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雨山东蒙山龙雾茶业有限公司是什么生肖

1965年山东省糖业烟酒公司的吕新、陳德熙二人来临沂与临沂地区商业、林业部门的科技人员共同研讨种茶事宜。临沂地区商业局、林业局也专门抽调王恩义、亓以怀、臧協福、夏建立、郭永田五名人员组成了临沂地区种茶领导小组由王恩义任组长。种茶小组认真总结第一次种茶的经验教训在省副食品公司的支持下,从浙江、安徽引进茶子并进行了沙藏越冬处理。1966年春在日照、莒南、莒县、蒙阴、费县、沂水六个县的二十多个大队試种茶园90亩,并首次在日照试种成活7亩
1966年山东临沂南茶北引试种成功。[1]
1967年种茶领导小组进一步总结经验,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又在六個县试种了385亩,成活了308亩成活率达80%,从此正式拉开了我市“南茶北引”的序幕。 ·到1976年全区13个县中已全部有茶园种植,总面积达46354亩为推动全区茶叶生产的发展,1978年建立了临沂地区茶叶试验站,成立了地区茶叶协会专门从事茶叶生产的研究与指导。
1972年9月16日,《人民ㄖ报》登载山东省“南茶北引”成功的报道1973年10月,国家农业部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在临沂的日照县召开了6省区(山东、西藏、新疆、陕覀、河北、辽宁)“南茶北引西迁”经验交流会,与会专家认为山东省“南茶北引”是成功的。这一结论打破了理论界长期认为北纬30度以北不能种茶的历史特别是针对我市沂蒙绿茶特点,创造了“区田栽培法”被《中国茶树栽培学》(高等学校教科书)肯定为适合北方茶区嘚栽培法。在1978年全国茶叶区划会议上将鲁东南列入江北茶区省政府把临沂地区划为茶叶生产基地;2013年“沂蒙绿茶”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標志认证,2015年“沂蒙绿茶”品牌价值达6.68亿元涌现出了临沂市玉芽茶业有限公司、临沂市沂蒙春茶叶有限公司、临沭县春山茶场、山东山東蒙山龙雾茶业有限公司龙雾茶业有限公司、山东沂蒙绿茶业有限公司、兰山区太公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等知名茶叶企业。到1978年,全省茶园面積达到近7300公顷,以后又在日照、胶南、五莲、荣成等地安排了茶叶高产栽培攻关试点,促进了茶叶产量的提高
临沂市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且山清水秀地貌良好,素有“山多高水多高”的特点,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矿物质元素特别适宜优质茶的生产。我市属高纬度茶区茶树越冬期比南方长1~2个月,昼夜温差大茶樹光合产物积累多,茶树鲜叶内含成份明显高于南方茶叶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使临沂生产的沂蒙绿茶汤色嫩绿明亮,叶形舒展栗香濃郁,回味甘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素有“叶片厚、耐冲泡、内质好、滋味浓、香气高”的美誉得箌了国内外茶叶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截止到2015年底茶园面积发展9万亩,干毛茶总产3100吨产品主要有绿茶、红茶、黄茶、白茶等,其中名优茶总产1909吨占61.6%,名优茶产值3.7亿元


现代中国有个有趣的现象许多哋方在作自我推介时,大都会自称“物华天宝”与“人杰地灵”面对纷纭众说,人们不禁要问如此经典赞语究竟出自何处?始于何时首冠何地?其实这些源自《滕王阁序》里的精妙之语,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他在文中倾情赞誉的只是丰城。)

丰城在春秋战国時期先后分属吴、越和楚国辖地,自秦统一中国开始丰城又先后属九江郡和豫章郡管辖,系南昌县之一部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割據东吴的孙权在此设立县治因县城设于富水以西,所以命名为“富城县”西晋太康元年(280年),移县治丰水以西遂改为“丰城县”。在历史上县治的所在地多次变迁,但丰城的县级建制一直没有撤降1988年12月26日,丰城撤县设市各项建设事业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今日之丰城市有人口135万,国土面积2845平方公里居江西中部、鄱阳湖南端,古称赣抚平原市区距省城南昌60公里,距昌北机场70公裏浙赣线、京九线、105国道、赣粤高速均穿境而过,千里赣江傍城北流市区设有2个火车客运站、3个汽车客运站,郊外设有2个火车货运站、一个现代化的大型水运码头市域范围内的公路总长3000余公里,可谓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丰城物产丰富、人文鼎盛在物产方面,丰城鈈仅素为产粮大市是全国富硒农作物的主要产地,而且地下资源也相当丰富煤、钨和石灰石储量均在亿吨以上,瓷土和天然气也储量充裕正因为丰城物产丰富,所以江西久有“金丰城、银鄱阳”之说;在人文方面丰城值得称道之处也是不胜枚举,而富有人文积淀和苼态特色的玉华山、罗山、株山、九龙山以及诸多的湖泊、湿地和温泉,古往今来都是人们休闲游玩的好去处,历代达官名士多有游曆丰城者李白、杜甫、苏辙、黄庭坚、陆游、朱熹、文天祥等文坛名家都为丰城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篇章。 

览古观今丰城首获盛誉绝非浪得虚名。下面就让我们结伴神游,去揭开这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神秘的面纱吧!

丰城城区既有现代城市风光,又有古代人文積淀在城区旅游,能让人抚今追昔加深对丰城旧貌新颜的了解和认识。

【杨柳湖景区】 

到了丰城要想在较短的时间里溯先人之盛事,品历史之精华最好的办法便是游历杨柳湖景区。杨柳湖景区位于赣江东岸的新老城区结合部,它既是市民休闲健身的活动之地更昰丰城历史文化的浓缩之所。在这里人们既可沐浴浓郁的古风,也能感受时代的脉搏可以这么说,到访杨柳湖景区便是获取了一把咑开丰城之门的钥匙。

龙柱牌楼杨柳湖景区背倚赣江大堤,面向剑邑大道由东向西渐次展开。最前面是由六柱五拱牌坊构成的景区夶门,牌坊高13米宽24.3米,呈中间两柱高、两侧四柱低的对称性排列;在圆形花岗岩柱体上面雕刻有攀缘而上的龙体在两侧的方拱上则刻囿珍禽瑞兽和花鸟图案,在中间弧形拱体上面雕刻有苍劲有力的“杨柳湖景区”五个大字。

由牌坊的中轴线放眼望去广场正中间是名為“丰城剑气”的主题城市雕塑,这座雕塑高12.68米由不锈钢铸成,它表现了《晋书·张华传》所述的“宝剑之精上彻于天”的意境,承载叻丰城“龙泉”、“太阿”双剑化龙的传说;龙光围绕双剑攀缘向上的造型除反映“丰城剑气”这一传说之外,还暗蕴了一个“丰”字可以这样认为,这座雕塑既是丰城先民自强不息的文化图腾,也是现代丰城人奋发向上的精神象征在古代著称于世的丰城“白马商幫”,近代勇闯东南亚的丰城华侨群体现代在海南三亚抱团造市的丰城商人,以及闯荡于全国各地办厂、开店、做手艺的丰城人都是這种浩荡剑气的生动体现,世人每谓丰城民风剽悍说丰城人秉性侠义坚韧,善于求变图新究其所因,可能正是由于宝剑的精气神世代承传所致市民誉之为丰城市市标。

文史浮雕在“丰城剑气”雕塑西侧,呈半环状南北对称直立的是概述丰城历史的四堵浮雕墙。墙體高2米全长50米,共分四组八幅图景分别雕刻于墙体的内外两侧,组图按时间顺序再现了丰城的历史文化风貌

第一组反映的是“物华忝宝”与“人杰地灵”的典故来历。“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这是王勃在其《滕王阁序》中写下的傳世名句,句中所盛赞的“物”与“人”居然都是出自丰城。

“物华天宝”之句蕴涵了一个令丰城人倍感自豪的故事:据传,秦始皇喃巡至豫章地面时夜见王气冲天,遂把两把雌雄宝剑暗埋于丰城境内以镇之西晋初年,朝廷的大臣见牛、斗两个星座间常有异气冲起疑为尚未灭亡的吴国有复兴之势,为弄清原委、消除隐患时任司空之职的张华便秘问精通天象的豫章人士雷焕,待得知这是豫章郡丰城地域的宝气上冲所致时于是便奏请皇上,委派雷焕至丰城担任县令以设法去掉这股宝气。到任后雷焕夜观天象,循气觅踪发现寶气原来起于县治的监狱(今荣塘镇中学的操场旁),于是安排士卒移狱掘基在深约4丈处,竟得到当年为秦始皇所埋的“龙泉”、“太阿”雌雄宝剑雷焕将“龙泉”雄剑献于张华,留下“太阿”雌剑自佩说来也怪,自从宝剑重新面世这股腾腾宝气便不复存在。永康え年(300年)张华在“八王之乱”中被赵王司马伦所害,“此剑飞入襄城水中”(见晋·雷次宗《豫章记》),而雷焕在元康九年(299年)棄官隐居于始丰山的仙人观(今洛市镇境内)临终前将雌剑传于长子雷华,后雷华去福建上任途中经过龙津(在今南平市)时,“剑忽于腰间跃出初出犹是剑,入水乃变为龙逐而视之,见二龙相随而逝焉”(出处同上)因有“埋剑”、“掘剑”、“失剑”的传奇故事,自此丰城便得“剑邑”之别称,时至今日虽然宝剑难寻,苍龙无踪但当年发掘出来的盛剑石匣,至今依然保存在丰城沙湖公園的剑匣亭内

“人杰地灵”的来由则是这样的:东汉末年,隐居于丰城株山的徐稚(字孺子)学识渊博、才能出众,朝廷为了除弊起興三次征召他入朝为官,徐孺子因见当时宦官当权朝政黑暗,不愿同流合污故坚决辞诏不受,一心隐居在株山讲学授徒因其品行高洁,被朝野赞誉为“南州高士”陈蕃时任豫章(今南昌)太守,他仰慕徐孺子的才华品德为徐专设一榻(矮床),供徐到访时坐卧の用徐走后陈蕃就把此榻挂起。《后汉书·陈王列传》记载:徐乃“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莫肯至,惟陈蕃能焉。特设一榻去则悬之”,王勃的“徐孺下陈蕃之榻”之说即源于这个典故据考证,丰城白土镇隐溪村便是徐孺子族人聚居之处在该村的徐氏宗祠,人们尚能瞻仰徐稚画像追慕先贤遗风。而在株山保存至今的徐孺子读书台,亦可供后人凭吊

浮雕墙的第二组图反映的是洪州窑文化和孔庙文囮,第三组图反映的是丰城元代史学家揭傒斯和明代抗倭名将邓子龙的故事第四组图则反映了古代周县令舍身治水的故事和1961年丰城城区贛江堤决口时解放军奉命抢险救灾的动人场景,内容都挺感人

滨江景点。浏览了点缀于广场的簇锦花坛走过休闲广场、假山及音乐喷灥,不远处便是依凭赣江大堤改建而成的仿古长城长城之上是匠心独运的观景平台,在大堤以西则是赣江河道的大片湿地再远处,便昰奔腾向前的赣江江流原样重铸的“镇水铁牛”雄踞于赣水之滨,雕刻精美的《铁牛镇水记》石碑生动地记述了镇水铁牛的来历。这頭铁牛不仅恪尽职守、保境安民,而且也见证了丰城大地的沧桑巨变

望湖楼台。在休闲广场的西南方是碧波荡漾的杨柳湖依湖而起嘚则是颇有古韵的望湖楼台。望湖楼是一座三层歇山式仿古建筑,高13.5米登楼可见杨柳湖全貌。此湖面积56000平方米原名火烧湖,因明正德八年(1513年)六月陨星坠落于此起火而名五百年来,一批又一批的探陨石之宝者驻足于此总想亲眼见得天外之物。所以古往今来此哋遂成为游客怀古抒情的理想去处。

杨柳湖景区的组合景观使人徜徉其中,犹如跨入时空隧道完成了对丰城的一次历史文化之旅。

【沙湖公园景区】 

出了杨柳湖景区让人一饱眼福的便是沙湖公园景区,这个景区系由水岸风光、剑匣亭、孔庙三个主要景点构成游历此處,可以使人们对于丰城的历史文化底蕴有个更加直观的了解

剑匣亭。进入沙湖公园在入门的不远处便是名闻遐迩的剑匣亭,在亭子嘚中央放置着一个由石制的船形剑匣。据历代丰城县志记载此物便是在西晋时为县令雷焕掘获,装盛过“龙泉”、“太阿”二剑的宝匣因宝剑出土不久即先后化龙而去,只有剑匣遗存在剑池旁边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丰城知县韩弼把它移至县城的学府内清嘉庆┿一年(1806年)和道光四年(1824年),丰城知县和县丞先后两次建亭以护此匣

剑匣亭原来是在孔庙东侧(均在原丰城中学内),上个世纪六┿年代古亭在“文革”中当作“四旧”被毁,1987年兴建沙湖公园时重建了剑匣亭剑匣遂移置于新亭之内。经实测剑匣长1.87米,中宽0.5米厚0.13米,亭柱上阴刻着一幅古亭曾有的对联:“遗匣犹然怀故土 化龙今且伏何方”亭中还勒有一块石碑,碑文记载了晋永平元年(291年)丰城县令雷焕掘狱基得剑匣和宝剑的由来临亭睹匣,宝剑杳矣!不由得令人想起李白的名诗《丰城剑》诗曰:“宝剑双蛟龙,雪夜照芙蓉精光射天地,雷腾不可冲一去别金匣,飞沉失相从风胡灭已久,所以潜其锋吴水深万丈,楚山邈千重雌雄终不隔,神物会当逢”

离沙湖公园数百米处,便是丰城文庙(又称孔子庙或孔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当年因规模宏大,曾得全国的“三个半文庙”嘚“半个文庙”之誉《中国名胜词典》亦列有“丰城文庙”词条。丰城文庙成规模建于宋绍兴十三年(1143)为宋、元、明、清时期丰城嘚学宫,素为丰城的文人学子祭祀孔子之地后因战火焚毁和年久失修,丰城文庙已经难觅当年的盛况遗世独立的大成殿,已由市政府撥款修茸一新

丰城人民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故儒风大盛、人才辈出从唐代开始至清末,丰城在历届科举考试中,共中进士448名、中舉人1113名在灿若星河的古今名人中,丰城拥有诸多值得钦敬之士比如: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的头名进士,与李白、杜甫诗歌唱和甚欢嘚王季友;元代的大文学家、史学家“儒林四杰”之一的揭傒斯;明朝的工部尚书、营造巨匠雷礼;一代儒将、明代抗倭英雄邓子龙,這些俊杰之士在中华文明史上都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此外诸如主编《辞海》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左联”后期领导人の一的夏征农;解放前享有“南田(即田汉)北熊”盛名的现代戏剧泰斗熊佛西;深受徐悲鸿赞誉的我国著名民间雕刻艺术家范庆云;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机械学专家温诗铸;中科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水利及地震工程专家林皋;以及现代微雕宗师王士成,兩届奥运皮划艇冠军杨文军等他们都以自身的业绩与功勋,为丰城的“人杰地灵”之誉写下了生动的注脚

丰水湖公园是新城区的一大景观亮点。在建筑规划上该公园的水体景观及以内部分,系以新城大道为轴心呈对称展开的如果鸟瞰该处,则可发现其双环状布局:內环是以106米为半径的圆形丰水湖广场广场总面积约53亩;内外环之间是总面积约300亩的人工湖;另有一条横穿新城大道的地下通道,将两个半月形广场联为一体在新城大道两侧的丰水广场内,有呈正对称排列的展馆;在湖面上则可见呈犄角对称的双剑墙和丰水平台。丰水鍸外围则分别有和合塔、唯美龙窑、博物馆、丰阁、和顺水、枫林桥、音乐喷泉、景观小品和休闲运动场所 

大体而言,该公园建成竣工の后将长年见绿、四季有花,动静结合、古今相衬应是一个具有生态、文化和运动特征,融合观光、娱乐、购物、饮食等多种功能的綜合性休闲旅游园在这里,自然与人文交汇历史与现代相融,市民和游客徜徉其中既可调适身体,又能快慰心灵

和合塔。和合塔,既有唐代古塔遗韵又有现代文明气息,同时还具有鲜明的丰城特色是新城区的一大视觉中心。该塔设计为13层通高126.8米,显得挺拔壮观、雄浑大气是全国目前最高的古式高塔。大凡经由浙赣铁路和105国道路过丰城之人白天送目远眺,可见巨塔高耸直入云天;入夜瞩目觀赏,则有华灯闪烁动人心魄。和合塔不仅气势非凡而且内涵丰富:据悉,之所以赋此塔以“和合”之名寓有“政通人和、天人合┅”之意,在中国古代的雕刻与绘画艺术里常有“和”、“合”二仙出现,因为“和”与“荷”、“合”与“盒”谐音所以“和”仙嘚形象即以手执荷叶为标志,“合”仙的形象即以手捧圆盒作象征两者共同出现,即为表达“和合”吉祥之意丰城“和合塔”的建造,表达了丰城人民对“社会和谐人际和睦,家庭团圆幸福美满”的美好祝愿;和合塔层数虽然是13层,但只有七层塔檐这是为何呢?古人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梵语里的“浮屠”即是俗家所说的佛塔,按照佛教惯例民间造塔至多只能是七层,所以说丰城的囷合塔虽然高达13层为守“规矩”,也只能取“明七暗六”的格局;和合塔的高度之所以设计为126.8米是因为在“十一五”期间,丰城市委、市政府振兴经济和为民办实事的措施、目标简称“1268”工程把塔高设计成126.8米,表现了丰城人民对当地党委、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施政方略的由衷赞许

当然,在丰城城区旅游能安排时间去尝尝丰城的“印斗叽”、片子粉、挂面、冻米糖和特色狗肉,能去选购一些精美绝伦的微雕工艺品和蜚声中外的毛笔这无疑是一举多得的美事;倘若遇上节庆活动,能有幸观赏到龙舟竞渡和武术表演或是能┅睹雄壮威风的岳家狮、同田龙雾洲的板凳龙,那一定可以成为历久难忘的珍贵记忆

“一水四山四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这是人们對丰城的地理状况的概述。以丰城之山而言虽说多属丘陵,高山甚少然钟奇藏秘,各具胜长

【玉华山景区】 

玉华山,座落在荷湖乡境内距市区45公里,是丰城市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一景区面积100多平方公里,主峰著棋峰海拔1169.1米为丰城第一高峰。如果在晴空万里之日登高远眺既可观赏丰城、新干、樟树三地的风光,还可看到蜿蜓如带、徐徐伸展的赣江其时,清风徐来四顾空阔,人们的胸襟不由嘚为之豁然开朗在玉华山主峰周围,有升华山、昭明山、千岁丘等群峰环峙其海拔都在千米左右。整个玉华山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曆朝历代多有文人墨客到此游览题咏

十八间。“十八间”是玉华山的一处名闻遐迩的岩洞胜境,民间亦称“九曲十八间”十八个岩洞,远望立面曲拐凹凸近观洞体深浅不等,每个岩洞都各具神秘色彩其中一个石洞深不见底,前几年有位探险者本想下去一探究竟,结果绳子放下去两百多米仍未触底只好悻悻作罢。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十八间、十八间进间好比过五关,里面藏着金交椅只等英雄来闯关。”由此我们也可想象得到“十八间”具有何等的魅力了据说“十八间”除了暗蓄财富之外,还有一个相传已久的妙处即是这儿的泉水恒温恒量,矿物质含量丰富对人体颇有益处,清代《丰城县志》记载:此泉“汲以造曲色如丹砂”,意思是提取这儿嘚泉水酿酒颜色殷红,犹如老酒颇有特色。

千岁丘千岁丘,海拔987米地处玉华山和升华山的接合部,是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明忝启初年,丰城筱塘籍的李琯即下葬在这块生前自选的风水宝地李琯尝任福州佥事,清正廉明官声极佳,在他去世后家乡人尊称为“千岁”,“千岁丘”便是由此而得名春秋时节,如果我们登临送目定会赞叹千岁丘果然是个好去处。放眼望去但见此处地势平坦開阔,总面积近800亩的十个高山湖泊镶嵌其中犹如十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在蓝天、白云、绿野的衬托下显得旖旎可人由于海拔较高,湖泊众多加之连片的湿地,所以形成了得天独厚的清凉胜境即便是烈日当空,这里也是山风徐来、舒适宜人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德国、英国、瑞士、加拿大等国的传教士就曾独具慧眼地选择这里修建避暑别墅,并于每年端午节后上山歇伏两三个月千岁丘上那一处处石屋遗址,仿佛在向人们述说当年的故事

石景。在玉华山风景区内可谓是无石不奇。这些石块形状有别,体量不一千奇百巧,难於尽述其中较富盛名的有“月亮石”、“官印石”、“风动石”、“马嘴石”、“鸳鸯石”、“乌龟石”等像形石,这些形形色色的石景丰富着游客的想象力,使得人们的游程妙趣横生

被称作“落雨树”的红豆杉有着三百多年历史,位于升华山下的高峰村茶坑组境内离灿若云霞的万亩高山红杜鹃亦相去不远。该树高三丈多树冠覆盖直径二丈有余,炎夏久晴之时常常会落下雾雨,人们站立树下頓觉暑气立消、清凉宜人。如果在树下站久了头发、衣服都会被淋得湿漉漉的,而且天晴得越久下的雾雨也就越大。因为这一特性所以当地百姓习惯称之为“落雨树”。每到炎炎夏日来此探自然之秘、享清凉之福者往往是络绎不绝。不过令人遗憾的是直至今日,吔没有哪位专家学者能够解开“落雨树”的奥秘

玉华山景区峰峦奇、岩洞深、植被优、石像妙、气温爽、风水好,自古以来便是人们观咣游玩、避暑休闲的理想之地对于喜欢旅游的人士来说,玉华山之旅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罗山以美、奇、秀、神而闻名素有“小廬山”之美誉。游客登临览胜倍感心旷神怡。

殿上位于罗山东部半山腰的停车之处即是俗称的“殿上”,由此顺着石阶上行数百米便昰古代道观——谌母殿谌母殿是丰城及邻近诸县著名的道观之一,它由谌母殿、观音殿和许真君殿三殿组合而成相传九天道师谌母元君乃玉皇大帝之妹、许仙真君之师,她精通法术能降雨施福,泽被苍生所以古往今来进山朝拜者甚多,尤其是农历七月十六到九月初②的庙会期间来此朝仙进香者更是络绎不绝,高峰期每日竟有五、六千人之多罗山南部的欧石岩,亦称仙人洞是欧阳修隐居之处。歐石岩左侧的青云寺联曰:“元君度真君,使宝剑、斩孽龙次此江西除灾害;闯省迁豫省,慈黎民保赤子,亦同南海布恩波”

老仙岭。出了谌母殿再拾级而上便是海拔962米的罗山主峰老仙岭了。若值晴空万里游客站在顶峰极目远眺,不仅山下田园阡陌历历在目即便是临川、崇仁、乐安、丰城等城市,其轮廓也都隐约可见若是细雨霏霏之日登山觅趣,但见云雾飘渺、山色涳蒙游客置身其中,猶如误入仙境

飞瀑三迭。穿过郁郁密林下得级级石阶,行过小溪茶场轰然作响的便是“飞瀑三迭”景点了。举头望去但见一条落差六七十米的瀑布从天而降,恰似银河骤落宛如玉龙飞临,三迭瀑布顺势而下势如奔马,声若雷鸣蔚为壮观。尤其是炎夏酷暑之日水珠飞溅,凉风习习身临其境,顿时让人觉得身心舒畅惬意无比。

茶泉乐归途中,路过绵延起伏的高山茶园游客回到殿上吃顿農家饭、购买土特产、享受农家乐,应是别有一番情趣在罗山风景区,比较地道的名优土特产主要有被称为“罗山三宝”的罗峰茶、苼姜和豆腐乳,其中罗峰茶为江西八大名茶之一它叶绿条细、汤清香浓,以罗山清泉沏泡罗山名茶品之沁心润脾,令人神清气爽、回菋无穷

除了以上胜境与游趣,罗山还有“攸洛风光”、“九曲流涧”、“芳径连天”、“秀谷飞岩”、“茶园毓秀”、“欧石岩洞”、“隐溪通幽”诸景游客身临其境,常有目不暇接之感

株山位于丰城市城东的30公里处,地涉袁渡、白土、淘沙三镇坐落在抚河西岸,昰丰城与临川的一座界山该山虽然海拔仅高556米,总面积为41平方公里但因林木繁茂,景色秀丽且系东汉南州高土徐孺子的隐居讲学之哋,所以自东汉以来在人们心目中,便是一座集优美生态与厚重人文于一体的名山

孺子台。孺子台是株山西麓的一块平整而硕大的磐石,可坐百十号人相传为徐孺子隐居株山时,在晴暖之日吟诵诗书和传道讲学之地磐石上有一小池,相传宋代学者胡国安上山讲学時曾于此洗砚故名洗墨池。由于株山的此一人文渊源所以在株山西麓,曾于宋代兴办起名噪一时的龙泽书院(又名徐孺子书院)

桃婲岩。由孺子台往西不远处就是株山胜景“桃花岩”。此为天然岩洞深5米,宽14米最高处约有4米,整个岩洞宛如船形每到春天,岩洞四周桃红如霞极其绚丽,素为观赏桃花的上佳之地岩洞的顶部有一清泉,清澈透亮、其味甘甜长年下滴不绝。从前多有道士留居此洞修练最后一名道士在“文革”时被红卫兵驱返原籍。清朝末年丰城陶沙乡人甘凤皋,在岩洞外面的石柱上刻联曰:“棋局旧常新问山中樵夫,有谁观此中胜负;桃岩流不尽看峰头仙迹,令我想自在修行”此联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感叹和入山修行的意愿,遣词造句深蕴哲理、颇堪玩味

不知是株山的灵气造就了徐孺子,还是徐孺子的名气成全了株山自汉代起,株山周边便是人才辈出除叻前面所述的王季友(今白土镇人)、揭傒斯(今杜市镇人)、熊佛西(今张巷镇人)、邓子龙(今杜市镇人)等人以外,其余或以文章洺世、或以政声载史者不下百余人而株山东侧的临川县,更是以“才子之乡”著称于世或许是株山盛名所致,时至今日无论春夏秋冬,慕名造访者仍是不绝于途

九龙山位于丰城西部的董家镇境内,距丰城40余公里水泥公路直通山下。这里自然风景优美动植物资源豐富,它就像一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丰城和高安这两座历史名城之间。九龙山不仅是生态之山也是人文之山,这里人文景观众多千姩古寺净住寺,古柏森森、钟声悠扬唐代高僧马祖当年曾在这里弘扬佛法。生态与人文相融的优势使得九龙山名闻遐迩,令人魂牵梦縈倾心向往。

坐汽车从丰城城区驶向九龙山先须穿越一条工业旅游走廊——丰城工业园区。旅途中人们可以看到江西第一大火力发電厂——丰城电厂、规模宏大的精品陶瓷基地、拥有众多强势品牌的丰源工业园。出了工业园区车辆继续行驶在丰梅高等级公路上,人們沿途还可以观赏到药湖生态湿地和隍城温泉窗外如画风景尚未看够,汽车已然进入九龙山的原始次森林之中

九龙山。九龙山的原始佽森林以常绿阔叶林居多,依据植物高度的不同可分三个层次上层是以甜楮树为主的乔木混生林,无论是阔叶林还是针叶林都长得高大茂密,遮天蔽日;中层是赤楠、杜鹃、茶花等这些灌木长势苍劲,宛若天然盆景;底层是兰花草、紫金牛、富贵籽、小散竹等小植粅多是些虽不甚高但较有名气的观赏性植物。站在九龙山山顶举目四望群峰竞秀,水网纵横令人赏心悦目。九龙山的森林覆盖率达80%鉯上有湖泊(水库)、温泉二十多个,各种动植物种类在3000种以上其中不少是受国家保护的珍稀动植物。在九龙山众多的水体旅游项目Φ尤以马祖湖最具魅力,青山环抱之中的马祖湖波光潋滟,水鸟成群山光水色,宛如画卷由于九龙山有着完善的生态系统,所以素有“生态乐园”之美誉

净住寺。净住寺属九龙山的核心景区它与宜春的仰山寺和靖安的宝峰寺形成一个不等边三角形,是江西古代著名的山寺之一清代《丰城县志》记载:“净住寺,马祖建寺外有观音峰、马迹泉、石凳、石门、无字碑诸胜”。净住寺从创建至今经历了1200多年的风风雨雨,由于历史原因寺庙几经兴毁,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当地集资和香客捐献,这座古老的庙宇已经重现生机进叺前殿,我们可以看到门额上“净住禅寺”四个字这是中国佛教协会释一诚会长亲笔题写。殿里立着的为“四大天王”:手里拿剑的为喃天王“增长”手拿琵琶的为东天王“持国”,持伞的为北天王“多闻”手中缠龙的为西天王“广目”,“四大天王”共寓“风调雨順”之意;中殿中间供奉的地藏王菩萨是2004年台湾佛教界送给净住寺的。台湾佛教文化能至此交流这是净住寺兴盛的象征。中殿还有一個有趣的现象大家知道,寺庙本属佛教之地这里却神佛合祭,竟让玉帝、许仙等道教诸神拥有一席之地其实在我们中国,对于宗教曆来是持开放态度的寺庙里摆神仙,道观里供菩萨有的地方儒、释、道共处一殿,有的地方甚至把外国宗教的神氏和中国传统的神佛供在一起这种开放、包容的宗教现象,既是中国宗教多元化的象征也是不同宗教文化交流的结果。后殿为观音阁这里是香客和游人敬香膜拜之处,在观音菩萨的坐像前燃着长明香,点着长明灯因为这里的观音菩萨据说相当灵验,所以每年观音菩萨的生日无论是豐城、高安、南昌的信众,还是福建、湖北、广东的香客都会专程赶来,有的虔诚许愿有的敬香还愿,其时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情侶古柏。净住寺的大殿外长有两颗古柏相传为唐代高僧马祖在建寺之初所植,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由于这对柏树长相奇特且相伴千年,所以被人们称之为“情侣柏”雄柏高约36米,围径6.65米要四个大人才能合抱,它伟岸挺拔根茎凸出,充满外向张力和阳刚之气雌柏高34米,围径5.5米娇小秀气,中间一分为二显得修长柔美,身躯的某处则向内凹进古柏奇异的形态特征,令人对“雌”“雄”二义产生豐富的联想并叹服天地造物之神奇。民间盛传这对雌雄古柏还极有灵性,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国衰民穷這对柏树一棵枝叶干黄,另一棵也长势不旺后来国势渐强,古柏也重现生机在六十年代中期,雌柏的一根树杆被雷电击断后来发生叻“十年浩劫”。改革开放后国强民富,重建的净住寺香火鼎盛两棵古柏竟也长得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古柏灵异之事传遍十里八村当地百姓大凡有了嫁娶喜事,都会到这里来采些柏枝放在礼品中希望得到神柏的保佑,也许是心诚的缘故吧据说这招还真挺灵验的。有感于古柏之可贵当地一位文人特为古柏题写了一副回文联,联云:“古柏双栖双柏古青山满目满山青”。

九龙山还有许多景点值嘚一看比如“石门仙迹”、“鸡公夕阳”和“马鞍晴雪”等,身临其境往往能让游客流连忘返。

丰城的山是以奇取胜而丰城的水则昰以秀见长。在丰城境内无论是东部宽阔的抚河,中部浩荡的赣江西部奔腾的锦江,还是群山环抱的含秀湖一碧万顷的药湖,烟波浩渺的紫云山水库都是水质清澈,岸景如画更何况,附着于其中的诸多故事传说娓娓道来也都引人入胜。所以说在丰城作亲水之旅应能让人荡涤红尘的烦恼,增添假日的情趣

如果说城区的剑匣亭与孔子庙为人们的剑邑人文之旅精彩破题的话,那么有关乡镇的名勝古迹则会让游客大开眼界。

自唐永徽二年(651年)在县城创办丰城学宫开始丰城的教育事业便一直较为发达,尤其是从宋初至清末丰城古代书院竟有近50所之多,除了上文提及的龙泽书院比较知名的还有桂林书院、桂山书院、石井书院、贞文书院和莲溪书院,而最富盛洺的龙光书院则属丰城乃至江西众多书院中的佼佼者。

龙光书院位于丰城市荣塘镇也就是丰城古县治之地,因为这里离“龙泉”“太阿”二剑的出土处不远所以创办者特将书院冠以“龙光”二字以示纪念。该书院创办于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为丰城最早的书院之一,喃宋理学家朱熹曾多次来此讲学致使书院一时名重四方,为求学而“至者逾三百人”超过了校舍容量的极限。因为声名远播、业绩不俗该书院被收入《中国书院辞典》。

龙光书院属砖木结构构思精巧、造型雅致,呈坐北向南、前后两进的四合院式布局院内建筑面積约8000平方米。大门坐落在院落的中轴线上由宋高宗赵构赐额的“龙光书院”四个字,被雕刻于门上的石匾之上这块长2米、宽0.5米的石匾,至今仍然保存完好书院的中部为大殿,上置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画像;后为六经楼藏经书三千余册;再后为仰止堂,取“高山仰止”之意以示对孔圣人的崇敬。院内中为讲堂在东西两翼,前有左右庑两侧设有衣亭、客馆、花台、读书室、会膳堂、心广堂(又名文奣堂)等建筑物。书院四周红墙环抱院外有山寺、望光亭、剑光祠、晚晴斋、仓廒等附属建筑,整个院落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

民国元年(1912年),龙光书院改为学堂(国立学校)作为名重江南,历时800余载的优秀学府历代都有许多文人学士和达官显宦到此游学、授课,该書院为丰城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在丰城乃至江西的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时至今日虽然龙光书院的教育作用鈈复存在,但(此句删除)其古木参天的优美环境、工艺精湛的古代建筑、遗存丰富的人文积淀仍使到访者觉得不虚此行。

徐孺子家祠位于丰城市白土镇隐溪村。为北宋时村人纪念先贤所建(删除)《宋诗鉴赏辞典》注:“徐孺子祠堂,亦即徐稚故居”该祠堂属砖朩结构,硬山顶青瓦盖,四角鳌檐祠堂的建筑布局为坐北向南,两进一披三间占地面积约750平方米,具有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千百餘年来,由于修葺及时该家祠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祠堂门前为八级岩石阶梯进入祠堂,但见内含四方天井使得祠堂光线充足;梁柱鼡材均为珍贵的粗大楠木,如此高规格的用材在民间祠堂用材中非常罕见,说明徐氏后人对先贤的无比敬重堂中正栋刻有烫金对联,聯曰:“隐逸之士堪羡哉惟我祖,甘贫穷、却征聘、不侍王侯千载高风从古仰;轻财之人足述矣,独先公捐粟米、赈饥荒、表厥宅裏,一生大义至今存”上联赞美了徐孺子辞诏不仕、安贫乐道的清正品德,下联则称颂了另一位徐氏先人舍财赈灾的义举

祠堂后进正Φ,挂有徐孺子画像每年新春的大年初一,村人均来此拜谒祠堂里原来悬有“一榻千古”四字匾额,祠堂旁原有《旌御亭》碑均已偅修。

徐孺子是位隐士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先贤,特将从徐孺子读书台发源的溪流命名为“隐溪”而徐氏后人亦以“隐溪”作为自己的村名。改革开放以后为了表达对徐孺子的敬仰之情,隐溪村所在的白土乡(今改镇)政府在扩建农贸市场时还特意新建了“孺子亭”┅座。顺便提及的是由于徐孺子是从丰城往南昌才成就了“徐孺下陈蕃之榻”名句,所以南昌也命名了“孺子路”建有“孺子亭”和“孺子公园”。两千多年来人们对这位先贤的高风亮节总是感佩不已。

邓子龙墓位于其世居故里——杜市镇茂溪狮子邓家村前的一块坡地,是江西省的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墓葬为砖石垒砌,高2.5米长8米,宽6米墓前直立着大理石材质的墓碑,碑石正中镌刻着“明爱国将军邓子龙墓”字样两边刻有对联:“忠肝垂万古,义胆照千秋”

邓子龙(),字武桥号大千,别号虎冠道人杜市镇狮孓邓家村人,是明代的抗倭名将史载,邓子龙精通天文地理善骑射、能诗词、工书法,少有大志26岁那年,他借故乡剑气典故之意賦《磨剑口占》一首:“磨就青蛇斗气雄,神光长射曲江东张华去后无消息,千百年来起卧龙”以此寄托其远大的抱负。邓子龙考中武举后遂开始其长达40年的军旅生涯

当中国沿海饱受日本倭寇侵扰时,邓子龙毅然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抗倭斗争中率领江西官兵进驻福建灥州一带,先后转战福建和广东沿海英勇抗击倭寇十余载,历经大小数百战屡立战功,令敌闻风丧胆万历二年(1547年),滨海地区的抗倭戰争基本结束邓子龙被调回江西,先后任抚州把总、鄱阳守备万历四年(1576年),在江西铜鼓一带成功平定了李大銮起事随后奉命于宁州銅鼓石设铜鼓营,任铜鼓营守备其筑垣垒城,便是今铜鼓县城建城之始铜鼓城东的铜鼓石景区,至今仍有邓子龙的“试剑石”和“潘周过化”的题刻供游人凭吊

万历六年(1578年),邓子龙由铜鼓营守备升任浙江参将巡视宁波一带海防;万历九年(1581年),邓子龙奉命入黔任武靖參将一举平定“五开兵变”,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其后,他为黔西古驿道的“莫忙亭”撰写对联一副联云:“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因公苦因私苦,苦中作乐再上四两酒来。”这副对联既有对世事人生的深刻认识又有自我调适的诙谐幽默,甴于口口相传遂成为一副脍炙人口的名联,并被此后的许多茶楼酒肆广泛引用

万历十一年(1583年),缅甸军进犯云南邓子龙率部平定,升副总兵云南战事平定后,他为云南保山的湖心亭撰联:“百战归来赢得鬓边白发;三军散尽,剩存湖上青山”联语抒发了他驰骋战場的豪迈气概与解甲归田的淡定情怀。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重获任用的邓子龙出任明朝水师副总兵,奉命援朝抗倭在鹭梁津大海战中,年菦古稀的邓子龙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后因所乘舰船中敌火器而燃烧不幸阵亡殉国。朝鲜人民感其义勇为其立庙祭祀。战后邓子龙嘚遗体由其部将奉归丰城厚葬,因其首级已被倭寇割去于是家人用沉香木雕刻首级合殓。

邓子龙除了战功卓著还著有诗集《横戈集》、地理《风水说》、兵法《阵法直指》等。邓子龙英气勃发、文武全才他待人以诚、报国以忠,素为家乡及履职之地的民众所敬仰福建、广东、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等地保存完好的诸多遗迹,大都被当地辟为人们瞻仰凭吊之处邓子龙归葬之后,家乡人民有感于《彡国演义》中诸葛亮“星落五丈原”的故事遂把墓地前面的古桥称作“落星桥”,暗蕴“将星坠落”之意以此表达对一代爱国名将邓孓龙的缅怀、惜悼之情。

洪州窑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于曲江、同田等6个乡镇的10个行政村共计37处76个窑址,面积约40平方公裏主窑场遗址现建有保护及展示设施,可以接待到访游客

洪州窑创建于东汉晚期,盛产于唐止于五代,有近800年的烧造史属全国闻洺的六大青瓷名窑之一。该窑址发现于1977年11月首次发掘于1979年,后经1992年至2004年的连续多次考古挖掘共出土珍贵文物13000余件,从而揭开了丰城瓷攵化的神秘面纱1993年,洪州窑的发掘被列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填补了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诸多空白。洪州窑的青瓷从烧制色彩来看,可分为青釉色和褐釉色两大类而作为青瓷制品,大都青色略淡、青中闪黄;从瓷品款式来看大致有罐、壶、钵、盆、盘、碗、盏、碟、杯、砚等种类,有些器形具有仿金银器的风格;从制作工艺来看图案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堆塑、镂空等技法;从图案设计来看,以莲瓣、梅花、蔷薇、牡丹、柏树、宝相花、水波纹居多;从总体技术水准来看这些瓷品釉汁分布均匀、釉面平滑光润、色泽稳定純正、胎质密致坚硬、线条流畅优美、造型朴素大方,因其制作工艺精湛、烧造技术高超在这批出土文物中,有许多瓷器堪称稀世珍品

现存于丰城市博物馆的有:东汉时的青瓷鸡壶、八系褐釉青瓷罐,东晋的青瓷匣钵西晋的镂孔香熏,南北朝的叶脉纹青瓷碗、双层双線莲瓣纹茶盏、博山炉和青瓷灶隋唐的青绿釉印花碗和印模,唐代的兽足双盂青瓷砚、仿金银器青瓷杯和麻布纹青瓷大瓮等游客至此菦距离观赏,不仅可以丰富文物鉴别知识而且还可获得高品位的视觉享受。

分布在各个乡镇的明清古建筑也是丰城人文景观的重要组荿部分。这些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的古民居通过文史与民俗专家的深入研究和旅游业界的大力推介,已日渐成为丰城旅游的一大亮点

厚板塘古村,位于距丰城市区东北约25公里的筱塘乡境内该村布局合理、设计巧妙,2003年7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游覽厚板塘古村,不仅可以观赏古村的自然风光品鉴古民居的精湛技艺,而且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建筑风水学的精髓不妨这样说,到厚板塘旅游既是审美的享受,又是精神的大餐同时也是人生一次不可多得的文化体验。

历史渊源厚板塘古村为涂姓之一支,始建于明宣德年间()兴盛于清朝中期。翻开其家族的发达史或许对人们为人处世不无启迪。厚板塘古村的繁荣和兴盛应是始于涂氏┿二世祖涂士良。清嘉庆年间涂士良背井离乡,前往湖南衡阳经商最初是经营一家小裁缝店,因他为人诚信手艺精湛,生意不断发展壮大其后他以“涂近仁堂”为商号,逐步开办成衣、布匹、当铺、钱庄等业务由于涂氏心地善良、仗义疏财,使他在经商过程中遇箌两个贵人商号的生意从此蒸蒸日上。一个是衡阳籍兵部侍郎、湖北巡抚杨建另一个两江总督、兵部尚书彭玉麟。两人在怀才不遇、處境艰难时涂均给予慷慨资助,后来两人相继发迹并官运亨通成为涂士良事业的坚强后盾。彭玉麟在官拜兵部尚书后他知恩图报,保荐涂为二品“通奉大夫”由于官商两途均称心如意,涂氏家族的事业如日中天涂士良飞黄腾达之后,便到老家大规模地购地建房厚板塘因此才有今天可见的不俗气象。涂士良的发迹史恰恰印证了中国“善有善报”的古训。

自然环境厚板塘处在大片的平整农田之Φ,远见青山蜿蜒好似画屏南起;近有秀水环绕,恰如玉带缠腰这样的风水布局,寓有“锦绣在前”和“腰缠万贯”之意厚板塘四季可游,尤其是在炎炎夏日到访可见水面上荷叶田田、莲蓬柄柄,若清风徐来则闻阵阵荷香扑鼻而至;视线稍转,近见鱼儿在荷塘嬉戲远有白鹭在田间觅食,众生和谐相处好一派清新自在的田园风光。

总体布局厚板塘,占地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16平方米。这個坐北朝南的村庄由西至东,依次设有“进士第”、“侯祚东绵”、“丛桂流芳”、“大夫第”、“通奉第”、“文林第”六个巷门烸条巷子都是用麻石条铺砌而成。从“丛桂流芳”巷子以东则是该村三大核心建筑组群,它们从前至后主体建筑都是六进,呈前低后高之势涂士良大家族的宅第位于村子的东南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这个建筑群落的北面和西面,则是该村的其它民居来到村口,囚们可见各巷口的阶梯都是九级其实这个细节设定也体现了古代营造大师和住宅主人的良苦用心。从技术的角度来讲抬高地基约1.7米,岼时可使地面保持干爽汛期还能有效地防患水灾。而从人文的角度来看更是大有讲究:其一,“九”为最大的阳数人们从第一级上臸第九级,寓有“从小到大”、“步步高升”之意台阶的这种设计意图,寄托了涂氏长辈对其后人的期盼希望经商者能够“从小到大”,从政者能够“步步高升”;其二又因“九”“久”谐音,这里面自然也暗蕴了对于“家运长久”的祝福

“大夫第”建筑序列。进叺“大夫第”的大门第一进是个露天小院,两边分别是马房和轿房为落轿和栓马之地;第二进的空间较小,为马夫、轿夫稍事休息候命之地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地位低微的人没有吩咐是不能踏进厅堂的;第三进为大客厅其空间开阔、结构精巧勾心斗角、工艺精媄雕梁画栋。天井中间有口“太平缸”此缸平时养鱼,若遇火灾就起到蓄水灭火的作用古宅有完整的下水道体系,在每座天井的南侧嘟有一个深约两米的井式下水沉淀池上覆石头盖板,生活污水和雨水流入其中沉淀和净化然后经下水道流入古宅前的水塘,据说沉淀池里面以前养了乌龟用以疏通淤泥,以免堵塞下水道由于设计合理,古宅的下水道虽然历经百年也不曾堵塞;第三进的建筑艺术格外精巧每进的顶梁上都雕有牡丹花,寓意“花开富贵”门板、门框和窗户上,除了透雕着家庭用具、用品外还刻有各种吉祥动植物,鉯取“年年有余”、“五福临门”、“五福迎宾”、“二龙戏珠”、“抬头望月”、“四季常青”、“龙凤呈祥”、“瑞气盈庭”之意這种透空雕刻,事实上兼具美化、祈福、通风、透光的四重作用而内天井采用的是典型的四水归堂形式,反映了古代民居“汇水聚财”の意说起第三进的建筑布局,除了人们可以看到的主房两间和书房两间之外还隐藏了两扇不起眼的小门,门板上面雕有凤凰如果推門进去看看,就会发现呈双层结构且能采光透气的便是涂家的“闺秀楼”这里既是小姐的起居室,也是小姐的绣花楼闺房中所陈列的婲床也是暗藏玄机,与床连体的柜子竟是个很大的储藏间是小姐用来存放被子和衣物的地方。丫鬟则居住在两边的偏房以便随时听候主人吩咐;第四进为主人房,其工艺精湛之处也是不一而足;第五进为祖宗堂中间以太师壁隔断,只有做红白喜事或过年才会打开;第陸进为家中最长者的住所因其辈分最高,故住所亦取最高层级如果中堂门全开时,人们从外往里看就会发现这些宅第一进比一进高,又因从下至上主体建筑共有六进而“六”寓“顺利”之意,所以此处表达了宅主希望子孙“顺利上进”的殷切期盼倘若站在第六进姠前远望,则可看到大门外的荷塘景色和村前的田野风光了由于视线开阔,这又暗喻着“前途宽广”古宅的建筑布局和雕刻构思反映叻中国的传统文化,整个建筑的通风、采光、防火、排污等全都匠心独运、构想周全,如果细心鉴赏人们可以受到很多的启迪。 

“通奉第”建筑序列从侧门出来,游客看到的是房屋之间平直整洁的巷道对面即是“通奉第”建筑群。这个序列房宅的使用功能与“大夫苐”大致相仿只有三处不同:一是第一进为封闭式,二是开间更宽三是两侧附设了厨房。在“通奉第”里摆有46个汉白玉衔环兽石墩原为太平天国王府之物。按照封建礼制这些只有宫廷或皇亲国戚才有资格享用的贵重之物,怎么会出现在涂家呢这是因为清朝名将彭玊麟在与太平军鏖战日久军需紧缺时,涂氏系念旧情主动组织船队购运大批军用物资支前助战,太平军被镇压以后彭玉麟为酬其功,便把太平天国宫殿里的汉白玉石墩赠给涂家如果仔细察看“通奉第”,人们还会发现一个特别之处即这里的门是用汉白玉镶嵌的,这昰巧寓做人做官都要清清白白之意;这里雕刻的“三羊开泰”和“喜上眉梢”等图案蕴涵吉祥之意;而所雕刻的“萧何月夜追韩信”的曆史故事, 则是寄托了对涂家子孙能被朝廷赏识重用的期盼。建于“通奉第”两侧的厨房也是别具一格的这里共有四组八个连体灶,由于古时做饭菜主要是靠烧柴火为了综合解决通风、采光、卫生、消防等问题,所以在此设计了多个天井;厨房门上的五道锁则显现了中國古代高超的防盗技术,许多游客本想打开锁具一显身手但大都久解不开知难而退。

“三妙流芳”建筑序列从侧门出了“通奉第”,經过“文林第”巷子的风雨楼盖即可进入第三组建筑群。这里主要是长工和下人的住所而在比较僻静的地方有座“凝秀轩”,是涂家所设私塾轩名“凝秀”,意即秀气凝聚之所也就是汇集英才而教之的地方,在其后的历史上涂氏后裔均在此接受教育,直至1924年改成“育人小学”这个建筑群拥有一处叫作“三妙流芳”的八字大门,何谓“三妙”至今仍是见仁见智,如果有时间、有兴趣倒不妨去現场去深入解读一番。细心的人可以发现“三妙流芳”这个大门有悖超南开门的习俗,竟然是朝向东面其实这里面是大有深意的:一昰因为涂氏兄弟的官衔皆为捐募所得,而非科考录取算不得正途出身的官府之第;二是门朝东开,意思是希望后人能乘东来之“紫气”通过科举正途而做官;门楼上面雕刻的“鲤鱼跳龙门”图案,则是希望能有后人出类拔萃高中状元。

外围设施出了“三妙流芳”门樓,可见位于村庄东南的“逊守公祠”之所以使它超出其它建筑物,意在突出开居世祖涂逊孚、涂守孚两兄弟的地位在“三妙流芳”門前不远,迎面可见甘棠港这里建有涂氏家族的私家码头。当年在建设这幢大型宅第时考虑到需要外购数量巨大、品级较高的木材和石材,为了便利采购和运输所以涂家特花巨资,开凿了一条专用水道接通丰水河以便经此直通赣江。此项工程涉及到购买土地、开挖沝渠和修建码头等巨额开支由此亦可窥见涂家当时财力之一斑了。如果人们把视线移向更远处则在码头以外可见由彭玉麟为之设计的“七星阵”,即是在水中分别设有七个拦船墩中间是个月亮形的水塘,如果外面有船擅闯进来没有村里熟知情况者的指引就很难出去。这样的独特设计对于财名大盛的涂家来说,无疑具有很好的防护功能

厚板塘古村,见证了一个家族的发达历史承载了明清时代的建筑艺术,是中国堪舆理论和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游览厚板堂古村,人们既可以得到建筑美学的熏陶又可以接受古代文囮的洗礼。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营造艺术可以使人们得到一次近距离的考察和认知机会。

如果说厚板堂古村是以建筑风水应用见长嘚话那么,白马寨古村则是风水理论与传统文化两相媲美白马寨古村位于丰城市南15公里的张巷镇境内,紧邻丰(城)抚(州)公路旁邊素有“石雕书法博览园”之誉,2003年7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

白马寨,建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距今已有700多姩历史,现有人口2000余人主要以杨姓为主,系南宋杰出诗人杨万里(吉水人)的后裔据悉,在该村建村之前村前的山上有匹白马,每忝凌晨忽隐忽现、来去无踪有一次,有一路过此地的吉水籍杨姓人氏曾亲眼见到白马驾云腾空而去,所以认定这里是块风水宝地便茬山上建庙立祀,并于山前建房定居后经数代繁衍,遂成村庄因此一说,人们便把这座山叫“白马山”把山上的庙叫“白马庙”,屾前的村子初名桕塘后来因循山与寺的命名思路更名为“白马寨”,并一直沿用至今然而,白马寨还有一个更大的名头明末时这里絀了个颇受崇祯皇帝宠信的风水大师杨应祥,杨应祥按中国的风水理念对这里进行了总体规划并预言如果该村照图兴建,日后定当兴旺發达当规划图呈给崇祯御览时,得到崇祯皇帝的御笔钦点因而该村又叫“上点”。5

白马寨有明清建筑125幢巷道64条,石雕匾额122块整个建筑布局规整、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是江南保存最为完整、最具文化内涵的古建筑群落,其间的石雕与木刻艺术可谓是精彩纷呈、大放异彩,如果我们能够前往一游导游员娓娓道来的解说,必将让人听得如醉如痴

不过,白马寨真正的思想与艺术宝库還应归属于“六大文化”(即风水文化、宗教文化、商帮文化、民俗文化、军事文化和匾额文化),其所涉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与深度茬其它古村颇难一见,值得我们好好的珍惜和研究

风水文化。从总体上来看白马寨古民居的建筑布局是别出心裁、非常巧妙的。这个村子大到巷道设置、小到宅地规划都是依据八卦图有序演变而成的,全村巷道总数为六十四条暗合八卦图中六十四卦象,巷道布置迂囙曲折陌生人初入其中很难辨别方向。如果我们走遍白马寨的巷道便会发现这里居然没有一条是直的,而且很多宅门都是斜的形成“歪门斜道”的奇特现象。其实这种独到的构思与厦门大学门前的风水造作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里所有房屋都呈东西向,设计者考虑箌通风、采光的需要以及“风水”理论多在南北向开设侧门,这种另类的住宅座向和大门朝向其设计意蕴,即是表达了这些商界精英企盼“东成西就、南通北达、四方进财”之意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是在每所房宅的门梁下方都有一个独特的八卦图据说这些仈卦图都对应了宅主的生辰八字,其目的是避邪与祈福以保护宅主及其家人平安吉祥、兴旺发达。白马寨有七口古井它是按照天上的丠斗七星的方位分布的,其中最神奇的一口叫做“香泉井”井水甘甜清澈,温冷变化有序这口井的神奇之处,即是每当井水散发出翰墨之香时村里必定会出人才。崇祯十一年井中冒出缕缕墨香杨应祥便于当年被封为尚宝司卿;清光绪十二年,古井又飘出清香这一姩杨祖兰考取进士。大量的事实让村民觉察到一个规律大凡喝这口井水长大的人,在事业上的成就往往要高于喝其它井水的人其中奥秘何在,至今也没人说得清楚

宗教文化。距白马寨的西北面的数百米处有一建于清代前期的宗教建筑群,村民多称之为“北屏禅林”有的亦称“北屏庵”,它共由佛教的北屏庵、道教的万寿宫、民间的天符庙和供奉地方保护神傅祁的傅爷庙组合而成这个集庵、庙、宮为一体的建筑群落,展现出各种宗教相互包容、和谐共存的场景说明当地村民宗教思想的开放性和宗教信仰的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此处香火旺盛远胜从前,业已成为当地及附近民众朝拜祭祀的宗教胜地

商帮文化。白马寨的好风水带给了白马寨人好财运。在清代嘚江西商帮中“白马商帮”可以算得上是一支劲旅,当时经商之人只要说起“白马商帮”往往肃然起敬究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白马寨人的勇气。白马寨商人凭着他们的自信和坚韧往往赤手空拳出去却能事业有成归来,白马寨人有句流传至今且不无自豪的顺口溜说昰“一个包袱一把伞,跑到湖南当老板”白马寨那一条条用麻石铺就的巷道,至今仍然可见当年满载而归的白马商帮其独轮车队碾出的噵道沟痕;二是白马寨人的精明因为白马寨商人经营的并非一般的南杂百货,而是钱庄和当铺他们将“主战场”设在湖南常德等地,玖经商战之士大都明白经营钱庄和当铺这是一种高风险的买卖,除非经营者果真精明老到否则稍有不慎,即有可能血本无归面对民風强悍的湖南人,白马寨商人却于此道游刃有余、稳操胜券不仅以此发家致富,还一度垄断了所在地的经济命脉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气勢不凡的白马寨,便是他们当年驰骋商场且获利颇丰的最好见证

民俗文化。丰城有一句妇孺皆知的俗语道是“铁路头的米,白马寨的奻”说的是在古代丰城人的心目中,有两件事是很值得看重的:一样是由“铁路头”(今铁路镇)出产的大米另一样就是在白马寨生長的少女。铁炉头这个地方由于地处丘陵地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加之别处农民只耘禾两遍,而这里的农民却是耘禾三遍谷壳特别薄,所以出产的大米格外的好吃;而白马寨的商贾之家其闺阁小姐远离农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终日不是学文化就是练刺绣,所以皮肤白、体貌好、素质高因此丰城人普遍认为“铁路头的米”与“白马寨的女” 均属上品,能吃到这样的米娶到这样的女,方才不枉此生

白马寨的民俗文化还有一个反传统之处,就是这个村的妇女家庭地位相对较高这与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情况截然楿反。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白马寨成年男子长年在外经商,家中但凡建造房屋、购置田产、教育子女、交往应酬等重要事项往往都要由妇女主持打理,而长年在外的丈夫对待身负重任的贤妻也自觉有愧有些事也会谦让着妻子,久而久之白马寨的妇女也就習惯了当家理事。所以在这个村子妇女的家庭地位高于男人也就顺理成章了。

军事文化白马寨地处丰城南面,从地理位置来看古代嘚白马寨处于南昌、抚州、临江、瑞州四府的中心,在军事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古代常有军队在此“安营扎寨”。外人常常纳闷該村为什么不叫“白马村”而叫“白马寨”其实看似有违常理的命名,正是源于此因白马寨当通衢,扼要冲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呔平天国战争期间石达开所部的广西天地会“卢包营”,就在白马寨及其西面的“凉伞把”一带与清军恶战一场;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赣東北战役中滇军鲁道元部即在白马寨与桥东一线大败日军,经此一役日军再未“窜扰”丰城。

匾额文化白马寨各座宅第门头的石质匾额,其镌刻书法艺术更是炉火纯青、颇堪玩味这里面不仅有运笔工整的颜体与柳体、欧体与魏体、楷书与隶书,还有走笔流畅的行书與草书甚至还能邂逅难得一见的钟鼎文,凝神观赏往往让人驻足不前。

白马寨的石刻匾额不仅具有精美的书法艺术和精湛的镌刻技巧,而且还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很高的思想价值通观这些匾额,无疑就像是翻阅一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科书从其内容来看,大都絀自《四书》、《五经》、《尚书》等;从其意蕴来看多属彰显门第(比如:进士第、科甲第、司马第、世联科甲、父子符卿坊等)、期盼祝愿(比如:、星聚庚垣、秀毓金精、青阳毓秀等)、祈吉求福(比如:祥辉联璧、润挹香泉等)、颂祖褒先(比如:诒谋大启、清輝远播、兰陔启瑞、旭景延厘等)、勉励劝诫(比如:惟怀永图、施于有政、底法祗承、静观物表、知若勤哉、慎其独也等),有的则是說明郡望来历和学问传承(比如:派分晋阳、伊洛传薪等)这些字义俱佳的匾额,构成了白马寨古民居文化的一大特色认真解读,能給人以有益的文化滋养

作为古民居,如果说厚板塘与白马寨是因商而富的话那么秀市雷家和湖茫李家则是因仕而名。这两个村庄才孓贤士代有,名臣显宦甚多正因仕途得意,所以宅第堂皇如果我们能前往一游,那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精湛的建筑技艺应能给人以相當的震撼!

丰城的古民居,既是一个开放的建筑艺术博物馆又是一部有待解读的古文化典籍,还是融“物华”与“人杰”为一体的旅游吸引物游览丰城的古民居,当可使人受益良多!

丰城不仅是人口大市和经济强市而且还是个充满灵气的好地方,在丰城有很多值得观賞的好去处如果我们游过乡野回眸城区,则会发现“一江两岸”、“三桥四区”的中等城市大格局业已形成而随着“一河一塔”、“伍园五林”新景点的渐次落成,随着老城区改造、新城区开发、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推进我们完全相信,稍假时日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必将是一个风光如画、大气开放、物阜民丰的金丰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东蒙山龙雾茶业有限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