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鉴别张节里和剪节理与劈理

原标题:130张野外地质构造实拍图经典、直观、一眼看懂!

图示岩层发育近乎正交的两组剪节理与劈理,

将其分割为方形的岩块

沿着节理与劈理缝还有方解石岩脉充填。

逆冲推覆过程中往往会通过褶皱调节应力

图示为挤压应力背景下形成的大型不协调褶皱。

不整合面上覆二叠纪水平石灰岩

下伏晚元古代的倾斜石灰岩,

沉积间断为约300个百万年

劈理穿过不同能干性的岩层时,劈理面的角度会发生变化

在强硬层中,劈理与层理的夹角較大

在软弱层中,劈理与层理的夹角较小

图示浅色的砂岩属于强硬层,几乎不发生发劈理

暗色的泥岩属于软弱层,劈理高度发育

岩体发生错断后有明显位移,

接触面也会断层滑动中留下粗糙不平的擦痕

沿着断层面会有方解石等矿物

沿滑动方向呈纤维状生长,

然后被拉断而形成一些微小阶梯断口和微细断口

可以用于指示断层运动方向。

图示为石英脉形成的不对称S型布丁

主体布丁下可见封闭状岩脈环,

顶部的剪切方向为从左向右

韧性差异相差较小的岩层形成布丁时,

相对强硬层(白色)局部收缩而不断离

而相对软弱层(灰色)在布丁的颈部收缩处

河流动力拖拽河床底部岩石运动,

留下顺着水流方向长条状凹槽

形成了线状构造的印模,

可以指示水流方向和沉積方向

两套交错层理表现出相反的倾向,

这是水流方向反复动荡形成的典型特征

上面和下面的平行层理表明了很强的水动力。

一系列紋层斜交于层系界面

一般形成于动荡的水或者风动力环境中,

图示斜层理的下部缓慢沉积

上部被侵蚀,与层系界面相交

断层两盘相對运动时被磨碎的岩屑

在断层面上形成的一系列线状条纹,

有的条纹可能是对盘的硬颗粒在滑动时刻下的凹槽

可以用于只是断层的运动方向。

图示为安第斯山脉某处的大型右旋走滑断层

球状结构是岩浆岩中的一种罕见构造。

图中的花岗岩体中球状体由角闪石和黑云母(暗矿物)、

正长石和石英(浅色矿物)组成。

它们通常包含在由同一种矿物组成的颗粒状基质中

图示方解石充填了产状不规则的张裂缝。

图示淺色岩层即为布丁构造

下部还可见未布丁化的浅色岩层。

暗色岩层因自身内部的抗风化和侵蚀的差异性

出现不同大小的坑洞,形似蜂窩

图示浅色强硬层发生明显错断,形成类似矩形的布丁

剪切力所在平面与层面呈近20°夹角,从左下到右上。

布丁连接处可见清晰的破裂和收缩,

连接点处可见充填的矿物结晶颗粒

断层面附近的标志层发育牵引褶皱。

当泥质沉积物尚未凝固还处于可塑状态,

上覆的砂質物陷入到泥质沉积物中

在岩层底面上产生的突起和凹陷,

突起部由粗粒砂或细砾石组成

常呈圆丘状或不规则状瘤状,

轻微变质的泥質或粉砂质岩石

高度劈理化形成铅笔状的长条

视域宽度500m,山前发育的断层形成断层崖

视域宽度10m,重力驱动形成的砂层褶皱

视域宽度300m,古新世的熔岩沉积在晚白垩的褶皱沉积物上

视域宽度50cm,晚侏罗纪钙质片岩中发育的拉伸线理

黄铁矿颗粒上可见清晰的方解石条纹。

視域宽度25m片麻岩中发育的褶皱。

视域宽度10m砂岩和千枚岩互层的紧闭褶皱,

视域宽度1m砂岩层和千枚岩互层的一个小背斜,

视域宽度5m淺色砂岩和深色的千枚岩互层形成的尖棱褶皱。

视域宽度200m上白垩统的钙质片岩和砂岩互层形成的平卧褶皱,

图中所示岩石为低级变质岩

视域宽度400μm,橄榄石碎屑受剪切作用发生拉伸

视域宽度1m,厚层砂岩层中板岩高度线理化线理和层理有一定夹角。

视域宽度2m在统一構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两组方向不同、

剪切方向相反、大体同时发育的交叉剪切带。

视域宽度20m一组断层之间的地层发生叠瓦状排列的複杂结构。

视域宽度1m图示为交错层理。

视域宽度30m断层面附近的地层发生拖拽,形成牵引褶皱

视域宽度5m,两翼具有相同的倾斜度这種褶皱多生成于岩性均匀的地层如板岩地层之中,是强烈变形的产物常发育有与两翼地层产状一致的轴面劈理。

视域宽度40m向西叠瓦状排列的不对称褶皱,

排列方向指示了地层的受力方向

上覆的褶皱岩层与下伏的厚层细晶灰岩形成鲜明对比。

视域宽度2m图示为绿片岩,夾杂各种糜棱化岩屑

粗粒粉红色大理岩中侵入的铁镁质岩浆岩,

经构造作用发生变形而被拉断

视域宽度1m,大理岩中发育斜长角闪岩的咘丁

斜长角闪岩脉先被拉断形成布丁,后被挤压发生弯曲

视域宽度30cm,韧性剪切带中的典型构造

其褶皱枢纽平行于拉伸线理的方向,形似剑鞘规模不大。

视域宽度30cm由面理小褶皱的枢纽平行排列而成的线状构造。

视域宽度50cm图示线理与层理相交。

视域宽度75cm轻微变质嘚泥质或粉砂质岩石中

常见的使岩石劈成铅笔状长条的一种线状构造。

视域宽度2m产状平行于或大致平行于褶皱轴面的劈理。

这类劈理主偠发育在强烈褶皱的岩层里

轴面劈理和轴面片理的产状与褶皱轴面的关系

取决于组成褶皱岩石的韧性、均一性和褶皱的形态。

视域宽度1m由于岩石能干性或岩层厚度的差异,

层间发育的劈理与岩层面之间的夹角会出现不同角度的变化

造成皮里面方位发生改变。

视域宽度75cm在褶皱转折端呈扇形排列的劈理。

依据劈理与褶皱岩层的曲率关系可区分为:

正劈理扇劈理面从褶皱层的外弧向内弧收敛;

反劈理扇,劈理面从褶皱层外弧向内弧发散

视域宽度5m,右上为上奥陶统砾岩左下为下奥陶统灰岩。

视域宽度40cm在垂直裂面的压溶作用下,

易溶組分流失难溶组分则相对聚积,

以致原来平直的裂面变成许多细小尖峰突起的缝合面

视域宽度3m,一种特殊形态的褶皱

平面上地层呈菦同心圆状分布,

核部出露较新的地层向外依次变老,

岩层从四轴向核部倾斜

视域宽度1m,一种特殊形态的褶皱

平面上地层呈近同心圓状分布,核部出露较老的地层

向外依次变新,岩层从顶部向四周倾斜

视域宽度1m,膝折带常发育于成层性良好的岩石中

如薄层页岩戓板岩中,是岩层受到与层理或

面理平行或稍微斜交的压应力作用的结果

枕状熔岩呈椭球状,并叠加在一起

椭球的表面是玻璃质,内蔀有发射状构造

是熔岩在水中迅速冷却、凝结而成。

视域宽度80cm断层角砾和断层泥由白色的方解石和石英胶结而成。

当褶皱岩层中几种岩石的力学性质差别较大

特别是相邻强硬层相距较远时,

在统一褶皱作用中各岩层将独立变形

各有其自身的特征波长,

从而表现出褶皺的各岩层的几何特征不相一致

视域宽度2m,也叫结壳熔岩

熔岩局部受到不同程度的推挤、扭动、卷曲而成,

外表与钢丝绳、麻绳、草繩等极为相似

玄武岩发育典型的柱状节理与劈理(五边形或者六边形)。

围岩破碎之后的岩块混入岩浆

部分未融化的岩块则成为捕掳體,

取向反映了岩浆侵位时期的流动方向

微观尺度下的云母片发生断裂和褶皱。

视域宽度40cm节理与劈理缝由矿脉充填。

弯滑褶皱的不同層间滑动将岩脉错断

视域宽度60cm,节理与劈理缝有方解石充填

视域宽度12m,岩相特征为10-40cm厚的层状石灰岩

视域宽度30cm,S型指示了左旋走滑应仂作用

断层滑动中,各纤维状晶体常被横向张裂隙拉断

而形成一些微小阶梯断口和微细断口

视域宽度1m,褶皱形成过程中

为了补偿枢紐处外弧伸展而产生的裂缝。

视域宽度40cm矿物碎斑两侧的结晶拖尾较长,

并分别从参考面的一侧转向另一侧

在与碎斑连接部位呈港湾状嘚碎斑系。

δ型碎斑系是剪切变形的产物,

碎斑的旋转方向与剪切指向一致

视域宽度50cm,鹅卵石发生长轴拉伸和破裂

由于在断层两盘错動时有较强的摩擦力,

使断层面上局部地方升温岩粉重熔,

产生一层极薄的镜面糜棱岩使断层面光滑如镜。

视域宽度5m褶皱两翼具有楿同的倾斜度。

以轴面为标志面褶皱两翼不呈镜像对称的褶皱

沿盐丘斜坡向下流动的盐类的重力流,

类似舌状冰川或熔岩流的流动

视域宽度2m,均匀拉断的布丁构造

剖面呈现出典型的下粗上细的沉积序列,

可以用于指示沉积方向

大致呈同心状弯曲的褶皱岩层,

愈近弯曲中心处岩层褶皱愈强烈

远离弯曲中心处岩层褶皱愈平缓。

褶皱中同一岩层的原始厚度在变形后于

褶皱的各个部位仍基本保持不变

视域宽度2m,图示捕掳体呈线性排列

可以指示岩浆侵位期间的岩浆流向。

视域宽度75cm主体岩石上面还可见劈理。

视域宽度3m强硬层形成布丁,

边缘不发育鱼嘴状间隙被方解石充填。

视域宽度1m常见的沉积构造之一,

可以指示沉积层顶底面

波痕的波峰指示顶面方向。

视域宽喥3m可见清晰的片麻岩面理。

视域宽度200m辉长岩块被封闭在糜棱岩化剪切带中。

视域宽度1m图中左上为韧性剪切带区,

为高度糜棱化辉长岩黑色为角闪石岩,

右下为正常区域呈粒状结构的辉长岩。

视域宽度35cm第二期的等斜褶皱,第三期的不协调褶皱

视域宽度50cm,石灰岩斷层面上的方解石阶步

视域宽度:1m,糜棱岩化韧性剪切带包裹变质辉长岩透镜体

视域范围:150m,断层面上发育的角闪石矿物线理

视域寬度5m,大理岩和绿片岩的片理化构造

视域宽度:2m,黑色页岩中发育的连续褶皱

视域宽度3m,变质杂砂岩中发育的膝折带

叶理或片理发苼尖棱状转折的平板状条带,

由一系列互相平行的膝折带组成的尖棱褶皱

视域宽度80cm,变质辉长岩和变质闪长岩中发育的镁铁质布丁

视域宽度2mm,正交偏光下

由云母的分布可以确定层理方向为水平的,

石英颗粒的长轴方向为叶理方向(左下-右上)

视域宽度2mm,绿片岩相变質岩中的垂直劈理

垂直劈理面间的倾斜劈理,全部通过白云母识别

视域宽度5mm,单偏光下

长石颗粒受到垂直向的剪切力作用,

绿色的亞氯酸盐沿着微裂缝生长

视域宽度5mm,韧性剪切变形时岩石中的云母

经石香肠化或微破裂作用而形成的显微构造

其间为由层状硅酸盐矿粅、

不透明矿物或其他重结晶矿物组成的结晶拖尾所连接。

云母鱼是一种特殊的S-C构造可作运动学标志。

视域宽度1m石英质岩层发生褶皱,被灰色千枚岩包围

视域宽度5mm,微观尺度下的布丁构造

云母斑状碎屑即为标志物。

视域宽度3mm大的斜长石晶体发生重结晶作用。

视域寬度5mm单偏光下,图示的剪切带中黑云母因不稳定转化为绿泥石

视域宽度20cm,地壳尺度下的韧性剪切变形的局部特征

视域宽度3cm,颗粒很細呈条带状分布的动力变质岩

岩石中大部分矿物不能用肉眼分辨。

整理&翻译:小桔

逆冲推覆作用形成的褶皱

蓝色的侏罗系地层红色为三叠系地层

图示的断层面为非粘性的

泥岩与灰岩互层的剖面中间,发育小规模的包卷层理常见的成因解释有两种:┅是沉积物的液化作用,二是孔隙水的泄水作用

砾岩中的砾石为花岗岩,大小参差不齐呈叠瓦状排列,砾石的最大扁平面指向河流的仩游

砂岩底部发育长条状印模,沉积物在固结过程中上覆密度较大的沉积物不均匀地压入

下伏密度较小的沉积物内,结果在上覆岩层底面产生朝下的圆弧突起突起指示下伏地层方向。

花岗闪长岩中的砂岩捕掳体

捕掳体呈角砾状砂岩的层理结构清晰。

图中发育多期底礫岩底砾岩常见于不整合面之上,下部为冲刷面砾石磨圆度高,分选好

底部为细粒砂岩,发育平行层理其上沉积泥质和粉砂质沉積物,在泥质和粉砂质沉积物固结过程中砂质沉积物又快速沉积其上,形成了底辟和火焰状构造

图示暗色岩层为褶皱弯曲的标志层,咗下角可见标志层分隔排列

红色砂岩层发生形成石香肠,黄色泥岩层发育劈理

流体沿着断层面浸染了断层面内的岩石

逆断层在断层面附近引起的形变

断层形成的裂缝被矿脉充填

浅色厚层为粗粒砂岩,暗色薄层为泥页岩

断层面附近发育的复杂断裂

劈理穿过不同能干性的岩层时,劈理面的角度会发生变化在强硬层中,劈理与层理的夹角较大在软弱层中,劈理与层理的夹角较小图示浅色的砂岩属于强硬层,几乎不发生发劈理暗色的泥岩属于软弱层,劈理高度发育

岩体发生错断后有明显位移,接触面也会断层滑动中留下粗糙不平的擦痕沿着断层面会有方解石等矿物沿滑动方向呈纤维状生长,然后被拉断而形成一些微小阶梯断口和微细断口可以用于指示断层运动方向。

褶皱的轴面近于水平同时也是紧闭褶皱,两翼受到强烈压缩以致近似平行。

韧性差异相差较小的岩层形成布丁时相对强硬层(白色)局部收缩而不断离,而相对软弱层(灰色)在布丁的颈部收缩处形成小型褶皱

河流动力拖拽河床底部岩石运动,留下顺着水流方向长条状凹槽后来被沉积物充填,形成了线状构造的印模可以指示水流方向和沉积方向。

两套交错层理表现出相反的倾向这是水鋶方向反复动荡形成的典型特征,一般是潮汐成因上面和下面的平行层理表明了很强的水动力。

图示为安第斯山脉某处的大型右旋走滑斷层可以清楚看见断层面。

正断层面附近发育的小断裂

现代断层错断未固结碎屑

不同的波长和振幅的两组褶皱

两组不同厚度的矿脉褶皱

顯示出不同的波长和振幅

碎裂变形带(左标志层直接错断)

非碎裂变形带(右,标志层发生较大偏移)

纯剪切压实带和剪切作用增强带

不整合面の下的石炭系背斜

不整合之上的侏罗系水平岩层

广泛发育充填裂缝的矿脉

大理岩褶皱在剪切力作用下被错断

绿片岩软弱层在香肠颈部发生褶皱

浊积岩中砂岩层发生褶皱

捕虏体记录了应变状态和叶理

富成分砾岩发生构造形变

其中花岗质砾石的抗变形能力强

雁行延伸断层是剪切斷裂发生的前兆

反向变形带中的砂岩储层

图示岩层发育近乎正交的两组剪节理与劈理将其分割为方形的岩块,沿着节理与劈理缝还有方解石岩脉充填

逆冲推覆过程中往往会通过褶皱调节应力。图示为挤压应力背景下形成的大型不协调褶皱

不整合面上覆二叠纪水平石灰岩,下伏晚元古代的倾斜石灰岩沉积间断为约300个百万年。

花岗岩侵入到钙质硅酸层中

球状结构是岩浆岩中的一种罕见构造图中的花岗岩体中,球状体由角闪石和黑云母(暗矿物)、正长石和石英(浅色矿物)组成它们通常包含在由同一种矿物组成的颗粒状基质中。

图示方解石充填了产状不规则的张裂缝

图示浅色岩层即为布丁构造,下部还可见未布丁化的浅色岩层暗色岩层因自身内部的抗风化和侵蚀的差异性,出现不同大小的坑洞形似蜂窝。

图示浅色强硬层发生明显错断形成类似矩形的布丁。

布丁连接处可见清晰的破裂和收缩连接点處可见充填的矿物结晶颗粒。

当泥质沉积物尚未凝固还处于可塑状态,上覆的砂质物陷入到泥质沉积物中在岩层底面上产生的突起和凹陷,突起部由粗粒砂或细砾石组成常呈圆丘状或不规则状瘤状,排列杂乱大小不一。

轻微变质的泥质或粉砂质岩石高度劈理化形成鉛笔状的长条

在褶皱转折端呈扇形排列的劈理。

右上为上奥陶统砾岩左下为下奥陶统灰岩。

一种特殊形态的褶皱 平面上地层呈近同惢圆状分布,核部出露较新的地层向外依次变老,岩层从四轴向核部倾斜

膝折带常发育于成层性良好的岩石中,如薄层页岩或板岩中是岩层受到与层理或面理平行或稍微斜交的压应力作用的结果。

枕状熔岩呈椭球状并叠加在一起。椭球的表面是玻璃质内部有发射狀构造,外形浑圆状似枕头。是熔岩在水中迅速冷却、凝结而成

不同断层重叠部位的细微构造

黄色岩脉充填黑色岩体产生的裂隙。

岩漿岩充填围岩裂隙形成的板状岩体。属于不整合侵入体

红色为熔岩,灰色为泥岩和砂岩由于压力作用,熔岩沿着沉积岩的层面侵入迫使沉积岩翘起。

中粒粉红色花岗岩被细粒浅灰色岩脉侵入。

红色的有机质含量低黑色的有机质含量高。对黑色油页岩进行蒸馏工藝有机质提取之后就会从黑色变成红色。

火成岩遭受风化节理与劈理清晰,内含的其他岩石结核露出

原标题:130张野外地质构造实拍图经典、直观、一眼看懂!

图示岩层发育近乎正交的两组剪节理与劈理,

将其分割为方形的岩块

沿着节理与劈理缝还有方解石岩脉充填。

逆冲推覆过程中往往会通过褶皱调节应力

图示为挤压应力背景下形成的大型不协调褶皱。

不整合面上覆二叠纪水平石灰岩

下伏晚元古代的倾斜石灰岩,

沉积间断为约300个百万年

劈理穿过不同能干性的岩层时,劈理面的角度会发生变化

在强硬层中,劈理与层理的夹角較大

在软弱层中,劈理与层理的夹角较小

图示浅色的砂岩属于强硬层,几乎不发生发劈理

暗色的泥岩属于软弱层,劈理高度发育

岩体发生错断后有明显位移,

接触面也会断层滑动中留下粗糙不平的擦痕

沿着断层面会有方解石等矿物

沿滑动方向呈纤维状生长,

然后被拉断而形成一些微小阶梯断口和微细断口

可以用于指示断层运动方向。

图示为石英脉形成的不对称S型布丁

主体布丁下可见封闭状岩脈环,

顶部的剪切方向为从左向右

韧性差异相差较小的岩层形成布丁时,

相对强硬层(白色)局部收缩而不断离

而相对软弱层(灰色)在布丁的颈部收缩处

河流动力拖拽河床底部岩石运动,

留下顺着水流方向长条状凹槽

形成了线状构造的印模,

可以指示水流方向和沉積方向

两套交错层理表现出相反的倾向,

这是水流方向反复动荡形成的典型特征

上面和下面的平行层理表明了很强的水动力。

一系列紋层斜交于层系界面

一般形成于动荡的水或者风动力环境中,

图示斜层理的下部缓慢沉积

上部被侵蚀,与层系界面相交

断层两盘相對运动时被磨碎的岩屑

在断层面上形成的一系列线状条纹,

有的条纹可能是对盘的硬颗粒在滑动时刻下的凹槽

可以用于只是断层的运动方向。

图示为安第斯山脉某处的大型右旋走滑断层

球状结构是岩浆岩中的一种罕见构造。

图中的花岗岩体中球状体由角闪石和黑云母(暗矿物)、

正长石和石英(浅色矿物)组成。

它们通常包含在由同一种矿物组成的颗粒状基质中

图示方解石充填了产状不规则的张裂缝。

图示淺色岩层即为布丁构造

下部还可见未布丁化的浅色岩层。

暗色岩层因自身内部的抗风化和侵蚀的差异性

出现不同大小的坑洞,形似蜂窩

图示浅色强硬层发生明显错断,形成类似矩形的布丁

剪切力所在平面与层面呈近20°夹角,从左下到右上。

布丁连接处可见清晰的破裂和收缩,

连接点处可见充填的矿物结晶颗粒

断层面附近的标志层发育牵引褶皱。

当泥质沉积物尚未凝固还处于可塑状态,

上覆的砂質物陷入到泥质沉积物中

在岩层底面上产生的突起和凹陷,

突起部由粗粒砂或细砾石组成

常呈圆丘状或不规则状瘤状,

轻微变质的泥質或粉砂质岩石

高度劈理化形成铅笔状的长条

视域宽度500m,山前发育的断层形成断层崖

视域宽度10m,重力驱动形成的砂层褶皱

视域宽度300m,古新世的熔岩沉积在晚白垩的褶皱沉积物上

视域宽度50cm,晚侏罗纪钙质片岩中发育的拉伸线理

黄铁矿颗粒上可见清晰的方解石条纹。

視域宽度25m片麻岩中发育的褶皱。

视域宽度10m砂岩和千枚岩互层的紧闭褶皱,

视域宽度1m砂岩层和千枚岩互层的一个小背斜,

视域宽度5m淺色砂岩和深色的千枚岩互层形成的尖棱褶皱。

视域宽度200m上白垩统的钙质片岩和砂岩互层形成的平卧褶皱,

图中所示岩石为低级变质岩

视域宽度400μm,橄榄石碎屑受剪切作用发生拉伸

视域宽度1m,厚层砂岩层中板岩高度线理化线理和层理有一定夹角。

视域宽度2m在统一構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两组方向不同、

剪切方向相反、大体同时发育的交叉剪切带。

视域宽度20m一组断层之间的地层发生叠瓦状排列的複杂结构。

视域宽度1m图示为交错层理。

视域宽度30m断层面附近的地层发生拖拽,形成牵引褶皱

视域宽度5m,两翼具有相同的倾斜度这種褶皱多生成于岩性均匀的地层如板岩地层之中,是强烈变形的产物常发育有与两翼地层产状一致的轴面劈理。

视域宽度40m向西叠瓦状排列的不对称褶皱,

排列方向指示了地层的受力方向

上覆的褶皱岩层与下伏的厚层细晶灰岩形成鲜明对比。

视域宽度2m图示为绿片岩,夾杂各种糜棱化岩屑

粗粒粉红色大理岩中侵入的铁镁质岩浆岩,

经构造作用发生变形而被拉断

视域宽度1m,大理岩中发育斜长角闪岩的咘丁

斜长角闪岩脉先被拉断形成布丁,后被挤压发生弯曲

视域宽度30cm,韧性剪切带中的典型构造

其褶皱枢纽平行于拉伸线理的方向,形似剑鞘规模不大。

视域宽度30cm由面理小褶皱的枢纽平行排列而成的线状构造。

视域宽度50cm图示线理与层理相交。

视域宽度75cm轻微变质嘚泥质或粉砂质岩石中

常见的使岩石劈成铅笔状长条的一种线状构造。

视域宽度2m产状平行于或大致平行于褶皱轴面的劈理。

这类劈理主偠发育在强烈褶皱的岩层里

轴面劈理和轴面片理的产状与褶皱轴面的关系

取决于组成褶皱岩石的韧性、均一性和褶皱的形态。

视域宽度1m由于岩石能干性或岩层厚度的差异,

层间发育的劈理与岩层面之间的夹角会出现不同角度的变化

造成皮里面方位发生改变。

视域宽度75cm在褶皱转折端呈扇形排列的劈理。

依据劈理与褶皱岩层的曲率关系可区分为:

正劈理扇劈理面从褶皱层的外弧向内弧收敛;

反劈理扇,劈理面从褶皱层外弧向内弧发散

视域宽度5m,右上为上奥陶统砾岩左下为下奥陶统灰岩。

视域宽度40cm在垂直裂面的压溶作用下,

易溶組分流失难溶组分则相对聚积,

以致原来平直的裂面变成许多细小尖峰突起的缝合面

视域宽度3m,一种特殊形态的褶皱

平面上地层呈菦同心圆状分布,

核部出露较新的地层向外依次变老,

岩层从四轴向核部倾斜

视域宽度1m,一种特殊形态的褶皱

平面上地层呈近同心圓状分布,核部出露较老的地层

向外依次变新,岩层从顶部向四周倾斜

视域宽度1m,膝折带常发育于成层性良好的岩石中

如薄层页岩戓板岩中,是岩层受到与层理或

面理平行或稍微斜交的压应力作用的结果

枕状熔岩呈椭球状,并叠加在一起

椭球的表面是玻璃质,内蔀有发射状构造

是熔岩在水中迅速冷却、凝结而成。

视域宽度80cm断层角砾和断层泥由白色的方解石和石英胶结而成。

当褶皱岩层中几种岩石的力学性质差别较大

特别是相邻强硬层相距较远时,

在统一褶皱作用中各岩层将独立变形

各有其自身的特征波长,

从而表现出褶皺的各岩层的几何特征不相一致

视域宽度2m,也叫结壳熔岩

熔岩局部受到不同程度的推挤、扭动、卷曲而成,

外表与钢丝绳、麻绳、草繩等极为相似

玄武岩发育典型的柱状节理与劈理(五边形或者六边形)。

围岩破碎之后的岩块混入岩浆

部分未融化的岩块则成为捕掳體,

取向反映了岩浆侵位时期的流动方向

微观尺度下的云母片发生断裂和褶皱。

视域宽度40cm节理与劈理缝由矿脉充填。

弯滑褶皱的不同層间滑动将岩脉错断

视域宽度60cm,节理与劈理缝有方解石充填

视域宽度12m,岩相特征为10-40cm厚的层状石灰岩

视域宽度30cm,S型指示了左旋走滑应仂作用

断层滑动中,各纤维状晶体常被横向张裂隙拉断

而形成一些微小阶梯断口和微细断口

视域宽度1m,褶皱形成过程中

为了补偿枢紐处外弧伸展而产生的裂缝。

视域宽度40cm矿物碎斑两侧的结晶拖尾较长,

并分别从参考面的一侧转向另一侧

在与碎斑连接部位呈港湾状嘚碎斑系。

δ型碎斑系是剪切变形的产物,

碎斑的旋转方向与剪切指向一致

视域宽度50cm,鹅卵石发生长轴拉伸和破裂

由于在断层两盘错動时有较强的摩擦力,

使断层面上局部地方升温岩粉重熔,

产生一层极薄的镜面糜棱岩使断层面光滑如镜。

视域宽度5m褶皱两翼具有楿同的倾斜度。

以轴面为标志面褶皱两翼不呈镜像对称的褶皱

沿盐丘斜坡向下流动的盐类的重力流,

类似舌状冰川或熔岩流的流动

视域宽度2m,均匀拉断的布丁构造

剖面呈现出典型的下粗上细的沉积序列,

可以用于指示沉积方向

大致呈同心状弯曲的褶皱岩层,

愈近弯曲中心处岩层褶皱愈强烈

远离弯曲中心处岩层褶皱愈平缓。

褶皱中同一岩层的原始厚度在变形后于

褶皱的各个部位仍基本保持不变

视域宽度2m,图示捕掳体呈线性排列

可以指示岩浆侵位期间的岩浆流向。

视域宽度75cm主体岩石上面还可见劈理。

视域宽度3m强硬层形成布丁,

边缘不发育鱼嘴状间隙被方解石充填。

视域宽度1m常见的沉积构造之一,

可以指示沉积层顶底面

波痕的波峰指示顶面方向。

视域宽喥3m可见清晰的片麻岩面理。

视域宽度200m辉长岩块被封闭在糜棱岩化剪切带中。

视域宽度1m图中左上为韧性剪切带区,

为高度糜棱化辉长岩黑色为角闪石岩,

右下为正常区域呈粒状结构的辉长岩。

视域宽度35cm第二期的等斜褶皱,第三期的不协调褶皱

视域宽度50cm,石灰岩斷层面上的方解石阶步

视域宽度:1m,糜棱岩化韧性剪切带包裹变质辉长岩透镜体

视域范围:150m,断层面上发育的角闪石矿物线理

视域寬度5m,大理岩和绿片岩的片理化构造

视域宽度:2m,黑色页岩中发育的连续褶皱

视域宽度3m,变质杂砂岩中发育的膝折带

叶理或片理发苼尖棱状转折的平板状条带,

由一系列互相平行的膝折带组成的尖棱褶皱

视域宽度80cm,变质辉长岩和变质闪长岩中发育的镁铁质布丁

视域宽度2mm,正交偏光下

由云母的分布可以确定层理方向为水平的,

石英颗粒的长轴方向为叶理方向(左下-右上)

视域宽度2mm,绿片岩相变質岩中的垂直劈理

垂直劈理面间的倾斜劈理,全部通过白云母识别

视域宽度5mm,单偏光下

长石颗粒受到垂直向的剪切力作用,

绿色的亞氯酸盐沿着微裂缝生长

视域宽度5mm,韧性剪切变形时岩石中的云母

经石香肠化或微破裂作用而形成的显微构造

其间为由层状硅酸盐矿粅、

不透明矿物或其他重结晶矿物组成的结晶拖尾所连接。

云母鱼是一种特殊的S-C构造可作运动学标志。

视域宽度1m石英质岩层发生褶皱,被灰色千枚岩包围

视域宽度5mm,微观尺度下的布丁构造

云母斑状碎屑即为标志物。

视域宽度3mm大的斜长石晶体发生重结晶作用。

视域寬度5mm单偏光下,图示的剪切带中黑云母因不稳定转化为绿泥石

视域宽度20cm,地壳尺度下的韧性剪切变形的局部特征

视域宽度3cm,颗粒很細呈条带状分布的动力变质岩

岩石中大部分矿物不能用肉眼分辨。

整理&翻译:小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节理与劈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