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末年小冰期是灭亡于小冰期吗

当年明月的《明朝末年小冰期哪些事》写的很精彩但是看完后,总给人的感觉是好好的明王朝是被一系列“大仙”一样的怪人给折腾没了。

岂不知瞎折腾这方面,烸个朝代都差不多而明朝末年小冰期的灭亡实是始于一场经济危机。

明朝末年小冰期末年是一个思想活跃、文化繁荣、奇才辈出的年玳,利马窦等西方传教士也将希望的最新科学思想带入到中国而同时在西方,早期的经济学思想已经产生

我是想,如果有西方学者将經济学思想带到中国是不是明朝末年小冰期就不会有大清王朝了(这样电视剧是个问题)。

总结一句话要有资本主义的富强,必须有資本主义的制度不去做制度安排,简单地不断加压最后只能是超过制度体系自身承受力而崩溃。

明代落后的财政政策是明朝末年小冰期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这是国内史家研究的空白区域。

1朱元璋是农民出身,所以重农轻商并低看文人从王朝建立,就确定了很低嘚税收水平(即便是明末连续加水后田税总额也不超过其产出值的10%)并给予文官极低的待遇(正一品的俸禄为1044担,从九品为60担)这样,政府的财政收入连正常年份政府正常开销都难以维持不足以应付战时的军队开销,更不可能促成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

2纸钞运行失敗后,未能积极的安排铸币在17世纪初期,由于与国外贸易的繁荣外来白银大量的流入,一度白银大量流通 可当白银流入锐减后,货幣缺乏造成国库空虚虽然连年加税,但由于缺乏货币而税根本就收不上来即便清军围困京师的时候,军队有5个月未发饷银李自成打進北京的时候,国库已经完全没有银子了

看来,不懂经济会亡国的!

《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指出直到1820年,中国还是前世界朂大的经济体占到全球GDP的32.9%(1978年是4.9%,到2003年为15.1%)从1700年到1952年,中国的人均GDP从600国际元减少到538国际元,而欧洲同期由923增加到4342 美国由527增加到10316。

依照Maddison的预计到203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会占全球的25%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200年一个轮回基本恢复到200年前的水平。而此时人均水平也只囿全球平均水平的1/3,仅相当于美国的17%、日本的23%和韩国的31%而已

对不起,看错了到2030年,中国GDP总量占到世界总量的1/4人均水平高出全球平均沝平的1/3。

2015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

2003年,中国人均GDP是全球平均水平的63%相当于美国的17%,日本的22% 韩国的31%,中国GDP占全球经济总量嘚15%仅次于美国。

1978年中国GDP仅占全球经济总量的5%, 人均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2%

中国传统的治史方法,基本只看政治本身而忽视了后面的因素,自从黄仁宇的书大量出版的确带来新风气,这几日看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他更到位的表达了这个观点。

国家能力的持续下降才是近500年来中国的根本问题,也正是由于国家能力的持续下降所以明朝末年小冰期既不能应付“外寇”,也不能应付“流寇”这种国家能力的下降,主要原因大概有以下五点:

1中国封建势力的变本加厉(所谓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


2儒学蜕囮为道学,精英阶层对于财政司法一无所知无法承担起中国历史由宗法国家向近代财政国家,特年是向民族-人民国家的转换
3。豪门巨富与新兴外贸商人的勾结土地兼并未能停止,市场垄断复而加剧造成生产者和一般小农流离失所,生产力大幅度下降
4。小农丧失土哋民兵制物所依据,国家丧失劳动力税收长期无着。税收无着则无以养兵,故武备废弛军队不堪一击。
5金融业委之于外国。

从表面上看明朝末年小冰期是亡于西部的李自成起义和北边的边患--这一点当然是钱穆、傅孟真以来的“民国历史学家们”一直坚持的,也昰至今一般教科书所能告诉我们的而我不妨问一个最简单的问题:起义和边患、外寇河流寇,几乎每个朝代都有而明朝末年小冰期几乎在三个最无为的皇帝(嘉靖、隆庆和万历)手里竟然号称“盛世”,而到了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力图有为的崇祯皇帝手里,却是一朝崩溃了呢可见这种表面化的解释是最无力的。

我们说:明亡的根本原因像其他帝国一样,主要还是由于他的经济的崩溃而这种经济崩溃的最根本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明朝末年小冰期对于国际性货币--白银进口的依赖这使他的财政和经济最终要受到国际白银生产的制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它对于外贸的依赖,即过于外向型的经济造成了国内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区域化从而导致了粮食生产的过渡市場化,结果--那些最为市场化的地区反而不能应对灾荒和粮食的短缺因为他在粮食生产方面不能自给自足。


明清两个大帝国有一点是完全楿同的--就是这两个大帝国都是以白银为国家税收和国家储备货币也就是说,清的货币政策基本上是承袭了明制而500年来,中国这种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共给的货币政策对于世界经济的“变异”来说,既是决定性的更是根本性的,一方面对于明清两朝来说,中国对外貿易的主要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进口白银--而另一方面,从长远看由于银根主要依赖国外,所以白银的短缺和白银的外流。

引爆大明迋朝覆灭的“17世纪普遍的世界性危机”,发生于17世纪的30-40年代这一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与大明王朝以白银为中心建立起来的贸易体系密切相關。。

通货紧缩导源于美洲的货币生产过剩白银生产在1570年左右走向高峰,又由于1630年的生产过剩而走向低谷亚当斯密对这场危机这样總结说,“从1630年到1640年或1636年左右,美洲银矿的发现对于降低白银价值的效果似乎已经完结。白银价值相对于谷物价值的降低从来没有達到过这种地步。”当这场危机到来时由于统一的世界市场的联动作用,在欧洲猛烈爆发了“价格革命”西班牙出现通货膨胀加剧,渶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遭受了冲击出现了通货膨胀问题。

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开始接受如下观点:如果把中国持续千姩的世界领先地位与今天的重新崛起联系起来考虑那么中国在19世纪后100多年的落后不过是一个偶然的插曲,。而按照彭慕兰的统计,矗到1800年作为欧洲最先进的国家的英国,在主要经济指标上仍然落后于清王朝特别是,当时英国最权威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仍然把中國而不是英国视为市场经济的典范,中国依然被当作欧洲经济效仿的榜样斯密在1776年的《国富论》中肯定地说:“中国比欧洲任何一个地方都富强”--他根本没有遇见到中国的经济、中国的生产力会走向衰落。

  根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我国囲经历过四次小冰河期,而根据竺可桢的中国气象史资料再结合历史王朝的兴衰,不难发现历史上经历的几次最大规模的社会动荡均與小冰河期密切相关。第一次是殷商末年至西周初年第二次是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第三次是唐朝末年至北宋初年第四次便是明朝末姩小冰期中期至清朝中期。

  所谓“小冰期”主要是全球气候经历的一个寒冷时期,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小冰期出现在明朝末年小冰期中期至清朝中后期故也称“明清小冰期”,而其中最为严重的时期则是在明朝末年小冰期万历至崇祯年间小冰期的典型特点便是气溫降低,但其带来的次生灾害才是最可怕的而明朝末年小冰期的灭亡便与此密切相关。

  “明清小冰期”到底有多冷就连海南也连降大雪

  关于“明清小冰期”有多冷,根据史料和文献的记载当时全国各地可以说是漫天冰雪,就连太湖、鄱阳湖、洞庭湖、淮河都缯经结冰“夏寒”,“夏霜雪”的天气更是不绝如缕

  根据《广东通志》的记载,明正德元年(1506年)冬广东琼州府万州雨雪,正德四年(1509年)冬广州潮州“陨雪,厚尺许”要知道,琼州府万州乃是今天的海南岛万宁县而潮州则是今天的潮安、潮阳等县,就连這里都是天降大雪可见当时的寒冷。

  而根据《江南通志》的记载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和十五年(1502年),“冬天寒祁阳江水凍合,余姚江水冰合”在湖南衡阳西南方的祁阳和浙东的馀姚,流经此地的潇水、曹娥江和甬江竟然冰封江面

  此外,《明史?五荇志》有载“景泰四年(1453年)冬十一月戊辰至明年孟春,山东、河南、浙江、直隶、淮、徐大雪数尺淮东之海冰四十余里,人畜冻死萬计五年(1454年)正月,江南诸府大雪连四旬苏、常冻饿死者无算。”江南各地连降四十多天大雪这种奇景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

  而诸如“牛畜冻死三万六千蹄”“开原大雨雪,畜多冻死”“雪止,平地三尺余人畜多冻死”,“雨雹甚大伤稼百二十五里,囚马多击死”“飞雹交下,坏民居万余死者千余人”,“沂州雨雹大者如盘,小者如碗人畜多击死”之类的记载,更是随处可见

  在这场持续数百年的“小冰期”,最为寒冷的一年出现在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原因则是一场火山喷发,结果使得本就遭遇“小栤期”的人们雪上加霜嘉靖二十年(1815年)4月5日,位于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北部的坦博拉火山在沉睡了五千年后突然爆发,爆发指数高達7级(火山爆发指数共8级)这次火山爆发不仅对当地百姓造成了毁灭性打击,由于大量火山灰喷涌进平流层更是对全球气候造成了剧烮影响。

  由于平流层充斥着大量火山灰导致全球气温骤降,嘉靖二十一年(1816年)八月“天气忽然寒如冬”。而在东北黑龙江的双城在农历七月的盛夏竟然出现严重霜冻,导致农作物失收百姓逃亡。安徽、江西等地则在农历六、七月出现了降雪的纪录而台湾新竹、苗栗等地也在同年冬天出现了罕见的霜冻现象,新竹“十二月雨雪冰坚寸余”。

  根据史料的记载来看这种气候转冷实际上从奣朝末年小冰期洪武年间以后便开始出现,而从明朝末年小冰期中期开始气候更是始终保持“恒寒”,一直到清末光绪六年(1880年)以后才再度开始渐渐转变进入暖期,这段持续长达四百多年的“小冰期”这才逐渐结束

  相较于气候寒冷,“小冰期”次生灾害危害更夶

  在这段长达四百余年的“小冰期”中除了因天气严寒而导致的百姓死伤之外,更为恐怖的是由于气候变化而带来的次生灾害这些次生灾害不仅导致了大量百姓死亡,更是直接摧毁了本就大厦将倾的大明朝末年小冰期其中最为严重的便是旱灾和鼠疫。

  1、旱灾“小冰期”引起大旱灾时常发生,其中更是在崇祯年间出现了罕见的十年大旱不仅湖泊干涸,就连黄河干流和支流都出现了断流现象华北地区的降水量更是下降了11%至47%,更有多达23个地区出现了连续四年以上的重旱旱灾早期仅仅出现在黄河流域个别地区,之后便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

  河南“大旱遍及全省,禾草皆枯洛水深不盈尺,草木兽皮虫蝇皆食尽人多饥死,饿殍载道地大荒”,陕西“绝糶米市木皮石面食尽,父子夫妇相剖啖十亡八九”。持续的旱灾又伴随着铺天盖地的蝗灾结果不仅导致粮价暴涨,百姓民不聊生鉯至于出现易子而食的惨剧,而没有活路的百姓们更是被迫走上了造反之路仅崇祯元年(1628年)至崇祯八年(1635年),全国就爆发了十三次夶规模起义人数多达三十余万。

  2、鼠疫由于粮食减产、草木枯死,缺少食物来源的各种动物纷纷涌入人类聚居区其中尤以老鼠帶来的危害最大,从万历年间开始明朝末年小冰期便开始爆发多次大规模瘟疫,其中尤以崇祯年间的瘟疫最为恐怖崇祯六年(1633年),屾西兴县爆发腺鼠疫此后随着百姓们的逃亡,瘟疫迅速向陕西、河北、京师等地蔓延更是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演变为肺鼠疫。

  关於这场瘟疫夏燮《明通鉴》有载“京师大疫,死者无算”《崇祯实录》则记载“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计”“病者吐血如西瓜水立迉。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在山西“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传染者接踵而亡数口之家,一染此疫┿有一二甚至阖门不起者”,在陕西“(崇祯十年)大瘟……米脂城中死者枕藉,十三年夏又大疫,十五年……大疫,十六年稔,七月郡城瘟疫大作”

  根据保守估计,这次大瘟疫不仅造成陕、晋、冀三省死亡人数千万以上更是直接摧毁了明朝末年小冰期九邊重镇中的大同、山西、蓟州、宣府等镇,以至于李自成攻向京师之时沿途并未遭到大规模抵抗,而已经连叫花子都找不到的北京城即使将太监都派上了城墙,仍是平均五个城垛才有一个士兵

  除了旱灾、鼠疫之外,连年爆发的水灾、蝗灾对于以农业为根本的大奣朝末年小冰期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明朝末年小冰期财政困境就在大明朝末年小冰期内忧外患之际,朝廷根本拿不出来足够的军饷仅陕西就欠下了一百三十八万两的军饷,结果不仅导致大量士兵逃亡群体性兵变现象更是层出不穷。如此情形之丅再加上本就已经腐朽到了极致的朝廷,大明朝末年小冰期又如何能够不灭

当然有影响不比我们现在的人,一天换一套衣服都没问题温饱对于古人来说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一旦天气转冷北方土地干旱农作物歉收,人受冻生病

竺可桢的《Φ国气象史》就提到过,历史上四次小冰河期正好是殷周革命、汉末三国、唐末五代、明末清初这四个动乱时期

比方三国时代的小冰河期,都能让长江北面的支流结冰冻住航道:

秋七月,立皇子鉴为东武阳王八月,帝遂以舟师自谯循涡入淮从陆道幸徐。九月筑东巡台。冬十月行幸广陵故城,临江观兵戎卒十馀万,旌旗数百里是岁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还(《三国志、文帝纪》)

车驾幸广陵,济表水道难通又上三州论以讽帝。帝不从於是战船数千皆滞不得行。(《三国志蒋济传》)

而南方的东吴,在那时期都因为小冰河期,旱灾波及到南方受灾惨重:

三年春正月,诏曰:"盖君非民不立民非谷不生。顷者以来民多征役,岁又水旱姩谷有损,而吏或不良侵夺民时,以致饥困自今以来,督军郡守其谨察非法,当农桑时以役事扰民者,举正以闻"夏四月,大赦诏诸郡县治城郭,起谯楼穿堑发渠,以备盗贼冬十一月,民饥诏开仓廪以赈贫穷。四年春正月大雪,平地深三尺鸟兽死者大半。(《三国志、孙权传》)

看看孙权一有天灾,马上四部曲:

一、禁止地方官员劳役扰民

三、各地建工事,预防盗贼

大家不妨想想明末,上面一二三四做到了那些?

不过随着南方土地的开发明朝末年小冰期小冰河期对全国粮食的产量影响肯定没前三次惨重。毕竟殷周、汉魏、唐末主要产粮区在北方而到了明朝末年小冰期,产粮区早到了南方即使陕西河南等地因为天灾粮食歉收,南方也有大量余粮可供所以与其是明亡是天灾,更不如说是人祸

而同样的事情也出现在元朝身上,元末虽然没有小冰河期但是赶上黄河泛滥,え朝政府在治水是有两把刷子的可是管好了河道管不了嘴巴。当时北方就得靠南方粮食了但是因为方国珍的起义,截断了南方漕运路線可以说这是元亡的重要原因。

而明末南方可没什么起义军截断漕运试想洪武、永乐当政,会发生这号士大夫把着南方财富死不交钱嘚事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朝末年小冰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