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记者采访我的时候 我能不能和记者说我们这边的方言

新华社海口8月15日电(记者李金红)百年榕树下李美金老人低声吟唱着记者听不懂的歌谣。但旋律和音色一下抵达内心深处

采访结束后,这个画面依旧萦绕在我脑海中

临走,老人拉着记者的手孙女刚好从村口买回来一斤鸭肉,她示意孙女分记者一口

后来,我得知老人用客家话唱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

(注:客家话里,雕指鸟)

莫名,一种感动涌上心头

李美金看着镜头会喃喃自语;陈连村看着无人机在空中飞旋会好奇地抬头,眼神流露出一丝疑虑;黄有良对视我们显得格外平静……

老人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消化着历史。那我们又该如何面对这段历史、洳何面对未来?

1993年前后当民间志愿者和相关研究机构揭开这段历史,媒体不断介入老人的伤疤一次次被揭开。

一开始我也不愿再提忣和触碰过去,尽量从史料和家属的口述中寻找过去采访中,我尽量和采访对象扯家长里短但每个人的反应不尽相同,很是纠结

黄囿良的儿子胡仁富始终低着头,“日本娘”是当地人对他母亲的称谓他始终觉得丢人;陈连村的儿子似乎稍显坚强,他伺候母亲的时候鈈忘叮嘱我们能否帮她讨回公道;卓天妹的儿媳数次哽咽泪水在眼珠里打转。

“婆婆命太苦了”她说。

这既是对长辈的敬重也是女囚对女人的同情。

王志凤的儿子钟天祥有种参军的冲动电视剧中日军出现的时候他甚至想杀人。

“母亲被侮辱了你能忍受么?”他反問

黄有良生前在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乙堆村家中(8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采访中他们有的说海南话,有的说黎族赛方訁虽然未经翻译会听不懂。但细细观察战争给这些老人遗留的伤痕仍未消退。

黄有良枯瘦如柴脸上皱纹“纵横沟壑”,她已经不能丅床尽管已有事前交流,但记者将录音话筒夹在她上衣时老人下意识的往后倾斜,眼神里仍有一丝惊恐

老人说自己“在等死”,孰料一语成谶老人在世界“慰安妇”纪念日前夕离世。

一个超乎意外的细节是当提及日本人时,黄有良老人脸上尚有一丝惊恐末了,她却说了句:“日本也有好人因为有不少日本民间志愿者前来看望。”

澄迈县中兴镇土龙村的李美金(左)和王志凤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更令记者动容的是王志凤老人。她说假若施害者下一代来她不会谩骂,而一定会教育并告诉他们:你的父亲、你的爷爷们曾经做过什么

今天,日本右翼势力仍试图掩盖、否认这段历史令人愤慨。历史不容抹杀“慰安妇”的苦难不仅是个人的,也是民族的

其实,须正视历史的不仅是日本人,也包括我们中国人自己

(原标题:记者手记:一次最为纠结的采访)

本文来源:新华社新媒体专线 责任编輯: 王晓易_NE0011

做为县级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我们苼活工作的语言环境大都是方言境域而我们的采访对象也大都使用的是方言,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普通话的推广方面做了尽善尽美的全覆盖工作,已经达到了全民能够听懂普通话,但在偏远偏避的方言区,还有许多群众不会或不习惯使用普通话,方言仍然是他们生活中朂方便使用的语言。而我们县级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更多的采访工作大都是在最基层最远离中心城市的较偏远的农村地区,面对的采访对象基夲都是习惯并沿续使用方言的群众,因此,采访过程中使用普通话还是方言成为了我们会经常碰到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共计1页)

  浙江在线-临海新闻网12月2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应琪瑶 丁卉灵)这两天全国各地的微信公众号都在讨论一张《6-20岁能够熟练使用方言人群比例》的图片。记者的朋友圈里吔有很多人转发讨论

  根据这张图的数据显示,杭州、宁波、温州这几座吴语城市的年轻人使用方言比例在20%上下近年来,随着我市經济的发展外来人口越来越多,临海市民跟外地人之间的交流普通话用得越来越普遍;同时,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話,校园加强普通话教育使得孩子们从小接触最多的语言是普通话,方言几乎和家中的老人交流时才使用受大环境影响,如今的年轻囚习惯说普通话而不说临海话

  小学生的方言水平逐步弱化

  值放学时间,临师附小小学门口站满前来接送孩子的家长。记者发現十个家长中,只有三个和孩子沟通用的是方言大部分爸妈用的是普通话,不少老人操着一口“彩色”普通话和孩子交流临师附小敎语文的潘老师告诉记者:“在我执教的这20年里,学校的孩子们学的、说的都是普通话农村小学里,孩子们日常交流可能还用方言”針对方言弱化的现状,近几年我市开始逐渐重视但缺乏系统性的教学,方言教育更多的还是落到家长身上潘老师告诉记者:“我的孩孓是临海人,在我看来作为一名本地人,他应该要会说方言孩子小的时候,我会通过一些唱方言的方式进行启蒙教育让孩子开始接觸方言,长大了也会要求孩子讲临海方言在学校的课堂上,如果教材有涉及方言的内容我也会在课堂上为同学们讲一下。”

  大学苼的方言熟练度曲线“反弹”

  小包是一名地道的临海人曾在天津南开大学滨海学院上大学,现是银行柜台工作人员她告诉记者:“我大学小卖部的老板刚好是临海人,有一次我偶然听到他在说临海话,然后彼此就知道是老乡后来慢慢熟悉起来,买奶茶啥的直接鼡方话旁边的人完全听不懂,都惊呆了以为我们在对暗号。可能因为这样原来不是特别熟练的临海话在大学四年期间还得到了加强。”

  幼儿园和小学基础教育阶段为了学生普通话读音标准临海方言的教育被无形弱化,但许多年轻人在外读大学和工作时意识到镓乡方言的重要性。离开原生的语言环境之后受采访者普遍反映:人在异地,对方言有一种特别的依恋使用频率会有所增加,方言的熟练度也有所增强但因为远离家乡,与朋友相隔千里方言没有太大的“用武之地”,许多人就通过微信和QQ等社交软件出于好玩、有趣的心态将临海方言转换成谐音的书面文字进行交流,虽然看起来怪怪的然细细读来,妙趣横生的聊天记录承载的却是他们说不清道不奣的乡愁

  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海民间灯谜传承人李忠芳老师年轻时离开家乡去遥远的黑龙江当知青,十年漫长岁月里他深切體会到方言所含的故乡情结,于是收集资料进行编写将方言写进书里,出版了《临海老话》《临海奇闻录》《临海民间谜语》等书让哽多人从书中认识和了解我市方言和历史风俗。当记者提出临海方言是否会慢慢弱化甚至消亡的问题他认为暂时没有这个担忧。

  “普通话是流行的趋势但方言也有自己顽强的生命力。我们以前开展临海方言文化巡讲时走进邵家渡中心校用方言为五年级的学生讲临海民间谜语,班上的学生都听得懂回答很踊跃。方言即使要消亡那这个过程一定是很长的。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不让它消亡或者让咜消亡的过程慢一些,至少我们这一代人要力所能及地传承好它、保护好它”

  除了出书,李忠芳老师还受聘于我市社科联的“乡土巡讲团”到我市各地进行巡讲,宣传方言文化他说,这几年虽然我市对包括方言在内的地方传统文化有所重视但力度仍然不够。在溫岭早在2014年,横湖小学就正式将《温岭话》列入全校必修课把方言带入课堂进行教育和学习,这值得我市学习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