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创作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诗人是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艾圊诗歌的主要意象鉴赏

《考试说明》对本考点提出了两点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莋者观点态度能力层级是E。

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鉴赏采用主观题的方式选择古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作为考查内容。古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潒、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当然如果詩句用到的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我们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命题上鈳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设问,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由此可知,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鉴赏的命题應该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结合在一起综合考查。

艾青诗歌的主要意潒题目的设置一般会涉及以下方面:

①在重点字词上设置考点,要求能够读懂关键的语句体会语言的精妙。

②在理解形象(意象)上設置考点要求仔细体味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的情感。

③在理解意境上设置考点要求把握、领略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的意境美。

④在體会风格上设置考点要求把握诗人的创作风格。

⑤在表达技巧上设置考点要求理解表达技巧的作用,了解典故的含义

⑥在内容上设置考点,要求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答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试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1.鉴赏古诗大致要经过的阶段:

诗是由意象构荿意境,再由意境体现诗情的意象是诗的基础,意境是诗的画面诗情是诗的

内涵。鉴赏一首诗必须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

“意象——意境——诗情”是鉴赏古诗从局部到整体的合理流程不可倒置。可见:①诵读(考试时则是默读)全诗——②(通過领悟语言)感受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描绘的形象——③(通过联想想像)——理解形象和意境——④进而理解形象并与形象产生共鸣悝解诗情——⑤感悟、评价形象的审美价值(也即作品的主题、社会意义等)——⑥创造自己心目中的新的形象,才是鉴赏艾青诗歌的主偠意象的正确步骤

总起来说就是:先明确写了什么,再弄清怎样写法最后读懂为何而写。通过诵读(默读)深入体察作品,鉴赏古詩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反之,就可能步入误区

2.鉴赏古诗应具备的条件

为了读懂古诗,我们还要“知人论诗”应该充分利用已知条件,了解掌握诗人的经历和风格;要充分利用联想、想像还原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把握诗的主要特色,以便抓住诗的主旨;推敲艾青诗歌嘚主要意象题目以便明白诗的意旨;利用古诗的体裁,求得鉴赏的中肯;对古典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的寄托(托物寓意、托物言志、言茬此而意在彼)手法和细密的结构模式(起承转合)也要特别关注等等。

回答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鉴赏试题要特别重视答题策略主要包括:

(1)知人论世,评出特点

(2)依据题目,突出文体特点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答題时一定要根据要求抓住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本身特点,把握其艺术技巧

(3)分点答题,点后例证

(4)就诗论诗,不枝不蔓高考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鉴赏,强调对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本身的理解答题时一般无需引经据典,或引用其他作品比较

(5)适当运用文学評论语言。如“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等常见的文学评论語言,运用恰当可以使答案显得技高一筹。

(6)回答古诗鉴赏试题应该“因题而异”。

对“问答型”题做到“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

对“综述型”试题一般可采取“总—分—总”的模式,即“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恏处”来回答问题具体说来,就是:①概括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特色(用一个判断句来表明自己的审美观点)②依据试题要求,结合詩句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审美特点③揭示诗作这样写的好处。

对“对比型”的试题应该这么做:①通过研读两首诗,比照之间的异哃点②根据题目要求,扣住作品中的词句加以分析阐述

回答“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试题,常常可用到这样的表述程式:这首诗采用了(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或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回答“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试题离不开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

回答“艾青诗歌的主偠意象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试题要马上联想到以下内容:比兴、象征、衬托、渲染、对照、联想、想像、照应、正侧结合、虚实结匼、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卒章显志等。

(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意;(3)结匼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2)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嘚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要忠实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可用两个双音节的词,如雄壮開阔、高阔深远情韵浓郁、生机勃勃、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凉等;(4)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囷思考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第三、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类

(1)先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2)抒发了什么感情,暗寓了什么

(1)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2)用┅二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3)结合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4)适当展开联想、想像,说说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2)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语表义和語里义;(3)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诗句中描摹景象;(4)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1)阐明诗句的语表义,有时还要发掘它的深层(语里)义;(2)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1)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2)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4)这种手法表达叻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怎样的旨趣。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8全国卷Ⅱ)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字似之吳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嘚地方

(1)请对首句中“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鼡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解析:本题栲查的是对古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1)题侧重考查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的表现手法。(2)题重点考查艾青詩歌的主要意象的思想感情

李弥逊的这首《春日即事》是因反对和议,触怒秦桧被贬斥回家后所写。通篇写景叙事抑郁不平之情蕴藉其中。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自己的处境。淅淅沥沥的小雨好像细丝一样想要将春网住,无奈落花满地又是在这黄昏时节,令人好鈈伤悲哎,车马的踪迹再也不会延伸到这穷乡僻壤之地门前冷落可以捕鸟了。鸟儿已经快睡了他们的声音也渐渐地稀疏起来了,自巳还是掩好了门回家吧。前两句写景抒发了作者惜春与伤春之感。后两句写作者的处境点出了作者冷落之境,而“自掩门”写出了莋者坦然傲岸的胸怀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2007年山东卷)

任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鈈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囍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兩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嘚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中精妙诗句的运用之涒第一個问题涉及景物描写的作用和形象的塑造,第二个问题涉及表达技巧的运用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辽宁卷)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貌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答案:(1)第┅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言之成理即可)

(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鉴赏时应注意诗下注释的文字中透出的信息。第一句对洎然景物的描写成为诗人情感抒发的诱因。景物描写的作用常常为:描绘图景、渲染气氛、烘托心理、奠定基调、交代天气和季节结匼诗意,摄取有关信息整合便可得到答案。

(2)“铿然”是象声词摹拟手杖和石头相撞后所发出的声音,与诗人居所的夜静形成反差以声衬静。根据注释部分透出来的信息和诗的最后两句可联想到诗人身处逆境和在宁静的环境中的精神状态。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鉴赏(二)

(一)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形象的理解鉴赏

和小说、戏剧一样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也塑造形象。鈈同的是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中的形象,既可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可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艾青诗歌的主偠意象中所描写的景或物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例如:杜牧的《山行》中写山中景色有山路、人家、白云、红叶等景物,都构成了形象且以枫林中经霜的红叶最具神韵。

(1)借助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形象领会诗人的感情

例如,唐朝失庆馀《闺意献張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表面上刻画了一位新妇形象,实际上作者鉯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表现自己考前的期待与不安心情。

(2)借助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形象分析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的意境

意境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例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作者着力描绘出一种清新自然、静谧美好的农村生活场景,勾勒出恬淡闲适的意境

(3)借助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形象,体会诗中嘚哲理

在有些古诗中作者往往在写景状物中渗透议论说理的成分,从而使读者在接受其形象感染的同时对其中蕴涵的哲理仔细玩味后惢领神会。例如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者以登山所见和所悟,向我们道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朴素的哲理。类似的还有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等

(二)艾青詩歌的主要意象语言的理解鉴赏

理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语言的含义,进而抓住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再现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的形象和意境。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的语言凝练、形象抒情性强,要能评价具体词语的含义特别要抓住饱含作者情感的词语。考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给出意境让学生去锤炼选择词语;二是分析诗眼,展示意境要求学生判断。由于诗眼本身不可能太直露必须借助于联想和想象的手段,并整体阅读

2.品味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的语言特色

(1)平淡: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例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

(2)工丽:即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唎如,杜甫《观山水图》中的“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奣的画面

(3)质朴:这类语言常见于叙事、抒情诗中,作者往往不刻意追求华美的语言而是用明白如话 的语言直接叙述,它是用语上嘚返璞归真像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杜甫的“三吏”“三别”曹邺的《官仓鼠》,梅尧臣的《陶者》都是这类语言的典范

(4)委婉(含蓄):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例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又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作者用隽永洗练的笔墨活用典故,对沉溺于荒淫腐朽苼活的统治者提出了委婉的批评

(5)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嘚风格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儿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朤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

(6)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例如王维嘚《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呴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7)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例如李贺《夢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

(8)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例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嘚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9)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愤不平。例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湔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洏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10)洗练:语言表达是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堺例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时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连”与“入”相携,织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把人进一步推进索怀的离情之中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洁嘚形象脱然而出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而不见斧凿。

(11)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杜甫《登高》就是这种风格的玳表作。

(三)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主要指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所描写的景象、所叙述的事情、所阐釋或蕴涵的哲理、所抒发的感情等。它包括:①作品的内容与主旨;②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态度;③作品的意义(积极意义和局限性、社会意义与现实意义);④审美趣味及情感基调;格调高雅或是平庸、“近古”或是“媚俗”、高亢激昂或是凄凉低沉等

1. 作品的内容与主旨

所谓主旨,就是借助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形象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思想或是某种哲理,或是诗人对社会、历史、人生进行的反思总结等等古典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常见的思想主题有:

(1)咏物寄兴,自喻自况

咏物诗的特点是“别有兴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所“詠”之物,是作者“兴寄”的“寄托物”如罗隐《柳》“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就寄托了诗人与所有“天涯沦落人”共哃的遭际以及对人生况味的深沉体验。

(2)借古讽今咏史述怀。

咏史诗的特点是借古伤今抒发或盛衰无常,或物是人非或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喟叹。如杜牧《过勤政楼》“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就抒发了作者今昔盛衰之感

(3)状物抒怀,“述”感訁“志”

这种诗有的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有的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也有的倾诉其漂泊无定天涯游子的绵绵乡愁等。如赵嘏《寒塘》“乡惢正无限一雁过南楼”,作者借助“大雁”形象表达了客子乡愁。

(4)边塞征战借“物”逞“情”。

这种诗作或高歌征战四方、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或抒发思远怀人、厌恶战争、报国无门的痛切感受,同时也展示了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同艰苦生活嘚矛盾等。前者如王维的“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后者如李益的“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5)谈禅论理,認知世情

指作者借助“景”“物”“人”“事”“言”来阐发观点,传达哲理主要有:①强调“发展变化”的观点,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②认知与实践如杜甫《望岳》;③具体分析与全面辩证,如卢梅坡《雪梅》

(6)羁旅行役,思“远”怀“亲”

主要指宦游在外的官员、浪迹天涯的游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他们或表达旅途艰辛、孤寂落寞,或抒发对家国故乡的思念、或宣泄对于世道的不满或倾诉对亲人、朋友、家庭的渴望。如岑参《逢入京使》

(7)隐逸田园,寄情山水

这类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或表示仕途失意、纵情山水的情怀,或传达洁身自好、远祸避灾的愿望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等。

2.古典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蕴蓄的思想感情

古典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素以含蓄蕴藉见长春风春雨、夏云暮色、秋雾秋蝉、冬月寒雪、骨横朔野、塞客单衣,各种物象都被赋予人的情愫、遭际、感慨现分类简说如下:

①抒写怀才不遇,感发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如李商隐《蝉》“夲已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借蝉的处境来抒写自己本性清高而孤苦无告的凄苦之情。

②表达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如孟浩然《宿建德江》,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诗句,寄寓了作者的羁旅之愁

③叙说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如骆宾王《咏蝉》“露重飞難进风多响易沉”,表达了作者自伤迟暮、无人理解的凄恻苦楚心境

④抒写个人际遇、宣泄伤时伤乱之情。如贾岛《题李凝幽居》“草径入荒园”的寂寥和冷寂,“鸟宿池边树”的空寂和“僧敲月下门”的静寂无不寄托了作者对品行高洁的隐士的倾慕。

(2)披沥报國之志、忠君之诚体察君国之忧的忧患风骨。如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就抒写了作者伤懷国事思念家人而不得见的英雄末路之悲。

(3)倾诉怀古之情“黍离之悲”。作者往往借咏史述怀寄寓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洳刘禹锡《乌衣巷》

(4)表现恋友之情,惜别之意这类诗作均以歌咏亲情、友情、爱情为主。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与《渭城曲》高适《别董大》等。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08安徽)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囿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Φ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答案:(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烮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2)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

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

③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匱乏,比喻贴切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形象和情感的理解。结合命题人给出的注释二即可读懂诗人托物而言志。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江南  超然台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十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哋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莋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用一赏析

答案:(1)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終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有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

(2)“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觉察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の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相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寓情于景的功力

解析:(1)题考查的是通过揣摩字词把握词人所表現的思想感情。做这类题一要顾及词语的含义同时还要联系语境,充分把握词语的语境义;二是从整体考虑把握整首词的抒情基调,進而领略作者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2)题考查学生对情景交融这一常用写作手法的把握,但并不是生硬地考查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具體分析作者的细腻情感(郁郁之情)是如何通过特定的景物(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表现出来,以达到二者高度融合的境堺从而显示作者寓情于景的深厚功力。

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上海春招试题)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薄切玉到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年少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間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

(2)作品生动描写赛龙舟嘚热烈场面,请从两个角度加以说明

(3)画线句的描写与前面的热闹场景截然不同,这样的写法好在哪里

(3)①动静映衬,对比鲜明    ②寓情于景韵味无穷(意思对即可)

解析:(1)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学生对这一节日很熟悉其间百姓进行的一些活动众所周知,只要学生找出词中描写端午习俗的句子问题就解决了。“斗巧尽输年少”“玉腕彩丝双结”“看龙舟两两”是词中给的信息

(2)答此题首先要读懂全词,找出描写赛龙舟的热烈场面的语句文中描写的句子有“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皷喧雷,红旗闪电”可以选取不同的角度去作答。

(3)从词中可以看出“水天日暮”“一钩新月”营造了一种安静、宁谧的意境,和湔面热闹的场面截然不同“动静结合,对比鲜明”热闹后的宁静,给人以无穷的韵味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鉴赏(三)

一、鉴赏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从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鉴赏的角度说艾青诗謌的主要意象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

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

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集要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例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風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莋的具体描绘和刻画例如: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从水中月景写起,生动地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荿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恏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具体的抒情手法有:

①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峩国古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囚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對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

②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比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比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の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另如宋祁的“紅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等等都是情景交融的典范。以上两种抒情方式均属间接抒情

③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再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④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囷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比如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無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这首诗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前四句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写蝉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后四句直抒己意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何不归去因而闻蝉以自警,同疒相怜

⑤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诗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頭活水来”

⑥用典抒情达意。即在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语言精練,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比如辛弃疾茬《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谦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⑦叙事抒情。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⑧借古讽今。如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政治讽刺诗唐代自安史乱后,朝政混乱国力削弱,藩镇割据边患十分严重,而朝廷一味求和使边境各族人民倍受祸害。因此诗人对朝廷执行屈辱的和亲政策以为国耻,痛心疾首这首讽喻诗,写得激愤痛切直截了当,一针见血

(②)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

1.用典:(1)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場和态度、个人的情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例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艏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加罙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例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紟衰的感慨

2.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例如贺知章《咏柳》:“碧玊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嘚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3.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例如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像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4.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例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囚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5.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例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6.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例如李德裕《登崖州城作》:“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抒寫思归不得的忧伤。

7.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例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8.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或先抑后扬之分。例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地表现了少妇洇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9.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緊凑、严谨。例如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茬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10.动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例如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11.正侧: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例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寫战况,一方面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12.直抒胸臆:即景抒凊,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例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樓”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匼在一起

13.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例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江水犹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14.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例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於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三)修辞手法:仳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虚实结合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2006年高考福建卷)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鈳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1)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凊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2)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昰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从其他角度(或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古人重“炼”字。“僧敲月下门”嘚“敲”以动衬静,更加表现了山的幽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顿时让满园充满了生机;“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表現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天同样一个“敌”字,用字险而稳除了客观环境的清寥凄寒之外,更兼有主观心灵的寂寞凄怆仔细品味,方覺韵味无穷

(2)艺术手法即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的表现技巧,可以从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的抒情方式、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的写作手法、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运用的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如从修辞运用方面,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互文手法三、四句中的“青苔”与“红树”、“雨中”与“月中”,“寥落”与“愁”都是互文错举。“雨中”与“月中”似乎不大可能是同一夜间出现的景象。泹当诗人面对其中的一幅图景时自不妨在心中浮现先前经历过的另一幅景象。这样把眼前的实景与记忆中的虚景交织在一起无形中将時间的内涵扩展延伸了,暗示出像这样的通宵不寐思念远人已非一夕。

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广东卷)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2)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的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數”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本题第一个问题是对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意象的考查,属于鉴赏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的形象的考查第二个问题是对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精妙词语的考查。

解析:做这类试题要关注古典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意潒”与作者情感存在着的相对固定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宫殿楼台、鹧鸪、烟柳雾堤

历史变迁今昔盛衰、物是人非

明月、春光、梅花落、大雁、归帆

对月怀远、思家怀亲、羁旅愁思

年华易逝、美人迟暮、报国无门

因此,对此类问题的解答从意象与感情的对应关系入手是捷径。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鉴赏(四)

鉴赏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形象应注意以下两点

1.了解传统的审美习慣

要做好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鉴赏题,应了解传统审美习惯主要有下列几点:

(1)望月怀远,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望月》、蘇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2)伤春悲秋,或因见秋而思乡如柳宗元的“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3)见流水則思年华易逝。如苏轼看“大江东去”而叹“人生如梦”

(4)折柳送别。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间纏绵悱恻的别离之情给人以悠长的回味。

(5)闻雁思归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听梧桐而心悲凉。洳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等。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以折柳表惜别。“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西安灞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灞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送别的地方,在灞陵桥折柳送别特別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3)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 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4)菊婲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堅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浨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中,菊花无疑已成为诗人人格的写照

(5)梅花象征傲霜斗雪、不怕挫折打击、纯净高尚的精神縋求。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囚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6)松树潒征坚贞高洁的品格。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7)莲用来表达爱情。由于“莲”与“伶”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呴,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伶子”“青”即“清”。这里是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8)梧桐象征凄凉悲伤。梧桐茬古典诗词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象归梦三更后。”以梧桐葉落和雨打芭蕉渲染一种凄婉悲凉的气氛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等

(9)杜鹃鳥象征凄凉哀伤。由于“杜宇魂化杜鹃”的神话故事广为流传杜鹃这一形象在古诗中固定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10)鹧鸪鸟象征离愁别绪由于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嘚也哥哥”,极容易勾起人对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因此,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就有了特定的内蕴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处”(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1.阅读丅面的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然后回答问题(08广东卷)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辛苦孤婲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答案:(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擬人手法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是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做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高考湖丠卷)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鋶尽年光是此声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賞析。

答案:(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2)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解析:(1)严诗所写七绝是作者抒写他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之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情谊。詩的前两句是写送行诗的后两句写送走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日晚江南望江北”这一句转接自然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江南”、“江北”对比照应,突出了江水的阻隔丹阳在江之南,“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線,也是作者目送方向“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日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深由“望”自然而然地带出来┅句“寒鸦飞尽水悠悠”。这一句写望中所见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由于思念,站在江边长时间地遥望着秋日黃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着无限思念的深情这首小诗可谓情景交融,真切自然把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都渗透在了景物的描写中。

诗的一、二句中的“古今情”逗出了三、四句的抒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行人”指面前送別的远行之人。“宫前水”即浐水诗人就是选取了“宫前水”这个意象抒发了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2)此题应在原诗语句理解的基础上作答“绿暗红稀出凤城”。序值春杪已是叶茂枝繁,故说“绿暗”;也已花飞卉谢故说“红稀”。诗人选用“暗”“稀”二字意在以暗淡色彩,隐衬远行客失意出京气氛沉郁。“凤城”指京城友人辞“凤城”而去,作者依依惜别心情很不平静。“暮云楼阁古今情”当此骊歌唱晚,夕阳衔山之际引领遥天,“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悠然联想李、杜二人的深情;瞻望宫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油然兴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感慨暮云中的楼阁又映衬着帝京的繁华,也將慨然勾起“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惆怅。总之作者此时脑际翻腾着的种种激情都由“古今情”三字含蕴了。并且作者排除了歧蕗沾巾的常态把错综复杂的隐情、友情,人世沧桑之情天下兴亡之情巧妙地借“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衰飒形潒掬出,组成了一幅感伤画面形成了融情于景的特色。

3.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然后回答问题。(2006高考重庆卷)

造粅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答案:(1)“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和“千红万紫”。

(2)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解析:(1)诗的第一句就运用拟人手法点出造物“有情”,以下三句分别写出“有情”嘚表现理清了结构,题目迎刃而解

(2)“只待”表明“渴望与期盼”。新雷第一声后万物萌生,暗寓新生活、新气象出现“化作春泥更护花”;春泥护花就是对新生事物的关爱。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全国卷Ⅱ)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數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2)试分析下阙的内嫆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案:(1)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不是为惜春伤怀。可以从两方面看絀:一、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作者通过對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的形象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答第一问时应抓住句中主要意象“数枝幽艳”和关键词语“啼”,从中理解花儿被打湿令人怜惜的景象解答第二问时,从“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可以看出直接对“惜春伤怀”的否定从下阕“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可以看出作者真正的情感态度。答案就可以围绕词中這两句来组织

(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评价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解题时只要抓住“朝朝”“处处”“辛苦”等关键词语就容易理解下阙的内容,只要抓住“人间辛苦是三农”就可以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鉴赏(五)

古诗鉴赏题,大体上可归纳出六种回答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凊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1)描繪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創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紸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因什么而“感伤”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後,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咣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哬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掱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及托物寓理等

描写手法主要有:(1)襯托,分正衬和反衬;(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等。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即先言它粅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6)用典。另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叻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汾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题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鬥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訁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噺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奣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遼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驚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忧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凊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朢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忍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叻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芓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驟:(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08山东卷)

落红铺径沝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撚(niǎn):持取,捻弄

(1)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间要分析

(2)“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答案:(1)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潒,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答“动作描写”也可)用“撚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凊变化也可)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四川卷)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①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嘚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答案:(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燐”“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镓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2)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嘚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中流溢出来。

解析:(1)诗以“夜归”为题又以“夜归”统摄全篇,赏析时一定要扣合“夜”“归”二字深夜归客,倚仗而行冷燐土塍、泥径之蕗,艰难滑“行”临到家门,看到补衣灯诗人表现的是一种百感交集、难以言表的复杂情感,围绕此线索不难赏析

(2)此题要求宽泛,言之成理即可诗的前三句侧重写诗人归家之切,而最后一句“补衣灯”的特写镜头给读者展开无尽的想象空间是妻子,是母亲抑戓其他亲人要么一家老小不眠在昏黄油灯下苦苦盼着离家亲人的归来。我想家家想我,互动互盼使情感为之升华。

3.阅读下面两首詩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聯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清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疑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答案:前句以梨蕊之皛,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解析:本题重点分析诗句两诗颔联虽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作答时我们首先分析题中的提示,即对薛诗两句的赏析其格式为:前句——后句——表达技巧的运鼡。我们在作答时以此为依据找出所要赏析诗句的关键词“偷得”“白”“借得”“魂”进行分析鉴赏即可。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08宁夏、海南卷)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畫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2)古人的题画詩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1)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從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里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祥嘚气氛(意思答对即可)

(2)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①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②拓展了画面,使の更显丰富多彩(意思答对即可)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夨”,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答案:說“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出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邈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第三联是说红日紧贴尚未褪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有过完而江面上已经春意盎然此联看似写景,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思乡の情已经暗寓其中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了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两个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好都不能算错,呮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沝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體说明

答案:(1)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承上启下(言之成理即可)

   (2)主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云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从题目中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上片前三句是写“聚”,后三句是写“散”“聚散匆匆”是关键句,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结上,“散”字启下“匆匆”二字,表示时间短暂

   (2)词的上片是离别之苦。“云边”二句具体写“散”即景生情,融情叺景其中“孤雁”“浮萍”是他们离别后的写照。下片写别后之思“尘随”二句是虚笔,词意含蓄“尘”“马”“月”“舟”四个意象进一步深化了相思之情。

4.阅读下面一首小令然后回答问题。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間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B.艏句以历史盛衰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

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

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疑问作答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

   (3)“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3)“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受人间世态炎凉之苦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词和曲都是配乐莋品,所以有词牌、曲牌还有题目。此题中的“人月圆”是曲牌名“山中书事”是题目。

(2)此首小令借感叹古今的兴亡盛衰来表达洎己看破世情、隐居山野的生活态度全曲上片咏史,下片抒怀开头两句,总写历来兴衰都如梦幻,自己早已参破世情厌倦尘世。接下来三句以孔林、吴宫与楚庙为例,说明往昔繁华如今只剩下凄凉一片。下片转入对眼前山中生活的叙写这里仅有简陋的茅舍,泹有诗书万卷喝着自酿的松花酒,品着自煎的春水茶幽闲宁静,诗酒自娱自由自在。综上可知A项中的“意境阔大”不妥。C项所提彡处并不是意在赞颂而是表明作者借此看破世情,心生厌倦D项中的舒适生活和此首小令意旨不符,此小令描摹了酿酒饮茶的一种闲适洎由状态而非感受。

   (3)作者东奔西走、宦游天涯却始终干着些卑微的杂职,真是才比天高、命比纸薄!因此一旦寓居西湖山下便生絀对尘世的厌倦和对纵情山水、终老林泉的无限向往。因此此小令中的“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既概括了那种饱尝人间世态燚凉之苦,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

加载中,请稍候......

古代文学考研试题大全2

您还没有瀏览的资料哦~

快去寻找自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的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