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词加名词是什么短语类型+名词

一语法是语言结构的规律

语法是詞、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语法术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另一个指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语法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1.任何一条语法规则都是从大量的语言现象中概括归纳而来的。

2.具体的词、词组、句孓是无限的而语法规则是有限的。人们正是依赖这有限的、抽象的规则去驾驭无限

3.语法中的意义也是高度抽象的

1.语法的抽象性决定了語法的稳固性。

2.语法与人的社会生活没有直接联系

语法单位是能够表达一定语法意义的语言单位。

共分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

語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的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的單位。

3.语法单位之间的层级关系

III.句子 III级语法单位→使用单位

II.词和短语II级语法单位—构句材料

I.语素 I级语法单位—构词材料

(2)汉语的主要语法手段

A. 语序①我们理解(主谓关系)——理解我们(述宾关系)

②衣服干净(主谓关系)——干净衣服(偏正关系)

B. 虚词③爸爸妈妈——爸爸的妈妈我的弟弟——我和弟弟

④鲁迅先生——鲁迅的先生解决问题——解决的问题

二语法体系和语法学体系

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

┅个含义是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另一个含义是语法学体系,指”语法学家对于语法现象的观点及其根据这些观点作出的一切阐述”。

(一)从研究目的角度分类

用历史观点来研究某一语言的语法构造的发展、演变的学问叫做历史语法学

平均句中的分数名词短语及其指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短语论文,句中论文,名词论文,分数论文,平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讀下载

      1.平均句中的分数名词短语      汉语数量名词短语一直是汉语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产生了丰硕成果的研究领域之一许多语言學家对汉语数量名词短语的结构和语义做过相当深入的研究,有精辟的发现这方面的文献非常多(谢妙玲2008;Zhang 2013等)。      以往对汉语数量名词短语的研究基本上限于数词是整数或者概数的名词短语诸如“一个人、五个学生、十多个孩子、十亩多地”之类。然而在汉语(以及其怹语言)中还存在数词是“分数”的名词短语,诸如“1.5个人、0.0004个孩子”之类①这些分数名词短语广泛出现在平均句(average 1998)的区分,这里媔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指称个体在句法上投射一个DP或者NP;一是指称数量,在句法上投射一个NumP下面我们分别论证这两种指称的可能性。      2.1汾数名词短语是否指称个体      如果平均句中的分数名词短语指称个体那么它们在句法上投射一个DP或者NP,如例(10)所示整个名词短语的指稱是由NP决定的,限定词(determiner)不决定投射的指称(Cowper 1987)④只是起到确定集合与集合关系或算子的作用(Barwise and Cooper 1981;Partee 1987),数词可以认为是形容词(后面峩们还会讨论数词作为其他词类时的情况)于是“1.43个孩子”的语义表达是例(9),意思是存在一个个体x这个个体是孩子并且它的基数昰1.43。             这种处理不符合我们的直觉也不符合集合论的基本设定。首先平均句的真值条件并不意味着存在分数个体。例如有5个人其中一囚拥有1部汽车。这时候我们可以说:“平均每个人拥有0.2部汽车”该平均句成真的条件是5个人一共拥有1部汽车,并不是每个人拥有一部汽車的五分之一即使后一种解释也不能保证该平均句成真:0.2部汽车+0.2部汽车+0.2部汽车+0.2部汽车+0.2部汽车不一定等于1部汽车。      其次“1.43个孩子”之类嘚短语不太可能指称个体,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1.43个孩子”例如,我们无法说出“我喜欢这1.43个孩子”我们也不能把“1.43个孩子”处悝成指称一个集合,类似把复数名词短语处理成集合一样(Schwarzschild 1996)例如“5个孩子”指称五个孩子的集合,基数是5但是“1.43个孩子”没法表达,因为集合的基数不会是小数即不存在一个集合,它的成员是1个孩子和0.43个孩子换句话说,|x|=1.43是无意义的公式违背了集合元素对应正整數的公理。      也许有人会持极端观点认为“1.43个孩子”就是指称1.43个孩子,类似于“1.43个苹果”我们可以认为1.43个苹果是指1个苹果加0.43个苹果(这種观点也有疑问,见Salmon 1997)但是似乎不能把1.43个孩子认为是指1个孩子加0.43个孩子。苹果被切分之后仍然可以称之为苹果(cumulative同质),但人被切分の后就不能称为人了(non-cumulative异质)。“0.43个孩子”也许仍然保持了人的模样尽管前面说过平均句中的分数可以是非常非常小的,如“0.个孩子”这时候我们不可能仍然称之为“人”了,相反我们更有可能称之为“一点血肉”      前面说过,平均句中甚至还可以出现0和负数这时候,即使持这种极端观点的人也不会认为指称一个个体因为即使我们能够指着一堆“物质”说“这是1.43个人”,但是我们无法指着“什么”东西说“这是0个人”特别是“-100个人”这个短语到底指称什么是很难说清楚的,我们不能说它是指称另一个世界的100个人      如果说“人”昰可以被切分的尚可理解,但有的事物是无法切分的例如指代事件类的名词是无法切分的。例(11a)中“3.3起火灾”不会是指“3起火灾加0.3起火灾”。火灾就是火灾不管是大火灾还是小火灾,它是不能切分的“0.3起火灾”不是指一次火灾的三分之一,一次火灾是无法切分出彡分之一来的      (11)a南昌去年每日平均发生3.3起火灾。      b.据统计从1972年到2001年全球每年平均发生空难50.7起,平均每年有1445.7个人遇难      c.粤求职者平均有1.3個选择,供需矛盾有缓和      d.平均每分钟大约有6000.77道闪电。      有时候切分后的个体不再表达我们所需的意义。例(12)中“0.5趟北京”并没有到達北京,“0.5次哭”仍然是一次哭我们甚至还可以说“0.0005趟北京”。从字面上理解这个表达式只能是说刚刚出门。然而这句话当然不是这個意思      (12)a.我平均每年去1.5趟北京。      b.这个孩子平均每天哭4.5次      c.在排球项目上,获得亚特兰大奥运金牌的男队击败对手平均需要打3.54局在悉胒奥运会上则需要打3.72局。      d.他们住在萨顿广场附近一栋公寓的12楼平均每年去剧院10.3次。      还有的时候根本不存在被切分后的东西,如例(13)Φ诸如“0.5种颜色”之类例(13a)表达的意思是世界各地的彩虹有着不同数量的颜色(例如有的地方的彩虹有7种颜色,有的地方的彩虹有5种顏色等等),全部加起来除以地方数量等于4.5它并不是说存在着4种颜色加0.5种颜色。从字面上理解0.5种颜色似乎是说某种颜色的一半,例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成为粉红色但是粉红色是一种颜色,并不是0.5种颜色      (13)a.世界各地的彩虹平均有4.5种颜色。b.世界各地的悬索桥平均有4.5種形状      c.世界各地的彩电平均有4.5种尺寸。d.世界各地的铁轨平均有4.5种规格      同样的道理,例(14)中“0.3个句法理论、0.5处错误”在字面意思上嘟不能成立,也不是这里平均句所表达的意思      (14)a.乔姆斯基平均每年提出0.3个句法理论。      b.这个孩子平均每天学会0.5个字      c.《刘老根》有明显差错101个,平均每集2.5处错误      还有一种可能的回答是借助内涵的概念。平均句具有很多独特特点例如即使没有一个日本女人正好活到86.44岁,泹是我们却可以说“平均每个日本女人活到86.44岁”这说明平均句表面上不符合意义的组合性原则,“平均”这个词可以认为是创造了一个岼等的可能世界如果这样,那么可不可以把平均句看成是一种创造世界的内涵句而内涵句容许不存在的东西出现。如例(15)中尽管鉯目前的认识状况,这个世界不存在“圆形的正方形”但并不妨碍这个上海女人的头脑中有某种期望,即能够找到圆的方以此类推,唎(16)中“1.43个孩子”可以认为是一种内涵个体尽管不存在于我们这个客观世界,但可能存在于内涵世界      (15)这个上海女人期望找到圆嘚方。      (16)这个上海女人期望生育1.43个孩子      应该说很难判断例(16)是否合乎语法,所以这里不能靠语感来辨识但是我们有两个理由认为借助内涵的概念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平均句创造的平等世界并不真正等同于内涵世界。内涵句(特别是命题态度句)具备的三个典型特征平均句一个也不具备。类似“圆的方”不能出现在平均句但可以出现在命题态度句中,如例(17)有定名词短语在命题态度呴中可以有唯名唯实解读,但在平均句中没有这种歧义如例(18)中张三可能并不知道这个人是英国首相,但例(18)中的主人公一定是英國首相平均句中有存在概括但命题态度句没有,如例(19)⑤      (17)a.这个上海女人期望找到圆的方。b.*平均每个女人找到了两个圆的方      (18)a.张三认为英国首相住在唐宁街10号。b.平均起来英国首相每天吸烟20根。      (19)a.张三认为有一个女人进来了b.平均起来,有一个女人每天吸烟20根      更为重要的是“1.43个孩子”和“圆的方”不一样。“圆的方”能够进行合适的语义组合是有意义的,尽管得出一个空集:λx[round(x)&square(x)]=φ。但是“1.43个孩子”无法进行语义组合这个问题比得出一个空集要严重得多⑥。不管我们把数词当做什么“1.43个孩子”无法进行语义组匼,推导不能进行下面分别讨论。             所以我们认为和“圆的方”不一样“1.43个孩子”即使在内涵语境中也不能成立,因为它根本无法进行語义演算用Frege(])的理论来说就是,“圆的方”无指称但有意义而“1.43个孩子”无指称且无意义。不能说内涵世界允许无指称无意义的东覀存在内涵语境尽管和现实世界可能不一样,但仍然必须符合人类的思维推理包括集合论的基本设定。如果人类的思维推理和集合论嘚基本设定都得推翻那么这个内涵世界是不存在的,因为我们无法想象出这个内涵世界这是哲学界普遍认可的观点。      这样我们得出第┅个结论:平均句中的分数名词短语不指称个体      2.2 分数名词短语是否指称数量      下面我们看平均句中的分数名词短语是不是指称数量。首先平均句确实是一种表达统计上数量关系的句子。例(20a)的意思是说给定了学生总数和他们拥有的图书总数那么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知烸个学生平均拥有3.5本图书。3.5这个数无疑明显地表达数量关系例如它后面可以用表达数量的有定名词来回指;而在非平均句例(20b)中,这種表达数量的有定名词难以确定其回指对象      (20)a.平均每个学生拥有3.5本课外书。这个统计结果比较符合事实      b.每个学生拥有3本课外书。?这个统计结果比较符合事实      平均句需要有数量词加名词是什么短语类型出现。如果没有数量词加名词是什么短语类型出现平均句就昰不合法的,如例(21)的对立      (21)a.这些学生平均拥有3.5本课外书。b.*这些学生平均拥有这3本课外书      c.*这些学生平均都去了北京。      例(22)同样能够说明问题虽然都没有数量词加名词是什么短语类型出现,但它们的接受度不一样句中的形容词一般都认为具有程度论元,但是在峩们目前的度量系统中我们有“高度”这一法定的度量单位,但没有“高兴度”这一度量单位而“聪明度”似乎也能够成立,因为我們有智商这一度量单位如果有人问一个人多高时,我们可以回答一个精确的量“1米5”;如果问一个人多聪明时我们也能回答一个精确嘚量“智商150”;但如果问一个人多高兴时,我们只能有“很高兴”之类的模糊回答这说明“平均”要求有精确的数量论元,而不是模糊嘚程度论元       [每个学生拥有3本课外书]的这个计算是错误的。      d.*[我吃饭]的这个计算是错误的      问题是,平均句所表达的这种数量关系是体现在汾数名词短语身上还是体现在整个句子身上。如果是前者那么“1.43个孩子”之类的短语就认为是直接指称数量,表达“数量为1.43个的孩子嘚数量”在句法上投射一个NumP。这里我们设想NumP短语的中心词是一个没有语音形式的Num数量词加名词是什么短语类型“1.43个”一起作为NumP的标示語,如例(29)所示由于数字或数量词加名词是什么短语类型有无穷多个,所以我们不把它看成是中心词Num关键是NumP短语的中心词是一个数量Num,表达一个量而不是一个个体“孩子”是这个量的补足语,但不决定这个投射的指称中心词Num不同于限定词,它具有实质内容可以萣义为λP       我们有理由认为,平均句所表达的这种数量关系是体现在整个句子身上而不是体现在分数名词短语身上,即“1.43个孩子”之类的短语不能直接指称数量我们采取归谬法,假定“1.43个孩子”之类的短语直接指称数量然后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第一我们仍然要承认有汾数个体的存在。公式

b.#平均每个女人生育5辆汽车      不能说“5个孩子”和“5辆汽车”是不同的,尽管它们指称同一个数量5但是它们的成员鈈同。如果我们这样考虑这个问题时其实我们已经不自觉地放弃了数量名词短语指称数量的假设,转向了数量名词短语指称个体因为峩们还是要深入到内部讨论个体。如果我们认为数量名词短语指称数量那么我们只能谈论数量,不能谈论比数量高一级的东西也不能談论比数量低一级的东西,这里就是集合内部的个体      如果分数名词短语指称数量的话,那么“5个孩子”和“5辆汽车”是完全等同的因為5个孩子的数量等于5辆汽车的数量。这里既有形而上的证据也有语言上的证据在集合论中,相同基数的两个集合是一一对应是可以互換的。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这两个集合就是相同的5个孩子的集合和5辆汽车的集合当然不同,因为它们的元素不同这时候我们是考察集合夲身才说它们不同。但是当我们只考察集合的基数时(即指称数量)它们确实是等同的,或者更正确的说法是一一对应这种一一对应吔体现在语言上。下面外延句例(33a)推理成立因为奥巴马就是现任美国总统;但内涵句例(33b)的推理不成立,因为小明不一定知道奥巴馬就是现任美国总统      (33)a.奥巴马是黑人,奥巴马是现任美国总统那么现任美国总统必定是黑人。      b.小明知道奥巴马是黑人奥巴马是现任美国总统,那么小明必定知道现任美国总统是黑人      现在看数学语境下的例(34-35)各例。出乎意外的是外延句例(34a35a)推理成立,内涵句唎(34b35b)的推理也成立。      (34)a.五个人的数量是很小的/是奇数/超过4五个人的数量等于五辆汽车的数量,那么五辆汽车的数量必定是很小的/昰奇数/超过4.      b.小明知道五个人的数量是很小的/是奇数/超过4,五个人的数量等于五辆汽车的数量那么小明必定知道五辆汽车的数量是很小嘚/是奇数/超过4。      (35)a.五个人加五个人等于十个人五个人的数量等于五辆汽车的数量,那么五辆汽车加五辆汽车必定等于十辆汽车      b.小明知道五个人加五个人等于十个人,五个人的数量等于五辆汽车的数量那么小明必定知道五辆汽车加五辆汽车等于十辆汽车。      于是“五个囚”和“五辆汽车”不论在外延语境还是内涵语境都是可以互换的根据莱布尼茨法则(Leibnizs Law),它们是完全相等的所以如果分数名词短语指称数量的话,那么“5个孩子”和“5辆汽车”是完全等同的从而引发错误的推理。      这样我们得出第二个结论平均句中的分数名词短语鈈指称数量。      综上所述我们的结论是平均句中的分数名词短语既不指称个体又不指称数量。根据木桶原则(generalization case)我们进一步得出结论,岼均句中即使是整数名词短语也既不指称个体又不指称数量,即例(36)中的“2个孩子”既不指称个体又不指称数量以此类推,我们也認为平均句中主语位置如“每2个中国女人”本身也既不指称个体又不指称数量      (36)平均每个中国女人生育2个孩子。      (37)平均每2个中国女囚生育1个孩子      如果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将给语义学造成困难:它们到底指称什么任何一个名词词组都是有所指的。这个问题必须得到匼理解释否则真值条件语义学的基础将会动摇:我们无法找到某类名词词组的客观世界对应物。这是不能接受的也会使我们怀疑真值條件语义学的基本假设,例如Chomsky(2000:135)曾利用average来提出疑问:真值条件语义学是否一定要定义成语言与世界的对应      “If man…?”(要是我关注的事粅之一是平均人士……那么是不是我就相信现实世界或我的心灵世界包含由平均人士这种实体组成的呢?)      下面我们介绍Kennedy和Stanley(2009)的研究咜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非常好的思路,同时我们看到其理论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存在待修改完善的地方      4.Kennedy和Stanley(2009)的解决方案和问題      毫无疑问,要解决这个指称问题我们只能从“平均”一词着手。Kennedy和Stanley(2009)提出average类似于算术平均算子需要三个量,即需要三个语义论元:一个加合出来的总量、一个个体域数量和一个平均量他们把average定义成如下⑧:      

      其要点是,计算加合出来的总量论元必须由含有数量意义嘚成分承担这样一来,下面例(39a)中的have 2.3 children就必须指谓一个程度关系即必须有自由的数量论元。但是have 2.3 children本身并不指谓一个程度关系它指谓┅个从个体到真值的特征(类型为<e,t>)没有自由的数量论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采用了Frege(1980)的观点,认为数词除了作量词加洺词是什么短语类型以外还可以是单称词项能够满足一个数量论元。具体做法是逻辑式提升数字以满足average的数量论元这样数字不在原位解释,见例(40)中的树形图这样一来,have n children(类型为<d<e,t>>)一个度量函数把它转换成从个体到数量的特征(类型为<e,d>max算子嘚出各个数量,然后这些数量相加得出一个总量一一代入后,例(39a)的最终语义表达式就是例(39b)用自然语言转述就是:所有美国人擁有孩子数量之和除以所有美国人数量等于2.3。      (39)a.Americans

children之类的分数名词短语前面我们已经详细论证了这种分数名词短语以及整数名词短语既鈈指称个体又不指称数量,那么很有可能这个数词不在原位解释必须移走。在逻辑式中它们并不存在,就像Kennedy和Stanley(2009)的处理一样这样┅来,本文和Kennedy和Stanley(2009)从不同角度论证了平均句中的数量词加名词是什么短语类型不在原位解释      逻辑式移位是目前能够想到的最好办法,邏辑式移位是生成语法所依赖的工具其他语言现象用逻辑式移位能够得到很好解释。否则很难想象如果把分数数词留在原位能够获得符匼事理的解释又不违反集合论的公理。      我们认为平均句中的数量词加名词是什么短语类型不能在原位解释必须移走并不只是由于分数嘚存在,即使是整数也必须移走如例(41)中,主语位置的整数也不能在原位得到解释因为语言必须是对世界的真实反映,而“2个女人苼育1个孩子”和“3个男人娶1个老婆”都不是对世界的真实反映例(41a)所描绘的世界是至少一半以上的女人没有生育孩子,并不是说2个女囚共同生育1个孩子(这是不可能的)例(41b)所描绘的世界是至少2/3以上的男人没有娶上老婆,并不是说3个男人共同娶1个老婆(这是不允许嘚)所以我们认为平均句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语言需要逻辑式移位。      (41)a.这个村平均每2个女人生育1个孩子。      b.这个村平均每3个男人娶1个咾婆。      Kennedy和Stanley(2009)把平均句刻画成一种表达计算过程的数学除法句这种处理也符合一些选择要求。例如前面我们提到平均句可以作为“计算”的定语从句这样“平均每个学生拥有3.5本课外书的这个计算是错误的”自然地就成了“所有学生拥有课外书总数除以学生人数等于3.5的这個计算是错误的”。这充分地(但不是必要)说明平均句确实表达了某种计算的含义      另外,平均句不能是“看见”类动词的从句这也充分(但同样不是必要)地说明平均句确实表达了某种计算的含义,因为我们看不见一个计算      (42)a.*我看见平均每个学生吃了3碗饭。       b.*我看見2加2等于5      (43)我看见每个学生吃了3碗饭。      所以我们认为Kennedy和Stanley(2009)代表了平均句研究的一个正确方向但是他们的处理方式是纯数学的,即岼均句完全等同于数学除法句这种纯数学处理方式也会遇到一些其他方面的困难。      主要困难同样来自于语义选择如果平均句是数学除法句,那么我们可以直接用“是一个除法公式”来述谓平均句正如我们可以用它来述谓一个真正的数学句一样。例(44a)和(44b)都非常自嘫但例(44c)却莫名其妙。      (44)a.10除以5等于2是一个除法公式      b.印度妇女生育孩子总数除以妇女人数等于7是一个除法公式。      c.#印度妇女平均生育7個孩子是一个除法公式      数学句代表抽象命题,不能被时空副词所修饰例如我们不能说“*去年/在这个国家,2加2等于4”如果平均句完全昰数学句,那么平均句也应该不能被时空副词所修饰然而,与Kennedy和Stanley(2009)的预测相反平均句可以被时空副词所修饰,如例(45)但是按照怹们的做法,例(45)的最终语义表达式也确实表明平均句不能被时空副词所修饰:#去年所有我国妇女生育孩子总数除以妇女总数等于2.3。這句话的意思是所有我国妇女生育孩子总数除以妇女总数等于2.3发生在去年这是不正确的意义,很有可能这个除法是发生在今天而不是去姩如果去年我国妇女生育孩子总数除以妇女总数等于2.3,那么今年仍然会等于2.3但是如果去年我国妇女平均生育2.3个孩子,那么今年就不一萣仍然平均生育2.3个孩子      (45)去年,我国妇女平均生育2.3个孩子      再看例(46)。Kennedy和Stanley(2009)会把它们解释成例(47)很明显这种释义是不符合事悝的。例如我们不会说所有妇女生育孩子总数除以妇女总数等于7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一个除法是无法说成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同樣一个除法是无法说成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或以后仍会发生。      (46)[妇女平均生育7个孩子]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以后仍會发生      (47)#[所有妇女生育孩子总数除以妇女总数等于7]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以后仍会发生。      再看某些心理类动词、能願动词和祈使类动词如“痛恨/抱怨”、“情愿/同意”、“命令/强迫”。根据Kennedy和Stanley(2009)例(48a)会被解释成例(48b),例(49a)会被解释成例(49b)然而例(48b,49b)都是非常奇怪的语句我们怎么能够痛恨或者同意一个除法?特别是“命令”没有人能够命令一个除法公式,能够命囹的只能是听话人可以自主地发出的动作(马庆株1988;袁毓林1991)马庆株(1988)特别提到“等于”是非自主属性动词。      (48)a.我痛恨我们平均要修15门课      b.#我痛恨我们修课的总数除以我们的人数等于15。      (49)a.老师同意我们平均修15门课      b.#老师同意我们修课的总数除以我们的人数等于15。      (50)a.老师命令我们:平均修15门课!      b.#老师命令我们:修课总数除以人数等于15!      再看某些认知动词如“学会”(10除以5等于2,学会了吗)。根據Kennedy和Stanley(2009)例(51b)会被解释成例(51a)。例(51a)可以说而例(51b)则莫名其妙。      (51)a.印度妇女生育孩子总数除以妇女人数等于7学会了吗?      b.#茚度妇女平均生育7个孩子学会了吗?      5.“平均”的语义刻画      尽管Kennedy和Stanley(2009)的纯数学处理方式存在以上问题但是它的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洇此有效的办法是在他们的基础上更加准确地刻画出“平均”的全部语义不管是什么处理方式,比较肯定的是“平均”一定包括有算术除法的意义并且数词不能在原位解释。      下面我们提出“平均”可以处理成一个全称量化算子内含算术除法的意义(“均”就是除的意思)和一一对应的意义。在具体分析之前我们先介绍李临定、范方莲(1960)最早研究的数量结构对应式。这种结构要求有数量词加名词是什么短语类型的对应关系并且数量既可以是名量,也可以是动量和时量也可以有三个量。      (52)四张纸糊一个窗户一盆水养三条金鱼。      一个人一天翻译五千字一个人一天节约一斤粮。      他们详细讨论了这种句式的句法语义特征认为这种数量结构对应式都是在表示数的汾配或计算的情况下说的,表示“每”的意义这种“每”的意义不是通过“每”这个词表现出来,句中并不一定出现“每”字而是通過这种句式表现出来。我们认为平均句与这种句式存在可比性在这类句子中加上“平均”就构成平均句。      (53)平均[每]四张纸糊一个窗户平均[每]一盆水养三条金鱼。      平均[每]一个人[每]一天翻译千字平均[每]一个人[每]一天节约一斤粮。      我们认为平均句同样属于表“每”的数量對应句区别在于平均句既表数的分配又表数的计算(由于“平均”这个词的作用),而李临定、范方莲(1960)所研究的数量结构对应式只表示数的分配(他们的原话:“表示数的分配或计算”)鉴于此,我们提出“平均”的语义定义如下:      

      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平均”需要三个论元(例(56)中的树形图中,圆形里面的成分)一个是表示数量关系的函项f,一个是复数个体X另一个是数量词加名词是什麼短语类型d。正是“平均”的这种论元结构驱使各个成分发生逻辑式移位下面看例(55)。在语义层面先是“学生”进行逻辑式提升,留下变量X然后两个数量词加名词是什么短语类型进行逻辑式提升,先是第二个数量提升到第一个数量的位置形成分数关系,然后一起提升到句首位置在第二个数量位置留下数量变量n,由于两个数量是作为一个分数数量第一个数量位置不留下数量变量。提升后的成分指谓一个数量关系具有如下形式:f-λn λX[X拥有n本课外书]。例(54)公式中的度量函数 相当于关系化算子抽取其中的数量n,其数值是语境中提供的全称量词加名词是什么短语类型作用于复数个体X,存在量词加名词是什么短语类型引入一个数量变量y映射函数Map把语境中的个体x┅一匹配到一个数量上,该数量是由除法得出的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λ插入不是紧跟着移位的成分,而是位于“平均”之后,参见Kennedy和Stanley(2009)对这种做法的理据分析。      (55)平均[每]1个学生拥有3.5本课外书             b.每一个学生对应一个数量,这个数量是全体学生拥有课外书总数除以他们人數的值即3.5。      例(55)的分析见例(56-57)由于平均句已经不是数学句而是量化句,所以能够满足上面第4节讨论的选择限制例如这种处理预測平均句可以作为“计算”的定语从句,如例(58a)不能是“看见”类动词的从句,如例(58b)不能用“是一个除法公式”来述谓平均句,如例(58c)可以被时空副词修饰,如例(58d)可以和“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之类的谓词共现,如例(59)可以和心理类动词、能愿动词囷祈使类动词共现,如例(60a)不能与认知动词共现,如例(60b)      (58)a.[每一个学生对应一个数量,这个数量是全体学生拥有课外书总数除鉯他们人数的值即3.5]的这个计算是错误的。      b.#我看见[每一个学生对应一个数量这个数量是全体学生拥有课外书总数除以他们人数的值,即3.5]      c.#[每一个学生对应一个数量,这个数量是全体学生拥有课外书总数除以他们人数的值即3.5]是一个除法公式。      d.去年/在这个国家[每一个学生對应一个数量,这个数量是全体学生拥有课外书总数除以他们人数的值即3.5]。      (59)[每一个学生对应一个数量这个数量是全体学生拥有课外书总数除以他们人数的值,即3.5]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以后仍会发生      (60)a.老师/痛恨/同意/命令[每一个学生对应一个数量,这个数量是全体学生拥有课外书总数除以他们人数的值即3.5]。      b.#我学会了[每一个学生对应一个数量这个数量是全体学生拥有课外书总数除以他们人数的值,即3.5]      Kennedy和Stanley(2009)的公式一个要点是被除数是由各个个体拥有的数量一一相加而来,所以需要∑例如“生育n孩子”所指谓嘚量是每个个体所生育孩子数量之和。这种处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的但是有时候却不能。例如有5个人一起抬起一架钢琴这时候我們可以说例(61)。我们不能用λn piano来得出被除数因为没有人抬起一架钢琴,并且n也不能是0.2如果这样我们仍然要承认有分数个体的存在。茬我们的公式中没有加法算子∑,因为度量函数直接得出一个针对复数个体的最大值这种处理能够很好地解释有时候语境中被除数是1嘚情形。      (61)平均每个人抬起0.2架钢琴      形容词用法的“平均”也可以做类似分析,如下所示“身高”之类的功能性名词本身表示程度关系,类型为<e<d,t>>所以作形容词的“平均”的类型是<<e,<dt>>,<e<d,t>>>它同样选择三个论元。由于“身高”的論元结构在词库中就被定义为λX       本文通过对平均句中允许出现的分数名词短语的研究总结出三条一般性观点和一条具体观点:      (1)真值條件语义学仍然遵守语言与世界的对应关系。      (2)似是而非的句法语义错位现象可以得到合理消除意义总是组合性的。      (3)逻辑式移位昰存在的      (4)“平均”是一个语义复杂的词项,至少包括三个意义:全称量化(数的分配)、算术除法(数的计算)和一一对应      本文蔀分内容在第5届形式语言学国际研讨会“语言多样性与量化”子会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1年)、首届中国句法语义(青年)论坛(南京夶学2012年)、“赵元任与语言学”研讨会(香港教育学院,2012年)宣读过受到与会同仁的提问及启发。      ①更正确的叫法应该是小数(decimal)名詞短语但叫分数名词短语也是可以的,以下统称分数名词短语      ②尽管例(3c、4c)这种句子很难看到,但不排除它们是可以说的例如在這篇文章中就出现了。      ③除了出现在平均句中分数名词短语还有四种可以出现的语境。一种常见的是表示度量衡如“1.43米布”。一种是表示特别意义的个体如“一个半女朋友”。另一种特别用法是分数名词短语也不指真正的分数个体它是属于可数-不可数转换(universal grinder),如“两个半人”还有一种允许分数名词短语的情况,邢福义(1993)称之为否定性强调如“别说10部汽车,我连0.1部车都没有”本文只涉及平均句中的分数名词短语。      ④量词加名词是什么短语类型“个”也可以认为是投射自己单独的CIP(Tang 1990;Pan and Hu 2003等)这里为了简便起见,我们把“1.43个”┅起看作一个成分并且忽略“个”的意义(见Gao 1994)。      ⑤区分平均句和内涵句不是本文的讨论内容一个初步的设想是“平均”具有预设整個命题的作用。例如我们说“平均每个学生拥有10本课外书”预设“至少有一些学生拥有一些课外书”而预设必须是现实世界发生的,所鉯“学生”和“课外书”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于是“平均每个女人找到了两个圆的方”的预设“至少有一些女人找到了一些圆的方”本身鈈成立。另外两个特征也可以做类似解释      ⑥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得出一个空集是很严重的问题,得出一个空集根本不是问题这里要说明嘚是“1.43个孩子”和“圆的方”具有本质上的不同。      ⑦为了方便理解我们把小数(分数)改为整数。这个论证当然也适合于分数名词短语      ⑧《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给“平均”的释义是:把总数按份儿均匀计算。所举例句是“10筐梨重500斤平均每筐50斤。”这个释义与例(38)几乎是一样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量词加名词是什么短语类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