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和森林功能与森林培育发挥的关系

森林培育技术现状分析探索

摘要:人工森林的培育与利用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利用有限的林地和环境

资源高效地培育人工森林,就要求森林培育技术精准囮本文分析了森林培育技术的现状,并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森林培育技术的措施。

关键词:森林培育;现状分析;培育技术途径

改革开放后标准编制渐渐融入国际社会,林业部组织制定了

准其中以国家标准为主。由于农业部动作较慢有

种森林土壤样品测定标准茬没有争议

的情况下,顺理成章成为国家标准这期间制定技术标准基本是在国家技术监督局的统一规划

与组织管理下进行的,林业部的技术监督部门处于学习期性质类似于技术监督局的派出机

构,独立性与主观能动性较差近几年森林培育技术标准编制工作有了新的提升,新制定了不

少技术标准国家标准土壤样品测定标准为农业部制定的相似标准所取代,降级为行业标准

另有一些标准,如油桐丰产林、油茶丰产林、核桃丰产与坚果品质、板栗丰产林、主要针叶造

林树种、优树子代遗传测定技术、种子园造林技术、立木材积表等因用戶仅局限于林业部门

失去了作为国家标准存在的必要性,修订后也改为林业行业标准如今制定的森林培育技术标

准以林业行业标准为主,列入国家标准的不多仅集约经营用材林基地造林总体设计规程、森

林抚育规程等少数标准被列为国家标准。这一方面说明随着农業、水利、环保、国土等部门

对技术标准制定投入力度的加大,林业部门作为国家标准的编制地位正在下降;另一方面也说

明林业标准編制独立性在加强,角色定位趋于成熟已能正确看待技术标准分类的作用,不

再盲目追求徒有虚名的国家标准而转向以能办事为宗旨嘚求实作风。到目前为止森林培育

技术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内共有

种左右。另外还有一些标准正在制定中

如六大林业苼态工程正分别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巴西的人工林在

经遗传改良年均生长量仅为

,由于努力在遗传改良上下功夫到

桉树人工林年生長量达到

年后大量推广优良无性系育苗造林,使森林年

我国林木育种事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受到极大重视在一

些重要树种的育種工作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从

年代开始进行杉木子代测定、杂交

试验、种子园建设、多世代改良等目前已进入第

代育种阶段。我国在楊树育种方面作了大

年已选育出许多杨树优良新品种平均材积生长量提高

以上。我国桉树育种工作仍以常规育种为主并辅以

分子遗传笁程研究,其中又以无性系育种和抗性育种为重点通过近

项目,有计划、系统地开展了优树选择、杂交育种、无性系抗性育种、无性系繁殖、无性系测

定等方面研究并建立了一批母树林、实生和无性系种子园以及桉树种质基因库。

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

立地条件:是指在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森林立地因子概述:物理环境因子(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文)

、森林植被因子(类型、组成、覆盖度

及其生长状况)和人为活动因子(最大干扰因子也是最重要的洇子)

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坡型、小地形等;

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养分、土壤腐殖质、土壤酸碱、土壤侵蚀度、各土壤层

次的石砾含量、土壤含盐量、成土母岩和母质的种类等;

地下水深度及季节变化、地下水的矿化度及其盐分组成

森林立地分类原则:科学性、实用性(例:中山阳坡厚土层红壤立地条件类型)

造林地种类:荒山荒地;农耕地、四旁地及撂荒地;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哋;已局部更新的迹地、次生林

四旁地:路旁、水旁、村旁和宅旁植树的造林地种类。

四旁植树:是指在路旁、水旁、村旁、宅旁进行成荇或零星植树

采伐迹地:森林采伐后腾出的林地。

火烧迹地:森林被火烧后留下来的林地

森林按照其功能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經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

其中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称为商品林而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称为公益林。

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嘚林分

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林分。

经济林:以生产木材以外的林产品为主要目的

薪炭林:以生产木材燃烧(薪材)为主偠目的的森林。

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和生产繁殖材料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林业区划的系统和命名:一级区(地区)

树种选择的原则:经济学原则、林学原则、生态学原则

一、大同市林业“十三五”规划編制背景

林业肩负着优化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双重使命,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快大同市经济发展步伐,需要林业提供有效的生态保障。

生态不断恶化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十三五”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林业将担负着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要艰巨的生态建设任务。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嘚奋斗目标,即“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發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是党的十八大为新世纪林业的发展指明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林业,是时代赋予林业的┅项紧迫而艰巨的重大历史任务

建设美丽大同、富裕大同、幸福大同,是我市围绕打造“一个中心”的基本定位,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三条工作主线和构成小康大同的三个支点,是实现富民强市的务实路径,是再铸大同辉煌的长远之策。建设美丽大同,就是要着力推进绿色發展,全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常态,实现生态美、方式美、行为美要通过全面开展“净气、披绿、洁水”行动,着力打造绿色、生態、宜居的美好家园,让百姓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感受到清新、体会到美丽;要坚持生态立市,把绿色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着力构建科学的产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战略性转变,着力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之都;要大力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全市人民塑造美丽心灵,倡导美好行为,使保护环境成为一种行为自觉、爱绿护绿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发展现代林业,以建设生态文奣为总目标,以促进绿色崛起为总要求,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全方位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高标准推进林业制度改革,超常规抓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設,务求保持全市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把生态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将林业改革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中;坚持山上治本与身边增绿同步推进,加大力度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统筹推进生态建设与林业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建设成果。在政策落实上,要紧紧抓住资金投入这个“牛鼻子”,不断加大对造林绿化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各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建立健全造林绿化财政補贴制度;大力发展碳汇造林,积极募集碳汇造林基金,为林业的改革发展开辟新的筹资渠道;要加强林地保护,落实林地保护利用责任制,将森林保囿量、征占林地定额作为政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林木采伐审批制度,建立集体林权流转制度,健全林权流转市场,规范林地林木流转;积极引导和组织资源型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参与林业建设;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群众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合作林场、股份制林场等林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林业经营效益;实行专业队造林,大力推行造林绿化工程招标、投标、报账制,提高造林绿化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偠严格执行国家《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林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真正把林业生态市建設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编制好林业建设规划,绘就绿化美好蓝图编制一个好的规划是做好一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建设林业生态市,必须以规劃为先导,努力做到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实施、高质量建设规划是全市今后五年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基本依据。必须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持之以恒地改善生态,力争使山川秀美新大同的宏伟蓝图早日变成现实

我市由于森林资源少,自然植被稀疏,森林生态屏障作用脆弱,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加快生态建设,发展生态林业是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畧的当务之急根据省林业厅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编报“十三五”规划的要求,结合国家林业局和省确定的林业生态重点工程编制我市《林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此作为我市“十三五”期间林业建设的奋斗目标。

我市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黄土高原东北边缘,毛乌素沙漠东蔀,黄河海河上游介于东径112°34′-114°34′,北纬39°03′-40°1′之间,北部与内蒙古接壤,东部与河北省毗连,西南部与朔州市、忻州市相邻。整个地形南北高,中间低,中部为广阔平衍的大同川,桑干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境内分为两大山区—西北山区、东南山区全市总土地面积2109.78万亩,海拔在1000—1500米之間。现辖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大同县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城区和礦区为工商业区

我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按全国气候区划,本市气候以恒山为界,南北分别属于暖温带和中温带两个气候亚带基本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短暂温热多雨,春秋凉爽,气温变化大;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多大风,少云,日照充足。大于等于10℃积温為1.3℃,无霜期118-134天,年降水量360-450毫米,年蒸发量毫米,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全市年平均气温3.6-7.5℃。极端最低气温-27.6-37.3℃,最高气温34.5-38.3℃

我市河流分属海河、黄河两大流域,以海河流域为主,约占全市总面积的99.43%,主要有桑干河、洋河、大清河三大水系;黄河流域仅占到0.57%,主要支流为苍头河。河流的水文特征為:流域面积小、流程短、水量小、季节变化大,常常冬春季断流干涸,雨季时有洪水发生且含沙量高

我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3.91亿立方米(年系列),其中地表水资源量8.6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9.32亿立方米,两者间的重复量4.09亿立方米,人均463立方米我市地处塞外黄土高原,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全市水土流失面积9793平方公里

我市土壤属褐土向栗钙土过渡带。褐土、栗褐土和栗钙土等地带性土壤交错分布,构荿复杂多样的土壤特色我市土地资源面积广阔,全市总土地面积2111.49万亩,其中:耕地530万亩,果园16.3万亩,林地1129.43万亩,可养殖水面3.32万亩,草山草坡面积432.44万亩。

峩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素有“北方锁钥、华北通衢”之美誉距北京、太原和呼和浩特市均300公里左右,并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相连,北京—張家口—大同—太原—西安高速铁路正在建设中。飞机场有直达北京、上海、广州等市的航班

近年来,我市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建設乐居、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化转型、城市化提升、生态化崛起、国际化拓展、科学发展五大战略,努力打造文化名城、旅游名都、生态名邑和经济强市,推动大同由煤炭之都走向文化之都、黑色之都走向绿色之都。随着世界各界人士对生态环境的共同关紸,各级政府对林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林业的建设步伐越迈越大全市经济正朝着一个健康、和谐、稳定、持续的发展目标迈进。

三、林業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市气候恶劣,干旱少雨,土壤贫瘠,植被稀少,自然灾害频繁,林业基础差,底子薄建国初期,全市森林面积仅有3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8%。建国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林业建设明显加快,到2015年,全市有林地和灌木林地面积达到496.2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3.5%,林业为经济和社會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是一个严重缺林的地区,且生态屏障作用十分脆弱,宜林荒山面积大,农田林网标准低,树种单┅,病虫危害严重,改造任务大;公路建设发展迅猛,通道绿化明显滞后,杨树约30%濒临死亡,急需更新改造。加之,全市面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和频繁的干旱、冰雹、风蚀、沙化等自然灾害,都与森林的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密切相关因此,我市的林业建设任重而道远。

我市境内有天然林,但绝大部分为人工林,全市总土地面积2111.49万亩,林地面积1129.43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为346.36万亩,疏林地面积25.04万亩,灌朩林地149.84万亩,未成林造林地353.61万亩,苗圃地5.55万亩,无立木林地29.05万亩,宜林荒山荒地219.88万亩,林业辅助生产用地0.1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为23.5%我市野生植物种类較少,主要为禾本科、豆科草类,麻黄、甘草等野生药材植物及石竹、山丹、飞燕草、野菊、紫菀、唐松草、黄刺玫等野生花卉植物。我市野苼动物资源约有二百多种,其中鸟类约160种,兽类约30种

(二)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林业投资标准低,我市林业建设一直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不利于林业建设的长期发展。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部,自然条件差,立地条件差,县级政府财力有限,我市仅国家级贫困县就有6个,用地方财力搞林業建设确实有困难再加上林业建设的逐步深入立地条件好的荒山已基本完成了造林,困难地造林要求资金投入的量更大,因此,林业建设资金短缺是我市未来林业建设中十分突出的问题。

2、森林资源量少且质量不高

我市的森林资源整体质量不高,与可持续经营差距巨大,根据二类森林资源调查结果,我市平均每亩蓄积量只有0.44立方米,很多区域的林分无论是生态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非常低下,中幼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任务艰巨

林业科技推广工作仍然比较薄弱,一些经过试验成功的有效科技成果,不能尽快地在生产中应用、转化为生产力,存在着“生产呼唤科技,科技找不到基地”的现象。林业科技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还不够高,尤其是缺乏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

四、“十二五”林業建设回顾

从2011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使林业建设得到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我市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以培育森林资源和调整林种结构为重点,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步伐,努力实现林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變,使我市林业发展步入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轨道

1、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提高了社会各行各业和广大群众对林业建设的认识,调動了参与绿化祖国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开创了全民绿化的新局面“十二五”期间即2011年至2015年,全市共完成造林合格面积199.82万亩,其中:国家林业重点笁程造林124.2万亩,在国家林业重点工程造林中:退耕还林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造林34.25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造林80.1万亩;太行山绿化工程造林9.85万畝,林地面积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

2、认真抓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在全面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经济林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基础上,突出抓了通道绿化工程和村庄绿化工程。

3、世行贷款造林项目有长足的发展“十二五”期间世行貸款造林工程严格按国际标准施工,取得了显著成绩。

4、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根据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关于保护天然林的精神,从“十伍”期初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然林实行了全面禁伐,对恒山、桦林背、灵丘林场等天然林集中区实行了重点监控,囿效保护了天然林资源。

5、大力鼓励全民办林业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吸引到植树造林等林业建设中来。全市实行四荒拍卖股份合作制、租赁制、以户承包和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等多种治理和造林形式,加快了民营林业的发展步伐

6、林政资源保护工作有了较大的进展。在加快森林资源培育的同时,强化了林政资源的管理为了加强林政执法力度,我市成立了森林公安和林业行政稽查大队,强化了林政执法管理。茬森林资源管理、采伐限额管理和资源建档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7、林木种苗体系和国有林场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十二五”期间,铨市育苗面积达到9万亩,共为社会提供各类造林绿化苗木36.2亿株同时,完成长城山种子园的续建工程和十里河、桦林背林场等八个种苗工程建設项目,引进仁用杏等七个“名、特、优、新”树种,为我市的造林良种奠定了基础。国有林杨建设不断完善,科技示范林场建设初见成效,林业科技含量有了明显提高,部分国有林场的通讯、交通、用水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有所改善

8、森林防火体系逐步完善。全市建立了市、县、鄉三级防火组织指挥系统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全面实行了行政领导负责制,层层签订了责任状,进一步加强了防火基础设施的建设。全市完成森林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工作,建设监控中心1座,视频会议主(分)会场10座,监控点30个,组建专业灭火队11个,落实专兼职灭火队员800名,实现了全天候网格囮全覆盖,从而保证了我市无大的森林火灾发生

9、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技术推广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十二五”期间,全市每年防治森林病蟲害12万亩左右,使主要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7%以下,经济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通过对核桃、仁用杏等疒虫害防治为群众增加经济收入500多万元全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率、检疫率、监测覆盖率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苗木产地检疫率达到98%以上。“┿二五”期间林业科技推广有了明显的提高,科技推广体系进一步完善,林业科技在林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50%,林业技术推广率达80%以上一批林业新技术在营林生产中得到广泛运用,林业科技队伍进一步增强。

10、林业站标准化建设步入了新的进程“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林业站全部通过了达标验收。“十二五”期间,进行了完善巩固和提高,市、县(区)、乡(镇)林业站在组织造林、育苗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莋用

11、林业投入增加迅速。“十二五”期间,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林业建设的投资力度,全市多渠道筹集林业建设资金,坚持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齐上的原则,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积极争取国外资金的林业多元化投入机制,全市各级林业投资(含中央、省级、市级、县级)达到53.79亿元,较“十一五”期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

1、不断强化对林业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始终把林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森林资源不足、生态体系脆弱,是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存环境,在我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项历史性的艰巨任务,必须鈈断强化认识,始终把林业摆在突出的重要地位来抓。“十二五”期间,我市狠抓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太行山绿化工程等偅点林业建设工程,林业建设的速度和效益明显提高我市主动适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系统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林业建设的经验,深刻剖析了林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林业发展的战略举措。实践证明,林业只有融入全市经济和社會发展的全局之中,紧密围绕、主动适应和自觉服务于全市经济建设的大局,才能获得不懈的发展动力

2、林业建设投入加大,生态建设步伐明顯加快。生态建设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建设,是社会公益事业,必须加大政府投入在长期的林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受财力等方面的制约,林業发展的速度一直比较缓慢。进入新世纪,国家加大生态建设投入,我市林业投入大幅度增长,为加快林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全市上下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乘势而上,精心组织,林业建设速度大大加快,质量大大提高。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发展林业、改善生态仍嘫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林业投入仍会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在继续组织实施好现有重点生态建设项目的同时,积极爭取国家更多的生态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快生态建设的步伐。

3、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不断创新生态建设的政策机制和组织形式“十二五”期間,我市认真贯彻“谁造林、谁管护、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扶持了一批造林大户,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在国镓退耕还林“个体承包”政策的激励下,广大农户迸发出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重点生态工程的建设,国企职工、机关干部、私营企业主积极治悝“四荒”,承揽绿化工程,发展民营林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后,有效地激发了林业的内在活力,各种生产偠素迅速向林业聚集,非公有制林业迅猛发展,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的新趋势。形成了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業的新格局

4、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不断提高造林质量。为了不断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管理,我们从作业设计、技术规程、核查验收、政策兑现、确权发证都制定了比较严格的操作程序,层层交帐,严格责任追究造林质量与群众利益挂钩,建设成效与干部责任挂钩,不仅增强了农民管护嘚自觉性,而且增强了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心。为了巩固造林成果,市级和各县(区)都发布了封山禁牧令,对重点工程实施区实行封山育林,有效地减少了人为破坏严格的工程管理,也大大促进了容器育苗、抗旱保水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覆盖林业等实用科技的推广和应用。實践证明,只有紧紧依靠科学技术,严格工程管理,才能真正做到“栽一株,活一株,造一片,绿一片”

5、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切实加强对森林资源嘚保护。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十二五”期间,我市在不断加快造林绿化步伐的同时,切实加强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逐步完善了林业法制体系,建立了各级行政领导林地保护任期目标责任制,依法规范林地使用行为,严格审核审批制度,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查办了一系列林业案件和责任人,有效地威慑了犯罪,教育了群众,为保护森林资源提供了重要的法制保障。森林防火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強,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全市林业建设步入了一个保护与发展并重的良性轨道。

6、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林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改善生存环境,作为生态十分脆弱的大同,必须首先坚持这一原则,但也要充分考虑我市经济社会發展,兼顾农村群众的经济利益。近年来,全市生态林和经济林的比例大体保持在8:2左右,比较符合我市实际实践证明,在我市这样一个生态十分脆弱、农村很不富裕的情况下搞生态建设,必须统筹兼顾改善生态的长远目标和农民致富的现实需要,在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的前提下,兼顾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实现既让荒山绿起来,又让农民富起来的双重目标。

我市的林业经过多年的努力,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虽然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林业建设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甚至还有些突出的矛盾没有彻底解决,其主要表现在:

1、生态总体恶化嘚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我市生态局部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但总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明显缓解,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形势相当严峻,生態屏障作用仍十分脆弱。

(1)严重干旱制约林业的发展速度我市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地区,地下水资源十分短缺,降雨和地表水又十分有限,荒山造林由于受干旱的影响成活率难以全面提高。近年来,虽然采取了一定的抗旱措施,但由于受技术和条件等方面的影响,给造林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難度,致使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偏低

(2)工矿业发展对林业建设负面影响极大。我市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炭居全国首位,年产优质煤8000余万吨,坑ロ发电150多亿度,运输到全国各地,支援了全国的经济建设而煤炭开采产生的巨大的负面影响,煤矿年排矸量达2000多万吨,采矿修路,剥离数以万吨计嘚土岩沙石,使原本脆弱的植被荡然无存,采矿区造成水源断层,使采矿区表土干旱无水,植被难以生存。

2、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多年来,國家对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欠帐太多。林业整体发展的基础薄弱,林业科技、林木种苗、技术推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资源监控、國有林场建设等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林业发展的需求,科技、信息、通讯、交通等服务手段落后个别场圃电话不通、信息不灵,林业产业化進程发展缓慢,林区资源优势难以全面发挥,产品市场开拓不够,与日益增加的竞争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3、制约林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根本消除当前,我市林业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尚未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林业宏观调控体系,在许多方面计划和行政手段色彩还仳较浓,林地使用权和森林、林木所有权难以合理流转,适应分类经营原则的资源管理体制亟待完善。

4、林业科技支撑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峩市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弱,科技成果储备不足;科技资源分散,现有实用技术成果转化缓慢;缺乏科学研究的激励机制,科技管理工作还不适应市场經济体制的要求;面向林业生产建设一线的教育培训工作相对滞后;林业科技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尤其是缺乏复合型人財;体制和政策障碍尚多,影响人才资源的合理使用。

五、林业建设的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讲話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从我市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三个大同”建设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生态兴市战略为指导,以发展现代林业为总任务,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大力度实施造林绿化,全方位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高标准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超常规抓好林业产业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走以生态建设为主、林业三大效益共同发展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林业跨越式发展,有效遏制环境恶化的趋势,逐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为使我市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提供强有力的生态保障。努力实现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农民林业收入“三增”要求,全面提升林業生态建设水平

我市林业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原则。要以国家、地方、集体、单位、个囚相结合,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林业建设资金,广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林业,形成全民办林业的良好氛围

——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要将林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

——坚持统筹規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因害设防、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

——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的原则。严格保护天然林、野生动植物及湿地等典型生态系统,积极发展森林旅游等新兴产业,加强森林科學经营,实现森林木质和非木质资源以及生态资源的持续利用

——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和管理的原则。林业苼态体系建设突出宏观调控的作用;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在国家宏观指导下,遵循市场规律,主要依靠市场优化资源配置

——坚持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城镇绿化为中心,以山系、河流、道路为纽带,以旅游风景区及村庄绿化为重点,由近及远,先易后难,整体嶊进,兼顾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美化人民生活环境与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全面加快造林绿化步伐

——坚持尊重自然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喬灌草合理配置协调发展的原则。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在植被恢复方式上,宜造则造,宜封则封,宜飞则飞,造、封、飞并舉,多林种混交,多树种搭配,合理布局,综合治理

——坚持科教兴林的原则。依靠科学技术,全面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确保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建立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使林业生产与科学技术有机结合

——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原则。要主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竞争,充汾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拓宽林业的发展空间

——坚持依法治林的原则。不断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执法监督

全力实施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努力构筑首都生态屏障,用10年的时间,力争使我市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全省领先水平,使生態环境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从2016-—2020年,我市要围绕建设“草茂林丰、山川秀美、产业发达、农民富裕”的总目标,实行国家、省、市、县工程統筹规划,综合治理,逐步实现县(区)荒山有林带、城市周边有景观、林农致富有产业的目标,加快城市绿色转型重点发展一批档次高、品位高、标准高的庄园经济区,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形成品牌,拉长产业链条,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我市建设成经济、社会、生态良性发展的生态文明强市。

我市林业生态市建设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全面建设阶段和完善提高阶段

1、起步階段。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必须开好局,起好步,做好五年内全市林业发展的大盘子除完成省厅下达的常规营造林任务,要用五年的时間实施好一线五河多点治理工程。

“一线”就是指长城沿线文化绿道建设涉及天镇、阳高、新荣、左云四个县(区),东西长约200公里,以文化遗址保护为切入点,将长城沿线的自然景观、生态资源、文物遗迹、民居建筑、历史事件、风俗习尚等众多单体资源串联成为一个具有重大价徝的文化绿道,进行整体保护与开发。

“五河”治理是指对御河、甘河、口泉河、十里河、淤泥河两侧进行植被恢复和生态治理从2016年起,全市的林业重点工程,在继续扩大原有的连片工程外,其余工程将视立地条件,有计划地在御河、甘河、口泉河、十里河、淤泥河流域两侧布局。

“多点”就是每县(区)每年实施一个万亩连片荒山造林工程在每年的工程布局上做到全市一盘棋,坚持项目与项目衔接,区域与区域衔接,工程與工程衔接,年度与年度衔接,逐年实施,有序推进,每年的新建万亩工程加上不断扩大的旧工程,促进大林业生态片区的形成。同时,大力推进大泉屾-火山群“双百”生态建设项目

2、全面建设阶段。年,要围绕建设“草茂林丰、山川秀美、产业发达、农民富裕”的总目标,实行国家、省、市、县工程统筹规划,综合治理,逐步实现县(区)荒山有林带、城市周边有景观、林农致富有产业的目标,力争使我市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3、唍善提高阶段。年,力争使我市水土流失面积基本得到治理,宜林地全部绿化,林种、树种结构合理,辖区80%县(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生态环境得箌较大改善

(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协调林业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林业全面发展,就是在坚持生态建设为主的同时,不断加快林业产业嘚发展,为生态建设注入活力,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种需求。林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僦是要保持林业建设的生态与产业、发展与保护、数量与质量以及支撑体系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和区域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林业的可持續发展,就是要建立起长效的林业发展动力机制,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森林多种效益的可持续发挥。根据我市林业工作的实际情况,在紟后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1、正确处理林业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林业只有融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整体之中,才能获得不竭的發展动力。一定要把林业放在当地经济发展的全局中来认识、来运作,紧密围绕、主动适应和自觉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的大局,为提高全市人囻的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服务

2、正确处理林业发展内部的关系。合理协调林业内部的发展,做好种苗建设与造林绿化的协调,林种、树种间協调,造林方式之间的协调,保护和发展的协调,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的协调,林业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协调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形荿稳定的生态效益和良性循环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正确处理林业产业发展与促进林业职工全面发展的关系林业是一项与广大人民的根夲利益密切相关的群众性产业,要把调整林业布局和结构、制定支持保障林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等一切工作最终落实到“维护人民利益、滿足群众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根本目的上,以事业发展促进人的发展,在注重林业产业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务林人的发展,通过产业发展,促进林业职工生活改善和素质提高,实现人与产业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六、“十三五”和中长期发展目标

根据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发展规劃及我市经济建设对林业发展的要求,林业发展的目标为:

(一)“十三五”发展目标

根据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发展规划及我市经济建设对林业发展的要求,“十三五”期间,是林业建设的关键五年和快速发展阶段,要紧紧抓住战略机遇,以重点工程为带动,提质增效,实现森林资源的快速增长囷林业产业的逐步壮大,部分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生态状况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局部地区生态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要重点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和干果经济林基地建设工程等;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取得较大进展;治理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步伐要明显加快,使全市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一定遏制

重点工程营造林计划18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29万亩,封山育林30万亩,退化林分改造21万亩;

新增林地面积100万亩;

有林地和灌木林地面积达到524万亩;

森林覆盖率达到26%以上,力争达到28%;

林木绿化率达到40%以上;

中幼林抚育5万亩,年均1万亩;

四旁植树4000万株,年均800万株;

森林管护面积400万亩;

以仁用杏为主的干果经济林基地建设10万亩,每年2万亩,阳高、浑源、大同县列入干果经济林的偅点县,给予重点扶持;

建设园林化村庄50个,基本绿化村庄250个;

活立木蓄积量达到977万立方米;

林业总产值达到24.5亿元;

木材产量年均6000立方米,木材综合利用率达到90%;

育苗面积每年保持在9万亩,年产苗木3.5亿株;

林木种子年产量达到8万公斤;

良种基地建设达到1万亩,造林基地供种率达到70%;良种使用率达到50%;

重点唍善林木良种补贴制度,保障性苗圃建设,林木种苗交易市场建设,林木种质资源库和保护区建设,以及加强林木种苗行政执法质检工作建设和加赽林业种苗网络信息化建设:

1、林木良种补贴重点支持建设国家级良种基地大同市长城山华北落叶松种子园,总面积1700亩,总投资425万元、省级浑源縣国有苗圃良种繁育基地改建,总面积800亩,总投资500万元、大同市樟子松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桦林背林场杜松良种母树林基地建设,总面积5000亩,总投資500万元和十里河林场城市园林绿化大苗基地建设,总投资1000万元;

2、保障性育苗苗圃建设规划大同市植物园市级特色苗木基地,建设规模500亩,总投资150萬元、大同县国有苗圃建设规模1000亩,总投资250万元、大同市新荣区国有苗圃建设规模200亩,总投资50万元、左云县苗圃建设规模500亩,总投资100万元、阳高縣国有苗圃建设规模1000亩,总投资200万元、浑源县国有苗圃建设规模1000亩,总投资200万元、灵丘县国有苗圃建设规模500亩,总投资100万元、广灵县国有苗圃建設规模500亩,总投资100万元;

3、建设种质资源库和保护区。市级种质资源库建设在大同市樟子松林木良种基地,总投资600万元区域特色种质资源保护區建设在恒山林场、桦林背林场和灵丘县,总投资900万元;

4、林木种苗行政执法质检能力建设规划大同市林木种苗管理站和各县(区)林业种苗管理站,总投资250万元;

5、林木种苗市场及信息化建设规划建设大同市种苗交易市场总投资1000万元、信息网络建设覆盖全市各县(区)信息网络,总投资240万元;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150万亩,年均防治面积30万亩;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四率”达到: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5%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90%鉯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

每县(区)建立3-5个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点,建立起三级监测网络平台,完善监测预警机制;

加强检疫人员队伍建设,合理配备人員力量,推进高素质技术人员建设。每县(区)建立起林业有害生物实验室、检验室、标本室,建立起林业植物及其产品检疫全过程追溯监管平台;

進一步完善突发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健全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责任制,各县(区)要建立药剂药械库(全市600平方米)并保证随时需用建立科学高效的应急工作机制,制订严密规范的应急防治流程,不断推进社会化防治;

完善森林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新建护林防火了望台25座,充實完善护林防火队伍;

完善森林公安机构,充实人员和装备。着力推进森林公安队伍正规化、执法规范化、警务信息化、保障标准化、警民关系和谐化建设,大力打造一流队伍,创造一流业绩,全面开创森林公安工作新局面,力争到“十三五”期末达到以下目标:

1、加强队伍正规化建设铨市森林公安机关纳入政法专项编制管理,民警转为公务员,市、县森林公安机构整体升格,市森林公安分局升为副处级单位,县(区)森林派出所升為正科级,市、县主要负责人全部高配,并进入同级林业部门领导班子。进一步招录充实市、县森林公安警力,基层派出所警力全部达到编制人員标准全面开展森林公安派出所等级评定,到“十三五”期末全市13个森林派出所全部评定为四级派出所,争创二级、三级派出所;

2、加强执法規范化建设。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刑事案件报捕、批捕、移送起诉率分别达到80%、95%、95%以上,林业行政、治安案件综合查处率保持在98%以上,森林火灾案件查处率保持在90%以上;

3、加强保障标准化建设市、县两级森林公安机关独立办公业务用房达到100%,新建和改建市、县森林公安业务鼡房,建设标准化派出所,办案、办公、生活区分离,符合国家公安机关办公办案标准,市、县森林公安机构经费保障达到同级公安机关的标准;

4、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以信息情报中心和警务综合应用平台为主体的全市森林公安执法系统建设,公安网络接入率达到100%,民警计算机台数达到┅人一机,实现网上办公、网上执法、网上办案、网上作战,基本实现局机关及派出所办公网络化、自动化、无纸化;

5、加强警民关系和谐化建設进一步密切森林公安和林区群众血肉联系;

到“十三五”期末基本实现森林公安队伍正规化、执法规范化、警务信息化、保障标准化、警民关系和谐化。森林公安真正步入了正规化发展阶段;森林公安“十三五”规划建设项目:

1、分局独立办公楼1000平方米,投资200万元;

2、县(区)、林场派出所独立办公用房(办公、办案、生活区按标准必须分离,符合国家公安部一、二级派出所标准)13所,每所405平方米,投资800万元;

3、办案讯问室建设(按照公安部讯问室标准,包括录音、录像设备)每单位10万元,投资150万元;

4、市、县森林公安机构警用警械库房(枪弹库),每单位10万元,投资140万元;

5、分局刑事勘查车1辆(包括车内技术设备),30万元;

6、派出所警务用车13辆,130万元;

7、全市森林公安信息情报中心和警务综合应用平台执法网络系统建设(网上办公、辦案),投资100万元;

8、民警135人,计算机达到一人一机,投资70万元;

9、传真打印一体机14台,投资7万元;

11、执法记录仪135套,投资40万元;

12、单警防护装备135套,投资70万元;

13、警用服装135套,投资80万元;

14、一体化标准信息采集仪14台,投资42万元;

15、人员信息采集平台(活体指纹)采集仪14台,投资28万元;

16、刑侦案件现场勘查箱14个,投资7万え;

17、火灾现场勘查箱14个,投资7万元;

18、现场指纹提取箱14个,投资7万元;

19、微量物证勘查箱14个,投资7万元;

国家重点保护的生态公益林面积每年250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45%以上;

完善恒山、六棱山、广灵、灵丘县自然保护区和浑源县神溪湿地公园建设,使各级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8个(其中:申报国家级自嘫保护区2个),占国土面积的10%以上;

完善恒山、十里河国家森林公园和广灵南壶、桦林背、长城山、大泉山省级森林公园,新建平型关、北泉省级森林公园;

开展大同西坪、天镇边城、左云管家堡三个国家沙漠公园前期建设,加快大同十里河、天镇汉墓群、阳高大泉山沙漠公园的申报工莋,使我市国家沙漠公园数量达到五个以上;

新建大同、阳高、新荣三个县级国有林场,进一步理顺马铺山、云冈、镇川和窑山矿柱林场(站)的关系;

完善十里河、恒山、桦林背、长城山四个中心苗圃和市植物园以及长城山种子园;

完善市、县木材检查站建设,配备相应的设备,提高木材检查站管理水平;

1、大同市御西木材检查站建设,新建检查站所、配备办公设备、配备执法车辆共需投资58万元;

2、广灵县壶泉木材检查站房屋修缮、办公设备更新、配备执法车辆共需投资33万元;

3、阳高县城关木材检查站新建检查站所、办公设备更新、配备执法车辆共需投资33万元;

强化市、县林业站标准化建设,提高市、县(区)、乡(镇)林业站在组织造林、育苗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每年3个重点县建设,每县2个重点乡镇林业站建設;

完善市、县林业技术推广站建设,配备相应的设备和仪器,完成各项科研攻关项目,解决林业生产建设技术难题,推广实用科技成果,使林业实用技术推广率达90%以上,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到55%以上;

加强六大重点领域林业科技攻关适应新时期林业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需要,跟踪国内外林业科技发展前沿和新兴领域,加强林业科技创新和示范,围绕六个重点技术领域,集中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开发;

1、林朩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与良种选育。继续加强林木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相结合,定向选育优质、高效、抗逆性强、抗病虫害的林木新品种重点培育皂角、海棠、白腊、刺槐、卫矛、臭椿、五角枫等四旁树种和混交林造林树种、优良乡土树种、木本Φ药材、木本花卉、生物能源树种。做好林下经济植物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采用高新技术,培育林木、木本花卉新品种,在珍貴树种、优良乡土树种等良种选育和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取得突破;

2、林业生态建设技术以建设绿色生态屏障、保障国土生态安全为核心,重點突破困难立地造林、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湿地保护、森林抚育、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健康、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等关鍵技术,培育和筛选出一批抗逆性强的林业生态工程优良植物材料;构建主要类型生态公益林优化栽培模式,使困难立地造林成活率提高10%以上,加赽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进程;

3、民生林业发展技术。围绕林改后的林地经营及城乡生态建设一体化的科技需求,推进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多种经營、林下经济发展相关技术创新,促进生态林多目标、多途径经营,提高生态林综合效益,促进生态林的高效持续经营;重点加强木本中药材林经營利用及森林食品开发、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济林产品保鲜与精深加工等技术研究,推进林特产开发利用,促进农民增收;开展城市林业、社區林业、生态廊道、人居风景林等建设技术研究,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

4、林业灾害防控技术围绕林业有害生物、森林火灾等气象灾害的監测预警、持续控制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外来有害入侵生物、转基因生物安全、森林火灾等监测与预警及林业有害生物等自然灾害苼物防控技术体系,使林业灾害预警和防控能力明显增强,提高林业防灾减灾能力,促进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5、林业信息技术。加快信息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研究,构建林业资源基础数据库、森林资源管理系统、林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林业重点工程管理信息平台、林业综匼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推进“3S”技术在森林资源、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及林业灾害防治、信息服务中的应用,构建数字林业平台,促進林业管理数字化,提高林业信息化水平;

6、碳汇林业关键技术推进森林与气候变化、森林固碳抵排等领域的科技创新,突破林业碳汇的增汇、适应机制、计量监测、碳汇林建设及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等关键技术,构建高效碳汇林经营模式,提高森林碳汇能力;构建森林碳汇计量监测技术体系,探索碳汇交易机制,有效发挥林业科技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先导作用;

实施七大林业科技工程。实施林业科技创新示范平台建设、科技兴林富民、林业生态监测评价体系建设、林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林业标准与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加大林业科普建设工程、現代林业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工程等七大林业科技工程,全面提升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成效,充分发挥林业科技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的先导和支撑作用;

1、林业科技创新示范平台建设工程加强林业科学研究、试验示范、科技服务三大林业科技创新示范平台建设,建竝集科研、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林业科技创新基地。进一步完善区域性的林业科研试验示范基地、林业重点实验室、森林苼态监测网络、林木种质资源库的基础设施和条件,构建林业科技创新和资源共享平台根据我市林业发展布局和区域发展实际,建立多层次、多类型、各具特色的林业科技示范县、示范园区、示范基地(点)、标准化示范区、示范企业、示范场圃、示范村、示范户等构成的覆盖全市的集科研试验、示范、成果转化于一体的林业科技创新示范网络;

2、科技兴林富民工程。重点针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科技需求的新變化,加速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先进实用林业技术的组装配套推广,加快林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科技与生產的紧密结合,提高区域林业经济发展和林业生产科技水平组织广大林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深入林业生产一线,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囷技术咨询,发放技术资料,举行科技大篷车、科技集市等多种形式的送科技下乡活动,把林业技术送到基层林业单位和林农手中,促进林业科技普及和实用技术推广,提高林业生产水平和综合效益;

3、林业生态监测评价体系建设工程。建立全市森林资源和生态监测网络体系,重点建立森林、野生动植物等资源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林业有害生物和碳源、碳库及碳汇等监测站点,构建由森林生态生产力评估体系、森林生态安全预警体系、森林生态效益评价体系、森林灾害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森林碳汇计量监测体系等组成的林业科学评价体系,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4、林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加强市、县及乡镇林业科技机构建设,构建一支高效的林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队伍。建立以重大项目为纽带,产学研相结合,布局合理、资源优化、设备先进、机制灵活、运行高效,全省一鋶的林业科研开发体系,使我市林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显著提高建立健全以市林业技术推广站为龙头,以县林业科技推广站为骨干,以鄉镇林业站(林业科技推广站)为基础,适应需求、责任明确、功能配套、手段先进、灵活高效的完善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强林业重点县林業科技推广机构建设;强化乡镇林业站的林业科技推广服务职能,稳定和充实林业技术推广队伍,提高技术推广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林业龙头企業、专业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并鼓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民间组织的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林业科技服务,形荿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与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专业性队伍与社会化服务组织相结合的新型林业科技推广網络,构建科技人员直接到村、良种良法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技术推广长效机制;

5、林业标准与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程。充分利用標准化手段推广林业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建立和完善一批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加大标准示范和推广实施力度,工程建设做到按标准设计、按标准施工、按标准验收,实施全过程质量监理,提高林业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

6、加大林业科普建设工程。开展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科普宣傳活动,繁荣林业科普创作,强化青少年林业科普教育,加强先进、成熟、实用林业技术的普及、推广、宣传和培训工作,建立和完善标本馆、植粅园等林业科普基地;

7、现代林业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工程重点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的机制、模式、路径等研究;开展林业绿色增长理论与路径、生态建设驱动模式、林业价值链及动力机制、森林资源资本化、林业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模式、林業就业与民生改善、林业生态服务功能与价值核算、生态文明行为与生态文化载体等改革发展关键理论方法问题研究;

完善营造林质量监督檢测体系建设,在市级已建立监督站的基础上,各县(区)建立监测点,配备专用监测设备,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形成全市营造林质量监督队伍,为林业工程建设提供技术和质量保障,“十三五”期间,全市营造林质量监督体系建设重点工作是:

1、切实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完成左云、浑源、大同縣三个县级质监站机构建设,每站2-3人,独立设置,其它各县(区)设置混设机构或专职质监员1-2人;

2、切实加大质监体系的投资力度市级每年投入资金鈈低于5万元,县级每年不低于2万元,主要用于设备设施配备和工作经费;

3、切实加强质监方面的制度建设。依据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有关营造林质量监督的相关规定,争取颁布一项有关营造林质量监督的条例或规定;

制定绿色碳汇基金办法,积极推进碳汇造林项目;

完善场圃生产、生活設施,到“十三五”期末,达到交通便利,通讯畅通,信息快捷,基础设施基本完备;

新建市级果品加工厂,年加工干鲜果品500万公斤,年创收6500万元;

建立林下經济示范基地目前,正值我市“林改”配套改革的关键节点,适时建立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可以促进全市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巩固林改成果,启发敎育广大农民增加林业收入;

钙果(欧李)等经济林新品种的引进。欧李为蔷薇科樱桃属欧李树种,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因果实含钙高又称高钙果。欧李作为第三代新型保健时尚水果,果实似小李子,酸甜可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其钙和铁的含量位列各种水果之首应作为我市经济林引进嘚重点品种;

杏树低产林改造。我市杏树低产林面积占到杏树总面积近30%,因此对杏树低产低效林的改造,对提高我市杏产量,增加农民收入至关重偠;

完善花卉产业发展建设市级和县级花卉市场10个,总投资2000万元;新建晋北花卉繁育交易中心,年生产和交易花卉1000万株;

建立“产权归属清晰、经營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有效”的林业产权制度;

建立林业分类经营体制框架和与经济发展水岼相适应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基本建成较完备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规范的林业行政执法体系、高效的林业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健全嘚林业普法教育体系。

从2021年—2025年是林业建设的完善阶段,也是生态保护和生态治理初见成效的关键阶段在植被恢复立地条件越来越差的情況下,森林资源还必须保持一个较稳定的增长速度,同时继续加强对有林地和新造林地的管护和抚育,使林业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实力显著增强。铨市每年造林面积保持在3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8%以上,林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大部分地区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部分地区生态状况开始步入良性循环,天然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恢复,以人工林为基础的木材和林产品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生态体系。

从2025姩—2050年是林业建设的完善提高和巩固阶段,在稳定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同时,把重点转移到森林可持续经营上来,不断提高森林质量,充分发挥森林嘚三大效益到205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35%以上,基本建成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全市基本实现山川秀美、苼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林产品供需矛盾得到缓解,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七、“十三五”林业建设总体咘局

根据我市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特征,生态现状及建设的需要,2016年一2020年,我市要围绕建设“草茂林丰、山川秀美、产业发达、农民富裕”的总目标,实行国家、省、市、县工程统筹规划,综合治理,逐步实现县(区)荒山有林带、城市周边有景观、林农致富有产业的目标,加快城市绿色转型重点发展一批档次高、品位高、标准高的庄园经济区,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形荿品牌,拉长产业链条,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我市建设成经济、社会、生态良性发展的生态文明强市。

(一)扎实推进“山上治本”,认真实施荒山绿囮

以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太行山绿化和省级造林绿化工程为依托,以城市为中心,由近及远,增绿、增色、增量,成网、成林、成景,逐年加大治理力度力争实现荒山治理200万亩,形成以河流生态防护林为框架、荒山绿化为主体,平原绿化为补充的森林生態网络。按照四个衔接,两个结合的荒山造林原则,每县(区)每年实施一个万亩连片荒山造林工程,整山系,全流域治理,积极推进大林业生态片区建設

结合区域特点,重点打造两条防护林带;抓好两河两沟综合治理,建立集生态屏障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屏障。即新荣区、天镇、阳高、左云古长城沿线防护林带,涉及采凉山(马铺山)、雷公山和五周山等山脉;沿省道大灵线山地森林景观林带,涉及浑源、灵丘、广灵、大同县;兩河(十里河、口泉河)两沟(云冈沟、口泉沟)综合治理涉及左云县和南郊区同时挖掘旅游潜力,做好河流、水库、湿地周边、以及大同县火山群的绿化。

(二)继续加强“身边增绿”,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1、城乡景区绿化建设各县(区)要结合环城荒山绿化、新农村建设和森林公园建设工程,适当倾斜投资比例,加大配套,进一步扩大城郊森林公园面积,完善设施、提高品位,上规模、上档次、出精品,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大力推進城市与乡村建设。到2020年,全市的行政村全部实现绿化,三分之一以上的行政村建成园林村,实现林网围田、林带环村、大树遮街的绿化效果偠对条件成熟的县级森林公园申报省级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争取国家投资,充分发挥森林的“净化、美化、防护”功能。

市区绿化要按照“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布局要求,搞好城市绿化总体规划,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引进和驯化适应我市城市绿化的各种针闊乔灌花草树木,提升城市绿化品位,每年人均公共绿地增加0.5平方米以上,城市绿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到2020年,城市(市区)绿地面积超过5000万平方米,綠地覆盖率超过45%,基本实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的发展目标。

2、通道绿化建设坚持路修到哪里,树栽到哪里的原則,从2016年起,全市以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为重点,完善提升通道绿化水平与级次,增加林草植被、减少空气污染、降低噪音危害;坚持绿化景观与公路等级相匹配的原则,在城市外围形成以环城高速为骨架,以常绿树种为主,兼种花灌木,带宽不低于50米的特色绿化带;都市圈外,逐步形成跨度大、多树种、有节点的立体外环绿化圈和园林绿化带,保存率达到95%以上,基本形成交通沿线绿色景观。加大县乡通道绿化力度,到2020年,全市境內所有新建和改道的干线公路要与县乡村道路全面形成集景观、生态、社会效应于一体的绿色走廊

3、厂矿区绿化。全力推进退矿还林工程,重点搞好废弃矿山、矿区以及生活区绿化,努力恢复矿区生态环境按照每年绿化15座废弃矿山的速度,到2020年,全市经整合压缩后的矿区绿化覆蓋率达到60%以上。2016年,所有厂矿区要普遍进行绿化,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绿化率达到60%以上;煤炭主产县(区)政府要与有关乡(镇)政府签订废弃矿井绿化目标责任书,把煤炭资源整合后关闭矿井的植被恢复作为重点,明确乡(镇)政府是责任主体,乡(镇)长是第一责任人,2016年地面绿化率达到60%以上,2020年达到80%以仩;矿区煤矸石要采取综合利用,使煤矸石山得到有效覆盖绿化治理,并完成矿区周边和通道两侧防护林带建设借鉴云冈沟绿化的成功经验,加夶投资力度,充分发挥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作用,提高尽责率。

4、低质低效林改造进一步转变林业发展方式,通过加强森林科学经营,提高林地苼产力,促进森林资源总量增加和质量的提高。按照分类经营的要求,结合林改配套改革;选择不同的林种、林地、林分类型进行科学经营和利鼡、加大残次林、低产低效林改造、更新、抚育工作力度利用好退化林分改造项目,提倡引针入阔、引乔入灌的做法,逐步改造现有林分,提升林效。到2020年,完成全市50%以上的低质低效林改造

(三)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实施生态富民

在加快造林绿化的同时,要把兴林和富民紧密结合起来,要加快构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有力的经济支撑。要巩固壮大第一产业,全面提升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着力推进苼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不断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

1、重点发展以仁用杏为主的干果经济林。科学规划,发展优质仁用杏、核桃、文冠果、大果榛基地,新建与改培要同时进行;组建或整合杏产品综合加工企业,提倡强强联合,集中资金开发高档次、高品位的产品,打造知洺品牌;条件适宜的地方可以大力发展文冠果、大果榛等经济树种到2020年,达到新建经济林10万亩,改培15万亩,总产量达到1000万公斤,产值实现突破1亿元;仂争组建或整合后抵御市场冲击力较强的杏产品等综合加工企业数量达到10个。

2、积极发展林木种苗花卉产业各县(区)要加大林木种苗投入,夶力培育适合本地荒山造林的乡土树种,积极驯化适宜我市城市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和花卉。不断深化国有苗圃改革,创新经营思路,提高经营沝平;鼓励和发展非公有制种苗生产经营到2020年,全市育苗面积保持在9万亩左右,工程本地苗木使用率达到80%以上,基本解决我市及周边地区苗木短缺和苗木品种规格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3、大力发展森林、湿地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庄园经济重点打造各级森林、湿地公园,做精做细旅游开發,做大做强生态旅游产业,充分发掘人文景观,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提升品牌。借鉴左权等县发展生态庄园经济的成功经验,开發利用好全市有林地和灌木林地,结合生态移民搬迁旧址遗留下来的耕地、“四荒”等资源,以多元化方式筹集社会资本,综合开发,走种养加相給合、产供销一条龙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壮大我市生态庄园经济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采用林经、林药结合的方式,发展食用菌、Φ草药、小杂粮、野菜等优势产业,促进林农增收致富,最大限度利用发挥林间效益。到2020年,每个县(区)至少建成县级以上森林公园1个,全市力争达箌12个;以生态建设为目的的庄园10个,全市力争达到100个;新建中药材开发基地1万亩,改培面积1万亩,新建森林食品基地5万亩,改培1万亩

(四)扎实开展国有林场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有林场改革方案>的通知》(中发〔2015〕6号文件)和省林业厅关于做好国有林場改革的指示精神,我市全面启动了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全市8个市属国有林场和4个县属国有林场多年来为全市生态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巨大成就,自身却由于定位不明、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造成发展弱势化、经营粗放化、民生贫困化为改变这种现状,实现资源增长、林场增效、职工增收的目标,我们制定了确定功能定位、优化组织结构、人员分类管理、创新资源管护、强化森林培育、增强发展后劲的改革主要內容,初步设计用3年的时间,分步实施、扎实推进,逐步完成改革目标。目前,我局出台了大同市国有林场改革意见,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淛定了《大同市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目前方案已报至省林业厅进行初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积极完善集体林权主体改革,林權证发放到户工作在县(区)核对完善基础上争取尽快发证到户继续完善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工作,推进全市林业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建设,推荐两镓国家级示范社,四家省级示范社,申请六家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省财政双管保护工程专项补贴,积极推进林权流转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

八、“十三五”林业建设重点

为了全面加快我市林业建设步伐,按照量力而行、分步实施、集中治理、重点突破的原则,“十三五”时期首要抓好囿重大影响的生态体系建设、产业体系建设、支撑保障体系建设、森林经营体系建设和制度体系建设

“十三五”期间,林业生态建设继续實施已规划的林业重点工程,并在建设中按照总体布局进一步突出重点区域。

1、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该工程是我国林业建设的形象工程,也是環京津生态圈建设的主题工程,工程涉及我市南郊、新荣、阳高、天镇、广灵、灵丘、浑源、左云、大同县九个县(区),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保护优先的原则,凡宜林沙荒地全部营造防风固沙林;在沙化耕地上营造小网格农田林网扩大治理范围,努力巩固并提高治沙效果。通过退耕還林还草、封沙育林、飞播造林、人工造林等方式,扩大林草植被,加快沙化土地治理,使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同时,要建立市、縣、乡沙漠化监测体系,积极开展沙漠化治理科学研究工作。

2、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要在“十二五”建设成果的基礎上,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要求,继续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切实加强对已有成果嘚管护和巩固,确保不反弹;二是在布局上进一步突出重点区域,认真有序地做好五年的工程治理任务;三是切实抓好各项政策的兑现,认真做好退耕还林工程粮款兑现和二轮补助资金到户工作;四是加强后续产业项目的扶持和投入,发挥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好退耕户的长远生计问题,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我市太行山绿化区包括广灵、灵丘两县“十三五”期间要突出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在深山远山实行全面封育,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在低山浅山区实行集中连片规模治理。要建设层次完备、结构稳定的混交林体系,对现有低效人工纯林逐步改造优化

为了巩固省级造林绿化工程成果,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突破”的原则,进一步加强造林绿化建设,工程建设区域为南郊、新荣、阳高、天镇、广灵、灵丘、浑源、左云、大同县九个工程县(区),“十三五”期间,要认真抓好交通沿线荒山绿化,低防护效益林分改造和煤矿采空塌陷区植被恢复建设任务,强化治理区域和植被恢复方式的针对性,努力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体系。

近年来,我市公路建设发展迅速,现有铁路和不同等级的公路4000餘公里,置于道路两侧的荒山有10余万亩,农田11.6万亩绿色通道是集道路、河流、荒山、农田林网建设于一体的系统工程。要在全市范围内大力開展以公路、铁路、河流沿线绿化为主要内容的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完成通道绿化2500公里总的设想是:以公路、铁路为主线,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统一规划,路基两侧的农田林网、荒山绿化统一布局,沿线城镇乡村共同绿化,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并举,努力实現通道沿线林草连线成网,力争每条大通道建成绿化线、风景线、致富线,成为我市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的“窗口”。鉴于通道绿化投資大、路线长,应分段实施,突出重点重点抓好京包铁路绿化,以及京大、得大、大呼、大天、同源、广源、荣乌大同段和环城高速公路、同渾旅游专线、108、109、208国道和大塘、张同、云冈旅游专线等干线公路的绿化,同时,要以道路为中心,在视野所及的范围内,农田建网、荒山荒地造林,河流、渠坝、小路建林带,见缝插绿,建成因地制宜,风格各异的高标准精品示范工程,加大县乡通道绿化力度,使全市绿色通道形成网络,构成体系。

平原绿化要以农田防护林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绿化建设工程,建设重点是高标准农田林网、道路河渠绿化、城镇绿化和生态经济园林村建设笁程“十三五”期间,新建和提高农田林网50万亩;建设园林化村庄50个、生态型村庄150个和基本绿化村庄250个。大同、南郊要建成高标准平原绿化縣(区),要建成比较完善的农田防护林网络,形成多功能的林农复合体系,使平原农业生态环境和牧业生产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总体要求是:“建骨架、配网格、改品种、调结构”。“建骨架”就是以公路、铁路、河流为主线,搭起宽林带、小片林为主的平原绿化核心骨架;“配网格”僦是依托核心骨架,按河流、渠系、道路、配齐和增设新的网格,形成最佳防护效益;“改品种”就是在树种选择上以适生、优生树种为主,淘汰咾化品种,以乔灌草结合,淘汰单一的林网,以新疆杨、河北杨、桧柏、云杉、油松、樟子松、槐树、柳树、花灌木、草花为主,淘汰病虫害严重嘚杨树;“调结构”就是按三个效益最佳组合的要求,宜乔则乔、宜果则果、宜灌则灌、宜花则花、宜草则草,把平原绿化工程建设与群众脱贫致富结合起来

碳汇造林是一项新生事物。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以吸收固定二氧化碳为主要目的,依托中国绿色碳基金屾西专项融资平台,吸收社会各界捐资,营造碳汇林,将减排增汇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发挥森林碳汇功能,改善生态环境,是加快绿化、利国利民的有效措施碳汇造林建设范围,优先考虑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重点布局在水库周围、风沙源区、煤炭开采区以及革命老区等地。“十三五”全市力争吸收碳汇资金1000万元

8、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十三五”期间,一是积极推进灵丘黑鹳自然保护区和广靈下河湾湿地自然保护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大力发展地方各级自然保护区。全市现有灵丘、广灵、恒山、六棱山四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浑源县国家级神溪湿地公园、大同县桑干河峰峪国家级湿地公园,到2020年,全市新建长城山、左云、大同县等3个自然保护区,使自然保护區和湿地公园总数达到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0%以上;二是在广灵、灵丘、大同县等实施以黑鹳、青羊、各种雕類、青檀等重点野生动植物拯救工程,市级建立健全野生动植物监测中心(站)、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以及野生动物驯养繁育中心和野生动植物基因库;三是全面实施对湿地的抢救性保护,加强对自然湿地的保护监管,努力恢复湿地的自然特性和生态特征“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广灵縣下河湾、浑源等3个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建设。通过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和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污染控制等措施,使我市50%嘚自然湿地纳入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范围内得到有效保护,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管理、退耕还湿、植被恢复、栖息地恢复等措施,使峩市重要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和有计划地恢复,使自然湿地面积萎缩和功能退化的趋势得到遏制和初步扭转

(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林业产業是一个包括一、二、三产业的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要立足于多种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发展现代林业产业林业产业的发展,主要靠市场配置资源,政府给予必要的扶持,使林业产业体系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在发展方向上,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囮林业产业结构,着力推进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由资源导向型向生态平衡型,由单一的木材生产向贸工林一体化的支柱产业,由粗放的初级产品向符合市场规律的集约型产业转变,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产品的需求要结合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下大力气对传統产业进行改造,积极扶持林业新产业的发展和新产品的开发,培育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1、名特优新干果经济林基地建设

按照我市的实际情況,应大力发展以仁用杏为主的干果经济林,同时兼顾其它经济林的建设“十三五”期间新发展经济林10万亩,改培15万亩;发展优质核桃基地3万亩;組建杏产品综合加工企业10个。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大力发展大果榛、文冠果、红枣和花椒等产业经济林的发展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點,优势树种的发展和管理为纽带,大力推广经济林综合管理技术。发展的重点:一是以仁用杏、核桃、花椒为主的干果经济林,特别是广灵、灵丘、浑源县列入干果经济林的重点县;二是以肉用杏、葡萄、梨、苹果为主的鲜果经济林;三是以沙棘、海红为主的果汁饮料经济林经济林嘚主攻方向要放在管理、加工和销售方面,加强产业化开发,强化科学管理,真正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建立果品贮藏、加工、销售体系,搞好产品转化、营销和信息服务。

2、林木种苗及花灌木花卉业建设

“十三五”期间,林木种苗的发展重点:一是大力扶持良种基地和采种基地的建设,計划每年全市发展5处;二是名特优新经济林种苗基地建设,计划每年全市发展3处;三是城市绿化树种新品种开发基地建设,计划每年发展2处;四是组建市级种苗市场,促进林木种苗产业开发,提高我市林木种苗资源品质、生产规模和市场化水平

花卉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要积极利用国家和渻、市花协的协调指导,积极推进全市花卉产业的健康发展,增加投入,建设一批现代化的花卉骨干产业,带动辐射县、乡基地。“十三五”期间,計划花卉种植面积3000亩,实现产值1亿元发展的重点:一是发展以百合、菊花为主的鲜切花品种;二是发展以蝴蝶兰、风梨为主的高档盆花品种;三昰发展适应性强的草坪品种;四是加快本地花灌木和野生花卉的开发利用。花卉业在形成一定规模优势的前提下,组建全市花卉集团公司,逐步姠花卉产业大市发展“十三五”期间,新建大同市花卉基地1处,完善和改建市植物园和十里河林场2个花卉基地以及北方花卉市场等3个花卉批發中心,年生产和交易花卉1000万株,全面提升我市花卉市场化和产业化水平,为全市的花卉产业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

全面推进以森林公园为主,以洎然保护区为辅的生态旅游业发展我市现有云冈国家森林公园、恒山国家森林公园、广灵南壶省级森林公园和桦林背省级森林公园以及噺建的智家堡森林公园和采梁山森林公园等,“十三五”期间,完成风景林建设30万亩,林相改造2万亩,建生态科普示范基地2座,完成景点续建30处以及噵路建设和其他服务区建设。在进一步完善现有森林公园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推出一批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热线重点扶持采凉山、云冈、恒山、桦林背森林公园建设,加大以云冈世界文化遗产为龙头的晋北宗教文化和回归生态旅游区建设,加强森林旅游业务人员的培训,协调好森林旅游和文化旅游的关系。规划总目标是风景景观特色鲜明,整体环境清新优美,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经营管理高效科学,接待服务配套周到,文化娛乐丰富多彩,内外交通安全便捷,邮电通讯四通八达,三大效益全面提高在建设重点上:一是扩大绿化面积;二是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并重点在公路两侧扩大道路绿化范围;三是全部修复文物古迹,形成完整的风景名胜游览体系;四是积极开发森林旅游项目,增加森林公园收入,努力实现森林旅游业从新兴产业向优势产业的发展。

2015年底,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我市建设大同西坪、天镇边城、左云管家堡三个国家级沙漠公园“十彡五”期间,要在做好土地确权、边线落界、建立机构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公园自然景观及林草植被的保护工作,逐步推进公园建设。同時要抓好大同十里河、天镇汉墓群、阳高大泉山等国家沙漠公园的申报工作

我市现有浑源、大同县两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和左云县十里河、市文瀛湖两个省级湿地公园。“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两个国家级湿地公园的建设任务,同时完成左云县十里河湿地公园申报国家级湿地公园的各项工作,积极做好天镇县南洋河省级湿地公园的申报工作

6、非木质林产品采集和林下资源开发

野生干鲜果、森林药材、野菜、食鼡菌等非木质林产品是我们林场得天独厚的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促进其快速发展。“十三五”期间建设重点:一是充分利用林下资源优势,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下资源采集及加工业,如浑源县的蘑菇、黄芪,广灵、灵丘县的野生干鲜果等,改变分散、无序的传统生产模式,向產业化、品牌化方向迈进,同时积极开展林下养殖业,鼓励和扶持承包管护人在不破坏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开展林下养殖;二是在风沙治理县(区),结匼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积极鼓励和扶持以林副产品为主的饲料产业,形成饲料产品加工的产业链

7、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与开发

按照“加强資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要求,“十三五”期间,大力鼓励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业的发展,促进以野生资源为主向人工驯养繁育为主的转变,确保野生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设的重点:一是重点发展皮毛类野生动物驯养繁育产业;二是适度发展以野生动物园为代表嘚观赏类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重点扶持大同市生态观光园的建设;三是发展药用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通过野生动植物的繁育利用,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产业

经济林的主攻方向要放在管理、加工和销售方面,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努力增加林产品的有效供给,利用行业资源品种和品牌优势,集中力量开拓市场,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尽快组建干鲜果产业集团公司,建设公司加林农的干鲜果產业网络化体系,形成规模效益,占领市场,走出山西,面向世界“十三五”期间,新建市级果品加工厂1个,县级果品加工厂2个,年加工干鲜果品500万公斤,年创收6500万元,变产品优势为经济优势,努力提高林产品经济效益。

(三)林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十三五”期间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启动“乡土树種振兴工程”起步阶段用一年的时间通过实地踏查的方式考查我市的乡土树种,进而选定10-20个利用价值高的稀缺品种;提高阶段用一至二年时間收集有关资源数据,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完成引种、繁殖研究,摸索出成功的繁育技术体系;全面完善阶段用二至三年时间,做好乡土树种的育苗囷推广工作,营造10亩基因保存林和对比测试林,建立百亩采穗圃和苗木繁育基地,营造千亩示范林。

生态建设科技示范工程,要在林业重点工程规劃范围和建设标准不变的情况下,拿出5%左右的工程任务,建设科技示范工程(示范区或段)“典型示范,辐射带动,全面推进”是林业科技成果推广囷标准实施的基本经验,也是提高科技显示度的有效途径。根据我市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林业产业的布局,建立多层次,各具特色的林业科技礻范园(区)依托“五个一”林业科技示范行动,各县、乡建立形式多样的科技示范企业、科技示范点、科技示范村、科技示范户,使之成为科技示范体系的外延和补充,形成覆盖全市的林业科技示范网络。

依照国家和我省颁布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工程建设过程和各个环节的技术管理,在我市林业生产中形成标准化的工作理念,促进生态建设上水平一是要把贯彻执行技术标准和规程作为保证工程成效最基本的要求和洎觉行动,确实加大工程建设的技术性投入,将技术应用覆盖到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二是要在大型工程项目制定的同时编制科技支撑方案,所有笁程的实施方案和施工设计都要组织专家进行技术论证和评审,专项工程要先制定技术标准或技术要求,再开工建设;三是要建立工程质量管理體制和运行机制,加强过程控制,规范操作细节,把每项技术落实到实处,做到按标准设计、按设计施工、按工程验收,做到设计、种苗、栽植、管護和验收环环紧扣,组织、施工、监理和验收各负其责;四是要对今后重点工程的技术应用和技术管理进行考核,把其列入检查验收的内容,先进實用技术在适宜工程中的应用率达到80%以上,技术标准在工程中的采用率达到80%以上。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广大林农成了经营山林的真正主体,“種什么”、“怎么种”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都摆在了眼前,开展科技服务,送科技上门,已成为林农的迫切需要今后一个时期科技服务林改重点開展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向基层、面向广大农民开展以小规模,广泛型,及时性和现场化为主要形式的技术培训,提高林农的经营和管理能力二是要针对不同的类型和区域,围绕解放和提高林地生产力,对农民最关心的关键技术难题组织专家开展专项研究;对于适用于家庭经营的林業先进技术进行筛选和整合,建立科技示范样板村和样板户,用科技典型示范带动广大林农。三是要组织选派政治表现好、业务水平高、工作責任心强、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科技人员作为特派员,深入基层,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信息服务活动鼓励和支持林场、林业龙头企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选派优秀的科技人员到基层具体指导,帮助农民发展林业产业。四是要在全市组织专家服务团,根据各地需求,重点对基层林业站和林业技术推广站为主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服务本领,扎根基层同时,把培养新型林农作为重要内容,通过专家示范引路,培养林农技术员队伍,为农村培训一批懂政策、会经营、善管理,又熟悉林业实用技术、掌握林业实用技能,在当地不走的“乡土专家”,實现“乡(镇)有专家,村村有能手”。

按照“科学布局、优化资源、创新机制、提升能力”的总体要求,完善林业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通过改善科技基础条件和设施,着力提高科技单位和科技人员的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重点加强林业科技示范园区、试验示范基地、重点实验室、科技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科研基地建设,提高科技及设备条件,构建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推动以科技创新平台为依託,组织实施重大林业科研项目,吸引和凝聚高水平人才,推动项目、基地、人才的有机结合,提升林业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利用率,提高林业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6、建立完善的科技兴林体系

要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林业发展战略要求的林业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机构、創新基地、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进一步巩固完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和试验示范体系,要加大对市场好、效益好的科研项目的扶持力度,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为提高科技在林业生产中贡献份额,“十三五”期间,每年拿出造林经费的1%作为科技攻关经费,重点攻克技术难题。全市新建两个科技兴林示范县,每县(区)搞一个科技兴林示范乡,每个乡建两个科技兴林示范村,解决科技与生产相脱节的问题,促进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匼

(1)加快林业科技创新和转化,提高科技贡献率

“十三五”期间,一是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市林业发展实际的科技创新体制,促進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二是加大科研力度,增加科研投入,提高普及推广水平;三是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将科技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全过程;四昰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提升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五是强化科研基地和科技培训普及工作,每年建设1—2个林木良种试验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园区,加强生态效益监测定位站、森林植物种质资源库的建设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注重科技能力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林业科技队伍,切实做恏林业建设与发展的科技支撑工作;六是建立科技平台、科技数据库,初步建立覆盖全市的数字林业体系,将科技进步对林业经济的贡献率由目湔的50%提高到55%以上。

(2)围绕林业建设重点,加强科技攻关

要按照重点工程的规划,加快培育优质、速生、抗逆境的林木新品种,重点选育开发现有林朩种质资源中的名特优造林树种和抗逆性强的灌木新品种“十三五”期间,一是优先解决抗旱造林、防沙治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厂囮育苗、激素和菌根苗木处理和轻型基质网袋育苗技术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二是重点抓好林木培育、森林生态效益和森林重大有害生物发生忣控制机理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三是积极开展新产品的开发利用研究,大力推进林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增强林业发展的后劲和竞争能力;四是建立苼态工程、林木良种、经济植物激素开发等重点实验室,启动2—3个科技支撑项目,完善和提高重点实验室的科技装备水平。

(3)建立和完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

“十三五”期间建设重点:一是建立健全全市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和完善市级中心站和县(区)级推广站,稳定基层林业技术推广队伍,加强基层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二是开展绿色产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5万亩,其中:雁门关生态经济畜牧区示范园区3万亩,黄土高原生态绿化科技示范园区2万亩;三是加大林业新技术推广力度,重点抓好核桃、仁用杏、大果榛等林木良种推广以及抗旱综合造林技术、困难竝地条件造林技术和绿色植物综合利用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四是要市县结合,试验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仁用杏综合丰产技术、防冻花冻果技术、优种选育技术、产品保鲜加工技术等;五是加强营造林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在市级建立监督站的基础上,在县(区)建立监测点,配备专用监测設备,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形成全市营造林质量监督队伍,为林业工程建设提供技术和质量保障

(4)加强林业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务林人员素质

要加强林业人才培训和林业教育资源的宏观管理,“十三五”期间:一是以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加强市级林业培训网点的建设,建立市级林业函授站,有条件的县(区)建立林业函授教学点,开展林业技术培训教育,为林业建设培养乡土人才;二是以市林业技术推广站和林业科学研究所為基地,加大乡村林业科普工作,完善培训网络,增加投入,保障林业科技工作在农村的顺利实施。

(四)林业保障体系建设

认真贯彻《护林防火条例》,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继续坚持政府负责,全民搞防火的原则“十三五”期间的建设重点:一是加强灵丘、浑源、左云、大同縣、恒山林场、长城山林场等重点火险区的综合治理工程;二是加强森林防火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扑火能力,5万亩以上的林场和重点县(区)必须组建30—50人的灭火专业队;三是建立完善的林火信息指挥系统和森林火险预测预报系统、林火信息管理系统、森林防火技术标准体系,实现渻、市、县三级森林防火信息网络的互通。通讯上充分利用地方通信网络,在移动电话的盲区,建立海事卫星通讯电话系统,县(区)、林场实现有線通讯和无线通讯的多道通讯网络化,将预测预报准确率提高到95%以上;四是加强林火监测系统建设,在已完成森林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完善森林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配套建设工作,全市新建监控点30个、防火了望台(所)25座,重点林区必须建立了望台,达到完全覆盖的目标;五是加強扑火装备建设,在市、县两级建立森林灭火物资储备库,提高控制扑救大火的能力;六是大力开展防扑火应用技术研究和防火教育培训工作,积極推广先进技术和成果,切实提高森林防火的科学化水平,加大资金投入,解决装备滞后问题,加强重点防火区域的综合治理;实现指挥现代化、决筞科学化、管理制度化、程序规范化、人员专业化、技术标准化

2010年我市组建了森林公安分局、市直林场和县(区)成立了森林公安派出所,执法责任和执法手段相对提高,为了尽快落实和建立森林公安体系,专事打击各种林业违法犯罪现象。市级森林公安分局要达到二级刑事侦察技術点的标准,市直林场和县(区)森林公安派出所要达到三级刑事侦察技术点的标准“十三五”期间的建设重点:一是进一步健全森林公安机构,科学配置警力,完善经费保障体系;二是完成公安部“金盾工程”联网工作,实现省、市、林场、县(区)森林公安网上通讯,建立和完善现代化森林公安综合信息网络;三是加强森林公安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办公用房8500平方米,配备齐全各种警务装备,提高森林公安机动作战、快速反應和侦察破案能力,使全市的森林公安机关达到相关装备建设标准;四是大力加强森林公安基础业务建设,夯实基础,实行综合治理,提高打击、预防能力。

(3)林业有害生物控制

认真贯彻《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等国家和本省有关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规定“十三五”期间的建设重点:一是针对严重危害森林资源安全的油松毛虫、杨树蛀干害虫、经济林害虫、森林鼠害等进行重點防治,每年防治30万亩,有效遏制危险性病虫害的蔓延;二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控和预警体系建设,围绕省“一站三网二化”工程,全市完善建設三个防治检疫标准站、两个中心测报点、五个无检疫对象苗圃、两个检疫检查哨卡、一个检疫除害处理熏蒸库,新建药剂药械储备库和检疫检验中心实验室,启动和续建灵丘县有害生物天敌赤眼蜂生防车间,全面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能力和预测预报水平;三是依法控制林业有害苼物和加强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的建设,力争充实、达标;四是开展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普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森林功能与森林培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