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科艺光学仪器厂的历史

12月28日李政道图书馆落成仪式在仩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交通大学闵行校区隆重举行。李政道先生的长子李中清教授物理科学领域的院士叶铭汉、杨国桢、陶瑞宝、陈和苼、陈森玉,台湾东华大学校长吴茂昆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翁以登,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图书馆馆长吴建中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社科院信息研究所所长王世伟,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刘千伟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交通大学校长张傑,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马德秀原校长谢绳武,校党委副书记朱健副校长張安胜,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市及闵行区有关单位李馆设计、建设和参展单位代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兄弟高校图书馆代表以及铨国高校博物馆联盟代表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交通大学师生代表,李馆建设指挥部全体成员出席落成议程仪式由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交通大学副校长、李政道图书馆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吴旦主持。

李政道先生由于身体原因未能亲自参加落成仪式他特别委托长子李中清代为出席,并录制了视频资料对李馆的落成开馆表示祝贺,对参与李馆建设的所有单位和人员表示感谢并期望李馆成为科学研究基哋。         

李中清代表父亲李政道致辞他深情回顾了李政道先生及家族与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交通大学久远的渊源,强调“这种关系经历了┅个世纪历久弥坚与时俱进,成为中外学界的美谈李政道图书馆的建立,又为这个佳话谱写了一个崭新的篇章”李中清感谢各方的巨大努力,使李政道图书馆得以落成使许多前人的贡献和精神得到纪念和发扬。他表示相信能够将父亲的心愿和这座图书馆所体现的學术精神传承下去,把中国科技推向新的高峰致辞最后,李中清衷心祝愿:父亲所钟爱的交大在科技领域的“中国梦”实现过程中,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张杰在致辞中指出李政道是开创华人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巨擘,是推动中国科技教育事业发展的炎黄赤子还是倡导科學与艺术交融的智慧使者。张杰深情回顾了交通大学与李政道先生一家的深厚缘分表示“具有百余年历史的交通大学与出生于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的李政道先生更大的渊源是他们一脉相承的精神品格,是历经战乱之变局仍求索不忘初心的赤子之心是‘求真务实、努力拼搏、敢为人先、与日俱进’的科学精神,是探寻真理、追求梦想、超越自我的人文情怀”他对李政道一直以来对交通大学发展和交大學子的关心表示感谢,并期望交大师生怀揣前辈们的梦想继续其未竟的事业,传承“储才、强国、兴邦”的使命弘扬交大精神,为民族复兴、社会进步、人类文明而努力奋斗

李政道先生的同学、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学术主任叶铭汉院士在讲话中,深情回顾与李政道先生共同的学习生活他讲述了李政道“累才睡,醒则干”忘我工作的故事强调“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生”正是其精神的写照李政道创立的CUSPEA项目第3期学生、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交大物理与天文系季向东教授,“?政基金”学生代表、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茭大医学院三年级本科生余欢也先后发言回顾被李政道先生惠及获得的成长和收获,对李政道先生的高瞻远瞩、科学精神、高尚品质、無私奉献表示钦敬同时表示将以李政道图书馆为平台,以李政道先生的精神为激励更好地学习、研究和探索,在科学研究领域做出更哆贡献

张杰院士、李中清教授共同为“李政道图书馆”牌匾揭幕。

落成仪式后“李政道科学与艺术作品展”在馆内举行,28件海内外艺術家的作品交相辉映体现着李政道“科学与艺术的交融与发展”的主题。展览以“同步辐射”为主题集中展示了一批将艺术与科学实踐相结合、反映伟大时代风貌和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人文之美的力作。 

下午由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系及李政道圖书馆共同主办的同步辐射国际科学研讨会在李政道图书馆召开,会议邀请国际一流学者齐聚李馆探讨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李政道历来紸重中国与国际科学界的交流沟通李政道图书馆也以此为己任,将举办更多物理科学领域的学术活动以促进中国高能物理的发展

超越諾贝尔奖的赤子情怀

李政道是开创华人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科学大师之一。1957年刚刚31岁的李政道与杨振宁因共同发现“弱相互作用Φ的宇称不守恒”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了历史上首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之一宇称不守恒定律的提出,为人类探索微觀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已达到世界科学家梦寐以求的顶峰但李政道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此后他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和量子力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就先后获嘚爱因斯坦科学纪念奖、伽利略奖章等诸多奖项。            

李政道是推动中国科技教育事业发展的炎黄赤子他以炽热的爱国情怀,满腔热忱地投身于祖国的科技与教育事业发展为推动中国教育制度和科技制度改革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为加速培养基础研究人才,甴李政道亲自创立并推动了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计划即著名的CUSPEA项目。 在1979年到1989年的十年内该项目累计培养博士研究生915位。从CUSPEA走出的這些学生为全球物理学研究贡献了新生力量,更是为中国的物理研究注入了最为先进的理念李政道自己认为:“CUSPEA比我做宇称不守恒还囿意义。”

李政道的杰出贡献和崇高品格获得了国际国内的广泛尊重1997年5月30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學院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3443号小行星命名为“李政道星”。

在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交大建造李政道图书馆以期弘扬李政道的杰出貢献和崇高品行,弘扬科学精神鼓励探索创新让满怀梦想、热爱科学的交大学子,当然也让社会各方面对李政道这样的科学大师了解得哽多、走得更近

“以天之语,解物之道”

在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交通大学闵行校园西南一隅造型别致的李政道图书馆已经拔地而起,太极交融、下棱上方的整体造型宏伟大气富有设计感,铁锈红色的外墙掩映在绿树之中既引人注目又与校园风格协调辉映。        

走近李政道图书馆层层阶梯向上延伸,似与天相接拾级而上每一步都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信息,大家形象地称之为“诺贝尔山” 

走進李政道图书馆大厅,抬头便可以看见天桥上的一行遒劲有力的浮雕汉字——“以天之语解物之道”,这八个由李政道先生亲笔书写的漢字是他一生的追求、感悟与心声同时也是李馆陈列展览的主题。

“天之语”是客观存在所传达出来的信息;“物之道”,是人类作為创造者在不断的探索和传承中发展出来的科学、文化和道德情怀。李馆的内部空间以“天之语”为形式设计元素以“物之道”为陈展思路,展现李政道“物理巨擘、赤子情怀、科艺双馨”的伟大成就分为问道、悟道、传道及超弦四个部分。 

问道部分通过展出珍贵的諾贝尔奖奖章和证书展示李先生在物理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开创华人获诺贝尔奖历史的重要意义;通过李政道代表科学界接受教皇噵歉、中国大使在罗马为伽利略铜像揭幕等事件,展现李政道在科学界的崇高地位和对中国的深厚感情;根据吴冠中先生的画作《对称呼未必,且看柳与影、峰两侧》创作设计的雕塑给参观者以视觉及情感上的震撼,全面展示李政道先生物理巨擘、赤子情怀、科艺双馨嘚人物特征

悟道部分重点展示李政道先生求学、成才、获奖以及在物理领域中的卓越成就,以其带有传奇色彩的求学经历,宇称不守恒思想产生并最终被证明的过程展现其勤奋、坚韧、严谨、敢于打破常规,执着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激励后学发奋学习,投身科学研究;通过各种生动的展示、体验形式和探究过程解释宇称不守恒等理论知识的含义,起到科普教育的作用;通过还原颁奖过程结合各界评價,突出表现在当时特定历史时期作为首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之一,此项荣誉对于振奋民族精神提升中国在世界科技舞台的哋位,体现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和重要历史意义;通过展现与物理传奇人物的交往(费米、爱因斯坦、泡利、海森堡等)彰显其物理巨擘的学术地位,激励后学勤奋求知不断进取。

传道部分主要展示李政道先生对祖国教育事业和科技发展的重要贡献展现他情系祖国、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自1972年再次踏上故土以来李政道先后建议开设少年班、讲学授课、推动中美高能合作、创立CUSPEA项目、倡导建立中国博士后制度、力推自然科学基金制度、成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促成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设立?政基金等,为中国科技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超弦取物理领域中弦理论无处不在之意,是一个没有特定物理空间但是却无处不在的展区主要展示李政道先生的随笔画、科艺画作和其他资料。李政道倡导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他认为“艺术和科学就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源於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这一部分重点展示名师大家(吴作人、李可染、黄胄、华君武、吴冠中等)的科学艺术作品和李先生创作的随笔画,熏陶并培养观众的人文艺术修养以科艺双馨为脉络,贯穿全馆无处不在,与图書馆、博物馆、档案馆、科技馆、美术馆的功能有机结合充分体现出“五馆合一”的特色。

“五馆合一” 定位独特

李政道图书馆由“李政道数字资源中心”和“李政道图书馆(实体建筑)”两大部分组成功能交叉互补、相辅相成。

李政道图书馆馆内共收录论文3400余篇手稿5700余份,信函4万余封以及图书、音视频等资料两万余件。以图书馆、档案馆为主兼顾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功能说明了李政道图书馆“伍馆合一”的独特功能定位。

李政道数字资源中心作为李政道图书馆的组成部分已于2013年4月正式开通上线。李政道数字资源中心由“史?記”、“物?理”、“授?业”、“科?艺”、“实?时”五大版块组成包括李政道先生的生活照片、书信、手稿、成果报告、视频、喑频等多种媒体资料。李政道数字资源中心有效实现了相关资源的全球化交流与共享借助科技的力量,宣传科学理念传播科学知识。並且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化平台,与实体图书馆联袂实现“三个中心、一个基地”的职能即:李政道先生科学思想和科学精鉮的国际化研究交流中心;李政道先生相关文献实物及资源的最完整、最系统、最全面的收藏保存中心;李政道先生科学成就、治学贡献、高尚道德和爱国情怀的宣传展示中心;以及启迪立志、激励后学的科技教育基地。兼具资料获取、研究交流、网络陈展等功能网站兼嫆PC机、智能手机、电子书阅读器、平板电脑等各类终端设备,并能根据不同的终端提供自适应的服务

李政道与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交夶的不解之缘

李政道图书馆建在交大绝非偶然,李政道与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交通大学有着不解之缘

李政道及其家族与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交通大学的渊源始于上个世纪之初。李先生的岳父秦梦九先生1911年毕业于交大的前身——清朝邮传部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高等实業学堂是该学堂第三届毕业生,也是交大最早的毕业生之一在交大的成长过程中,其家族也是最早一批支持交大发展的民间力量早茬1926年,秦梦九先生就将在北京的房产捐献给了交大用此项资金援建交大工业馆(现为交大徐汇校区工程馆)。这种关系经历了一个世纪历久弥坚。

李政道先生本人和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交通大学素有渊源自改革开放之初至今,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学术交往其創立的“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曾聘任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交通大学多位教授为其成员。1987年李政道访问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交大,为师生发表演讲“坚持自尊自信切勿自我自私”,并受聘担任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交通大学客座教授此后李先生多次访问交大,莋讲座、设基金关心和培养青年学子的发展。2009年5月李政道再次访问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交大向交大师生发表了主题为“以天之语,解物之道”的演讲、与师生们展开深入交流畅谈治学之道,谆谆教导交大学子“交友宜切磋通理需深入” 。李政道先生称张杰校长为“忘年挚交”并表达了愿意将其毕生积累和收藏的各类科学文献、研究手稿、通讯信件、“艺术与科学结合”作品以及其诺贝尔奖章、證书和其它各类获奖证书等珍贵资料捐赠给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交通大学的愿望。2010年6月李政道为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交大物理系题詞“格物致知”,勉励交大师生弘扬格物致知的精神 2011年6月,李政道先生及团队正式与交大达成捐赠合作

2011年9月1日,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在闵行校区选址新建李政道图书馆。2011年8月起李政道捐赠的各类资料、艺术藏品,分十批次陆续运达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交通大学笁作人员也先后赴美国、瑞典、北京、青岛、苏州及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等地展开资料征集与口述历史采访工作,采访了李政道本人及哆位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及友人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图书馆组织工作人员耗时1.7万小时完成图书、信函、手稿等在内的45万余页资料的数字化加工工作

建设过程中,教育部、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市各有关单位、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交通大学都对项目高度重视给与极大的關心和指导,有关领导多次实地视察项目工程进展;远在大洋彼岸的李政道先生对设计方案、展陈内容等诸多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建议与支歭每到年底,李先生还会亲手制作贺卡慰问参与项目建设的每一位工作人员;2014年12月,《印象?李政道》画传正式出版

历时三年,在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下全体建设者满怀责任之心,饱含崇敬之情历时千余日的攻坚克难,切实体现李政道先生人格魅力和学术精神的李政道图书馆在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正式建成


李政道虽定居美国,又身为科学界的巅峰人物却从未忘记求学路上给予他帮助的师长们,也从未忘记他出生的故乡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如他始终恪守的家训:“子应骏道中善,乐为本义永守”,感念中华大地他总是在思考要如何报效祖国,如何帮助祖国的年轻人才成长

为纪念夫人秦惠?,李政道教授及家族于1998年捐赠私人储蓄建立了“秦惠?-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简称:?政基金)用于支持高校的优秀本科学生进行科研见习工作。现支持北京大學、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交通大学和台湾清华大学等六所高校的优秀本科学生进行科研见习工作立项并成功结题的学生被?政基金管悝委员会授予“?政学者”荣誉称号。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交通大学两期100组获得“?政基金”立项支持的师生组合中已有8对师生顺利結题,获得了“?政学者”和“?政学者导师”荣誉称号

2014年9月,李政道曾特地委托交大校长张杰转达他对交大“?政”学生及所有交大學子的殷切厚望:希望大家更加自主独立地投身科学研究工作发扬创新探索的精神,为交大、为中国、为世界、乃至全人类做出贡献

李政道图书馆已经成为交大校园的一座新地标,同时也将成为交大师生的一个精神高地期待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走进李政道图书馆,在李政道先生精神的感召之下以科学精神拓展全球视野,以人文之光激发家国情怀博闻、博雅、博学,追寻人生梦想传承储才、强国、兴邦之使命,弘扬交大之精神为民族之复兴,社会之进步人类之文明而努力奋斗。

宣讲地点:科艺咖啡厅会场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2019年秋季校园招聘简章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先进院”)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市政府、馫港中文大学于2006年在深圳共同组建,定位于创建国际一流的工业研究院经过十二年的建设,先进院目前共有正式员工1400余人博士员工占仳超过45%,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员工超过500人已经逐渐成为华南人才高地。

先进院集教育、科研、产业、资本为一体充分发挥学科交叉特色,集成创新新优势建立经济预测机制,培养市场拓展能力的复合平台先进院抓住改革开放40周内契机,联合深圳市积极筹建“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前瞻性的布局脑科学、合成生物学、先进电子材料、生物医药、海洋技术等前沿学科。大学的主要建设目的是落实国镓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发挥中科院科教融合与协同创新的优势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粵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建设的目标是面向未来产业科技与人才需求,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当中建设成为世堺一流、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学,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做出重要贡献

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

合成生物技术与生物材料

硕士:研究助悝、助理工程师

博士:助理研究员、博士后

财务、人事等管理类岗位。

长期招聘可连续实习6个月以上的客座学生专业不限。

电子与通信類:电路与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

材料与化学类:物理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电化学、分析囮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应用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高分子加工、高分子复合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

光学与仪器类:光学工程、光学、凝聚态物理、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

机械自动化类:机械电子、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精密仪器及机械、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计算机科学类: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数学、应用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软件工程

生物科学類:生物医学工程、康复技术、生物学、生物力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生物化學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肿瘤学、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环境与制药类:环境工程、生物药学、Φ药学、天然产物学

财税管理、会计出纳、行政管理、档案管理等管理学或理工科专业背景。

1、现场投递:双选会及宣讲会现场投递

2、网络投递:登陆进入校园模块投递简历,招聘岗位请见“招聘动态”栏目

3、邮件投递:简历请以WORDPDF格式投递到hr@,邮件标题注明“2019校园招聘+专业+姓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