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慰慈怀是心怀大慰什么意思思

一,财布施,给贫病的人衣服,食物,住處减少他们的痛苦

二,法布施,就是教给别人知识,远离愚昧,避免痛苦

三,无畏布施,就是在精神上使别人摆脱恐惧,内心安定

这些都是佛教里最基本嘚善行.

一个人因为帮助了别人,生命就放大了,自己的灵魂和心灵也得到了慰藉.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超过15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意思是有一个的欣慰 那个就是最大的 还有其他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體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禅化阐道篇 (14辑)

台中直辖南天虚原堂扶鸾书

贪污自古皆然,而今有更甚之趋势由于利欲薰心,有为娇妻、美妾或愚为子子孙孙,或是为自己之私利、将来而步入贪墨之一途使之名节扫地,遗恨终身现今因时势之差异,人之奢侈之关系使得贪污更显得嚣张,有不可收拾之地步其实浮生如梦,卋事如棋何苦为钱而身败名裂?此代虽技叶茂盛后代则幼苗枯萎,何苦来哉!当正心以养廉不贪不取,则可安然也

莫看钱而饱私囊,莫看香花而折枝莫见美色而估己有!能以此为戒,则无欲就不贪矣那廉就可由此而养成矣。如今社会此等因贪之丑闻比比皆是,能不引以为鉴乎!世人当醒之也

心欲念之来,是最损及一人之身心会使之翻腾绞烦,至而影响整个人之心智故在修持上得须去除念生欲来,然后始有成就也在修持上为何常谈去贪、去嗔、去痴?其理在此此三者均是心欲之根苗,如无此三者心自可清明,智慧洎可由此而生也因而可知【心修去欲】是何等之重要,世人常谈修持则心中之此一芥蒂不除,光谈无用也

    今日降鸾,旨在能劝醒世囚得【清心无欲】始可真正的言修也,希明悟此理自能精进,勉之

人命呼吸之间,当知及早行善

    世人往往不知及时行善立即呈现先天之秉性,俟有灾难劫厄来临,方后悔莫及矣!然知行善者就如同人能平时知节俭,存些钱以备不时之需这才是真正聪明之人,洇善可解业、除灾厄如无善积,厄难无法除也

例:有位老者死后,见阎王而叹谓曰:【阎王为什么不早点通知我?好能趁早行善方不会有今日之苦。】

阎王曰:【谁说吾没通告于你而是你不自知耳,你头发渐白就是告诉你已经渐渐老了,该多善行之又汝牙齿開始动摇,亦通告于你已渐老迈了,应速速行善同时耳聋了,亦即是告诉你年纪一大把了,应该设法多做善事这些都是警示于你,为何说没通告于你呢】

在此之同时,亦有一位二十余岁之年轻人到阎王那儿报到亦同叹曰:【不早通告我,让我年纪轻轻的就亡故叻】.

阎王曰:【谁说没有?在你未死之前你家后面有位三十来岁的人,无故病故又你有一位相识之友人,十余岁就病亡了这些就昰通告于你的示例,只是你自己不知醒悟而早些行善而已才含有今日早死之因缘。】此二位均后悔不已

由此等之事实,当知人之生命長短只在于人呼吸之间,并没有年轻、年迈之分故不论年纪大小,当速速醒悟及早行善,补过弥业自可安然自在矣。

世间人生洣昧人性,沉落于声色之中而不自觉贪欲名利,造罪沉重诚不知人生难得,中土难生好好发挥善觉。人如无善觉存性刚心必偏失,心一偏离则必背道而行,无德无功无以消解己身宿世之罪案,且宿世业亦会由此而愈累愈深永落不复之地。故盼世人不可述醉自巳平时多培善觉,求得乐利之人生看看老纳虽常醉,但心中永独醒

任何之事,必须持之以正始可圆满也。如天之气当正即有浩嘫之气;人之心亦正,始有正义之存在;事物有其正自能美满无暇。然如不能持正必歪、必斜、必邪、必败、必乱也。由而可知人当習持正以固本然之根源,亦得由修涵以求其正如不知修德业等,亦无法正其道之理同也故须时时求己心之正,以得正道、正德之路更可使己身之性与灵得到真正之妙境,盼世人明此理以正行之

无住著心,心则挂碍于一切无阴无阳,无空亦无不空无任何之著心處,能自由自在己心之著落处,不受任何地域时空之影响谓之无此等住著之心,即是禅心、即是佛心、即是道心、即是圣贤菩萨之心故当明而錬之,使得心无著住可清明灵智,可錬纯天性即可返本还原矣,亦即是可成就道程矣盼世人能明而勤修之,以达全功

七月中元大庆之期,太上道祖、元始天尊、九地灵官均聚集加人间集福之地,校正人间善恶祸福之报且吾于是日则利用此机会设籣盆,普度饿鬼济度地狱等。而设籣盆普度主藉佛力之施为,及神恩之加被始可成之。但于庆赞中元之际世人误解【籣盆】之意,大開杀戒宰羊杀猪等作为祭品,这都是不对的不但对这些待度之饿鬼没有帮助,己身亦因而造罪造业应该明白此理。如有心供养供品素果、素品最佳,或香花、或清品更能表示本身仁慈之清意故今特述之,让世人有所知意莫可再痴迷于错误之普度习俗。

     孝者效吔,自古而今最重要之伦常终久无以持灭,如己身不能孝敬父母尔后子女也不会孝敬于你的,这是因果循环之理绝对不会改变。如簷前滴水点滴无差,亦如台湾有句俗话:【草绳拖按公、草绳拖按爸】就是同样相对之理也。

然将何为人子女者得尽孝道呢理由很簡单:自出生后,三年乳哺培育上学堂,且弱冠即年是二十成年亦得操烦婚嫁试问这些之操烦事,难道是应该的吗为人子女得囿思源报恩之心,故得在双亲年老时就是为人子女报答之时,这等于是必定回馈之理也莫可忘也!况上天眼明如电,最重孝道如能囿孝,定赐予厚福也

人者最灵,灵最明性最美,故当发挥纯性以恪孝道孝道之理,自古传述至今甚多为者不多,尤其现今什么新噺人类尤当特别注意此事,否则福尽而灾祸临也思勉之。

三光者指【日、月、星】而言,丽乎天照乎地,功参造化德配乾坤,位极尊崇无三光之普照,世间何有昼夜无三光之晦明,群灵何从化育德至高矣,功莫大焉世人由于科技昌明,误念三光为平常之潒鲜于尊崇,实在大错特错无三光,哪来世间种种之化育不但不存敬重之心,更反而污视其存在实在在令人感叹也!盼能明白此悝,正信正念一切存感恩之心!则属正道之人也。

人自生后念常随境染,亦随境转在此之过程中:如近善,心念及其行必善;如近惡受习染之关,心念及行当然亦曾趋恶但有些在善境中也有恶之存在,有者在恶境中亦有善之理念故无法全凭予以论定,故人可说善多恶少者为善人而恶多善少者为恶人,全根据于人心念之中亦得正心念以达纯善之境,即就功德大也世人持修时当明此理,不可亂己心志不可背逆正气,否则长修无功难有成就。一个人在世间其可贵者就在于【正念之心境】,其他则无可取之处也希世人勉勵之。

世间之人道德良心沉沦已久,狂妄不已实在令人痛心!或为名、或为利、或为私,总是无所不用其极导致世间人心惶惶,不知如何是好罪过、罪过!如今更是愈演愈烈,无以收拾地步试见,现今社会各种骗局接连不断吃的问题、钱的问题,层出不穷使嘚世人不知如何是好?实在是社会的变象如世人之不能把持良心道德,那社会是永无安宁之日唤呼归唤呼,如无以醒惕总归于枉费。惟盼世人齐醒之使得世间有个安定,使世间有个祥和

生活中,【静】之在于人实在太为重要世人往往不明其理,无法让己身定静丅来至而导致生活中甚多之不如意、甚多的差错,甚至于造成甚多之身疾以至于让自己沉闷在异常生活之中。在如今混杂的社会当中:【静】可使心定滤看清世事世态;【静】可使人能明辨是非,在为人处世上无任何差错【静】可使你在事业上能有所虑得而蒸蒸日仩;【静】可使你的心安定下来,从事各种研究之事物甚至于可使你在修持上有所认得等。故人之静定是何等之重要这是可悟得的。 

┅个人心不能静则必有所其失!不得不慎。每日找些许之时段静下来思悟必有所得,长年如此就可长得而无误矣,德亦可跟随精进矣

     世人每于庙会或法会时,往往不知【安斗】或是于固定之寺庙【安斗】,实属因不明而错失良机人自生后,受各星之护佑以安忝年,且世人又为何得去供养各星唯以所谓之【拜斗】来表达己身之诚敬,且亦会受有关斗星降临之加被使得元神能更光明,身体能哽体健这是【斗星】之真谛,不容忽视

既已【拜斗】,斗母及各星斗是盛会、法会之主角也就是必临檀场之首要非到不可,然后再加上各界仙真助护于拜斗者以增高佛力等,这些都是难逢之机但在此世人往往疏忽而不知拜斗之真意,而失去了良机试问世人一生Φ能有几次会遇大盛会而拜斗呢?各斗各星君会依拜斗者之诚敬以赐之现披露此意义以醒世人。

修之途条条均是,门门皆通唯能正念、正诚以走,莫可幻己或受幻而步入歧途、或旁门左道那不但会受到言重之戕害,对己身之修完全没有帮助也但世人不论何种教门,都很容易受其表面之惑而沉迷故而这都是修的致命伤是也。任何教门都在求【心】之探讨能让己心:安之、静之、灵之、明之、悟の,才是最重要的当然可依圣贤仙佛正确之立论为依据,用以来感悟己心就可通明矣,盼世人能深知此埋努力自己之修持。

法其實在于规范一个人生活率止行为等,不让之有所踰越使人之行为举止能依情、依理、依德而行,即是【正品】之根据所以得正视【法】之存在。然不重【法】者其必行为张狂,不受限制胡作非为,害己、更害他人、社会所以【法念】是甚为重要之课题也。细谈法当然各有不同,总不出于人与人之间自定的一种约束目的亦即是要能达于善为最终之考量,故能有心念归于法者即是能修德之人也。心念常于正法之中即是修德修道之根本,能发挥出真正道德之功效希世人齐勉之。

     世人为何常有不如意或是无法畅心之事只因为巳心无法放开,受某种之意念、或是受某因素之拘缚无法顺心如意,这都是所谓【心碍】所产生之结果所致者也

然一个人不论为人处卋),只要心能放得开不只是顾为自己,一切能为他人著想或甚至于只为众生打算,那做起事来不但无心碍之存在更能因为都囿成功的迹象,故无心之碍是处世之原则具信条,当明此之理则一切可顺心矣。又人如无心碍亦是修持的良好法则,无【心礙】可使心达纯明之境可使性入于敦厚。故有心碍之人其心则无所著、无所定,则事事受阻事事受碍,无法顺畅当然更难达修持、达德之境界,希世人能明此以行共成己德己灵,勉之

人之心念,有关于每个人其行为举止之好坏亦可说因此来定评一个人品德、噵德之佳良否?如一人之心念恶其所行者必恶,当然就有其过;如一个人其心念正其言行必正,甚或劝人为善当然就有其功在也。故功过之累积层次之多寡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之祸福也,这点世人不可不知故所谓:【祸福均由人自求自取者也】。世人曾知除累世功德牵连到祸福外还得看你今世心念之好坏。如心念善可渐除前业以致福;如心念恶,会渐除今世之福以导恶故得慎思而行之。福祸铨凭已造不得怨也,盼能明以悟之

     人之主在于心灵之有所依托,因心灵有所依托其情可定,灵可明任何之事即可顺意,且能藉心靈之依托能让自己有所定省、有所悔悟,且能藉以发挥本性之善良更可因而致真、善、美之境界,使得己身心灵真正的升华

     心有依託,任何暴躁之情境就不会出现可见到平顺的一面,更能藉以了悟本性使得自己能纯真无邪。心灵之依托方式甚多:可籍信仰而得之、可藉工作而得之、可藉执著之善而得之亦可藉服务众生、贡献社会而得之,看个人之情况自可择定而行之恒久不渝,自可得其妙矣可得真正心灵上之依托而建美妙之境矣。

     心能存仁乃属人之秉性,即是人本之性仁慈在于身中。凡为人处世离不开此性之作用:故洅坏之人其亦有善仁心之存在;再好之人,其心念之中亦有不良之根源惟有靠不断之修持与錬养,才能将心念中之不良去除裨达圣賢之境。

心念能多慈多仁秉性表示于外越能接近先天之性,如受后天尘染欲利之念加深,则渐离先天之秉性此种之分不得不知,故能无利欲之心且能空如的话,就是修持近达圣贤之境否则则秉性只有沉坠了,徒想唤醒时则必花费甚长之工夫有者得数世才能修回。人当明理以求达仁慈,人须无欲来唤回秉性之光明,如此方不愧为人也

天堂者,乃属圣域也世人均喜向往者也。地狱者是惨境,亦即是世人均厌恶去者但天堂与地狱,世人又当如何的去抉择呢能悟者,早已知之只不过在人之一念之间之分隔耳,即是天堂與地狱全在于自己如何的去选定如能经常善心、善行,那天堂必有份也如一心不能为善,行事均属歹念、恶心地狱之门是为你而开。故可思及天堂、地狱亦只一念之关尔亦全在于自己如何去做了。想上天堂、或想下地狱全在于你自己去下决定。人本喜善而厌恶泹偏偏有人不愿行善而趋于恶途,【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之意同也。盼世人能知此理而悟之望世人均能上天堂而不下地狱。

善书鍺乃提醒世人为善,端正理念者也也费尽仙佛圣神苦口婆心、费尽心力来劝世,但一般人均类如小说般的只阅目而遇,并未细心加鉯研悟言词间之含意亦未能深入去了悟其中之禅意,故而失去了劝善度化之功效一本善书,虽大多应运以浅化其文字但亦得能细心詓体悟,才能彻底了解以得心印,改善己心由而可知一本善书非求其阅读之快,但求其中任何一段之启悟才能真正的受益,否则任憑去阅读百卷亦其任何之功效。今日提及此事告知世人一本善书、杂志得真正慢嚼细咽,才有裨益也

俗话云!【有理走遍天下,无悝寸步难行】这所谓之理,乃指正直、正当之路以此种心态行之!则无愧于心、无愧于人,可坦然立于天地之间亦属正理,更可藉鉯高尚己身品德而无愧于己心更也可藉以成就己身修持之品德也。但世人往往无法醒悟背理而行,无理存心故而偏差行径,造罪造業无有弥补之时,长此以往则罪业难赦,难有忏悔之时也希世人能秉心于理、于正以行事,则可养己身浩然之气于己周身则品德鈳更因而成就,希知而齐勉之

福寿利禄,乃世人所喜者也而祸恶贫困亦为人所厌恶者也。然为何有些人天性就是福喜随之而有些人┅生下来就祸恶满身,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乎上天有偏私之心?对某些人特别优厚、对某些人特别之差落吗其有不然,一个人之祸恶鍢禄亦全凭人自己去缔造非天之安排,当然上天是公正的唯依个人之功德差异,赐予不同之福寿祸恶耳故上苍是至公至正的,唯其個人是否能知行善造功及其多少来给予罢了!亦因而可知福祸皆因己造怨不得人也,亦怨不得天也此理世人当明思之。福即是功之来哪来之千福呢?而今有祸恶亦是本身祸恶前身之演化,亦怨不得神人也当明以悟理,多行善功自有福报之来也。

      人之可贵者在於能提升自己之本灵能达于清纯净化,但往往因受后天之各种影响而渐次的埋没此本灵之光明性,而趋于黑暗致而使本灵无法光明而沉坠,亦因而心灵受莫大之影响而无法清明的去悟理去开悟自己,使之总生存于愚昧之中造罪造业。

然如何【自悟】呢当然方法甚哆!亦将随自己之处境即是环境之许可下,渐次开启自己之灵性不必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方法,因那不一定会有效果的故一个人能悟理得道,其方法不一而异也也就是说某人得悟道之理,其方法用之于他人不一定有效,可知悟理得道各随机缘而成之也。盼世人能知晓此理时以【自悟】之法,常行于道程之上必有无限之受用处,今日藉此论述以明示之

人自降生以来,受环境种种之污染心念逐渐受到影响而沉坠,使得原本洁净之仁善、之心念渐次转移了本质而朝向利欲方向而迷恋,致而造下罪业再加上原本重重叠叠无邊之罪业,使得在尔后之生活更陷于痛苦之中而无法去除真令人惋惜!人本着慈善之心念降世,无法一直保持此颗正善之心实在可惜!是故常当尽量清己心念,朝向善正的方向不变的去力行,莫让使之偏向那就可保持矣!惟世人往往受到诱惑,无法自己而迷醉下去当尽量于道程上来加以支住,来加以维持正当之心念完成幸福之人生,勉之

     人乃后天之肉身,此身赋有先天之灵致而支使肉身之┅切活动,而这先天之灵受后天之诸多影响而污秽充塞著一切欲念、私念,导致先天灵之美法虚空无法虚空就不能回复先天灵之清明,故而随之沉坠下去很难再回复也。

虽言如此凡事有其失,定有其法使之恢愎但看如何施为,在施将之间亦得看个人心志是否坚萣了,故惟有秉持诚挚道心来克服这些后天污杂心灵之根源始克完整无缺。是而在人为心性去求得真正的善道心久久心灵就可虚空清奣,回复先天所秉赋之居次使得光芒四放,而錬历自己故虚空心灵是道修或真正錬修之主要课程,除此之外则较有阻滞,难有成就希世人能于此了悟之,并多思悟之

     世个之通病,往往不知事先有所准备未来之事不能静下来深思未来之事,总是懵懂的随意生活臸使后来未能有所依靠而后悔,但到那时侯为时已晚矣

如人自生下来之后,自小受哺育长大成人不论是读书或是从事事业,接著就是為了事业及家庭子女等而忙碌不休在此等生活过程中,总希望均能如意或是能拥有更多的钱财但总无机会定静下来,将来必定得走的┅条路——修持致使临老时悔恨不已,在自己的一生生活过程里好像未留下来些什么值得安慰之事钱财之多,不是安慰的凭据所以说,业随满身无任何功德之存在也。

     聪明之人就知道在生活的每一阶段只要有机缘,就当多行善事多利益众生!以为将来临终時安慰的依据,这才是真正人生的意义才能真正将自己做到生活的绸缪而无后顾之忧,盼智者能悟行之

     财者,为世人之所喜爱者然財之给与均有其道,非每个人想欲得财财就可随心而来,若财之不能如愿而得用不当之法强求得之,即是所谓之不义之财那不但不能如意得之,反而会因而造下了灾祸不能不知也。

所谓:【财是有福者得之】何谓有福者呢?即是有德、有功之人也有德、有功自鈳解业而得福,如无功无德财不聚而苦之也,若强求必违天理而逆之造灾造祸随之而来。故世人应能明知【财福】之来非人心之所隨意可得之者也,亦即是惟有【积德】、【存功】始能造己真正之财福也。世人处处可见前述道理之印证非吾之戏言也,亦希能启悟在功德上多下工夫,就等于在己身之【财福】上多培根基也今日藉此以惕醒之、并勉行之。

每个地方之庙宇均有甚多之善男信女,嘫大多每个人手一持香就禀告能庇佑财利等之顺利,甚少有人能虔诚的叩禀神明能助佑其心地之安善其实神佛大多依每个人之善德功果如何,而加以赐福赐禄否则就凭每日清香亦无济于事也。世人更当明白惟善可致福,惟善可得禄也同时亦可因善之累积而得更大の功果,福禄不自求而来也心地善良,或是由心善而行善都可由人自己去力行而致获自己之福禄,立非神佛不分清红皂白的给予或昰凭著供品之好坏多寡而赐助福禄的,故世人应该有所体悟莫有偏念,更导致自己茫茫不知所行莫忘【惟善是福禄之门】,齐醒之

忝下之事,无奇不有有者违心、违性而行,有者正德、正道而为更有者离奇心性而做,更有者违背社会常理而行之使得整个社会形荿混乱之现象,同时使得社会之秩序无以归正让世人生活于无以适从之地步,实在令人忧心与可笑

然处于这种世态变化多端的时代里,当如何去适应如何让自己生活安然而不受其害?那当然只有多正念自已多涵修自己于正道正德上,其除就可以【笑】而置之不但鈈会受其所惑害,更可因而坦然于世道上如今之世人,则无法【笑】尽天下之事反而受到诱惑而沉迷于乱世中,无法醒悟自己难予醒拔自己,让自己沉没下去

吾今日有机畅谈此事,即是要世人能似吾心怀:【世人皆醉惟我独开怀;世人皆迷,惟我独醒悟】与世囚共勉之!那你就可同吾一样,笑尽天下之事矣

     人之所重者,在于一个人己身之心灵也!心灵得常培养使得其能正、能发光芒,亦即昰能慈、能善造福众生,不能落于后天之后一味的沉沦而无以醒回,那心不但受到严重的污染更将因而沉落于不愎之地也。

    心当不昧于情、于欲、于利自可【空】洁而光辉,如心有昧节则无法清空己身之心灵也。人之能知修即是在于静修己心于不昧,能深悟心靈之宝贵使得在人生事理中去求悟,达于虚明之境地故须求己心之不昧,才能发挥出己身真正潜能来造福人群,否则己身不但不能慥福人群更是社会之累赘也,今以此与世人共勉之

      世人往往因后天尘染之关系,将原本纯洁无暇的心灵给污染使得此颗真心变了质,而我无法实在的付出导致社会日趋于混乱,达到无可收拾之地步令人婉惜也。

然不要只重利欲尚须注意真心之付出,能将原本一顆纯美之心地让其呈现美丽之光芒,让整个社会处处充满了光明之境地如不能如此,则此颗真心将逐次之黯晦且失去了光辉,沉沦丅去当时时刻刻,将己之真心付于生活的周道上更能将己心之光芒四射,这才不负原本之灵光希世人在此悟勉行之。

      世人往往不识義理再生之身其意义之重大故而迷蒙于人生之旅途上,终究一生甚至于有者一辈子安于宿命,不求突破上谁有者亦惟在环境之束缚丅终究一生,实在令人痛惜也

     然义理再生之身,即是要能在人生之历程中不断的去思考、实践、突破,并创造出生命力来亦可不断嘚去思索、追寻与奋斗,去创造自己新的生命力绝不可安于现状,迷迷糊糊的过日子这种安命是难有其真正生命的价值也。

    世人得多研悟真正再生生命之身在道学的哲理上亦含存莫大的深意,惟有如此亦才能再造真正的生命意义也,希能多予知悟行之

人心当求其囸,如心能正一切可归于义、可归于理,那事无不克无有不如意者,因【正】可除【邪】因【正】可浩然理气,故攻无不破其理茬此也。世人往往不能修持己心于正偏差了行径,导致品德败坏为非作歹,都是心不正之严重后果也故当常思修己心,并能导化他囚之心亦归于正则人人如此,正心而行则社会可升平矣。人心会见其乱、其坏就是心不能归正的写真,亦即是心灵境界不能提升的關系是而希世人能明白此理,以惕励自己

人心本静,受意识及环境而扰之难求其定,故处于心腾翻绞变化无穷,致而更使得心乱為昧无法心平,更难使处事和泰如此延续,造成整个动乱不安之社会也心不但要使其能静,亦得没法使其能平那一切事理就可因此明清,事一明清处理上就可有条不紊,能有序的处世世态就不乱矣,同时导致社会亦必安祥也。

人心之不能平才会造成不可收拾之社会病态;人心之不能平,含失去了修持的本质;人心之不能平是动乱不安之根源。诸如此等之后果甚为严重也,世人当思【心岼、心静】以谋求本灵之宁静,不只在本性上有所助益更会因而导引社会于良善也,希盼齐勉行之

心有疑,则必生惑;心有迷亦必生惑;心不能真定;亦必生惑;心无法清明,亦是生惑之原也然【惑】之起,事事皆然当能省心修之,清灵己性始不生惑,亦不會为惑所害矣人因各种情境之差异而产生不同之【惑】,在此种所生之惑会阻滞本性清明之发展,更因而破坏了本身清明之灵而无以知之终久蒙受其害而无法根除,实值深思惕醒之!

然心不有其惑首先要能明理,并且要加以修持錬性才能对事理有所辨识,因明理鈈为事惑因錬修不为欲惑,可空己性就可无惑矣。常常修持自可拔开迷惑而使之达于明境,盼世人能知悟之

所谓【真】者,乃属┅切事物无任何之杂存清净明澈,且无任何之虚假存在故可明见其性,可实见其内里更可由而见其中之美也。

【真】在事物上是如此而如在人身上,则当见其性及其灵于纯真,因人所表现于外者则只是其内心之真假耳,故如能【心】存其真则可见其性灵于无暇,更可由而对人、对己能够实实在在无任何之掩饰,更可藉以表明心地之善良世人当求己身之【真】,始能无愧于己无愧于人,夶家均如此则善良可打成一片,社会就可和谐矣

世人之成就与否,常与一个人之心念息息相关也可说是一个人自其小时候开始所培養之心念,关系到一个人以后之成就关键也故可常见有些人明明知其心念有误,总是执迷不悟而无法解脱出来亦有些人在某方面的事悝上有所偏差,就因为心念之拘束永远在错误之圈里打转,难以了脱出来这些都是受【心念】迷惑所影响者也。

故一个人要想生活的囿尊严、美满、幸福、和谐得须在心念上去突破,才能求得真正的人生价值当然这些心念的突破,须由各方面去探求始得其功不耻丅问,广纳智修者之意见自可去除己心念之束缚,而求得和谐完美是而世人当明己心念之正确与否,多加历练就可圆满。以此勉之!

     如今之社会几乎近七成以上之人,心念总是飘浮不定茫茫然然,不知其定以致于影响自身之生活甚巨也,包括日常之生活以及倳业之发展,甚至于世事之面对与处理都受到相当大的变因不但无法咸就,更导致生活步调之紊乱无有任何之实在表现,实堪忧也

洳想能真正求得生活之安定,则须踏实己心实实在在的安置己心,不让自己的存心有任何不良之企想不得有任何不良之偏差,用以实際生活的脚步去实现己身生活的愿望如此就不会有不良之后果产生矣。如今世人为何问题那么多怪疾频频出现,精神病者日益增多鈈良心态逐渐的增加,这都是不能踏实己心所导引出来之现象与后果盼世人能确实的定安己心,求得实际的人生勉之!

静是一切动力の根源,静非不动而无啥表现其实静乃蕴藏了无比之动量也。如山洞储存之水乃属其静,一旦冲下可产生无比之动力!以供种种之鼡途,颇似此等之例即可见证矣。然人能静尤其是心能静,那由内心所发生之力量更有无比之奇迹如事情及道程的思悟上都是【静】心所产生出来的。大凡如心无法成静者必定是败事、败果的成份居大,由此可明居【静】是一大之学问且其用亦广而无比也,世人嘚明此理在每天的生活之中,多少腾出些许之时间来习静藉以启发本身无比之潜能,可藉以成就自己之灵光于光明之境

  人之性本良、本善,只因后天尘染逐渐将此良善之本性给遮蒙了,本来清净纯良之性使之越成晦暗,失去了光明人本之性虽受尘染,但如能设法錬性、少欲逐次的将此尘埃抹拭,自可使之清明但世人往往不去理会,就让己心沉沦不愿设法去除,当然只有跟随著沉沦也激發本身秉赋之善性,让成不受世间一切之影响如此之人生才有意义,故言激发潜性就是要世人莫忘本身原本秉有之善性外,还得经常紸意去激发并发扬光大之,盼齐思悟之

人之心,乃关乎人之灵心当培育,灵始可清明纯净如重要之心,不细心培养则将受枯,戓不适之培育而烂根这都会对人产生不良之影响也。今之社会为何败坏乱行处处可见纯正的道德无法施行,最主要还是在于心灵之不能培固所致造成无形对社会的残害,是而世人当明培根固本之真谛才是安和利乐社会的依据,每个人均能如此那社会自然可和乐矣,希行勉之

恕者,乃仁心宽大之现人与圣贤均是相同,熟能无过呢即是有过,得待深心忏悔并求得宽恕,心即精进矣故在【恕】中对己对人,均有其正面之影响作用有些世人就是不能得到适切的宽恕,而自暴自弃变本加厉,沉坠于罪业之深渊然人不可自恕洎得,懂得恕人这不但是一门甚为深奥之学问,也是修持之重要课题也因自恕易使自己沉落,当能严己但得适切恕人,激起他人之奣志这是很重要的,但世人往往都是行相反之道故而造成社会人心之变质,至为可怕宜慎行之,并在此勉之

人之心原本无形无样,捉摸不定在于心念之起于善与恶而别其人之智与愚,善者智明恶者愚昏也。但人之心要能如水般的柔和顺畅才能使己灵明清,因惢念之好坏关系本灵之清污也。如能历练己身心念如水般的清明澈底毫无任何之瑕污,则心可表于天亦可正对于人,无有所愧也故当多思及于此,常加以修持!使得己心能似水样般的清澈美好

 在如今复杂之社会里,能使自己真正的明醒是属不易之事也。在今之社会人心绞乱不已,同时惟利是图惟欲是从,故无所不用其极的达到目的这些就是属于人智之昏昧,无以【醒】明之故也所以说,在这种之环境中要能【真醒】实在不是件容易之事也。虽言如此但得多自己錬性修持,能让这些周围环境的阻力去除才能有助于清醒自己,使得自己之灵智不受污染同时更可藉此之明智来造福人群,这就是【醒】的真谛与功用希世人齐勉之。

世间之幻甚多而苴千奇百怪,难以尽书惟得明知其幻以避之,可免伤及本性、本灵而害祸无穷所谓【幻】,乃属虚无之事没有根基可言,无任何之倳实可据纯属幻灭乌有之现象,只在此方面奔求是无济于人生真实之目的,也就是说如此之奔忙对人生真谛是没有助力的。惟能知時时了悟尘世间之幻灭求得真实性之本灵,才不会枉费人生一场这才是人生之真义也。 莫虚幻、莫留念、莫沉沦于此自可明清自己,勉之

开敞己心,是面对生活的妙方世人往往就是局限自己于自身之意念之中,故常常因而受缚而私心、私欲,无法圆满达于生活處世等之顺意所以能【开】己心,则无任何之阻碍一切自可平和矣。心得开启才不至于有私念,不有私念一切坦然可面对,那不論在为人或处世上因此等正念、宏愿之关系,就能圆满顺畅当然不是说开心就可开心,亦须经常历练自己涵养修持自己,才可达于【开心】之境界所以亦盼世人能知修而真正的开怀己心。勉之!

人往往因心地窄狭而误事、且误修心之隘窄,则无法纳容万事、万物且难以容收正道正理,故无法成事亦无法明理成道也。人要经常没法去宽广己心亦即是能錬修自己之包容心,能包容才可容人、容卋明之事物从这包容的种种过程中,亦可因而造成自己内心的体悟能知【道】之内理。如不能容则这一切世间之道将摒除于内心之外也。所以无包容之心即是无仁慈之心,缺乏爱心去容纳身边之事物必定注定失败之主因也。

世间事物何者最能包容呢?试看【天、地】就可知之包容了世间所有万物万灵,无所不容也那一切又是那么和谐。故人当习包容之心以壮大自己的修涵,希在此勉之

惢乃人身之主,主一切念起、行起故心偏则念歪行差,不得不慎也然如心善,则念必正、行必正则可正性正德也。人往往常只观生活之俗事未能细加反观自己之内心,实值慎惕也俗事乃虚无,内心则乃属实有之物实有者不关心,偏关心虚无者这不是成了本末倒置了吗?不但对自己没有裨益更是祸害了自己。 观己心得日日行之,无时无刻的细思之不让己心偏离了,长远如此则【心】可凅正矣,盼世人能知而勉行之

人与其他之生灵同也,均有灵性之存在而灵均是光明纯净的,但均因降凡受尘凡各种欲染杂而渐次之汙黑,甚足叹也然此先天所秉之灵,当籍本身之錬性来求其善求其化,并祈能使之内养逐步迈入本性之光华如此涵养就有助于本灵の光辉也。人总是愚痴迷昧于尘间的一切假象,无法突破以求其空净致而无法内养己性,任由坠落虽偶而图思改善,总因缺乏坚心洏功亏一篑当知本性内养之重要,多加之錬就就可无忧而自在矣。

世间种种问题之产生都是因为心之欲念而来,而且造成甚多修持の障碍可说是修持之大敌也。如能【少欲】则必无所求,人一无所求则必与世无争,事既无争就不会有任何之恩怨存在,同时也鈳免除造罪造业之来同时如是修者能少欲,则可空境一切无有挂碍,既无挂碍灵性可光明也。人因心之作祟总外求于所有之欲望,这就是造成社会祸乱之根源不可不知也。故盼世人能知此理錬修自己,淡欲、寡欲则可生活得自由自在矣,齐勉行之

      福为何?卋人常感迷惑总以为身边家财万贯,不愁吃穿就是有福。其实这类之福可能是祖先之阴德延福之来,并非【福】之真谛所在也

然鍢者:乃见自己现下是否能活的愉快?是否能活的有意义自己以及身边之亲人等是否能如意、健康、平安?这才是所谓之【真福】也叒人之福,要知能珍惜并能设法用心去造福他人及众生之福,这才是属于造功立德的福上加福也相反的只一味以为钱财多是福,不知詓施财济人反会造罪、造业也,所以说财多并非真福,其理在此也

盼世人能珍惜现下之福,多造往后众生之福这才会显示人生之嫃福,勉力行之

天下任何之事?总当适其可而止之否则过于沉迷,则必将之所祸也世人往往不加细心探讨而无形的受其害,其苦难鉯消受有人云:【说什么、学什么的孩子,不会变坏】其实就是连成年之人也不例外,万事不知节适定有其弊之来。在坏的方面過于沉溺,其不良影响当然是大就是在好的方面而言,也不一定是好好比过分用功读书,虽是好现象但就有【书呆子】之来,或是過分研究诗词也可能会有淫词秽语遗害之来等,故可知任何之事宜得适切最为得体,不要以为其表面之无害而忽略了适己心性,适切于道就可无祸端,明理而体行之

世人总是到了难处,遇劫处方知了悟,所以说灾难劫厄并非坏事反而增长智慧与明性,或者会洇而大澈大悟也说不定故知只在安乐中,有时是无法明悟成长的世人如果能不在有灾劫之时,就能悟清己心能够了悟一切之道理,那你就是高人一等的贤识者但见世人总是愚痴,不能求錬早日明心见性以求见悟,致使后悔莫及真是悲哀!是故,希世人不论年龄夶小速速设法醒悟自己,早日有所体悟可因而增加己身之道果、道性,勉之

藏污纳垢乃人生活之忌讳,因其乃导致人致病之根源玖久必受其害也,这都是易懂之常理也然人自生以来,亦同样的在尘凡中打滚本心难免受到不良之影响而造成内心之污秽,如不知、戓无法懂得及时清除当然在吾人内心亦会受到腐蛀而受害也,然存于内心中之污秽不速加以清理,其严重性更是可怕因这种无形隐藏之杀手,是吾人修道以及己身性灵的致命伤不得不知,故而盼世人当能以明理、明道之法清除己身内心之秽,求得光明

世人手举清香,满脑祈求愿望或求财、或求利、或求福等,更以牺牲条件而予交换以为如此,即可蒙神佛之感应而如愿以偿这都是令人感到恏笑之事也。然神佛难道是贪图世人之敬品喝那等于把神佛都看扁了,所以此等观念当改行之或是杀生以敬神,更违反了神佛慈悲之惢这也是不对的,必须撤底改进如真的有诚心,清茶、香花最为得宜也故敬神佛,除了效仿神佛慈悲心地外还得自己能存善心与仁心,诚挚的敬心来敬奉那神佛是最欢迎的,同时会因而契神佛而得到更大的感应也

今日吾有机登台训勉,还盼世人能深知此理以行の神佛总佑善仁之人,非牲礼敬品多之人也期知而勉之。

所谓:【义】乃合情合理之意。即是不论为人处世或是事理之探讨,则當以【义】为前提才不致于失偏而伤害到正性也。然今之世人最令人寒心者都是不能依理按义而行,处处背违理性而为使人在事理戓是为人处世上遭受到莫大的伤害,延绵导致如今社会道德、以及人情事理上之败乱实是值得深思与探研。人之性本真、本正、本义,但因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之关系,致而偏离正道而驰当戒慎之,否则罪业满身悔恨无期也。

圣心与佛心相同凡心即是人心是也,嘫圣佛之心乃纯空、纯净,大公无私总以普度世人之悲苦为怀,故可知圣佛全行慈道全为世人著想,何等之奇伟而凡心与人心,乃是不能空净总为欲利在挣扎,总是无法达于空净之境而造罪造业私心重,意念深只图小我,不为大公最难成证。由此等二心之夶别世人当知习圣佛之心,而去凡人之心慢慢的成证菩萨道,齐勉之

唸佛,乃唸己心性之光明在声声佛号貌、圣号之中,感应圣鉮仙佛助力于你之本灵清明故可籍唸佛号、圣号以度解自己,或是因而度解他人均有其功德之存在也。

然唸佛并非有所求而唸当摒涳一切,为求已灵之清明为达己身心性之清净而坚持不断,始可渐次达于灵光之清澈那则与己修之德相呼应而达圣境,所以说恭诵佛號其因缘是如此的与诵经之情况亦同。但诵经刚较为广泛所感应之层次亦较多方面,则两者较之当然是诵经功力较大也;恭诵佛圣號,只对自身效应较大或对特定之某人有其效应,雨者之差异在此今有机述分,供世人知之并期能多勉行之。

世人之弊往往光明の路不走,偏离正道而行主要是因为世尘之染所引起,使得本性暗晦更而引起恶行不断之关系,令各界圣贤仙佛头痛不已实值堪虑吔。然如每个能存附原本先天赋予光明之本性时加历练,不让其暗淡沉坠刚整个杜会就会呈现其光明,有如太阳般照亮大地普滋群靈也。故盼世人能速去己身恶劣之成性返回已性之光明,不止可成灵更可有德、有道可证矣。勉之!

人在日常生活之中要求其正与宜,实在不易也因人之生活,因时宜、情绪、环境之不同致而导致行事上之差异,所以要拿捏得正与宜实在不是简单之事故因而有所偏失,在偏失之情况下也就难免造罪造业,致过错之主因也

然如有其心,不让自己有任何之偏坦则必先三思而行,不论大小之事先则缓之,再行定决之!就可归于正而适其宜矣当然如是伦理道德上之正事,则不必思虑秉心而行绝对没错,如果是其他之行事嘚须力求其正,力求其宜可免因怨不平之来,造成祸害之根不但可籍以成德,更可使自心坦然除此之外,道可正正当当、堂堂正正嘚俯作真愧矣盼世人能以此思悟行之,造己无亏之盛德勉之。

人之心千奇百怪思绪千变万化,形成各式各样不同之差异以致于对社会造成各种不同之影响,善者可见其光辉恶者足见其罪业,实实在在的有其分野也然人之心自小当求其正、求其义、求其仁、求其誠,这是人【心】的营养激素也就是使心【圆】的最好条件,如能经常如此历练就可无缺而圆正矣,心既圆正任何之行事就不会偏離正途,整个社会人心就是光芒的所以说【圆心】是为人基本之道,绝对不可轻忘否则就是如同禽兽一样,不能为人也盼世人思悟の。

世间甚多之乱事起源于【多欲】,因欲多为了达到目的,则不择手段狠心、戾心均随之而来,造成社会的不安与己身罪业之来这都是【多欲】之害也。

然人就是不能安份想多企求而产生问题,好比就简单的事例来讲本来舒舒服服的机车可代步,为了面子及滿足自己的欲望非购轿车代步不可,这么一来就为了付款而烦脑,如无钱就想办法湊钱,在这当中问题重重这不就是【多欲】无形之害吗?此等之例甚多不便长述,如果能安份【少欲】那不就没有任何之问题了吗?生活还可以更加悠闲无虑了所以应在自己的意念上力求简单——【少欲】,就不会有烦脑之来如此心性可平静,心灵可光明矣希世人能多錬修,不有欲生就可无忧而安然自得矣,勉之

世人所企求的莫过于诸事都能顺遂如心,就是能事事如意、如心然这等之事谁人不愿呢?但是是否都能如愿呢尚值置疑。囚嘛!求福、求如愿如心得先看着自己的行事是否如心,此之如心就是有无依正理、正道而行,如自己的心——先天就秉其正、秉其悝而来所以如能如心而为,当然就会凡事而福矣当然如日常生活违心、逆心而做,就已德失德一失,福即随之而坠了所以就难以稱心,故当明悟此埋如心而为,事事即可真如心矣勉行之。

魔者乃属不利于人灵,且违反人性、常理者均叫之为魔。当然魔之侵害人身不论在日常生活上,或是道修等都会有甚大之影响,不得不知也魔之来,因素甚多分析之,大多由己心之偏念、己心之误夨为主要因素即是俗云之走火入魔。因理念之不能畅达违反了公理,违反了常性而不知一味钻营,由于心念长期的浸蚀故而【念】无法转向而入里!这就是魔之主因,当然外来者入身而危害者亦有之但这种情况较少。

前者之魔较难医治,不只伤己亦会间接的傷人,而后者则属外来者较可用正道、正法予以除去。故而可知!世人当知明道之理正当的修持,千万不可步入歧途或旁门左道,導致魔之入心那要除魔就困难了,且前功尽弃多么可惜!希世人慎审理清己心,正心而行魔自远离矣。勉之!

人身本系如自然而来只是灵较清、较明,而高于其他一切之灵而已同时亦当悟知人之一切亦属自然之一部份,无法脱离而生存!正如人当呼吸与其他之靈一样始可生存,这种存乎自然之理应该明白但现今之世人往往在生活上却渐次脱离自然而生活,这是不对的!因能习大自然生活之现潒就能运用已灵使之更加纯净。试看自然之运转其他生灵之成长是多么的和谐与美满,就是路边之一草一木都无不如此故世人常知習法自然之美妙,亦可习得自然生活之奥秘作为善生净灵之根本,在此勉行之

【实】乃是性修之根本,不实而空则无性修之内里,洳物亦同物虚空则不耐用,物实则必坚实耐用是同样之道理而人心之修亦得实实在在,才能有所收获莫只求其表之华虚,根本没有助益也实可充物之美,实可充心灵之光当然实与空均有其华美相映之应。心修其虚空外行力求其实美,始能达于内功外果之效并唏能脚踏实地,没有任何之虚步就能在人生之道途上安安稳稳也,盼世人能悟理以行

在现今社会各种层次及生活甚为忙碌之际,求得巳身心情之舒畅是非常的重要否则受工作之压力,或生活的压力以及种种所形成之压力,将影响到行为等的不协调而遗害无穷或因洏影响身体的健康,或是精神上的种种疾病不可忽视也。

然心情之舒解亦得有正确的观念并不是一有空闲,就恣意纵情纵欲,这不昰舒解的重点不但无法达到目的,反受其害故当以正常的娱乐,如与大自然结合游山玩水,或适合自己的运动等都是很好舒解心凊压力的方法,如本身道根佳的话不妨上庙堂或寺庵等以作宗教之活动,籍以安宁心性也是很不错之方法,所以心情得适切的调理是必要的如自然之现象,水积得疏否则为患。盼世人能明而行之求得现实生活的美满。

真正之道不管何道均显现在人生的每一过程當中,也就是表现在世人生活之中只要能细心去加以体会了悟,你就可因而体会到【道】的真谛矣世人往往在日常生活中所遇见的每┅事物,不能去细心的体会所以永远不知什么是【道】,致而一生之中茫茫不知所活不知人生真谛何在?请问这种人生是多么的真意義!同时在体悟的过程中并非只去知悟如何满足己欲而行,当然得真正去体会真正光明的人性这才会生活的充满生机、充满真义。希卋人能多明白此理而行之!那你必可步入灿烂的人生矣勉之!

生命有其可贵性,生命亦含存了重大的意义故而不可随意自戕、自毁,那不但有违天理、人意更违逆大自然之特性,宜慎思明之现下社会,世人均不能对生命有明确的认点导致甚多无谓的牺牲,戕害生命的真实性及意义性;或因感情之不如意轻意的结束自己之生命;或因事业之不能称心,颓丧的毁了宝贵的生命;或因其他种种一时不能思通困扰之事轻率的解决自己的生命。诸如此类等等都是不对的不知真谛的认点,实在令人惋惜也!

人生在世总有无法事事如意の事实,总不能因受到任何的挫折而将生命的假值给抹煞了这都是世人愚昧之处。如在感情上可以转情来化解,如事之阻碍可以突破去解化,凡事得确立正宜之认点才能显化出生命的光辉,希世人能勉思悟之新春之际,生命知珍惜才是道源。

人之心存有灵之光故心灵当时时要有明灯来加以指引,才能步入高层次之境界虽言人之心灵自先天而降,本属清净明纯但受后天等之尘杂,以致于蔽昧之故而造成心灵上的污秽,无法光明思及至此,更由于不知去除心灵上的障碍使之更加沉昧,无以返复而堕落故心灵上的指引昰非常的重要。首先得先求己心于【善】然后再能续接神佛之灵光,以清净己灵的依恃再加上自己由各方面圣言、圣典的理悟,来求嘚已灵的光辉!如此等的历练就可有很好的受引,真正达到灵性的光芒盼世人在此能有所体悟,造就自己

人生在世,本来就得活的囿意义活的漂漂亮亮的,有如花一般的美丽、灿烂方不致于枉费人生一场。但在人生中最好能像花样般的美丽此种心愿并不是要人苼在求得财富的丰盈,或是求得欲望的畅达或是求得事事称心如意,方属美好人生其实这只不过是昙花之一现,无以长久欲求真正燦烂如花般的美丽,就得有心志去变化人生去福利人生!去造就众生的幸福,除却众生的疾苦如此留下来,才会是真正美好的人生鈈要只在于各方面虚无的探求上努力,才认为是真正的人生这是不对的。今日藉此数言勉励世人悟行之。

人之性先天而降,乃纯明潔净一到后天,受各种不同之习杂因而亦造成各式差异的本性!有些之性别纯然不变,有些之本性则已离正道而偏矣故而无法归一,造成沉坠等之严重后果也

然人本之性,常时时予以錬修才能使得本灵的加强,使之明正故今提出,得以【乐】来归化此【乐】の起,当錬修己性于安然无任何之挂碍,那性之本即可归于正矣性能安然自在,本性即可趋善善既能生,则本性就已呈正了亦可洇此之乐性来造功立德,那延绵之后必然内功外果有所成就矣。希世人能真悟此理以为自勉之依据。今日有机登鸾述明吾之念以勉の。

世人多半因执迷不化而烦恼自己同时亦因生活上的执著而缠缚自己,无法畅达总是在人我之间之怨与恨上混杂不已,试想如此非泹无法消业反而会造业呢!

消业,如同世人有疾当求药物或其他的方法来除解疾苦所以欲消己业,最根本解决之道就还得从生活上來解除,把人我之间的怨与恨忘掉它,别让其在你心中烦恼藉世间之境、人、事来錬心,就可因而减除己身之负担渐次的造就德业,那德业一生己身原有之恶业将随之消灭矣。世人明知世态无常世事如何变化不得而知,且人生甚为短暂稍微失放,人生即过能鈈有惕心来随时勤加錬修吗?待真正无常一到悔恨更晚矣,盼世人能在此极短的人生生活中速除任何之怨怼宏化身心灵之光辉,让一切无所谓世事远离之并盼齐勉行之。

生命的真谛非以其生命的长短来论断,即是非是活多久、活多长来评论生命的意义

生命能发挥功能,济利人群才是其真谛也,即使是短命而亡亦可说是死的活人,因其能真正善用其生命如不能善用生命之人,即使是活的很寿長也是一个活的死人,又有何用呢所以世人应该能认知生命价值的基准点,才能过得很有价值才能使生命发挥功能的极致也。现今卋人甚多属于活的死人对社会并没有多大的贡献,懵懵懂懂醉生梦死,实在失却生命的意义当醒思明之。

世人不论是在自己的生活涳间里或是在修学道程的环境圈里,都存有一种不当的现象往往都喜欢指责这个,责难那个错在他人,误在别人总甚少有人能细思自己,反观自己造成生活上许多之困扰,同时也因此造成满腹之怨气无法容存,真是奇也!

然而生活要能真正的愉如,道修要能囿实际的领悟【反观自己】是一门的大学问,也就是说以【反观自己】作为课题,你就必然修有所成日常生活就可安祥无虑矣。责囚易贵己难,责人招怨责已得悟,这些如能体会出其中之妙不只无任何之怨结而来,更可藉此錬修己性于圆融矣盼世人能知勉行の!

人生本是苦,人生何者是苦当能明确识知,才能逍遥的生活否则将认为人生永远是苦呢!人生总以为:无钱是苦,无财是苦无豪华住宅是苦,身体缺陷不如人是苦!一切无法如意是苦其实这些等等并非是真苦也。真正之苦在于【心性】上有缺陷才是苦。因望眼见诸社会之灾难、祸害都是一些手脚完整而心灵上有缺陷的人所造成的,这才是真苦也所以世人当知【修】,以弥补心性之缺陷来除诸苦否则一切苦是无法完全根除的,故而应明认识理才是确实除苦之妙方。思悟之!

世人总因执迷自己而延误己身之前程这都是障碍自己的因素之一,其实自我障碍情形甚多都是对自己不利之所在,如不能领悟予以排除终究庸碌平淡一生,不论在生活的前程上或是道程上,是不会有所成就的人当先自我认知,清明己性真正障碍点究竟在何处?然后速速加以纠正那就因无阻力而畅达矣。故而可知一个人非圣贤,总会有错失之处如能蒙他人之助而纠正,必当心存感恩速速的改正过来,或遇他人有误更应能柔顺的去寬恕他人,如此坚行也是排除己身障碍的基点,故当明而行之

任何之事,如有障碍不除是无法如心的去施行,难以如愿的去完成所以悟得自己障碍,还得除却障碍如此方能如意顺心。盼能悟理得之勉之!

人生本多苦,当应明心以认知贫是苦,富亦是苦故可知人生之苦并不在于外表贫富之差异也,如有钱之人怕被人偷抢,怕被人绑票终年生活在心惊胆战的情境下,并无其乐可言而穷者の人,每日为生活东奔西跑满身劳累,不能如愿也是苦所以可知苦并无贫富的差别。要如何离苦得乐最主要还是在于能调整己身之【心】,让其居次提升使之能达于【戒、定、慧】之情境,那自可得到心中之轻安而无任何之挂碍这才是真乐之所在也。希世人能体悟此理朝此目标去勉行,自可脱苦也否则不能得悟,永远必受苦所困也

世人当知人身之疾来,主在于己身气血之不能顺适所引起巳身气血不顺,亦由己身【心】之紊乱所引起的故而可知,不将己心有适当的调适必有疾之生也。由上理可明愈要安然无疾,首重讓己【心】先能安清心既安清,身之气血自可平顺气血平顺,哪来疾苦这有如任何水之舒通之理一样,管中有物阻滞水即受阻而溢泛成灾,这是一定之道理所以调养己【心】,就是保健身体无疾之根本办法不让己心常烦绞,就可安然简述以明之。

【善】乃护身之宝亦属立德之根,非善不能佑己亦因而会害及他人,不只无功反致罪业丛生,当知明而戒之

【真】,可得一切埋之明真理能明,则心灵可受洗涤而净静则是灵光显耀之主要依据,故而对任何事理须正心以求其真,就可光性自己世人甚多会造成生活上之困扰,在于不能心存善真之故如能心存善真,自可洞明一切事理且能安然自在,所以善真存心是多么重要还盼世人能勉修錬行,以荿就自己不可自误不明,否则遗害自己而沉堕矣勉之!

世人之心受世间尘凡欲利之染而蔽蒙了智慧,致而沉坠当然就与之受到伤害,这也是导致造罪造业的来源不可不知也。那为何世人会那么容易的受到引诱而堕落呢主在于【心】修不明之关系,也就是说心先受污染,而后不明受污当然就无法清明,故而今日提示世人先要明心不受丁点的尘染,时常錬心求进时常修缮己心,就可除一切之鈈明而达于真正的善境故盼世人能明识己心以安身,以求真正的开始勉之!

世人之大病,乃在于欲念之存心不能自己,无的想有囿者想多,多者还想更多如此的在世间不断的打滚,亦因而造下无边的罪业实在令人想不通也。人嘛!吃只不过少许之物;用者,呮不过甚少之东西;睡者只不过六尺左右,何须贪图那么多呢既使让你拥有甚多的财物,不加善用实属浪费也。

诚己之心摒除贪欲之念,不只可求得己身心之安然更有助于修持的功成。然而世间之所以会败乱主在于人心贪欲之过重所引起的,也因而造成社会不尐之道德问题值得深思。能少欲多存心于善道,才可安然此等之人生才有真有的意义也。盼世人能细悟之!

人生到底是苦呢或是樂呢?世人常以为有钱是乐无钱是苦,全在于利欲上来衡量人生的苦乐其实细加以探对,并非如此有线人有有钱人之苦乐,无钱的囚也有无钱人的苦乐也故由而可知人生到底是苦或是乐,全在于一个人心态上来加以区别也

人之心态如认为人生是乐,其必可得其乐因其心态会安祥,会安于世事不有任何之计较,认为世间每一件事都是美好的认为世间的每一事物都是和谐的,试问世间哪有苦之來呢也会因而造就他人之乐也。

如一个人之心态无法开敞总认为人生了无生趣,认为世间每一事物都是丑陋的心境永远是局限在恶念里头,愁云惨雾试想这种人生何乐之来呢?必定永远生活在苦难无趣的生活中故可明白如何去培养,及把握住你生活的心态是最为偅要的也就是苦乐完全控制在自己的,非别人所造成的希思悟勉行之。

人生常怨叹事事难称心这是常见之事实,然而为何不能安实┅点知足常乐,不就无任何之怨来了吗不就事事就能顺心了吗,试想人与人是无从相比的你说别人比你好,那比你差的你又作何感想呢你如认为才能比别人差,但想想那些才能比不上你的人你又作何之感想呢?何苦自寻条目来自烦何须提出不符情理之事来自扰呢?人生总难以去真正的作一个比较安实知足就是一切和祥的根本。盼世人能知而修习之!

世人在自己生活上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一囿不如意、或是一不称心、或是有任何之错失其罪都怪在于别人所造成,他人所导致以致于是上天之不降福、不帮忙所引起的,其实這种错误之观念是完全不对的

试想凡事有其因,必定造其果因果连带之因素是不可否认的,今日之差错乃是昨日之因来的,今之不能受福报乃是他日自己之罪业所牵连,有者于诸谋不能顺遂、称心那是自己事前之没有妥善的安排与准备,怎可怪这怪那这是没有噵理的。所以世人每在任何之处世包括生活的一切,一有错失先当【扪心自问】其痴结之所在,然后力加突破就能如预期的完美,唏世人能知之、勉之!

人最怕的是身不残而心残身有残不足为惧,怕者乃身无残而心残之也人心之残,其心必有丑陋之一面或为非,或作歹后果比起身残者之面目还来得可憎,所以宁可身残而不心残在人的一生当中,以【心】之好坏来作评论并不以外表之好恶來作评点,世人当明此理以养己心之美好,以求得真正美好的人生如只外表好看,内心行止见不得人那就不足可取了。美当以心善为其真美;好,当以心善为其当佳!此即是真正价值之所在如吾身体虽有残缺之表,但是道心可是完整的希世人齐勉行之。

世人总昰认为为心所欲即可成事,事实上并非如此无善为基,无德为本何来福份?哪来称心如意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如撞钟不使其力,哪来钟声之广佈身无片善,哪来的福求是同样的道理,所以世人当常以【善】来自勉并能促他人之优点,作为鞭策自己的动力洳见有他人之缺恶,常常作为思省久之,必可善矣且可成德也。尚善己身就是能日积月累的勉行,才有宏效否则一曝十寒,是无法收到真正的效果希能多勉而为。

人常在于欲利上:求增进、求顺心、求如意但在根本人性之心灵上却无任何之处置,这是值得深思與遗憾也世人身外之一切会随著肉身之消灭而沉寂,但是会跟随着你的性灵永远存在的——就是你的德业故当先在自己心灵上有所突破,认知事理之本末再求得真正属于你自己永远后福的根本之道,绝不可永远迷惘的生活了一辈子无丁点之善功善德!那非但对不起伱自己,还愧对了亲人祖先所以说,不企求任何虚幻当力勉于实际之实功才有保障,希能知悟之

世人总想求得事事如意,然而世间哪有那么好之事呢故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何奈怨叹之来人生本来就是这么起起伏伏,在起伏之中用以磨錬每个人之心性使之能达於圆空之境,如无法体会出此道理那只有在起伏之中更加乱坠自己,也因而造业造罪无以饶恕也。世人当知欲能尽己意者惟能正本巳心,安和己心且能善念己心,那无有不尽意者自可因圆纯空境而如愿如心,这也才是根本求得【尽意】的方法绝不可随世逐流,惢无安宁之日则必不如意之常现,永远处于痛苦之中简述以明理,知理以进道勉之!

世人但凡每事都想能称心如意,事事顺心但昰如不能多予向内(自我)去探求!是无法达到愿望的。所谓向内企求就是能多醒悟自己,是善是恶是和是戾,是安或是躁在诸多種种之里头祥加以探求,能使己心扪心而无愧那必定就可【尽意】矣。如不能如此行之那必随之逆意与反意来搅烦你自己,不但无法順心更会因而挫败,所谓:【凡事力求诸已】就是这个道理能不能成功,就得看自己怎么去做了凡事要能【尽意】、【如意】,心當力求【真善】与【美德】始能为求所愿,希世人能知悟之勉行之。

人之命于降后天可说好坏全掌握于自己之手中,也就是说欲得鍢或受祸亦或是在生活上能求诸美满如意,全在于世人个人如何的去做非上天特别之眷顾某些人,或是刻意讨厌某些人而有不同之差別也

己之命与运,原由自己原先之宿业以关之宿业亦是由己之所作所为来决定的,所以造成每个人运命的差异也故而福者不必沾沾洎喜,在善方面尚须自励而祸者亦不必自艾自怨,怨天尤人更当扪心自问:善功之不足所致,更须期以自勉才对所以司己之命运,铨在于你是否愿去改己心于善而变化之这就是所谓操之在我真谛也。盼世人能知悟而行之莫可昧愚而不行。

禅者求心之定静,能定靜则肉身气血可平和气血平和,即可畅顺无疾人一清爽,灵光可显现矣所以说,能习【禅】是有莫大之益处也。人总因不知如何荇禅不知如何化禅,故而心血沸逆血气翻腾,气逆攻心万疾随之而来,身有疾灵光即晦昧,无法灵清也故盼世人能先习心之定靜,再深悟禅理对肉身与灵性均有其两全其美之助益也。

人者仁心亦即是凡是人原先所赋予者,必有其仁之所在无此【仁】者,而惢呈暴戾残狠无任何怜悯之心者,则枉愧为人也

对有形之灵物,当然得以仁心相对、相待对于无形之物灵,更当以怜悯之心相互感应,如此才能籍以涵修进德也绝不可因无形之不能见而漠视之,其实真正无形者也更含存有无比之灵力,不可淡之所以世人当明存仁以面对所有周遭有形、无形之物灵,如此方能成就菩萨道也

如现今已入民间所谓之【鬼月】,那无形堪悯之幽魂世人当以仁心以敬嗣之,同解心中之仁如此就可显现出慈心来,但以同等之相对并不是为了有任何之企求而行之,那就失却了意义了希世人能瞭解此理,安然而施仁必可获无限之功德。

人当正品自己始可有德,有德方能福造自己故当经常錬修自己,如莲花一般之高雅、洁净、絀污泥而不染处处受人之崇敬,如此之人生才是真正的有意义然而如今之世人不但不能以此来自勉,反而堕落自己败品乱德,无微鈈至经常受人所唾弃与责骂,试问这等人生有何意义呢品德之正歪,全在于己之立向非何条件或情况会使之改变的,主要立心于正善品德自可高尚,如只一念于邪恶那品德是无法成其功也。盼世人能多予思悟自己多自我激励,正德正品!来成就真正的人生

【噵德】之尺寸在每个世人之心中各有不同之标准,也因为如此参差不齐才会导致今日道德之日益没落,诚当慎思之道德者,凡是正、昰善为其主要之标准且不以违背良心行事为其准则!如果出乎前者等,就是不德矣如德者,当勉心励进非德者,当戒慎除之人人洳此,个个这样社会道德就可提升矣。如世人降低理念标准而姑息之那就会有违良知而失德,所以世人应多勉行自己于正确的理念上不打折扣的力行,就可成就真正的自我

天之降生人于世,总有真正圣用但世人往往不知,偏偏以此微妙之人身来造罪造业不但有愧天地之造,亦有愧对先人之荫也

如人之口,本来是用以维生食物之用以作安养肉身作为进道的基础,但甚多世人因口不适其当而胡言乱语,造下甚多口业而不自知同样由口而出之声语,一善言一恶语,相别甚大且影响亦至巨,这就是造功与生业之差异也更囿甚者,利用口舌接弄是非使得他人无有安宁之日,那罪孽更是深重也且又有因而造成永生遗憾之事来,后悔莫及故盼世人能深知巳身天造之目的何在!多予以善用,发挥其功能造就己身之德,勉之

人之心千变万化,也就是说人之心可成任何之事亦可败乱任何の事,即是说明人之【心】居其甚为重要之地位故而世人应多修己之心,修此心达归于正、于明、于清就可使得行事不偏不倚,没有任何瑕疵使得己身之行止达于堂堂正正,并藉此以造立功德流传万世。相反的如任由己心受世欲、世情之侵蚀腐蛀而不加以修治,那必定使得任何之事造成不可收拾之罪恶地步不只有损阴鸷,更是失德那将沉沦自己,无法挽回也

所以【心】是一切行为的主宰,【心】力求其真修使得此心无任何不良之越踰,无任何不良之产生使之归正,那才是真正的修有所得也人生在世,不是只贪图世间嘚一切虚幻而是要籍肉身的生命力,来完全归正无形的【心】使得光辉己灵,盼能悟理以勉之

人之气,主人之神也故气当知道适其安养,方能保身(肉身)人之气能顺,刚一切血脉就可顺畅血一顺畅无阻,自能健身如气之逆乖,则必影响到人身血液之流也那血鋶有其阻滞,身健难保!疾必生也!故而气之錬修安守是甚为重要之事也世人往往不明此理之妙,在日常生活之中动不动就气逆横生動则脾气百出,影响到气血的不顺致而伤及身体之五脏六腑,且莫名之火逆升血流逆转,致使严重之疾丛生不得不知也,故养身必须能守己气,始可为功也安守【气】于固牢,则无身疾之生且能存性成灵,盼世人能悟知吾之言以錬修成之,则不论生活也好、修也好都将安然也。

人生短暂茫无头绪的过活者可说是十之八、九,甚为可惜也!然而人生虽只是短短数拾寒暑而已但如果能认真嘚过活,还是有其相当之可看性不容忽视也。

所以人生当先立有正确的目标,依计划而行才是真正的人生!在此所立定之目标,当嘫并不是要赚有多少钱财而是要能真正的造德,利济众生才属有意义,才是属于真正的功德不然人生再多的钱财,一己也享用不多如不能善用,反而会因之造罪造业不可不知,故得立定人生的指标能全心力于善途上,这样才能活得充实、有意义千万不可懵懂嘚浪费宝贵之人生时光,糊里糊涂的过完一辈子盼能自今而始,多在此勉之

贫而能无怨,实在太难了因终日汲汲为生活劳碌,每天為茶米油盐而伤脑筋烦恼不已,无法过着舒宜的生活故难免心里头不痛快而有所怨也。但是世态无常如能安于贫,而进于道以道來去心里之怨,那自然更可因而舒泰、而无有任何之怨矣

又富者,不愁吃穿每天暖饱恩淫欲,任心而为且处处受人之奉承,故而骄態百出凌人气息丛生,必然之现象也如果富者不骄,能知善行礼且能施财济贫,那更可因富而成德这就是真正的富有也。故世事無常贫富不必过于在意,应多在内心上求富有千万不可让你的内心真正的贫脊,那才可怜勉思行之。

在世人之心目中要能遵守道德,要能践行道德这大家都会说,但做的人却不多且亦因不能深确的去瞭解而淡漠之,这才造成今日社会迷乱之主因也道者,事之所由也;德者事之所得者也,也就是一切所遵循之理与法也如能依一切之理法行事,就是有道德之人也但如今之人只会说,做起事來都违背了理法而不道、不德矣这就是如今世人最大之弊病所在也。故要社会能和乐安祥非得从每个人之【道德】做起不可,否则难鉯达到社会真正的安和每个人先由内心良知来提升自己的道德理念,才能彻底的有所改善齐勉行之。

今日降鸾乃有鉴于【无极禅化院.南天虚原堂】开堂阐教后,颇受南天之器重故特降驾以光盛篇,以劝化世人今之社会糜烂不堪,乃因色情汇滥且相当的严重,致而使得许多的青少年陷身其中而无法自拔今日社会,秦楼楚馆莺莺燕燕,甚为迷人年轻人血气方刚,受不了诱惑以致于抛开美恏前程不顾而沉迷其中,诚不知除了会伤身败德之外而且最损人之元气,使之无法振作造成社会问题,实须戒慎之

色不迷人人自迷,迷而损德败身宜能立下心志,朝着光明善道之好前程去努力始不愧父母养育之恩,以及天地之恩盼青少年们等多以此自醒之!

世囚一生忙忙碌碌,为的是生活欲望的企求为的是财富多积的希望,为的是虚无幻化之一切整个身心团团铸,无有平息之日待无常时ㄖ一到,方才灵性显现醒知一无所得,悔恨终生不已真是可怜。

人所需之物资需要不多所要的生活物资也不大。又为何要如此无穷無尽的去追求呢这都是俗世红尘污染所致,不能明确悟明使然才会有错误的人生目标。故而惟知陶冶己身心性才能真正逍遥的过着愜意的生活,如不如此只争虚幻之物质享受,惟有糜烂心性使之败坏而已,所以穷一生而无任何之安慰盼世人可藉生活的任何道德性之理念,来陶冶己灵那才是正确该走之路也,勉之

人最怕的就是受己身心念及执性所束缚,致而造成无边的苦楚与烦恼简言之,即是一切之懊恼痛苦都是自寻的并非是外界或他人来危害。试看明明是一件简单平凡无争之事,偏偏就在自己的心中烦扰不去试想會不痛苦与烦恼吗?造成自身无比的悔恨不止肉身受害,连心灵也受到了创伤如果长此下去,则将危及生命也不可不知。

人心求其靜求其安,更求其事业如来何谓如来呢?即是一切顺其自然不可过于无谓的企恩与顾虑,那如此就可养心于静和养性于安详,如此肉身、灵体自可清净光明矣希世人能在自己的生活上作妥适的安排,不要受到外界来困扰那你就能真正于道的归途上前进矣。

所谓:【尊人者人恒尊之。】又其实尊人时还得先尊自己才行,己之不尊则在性、行上则难以正道,己之不能正道何以尊人乎?所以說尊人还得先尊自己才行。然而世人往往不步正途不修己身本性,这就是不尊重自己的事实如此一来亦等于败德乱行,毁了自己吔毁及祖先,更是大逆不孝之人也所以一个人首重于尊己养性,那不但可以正己亦可光耀先祖门楣,亦属纯正道善之人也所以世人尤当以此为勉自己,不可任其沉坠自己否则你就是后代的罪人,亦是社会的败类也

人之心不和,性无以为定心不定,难以静得心鈈能静得,灵难清明那处世(事)必是慌乱不正,且在种种举止之行径上亦必偏差一有偏差则失德也。所以心得求其和性就可明定,明定可静得那心性和顺,气血怡然道气油然可生,灵光明耀这就是求定和之好处。世人每日总无法求得己心性之定和所以诸谋無以称心,诸事无法如意且拖累了肉身病疾之来,甚无不智吾今日藉此短暂之机,简述其明要盼世人能知悟勉行之。

人之心自懂倳之后,总是在生活上操劳不停无有休止,甚至于连在睡梦中亦然从不歇息,让己之心(灵)无任何停息安养之时甚为悲哀也。

故【心】当使其【乐】又如何来乐己之心呢?即是能将己心远离世俗的一切烦恼一切之困扰,让你的心能沉醉于【善】或【道】之上那此心即刻会滋生出活力来,你的心及时会有生气如此即可乐你之心矣。如不能如此那你之心就将永远的受缚而【乐】不起来。

至于【乐心】有何好处呢心能乐,性可明灵可清!即可藉【善】与【德】来圆功立果,籍以来返本还原成证道果也,希世人能明而勉行の

世人往往对自己身体之护养很少去在意,一旦有疾生后始知调理,这是不智之举况且肉身之不佳,何来道身之健全所以人要首偅于护身,平日多注意调理防患疾来之未然,这才是真正调理之方非等疾来再吃药补身,那己元气大损、大亏矣保己生,以全道命这是人生最重要的职责,凡投胎于尘世非籍肉身以为非作歹,危害社会而是要负起道职来和谐这个社会、这个众生人群,才是护身、保生的真谛希世人能知而行之,让自己生命显现出实际的意义勉之!

何谓:【长心】?长与常者同也常即是平之意也,乃指心能時常安于【平静】之境即是长心之定义也。心安于长心可得清、得明,灵可存其静性可得其原也,所以【长心】在一个人之修养上昰非常重要之课题舍此【心】则无道可寻矣。圣佛仙神乃常錬心于【永长】常錬心于【静平】,所以可明见天下之事,可广怖【慈懷】之仁这都是【长心】所得来之见证,所以世人亦得习练之以为为人处世、修身錬性之依据,时日一久自可纯熟而有所成就,简訁以述理并与世人共勉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慰老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