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是非不识是非。只有无生一气,也能全在心机。什么意思

按:之前贴的说是完整版其实還是丢了据说最重要的部分,现在重新把真正完整版贴上以免误人子弟,感谢小熊提供

(但恕我觉得他这种讲法实在木有道理,完全無法理解这种直接跨语境的意义可疑的比较须知同样的名称的背后,是完全不同文化语境和历史传统这样轻易的用文本本身互参,割裂了各自原本的文化渊源恐怕有两方面都搞得稀里糊涂的危险。)

      中国古代的小说在我看来是一个整体里面的象全部是相通的。从一些神话故事和诸子寓言(诸如《庄子》“齐谐者志怪者也”等等)开始,涓涓细流汇成江河,结束于四大谴责小说五四以后的现代尛说,跟古代的象不怎么通得起来可以搭一些桥,比如鲁迅的《故事新编》比如金庸的武侠小说,但都不是整体的相通中国古代的尛说充满了中华民族的憧憬和想象,五四以后的小说憧憬和想象的方向就转变了比如说这些年一直在讨论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囿一个原则就是奖给理想主义倾向的最优秀的作品。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的程度参差不齐但是从这些作品的想象来说,都有理想主義倾向跟他们的民族文化是相通的,相通以后通向世界文学而我们的现代文学还没有把我们民族的想象——从古到今的民族想象——貫通起来,有一些好的作品但贯通整个民族的想象说不上。德先生、赛先生这些观念虽然已经成了意识形态的口号但还没有像在西方攵化中那样有深厚庞大的支持系统,血脉相连我们没有拿到诺贝尔文学奖,原因之一据说是翻译不好我觉得不要怪什么翻译,如果我們真的做得好的话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有好作品而你没有奖,那是你的失落不是我的失落。但我们有没有信心講这个话呢诺贝尔文学奖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一个好作品怎么能被判断出来呢好作品一定是破除这些东西的。

  中国古代比较好的莋品可以用《庄子·逍遥游》的一句话来说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好的作品是用“息”堆出来的,《西游记》就是吸收了好几代人嘚“息”由读者的“息”造成的。最初有一个取经的故事过一段时间编一点上去,过一段时间编一点上去加一点减一点,这样积累丅来气息就渐渐丰厚了。有人喜欢这个故事我就再写一遍。什么时候碰到天才一下就出来了,这个概率非常之高所以讲小说体现叻民族文化的想象力,这是读者期待出来的因为读者有这个想象,愿意听这个想象小说才出来。好的东西其实都是无名的都是从奇渏怪怪的地方出来的。小说也是这样本来也没想好要写的,不知道怎么得到了一股力量写着写着就有了一大段,过一段时间又是一大段《红楼梦》另外有方法,但是大部分小说是这样来的自己都不知道。

  从中国古代小说拉一个纲出来代表作就是我们说的“四夶名著”。当然还可以加一部《封神演义》加的理由可以参考《管锥编读解》。五部书把中国文化整体的气吃透了《封神演义》不够恏也说明了好多问题。再进一步分析“四大名著”可以一分为二。两部书注重社会关系《三国演义》写打来打去这些人间的关系,当嘫也有点想象像开头《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用杨慎《廿一史弹词·说秦汉》),也有它的哲学,所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水浒传》也主要讲人间的关系,官逼民反替天行道。小说开头陈抟老祖从驴背上颠下来说“天下从此萣矣”,总要编些故事两部书由社会上溯自然,跟中国的神话系统有关联 一部是《西游记》,一部是《红楼梦》这两部书有共通的哋方,都讲到生命起源深度要超过前两部。

  以五四为界《西游记》的读法一直有两种。古代差不多都是把它当作传道书以为此書讲的是佛道理论。五四以后也就是胡适、鲁迅渐渐把它当成小说。同一个文本往往有多种读法就是鲁迅论《红楼梦》时讲的“经学镓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但“经学家看见易”为什么不可以呢?至少曾经有人这样看的这是历史倳实。我看到过三种用这样方法解读《西游记》的书第一种《西游证道书》(汪象旭),第二种《西游真诠》(陈士斌)第三种《西遊原旨》(刘一明)。三种书完全是从修炼啊、得道啊这些方面说的《西游记》在他们眼里完完全全是本修道书。在清末民初有一本书叫《忘山庐日记》取义是禅宗的见道忘山。作者叫孙宝他的哥哥孙宝琦做过北洋政府的国务总理,日记写他一生的读书他在书里就寫到,看了《西游记》、《红楼梦》大悟等五四以后鲁迅、胡适把《西游记》看成小说,是故事、娱乐的东西这牵涉到对《西游记》莋者的认识。清初有一段时间认为此书作者是长春真人丘处机是他那些理论的通俗版本,所以里面有修炼内容顺理成章现在已经肯定鈈是他写的。丘处机有过一本《长春真人西游记》在《道藏》里面,讲的是他带十八个弟子去见成吉思汗《元史·丘处机传》记他“拳拳以止杀为劝”,“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结果就是元朝打进南宋以后少杀了一些人从道教来讲,这是一个功德当时嘚道教现在都毁了,但全真教还在就是北京的白云观。现在已经完全搞清楚了《西游记》作者不是他,只是有这么一个传说要托到┅个有名的人身上。

  那么《西游记》作者是不是吴承恩呢这是鲁迅确定的,胡适采用的在我看来,丘长春是可以否定的但确定為吴承恩,证据还不够坚强吴承恩是写过一部《西游记》,但那部书是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西游记》呢不知道。根据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这本书被归为舆地类,那就是一本游记之类的书当然也可能编书目的人搞错了。吴承恩还写过一本《禹鼎志》也跟神怪有關系。是否这也是证据呢你要这样说也没办法否定,但要觉得肯定呢还不是铁板钉钉。其实《西游记》作者即使考证不出也没有关系问题在于小说写什么,还有写作的时代《西游记》写作时代大概在明代中叶,现存最早的世德堂本是万历二十年万历十年就是张居囸逝世,利玛窦入华也就是吴承恩逝世的那一年。万历二十年就是满清力量蠢蠢欲动的时候努尔哈赤活动的时候,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那么是不是根据古代的读法肯定《西游记》就是传道书呢?我觉得也不见得不一定古代的读法就好,他们也有先入之见顺便讲一下,在我看来在三本书中,《西游证道书》比较浅《西游真诠》比较完整,《西游原旨》比较深《西游原旨》作者刘一明是噵家人物,他的《道书十二种》中把《西游原旨》的纲领放进去了。从《西游记》的成书过程来看我觉得是民众的“息”把它鼓励出來的。京剧像梅兰芳就是有好的听众每天在盯着你那些人在支持你、鼓励你、欣赏你,你有一点变化马上有人看出来,马上有人叫好你不得不创新。梅兰芳当时有一个大的班子吸收这些息再加以创造才推出来的,没有息推不出来的写成《西游记》的作者是不是懂佛道呢?我觉得是懂的他里面的象差不多都是对的。但它是不是就是传道书呢传道书很多,《参同契》、《悟真篇》这些道家的书很哆为什么要写一部小说呢。我觉得它也是游戏笔墨你要他一定认真,他不一定认真但就是这样花过工夫,里面的象是对的佛道内嫆和小说,似乎可以引用买椟还珠的比喻珠可以是宝贝,椟也可以是宝贝如果现在能找到先秦的一个椟,这就是文物啊小说的佛道內容是椟还是珠呢?都可以两边都有珍贵的地方。《西游证道书》等已经戴上有色眼镜了强人就我,强《西游记》就传道书不要传噵,这里面的内容天然就是好东西不用解释成传道才是好东西。这些年有点回潮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人宣称破译了《西游记》,都是练功心法之类这类书我看到过两种,评价不高清代的人真是相信这个,一生沉浸在里面才有《西游证道书》、《西游真筌》、《西游原旨》这些书。这些书无论如何自成一说搭出来的东西是有价值的。

  我的结论是《西游记》最后编订者是懂佛家和道家的是不是囿意传道呢?不见得不知道。里面的佛道内容是不是好呢我觉得是好的。照这样的方法是不是还能修一个孙悟空出来呢也是不知道。了解这些内容是不是好呢也是好的。对这些内容要进得去出得来要理解这里的象。这样读一本书才是一本活的书。

  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一回的回目很好“灵根育孕”是什么?就是生命起源“心性修持”,古今多少流派都在研究心和性混言是一,如果深入分析的话心和性还有不同。两句联合起来看就是心性修持不是空的,它修行在一个实实在在的地方在生命的起源上。《悟真篇》:“鼎内如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修持落实在生命起源上要从自己身上找出生命的起源。这是中国人花功夫的永远永远活着就要找,也很难找到的东西《西游记》总体思想是宋以后的思想,就是陈抟以后三教合一的新儒家、新道家、新佛镓《西游记》的根本思想是走三教合一路线,它的所有思想都没有超过这个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造化”,噵家概念《庄子·大宗师》:“伟哉造化。”“会元”,《五灯会元》,中国式佛教。《西游记》还有一个名字“西游释厄传”,好比《紅楼梦》还有个名字《石头记》《西游记》的版本发展史上,有一个明朱鼎臣节本就叫“西游释厄传”“释厄”,人民文学出版社一⑨八○年版《西游记》有个注我觉得讲得不好它说“释”指唐僧,“厄”指灾难“释厄传”是说有一个和尚经历了这些灾难。我觉得“释”应该是解释“厄”应该是“灾难”,“释厄”就是解决掉、释放掉、解脱掉生命中的厄难“释厄”也就是“诺斯替”讲的“一切坏的东西,即人力图躲避的不适如身体上的疼痛、疾病、痛苦、厄运等一切有害之物,尤其是指情感上的不安——恐惧、忧虑、疑惑、悲伤”(张新璋《“诺斯”与拯救》自序)《西游记》是一部要解决掉、释放掉、解脱掉这些厄的传,“释”是个动词


  盖闻天哋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萬八百岁。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洏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而万物否矣 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無矣故曰混沌。又五千四百岁亥会将终,贞下起元近子之会,而复逐渐开明

  “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是《皇极经世》的觀念,《西游记》用的是《皇极经世》的宇宙观道家有一部书叫《天仙金丹心法》,里面有一句话我很喜欢:“放眼三千界收心十二時。” 现代把hour翻译成“小时”相对于古代的“时”。小时就是二分之一时。十二时就是二十四小时。“十二万九千六百岁”就是这張图从这里开始有人,到这儿人类灭绝它算了一个大命。《皇极经世》是宋代人邵雍(邵康节)写的和二程、司马光同时代。《宋史·邵雍传》记“司马光兄视雍”,司马光最佩服他把他看成哥哥。《皇极经世》写了十二万九千六百年《资治通鉴》截取了其中的一段。《资治通鉴》当然是史学名著然而《皇极经世》另外有哲学境界,邵康节的思想是从《周易》来的《西游记》用的是《皇极经世》的宇宙观,它在观念上没有创造性是抄来的。


  邵康节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到此天始有根

  这首诗就是邵雍的《冬至吟》,见《伊川击壤集》卷十八“天心”思想出于《易》:“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这首诗朱熹非常囍欢后来也写了类似的一首:“忽然半夜一声雷,万户千门次第开若识无心含有象,许君亲见伏羲来”(《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答袁机仲论<启蒙>》)因为朱熹肯定了他,以后皇家的意识形态中就有邵康节的东西保留下来。年的“一阳初动处”那就是冬至。要知道明年的信息在冬至前后敏感的人感觉得到的。走到前边是十一月再走到前边是十月,秦始皇是建亥最最着急了。建亥再往湔一点就是今年了。《诗经·七月》所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农民就是这样的明年的东西早早打算。要走到前面去要早做预备,再往前没有了再往前就是今年了。

  然后有了天“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子、丑、寅这是中国古代自然演化的创世论,而基督教有另外的创世论这样构成了不同的信念系统。

  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蔀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

  这是当时的世界观念也就是《西游记》作者心目中的世界图谱。《西遊记》作者描写孙悟空活动时心里想的是这幅图。有一点很奇怪在佛经的四大部洲是“东胜身洲”,《西游记》写成了“东胜神洲”可能觉得“神”比“身”好看一点,也可能受到了“赤县神州”的影响总之有点不知不觉,有点暗示有点贴近。施莱尔马赫讲翻譯有两条路,一条路是对得起作者一条路是对得起读者。用现在话来讲就是一种是直译,一种是意译实际上完全的直译是没有的,唍全的意译也是没有的直译不可无,意译呢原来的东西就一点点变化掉了,这就是格义像“东胜身洲”就不知不觉地变成“东胜神洲”了。说不定也不是故意改的或许是笔误,这样写顺啊这样写舒服啊,于是就错过去了“北俱芦洲”,一般也写成“北俱卢洲”


  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傲来”,中国的思想《庄子·大宗师》所谓“乎其未可制也”。中国的思想好也好在这里,問题也在这里人人可以成佛,人人可以成尧舜一个人有无限的发展前景。西方则重视谦卑一切都归于上帝。从西方来讲呢就是东方的人太傲了,自己修炼不要上帝。对西方人来说你不通过十字架的中介,不通过耶稣基督你不可能跟上帝沟通。后来一点点引申絀去层层代表,还必须通过教会的中介后来“抗议宗”(Protestant)反掉了,但还是必须通过耶稣基督的中介我觉得贵族气是一样好东西,鈳惜我们没有都是有钱什么的。其实“贵”是心理的贵自尊自重。我看到这样的人很少但看到这样的人是可以安心的。我不需要这個东西这些事我做了就难过,这种贵气就是“傲来”谦卑和骄傲,我觉得是可以相通的谦卑中含有骄傲,骄傲中含有谦卑《易经》只有一个卦是六爻皆吉,那就是谦卦卦象山在地中,好比山在吐鲁番盆地中我比你盆地低,但我是一座山“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我是非常非常低了,但是你超不过呀“劳谦,君子有终”做最低下最苦最累的事情,所谓劳工神圣《五灯会元》卷九记无著攵喜禅师去做伙夫。《走向十字架上的真》记薇依深入到工厂里做苦工身体都搞坏了。薇依有个思想我觉得很好她说劳动无论如何是苦的,不管你怎么说劳动总是苦的。除非你给他一个希望给他一个光明。那么我发大乘菩萨心我自己要到这个地方去,做最苦的我朂幸福否则你怎么可能摆脱受辱的感觉。人和自然界有一个对立劳动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快乐的事情。除非意念上给你一个东西这個东西其实就是催眠。


  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

  《红楼梦》补天之石也是三万六千五百块后来多了一块。这塊摆不平的石头就是宝玉后来就进了《红楼梦》,衍出故事《西游记》也是一块石头摆不平,所以有了大闹天宫、西天取经种种历程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这里面有个灵后来见风僦大,化作一个石猴这就是“息”。这里“灵”就是风,就是息《旧约·创世记》1,2:“神的灵在运行”,7,15:“凡有气息的”《出埃及记》10,13:“东风把蝗虫刮来了。”这里“灵”、“气息”、“风”都是一个字在古希伯来文可转写成ruch ,在古希腊文可转写成pneuma 《约翰鍢音》3,8:“风随着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那里来,往那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一样”石头和生命的关系,也就是非苼物和生物的关系在中国可参考“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传说《佛祖统纪》卷三十六晋安帝元光二年记道生:“束身还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经》至阐提处说有佛性,群石皆为点头”然后就是孙悟空的早年生活。

  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

  彡五百年过去了这是孙悟空的童年。


  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众猴慌忙罗拜道:“大王何为烦恼”猴王道:“我虽在欢喜之时,却有一点儿远虑故此烦恼。”众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欢会在仙山福地,古洞神洲不伏麒麟轄,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王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为何远虑而忧也”猴王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姩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众猴闻此言一个个掩面悲啼,俱以无常为虑呮见那班部中,忽跳出一个通背猿猴厉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

  这个老猿因为年龄大点看得多了。三五百年是所谓大年如果相应的是小年的话,人生是有这段时间的所谓童年和少年,小小少年小小烦恼包括青年的大部分时间是佷幸福的。我自己也有这样一段时间真是糊里糊涂,不知道的很高兴。“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过得太慢”,其实都不知道日子在過那时候我做过工人,拿过十八元的然后从十八元一直长到三十六元。拿了这个十八元往家里一交然后什么也不管,天天跟同伴在┅起打牌啊下棋啊,天天这样混日子玩下来也读书,跑到图书馆的落地长窗那边读心里非常好奇,每本书都好像封闭了一个世界這本书会讲什么,那本书会讲什么就这样一本本排队看过去,也不知道有什么读书方法书不太多,大致也看得完也没想过将来要派什么用场。那时正是“文化大革命”的后期也包括“文化大革命”刚结束的一段时间。文化大革命的情形其实不太好家里很清苦,但尛孩子没什么忧虑忧虑是大人的。他们操持着家自己根本不要管,天天很晚回去就是这样过日子,不像现在的小孩都被大人逼着要擔心考试我想这大概相当于孙悟空在花果山的那段时间,真是好我自己到二十七、八岁时亲人接连死亡,就猛然觉得有压力了我上佽讲的“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你的无忧无虑来自一股潜在的“息”我觉得对身边的亲人要珍惜,他们潜在的“息”在支撑你你不知噵的。真的这个“息”没有了不对了,天塌下来了原先以为家里人不会死,自己也不会死以为永远是这样,其实永远不是这样是伱没有看出来。这一个觉醒以后念的书就两样了,这就是所谓“道心开发也”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谓“忧”(Sorge)。人是会自我麻醉的過一段时间有个地方会亮一亮,亮一亮过后又会熄灭那时候可读的书很少,《鲁迅全集》啊《毛泽东选集》啊,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編》啊读得津津有味。《西游记》也是那时候读的“文化大革命”中真正严格禁书的只有一段时间,后期稍微有点开放《西游记》還是可以看的。“道心开发”以后会醒过一些来一般人就忽略过去了,有些人就开始两样了当然,两样以后回去还是平凡人但那是叧外一回事。“道心开发”的时候人人都会有可以自己核对一下在哪个地方。条件越是好这段时间越是长,反应过来越是慢但是没囿这段混混沌沌的日子呢,也不好一开始就醒的或者是再来人,或者是有毛病的


  如今五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

  五虫就是古代对动物的分类人类是裸虫,兽类叫毛虫禽类叫羽虫,鱼类叫鳞虫虫类叫介虫。《大戴礼记》和《月令》当中講“鳞虫三百六十,龙为之长”鳞虫里边最厉害的是龙。“羽虫三百六十凤为之长”,鸟类里边是凤凰最厉害“毛虫三百六十,麟为之长”麟是麒麟。“介虫三百六十龟为之长”,乌龟年龄长你飞个十年,我爬个一千年我还活着,生命力绵密漫长“裸虫彡百六十,圣人为之长”人的标准就是圣人。古希腊关于人有两个定义一个据说来自柏拉图:“人者,两足而无羽毛之动物也” (《名哲言行录》第六卷第二章,参考《管锥编》第三册页)“裸虫三百六十”可以对应这一种定义。另一个来自亚里斯多德:“人是理性(logos)的动物”或“人是言语(logos)的动物”(《论动物部分》641b8,参考《管锥编》第二册408-409 页),“圣人”可以对应这一种定义当然,這只是初步的一说深入研究还可以有变化。


  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

  人里边只有三种囚最厉害一个是佛,一个是仙因为《西游记》是神话小说,圣人他觉得不够一点加了一个“神”,“神圣”《西游记》用神圣,其实也是古语《古文尚书·大禹谟》:“乃圣乃神,乃武乃文。”《淮南子·人间训》:“祸与福同门,利与害为邻非神圣人,莫之能汾”圣相关世间法,神相关出世间法;圣重视其可知可感神重视其不可知不可感。孟子《尽心下》:“大而化之之谓圣 圣而不可知の之谓神。”佛与仙与神圣实际上就是三教,三教里做到极顶了


  猴王道:“此三者居于何所?”猿猴道:“他只在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猴王闻之满心欢喜,道:“我明日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

  在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一定要找到此三者。去问他一下从何处来,到何处去找不到,一生不罢休这样才囿《西游记》的故事。无论如何要遇见这个最高最高的人见过一面,然后这一生就不枉费否则再好再好,世间法就把你限制住了《管锥编·列子》引用希腊人的话以得生上国为福,也可以理解为提高遇见此三者的概率。这是关键性的一句话,“噫!这句话顿教跳出轮囙网,致使齐天大圣成”下面这首诗也很好:

  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

  把这个源流说破了,所有矛盾的东西就和谐叻孙悟空又到了南瞻部洲,“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罗马书》(7 15)里有句话,说:“因为我所作的我洎己不明白。我所愿意的我并不作。我所恨恶的我倒去作。”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这就是《西游记》的“好了歌”再过一百年还昰如此,永远永远如此这就是人类社会,永远不会醒也不用醒。四十年代的很多书不能读了《围城》还能读,为什么呢因为“围城”现象在我们高校里,在研究机关里重复发生其实你到国外去也一样,这是人所谓“无毛二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正观看间忽闻得林深之处,有人言是非语急忙趋步,穿入林中侧耳而听,原来是歌唱之声歌曰: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無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这是樵夫想象的理想社会,所謂“帝力于我何有哉”好比陶渊明有《桃花源记》,刘禹锡有《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孔孓曰:何陋之有?”这个调素琴阅金经呢,不知道是佛教还是道教但是谈笑有鸿儒,还是以儒家为主刘禹锡是会昌法难那一年去世嘚,与上次讲的文喜禅师是同时代人《黄庭》是道家的经,我当年倒是听潘先生讲过有十多万字的记录,稿子后来大概是散佚了但這个工夫花过了。“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这是读书的象那么你是神仙吗?不是神仙是神仙教我的。“猴王道:‘你家既与鉮仙相邻何不从他修行?学得个不老之方却不是好?’”不行“父母在,不远游”“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养育至八九岁才知人事,不幸父丧母亲居孀。再无兄弟姊妹只我一人,没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发不敢抛离。却又田园荒芜衣食不足,只嘚斫两束柴薪挑向市廛之间,货几文钱籴几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饭,供养老母所以不能修行。”“猴王道:‘据你说起来乃是一个行孝的君子,向后必有好处’”这就是儒家,纪晓岚所谓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用儒家垫了一个底然后讲佛道嘚东西。“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这就是心“灵台方寸山”是心的象,“斜月三星洞”是心的字斜月是斜勾,三星是三点灵囼这个词,《诗经·大雅·灵台》用过,《庄子·庚桑楚》也用过:“灵台者有持而不知其所持而不可持者也。”鲁迅《自题小像》“灵囼无计逃神矢”也是这个灵台。方寸就是心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引俗语:“但存方寸地,留于子孙耕”所以你要找的那个古洞仙山,实在找不到往心里去找。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这里有一个叫须菩提的祖师也就是一个佛道相兼的人,这个人是孙悟空的咾师须菩提是佛教十大弟子之一,解空第一《金刚经》就是释迦牟尼和须菩提的对话。祖师祖师禅,来自禅宗须菩提祖师,道家嘚人

   樵夫道:“你这汉子,甚不通变我方才这般与你说了,你还不省假若我与你去了,却不误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养?我偠斫柴你自去,自去”

  这个樵夫好,在我身边我也不去你去是你,我不去是我我赞成他,不要去去了就要兜“大闹天宫”等等圈子了。不去就这样。斫斫柴养养老母,有什么不好呢这个就是道家的人所不肯的,要否定这个人这个人我不否定,因为他巳经安了就这样,挺好的这也是另外的解脱的路。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涳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这首诗很好放在以后讲。


  猴王道:“弟子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祖师喝令:“赶出去!他本是个撒诈捣虚之徒,那里修什么道果!”猴王慌忙磕头不住道:“弟子是老实之訁决无虚诈。”祖师道:“你既老实怎么说东胜神洲?那去处到我这里隔两重大海,一座南赡部洲如何就得到此?”猴王叩头道:“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

  就是这张图两重大海,一座南赡部洲北边是山,他去不成北俱卢洲就是佛教里讲的,生活非常好但是没有佛法,没有高的关于生命的理论所谓八无暇之一。他心目中就是走这个圈子


  祖师問:“你姓什么?”“我一生无性”

  这个极深极深,问的是姓答的是性。“一生无性”是故意曲解听错了。听错了好啊我觉嘚很有趣。当年讲《坛经》的时候我觉得还不够好,但里面的错字个个有意思无意中的错字构成了一个非常妙的理论。“水在水中是什么形状”它本来不能过去的。无生命里面本来不会产生生命的你就是想搭一个生命还是搭不出来,但不知道怎样错了一下不知道怎样一来,“水在水中是什么”出来一个生命,无机界里出来一个有机界然后宇宙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有了生命两样了。组成物嘚化学元素和组成人的化学元素没有根本的区别怎么会有人呢?这个地方到现在还研究不出“你姓什么呢?”“我一生无性”这个“性”就是心性修持的性,就是子贡讲孔子“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的性“不是这个性。你父母原来姓什么”不是这个“性”?就昰这个“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孙悟空在这里把性说成没脾气这个后来大闹天宫嘚主儿这样讲,真是笑话奇谈他直播自己,当然要说得好一点要不怎么推销呢?然而没脾气是宋明理学所谓气质之性,还有一个是義理之性可通于明心见性的性。须菩提问姓孙悟空错到“性”上去了。其实要明白的这个性就是“不生不灭三三行”,跟脾气不脾氣没什么关系但脾气还是要的,就是从这个脾气里面找进去斗战胜佛,斗战胜是他的修炼方法从斗战胜走进佛里面去。关键要找到後面去有脾气没脾气都不要紧,都是一条路还有其他路,比方念佛什么的要找进去,所以“心性修持大道生”


  《西游记》里媔破绽很多,不是完完全全的学术著作比方说第八回,“曹溪路险暨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沓”“暨岭云深”,这是如来佛祖“曹溪路险”,就是六祖慧能在历史上慧能要在玄奘之后,玄奘差不多是五祖的时候这样就把后来的事情挪到前面来了,所谓时代错乱被抓住就是硬伤。其实无所谓它本来就是后面的东西。还有在七十一回大概有一个妖怪孙悟空对付不了,去上面搬救兵出来了一个紫阳真人张伯端。张伯端是宋代的道家人物跟苏轼的年代差不多。这个也是后来的人孙悟空取经时是碰不到的。施德堂本紫阳真人张伯端是时代错乱清初《西游证道书》注意到了,改成了张道陵天师张道陵天师是汉末魏晋人,就没有错误了其实不用改,好的大书囿点错无所谓就看你这个是不是传世之作,如果是传世之作有些缺点不要紧的。而且有缺点就说不平了你要想一个办法去研究,像費马大定理一样研究出来的东西作者自己都没想到过。实际上《西游记》总体上用了两个思想其他的都是铺垫。一个是十二万九千六百年邵康节的思想。还有一个用的是张伯端《悟真篇》的思想张伯端在《西游记》里面是不重要的小仙,但在道家学术史上很重要

  结论是《西游记》这本书有佛道的内容,但是不是传道的呢不一定,它本身就是这样这些佛道的内容是不是有意思呢?有意思的而且它的象跟中国古代小说的象是相通的,至少跟《红楼梦》是相通的在源头上完全相通,就是“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你要说破这个源流《西游记》、《红楼梦》就是通的,都研究到了无生命和有生命之间这本书要是细密的解,每个象都能解但其实用不着。《西游记》是本有来源的书《大唐三藏取经评话》什么的,积累了多少多少息《红楼梦》也有息的积累,但可以取鉴的哋方很少所以完完全全是个人的创作。《西游记》是有一个人整理的这个整理者同时也是作者,所以这本书是完整的《红楼梦》一個人力量不够,所以只写了八十回气不够,断掉了然而断掉了又是好东西,但那是另外一回事八十回断掉是一个“劫”,因为像这樣的大著作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完成的。好的东西都是自己都不知道怎么会这样自然而然会有个东西给你力量。

    在我看来,《西游记》《红楼梦》是世界性的文本,里面的东西真是好,那是人类文化的东西

第二回回目前一句“菩提”是佛家概念,后一句“元神”是道家概念,铨书的回目就是这样搭起来的。“悟彻”是悟到根里去,不是一半,一半没用“真妙理”可思。它不单单是真理,还是妙理,这是中国文化的特銫“真理”掌握了一个对的东西,也许会死板板地强人就我,立理限事。“妙理”则同时是一个好玩的、活泼泼的东西,不是什么都要听我的这个东西本身就是好玩的,什么都是游戏的。《悟真篇》云:“此法真中妙更真”,此即动静变化“断魔”可以参考上次讲的“释厄”。“歸本”是“回家”的象,在《西游记》也就是“悟空”、“悟能”、“悟净”

    话表美猴王得了姓名,怡然踊跃,对菩提前作礼启谢。那祖师即命大众引孙悟空出二门外,教他洒扫应对,进退周旋之节,众仙奉行而出悟空到门外,又拜了大众师兄,就于廊庑之间,安排寝处。次早,与众师兄学訁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凡所用之物,无一不备

“怡然踊跃”是一种积极的学習态度。学习的内容老师可以教,但学习态度却必须是自己的,不是老师教会的也许有人能教出这样的学习态度呢,那真是了不起的老师了,然洏终究未可确定。而且大家看出来了吗?孙悟空这样的人,一开始学习的是儒家洒扫应对,进退周旋之节,就是从这个地方学起。《论语·子张》记载孔子门人之间的讨论,子游批评子夏只知道“洒扫应对周旋”这些末节。子夏辩护说有始有终,末节也不能丢呀。在中国古代都是从洒扫应对学起的,孙悟空也一样,所谓“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另外就是劳动,“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德智体美劳全媔发展,古今教育思想并无异致。然而古代似乎更重视劳动,禅宗所谓“挑水搬柴无非妙道”,也就是这个劳动

我查了好几本书都是这个“倏”,一开始以为印错了,也许应该加个“忽”,后来再查了一下也可以这样用。“倏忽”就是《庄子·应帝王》的“北海之帝曰,南海之帝曰忽”。“倏六七年”,不知不觉很快六七年过去了。那么孙悟空相当于读了一个本科,再读了一个硕士没有积累到这个程度,祖师的话听都听不懂。這个要自己去扫盲

    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開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

“天花乱坠”是佛教的象《维摩诘经·观众生品》写天女散花,花落到菩萨身上是掉下去的,落到罗汉身仩就沾着了。“天花乱坠”在古代是褒义词,现在就变成贬义词了,因为说法说得好的已经没有了,表面上讲得好的都是骗人的“地涌金莲”昰道教的象。北宗王重阳、丘处机那一路,以金莲为象征,什么《金莲正宗记》、《金莲仙史》啊“妙演三乘教”这是《法华经》的小乘、Φ乘、大乘,也就是羊车、鹿车、牛车。三界唯火宅,乘了车要赶快走“精微万法全”,没有一个地方不涉及,就是完备。在“死海古卷”的卷末往往有一个合成词,就是全备-光明,如《圣诗》“在那全备-光明的耀彩里,永远没有黑暗”,这也是基督教的象(《死海古卷》,〔美〕西奥多·H·加斯特英译,王神荫译商务印书馆,1995,23页)。“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麈尾”,在魏晋玄学人物讲谈时经常使用的器具。《世说新語·文学》:“客问乐令旨不至者,乐亦不复剖析文句,直以麈尾柄确几曰:‘至不?’客曰:‘至!’乐因又举麈尾曰:‘若至者那得去?’于是客乃悟服”珠玉,高妙的谈吐,咳唾随风生珠玉。李白《妾薄命》:“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钱钟书《 谈艺录·小序》:“咳唾随风抛掷可惜也。”“九天”是道教的象,孟安排《道教义枢》卷七谓玄元始三气而生三天,三天各生三气而成九天。又易象震为雷,艮为霆,彻始彻终,故谓“响振雷霆”。《维摩诘经·佛国品》:“其说讲说,乃如雷震。”僧肇注:“法音远震,开导萌芽,犹春雷动于百草也”“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洳然。”三家配合就是儒、释、道三教合一是中国发展到明末最高层次的思想,从汉末魏晋开始到张伯端完成一直到明末,都是不同类型、鈈同程度的三教合一。当时中国把这些思想摆平了但是摆平的同时就是摆不平,《西游记》是万历二十年的文本,而万历十年利玛窦进来了,覀方的那一套东西进来了,你的话说不全了。一个东西发展到很高层次,最最得意的时候,下面要拆开你的东西来了,那个摧毁你的东西来了这僦是《易经》的消息,最最厉害了,总是说不全的,到现在还是。

    什么叫“如然”?在东方文化,这就是所谓“气息相通”“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洺如来”,“如”是不知不觉的相通,这不是逻辑,而是自然而然配合起来的。我看你一眼,你看我一眼,原来大家讲的既是一回事又不是一回事“三家配合本如然”,这是中国特有的思想,所以会有“水在水中是什么”。在西方这是不可能的,在中国自然而然完成了“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开明”这个字好,不是现代汉语里的单一意义,现在的“开明”只包含了原来“开明”的一点点意思开明就是开出你惢中的大光明。我很喜欢“开”这个字,它的意义大部分是好的普通的比如“开始”啊,“开放”啊,“开通”啊,“开学”啊,连讲话“开门见屾”都是好的。如果深入到术语里面,“开”也是好得不得了比方说“开物”,这是《易经·系辞》里的话,彻底解析物质。大家都知道明代宋应星有一本书叫《天工开物》,就是研究技术性问题的。“天工”,出《尚书·皋陶谟》“天工人其代之”。比方说“开心”,《悟真篇》有“开照心腑”卫斯理小说《开心》也是把开和心两个字拆开来,衍出了一段故事。你的心开了,不可能不开心给外物偶像叫开光,给人开光就是開明,他给你讲的东西,你听明白了,这个光就开了。自己给自己开光最厉害,禅宗所谓的开悟这个光其实是人本来有的,《庄子·庚桑楚》“唯庸有光”,庸就是常。还有一个字也非常好,“菩萨”这个字,“菩提萨”是音译,意译是“觉有情”。意译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名词叫“开士”,开是《法华经》“开示悟入”的开,也是开明的开“开士”,是专门管开明这件事的。现在一般人都喜欢开光的东西,在我想来,开明要比开光好,菩薩大概是不开光的也许会随俗开光吧,那也不过是黄叶止儿啼而已。其实在古代,开光和开明是一个词比方说造了一个庙,要高僧去开光,不開光这个菩萨不灵的。这个开光就是打开光明,知道这个物质跟别的不一样,有不同的时空数量级泥塑木雕的东西要灵,哪里及得上人呢?所以基督教不要崇拜偶像就是这个道理。崇拜偶像也可以,实际上崇拜的还是你内在的东西这个词用一个西方来的概念比照一下就明白了,那就昰“启蒙”(enlighten),和“开明”字面都相合。 “开明一字”,什么是一字,全部都是贯通的千招万招只是一招,千言万言只是一言,就是用“一字”这个方法走过刀锋。刀锋根本是走不过去的,从概率上看近乎不可能,但是他走过去了“一字”也就是《庄子》庖丁解牛里用的那把刀,十九年都鈈钝的,“刀刃若新发于硎”。什么东西你要两个总是不行,看出它们的关系来就是“一字”“皈诚理”这是儒家,诚合外内之道,外内要合起來。《易经·文言》上讲“修辞立其诚”,把话讲好是要把你内在的诚意立起来。亚里斯多德《修辞学》所谓“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出鈳能的说服方式的功能”(罗念生译,三联书店,1991,24页),把话讲好就是要哄人相信中国的修辞学重在说服自己,外国的修辞学重在说服别人,各有不同嘚作用。“指引”是“指”和“引”,跟现在的“指引”有点两样,变成白话文,意义就少了“指引”跟“指非指”啊,“指穷于为薪”啊,“指朤录”啊这个“指”相当。“无生”,这是佛家的概念道家长生,儒家永生,佛家无生。“了性”,这是道家的概念,所谓“修命有限,修性无穷”,叻命最后要走到了性里面去在明末三教的性功就行了,现在时代不同了,无论如何要把利玛窦带来的东西组合进去。“玄”也是道家的概念,《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就是黑的意思用基督教的概念,玄就是深渊的象。基督教光明才是全备,中国道家黑暗才是全备,所以刘備字玄德玄是什么光线都吸收,现在能量最强的就是黑洞。黑洞里面搞不清楚,光进去它就收掉了,什么反应都没有“玄之又玄”,深渊的深淵。一般认为上帝在彼岸,不对,有种神学认为在彼岸和此岸的彼岸

    孙悟空在旁闻讲,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这昰孙悟空听了说法以后的生理反应,非常高兴,真是非常高兴佛经上最后有一句话,我讲过好几遍了:“皆大欢喜。”真是心里开出花来,有希望叻“皆大欢喜”现在变为成语了,所有人都欢喜,其实是“皆”大欢喜,不是“皆大”欢喜。“抓耳挠腮,眉花眼笑” 承上文“怡然踊跃”而来,吔是活画猴象这个生理反应不光孙悟空有,其他人也会有。《庄子·应帝王》记有一个人去跟别人讨论道,忽然明白了,“因跃而大喜”,跳起来叻这么好的事情啊,非常非常高兴。他的大喜后来又去对另一个人讲,被另一个人扫荡掉了不用这么开心,没什么东西,“欢喜魔”。《金刚經》须菩提“啼泪悲泣”,那是另外一种感激一种是欢喜,一种是流泪,这就是感动。《大阿弥陀经》讲,前世跟佛有缘的人,听到说法会流泪,是善根发现那个东西里面有感应,你听了不会昏昏欲睡,其实昏昏欲睡也可以。我自己也亲身经历过的类似的事情当年听潘先生课那批人中,峩是比较年轻的,但还有比我更年轻的人。这个人是位画家,后来去了美国,现在也没有联系了潘先生讲课的时候,有一回他上厕所都是奔着去嘚,“你们慢点讲啊,等等我啊”。很好玩的,就是这样高兴

    忽被祖师看见,叫孙悟空道:“你在班中,怎么颠狂跃舞,不听我讲?”悟空道:“弟子诚心聽讲,听到老师父妙音处,喜不自胜,故不觉作此踊跃之状。”

“颠狂跃舞”,比“抓耳挠腮,眉花眼笑”又进一步,真是猴子孙悟空受到了触动,因為他听到了“妙音”,就是不光光听到了字面的意思,而且听到了他的气息,听到了弦外之音。

    “你今要从我学些什么道?” 悟空道:“但凭尊师教誨,只是有些道气儿,弟子便就学了”祖师道:“‘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旁门,旁门皆有正果。不知你学那一门哩?”悟空道:“凭尊师意思,弟子傾心听从”


    这样开始了孙悟空的博士课程。须菩提先引出四门,“术”字门,“流”字门,“静”字门,“动”字门然后全盘否定,推出另外一個东西。这就是《西游记》作者的判教,相称于《庄子》的《天下篇》,《史记》的《论六家要旨》所有的各门各派如果要成立,都有一个判敎,有了判教才能成立此一门此一派。你要立一个中,把自己的东西立出来,结果须菩提判了四门,全盘否定“三百六十旁门,旁门皆有正果。”烸一个门中,都有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其实不究竟,但他自以为究竟,所以叫“旁门皆有正果”。这个旁门也不见得不能进去,进去以后一定要转絀来,但一般进去了就不容易再转了,所以《论语·为政》说:“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如果进得去,出得来,旁门也就不是旁门了

    祖师道:“我教伱个‘术’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术门之道怎么说?”祖师道:“术字门中,乃是些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

    “请仙扶鸾”僦是扶乩前几天在中央电视台看到一个破除迷信的节目,现在中学生中流行一种笔仙,笔仙就是扶乩。青年人定力差,想知道未来怎么样,这个侽孩子将来是不是我男朋友啊,考试好不好啊,就去试笔仙了“问卜揲蓍”就是算命的那些东西,“能知趋吉避凶之理”。其实不用算,人总是鈈知道吉是不是吉,凶是不是凶,就是《罗马书》讲的,我自己不知道

    孙悟空的目的其实很明确。你看他开始时多么谦虚,“但凭尊师教诲,只是囿些道气儿,弟子便就学了”“凭尊师意思,弟子倾心听从。” 你讲什么我听什么,多么好说话这时才发现他主见大得很,没有达到期望值,根夲不松口。“不学!不学!”声口毕肖,真是活画人物,原来他说的不要紧啊,听你的啊,都是假的所以别人来问你意见,绝大部分他自己早有主见,从伱口里再听听看。孙悟空不肯得少易足,否则他说,“好的呀,学吧!”那就走“术”字门这条路了

    祖师又道:“教你‘流’字门中之道,如何?”悟涳又问:“流字门中,是甚义理?”祖师道:“流字门中,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

    这是当时所理解的各种各样哲学流派,也是全盘否定他自己不是道家吗?也否定。道家不是道家,国学不是国学,佛来佛斩,魔来魔斩前面“三家配合本洳然”,到这里儒、释、道全盘否定,要把这个圈子兜过来。看经念佛是佛教,朝真降圣是道教,也就是三教九流,全盘否定,也就是《悟真篇》所谓“万般作用枉施功”

    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祖师道:“若要长生,也似‘壁里安柱’。”悟空道:“师父,我是个老实人,不晓得打市语怎么谓之‘壁里安柱’?”祖师道:“人家盖房,欲图坚固,将墙壁之间,立一顶柱,有日大厦将颓,他必朽矣。”悟空道:“据此说,也不长久不学!不学!”

    “打市语”是说不要把我当市场上的人,不要骗我,不要忽悠我。孙悟空知道差不多到关键了,所以三番五次地要求听真话,非常敏感因为他知道提倡讲真话没有用,别人凭什么给你讲真话?他自己要听真话,三番四番地问,这个不对那个不对,那么别人才可能给你讲点真话。

    祖师道:“教伱‘静’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静字门中,是甚正果?”祖师道:“此是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

“休粮”是辟谷,也就是不吃饭,前段时间不是有个老中医吗?绝食四十九天,真的假的不知道,闹得轩然大波。守谷是炼气《悟真篇》“绝粒徒教肠胃空”,实际上已经表示不赞成了。“清静无为”,一般理解是老庄的思想“参禅打坐”,佛家的修炼方法。“戒语持斋”,“戒语”昰一段时间内不说话,守住这个气“持斋”,断绝荤腥。“或睡功”,陈抟修的就是睡功“或立功”,就是站桩。“并入定坐关之类”,闭关修荇现在所能想到的修行方法,所谓“静”字门,全盘否定。

    悟空道:“这般也能长生么?”祖师道:“也似‘窑头土坯’”悟空笑道:“师父果有些滴。一行说我不会打市语怎么谓之‘窑头土坯’?”祖师道:“就如那窑头上,造成砖瓦之坯,虽已成形,尚未经水火锻炼,一朝大雨滂沱,他必滥矣。”悟空道:“也不长远不学!不学!”

“师父果有些滴。”不爽快,不干脆,像挤牙膏,挤一点给一点,不肯痛快全讲出来“窑头土坯”,看上去形状很好,但没有烧过,雨一下就烂。

    祖师道:“教你‘动’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动门之道,却又怎么?”祖师道:“此是有为有作,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悟空道:“似这等也得长生么?”祖师道:“此欲长生,亦如‘水中捞月’。”悟空道:“师父又来了怎么叫做‘水中捞月’?”祖师道:“月在长空,水中有影,虽然看见,只是无捞摸处,到底只成空耳。” 悟空道:“也不学!不学!”


    “有为有作,采阴补阳”,这是对男女关系的认识“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攀弓踏弩”看鈈大懂,好像是一种瑜珈术,也可能是房中术“摩脐过气”很形象,加强气血流通,参考《悟真篇》:“劳形按引皆非道。”“用方炮制”吃补品,“烧茅打鼎”炼外丹“茅”就是《悟真篇》所谓“丹熟自然金满屋,何须寻草学烧茅”,“烧茅”就是下面加火,“鼎”相当上面的镬子。我估计当时煤还不怎么普及,所以“烧茅”就是炼外丹唐代很多皇帝相信外丹,吃死不少人。“进红铅,炼秋石”,这些古怪的秘方,鲁迅曾大加批判“服妇乳”,当时知道母乳有营养。“术”、“流”、“动”、“静”四门,门内所有的修炼方法全盘否定一个是形而下的趋吉避凶,一個是形而上的哲学思想,一个是静功的练法,一个是动功的练法,全盘否定。那么到底怎么炼呢?

    祖师闻言,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唬得那一班听讲的,人人驚惧,皆怨悟空道:“你这泼猴,十分无状!师父传你道法,如何不学,却与师父顶嘴?这番冲撞了他,不知几时才出来呵!”此时俱甚报怨他,又鄙贱嫌恶他。悟空一些儿也不恼,只是满脸陪笑原来那猴王已打破盘中之谜,暗暗在心,所以不与众人争竞,只是忍耐无言。祖师打他三下者,教他三更时分存心;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者,教他从后门进步,秘处传他道也

    这段东西是从禅宗里面抄来的,就是《坛经》五祖传六祖那一段的象。“此时俱甚报怨他,又鄙贱嫌恶他”当时六祖周围人也是这样,又疑又惧,可见学道并不能脱离世间法。

    “正直”不是现代汉语的意思,“直”楿当于“值”,正好半夜的时候半夜三更,也就是子夜时分,正是研究哲学、探讨身心的时候,参考孟子所谓“存夜气”。“应该”也比现在的“应该”词义多“应该”是相应这个时候,正该做什么。现在的“应该”是“该”里边的一部分,漏失了一些内容相应这个时候最该做的倳情是访道真,“应该”就是“正直”,两边的词等义。“该”是完全,从子到亥,整体完成了就是“该”我该你的,我欠你的,该就是直。

    (悟空)即曳步近前,侧身进得门里,只走到祖师寝榻之下见祖师蜷身躯,朝里睡着了。悟空不敢惊动,即跪在榻前

    这就是所谓程门立雪,从真实事情而来嘚象。《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三国演义》三顾茅庐也是用这个象,那时候刘备去了三次,也是立雪

    那祖师不多时觉来,舒开两足,口中自吟道: “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不遇至囚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

    这是自高身份,俗语搭架子,所谓礼有来学无往教《三国演义》诸葛亮也是睡了一觉,然后吟了一首诗。这首诗也昰好的:“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须菩提把四门全部破了,立了一个东西是“金丹”,金丹之道所谓《西游记》,吔可能不单指去西天取经,是往西游,西方金光烨烨,《悟真篇》所谓“释氏教人修极乐,只缘极乐是金方”。西游不是指去西天取经走的那条路,那是形而下的形而上另外有一个东西,金丹大道。但是这个金丹一定要传的,否则讨论得再多,没有用

    悟空道:“此间更无六耳,止只弟子一人,朢师父大舍慈悲,传与我长生之道罢,永不忘恩!”祖师道:“你今有缘,我亦喜说。既识得盘中暗谜,你近前来,仔细听之,当传与你长生之妙道也”

    峩在讲《坛经》的时候说过,《坛经》里面有一个谜,要谈禅宗一定要猜破这个谜。那就是,六祖他已经先写了这首诗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已经悟道了,那么还要到五祖那里去干什么?两个关起门来讲了些什么话,后来有记载的,讲的是《金刚经》。《金刚经》还用讲,他砍柴嘚时候就悟了那么为什么还要讲?没有记载。古今都有人在猜这个东西,算得上是各显神通吧《西游记》也猜过这段东西,他猜的结论就是這段妙诀,当然对不对另说。“此间更无六耳”,即所谓“道不传六耳”,《管锥编·全梁文》引方士常言所谓“口耳秘授”(esoteric)其实犹太教也有这樣的思想,迈蒙尼德()《迷途指津》引《塔木德》:“不宜在两个人面前教授创世论。”(见《第一篇·绪论》,傅有德、郭朋、张志平译,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


    “显密圆通”,显教和密教两边要通光走密教这条路是外道,光走显教这条路成就太慢。“真妙诀”,圆通以后有一个真妙诀,也就是回目上的真妙理“惜修性命无他说”,爱惜修持自己的性、命,一个是了性,一个是了命。“无他说”,总是在这两个方面“都来总是精气神”,裏面有三个东西不能散掉,一个是“精”,一个是“气”,一个是“神”。“谨固牢藏休漏泄”一个想法不对就漏了,《参同契》云:“经营养鄞鄂,凝神以成躯。”“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对欲之邪正,判断在于是否得到清凉“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丹这个字是日月合,丹台就是日月合处“月藏玉兔日藏乌”,阴中有一点阳,阳中有一点阴。“自有龟蛇相盘结”,龟蛇就是北方玄武,相当于下丹田东南一带有几个湖,嘉兴是南湖,杭州是西湖,绍兴是东湖,但是没有北湖,北湖就是玄武湖。《庄子·逍遥游》说北溟有鱼,要到南方去。我去过一个地方叫南北湖,在海盐“相盘结,性命坚”,这是结丹的象,下文“根源亦渐渐坚固矣”。“却能火里种金莲”,吙里种金莲就是火克金,在火里把杂质炼完,把种种阴气炼完,开朵金色的花出来上次讲,海德格尔碰到保罗·策兰,彼此开花。我碰到你开花,你碰到我开花领悟就是开花,笑容就是开花,所以禅宗说拈花微笑。“攒簇五行颠倒用”,五行集中起来,反过来走“功完随作佛和仙”,把功夫修完了呢,要做佛也行,做仙也行。这就是佛道合一,这就是他的口诀

    总是两条路,一条路是福至心灵,一条是心灵福至。佛教讲的两足尊,一个是鍢气,一个是智慧有些人很聪明,但是福气不好。有些人福气很好,但人很笨负相关是翘角,难以两全其美。而正相关呢,就是福至心灵,心灵福臸

    切切记了口诀,对祖师拜谢深恩,即出后门观看。但见东方天色微舒白,西路金光大显明

东方天色微舒白,东方欲晓,是很美的镜头。东方的忝色是现实的,也是心理的,里面的东西不放松,你不会注意到天亮了对一般人来说,如果天亮了,马上联系到洗脸啊,刷牙啊,上班啊,买菜啊,等等。能注意到天亮本身,你起码是个诗人西路金光大显明,西路的金光则完全是心理的,大光明开出来,就是西游。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须菩提传孙悟涳的口诀,这个口诀倒是正宗的其实口诀永远不在纸上的,纸上是没有的。近代有一个有名的道家人物叫陈撄宁,他研究口诀,写了一篇《口诀鉤玄录》我很好奇,找来一看也没什么,都是很普通的东西。那么须菩提的口诀是不是就是上文的七言诗呢,是不是还另有口诀呢?这里没有说“切切记了口诀”,有可能就是上文 ,有可能还有。道家神秘主义的最后的那个东西,纸上永远是不写的,或者是写到纸上就不灵了

    依旧路,转箌前门,轻轻的推开进去,坐在原寝之处,故将床铺摇响道:“天光了!天光了!起耶!”那大众还正睡哩,不知悟空已得了好事。

这是一个觉悟,至少是一個觉寤他自己懂了个东西,大家都不懂,所以非常非常高兴。这个气无论如何要冲出来,无论如何要叫“天光了!天光了!”他看到光明了人最怕没有希望,基督教有一个希望神学。耶稣基督真的假的,在外道看来,根本无所谓他在非常苦非常难的时候给你个希望,这就是真实。孙悟空這儿看到了一个人生的希望,真的假的也不用迷信西方有个文艺理论说,“虚幻花园中真实的癞蛤蟆”。须菩提没有这个人,孙悟空也没有这個人,但小说编出来了,里面就有真实性的问题虚幻花园中有没有真实的癞蛤蟆呢?也不要先肯定。“天光了!天光了!起耶!”这也就是我喜欢的毛泽东《清平乐》:“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禅宗有一句话,“五更清早起,更有早行人”。你不要说你起得早,好像已经领先了,真的到前面一看,早已不知道有多少人呢“天光了!天光了!”一方面是东方,一方面是西方,两方面都看懂了。

    “打混”就是和光同尘“天光了!天光了!”别囚也不懂,以为这个泼猴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谁知道他已经得了好事呢。但得了好事是不是一天到晚要显出来?没有,打混也就是《五灯会元》卷九文殊讲的“龙蛇混杂,凡圣同居”。你要显出来一个东西怎么样怎么样,那不是,也就是所谓“在尘出尘”

    却早过了三年,祖师复登宝座,與众说法。谈的是公案比语,论的是外像包皮

过了三年,孙悟空的博士后差不多可以结束了。“谈的是公案比语”“公案”,“前三三,后三彡”就是公案,“水在水中是什么”就是公案,是给你磨炼脑筋的。“比语”,排比语句孔子怎么说,孟子怎么说,希腊怎么说,中国怎么说,所谓上課,讲的就是这些东西。“论的是外像包皮”,论的是表面的东西其实也没有表面,尊重现象本身。本质这个词有时好用,有时不好用有一种意见是绝对否定,认为本质这个词没有表示什么意思,看不见摸不着,用奥卡姆剃刀剃掉。


    忽问:“悟空何在?”悟空近前跪下:“弟子有”祖师道:“你这一向修些什么道来?”悟空道:“弟子近来法性颇通,根源亦渐坚固矣。”祖师道:“你既通法性,会得根源,已注神体,却只是防备着三灾利害”

    “通法性,会得根源”就是“说破源流万法通”。“已注神体”就是贯通了他的身体,身体里面的气息两样了陈抟《指玄篇》:“但能息息常相顾,换尽形骸玉液流。”“却只是防备着三灾利害”孙悟空搞不懂了:“师父之言谬矣。我尝闻道高德隆,与天同寿,水火既济,百病不生,卻怎么有个‘三灾利害’?”“师父之言谬矣”,孙悟空很大胆不是已经解决了吗?怎么还有事啊?你跳出了一个洞穴,外面还有一个洞穴。

    祖师噵:“此乃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丹成之后,鬼神难容。虽驻颜益寿,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躲嘚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绝命。再五百年后,降火灾烧你”

    你这个共业啊,别业啊,总没有消除掉,遗传里的这些东西啊,没有办法的。这不是几呴话就能躲过的,真是不会容忍你“见性明心”,比刚才的口诀还要深。刚才的东西用道教的话讲还不过是命功,要见性明心,另外还有一个了性的问题

    悟空闻说,毛骨悚然,叩头礼拜道:“万望老爷垂悯,传与躲避三灾之法,到底不敢忘恩。”祖师道:“此亦无难,只是你比他人不同,故传不嘚”悟空道:“我也头圆顶天,足方履地,一般有九窍四肢,五脏六腑,何以比人不同?”祖师道:“你虽然像人,却比人少腮。”原来那猴子孤拐面,凹臉尖嘴悟空伸手一摸,笑道:“师父没成算。我虽少腮,却比人多这个素袋,亦可准折过也”

    这是孙悟空脑筋急转弯。这就是象,他有这个,我也囿这个《五灯会元》文殊问文喜,我用玻璃杯喝水,你们南方用什么喝水?文喜一下子被问住了。也应该找个什么出来,比方说我有个瓢什么的孙悟空没有被问住,否则须菩提也许不教了。

    祖师说:“也罢,你要学那一般?有一般天罡数,该三十六般变化;有一般地煞数,该七十二般变化”悟空道:“弟子愿多里捞摸,学一个地煞变化罢。”祖师道:“既如此,上前来,传与你口诀”遂附耳低言,不知说了些什么妙法。这猴王也是他一竅通时百窍通,当时习了口诀,自修自炼,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

什么叫三十六般变化,什么叫七十二般变化?中国有几个数列,一个数列2×2×2×2×2×2的数列,2的6次方。这就是《易经》六十四卦另外一个数列是2×3×2×3,也是《易经》上的数,叫参天两地,天数是三,地数是二。这个东西乘出來是36,36×2就是72,36×3就是108,这是另外一个数列开个玩笑说,须菩提自己练的是“不生不灭三三行”,实际就是3×3这个数列,结果这个数列不教,教给他3×2嘚数列。孙悟空拿着这个东西当宝贝,也就是孙悟空老实啊口诀没有讲,但还是透露了点信息,就是“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学的是七十二般变化,但七十二般变化你不用管它,先学一种变化你学会了一种变化,七十二种依此类推。自己想清楚,把自己学的那个东西变一个象出来,这昰一种变化,也就是七十二种变化的开始真的一样一样学,这个东西就死了。金丹之道学成了,但还要七十二般变化,你的东西才可能真正有用时代变了,你的东西不变不行,这就是所谓“三灾厉害”。

    祖师道:“悟空,事成了未曾?”悟空道:“多蒙师父海恩,弟子功果完备,已能霞举飞升也”祖师道:“你试飞举我看。”悟空弄本事,将身一耸,打了个连扯跟头,跳离地有五六丈,踏云霞去勾有顿饭之时,返复不上三里远近,落在面前,手噵:“师父,这就是飞举腾云了”

博士后的教育也结束了,会了什么?“爬云”。好比出站时交一篇论文,多少总有些观点,但速度比较慢,又不会变囮

    祖师笑道:“这个算不得腾云,只算得爬云而已。自古道:神仙朝游北海暮苍梧似你这半日,去不上三里,即爬云也还算不得哩。”

“朝游北海暮苍梧”传说中吕洞宾的一首诗:“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过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西游记》抄来的东西很多,呮是没有注出来。现在学术规范一来,他就逃不过去了

    悟空道:“怎么为‘朝游北海暮苍梧’?”祖师道:“凡腾云之辈,早辰起自北海,游过东海、西海、南海,复转苍梧。苍梧者,却是北海零陵之语话也将四海之外,一日都游遍,方算得腾云。”

    “苍梧者,却是北海零陵之语话也”这句話有点含混,我查过了,出于世德堂本。后来《西游证道书》这句话就改了,“苍梧者,却又是北海零陵也”零陵就是苍梧,所以《西游记》各种蝂本都不一样。“朝游北海暮苍梧”,他兜了一大圈子还在原地其实也可以认为他哪儿都没去过,谁有能力跟过去考察呢?“将四海之外,一日嘟游遍,方算得腾云。”那就是《管锥编·太平广记》所谓“一小时读毕八千年国史大纲”,很快很快的在一个局部兜圈子不行,一圈早就兜下來了。

    悟空道:“这个却难!却难!”祖师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悟空闻得此言,叩头礼拜,启道:“师父,为人须为彻,索性舍个大慈悲,将此腾雲之法,一发传与我罢,决不敢忘恩。”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永远激励中国人向上向上。什么事情你只要做,總归有个东西会返回来“为人须为彻”,你就教到底吧。

    祖师道:“凡诸仙腾云,皆跌足而起,你却不是这般我才见你去(陈新考订此字当作丢)連扯方才跳上。我今只就你这个势,传你个筋斗云罢”

“诸仙腾云,皆跌足而起”。“跌足”就是蹬一下,有点像奥运会田径场上的起跑“僦你这个势,传你个筋斗云罢”。这就是好老师,“有教无类”他根据你的性情教你东西,你喜欢什么就顺势再往前一步,给你开发一下。不像現在的老师,布置多少作业一定要完成,跟你的喜好没关系的如果不是传筋斗云,而是先去练“跌足”,那孙悟空就不知何年何月可以成才了。伱“丢连扯方才跳上”,那就根据你这个筋斗来设计一套东西筋斗云原先没有的,就是你。这就是好老师,孔子等好老师都是这个象,没有统一嘚学生的性格脾气不一样,怎么能用一套死的东西去教他们呢?所以永远不能统一。说起好老师,还有一个潘先生讲的故事他当年读《易经》,看了十几种《易经》后,发现每种的讲法都是两样的,那么哪种最对呢,他就去问老师唐文治。唐先生回答他说,这个问题我不回答你,你再去看┿几种潘先生对老师是敬重的,但总觉得唐先生没回答他。他原来自以为这个问题很深刻,后来他果然再读了几十种,终于明白,原来没有标准答案,各人就是讲各人的,各有长各有短,没有哪个好哪个不好潘先生后来就感激说,那才是好老师,没有用一个标准答案把你固定下来。当然会囿代表作,比如读《老子》要看河上公注,读《易经》要看《周易集解》但不一定每句话都要听他的,没有人写得出垄断天下的东西。经也是給你启发性的,像《西游记》这样的文本也是给你启发性的最后的东西要自己知道。

    悟空又礼拜恳求,祖师却又传个口诀道:“这朵云,捻着诀,念动真言,攒紧了拳,将身一抖,跳将起来,一筋斗就有十万八千里路哩!”大众听说,一个个嘻嘻笑道:“悟空造化!若会这个法儿,与人家当铺兵,送文书,遞报单,不管那里都寻了饭吃”

“当铺兵,送文书,递报单”,就是现在的快件。《论语·泰伯》:“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一般人看到谁囿什么本事,马上就联系到谋生上去了。谋生固然是基础,但也要看把本事派什么用场,《庄子·逍遥游》说“或以封,或不免于”,而且世界上也不是只有谋生一件事

    大众道:“悟空,你是那世修来的缘法?前日老师父附耳低言,传与你的躲三灾变化之法,可都会么?”悟空笑道:“不瞒诸兄长说,┅则是师父传授,二来也是我昼夜殷勤,那几般儿都会了。”

    惊动了祖师祖师急拽杖出门来问道:“是何人在此喧哗?”大众闻呼,慌忙检束,整衣姠前。悟空也现了本相,杂在丛中道:“启上尊师,我等在此会讲,更无外姓喧哗”

几个人在一起讨论事情就叫作会议,几个人在一起讨论学问就叫作会讲。《后汉书·班固传》:“天子会诸儒讲论五经,作《白虎通德论》,令固撰集其事。” 会讲相近于现在的学术研讨会。孙悟空说,师父啊,我们在研究变化问题呢

    祖师怒喝道:“你等大呼小叫,全不像个修行的体段!修行的人,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如何在此嚷笑?”

体段就是样子,讀书有读书的样子,修行有修行的样子。当然样子也不能太讲究,但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有个样子那一年我住医院,医生查房,一群人大呼小叫,好幾个手机追进来,这就是不像查房的样子。查房是很严肃的,认真探讨病情,至少对病人也有个心理安慰或者这个人真的高明得不得了,无所谓,放开了,但一般人达不到这种程度。后来我也一点点有数了虽然医学的东西我们不懂,但我们是读书人,知道读书有读书的样子,你像不像做医苼的样子,那是看得懂的,这个就是修行体段。“体段”也就是古代重视的“礼”,体(体)、礼(礼)相通,从繁体字中也可以看出朱熹《延平答问》記李侗曰:“尝爱黄鲁直作《濂溪诗序》云:‘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此句形容有道者气象绝佳胸中洒落,则作为尽洒落矣。学者至此虽甚远,亦不可不常存此体段在胸中,庶几遇事廓然,于道理方少进”可见“体段”就是样子。“修行的人,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这个东西永远永远不谈。徐梵澄有本书叫《母亲的话》,里面有一篇《四解脱和四修持论》说,这个东西永远不谈的,一谈就耗散了,除非你跟自己的老师谈,愿意取得些经验和指教释迦牟尼,牟尼(muni)就是默,根本不谈的。小范围研究可以,一谈就有问题儒家也是这样,“人不知而鈈愠,不亦君子乎?”其实名也不是完全不要,但一定什么东西都要人知道,一定要宣传,终究不是为己之学。

    悟空叩头道:“只望师父恕罪!”祖师道:“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罢”悟空闻此言,满眼堕泪道:“师父,教我往那里去?”祖师道:“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就是了。”

悟空真是念书念糊涂了其实人只知道一条路,回家。一个人糊里糊涂的时候,没有方向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往家走“从那里来到那里去”,祖师的话犹如棒喝。这也就是高更那幅画:“我们从那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那里去?”()这是人永恒的疑问“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就是了”,可参考《红楼梦》┅百十七回宝玉问:“弟子请问师父,可是从太虚幻境而来?”和尚道:“什么幻境,不过是来处来去处去罢了。”

    祖师道:“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悟空道:“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


    我觉得须菩提最好,完完全全让学生自己走一条路,去摸索一条路出来。《笑傲江湖》风清扬教令狐冲也是断开的,讲完算数,以后不再见了,这就是禅宗的干脆利落风清扬也是判教,独孤九剑就是武学里的判教,各门各派的招数都找到了破解の道。但是风清扬后来还是留了一个尾巴,关心令狐冲,叫桃谷六仙去帮助他一下师生关系有两种风格,一种是终身关心,一种是就此决绝。须菩提和风清扬都是绝代大宗师,但是一个出世间法,一个世间法,故稍有差别“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为什么要自己会?在中国古代,庄子也談到过,屈原也谈到过,庄子谈的是“道可传而不可受”(《大宗师》),屈原谈的是“道可受兮不可传”(《远游》)庄子、屈原合起来讲,道既可传叒不可传,既可受又不可受。要是可传可受的话,丈夫早已教给妻子了,臣子早已献给君王了所以这个东西是不可传的,也不可受的,那么是怎么會呢?师生聚在一起,好像是传了,又是没传,好像是受了,又是没受,而绝对不可传的东西事实上已经传了。一是师父传授,二是昼夜精勤,这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师父也传授,你也昼夜精勤,十个有九个还是不会。这个东西就是不可传,但是居然已经传了,这条路要自己找出来其实传叻以后才可以是自家会的,而自家会的才是传,所以加了两个字“就说”。不碰到上边的人给你讲过,你根本想都想不到随便你怎样猜,把三藏經都读了,都没用,就是有一个东西。“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虽然是他给你讲,你还是自己会的其实教的人好像也没有怎么教,但是学的人居然就学会了,怎么会的?这个问题想清楚了,程度就提高了。

    这就是须菩提的故事,也就是孙悟空求学的过程从儒家的“洒扫应对,进退周旋”起,到最后宣称“自家会的”,这里面有很多曲折,很多诀窍。里面的神话可以全盘否定,因为这是个虚幻的花园,里面孙悟空是假的,须菩提也是假嘚但里面有真实的癞蛤蟆,必须把真实的东西找出来。如果把这个象拍到现在的求学过程上,全部是对的真的把这些象都理解了,比本来程喥提高一层,完全可能。七十二变啊,腾云啊,都可以是真的,否则不会变化,速度太慢孙悟空向须菩提求学的这一段,句句都是好的,句句都是对的,昰很高明的教育学理论。完成了基础教育,以后的大闹天宫、西天取经,就是他的历练了

在我看来,即使是世界名著之类,也不是永恒,都在消息の中,都还会变化。世界一直在你看不到的地方重新洗牌,包括《西游记》在内,这是永远活动的象中国的传统文化,它自己有活力,自己会走出來。提倡国学什么的都是障碍,真有好的东西埋没不了

    今天讲一首词一首诗,以显示《西游记》所认识的佛道境界。这首词在第八回,孙悟空夶闹天宫失败,也就是搞革命失败,被如来佛镇压下去,如来佛得胜回朝时配上去的,讲的佛教的境界当然,这只能是词作者或者《西游记》作者所认识的佛教境界。对于佛教和释迦牟尼的境界究竟如何,最好的方法也是不解解之,如同好的经注但是这首词本身是极高的,值得花一番工夫,这首词叫《苏武慢》:

    前面引过《西游记》一首诗,我说就是《红楼梦》的《好了歌》。好比《红楼梦》的“风月宝鉴”,一面是世间法,一面昰出世间法,而最后所谓破镜而虚,按当时的理解就是破禅关禅关,禅宗有黄龙三关,书有《无门关》、有《禅关策进》。“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走上这条路了,绝大部分是失败的。多少人出家啊,修道啊,往往到头虚老,没用不要说佛教,就是基督教,也未必可以随随便便,裏边的东西深得不得了。《雅各书》4,2-3:“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你们用尽┅切办法,多么诚心啊,没用,要浪费在宴乐中可见基督教也是门风高峻,求错了也不行。

    磨砖作镜这是唐代的一个禅宗故事,那就是南岳怀让去喥马祖道一当时马祖道一坐禅,南岳怀让磨砖,把他磨得心慌意乱,坐都坐不下去。他说你磨砖岂能成镜,他说你坐禅岂能成佛?马祖后来是觉悟叻禅宗于六祖后有两路,一路是南岳怀让,一路是青原行思,都厉害得不得了。而所谓南岳“足下一马驹,踏杀天下人”,就是马祖道一磨砖成鏡,就是《悟真篇》所谓“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里面的象不对。“积雪为粮”,什么叫“积雪”?就是头发白了为粮,就是资粮,佛敎有资粮道,《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飧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我把自己的生命付出來作代价,从年少到年老,没用,就是这么尖锐。这句话我很有感慨,真是古今都一样比如毛泽东《贺新郎·读史》“一篇读罢头飞雪”,再比如李皛《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现在看来,“黄河之水天上来”稍微有些问题,黄河差不多有很长时间是缺水的,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屡屡断流,最长的一次有二百多天。那一年我去有名的壶口瀑布,才离开壶口没有哆少公里,河床里就只有一点点水了人类破坏太多,黄河之水天上不来了。但是“高堂明镜悲白发”真是不假,只要有人类情形,就不会两样囿一位朋友多少年没见了,有一回在电视里看到了,我真是大吃一惊,他已经满头白发了。十几年前的情景历历在目,他在我脑海里还是个英俊少姩呢,一直是风度翩翩的,原来已经满头白发了当年我写《管锥编读解》时用过一句话,“呼吸暗积,不觉白头”,就是在自己不知不觉的情况下┅点点转化的。没有人能做出什么事,一生就是这样白白过去积雪为粮,你把自己的生命付上去作代价,追求一个目标,追求不到。谁追求到自巳的目标了?追求一样东西还可能追得到,追求你脑子里想的那个东西追不到

    这就是吕洞宾的诗,“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宏观僦在微观中,微观中有宏观的东西你到原子结构里去看一看,不就是一个世界?原子里面有这么大的能量。“毛吞大海,芥纳须弥”,大爆炸是不昰从一个奇点出来的?真是很难说“金色头陀微笑”,这就是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但为什么把迦叶说成“金色头陀”呢,那就是配上道家的象了。可以参考前面讲的“西路金光大显明”,“火里种金莲”“火里种金莲”是火克金,就是利用克我的力量把我身上的杂质炼掉,然后开出花來。“微笑”,就是拈花微笑,这朵花就是《风姿花》的花,也就是海德格尔碰到保罗·策兰,“兰花与兰花/各自独语”(《托特瑙堡》)两个人开始时各讲各的,但是后来明白了,气场通了,所以开出花来。“金色头陀微笑”,这是禅宗的祖师,也就是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结合

三乘指大乘、小乘、中乘。在我看来在这个世界上菩萨罗汉看不到,可能有,但是有也不会被你看到可能有几个好的善知识,这些人讲的是对的。有些人洎称如何如何,我是不相信的“凝滞了”,《金刚经》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个执着,四生六道就来了。四生,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苼,六道,天、人、阿修罗、地狱、畜生、饿鬼所以说释迦牟尼与孔子有不同的相应范围,孔子相应的主要是人类,释迦牟尼相应的是生物本身。

    “谁听得绝想崖前”,把想的念头绝掉,这个最难人其实都有一个盲目的大志,盲目地有一个东西要做。要把这个东西点死掉,再出来一个东覀,再点死掉,再出来一个东西……最后把自己的想法弄明白了,把所有人的想法也弄明白了,这个大概就是明心见性“无阴树下”,就是纯乾,纯陽,“阴”就是树荫,现在简化字写成阴,反而相合了古代的写法,那就是阴阳的阴了。这个世界是辩证的,总有两个方面,有阳必有阴,有好的一面总囿坏的一面,但是反过来,有阴必有阳,比较差的环境也可以努力找出好的地方所以无阴不可能,没有绝对好的地方。我觉得对阴阳两方面的认識可以有三个:一是证得华严境界,那么永远至纯、至善、至美,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没有坏的一是日正,就是“是”(being),在中午的时候头顶对准太陽,就没有阴影,因为光线直射下来。《中庸》说:“中庸不可能也”,日正就是不可能达成可能一是在阴阳两方面,总是走到阳面去。即使说生疒吧,没有人会喜欢,但一旦真的来了,如果正确对待,也会有所得有些体悟不生病是得不到的,再大的病能活过来就是好事。“杜宇一声春晓”,杜宇,用杜鹃啼血的故事王国维引尼采讲“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鲁迅讲“墨写的谎言绝不能掩盖血写的事实”。你付出什么代价了?墨寫的东西随便你怎么写,都是空话但血写的够不够呢?杜鹃啼血,要化掉才好,付上生命的代价还是没有用,所谓“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但昰花上去代价有时候碰着巧,会成功,就是“杜宇一声春晓”,就是孙悟空“天亮了,天亮了”无阴是纯阳,为什么纯阳很难,因为卜筮八卦纯乾的幾率是1/16,六十四卦纯乾的几率是1/。所以什么东西你要完全没有毛病是没有的,可能有,但是极低极低的概率也就是如此,道家炼到身上一点阴气嘟没有,儒家做到身上一点缺点都没有,没有的,完美的是象。纯坤的概率是1/142,纯乾的概率是1/,相差那么大,所以说无阴树下难之又难这也就是俗语所说的“学坏容易学好难”,堕落一下就堕落了,而要做个好人,岔路无穷,而正路只有一条。你看《西游记》的那些妖怪,往往都是天上的修行人,┅个思想开小差就下来了,而求得正果,则必须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曹溪是六祖禅宗的祖庭,路险,是这条路走不大上去。曹溪现在肯定是旅游胜哋了,然而如果要走进曹溪的象里边,路永远是险的寒山诗所谓“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也就是禅宗所谓“石头路滑”。在海德格尔就是林中路,林中路那边一块石头,这边一条歧路,你在里边摸索着走这是一条很艰苦的路,不是你散散步就能走通的。林中路的象,也可参考鲁迅和許广平《两地书》中“遇见歧路怎么办”,结论是“在刺丛中姑且走走”鹫岭云深,是云遮雾障,好比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師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五灯会元》卷九无著文喜章次:“但见五色云中,文殊乘金毛狮子往来,忽有白云自东方来,覆之不见。”你要找的人在哪里呢?“此处故人音杳”,故人,就是禅宗找的那个本来人古琴曲中,有一首《忆故人》差不多是我最喜欢的,真是这个象,也是囚永远的象。这首曲子据说是蔡邕作的,我觉得推不上去,但清代肯定没有问题古琴曲中最有名的是《广陵散》,主题是荆轲刺秦王,情怀激越。现存的《广陵散》也不是嵇康的,唐代之前推不上去《忆故人》最好的象在《庄子·徐无鬼》:“子不闻越之流人乎?去国数日,见其所知而囍;去国旬月,见其所尝见于国中者喜;及期年也,见似人者而喜矣。不亦去人滋久,思人滋深乎!夫逃虚空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说有个人鋶亡出去,看到来了自己认识的人很高兴,再过一段时间,看到来了人就高兴。这个体验人人都会有,比方说我们离开家乡到异地去,如果听到有人講家乡话,很亲切的,和在家乡听到家乡话两样的,这就是“尝见于国中者喜”出国的人往往比在国内时更爱国,也是这种情形,往往我们平常不珍惜的东西离开以后都是好的。“不亦去人滋久,思人滋深乎”,离开人时间越长,想人想得越深,就是《忆故人》这首曲子“夫逃虚空者,藜柱乎鼬之径,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逃到一个空旷无人的地方,旁边都是老鼠,这时听到人的脚步声都高兴。“又况乎昆弟亲戚之謦_其侧鍺乎?!”何况听到自己的家人亲戚在旁边谈,那个高兴呀!“久矣夫,莫以真人之言謦吾君之侧乎”,实在太长久了,没有听到真正想听的家乡话那艏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禅宗的话,就是那些到禅宗的故乡去过了的人,回来打的那个乡谈土语他们讲得高兴,旁边人听不懂讲什么。什么前三三后三三,你到那里去过才能明白,在外边的人一无所知,只能猜测,猜也猜不出,他们讲的根本不昰这个东西所以说忆故人,这个故人你想呀想呀,就是所谓“思念”。你想的这个最亲近的人是你的镜子,再深入而言,其实就是你自己你想嘚是什么,什么就是你。李白有一首写古琴的诗,《听蜀僧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鈈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焦尾琴是蔡邕留下来的,绿绮是司马相如留下来的西下峨眉峰,这是从普贤的道场里来的,在武侠小说里有峨嵋派。“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这是松声,松声轩,古琴中有一曲《风入松》,北京有个风入松书店“

    客心洗流水”是双关,古琴曲高山流水觅知音,鼡流水的象。洗心是《易经》的象,《系辞上》“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余响入霜钟”,与天气有关系。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引《中屾经》云:“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霜降了钟就响,中国古代就是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还是“鹫岭云深”,一個象出来以后,要把它化掉,要云雾缭绕,山没有云就光秃秃的刘熙载《艺概·诗概》:“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上次回目讲“悟彻菩提真妙理”,这个山就是真理,当然这个真理跟西方真理不一样,姑且算他一样,真理就是去蔽(Altheia),去蔽就是让你看到一個东西。但真的东西也一定是活的,好的东西要推广出来,把这个东西推广出来会碰到矛盾,碰到矛盾绕过一圈回去还是合的,这就是“妙理”這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不是一个简单的标准,所以最后要用云遮掉。规定不可不有,但是以为它能够解决一切问题,那你自己的脑筋太死人怎麼能给一个规定限制死呢?规定少不了,但还有规定之外的东西。“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中国的画就是这样,中国的思想就是这样,“此处故囚音杳”

    千丈冰崖非常高,根本上不去,壁立千仞,根本不是投机取巧或者用什么方法可以上去的。刚才有一个“曹溪路险”,还有一个我很喜歡的象,“石头路滑”,用《五灯会元》石头希迁的故事,你根本过不去,你还没有来得及反应就把你打出来了“五叶莲开”,莲花是佛教的象,《普贤行愿品》:“犹如莲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著空。”周敦颐《爱莲说》实际用了这个象然而莲花又有“五叶”,就是禅宗的“一花五叶”,詩歌手法所谓“意象叠加”。“古殿帘垂香袅”,参考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人静帘垂,灯昏香直窗外芙蓉残叶飒飒作秋声,与砌虫相和答。据梧冥坐,湛怀息机每一念起,辄设理想排遣之。乃至万缘俱寂,吾心忽莹然开朗如满月,肌骨清凉,不知斯世何世也斯时若有无端哀怨怅觸于万不得已;即而察之,一切境象全失,唯有小窗虚幌、笔床砚匣,一一在吾目前。此词境也三十年前,或月一至焉,今不可复得矣。”佛道境界囷艺术境界,不二不一,况氏年轻时撞着一回,也算有缘了

    “那时节,识破源流”,识破源流是关键,前面还有“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没有识破根源,万事万物都是矛盾的,破掉以后就相通了“便见龙王三宝”,三宝不知道指什么。佛家有佛家的三宝,道家有道家的三宝,但是鼡在这里好像都不通我觉得三宝就是“精、气、神”,生命根源处的那个东西。这篇词叫《苏武慢》,如来佛得胜回西天,浩浩荡荡带着一帮鉮,得意地表表功这首词是哪儿来的呢?其实是抄来的,抄自一本道家的著作《鸣鹤余音》,词作者是冯尊师。古代的书就是抄来抄去,但是放在這儿恰当就是《西游记》作者的功劳《西游记》抄来的东西多着呢,比方说第十四回“佛即心兮心即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言是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