(学术届对 “同时”有争议,有人认为是一先一后也有人反对该理论。但在语言现象上支持还是挺明显的。)

  如果是有外教的條件外教应该是应用这一原理和流程,辅助学生实现这一过程效果是一样的,只是跟真人稍有趣些在这一阶段,无论自学还是用外敎都要用标准发音。听非标准音的时候还没到呢

  TPR“全身反应法”是上世纪60年代(那个语言学“火红的年代”)由美国心理学教授James Asher提出的。他分析研究母语实现的过程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左右脑的共同协调训练建立语言思维达到掌握外语嘚目的。具体实 现方式是:通过语言学习者听到一个外语指令用身体动作对它做出对相应的反应,从而使听者逐渐自然建立语言能力朂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听到“Stand Up”就从坐位上站起来,听到“Touch your nose”就去摸自己的鼻子应用更多的手势和简单实物教具,TPR完全可以展示动词的不哃时态以及复杂的句子形式

  T.P.R是典型的符合二语悉得基本理念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体系。它的特点符合SLA的关于语言形成的各项假说囷建议:

  1. 主张学习者通过“可理解输入”先建立听力能力不强迫学生开口说;

  2. 降低学生紧张情绪;

  3. 左右脑协调使用,共同实现语言能力(左脑负责接受指令右脑负责做动作);

  4. 模仿真实的语言环境;

  5. 不教语法知识,也不急于学读写;

  TPR一般需要由有经验的教师辅导学生完成特别是零基础者。但有一些基础的同学可以在学友之间甚至自己(先把指令录下)完成本人認为有一点 基础的同学也要自己尝试一下TPR。通过TPR的经历可以很好地帮助建立英文思维。所以同学们不要认为:我懂Stand up的意思不用做了。知道你懂了但可能它只是一个记忆中的知识或中文的解释,它还不是你思维的一部分直到重复过几遍,最后能迅速对指令不假思索地莋 出反应后才逐渐实现融入自己的思维。大家可以想象这对咱们今后听复杂句子的“反应速度”会有多么重大影响

  大家要注意“Response”的意思是作出反应,所以是听指令反应最理想的状况是大家一起做游戏,听一个人发“指令”大家都照做,要快最慢的和做错的“出局”或“受罚”。

  各国的对比实验和测试都表明这种学习方式比传统外语教学方式效率高出几倍,还不用说它实现的是“外语思维”这一根本区别

  但是(大家已经开始习惯了这种思路了),任何单一的方法都有适用范围不能又成了“感冒药”。TPR的最大局限是很难表达抽象的事物和太过复杂 的句式甚至复杂的时态。如果勉强为之理论上可以实现,但反到降低了这种方式的有效程度甚臸已经超出了它的基本方式。后期在TPR基础上衍生出的 TPR-BTPR-O和TPRS都有类似的问题。但这几个变种在我们的下一阶段“提高期”中可以应用我们丅阶段再做详细分析。

  本人认为应用TPR的典型词汇应该在1000个左右不能太多。下面给大家一个TPR常用500词和短句表中的100个大家先体会一下,更全的表以后给大家或大家可在网上找。当然最好的是自己根据自己的环境制作一个

  大家已经能分析得出,“看图识音”和“TPR”正是婴儿掌握母语时所处的理想环境的“提纯”版扔掉婴儿在语言环境中听到的一些“无效声音” (其实那对婴儿来说,除了熟悉语喑外也是浪费时间的。比如听到大人之间对话的一些内容等)优化了理解条件,同时提供轻松的氛围所以从理论上,如果成 年人能夠应用这一系统对一个新语言的掌握,不应该比婴儿慢这两个系统实际是有很多相重叠的部分,简单讲“看图识音”是从名词出发逐漸与“动作词”等结 合“TPR”是从动作词出发,逐渐结合动作中能够联系上的名词其核心技术,就是提供“可理解的输入”让使用者通過“猜测”而非记忆来掌握大家一定要 时刻围绕着“猜测”这一核心技术,猜错了都是进步的过程(既然是猜必然有可能错,否则就鈈叫猜)千万不要因为有可能猜不到就去看答案,那就又反回“学 习”了举例而言:两个老师都要教学生学会door和window。前一个老师不断让學生重复This is a door. That is a window. 而后一个老师问学生Where is the door? 让学生猜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两老师的教学方式不同学生对语言掌握的机制天壤之别,实现的效果明顯不同(有的英语老师看到这儿该冒汗了。我曾经就 是)两个都是很优秀的系统,建议大家都尝试一下

  在这一(Early Stage)阶段,大家是在佷直观的系统中进行的语言思维训练在此系统下,一般以前的旧习惯和自己的母语干扰的程度比较小效果显著,学生也比较“老 实” 很快,“小学”神速毕业了第一阶段PASS了,就要进入第二阶段“中学”阶段了大家的思想快要开始“不老实”了,系统的控制力也会逐渐减弱成长的 “快乐”与“烦恼”都会同时大量出现。如果我现在是好的老师更应该去引导大家,指出成长的道理和做人的原则讓大家根据自己不同的情况去分析和体会,而 决不能说“用这个方法!你应该这样做!”好了下面就把这些第二阶段的“原则”先发给夶家,然后再“引导”吧

  Upping the Ante?这可是第四阶段的词没办法,Greg Thomson用这个词代表第二阶段看着喜欢,继续沿用

  经过两三个月的“圖象+声音思维”训练,已经掌握了1000个左右的“声音”它们会在很多英语句子中频繁出现,而且大部分是句子的“骨架” 虽然这时听整呴子还不懂,但已经不再是完全莫名其妙的声音了而且经过了TPR等条件反射式的训练,对很多“声音”的反应速度还是相当好的这时,峩们要 开始提高了首先明确目标:

  1. 要学会听懂单句子,建立整句的英文思维;

  2. 达到能听懂简单的可能是慢语速的整段英攵;

  3. 在提高期后期开始尝试简单“说”英语,实现简单沟通;

  4. 开始引入阅读材料(不是学习如何阅读);

  另外还有很尛声地说:“要了解一点英文语法。”我们先谈这一点省得有人激动。再重申一遍:是了解一点英文语法它的一些语法现象以及与中攵的不同点。这是本人对语法知识在整个外语掌握中能容忍的最大限度还是因为我们中文造成的。

  我们中文的语法是全世界各种語言中最简单的,这也是造成汉语是世界上好学的语言的原因之一怎么汉语是世界上最好学的语言了?不是听说汉语天 下最难吗谁跟伱说的呀?又是人云亦云的误区大家可能认为中国文化丰富,语言古老美丽想必很难。其实正相反而是巧妙而简洁。另外以前说漢语的外国 人少,感觉一定因为它难学其实并不是因为难,因为人家不爱学中国太落后,学它没用现在中国富强了,学汉语的外国囚越来越多大家发现身边中文好的老 外越来越多吧。

  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生活一年左右,就能把“生存汉语”掌握的不错听着还鈈怎么犯错误。而一个中国人同样到了外语环境下一年尽管以前还学过多 年英文,对英语的掌握程度也比外国人低而且还错误不断。這一现象在与来华后许多掌握了中文的外国专家一起分析后,发现是由两个主要原因造成的:

  1. 汉语对话是世界上最好学的只要伱不太计较“四声”的准确度,那学中文对大多数其他国家的人来说是最容易的。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中国同胞们如果有机会接 触摩门敎的传教士(加拿大非常多。在街上看到两人一组白衬衫黑裤子的年轻人就是他们教会要求他们为不同民族人传教使用对方的语言而不說英语),会对他们 身在美国加拿大的英文环境下从零基础仅用半年多就掌握相当流利的汉语交流能力感到惊奇的。当然他们一定会跟伱说是上帝帮他们的尽管要认中国字时可就没 那么快了。

  2. 外国人在中国能找到的语言环境非常特殊的而且是“非常理想”的其Φ包含太多的通过语言环境自然掌握语言“有利条件”,而中国同胞在国外是很难找到的相似 的环境一会儿我们重点分析为死人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会这样并重点分析这些条件是,看我们如何能“提纯”出比这更好的条件帮我们掌握语言所以外国人来中国后,在中文環境中 学中文比较容易

  这一时期听力训练的材料准备是最关键的问题,也是平时和同行讨论最多的问题先把原则告诉大家:

  關键还是要提供“可理解性输入i+1”。这时材料最理想还应该是有视觉辅助的,最重要的是其新增内容的出现(+1)是在我们现有水平(i)丅 “可预测”(Predictable)的

  介绍一个比较理想的学习条件,它可以是如下形式:(我们先分析理想条件可以是死人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样的后面会分析如果在缺少资源的情况下怎么办?其实就是如何模拟或寻找理想条件的替代品我希望最后能帮助大家的是达到自己会判断汾析如何能让自己接近理想状态的能力。)

  大家的水平(i)已经有1000个左右的“声音”在脑子里了“可理解性”的实现难度降低了。这时候一个比较理想的学习体系可以由两个部分组 成。第一个部分顺序也是在先,叫做“续列法”(Series Method)第二部叫做“生成对话”(Dialogue Generation)。两部分可單独使用一起用最理想。第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TPR的发展和延续,需要外教的参与

  外教用简单英语结合肢体语言,实物和实景向你描述你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一个连续动作难度控制在有(+1)为大约为10%-20%的新词汇(用1000个左右的词汇描绘这类动作很容易做到)。这種连续动作典型的是:

  如何泡茶如何开车?如何用钥匙打开房门如何刷牙等等一些生活经历的全过程,用全程动作和实物配合来邊说边完成

  有第一级基础的同学,结合老师动作完成听这个难度没问题又形象,又直观这种训练进行一段时间,很快就能听懂各种与生活经验相关的简单句了

  上面这种训练还是单人的“独角戏”,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就可以进入接下来第二部的 “生成对话”(Dialogue Generation)

  大家注意,“生成对话”不是自己试着对话而是听人家对话。对话只是指从“续列法” (Series Method)中的单人独白式的解说变成了有交流,囿反应的实景对话对话的背景先用“续列法”同样方式单人介绍完毕,让你已经对对话的程序和大致内容 了解然后听对话。比如“如哬打车”先由“续列法”开始:First, walk to the street. Then hold out 多,司机颇有怨言“周末会好些…”到站了,“多少钱”“多少多少”“给你100”“找钱50”,“拿好發票别忘了东西”“再见”。 这一对话可以再来一段程序差不多,内容不同句子不同。但由于背景熟悉程序限定,所以很容易“預测”对话内容几个回合下来,这种场景的对话就非常熟 悉了生成对话的制作可以都用真人,但也可以找到一段对话的录音再由外敎把背景介绍和对话程序按上述方法表述出来加在对话前先听,再开始听对话

  这两部听力练习的原则大家要掌握的是:

  1. 使用苼活经验中熟悉的情景或经验能够预测的情景;

  2. 尽量使用视觉或动作代替语言解释,全过程都用“亲身经历”完成;

  3. 启始难喥控制在第一遍听能到80%~90%能懂;

  4. 注意听不要试图说话;

  5. 绝对禁止阅读和记笔记;

  6. 可以把过程录音以后听。

  美国、加拿大有一电视节目“Yan Can Cook”一个著名华裔电视厨师Yan教大家做中国菜。他一边幽默地叨唠一边切菜、炒菜几乎把每个菜、原料,制作过程嘚每个动作等全部同步地用英文 仔细地叙述一遍,当时惊叹为理想的“可理解性输入”体系!只是没好意思介绍给周围人怕他们说我拿他们开逗。

  纽约人在北京 v.s 北京人在纽约

  看到了这阶段理想的体系的应该的样子也就不难理解中国同学在国外自然英语环境中學习效率很低,而外国人到中国后很高的缘故抛开两种语言特点 的区别不谈,外国人在中国是很容易找到这种理想的“提高期”环境的大家都观察到的是外国人来到中国,在中国人中生活和工作是非常受到周围中国人的关注 和欢迎的。尤其是咱们的年轻人对外国朋伖不但友好,还很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很多人以有外国朋友为骄傲。现在中国发达到了今天的地步“崇洋媚外”的心态 已很少见,大家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对外国文化外部世界和外国人感兴趣,甚至有人也希望能这样提高一些外语能力于是,当这些外国人在开始听中國人跟他们 讲中文时发现中国同学既耐心,又聪明并努力调整自己的语言难度和速度,通过各种手段力求让听的外国人能理解(可理解性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而且从不嘲笑外国人的理解错误或很友好和开玩笑式地指出错误。(情感过滤Affective Filter)当他们能听懂或说对一两句中文时受到的皷励是如此另人感动,很多外国朋友都因此感到心里无比的温暖没人给他们讲语法,也没人说你必须认 识中国字才能学中国话典型的“续列法” (Series Method) “生成对话 ”(Dialogue Generation)条件随时随地都存在。有的外国人这样描述:身边常有不是一个而是一群中国朋友。开始时觉得奇怪怎么他们Φ有的人讲的中文有的好 懂有的难懂?后来发现是有的人善于自动调整和自己说中文时的速度和难度而且通过各种方法巧妙的演示意思,所以才好懂于是这些外国人很快先和这些“友 好的交谈者”接触较频繁,而随自己汉语水平提高后才和其他人到后来花时间多接觸。这种“友好的交谈者”在语言学中有个名词叫做 (Sympathetic Speaker)或叫做 (Care-taker Speaker)。父母教婴儿说话时不就是最先成为这样一个角色的吗?关于这个角色的任务我们下一阶段会集中论述

  再看我们中国同学到了国外,那里的环境是怎样对他们的首先,美国加拿大的当地人大多并没有死囚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兴趣特地去交中国朋友不以见到华人为奇,甚至 认为华人的英文好是应该的因为当地的“华裔”英文是和他們一样好的。所以当他们见到我们中国同学时并不调整自己的难度,而是用和当地人一样难度和速度 的话跟你讲英文其中充满了大量聽不懂的(无效的)成分(我们以前举过的房东的例子)。当他们发现你的语言程度低时有的人是会调整一下自己的难度,赶快 把事情說清楚就走掉了很少有人会耐心继续跟你用调整后的英语继续交流,甚至有些人连临时调整一下的耐心都没有(以前每次在美国过海關时,总看到中国一 些年纪较大的中国父母们去探亲在通关时言语不通很着急,每次我都赶快要求去帮忙翻译有时一下帮几个。但经瑺发现的是这些父母很多并不是一点英文都不 会,有的甚至是大学退休教授可这些美国海关官员就是没有耐心稍微调整一下自己的语訁或有其他动作图画等方式让这些简单的问话变得能懂。当我帮忙后他们 会假装客气地对我说个谢,但那份不耐烦是写在脸上)所以夶部分的中国同学在国外是处在一个不适合自己的程度,有效成分少但又没有任何辅助手段让这些 “无效”的东西变“有效”的艰苦环境中。所以这个自然的外语环境对掌握外语是很不理想的当然不是一点都没用,每天还是能遇到一些“有效”成分的(注意 完全能听慬的也不是有效成分,因为那是以前会的我们指的有效成分是原来不懂,但通过观察推断和猜测能“变得懂了的”部分,这才是理解輸入的要素)所 以一般需要5年的时间,有效成分加起来才够用而在国外的中国同学的英语交流能力的另一个特点是:在一个语言阶段內有提高,然后就停住了比如从几乎完全 不懂到懂一点基本交流(仍第二级内),或从只简单交流到基本能用英文工作(仍第三级内)很难跨几个级提高。原因当然主要跟国外自然语言环境有关还有一 个原因是这些中国同学达到了一个能应付交流的某个程度后,就拼命用这个能力去应付生活而且可以勉强应付。于是守住这种“舒服”的能力不再去提高了。有 人甚至不承认需要再提高经常观察到┅些中国同学很自信地和外国人交流,讲的还很快当遇到有难度的东西时,装作懂或忽略不听继续急着往下交流,直到双 方误会到实茬进行不下去的程度这一现象令很多外国人觉得难以理解。把“语言”和“自信”也联系得太紧了吧我想从这一点上讲,有些个别同學自己在态度上 也有些问题吧

  如果能创造这些理想的“条件”,学习效率大幅度提高时间大量节省,那么学习外语绝对没有那么難也不该那么难,更不应该把外语学习神秘化

  下面分析大家应如何寻找这样的理想系统。大家一定要明白道理才会选所以在下還是不能偷懒,要认真给大家分析大家也不要嫌烦。

  分析清了上面的问题大家可以清晰几个问题:

  1. 在自然外语环境下是否掌握外语快,跟具体是死人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样的环境提供给你的是死人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难度,死人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內容如何通过各种“暗示”手段帮助你理解不懂的东西决定的。所以我 们已经学会不再简单地说“关键要有语言环境”而是如何找到悝想有效的语言环境的问题。很明显国外的自然语言环境,对第二阶段甚至第三阶段的同学效率并 不高(第四阶段的效率最高)

  2. 除了“关键期”的区别外,儿童所处的自然母语语言环境或者儿童是到了国外后的自然外语环境,实际跟成人的语言环境非常不同兒童的自然语言环境实际上是比较多地符合我们上面提出的“理想”条件。

  稍微分析一下儿童的语言环境:首先他们有Care-taker Speaker用简单的语言有耐心地指着实物同Baby讲话。“这是猫猫猫猫。”(Comprehensible Input i+1, where i=0)下次又见到猫大人马上抱着baby跑过去,一边指一边说:“看猫猫。”婴儿的大腦原来一片空白既没有对猫的认识,也没有“猫”这个语音但 经过几次这样的经历后,“猫猫”这个声音是死人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雞就掌握了当尝试说的时候,如果说对了大人会欣喜地给以鼓励(Affective filter)这一正面刺激又强化条件反射。说错了不予鼓励慢慢就弱化刺噭。逐渐语言能力开始增长,care-taker speaker也随着提高自己的语言难度成人之间的成人语言对话对Baby来说,尽管他们在听也有一点点其他作用,但茬初期基本上是没有意义的(让 baby听新闻联播显然是无意义的)设想如果不让baby见到猫,仅用解释的方法那他们永远也不明白死人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是猫。盲童在掌握语言时遇到的挑战可想而知 家长们必须把猫抱来让他们触摸,他们只能通过触觉和听觉构建“猫”的概念并把它和“猫”的词相联系但他们的这种能力是惊人的,反应出他们内心对了解世界 的强烈愿望聋哑儿童遇到的挑战来自另一面,他们可以观察到事物但没办法建立与声音符号的联系。他们的办法是使用手语把事物的同某个手型代码建立联 系,建立特点同样符匼正常人的规律同样也有关键期。所以家长们要对有这些障碍的孩子有格外的耐心抓紧时间帮助他们建立另一种符号进行的语言思维。语言 专家曾对海伦·凯勒的特例进行过分析。在既无听力又无视力的情况下,如何建立语言能力分析结果是除了安·莎力文的格外耐心和海伦仍在关键期外,跟海伦并 非天生盲聋有直接关系。即和在一岁之前,她对世界的观察和语言的接触有关尽管那时她还不会说话(Silent Period),但语言对她起的作用已经起了作用关于在这一时期起的这种神奇作用,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聊

  所以儿童到了国外,他们所处的环境也是和我们很不同的比如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大家在一起做游戏,有大量的图象和肢体语言等等而相反,成年人 的语言环境几乎昰纯“对话”的环境,对话的内容和对话当时周围的情景大部分情况是没有关联的比如同样谈论猫,成年人不需要指着猫来交谈大家隨便死人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 时候都可以进行没有情景的纯对话(情景在对话者的脑子里,通过语言符号的交换实际是交换了头脑中嘚情景,比如他家那个可爱的猫长死人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样子有死人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行为 等,你随着听他的描述展开想象,得到了他头脑中的描述的情景还原)

  我们讨论上面这些的目的是:既然成人的语言环境不理想,而且儿童的语言环境也是只有部汾因素起作用(只是比成人多)那么理论上是可以“提纯” 这些自然环境中起作用的因素,紧密地编辑在一起让使用者高效率地建立語言能力。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这也就是我们上面曾提到的各个研究层所努力的目的。只 是由于第四层“语言产品设计者”普遍与上两层“语言教育学”和“语言学”严重脱节才造成大量的语言学习产品充满错误理念,直接影响使用者的学习效果和速 度在中国这一现象甴于大家对掌握语言的基本理念认识过低,这种脱节严重到了让人担忧的程度出现很多拍脑门出来的“学习方法”。加上大家比较着急往往 没搞清自己的情况和如何学习,就急着去实践“一个方法”得出“就得背这个,就得练那个”的结论而很多人尝试了各种方式收效不高时,得出结论“学外语没 办法就是要刻苦,多听、多读、多背、多练”的结论把是否练得有效完全放在一边,把学习外语搞嘚难了(先不谈学语言,大家都熟悉的健美比如要训练增 长肌肉。如果是“越多举重物”越好那应该搬运工最健美。大家知道当然鈈是应该是在“举适当重量的杠铃,每个动作8-12次做几组”的条件下效果最 佳。重量选择一般是刚好能举这12次的太轻了,多练多练多練效果也差。太重一次都举不起,完全无效)

  第二阶段“提纯后理想体系”应该的样子的简单描述:

  这样一个系统,能在這一阶段语言难度下由简单句组成的,对带有画面的故事情节进行连续的语言描述故事最好是连续的,情节和画面的设计应该 是通過我们的观察,现有语言成分的掌握与实际生活经验的联系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上下文的关联,“预测”得出每句话的含义下面详細分析具体的技术环 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工模拟真实情景成为了可能甚至可以作到比真实场景嘚条件设计得更加科学合理。计算机辅助语言 学习Computer-Aide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ALL)就可以从技术上实现我们的要求提供这一理想条件。如果设计得符合语言学的要求鈳能会比真人环境和教学好得多的。在真人教学中很难找到的教 具(比如猫总不能抱着猫去上课吧?大象怎么办)而多媒体实现这个呔容易了。另外在我们听真人说话时,有时听得并不十分清楚但戴上耳机效果可就不一 样了。(而且一般人右耳分辨率高些所以电話听着费劲时,就用右耳有些人下意识一直在这么做。观察一下有时被迫左手拿着手机时,一会儿非要用左手饶着 脖子往右耳上放佷有意思。)另外一般来说跟多媒体学焦虑度较低(Affective Filter)。多媒体唯一的问题是跟它说话的时候它无法反馈可理解性输出(Comprehensive Output)不好实现,但好在这一阶段初期我们还不用着急说英语呢。国际CALL协会和许多专家对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言学习做了许多研究下面把和 我们寻找系统最相关的最佳条件的技术细节列出:

  1. 每个画面最好是静止的。因为人在观察画面同时听与其有关的声音进行理解时我们大部汾的注意力放在眼睛上(70%左右),而对听觉的依赖很低固然通过画 面帮助我们理解了意思,但对耳朵的刺激程度是不够强的而我们的眼睛在观察剧烈运动的图象时,是很不老实的一直在追逐画面。这方面的理论很复杂但我们 已经知道必须降低视觉的注意力而把注意仂转移到听力上。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固定画面变成了“连环画”式的情景。

  2. 画面要求简单信息尽量少,相素要低因为即使画媔静止了,我们的眼睛还是不老实我们不可能盯住画面而不动眼珠,那样做除了一个点死人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其他信息都收不 到,所以眼睛必须不断地快速跳动来回“扫描”画面才能获取画面上的信息每次眼睛跳动的时间大约是五百分之一秒。这样一来我们又“累着”了,注意力还是 在眼睛上偏高耳朵上偏低。所以只有通过减低画面的信息量去掉没用的东西,降低图象像素甚至要特意用計算机处理“模糊掉”背景图象,只要能明白是死人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 环境就好有的设计者用简单的卡通画或flash来设计画面,理念是非常正确的只是到了比较抽象的词语,需要依赖人物表情的细微处去体会时卡通画显然 不太合适,所以最好在人物的脸部用真实照片同时人物的表情要做得比较夸张。

  3. 故事情节应该是连续的故事人物,背景故事的发展要有很强的相关性。不必每个场景上述要素重新来过连续的故事才有助于提高听者的“预测”能力。(top-down 原理以后论述)

  4. 根据情况,有的声音要稍先于画面出现让听者先試听猜测,然后再用画面“证实”有的情况需要声音后于画面出现,靠画面带动理解声音具体的技术相当复 杂,需要好的语言教学专镓参与这一点大家不用太深揪。凡事无绝对不可能有100%理想的情况,我们也不必了解太细否则又复杂了。

  5. 难度非常缓慢地逐渐加夶每个小段落完成后,有简单的重复练习和小测试练习的方式最好是刚听过的内容稍变个形式再重复出现,别完全是原句子另外80分 萬岁,打倒100分!得了100分只有两个可能一是太容易了,需要调整难度另一个是本来应该很快掌握80%,但为了从80到100多花了几倍的时间 (跟紦空调从26度改到25度需要多花一倍的电力一个道理)

  6. 在这一阶段,应该使用标准发音多种非标准音下一阶段才用。

  7. 不要阅读所鉯不必有英文字幕(当然更不能有中文字幕)。在该阶段后期才建议尝试说英语但这阶段可以跟读每个句子,但不必尝试说

  分析唍了以上最佳条件的一些重要细节,大家可能觉得有点复杂其实回到根本上就是一个原则:能否提供在本人现有水平上的“可理解性输叺i+1” 的条件。大家本着这一原则就基本会判断如何选择了。而且上述这些条件完全都能做到的产品几乎没有,但有一些做到了比较相菦这一方面是由于语言学和语 言产品设计的一些断层造成,但另一方面即使有的产品对语言学原理应用得十分充分,在真正设计产品時要针对大多数人而不能根据每个使用者的个人特点来调 整,也使得它无法完美比如这第二阶段的体系,对完全零基础而是用我们上媔推荐的第一阶段方式学上来的同学和以前有些“学习基础”而直接可以从第二阶段 开始的同学,情况显然不同但产品设计只能折中,不太可能同一内容设计两个路线另外,语言产品的设计为了统一结构和形式甚至在各阶段的学习方式上几乎 相同。比如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各阶段都有“读说,写”的练习这些练习不是不能做,而是时机未到练习效果不如放到后面好,甚至有的同学反而因此放慢叻听 力形成的速度

  所以完美的体系不存在,只能接近但大家应学会排除明显有问题的产品。给大家举个具体例子:看原文电视剧《老友记》是否好答案是,在这个阶段 不好先不说这一级的同学听起来难度偏高,大家发现《老友记》中的英文大部分是以生活中成囚之间的“对话”形式出现的跟看到的图象情景关联度不大甚至完 全没关系。比如大家一起讲笑话并没有通过演员的动作完全把该笑話的细节和情景“表演”出来,而是大家一听从语言上就听懂了,所以哈哈一笑再加上这一 阶段的同学对美国语言中文化的成分也缺乏了解,所以这种语言的“可理解性”很低(只对更高阶段的同学比较起作用,因为英文水平到那时很多东西的理解已 经不主要依赖於图象了,甚至许多抽象的词和概念本来就是图象和动作无法展示的,而是靠其他条件关于这些我们下在阶段会讨论)。

  有的同學找到的一些专门教语言的教程是有带图象的。拿来一看两个老外在画面上你一言,我一语地在进行英语对话这些也是典型的“无效画面”,因为从影片中完全无法根据图象推断和对话内容有任何联系跟回家听录音差不多。

  还有一些最近出现的对传统教材的改良设计应用了右脑辅助的功能,主动采用增加“图画”的方法方向是对的,但难度比较大因为很多传统教材当 初并非是为能够使用圖画和设计,所以加图象的时候有些困难有的图画看起来甚至比杨子荣上威虎山带的联络图还复杂,这显然有点搞过头了

  好了,目前就对该阶段分析的判断产品的技术先讲到这里,以后可以再详细讨论大家只要把握我们说的有效原则,同时又能凡事不绝对化茬语言教学产品十分丰富的今天,还是可以收集许多“有效”成分的下面我们回到这一阶段的学习和教学继续往下进行。

  耶稣基督末世圣徒会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是基督教的一个特殊的门派,教徒们称自己为末世圣徒简称LDS。该教会的的俗名叫做摩门教原因是该教会除信奉普通的圣經外,还有一本更 受该派教徒重视和信奉的《摩门经》(The Book of Mormon)该教派于十九世纪中起源于美国。第一任教主史密·约瑟Joseph Smith称自己在丛林中两次見到了上帝。上帝(后来又被改说成一个叫摩罗乃的天使)传给他一本写在金叶上的遗失的古老经典《摩门经》并启示他翻译这 一经典。据说该经由古埃及象形文字写成大家还记得罗塞达石碑故事里的法国人商博良吧,他正好在当时刚通过罗塞达石碑破译了埃及象形文但显然这一消息还 未来得及传到美国,史密·约瑟就称自己在上帝的指引下,通过一个水晶球看过去翻译了埃及象形文的经典。翻译完後他说金叶原著被天使收回了,所以我们见 不到原著《摩门经》主要讲述了犹太人的另一支,数千年前来到了美洲大陆建立了灿烂嘚美洲文明,修建城市发动战争。战争一直持续到距今400年前真 比欧洲的故事还丰富多彩。后来这里的人们惹恼了上帝上帝将他们的皮肤变黑以示惩罚,于是他们很多人因此变成了皮肤深色的印地安人该教会自称拥有教徒约 1000万,分布于世界各地但主要集中在美国犹怹州的盐湖城。该教派由于这本缺乏证据支持的《摩门经》和赞成一夫多妻制为基督教其他教派所排斥,有时 还被称为邪教但一般摩門教徒生活行为检点,也并不闹事所以在信仰自由的美国与大家相安无事,特别又集中在偏远地区到也乐得清净。所有教徒都会把自巳 收入的十分之一奉献给他们的教会所以据说该教会每年有十亿美元的收入,所以很富有大量盖教堂。大家如果看到顶上有个吹金色號角天使的建筑那就是摩门 教堂了。

   这样一个特殊教派想要在其他主流教派统治下发展新信徒一定需要大批志愿的传教士。他们嘚办法相当有效由于可以免兵役和保送上杨百翰大学 (没错,大家熟悉的杨百翰大学正是摩门教会大学)很多年轻人很愿意传两年教。于是19到25岁的年轻摩门教徒(男生为主)都踊跃报名当传教士。有意思 的是传教士们都是二十出头,却被称成为“长老”(Elders)“长老”們都先集中到一个犹他州传教士培训中心Missionary Training Center (MTC)进行两个月左右的培训,然后两人一组奔赴世界各地去传教。传教工作的一个严格要求就是必须使用当地语言而非英语传教。而这些传教士在开始培 训前完全不知道可能被派往的国家和需要讲的外语,而且对这些外语是完全零基础的要求他们马上到一个全新的国家或美国加拿大的外来移民中,而且还要用全 新的语言传教听起来几乎是天方夜谈。但他们不但铨都做到了而且掌握外语的速度和水平十分惊人,甚至成为他们成功发展教徒的最有利的工具和“见证”他 们会用这个能力告诉那些發展对象,是上帝和《摩门经》的力量帮助他们神奇地实现外语能力这一能力对那些在美国加拿大的英语环境中苦苦挣扎而对学习英语幾 乎绝望的外国移民来说,无疑是个重大打击同时也是巨大的吸引。很多移民被他们拉入了教一方面是为他们的语言能力所折服,另┅方面是由于语言能力低社 交圈小而很孤独所致。现在终于有外国人说着他们熟悉的语言和他们耐心的交谈和关心他们了而且自己的外语仿佛也有希望了。所以这种方式上门传教对中国等国 的移民相当有成效而相反另一个类似方式传教的教会“耶和华见证人(Jehovah’s Witnesses)”,因為没有这个能力在传教方面显然落后。那么这些传教士是通过死人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方式在美加这种英文环境下,迅速掌握外语能力的呢 先看一下这些“长老”们的外语水平提高的速度:第一个星期,简单外语语音、语法知识的讲述后几个星期,听说练习九個星期后,能够达到“生存外语”的能 力就出发了。半年左右已经可以简单交流并尝试用外语传教。一年左右已经达到流利的外语茭流而独立进行用外语的传教工作。一年以后已经开始带新人 了。用传教士培训中心总监Mark Jarman的话说:“一般我们的传教士在三天学的外语比在一般在学校里两年学得都好。”副总监Gene Hill还公开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这一结论这一言论在某一方面是过分夸大,三天学的内容量当嘫无法和两年相比但另一方面是事实,即他们三天掌握的交流 能力比传统学习两年都多。这些传教士外语掌握速度之快水平之高,往往让美国中央情报局锁定和招募退役传教士去工作美国中情局锁定这一目标人群了理由 是:1) 他们一般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以白种人為主不太可能受民族因素影响而偏向其他国家;2) 一般在国外呆得时间短,每天就是传教不太有机会培养和外国的其他复杂联系和被“筞反”。作为在加拿大和美国学中文的传教士更是如此;3) 外语水平高超其他经过培训很难做到如此效果。 

  外语传教历程: 

  告别叻家人未来的“长老们”就带着行李来到了“传教士培训中心”报到,开始了两到三个月的培训几万名学员在一起,除了每日的传教培训外最 主要的就是外语培训。在开始学习时大家并不知道自己要派往的国家。等到分配语言训练时才知道大概要去的目标被分到學欧洲语言甚至亚洲部分语言的的学员 都沾沾自喜,知道将要到欧洲或亚洲遥远的国度去体验新奇而被分配学中文的同学一个个愁眉苦臉。一方面知道中国不许传教所以他们的命运是被分到美国和加 拿大,负责在中国移民中传教这两个国家对他们来说,实在没有任何噺奇感另一方面,大家这时候还认为中文很难学(等到一年后他们学会了中文后,他们就 又都不这么想了一方发现中文没他们想象嘚那么难,另一方面又都十分庆幸自己掌握了如此有用的语言。)语言训练的种类达50种之多第一周,先对外语做 一般性了解发音规律,语法规律等对学中文来说,还要学一个汉语拼音(汉语拼音对美国人来说,除了四声外实在是非常容易的,几天就掌握了因為我们 的拼音是从英语的拼音规律中借鉴来的。)然后开始听力训练在有些培训中心还建有“语言屋”。曾有个学员兴奋的说:“传统課堂上可以学到的是复杂的语法知 识但没人教会我上厕所如何问别人要手纸。”学员们需要大量听住在里面的语言教师在生活中如何使鼡该语言很多都是退役传教讲外语,学员还规定必须经常和 他们一起做饭等很多形式的TPR或Series Method得到普遍实践,入门效果十分明显

  掌握了“生存外语”,长老们上路了开始时是跟着“老长老”一起访问教民的家。他们穿好整洁的白衬衫黑裤子,胸前戴着一个写着他們的姓氏和职 称的黑色塑料牌比如“Elder Smith”(中文就会被叫做史长老)。来到了移民的家礼貌地敲开门,然后“老长老”面带微笑用流利的外语说:“我们是耶酥基督末世圣徒会的传教士, 为您带来了上帝的福音可以跟您谈一谈吗?”这些移民们除非对教会极端反感,一般都会有礼貌地让这些流利地讲着自己民族语言的人进屋谈谈毕竟平时可交 流的人不多。然后大家开始家长里短地谈起来而这些幾乎只听得懂零星几个字的实习长老,仔细地观察和聆听老长老与教民的交谈交谈过程包括与教民聊家庭生 活,并经常可以通过他们的┅些动作实现理解比如一起看家庭像册来讲述家庭成员,一起作饭逗小孩子玩儿和辅导小孩子功课等(Series Method 和Dialogue Generation)。聊天完了老长老们开始传教。长老们用外语开始讲圣经特别是摩门经,实习长老在一旁静听尽管经书上的语言,这时对实习长老来 说难度过高但一个特殊因素让这些内容的“可理解度”变得很高,那就是这些实习生对经书内容非常了解只要能抓住几个字,就知道讲到哪里了通过听单純讲 述和听有关此话题的提问和对答,十分有效地迅速跨越了这第二语言阶段而同时进入第三阶段(当然这里还应用到了几个语言学的其他要素,比 如:Parsing, Culture Bank, Top-down vs. Buttom Up等等我们后面会详细讨论。)不用太多分析大家已经发现他们就是能够充分使用我们分析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中提到的各种“最佳条件”所以速度快。

  偏要当文盲 

  在此需要特别提到的是:传教士们在学其他大部分语言时对文字的掌握而並太不费力,就算是放在实现交流之后学习也没有引起大家多大注意。而在 学习中文时大家一年多的时间达到了流利的程度,大部分囚根本不认识中文字因为他们根本不学认中文字,只学汉语拼音一心就想着赶快成为汉语的文盲!翻 开他们手中的圣经和摩门经,居嘫是用汉语拼音写成的这一点实在是太精彩了!这刚好反映出摩门教对外语实现过程理解的正确性,深刻性也正是他们语言掌握 效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点也正是最值得中国同学深思的一个现象。因为中文的特殊性刚好能够说明这一点大家发现无论是长老们,還是咱们身边的会讲中 文的外国人很多都是不认识汉字的。(有人是因为学着觉得很困难有人干脆懒得学。而学汉字的外国人在学习漢字速度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正和他们个人的 “学习能力”有直接关系。)这一简单现象背后逻辑关系还真比较饶人我们慢慢地解套。

  前提:语言的本质是思维更准确地说,是以声音为主的思维所以语言能力,首先建立的是用这种语言的声音交流的能力;一般其他语言里文字的掌 握是通过学习“字母如何代表声音”来实现的对文字的掌握,除了中文以外都是声音的符号,本质上是不学习“認字”的;惟独中文是特例几乎是世界上唯一 在使用的象形文字,跟声音没有太多关系;而中文的识别是需要通过努力学习才能会的。非常不同于识别其他文字的原理甚至使用了大脑不同的部位。

  结论:掌握任何语言都应该先掌握其语音的交流,然后再学习文芓;一般语言的文字是可以根据语音的规律自然掌握,不需要学认字而学认英文字,对中国同学来说是实在太容易的事情。

  车軲辘话半天大家云里雾里,我们先看个报道吧: 

2005人民日报报道:教育部设在解放军306医院的认知科学与学习重点实验fMRI脑功能成像中心与香港大学合作的最新科研成果揭示使用表意象 形文字的中国人与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人的大脑中,语言障碍区不在同一个地方中国人有獨特的语言区。研究发现使用拼音文字的人,常用的是后脑的威尔尼克 语言区;但使用中文的人此区几乎用不到,常用的是前脑的布魯卡区中文的语言区更接近于大脑运动功能区。由于中文语言功能区与运动区紧密相连要想学好 中文要多看、多写、多说,靠 “运动”来记忆而学习英文则应注重营造一个“语音环境”,注重多做听说的练习因为英文的那一个语言功能区更靠近听力区。现在很多人學了多年英文却是 “哑巴英语”因为用学习中文的方法来学习英文是行不通的。该研究成果已在世界科技类最具权威的刊物美国《自然》杂志上发表公布

  这一报道已经点明了中国同学不太了解英语的本质是“语音”这一情况(我们前一阶段主要在分析到底死人一般鼡什么颜色的公鸡样的语音环境最有效和最佳),但可惜因为 我们说过上面的逻辑比较饶,该报道就有一点饶住了并没说完全明白。應该是这样说:汉语的本质也是语音交流只是到了文字的部分,中国人才使用了特殊的大 脑部位来记忆学中文“字”,需要多看多寫,靠“运动”来记忆而英文的“文字”部分,常用的是后脑的威尔尼克语言区而威尔尼克语言区更靠近听力区。 所以英文无论语音囷文字并不是靠多看,多写和记忆所以用学习中文的方法来学习英文是行不通的。

  大家都快看烦了吧我们还是回到第二期的“悉得”吧。使用了 Series Method 和 Dialogue Generation听的能力逐渐提高。这时候千万不要着急还差得远。能力有一定的了但还太局限,到第三期才会增长和拓展苐二期的总时间跨度每个 人会比较不同。如果能够达到理想状态专家分析应该是三到六个月可以完成。我们还是保守一些至少六个月吧。在进入第二期的后段我们可以开始可以试着说 一点我们熟悉的外语了(错了没关系,既不要着急也不要忙着更正)。然后可以开始接触文字了接触文字的目的完全不是为了学习拼写,而是在下一阶段可能 要学文字资料,帮助我们掌握英文理解能力因为我们说過,英文是不需要学认字的会说就会认,而且中国人都是认字高手在我们就这一问题讨论之前,我们先 讲一下那个被历史遗忘了的人嘚故事吧

  倔强的拉丁文教师 

  在十九世纪的法国,有一个拉丁语教师他有一个很普通的法国名字,叫做弗朗索瓦(Francois Gouin)在法国教拉丁文教得好好的,突然在1878年的某一天觉得自己应该学习德语了,于是决定停薪留职一年到德国汉堡去学德语。当时正是在语 法/翻译法統治的时代而且因为自己是学习拉丁语的大行家,于是他认为最好的学习德语的方法当然是背诵德语语法书和248个不规则动词啦于是他紦自己关 在一个房间里整10天。弗朗索瓦太有才了10天的时间他背会了整本语法书和全部动词,于是他兴奋地奔向德国大学的课堂来测试怹的德语能力。“哎呀!怎 么一个字都听不懂怎么任何语法结构都辨认不出来?怎么没听出一个刚背过的动词”老弗没放弃,咱是语訁专家呀连希腊语都学过。想起希腊语的词根了于 是老弗又背会了800个德语词根,当然还有各种相关词汇他觉得这回至少“基本的德語”应该差不多了吧。于是他又跑到了大学课堂…“哎呀!怎么还是一个字 也不懂呀”这回这个可爱而倔强的老弗终于放下他语言专家嘚架子,开始上街上学德语去了可他的语言能力实在太低,啥也听不懂(无效声音)说的德语还遭 到了那些老外的嘲笑,于是羞愧难當又回到的自己的房间里,开始翻译歌德和习勒的作品(够猛的)结果还是“哎呀!”又花了数星期背德语对话,结果还是 “哎呀!”于是又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背下了三万字的德语字典,结果怎么还是“哎呀!”在德国一年期满老弗没有学会说德语。他觉得好郁闷还是啥语言专家 啊。

  老弗回国了见到了久别的故乡和亲人,也见到了一年不见的刚满三岁小侄子一年不见,小侄子已经是个可愛的一直说个不停的小话匣子了。记得去 年自己出国走的时候他还只能咿咿呀呀胡比乱画呢,怎么才一年就成这样儿了他一定有个學习语言的秘密!老弗开始意识到语言教师可能“都搞错了”,外语也 许不该这样学于是他开始天天泡小孩子了,观察和分析他们掌握語言的奇特本领倔强有时是有回报的,弗朗索瓦提出了续列法Series Method一个直接从听力对话入手,不学语法知识不背单词,不要翻译的方法但倔强有时又限制人的发展。老弗不擅长推销自己1900年的人们并不 了解和广泛使用他的方法,他的发明的续列法Series Method倒是被狡猾的同事贝立茲给“拿来主义”了创立了著名的贝立兹学校而名利双收,结果很少有人还记得这位说“教师都搞错了”的老弗的功劳但无 论如何,這位倔强的拉丁语老师的痛苦没有白费一个比较合理的语言教学方法诞生了,弗朗索瓦向传统的语法-翻译法进行了一个人的战争今天這场战争在全世 界已经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但在某些地区至今仍阴魂不散只要语法/翻译法还存在一天,弗朗索瓦那孤独的火炬将永不熄滅!

  第二阶段的策略讲到此处差不多了总之,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练习听力而关键是找“可理解性的入。”这种输入可以来自咾师来自多媒体教程,来自外语环境的某些特定场景等等。关键点再给大家总结一下:

  1. 千万不要着急学文字语言掌握的关键解決“声音”。

  2. 不依赖语法知识和中文翻译重点是“猜测”着听。

  4. 在后期能听懂简单段落和简单对话时可以模仿和重复一些句孓并尝试自己说。

  5. 最后可以开始阅读一些与听到的对话有关的文字。注意一定要在听之后才能读千万不能一发现听不懂马上去翻看文字来帮忙。

  这一阶段的结束应该可以听懂生活中简单的语言。如果非要与词汇量挂钩应该是2000到4000。用知识量来衡量应该也就昰高中毕业左右的量,当然听力程度相对高

  在进入第三阶段之前,有两个迟早要讲问题先探讨一下吧一个是单词,一个是拼写 

  最香、最亲、最爱,也最臭、最烦、最恨 

  大家对英语单词就是这一感觉听着跟有的女孩子对老公的感觉似的。大家对单词的感凊实在太复杂了 

  不过到了这里,谁还再问:“那到底要不要背单词啊”或还在说:“背单词很重要!”就太不应该了。因为到现茬应该知道“背单词”这一说法本身就 存在问题背单词指死人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如果是指单纯背英文单词的中文解释词性和拼寫的话,那是在背知识结果一定是哑巴英语,背多少又有死人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意义弗朗索瓦在100 多年前都证实过了。如果“背”丅来的是这些单词的全部“声音”(可不是音标)和实物或概念的直接联系那对交流才可能有帮助。但大家已经知道这种能力不是 靠背來的但无论如何,单词是语言的基本组成单位对单词有正确的了解有助于语言的掌握。

  英文到底有多少单词呀韦氏字典上是四┿五万个,牛津字典上五十万个英国伯明汉大学曾编纂的单词集有两千万个。这就是英语的特点单词量巨 大。那一般Native Speaker掌握多少单词囿人认为是50000,这显然有问题让一般Native Speaker考GRE单词,才20000以内大部分人已经很困难了。一般认为Native Speaker应该在15000到30000单词量之间跨度如此之大,跟个人受敎育程度十分有关联这一点很有意思:在中国,尽管个人文化程度有差异 很少会出现在交流中听不懂对方词汇的现象(专业术语不算),而这在英文中是常发生的事情另外在中文中,谁要是使用了一个文雅的词汇或成语听者大多都能 懂,也没人会有意见在英文中確不同,说一个“大词”经常有人听不懂,不是让别人感到惭愧就是让人反感,有人还会不客气地说一句:“English please!”另外我们看中文尛说,很少有不认识的字或词但Native Speaker看英文小说,碰到不懂的词是常事我们一般能有15000以上的单词量,应该算可以了当然Native Speaker除单词外还掌握叻大量的短语,这一点我们先不讨论这15000左右的单词,出现频率和非常不同某个统计资料显示:

最常用的200个单词,出现几率或使用频率达10% 

最常用的2000个单词,出现几率或使用频率达80% 

最常用的前5000个单词,出现几率或使用频率达97% 

最常用的前10000个单词,出现几率或使用频率达98.5% 

朂常用的前15000个单词,出现几率或使用频率达99.5% 

  统计的背景和条件不同,这一数据会有所不同但大致比例如此。大家发现单词量越大使用频率增长百分点越小。经常有同学说:“一般英语交流就使 用5000个单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道理的。一方面是使用中97%的单词就是這5000个另一面是假如你就流利使用就这5000个单词组合的句子, 完成复杂交流也应该没有任何问题但阅读还有困难。

生在去国外谈生意之湔,最好能掌握这类外语词汇在社交场合很有用,特别是去日本会得到格外的尊重。

  第二层2000个单词应该是高中英语范围内的。洳果能流利使用已经可以听懂简单生活对话了。第三层的5000单词(包括那2000)是无 论对话和书面,使用最频繁的单词达97%了。所以这5000单词一定要建立“声音的思维”,否则交流困难大家常说的“哑巴英语”现象的表现之一就是 已经掌握这5000单词的知识而没有建立“声音的思维”。建立方法我们已经在第二阶段讨论了简单形象2000到4000左右的单词还有一些,特别是一些 抽象的词汇怎么办我们到第三阶段讨论。

  从5000到15000这10000个单词数量巨大,但使用频率低要依在下的意见,您愿意背就背吧不用管死人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英文思维”了。茬下的“实 用主义的情节”在此可以泛滥一下。凡事不可绝对化出现几率这么小的词汇,建立英文思维的条件太不容易实现强迫自巳实在不必要也不现实,反而会降低效 率设想听到的大段英语中,每100个词才出现三个是靠中文翻译“背”下来的词就算先从记忆中提取,在脑子里再翻译一下对理解速度的影响实在是太小 了。甚至即使没想起来意思也基本上不影响整体理解。要是再抱着严格执行“渶文思维”的要求死教条那就有走上“极左”错误路线的危险。所以大家就开背 吧好消息是,这10000个词汇实在太好背了,最多三个月僦好了“背单词”尽管不能解决交流,但“背单词”本身实在是件容易事怎么老有人喊难呢? 俞老师的方法大部分同学知道而且很哆人手里有老俞的“红宝书”。在下只是为重申“认为背英文单词难的观点是个误区”再讲一下好了。这一讲就又要讲革 命史了。

  威廉于1027年出生在法国诺曼底城镇法雷兹因父亲罗伯特于1035年意外丧生,威廉八岁时就当上了诺曼底的公爵但从幼年起,一直身处一个 朝不保夕的危险境况之中长大成人的威廉,在与诺曼底的封建诸侯进行了长期连绵的战争以后牢固控制住了他的公爵领地。后来威廉決定通过武装入侵英国来强 行夺取英国王位于是1066年,在法国境内组建了一支海军舰队和一支陆军部队 本来8月初就作好了启航的准备,泹是由于呼啸的北风使出征日期推迟了而正在此时,挪威国王哈拉尔德·哈德雷德横过北海入侵英国。英王哈罗德不得不把他布 署在英国的南部准备对付威廉挥师北上对付挪威的进攻,9月25日在斯坦福大桥之战中打败了挪威军队挪威国王被杀。就在两天之后英吉利海峡仩的风向变 化,于是威廉率领数千军队迅速穿过英吉利海峡。哈罗德没读过孙子兵法竟以疲惫之师南下抗击威廉。1066年10月4日两军在哈斯丁斯大桥交战威廉以 逸待劳,用骑兵和射手成功地击退了盎格鲁撒克逊部队哈罗德国王自己首身异处,两个兄弟也被杀剩下来的英國领袖中谁也没有能力招募新军或与威廉争夺王 位。当年的圣诞节威廉在伦敦登上英国王位。

  诺曼底侵略者虽然数目较小但他们嘚征服,不仅为威廉及其继承人摘下了英国王冠也深刻地影响了随后整个英国的历史。诺曼底征服以前的五、六个 世纪中英国文化基夲上是条顿族文化。诺曼底族本身就是北欧海盗的后裔其语言和文化属于法国。因此诺曼底的征服起到了使法国文化和英国文化密切交往结 果在英国产生了一种法国与盎格鲁撒克逊相溶的混合文化。而这一混合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发展了一种新的英国语言。大量的新词進入了英语之中其数量是如此之 大以致于在现代英语词典中源自法语或拉丁语的词比从原来盎格鲁撒克逊语派生出来的词要多。而且在諾底征服以后的三四个世纪里英语的语法很快就发生了变 化,大体上是朝着更简单的方向变化要不是威廉大帝,今日英语可能同低地德语以及荷兰语只有细微的差别威廉的一个人的行为,致使一种主要的语言以完全不 同的形式存在有趣的是,威廉自己只会讲法语洏且是个目不识丁的文盲。(当然他的法语交流能力还是很强的我们已经知道不会阅读并不影响语言能力)。

  这一历史对我们的影響在于大量的英语单词变得十分好背,因为大多是由法语拉丁语的词根构成的。了解和掌握这些词根可以成倍加快背单词的速 度。鼡俞敏洪老师的话讲:“如果巧妙地采用词根记忆的方式10000个单词应该在100小时以内解决,很多同学只用大约60小时”我们大多数考过 GRE的同學都作到了,他们是在大约200小时的时间里背下了20000个新单词不考G的同学根本用不着这么多,再有10000个单词就是高手了简单 重复一下词根记憶的原则和方式:

  1. 大家希望掌握的英语单词中,80%以上由词根构成而且刚好是大家现在不会的复杂词(2000个基础词以上)。越简单越不鼡词根比如this, that, big, bag.

  2. 同一词根使用的单词在几个到几十个之间,会一个就会了一串;

  3. 常用英文词根有几百个大家只需要250个左右就可以叻。而且这250个中有大约100个大家已经认识了,可能没意识到;

  4. 每天不要贪多用30分钟就记100个,再用10分钟稍微看一下昨天的三个月一箌,10000个拿下才花了60小时。

   社会上很多快速记单词的课程或书籍大多是这一方法的变种。个别走得太偏的还有给每个单词讲故事夶家可千万别跟着跑。还有人讲死人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词头词 尾,词中词节,词根词缀,搞得好复杂一个简单的方法,把250个尛玩意分6类实在没必要。当然有的词根和词的意思稍有一点远但关联性还是比较 强,稍绕一下还是很好记的。(大家可以参考蒋争老師那本258个词根9000多单词的那本英语词汇奥秘和俞敏洪的红宝书)

  在这里赞一下俞敏洪老师对中国同学加速背单词作出的贡献大约18年前,Φ国同学还在为出国的各种英文考试中天文数字般的英文单词而发愁时社 会上并没有出现巧背单词的方法,只有蒋争老师那本蓝色封皮嘚词汇奥秘孤独地摆在书店的角落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俞老师在教TOEFL和GRE课时率 先在课堂上使用词根记忆法。当他开始告诉同学们一尛时内能背100个单词没问题时课堂上发出的是哄笑。老俞耐心地辅导大家如何使用词根并亲自录下词根 的录音发给大家听。考虑到可行性老俞说:即使告诉你们每天就半小时,估计有些同学也不去做还是我亲自在课堂帮大家背单词吧。于是每次课上加讲讲1小 时大约能讲七八十个单词,大家发现居然下了课全记住了于是信心大增,这种方式也逐渐开始在国内流行俞老师后来又按词根排列,呕心沥血地编写了 32000单词的著名“红宝书”该书对单词的词根记忆讲解既生动又简洁,绝不故弄玄虚反映出优秀教师的素养和品质。比如centipede一词老俞 这样描述:“cent,centi是一百的意思ped, pede是脚的意思。Centipede

  好了,关于“背单词”就先谈这些大家千万别激动,还要要嘱咐大家的是:“背单词”并不提高您的交流水平所以单词不应该这样背。但因为“背单 词”本身很容易尤其是几千基础单词以上的单词,愿意背就褙吧而且这些频率低词,即使是用中文记忆的也不太影响大家的听力和交流。比如就说 centipede一词本人在国外居住,工作和读书许多年從未在任何场合听到过这个词。出现几率太小了centipede这一词估计也没有能够建立 英文思维。但就算偶然听到因为知道它的读音,应该不会聽不懂在脑子里翻译一下也无所谓。但如果因为出现几率小而放弃认识这个词还是不应该的。下面讲 阅读和拼写问题

  这是一个超级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一个超级昂贵的问题美国每年就花费150亿美元试图解决这一问题,而他们至今万万没有想到的问题是这对中国囚来说这一问题根本不是问题。我们来分析一下之后中国同学该对自己的大脑感到自豪了。我们还是先回顾历史

  大家先看下面这段英文:

  上面的拼写以及大小写错误不是我打错的,是原作者就这么写的写这段文字的人,是美国的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不用专家评判,大家也可以发现他 老人家拼写和认字有问题。专家对他的评价是典型“诵读困难”或叫“失读症”(Dyslexia)在英语国家,“不识字” (Dyslexia)嘚问题至今仍是非常普遍而且根本不是受教育条件差学的缘故。1988年美国“成年人识字调查”(National Adult Literacy Survey)简称NASL的结论是:21%-23%的美国成年人有严重诵读困難只达到甚至低于Level 1程度。(Level 1的标准是指会写自己的名字从一段文章中可以找出一个国家的名字,在驾照上可以找到有效期在银行存錢时可以看懂存款总数。)这一调查意味着美国有 21%-23%名副其实的文盲,而英语国家其他读写字有相对困难的人更多大家熟悉的 “失读症”名人,除了乔治·华盛顿,还有丘吉尔首相,Cher, Orlando Bloom, Tom Cruise大家在欣赏Tom Cruise屏幕上精彩对白时,没有想到的是因为不识字他根本无法读剧本,全靠听倳先录下的对白录音来记台词他们可不是上不起学,而是无法学会掌握识 英文字(当然,这些人的英语交流水平还是相当高的很多還是国际著名的演说家,还靠口述写书再一次显示语言水平的本质是声音的思维,可以完全不依赖阅 读文字写作内容跟说话内容本质仩是一回事。)

   美国加拿大,英国南非等政府,为了消灭不识字现象每年花费大量资金做各种研究。1992年克林顿拨出27亿美元作为該课题教育专款并 动员100万教育人员参与。10年后布什政府用于此项研究的教育专款上升到50亿美元解决该问题的政治态度,已经成为历届媄国总统竞选时的重要砝码但 经过这么多年高额经费支持的研究后,美国的文盲率居然还在25%左右徘徊根本没得到解决。

  美国专家們目前对解读英文字的结论是这样的:“解读密码的性质是个令人着迷的理论性问题我们不知道它到底是死人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泹是我们知道怎样去测试它: 孩子们是否掌握了该密码直接反映在他们是否会认读“假词”*的能力上…我们认为英文解读密码不是能教出來的只能靠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这算啥呀每年几 十亿美元的结果就是这个:只能靠孩子们自己琢磨去!可有25%的人琢磨不出来呀!2002年尛布什总统访问中国时曾在清华大学演讲,有一个同学当场尖锐地 向他提这一问题小布一脸难堪地回答说:这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危机……对我们国家来说,最悲伤的事实是有相当数量四年级的学生存在英语阅读障碍……对于这 些学生,他们没有能力进入高等学校接受教育……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四年级不能阅读的孩子,到了中学同样不能阅读如果一个在中学还不能阅读的孩子,高中毕 业以后很可能不會阅读足够的东西所以也很难上大学。非常遗憾在美国会是这样一种情况

  我们中国同学可能不太理解这一现象,咱们继续分析叻解了这一问题,对我们中国同学学习英文会很有启发

  (*笔者注:“假词”的意思,如果真词掌握了规律会念了比如会念pig,那么苻合这一规律的“假词”也应该会念比如gip,尽管这不是真英文词这样来判断是否真的会认字了)。

  英语国家对阅读和拼写英文字嘚教学系统主要有两大派别:

  Phonics指的是先学会英文26个字母,知道每个字母所代表的发音然后通过建立英文字母(letter)与语音(sound)之间的对应 关系,达到看字母就可以直接读出该词的发音解决单词会读,会拼的问题(外国孩子不学国际音标学认英文,也决不是背下几万个单词嘚拼写!)

  Whole Language有时又被叫做“Look and say”理念是学习阅读者应该通过看英文字的整体来识别该字,而不是通过字母发音用声音“拼读”而识别芓的教学者应该提供学生大量阅读资料让他们通过多看,自然学会阅读和拼写

  举例来说明吧。比如学认family这个英文单词Phonics的办法是:通过分析该词中的每个字母应该发的音,family 中的6个字母(在下只能用中文近似发音表示意思了啊。只是为了说明问题正确音可不是这麼读的,大家别挑眼)f 应该读“夫”,a读“啊” m读“摸”,i读短“伊”, l读“乐”最后y读短“伊” 。连起来读就是“夫啊,摸伊,乐伊”,听着不是单词老师叫学生:“再加快速度。” “夫-啊-摸-伊-乐-伊”“再加快!” “夫啊摸伊乐伊”“再加快!”噢,有的學生读出来了是family。呵呵对许多外国同学来说,学这套技术太难了而且有人最后还是怎么都读不出,到最 后仍然是“夫-啊-摸-伊-乐-伊”鈈知所云

  Whole Language的教师可不讲这一套方法,他们靠认为字母“凑”这也太难了长字咋办?他们认为既然掌握语言交流都应该通过“避免學习语法知识和翻译”而 自然实现那认字也应该象学说话一样“自然”掌握嘛!提供给学生整个单词family,告诉他们这是死人一般用什么颜銫的公鸡字让他们通过熟悉字型和猜测自然掌握。结果也是 有人能做到更多的人做不到。有人甚至指责Whole Language纯粹是让人“背”上万个英文單词的拼写是不可能实现的。

  一直以来美国各学校都是在使用Phonics法的。但因为效果不好不但学生学起来很吃力,而且有25%的人学不會于是开发Whole Language的学者开始鼓噪,要求Phonics下台开始使用Whole Language。于是各种学术研讨报纸媒体,政坛辩论打了个不亦乐乎,成了美国的焦点问题打得太凶,最后终于在美国最富有的加州开始试行 Whole Language十年过去了,结果是“哎呀!”加州学生的不识字率涨到50%了。于是Phonics奋起反扑把Whole Language罵了个狗血喷头,许多曾支持Whole Language的学者和政治家都为此名声扫地其中包括大家熟悉的克拉申博士。克拉申这个SLA的泰斗终于因搅了这滩浑沝而晚节不保。仔细分析老克之 所以被牵连是怪他自己犯了“右倾经验主义”的错误。老克的SLA核心理念是反对“翻译语法知识”的理论灌输而自然下意识地建立语言能力在取得广泛支持 后,对下意识自然掌握语言的理念坚信不移等到了“学认字”这一明显不是自然形荿的能力而应该是知识成分时,还教条地认为要“通过自然实现”这显然有问 题。而Whole Language主张的就是自然实现阅读跟这一教条理念相符,於是被老克大力吹捧在Whole Language全面失败的今天,他仍不放弃此观念每天在报纸媒体上发表文章支持Whole Language。本人在Krashen的 mailing list上多年了收到他近几年匆匆寫的文章,多是找一些Whole Language成功的个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显然是掉进了confirming evidence的逻辑误区。该误区大家很容易犯比如研究表明了一个普遍规律,泹反对者忽略普遍证据而只注意找一些能证实自己原来观点的个案来作为自 己的论据。比如说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的言论:“你们研究結果发现普遍是这样可我认识的一个谁谁谁,他怎么就是那样的你不对。”或者是:“我认识的一个 谁谁谁是这样的所以我认为普遍规律也应该是这样的。”哎老克老矣!历史上多少英雄人物都落得如此境地,看来年纪大了真应该更老成持重没事就不要出来 多讲話了。

  那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了好,给大家讲一下咱作为一个中国人,为死人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会在认识英文字上成了专家了其实给大家讲完,大家也就专家了大家还记得 前面提过的语言专家Pimsleur对文字阅读的评述吗?他的原话是这么说的:“Reading has been defined as 'decoding the graphic material to the phonemic patterns of meaning.”大家要深刻理解他说的是:“阅读的定义是按说出的语言的声音规律进行图象材料的解码,而该语言的声音在阅读开始前就应该已经掌握了 换句话说,阅读是通过图形符号再回到声音说话简而言之,含义是存在于说的语言的声音里面掌握一个

又作宿愿意为一向怀着的愿望;久已有的愿望,~得偿以偿~。

人死之后 还有未了的心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死人一般用什么颜色的公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