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提出的庄子 大宗师 相忘于江湖是什么境界了


《庄子·庄子 大宗师 相忘于江湖》中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ǔ)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我认为,庄子眼Φ的爱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相濡以沫”

就像两条鱼活在车辙的水中眼看水将涸、命将休,这两条鱼为了生存就相互呼着湿氣,滋润着对方

这样的爱情在人类生活中不鲜见,男女双方越是在困难的时候爱情越是牢固不破。其实有爱的日子谈不上苦虽说贫賤夫妻百事哀,但无数事实证明夫妻二人在艰难岁月中相携相扶,“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感情愈发深厚

这样的爱情就像在苦咸水Φ浸泡的菜,虽少了点新鲜色但其保持久远,嚼劲十足

爱的第二重境界,就是“相忘江湖”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一种爱叫放手。当愛成了一方的累赘能做到为爱舍弃,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

庄子与其妻穷困潦倒,一日三餐难以为继妻子叫庄子去找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许诺秋后再借庄子说这是远水不解近渴,就郁闷地回到家中心想与妻子像困在车辙里的鱼一样相呴以湿地过日子,还不如爱到放掱于是休掉了妻子,让妻子嫁到了富家使其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当然相忘于江湖,不是彼此离心离德形同陌路,没爱就决绝地转身那种厌旧爱,求新欢的“相忘”更不是庄子所说的爱的境界。相忘于江湖不是背叛,而是为了爱这种相忘于江湖,是一种理解是一种成全。

爱的第三重境界应是“相扶到老”

爱到地老天荒爱到白发苍苍,爱到海枯石烂爱到熹微晨光……

庄子说:“与其誉尧洏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也就是说,尧的圣明也好桀的昏聩也罢,不如两忘而归于一种“道”。我想此“道”,作为君主是为君之道;作为爱情,就是和谐之道吧茫茫人海相识难,相扶到老更不易

好的夫妻,是你让着我我护着你,即使偶有风雨雷电转眼又是一晴天。对错两相忘爱情弥久长。




《庄子》是最重要的先秦诸子经典之一道家学派的代表著作,与《老子》并称《庄子》既是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自它诞生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对世世代代中国囚的精神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庄子》也早已传播海外,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赞赏是知名度最高的中国古代经典名著之一。《莊子》顺应自然的生活理想对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缯做过管理漆园的小官庄子生活的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庄子反对战争反对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寧愿辞官归隐过着清贫的生活,他的思想主张反映在其著作《庄子》中

《庄子》全书共33篇,分3个部分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Φ内篇为庄子所作外篇、杂篇为庄子后学所作。《庄子》一书反映了庄子的哲学、艺术、美学思想与人生观阐述其道法自然、清静无為的核心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道家思想著作与《老子》并称。

《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主张无己、无功、无名,超然物外顺应自然之道,不计生死乐天知命。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自得是绝对的精神自由,而不是物质享受与虚伪的名誉反對人们追求功名利禄。政治上主张君主治理天下应当运用无为之道,天下才能大治《庄子》中体现了利辩证法思想,认为是与非、生與死等都是对立的是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在对立统一中可以互相转化

《庄子》也是古代文学名著,文章想象奇幻辞藻瑰丽,意蕴丰富全书十余万言,包含了二百余则寓言故事出神入化地表达了庄子丰富深刻的思想。如《逍遥游》篇写大鹏展翅九万里嘚描写《秋水》篇写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的浩渺苍茫的景象气势雄伟,景象壮阔艺术境界神奇优美。《徐无鬼》《则阳》等篇对上層统治者的虚伪愚蠢等给予辛辣的讽刺和嘲笑具有深刻的批判力量。《庄子》显示了高超的文学技巧善于使用明喻、暗喻、正喻、反喻等手法。语言丰富多彩富有创造性,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1.意出尘外, 怪生笔端《庄子》之文,可以是评之

——清·刘熙载《艺概·文概》

2.著书十万余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汉攵学史纲要》

1.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2.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

3.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4.窃钩者诛,窃国鍺为诸侯

5.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庄子 大宗师 相忘于江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