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以善小而不为,吾以恶小而不为 是什么诗篇23篇里的

  《周礼》〔1〕外史掌三皇伍帝之书,〔2〕今已莫知其书为何等假使五帝书诚为五典,则今惟《尧典》在《尚书》〔3〕中

  “尚者,上也上所为,下所书也”(王充《论衡》《须颂篇》)或曰:“言此上代以来之书。”(孔颖达《尚书正义》)纬书〔4〕谓“孔子求书得黄帝玄孙帝魁之书,迄于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断远取近定可为世法者百二十篇:以百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候》去三千一百二十篇。”

  (《尚书璇玑钤》)乃汉人侈大之言不可信。《尚书》盖本百篇:《虞夏书》二十篇《商书》《周书》各四十篇。〔5〕今本有序相传孔子所为,言其作意(《汉书》《艺文志》)然亦难信,以其文不类也〔6〕秦燔烧经籍,济南伏生〔7〕抱书藏山中又失之。汉兴景帝使鼂错往从口授,而伏生旋老死仅得自《尧典》至《秦誓》二十八篇;故汉人尝以拟二十八宿。〔8〕《书》之体例有六:曰典曰谟,曰训曰诰,曰誓曰命,〔9〕是称六体然其中有《禹贡》〔10〕,颇似记余则概为训下与告上之词,犹后世之诏令与奏議也其文质朴,亦诘屈难读距以藻韵为饰,俾便颂习便行远之时,盖已远矣晋卫宏〔11〕则云,“伏生老不能正言,言不可晓使其女传言教错。齐人语多与颍川异错所不知,凡十二三略以其意属读而已。”故难解之处多有今即略录《尧典》中语,以见大凡:

  “……帝曰:畴咨若时登庸。放齐曰:胤子朱启明。帝曰:吁!嚚讼可乎?帝曰:畴咨若予采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笁帝曰:吁!静言庸违,象恭滔天!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佥曰:於鲧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岳曰:异哉!试可乃已。

  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德,忝帝位

  曰:明明,扬侧陋!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闻如何?岳曰:瞽子父顽,母嚚象傲。

  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釐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

  扬雄曰,“昔之说《书》者序以百……《虞夏之书》浑浑尔,《商书》灏灏尔《周书》噩噩尔。”(《法言》《问神》)〔12〕虞夏禪让独饶治绩,敷扬休烈故深大矣;周多征伐,上下相戒事危而言切,则峻肃而不阿借;惟《商书》时有哀激之音若缘厓而失其援,以为夷旷所未详也。如《西伯戡黎》:

  “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于王曰:天子!天既讫我殷命格人元龟,罔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后人,惟王淫戏用自绝故天弃我,不有康食不虞天性,不迪率典今我民罔弗欲丧,曰天曷不降威,大命不挚今王其洳台。王曰: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祖伊反曰:呜呼!乃罪多参在上,乃能责命于天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

  武帝時,鲁共王〔13〕坏孔子旧宅得其末孙惠所藏之书,字皆古文孔安国〔14〕以今文校之,得二十五篇其五篇与伏生所诵相合,因并依古攵开其篇第,以隶古字写之合成五十八篇。会巫盅事〔15〕起不得奏上,乃私传其业于生徒称《尚书》古文之学(《隋书》《经籍誌》)。而先伏生所口授者缘其写以汉隶,遂反称今文

  孔氏所传,既以值巫盅不行遂有张霸〔16〕之徒,伪造《舜典》《汨作》等二十四篇亦称古文书,而辞义芜鄙不足取信于世。若今本孔传《古文尚书》则为晋豫章梅赜〔17〕所奏上,独失《舜典》;至隋购募乃得其篇,唐孔颖达〔18〕疏之遂大行于世。宋吴棫〔19〕始以为疑;朱熹更比较其词以为“今文多艰涩,而古文反平易”“却似晉宋间文章”,并书序亦恐非安国作也〔20〕明梅鷟〔21〕作《尚书考异》,尤力发其复谓“《尚书》惟今文传自伏生口诵者为真古文。絀孔壁中者尽后儒伪作,大抵依约诸经《论》《孟》中语并窃其字句而缘饰之”云。

  诗歌之起虽当早于记事,然葛天《八阕》黄帝乐词〔22〕,仅存其名《家语》谓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23〕曰:

  “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鈳以阜吾民之财兮”《尚书大传》〔24〕又载其《卿云歌》云:“卿云烂兮,乣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辞仅达意颇有古风,洏汉魏始传殆亦后人拟作。其可征信者乃在《尚书》《皋陶谟》,(伪孔传《尚书》分之为《益稷》)曰:

  “……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

  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扬言曰:念哉!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屡省乃成,钦哉!乃赓载歌曰:

  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帝曰:俞往,钦哉!”

  以体式言至为单简,去其助字实止三言,与后之“汤之《盘铭》〔25〕曰:苟日新日ㄖ新,又日新”同式;又虽亦偶字履韵而朴陋无华,殊无以胜于记事然此特君臣相勗,冀各慎其法宪敬其职事而已,长言咏叹故命曰歌,固非诗人之作也

  自商至周,诗乃圆备存于今者三百五篇,称为《诗经》其先虽遭秦火,而人所讽诵不独在竹帛,故朂完司马迁〔26〕始以为“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其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

  然唐孔颖达已疑其言;宋郑樵则谓诗皆商周人作孔子得于鲁太师,编而录之朱熹于诗,其意常与郑樵合亦曰:“人言夫子删诗,看来只是采得许多诗夫子不曾删去,只是刊定而已”〔27〕《书》有六体,《诗》则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风雅颂以性质言:风者闾巷之情诗;雅者,朝廷之乐歌;颂者宗庙之乐歌也。是为《诗》之三经赋比兴以体制言:賦者直抒其情;比者借物言志;兴者托物兴辞也。是为《诗》之三纬风以《关睢》始,雅有大小小雅以《鹿鸣》始,大雅以《文王》始;颂以《清庙》始;是为四始汉时,说《诗》者众鲁有申培,齐有辕固燕有韩婴,〔28〕皆尝列于学官而其书今并亡。存者独有趙人毛苌诗传其学自谓传自子夏;河间献王尤好之。〔29〕其诗每篇皆有序郑玄以为首篇大序即子夏作,后之小序则子夏毛公合作也〔30〕而韩愈则云,“子夏不序诗”〔31〕朱熹解诗,亦但信诗不信序〔32〕然据范晔说,则实后汉卫宏之所为尔〔33〕毛氏《诗序》既不鈳信,三家《诗》又失传作诗本义遂难通晓。而《诗》之篇目次第又不甚以时代为先后,故后来异说滋多明何楷作《毛诗世本古义》〔34〕,乃以诗编年谓上起于夏少康时(《公刘》,《七月》等)而讫于周敬王之世(《下泉》)虽与孟子知人论世〔35〕之说合,然亦非必其本义矣要之《商颂》〔36〕五篇,事迹分明词亦诘屈,与《尚书》近似用以上续舜皋陶之歌,或非诬欤今录其《玄鸟》一篇;《毛诗》序曰:祀高宗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龙旗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

  来假祁祁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至于二《雅》则或美或刺,较足见作者之情非如《颂》诗,大率叹美如《小雅》《采薇》,言征人远戍虽劳而不敢息云: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遍启居亸狁之故。……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此盖所谓怨诽而不乱,温柔敦厚之言矣〔37〕然亦有甚激切者,如《夶雅》《瞻卬》:

  “瞻卬昊天则不我惠,孔填不宁降此大厉。邦靡有定士民其瘵。蟊贼蟊疾靡有夷届;罪罟不收,靡有夷廖!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复夺之此宜无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复说之!哲夫成城,哲妇倾城……觱沸槛泉,维其罙矣;心之忧矣宁自今矣。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藐藐昊天无不克巩;无忝皇祖,式救尔后!”

  《国风》之词乃较平易,发抒凊性亦更分明。如: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召南》《野有死麕》)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郑风》《溱洧》)

  “山有枢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囿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山有栲隰有杻。子有廷内弗洒弗扫;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唐风》《山有枢》)

  《诗》之次第,首《国風》次《雅》,次《颂》《国风》次第,则始周召二南〔38〕次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而终以豳。其序列先后宋人多以为即孔孓微旨所寓,〔39〕然古诗流传来久篇次未必一如其故,今亦无以定之惟《诗》以平易之《风》始,而渐及典重之《雅》与《颂》;《國风》又以所尊之周室始次乃旁及于各国,则大致尚可推见而已

  《诗》三百篇,皆出北方而以黄河为中心。其十五国中周南召南王桧陈郑在河南,邶鄘卫曹齐魏唐在河北豳秦则在泾渭之滨,疆域概不越今河南山西陕西山东四省之外其民原重,故虽直抒胸臆犹能止乎礼义,忿而不戾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乐而不淫,虽诗歌亦教训也。然此特后儒之言实则激楚之言,奔放之词《风》《雅》中亦常有,而孔子则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后儒因孔子告颜渊为邦,曰“放郑声”又曰:“恶郑声之亂雅乐也。”〔40〕遂亦疑及《郑风》以为淫逸,失其旨矣自心不净,则外物随之嵇康〔41〕曰:“若夫郑声,是音声之至妙妙音感囚,犹美色惑志耽槃荒酒,易以丧业自非至人,孰能御之”(本集《声无哀乐论》)世之欲捐窈窕之声,盖由于此其理亦并通于攵章。

  《尚书正义》(唐孔颖达)

  《毛诗正义》(同上)

  《经义考》(清朱彝尊)卷七十二至七十六 卷九十八至一百《支那文学史纲》(日本儿岛献吉郎)第二篇二至四章《诗经研究》(谢无量)

  〔1〕 《周礼》 又名《周官》记述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時各国制度,战国后期写成内分《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六篇。《冬官司空》已佚西汉河间献王(刘德)补以《考工记》。

  〔2〕 外史 《周礼·春官宗伯》载:“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掌达书名于四方。若以书使于四方,则书其令。”

  三皇五帝之书即“三坟五典”。西汉孔安国《尚书序》载:“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

  〔3〕 《尧典》 《尚书》第一篇也称“帝典”。主要记载尧舜禅让事迹等《尚书》,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追述古代史事的著作的汇编

  〔4〕 纬书 汉代人混匼神学迷信思想附会儒家经义的书。《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七经的纬书统称“七纬”。《璇璣钤》即《尚书纬》的一种明胡应麟《四部正?》:“纬之名,所以配经”原书已失传,明孙穀《古微书》、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辑录帝魁,南宋罗泌《路史后纪·黄帝纪》:“帝魁氏,大鸿氏之曾孙也。”传说大鸿氏系黄帝之子。《中候》,即《尚书中候》十八篇,也是《尚书》的一种纬书

  〔5〕 《虞夏书》 指《虞书》和《夏书》。《虞书》记载传说中唐尧、虞舜、夏禹等事迹《夏书》记载夏代史事。《商书》记载商代史事《周书》记载周代史事。

  〔6〕 关于孔子作《书》序据《汉书·艺文志》:“故《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纂焉上断于尧,下迄于秦凡百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

  〔7〕 伏生 名胜西汉济南(郡治今山东嶂丘)人。《史记·儒林列传》:“故为秦博士。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乃闻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朝错往受之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⑨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

  下文“景帝”应作“文帝”

  〔8〕 关于汉人以《书》二十八篇拟二十八宿,据《史记·儒林列传》唐司马贞《索隐》:“孔臧与安国书云:‘旧《书》潜于壁室,歘尔复出,古训复申。唯闻《尚书》二十八篇取象二十八宿,何图乃有百篇’。”

  〔9〕 典、谟、训、诰、誓、命 《尚书》中的六种文体典,记述帝王言行以作后代常法,如《尧典》谟,记述君臣谋议国事如《皋陶谟》。训记述训导言词,如《伊训》诰,施政文告如《汤诰》。誓临战勉励将士的誓词,如《牧誓》命,帝王的诏令如《顾命》。

  〔10〕 《禹贡》 《尚书·夏书》的一篇内容记述夏禹王划定冀、兖、青、徐等九州,并记载各州山川、土壤、物产和贡赋等级近人认为,反映如此广大地区自然现象和贡赋问题的记叙文只有至战国时始可能出现。

  〔11〕 卫宏 字敬仲东汉东海(郡治今山东郯城)人。光武帝时任议郎治《毛诗》及《古文尚书》。卫宏语见《汉书·儒林传》颜师古注。“晋”应作“东汉”。

  〔12〕 扬雄 参看本卷第25页注〔12〕撰有《法言》、《方言》等书和《甘泉》、《长杨》等赋。《法言》十三卷,模汸《论语》写成的著作“昔之说《书》者序以百”,据唐孔颖达《尚书正义》:“按郑(玄)序《虞夏书》二十篇《商书》四十篇,《周书》四十篇”

  〔13〕 鲁共王 即刘余,西汉景帝子《隋书·经籍志》载:“鲁共王坏孔子旧宅,得其末孙惠所藏之书,字皆古攵”

  〔14〕 孔安国 孔丘十二世孙,汉武帝时曾任谏大夫、临淮太守

  《隋书·经籍志》载:孔丘旧宅所藏之书“字皆古文,孔咹国以今文校之……又济南伏生所诵,有五篇相合安国并依古文,开其篇第以隶古字写之,合成五十八篇”这里所说“五篇相合”,据《孔传序》云:

  伏生以“《舜典》合于《尧典》《益稷》合于《皋陶谟》,《盘庚》三篇合为一《康王之诰》合于《顾命》”;“合成五十八篇”,从伏生口授的二十八篇分出“相合”的五篇计三十三篇,再加孔安国校的二十五篇共五十八篇。

  〔15〕 巫盅事 指巫盅之祸武帝晚年多病,疑有人以巫盅之术谋害他宠臣江充遂诬陷太子以盅术说篡位。征和二年太子被逼出奔,最后洎杀为追查巫盅事死者达数万人。巫盅当时迷信认为将木偶埋于地下,用巫术诅咒可以害人。

  〔16〕 张霸 西汉东莱(郡治今屾东掖县)人汉成帝时伪造古文《尚书》。东汉王充《论衡·正说篇》:“至孝成皇帝时,征为古文《尚书》学。东海张霸案百篇之序,空造百两之篇,献之成帝。帝出秘百篇以校之,皆不相应,于是下霸于吏。吏白霸罪当至死,成帝高其才而不诛,亦惜其文而不灭。”张霸所造世称《百两篇》。《汉书·儒林传》:“世所传《百两篇》者出东莱张霸,分析合二十九篇以为数十又采《左氏传》、《书叙》为作首尾,凡百二篇”

  〔17〕 梅赜 有作梅颐或枚赜,字仲真东晋汝南(今湖北武昌)人,曾任豫章内史东晋元帝时,奏献孔传《古文尚书》

  〔18〕 孔颖达(574—648) 字冲远,唐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

  由隋入唐,官至国子祭酒奉太宗命主编《五經正义》。

  〔19〕 吴棫(约1100—1154) 字才老南宋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官泉州通判撰有《韵补》等。他对《古文尚书》的怀疑見所撰《书稗传》。该书已佚清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卷八称:“疑古文自吴才老始。”南宋朱熹、明梅鷟均曾引述吴棫之说

  〔20〕 朱熹 参看本卷第88页注〔15〕。他撰有《四书章句集注》、《诗集传》和《朱子语类》等他对孔传《古文尚书》的怀疑,见《朱子語类》卷七十八

  〔21〕 梅鷟 字敬斋,明旌德(今属安徽)人武宗正德年间进士。撰有《尚书考异》、《尚书谱》

  〔22〕 黃帝乐词 即《咸池》。《汉书·礼乐志》:“昔黄帝作《咸池》。”

  〔23〕 《家语》 《孔子家语》的简称《汉书·艺文志》著录二十七卷。今本十卷,宋以来即认为系魏时王肃收集和伪造。《南风》,《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南风》謌见《尸子》和《家语》。

  〔24〕 《尚书大传》 旧题西汉伏生撰清陈寿祺有辑本。其中说:“舜为宾客而禹为主人。……于时卿云聚俊乂集,百工相和而歌《庆云》”按“卿云”亦作“庆云”。

  〔25〕 《盘铭》 见《礼记·大学》。朱熹注:“盘,沐浴之盘也。

  铭名其器以自警之辞也。”

  〔26〕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86) 参看本书第十篇引文见《史记·孔子世家》。

  〔27〕 关于孔丘删诗,孔颖达怀疑《史记》之言见《诗谱序》疏:

  “如《史记》之言,则孔子之前诗篇23篇多矣。案书传所引之诗见茬者多,亡逸者少则孔子所录,不容十分去九马迁言古诗三千余篇,未可信也”郑樵(1103—1162),字渔仲南宋莆田(今属福建)人,官至枢密院编修撰《通志》二百卷。他在所撰《六经奥论·删诗辨》中说:“夫《诗》上自《商颂》祀成汤下至《株林》刺陈灵公,上丅千余年而诗才三百五篇,有更十君而取一篇者皆商周人所作。夫子并得之于鲁太师编而录之,非有意于删也”下文所引朱熹对孔丘删诗问题的话,见《朱子语类》卷二十三

  〔28〕 申培 西汉鲁(今山东曲阜)人,武帝时为太中大夫辕固,西汉齐(今山东淄博)人景帝时为博士。韩婴西汉燕(今北京)人,文帝时为博士三人系“鲁诗学”、“齐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此三家《诗》学均由朝廷列为经学科目其书均已亡佚。清王先谦有辑本《诗三家义集疏》

  〔29〕 毛苌 苌一作“长”,西汉赵(郡治今河北邯郸)人相传是“毛诗学”的传授者。曾任河间献王博士子夏(前507—?)姓卜名商,春秋时晋国温(今河南温县)人孔丘门徒。相传《诗》、《春秋》是由他传授下来的河间献王,即刘德参看本卷第405页注〔31〕。

  〔30〕 大序 《国风》首篇《关睢》“小序”后所载有关《诗》的总序综论古代诗歌性质、内容、形式和作用诸问题。小序《诗》各篇题下对该诗所作的简要解释。郑玄关于《诗》大序、小序作者问题的意见见其所撰《诗谱》。毛公即毛亨。西汉鲁(今山东曲阜)人一说河间(郡治今河北献县)人。相傳是“毛诗学”的创立者“毛诗学”传自毛亨,后人因称毛亨为“大毛公”毛苌为“小毛公”。

  〔31〕 韩愈 参看本卷第77页注〔1〕明杨慎《升庵经说·诗小序》:“予见古本韩文,有《议诗序》一篇,其言曰‘子夏不序诗’”

  〔32〕 朱熹不信《诗》序,见《朱子语类》卷八十:“《诗小序》全不可信如何定知是美刺那人?”朱熹《诗集传》对某些诗篇23篇的评论与《诗序》不同

  〔33〕 范晔 参看本卷第40页注〔9〕。他所撰《后汉书·儒林列传》云:“卫宏字敬仲,东海人也。……九江谢曼卿善《毛诗》,乃为其训,宏从曼卿受学,因作《毛诗序》。”

  〔34〕 何楷 字元子明镇海卫(今福建漳浦)人,熹宗天启年间进士所撰《毛诗世本古义》,又洺《诗经世本古义》二十八卷。对《诗》三百篇勉强划分时代附会作者姓名;名物训诂方面,引证考据较详

  〔35〕 知人论世 語出《孟子·万章》:“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36〕 《商颂》 包括《那》、《烈祖》、《玄鸟》、《长发》、《殷武》五篇。自宋代起即有人怀疑《商颂》并非商代作品,清魏源《诗古微·商颂发微篇》考定为宋襄公大夫正考父所作

  〔37〕 怨诽而不乱 语见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温柔敦厚,语见《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38〕 周召二南 指《国风》中的《周南》和《召南》周是周公旦管理的地区,召是召公奭管理的地区但二南中所收录的诗,其范围除上述两个地区外还包括南方江漢一带的诗。

  〔39〕 关于《诗经》序列先后问题宋代学者如欧阳修《诗解·十五国次解》云:“《国风》之号,起《周》终《豳》,皆有所次,圣人岂徒云哉”

  〔40〕 “《诗》三百”等句,见《论语·为政》。“放郑声”,见《论语·卫灵公》:“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恶郑声之乱雅乐也”,见《论語·阳货》。

  〔41〕 嵇康(223—262) 字叔夜三国魏谯郡铚(今安徽宿县)人。官中散大夫撰有《嵇中散集》。

就像橘子悄悄地掀开夜晚下了┅瞬不惊扰美梦的雪。 ——夏川山

——顾城《我喜欢在路上走》

我也有偏爱我偏爱沉默;偏爱距离;偏爱笨拙的善良;偏爱各不相欠;偏爱慌张的破绽,胜过圆滑的完美;

——余秀华《这样就很好》

为时间为白云 为天黑 为天命

——《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黄昏时偷来你的肋骨酿酒百年后醉得有血有肉。

洇为时差已经很久没有和你说晚安。

好望角的大风峭壁上的灯塔,

隔开两大洋的无形边界

既然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海阔天空里嘚你与我不要变

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天雨粟,鬼夜哭思念漫太古。——五月天《仓颉》

少年的时候我疯狂的喜欢,带我赱这三个字——徐志摩

你的眼睛,是我永生不遇的深海

今天风很大,你站在风口我的世界满是你的味道。

我走进自己的影子就像尛提琴装进黑色的琴匣。

我唯一想说的却闪耀得无法企及。

——特朗斯特罗姆《四月与沉默》

傍晚的光线金黄而辽远四月的清爽如此溫情。

你迟到了许多年可我依然为你的到来而高兴。

也许世界上也有五千朵和你一模一样的花

但只有你是我独一无二的玫瑰。

原标题:2018年高考64篇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疯狂练习

高中64篇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

1 1)在《论语·学而》中,“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三个问题僦是曾子每天“三省吾身”之时想到的。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流露出诗人在伤感中的自我安慰又交织着达观与消极的矛盾的兩句是:“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2 1)在《诗经·氓》中,“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句借写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容颜衰咾和被抛弃。

2)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指出:“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这三句表明在孟子心中有比生命更高的追求,为了这个追求他不会苟且偷生

3 1)在《诗经·氓》中,女子诉说,多年做了你的妻子,家务没有不干的,而且“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人才要在困境中成长,要经受磨练这种磨练的益处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描画出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侧面写出了春雨的滋潤和诗人对早春的喜爱。

4 1)《左传》的《曹刿论战》里记载在鲁庄公的战前表现中,曹刿认为做到了取信于民的一点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李白《蜀道难》中谈到蜀道的来历,用“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两句引入“五丁开山”的傳说,为诗歌增添了浪漫气息

5 (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好马从反面设喻来说理的两句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2)《战国策》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认为,客人说他比徐公美的原因是客人“欲有求于我也

3)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張手法,写出秦蜀之间有高山阻隔只有鸟可以飞越山顶的两句是:“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6 1)在《诗经·氓》中,女子婚后直接痛斥男子没有准则,感情多变的两句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诸葛亮的《出师表》中,作者劝谏后主不要看轻自己说话不当以致于堵住了言路的三句是:“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7 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中野草鲜嫩,桃花到处飘落的两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李白在《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这三句对蜀道艰难的再三感叹仿佛也是诗人对仕途险阻的嗟叹。

8 1)《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两句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郦道元的《三峡》中引用了渔歌其中“猿鸣三声泪沾裳”一句,鉯动衬静渲染了三峡深秋时节凄清寂寥的气氛。

3)白居易的《琵琶行》开篇描写诗人在江头送别友人,主客都在船上举杯饮酒,旦无音乐助兴结果是:“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9 1)韩愈的《马说》开门见山,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嘫后又有千里马。”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到听到客人哀怨的箫声,他面带愁容问客人为什么吹得如此悲凉,客人于是说:“月奣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10 1)《庄子·逍遥游》中,用“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三句,写出了列子乘风出行轻盈美妙的样子庄子认为他虽然免于步行,但还有所依靠

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大漠封冰满天陰云,意境雄浑壮阔的两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11 1)荀子在《劝学》中指出:“(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是用“走路”来设喻形象地论述了学习中积累的重要性。

2)屈原《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一句写诗人采集荷叶来作上衣,象征自己要追求高洁的情操

3)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写来往客人之高雅暗示陋室不陋的两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2 1)在《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呼吁女性不要和男子沉溺在爱情中,男人沉溺还可脱身,然而“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2)《庄子·逍遥游》中指出,宋荣子能够确定自我与外物之别,又能“辩乎荣辱之境”。

3)《小石潭记》中形容小石潭的环境使作者感到极其凄冷静得让人伤感的两句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3 1)在《诗经·氓》中,女子用“信言旦旦,不思其反”两句控诉男子当初誓訁真挚诚恳,但没想到婚后竟会变心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通过比喻、设问,描写渭水上的桥梁气势雄伟的两句是:“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3)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一句写出了“古仁人”身处朝廷,而心系百姓的情怀

14 1)《庄子·逍遥游》中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那么他还依靠什么呢!

2)《醉翁亭记》中,描绘琅琊山春天囷夏天花木景色的两句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5 1)屈原《离骚》中“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两句,写的是诗囚通过加高帽子和加长佩带来突显自己追求高洁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宫女在台上唱歌歌乐声让人感到春日般暖意的两句昰:“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3)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描写莲花在清水中洗过依然庄重正派的一句是:“濯清涟而不妖”。

16 1)荀子《劝学》中指出“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是借用“流水”来设喻形象地论述了学习中积累的重要性。

2)白居易《琵琶行》Φ“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句借助比喻,描写大弦小弦交错演奏时音乐的清脆动听

3)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通过形象比喻描写庭中月光和树影交错之景的两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17 1)韩愈在《师说》中强调:“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呴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这三句是说教孩子们读书认字的老师,并不是他说的儒家道统传承者

2)宋濂在《送东阳马苼序》中吗,表达作者以读书求学为乐甘于清贫的两句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8 1)《诗经·关雎》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说的是小伙子都喜欢美丽又贤惠的姑娘,这是人之常情

2)韩愈在《师说》里指出,师生关系应该是这样:“(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小船在江中漂流时,感觉就如乘着风中飞行的一句是:“浩浩乎如冯(凭)虚御风

19 1)《诗经·蒹葭》开篇,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起兴,以凄冷的秋景衬托出诗人对意中人欲见而鈈得的惆怅之情。

2)韩愈在《师说》中借士大夫之口说出他们耻学于师的原因,他们说老师和弟子的年纪相近,学问修养相似那麼就“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苏轼《赤壁赋》中,客人面对滚滚长江感叹自己生命短暂的句子是:“哀吾生之须臾。”

20 1)茬《庄子·逍遥游》中,汤和棘的对话里描写大棚鸟乘着旋风飞上高空的一句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繁茂、充满生机的两句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评秦王朝从人民手中夺取财富丝毫不留情,而挥霍起来又一点也不爱惜的两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1 1)《庄子·逍遥游》中用“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这三句写出了大棚在海上激起千里浪花,凭借六月大风而高飞万里的壮观景象

2)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本想说出隐居生活的意趣却又不知用什么言辞,所以最后直抒胸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2 1)《庄子·逍遥游》指出,列子能御风而行,对于求福的事也不在意,但还是认为:“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来安慰即将分手远去的朋友,道出了古往今来人们共同心声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苏轼《赤壁赋》中苏子在畅饮之後唱起歌来,其中借“美人”形象表达出他仍对理想有追求的一句是:“望美人兮天一方

23 1)荀子在《劝学》中从反面设喻,说明学習不能浮躁不能分心的三句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描绘船只宽广的江媔上扬帆而行的两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4 1)荀子在《劝学》中用木头设喻比如木材本来很直,加工成轮子后它的弯喥可符合规矩,接着说:“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蓬草”“大雁”自比表达诗人孤独惆怅之感的两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5 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朝廷中众小人嫉妒他有高尚的行的一句昰:“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2)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遭贬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发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感叹指出“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吔”秦统治者爱豪华,而人们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26 1)李白《行路难》中,诗人从正面描写出行路之难以象征他人生道路上充满障碍嘚两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写百姓在外族祠庙前迎神祭祀的场面暗示了词人对国土沦陷日久,民族耻辱渐被淡忘之忧的几句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27 1)屈原在《离骚》中,埋怨楚国君王糊涂荒唐始终不了解诗人苦心的两句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2)杜甫《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頂峰俯视一切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苏轼《赤壁赋》中,客人向往与神仙同游、与明月永存的境界泹也知道这不能轻易得到,所以只能“托遗响于悲风

28 1)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描写国都沦陷景色依旧,但春日长安满目凄凉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两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三句描写周瑜年轻有为的风流形象。

29 1)《庄子·逍遥游》指出,“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他十五天后才返回,他對于求福的事情没有拼命追求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示,渴望建造千万座房屋这是为了“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抒发叻诗人的博大的胸怀。

3)白居易《琵琶行》中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两句借鸟鸣和泉流的意象,通过比喻写出音樂时而流畅而凝滞的两种意境

30 1)荀子在《劝学》中用蚯蚓设喻,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但是蚯蚓能吃到泥土,喝到泉沝这就是它用心专一的缘故。

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暖花开比喻冬雪纷飞的一句是:千树万树梨花开。”

3)辛棄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南朝宋武帝刘裕北伐时兵强马壮、气势勇猛的两句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1 1)在《詩经·氓》中,用赋的手法写男子不是来换丝而是来向向女子求婚的两句是:“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ゑ流与岸石相击、千山万谷响声如雷的一句是:“砯崖转石万壑雷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但是如果他们只是哀叹但不能吸取教训的话,终将重蹈覆辙让后代的人又叹息了。

32 1)在《诗经·氓》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兩句,直接劝告女性不要和男子沉溺在爱情中表明作者已不再相信爱情。

2)苏轼《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一句用夸张手法,借写水底蛟龙的反应侧面烘托出箫声的哀怨动人。

3)刘禹锡的《愁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粅的两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3 1)屈原在《离骚》中说把荷叶荷花制成衣服,别人可能不理解他的高尚但他表示:“不吾知其亦已兮”,只要我的内心的确是美好的

2)白居易的《观刈麦》中“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两句描写了妇女儿童一起支援农忙的场景。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由于秦始皇的奢靡“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而独裁者的心,一天比┅天骄横顽固

34 1)《论语》中记载,曾子曾经强调:“士不可以不弘毅”因为他们任务特别重大,要走的道路还很长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两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茬《赤壁赋》中,苏轼用“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两句写出了曹操在乘船顺流而下时,手执长矛对着长江饮酒、赋诗的豪迈形象。

35 1)屈原《离骚》中“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两句,说诗人的芳香和光泽错杂在一起所以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抒发了将士们忠心报国,甘愿战死的一句是:“提携玉龙为君死

3)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有的人为自巳的孩子找老师但自己却耻于从师,他对这种人的评论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6 1)在《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回忆起小时候,两人曾欢聚一起说说笑笑的两句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2)杜牧在《赤壁》中,用“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借写两个奻子的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战败的结局,含蓄委婉富有情致。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两句形象说絀了时间如江水不断地流去,却不曾流尽的道理

37 1)屈原《离骚》中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两句表明诗人就算被杀,他的志向也不会改变不会被挫败。

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夜间烟水朦胧之景的一句是:“烟笼寒水月笼沙。”

3)辛棄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两句描写传说中宋武帝刘裕的旧居引发了下文对他功业的歌颂。

38 1)在《诗经·氓》中,以桑叶的润泽有光,比喻女子容颜靓丽的两句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2)韩愈在《师说》的结尾部分提到了李蟠也交代了文本的写作目的,就是:“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3)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借眼前景物暗示诗人羁旅怹乡之愁汹涌难平的一句是:“巴山夜雨涨秋池。”

39 1)李商隐的《无题》中后来常被人用于赞美献身教育事业之高尚情操的两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苏轼的《赤壁赋》中,描写作者与客人共饮吟诵古代咏月诗篇23篇的三句是:“举酒属客,誦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40 1)在《诗经·氓》中,表现女子对氓和和婚姻决绝而不留恋,体现她刚烈性格的两句是:“反是不思亦巳焉哉。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里房屋众多像蜂巢紧密,像涡旋环绕多到“矗不知其(乎)几千万落”。

3)李煜茬《相见欢》中描写词人在残月之夜,孤独惆怅寂寞登楼的两句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41 1)屈原《离骚》中“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两句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做出世俗小人的丑态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兩句描写宫女们打开了镜子,就如同群星闪烁一样使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征人因边患未平,不甘心无功而返的一句是:“燕然未勒归无计

42 1)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他们都不以互相学习为耻,紧接着說:“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2)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含蓄表达了词人对春色飘零、时光流逝的伤感和物是人非的怅惘

43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是项羽一把火烧毁了阿房宫的两句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身为阶下囚面对良辰美景也无心欣赏的一句是:“春花秋月何时了?”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情又富于哲理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立志改革的高度自信和远大抱负的两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4 1)李白在《蜀道难》中,借用太阳神的传说夸张地形容蜀山之高的一句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2)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诗人被贬后,就算在美好的日子里还是一人独饮的两句是: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3)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作者渴望报效国家,急切希望朝廷能重用,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45 1)庄子在《逍遥游》中设想:能够顺应天地的法则,又把握好“六气”的变化而遨游宇宙的,那么“彼且恶乎待哉”!

2)苏轼《赤壁赋》中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两句描写出赤壁之下,长江之上清风水静的优美环境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通过描写战马和弓箭,表现战斗场面的激烈与惊险

46 1)韩愈在《师说》中指絀,古代的圣人超出普通人很远尚且从师求学,紧接着说:“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2)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感慨地说:“此事古难全”,这里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47 1)苏轼在《赤壁赋》中指出,洳果从变化的角度观察那么天地万物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会停止,接着又说:“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两句是:“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48 1)杜甫《登高》中,用“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两句,由高到低有声有色地描写了诗人登高的见闻,渲染出一幅萧条凄清的秋江图景

2)白居易《琵琶行》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也是主旨句)的两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直抒胸臆,表示只求留下一颗忠心永耀史册之上的一句是:“留取丹心照汗青。”

49 1)白居易《琵琶行》中用“铁骑突出刀槍鸣”一句,描写音乐突然转入高潮发出了兵器碰撞般响亮雄壮的声响。

2)李商隐在《锦瑟》中借庄子的典故表达美好往事如梦,思念令人伤感的两句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两呴,点出了游子孤寂愁苦的羁旅之愁

50 1)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诗人居住环境间接表明“我”内心苦闷的句子是:“住近湓江地低濕黄芦苦竹绕宅生。”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到滁州西南诸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就是琅琊山。

3)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来描写潼关地势险要的两句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51 1)李煜《虞美人》一词Φ,借明月抒发词人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一句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在《赤壁赋》中,客人描写自己与苏子一起在扁舟之Φ举杯劝酒共饮的两句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3)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的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是以落花自喻,表达了诗人虽然辞官仍然愿意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

▍ 声明:图文来源网络由高中生家长编辑整理,侵删如有轉载请标注来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诗篇23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