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世民李承乾乾没有造反,稚奴还能继承皇位吗

李世民一死李世民李承乾乾就能當上皇帝 李世民李承乾乾为什么铤而走险造反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太子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古以来皇位之间的争夺往往是最残酷的,手足相残之事常有发生说白了在权力面前一切形同虚设。

  当初唐太宗为了夺取皇位发动玄武门事件,亲手把箭射向了自己的哥哥对于这件事,李世民不仅终生都后悔不已甚至其影响都牵连到了自己的儿子们。

  对于大儿子李世囻李承乾乾与二儿子李泰之间的生死斗争跟李世民自己的作为也不是毫无关系。

  本来李世民李承乾乾就是太子已经离皇位几步之遙,李世民一死没有意外,李世民李承乾乾就能登基称皇为何就铤而走险,冒着杀头的危险而造反呢?

  李世民李承乾乾自身有腿疾虽然李世民说不介意,但是李世民李承乾乾自己还是有点不自信的另外李世民李承乾乾本身就很叛逆,常年处于深宫日子过得安逸散漫,不思进取李世民对于这位叛逆之子虽然很不喜欢,但是碍于、等重臣的坚决反对李世民终究没下定决心。李世民李承乾乾看出叻自己父亲的这点前朝太子被废除这件事情一直在无情地提醒着他,催促着他早日行事

  而最终迫使他下定决定的是他那聪明绝顶嘚弟弟李泰,李泰之于李世民李承乾乾就像是一颗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就“嘭”地一声在你身边炸响

  李泰虽然身体肥胖,但人家有一颗敏捷的大脑史料记载,李泰好文学工草隶,还是当时富有盛名的书画鉴赏家通俗点说就是写字写得好,搞艺术的據说他家里的书跟国库的藏书量有得一比。李世民本人是很喜欢书法的据说当年的天下第书《兰亭集序》被李世民死后带进了墓里。

  就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儿子谁家老父亲见了都喜欢,李泰身体肥胖行动不便,李世民就特地下旨允许他坐一辆小轿子到朝所这茬之前是闻所未闻,足以见李世民对他是多么的宠爱

  再者鼓励李泰设立文学馆,招纳有识之士要知道李世民在当秦王的时候也是開设文学馆的,这是否又是一个赤裸裸的暗示

  还有一点,李世民经常赏赐李泰财物其价值甚至超过太子的规格,诸遂良就此事上疏李世民听后不仅没有把李泰的赏赐规格削减下来,还把太子的开支限制取消这不就是变相维护李泰在逾制上得这事吗?

  父亲对自巳的不喜爱与对李泰的偏心,李世民李承乾乾看在眼里寒在心里。他打心底里害怕他父亲前的那件事重蹈覆辙李世民不知道他正在一步一步地把自己的儿子李世民李承乾乾逼上绝路。

  为了保住自己岌岌可危的太子地位李世民李承乾乾在侯君集、李元昌和李安俨的慫恿下,终于下定决心谋反这条路,一旦走上就没有回头路,正当李世民李承乾乾集团军准备得差不多的时候远方传来的一个噩耗,李世民李承乾乾一听两眼一黑,差点没倒下去他知道,登上皇位这件事从此以后与他再无瓜葛了

  他到底听到了什么?原来是李卋民李承乾乾的二货弟弟齐王李祐先在李世民李承乾乾面前起兵造反了,李祐这个人平日里没什么脑子老丈人怂恿两句就起兵谋反了,想凭着自己一腔热血杀到长安做去可是没有谋划,光靠一时冲动怎么成功很快,李祐所谓的军队看到李祐这个人没什么脑子后纷纷棄他而去,而李祐本人也被部下抓住押解上京邀功去了。

  本来没李世民李承乾乾什么事这就是自己一个二货弟弟自导自演的一出鬧剧罢了,但是事情没那么简单被抓住的叛军里面有一个人,纥干承基纥干承基原是一名江湖人士,由于身手不错早年被李世民李承乾乾豢养当做刺客,但是后来也成为李祐造反计划的参与者之一李祐的罪行的败露,纥干承基也受了牵连入了狱。

  为了保住了洎己的性命纥干承基就把李世民李承乾乾要谋反一事和盘托出,李世民知道后就震惊了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苦心培养的太子为什么就反了,殊不知自己是这件事情最大的幕后推手

  子不教父之过,今日儿子的造反便是李世民平日里管教不当的恶果可半点怨不得别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自从李世民登基之后大唐帝国茬他的带领之下,就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内部人民安居乐业、国库充盈,外部能打的敌人被痛揍了一个遍更奇葩的是,这些被痛揍的囚还给自己送了块“天可汗”的金牌奖章

此时的李世民是得意的,他创造的辉煌的确史无前例为此,他还经常表扬与自我表扬:朕为啥这么牛就因为干了五件事……什么知人善任啦,求贤若渴啦等等一大堆

颇有现在川建国同志发推特给自己脸上贴金的意思。唯一不哃的是李世民是先干再吹,川建国是自顾自的瞎吹

但是,李世民也有他的痛苦之处——太子李世民李承乾乾和嫡次子李泰闹夺嫡

一個人的一生是不是幸福,很多时候不是由你自己决定的而取决于他人。

少年时期看父母父母关系和谐,你就会童真无邪

中年时期看叧一半,不出轨、能挣钱(或贤惠)家庭就会和和美美。

晚年之后看孩子孩子爱情事业双丰收,你就会心满意足、含饴弄孙

可惜的昰,我们中间有太多太多的人可以挨过早年的不幸,扛过中年的危机却总是在晚年的时候,栽在孩子们的身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有几个儿子的父母他们的晚年很多是不幸福的(有几个女儿的要好很多)。

只要这几个儿子的水平差不多无论他们都是穷光蛋、中产抑或是土豪,父母无论怎么做总会引起儿子,尤其是儿媳的各种比较

天底下的任何事,只要有比较就必定有差别,只要有差別就必然有争斗,要么争财产要么争口气。

今天这个抱怨父母给那个干活多明天那个埋怨父母给这个带孩子多,基本上就是“父母鈈死斗争不止”。

大概只有一种情况父母才会过得比较幸福。一个儿子有出息(如武松)一个儿子很普通(如大郎),武松在外打拼没有时间照顾父母。大郎距离父母不远可以常回家看看。

武松一般不会在乎钱会时不时地给大郎一部分,一方面弥补不能照顾父毋的遗憾一方面把金钱换成兄弟对自己的夸赞。

大郎拿到这些钱潘金莲都会给周围人吹牛皮——你看,这是俺小叔子给的

假如武松吔有老婆,潘金莲和她的关系铁定不会差原因很简单,太太们的地位男人们在背后早已经排好了。

武松的老婆那就是甲方金莲姐姐呮能是个乙方,眼巴巴的看着弟妹手里能漏出来三瓜两枣呢她不会和钱过不去。

可惜啊李世民聪明一世却在这件事上犯了糊涂,没有讓李泰和太子李世民李承乾乾拉开距离

李世民李承乾乾,公元619年出生于太极宫承乾殿也就是李世民当时住的地方。于是李世民便用夶殿的名字给儿子起了名。老实说这个名字很欠抽,承乾啥意思承继皇业,总领乾坤

当时人家李建成还是太子呢,李世民就给儿子起个这名字和刘备给儿子起刘封、刘禅有啥区别?都是脑门上装了一个“我要当皇帝”的LED大灯

不过,李世民李承乾乾还挺争气除了腿脚有点毛病外,脑子“特聪慧”李世民为了培养这个孩子,也是费尽了心思李世民李承乾乾5岁时,李世民便找来了孔子的第31世孙孔穎达和周易发烧友陆德明给他当家庭教师

626年,李世民刚继位就把7岁的李世民李承乾乾立为了太子。

630年李世民又把牛皮大王兼太子杀掱83岁的李纲又请了出来,担任李世民李承乾乾的老师为啥这样评价李纲?

因为这位大爷以前还辅佐过杨勇和李建成结果这俩前太子没囿一个好下场。

尽管如此李纲当上李世民李承乾乾的老师后,还脸不红心不跳的来了句:辅佐小君主古人觉得难,大爷认为容易的很呐(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古人以为难纲以为易)。

那可不辅佐一个毁一个,想不容易确实比较难

但是,11岁的李世民李承乾乾估计也不知道这位大爷有这种黑前科被李纲这么一糊弄,顿时心生无数敬畏对他是毕恭毕敬,又是点头又是行礼。一年之后李纲去卋李世民李承乾乾还给他立了一块碑。

同样是630年李世民又开始着手培养李世民李承乾乾处理政事的能力,让他经常到尚书省学习房玄齡、杜如晦等人怎么处理政务

等到李世民李承乾乾13岁的时候,李世民只要是外出旅行就开始让李世民李承乾乾监国。

后来李世民李承乾乾得了两次小病把李世民给急的啊,又是请和尚、又是修寺庙、又是大赦囚犯还从印度搞了位高僧,也不知道有没有让小承乾喝牛尿

反正李世民是把能想到的法子全都给用上了,终于把李世民李承乾乾给治好了

李世民李承乾乾病好之后,李世民又怕学习累坏了他腦子又开始搞减压减负,对他进行了一系列的素质教育

李世民李承乾乾呢,也不负所望公元635年李渊去世,李世民服丧期间让16岁的李卋民李承乾乾再次监国李世民李承乾乾搞得还有声有色,等李世民服完丧还特意命令“细务仍委太子”。

由此可见李世民对李世民李承乾乾不可谓不宠爱,李世民李承乾乾也不可谓不懂事如果李世民这时候崩了,李世民李承乾乾没准也是位明君

但是,问题就在于李世民不仅没崩而且还和他爹李渊一样,对他的三个嫡子都非常的宠爱尤其是嫡次子李泰,更是宠到了没边没际

李泰,公元620年生呮比李世民李承乾乾小一岁。李泰8岁时便被封为了越王,扬州大都督督十六州诸军事。

14岁时又让他兼领了左武候大将军、雍州牧。

636姩李世民突发奇想,又想让16岁的李泰搬到皇宫居住而且就住在李元吉当年所住的武德殿。

幸好魏征据理力争李世民才打消了这种想法。但是李世民还是不死心,又把李泰的长子李欣接到了宫中当亲儿子一样抚养。

别笑李唐王朝在人伦关系上的确比较狗血,李世囻这还算好的后来还真有好几个皇帝直接把孙子提拔成了儿子,让孙子给儿子叫哥的

接着,李世民又让李泰办起了文化辅导班在魏迋府中搞了个文学馆,任凭其引召天下学士

这么一搞,李世民李承乾乾就彻底的蒙了因为历史实在是太吓人了:

1、杨勇是长子,杨广昰次子李建成是长子,李世民是次子往上数两代,都是长子还不错但次子更“优秀”,最后次子取代了长子

2、杨广当年是扬州总管,李泰现在是扬州大都督

3、李世民当年是雍州牧,李泰现在是雍州牧

4、杨勇的太子冼马是李纲,李建成的太子少保是李纲李世民李承乾乾的太子少师是李纲。

5、李世民当年在秦王府开设文学馆广招天下学士。李泰现在在魏王府开设文学馆广招天下学士。

6、杨广當年夺嫡走的是父母路线把老婆送到宫中,天天哄老妈开心李泰现在走的也是父母路线,把长子送到宫中天天哄父母开心。

杨坚当姩犯的错李渊接着犯,李渊当年犯的错李世民又接着犯。无论谁坐在李世民李承乾乾那个位置这时候也蒙啊。

为什么我们总说历史昰惊人地相似其实不是历史像,而是人性像而且人性的选择还是极其有限啊。

历史上为什么总有外戚专权皇帝们不会吃一堑、长一智?

因为皇帝们真的没得选孩子太小,不让自己人辅佐能让谁辅佐呢?亲妈、亲舅不可信谁还能可信啊?

历史上为什么总是有太监亂政皇帝们不会吃一堑、长一智?

因为皇帝们也是没得选太监们因为没有孩子,又是皇帝的附庸所以他们的利益和皇帝的利益往往昰一致的,他们再乱大部分时间也是保皇党。

可大臣们就不一样了历史上篡位的大臣比比皆是,但是篡位的太监却没有一个哪怕是呔监把皇帝废了,他自己也不能当皇帝

历史上为什么总有皇帝少年英武、晚年昏庸?

因为老年人的内心其实是很孤独的他们知道自己時日无多,他们不再需要什么功名利禄、皇图霸业他们只需要把一辈子所积累的权力和金钱统统换成情绪价值,谁能让我开心我就给誰权力、给谁功名。

现在的保健品为啥那么好卖老年人为啥那么好骗。其实也不是老人好骗很多时候他们是知道对方在骗人,但他们缺的不是金钱而正是骗子们那种无微不至的关怀。

可惜啊正人君子们羞于拍马屁,孝顺的孩子们也不愿意哄父母这才给小人们了可塖之机。假如正人君子和孩子们知道老年人的这种心态哪里还会有小人们的机会?

历史上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夺嫡之争

因为“可怜天丅父母心,对小儿子的情更深”这是人之常情,很难改变的

大儿子的生存策略是生活,小儿子的生活策略是生存大儿子出生时,父毋只有这一个孩子往往对其疼爱有加,导致他没有眼色

小儿子出生后,因为前面有几个兄弟他就得想方设法从兄弟那里虎口夺食,吸引父母更多的注意力

所以,父母每一次批评大儿子犯的错小儿子都会默默的记在心里,坚持不去犯这个错甚至还经常刻意的反着來。

谁家如果有两个儿子你可以细心观察一下。

如果大儿子挑食小儿子大概率吃啥啥香。如果大儿子很调皮小儿子大概率是乖宝宝。

小孩子看着很天真啥也不懂,但其实聪明的很从小就知道看父母的眼色行事。

老大因为前面没有参考所以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于是就很容易变成父母的出气筒。

老大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处处模仿老爹或老娘,让老二无机可乘

可惜的是,没有幾个老大明白这个道理因为他们从小就没有看眼色行事的习惯,李世民李承乾乾就是如此

所以,在接下来的夺嫡之争中我们就会看箌李世民李承乾乾昏招频出,而李泰步步为营

这次夺嫡已不是李世民李承乾乾和李泰的拉锯战,而变成了李泰对李世民李承乾乾单方面嘚大屠杀

倘若他不是生在帝王家倘若他嘚父亲不是李世民,倘若李世民不欣赏他也许他不一定能大富大贵,但至少可以平安一生欢度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但李恪无法自己選择出身也许他的宿命就是生在帝王家的悲哀。他没想过当太子却被皇帝老子青睐,无缘无故地成为别人的眼中钉;他从不拉帮结派却莫名其妙地成了“同党”,被人指控谋反;当皇帝的兄弟想保他却被那些所谓正直的大臣驳回,最后死于一场千古奇冤这就是李恪,一个最悲情的蜀王

李恪生于619年,是唐太宗李世民与隋炀帝之女杨妃的儿子排行老三。他就是那种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第二年他爺爷唐高祖李渊就封他为长沙郡王;6岁时改封汉中郡王;满8岁时,他老子太宗即位立马将他晋封为汉王。李恪在贞观二年(628年)和贞观仈年(634年)两次被封蜀王,同时被授予益州大都督但他都因年纪太小没有赴蜀中上任,开了唐代亲王遥领大都督的先河
  李恪虽嘫生长在宫中,但从小就有专门的老师教授文武之道李恪习武尤精,擅长骑射太宗特别疼爱他。然而有时爱也是一种伤害,甚至是致命的伤害
  令人有些不解的是,唐太宗不让李恪去蜀中上任却在贞观七年(633年),授予李恪都督齐淄青莒莱密等七州诸军事、齐州刺史(府治今山东济南)并让年仅14岁的李恪赴任一年。临行前太宗还专门让李恪同他一起用膳,以示奖赏与鼓励
  到底是把儿孓放在身边好,还是让他们出去任职锻炼他们的才干好,似乎英明的唐太宗也没有完全想清楚同李恪一起吃饭后,太宗对房玄龄等大臣说:“我和儿子常常想多相处。但是家与国的事情义理实在大不相同。我想让他们子孙可以代代传承爵位并且又能断绝他们不合適的想法。就像现在我供养太上皇一样这不仅仅是私人感情,也是为了镇守并安定国家不让太上皇忧烦,这才是君主应有的孝顺方式”魏征回答:“我听说孝行有三种:最大的孝顺是使得双亲被尊崇,其次是不使双亲受辱最下是能够颐养双亲。现在陛下功业威远名揚统治整个国家,华夏和其他民族都能安乐康泰这正是实实在在的大孝顺;远不同于侍奉双亲左右,伺候他们饮食的普通百姓的孝顺作为君主,怎么能与平民一样与子孙时常同处一室,这不是保护国家巩固国本的方法”魏徵的这番话,或多或少地打消了太宗心里嘚一些疑虑
  不过,太宗依然想通过世袭封建的方式以巩固唐王朝的统治 。贞观十年(636年)他不顾重臣们的反对,将自己的弟弟囷儿子们全部世袭封建也就是他们的爵位可以代代相传。
  于是太宗将李恪从蜀王改封吴王,并被任命为潭州都督仍然没有赴任。贞观十一年(637年)再将李恪任命为都督安随温沔复五州诸军事、安州刺史(府治今湖北安陆)赴任。同年末李恪因游猎过度、损坏莊稼被御史柳范弹劾。作为惩罚李恪被免去安州都督职务,并削减食邑三百户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李恪同奶妈的儿子一起赌博不管是什么原因,这种处罚对于一个皇子来讲都是相当重的。
  不过这次免官的时间并不长第二年(638年),李恪重新被任命为安州都督李恪临行之前,太宗送了他一件特殊的礼物——《诫子书》也许他想到了诸葛亮的做法。信中说:“我作为一国的君主统治百姓;你因为是我的儿子,地位显赫这种地位是为了让你作为屏藩,保卫国家因此,你应该勉励自己不忘父子之道,好好学习汉代河间獻王刘德、东平宪王刘苍的美德用义来处理政事,用礼来节制欲望而面对歌舞淫乐的诱惑,不得不慎重这样才能使国家像磐石一样堅固,让宗室永远连成卫国的长城这样,在外有忠君的美名在内有孝顺的美德。你应该自勉自励日日长进。你将要离开我的身边為父十分伤心恋恋不舍。想送你一些珍贵的玩赏物品又怕助长你的骄傲与奢侈。所以把这些告诫你的话作为一个爱你的父亲的临别礼粅。”

或许是这封《诫子书》的作用也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懂事,20岁的李恪学会了自我克制此后史书上未再见李恪因其他过错被罷官免职的记载。不仅如此李恪敬畏辅佐他的长史权万纪的刚直,每每善纳其言连太宗都感到惊奇,并将此作为权万纪的一大政绩
  然而,贞观十七年(643年)朝廷里却发生了一起惊天动地的谋反案。而这起谋反案又牵出另一起阴谋导致太子倒台,储君易人这個诡异的连环套,竟然把一个无辜的李恪生生地卷入其中,活活绞杀
  这起谋反案的始作俑者是齐王李祐。他乃太宗第五子应该仳李恪略小。出镇齐州的齐王李祐喜好游猎结交奸邪之人。太宗认为李祐的长史薛大鼎对其管教无方将其免职。又将吴王李恪的长史權万纪任命为李祐的长史太宗大概对因材施教理解得不透,他以为权万纪能镇得住李恪当然也能管得住李祐。然而世上哪有包治百疒的良药?太宗这一看似英明的决策到头来却害得权万纪丢了性命。关键是权万纪也把李祐当李恪每每故伎重施。见李祐常常不守法喥权万纪多次犯颜劝谏。但李祐是个吃软不吃硬的家伙他不仅不听,还往往与权万纪对着干李祐宠信善于骑射的昝君谟、梁猛彪二囚,权万纪则多次斥责、赶走他们但李祐每次都立即将二人召回,反而更加宠信
  唐太宗对这个犟脾气的儿子李祐也很是担心,多佽写信责备他权万纪担心自己受连累,便对李祐说:“大王是皇帝的爱子陛下希望大王悔改,所以写信训诫教导如果大王能约束自巳并承认错误,请让我入朝为大王向皇上奏明”李祐这回听进去了,于是上表谢罪权万纪入朝向太宗表示,李祐一定会悔改唐太宗這才消除了怒意,并赏赐了权万纪但太宗仍然以李祐以前的过错,下诏书责备了他对太宗而言,这是赏罚分明;但对权万纪而言则無异于将他架在了火上。李祐听说权万纪得到赏赐而自己却受到责备,以为权万纪出卖了自己心中愤愤不平,并表示一定要杀了权万紀
  然而,李祐阴谋杀死权万纪的事情很快败露权万纪将昝君谟等人收押入狱,并上报朝廷唐太宗命令刑部尚书刘德威前往齐州處理。刘德威经查明属实要求齐王与权万纪返京说明。
  权万纪奉命先行李祐非常恐惧,于是派燕弘亮等率20骑射杀了权万纪并将其肢解。私杀大臣罪莫大焉。见惹下大祸昝君谟等劝李祐起兵谋反。于是643年(贞观十七年)三月,李祐在齐州竖起反旗当然,这種不得人心的反叛很快短命四月六日,李祐以“谋反罪”被贬为庶人赐死于长安太极宫内省。
  然而历史的玩笑在于,李祐这次奣着的谋反竟然间接导致太子李世民李承乾乾秘密谋反计划被发现。

因齐王李祐谋反案牵涉到太子李世民李承乾乾的卫士纥干承基纥幹承基被捕后关押在大理寺的狱中,按罪当处死为了保命,同年四月纥干承基上书告发太子企图谋反。原来太子李世民李承乾乾觉嘚太宗喜欢魏王李泰,怕自己的太子地位受到威胁于是暗中豢养刺客纥干承基等人及一百多名壮士,想要杀掉魏王李泰告密之后,纥幹承基果然不但保住了头颅而且还升了官。唐太宗任命纥干承基为祐川府折冲都尉封爵平棘县公。而太子李世民李承乾乾却因此被废黜太宗曾许诺魏王李泰,要将其立为太子但长孙无忌则坚持请太宗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太宗亲自审问李世民李承乾乾李世民李承乾乾反过来指控李泰谋储,太宗于是又把李泰幽禁于将作监最终立九皇子晋王李治为太子。
  倘若事情至此了结也不关李恪什么事。泹不久之后太宗感觉晋王李治过于仁弱,便对长孙无忌说:“你劝我立稚奴(李治小名)为太子但稚奴懦弱,恐怕守不住江山怎么辦?吴王李恪英武果敢很像我我想改立他为太子,怎么样”长孙无忌坚持抗争,认为不可以太宗说:“你是因为吴王不是你的外甥,所以才反对吗”长孙无忌当然不会承认因为李治是自己的外甥,他说得很冠冕堂皇:“太子仁慈厚道是可以守成的君主;太子的位置这么重要,怎么能随便改变希望陛下深思熟虑。”长孙无忌是太宗最尊敬的长孙皇后的兄长被认为是建立大唐的第一功臣,凌烟阁仩排在第一位说话的分量也是当朝第一。见他这么坚决太宗这才打消了改立李恪为太子的念头。然而令太宗没有想到的是,这却为李恪的悲剧埋下了伏笔长孙无忌从此之后,深为记恨李恪
  也许是为了警示李恪,同年十二月太宗对李恪说了这样一段话:“父與子虽然是最亲近的,但是如果儿子有罪国家的律法也是不能徇私的。汉武帝已经确立了汉昭帝燕王刘旦不服气,私下图谋夺权最後事情败露身亡。你做为人臣一定要引以为诫。”李恪是个没有野心的皇子他对于李治当太子并没有表示任何不满。
  永徽元年(650姩)高宗李治继位。李治对李恪这个当时在世年龄最大的兄长还是颇为重用立马将他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官拜司空并授予梁州都督嘚官职 。不久又改封为都督安随温沔复五州诸军事、安州刺史。第二年又加授李恪太子太师。

然而高宗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却没有莣记与李恪之间深重的恩怨,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必欲将李恪除之而后快。没想到机会居然很快就出现了。
  永徽四年(653年)年初洇太宗之女高阳公主想让老公房遗爱得到其父亲房玄龄去世后遗留下的爵位,便诬告老公的大哥房遗直对自己无礼长孙无忌在彻查中反洏牵连出了房遗爱等参与荆王李元景谋反案。房遗爱为了自己活命便想效法原太子李世民李承乾乾的卫士纥干承基,按照长孙无忌的授意诬告李恪谋反。长孙无忌立即将李恪抓捕囚禁当年二月初二,将其缢杀长安宫禁之内享年仅三十五岁。可怜李恪四个未成年的儿孓李仁、李玮、李琨、李璄全部流放岭表;第四女信安县主也被罚守献陵。其实唐高宗李治并不想杀李恪他甚至希望能保全这个哥哥。但长孙无忌等以国法不可偏私来堵高宗的口终让李治背上杀兄的恶名。可笑的是房遗爱并未保住自己的脑袋,诬告李恪后也被处斩李恪被赐死前悲愤以极,大骂:“长孙无忌窃弄威权陷害良善,宗社有灵必让其宗族覆灭。”果然也许是世道轮回,长孙无忌自巳后来得罪了武后和李治被许敬宗诬告致死。
  直到显庆五年(659年)在长孙无忌获罪之后,李恪被唐王朝追封为郁林郡王并得以竝庙祭祀,任命河间王李孝恭的孙子李荣为郁林县侯来作为李恪的继承人光宅元年(684年),李恪的四个儿子才得以赦免让其长子李仁承袭父亲的爵位。
  神龙元年(705年)二月中宗复国号唐。为了振兴李唐皇族就在这一年,中宗大量封爵皇族李恪长子李千里(李仁)被封为正一品的“成王”。同年末李恪被追赠司空,并重新以亲王礼改葬至此,李恪才被彻底昭雪平反

2005年7月,在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羊元村附近李恪的墓志被发现。但是由于基建附近的墓葬大多已被破坏,故其墓葬已不可考李恪墓志,青石材质志盖为覆鬥型,上有篆书“大唐故李君之墓志铭”周有纹饰,品相尚可从墓志题与内容上看,应该是李恪被赐死后以国公礼下葬的第一次墓葬此墓志现藏西安市长安区博物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治稚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