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友诚公是泰甫公还是兴甫公后裔

秋高气爽2017年10月5日上午9:30,来自广東大埔、龙岩和永定各地的参加“公祭吉甫公墓迁葬20周年活动”筹备会的吉甫裔孙约50多人前往永定区湖雷镇石坑村前头岗吉甫公墓祭拜。

年代:宋 作者: 华岳

子针如京师一室膏鼎脔。

兄室虽被伐一妻犹可免。

伯奢事行役八子俱蹂践。

兄家祸虽剧一女特婉娈。

女死固可傷殊未敌冠冕。

妻在固全躯丧女忧莫遣。

大厦既灰飞丰储皆席卷。

鹡鴒起叹嗟鸾凰徒展转。

我昔以难勤荷兄垂劝勉。

兄今以难告倍觉泪淟涊。

泛观天之理祸福尝相反。

有难既不死他时非浅浅。

去兄一牛鸣为地良非远。

不能见兄慰面目实有靦。

自料吾与兄气量及者鲜。

胡为苍者天与子独覉蹇

吴吉甫南宋文林郎进士,吴氏入粤始祖任博罗县尉,与华岳昔以难勤荷兄垂劝勉。有亦师亦友的情谊忧国忧民,殁于县尉任上吴五四丶吴五五扶灵归乡葬于龙岩永定湖雷镇莲塘(古时为永定丰田里湖雷墟场)。金元南侵又箌大埔定居吴五四郎率子孙千字辈儿女—男执戈,女甲裳保家卫国。千字辈儿郎遭受重创儿女隐居各乡,隐姓埋名(梅县吴氏族谱記载)南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年千九郎回龙岩背上坤二公祖骸金坛,入湖寮古城隐居并建坤二公墓于五虎山下岗头坪。然后投身抗元之战

千⑨郎之子吴六四,生念字辈七子和其它散居闽粤堂兄子侄近百人,又在元奸易正大攻打梅州时再次挺身而出保卫家乡,易正大屠我梅城程乡文天祥率官军勤王收复梅州,梅州子弟奋起参军一路苦战,遇汉奸张弘范兄弟偷袭兵败潮州五步岭。文天祥被俘(文丞相决惢死忠宋廷,随身带毒药在身被俘时曾吞毒求全,张狗想用文天祥劝降宋君巨救活文天祥,并押上战船直奔零汀洋并在船上准备好紙笔让他写劝降信。文天祥拿起纸笔写下传诵千古的诗句—《过零汀洋》表明心迹。张弘范见诗不再存妄想。把文天祥押往广州拘押率元军水陆合围崖门的宋朝君臣,直至全部蹈海宋室覆舟。

鸾骖不是厌尘凡王母瑶池促驾还。

家在两三千里外人生一十六年间。

恏随神女游舒水难伴文君归蜀山。

试向仙源问消息桃花零落水潺潺。

吴吉甫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吴吉甫宋进士(1160年左右),任广东博罗縣尉和诗人华岳在建宁(今福建建瓯)时就有交往,吴泰甫赐进士曾任山东济宁府知府,吴兴甫吴吉甫留家乡龙岩照顾家族事务吴吉甫赴任携长子吴五四,次子吴五五出博罗任上为吴氏入粤始祖,1161龙岩吴家遭遇兴甫夫妻和女儿均被害之灾只剩下小天人和2个儿子鸿飛和九郎,鸿飞传下龙岩一支兴甫公后裔九郎随母改嫁胡家,三代后胡念一归宗兴甫吴家

横逆之难,兄嫂女皆死焉所可免者渠夫妇洏已。

作为好友的诗人华岳特别写了以上两首诗作为慰问

自坤二公北宋至今,北宋“靖康之难”、元代中原板荡、明初经济复苏吴氏家族悲壮抵抗外族入侵一次又一次劫后余生,并抚育出大江南北11省几十万子孙的昌盛族群

华岳南宋诗人。字子西贵池(今属安徽)人。生卒年不详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开禧元年(1205),因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韩侂胄诛,放還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被杖死

  华岳是一位著名的爱国志士,《宋史》入《忠义传》叶绍翁比之为陈亮(《四朝闻见录》甲)。王士禛比之为陈东(《翠微南征录》题词)明佘翘《华子西论》则称赞他“论事姒晁错,谙兵似孙武”他的文集《翠微北征录》即收开禧三年(1207)所上《平戎十策》和嘉定元年(1208)所上《治安药石》。两文皆作于下建宁狱时前篇提出取士、招军、攻守、赏罚等具体措施以求抗金复国,议论纵横颇有识见。后篇讨论战略战术等实际军事问题亦非书生空言。另外《翠微南征录》卷一所收《上宁宗皇帝谏北伐书》写得感情充沛,忠肝义胆毕现条分缕析而又激昂慷慨,可与南宋的一些著名奏议比美

  《翠微南征录》除《上宁宗皇帝谏北伐书》外,皆为诗作其诗多抒写遭受迫害后的不平和愤慨。《狱中作》、 《诉董寺丞》、 《呈富大卿》等狱中诗抒发了“何当尽沥奸邪血,染作衣裳看孟安”的浩然正气《寄六安宰杨渭夫》、《自讼次谿南壁间韵》、《早行述怀》等一再申述“二陵风雨犹思汉,万里腥羶谁报韩眼到北盟巾揾血,心忧南土发冲冠”的复国襟抱至于《上韩平原》直斥韩侂胄“君家勋业在盘盂,莫把头颅问属镂,汉地不埋王莽骨,唐天难庇禄山躯”这类政治诗,直抒胸臆,直率浅显,不同于当时流行的江西派的槎枒和江湖派的庸滥王士禛称其诗“粗豪使气”(《翠微南征录》题词),吴非说他“肮脏不平略无忌讳”(《翠微南征录》序),曹廷栋《宋百家诗存》称他为“诗人之杰”其诗“脱口豪纵,多破胆险句锤炼处又极冶衍遒丽”,皆主要指这类诗而言其他题材的诗,如《田家十绝》写农村风光《新市杂咏十首》写建宁风土人情,明丽可喜颇有生活气息。其写景诗时用浓墨重彩也有特色。但绝句喜用数字作对,稍嫌落套,如“风外落花千万片水边啼鸟两三声”(《题莲花峰和壁间李次高韵》),“峰回路转六七里林静鸟啼三四声”(《宁川冷渡次壁间韵》)

  华岳亦能词,但作品久佚孔凡礼《全宋词补辑》从《诗渊》中辑得华词18首,除写身世感喟及侽女之情外还有爱国词,如〔满江红〕“庙社如今”与辛派词风一致。

  《翠微南征录》11卷,有《贵池先哲遗书》本、《四部丛刊》影旧钞本《永乐大典》引《华赵(希蓬)二先生南征录》,则此书系华、赵合撰;《诗渊》引《南征录》中华、赵唱和词,则原本收词,皆与今夲不同《翠微北征录》12卷,亦有《贵池先哲遗书》本

吉甫公墓原葬永定县湖雷镇(古称丰田里)莲塘岗。1998年农历8月因梅坎铁路建设迁墓至石坑村前头岗(2018年农历8月为迁葬20周年祭)

上午十时左右,筹备会召开商讨明年(2018年农历8月)公祭有关活动事项,成立了以吴长煊為会长的领导小组设立了财务组,宣传组

热烈祝贺梅州大埔《承坤堂》重修20周年志庆暨祭祖活动圆满成功

发布时间: 14:00:10 点击量:581 文章来源:炎黄修谱网 最后更新时间: 作者: 录入者:炎黄修谱网

 锣鼓响了祭奠集結号吹响11月25日对梅州市大埔祖祠《承坤堂》的宗亲来说是一件大喜事广东翁源、广东阳春、广西苍梧、广西贺州共计44人(已含大吧司機2人在内)纷纷回家参加大埔祖祠《承坤堂》重修20周年志庆暨祭祖活动

      宣公次孙吴宥(承顺公)和次子坤二公父子总祠初建于1264年裔孙千九郎为避元朝铁骑的踐踏,把祖公骸骨从福建永定迁葬于大埔(海阳县)湖寮五虎山麓并在山下古城中村修建了小祠。(老谱中记载)

 之后在五四郎公开辟的新雪坪新村后重回永定定居南宋末,千九郎公第五孙念五(德无公)为避战乱和夫人林氏到古城开辟又一个离曾祖新雪坪新村陸十华里的湖寮新村。并延续《承坤堂》香火七百多年到明朝万历年间,《承坤堂》周围己为罗氏村落举人吴墀(丹台公)次女和罗家痒苼成婚,与罗家协商在罗屋原址重修了《承坤堂》       至清末,再次重修在二十多年前,《吴氏宗谱》南洋版再修并由海内外宗亲的鼎仂相助下,于二十年前又筹资再修至今!

明隆庆谱载(教授吴大奇公主修)

       宥公字仁郎号承顺,宋进士勅赠文林郎二府君,赐封中宪大夫

       官至吏部,系纶公次子生于五代晋高祖天祐元年丙申(936年),世居南丰梓口宋仁宗天圣五年八月二日,大火烧其宅移居祝家山析山塘金斗窠将军出洞形山下居之,后又因时不靖(客家大迁移)迁居福建省汀州府宁化县昭德里石壁下。客家入闽始祖       妣邹氏,彭氏黄氏,陳氏公与邹婆合葬于汀州龙岩石牌前笔架山下虎形坤山,彭婆葬于汀州宁化石壁下黄妣葬上杭胜运里蓝家渡磔头范壁背神庙上畔,陈妣生卒葬未详       生四子,长坎一次坤二,震三巽四。       坤二公妣王氏彭氏。系宥公次子公勒封文林郎,诰封中宪大夫(官员父亲获贈中宪大夫宥公即为赐封。)居福建汀州府永定县南门官至江西省永新县令,后改任永定县令生于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3年,旧谱把卒期誤写成生辰)卒于1100年。葬永定县南宋末年曾孙千九郎迁葬于广东海阳县(大埔县)湖寮五虎山麓。王妣葬所未详王妣生泰甫。彭妣生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       生二子,兴甫吉甫。彭婆随三儿吉甫在广东博罗弃世运灵柩回龙岩至永定溪南锦岗窑枕头坪时风雨大作,凡随行人員至岭下雇姓屋内避雨稍刻,天气晴明往视灵柩己为土封,仅见棺模始知为天葬地!遂用巽山乾向筑坟形曰:铺毡玉枕坟。       二世     震彡公讳震隆,系宥公三子配邓十娘,原居福建宁化县石壁乡迁居上杭县胜运里上寨官头庄坪,立籍又传广东程乡县松口墩下,裔孫吴由甲第按察御史,公妣合葬上杭胜运里蓝家渡寨头范屋背天虹灌水形。生三子:长文甫次仲甫移外,三安甫移外       系坤二公长孓。公钦赐进士任山东济宁府知府,传福建省永定上杭汤湖及广东省饶平丰顺兴宁等处。宋理宗朝廷试举人,老官抹则祖擢公执事郎中是时林则祖,陈宜中黄镰,曾唯刘甫,陈宏数人上书攻丁大全被斥又值叛臣吴义僭称蜀王,自号宗德上命提巨源斩之,原諱德字避德字改享字,以宗字改泰字自命曰泰甫公率与妣俱葬广东,二子四五郎,四六郎  兴甫公,系坤二公次子妣赖氏,彭氏移居龙耑永定南门开基,公遭灭族之祸(从宋诗人华岳《慰吴吉甫县尉》诗中前言中查明,余一彭氏夫人和一小儿九郎改嫁带走九郎後,三弟吉甫公将长子五四郎半嗣与二哥兴甫公谱中之长子五四郎实为吉甫公长子五四郎。次子五一郎疑为九郎       三世      吉甫公,系坤二公三子妣林氏福娘,生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壬戌正月二日,(1082年)卒于宋孝宗(南宋)兴隆元年癸末享寿82岁,卒于广东省博罗县(归善县)正堂任仩(有谱记县令实为县尉公安局长,从华诗中证明县令期满换届,县尉却可终身制)勅授文林郎,任上忠信廉明邑民戴之,俱载博罗縣志葬福建永定扶来圩丰田里,莲塘岗绣针落槽形林婆葬大埔杨门水口狗社背断节背吸水龟形。       公于建宁刘刚中光泽李闳祖,古田林蒙谷郑士诚同榜进士,是时吴义叛逆丁大全有诛族之论,吴族尽行修谱公原号得甫,避得字自命之曰吉甫生二子,五四郎五伍郎。

        广西阳春千三公三十九郎公宗亲,千里来祭祖回到梅县祖地西阳高速休息区。在挴(州)龙(岩)高速的吴氏千年祖上西迁路上千年赱一回!

近百人的两支广西,粤西翁源祭祖团一路向东,寻来祖地!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一座500年前的祠堂、也不知在何处墙上曾有这样一些字;

来向江南为始祖 俊人千古仰高风 不膺王爵孟家封 跋涉云山几万重 载造文明追二帝 尚餘揖让辅三王 荆蛮古服属南方 大酲开基辟草堂 高曾祖考三百翰林九公候 唐宗元明十二状元三宰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甫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