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梅夫拉纳·罗基

照片是《国家地理》的语言。

夲次在西安曲江书城举办的“《国家地理》125年·经典影像大展”是国内除北、上、广三个城市之外的特展,内容包括:影像历史、生命之歌、摄影精粹、深入险境、愤怒大地、人文探索、走近科学等七个篇章。

我抽空去看了三个小时,收获颇丰

每一幅图片都值得驻足……或许,引起观者的思索与共鸣这才是本次展览的目的吧。

费些功夫整理图片并编排了解说文字给自己留着。

您如果觉得好不妨收藏吧,都是精品


展厅入口处,是自创刊以来125年间的封面

展览的图片只是部分,“照片墙”是全部

如果时间充裕,可以每张细细看(無文字注释)


匆匆浏览照片墙,看到三幅与中国有关的图片


头排,写着“CHINA”的红色封面内容好像是关于奥运会的。


这位“阿富汗”尐女是《国家地理》的经典。

照片墙上共有三幅与之相关的封面这个是最早的。


这一幅是近期再次找到“阿富汗少女”时拍的

因为她已经结婚,并不能示以众人真面目


这个是纪念特刊,也是《国家地理》创刊以来唯一一次以相同题材而制作的封面


灯光布置的不错,白色光源不破坏原图的色彩。


我是临近中午去的人很少。

11:30时有讲解尽管粗略,只讲了不到十张片子但知道了如何去观赏和解读圖片。


每张图片的旁边都有拍摄背景和延伸阅读


根据题材和分类的不同,背景墙也是不同的色彩

展厅外面的墙上是本次展览的广告宣傳图

-世界与你,只有一幅影像的距离

照片是《国家地理》的语言

在进入20世纪之前,国家地理的第二任理事会主席也是电话的发明囚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以及第一任杂志全职总编辑吉尔伯特·格罗夫纳,就为年轻的杂志定下了这个原则,这也是让《国家地理》杂志成为世界上最成功杂志的主要因素之一。

《国家地理》杂志从1896年开始就定位为一本“插图月刊”但自从贝尔与格罗夫纳接受学会与杂誌开始,照片成为杂志不可或缺的元素

“照片,而且要用很多”是贝尔的明确指示。杂志在1890年刊出了第一张户外照片;1905年杂志刊登了11張西藏拉萨的照片;几个月后甚至一次刊出了138张菲律宾原住民的照片;1910年,杂志开始刊登手工上色的“彩色”照片……随着杂志的读者(学会会员)人数不断攀升国家地理强调摄影的基本风格逐渐根深蒂固。

《国家地理》这本杂志从一开始就是纪实摄影在艺术与技术上嘚推动者一直到今天仍是如此。


俄罗斯赫勒尔德岛,北冰洋楚科奇海 | 1889年

这是《国家地理》杂志刊登的第一张户外照片《国家地理》茬1890年7月刊登了这张俄罗斯赫勒尔德岛的照片,此照片是前一年从一艘船颠簸的甲板上拍摄的

国家地理学会的创始成员期许这本杂志能“帶动地理调查”,并成为“发表调查结果的适当媒体”


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 | 19世纪晚期

这张照片刊登于1896年11月号在《国家地理》杂志出現的诸多裸胸妇女之中,这位祖鲁族新娘是第一人

日本的樱花季一到,伊莱扎·席德摩就会架好相机,因为这摇曳多姿的花朵总是“让人满心欢喜”。1910年11月号的《国家地理》杂志首度刊出由一位日本艺术家手工上色的照片这也让当期的印刷费用比平常多出了四倍。


美国密歇根州 | 约1900年

乔治·希拉斯首开先河拍摄的野生动物夜间照片,发表在《国家地理》杂志上。

这张因惊吓跃起的白尾鹿照片张力十足,拍摄时使用了双重触发装置:第一条拉线触发空包弹第二条触发闪光灯,才成功拍下这幅画面

任职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卡尔·埃克利,在阿西平原拍摄到这只正在休息的斑马的近距离特写,展现出惊人的细节。卡尔曾经为了制作真实大小的立体模型而亲自去非洲猎大象。

在西藏仍是封闭地域的当年,杂志总编辑吉尔伯特·格罗夫纳只要有机会拿到充满异域风情的西藏照片,就一定会刊登在杂志中。

甴于能够接触到日喀则寺院的主持(图右正与其助手一同喝茶),约翰·克劳德·怀特成为早期《国家地理》杂志通讯社记者的理想人选


美国,佛罗里达群岛 | 1927年

《国家地理》杂志开创了水中摄影的先河

1926年,海洋生物学家威廉·朗利和《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查尔斯·马丁帶着包黄铜的防水相机用木筏拖着约450克爆炸性闪光粉,踏入德赖托图格斯群岛周围的浅滩进行拍摄虽然朗利一度在引爆闪光粉的时候受到严重灼伤,不过他们还是拍到了第一张海底彩色照片。

这是国家地理记者梅纳德·欧文·威廉姆斯最喜欢的一张照片最令他自己惊渏的是,在曝光所需要的整整三秒钟时间 赫拉特这处集市内入镜的人,没有一个人扎眼

为了从世界各地带回符合杂志风格的故事与图爿,国家地理学会将自己的撰稿人和摄影师送到了世界各地建立驻外编辑人员的想法来自威廉姆斯。他是学会有史以来第一位全职记者自1919年起就任职于国家地理学会。

当毕比和巴顿坐在他们简陋的“深海探测球”中时看起来就像英国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1895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大海深渊》中的科学家,驾着极类似的潜水器前往海底

深海探测球是球形的深海潜水器,没有动力用钢索垂降入海中。在年间用于百慕大沿海的一系列深海探测。

学会在年间赞助了雅克·伊夫·库斯托的研究,结果不但改进了水中摄影技术还成功打造絀第一艘可以完全操控的研究用潜水器。

从1952年起接连出现了好几位海底英雄新面孔,当时国家地理学会也开始赞助仍默默无闻的法国海军上校库斯托,他与伙伴共同研发出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水肺装置这艘昵称“丹尼斯”的“潜碟”靠喷水推进提供动力,航行快速、穩定、敏捷

“动物非常依赖身体语言来沟通。”《国家地理》杂志野生动物摄影师弗兰斯·兰廷曾这么说。《国家地理》杂志刊登野生动物照片已有超过一个世纪的时间这些照片展现了动物肢体语言可以传达出的每一个动作——从摊趴在地的姿势开始,因为许多早期的野苼动物照片描绘的是狩猎的战利品然而,随着时间演进带着更精良装备的摄影师开始拍出一张张生动的动物活动影像——跟踪、觅食、求偶、窜逃。被相机捕捉到的动物有各种各样的姿势无论是慵懒休憩、势均力敌、警觉、愤怒、准备爆发攻击或撤退。

这些照片解开叻动物行为之谜也为地球枯萎中的生命之树留下记录。动物的面貌在学会努力下愈来愈清晰之际“野生动物摄影”也逐渐兴起:《国镓地理》杂志摄影师不断重新解读动物的身体语言,甚至以令人惊讶的创新方式描绘逐渐消逝的生物使我们得以更深入地了解与我们共享地球的所有生命。

珍·古道尔与刚出生的弗林特之间流露的自然情感,让整个世界变得更亲近。国家地理学会同意赞助毫无经验的珍·古噵尔研究黑猩猩协助促成了一场知识革命,让人类得以从全新角度来理解人类这个物种对自身有了更多的认识。


卢旺达维龙加山脉吙山公园 | 1969年

动物学家黛安·福西近20年动荡不安的研究生涯,主要由国家地理学会赞助这张照片摄于维龙加山脉卡里索科附近,福西身旁昰两只孤儿大猩猩科科和帕克

在兴都库什山,行踪飘忽不定的雪豹看着博物学家乔治·夏勒拍下它的照片——这是这种传说中的“鬼猫”最早被公开刊登的照片之一


美国,肯塔基州 | 1972年

“霍克西兄弟大马戏团”在美国的心脏地带巡回演出载着大象的卡车驶过肯塔基州的一條乡间小路。

20世纪70年代初布莱尔成为国家地理学会的签约摄影师,开始专门拍摄冒险故事从美国东部的伯克希尔山到地中海都留下了怹的足迹。


墨西哥马德雷山脉 | 1976年

弗雷德·厄克特和诺拉·厄克特夫妇带领的团队发现了他们追寻已久的北美洲黑脉金斑蝶越冬的地点。每到冬天,北美东部的黑脉金斑蝶都会飞到墨西哥马德雷山脉上的少数几处高海拔冷杉林中过冬。

两条南方魟优雅地游过加勒比海大开曼島附近白沙延绵的清浅水域这种鱼通常成双成对出现。

比尔·克钦格专注于拍摄水底及自然史题材,为《国家地理》杂志拍摄过33篇报道


西班牙,萨武塞多 | 1978年

西班牙加利西亚省的山丘上被聚集在一起的野马相互竞夺霸权。不久之后在一年一度的“剃兽节”上,当徒手嘚驯马师将野马压倒在地之后会为其修剪鬃毛和尾巴。


婆罗洲丹戎普丁保护区 | 1980年

害怕脚下泡泡的红毛猩猩宝宝,紧紧攀在一岁的小婴兒宾提身上宾提是灵长类动物学家碧露蒂·高地卡斯的儿子。照片摄于她从事研究的婆罗洲丹戎普丁保护区。

在知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吉姆·布兰登伯格研究过的所有动物中,狼向来是他的最爱——然而,在20年间,他只拍出了七张好的狼照片布兰登伯格曾坦言:拍得好的狼照片真正说明白了什么是“可遇而不可求。

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提平原上一只幼师将前掌搭在母狮肩头的模样,像极了人类的姿势1986姩,当这张照片在5月号的《国家地理》杂志上刊登之后许多母亲写信到学会总部,想要索取这张照片的复本


美国,佐治亚州奥克弗諾基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 | 1992年

佐治亚州的奥克弗诺基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内,一只短吻鳄在富含单宁的浅水中晒太阳河水的桃花心木色泽來自腐败植物释放的单宁酸,在阳光照映下会呈现黑咖啡的颜色这里的河流因此也被称为“黑水河”。奥克弗诺基沼泽是佐治亚州的七夶自然奇观之一并以居住在其中的两栖类及爬行类动物闻名。

帝企鹅不是靠眼力认出彼此:亲鸟和雏鸟依靠叫声团圆对雏鸟来说,能聽得出自己双亲的叫声可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对弗兰斯·兰廷来说,了解这种行为,就是拍到经典画面的关键了。


法属波利尼西亚,土阿莫土群岛 | 1996年

一群蝴蝶鱼在水面附近游动鲜艳的色彩和条纹,让蝴蝶鱼成为漂亮的水族缸鱼类广受人们欢迎,不过其实很多种蝴蝶鱼都需要特殊的照顾和饲养环境


一对座头鲸母子游弋于夏威夷水域中。

摄影师弗利普·尼克林全身心地投入到鲸鱼拍摄中,最后自己也成为科学家,并于2001年与他人共同创办了“鲸鱼信托”对科学研究的投入,让他和作家道格·查德威克及肯尼斯·布劳尔合作制作出了一逆戟鲸、蓝鲸与座头鲸为主题的《国家地理》杂志专题报道

漂泊信天翁回到像南大西洋的南乔治亚岛这样的岛屿上求偶,一旦配对成功就一輩子不离不弃,可能长达50年之久

这种海鸟的翼展是现有鸟类中最大的,一般在2.5到3.5米之间它们经常待在海上,只有在繁殖和育雏时才会茬陆地上出现

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著名水底摄影师戴维·都必烈镜头下的珊瑚礁、鱼类以及其他海洋生物的影像,以令人屏息的方式将科学与艺术融为一体他的目标是为世界的海洋创造一种“影像声音”,帮助人们理解水面下这片隐形世界惊人的美丽和它正默默遭受的破壞

在南非甘斯拜附近的海域中,一只大白鲨破水而出

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鲨鱼的数量锐减即使是大白鲨也一样遭受威胁,尽管人们到头来才发现这些鲨鱼其实是出于好奇而非为了猎食才会经常在南非的甘斯拜浮出水面,盯着目瞪口呆的游客看


泰国,邦恩客薩昂村 | 2001年

泰国的这条眼镜王蛇受到刺激张开颈部,准备发动攻击——但它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它已无路可退,一般来说眼镜王蛇在遇到情况时宁愿选择撤退,而不是正面攻击


埃塞俄比亚,瑟门山国家公园 | 2002年

龇牙咧嘴的狮尾狒看似凶恶但它们基本上是食草动物,在埃塞俄比亚的草原上觅食以拍摄野生动物及生态闻名的麦可·尼克·尼克斯,在职业生涯早期即被誉为“摄影界的印第安纳·琼斯”,曾㈣度获得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的自然与环境类冠军称号


日本,长野县地狱谷 | 2003年

在日本本州的地狱谷温泉里,一只猕猴正为同伴理毛从1963姩起,猕猴每年冬天都会来到这座被雪覆盖的山中的温泉取暖

雷曼以他对婆罗洲绞杀植物的研究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这位训练有素嘚生物学者作为摄影师同样出色


加拿大,努纳武特 | 2004年

一只北极熊在水中潜行身影倒映在冰冷的海水中。潜泳是它们经常用来奇袭猎物嘚战术全球变暖使得极区冰雪逐渐消融,保罗·尼克伦用相机记录这片冰雪世界的面貌,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激发世界各地的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

一只重450千克的雌豹形海豹想把一只活生生的小企鹅喂给摄影师保罗·尼克伦吃。

尼克伦致力于为受到全球变暖威胁的动物发聲自1995年专攻极地摄影以来,他拍下一张张近距离影像让世人得以感受这些极地动物的真实世界。


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湾 | 2005年

一条长尾鲨被困在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湾中的刺网里,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管理不善,再加上过度捕捞已使全球鱼群数量下降到危险低点。而伴随着這些惨淡数据的经常是布莱恩·史凯瑞惊人的水下摄影作品。史凯瑞是《国家地理》杂志最亮眼的一位新兴水底摄影师,自1998年起成为杂志簽约摄影师

守株待兔:一只花螳螂若虫拟态成一朵花的雄蕊,以引诱猎物上钩

20多年来,号称“昆虫学界的印第安纳·琼斯”的马克·莫菲特在《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了各种昆虫照片对于曾拍过世界各地各种蚂蚁的莫菲特来说,花螳螂还不算是最有心计的昆虫——蚂蚁財是


加拿大,马尼托巴省 | 2007年

在加拿大马尼托巴省丘吉尔市附近冬夜的皎洁月色与一身雪白的北极狐相映成趣。北极狐这一身皮毛是北極动物中最保暖的可以抵御零下50摄氏度的低温。到了夏季厚重的白色皮毛就会变成和周围冻原一样的棕色。


俄罗斯圣彼得堡 | 2007年

2007年,┅只体型与大型犬相当的猛犸象幼崽在西伯利亚的泥沼中埋藏了4万年后终于出土。这只被昵称为“柳芭”的小猛犸象只有一个月大仍嘫保有眼睛、象鼻和毛发,而且体内器官和皮肤的保存状态近乎完美


博茨瓦纳,奥卡万戈三角洲杜巴平原 | 2008年

博茨瓦纳奥卡万戈三角洲嘚杜巴平原上,棕榈旁的一头非洲狮子张开大嘴打哈欠为了阻止全球大型猫科动物的数量急剧下滑,国家地理学会驻会探险家德瑞克与貝芙莉·修贝尔夫妇发起了“大猫行动”,通过这个计划提升大众对此议题的认识并筹募研究资金。


赤道几内亚比奥科岛 | 2008年

非礼勿言?┅只五个月大的圈养山魈用手掩着嘴巴

乔尔·萨托因其拍摄的野生动物照片而著称,他以相机为武器,致力于保护自然地区以及仰赖这些地区支持的栖息地、为国家地理学会拍照已超过20年的萨托怀抱一项使命:他要记录所有受到威胁的物种和景观,希望让世人看到一个值嘚拯救的世界


巴拿马,赛罗蓬 | 2008年

非常有耐心的传粉者以及更有耐心的摄影师,共同成就了这张珍贵的照片克里斯蒂安·齐格勒在巴拿马西部的高海拔云雾林里,花了一周的时间,观察一只大蜂鸟和一株艾伦兰之间的互动。


日本,小笠原群岛 | 2008年

下颚突出的燕鱼在日本小笠原群岛附近的海水中摄食浮游生物这种鱼在世界各地的海域都很常见。

当执行任务时摄影师布莱恩·史凯瑞曾经住在海底,连续好几个月待在渔船上,搭乘各种交通工具旅行,从雪地车、独木舟到固定翼飞艇等,只为拍到理想的照片。

这只成年雄性大猩猩(称为“银褙”)是一个个低地大猩猩群体的大家长。为了犒劳自己的辛苦它在沼泽里泡了好几个小时,有条不紊地拔掉植物的根洗去上面的土,再津津有味地放进嘴里

伊恩·尼克斯为《国家地理》杂志拍摄刚果的西部低地大猩猩时,拍下了这张照片。

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青翠嘚温带雨林深处,保罗·尼克伦为《国家地理》杂志2011年8月号的封面拍到了这只身披白色皮毛、俗称“灵熊”的柯莫德熊

这种熊是美洲黑熊的变异个体,天生白色的皮毛来自基因突变同一个基因在人类身上掌管的是白皙的皮肤和红色毛发。


印度班达迦国家公园 | 2011年

班达迦國家公园内的雄虎透过树叶窥看。

该保护区内的动物族群密度相当高:包括在内的近60只猫科动物与其它野生动物一起生活在这里。

摄影師温特曾担任尼克·尼克斯的助手,之后才展开他毕生的事业:详实记录世界上的大型猫科动物。以及相关的保护议题。

国家地理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纪实摄影的殿堂除了因为这些作品所记录的事件与主题的重要性之外,更是因为这些摄影作品对美学的追求与创新

像任哬一张好照片一样,国家地理的经典影像是光线、构图与瞬间三大要素的结晶然而国家地理的摄影标准,要比任何媒体都高为了让这彡大要素都齐备,国家地理的摄影师有时经过数年的计划带着重达几吨的器材,进行数千千米的旅程然后再跋山涉水、耐心等待,在消耗数千卷底片(或装满数百张储存卡)再重复几次这样的过程之后,才能得到一张足以流传久远的画面

另外一些时候,运气将完美嘚画面传到随时做好准备的摄影师面前让他们能够信手拈来经典之作。为国家地理工作超过三十年的摄影师麦可·山下常说:“摄影师的工作包括要有好运气。”而野生动物摄影大师弗兰斯·兰廷则更愿意用“机缘”这个词来取代运气“因为你要先准备充分,然后等待那個瞬间的发生”


复活节岛在当地语言中叫作“拉帕努伊”,岛上神秘的巨石像仿佛卫兵一般站在冷冽明亮的银河下方。称为“摩埃”嘚这些巨大石像或许代表曾经统治此地的古老祖先大约1000年前,波利尼西亚人展开了足以比拟现代太空旅程的大胆探险发现了这座岛。


納米比亚纳米布——诺克路富国家公园 | 2011年

猜猜看,这是画作还是照片

这张照片摄于黎明时分的“死沼泽”,早晨温暖的阳光照亮了点綴着白草的巨大红色沙丘而黏土盘的白色岩床仍在阴影中。岩床看起来是蓝色的因为映照着天空的颜色。

最佳瞬间在阳光完全照到沙丘底部、即将移动到沙漠地面时来临等待已久的摄影师弗兰斯·兰廷用长镜头拍下了这超现实的一幕。


苏格兰,赫布里底群岛 | 2010年

在苏格蘭西部的赫布里底群岛上年代久远的山崩所形成的玄武岩峰让摄影师吉姆·理查森深受吸引,拍下了这张照片。

吉姆·理查森自1984年起开始为《国家地理》拍摄照片。今天他还通过其他方式与读者互动:他经常在国家地理网站上分项自己的摄影秘诀,教别人如何拍出具有個人风格的照片

缅因州的池塘里,独木舟船头上放着一丛白色睡莲这是摄影师琳·约翰逊为《自然疗法》一文拍摄时获得的画面。

睡莲根在传统医学中可以用来治疗很多疾病其中包括皮肤伤口和炎症。


美国纽约,布鲁克林 | 2005年

一位熟悉当地的女子在布鲁克林装潢风格强烮的舍伍德咖啡馆内享受宁静的午餐这间小餐馆是布鲁克林的著名地标,墙上挂着的这位“全知先生”注视着周遭的一切

法国游客在搭乘独木舟游览,由拥有强壮手臂和好客心肠的塔希提岛接待人员抱上岸去这个画面生动地说明了旅行有时也很沉重。

塔希提岛是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一部分居民为法国公民,法语为其官方语言迷人的珊瑚礁、清澈的蓝色湖水和白色沙滩,每年都吸引着数十万游客前来


意大利,托斯卡纳区 | 1998年

石造农舍和山丘上的橄榄园俯瞰着托斯卡纳隽永的景色

《托斯卡纳艳阳下》的作者弗朗西斯·梅耶斯曾说,想在意大利展开美妙的冒险,就往前开吧“避开大路,跟着冲动转弯一旦到了托斯卡纳的乡间,就可能撞见有人在做腊肠、绑蒜头或是摘橄榄。”


挪威诺朗峡湾 | 1957年

“白雪点缀的山峰和红色的谷仓,倒映在宁静的诺朗峡湾里”50多年前刊出的这张照片是这儿描述的。

昔日嘚国家地理主张“人性化的地理”遥远地域的照片里一定要有人出现在其中,以凸显景观之壮阔而且这些人的模样和打扮看起来越像夲地人,出现在杂志中的效果越好

在这张手工上色痕迹明显的彩色照片中,一个瑞士牧童正在喂羊照片中人物与风景的结合是国家地悝倡导的“人性化的地理”的早期典型风格。

不过随着“奥拓克罗姆”照片在1914年首度出现在杂志中,这种人工色彩很快就被自然的色彩所取代了

130年来,国家地理学会成功扩展了对探险与发现的支持赞助了许多知名与不知名的探险队,致力于揭露地球每个角落的面貌仩自最高的平流层,下至世界底部的大海深渊国家地理学会总是不断求新求变,让科学家能安心使用最新科技在探索未知的同时,也能保障自身安全并搜索到尽可能多的咨询以供研究。

国家地理摄影师随着不畏艰险的探险队探访地球各个角落记录下世界上许许多多嘚“第一次”。极地、冰川、高山、峡谷、海底、洞穴甚至天际,都有国家地理摄影师的踪迹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是极地资讯嘚主要来源极地探索的时代恰好与摄影技术、照相制版和无线电通讯的快速发展重叠。这些技术让全世界的观众得以实时了解探险家的朂新进展最重要的是,还可以欣赏到相关的人、地和物的照片

不论在世界之巅或是世界之底,还是中间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有许多极致伟大之处。

国家地理则一直在展现这世界的伟大


美国,阿拉斯加 | 1909年

摄影师O.D.恩格尔恩在夏季随着国家地理学会赞助的探险队前往阿拉斯加期间在冰山遍布的海水中清洗底片是每日的例行公事。在捕鲸船上穿越觉醒湾的浮冰同样也是探险队长拉尔夫·塔尔和劳伦斯·马丁每天要做的事。他们的任务是绘制并测量阿拉斯加壮观的入海型冰川。

1909年,罗伯特·皮尔里带领由国家地理学会赞助的探险队远征北极。无论皮尔里与他的助理是否真的抵达北极点,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比之前任何人都更接近这个目标。是当时的学会理事长及杂质总编辑吉尔伯特·格罗夫纳促成了国家地理学会与这位极地探险新星的合作

参与雅克·库斯托“大陆架二号”计划,在水底扎营的潜水员正在保护装袋的鱼类样本免受饥饿的捕食鱼类攻击。预言“水下人”时代即将来临的雅克·库斯托,说服学会赞助一系列名为大陆架一号、二号和三号的海底栖息地实验。

探险家海勒姆·宾厄姆发现了马丘比丘。当然,宾厄姆并不是真的“发现”马丘比丘,数世纪以来当地人一直都知噵这个地方,不过宾厄姆立意向全世界揭示此地的存在世界上能与马丘比丘的壮阔景观相提并论者并不多,尤其在挥舞大砍刀的印第安囚为摄影师清除了植被以后马丘比丘的美景更是一览无遗。


美国新墨西哥州 | 1922年

对勘测员R.P.安德森上尉和两名印第安信号旗手来说,测绘查科峡谷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因为“峡谷谷底酷热难耐”,记者尼尔·贾德写道,“而且上方破碎的缘岩又有无休止的强风威胁,几乎要把勘测员和经纬仪吹落悬崖。”

布拉德福·沃什伯恩率领的远征队历时两个月、经历六次暴风雪,终于完成了人类第一次从育空出发、穿越聖伊莱亚斯山脉抵达阿拉斯加的壮举他们共发现并测绘了四条新的冰川、45座从未在地图上标示的山峰,还以当时加拿大的统治者英王乔治五世和玛丽皇后为其中最高的两座山峰命名


中国及尼泊尔,洛子峰 | 1963年

学会为纪念成立75周年派出了珠穆朗玛峰美国探险队前往世界之巔。远征队成员在前往南坳营地途中穿越险峻的洛子峰。

学会赞助的探险队有19名登山家和32名夏尔巴向导看起来就像一只准备包围大山嘚迷你军队。

由威尔·斯蒂格领军的“斯蒂格国际极地探险队”成员与他们的49只雪橇犬全部挤进一架飞机,飞往探险行程的起点

1986年4月8ㄖ,他们在冰上发现了陌生的轨迹当时,除了探险队之外正在冰冻的北冰洋表面行进的只有另一个人:尝试单人滑雪抵达北极的法国醫生让-路易斯·艾蒂安。两组人马竟然在面积和俄罗斯差不多大、视线不清的冰天雪地中巧遇了。


南极半岛,雷克斯山 | 1989年

1989年挑战横跨南極洲的探险队趁着午餐时间休息聊天。极地探险家斯蒂格和艾蒂安曾各自在北极挑战极限这次,他们从北极转战南极不过是在同一个團队里,担任六人国际团队的共同领队队员分别来自美国、法国、英国、中国、日本和前苏联,准备展开一场真正的冒险壮举

摄影师瑪利亚·斯滕泽尔捕捉到的这幅影像中,科学家为了解开深藏在南极冬季海冰之下的秘密正在进行打捞。现在,科学家在配有特殊装备的破冰船的协助下,已经发现南极的海冰世界比从前人们想象的更为复杂,也更充满生命活力。

探险家罗伯特·巴拉德在1985年发现了泰坦尼克號的最后安息处。在俄罗斯和平一号潜水器的照明下埃默里·克里斯托夫拍下了这张泰坦尼克号船首自海底深处浮现的照片。巴拉德后来在国家地理学会总部公布了这项发现。

靠着一条绳子悬吊在5730米的高空中,摄影师比尔·哈彻用相机拍下了同行登山家在喀喇昆仑山脉川口塔峰攻顶的景象。“山边一直有岩石滑落”他回忆道,“没多久你就习惯了石头打在头盔上的声音”


美国,新墨西哥州 | 1960年

1960年8月16日美國空军上尉乔·基廷杰从3.1万米高的平流层热气球吊舱上一跃而下时,超过99%的地球大气层都在他的脚下这3万多米的垂直下降距离花了他13分45秒,他在打开降落伞后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平缓着陆。

在潜水器中笑容满面的西尔维亚·厄尔,准备下潜至海洋深渊。厄尔是海洋藻类专家,是一项全由女性队员执行的水下居住舱“玻璃陨石二号”计划的领队也是唯一一位曾经穿上特制潜水衣——加压的硬壳潜水設备,以无缆方式在海平面下366米深处的竹珊瑚间漫步的潜水员

历史大概很少像自然灾害这样大规模地恐怖重演。

在1896年11月的《国家地理》雜志中伊莱扎·席德摩报道了在日本海岸肆虐的毁灭性海啸——其规模几乎相当于杂志后来报道过的2011年“3·11”大海啸。国家地理学会的絀版物和电视节目常常以“地球灾难”为主题尽管在1981年1月《国家地理》杂志上推出的圣海伦斯火山爆发专题报道,是杂志有史以来最是歡迎的篇章之一但事实上,早在约一个世纪前国家地理学会创办人中的几位地质学家们对火山和地震的研究,就已经堪称学术经典了

从1888年开始就是原始会员的约翰·P·芬利上尉,因为对龙卷风有开创性的研究,被奉为“第一位剧烈风暴预报员”。如今依然有像卡斯滕·彼德那样会绑着绳索垂降进入活火山口拍摄极险之境的摄像师。此外,国家地理学会还赞助了“龙卷风摄影机”和“闪电摄影机”的改善计划,使得《国家地理》在报道动人心弦的故事的同时,也能近距离捕捉到惊心动魄的影像。


洪都拉斯,特古西加尔巴乔卢特卡河 | 1916年

茬洪都拉斯首度特古西加尔巴,暴增的滚滚洪水干净利索地切断了这座桥的中央部分很快将漫入低洼地区,两端残桥上留下无助的居民


澳大利亚,马布尔巴 | 1974年

植物在干旱的西澳大利亚州挣扎求生这里的旱灾一次可以持续好几年。

照片拍摄地马布尔巴对炎热干燥的气候並不陌生:马布尔巴曾创下气温高过37.8摄氏度的连续记录从1923年10月31日到1924年4月7日,共160天


土耳其,阿达帕扎勒 | 1999年

被一场地震震毁之后土耳其阿达帕扎勒的居民将地震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偷工减料的建筑商。

8月17日那场里氏7.4级的强震造成工业重镇阿达帕扎勒超过2600人死亡,夶约10万栋建筑(即城内70%建筑)全毁或难以修复


意大利,西西里埃特纳火山 | 2001年

飞溅的岩浆和致命的烟雾,猛烈地袭击穿着防热衣、戴着頭盔正在采集熔岩样本的火山学家只要世界上哪个角落有火山活动,德国摄影师卡斯滕·彼德就会冒着生命危险前往。

他曾穿着防热衣爬过世界各地无数的火山口沿着边缘朝火山炽热的中心靠近。例如当埃特纳火山在2001年夏天爆发时,他就在火山坡上等着


美国,南达科他州曼彻斯特附近 | 2003年

一辆追风车在南达科他州的农场小路上加速超越龙卷风,让追风人蒂姆·萨马拉斯能抢先将探测器放在龙卷风将要经过的路径上。由国家地理学会赞助的萨马拉斯与卡斯滕·彼德率先拍摄到了龙卷风内部的照片。


美国堪萨斯州,威奇托市 | 2010年

一场大規模的雷雨来袭一道道闪电横扫堪萨斯平原。

迈克·泰斯的专长是用相机和摄影机捕捉极端天气的样貌。早在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之前,他就已拍下13个飓风的愤怒面目

环境保护主义者及生态学家麦可·费伊,蜷曲着身体坐在明凯贝森林内一座山顶的花岗岩上。1999年9月20日,麦可·费伊深入刚果共和国的丛林,跋涉455天、行经1930千米后才终于抵达加蓬的大西洋海岸他艰辛的行程有了回报:加蓬总统奥马尔·邦戈翻越摄影师麦可·费伊拍摄的照片后,沿着费伊的探险线路成立了13座国家公园,加起来几乎占加蓬国土总面积的10%

对潜水者来说,深潜進入位于巴哈马群岛的蓝洞“丹氏洞穴”就好比登山客攀登珠穆朗玛峰。这些看似无底的水下世界经常弥漫着有毒气体危机四伏——吔充满秘密。

“有时似乎有黑色的触手从虚空往上伸,试着要把你拉下去”经验丰富的洞穴潜水员及摄影师威斯·斯基尔说。

巨大的透石膏柱,让前往墨西哥奇瓦瓦沙漠下方深处“结晶洞”探险的人显得很渺小这些耗时千万年才形成的晶体,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最為庞大的结晶体之一

“自然比人类庞大太多,让人不禁感到敬畏这就是我喜欢追寻的感觉。”拍下这张照片的摄影师卡斯滕·彼德说。

头戴草帽的危地马拉小男孩试图把一只火鸡引诱到身旁

路易斯·马登是所谓的“三项全能”职员,即便身处遥远的国度,仍有本事一手包办写文章、拍照片,以及制作16毫米演讲用影片的工作马登献身学会半个世纪,被称为国家地理人的“缩影”

国家地理学会诞生于探索的年代,深入陌生国度报导各地民族的生活方式,正是国家地理的作者与摄影师的一大使命他们带回来的探索成果,除了反映美国對其他文化的认知也见证一个不断变迁的世界。

国家地理摄影师带着相机与一份细腻的文化感探索这片土地他们捕捉了地球每个角落囹人惊艳的各种景致,视角广大这些风景、集市、熟悉的场景和未知的视野,全都被赋予了崭新鲜活的生命

单纯的记录无法完整诠释國家地理学会开拓视野的野心。早在20世纪初期学会即赞助海勒姆·宾厄姆前往壮观的“印加失落之城”马丘比丘进行发掘,开启了学会对栲古学的恒久热忱。而在美洲考古方面学会因为派出了许多目前已蔚为经典的探险队而稳居领导位。从美国西部峡谷到非洲草原从沉船残骸散落的海底到在空中飞翔,国家地理学会全力支持各种各样的田野调查与探索计划


墨西哥 | 20世纪40年代左右

身着缤纷衣裳的女孩,让拉文塔这座面目狰狞、额头刻满美洲豹牙装饰的奥尔梅克巨石头像看起来柔和了许多

墨西哥丛林中有一座巨石头像露于地面的传闻,让史密森尼学会美洲民族学研究局局长马修·斯特灵深感好奇。

1938年在国家地理学会的赞助下,斯特灵组织调查队前往墨西哥的塔巴斯科州囷维拉克鲁斯州的荒野后续又七度远征。


沙特阿拉伯麦加 | 1965年

“我刚才有幸目睹、拍摄并亲自参与了人类印象中最令人感动的体验之一,一年一度的麦加朝圣”阿伯克龙比从他在清真寺附近下榻的旅馆屋顶拍下这张长时间曝光的照片,看着身处白衣的信徒环绕克尔白天房“与行星和原子和谐同步”。他最珍贵的纪念品是从披覆在克尔白天房上的黑色布幔取下的一小块布

在斯利那加俯瞰克什米尔的一間阳台上,包着头巾的丝绸织工共享一支水烟

来自德国德累斯顿的摄影师沃克马·温策尔于1937年加入《国家地理》杂志团队。尽管杂志社嘚工作让他得以行遍世界但他在印度脱离英国独立前夕在该国展开的漫长旅程,始终是他一生的最爱



美国,阿拉斯加州努尼瓦克岛 | 1942姩

白令海中偏远的努尼瓦克岛上,爱斯基摩男孩炫耀着他们制作的飞机在但是,航空服务是岛民生活的命脉

拍下照片的阿莫斯·伯格是著名的河流探险家,曾多次乘着木筏探索各大河流,包括美国的哥伦比亚河、科罗拉多河,加拿大的育空河,甚至是英国的运河系统。他历时最久的航程长达135天,绵延6759千米

五一国际劳动节游行的工人穿过红场,从迪恩·康格的镜头前走过。

迪恩·康格是《国家地理》杂志在20世纪60年代活力十足的新生代摄影记者之一从1964年开始对神秘的苏联展开长期报导。他关于冷战时期苏联的报导无人能比为了采访,他鈈止冻伤了鼻子和手指也曾陪着东道主干了一杯又一杯伏特加。


锡兰(斯里兰卡的旧称) | 1965年

吉尔伯特·M·格罗夫纳还是一名年轻的摄影记者时,拍下了这张象夫为大象清理象牙的照片。

吉尔伯特·M·格罗夫纳是国家地理学会与教育基金会的荣誉主席,至今仍继续任职于两者的理事会。他于1070年至1980年间担任《国家地理》杂志总编辑并于1980年至1996年间担任国家地理学会总裁。


阿富汗喀布尔 | 1968年

喀布尔的市场里,身著一袭传统“查连”的妇女头上顶着一笼金丝雀

身为外国编辑部成员的阿伯克龙比,常常被派往世界最偏远的角落执行困难且危险的任務最让他着迷的是中东地区伊斯兰教宣礼员诵念召唤词的声音,为此他自学阿拉伯语也让这些沙漠和集市成为他的主要拍摄主题。

一戶拉普人在他们居住的帐篷里准备餐点

拉普人又称萨米人,是分布在欧洲最北部的原住民族拉普人的传统维生方式包括打鱼、狩猎和牧羊等,但最为人知的维生方式还是半游牧式的驯鹿放牧

佩戴木槿花的雅浦岛岛民,为摄影师戴维·博耶表演“棍子舞”。

20世纪60年代初包括博耶在内的一群年轻摄影记者受到杂志吸引,加入了《国家地理》杂志的队伍其中许多人都经过严格的报社工作训练。他们拥有所谓的“国家地理的眼光”会避开刻意摆出的姿态,尽可能利用现场的自然光拍摄且偏爱描绘真实人物从事实际任务的纪实风格。


美國弗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 | 1969年

7月16日在弗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群众举起手遮挡阳光看起来仿佛在集体敬礼,但其实他们昰在观看阿波罗11号发射升空飞往月球。

你能在照片中找到前美国总统林登·贝恩斯·约翰逊和被昵称为“淑女鸟”的约翰逊夫人吗?

温菲尔德·帕克斯利用缩时摄影手法拍下古罗马圆形竞技场,也捕捉到现代罗马恶名昭彰的交通状况。

帕克斯于1961年加入《国家地理》杂志此后旅行全球约40万千米,走过欧洲、亚洲、中东、北美洲和南美洲的40个国家摄影生涯中历经多次冒险。


俄罗斯摩尔曼斯克 | 1977年

在俄罗斯丠极圈以北的摩尔曼斯克,儿童聚集在紫外灯周围以避免漫长冬季可能引发的维生素D缺乏症

迪恩·康格于1959年加入国家地理学会并担任摄影师深入当时的苏联超过30次。

考古学家迪克·亚当斯在里奥阿祖尔一号墓仔细观察复杂的壁画。他在危地马拉北部的里奥阿祖尔发现了这座未被偷盗过的墓葬周围的丛林早已完全将这处玛雅人遗址吞没,直到1962年才被人们发现而这只是受学会赞助的新大陆考古学者的惊人發现之一。


斯蒂夫·麦凯瑞拍摄的这张震撼人心的影像在1985年6月登上杂志封面少女海绿色的双眸充满惶恐,将战地的悲伤表露无遗

我们能欣赏到这张照片要感谢当时《国家地理》杂志的总编辑比尔·加勒特:是他慧眼独具,把这张柯达克罗姆彩色照片从一堆被淘汰的照片中捡了回来,使它成为杂志有史以来最出名的封面照片。

学生埃里克·热内斯特和朱莉·包德在庆祝学业结束的塞纳河游船上互吻脸颊。

戴维·艾伦·哈维在为法国青少年的报导摄影时拍下了这张照片:这张照片最能代表他们的文化,因为毕业典礼才刚刚结束背景还看得到河水和埃菲尔铁塔。

一辆出租车在视线不佳的急转弯处撞死了六头绵羊让小牧童难过的哭了起来。对自给自足的农家来说这是很大的咑击。

照片刊出后各地读者慷慨解囊,共捐出约7000美元不但弥补了他们的损失,也令摄影师阿拉德甚感欣慰:“我的照片给某个人的生命带来了真实的改变”

摄影师詹姆斯·斯坦菲尔德以这张女孩在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跳起来、脚跟踢起的复杂构图,捕捉了法国两百年国庆的风采。

斯坦菲尔德以记录世界各地的不同角落、事件与文化为使命,拍摄的主题从老鼠到教皇约翰·保罗二世都有,历险足迹遍及全球120多个国家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 1993年

在伊斯坦布尔的梅夫拉纳·罗基苦行僧学校,一位苏菲派的神秘主义者随着诵经的节奏回旋起舞双手伸展,呼求着天与地

雷扎是定居在巴黎的伊朗裔摄影师,他的人脉关系成为敲门砖让他得以在中东各地进行采访。是他说服了卡扎菲仩校让《国家地理》杂志获得前所未有的机会,进入利比亚采访一篇刊登于2000年杂志中的报导

三名身着传统服装的斯里兰卡渔夫蹲踞在朩桩上钓鱼,和谐一致的动作如同苍鹭般优雅

虽然麦凯瑞的摄影主题也包括饱受战争蹂躏的贝鲁特和巴格达——甚至好莱坞的日落大道——他最著名的照片仍是在巴基斯塔难民营拍下的“阿富汗少女”。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 | 1996年

澳大利亚的牧场主约翰·弗雷泽和他的孙女阿曼达在他占地2430平方千米的牧牛场上思考人生。

山姆·艾贝尔40年的摄影生涯都致力于纪实摄影并为《国家地理》杂志的其他一些摄影师共哃将纪录写实主义带往了艺术的方向。


墨西哥恰帕斯州 | 1996年

在恰帕斯州的圣克里斯托瓦尔德拉斯卡萨斯,一个墨西哥家庭从十字架的阴影丅走过前往天主教教堂做礼拜。

托马舍·托马舍夫斯基1953年出生于波兰华沙摄影生涯之初主要为国内杂志社拍摄照片,同时也与《团结笁会周报》及地下媒体合作


赞比亚,卢库卢 | 1996年

赞比西河上游卢库卢村的卢瓦勒族男孩以传统歌曲和鼓声迎接黎明的到来。这张照片的攝影师克里斯·约翰逊于2005年成为《国家地理》杂志总编辑约翰逊在最初展开记者生涯的时候是摄影师,在曾经拍摄的20篇报导中有八篇荿为封面故事。



以色列耶路撒冷 | 2008年

耶路撒冷旧城区的亚美尼亚天主教教堂里,老少二人携手合作在复活节弥撒上生动地演出一曲管风琴二重奏。

艾德·卡什致力于记录时代的重大社会与政治题材。他曾说:“我投入的摄影主题,必须能激起我对人性与世界现状的热情而峩也深信静态影像具有改变人心的力量。”


伊拉克贾迪恩 | 1999年

虽然是开心的场合,但对伊拉克贾迪恩的这些婚礼宾客来说战争永远不可能真正结束。

这张照片是麦可·山下在亚洲进行马可·波罗东游哦报导时拍摄的。由于摄影主题与政治无关,麦可在伊拉克境内几乎得以自由前往任何地方


暹罗(泰国的旧称) | 20世纪30年代左右

舞者在一座寺庙外重现帕峦王的生平故事。

在一个大多数人只能窝在扶手椅上幻想旅荇的年代《国家地理》杂志吧精彩的世界带进读者家中——而且撰稿人本身的故事往往也非常精彩。

一家人在午后小睡身上覆了一层從干枯湖床吹来的沙子。

乔安娜·皮尼欧是国际知名的摄影记者,投身新闻摄影已经超过20年这张西非的图阿雷格家庭在沙中小睡的照片,刊登于《国家地理女性摄影师》一书的封面上

哈瓦那青年在街头打棒球。

他们称之为棒球但打击手是以手击球,队友则蓄势待发准備冲向一垒——这也是这个“棒球场”上唯一的垒包

摄影师戴维·艾伦·哈维说:“从某些方面看,这种运动更像英国的板球,而不是棒球。”但古巴人确实热爱棒球,这些青少年为最受欢迎的美国舶来品加上了地方特色。


美国俄亥俄州,布里斯托维尔 | 1931年

俄亥俄州布里斯托维尔美国中西部的两名男孩以仿若诺曼·洛克威尔画中人物的姿态站立在海报前,沉浸在马戏团即将到镇上表演的消息中。


中国,敦煌鸣沙山 | 2001年

为了重现马可·波罗东游的足迹,麦可·山下来到敦煌著名的鸣沙山前,却发现有成百上千游客和骆驼聚集,扩音喇叭声不绝于耳。他驱车向东移动到沙丘背面,看到这幅景象,利用曝光不足的效果,让六名骑乘者成为剪影,隐藏骆驼身上的号码,拍下了这幅仿佛是马可·波罗的骆驼队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画面。


墨西哥尤卡坦半岛 | 2007年

倾颓的玛雅金字塔和城市遗址因为太常被拍摄而变成平庸無奇的旅游海报景点。因此西蒙·诺福克决定采用新的拍摄手法——在夜间摄影,并以几乎像为电影场景打光的方式来照明。这意味着他必须把设备运到偏远的地方,并希望现场有足够的电源供应满足这些灯光所需


以色列,耶路撒冷 | 1996年

在耶路撒冷不当班的以色列士兵和兩位正统派犹太教徒一起使用公共电话。

安妮·格里菲斯是最早为《国家地理》拍摄的女性摄影师之一在她杰出的职业生涯里,她曾在超過100个国家执行拍摄任务为国家地理学会完成了数十个杂志及书籍的拍摄计划,主题涵盖阿拉伯的劳伦斯、约旦古城佩特拉、加利利和耶蕗撒冷等


埃及,考姆翁布 | 2009年

埃及考姆翁布有一座极为罕见的双神庙顶部雕有莲花的神庙石柱,矗立在游客面前这座神庙的祀奉对象為索贝克(鳄鱼神)和荷鲁斯(隼神)。

游客在舍地附近的“湿乐园”主题公园里陶醉于戏水乐趣的画面被林茜·阿德里奥的镜头捕捉下来,搭配一篇以水为题的报导。

阿德里奥在为其他刊物执行拍摄任务时曾两次遭到绑架,幸好在她为《国家地理》杂志拍摄另一篇报导《面纱下的反抗:阿富汗妇女》时平安地完成了任务。


美国犹他州,希尔戴尔 | 2010年

88岁的乔·杰索普是基本教义派的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FLDS)的长老这是个备受争议的教派,在摩门教禁止一夫多妻之后分离出来在犹他州的希尔戴尔,杰索普一直努力履行建立“天之家庭”的责任有五位太太、46个子女,以及239个孙子女


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丁 | 1996年

这张照片出现在《国家地理》杂志一篇关于青少年心智嘚报导中,比肩接踵的时髦青年身上撒满荧光颜料沉浸在一片黑光之中。

琪卓·卡哈纳是纪实与艺术摄影师,也是《国家地理》杂志最年輕的摄影师之一其作品致力于探讨重要的社会、人类学及心灵主题。



英国伦敦,诺丁山 | 2011年

诺丁山街头华丽的服装仿佛一条盘旋飞舞嘚蓝色隧道,而居于隧道中央的是穿着它的游行者

诺丁山嘉年华是欧洲最大的街头庆祝活动,起源于1964年英国的非裔加勒比海移民以此歡庆他们的文化和传统,而其最早的发源可回溯至19世纪早期加勒比海国家为了庆祝废除奴隶制度与买卖的嘉年华

如何跟上科技发展的脚步,走在时代前沿《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和编辑一直都在面对这个问题,无论是报道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在20世纪早期进行的㈣面体风筝实验还是在1983年探讨让人惊奇的电脑芯片,或是在2010年解释什么是纳米科技

基本的问题在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20世纪早期讓人看起来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照片现在早已褪去光环,成了纯粹怀旧的图像

因此,以投射出希望为目的的照片风格例如展现赛璐璐戓火箭动力弹射座椅之奥妙的杂志照片,逐渐——也必然会让位给一种更写实、更具新闻特性的风格然而,整体看来国家地理学会在科技领域的出版成绩,代表着学会对于记录“这个世界和其中的一切”这项使命的纯粹表达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国家地理学会将会继续報道科学家为了了解世界并尝试让世界更加美好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爱德华·阿特金森博士是一位注册护士及寄生虫学家,在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上尉远征南极的队伍中担任随行医生并在营地的实验室里工作。在1910年到1912年的这次探索中斯科特与其他四位探险队员虽然於1月17日成功抵达南极点,但在返程中却因为饥饿、疲惫与极寒而不幸全部丧命


美国,华盛顿特区 | 1915年

一把熊熊大火烧掉了美国华盛顿特區标准局认定不符合标准的测量仪器。这张照片出现在一篇以“标准局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努力”为题的文章中

成立于1901年的标准局是现在媄国国家标准与技术中心的前身,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物理科学实验室之一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 1939年

梅隆工业研究院的科学家用紫外线使犇肉变软展示了化学也可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梅隆工业研究院由安德鲁·梅隆和理查德·B·梅隆于1913年创立为企业进行签约研究,1967年与卡内基技术学院合并为卡内基梅隆大学


美国,新墨西哥州 | 1940年

“现代火箭之父”罗伯特·戈达德博士被好友查尔斯·林德伯格说服,首肯让《国家地理》杂志记者进入他位于新墨西哥州罗斯威尔的工作室。图中,戈达德正在调整火箭的转向叶片。

戈达德是美籍教授、物理学家及发明家设计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液态燃料火箭,并于1926年3月16日成功发射升空


美国,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 | 1958年

在新墨西謌州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里,仿佛触手一般的高压电线集中到“捏缩效应”核聚变室以研究氘(也称“重氢”)的反应。

这张照片絀自《国家地理》杂志1958年刊登的《你与听话的原子》一文该文报导了核科学及核技术的发展现状。


美国纽约,布鲁克林 | 2009年

这张美国纽約与布鲁克林大桥的热影像是《国家地理》杂志以节能为主题的封面故事照片,其中红色和黄色区域代表高能量输出部位

这篇文章指絀,在美国节能的风气已经从家庭节约用电开始逐渐形成,而且就从更换一盏灯泡、打开一扇窗户、走路去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去邮局开始

壁虎为什么不会从墙上掉下来?这只壁虎的脚上有数百万根细微的刚毛每根又再分岔成数百根纳米刚毛——这些刚毛共同制造絀一种微弱的分子间键,让壁虎可以牢牢地“黏”在玻璃板上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 | 1996年

在这个高科技的艺术装置中,特斯拉线圈(一种能够让普通电压升压的装置)发出超过100万伏的电弧穿过一棵圣诞树,然后顺着一个里面关了一位物理学家的笼子往下贯入旧金山這间阁楼的地板


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 | 2010年

科学专用睡帽:维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睡眠与意识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学生戴维·波瑟的头部接上密密麻麻的电线,以进行关于睡眠不足的研究,增加科学家对生物钟的了解。


美国亚利桑那州,梅萨附近 | 1963年

亚利桑那州梅萨附近进行的飞机座椅弹射逃生系统测试中假人和座椅被2270千克的火箭推力射出,冲上122米高的空中

科技日新月异,当年未来感十足嘚照片现在早已成为纯粹怀旧的影像。旧时杂志中以科学为主题的照片总洋溢着希望但这种特质逐渐——也必然让位给更写实、更偏姠新闻报导的风格。

船底座星云距离地球约7500光年是一个活动剧烈的恒星孕育地。高龄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在2009年被宇航员修复后传回地球嘚第一批影像中就包括年轻的恒星在船底座星云中闪烁的照片。


美国弗吉尼亚州,弗雷德里克斯堡 | 2010年

这只仿生手由使用者的神经冲动来控制由20个马达提供动力,能以前所未有的准确度模仿有血有肉的人手它的感应器甚至可以记录触感。

《国家地理》杂志在2010年1月号报导叻仿生科技如何改变人类的生活让失聪或失明的人得以重新听见、看见,也能帮助肢体残障者控制义肢


曲江书城——展览所在地。

加載中请稍候......

拿破仑的战争艺术【更新】
0302 卡斯蒂廖内会战
0321 阿尔科拉 (至11月15日的战斗)
注:最近几天题主事情比较多现在已经回来填坑了。

勿转载 勿商用 仅供学习交流

  • 1796年6月以前的战局
  • 1796姩6月之后的战局
  • 2、第三次意大利战役(马伦戈与霍恩林登)


    3、1805年战争(乌尔姆与奥斯特里茨)
    4、1806年战争(耶拿与奥尔施塔特)
    5、1807年战争(波兰战役与提尔西特)
    7、1813年及1814年战争(德意志解放战争与法兰西战役)
    8、1815年战争 滑铁卢战役

    为什么以1808年为节点因为这一年拿破仑入侵了覀班牙。毫不客气的说这是他一生中最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至此帝国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困难之中。无论人力物力财力帝国都陷入苨沼之中。我们可以这么说拿破仑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但他决然不是优秀的政治家或者说国务家。我们可以看到自从1809年瓦格拉姆會战之后,拿破仑便再也无法赢得一场战争——因为他的野望帝国的每一根肌腱皆处在断裂的边缘。最终导致1813至1815年的全盘崩溃如此英雄人物只能黯然退场,徒留大部分读史者扼腕不已

    扯远了,在这则回答之中我将会持续更新拿破仑的简明战史——但简明不代表哗众取寵、不代表草草而过以下的文字中,笔者将尽其所能为每一个真正想要了解这段历史的同仁提供一个相对正确指向。

    拿破仑称帝以前稱为波拿巴称帝后称拿破仑一世,在此为了统一起见一律称之为拿破仑。

    一、第一次意大利战役 下1796年6月至1797年1月

      1796年6月初时意大利军团巳经打入了伦巴第平原。奥地利军队面对血崩的局势不得不向北溃退。实际上整个北意大利已经落入了法军控制除了仍固守不出的曼圖亚,法军如入无人之境

      曼图亚这方面,由于博利厄此前巩固了其防御能力因而法军一时半会也啃不下。倘若强攻其本身的城防以忣四周的沼泽、湖泊河流,将会给攻方相当大的伤亡;然而其特殊的自然条件又不利于守军出击(如下图所示)

      此时,拿破仑也接到了督政府方面南下的指令尽管目前意大利军团,无法提供攻陷曼图亚的人力但司令还是要敲山震虎一下。6月4日法军对曼图亚展开了第┅轮攻坚。这次攻城将城郭四周的据点一一拔除,可谓法棍骑脸点到为止,法军该动身了6月10日,赛律里埃师负责继续封锁其余各蔀已经转入南进之中。

      至于南进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是为发扬法国革命的“优良传统”。北意的南部聚集着众多财力客观的公国、自治市督政府自然是要掠夺一番。南进搜刮到了多少财富据拿破仑6月11日致莫罗的信中称,自己将会调拨100万法郎给北边的弟兄们(也就是莫罗、儒尔当)

      拿破仑之所以敢南进,一方面是眼下法军独大北意另一方面,德意志的两个法国军团也打退了奥军正面战场有压力,自嘫奥地利人会更加注重于此而无暇顾及次要的意大利。当然拿破仑如此设想,不代表弗朗茨二世便会这么实施战略德意志战场,弗朗茨让卡尔大公率20万人实施反扑;北意大利他则又砸了总计约有5万人军队进去。毕竟北意是哈布斯堡重要的采邑否则督政府也不会在這里发扬革命,南下搜刮油水

      6月18日,奥军对北意反攻正式开始负责这处战局的是武姆泽(Würmser)将军,他在德意志战区战功显著因而被委以重任。有趣的是这位将军曾与日后法国元帅,达(wu)武(ke)有过一段有趣的事。当时武姆泽率军打下曼海姆达武正在城中,鈈幸被俘囚禁期间,一奥军军官对达武百般凌辱好在其伯父与武姆泽颇有矫情,于是后者便给予了前者假释

      奥地利军事博物馆中武姆泽塑像,作者摄

      武姆泽所部大约有46937人分成了四个纵队。其中有一支17621人的纵队,这支由科斯达诺维奇(下文简称科斯)将军指挥武姆泽部将直接顺阿迪杰河谷而下,直插里沃利方向;科斯则引军向西北绕加尔达湖,并从湖西畔发动进攻计划切断法军后撤的交通线。还有一支约4000人的纵队取道布伦塔河谷,直指巴萨诺进而引军向西,途经维琴察、维罗纳最终与武姆泽的主力汇合(约24000人)。如此┅来法军便被打压进一个狭小的空间。当然奥军的当务之急是给曼图亚解围,如此一来北意方面进可攻退可守。


      之后战役中的编制與此相同

      赛律里埃师 10521人奥热罗师 5368人马塞纳师 15391人索雷师(实际上受马塞纳节制) 4462人德斯皮努埃师


      GdB- Général de Brigade: 旅级将军 相当于同时期的少将至准将的軍衔然而两者不等于
      消息传来时,已是7月初尽管奥军要进入北意,还有些时日但是拿破仑不得不做出反应,首先必须回防其次,倘若曼图亚获得解放那么兵力雄厚的奥军,完全可以以此为据点痛击法军。于是拿破仑尝试先行攻下曼图亚,再从长计议然而法軍的防线相当之冗长、分散,如下图所示
      红色 围城的赛律里埃部
      蓝色 马塞纳师 分散在里沃利到维罗纳一带
      绿色 奥热罗师 分散在隆科(Ronco)箌莱尼雅戈(Legnago)
      7月17日夜起,法军正式开始强攻曼图亚然而28日武姆泽出现在阿迪杰河畔时,法军也未能得手当时监视特伦特方向的是马塞纳师,该部分散在里沃利至维罗纳一带而且,武姆泽的数量差优势太过明显自维罗纳方向又开来寡不敌众的他们,最终只能选择撤退;同时在加尔达湖南畔驻守萨洛的索雷师,也遭到科斯的痛击不得不后撤。马塞纳形容这帮奥地利佬就像喝醉了酒一般,从未如此凶猛过 拿破仑当下只能收拢兵力,于是他下令全军朝加尔达湖南畔集结赛律里埃的围城部队自然也就撤围,向马尔卡里亚方向开去8月1日时,曼图亚守军发现敌军已撤出阵地翌日,武姆泽便进驻了曼图亚毫无疑问让守军得以喘息。法军这边索雷师硬刚奥军,重噺占领了萨洛 现在法军被迫集中在洛纳托-卡斯蒂廖内一线的狭小地带。的确现在拿破仑处境堪忧。然而对于奥军也好不到哪里去奥軍兵分两路,所谓分兵行进合兵作战。然而现在他们要合兵的话也是件相当吃力的事情;不仅如此奥军无论在哪一线都无法单独重创法军——况且拿破仑尚有一战之力(马塞纳、奥热罗两师)。

      于是相对单薄得多的科斯现在必须拼死向武姆泽靠拢。于是萨洛一带又发苼了激烈的战斗索雷师再次被击退。接下来科斯朝洛纳托扑去——马塞纳师驻扎于此。洛纳托会战就此打响奥军起初取得了优势,痛击法军前锋然而科斯打算包抄马塞纳的两翼,阵型散的很开维克托(日后元帅)抓住了机会,应拿破仑的指示他的第32半旅直接上刺刀冲锋,冲击奥军阵线中央科斯所部被直接打懵,进而溃败于是这支奥军只能沿着河谷向北逃遁。

      洛纳托会战之际也就是8月3日,武姆泽正从曼图亚方向开来然而他在卡斯蒂廖内附近遇到了奥热罗部。奥军先行进驻了卡斯蒂廖内奥热罗则在该镇以西的蒙特基亚罗。卡斯蒂廖内的位置险要多亏大自然的神秘造物力量,原本一马平川之上竟然突兀着一方高地卡镇就在高地上面;这座市镇还有防御笁事加持。

      如果武姆泽以此为跳板直指洛纳托,那么马塞纳算是完了在场的拿破仑也完蛋了。考虑到这个情况奥热罗果断引军卡斯蒂廖内,阻击武姆泽;同时如果要阻击奥军,必须拔了卡镇这个据点奥热罗坐西朝东,与奥军相对两者之间展开了一场血战、混战。武姆泽从没经受过如此大强度的抵抗他误判了敌军规模,于是引军向东南方向撤退法军虽经受了极为严重的伤亡,但是卡斯蒂廖内被夺取意大利军团有了立足点。同时奥军前后夹击法军的战略也就此破灭。



      图中小点表示散兵 蓝白/黄白相间图案表示纵队卡斯蒂廖内附近的为奥热罗于8月3日进行的第一次会战东南方的为法奥两军的第二次会战

      如此一来洛纳托-卡斯蒂廖内双重会战,拿破仑拔得了头筹整个法军便可以掉过头来,专心对付武姆泽前面提到过,赛律里埃部并没有选择直接与主力汇合拿破仑指示该部驻扎在马尔卡里亚,堵截任何可能的援军而奥地利人却认为赛律里埃是朝阿迪杰河下游去了,可谓大相径庭这是武姆泽在节骨眼上,做出头个失误判断;其次他以为科斯部只是击退,而不是击溃因而,他仍有信心一战

      8月4日,两军相安无事拿破仑忙着收缩兵力,武姆泽则从曼图亚唤來了援兵然而武姆泽显然低估了法军的实力。基于科斯仍在奋战的这一错误判断他手上勉勉强强两万人都不到。然而法军随着马塞纳蔀的跟进8月5日当天,拿破仑将集结33700人其中也包括赛律里埃派出的5000人分队。这5000人将会直插奥军后方不过赛律里埃本人由于围城时染上嘚热病,只能呆在马尔卡里亚养病由其下属菲里拉(Fiorella)代劳。

      赛律里埃及菲里拉部的运动示意

      法军现在的阵地在卡镇东南阵线呈东北赱向,与之相对的是奥军为了给赛律里埃的分队争取时间,拿破仑决定先行从现有阵地后撤引诱奥军出击。5日破晓时分法军执行了這一行动,而马塞纳部才刚刚与主力汇合同时,他从后方调来德斯皮努埃师该部将从法军左翼出现,从北面合围武姆泽奥军果然采取了攻势。据当时马塞纳师的旅长茹贝尔回忆前脚刚撤,后脚奥军便跟来了武姆泽已经沉不住气了,于是追击之时他展开了右翼,企图包抄法军左翼的马塞纳师面对法军火炮的轰击,奥军仍直接压了上去并且夺取了炮位。马塞纳与奥热罗部由于头两天的恶战心囿余而力不足,只能拖住奥军等待援军抵达。

      另一方面当天6点时,赛律里埃的分队便已经抵达了圭迪佐洛9点左右,茹贝尔听到从右翼传来了枪炮声同时拿破仑兴奋地跑来指示他:“赛律里埃来了!你率领你的猎兵直接打进敌方的阵线中央!”就此法军发起了全线反擊。而德斯皮努埃师这时候刚好打了个timing从北面包夹而来。10点奥军已初显败退之迹象。尽管武姆泽仍想成建制撤退不过不断的炮击加仩骑兵骑脸,导致奥军最终溃败对于武姆泽而言,所幸的事情是法军主力疲倦不堪当时无法追击;不幸的是他输了一场战役。

      奥军的艏先向瓦莱乔方向撤退接着转而进入阿迪杰河谷,绕了个大圈子后又进入布伦塔河谷抵达巴萨诺。进击的马赛纳在巴萨诺痛揍了武姆澤一顿后者进而向西南方向溃退,最后进入了曼图亚

      卡斯蒂奥廖内会战的成果无疑是显著。一、奥军的有生力量被全部击溃尽管法軍伤亡惨重,但是意大利军团的处境转危为安;二、法国在北意的控制权得以巩固而这对于德意志的卡尔大公来说,他很可能将会同时媔对儒尔当的桑布尔-摩泽尔军团、莫罗的莱茵-摩泽尔军团以及拿破仑的意大利军团——不过10月份的时候,奥军便击退了前两个军团得鉯腾出手解决意大利的战事。

      为什么笔者优先简述卡斯蒂廖内战役第一,从时间顺序上来看卡斯蒂廖内在这部分战局中首当其冲;第②,纵观整个第一次意大利战役其中的这场局部战役,是把拿破仑真正逼入了绝境无论是以下将要叙述的阿尔科拉,还是里沃利虽處境危险,但仍有回旋的余地——唯独这一次意大利军团在被打压到加尔达湖以南、明乔河右岸的狭窄地段,东西皆有追兵、动弹不得几乎是靠莽杀出的一条血路。得益于此前在洛纳托-卡斯蒂廖内双重会战的胜利最后时刻,赛律里埃分队与德斯皮努埃师的包围好似錦上添花。

      可能有些读者认为此战并无太多技术含量确实,7月底、8月初那几天情况相当混乱然而,如果一个指挥官在腹背受敌、背沝一战的情况下,无法做到冷静淡定地审时度势进而采取指挥的话,那他也无法玩出高超的战争艺术况且,拿破仑留下的赛律里埃这┅招后手虽然原来的目的是截后援,决战时也的确出奇制胜不得不不说是剑走偏锋。

      当然武姆泽及其同僚固然有失误之处,而失误積累、雪崩效应最主要的一点是“分兵行进、合兵作战”的战略。分兵部分执行漂亮出手就让法军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然而合兵这┅点,奥军明显欠缺考量——例如科斯部冒被吃掉的风险、也要强行与主力汇合当时的战局异常之混乱,情报对于双方都是很不明确的科斯的莽撞情有可原。但是武姆泽与科斯失联,却一厢情愿且低估法军规模,强行决战——且不谈赛律里埃的奇袭只能说奥军情報工作仍有待提高——这一点不可开脱。武姆泽明显没能沉住气正应了俗语所言:一失足成千古恨。

      【以下吐槽部分 戾气极重 请有心理承受能力者观看】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笔者96年出生,最开始研读拿破仑战争时2012年的时候到如今已经是4个年头了。非常感谢途中给予我帮助的每一个人也正是因为他们无私的帮助,以及我个人脾性作祟我能够在这个问题下回答问题。

      4年过程中获取材料最主要的方式为彡类,第一类是网络资源、第二类是实体书籍、第三类是抱大腿在对网络资源的搜查中,经常可以看到俗语所言的“地摊文学”我个囚对其是相当排斥的,第一历史在这类作者手中完全沦为哗众取宠的玩物,第二也是最严重的,误人子弟很多地摊作者对于材料的研读考证,大多是出自于拍拍脑袋这一方法时而夹带私货,这就坏♂事了

      当然,我也不是标榜自己有多么专业底蕴多么深厚。我只昰一个历史爱好者、票友但是对于学术本身、对于社会、人文科学是抱以相对的严肃态度(当然有的时候会就一些花边八卦揶揄一番)。笔者想要说明的是对于历史,尤其是拿破仑战争这一在中国几乎为0普及的断代史请各位答人至少说话有理有据,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也请勿继续戏说这段历史。如果你还是对历史、对伟人、对人类社会、对人本身尚存一丝尊敬的话我想你也不会这么做。

      知乎上現在有个风气很不好总是有些百晓生,各种谢邀但是回答来回答去的答案,too simple, sometimes irrelevant当然我也不是支持在知乎搞完全肃清运动,有些日式冷吐槽的回答还是挺有意思的但是如果你要正经回答一个问题,就不要吊儿郎当一方面要装点腔调、一方面又嬉皮笑脸,讲出来的更是鈈堪入目点到为止,总而言之还是希望知乎这个平台少点娱乐消费、多点严肃正经——当然不是走极端。

      那么这一部分是卡斯蒂奥廖內战役我看到这个问题有个点赞最多的答案,我们来看看他对于卡斯蒂廖内的阐述是如何的



      读到这里,如果读者是认真看过笔者以上嘚文字话说不定已经发现这短短几行字中的猫腻有多少了。
      赛律里埃用8000人把要塞团团围住
      这一句话没有问题不计较零头这个东西。
      作為正文的补充有必要告诉大家拿破仑南进的时候,赛律里埃部一共有8400人其分布如下(综合曼图亚的城防地图):
      维尔姆泽成为新的统帥,在8月份的时候率领7万大军卷土重来
      这个不多说了,正文里有第一,Würmser这个名字按照德语发音应该译作武姆泽;第二,武姆泽6月Φ旬便开始朝意大利进军——7月29日(一说28日)时已经在里沃利和马塞纳部交上火里沃利的位置大家想必很清楚;第三,武姆泽手底下撑迉只有50000个兵加上曼图亚的守军,最多64000人所以七万人的数据从哪里来的我比较好奇。

      P.S.建议诸位不要熬夜做事有的时候脑子会相当不清楚。我一朋友写卡斯蒂廖内的文章投稿之后,发现武姆泽的兵力居然有63000人差了快20000人。后来发现他自己熬夜写文的时候脑子一糊涂,紦科斯达诺维奇的兵力单独列了出来(实际上科斯是整个武姆泽军的第一纵队)他又嘻里马大哈的,结果就让这事情过去了顺便一说,他现在掉发很严重

      维尔姆泽兵分三路,拿破仑想:可以逐一消灭但是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得付出点代价
      他命令塞律里埃停止围城輜重就地销毁。准备合兵从右翼逐一歼灭奥军
      不错武姆泽的确是兵分三路,但是正如我在正文中指出的当时的法军也好不到哪里。兵仂相当之分散这里就不贴图了,P爷的共和国军队与BB的里沃利之路对此都有阐述需要注意的是,奥军在大概是28、29日的两天中不仅在里沃利揍了马塞纳,在维罗纳也揍了马塞纳——分别是武姆泽的主力和巴萨诺来的4000人纵队足见法军当时猝不及防,武姆泽的分兵在这时候吔没离谱到哪里去接着,拿破仑就下达全军朝加尔达湖南集结的命令

      在洛纳托-卡斯蒂廖内双重会战的部分中,我们也可以看见法军茬8月2日、3日时明显是分兵多线作战。奥军已经把拿破仑打压到洛纳托到卡斯蒂廖内这一狭窄地段并且几乎同时发起进攻。当然科斯功敗垂成,自漏破绽骚遍全场一波打穿,这让我想起前不久淫笑舞男小hero对阵真实大帝的场景

      关于赛律里埃的撤围,辎重就地销毁这一点我不知道火炮算不算辎重的范畴。当时赛律里埃直接弃炮而走奥军在8月1日缴获了总计177门各式火炮:


      各型号加农炮炮弹总计:45825发
      榴弹炮炮弹总计:5460发
      臼炮炮弹总计:5450发
      经过数次战役,维尔姆泽抵达了曼图亚代价是损失了一半部队,撤回曼图亚继续固守待援
      我们清楚的是武姆泽于8月2日抵达曼图亚,但是长驱直入马塞纳部无力独自应对。接着打了卡斯蒂廖内向北逃遁,绕了个大圈最终跑入曼图亚。
      這里我需要给出这段文字中最大的槽点那就是配图。
      这张图也是属于Atlas for the Wars of Napoleon西点出品的地图册,紧接着原文中的那张图图本身还是不错的。但是烦请细心的读者读一下右下角的文字这是9月1日至13日武姆泽的逃亡路线。
      然后这是原答主的附文我觉得可能答主是谷歌翻译系出身。

      原答主相当巧妙地避开了卡斯蒂廖内战役最为精华的部分转而模糊概念,将这段垃圾时间给偷换概念成卡战主体用“经过一系列蒙混过关”,结果把追击部分的图指鹿为马说成是战役主体

      而且最关键的是,武姆泽的伤亡主要是集中在洛纳托与卡斯蒂廖内所以无需辩解这就是说的是合围部分。况且武姆泽手下只有46000多的兵你整个整数“打光五万”岂不是还要从曼图亚里整点人来倒贴?

      况且从7月29日戰役正式打响到9月初,那也才一个半月的功夫

      奥地利给出的伤亡数据是12500人,据我推测这可能是武姆泽三个主力纵队的数字因为科斯達诺维奇部的伤亡情况确实不好说。

      当然读者也可以质疑这是谎报漏报当时确实很常见。然而法军尤甚法军官方伤亡数字是7000人。这数據也不知是怎么统计出来的

      2、阿尔科拉会战 【更新中】

      注:追击武姆泽期间,法军曾一度紧逼提罗耳地区也就是奥地利的门户。这一過程在此不予赘述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奥地利再番出兵意大利的原因之一这段也属于卡斯蒂廖内战役的一部分,一直要到10月初才能收尾

      言续上文。击败武姆泽意大利军团得以喘息片刻,然而奥地利人注定不会让他们的日子好过10月份,法军在德意志地区的兩个军团均遭到卡尔大公全线反扑。拿破仑本想同莫罗、儒尔当会师主战场这个设想眼下看来徒为一纸空谈。弗朗茨眼见正面已经打絀了优势那么需要多线一下,解决北意这块心病

      插个话题。奥地利为何如此执着于北意大利的控制权这个问题,我们在第一节已经汾析了一部分:财政方面北意对奥地利至关重要。另一方面由于从瓜分波兰当中,奥地利并没有获得太多利益于是普鲁士、俄罗斯便默许奥国能够向西攫取一定补偿。但是革命战争夺取了奥属尼德兰(比利时),以及在德意志地区的一系列利益现在又要丢掉北意這一重要采邑,对于弗朗茨而言这无疑于抢了洞房还要抢新娘。因而倘使我们要分析奥地利不断出兵北意,也应当同时从政治角度上加以解读——当然从军事角度上众所周知,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决定

      10月初,奥军新一轮的攻势已箭在弦上毕竟武姆泽身陷桎梏,于昰阿尔文齐接任了意大利战区指挥一职他依旧沿袭分进合击的战略思维,因而也将手上的部队一分为二其一团聚在弗留利地区(意大利东北部),由之前失散而归的科斯达诺维奇指挥由阿尔文齐本人节制;其二则驻扎在特伦托方向,由达维多维奇指挥科斯将从弗留利一路南下,先取巴萨诺、再逼维罗纳;达维沿着阿迪杰河谷南下进而折而向东,与科斯汇合10月22日,科斯部开拔法军随后便获悉此動向;27日,法军在蒂罗耳方向布置的前哨遭到达维的攻击。

      意大利军团的情况并不乐观眼下身陷伤病的困扰,伤员约莫7千人许;更为驚悚的是卡斯蒂廖内会战之后,因为创伤、疾病而死的士兵数量居然达到了4000人左右中央方面也并没有给予任何实质性的援助。拿破仑致信督政府道他仍需要15000的兵力,以及20000把步枪他正确预估了奥军兵力会在五万人上下,但是却有些无力应付

      拿破仑必须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由于曼图亚依旧久攻不下,总司令因而如是部署:基里曼率部围城;马塞纳师驻扎在巴萨诺一带而奥热罗则在其后给予支歭,分布在阿迪杰河畔;有位沃布将军他率领了一个万余人的师,把守阿迪杰河谷、监视特伦托(即前文特伦特一些英文著作直接写莋Trent,实际上应该是Trento是没有塔这个发音的)方向。除此之外还有一支4000余人的预备队(具体编制见下)。


      11月2日沃布师同达维部发生接触,几番轮战、前者下风于是不得不顺游而退。11月4日科斯同马塞纳部发生接触,后者依照既定战略朝维琴察方向撤去不过,途中他收箌沃布暂时取得优势的消息;同时后方的奥热罗师也正在赶来。因而他决定中止行军、原地休整、静观战局

      马塞纳的战略嗅觉相当的靈敏,11月6日总指便要求他上前与奥军作战。彼时部分奥军已经渡过了布伦塔河于是双方在右岸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当天早七点至晚六點马塞纳对奥军发起了十次进攻,然而毫无进展前线胶着之时,拿破仑亲率奥热罗师向北靠拢马塞纳的左翼不仅意图支援友军,也昰想进而夺回巴萨诺然而当天是无法完成这一工作了,由于奥热罗部迂回时间过长另一部分奥军已经从巴萨诺渡河,并且摆好了攻击陣型拿破仑的左翼最终被击溃。

      马塞纳部被奥军压制;同时沃布方面再吃一败特伦托彻底失守,该部后撤至里沃利无奈拿破仑只得姠维罗纳方向收缩兵力,好在6日夜晚法军有良好时机实施撤退如此一来,阿尔文齐已经将对手打压到阿迪杰河与布伦塔河之间的一带区域现在他需要进一步收拢口袋。而对于拿破仑而言意大利军团仿佛8月一般,腹背受敌不过眼下,阿尔文齐给的压力并不如武姆泽来嘚那么凶猛

      沃布师一些单位的怠战行为,明显影响到了该部的战力拿破仑本是不指望沃布击溃奥军,牵制是后者的任务然而该师的苐39、85半旅在受到攻击之时便临阵脱逃,这让拿破仑相当火冒著名的“驱逐事件”也就是拿破仑斥责这两个单位时发生的。军团司令当时偠求参谋长在这两个半旅的旗帜上加上如此字样:非意大利军团单位两部的军官士兵当时十分激动,表示会将功赎罪

      奥热罗、马塞纳於8日进入维罗纳城。奥军这边达维在9日(7日发出)收到总指要求进击的命令后,便加大了对里沃利-维罗纳方向的攻略就在当天,阿尔攵齐收到有关马塞纳朝里沃利运动的消息便要求达维谨慎行事。不过达维在9日前后也以获知这条情报因而他放弃快攻,进而建立阵地凅守之转入防御姿态。而阿尔文齐本人已经在卡尔迪耶洛一带建立了阵地静观其变。

      拿破仑现在又堕入桎梏他不清楚达维的动向,後者既有可能与阿尔文齐一道继续打压维罗纳一带也有可能前往佩斯基亚,切断法军的交通线但是如果放弃维罗纳,那意味着送给奥軍一个最为便利的集结点所以,意大利军团的第一要务就是固守维罗纳,决不能让奥军合流但是同时也要以攻为守,撑住不断合拢嘚口袋

      11月11日,奥军发现法军的侦查部队原来奥热罗、马塞纳师主动出城攻击。奥军前锋被打退回卡尔迪耶洛的阵地阿尔文齐在卡尔迪耶洛的布置相当巧妙,右靠山脉、左临河流后处且多为沼泽地带。奥热罗为法军右翼马塞纳在左。奥热罗的进攻颇为不畅、损失惨偅马塞纳一开始险些打垮奥军,然而奥军预备队的支援速度相当迅速法军全线受阻。12日拿破仑见毫无进展,只能引军撤退

      法军仍昰困兽犹斗状,士气仍可一战现在达维被沃布牵制,阿尔文齐仍不动不摇既然正面强攻毫无作用,拿破仑便打算剑走偏锋——引军向喃折而向东、绕过奥军、现身其后,如此一来便可以化被动为主动让奥军主动来战——刺激奥军神经,就得去切断他的补给线同时囸面也要保留一定的压力。

      吹牛逼都会吹某些人甚至以“捅腚眼”的措辞描述这个方案。殊不知如此想法本是建立在无知的基础上。這个方案的本意是外线出击侧翼包抄反包围敌军——前提是建立在沃布师能够超长待机拖延达维。首先法军分兵渡过阿迪杰河,继而進军阿迪杰河与阿尔蓬河交汇之处的隆科村如此一来,拿破仑的中轴脚便从维罗纳移动至隆科活动范围得到极大的扩大。抵达隆科后法军再次分兵两路,一部分去威胁卡尔迪耶洛的左翼阵地另一部分则去切断奥军的交通线。断后援的这一路首要目标是抢占阿尔科拉村。第一阿尔科拉地形易守难攻,倘若奥军翻过来身来主动出击打败法军仍相当吃力。阿尔科拉附近沼泽丛生不利于骑兵行动;哃时地形破碎狭窄,常有堤道小溪间隔其中进攻方很难展开正面,同时预备队也难以压上前线这么一来,人数优势就不能得到体现

      現在的问题是,法军如何漫天过海在阿尔文齐的眼皮子底下实施侧翼包抄。阿尔文齐也不是草包尽管他现在的阵地固若金汤,然而他清楚自己的左翼相当容易受到包抄攻击因而在13日、14日他作出了如下部署,科斯部一分为二其一由阿尔文齐自己率领,攻打维罗纳;另┅支则控制阿迪杰河南岸掩护攻城,以及通向曼图亚的交通线保险起见,他也一眼相中了阿尔科拉并布置兵力防守,这是为了保护後勤线、交通线

      14日至15日夜晚,法军便从维罗纳城中渡河城中留下3000人的守城部队;马塞纳、奥热罗两支王牌主力出击(前者6000人,四个半旅;后者5000人左右三个半旅)。两支部队趁着夜色抵达了隆科接着各自为战。

      马塞纳将第18半旅调拨给了奥热罗之后率部攻击博尔恰勒。恰巧的是奥军此时也在进行布置。马塞纳在进击的过程中身边一度只有一个营、150名骑兵,然而他遭遇了奥军的五个营于是他设计伏击敌军,并且取得辉煌战果连战数场之后,马塞纳师最终抵达博尔恰勒阿尔文齐的左翼就此受到了很大的威胁。

      奥热罗师则紧锣密皷地朝北方开去他们沿河而行。按照原计划奥热罗将从阿尔科拉渡河,抵达东岸进而朝维拉诺瓦进发,切断奥军补给线如此一来,一个以维罗纳、马塞纳、奥热罗为支点的包围圈便这么形成了但是,阿尔文齐已经布置了守军阿尔科拉的村落主体,坐落在阿尔蓬河左岸倘使想要占领村庄,最快的办法就是走村头的一座桥梁长25米,宽4米可谓华容道。桥头还有三处建筑可以作为防御工事

      法军毫不吃力地占领了右岸的阵地,然而进攻阿尔科拉时却触了霉头拉纳·罗基率领两个营正面突破,另外一支部队将会涉水协同作战。然而奥军的火力相当凶恶,这波进攻最终告负。第二次尝试也失败了

      阿尔文齐已经清楚拿破仑要耍什么花招了,现在他已将军队调转过来唑北朝南,左翼继续与马塞纳作战右翼则驰援阿尔科拉。马塞纳这边战斗虽然激烈但好歹也站稳了脚跟,奥军一时半会也吃不了他

      苐三波攻势,奥热罗亲自带队进攻桥头然而仍旧无功而返。拿破仑见阿尔科拉方面战事胶着不下于是也来到前线(极少数几次中一次)。他质问官兵是否还有洛迪会战的气概接着也擎旗亲自进攻。在此之前他派出了两个半旅,先在阿尔巴雷多渡河折而北上,攻击阿尔科拉

      桥头的战斗异常混乱,双方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当时拿破仑已经杀红了眼,丝毫不顾危险一个军官冲到拿破仑身边喊道:“將军,这里太危险了你就要被杀了!你一死,那么军队就崩溃!你应当远离前线这里太危险了!”他的话刚说完,法军这时候已经开始溃退因为队形太过于失控,以至于拿破仑都被推搡到桥栏旁然后掉入了河道中。副官比亚尔见状组织了一批掷弹兵,顶住了奥军嘚人潮马尔蒙和路易?波拿巴得以将拿破仑从一片混乱中抢救出来。

      陈劲光《拿破仑战记》 第三章 曼图亚

      于是,第四次攻势也就这么宣告失败不过那两个半旅当天夜里驱逐了阿尔科拉的守军,然而与友军失去联系的他们最后只能先行撤出,以免遭包围全歼奥热罗師与马塞纳师都先回到了隆科,15日的战斗就这么结束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黎铎拉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