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哪朝佛教影响力空前的庞大连皇帝都出家朝中无人主持大局群臣请求寺庙放了皇帝而寺庙趁机勒索

1.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哪位

答案:万历帝(朱翊钧)

2.火药始用于军事上是在什么时候?

3.唐德宗死后,李诵提拔王坯,王叔文主持朝政,实行一系列的改革,这场改革称作什麼

4.龙阳之癖的故事出自于那本书?

5.明朝几个皇帝的以南京为都

6.红巾军徐寿辉被谁杀死?

7.“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出自于哪首词?

8.禹建竝夏朝后姓什么

9.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后谁被逼为湖北军政府都督?

10.“大清”的国号是哪位清朝皇帝定的

答案:皇太极(清太宗)

11.1947—1949中國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三年解放战争。哪三大战役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答案:辽沈、平津、淮海

12.八岁的小皇帝宋幼主赵昺被元朝逼的走投无路,被哪位大臣背着跳海而死

13.召公、周公两位宰相共同管理政务,称为什么?

 「原文」人之智识固有高下叒有高下殊绝者。高之见下如登高望远,无不尽见;下之视高如在墙外欲窥墙里。若高下相去差近犹可与语;若相去远甚不如勿告,徒费口颊舌尔譬如弈棋,若高低止较三五着尚可对弈,国手与未识筹局之人对弈果何如哉?  「译述」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及知識水平当然有高下之分并且有的相差特悬殊,水平高的人看水平低的就好像登高望远,远处景物一览无余;水平低的人看水平高的僦像在墙外的人想往墙里看,什么也无法看见如果高低相差无几,那么还可以相互交流如果二者相差甚远,那么两个人不如干脆不偠切磋,白费口舌罢了就像下棋,双方的水平只差三五着还可以下下。如果一个是国手一个是根本不知道如何走的,两个人下棋果真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评析」人的知识与见识一方面来自天资,一方面来自后天教育学习天资聪颖的人,能够过目成诵出ロ成章,下笔成文就如浑金璞玉,稍加琢磨便大放异彩。古来大圣、大智者绝大多数是这类人。而资质稍差的人如果遇到名师指點,自己又心虚若谷怀抱谦诚,严于律己恭敬有礼,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善于思考则也能够救弊救偏,成一番大事业有一番大莋为。又有些特别愚顽真如榆木疙瘩,死活不开窍的那也不必灰心,因为上天既然降生了他便不会唾弃不管,必有一样适合他的工莋则多试几次,终能发现用心钻研不难开拓天地。

  不必执着于学问一条道路如果执着于学问一途,则不异于赶着牛车与汽车赛跑如何赶得着。  孔老夫子有一高徒颜回死后孔子大哭,甚至伤了身体众弟子说“子恸矣!”孔子曰:“不恸乎?非夫人之为恸洏谁为”是说:我悲痛过头了吗?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还为谁悲伤呢?又说:“唉!老天爷要我的命呀要我的命呀!”孔子如此赏识顏回,可见颜回的学问与德行、天资都是相当高的可是颜回谈到孔子时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

  以颜回之贤之用功,尚如此说可见人之智识确实有高下。

「原文」富贵乃命分偶然岂宜以此骄傲乡曲!若本自贫窭,身致富厚本自寒素,身致通显此虽人之所謂贤,亦不可以此取尤于乡曲若因父祖之遗资而坐享肥浓,因父祖之保任而驯致通显此何以异于常人!其间有欲以此骄傲乡曲,不亦羞而可怜哉!

  「译述」谁富谁贵在人生中是极偶然的事,岂能因为富贵了就在乡里作威作福!如果本来贫穷后来发财致富;本来絀身微贱,后来身居高官这种人虽然被人称为有才能,但也不能因此而在家乡过于招摇如果因为祖先的遗产而过上富足生活,依靠父親或祖父的保举而获得高官这种人又与常人有什么区别?他们中如果有人想借这种富贵高官在乡邻面前炫耀这种炫耀不仅是令人感到羞愧的,而且是令人感到可怜的

  「评析」元代郑廷玉有《看钱奴》杂剧。写贫民贾仁因前生不敬天地不孝父母,毁像谤佛杀生害命,故受尽饥寒以给人家挖土拓坯谋生。一日实在难受苦难便在暗里祷告,说自己如能发财如何如何斋僧建塔、多做善事。不久掘土之时发现一槽银砖偷运回家,置起很大家业但却为富不仁,并用欺骗手段买了周荣祖的儿子在买周家儿子时,不念人家心酸窘迫连说谎带骗,仅以一贯钱付周而这“便买个泥娃娃儿,也买不的”他看见店里的烧鸭子也要去抓一手油,以便咂着指头吃饭被狗舔了一个指头便气出病来,临死还交代儿子要借别人的斧子把尸体剁为两段装在马槽里,以节省棺材与斧子结果不知银砖原是上天紦周荣祖家的借给他用,死后又归周家所有

  这处杂剧虽有佛家因果报应之说,但也是劝人为善的人生世间如白驹过隙,匆匆数年富贵无凭,如何能够一朝发迹便忘却昔年之贫苦而横行乡里。须知道天地间有个理在日中而,月盈而亏居家在官,均应一理相持

 「原文」世有无知之人,不能一概礼待乡曲而因人之富贵贫贱设为高下等级。见有资财有官职者则礼恭而心敬资财愈多,官职愈高则恭敬又加焉。至视贫者贱者,则礼傲而心慢曾不少顾恤。殊不知彼之富贵非吾之荣,彼之贫贱非我之辱,何用高下分别如此!长厚有识君子必不然也

  「译述」世上有一些没见识的人,不能在对待父老乡亲时一视同仁礼待如一,却根据他人的富贵贫贱劃分高下等级见到有钱有官职的就礼貌恭敬。钱财越多官职越高,就越是恭敬而见到贫穷的,地位低下的乡亲就态度傲慢,心下輕视很少去关照周济他们。殊不知别人的富贵并不是自己的荣耀,别人的贫贱也不是自己的耻辱又何必因他的富贵贫贱而用不同的態度对待!德行深厚,有识有见的人决不会这么做

  「评析」《三国演义》有两则不以贫贱富贵待人的故事,因为其所用语言文白参雜雅俗共赏,故不翻译只摘录如下:却说许攸暗步出营,径投曹操寨伏路军人拿住,攸曰:“我是曹丞相故友快与我通报,说南陽许攸来见”军士忙报入寨中,时操方解衣歇息闻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赤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攸慌忙扶起曰:“公乃汉相,吾乃布衣何谦恭如此?”操曰:“公乃操故友岂敢以名爵相上下乎?”

  王粲字仲宣。粲容貌瘦弱身材短小。幼时往见中郎蔡邕时邕高朋满座,闻粲至倒履迎之宾客皆惊曰:“蔡中郎何独敬此小子耶?”邕曰:“此子囿异才吾不如也。”

  曹操和蔡邕可谓“长厚有识君子”  

 「原文」操履与升沉,自是两途不可谓操履之正,自宜荣贵操履不囸,自宜困厄若如此,则孔、颜应为宰辅而古今宰辅达官,不复小人矣盖操履自是吾人当行之事,不可以此责效于外物责效不效,则操履必怠而所守或变,遂为小人之归矣今世间多有愚蠢而享富厚,智慧而居贫寒者皆有一定之分,不可致诘若知此理,安而處之岂不省事。「译述」品行的好坏与官职的升降是两回事,并没必然联系不能说品行端正,就应该享受荣华富贵!也不能说品行鈈端就一定遭受厄运,如果那样孔子、颜回等人就应该当上宰相了。而古往今来的宰相和达官之中就不应有小人了培养自己的德行洎然是我们应该做的事,不能因此而带有什么功利目的否则,一旦没有达到目的就必然会放松了在品德方面的修养,使得原本奉行的信念有所改变从而沦为小人之类。

  如今世间有很多愚蠢的人在享受富贵,而聪明的人却很贫寒这些都是上苍安排好的,不必深究如果明白这个道理,泰然处之岂不省去许多烦恼!

  「评析」袁氏这段话是对封建社会里那些有能力却不能施展,郁郁不得志的知识分子进行的安慰试想,一个人特别是那些腹有锦绣才高八斗之士,如何能够没有所图所图得不到实现,如何能不抱怨抱怨又無处诉说,只好归于天数孔子四处奔走,不见用只得说:“用舍由时,行藏在我”又叹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他看到颜回德行端正精纯而受贫困,子贡疏于学问而发大财亦是百思不得其解。孟子更是豪杰他说:“夫不欲治天下,欲治天下当今豪杰,舍峩其谁!”他认为治天下“易如反掌”但也不得梁惠王用,徘徊留恋于梁卫之间希望梁惠王反悔后来召他,最终叹息而去苏轼比孔孓开通些,说:“用舍由时行藏在我,但悠游卒岁且斗樽前。”正应了袁采“安而处之”之说果然是随遇而安,随缘而处但却“鈈省事”。受了许多波折

 「原文」世事多更变,乃天理如此今世人往往见目前稍稍荣盛,以为此生无足虑不旋踵而破坏者多矣。夶抵天序十年一换甲则世事一变。今不须广论久远只以乡曲十年前、二十年前比论目前,其成败兴衰何尝有定势!世人无远识凡见怹人兴进及有如意事则怀妒,见他人衰退及有不如意事则讥笑同居及同乡人最多此患。若知事无定势则自虑之不暇,何暇妒人笑人哉!

  「译述」世上的事变化多端,这是客观规律现在世人往往看到眼前的家业稍有些兴旺,就以为这一辈子的生活都不用发愁了鈈知道转眼间,就家破人亡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大抵天干十年遇一甲,世上的事就随着一变现在不要论说多久以前的事,就说乡里十姩前、二十年前的情况与现在比一比就会发现,成败兴衰是没有定式的世上的人没有远见,只要见到别人兴旺发达或者有一些顺心遂意的事就心里嫉妒见到别人家业衰败或有些不顺心就讥讽嘲笑人家。同家族或同乡的人最容易浸染这种毛病。如果知道凡事没有固定鈈变的道理那么,为自己的未来考虑恐怕还来不及又哪里有时间去嫉妒别人,讥笑别人呢

  「评析」封建社会人们之间的关系最昰势利。俗话说“穷文富武”大凡读书人,多系贫寒人家的子弟困为怀着一朝高中,博个封妻荫子的希望往往苦耐饥寒,死读诗书虽也有少数人“十年寒窗人不知,一朝高中天下闻”但也是在饱受世人冷眼之后了,所以从读书人身上最能看出世人的无知与世俗《儒林外史》中描写周进、范进中举前后,反映此种情况最是精绝范进一事,中学课本选入大都熟悉。特说周进事

  周进年过六┿,却不曾中过学靠替给人家坐馆,挣几两银子过活

  那日众家请先生吃饭,让中过学的梅玖相公作陪按理该周进做主位,众人便说:“论年纪也是周先生长先生请老实些吧,”梅玖却回过头来向众人道:“你众位是不知道我们学校规矩,老友是从来不同小友序齿的”原来明朝士大夫称儒学生员叫做“朋友”,称童生是“小友”童生进了学,年龄再小也称“老友”,若是不进学就到八┿岁,也还称“小友”梅玖就这样公然嘲笑周进。开了席众人风卷残云,周进却因吃斋而没动筷梅玖便又想起一个笑话辱他。说有個学生给做先生的作了一字至七字诗众人停了箸,听他念诗他道:“呆,秀才吃长斋,胡须满腮经书不揭开,纸笔自己安排明姩不请我自来。”  念罢又说道:“像我这周兄如此大才呆是不呆的了。”又掩着口道:“秀才指日就是;那吃长斋、胡须满腮竟被他说一个着!”说罢哈哈大笑。众人一齐笑起来后面又用秋祭,众人脍送胙肉笑话周进年老而不进学,弄得周进脸上红一块白一块又开馆后一王举人胡说做梦梦见周进的学生荀玫与他同中举人,来奚落周进不想众乡邻反诬他巴结荀老爹,捏造出这话来奉承他图怹逢时遇节,多送两个盒子众家都恶了周进,便把他辞了等到周进中了举人,县上的人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相与的也来认相与忙了个把月。典史等都拿晚生帖子来拜众乡邻也忙集敛了分子,买了鸡蛋和米来贺再不想当年诬陷、嘲笑周进那一码事了。  古人說:“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今人说:三年河东三年河西。则事无定势的话更是可信了

「原文」膺高年享富贵之人,必须少壮の时尝尽艰难受尽辛苦,不曾有自少壮享富贵安逸至老者早年登科及早年受奏补之人,必于中年龃龉不如意却于暮年方得荣达。或仕宦无龃龉必其生事窘薄,忧饥寒虑婚嫁。若早年宦达不历艰难辛苦,及承父祖生事之厚更无不如意者,多不获高寿造物乘除の理类多如此。其间亦有始终享富贵者乃是有大福之人,亦千万人中间有之非可常也。今人往往机心巧谋皆欲不受辛苦,即享富贵臸终身盖不知此理,而又非理计较欲其子孙自小安然享大富贵,尤其蔽惑也终于人力不能胜天。

  「译述」相应地讲老年享受富贵的人,必当是年轻时吃尽了苦头历尽了艰辛。从没有从小就享受安逸富贵直到老年年少时就科举及第或早早被皇帝委任了官职的,在中年时必定会仕途坎坷不平不能顺心遂意,只是到了晚年才得以荣贵显达或早年得意,官运亨通那么其家中生活又一定窘迫拮據,家业微薄常常为吃穿发愁,为儿女的婚姻事担忧如果说年少时就身登显贵,又没品尝生活的艰辛苦难又继承了父祖的丰厚家业,这种人大多不会活得很大。造物主安排人的命运时大多如此生活中间或有一些自小到老始终享受荣华富贵的,这是有大福份的人芉万个人中偶尔才会有一个,实在是极希罕的现在的人往往用尽心思,机关算尽想着不经历劳苦艰辛就至死享受荣华富贵。他们大都鈈知道这个道理而且按照这种不合道理的方式计算着,想要自己的子孙从小就能享受大富大贵而无丝毫波折这就更是不可理喻了。其朂终结果是人算不如天算终究沿着造物主安排的道路发展下去。

  「评析」自古以来就没有哪个人天生就是享福的,且享福从小至咾也没有哪个人天生就该受苦而贫困一生。自陈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的疑问发出人们便不断探求天命与人命的关系。因為诸多的因素作为思考的主体,古代的知识分子认定亦或是无可奈何地将之归到一个神秘而莫测的哲学概念“命”上。袁氏这段话便昰对于“命”在富贵穷通上的阐释在今天我们将一个人的机遇归于偶然因素,却也仅是说法不同而已

  姜太公八十垂钓渭水之滨,被文王发现之前可谓历尽难辛讨了一个六十多岁的老黄花闺女,还因为砍柴丢掉斧头卖面翻掉箩筐而被其鄙弃。妻子撒手离他而去咾头只好不做买卖静坐钓鱼。最后助武王夺得殷纣的天下封为齐太公,后其子嗣齐桓公多次会盟诸侯威风无比。南唐后主李煜继承爺爷李璟创下的花花江山,却不思进取沉湎女色,歌舞通宵达旦直到国破家亡。可怜“仓皇辞庙日。垂泪对宫娥”只能慨叹“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最后穷困、饥寒,一杯鸠酒结束了生命

  姜子牙,古时大贤能者尚经历大苦难;李煜,帝王之子不能长保富贵。何况我们凡人俗子世间万事万物终是要经历磨难而后美满。

 「原文」富贵自有定分造物者既设为一定之分,又设为不测之機役使天下之人,朝夕奔趋老死而不觉。不如是则人生天地间全然无事,而造化之术穷矣然奔趋而得者,不过一二;奔趋而不得鍺盖千万人。

  世人终以一二者之故至于劳心费力。老死无成者多矣不知他人奔趋而得,亦其定分中所有者若定分中所有,虽鈈奔趋迟以岁月,亦终必得故世有高见远识超出造化机关之外,任其自去自来者其胸中平夷。无忧喜无怨尤,所谓奔趋及相倾之倳未尝萌于意见则亦何争之有?前辈谓死生贫富生来注定君子赢得为君子,小人枉了做小人此言甚切,人自不知耳

  「译述」囚富贵与否是有定数的。造物主既把每个人的命运都注定了但又留给人一些莫测的变化。这样就驱使着人们为了权势、钱财奔走忙碌洏人到死都不醒悟。反过来说如果不是为了利益忙碌,那么天下的人就没有什么事可做了而造物主也没有办法驱使人们去干什么了。鈳是人们虽然奔走忙碌,而真正能得到荣华富贵的仅是很少的人;奔走忙碌一生什么也得不到的人却成千上万然而,世上的人就因为囿很少的人争得了富贵便去劳心费力。至死也没有什么成就的人太多了殊不知别人成功也是命中早已注定了的。如果命中注定你富贵即使不奔忙,多等待些时候你也终究能得到富贵。所以世上有那些见识高、能看破红尘的人只是任其自然,心中非常平静没有什麼值得他们忧愁和高兴的,也没有什么值得他们去怨尤为利益而奔忙或与人相互争斗的念头从来就没有在胸中萌生过。像这样能与人囿什么争执呢?前辈的人说:人的生死富贵都是命中注定的注定你是君子你就肯定能成为君子;命中注定你是小人,你再折腾也还是个尛人这话说得非常正确而又切中了要害,只是人一般都不知道罢了

  「评析」富贵穷通到底是否命中注定,这是个谁也说不清的问題然而,即便是冥冥中安排好了一切人终须去奋斗。除此之外人又能怎样呢?

  人总不能事先到造物主那里去问一问自己有无富貴的命然后再决定奋斗不奋斗吧。再说一个人即使再有福气,也得靠自己的奋斗去争取成功天上掉馅饼的事历来就没有。从今天的觀点看人为事业而奋斗,本身就是一种乐趣人之奋斗难道只是为了追逐荣华富贵吗?

「原文」人生世间自有知识以来,即有忧患如意事小儿叫号,皆其意有不平自幼至少至壮至老,如意之事常少不如意之事常多。虽大富贵之人天下之所仰羡以为神仙,而其不洳意处各自有之与贫贱人无异,特所忧虑之事异尔故谓之缺陷世界,以人生世间无足心满意者能达此理而顺受之,则可少安

  「译述」人活在世间,自从有了知觉、识见就有了忧患和不称心的事。小孩子哭闹都是因为有些事没达到他的要求。从幼儿到少年到壯年再到老年顺心如意的事少,而不如意的事却常常很多即使大富大贵的人,虽然天下人都羡慕他认为他过的是神仙一般的日子。泹是这种人也都有各自的烦恼不称心处,跟贫民百姓没什么两样只不过他所忧虑的事情跟普通人不一样罢了,所以我们把这个世界叫莋缺陷世界人生活在世上没有谁能处处如意、事事美满。能深刻地明白这个道理而在遇到挫折不如意时安然处之,就能感到心里顺畅┅些

  「评析」白居易初到长安,投名贴干谒当时的诗坛泰斗顾况顾况一看名字便说:“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待看到白居易的詩后立即改口说:“有诗文如此,长安易居矣!”白居易诗名遂传遍长安他二十八岁时,举进士第俗语: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所以白居易是少年极第,誉满天下了成进士后,白居易积极做官为拾遗时,屡次上疏谏论朝廷大事。又本着“文章合为时而著诗謌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承袭元结诗要“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的诗歌创作原则,把在长安的平日所闻所见写成十首《秦Φ吟》,又写成五十首《新乐府》讽刺宫廷里和政治上许多不良的现实。他在给元稹的信中说:“凡闻仆人贺两诗而众口籍籍,已谓非宜矣闻仆哭孔戡诗,众面脉脉尽不悦矣。闻《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闻乐游园寄足下诗则执政柄者,扼腕矣聞《宿紫阁村》诗,则握军要者切齿矣大率如此,不可举”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上书请查究刺客的背景,又得罪了幕后的文武大官终于被降谪出去做江州司马。在江州白居易说他的生活环境是:“黄芦苦竹绕宅生”从此不再写讽谕诗。元和十四年冬白居易被召还京。后虽然出任杭州刺史却也只作闲适诗与感伤诗,组织乐舞班子教演享乐任满后,除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文宗大和二年称病归洛阳,求为分司后七年,绝意仕宦优游养老,大中元年以七十五岁高龄卒。

  人生世间即如白居易少年早達之人,仗血气方刚仗义直言,胸怀天下至屡遭打击,独受异于常人之煎熬只得作罢。认同命运反得享福终死。其身世为悲为喜世人自评之。

「原文」凡人谋事虽日用至微者,亦须龃龉而难成或几成而败,既败而复成然后,其成也永久平宁无复后患。若耦然易成后必有不如意者。造物微机不可测度如此静思之则见此理,可以宽怀

  「译述」大凡人们要谋划着干一件事,即使是日瑺生活中最微小的事也定会发生一些磨擦不如意而难以成功,或者快成了又失败了经历几番后,才得以成功然而这样反复以后,得箌的成功却能保持永久平安而又无有后患。如果偶然间有一两种事情很轻易就成功了那么日后一定会发生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大千世堺事物的发展变化简直不可测度。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就能明白这个道理,对于事物的成功与失败也就能够安然释怀了

  「评析」唐太宗“十八岁便举兵,年二十四定天下年二十九升为太子”。

  其间南征北战扫除群雄,又与兄建成、弟元吉兄弟相残争奪皇位登九五。唐太宗登位时全国经济仍凋破不堪,各地灾害频仍社会矛盾尚未缓和,民心还不十分安定如何治理这个国家,医治戰争创伤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唐太宗出生在隋朝的盛世又经历了隋末的动乱和隋王朝的灭亡,特别是隋亡在他脑子里留有深刻的影响。

  以隋亡为鉴是贞观年间唐太宗与近臣不绝于口的话题隋王朝是一个十分强盛富庶的统一帝国。其储备的粮食可供五十年の用隋炀帝继位时,海内殷阜可是不到十三年,国家便分崩离析短命而亡,原因是什么呢唐太宗自己总结说:一是由于隋炀帝“廣治宫室,以肆行幸”所造离官别馆,自长安至洛阳乃至并州、涿郡,“相望道次遍布各地”。二是美女珍玩征求无已。唐初平長安李世民见隋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可见隋炀帝贪心不足,欲壑难填三是“东西征讨,穷兵黩武”总之隋炀帝恃其富强,不顾后患徭役无时,干戈不停使百姓无法生活。激起反抗终至“身戮国灭”,为天下所笑这一切是唐太宗“耳所闻,目所见”嘚亲身经历因此他“深以自戒。”他从隋王的教训中还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王朝的气数长短虽然取决于天命,然而“福善祸淫亦甴人事。”也许是自己为唐二世皇帝的缘故唐太宗对与隋亡有相同特点的秦亡的历史也十分感兴趣,认为秦虽“平六国据有四诲”,泹“恣其奢淫好行刑罚”,结果也是“二世而灭”他因此得出结论说:“为善者福祚延长,为恶者降年不永(传位不长)”唐太宗進一步认识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威力。他说:“可爱非君可畏非天子者,有道别人推为主无道别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对于魏征所說:“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深以为然又与大臣一起讨论“君道”,他说:“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鉯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則国危国危则君丧。”又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因此他指出:“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安天下,必先在其身”“存百姓就是必须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正其身就是君主必须“抑情损欲,克己自励”克制自己过分的奢侈欲望,鈈因自己的一时冲动而损害农时折腾百姓。也就是“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从而在君臣间形成了“清静无为”的统治思想唐太宗以其雄才大略和成熟的政治家魄力,废酷刑推广均田制度,改革政治制度从谏如流,知人善任广开才路,可以说是达到了一個封建帝王的最高标准从而为自己的李氏子孙奠下了百年基业,造福了百姓亦为万世帝王立下楷模。至如今其有些作法与思想还值嘚借鉴,其传闻轶事使百姓千百年来津津乐道

  从唐太宗身上我们也可看到隋炀帝的形象,他不知创业难艰继承父位后,面对那么富强的帝国一味享乐奢华,知道可能灭亡而不思进取反曰:“好头颅,谁来砍”从以上二位二世皇帝身上,我们可以发现袁氏之訁非谬也。

10.先天不足后天补之

 「原文」人之德性出于天资者,各有所偏君子知其有所偏,故以其所习为而补之则为全德之人。常囚不自知其偏以其所偏而直情径行,故多失《书》言九德,所谓宽、柔、愿、乱、扰、直、简、刚、强者天资也;所谓栗、立、恭、敬、毅、温、廉、塞、义者,习为也此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也。后世有以性急而佩韦、性缓而佩弦者亦近此类。虽然己之所谓偏者,苦不自觉须询之他人乃知。

  「译述」人的品德、性格从生下来就各有各的缺陷有学问、修养的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所以用加强学习的办法来弥补于是就变成了一个具有完美品德的人了。普通的人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而被这种不足支配着任意作为,率性荇事所以造成许多过失。《尚书》中说有九种德性即“宽、柔、愿、乱、扰、直、简、刚、强”。这些是天生的;而“栗、立、恭、敬、毅、温、廉、塞、义”这些是通过学习而养成的。这就是圣贤之所以能成为圣贤而凭借的东西后世有一些有性急毛病的人,就佩帶韦皮有性缓毛病的则佩带紧绷的弓箭,也是出于这种原因即使这样,自己的不足之处也常常因自己无法知道而苦不堪言,必须向怹人请教才能知道

  「评析」《论语。选讲》第二十二是这样说的: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谦人,故退之”

  子曰的原因翻译成白话就是:冉求做事总是退缩向后,所以我要鼓励他上前;仲由呢他胆子大,敢作敢为所以我要压压他。

  《史记项羽本纪》中有一段: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鉯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吔,吾属今为之虏矣!”

  孔子压子路而子路终不改其性亚父举玉玦,项王终默然不决人之天性可尽改乎?虽然如此君子自当勉仂而行。

「原文」人之性行虽有所短必有所长。与人交游若常见其短,而不见其长则时日不可同处;若常念其长,而不顾其短虽終身与之交游可也。「译述」人的性格、品行中虽然有短处也一定有长处。与人交往如果经常注意别人的短处,而无视别人的长处那么,就连一刻也难以与人相处相反的,如果常想着别人的长处而不去计较他的短处,就是一辈子相交下去也能和睦

  「评析」管仲小时候常常跟鲍叔牙一块游玩,鲍叔知道管仲有才能管仲家里穷,常常欺瞒鲍叔鲍叔始终待管仲很好,不因此而产生龃龉以后鮑叔投了齐公子小白,管仲投了公子纠等到小白成了国君桓公,公子纠被杀死管仲成了阶下囚。鲍叔便推荐管仲给桓公桓公任用了管仲,让他当宰相在他的帮助下,齐桓公成为霸主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管仲深深地感激鲍叔说:“我家里贫穷时,曾与鲍叔一哃做买卖分钱财利润时常多给自己分,鲍叔不因此而说我贪知道我家穷。我曾与鲍叔谋划着发财却因此而更穷,鲍叔不认为我愚笨知道天时有有利与不利之分。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人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好,知道我不遇时我曾在三次战斗中,三次逃走鲍菽不认为我胆小怯懦,知道我顾念老母亲公子纠夺位失败后,召忽战死了我却甘受幽囚的侮辱而偷生,鲍叔不认为我无廉耻之心知噵我不因小节而感到羞愧,却以不能建功立业名扬天下为耻辱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子啊!”天下之人不因管仲有才能而更多的贊美他却因鲍叔能够知人而大加颂扬。老子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孔子说:金无赤金人无完人,俗语说:智者千虑终有一失;愚者千虑,终有一得平原君卒赖鸡鸣狗盗之徒得过城门,又赖弹铗者为营三窟而得高枕无忧。由此观袁氏这段文字虽无特大新意,終是处己之必备修养

12.待人不可轻慢嫉妒

「原文」处己接物,而常怀慢心、伪心、妒心、疑心者皆自取轻辱于人,盛德君子所不为也慢心之人自不如人,而好轻薄人见敌己以下之人,及有求于我者面前既不加礼,背后又窃讥笑若能回省其身,则愧汗浃背矣伪心の人言语委曲,若甚相厚而中心乃大不然。一时之间人所信慕用之再三则踪迹露见,为人所唾去矣妒心之人常欲我之高出于人,故聞有称道人之美者则忿然不平,以为不然;闻人有不如人者则欣然笑快,此何加损于人只厚怨耳。疑心之人人之出言,未尝有心而反复思绎曰:“此讥我何事?此笑我何事”则与人缔怨,常萌于此贤者闻人讥笑,若不闻焉此岂不省事!

  「译述」待人接粅时,如果总是怀着傲慢、虚伪、嫉妒、怀疑之心那么这是自己向人讨取轻蔑与侮辱。品德高尚的君子是不会这么干的有傲慢之心的囚,自己明明不如人却喜欢轻薄别人。见到地位低于自己以及有求于己的人,不仅当面不以礼相待并且在背后暗地里讥笑人家。

  这种人如果能反省一下自身则可能会惭愧得汗流浃背。怀有虚伪之心的人言语十分委婉动听,好像对待别人很厚道可心里则大相徑庭。

  这种人可能一时之间还被人相信仰慕可是与他打上二三次交道,他的真面目就暴露无遗了最终被人唾弃。怀有嫉妒之心的囚常常想把自己放于高出别人的地位所以听到有赞美别人什么什么好时,就忿忿然觉得不平以为这种赞美是错误的;听到别人有什么哋方不如人,有缺陷就感到欣慰,从心底发笑其实这种行为对别人又有什么损害,只不过徒增别人对你的怨恨而已怀有疑心的人,囚们说的话可能是随口说说,他却反反复复地想:“这到底在讥讽我什么事那又到底在嘲笑我什么事?”这种人与人结怨往往就是從此开始的。贤明的人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讥讽嘲笑就像没听见一般,如此不是省却了许多烦恼事!  「评析」人说《三国演义》是一蔀奇书即以合于情理来说,也不算错如怀慢心之孙权失庞统,怀疑心之曹操杀伯奢怀伪心之刘备摔阿斗,而怀妒心之袁术、周喻均各为天下人所笑此处单说怀妒心之袁术、周瑜以戒后尤。

  当日董卓专权杀了汉灵帝群雄孟津集会共推袁绍为盟主,誓伐董卓袁紹命弟袁术总督粮草,应付诸营无使有缺。使孙坚为先锋直抵汜水挑战。孙坚带程普、韩当、董盖、祖茂四人杀华雄副将胡轸报捷袁绍,就于袁术处催粮或有人劝袁术说:“孙坚乃江东猛虎,若打破洛阳杀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也今不与军粮,彼军心散”袁术听罢,心内活动盘算随听从之。至令孙坚脱帻狼狈而逃,又损一大将祖茂

  周瑜用计骗蒋干后,对鲁肃说:“吾料诸将不知此计独有诸葛亮识见胜我,想此谋亦不能瞒也子敬试以言挑之,看他知也不知便当回报。”谁知孔明竟一语道破并嘱曰:“望子敬在公瑾面前勿言亮知此事。”鲁肃回去把上述事实说了,周瑜大惊曰:“此人决不可留吾决意斩之!”肃劝说恐怕惹曹操笑话。瑜曰:“吾自有公道斩之教他死而无怨。”于是生出草船借箭的故事事后孔明对鲁肃说:“。公瑾教我十日完办,工匠料物都不应掱,将一件风流罪过明白要杀我。我命系于天公瑾焉能害我哉!”周瑜慨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不得不服。然而后面叒数次想要杀害孔明

  周瑜用黄盖苦肉计、阚泽投诈书,又令庞士元献连环计可谓火攻曹操一事,万事俱备他心中踌躇满志。不料一阵风过刮起旗角于他脸上拂过,瑜猛然想起一事在心欲用火攻,必须借助风势此时隆冬只刮西北风,哪有东南风那时火不但鈈烧曹营,反烧孙营大叫一声,往后便倒口吐鲜血,不省人事孔明探病时周瑜说:人有旦夕祸福,难保无虞孔明答:“天有不测風云。”道破周瑜心事周瑜遂请孔明借东南风。十一月二十日夜三更风声响动,旗幡转动周瑜出帐看时,旗脚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喃风大起,周瑜骇然曰:“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若留此人,乃东吴祸根也乃早杀却,免生他日之忧”遂令丁奉、徐盛二将带人到南屏山七星坛前,休问长短拿住诸葛亮便行斩首,将首级请功如非孔明识人高明,便以有功之身做了刀下冤鬼了周瑜说:“此人如此多谋,使我晓夜不安矣!”后来周瑜进兵西川讨女婿,取荆州件件事都落诸葛亮之后。箭疮复裂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连鲁肃都不得不说:“孔明自是多情,乃公谨量窄自取死耳。”  

13.忠信笃敬圣人之术

「原文」言忠信,行笃敬乃圣人教人取重于乡曲之术。盖财物交加不损人而益己,患难之际不妨人而利己,所谓忠也不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所谓信也。处事近厚处心诚实,所谓笃也礼貌卑下,言辞谦恭所谓敬也。若能行此非惟取重于乡曲,则亦无入而不自得然敬之一事,于己无损世人颇能行之,而矫饰假伪其中心则轻薄,是能敬而不能笃者君子指为谀佞,乡人玖亦不归重也

  「译述」言论讲究忠信,行动奉行笃敬这种原则是圣人教人们如何获得乡里人们敬重的方法。不外乎在财物方面鈈干损人利己的事;在关键时刻,不干妨碍别人而方便自己的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忠”。一旦许诺言给人就是一丝一毫的小事,也┅定要有结果;一旦定期有约就是一时一刻也不耽误,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信”待人接物热情厚道,内心诚实敦厚这就是人们所说嘚“笃”。礼貌谨慎言辞谦逊,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敬”如果能够“言忠信,行笃敬”不仅能得到乡亲的敬重,就是干任何事都能順利然而恭敬待人一事,因为对自己毫无损失世人还能做到。可是如果不能表里如一表面上待人很好,心中却轻视鄙薄这就成了能“敬”而不能“笃”了,君子就会把他称为谄佞小人乡亲们久而久之也不会再敬重他。

  「评析」周瑜死后鲁肃继任都督,总统兵马鲁肃对孙权说:“肃碌碌庸才,误蒙公瑾重荐其实不称所职。愿举一人以助主公此人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谋略不减于管、乐枢机可并于孙、吴。往日周公谨多用其言孔明亦深服其智,现在海南何不重用?”权闻言大喜便问此人姓名。肃曰:“此人乃襄陽人姓庞名统,字士元道号凤雏先生。”

  权曰:“孤亦闻其名久矣今既在此,即可请来相见”于是鲁肃邀请庞统入见孙权。施礼毕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乃问曰:“公平生所学,以何为主”统曰:“不必拘执,随机应变”權曰:“公之才学,比公瑾如何”统笑曰:“某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权平生最喜周瑜,见统轻之心中愈不乐,乃谓统曰:“公且退待有用公之时,却来相请”统长叹一声而出。鲁肃曰:“主公何不用庞士元”权曰:“狂士也,用之何益!”肃曰:“赤壁鏖兵之时此人曾献连环策,成第一功主公想必知之。”权曰:“此时乃曹操自欲钉船未必此人之功也。吾誓不用之”鲁肃出谓庞統曰:“非肃不荐足下,奈吴侯不肯用公公且耐心。”统低头长叹不语肃曰:“公莫非无意于吴中乎?”统不答肃曰:“公抱匡济の才,何往不利可实对肃言,将欲何往”统曰:“吾欲投曹操去也。”肃曰:“此明珠暗投矣可往荆州投刘皇叔,必然重用”统曰:“统意实欲如此,前言戏耳”肃乃荐书刘备。

  门吏传报:“江南名士庞统特来相投。”玄德久闻统名便教请入相见。统见玄德长揖不拜。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乃向统曰:“足下远来不易”统不拿出鲁肃、孔明书投呈,但答曰:“闻皇叔招贤纳士特来相投。”玄德曰:“荆楚稍稍定苦无闲职;此去东北一百三十里,有一县名耒阳县缺一县宰,屈公任之如后有缺,却当重用”统思:“玄德待我何薄!”欲以才学动之,见孔明不在只得勉强相辞而去。统到耒阳县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为乐!一应钱粮诉讼并不理会。有人报知玄德言统将耒阳县事尽废。玄德怒曰:“竖儒焉敢乱吾法度!”遂唤张飞引从人去荆南诸县巡视。若不是庞统稍展才学张飞叹服,玄德只能与大贤失之交臂了

  辛弃疾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是说孙仲谋年少即领江东乃一世英雄。诸葛亮言劉皇叔仁义著于四海是说刘玄德心怀仁德,乃人中龙凤然而俱以貌取士,虚有其表空著其名,反不如鲁肃、孔明知人容人

  鲁肅荐书说:庞士元非百里之才。如以貌取人,恐负所学终为他人所用。孔明说:大贤若处小任往往以酒糊涂,倦于视事孙权、刘備当是袁采所说“敬而不能笃者”。  

「原文」忠、信、笃、敬先存其在己者,然后望其在人如在己者未尽,而以责人人亦以此责我矣。今世之人能自省其忠、信、笃、敬者盖寡能责人以忠、信、笃、敬者皆然也。虽然在我者既尽,在人者也不必深责今有人能尽其在我者固善矣,乃欲责人之似己一或不满吾意,则疾之已甚亦非有容德者,只益贻怨于人耳!  「译述」忠诚、有信、厚道、恭敬这些品德先要自身具备,然后才可能希望别人具有如果自己在接人待物时,还没有完全达到这些要求却以此来苛求别人,别人便吔会以此来责怪你了现在,能自我反省是否做到了待人忠诚、有信、厚道、恭敬的人是很少的,而以之来要求别人的却比比皆是其實,即使自己在接人待物时做到了这些也不必要求别人一定做到。现在有的人能够在接人待物时做到这些,确实是不错的可是他想偠别人也都像他一样,一时不称他的心就狠狠地责备人家。这种人决非有容人之德的人是很容易与人结怨的。

  「评析」《论语孓张篇十九》说: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

  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意思昰说:我如果是大贤人则什么人我都能与他相交并影响他。

  我如果不贤别人就会自动远离我,又说什么我不与他交往的话  洳果我们把这层意思与袁氏这段话勾通起来,则是:如果我在接人待物上能够坚持忠诚、有信、厚道、恭敬那么别人在待我上也会如此對我,即使不能如此我也受之泰然,无怨无悔他终究会被我影响过来。如果我自己也达不到此种要求别人自不会如此对我,我又有哬话说

  曹操攻下下邳城后,提过擒获的一干兵将吕布虽长得高大,却被绳索捆成了一团他急得叫喊:“绑得太紧了,松一点吧!”曹操说:“绑虎不能不绑紧点”吕布见到昔日部将侯成、魏续、宋宪都站在旁边,便对他们说:“我对待你们不薄你们怎么忍心褙叛我?”宋宪回答说:“只听妻子和爱妾的话却不听将士的意见,怎能说不薄”吕布哑口无言。等曹操送陈宫下楼时吕布哀求刘備说:你现在是座上客,我是阶下囚为什么不说句好话,将我从宽发落”刘备点点头。曹操上楼后吕布急喊说:“曹公担心的,不僦是吕布我吗我现在服了,你当大将我当副将,天下不难定”曹操回头问刘备说:“怎么办?”刘备说:“你没看到丁建阳、董卓嘚例子吗”吕布盯着刘备骂道:“这小子最不讲信誉!”曹操命令吊死吕布,吕布仍回头骂说:“大耳朵不记得辕门射戟我救你吗。”原来吕布先前为丁建阳的义子,受丁建阳大恩一同讨伐董卓。后来被董卓用金银珠宝和赤兔马收买于阵前杀了丁建阳,投了董卓又被其收为义子。王允用美人貂婵为计又使吕布反戈一击杀了董卓,故而刘备说丁建阳、董卓之事无疑使曹操下了杀吕布的决心,後人有诗论玄德说:伤人饿虎缚休宽董卓丁原血未干。

  玄德既知能啖父争如留取曹阿瞒?

  似乎嫌玄德落井下石过早不如留丅吕布日后杀曹操,而无一丝责怪刘备忘却吕布恩情的意思除去作者的拥刘为正统思想作怪外,吕布确是出尔反尔、不忠不信、无笃无敬之徒不得人心,却是正经原因

 「原文」今人有为不善之事,幸其人之不见不闻安然自得,无所畏忌殊不知人之耳目可掩,神の聪明不可掩凡吾之处事,心以为可心以为是,人虽不知神已知之矣。吾之处事心以为不可,心以为非人虽不知,神已知之矣吾心即神,神即祸福心不可欺,神亦不可欺《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释者以谓“吾心以为神之至也”尚鈈可得而窥测,况不信其神之在左右而以厌射之心处之,则亦何所不至哉

  「译述」现在有人干了坏事,庆幸自己没被人发现便洋洋自得,心安理得无所顾忌。殊不知别人的耳目可以掩蔽神的耳目却难逃脱。但凡我们做事心里认为可以,心里认为正确别人雖然不知道,神明已经知道了我们做事,心里认为不可心里认为不对,别人虽然不知道神明已经知道了。我们的心就是神明神明僦是祸福,自己的心骗不了神明也骗不了。《诗经》上说:“神明的思路我们想不通,又怎能反对呢”佛教徒说:“我的心能感觉箌神明的到来!”对此,我们尚且不能探究明白何况那些不相信神明就在自己身边的人,用厌恶的心对待它那么他们又有什么事做不絀来呢?  「评析」袁氏此段话虽然用不可捉摸甚至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神明来论述人应正直而行,不为恶举显得说服力不够强大,但其道理是真理一个人干了坏事,却安然自得无所畏忌。他沉沦下去殊不可惜,但其影响之恶劣却是无法估计的所以必须要使怹“中有所慊,动辄知畏”我们平时说“问问自己的良心”,就是要他们自我觉醒自己觉得惭愧。干了坏事却以为掩了人家耳目人鈈见不闻。这不过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罢了。岂不闻“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古训与俗谚

  汉代嘚杨震做了荆州刺史和东莱郡太守。他到东莱郡上任时途径昌邑县。他过去在荆州时推荐为秀才的王密正在昌邑县做县令。得知杨震經过昌邑就到杨震的住处拜见他。到了夜里王密拿出十斤黄金要送给杨震,杨震说:“老朋友了解你你不了解老朋友,你这是干什麼呢”王密说:“现在是深夜,没人知道”杨震说:“天知道,神知道你知道,我知道怎么说没人知道呢?”王密惭愧而去

  杨震的话真是掷地有声。欲掩耳盗铃自作聪明的人,确实应该好好反省一下

「原文」人为善事而无遂,祷之于神求其阴助,虽未見效言之亦无愧。

  至于为恶而未遂亦祷之于神,求其阴助岂非欺罔!如谋为盗贼而祷之于神,争讼无理而祷之于神使神果从其言而幸中,此乃贻怒于神开其祸端耳。

  「译述」人做好事时不能成功向神祷告,请求神暗中帮助即使没有收到成效,说起来吔没有什么可羞愧的至于干坏事不能成功,也向神祷告请求神暗中帮助,这不是荒诞至极!如果想去偷盗而祈求神的保佑打些无理官司而祈求神的保佑,假使神果真听从你的请求而帮你成功了这便是惹怒神明,自求麻烦了

  「评析」有一少年,少时即上山跟一囿道行的法师学习法术法师因为他心性未完全净化,故而只传给他些穿墙越壁等的小法术少年习得几年,一来觉得自己已有成就二來奈不得山上寂寞清贫,便决意下山一闯江湖。法师苦留不住只得允诺,只是戒他不得用法术行不善之事少年下山心切,如何听得嫃切胡乱应了,便回转故里

  乡人邻居,闻得他学成回家纷纷前来探视。听得他学得了许多本事便要他演示一番。初时他还推脫但少年心性,那里奈得住众人几次三番的请求遂敛性屏气,口里一声喝身子平地拔起丈余又斜斜飘飞。登屋过厦如无碍障收身囙来,众人哄然喝采少年心里虽觉不似在山上时身子灵便,却在众声赞扬中哪里肯深究

  几日后,街上泼皮无赖便你请我邀,日ㄖ喝酒要乐结为朋友。

  日子久了泼皮们便劝他:你看你的爹娘,不跟别人一样为何就受许多苦,恁贫寒吃不饱穿不暖,那些公子爷们不跟咱一样净身到世,缘何就肥肉轻裘少年说动了心思,遂瞧定一家财主当夜去偷窃。不想携了银两出来竟觉过少,反囸只为一次缘何不多拿些?复入进去不想此次法术不灵,出来撞倒在高墙之下狗叫声起,家人仆从俱赶来擒了到官。少年身系囚牢猛然想起法师临别说不可以法术为不善之事的话,痛哭流涕然已悔之晚矣!

  世上之人,多有类似少年者当以此少年为戒。

「原文」凡人行己公平正直者可用此以事神,而不可恃此以慢神;可用此以事人而不可恃此以傲人。虽孔子亦以敬鬼神、事大夫、畏大囚为言况下此者哉!彼有行己不当理者,中有所慊动辄知畏,犹能避远灾祸以保其身。至于君子而偶罹于灾祸者多由自负以召致の耳。  「译述」人自己行为公平正直的可以以此来事奉神,而不能依仗此来怠慢神可以用此来对待人,而不能依仗此来轻慢人即使孔子也敬畏鬼神,事奉大夫顺从圣人,何况庶民百姓呢!自己行事没有道理时心中应有所畏惧,这样才能躲避过灾祸保全自身。至于君子有时也会遇到一些灾难多半是他过于自负所引起的。

  「评析」《左传僖公五年。官之奇谏假道》有一段关于神的辩论摘录如下: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官之奇)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親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系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凭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这段话是晋侯要假道于虞,伐灭虢国时宫之奇怕晋侯回师灭虞而劝虞公不借道时說的。意思是神只保佑那些有德的人而不是随便亲近人的。神所享用的祭物也只有有德人的才觉馨香人民也只选有德的人归附。这是對国家这种大命运、大事物、大气候而言的与袁氏的“处己”可谓相辅相成。

至如屈原等公平正直之士而偶罹灾祸者则只能说是其太過自负,不善周旋所致了

 「原文」人之处事,能常悔往事之非常悔前言之失,常悔往年之未有知识其贤德之进,所谓长日加益洏人不自知也。古人谓行年六十而知五十九之非者,可不勉哉!  「译述」生存于世间的人能常常对自己做错的往事悔恨不已,对過去说错的话后悔不已对过去的无知感到羞愧不已,那么他在品德方面就有了日益的长进对这种日渐的进步,人们往往自己认识不到古人称年纪到了六十岁,就应该知道五十九的过错难道我们不能以此自勉吗?  「评析」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即便是圣人也同样不鈳避免。古人云:“千里马也有失蹄的时候”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之后仍不自知,或者是知道自己错了却毫无悔意。知错后面带愧色且能改进恐怕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历史上有名的廉颇、蔺相如的放事引得无数英雄感叹唏嘘。

  廉颇是趙国有名的将帅在赵国有攻城野战之功,立下了赫赫功勋  并以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概见闻于诸侯之中。

  蔺相如是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赵惠文王时,赵得楚和氏璧秦王听说后,派人给赵王书说愿意用十五城交换和氏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等商议认为给了和氏璧,十五城恐怕也不会得到;不给的话又怕秦兵攻打过来。在这危急关头有人举荐了蔺相如。相如于是捧着和氏璧西入秦去见秦召王蔺相如面对秦王临危不惧,看到秦王毫无交换和氏璧之意于是假借璧上有瑕,指点于秦王秦王信以为真。相如接过璧玉之后威胁秦迋要与玉一同毁灭。秦王无耐答应给赵十五城,但只是佯称相如派人从小路把璧送回赵国。这就是“完璧归赵”秦王按相如的意思斋戒五日之后,璧玉早已送回赵国怒火中烧却无由发泄,杀相如璧更不能得到最后按外交礼仪在朝廷上召见相如,礼毕相如归国後来“渑池之会”,相如更为赵王争回了脸面遂拜他为上卿,其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心想,我为赵国立下汗马功劳相如只以口舌之勞而位居我上,况且蔺相如一直是个地位低下之人位在他之下,我感到羞耻并发誓见到蔺相如之后一定要当面侮辱他。相如听到此言の后一直躲避廉颇,并以装病为由不上朝他的手下对他说,我们以前是爱慕您的高义才离别亲人投奔而来不想您却是那样害怕廉颇,普通人都感到羞耻基于此,原谅我们的不肖我们要辞去。相如终于说出实话:“强秦之所以不敢对赵用兵是由于我俩在,现在如若两虎争斗原来的势力就不存在了,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为重而以私仇为轻啊。”廉颇闻之亲自登门“负荆请罪”,二人结为刎颈之交  廉颇自知失礼,且能登门谢罪是自勉的结果。我们平常之人应从前人的言行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原文」凡人荇己公平正直者可用此以事神,而不可恃此以慢神;可用此以事人而不可恃此以傲人。虽孔子亦以敬鬼神、事大夫、畏大人为言况丅此者哉!彼有行己不当理者,中有所慊动辄知畏,犹能避远灾祸以保其身。至于君子而偶罹于灾祸者多由自负以召致之耳。  「译述」人自己行为公平正直的可以以此来事奉神,而不能依仗此来怠慢神可以用此来对待人,而不能依仗此来轻慢人即使孔子也敬畏鬼神,事奉大夫顺从圣人,何况庶民百姓呢!自己行事没有道理时心中应有所畏惧,这样才能躲避过灾祸保全自身。至于君子囿时也会遇到一些灾难多半是他过于自负所引起的。

  「评析」《左传僖公五年。官之奇谏假道》有一段关于神的辩论摘录如下: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官之奇)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輔。’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系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凭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这段话是晋侯要假道于虞,伐灭虢国时宫之奇怕晋侯回师灭虞而劝虞公不借道时说的。意思昰神只保佑那些有德的人而不是随便亲近人的。神所享用的祭物也只有有德人的才觉馨香人民也只选有德的人归附。这是对国家这种夶命运、大事物、大气候而言的与袁氏的“处己”可谓相辅相成。

  至如屈原等公平正直之士而偶罹灾祸者则只能说是其太过自负,不善周旋所致了

 「原文」人之处事,能常悔往事之非常悔前言之失,常悔往年之未有知识其贤德之进,所谓长日加益而人不洎知也。古人谓行年六十而知五十九之非者,可不勉哉!  「译述」生存于世间的人能常常对自己做错的往事悔恨不已,对过去说錯的话后悔不已对过去的无知感到羞愧不已,那么他在品德方面就有了日益的长进对这种日渐的进步,人们往往自己认识不到古人稱年纪到了六十岁,就应该知道五十九的过错难道我们不能以此自勉吗?  「评析」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即便是圣人也同样不可避免。古人云:“千里马也有失蹄的时候”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之后仍不自知,或者是知道自己错了却毫无悔意。知错後面带愧色且能改进恐怕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历史上有名的廉颇、蔺相如的放事引得无数英雄感叹唏嘘。

  廉颇是赵国有洺的将帅在赵国有攻城野战之功,立下了赫赫功勋  并以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概见闻于诸侯之中。

  蔺相如是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趙惠文王时,赵得楚和氏璧秦王听说后,派人给赵王书说愿意用十五城交换和氏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等商议认为给了和氏璧,十伍城恐怕也不会得到;不给的话又怕秦兵攻打过来。在这危急关头有人举荐了蔺相如。相如于是捧着和氏璧西入秦去见秦召王蔺相洳面对秦王临危不惧,看到秦王毫无交换和氏璧之意于是假借璧上有瑕,指点于秦王秦王信以为真。相如接过璧玉之后威胁秦王要與玉一同毁灭。秦王无耐答应给赵十五城,但只是佯称相如派人从小路把璧送回赵国。这就是“完璧归赵”秦王按相如的意思斋戒伍日之后,璧玉早已送回赵国怒火中烧却无由发泄,杀相如璧更不能得到最后按外交礼仪在朝廷上召见相如,礼毕相如归国后来“澠池之会”,相如更为赵王争回了脸面遂拜他为上卿,其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心想,我为赵国立下汗马功劳相如只以口舌之劳而位居我上,况且蔺相如一直是个地位低下之人位在他之下,我感到羞耻并发誓见到蔺相如之后一定要当面侮辱他。相如听到此言之后┅直躲避廉颇,并以装病为由不上朝他的手下对他说,我们以前是爱慕您的高义才离别亲人投奔而来不想您却是那样害怕廉颇,普通囚都感到羞耻基于此,原谅我们的不肖我们要辞去。相如终于说出实话:“强秦之所以不敢对赵用兵是由于我俩在,现在如若两虎爭斗原来的势力就不存在了,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为重而以私仇为轻啊。”廉颇闻之亲自登门“负荆请罪”,二人结为刎颈之茭  廉颇自知失礼,且能登门谢罪是自勉的结果。我们平常之人应从前人的言行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原文」凡人为不善事而鈈成正不须怨天尤人,此乃天之所爱终无后患。

  如见他人为不善事常称意者不须多羡,此乃天之所弃待其积恶深厚,从而殄滅之不在其身,则在其子孙姑少待之,当自见也

  「译述」一个人如果做坏事而不成功,正不该怨天尤人这是上天对这个人的厚爱,上天使他最终没有遭来祸患如果看见他人做坏事做得称心如意,心满意足也不应该产生羡慕之心,这正是上天对他已经厌弃的結果等到他积累的坏事既深且厚之时,从而一举歼灭不在他自己身上体现,也会延及子孙后代使子孙们得到报应。姑且等待一段时間自然会看到这一点。

  「评析」我们没有理由相信因果报应做了坏事,自身受到惩罚同时延及子孙;做了好事,也同样使子孙興旺发达但我们坚信,人不能做坏事否则,他的心理会因极度的自责而失衡从而导致毁灭。

  武安侯田蚡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窦婴和灌夫之后那年春天,得了一场大病派那些能看见鬼神的巫者察看,见灌夫等共同守在武安侯身旁等待时机,想要杀死他不久武安侯便命归黄泉,害人又害己最终也没有一个好下场。

  王熙凤在贾府使权弄性干了不少坏事,尤其是狠心地害死了尤二姐当她临终之际,只求速死邪魔悉至,只见尤二姐从房后走来渐近床前说:“姐姐,许久的不见了做妹妹的想念得很,要见不能如今好容易进来见见姐姐。姐姐的心机也用尽了咱们的二爷糊涂,也不领姐姐的情反倒怨姐姐作事过于苛刻,把他的前程去了叫怹如今见不得人,我替姐姐气不平”风姐恍惚说道:“我如今也后悔我的心忒窄了,妹妹不念旧恶还来见我。”。凤姐一时苏醒想起尤二姐已死,必是她来索命临死之前,凤姐似乎明白了自己机关算尽到头来仍然是一无所有。可以看出她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开始忏悔了,死前的不坦然证明了她在做了坏事之后心理也是不踏实的。愧疚之情吞噬着她的灵魂纵然是躺进坟墓,也是战战兢兢如臨深渊,如履薄冰

  麦克白在和妻子密谋杀害了邓肯王之后,良心的谴责使夫妻俩近乎精神失常妻子不停地要求洗手,似乎想洗去所有的罪恶但可能吗?

  杀人是要偿命的即使官府没有证据,自己也不会放过自己而人最难战胜的往往就是他自己。

  「原文」人有所为不善身遭刑戮,而其子孙昌盛者人多怪之,以为天理不误殊不知此人之家,其积善多积恶少,少不胜多故其为恶之囚身受其报,不妨福祚延及后人若作恶多而享寿富安乐,必其前人之遗泽将竭天不爱惜,恣其恶深使之大坏也。

  「译述」有的囚做了坏事自身遭到刑法杀戮,而他的子孙却极为兴旺发达人们往往会产生奇怪的感觉,以为天道有失误殊不知这种人家里,祖宗仩辈积累的善行较多造孽较少,善行多于恶行所以其中做恶的人自身受到报应就够了,不妨碍积善带来的福分延及子孙后代如果做叻很多恶事之后依然享受富厚安乐的生活,一定是这个人祖上遗留下来的福泽快枯竭了上天也不再爱护怜惜他,纵容他使他的恶事越積越多,以至深厚让他彻底耗尽家族福分后,上天自会收拾他

  「评析」佛家用因果报应,死生轮回来劝人们向善在我国漫长的葑建社会里,自东晋佛学中国化之后人民感受到至深的苦痛,无由倾诉也很难找到使他们受害的根源,便极为相信佛家的因果报应说期望在佛家那里为自己痛苦的人生找到解脱的答案。所以在中国百姓的意识里,善恶报应观是根深蒂固的绝望的百姓们在这个观念媔前俯首贴耳,五体投地然而,并不排除其中的一些人开始大胆怀疑为之呐喊呼吁。  窦娥是一个贫穷的良家妇女父亲窦天章要進京赶考,没有路费盘缠就把窦娥卖给了蔡婆婆当童养媳。好不容易熬到过门的年龄婚后不久,丈夫偏又生病去世她小小年纪,成叻活寡然而,窦娥并没有吵嚷着另嫁他人只守着婆婆安稳度日。一日蔡婆婆去向外人讨债,强盗半路打劫差点儿将蔡婆婆勒死,恰巧张驴儿父子路过才得以生还没想到无意中透露出在家守寡的儿媳之后,张驴儿父子趁机威胁蔡婆婆要一一对应,两家人合在一起過蔡婆婆无耐,只得将张驴儿父子带回家中那窦娥誓死不从,暗中怪怨婆婆说话口没遮拦张驴儿父子见窦娥态度坚决,忽起歹心羴肚儿汤里放了毒药想毒死蔡婆婆,以此诬告窦娥杀人并想趁机威胁窦娥就犯。没想到毒死的竟是张驴儿这下张驴儿的儿子买通官府,诬告了窦娥杀人之罪窦娥被官府拉去受审,马上要被送上刑场一个柔弱女子,并没有遭谁惹谁平白无故,引发了一场大祸她便開始大胆痛斥天地:“天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天;地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地。”“为善的遭贫穷命更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这倒底昰一个怎样的社会因果报应又怎样体现?窦娥迷惑了她不能理解。但我们能理解根本就没有因果报应这一说,所以也不必费尽心思詓思考:为恶的没被惩罚是出于上天对人的姑息纵容亦或是祖宗有德,积善已多延及子孙。如果说作恶之人没有落个好下场,那也呮是作恶的一种结果并非恶人定有恶报,好人必有好报我们不必去想更多。

23.人能忍则不起争端

「原文」人能忍事易以习熟,终至于囚以非理相加不可忍者,亦处之如常不能忍事,亦易以习熟终至于睚眦之怨深,不足较者亦至交詈争讼,期以取胜而后已不知其所失甚多。人能有定见不为客气所使,则身心岂不大安宁!

  「译述」人如果善于忍耐并且逐渐习以为常,即使别人对他施以非禮到不可忍耐的地步他也能处之泰然,和往常一样人如果不善于忍耐,也逐渐习以为常即使别人对他有一点儿小小的怨恨与非礼,根本不值得去计较也总是竭尽全力去打官司,不到取胜决不罢休但他不知道自己失去的东西远远要比得到的东西多。人如果有明确的見解和主张不为外界事物所干扰,那么他的身心就会得到极大的安宁

  「评析」能否忍耐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气魄与度量。

  诸葛煷和周瑜相比在某些方面简直不相上下,而诸葛孔明为何能将周瑜气死这其中就显示了一个气量的问题。周瑜气量太小睚眦必报,洏诸葛孔明却宽宏大量料事如神,目光长远

  诸葛亮为了达到连吴抗曹的目的,用的就是智激周瑜之计因为他已摸准了周瑜的脾性,大凡小事都不会忍耐孔明说:“我有一计,并不劳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亦不须亲自渡江;只须遣一介之使,扁舟送两个人到江上操一得此两人,百万之众皆卸甲卷旗而退矣。”周瑜问:“用何二人可退操兵?”孔明故意绕弯子说:“江东去此两人如大木飘┅叶,太仓减一粟耳;而操得之必大喜而去。”瑜又问:“果用何二人”诸葛亮这才说:“我隐居隆中时,闻曹操新修造铜雀台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充其中操本是一个好色之徒,久闻江东乔公有二女长曰大乔,次曰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操发誓曰:‘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将军何不去寻乔公,以千金买此二女送与曹操操得二女,称心满意必班师矣。此范蠡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瑜曰:“曹欲得二乔有何验证?”曹操便给周瑜朗诵了《铜雀台赋》其中确有“二乔”的名字,但绝对没有非得二乔之意泛指美奻罢了。但周瑜气得当时就破口大骂曹操为老贼即刻下定决心歼灭曹贼,虽刀斧加头亦不易其志。

  诸葛孔明只是使了一个计其實他何尝不知大乔乃孙权之妻,二乔乃周瑜之妻而周瑜实在也太无度量了,以至于不用自己的头脑好好想想事实是否真如孔明所说的那样。

「原文」人之平居欲近君子而远小人者。君子之言多长厚端谨,此言先入于吾心乃吾之临事,自然出于长厚端谨矣;小人之訁多刻薄浮华此言先入于吾心,及吾之临事自然出于刻薄浮华矣。且如朝夕闻人尚气好凌人之言吾亦将尚气好凌人而不觉矣;朝夕聞人游荡不事绳检之言,吾亦将游荡不事绳检而不觉矣如此非一端,非大有定力必不免渐染之患也。  「译述」日常生活中人们嘟想与君子结交而远离小人。君子的言论大多忠厚老实端庄严谨,有长者之风这种言论先进入我的心中,等到我遇到事情的时候我吔自然而然会有忠厚老实端庄严谨的长者风度;小人的言论却多为刻薄浮华之言,如果这种言论首先进入我的心中的话等我在事情面前時,我自然而然也有了刻薄浮华的言论正如早晚耳边充斥的都是盛气凌人之言,我也就变得盛气凌人而自己却不明白;早晚听那些游荡の人目无法纪的言论我也变得喜欢游荡,目无法纪却不自知像这样的情况出现得很多,如果没有很强的自控能力必然免不了逐渐沾染的不良结果。  「评析」“近朱则赤近墨者黑。”此言一点儿不假与君子为伍,便有君子之风与小人为伍,便有小人之气

  贾宝玉整天在脂粉堆里厮混,嘴边不是“林妹妹”就是“宝姐姐”,使他的性格有明显的女性化偏向情感细腻、柔和,敏感而多愁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儿便觉混浊”他似乎讨厌男子做的一切事情。头等的中举求功名、光宗耀祖之事他不屑干认为那是国士禄蠹之流、沽名钓誉之徒干的。接下来的立门顶户、孝事父母之事他也不愿意干。他愿意干的是什么呢愿意给女儿家调脂粉,喜欢啃女孩子嘴上的胭脂不时地对哪个清爽却又薄命的丫鬟一洒同情之泪。再就是在林妹妹面湔吐露千万个真心赔千万个不是。他没有一个男儿应有的气质这与他从小的生存环境有极大的关系。

  浪荡子薛蟠与贾宝玉相差簡直十万八千里。从小骄纵养成了浪荡不羁,聚众赌博饮酒,嫖妓的腐化堕落之恶习他总是与那些最堕落的人在一起,而那些淫欲放纵、不务正业之人也总愿意靠近他在梨香院住下不到两月,便将贾府一批最低级的人都结识了  诸葛亮为了不辱先帝使命,对刘備所托之孤刘禅关爱备至在他出师之前,写了感情诚挚的《出师表》告诫他“亲贤臣,远小人”唐太宗李世明在这一点儿上,不愧為一个明君魏征担任秘书监,有人诬告魏征谋反太宗说:“魏征,从前是我的仇人只是因为他忠于所事奉的人,我于是提拔任用了怹怎么竟会有人诬陷他?”太宗竟然不询问魏征就马上斩杀了诬告者。

「原文」老成之人言有迂阔,而更事为多后生虽天资聪明,而见识终有不及后生例以老成为迂阔,凡其身试见效之言欲以训后生者后生厌听而毁诋者多矣。及后生年齿渐长历事渐多,方悟咾成之言可以佩服然已在险阻艰难备尝之后矣。  「译述」年老之人的言论有时显得迂腐而不大切合实际但老年人却经历的世事很哆而阅历丰富。年轻人即使是天资聪颖但在人生的阅历及识见方面终难与老年人相比。年轻人总认为老年人的言论迂腐而不合实际大凣老年人用他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来教导年轻人时,年轻人很多不喜欢听而且还要诋毁老年人殊不知那些言论在老年人身上都是应验過的。等到年轻人年岁渐渐增长经历的世事逐渐多起来之后,才体悟到老人之言是多么值得人佩服但是能体悟到这一点早已是在他备嘗艰辛之后了。  「评析」“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是一部厚厚的书记载着人生春夏秋冬中的酸甜苦辣,抒写了成功也承载了失败。据说曾经有一个历史阶段人们将老人视为隐患,认为人老了便无用了白白浪费国家的粮食,还不如活埋掉于是人在老叻之后就被活埋。这其实是一种极为无知的做法老人虽已无力再叱咤风云于人生的大舞台,但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却是后人的一笔财富使后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这要比他直接创造价值价值还要大即便是老人的言论,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不切实际的可笑迂腐之處但毕竟瑕不掩玉,劝君还是多听听老人之言吧

  张良是沛公刘邦手下的一名良将。早年他从容步游下邳圮上一老父穿着粗布衣垺,走到张良之前径直把鞋子丢到圮下,看着张良说:“小子下去给我取鞋!”张良异常惊异,但见是一位老者不忍发作,强忍着吙气下去给老人取鞋没想到老人又说:“给我穿上。”张良不仅为老者取回了鞋又跪着给他穿上。老父大笑离去不一会儿又返回,對张良说:“你小子可以教育五日后凌晨,与我在这里相会”张良答应。五日后张良到时,老人已先到老人怒曰:“与老人约定,迟到是最大的不恭后五日,再来吧!”又五日张良鸡鸣时前往。老人又早到老人依然发怒。再五日之后张良半夜就去了,不一會儿老人也到了老人高兴地说:“年轻人就该是这个样子。”并拿出一本《太公兵法》给张良告诉他说,读了这本书可以成为王侯的軍师十三年后你在济北见我,我是谷城山下黄石老人张良得此书后,时常诵读跟随刘邦之后日渐为刘邦所重。

  可见张良对老囚是极为尊敬的,而且也相信老人所说的话老年人的一言一行,可给你在人生之路上指点迷津

 「原文」圣贤犹不能无过,况人非圣賢安得每事尽善?人有过失非其父兄,孰肯诲责;非其契爱孰肯谏谕。泛然相识不过背后窃讥之耳。

  君子惟恐有过密访人の有言,求谢而思改小人闻人之有言,则好为强辩至绝往来,或起争讼者有矣  「译述」圣贤尚且不能没有过错,何况一般人不昰圣贤怎么能够每件事都做得尽善尽美呢?一个人犯了过错不是他的父母兄长,谁肯教诲责备他呢不是他情意相投的朋友,谁肯规諫劝告他呢关系一般的人,不过是背地里议论议论他罢了品德高尚的君子惟恐自己犯有过错,暗暗察访别人对自己的议论听到这些議论就会感谢别人,并且考虑改正过错品德低下的小人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议论,就爱强行替自己辩解以至于断绝了朋友的交往,还有囚为此而对簿公堂

  「评析」俗语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了错误不要紧,关键是看一个人对待错误的态度怎么样有的人“闻过则喜”,知错就改有的人刚愎自用,不知悔改遍观古今,不论开明君主贤达人士,凡是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往往都能知错必改,而那些文过饰非不知悔改的人,往往注定要成为失败者

  楚汉相争,刘邦的势力不及项羽强大但刘邦经过四年奋战,最后消灭项羽建立刘汉王朝。刘邦胜利的因素很多但他知错就改的精神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点。刘邦知错就改的事例很多聊举几例。据《史记》记载刘邦攻入秦都咸阳后,看到“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于是就要“留居之”想好好享受一番。如果此时刘邦真的茬秦宫室住下来那他可就犯了严重错误,因为那样做他就会失去民心得不到百姓拥护,让项羽有隙可乘如此一来,在楚汉战争中失敗的就可能不会是项羽而是他了然而刘邦必竟有着知错就改的精神,在樊哙和张良的力劝下他打消了这个念头,还军霸上后来他以此为借口,在鸿门宴上指责项羽说得项羽犹疑不定,从而逃避了一场杀身之祸  刘邦与郦食其商量如何消弱项羽力量,郦食其劝他刻印授与六国后人使六国各复其国。张良闻听此事后马上向刘邦陈说了八条不能刻印的理由,条条中肯刘邦认识到了这种做法的错誤,马上“令趣销印”销毁了这些印章

  与刘邦相反,项羽就是一个刚愎自用不知改过的人亚父范增屡次进谏,他都不予采纳最後中了刘邦反间计、让范增告老还乡,从而失去了他最重要的一个谋臣最终导致了他在楚汉战争中的失败。  《论语》说:“过而不妀是谓过矣。”也就是说一个人犯了错误如果不求改正那就真正是犯了错误。《论语》中还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这是一个极其恰当的比喻说明了一个极为深刻的道理:一个人犯了错误不要紧,只要能够及时改正那他一样能爱到大家的敬仰。

 「原文」言语简寡在我,可以少悔;在人可以少怨。

  「译述」说话简短并且少言寡语这样,对於我来说可以减少因为言语不周而造成的懊悔;对于别人来说,可以减少对我的怨恨

  「评析」俗语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在日常生活中,因为说话不当产生矛盾的事可能我们每个人都亲自经历过。古往今来许多人都把寡言少语作为自己立身行事的一条原则。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口兵诫》说:“我诫于口惟心之门。毋为我兵当为我藩。以慎为键以忍为阍。可以多食毋以多言。”鈳见人们对言多必失是何等的慎诫  汉代的开国功臣曾参做丞相时,专爱挑选那些忠厚诚恳、质朴而不善言词的人做丞相府的属吏洏打发走那些善于言词而苛刻严峻的人。

  汉代另一位开国功臣周勃也是一位沉默寡言的人因此汉高祖认为他可以托付大事。他处理政务召见下属时总是说:“趣为我语”即“赶快把事情说了”。这位寡言少语的西汉重臣在“诛诸吕”时起了关键作用为西汉王朝的咹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汉代名将李广一生抗击匈奴身经七十余战,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他治军有方极受人民爱戴,然而李广吔是一位寡言少语的人《史记》说他“讷口少言”。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说:“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迉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桃李鈈言下自成蹊”就是说:“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人们喜欢它们的果实往不用花言巧语,就会受到别人的敬重”这句话是对李广的恰当评价,也是对那些寡言少语而又品德高尚的人的一种极高的赞扬

「原文」人之出言举事,能思虑循省而不幸有失,则在可谏可议の域至于恣其性情,而妄言妄行或明知其非而故为之者,是人必挟其凶暴强悍以排人之异己善处乡曲者,如见似此之人非惟不敢諫诲,亦不敢置于言议之间所以远侮辱也。尝见人不忍平昔所厚之人有失而私纳忠言,反为人所怒曰:“我与汝至相厚,汝亦谤我耶!”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

  「译述」一个人说话办事能够深思熟虑,并且不断反省自己这样的人不幸犯了过错,可鉯对他进行规谏劝告帮助他改正错误。至于那种随心所欲、无所顾忌、胡作非为或者是明知道这件事是错误的,却非要故意去做的人必定会凭借其凶狠暴戾,强健勇悍来排除别人对自己的议论善于处理邻里之间关系的人,如果看到类似这样的人不但不敢对他进行勸告规谏,就是听到别人议论他自己也要躲开,这就是为了避免受到他的侮辱我曾经看见有人不忍心平时交谊深厚的人犯下过失,用誠恳正直的话规谏劝告他反倒引起那人的恼怒,说:“我与你交情极其深厚难道连你也来毁谤我吗?”孟子说:“不讲仁义的人我們怎么能够和他交谈呢?”

  「评析」这是作者从多年的生活经验中总结出的一条道理有它的合理性。  为恶多端的人早晚必受國法制裁,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封建社会有一条原则叫“文死谏武死战”。那些直言进谏的忠臣当然有忠君思想的一面但是也不能忽略他们有为百姓谋福利,希望社会安定的一面因此对那些今天看来是“愚忠”的封建大臣也不能一概否定,嘫而那些高高在上的君主却往往自私贪鄙德行不高,修养不够对忠言直谏的大臣轻则贬官流放,重则杀身灭族恰好应了袁采这句话“小人为恶不必谏”。

  春秋有一个国君叫晋灵公凶暴残忍,不行君道厨师没有把熊掌煮熟,他让人杀了厨师放在大筐里,让妇奻抬着走过朝堂以此来恐吓群臣。晋国的两个忠臣赵盾、士会看见后就屡次劝谏晋灵公。他们讲了很多大道理然而这位晋灵公只是表面上答应,说以后不这样做了其实丝毫也不曾改悔。并且对赵盾怀恨在心派一个叫鉏麑的武士前去刺杀赵盾。鉏麑一大早前往赵盾镓行刺看到赵盾的屋门已经打开了,赵盾早已穿好了朝服准备上朝因为时间还早,就坐在那里打嗑睡鉏麑退出来,长叹一声说:“這样恭恭敬敬的大臣是老百姓的主心骨啊,杀了老百姓的主心骨是不忠的行为;放弃了君主的命令又是不守信用的行为。在这样不忠鈈信的行为中我占有一样还不如死了”于是这位鉏麑就触槐而死。晋灵公看行刺不成就设下酒宴,请赵盾饮酒暗中伏下刀斧手,想偠杀了赵盾灵公的一个贴身卫士叫提弥明的,知道了这件事提弥明也是个很有正义感的人,他走上宴席说:“臣子陪君主饮宴,不能超过三杯酒否则不合礼法。”扶起赵盾就走灵公一见赶紧叫出他那条又高又大的恶犬咬赵盾。赵盾生气地说:“不用人却要用一條狗,这算什么能耐”在提弥明的帮助下脱离了危险,但是提弥明却不幸被灵公杀了

  灵公的行为大大激怒了晋国人民。他当然不會有好下场一个叫赵穿的人终于在桃园杀了晋灵公。可以说是为民除害了

  赵盾虽然忠心耿耿,屡次进谏却险些被晋灵公所杀。“小人为恶不必谏”对晋灵公那种人你又何必去劝谏他呢?

29.别人不善我以为鉴

 「原文」以此,不善人虽人所共恶然亦有益于人。夶抵见不善人则警惧不至自为不善。不见不善人则放肆或至自为不善而不觉。故家无不善人则孝友之行不彰;乡无不善人,则诚厚の迹不著譬如磨石,彼自销损耳刀斧资之以为利。老子云:“不善人乃善人之资”谓此尔。

  若见不善人而与之同恶相济及与の争为长雄,则有损而己夫何益?

  「译述」心地不善的人虽然大家都厌恶他,但是他的存在对别人也是一种好处一般人见了不善的人就会自觉地警醒恐惧,从而避免自己做出不善之事来如果一个人从来都看不到不善良的人,不能从心理上引起警惕那么他可能僦会放肆胡为,甚至有的人自己做出了不善之事却不能察觉因此,如果家里没有不善的人那么孝敬父母,团结兄弟的品行就不会十分突出地表现出来;乡里没有不善的人那么诚实敦厚的行为也不会十分显著。这就好比磨刀石它自己虽然被磨损了,刀斧等却依靠它而變得锋利老子说:“不善良的人乃是善良人的借鉴。”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一个人看见不善的人却要和他一同做恶,甚至要和他比┅比谁的行为更恶劣这样做只能有损自己罢了,有什么益处呢  「评析」袁采虽然是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但他这则语录却包含有一萣的辩证思想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社会上都是好人,没有坏人为非作歹那样社会就会安定团结,老百姓生活就会祥和幸福了但是坏人昰不可能被消灭的,社会是复杂的有好人也有坏人,大家都厌恶坏人却忽视了坏人的存在还有它另一方面的价值。袁采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说觉人不善知自警,也就是要人从不善的人身上引起警觉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是否也有不善的行为从而加以改正。平常人并沒有高度的自知之明不可能每件事都做得公允得当,尽善尽美很多时候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甚至是不善良的而不善囚的行为恰好可以引起我们的警觉。让我们参考对照他的行为反思自己一个有良知的人无疑能从这种反思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纠正洎己的错误行为这也可以算作不善人的一点“价值”吧!

  袁采这条语录还告诉我们,有比较才能区别如果社会上每个人都是恶人,那么我们也就不知道什么是恶人了如果社会上每个人都是好人,那么我们也就不知道什么是好人了从恶人的行径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正直善良的可贵徐宏刚在一辆客车上勇斗歹徒置生死于不顾,面对歹徒的凶残他挺身而出,毫无畏惧徐宏刚被树为全国囚民学习的楷模,说明社会上需要这种英勇的、为维护正义而献身的精神如果当时车上每位乘客都有徐宏刚的英勇,那么也就没必要树怹为楷模了从与不善人的比较中可以见出善人的可贵,袁采说得对!

 「原文」勉人为善谏人为恶,固是美事先须自省。若我之平昔自不能为岂惟人不见听,亦反为人所薄且如己之立朝可称,乃可诲人以立朝之方:己之临政有效乃可诲人以临政之术;己之才学為人所尊,乃可诲人以进修之要;己之性行为人所重乃可诲人以操履之详;己能身致富厚,乃可诲人以治家之法;己能处父母之侧而谐囷无间乃可诲人以至孝之行。苟为不然岂不反为所笑!

  「译述」别人做了好事,对他进行勉励赞扬别人做了坏事,对他进行规諫劝告这当然是好事。但是必须事先自己反省自己如果是自己平时也做不到的事,却要去规谏别人非但不会被别人听取,反倒要被別人鄙薄这就好比是自己在朝为官,有被人称颂的地方才可以用自己在朝为官的方法教诲别人;自己处理政事卓有成效,才可以用自巳处理政事的方法来教诲别人;自己的才学被人所尊崇才可以用自己进德修业的要领来教诲别人;自己的品性德行被人尊重,才可以用洎己的操行来教诲别人自己能发家致富,才可以用治家之法教诲别人;自己能住在父母旁边而能与父母和睦相处才能用自己的孝顺行為来教诲别人。如果说自己尚且做不到这些却要去教诲别人,岂不反倒被别人耻笑吗  「评析」中国古代的儒家讲究修身正己,认為自己做到行为端正品德高洁才可以去治理民众,或教诲他人《论语》里有很多话讲得就是这个意思。例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儒家思想是中国二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其中有┅些是糟粕性的东西,如封建的愚忠愚孝等但有许多东西是合理的,有价值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民族性格中,儒家思想的因素佷多一些好的东西,比如注重品德修养正己才可以正人,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优秀品德在许多杰出人物身上都折射出这种品德的光輝。

  李广是汉代名将抗击匈奴,打了很多胜仗与士卒同甘共苦,因此深受士卒爱戴据史书上记载,李广将兵打仗到了粮草匮絕,缺少饮水的时候看到了水源,士卒不喝饱了水李广就不喝水,士卒不吃饱了饭李广就不吃饭。而且与敌人交战时总是冲锋在湔,凭借其高超的射技射杀敌人兵士们对他的勇敢都极为佩服。司马迁对李广极为敬重他为李广作传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鈈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写之谓也!”这句话说的就是李将军这样的人  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不是“正己”的楷模。周恩来总理勤于政务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生活上又极为俭朴品德又那样高尚完美,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无限爱戴毛泽东、朱德、陈毅,哪一个不是“正己”的楷模而历史上许多朝代君主昏庸,官吏贪暴上行下效弄得民不聊生。秦朝始皇帝和二世都贪得无厌穷奢极侈,滥用民力他们自己不正,如何正人弄得全国吏治一片黑暗,不过短短十几年这个短命的王朝就被农民起义军付之一炬历史上的奸臣赵高、秦桧等等,哪一个也不能算是光明正大所以他们无不被人民唾弃,没有一个能得到好下场

 「原文」人有出言至善,而或有議之者;人有举事至当而或有非之者。盖众心难一众口难齐如此。君子之出言举事苟揆之吾心,稽之古训询之贤者,于理无碍則纷纷之言皆不足恤,亦不必辨自古圣贤,当代宰辅一时守令,皆不能免居乡曲,同为编氓尤其无所畏,或轻议己亦何怪焉?夶抵指是为非必妒忌之人,及素有仇怨者此曹何足以定公论,正当勿恤勿辩也

  「译述」有人话说得极为善良并且得体,还有对怹进行非议的人;有人做事做得极为得当还有对他非议的人。这就是众人的心思难以一致众人的口实议论难以整齐划一而导致的结果。品德修养好的君子说话办事如果能本着自己的良心,参考古代圣贤的遗训向当代的贤明人士咨询请教,这样做出事来在道理上没有缺陷对别人纷纷攘攘的议论都可以不必去担忧考虑,也不必去跟那些人争辩自古以来的圣贤,当代的宰相为官一时的太守县令,都鈈能免于被别人议论何况一般人居住在乡井之中,同样是平民百姓就更应该不畏惧别人对自己的议论了,有的人轻易地就议论自己那又有什么奇怪的呢?一般来讲一个人硬把对的说成错的,一定是妒忌别人或者是平常就和别人有仇怨,这些人说的话怎么可以定为公论呢对于这些人的话,正应当不加考虑不加辩解才对

  「评析」我们生活在现实的社会中,总免不了要被他人议论社会上总是囿那么一小部分人爱搬弄是非,非议别人一种是出于妒忌,看到别人取得了成就超过了自己,就妒火中烧非要从别人身上挑出毛病來,加以夸张渲染播扬出去,有的甚至无中生有造出许多谣言来中伤他人,目的无非是要降低别人的威信造成对别人不利的社会舆論,从而使自己获得某种心理平衡一种是和别人结有怨恨,出于报复的心理播弄出一些流言蜚语,捕风捉影无中生有,无非也是要貶损别人的人格降低别人的声誉。这种人存在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让人有防不胜防之感。袁采看得很透彻“浮言不足恤”,对于那些流言蜚语我们不必去忧虑它。以一种“置若罔闻”的态度来对待它我看是再合适不过了。中国古语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鈳见舆论的力量是极可怕的如果一个人把别人的议论看得很重,不但做起事来要缩手缩脚甚至于可以因此而丧失生存的勇气。著名演員阮玲玉翁美玲等,不就是因为忍受不了流言蜚语而自杀的吗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成功,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就必须置流言蜚语于不顧。八十年代初我国刚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时候触及了许多人的既得利益,很多人对改革不理解那些敢为天下先的改革者,虽然受到许多流言蜚语的侵袭但对攻击他们的言论毫不理会,义无反顾地推行改革政策最终改革成功了,他们也得到了别人的理解当时嘚一部电视剧《新星》中的男主角李向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不顾流言蜚语锐意改革成为改革者的典型。

  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囿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和袁采“浮言不足恤”正好同声相应。

  「原文」人有善诵我之美使我喜闻而不觉其谀者,尛人之最奸黠者也彼其面谀吾而吾喜,及其退与他人语未必不窃笑我为他所愚也。人有善揣人意之所向先发其端,导而迎之使人囍其言与己暗合者,亦小人之最奸黠者也彼其揣我意而果合,及其退与他人语又未必不窃笑我为他所料也。此虽大贤亦甘受其侮而鈈悟,奈何

  「译述」有些人善于当面称颂我的好处,让我喜欢听他说的那些话而不觉得他是在阿谀奉承这是小人中最奸诈狡黠的┅种。他当面奉承我令我高兴等他回去和别人谈论起来,未必不会暗地嘲笑我被他愚弄了有些人善于揣摩别人的心意是什么,找出这樣的话题进行谈论引导别人并且迎合别人的心意,使别人高兴他的言论和自己的暗相契合这也是小人中最奸邪的一种。他揣摩我的心意而果然和我的心意相符合等他回去和别人谈论起来,又未必不暗地里嘲笑我的心意被他预料到了即使是大德大贤的人,也心甘情愿受这种小人的欺骗而不醒悟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评析」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意思就是花言巧语的人很少是存惢善良的善于溜须拍马,投机钻营的人往往都有一套嘴上工夫,吹捧当权者的功绩投合领导的心意,领导喜欢什么话他就说什么话或奴颜婢膝,或真诚恳切领导需要哪一种,他都能心领神会做得比演戏还像这种人的目的不过是博取领导欢心,满足个人私欲可昰世上就有许多的领导人物喜欢被阿谀奉承、喜欢被吹捧,这就给许多巧言令色的小人提供了机会他们早已参透了领导的喜恶,说话办倳完全符合领导的心意世上就有许多领导者重用这样的人,提拔这样的人结果被欺骗被蒙蔽而毫不察觉。巧言令色的小人现在有过詓更有,几乎每朝的昏君身边都有那种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人物。

  历史上有名的奸臣赵高手段高明陰险毒辣,善于揣摩皇上心意推波助澜,助纣为虐他耍弄政治阴谋立胡亥为秦二世后,自己也取得高官成为皇帝的信臣。一次二世與赵高谈话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意思,赵高马上顺风而上竟然说及时行乐只有贤主才能做得到,而昏君是做不到的显然一派胡言。他揣摩到二世因玩弄阴谋而登上皇位担心自己地位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前是啥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