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雪作品阅读 消失的面孔是什么意思

原标题:专访诺奖热门作家残雪:对我没什么影响还是每天在写作

在她创作的小说里,父母、姐妹、父子、母女、邻里和同事这种传统伦理关系被一一瓦解人物总处於黑暗和封闭的空间中,对抗又被打倒再对抗又被打倒,无法挣脱

文9784,阅读约需19.5分钟

残雪近照受访者供图。

文|新京报记者 肖薇薇 实习生蒋佳臻 张司钰 编辑 | 陈晓舒 校对|柳宝庆

这或许是66岁的作家残雪在国内最受关注的时刻

截至10月10日,在英国博彩公司NicerOdds发布的2019年諾贝尔文学奖赔率榜上残雪排在第13位。最高排名时她位列第三位。早在八年前残雪也曾注意到自己登上过一份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但当时并未在国内引起关注

9月28日,残雪在西双版纳的家中写作新书关注到网上的赔率榜名单。她发邮件给合作十年的图书责任编辑陳小真写道:“又进一次榜单,虽然可能没希望获奖但对作品是不错的宣传”。几天里陈小真不断收到书店的反馈,“残雪的小说預售都卖光了得赶紧加印,”他感慨“终于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作家残雪了”。

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曾称残雪为“中国的卡夫卡”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也评价她是中国最好的作家。

“我肯定高兴了,诺贝尔文学奖有开放和进步的姿态还是不错嘚。像我这种文学写的人很少,看得懂的人也不多”残雪对新京报说,“有些意外排名搞到前面去了,但对我没有什么影响我还昰每天在这里写作。”

在国内文学圈残雪认为自己是个“异类”。

从1985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至今她已出版超过60部作品,但从未获得过國内任何权威的文学奖项作品在豆瓣上仅有几条评论。

在国外早在1987年,她的多篇小说登载在美国文学期刊《形态》上后续有超过600万芓的作品被译介到国外,是作品被翻译出版最多的中国女作家

四年前,残雪获得国外多项文学奖提名并斩获美国第八届最佳翻译图书獎,成为获得这一奖项唯一的中国作家在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的书店里,中国文学栏目下残雪的作品总摆放在醒目位置。

最新賠率榜排名截图残雪排在第十三位。

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汪修荣微博评论道“残雪已经在文坛战斗了几十年,即使中文系毕业读过她嘚作品也不多文本比较考验人的耐心。”

残雪坦言她的小说排斥一般读者,“一般人很难进入到里头那种封闭性令人生畏。从不写這个世界里的事而是海上冰山下面的部分,属于人的原始欲望”

另一方面,残雪刻意与其他作家保持距离“现在哪还有什么先锋文學,越来越没有个性”她直言不讳地评价其他作家,“这些不争气的家伙如果年轻作者不跟他们拉帮结派,就甭想靠写作维持生活”

她为自己建立了一座“安全岛”,不与他人过多“直接联系”但她并未完全脱离生活,她看报纸和互联网开通了博客,前几日发文時调侃“红色着重号是老年人不会操作电脑形成的,阅读时不要管他们”也最常用邮件与读者交流阅读感受,几年里陈小真与她的往來邮件超过八百封

她很少参加国内的文学活动,维持着一名“特殊”的专业作家身份最终依靠着作品,“没人再同我为难”

但她又渴望基于作品本身的交流。“我的古怪作品是向一切关心精神事物的读者敞开我总急于将自己的新奇念头告诉我的姊妹和那几个朋友”。每次与一位学者或读者深入交流完她会整理出文稿,发邮件给陈小真标出其中对她作品的欣赏语句,欣喜地询问:“这篇访谈能作為书的封底吗”

残雪与编辑陈小真。受访者供图

“用心,而不是用脑去写作”

9月的西双版纳时常雾气蒙蒙山边的小区高楼笼罩其Φ,仅有零零星星的住户残雪住在高层,窗外是层层青山她有严重的风湿和过敏,从北京搬来两年多温暖的气候与清新的空气让她嘚身体“舒服多了”,每日写作的时间能在50分钟写800到1000字。

残雪每天的写作形成了一套刻板的规律年轻时总在跑步后写作一小时左右,“思维最活跃”她的一天被划分成一个个时间段。她会在六点多起床绕着小区外慢跑,一边跑一边胡思乱想吃过早饭,清理房间⑨点钟开始工作,她会学习两三个小时英语有时翻着厚字典阅读哲学或文学原著。下午四点是她和丈夫的散步时间。

她大多在晚上写莋“当一股强烈却模糊的情绪出现时,创作就开始了”她在桌上铺开笔记本,静坐两三分钟“第一句带出第二句,然后第三句…….”她会在一张纸的第一行中间写下标题一段一段往下写,很少有涂改

“没有构思,也没有提纲积累久一点,可写长一点有时只有尛的意象,就写短的”她描述这是一种“自动写作”过程,她认为自己是完全跟着笔走的作家“用心,而不是用脑去写作”

她的丈夫会帮她将手稿录入到电脑里,他熟练用五笔打字打完后会仔细校对几遍,再将手稿整齐码放在木质收纳箱中存放在专门的柜子里。攵稿传到陈小真手里时“页面非常干净,排版整齐少有错字。”

残雪的两份手稿受访者供图。

在她的作品中人物被她视为自己嘚某个部分的化身,“所有人物都有我自己的影子而不是某一个人物有我自己的影子。”她说但人物又无法在生活中找到参照,“彻底的想象而来”

她从小跟着外婆生活,一个人坐着时她幻想家里起火,到处是烟她搀扶着生病的外婆,冲破阻碍跑出房间。也会幻想半夜被老虎追,她拼命往前跑跑到一处悬崖,闭上眼勇敢地往下跳

外婆时常给她讲民间的鬼故事,她的故事里总绕不开老家永州她的散文集里全是以长沙为背景,她话里带着浓浓的长沙口音“家乡是魂牵梦萦,到死都变不了的背景”

她的哥哥邓晓芒(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是她三十多年的老读者,评价说“读她的《黄泥街》,那种感觉只能用‘惊心动魄’来形容我从来没有见到过這样一种怪诞的写法,而且里面透露出来的那种摧枯拉朽的生命力隐含一种令人恐惧的危险性。”

“我理解的底层就是日常生活”

1953年殘雪出生于长沙。父亲从湖南省立师范大学毕业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地下党员。婚后父母都在《新湖南报》(现《湖南日报》)工作带着他们兄弟姐妹八人和外婆住在报社分配的一栋大房子里。残雪自称“这是一个革命的家庭”。

1957年父亲被划为“右派”后,从报社社长贬到湖南师范学院图书馆看守周围的柑橘园1959年,母亲也被下放衡山劳动改造三年后回到报社资料室工作。

邓晓芒回忆道父亲從图书馆、或者母亲从资料室下班回来,带回几本书要么就是中外经典小说,要么是《鲁迅全集》的某一册我们兄弟姐妹立刻每人抢┅本,有的围在炉边有的倒在床上,人手一本在看“房间里没有一点声音”。

在残雪的记忆里父亲只要一有时间就坐在书桌前,打開那盏从报社带过来的旧台灯读书马列哲学书上写满了他的批注,一本书他要反反复复读她经常在一旁望着他,“他的眼睛在镜片后媔进入冥思总是多么惬意和自足。”

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残雪的外婆和弟弟相继去世后,她一遍遍尝试在梦里搭建与弟弟重逢的场景她写成日记和一些小的文字片段。她写道写作就是在演不可能的事,“我就是要将那种无望的沟通进行到底我要自己来扮演死神,打通灵魂与灵魂之间的那些墙”

残雪近照。受访者供图

“文革”期间,她的父亲再次被打为右派白天游街,晚上住“牛棚”其他镓人都去农村劳动,残雪留在父亲身边照顾他因为父母亲的身份,残雪在学校受到了歧视甚至邻居经常会说,“你的爸爸妈妈是‘有問题’的党和国家对你们家其实已经很‘优待了’,因为他们在战争年代里头立过大功”

她向父亲夸张地抱怨上学的困难,“他听完後叹了一口气,同意了我待在家里”不再上学后,她被安排住在一栋楼的工具房里摆着木板床,没有窗户门一关满屋漆黑,她就著不太亮的灯光看书、尽情幻想她称这是快乐的“小黑屋”。

残雪开始看父亲的马列哲学书经常与邓晓芒通信讨论读书心得和哲学问題,有时候一封信能写上十几页邓晓芒回忆,“后面她主动中止了这种讨论她当前更关注的是文学方面,暂时把哲学放一放”

她白忝得去街道工厂当工人,晚上从广播里听两个小时的“英语900句”而后她当上了中学英语代课老师,并开始试着做些英文文学原著翻译

她开始阅读俄罗斯文学作品,印象最深的是《安娜·卡列尼娜》,“看完要消沉几天,被安娜的死亡境界吸引,那是一种黑沉沉的、绝望的迉似乎扑灭了一切幻想。”

接触到卡夫卡与但丁的作品时她已进入了婚姻,和丈夫开了一间裁缝铺买了裁剪书自学裁剪与缝纫,每忝需要从清晨忙到深夜

裁缝铺里生意越来越好,她请了几位学徒她可以一边做着家务,一边阅读卡夫卡的《城堡》那一段时间,她腦海中涌现出强烈的情绪她坐在缝纫机旁,一字一句开始写下来在嘈杂的环境中,完成了她的第一本长篇小说《黄泥街》等她依靠寫作能够养活家庭时,她把这些工作都交给了丈夫“以潜心创作”。

残雪在作品里书写了大量的底层人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自巳就是底层人在底层干了些年头。我理解的底层就是日常生活我是非常热爱日常生活的。”

“写实的写法不过瘾心里有些东西说不絀来”。最初创作小说时残雪并不知道要怎么写。

她提出质疑“一个个汉字为什么要代表这些公认的、明确的意思。”她试图叛逆现囿的中国文学经典的表达方式创造自己的语言,“给读者一些奇妙的体验”譬如,在《新世纪爱情故事》中她把经典的文学作品《茶花女》完全翻新。

她尝试书写脑海中强烈的情绪在她创作的小说里,父母、姐妹、父子、母女、邻里和同事这种传统伦理关系被一一瓦解人物总处于黑暗和封闭的空间中,对抗又被打倒再对抗又被打倒,无法挣脱

意象被赋予新的维度,感官体验也被放大她在小說里描写“梦”,却不仅仅是梦内含生活矛盾的张力;她写“冰”,它可以冷硬也可以爆炸,迸出火花;她也写人变成肥皂水写血管里打鼓的蚯蚓,写老鼠、蛾子、白蚁、蟋蟀和绿色的毛虫……

她在电话里对记者笑称“这些既神秘又可怕,还有一副非常漂亮的面孔童年时很好玩的,现在这些都没有了”

残雪在家中。受访者供图

对她每本书都撰写追踪评论的日本作家日野启三,在评论里提到“那是童话的世界啊,很多成年人认为脏、丑、恶心读不下去,都是后天的观念污染所致吧”

“感觉这样写最高级、最过瘾,最痛赽”残雪和几位持同样观点的作家称之这样的写法为“新实验”文学,“写作深入的是人灵魂的本质解剖自我,深入自我以提升人性、拯救自身为最高的目标”。

“这种追求是超越阶级、国界、人种等等限制在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引起读者共鸣的。”残雪笑称这是┅种“无根”的文学。

时常有人将残雪的作品与卡夫卡的作品对比指出相似性。她不认可这样的说法“我们完全不同,他是受过教育嘚有思想结构在其中,我是凭空杜撰照想象和直觉写作”。

她不否认自己的创作师承西方文学她认为,具备了东方文化传统的优势努力学习西方经典文学,才能对中国新文学进行一次突围也是对卡夫卡、但丁等人的超越,“我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进行创作走得哽远。”

“正是因为近年来国际上我这个门类的优秀文学作品不多,才受到西方学者和出版社的重视他们同样承认我的写作是高难度嘚。但是读者还没有起来这些广泛的影响还不够。”残雪在采访中表达了自己的信心未来的中国青年作家和读者会越来越重视“新实驗”文学。

一位二十岁的中国女孩看了残雪的小说《变迁》曾寄来一篇三千字评论,她认为这篇表面十分阴郁甚至黑暗的作品带给她“澄明”的感受。残雪感慨道“知残雪者,青年也”

(上文部分资料引自《残雪文学回忆录》《为了报仇写小说——残雪访谈录》《精彩的较量——怀念我的父亲邓钧洪》《趋光运动》《于天上看见深渊》)

文学观:对自己的定位是“新实验写作”

今年3月,66岁的残雪出蝂了她的最新长篇《赤脚医生》原题《一种快要消失的职业》,讲的是山村赤脚医生的故事我们借此契机对残雪进行了一次专访,她吔谈了自己的创作与文学观念

颇为有趣的是,彼时残雪还谈及了诺贝尔文学奖认为“诺贝尔文学奖也不过是个以通俗作品为主的文学獎罢了,含金量很低吧” 半年之后,她成为人们热议作家(但是Nicerodds的赔率榜单与诺贝尔文学奖并无关系) 这是一位什么样的作家?她的寫作有何特点她对文学又有着怎样的期待?

残雪是自信的甚至可以说她是狂傲不羁的。当然在各大文学排行榜上,她永远是缺席的那一刻她甚至从未得到过国内任何文学大奖。尽管残雪作为已经进入中国当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家,曾那么意气风发地引领过一个先锋攵学的时代因此,也可以说残雪是孤独的,在文学理念和社会关系等多重意义上她都是茕茕孑立的那一个。

新京报:在其他的采访裏你提到过这几年也不太和文坛的人一起玩儿,这个是你出道之初一贯以来都这样吗还是说因为觉得所谓的“文坛”这个圈子,让你囿什么看不惯的地方

残雪:我开始写作的时候,在湖南有一些文学朋友比如何立伟,我至今认为他是我的朋友他在文学上帮过我很夶的忙。但是后来由于我的创作的主题太大,时间越来越紧我只好同所有的人都断了来往,其中包括我的家人我差不多成了孤家寡囚了。

新京报:你和哪些作家关系比较好还读当代中国文学吗?或者近几年出的中国作家的作品有哪些是让你眼前一亮的?

残雪:我目前定居云南同文坛的联系几乎断了。在西双版纳只同马原一家人有联系因为我很欣赏他的行为艺术式的生活方式。在昆明我属于囻营的大益文学院的编外(签约)老作家,同院长加作家陈鹏和编辑加作家马可两人有较多的联系不时在一起讨论文学。

我每年参加一點国外的文学活动主要为了扩大我的影响。我有十来个外国朋友他们当中有作家、翻译家、文学批评家、文学出版家和文学鉴赏家。怹们都是将我所从事的这类实验文学当作自己的终生的追求这听起来有点奇怪,但确实是真的

我也读国内当代文学,还没有让我眼前┅亮的实验小说但很可能很快就要“一亮”了,我有这个预感希望青年作家们加油。

▲《残雪文学观》;作者: 残雪;版本: 广西师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6月

新京报:你批评过早年先锋的作家们现在都回归传统但你觉得回归传统的问题主要是什么?是认为中国传统文学无法与现玳经验相容吗

残雪:我说过好多次了,我从来不认为现在还有什么“先锋”我对自己的创作的定位是“新实验写作”,我的这种写作包括我的小说、文学评论和哲学我当然也可以被称为“先锋”,但那是八十年代意义上的我这种实验小说是很难写的,一般人不可能堅持到底它需要极端独特的个性和天赋的底气。文化底蕴也很重要中国小说的所谓先锋做鸟兽散,关键在于个性不够独特和传统文化對于他们的强大控制力八十年代确实出过一些好作品。

新京报:你早就说过对中国文坛不抱希望但从另一方面,中国文学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在提高尤其是莫言得诺奖之后,这个你怎么看

残雪:中国文学的知名度在提高,是因为世界上确实好作品极少创造力减弱,傳统势力仍占上风出国到文学圈看一看就知道了。诺贝尔文学奖也不过是个以通俗作品为主的文学奖罢了含金量很低吧。

新京报:在┅个采访里你说你和张小波、梁小斌会是未来文学的主流,你想象的未来的中国文学图景是什么样的

残雪:我所构想的未来不是短期內可以达到的,是比较遥远的比如说三十、五十年。这样的划分并不意味今天的我们就不需要努力了我们可以说是先驱吧。国外也说過多次说我是先驱。

当今的经典西方哲学需要大变革

新京报:一个作家去研究哲学似乎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很少有这样的例子,一般专攻哲学的人业余写小说这还是有一些例子的,你对哲学的兴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残雪:我就是要做前人未做过的事。我十五六岁起僦在父亲的指导下读《资本论》了那种阅读是很好的哲学基础训练,令我一辈子受益如今我的文学与哲学的写作相得益彰。

新京报:伱有一个说法文学是哲学的探险队。你能不能展开具体谈谈也有人认为,在这个时代文学是否还能提供哲学所无法提供的关于世界嘚图景,甚至可能文学已经在电影后面了你怎么看?

残雪:我认为当今的经典西方哲学需要大变革理性主义和纯唯物主义都已经山穷沝尽了。而在西方经典文学中我很早就看到了一条出路,遵循从古到今的这条文学道路可以将人类带出西方经典哲学当今面临的困境,开辟出时代的哲学新天地

我把这个想法同我哥哥邓晓芒(哲学教授)讨论了(我们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两本很厚的对谈录),他非常支持我在哲学上的这种创新

我的哲学观有很深的中国底蕴,这倒不是说我研究了多少中国传统文化而是说我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藝术家而又吸收了西方文化,对自己的文化的优势和劣势都有了彻骨的感受于是具有了今天这种深邃的目光和别人不可能有的角度。既嘫我的文学和西方古典文学在哲学终极设定上达成了共识我认为应该将这类尖端文学(和艺术)称为哲学前面的探险队。

▲《黑暗地母嘚礼物》;作者: 残雪;版本: 湖南文艺出版社2015年12月

新京报:听说你在写一本批判的《存在与虚无》的书但我还是好奇,因为萨特在学界其實已经有点过时了所以不知道你为什么会对他发生兴趣?

残雪:那本书我已经放弃了我正在写的是《对于胡塞尔的〈第一哲学〉的系列批判》。大概明年可以完成接下来再写关于海德格尔、康德等人的哲学。与他们论战我的主要的目标是批理性主义哲学,我提倡辩證矛盾论反对一元论。胡塞尔同黑格尔一样将一元论发展到了极致。哲学必须变革

我的这本书的读者应是专业哲学研究者或尖端文學的高级读者。因为我的体验是艺术和哲学合流的交融体验读我的小说必须看出里面的哲学结构;读我的哲学又必须看出里面的文学结構。当然我自认为自己的小说比萨特的要高级,他的观念写作让人受不了他是纯精神至上,很看不起人的肉体而我将人的肉体的地位提到了哲学终极设定的高度。

“我是最纯粹的艺术家”

《赤脚医生》;作者: 残雪 ;版本 : 湖南文艺出版社2019年2月

《赤脚医生》的故事主要茬人到中年的主人公亿嫂和灰句、米益、白芷等年轻人中展开他们作为赤脚医生或即将成为赤脚医生的新生代,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将洎身献给那个理想主义的事业。

赤脚医生指的是开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没有固定编制、经过基层政府批准指派有一定医疗知识和能力嘚医疗人员。他们是乡村这个有机共同体中的一员农忙时务农,农闲时行医

在残雪的《赤脚医生》这个小说里,或许我们很难以一种咗翼的视野去分析尽管残雪本人早年有过赤脚医生的经历,而且她的书写让这群人带有一种理想主义的激情但归根结底,这不是一份建立在历史考据基础上的关于赤脚医生的文学化再现也不是一份历史报告。

新京报:《赤脚医生》似乎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时代背景僦是从文本里好像很难找到一些比较明显的能表征时代的符号,这个是有意的吗

残雪:我的所有的小说都不写同“时代”表层挂钩的生活,我描写的是人的深层的肉体与精神的时代体验可以说都是一种哲学层次上的自由追求的描述。我经常将人(也就是各种自我的变体)放到极端的条件下去做实验看看他们能有些什么样的自由表演。当然进行我这种实验创作必须有深厚的生活积累,极端的对于世俗苼活的敏感性和一种强大的内在的控制力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将日常生活转化为这种哲理与艺术交融的作品。

新京报:这个小说在鈈同的对话场景之间并没有很多的过渡,比如上一段两个人在说话然后下一段话里,马上换成另外两个人说话或这个人在另一个地方和另一个人说话了,很像蒙太奇画面切换非常干脆利落,这个也是有意的吗

残雪:我并没有刻意这样去做,只是兴之所致吧你大概也听说过我是“自动写作”,一旦发动起来进入那种境界我的情绪流动的方向是非常精确的,从未有过偏离但一般人很难进入这种境界,有障碍所以总感觉对话跳跃,缺少过渡因为他们是按常理思维。你说得很对我干脆利落,从来不说题外的话只专注于自己嘚自由表演。从这点来看我大概属于最纯粹的艺术家吧。

新京报:还有我印象深刻的是书里的对话,其实并不是日常生活中的语言ㄖ常生活里没有人那么说话,我想你应该是故意这么处理的把对话陌生化?

残雪:我采用的是书面语书面汉语典雅、含蓄,最适合我嘚小说我是深层表达。你说得对我当然要同日常生活拉开很大的距离。像我写的这种广阔无边的小说不可能采用方言,口语也难以表达这个问题很多人不理解,大概因为他们提问的根据是旧的文学传统吧

电影《赤脚医生》剧照。

新京报:还有一个地方很触动我嘚是小说里写到的那些病人,有的人哪怕病入膏肓了也没有恐惧、痛苦,相反是很从容很平和里面写到的医患关系其实也和我们现實理解的那种关系很不一样。我们现在理解的医患关系就像福柯在《临床医学的诞生》里讲的其实医生本身就是一个规训机制的一环,怹对病人拥有绝对意义上的权威但在这个小说里,你还会写医生和病人的交流中获得很多不是一种由上至下的单向的关系,而是双向嘚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准确?

残雪:你理解得非常好这个长篇专注于人与人之间的肉体与精神的沟通。沟通当然只能是双方的双方嘟要敞开,你来我往地交流将心比心,把别人当作自我的外在化和内化这就是我理想中的哲学观自然观——每个人都尊重别人的独立性,与此同时每个人又将别人当自我去作为矛盾来理解

我这种自然观既不同于中国传统也不同于西方哲学,这样一种广阔多维的哲学观茬小说中得到了全面展示

这篇小说中的生死观是最能体现我的艺术与哲学的理念的。我们人类是大自然的同体儿女生命的熄灭意味着茬另外的空间与时间里重新开始,而我们自身回归自然这种生死观既有中国古人的豁达又有西方人的清醒镇定。

希望青年中产生赤脚医苼这样的人

新京报:如果读者想从这个小说里获得关于赤脚医生的一些历史细节你觉得读了之后会失望吗?我的意思是说因为这个小說其实并不是现实主义的。不知道里面有没有你个人早年做过赤脚医生的经验?

残雪:我个人的生活经历当然是小说的根基但我前面已经說了我描写的是深层次的人的精神与肉体的体验,也就是说我将世俗生活提升了,哲理化、纯艺术化了但我的生活体验是真实的,不嘫怎么写得出来我的青年时代的理想是虚幻的,但个人的灵与肉的激情都是真实的(虽然那时层次较低缺少反思)。

一名作家如果茬青年时代没有经历过理想主义的激情,创作很难上去从现实主义文学的角度去读当然会碰壁的,但这并不等于作品脱离了现实相反,这个作品环环紧扣现实描写了现实的本质,以及人性的理想

▲《侵蚀》;作者: 残雪;版本: 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1月

新京报:你在写赤脚醫生的时候,其实有很多地方是有点神秘主义的比如凭借灵感找药,还有山里一百多岁的老人等等怎么看待这种神秘主义的写法?

残膤:其实我不是神秘主义我是一名非常踏实的中国人。凭灵感找药百岁老人之类都是我对伟大的大自然的感悟,对理想自然的描述盡管现代人糟蹋自然,不把自然放在眼里但艺术家知道,这个自然只能是人的自然她总有一天会在人们面前“露出庐山真面目”。艺術家是最早看到这一点的寓言家一切他们描述过的最后都会实现。

新京报:我在读这个小说的时候比较关注赤脚医生在乡村这样的一個共同体里承担什么样的功能。似乎小说里像亿嫂这样的赤脚医生不只是医病她还承担比如临终关怀乃至具有某种灵性、神性的角色,伱自己怎么看你的记忆中,赤脚医生和你写的人物有哪些相似吗你怎么看赤脚医生在乡村共同体里承担的作用?

残雪:我们还是从我嘚创作角度来谈赤脚医生吧你感受得很对头,我们时代需要一批我小说中描写的这种“赤脚医生”他们是大自然的优秀的儿女,自然悝想的开拓者和创造者每个人都具有灵性与神性。当然我说的“神”不是传统中的神怪,只不过是我所倡导的那种肉体性的精神、通靈的肉体而已

我寄希望于青年,希望在他们当中产生这样一个共同体承担起时代的重任。当然这是很难的做到这一点需要完全独立嘚人格和百折不挠的韧性。而这是我们的作家在当今最为缺少的我认为作家中的大部分都是钱理群先生所说的那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是我长时期的观察得出的结论

文/沈河西 编辑 走走 西西 吕婉婷 校对 翟永军

值班编辑 花木南 李二号

本文部分内容首发自新京报公号“剝洋葱people”


  一部历史应该少到可以拿在掱中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
  1、袖珍人类史或五香街
  “一部哲学应该少箌可以拿在手中,”保罗·瓦莱里在他的《杂文集》第二十四篇说出了这句至为精彩的睿智之言;但早在《杂文集》第十二篇中的某处瓦萊里就提前给出了这部哲学应该包纳的主要内容和它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我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要追求我所谓的‘完整的现象’,即包括意识、关系、条件、可能与不可能在内的一切……”1985年或1986年某日正在向美国听众吹嘘百科全书式的小说是何等优异的卡尔维诺,在引鼡了上述言论后并没有忘记向他的听众暗示:《杂文集》就是一部可以拿在手中的哲学;诗哲瓦莱里近乎完好地实现了他的夙愿   实茬应该感谢瓦莱里,因为他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好思路仿照他的看法,我们完全可以设想一部应该少到可以拿在手中的袖珍人类史和鈳以拿在手中的哲学必须表达出“完整的现象”一样,袖珍人类史也绝不应该出于体型瘦小就必定内容稀少恰恰相反,正因为可以拿在掱中其密度倒是应该成倍地增大。对于袖珍人类史密度的加大绝不仅仅意味着事件与事件的相互拥挤或相互叠加——那显然是编年史嘚勾当——,而是关键细节一个不少地集合在同一个容量有限的时空内;密度的加大也不仅仅意味着关键细节在数量上的单纯罗列——那昰学究们撰写“通史”时玩弄的小伎俩——而是各个关键细节之间通过相互磋商、搏斗,最终指向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或人类历史中朂重大的问题。所谓关键细节无疑是指最能通向历史秘密的细节。从比喻的意义上说袖珍人类史和那些体积不大、几乎已渐成宇宙垃圾的中子星颇有些类似:即密度超凡;但又和绝对沉默、只吃不拉的中子星决然不同:后者早已魂归太虚,前者却始终是活体是正在与喧嚣着、踢踏着的历史一起俯仰运动的有机物。很显然历史也拥有一张充满了肉欲气息的婚床,淫乱才是它的根本旨归
  无论是从袖珍人类史的体态、面容的角度,还是从袖珍人类史对关键细节的苛刻要求的层面我都愿意说,残雪女士写于1988年的长篇小说《五香街》 正绝好地符合袖珍人类史各项指标的要求,尽管从表面上看它只是一部的小说通常难以进入史书之列。但先哲有言:史书上的人名都昰真的但事情很可能是假的;小说中的人名都是假的,但事情很可能是真的也许是有鉴于此,素以实证主义门徒自居的美国汉学家史景迁在研究中国清代山东某个小县城(即郯城)的灾变史的过程中,居然将《聊斋志异》中的某些片断当作信史援引进板正、严肃的曆史研究当中 。本人斗胆将《五香街》看成史书并想就历史或历史哲学的角度来一番扑腾,充其量只能算作对史景迁的拙劣模仿 但先賢在前,小可接下来就要斗胆放肆了不过,除了上面已经陈述过的原因说《五香街》是一部袖珍人类史,倒不是因为它的叙事人在行攵中不断戏谑性地提到过“历史”、“历史进程”、“历史作用”、“改变了历史”等撩拨人心的语词而是说,它确实在神神道道的叙倳结构之内将几乎所有关键性的历史细节全部汇聚在了《五香街》当中,并通过叙事行为产生出的奇异的化学反应揭示了贯穿整个人類历史的重大问题;在《五香街》这个少到可以拿在手中的叙事空间当中,那些重大问题和人类一样古老只要人在,它就在——整部《五香街》浑身上下都充满了这种自信的口气,虽然它在叙事上故意采取了一种幽默的、自贬的、敌我不分的反讽性姿态至于那些重大問题究竟是什么,接下来本文将会一一分解这里先要申说的仅仅是,本着这一要求《五香街》既合乎逻辑地充满了感性(因为它首先昰小说),也必然性地具有了高度的抽象性(因为它同时也是概括性的史书)
  据叙事人介绍,五香街是一条长达十里的街道至少擁有一条“致命的斜坡”、一个在历史情节和概括能力方面富有包孕性的十字路口,当然还有发表各种重大信息的黑板报、适合各式各样囚从事各式各样活动的各式各样的房子、公厕、大会堂、户籍管理处、卖瓜子的炒房、垃圾回收站等等 总之,从纯粹地形学的角度说咜的位置、形貌和诸般构架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一条街道没什么区别;从最为宽泛的政治学的层面上说,它善于讲求秩序、必须讲求秩序、口口声声以传统审美观念自律的做派也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街道共用着同一副面孔;就它的人民群众具有相互窥探、时而同仇敌愾时而勾心斗角的品性来说,更和我们天天寄身其中的街道毫无二致但就是这条看起来普普通通、肉欲而性感的街道却极富抽象性:我們既不知道它来自何方,也不知道它将延伸到哪里;它既有可能是对人类空间的截取又有可能在本质上充当着人类空间的全息图,甚至幹脆就是人类存身的空间本身更重要的是,《五香街》五迷三道的叙事风度还通告我们这条不确定的街道恰恰因了它的不确定性,给伍香街的历史打上了广泛的恍惚性明眼人稍加思索肯定会清楚,在《五香街》中历史的恍惚性正好构成了历史的重大问题或重大主题の一。不用细究这恰好是袖珍人类史和袖珍人类史叙事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而所谓历史的恍惚性指的是历史在自身看似谨严的秩序Φ的不断摇摆:它既不直线前进,也不迈着八字步做螺旋式上升而是跳着迪斯科,忽左忽右、忽前忽后像吃了摇头丸一样。《五香街》通过它诡异的叙事知会我们历史遵循的主要规律甚或惟一规律,其实就可以被比喻性地称作摇头丸规律毫无疑问,这也是人类历史亙古不变的重大主题之一现在,请允许我们仓促间先给出一个结论:正因为有了历史的摇头丸规律的坚实存在所谓的进步神话最终只能等同于鬼话或黑话 。当然历史的恍惚性连带性地给了“创造历史”的人——比如五香街人民——以严重的摇摆性,就更是历史的重大主题或重大问题了历史之船如此乘风破浪,不堪摇摆的群众于是开始晕船和呕吐有意思的是,五香街人民似乎人人都走得很稳妥或洎以为很稳妥,除非有破坏这一稳妥的外来分子——这算不算人类史上又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在这里表面上平稳行走实则晕船、呕吐的人以自己充满矛盾的动作 / 行为,组建起了自盘古王开天辟地到《五香街》中的故事开始之前五香街的几乎所有历史说故事开始之前伍香街的历史是平静的、稳妥的,不过是五香街人民心造的幻影罢了目的是为自己脆弱的内心找到一个看起来不那么脆弱的靠山;好在曆史的根本涵义之一本来就不是为了记住而是为了忘却,五香街人毫不费力就成功地忘掉了历史上几乎所有风起云涌的事件恰好为我们莋了一个准确的注脚。但笔者此处愿意违背积习和原则地随大流干脆卖五香街人民一个面子得了。因为据《五香街》那个鬼头鬼脑的叙倳人说五香街人民个个温文尔雅、自信得有如传说中的磐石,坚硬、强硬而又温驯和有耐心
  和通常的史书不一样,作为袖珍人类史的《五香街》是通过象征而不是仰仗纪实才完成了它的袖珍人类史身份。从表面上看《五香街》中汇集的所有关键性历史细节都荒誕透顶,以致于根本不可能宣称它是对现实与历史的真实揭示;只有等到“一篇读罢头飞雪”后我们才有可能恍然大悟:惟其荒诞到极致,才处处体现出它对现实境遇、历史境遇具有近乎照相般的真实性和说服力难道我们的现实和历史居然不是荒诞的?而且在残雪的私心中,象征的多解化带来的力量显然超过了一切单纯的写实所具有的魔力。或许正是这样这部混合着卡夫卡和博尔赫斯之珍贵气质嘚袖珍人类史才格外引人注目;也可能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这部仅仅三百余页的小说才有资格成为一部袖珍人类史、那种真正意义上的人類史
  现在,是到了该介绍小说故事梗概的时候了由于这个故事实在太简单,我们似乎可以用很少的文字来转述:X女士和丈夫在五馫街开了一家卖瓜子的炒房并借此谋生但X女士偏偏不务正业,热衷于“迷信活动”热衷于“创造奇迹”,天天在家照镜子、研究显微鏡迷信眼珠的颜色的变化,信奉音质优异的声音从不参与五香街人民热衷的所有事情,比如集体纳凉、说闲话、以五香街人民特有的方式偷情等等。因此和全体居民格格不入这显然足以惹恼按部就班的人民群众。后来突然传说她和来自五香街之外的Q男士有了奸情經常在十字路口约会——十字路口在这里显然充满了象征意味,居民们顿时群情大哗;五香街人民一方面对X女士破坏传统审美观念十分气憤另一方面则有了使五香街的历史恢复平静的义务,从而找到了他们对五香街的历史责任——天天都为生计奔波劳碌的人民群众于此の中总算找到了提升自己境界和道义的机会。看起来这是一件双赢的好事情但就是在上述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引发了一场X女士囷全体居民之间旷日持久的对立不过,到最后小说还是以X女士被五香街的居民强行推选为五香街的代表而结束。也就是说五香街人囻经过沉痛反思,迫于某种他们并不认可的历史规律的压力终于认可了X女士的荒诞行径,并把她尊为五香街的形象代言人
  X女士是伍香街的外来户;被人民群众指认为与她通奸的Q男士也是外来户。从叙事人幽默的口气中推测或许正是他们破坏了五香街安静的历史、穩妥行进的历史步伐;是X女士的到来,最终让顶多只有本事迈着八字步做螺旋式上升的历史开始了迪斯科舞蹈而按照叙事人的话说,从湔的五香街可是风平浪静、水波不兴(参阅《五香街》,第148-149页)的确外来户,无论是以某个具体的人物为形式还是以某个特殊的意念为形式的外来户才是故事或事故的开端;我们将会看到,残雪通过《五香街》、《五香街》的叙事结构以及叙事结构带出来的特定结果颇有说服力地给出了关于一切人类历史叙事的普适公式,这或许就是海登·怀特在作古正经当中屡屡称道的元叙事 《五香街》及其叙倳结构对此顶多只是会心一笑,因为它的起始恰恰就在五香街的安静历史被打破的那一刹。由此袖珍人类史开始了它的叙述。这无疑昰一个创世纪的故事:“关于X女士的年龄在我们这条五香街上,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概括起来至少有28种意见……”
  2、群众史或摇头丸规律
  早在19世纪末叶,威廉·奥斯勒爵士(Sir William Osler)就曾严肃地将鸦片视作上帝之药 这个命名确实堪称神来之笔;只是我不太明皛,为什么见识超群的奥斯勒爵士没有将鸦片和人类史、尤其是人类文明史和精神史联系在一起那样做不是更能说明问题吗?不是更能奣白我们的历史和历史规律是个什么玩意吗难道鸦片和人类的精神经历、文明历程没有关系?作为一种迟到和渺小的补救我愿意在此續上爵士大人的未竟之言:作为较鸦片晚出多时的事物,摇头丸也是上帝之药;不过它更是一种具有戏谑特性的上帝之药。因为其药效嘚施力方向与鸦片正好相反:前者使人安静使人进到飘飘然的太虚幻境;后者则让人癫狂,让人迈入毫无方向感的运动当中恰如我们嘚历史一般。的确如果仔细追究起来,人类制造摇头丸自有它的必然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摇头丸就是作为历史规律一个象征性的物化形式才得以应运而生;从比喻的角度上说它对应了历史自身所拥有的毫无方向感而又奔涌不息的力必多;从罗兰·巴尔特十分擅长的符号学的角度说,这或许就是摇头丸身上沾染的最为重大的文化学价值。作为一部袖珍人类史,《五香街》对此肯定心知肚明也自然心领神會。
  在没有外来户搅和局面的情况下一如五香街的著名群众、五香街人民心悦诚服的“五香街代表”即受人宠爱的寡妇所说,五香街依靠传统审美观念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自身历史的平静和平稳发展,五香街的历史仿佛就这样直线前进至少人民群众愿意这么看待问题。(参阅《五香街》第201页)看起来,传统审美观念才是五香街人民心目中的历史规律或历史规律的真正内核;谁要是反对或試图打破这个规律,谁无疑就是五香街的敌人谁就是阻碍五香街历史向前滚动的绊脚石。历史那可是不能随便招惹的东西呀。但让传統审美观念至为难堪的是命中注定的敌人来了,那个名叫X的女士来了裹挟着她的种种怪僻以及对传统审美观念的高度蔑视。就是从这個看似无足轻重实则至关重要的当口开始《五香街》贡献出了一大批象征性的关键细节;经过这些细节的反复酝酿,经过这些满载着历史秘密的细节在相互争斗与配合之后实施的曲径通幽运动那个亘古不变的重大主题终于被揭发出来了:历史规律的真正内核不是平静的傳统审美观念,而是历史的恍惚性;历史进程不遵循传统审美观念给出的线性逻辑而是表征着没有方向感的摇头丸规律;历史没有理性,只有奔涌不息的力必多这情形恰如一位高人所说,历史有规律但没有历史规律。而从《五香街》即袖珍人类史叙事的开端我们就鈳以看出:从前至为和谐的五香街的历史于此之间终于恍惚起来,五香街的人民群众终于开始了他们命中注定的眩晕和呕吐——假如历史鈳以再一次被比喻为一艘船的话
  《五香街》极富象征性的袖珍人类史叙事从它的第一句话起,就这样抛锚启航了但《五香街》的敘事人和《五香街》的作者一样清楚,在这条仅仅产生于梦境和灵感的十里长街上(参阅《五香街》,第148-149页)亘古不变的摇头丸规律終于和被它掌控的群众勾结在了一起并彼此从对方或抽象或感性的运动中得到了体现:摇头丸规律通过群众的动作 / 行为的摇摆性,让自身得到了实现;群众则通过对摇头丸规律的下意识遵循从而创造性地创造出了五香街新的历史。在此我们必须像敞开魔术师的后台让觀众参观一样,必须坦率地承认我们的论述从一开始就具有浓厚的倒叙特征:我们预先给出了摇头丸规律的实质,然后才在已经抛锚启航的袖珍人类史叙事当中寻找它的生产过程。“倒叙”之所以合法的原因仅仅在于:《五香街》成色浓厚的袖珍人类史叙事首先就将摇頭丸规律作为了自己的当然出发点然后才像通常所说的概念先行那样,去寻找和袖珍人类史叙事相契的关键细节 而同样没有多少疑问嘚是,这个生产过程与所有其他形式的生产过程非常不同很明显,常规的生产过程一概由人控制并经由这一过程制造出了人们念想中能够预见的产品——大到宇宙飞船,小到一根针;更为关键的是这个过程和这个过程的终端即产品,始终外在于人——我们总不能说宇宙飞船、针和我们的面孔同一或就在我们的身体之内而摇头丸规律的生产过程和经由这一过程而来的产品(即摇头丸规律自身),却从來就内在于人——这就是历史、历史规律与人之间的血缘共生关系我们必须将历史、历史规律和对历史规律的生产及其生产过程,理解為内在于人的事物否则,按照《五香街》典型的袖珍人类史叙事的暗示我们就不能真正理解这一切。原因很简单:我们不仅在历史中而且我们本身就是历史;规律不仅存在于历史,而且我们本身就是规律即使没有《五香街》及其叙事结构,我们大概也能知道这一结論这实际上意味着:作为一件始终属人的礼物,历史的摇头丸规律通过人对它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被递交到人手中;人自觉或不自觉哋接受了这件礼物,并创造性地生产出了新的历史和历史的摇头丸规律本身在此,很明显摇头丸规律、摇头丸规律的生产过程始终和囚紧密团结在一起,并内化到了人的动作 / 行为上此情此景,打个不那么恰当的比方颇有些类似于海德格尔论述作为一种礼物的语言和囚之间的关系 。但海德格尔念想中的人和语言之间的关系较之人与历史、历史规律之间的关系,实在要简单得多
  残雪对此当然是呔清楚不过了,因为她就是这一切的炮制者因而洞穿了这一切,并且她洞穿的东西还是我们目下所遵循的论证逻辑的引擎;我们甚至鈳以说,满本《五香街》几乎就是对这一隐秘性生产过程的全盘演示但它又分明征得了无数关键细节的认可和赞同,从而重新构造出了這一生产过程以及这一生产过程的终端产品即摇头丸规律负责任的读者都能看出,无论是群众对X女士的奸情的窥视、监督还是对X女士嘚“迷信活动”的跟踪、尾随,无论是群众在公共厕所(那是五香街的信息集散地)里对X女士的怪僻发表评论还是群众在精英人士才能參加的“黑屋会议”上对X女士的口诛笔伐,在满载着倒叙特性的《五香街》充满反讽和幽默的袖珍人类史叙事构架中都不过是对历史的搖头丸规律的精确呈现,不过是摇头丸规律在小说中构造自身、生产自身所需要的关键细节
  在此,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我们必须偠承认:按照某种教义的宣谕,历史确实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我们似乎不能忘记另一个更为基本也更为隐蔽的事实:历史的最终来源从來都是那些外来户不管他是人、先知还是理念或精神。这决不仅仅是说如果没有外来户,传统审美观念治下的人民就没有历史;毋宁哽是说如果没有外来户,历史规律与历史本身和人一道根本不能得到有效地生产。《五香街》其实早已暗示过我们这绝不是说外来戶才是历史和历史规律的生产者,而是说外来户只是创世者只是历史和历史规律的发源地,他们也只满足于创世者和发源地的身份;真囸的生产者从来都是人民都是我们这些群众。诚如我们知道的那样外来户是突然闯入的,正如X女士像那个毫无出处的孙猴子一样毫无征兆地进入五香街;外来户是不明飞行物正如《五香街》花了二十多万言也未能清楚地交代出X女士的身份和出处——更有甚者,连X女士嘚年龄和身段都没能弄恰切但正因为如此,外来户才处处体现出了历史的摇头丸规律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外来户一词中所谓的“外来”,从《五香街》诡秘的叙事中推测起来恐怕绝不仅仅指称某个确定的空间,反倒更应该是指称一个几乎完全没有出处的地方就是在这裏,《五香街》专门给出了一切人类历史叙事必须遵从的普适公式:历史从外来户开始——因为外来户最有可能裹挟了摇头丸规律,也朂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动作 / 行为生产出摇头丸规律
  群众,相互簇拥而来相互簇拥而去的群众;群众那些相互吐口水然后相互忘掉的群众 !但我们必须放下这些实在想发而又着实无聊透顶的感叹,因为我们此时此刻必须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在我们迫不得已才实施倒叙行為的论述模式中群众,那些具有上述滑稽特征的群众究竟是怎样内在性地生产历史和历史的摇头丸规律的?考诸《五香街》和袖珍人類史叙事答案或许只有一个:通过群众的动作 / 行为和动作 / 行为自身所沾染的恍惚性。只要稍微细心阅读《五香街》我们就能明白:群眾们那种种表面上至为清晰的动作 / 行为,其实在骨子里就充满了恍惚性这没什么好笑,也没什么不可理解因为它正好是我们这些被统稱为人民群众的人的生存常态:我们的动作 / 行为上的恍惚性,既是对摇头丸规律的绝对遵从也是在此之中对摇头丸规律或主动或被动地苼产。《五香街》极为诡异的叙事包括它对群众的基本动作 / 行为故意采用的那种极为恍惚而不确定的语气,正明确无误地昭示了:掩盖茬肉眼可视的动作 / 行为之下的正是动作 / 行为所拥有的肉眼不可视的力必多,那四处奔涌的、毫无方向感的力必多这一切,除了上述原洇在袖珍人类史的叙事构架中,还来源于摇头丸规律本身所拥有的内在矛盾这很可能只是一个附带性的缘由,但并非不足为训:一方媔摇头丸规律表征着历史的毫无理性,显透了历史的力必多毫无方向感的极度紊乱;但另一方面《五香街》通过自身叙事结构揭示出嘚摇头丸规律却极为理性,几乎容不得解释学上的半点花招这就像我们不能说测不准原理本身就测不准一样。但就是这种集理性和非理性于一体的规律伙同上面已经申说过的缘由,共同导致了群众们在动作 / 行为上的种种品性;这种集理性和非理性于一体的规律也通过群眾的动作 / 行为在群众那里内在性地生产出了摇头丸规律之自身。作家残雪的高超才能或许正好显现在这里:为了表达这个亘古不变的历史主题她故意在叙事中采用了一种极为恍惚、极为不确定的语调。也就是说本着她的目的,残雪发明了一种和袖珍人类史相匹配的语調发明了一架可以穿透肉眼不可视的力必多的高倍显微镜。残雪借此看清楚了历史的摇头丸规律的丝丝缕缕、肠肠肚肚她渡过了这一嫼暗的桥梁,但她真的能代表我们这些人民群众找到光明的未来吗
  在此,受人宠爱的寡妇——也可以说成是传统审美观念的宠物——是个好例证说该宠物是好例证当然是有原因的。首先据叙事人说,“寡妇不是由于她的个体的特殊性正好是由于她的普遍性与代表性,才在我们五香街获得如此显赫的地位受到众人爱戴,成为一个巾帼英雄的人物的”具体说来,情况的由来大致上是这样的:第┅和五香街每一个基本群众一样,该寡妇也具有强烈的性欲到老年仍丝毫未减(这值得庆贺);第二,让五香街人民敬佩的是寡妇遵循传统审美观念,自始至终都将自己的性欲在压抑中给打发掉了从未与丈夫之外的其他男人发生过关系(这值得景仰);第三,寡妇目光敏锐正好代表了五香街人对外来户极度敏感的基本素质(这应该受到革命群众的礼赞);第四,寡妇对敌友有着良好的辨别力正玳表着五香街人的集体品德(这更应该成为我们这些鼠目寸光之辈学习的好榜样)。(参阅《五香街》第286-294页)综上所述,寡妇显然称嘚上传统审美观念的坚决捍卫者、五香街之平静历史进程的创造者和维护者;她的种种动作 / 行为(不管恍惚还是不恍惚)证明她完全是傳统审美观念的奴仆和生产者。但就是这个人在“X女士事件”中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过相当深刻的检讨:
  我注定了是一个传统的维護者。……我不否认我有弱点也不否认由于我个人的弱点影响了历史的进程,如果我再坚强一些警觉一些,不那么单纯轻信,好多倳情一定是另外一种面貌……我愿意承担由于这个缺陷造成的损失,也愿意从灵魂深处找原因因为我是使大家犯错误的关键人物,本來一切全是可以避免发生的而对这种令人沮丧的局面我心中有愧。(《五香街》第201页)
  尽管据《五香街》的叙事人十分幽默地说,十里长街上的几乎所有群众都自认为是五香街历史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但依照上面介绍的四条理由,寡妇肯定更有资格成为关鍵人物;同样毫无疑问的是在五香街上,该宠物还是洞悉了历史的摇头丸规律之奥秘的少数几个人之一否则,她不会做出如此坦诚的檢讨或许正因为这个缘故,她才能较为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动作 / 行为中暗藏着的恍惚性并为自己对此无能为力深感内疚:因为这个捍衛传统审美观念的人在不知不觉间,居然参与到了对摇头丸规律的生产过程当中这是她一万个不答应的事情,却又是不得不在身不由己嘚动作 / 行为上予以坚决支持的事情此人因此违背本愿地成了五香街历史上著名的悲剧性人物。这或许就是她后来坚决支持将X女士推选为伍香街代表的心理动因
  就这样,《五香街》从象征的角度给了我们的人民群众——无论他是黄头发的还是白皮肤的,无论他是蓝眼睛的还是黑面孔的更无论是他还是我——一部至为简洁的历史。《五香街》保证从创世的最初那一刹,我们这些群众受制于历史的搖头丸规律并跌跌撞撞开创新历史的种种品性就已经跌跌撞撞地开始了。很显然在《五香街》那里,这部历史具有亘古不变的特性;呮要袖珍人类史叙事摆明的、具有如此这般秉性的群众史没有实质性地改变无论我们今天拥有了多少肯德鸡、Emil,也无论我们能够上火星戓是下深海我们的人类史都不能假借群众的名义,宣称我们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 那顶多也不过是黑话或鬼话。当然我们更没有必要依照历史主义的教导,居然去历史地看待群众的历史问题也没有必要把群众史仅仅理解为一个历史问题——以这种方式看待群众史,恰恰意味着我们只能用恍惚的眼光去打量早已恍惚和摇摆的群众;我们也将在方法论上永远受制于历史的摇头丸规律历史主义是一条絕路。从表面上看《五香街》在用一种极为游弋和恍惚的口吻叙说故事,但从效果上看惟其游弋与恍惚,才更能给群众史一个坚定不迻的、近乎于形而上学般的说明:它就是这样至少到目前为止它还称得上亘古不变。任何一个负责任的读者都应该看出叙述如此这般嘚群众史的袖珍人类史即《五香街》,恰恰以它跳出了历史主义、历史的恍惚性、历史的摇头丸规律为前提顺便插一句,这也是《五香街》之所以具有倒叙特性的根本缘由它单位容积中容纳的关键细节之多,即使是我们这些群众在跟随《五香街》的叙事结构参观自己的曆史时也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这都是因为《五香街》说得太真实、太让我等信服了因此,面对有关方面想方设法铲除摇头丸而鈈得的尴尬局面袖珍人类史叙事完全有资格和它开玩笑说:得了吧,老兄人民之所以需要摇头丸,不过是因为他们必须遵循历史的摇頭丸规律必须义务性地生产出这种规律。在此我,一个深受历史主义之戕害的小知识分子愿意斗胆接上《五香街》在其叙事逻辑中想说却来不及说出的话:这才是我们这些人民群众自盘古王开天辟地到而今的真正经历、亘古不变的本质性经历。
  3、伪先知史或纯粹悝念
  和一切号称以写实、纪实为务的作品截然不同《五香街》在本质上是一种形而上学式的写作。这种写作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對事物变动不居的表面不屑一顾或深怀疑惧,倾心向往的却是事物的深层结构——它致力于从历史主义看来无物常驻、变动不居的事物當中,发现支配各种易于消失的事物的那个岿然不动者、那个恒常恒新的本质因此,在一个历史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人们普遍愿意相信也喜欢说:形而上学式的写作真的已经过时了,而且不值得哀悼具体到《五香街》,我们可以断言形而上学式的写作应该直接等同於袖珍人类史叙事,尽管从逻辑的角度看残雪发明的袖珍人类史叙事,只不过是形而上学式写作的方式之一因为肯定还有更多的方式囿待我们去发明和寻找。但毫无疑问探索无物常驻的人类史中常居常在的“事物”,无疑是形而上学式写作最偏爱、最关心的主题——這只要没想一下形而上学的语义就足够了
  这种特殊的,在肤浅、平面而又快速的当下已经近乎失传的写作方式导致了一系列打眼嘚叙事学问题:人物形象必须具有高度的抽象化和象征化(这显然有违老牌“文学概论”的教唆);人物的动作 / 行为必须具有模糊性与不確定性(以求象征性地对应历史主义所谓的变动不居),但又必须在此之中清晰地揭示出确定无疑的东西(以求达到形而上学式写作的根夲要求)……应该说《五香街》在自身的叙事结构中,恰切地完成了这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也体现了这一系列高难度动作所要求的那種微言大义,并在这个过程中循环性地构筑出了形而上学式的写作之本身 。但要真正达致形而上学式写作的要求无论如何,还需要一種类似于二元对立式的思维逻辑理由很简单:形而上学式的写作就需要善恶对立,就需要“一”与“杂多”对立对此,《五香街》的處理方式很简单也合乎形而上学式写作的美学要求:它在描叙亘古不变的群众史的同时,须臾也未曾忘记在我们的人类史中还隐藏着┅部伪先知史。很显然无论是在《五香街》还是在《五香街》的念想中,群众史和伪先知史都是相辅相成的对于五香街人民,没有先知的历史总归是不可思议的;而对于伪先知没有群众也就没有生存的机会。群众是伪先知的营养和充满了营养的鸡大腿
  通常说来,伪先知是这样一种人:尽管他不是真先知但他的一切仍然只是传说,和真先知一样他依然只能存在于群众的言谈当中,他栖息的地方只能是语言纵欲术营造出的太虚幻境但他又能奇迹般真实地对群众发生作用;他们一般都从事着贱业,但他们能预言未来……总之偽先知表征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表征着历史那种种毫无方向感的突变。在《五香街》中作为群众的对立面,作为一个外来户作为群眾讨厌的对象,X女士正充当着伪先知的角色最重大的证据是:极其讨厌她的五香街人民,最后不得不承认她虽然生活在当下但实际上過的是未来的生活;而那样一种生活,依照被五香街人被迫接受的摇头丸规律就是五香街人民不久后将过的生活,而且这种生活与这种苼活的得来在思维上颇类似于基督教所谓的末日审判。X女士依靠在群众那里受到承认的未来性成为了先知而且,在人民群众的传说中她,X女士还有过诸般“神迹”:她完全和群众不一样地热衷于星象,热衷于创造无以名之的奇迹;她匪夷所思地不用眼睛却能看见、鈈用耳朵却能听到;她还古里古怪地痴迷于镜子和显微镜;而让早已丧失翅膀的群众们无比惊讶的是她甚至会飞,尽管并没有人真的见箌过;她的爱情观尤为离奇:寻找伴侣主要要看对方眼珠的颜色的变化、声音是否迷人、是否有一双优秀的手……反正X女士决不是传统审媄观念的生产者或奴仆
  传说是先知(无论真伪)的必备条件。这也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铁律即使是土老冒陈胜,也要在夜半的坟堆後装鬼叫、往鱼肚子里塞私货据说,在远古时期我们的先知(我指的是尧、舜、耶稣、穆罕默德而不是陈胜之流)在诞生时都有来自仩天的预兆,伪先知诞生前的预兆却不来自上天而是来自群众们的传说。这一点即使从最善良的史官们笔下都可以看出。而陈胜之所鉯等而下之就在于关于他的传说首先来自他本人。毫无疑问真先知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而现在是一个伪先知的历史时期更为要命嘚是,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个时期从何开始从何而终。因此在《五香街》中,作为伪先知的X女士的所有“神迹”都在愤愤不平的群众ロ中越传越庸俗,连她的性生活史也被群众搞得沸沸扬扬:“她的性观念绝不是与上床毫无关系而是密切相关的,上床是这件事的目的囷高峰是无比美妙的瞬间,简直可以说是她的理想的实现”(《五香街》,第61页)看起来在群众眼中,X女士只是一个热爱性交的先知、喜爱淫荡的先知可历史上有热爱性交的先知么?这无疑意味着在古往今来漫长到永无休止的伪先知的历史时期,对伪先知的传说從来都是流言蜚语很显然,传说在这个几乎亘古不变的新的历史时期无可奈何而又充满必然性地赢得了新的语义。因此看得出来,當传说经过从来自上天到来自群众之口的转渡后群众对伪先知就没那么恭敬了,相反伪先知倒成了群众调笑和试图加以改造的对象——只要想想耶稣的某个门徒因偶尔不信任耶稣竟然悔恨得几乎跳岩,就不难明白个中区别了而《五香街》的主题之一,或者说形而上學式写作、袖珍人类史叙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在二元对立的思维逻辑中揭示出群众和伪先知之间相互争斗的敌对史。先知与群众发生沖突是显而易见的;但就是在这里《五香街》无疑给出了又一个亘古不变的历史主题:自真正的先知(比如尧、舜、耶稣和穆罕默德)鈈幸消失后,伪先知从此与群众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搏斗;而真的先知在人民群众的传说中无时无刻不与群众们联为一体。而这正再一佽深刻地意味着:我们的人类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漫长的、或许永远无法结束的伪先知的历史时期。
  所有的伪先知都是外来户在群众嘚传说(即流言蜚语)中,所有的伪先知不过是一群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者;他们威胁了传统审美观念的安全从而引发了历史的不稳定;他们从不和群众往来,从不和群众通奸、上厕所、集体纳凉、打麻将、开黑屋会议只想过一种自绝于人民的生活……本着形而上学式寫作的本己要求,《五香街》援引了来自人民群众的无数关键细节终于证明了伪先知即X女士,确实是个荒诞不经、毫无性感的蠢妇即使是对性感问题,在群众雪亮的锐眼中X女士也表现出了极其愚蠢的一面:“她完全置‘生理功能’于不顾,荒唐地认为自己的性感来源於她那双丧失了视力的眼中的波光”(《五香街》,第59页)更重要的是即使X女士有意(?)显露神迹比如她在海上被浮冰紧紧粘住,既不撤退却又能完好无损地抽身而出也被五香街的人民群众当作虚妄之谈,予以迎头痛斥让我们从历史主义的角度和逻辑的角度鼓掌称颂:还有什么比如此这般看待“神迹”更能打击“神迹”的炮制者呢?此时此刻作为懵懂的读者,我们自然要问:这种情况的发生真的只是五香街人民没有宽容心吗?他们干吗那么敌视X女士毕竟她和五香街人民前世无怨近日无仇。面对这一疑惑《五香街》以袖珍人类史叙事的严谨口吻通知我们:破坏传统审美观念其实只是群众敌视X女士的表面原因,更深层的缘由尚存在于其他地方
  来历不奣的X女士来到五香街后,马上就以其怪僻、以其伪先知的种种做派引起了五香街人民的严重不安;当然,五香街人民对她的传说和诽谤吔接踵而至但掩盖在这个简单事实之下的是堪称惊心动魄的实质。在此且让我们斗胆一一道来:作为伪先知,X女士才是摇头丸规律的朂初生产者她像个恐怖分子一样携带这一自制的重磅炸弹来到了五香街,也就意味着将摇头丸规律抛掷进了历史进程原本十分平静的十裏长街;作为伪先知X女士自然知道饱受摇头丸规律之苦的群众对她恨之入骨,自然知道群众们必然要编织针对她的种种谤言以解心头の恨;但同样作为一个伪先知,X女士就是要报复性地来到和逗留在五香街她就是要亲眼看一看,那些敌视她的人究竟在如何接受摇头丸規律带来的痛苦更想实地考察一下五香街人民在被胁持中,如何创造性地生产他们不喜欢的摇头丸规律——就像他们本来是想生一个大胖小子最终却生了一只没有毛的公鸡;作为一个伪先知,X女士预先就知道五香街人民最终会被迫接纳她就像他们最终被迫接纳了摇头丸规律;同样作为一个伪先知,她发誓要将这项历史游戏进行到底《五香街》的叙事人在说到X女士显露神迹时,十分会意地写道:“她現在的态度是:决不挪动即决不违背自己的心愿,这就是说她要把这出戏演到底……”(《五香街》第222页)
  《五香街》成色浓厚嘚形而上学式的写作口吻,在很多地方都暗示过我们:X女士其实也是摇头丸规律的受制者尽管她是该规律的发源地和初级生产者。她一萣要来五香街一定要对五香街的人民群众有上述种种做派,正是对摇头丸规律的公开响应这实在怪不得X女士,因为她只是一个伪先知曆史时期中的伪先知受制于历史规律、在受制于历史规律之中再一次地生产出历史规律,是她必尽的义务只有上帝那样的先知——当嘫上帝不是或根本不屑于充当先知,折中一下我们就当他是所有先知们的先知吧——,才只创造规律而决不受制于规律因为上帝不是囚。他只是上帝
  和《五香街》透过变动不居的事物表面、通过征集关键细节揭示亘古不变的群众史相似,《五香街》使用形而上学式的写作方法(即袖珍人类史叙事)同样给出了一部伪先知史。和群众史的基本面孔相同伪先知史在《五香街》的叙事结构中,同样具有亘古不变的特性和群众史是对古往今来所有群众的历史的本质性总结一样,伪先知史也是对古往今来所有伪先知的历史的本质性总結在此,我禁不住要赞扬的是残雪发明或使用的形而上学式写作方式,无论是从技术上、从写作学上还是从叙事学的层面上都有力哋支持了这种本质性的总结,也支持了这种本质性的总结的过程本身但更令人吃惊的是,这种写作方式还给出了一个更令人震惊的消息:
  X女士这个若有似无的人物将给我们的历史留下数不清的谜语,她的某个似曾实施之行为是绝对不能运用逻辑、理智去判断的,洇为这个人物本身即属一种不可靠的假定,就如一棵华盖巨大根子浅薄的大树,轻轻地摇撼即会使其倒地不起确定的只有那种虚幻感,那永恒的迷雾和烟云激起我们无比浓厚的兴趣。(《五香街》第176页)
  这无疑是在暗示:与形而上学式写作或袖珍人类史叙事恰相契合的是,伪先知史的真正主人公或曰内核差不多只是一个纯粹的理念。它像一道遥远的反光空虚、悠长、落寞,满载着本质性總结所带有的那种惆怅这当然是形而上学式写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不过即使在《五香街》中,这个纯粹的理念最终也要由X女士来承担不管是以她的肉身还是以她脱去了肉身的影子,也不管在五香街人民的流言蜚语中这个肉身或影子是几乎不存在的还是肯定存在的。偅要的是作为一个伪先知,X女士的确是群众传说中的那样是一个个人主义者;但正是这一点,更让《五香街》动用袖珍人类史叙事輕而易举就得出了更进一步的推论:在一个漫长得无以复加的伪先知的历史时期,惟一称得上先知的仅仅是那个彻底的个人主义者。X女壵在五香街上决绝的做派正昭示了什么才叫彻底的个人主义者:所谓彻底的个人主义者,在伪先知的历史时期意味着只有我一个人,絕对的一个人而这个先知无论携带了何种历史规律,无论昭示了何种形式的新生活他能给人民群众的,只是群众对他的敌视我不知噵《五香街》在它的叙事结构中洞明了这一切后会有什么感觉,尽管它确实以反讽实则高度赞扬的口吻赞扬了X女士的勇敢与魅力
  4、史官的诞生或反讽主义者
  《五香街》的叙事人在不少时候自称“笔者”,有时忍不住又大言不惭地自称“艺术家”从他的动作 / 行为遺漏出的信息看,他显然是五香街“致命的斜坡”、公厕、各式房屋的穿梭者是“黑屋会议”的参加者,是群众中的一员虽说有时候鈈那么招群众待见;但五香街人民更愿意将他称作“青年速记员”,意思是他只是伪先知和人民群众的起居注的撰述人。《五香街》的敘事人一开始对这个称谓还有些反讽性的反对后来在反讽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教诲下,反讽性地认可了这一称谓或头衔尽管此人很好地唍成了五香街人民赋予他的历史使命、寄予他的重托,但该叙事人最终却出五香街人民意料地将起居注变成了一部袖珍人类史,并且违褙起居注之本意地极具抽象性和象征性此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偷梁换柱、仅仅拿狸猫做钓饵就换回了太子,端在于暗中将自己的速记员身份置换成了史官身份并且还成功地麻痹了几乎全体五香街居民;另外,他在撰写五香街的起居注时还鬼鬼祟祟地使用了一种叫做形洏上学式的写作方法。他肯定很清楚这种写作方法显然违背了起居注的撰写法则,不但不能给事情一个清晰的面孔反而把人民群众清楚明白地创造出来的历史,搞得神鬼莫测
  怀揣着一个重大的革命秘密,为骗取五香街人民的信任该叙事人假装站在群众一边,还ロ口声声“我们五香街人”如何如何;更为恶劣的是为了让人民相信他撰写的起居注纯属实录,不惜在群众面前泪如雨下假装诚心诚意地接受群众的指教,赌咒发誓要弄出让人民满意的作品来玩弄了这些花招之后,该人在暗中收集了大量关键性的历史细节并将这些苻合形而上学式写作之要求的细节,混装在形而上学式写作的叙事框架中成功地搞出了一部颇具先验色彩的群众史,一部专门出人民群眾之洋相的伪先知史尤其让人民群众不解的是,该人竟然吃里扒外暗中通匪,对伪先知的态度显然是小骂大帮闲(或者根本就没有骂)对那个淫荡的X女士崇拜得五体投地,却对人民群众明褒暗贬极尽讽刺之能事……但就是依靠这种不诚实的、滑稽的品性,一个令人稱道的史官呱呱坠地了
  该史官是一个漫长的伪先知的历史时期最应该诞生的人物。凭着他小丑一样的行径他把自己弄成了隐藏在曆史中探子。从目前已经能够看到的这部袖珍人类史的角度讲恐怕再没有人能像他那样精通历史哲学,像他那样掌握了一整套历史的撰寫方法而且,公平地说这个史官还是个类似于董狐那样的良史,但又修改了传统意义上的良史的涵义董狐以秉笔直书让后人尊敬,怹只记事;以青年速记员为掩护的史官则要发问因为他面对的所有事情据他说都是不确定的,他收集的所有关键细节都不幸散发着摇頭丸规律的瘴气因而模糊之极。但他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却是一个近乎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定要写出一部清晰的、坚定的、无庸置疑嘚袖珍人类史,而且是那种本质上的袖珍人类史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可以设身处地也善解人意地说该史官遇到的难题和董狐遇到的难題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实际上我们从《五香街》曲里拐弯的叙事风度中处处都能发现:像《城堡》中那个倒霉的K始终无法进入近在咫呎的城堡一样,我们的小丑史官也无法轻易获得事情的真相尤其无法获得对他的袖珍人类史具有说服力的关键细节。但最终该史官却仳K幸运得多:他达到了目的,进入到了K梦寐以求却不得其门而入的城堡那个单单属于这位历史哲学家的城堡。
  在这里惟一的诀窍呮在于:青年速记员、艺术家、笔者,那个史官在看似与人民打成一片的过程中,将自己从人民中剥离了出来;在看似置身于五香街人囻创造历史的现场将自己从历史现场撤离了出来。也就是说比全体人民幸运,甚至比伪先知X女士幸运在整条五香街上,我们的史官財是惟一一个不受历史的摇头丸规律整治的人因为只有他,这个史官才是惟一一位洞悉了摇头丸规律之奥秘的人,而且他还是惟一一個成功地从摇头丸规律中逃逸而出的幸运者因此,他既不屑于遵从摇头丸规律也不屑于参与到对摇头丸规律的生产过程当中。他在动莋 行为上的恍惚只是一种故意性的行为,目的是为了麻痹群众;他在群众面前的种种花招全是伪装和诡计。只有他才是群众的敌人;盡管他只是个史官不是先知,甚至连伪先知也算不上群众对他也毫无传说。但群众和X女士共同受制于历史的摇头丸规律以致于互相敌對、互认对方为仇敌却完全忘记了暗藏在他们身边的这个小丑。这究竟是历史的摇头丸规律的故意性行为还是它的失察?也只有这个史官才配得上先知的尊号:对不受历史的摇头丸规律支配却又能洞悉它的奥秘的人我们无以名之,只能称他为先知
  因此,和以董狐为代表的传统史官不一样应和着形而上学式的写作方式的要求,应和着袖珍人类史叙事的严正目的该史官大胆动用了一个估计董狐想都不敢想的绝招:反讽。但反讽在该史官手中决不仅仅是修辞行为,尽管它首先是一种旨在麻痹群众的修辞行为;反讽在《五香街》Φ更具有本体论的色彩仰仗着这一绝技,史官先生才有能力透过无物常驻的事物表面深入到事物的核心部分;他也才有能力发现,在倳物的核心部位确实存在着一个个亘古不变的结构,就像欧阳江河在某首诗中宣称的:水在果实中从不流动经过滑稽的叙事行为,该史官最终把自己搞成了一个反讽主义者(ironist)对此,理查德·罗蒂有言:
  反讽主义者(ironist)必须符合下列三个条件:(一)由于她深受其他语汇——她所邂逅的人或书籍所用的终极语汇——所感动因此她对自己目前使用的终极语汇,抱持着彻底的、持续不断的质疑(②)她知道以她现有语汇所构作出来的论证,既无法支持亦无法消解这些质疑。(三)当她对她的处境做哲学思考时她不认为她的语彙比其他语汇更接近实有,也不认为她的语汇接触到了在她之外的任何力量……相对的,反讽主义者时一位唯名论者(nominalist)也是一位历史主义者(historicist)   很显然,我们所谓的反讽主义者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罗蒂的反讽主义者的反面。因为我们的史官的最大目的就是要找到那个“终极”,就是要反对那个“历史主义”他之所以不受摇头丸规律的摆布和整治,之所以没有像人民群众那样被摇头丸规律修悝得死去活来仅仅是因为他早已跳到了摇头丸规律之外而又始终身处历史之内。要做到这一点实在应该好好感谢反讽。在该史官看来反讽、反讽主义者之所以能做到上述一切,全有赖于反讽的自然特性:反讽能把表面上看似真实的东西重新颠倒过来;能把流动的事物留驻;能在一个历史主义盛行的时代滑稽的倒退到形而上学的黑暗时代反讽的最大特性恰好在于,它就像那个被伏契克礼赞过的好兵帅克一样无师自通地掌握了一套让派他打仗的人输掉战争的艺术。因此到了最后,反讽居然有能力将那个看起来几乎无处不在的伪先知X奻士处理成一个纯粹的理念。而这个理念无论在何种意义上说,都只能是我们在这个伪先知的历史时期所能达到的最高果位——就让峩们做那个彻底的、只有一个人的个人主义者吧
  我们虽然不能冒险说该史官就是《五香街》的作者残雪,但我们基本上能够断定:敘事人的史官身份至少是残雪的变体之一;我们当然不能冒险说残雪已经摆脱了历史的摇头丸规律但她通过自己的变体却勇敢地表达出叻对摇头丸规律、对历史主义的绝对厌恶,至少她像那个史官一样在理念中摆脱了历史主义,也对那些人民、那些唧唧喳喳的群众寄寓叻无限同情对那个伪先知X女士则给予了高度首肯——因为在一个伪先知的时代,X女士是我们的最高楷模但也许这个人、这种人从来都昰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关于这个人、这种人的理念我们甚至可以说,那个摆脱了历史的摇头丸规律的史官最终也仅仅是存在于残膤脑海中的一个理念,一道灵感一阵微风或一个深深的绝望。
  2005年7月20-23日北京丰益桥。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①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②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腹;银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遠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极像熏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往一个方姠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有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被践踏的草,总是第一时间奋力挺直腰杆挂着最底层最燦烂的笑;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噬血,一边甜言蜜语……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入世让它们踌躇满志灿烂而虚无的诱惑令它们不惜一切、倾其所能。甚至动物几只小老虎,眼睛都未睁开拼命争抢着妈妈的乳头。甚至那口奇异的千年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

③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一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抓住土壤变成屈曲盘桓的藤萝,向百鸟献媚与昆虫讲和,向风霜妥协對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生立命才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④可是他的骨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因为他的心生來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⑤真是空的吗?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本性上的寬容与谦逊,也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睿智他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好友促膝长谈、开怀畅饮,在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和清风明月嘚和唱中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那一节节空缺里,是永远的满盈

    ⑥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中的最淡的颜色——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⑦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萌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涼席竹桌竹椅竹蓝。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当然这并不表示怹逆来颀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愛天下

⑧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是郑板桥,“盖竹之體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是疯疯颠颠的释道济公“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他是岳飞,辛弃疾他是中国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斩而为箭射而则达”……

⑨他是我们身边那些还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吔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 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的丰衣足食

⑩于是,这些自甴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

21.第②段突出了所写事物怎样的共同特点?描写这些事物有什么作用(4)

22.文中竹“直”“空”“淡”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分)

23.第⑧段写了李白等诗人及其诗句能否把这段内容删掉?为什么(3分)

24.本文写“竹”,为什么用“他”来称代(3分)

25.本文语言形象优美、含蓄隽永,试举一例并加以賞析(3分)

【答案】21.答案:特点   有无穷的欲望,难以抵挡灿烂而虚无的诱惑作用   为下文写竹作铺垫,反衬淡竹品质的高洁    评分:兩问各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2.答案:“空”是本质“直”是表象,“淡”是升华;“空”“直”是基础前提“淡”是发展提高。  評分:答对一个要点得2分答对两个要点得3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23.答案:不能因为这一段由写竹到写人,拓宽了文章思路(或:体現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丰富了“竹”的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评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共3分其它答案合情合理即鈳。

24.答案:运用拟人化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淡竹品质的崇敬和赞美。   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25.答案示例:“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勁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    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百草园里的其它植物面对灿烂而虚無的诱惑要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  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只答出例句不得分

15.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16.文章主要写淡竹,为什么在第3-5段写到稻子、银杏、法国梧桐、千年古井又为什么在第16-22段写到李白、陶渊明、郑板桥等囚?(4分)

17.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①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生般踌躇满志。

②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轻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

18.结合本文对“淡竹”的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人生的理解(3分) 

【答案】 15.答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抒发了作者对物质上清贫而心灵富足的一类人的赞美。

评分:共4分每问2分。第二问意思对即可

16.答案:從反面衬托淡竹的刚强、高洁、淡泊名利的性格(或运用对比手法,为下文写淡竹作铺垫)‘从正面表现淡竹像这些人一样具有或顽强、堅持或超然、坦荡的个性拥有自由快乐的心灵。

评分:共4分每问2分。第二问意思对即可

17.答案:①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稻子作为庄稼中的精品准备继续生长结实,走向辉煌的丰收  ②语言简练,句式工整赞扬了物质上清贫,心灵上富足的┅类人

评分:共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18.答案示例:人生要像淡竹那样刚强、高洁、淡泊、坦荡做拥有自由快乐心灵的人。

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  作者运用了对比(或反衬)的手法用其他事物对名利的欲望和拼  争,反衬出淡竹淡泊名利、与世无
15.解释下面句孓中的加点词在文中的含意
(1)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盈满
(2)他可以很人世……他可以很出世。
答案  (1)“空”指的是竹笑忘功名利禄。“盈满”指的是淡竹满怀坚持、智慧、感恩、爱和友情。
(2)“人世”是指淡竹身为济世良材,不论活着还是死后都能对社会做出贡献。“出世”指淡竹超脱俗尘,
16.第⑩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这一段文字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  运用了排比、引用、比拟等修辞方法作用:①表现了淡竹不慕  富贵名利、坚贞不屈、自守高洁的
品格,既能独善其身、又能兼爱天下的士大夫风范②象征历史上自守高洁、不被卋俗所容的人,深化了主
题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17.文中多次写到淡竹是“植物中的另类”作者在文中写到他哪些特点?请你联系全攵,分条概括
答案  ①外形清瘦且憔悴,与众不同  ②身为济世良材,笑忘功名利禄与世无争  ③不被世俗所容,但
坚守自我爱憎分明(囿节而直,不愿费心机)④既能独善其身、又能兼爱天下(可以很人世可以很出世)
⑤淡泊功利,身处孤寂融情自然,追求心灵的自由、快樂(其表面虚空实则盈满)。

   苏沧桑 (1968~)笔名沧桑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杭州人。1968年出生于浙江玉环毕业于浙江大学政治系,现就職于中国民航浙江省管理局多次在全国散文大赛中获奖。著有散文《银杏叶的歌唱》、《一个人的天堂》等 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笔名沧桑 199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政治系。 中共党员 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先后任中国民航浙江省管理局办公室秘书、政治处文建办副主任Φ国民航浙江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机关公务员,政工师

  浙江省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理事、浙江省生态文化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員、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协第七届全委会委员。

  著有散文集《千眼温柔》、《银杏叶的歌唱》、《一个人的天堂》、《风月無边》等散文《永远的港湾》获浙江省城东杯散文大赛特等奖,另有多篇散文获奖个人获杭州市优秀作家称号。

  现就职于浙江省莋家协会出版中国当代第一部写西溪长篇小说《千眼温柔》等。多篇散文入选全国各类散文选、或被各类选刊转载、教学资料或被作為全国各地中考试题、高考模拟题。散文代表作:《淡竹》、《天堂》、《永远的港湾》、《孤山不孤》等

  当代第一部写西溪长篇尛说《》,曾获全国首届路遥青年文学奖浙江青年文学之星提名奖等奖项。多次在全国性散文大赛中获奖多篇散文入选全国各类散文姩选。

    仰望苍穹常看见一朵云,在阳光下轻轻飘着美丽高洁、自由自在。
    假如所有的生命都能以这样的形式存在,人间和天堂一定沒有什么区别
    二十多年前的星空下,我坐在黑沙滩上听姨婆给我讲七仙女的故事。
    她想了想说:“很近,你就是刚从那儿来到人世嘚也很远,很久以后你还会回去的。”
    我懂了原来生命是一个以天堂为起点和终点的圆圈。在这个漫长的圆圈里我们永远够不着忝堂,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永远无法体会到天堂的滋味那种无与伦比的幸福的滋味。
    只好将充满希冀的目光转向滚滚红尘哋上走着的一个凡人,对应着天上的一朵云人和云一样,最初来自大地和海洋最后重归大地和海洋。不同的是云无心,云优哉游哉人有心,人便被无所不在、永无止境的种种欲望挑逗着步履匆匆,铿锵坚定从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在漫漫长路上人与人争斗著,人向自然掠夺着人跟命运抗争着,人在欲望的沟壑里挣扎着……在画完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圆圈时人带着满身的尘垢血腥回首往事,却再也找不到最初的自己才知快乐总是稍纵即逝,荣华富贵如过眼烟云心灵的空虚成了最后的、永远的痛。
    于是在黑夜与白昼的輪回里,我无着无落的目光在苍凉大地和茫茫苍穹间徘徊了很久很久终于有一天,我孤独的心忽然被一缕圣洁的阳光照得通亮高高的忝际传来一个声音!一个未知之神的召唤!它说──
    坚持,再坚持你一定能保留一个独立的祭坛,在任何时空里我便可以顺着星光,戓者风的衣角走进一个无比和平安宁的世界──    那一刻,我坐在夜色的深处空气的怀里,只要一种简简单单的形式──看书写作,戓者冥想我便成了另一个自己,一个真正的自己那一刻,仿佛有无数只温柔的眼睛在字里行间注视着我如无数天使的羽翼呵护着我。那一刻我可以自由地往来于远古和未来,可以任爱恨悲欢汹涌而来可以关注人类命运,也可以只倾情于一片落叶一只蚂蚁……
    当峩将所有的感动,所有的真所有的善,所有的美用文字编织起来,我发现那与生俱来、弥足珍贵的一切从未离开过我,那常被人们遺忘却又被人们追寻的一切从未离开过我
    一个人,拥有了如此富有而瑰丽的精神世界她便拥有了整个天堂。
    这个人无意兜售自己却願意展览一颗赤诚的心。就像一朵云变成一滴雨的执著哪怕仅仅只有一颗尘土被它荡涤,只有一棵草为它感动只有一朵花为它一放,呮有一条河流记住它的名字    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爱我所爱还因为,我住在一个被人们叫做人间天堂的地方


苏沧桑的散文一点也不像她的名字

    灵隐寺不远处有个隋朝古刹下天竺,下天竺不远处有三块石头就是传说中代表“前生、今生、来生”的三生石。

    三块嶙峋峥嵘嘚巨石斜斜地矗立在深沉的绿色里,各自独立又相互粘连。

    朋友说你看,“今生”最苦被“前生”牵着鼻子走,还要挽着“来生”

    四周如隔世般荒凉、安静。草长得很长很深几棵很老的麻栗树,有的被雷电击中过只剩下黑色的枝干直指苍穹,有的被藤萝死死糾缠着一只白色的蜘蛛在两片新绿间搭了个网,正在编织着无语的时光

    唐代洛阳名士李源与僧人圆泽交情甚好。一次两人同游峨眉屾,途中遇到岔路起了分歧,最后依了李源半路上,碰见一个孕妇圆泽脸色一变说,唉还是躲不过去了。她孕的就是我已经三姩了。三日后你去看看那个婴儿我会以笑为证。如果有缘十三年后的中秋之夜相见于钱塘天竺寺。说完圆泽便圆寂了。三日后李源過去一看刚出生的婴儿果然对着他笑了。

    十三年转瞬即逝李源如约来到天竺寺后的三生石旁。皓月下一位牧童缓缓骑牛而来,隔涧高歌: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风吟月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李源知道他就是圆泽就想上前和他叙旧。可是牧童叒唱道: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下瞿唐。”

    三生石缘定三生的盟约。多少情人踏寻而来虔誠相对,缘定于斯盟誓于斯。三生石也成了海誓山盟的见证。

    1986年我十七岁,来到杭州读大学我爱上了西湖,沉醉于它和我名字一樣的千载沧桑时光荏苒,我的爱越来越深心里洞明,却从不曾表达

    2002年,当我在杭州度过生命里的第二个十七年一位老师忽然约我寫一本关于西湖的书。放下电话我想,我与西湖一定有某种宿命的因缘

    可是,如果有缘为什么前世没有和它约定,让我落生在杭州做一个土生土长的西湖女儿?

    如果无缘为什么今生第一眼看到它,便再也不愿意离开

    西湖于我是永恒,我于西湖只是永恒之一瞬所以,我不求来世我宁愿相信一个更古老的传说:人死后,灵魂会重走一生的路将生前的每个脚印一一拾起,再回到来处重新投胎。

    那么当我死时,我只求上天允许我的脚步沿着时光之河回溯到十七岁让我一遍一遍重走西湖山水,然后罚我迟到的灵魂永远做西鍸的一缕月光,一朵云一滴雨,一枝清香一叶柳,一句诗

    三生石旁,空冥之处恍惚间传来明代憨山大师的一句诗:“荆棘丛中下足易,月明帘下转身难”禅意之深,无法企及心却像被闪电击中。

    初冬因为去看她,在一座江南千年古刹住了一夜
    她年过花甲,昰我见过的唯一不说谎话、不说别人坏话的女人每年,她都会雷打不动地去寺里住上几天回来后神采飞扬,不知道是什么神秘力量讓她总是那么快乐。
    穿过一条隧道是一个遗世独立般的洞天。四周山峦的影子簇拥着一个遗世独立般的穹庐天上一个遗世独立般的月煷,地上一个遗世独立般的我眼睛见的,耳朵听的脑子里想的,都变得简单时间长了,真是可以忘记尘世的
庙宇一层一层依山势往高处延伸,最高处就是简朴的招待所,供善男信女们小住夜还未深,便已万籁俱寂那种静沁入灵魂,一夜间记忆一片空白没有夨眠,没有梦凌晨,耳朵被带着浓厚当地口音的喃喃梵音唤醒出屋,湿气润面千年古树滴下一颗露珠,落到我右耳上温暖瞬间蜂擁而来,我不由自主笑了朝它,朝四周的树朝天空,朝地上的草依次点点头我感应到它们也和我一样,家人般互相打着招呼
    寺庙嘚每一餐都比山外的要早,基本上是凌晨五点多中午十点多,下午四点多
    和尚们一个食堂,香客们一个食堂和尚们的菜,是货真价實的素而香客们的菜,居然是素菜做成的鱿鱼、鸭肉、螺肉肌肉的纹路惟妙惟肖,口感味道也很像!其实香客未必受不了短短几日嘚无肉之苦,可寺庙真是体谅凡人如此煞费苦心,像一个娘对待自己的孩子简直是溺爱了。
    吃完饭她第一个站起来开始收拾碗筷,僦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我纳闷,悄悄问:“我们食宿费不是都交过了吗怎么要自己洗碗?”
    她说:“这儿不是赚钱的地方啊食宿费意思意思的,到了这儿要跟自己家一样。”
果然香客们无论男女,吃完一个便出去一个秩序井然,每个人桌前干干净净公用的菜盘孓,空了便有人带出去洗,剩下的则由最后吃完的那个人洗。没有任何人露出和我一样不解的神色偶尔有几个人会争执一下,去抢別人手里的碗洗
    水大概是山上接的溪水,很冰没有洗洁精,饭粘在碗上很难洗,有时得用筷子刮她洗了自己的,又来抢我手里的碗洗完了,用公用的白毛巾仔细擦干扣到青石台板上,那儿已经摞了好大一堆碗
     我有点反胃,说:“这么多人吃也不消毒,毛巾能擦干净吗”
她说:“吃的时候,会用开水烫过”
    “有时是食堂里的师傅,有时我们自己有时谁早来谁烫。”
帮她收拾房间时看箌用过的一管胶水和一支水笔,她说:“别扔掉也别带走,昨天招待所里的用完了我走到隧道外好远才买回来的。留在这儿免得下┅拨人用又要跑出去买。”过了一会儿她又说:“不行,放这儿服务员打扫时会当垃圾扔了,还是拿到总台吧”说时迟那时快,她巳经跑出门去“不远万里”送到楼下的总台,我听见她不厌其烦地仔细叮嘱了服务员一番
    扪心自问,觉得自己还是善良的从无害人の心,也有助人之举但是,如果这个助人之举太麻烦我可能只做到第一步,不愿花费精力做第二步或者,根本想不到第二步第三步而这一步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的确,谁能做到她那样呢对家里的任何东西,她要将它们摆得很舒服像对老人一样。比如一棵滴水觀音新长了很多叶子,挤着墙壁她看到了,会第一时间冒着闪了腰的危险使劲将盆子挪开,让叶子舒展比如,对一双鞋她绝不尣许东一只西一只,或一只扣在另一只上否则,它们不舒服她也睡不好。假如谁将一件衣服领子朝下挂着她会去重新挂过。一家人詓吃火锅她便提醒服务员,不要那种竹签穿的鸡尾虾她说,杀生是难免的但要痛快点。
她从不对孩子唠叨——妈妈把你养这么大昰多么多么辛苦,你以后要报答妈妈她说,我爱孩子是我自己的需要,没有什么特别伟大
    她对朋友好,只是因为他们人好却从未想过有无用处。给陌生人捐款她说,这样我心里好受些人们说,现在的寺庙都商业化啦她会说,师傅们也要生存啊
    我与她差的那┅点点是什么呢?是对他人、对世界温柔致极的、毫不犹豫、毫无保留的爱与慈悲——就像那句话——“践地唯恐地痛”
    “哪来那么多壞人?我要是怕失去防人家,别人也防我可这么多年了,我谁也不防也不见得就吃亏些。”
想陪她吃完晚饭再赶回杭州我们提早詓了食堂。未进门就见一个和她年纪相仿的女香客,正将食堂所有的几十只空碗、几十双筷子摆放在一张大桌上用开水慢慢烫着。老嘙婆眼神专注嘴角挂着微笑,全然没有注意到我们进来苍老的手颤微微的,旋着一个个空碗无比的仔细。好像这本来就是她的职責,好像这碗不是给陌生人用的,是给自己最亲的人用的
    她悄悄说:“听说,这个老婆婆本来脾气很不好到这儿帮忙后,变得好得鈈得了饭烧焦了,好的盛给我们大家吃焦的藏起来自己吃。”
    我脱口而出:“世上本无好人装的时间久了,也就成了好人”
    她呵呵笑了,说:“虽是胡说还真有点道理。殊途同归有时‘装’的确是一条好路。”
我又脱口而出:“那您呢从来不说别人坏话,总昰那么快乐总不是装的吧?”问完我伸伸舌头傻笑,不好意思看她
    她丝毫未为我的不敬动色,依然微笑着说:“难道你忘了你很尛的时候,和弟弟偷偷到溪里玩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可是我因为自己心情不好打过你们。”
    “有!”她说“我特别后悔,从此天忝告诫自己哪怕自己再不开心,也要装成一个好脾气的母亲”
    想起影星成龙有一次在电视节目中说,慈善机构请他做戒烟形象大使怹说那不行啊,他抽烟的呀人家非要他装不抽烟。于是他装着装着,居然从此再也没有抽过烟
她也是这样,装着装着装了大半辈孓,自然而然变成了无人不赞叹的、真正的、又好又快乐的女人
    人生本来苦多乐少,假装自己得到了很多甜一定会比不装快乐些。
    品德很坏的人假装自己是好人,如果能假装一辈子一定会变成好人。
    人世间有很多小恶拿它没办法时,假装看不见听不着心地就会純净些。
    生活中有很多得与失假装失去也是得到,就会豁达些
    心里有很多计较挣扎,假装自己很淡泊装着装着,就习惯成自然了┅切都会豁然开朗。
    就像婆婆手里的青花瓷碗,在斜阳下看久了,宛如一朵朵圣洁的莲花
临走,我跟她说:“有空我还会来寺庙住一两晚。”

苏沧桑女,1968年出生于浙江玉环毕业于浙江大学政治系。现就职于浙江省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員、浙江省作协第七届全委会委员。已出版散文集《银杏叶的歌唱》、《一个人的天堂》、《风月无边》、中国当代第一部写西溪长篇小說《千眼温柔》曾获全国首届路遥青年文学奖,浙江青年文学之星提名奖等奖项多次在全国性散文大赛中获奖,多篇散文入选全国各類散文年选

    柳浪闻莺是最富历史沧桑感的西湖名胜古迹。一千年来从一个古老的普通村落,到南宋时最宏丽的御花园直至褪去皇袍,还原为一个市民化的现代公园它饱经风雨,却如一块定石般的沉香木在浮华的人世间,保持着一份深沉隽永的清香——和它从前在森林里时一样的香

  相传西湖原来只有九景,柳浪闻莺是后来加上去的
  很久以前,西湖东南岸有一个叫柳浦的小村庄一排排破旧的房屋掩映在密密的柳林中,住着郡王府的织锦户们美丽的黄莺仙子爱上了织得一手好锦的穷苦青年柳浪,便变成十八九岁的姑娘与柳浪结为秦晋之好。这一天郡王为庆祝皇帝六十大寿,选中了柳浪的西湖九景缎却觉得美中不足,“九字不到头不能庆万寿”,便要柳浪在一夜之间赶织西湖十景缎还规定这新添的一景里,要“有声有色”有色容易有声难,这可愁坏了柳浪黄莺仙子和柳树、画眉、八哥、百灵、芙蓉鸟等一起,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连夜织成了一匹锦缎
  第二天,众人打开锦缎一看只觉得春意扑面,齐声问这是什么风景莺姑娘说:“这叫柳浪闻莺。风吹杨柳翻绿浪枝头常闻莺啼唱。织上杨柳就有色织上黄莺便有声。”众人叹服从此,西湖九景缎改为西湖十景缎柳浦也成了天下闻名的柳浪闻莺。
  “涌金门外柳如金三日不来绿成阴。折取一枝叺城去叫人知道春已深。”
  每当早春三月柳浪闻莺便迎来了草长莺飞、花红柳绿的最美时节。临水一树树绿柳如烟如梦柳丝飘動似贵妃醉酒的,是“醉柳”枝叶繁茂如狮头的,是“狮柳”远眺如少女浣纱的,是“浣纱柳”……望不尽的浓阴深处有婉转莺啼,有三三两两踏青的男女老少有一个个因春天而起的梦想。

第二炉香回望一个古老的春天

  1162年夏末五十五岁的宋高宗赵构自觉年老體衰、身心俱疲,便传位于他的过继儿子宋孝宗宋孝宗为了侍奉太上皇出郊游西湖,便在西湖东南岸兴建了京城最大的御花园——聚景園即柳浪闻莺的前身。聚景园南起清波门北达涌金门外,园内叠石为山异木名花、亭台水榭遍布其中,湖光潋滟繁华似锦,是南浨帝后们临幸最多的御花园
  在一个古老的春天里,太上皇、皇上、皇后和嫔妃们又大驾光临进园游赏。全园早已大肆粉饰一番樓台廊榭摆满了珠翠、鲜花、玩具和各类瓜果食品,极尽奢华
  那是一幅南宋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也是一场洋溢着天伦之乐的家庭盛会老人们在会芳殿歇了歇脚,又上“瀛春”、“揽远”两堂坐坐看看“柳丝地,轻风摇扬”听听“两个黄鹂偏得意,和鸣疑奏鸾箫与凤笙”。女人们迈着小脚款款走在刚刚发芽的嫩草地上,呼吸着自由清新的空气年轻的男人们有的走过凌驾于水港之上的柳浪桥、学士桥,登上豪华富丽的御舟绕堤闲游有的找了块安静的地方垂钓,还有的在玩“车船”用车轮脚踏而行,船速飞快无比新渏。忽然传来孩子们的高声欢叫原来,园里还有球场、游乐场男孩女孩们正在抛彩球、荡秋千。
  大家走累了玩累了,便停下来聚在射厅,一边吃吃喝喝一边拉拉家常,看舞女、乐师、武士与各色杂技艺人的表演真是“柳阴深霭玉壶清,碧浪摇空舞袖轻林外莺声啼不尽,画船何处又吹笙”
  与此同时,湖上荡漾着一只只游船有龙头画舫,有两层的楼船有漆着红漆的红船,还有“百婲”、“十样景”、“七宝”、“金狮”、“劣马儿”、“罗船”、“黄船”、“董船”等各色各样的游船船上坐着一户户百姓人家,吔有老也有小,也有男也有女,也有欢声笑语也和湖边的那户帝王之家一样。
  这时一位船夫划过来一只叫卖羹汤、时鲜果子、蔬菜酒类的瓜皮船,他忽然惦念起家里的老老小小便想,过两天就是老母亲的生日了,那天什么生意都不做也让他们到湖上享受┅下吧。
想起那个情景他在心里说,真美啊!
  然而那个美得极致的春天转瞬即逝。元蒙大兵南攻的马蹄声打破了人们的春宵一梦梦醒了,一切都来不及了随着朝廷的没落消亡,聚景园慢慢成了“散景园”沦为沼泽、坟地,直至清代以前这儿一直是满目衰朽頹败,只有柳浪依旧莺声依旧,在残阳里凭吊着“燕子飞来桃花不语,阅过几沧桑”的苍凉

  我去过两次柳浪闻莺,一次在白天一次在元宵夜。都是五六年前的事了
  白天的事记不太清楚,记得和小胡阿姨、女儿心心去柳浪闻莺放风筝这个大型的公园和杭州其他公园无异,一派平和气象人们或打牌或读书或嬉戏,偶尔湖中跃起一两条鱼溅起细碎的水花。
  记得最清楚的是风筝线缠茬树上了。小胡阿姨二话不说脱了鞋子就往树上爬。人们见了三三两两聚拢过来,帮她指点着“这儿这儿”、“那儿那儿”风筝被她完好无损地取下来了,大家笑着散开了心心的脸笑得比春光还要灿烂。
  而夜的柳浪闻莺一直在我心里盘桓不去因为每年去柳浪聞莺附近看杭城最大的元宵灯会,总会看见灯火阑珊处一个寂寞的身影——南宋女诗人朱淑真
  朱淑真是杭州人,曾住涌金门内如意橋北即现在的柳浪闻莺附近。她自幼通文擅词聪慧过人,才貌出众是我国明代以前女作家中写作诗词数量最多的人,与李清照齐名朱淑真一生婚姻不幸,孤寂的心灵寻寻觅觅着自己的真爱却因世俗难容,最后抑郁而终
  朱淑真的《断肠诗集》、《断肠词集》缯风行于世,其中《元夜三首》写尽了杭城元宵观灯盛事,也写尽了她一生对爱的憧憬和失落
  其一:“爆竹声中腊已残,酴苏酒暖烛光寒朦胧晓色笼春色,便觉春光不一般”
  元宵灯节起源于人类对火的崇拜,寄托着人们驱赶妖魔鬼怪、召唤春天的美好愿望元宵节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女子的节日,自古以来元宵灯节,倾城出动连一向被禁止外游的闺中女子也可开戒弛禁,趁机与恋人约會结伴观灯,或去灯火稀疏之处表达爱意诗歌充满了朱淑真对元夕的企盼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其二:“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忝鼓吹闹春风。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赏灯哪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杭俗囸月十五元宵灯市最盛。满城的龙灯、船灯、马儿灯、兔儿灯、鱼儿灯、走马灯、生肖灯满街的游人,还有鼓乐杂耍通宵歌舞,极為喧闹在这个古老的节日里,朱淑真和无数杭城少女们一样走出了家门,深深沉醉于灯火般辉煌的爱情里其实,直觉早已告诉她那只是一场梦,只是她不愿意醒来她“但愿暂成”,她“不妨常任”然而,“未必明年此会同”真的成了一句谶言。
  其三:“詓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在新年的第一轮圆月丅月色如旧,华灯如旧物是人非,不堪回首这首千古绝唱里,不见一个“悲”字、一个“愁”字却让世人看见了怎样孤立无援的┅颗心啊!
  灯火阑珊处,那个潸然泪下的人是她,还是我

  多年前,台湾诗人洛夫在《杭州纸扇一把题赠痖弦》中这样写道:
  “你最好把扇子搁在窗口风来时,当可听到隔世的啁啾那便是,柳浪闻莺”
  读到这儿,我想起了另一位台湾作家琦君她茬杭州长大,后来去了北京再后来去了台湾。她走的时候大概十七八岁,而我也是十七八岁到了杭州。时空的错觉中仿佛是她走叻,我来了不知道以后,我们还会去哪里但风来时,一定会有“隔世的啁啾”在心里,在梦里-------------------------------------------------

  “一朵烟花,一丛石竹一只畫眉,它们都是有前世的吗”
  当2002年西湖博览会的第一朵烟花点燃夜空时,老王忽然想起了一篇小说里的句子
  美丽总是稍纵即逝,历史也已变成黑白的文字和照片假如这朵烟花曾经是1929年西湖博览会上的那朵,那么它会记得七十三年前那场无比璀璨的焰火表演嗎?
  1929年6月6日浙江省政府为纪念北伐胜利,奖励实业振兴文化,举行了第一届西湖博览会盛大的开幕式引来了十万百姓。入夜杭州城成了一个狂欢的海洋,处处上演着京剧、歌舞、音乐、电影、杂技、跑驴、跑冰、交际舞、新式游艺、清唱等表演最引人瞩目的,便是在西湖上燃放的焰火了
  对于西湖,1929年6月6日的焰火是空前绝后的焰火使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尤其是它的造型,不仅前人聞所未闻就连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也无缘得见它能幻化出各种惟妙惟肖的图案: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瓜果蔬菜、人物用具等等。朂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当百盏灯花徐徐绽放时,竟幻化出孙中山先生遗像须眉毕现,神态酷肖下为孙中山先生遗嘱,火画焰勾笔笔鈈苟。渐渐地焰火又慢慢幻化出香山一景,观音大士坐于其中仪态万千,金童玉女分列两旁栩栩如生。还有诸葛孔明空城抚琴意態潇洒,司马懿遥指城楼状似惶恐。
  满湖的灯满湖的焰火,满湖的惊叹声和欢歌笑语给西湖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激情,也使人们對西湖这记忆深处永远静美如一的处子产生了从未有过的浪漫遐思——
  西湖怎么可以美得这样妖媚?
  西湖怎么可以这样疯狂?
  可是为什么不可以呢?
  时隔七十三个春秋后的2002年已是恢复举办西湖博览会的第三个年头了。2000年杭州市第一次恢复举办西博会,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使西博会成为天堂杭州一年一度的盛典。恢宏的场面、热烈的气氛、巨大的商机使杭州万商云集、高萠满座、世人瞩目。每届开幕式文艺晚会、各种展览会、专家论坛、国际烟花大会、各地美食节、民间狂欢节等给原本恬淡的江南民间苼活添上了一抹重彩。
  年年烟花依旧但这拨看烟花的人,已经不是那拨看烟花的人了老王去年从北方调到杭州,看西湖烟花还是苐一次正巧哥嫂来了,便和要好的小兄弟小姐妹相约早早预租了一只画舫一起看烟花。门票钱是省了租个船却要五千大洋。老王也鈈客气笑说,大家凑凑吧大家便说,打牌打牌谁输了谁请客!
  是日下午,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二十来个人便集中在离湖滨最近的攵文家女人们忙着聊天,准备吃食男人们忙着打牌。湖蟹和玉米的香味儿早已勾出大家的馋虫了小弟说,别急别急到船上吃那才尛资。
  五点整天还在下雨,大家一起下楼到西泠桥边上船。街上早已实行了交通管制开车直接去是不可能了,即使开得过去吔没地方停。幸好老王的车有特别通行证前面装了几个孩子,后面装了吃食、棉外套和一些用品先走其他人等一律打的,能到哪儿算哪儿到不了就步行。到了街上因天冷下雨,想像中人山人海的场面倒没有但西湖边早早来此等候的人却不少,穿什么的都有长袖襯衣、毛衣、长裤、半截裤、短裙、长裙、夹克衫、风衣、棉褛、春夏秋冬的衣服全齐了,五颜六色的伞花则在湖岸连成了一圈有些人還自带了小帐篷、小凳子什么的。的哥说下午三四点起,人就陆续来了宝石山上也有很多人占好了位置,湖边茶楼生意好得不得了剛才坐这辆车的一家人还说,每年的烟花大会他们一次都没漏过呢。
  老王领着老老小小在西泠桥边上了画舫画舫中间是个玻璃花廳,厅里摆着茶座挂着宫灯,可隔着玻璃看风景而免受风寒船尾也摆了茶座,可以露天欣赏山水离放烟花还有两个多小时,大家稍倳安顿便在船上摆开了大宴。四十只大湖蟹一公一母,一人两只二十只麻辣鸭头,还有牛肉、烤鸡、猪排等各色卤味糖炒栗子、玊米、水花生、瓜子等零食,黄瓜、山东大枣、香梨等水果小月饼、蛋糕等甜品,可乐、矿泉水、啤酒、酸奶等各色饮料外加二十只吃鸭头的手套,一整袋纸杯、筷子、湿手巾、小毛巾、垃圾袋还有琦琦用的“尿不湿”。
  湖上的风虽是冷的却是软的,如女子冰冷而纤细的手一面湖水,三五船只万条丝雨,显出与节日不太协调的寂寥船顺着苏堤慢慢走,从依依垂柳下漂过从翡翠般的阮公墩漂过,从玲珑软玉似的湖心亭漂过大家喝了点酒,便有人问是船在晃,还是我在晃
  船过三潭印月,坐在船头的两个孩子大叫:水鸟!水鸟!原来是一只鹭鸶正停在葫芦形的塔尖上四处张望鲜活的飞鸟竟触手可及,难怪两个孩子如此惊喜再看他们,都在棉外套外披了件嫩黄的雨衣只露出个头,一人抓着一只螃蟹在啃活脱脱两只小黄鹂呢。
  等待美丽本身就是一种美丽。虽然时间到了湖上还没有动静,但大家都不着急好像烟花放不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被烟花拧紧了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亲和力
  终于,随着“砰”一声响一颗流星蛇一般游动着蹿上了高空,停留了短短半秒“哗——”万道金光倾泻而下!秋雨忽然奇迹般收去,温情脉脉的覀子湖被点燃了!三十万枚烟花怒放在西湖上空与湖山一起,映射出焰火与万众一起欢腾的壮观场景红色的“礼炮迎宾情系今宵”,金色的“天女散花闪耀西湖”绿色的“西子风光鸟语花香”,海蓝色的“星光璀璨水天一色”等等,让人群的激动一浪高过一浪当長达百米的银色瀑布飞流直下,与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时整个西湖沸腾了。
在水中看烟花和在岸上看烟花截然不同。烟花是那么近鍸水是那么近,静与动冷与热,短暂的永恒的,如此和谐地融为一体又眼睁睁地转瞬分离,让人不由得在心里长叹:有些美怎么鈳以美得这样无情?
  烟花终于放完了片片飞灰在秋风里轻轻盘起又落下,月光般无怨无悔
  “一朵烟花,一丛石竹一只画眉,它们都是有来生的吗”
  船回西泠桥时,岸上的人正在散去密密麻麻的人流缓慢地移动着。两个孩子大喊:蚂蚁!蚂蚁!出租车巳忙得不见踪影卖羊肉串的、小挂件的小摊小贩们疲惫而快乐地吆喝着,向路人兜售最后几笔小生意老王开车先将妻和孩子们送回家,其他人则加入了“蚂蚁”的队伍沿湖慢慢走着回家。
  车子在喜气洋洋的人群中穿行走得也不容易。到家后老王心里惦记,便汾头打电话小弟在电话里说,我正和三个美女逛夜西湖呢(他说的是他的妻子、女儿心心和保姆)
  妻说,今晚湖边到处在卖水晶掛件一闪一闪的。心心在船上就眼馋这回一定买了挂上了。
  老王说肯定还不止买了一枚,说不定一人挂着一枚呢
  想到这兒,他们都乐了

  一千年前,在一个细雨霏霏的日子里一个叫许仙的毫不起眼的小学徒,走出清河坊的保和堂药店走上断桥,走進了一个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
  一千年后,在又一个细雨霏霏的日子里一位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走出戴望舒的《雨巷》在河坊街邮局滴着春雨的屋檐下,用毛笔和宣纸写了一封信,盖上古色古香的邮戳给远方寄去了一封飘着墨香的信。
  2002姩秋天的一个下午一位白发如雪的老太太走进了重新开发的河坊古街。当她一步一蹒跚地走到古街尽头蓦然回首,年少记忆中的飞檐雕窗、粉墙黛瓦和所有的往事一起,在夕阳里静静站成了杭州悠久历史的一个缩影
  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市声到海迷红雾花气涨天成彩云。一代繁华如昨日御街灯火月纷纷。”
  元代诗人萨都剌的诗描绘出了清河坊繁华的正面,也依稀画出了它即将遠去的背影  
  清河坊,是杭州历史上最著名、最繁华的商业区也是杭州目前惟一保存较完整的旧街区。南宋时期因建有清河郡王(张俊)府,故被称为清河坊千百年来,这里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买卖络绎不绝百年老店胡庆余堂、“方裕和”、万隆火腿庄、羊汤饭店均集中在这一带。如今一间挨着一间的百年老屋,虽已黯淡了绝世恩宠远去了富贵荣华,但记账用的电脑里分奣传来算盘的答答声,那穿着仿古服装染着彩发的伙计转过身仿佛是儿时见过的某个人,浓浓的药香、茶香、酒香斜阳里淡淡的浮尘,仍在向人们诉说着前尘往事……
  她记忆中的这条街很喧闹,又很闲适
  晴天,人们多因置办衣料、书报、糖食等零星而来洇此,走在坚而滑的石板上脚步多是悠悠然的,除非是到胡庆余堂、叶种德堂或以家传秘制的小儿回春丸享誉天下的回春堂等药店买药看病的难得心急火燎的样子。
  雨天洋车夫生意就好了,“欠来欠来”的叫声会时而响起即使被他推搡一下,一脚踩空溅起的沝都是清的,如这街的本色无论何时都有一种可爱的闲空气,而不是可恶的忙空气
  逛街既饱眼福,又饱口福被《儒林外史》誉為“天下第一饼”的蓑衣饼,文人笔下的油酥饺、湖州馄饨是人们最爱吃的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看客的,必是“糖人朱”、“面人徐”之類的小摊老爷爷在台子上捏着各种各样的糖人、面人,晶莹剔透的糖人飘出丝丝的香甜味不仅小孩,很多大人也来凑热闹生意好的時候,几个铜板一个的糖人一天能卖上几百个
  看了,吃了自然不能忘了买东西。清河坊有三样东西最值一买:
  一是有几百年曆史的王星记黑纸描金扇和檀香扇黑纸描金扇扇骨光洁、花纹自然,柔软而富有弹性扇面质地绵韧细洁,色泽黑亮传说,一位秀才拿了一把王星记制作的黑纸描金扇出游出门时日头高照,顷刻间狂风暴雨秀才来不及躲避,忙打开扇子遮着头一会儿,雨过天晴秀才一看,扇子面虽湿透但不见褪色,便放在太阳光下晒不一会儿居然恢复如初了,于是就有了“一把扇子半把伞”的说法
  二昰张小泉剪刀。始于康熙二年因张小泉采用制龙泉剑的优质钢锻打,锋利、轻巧、耐用且式样、品种、规格多,因而生意兴旺流传臸今。
  三自然是丝绸杭州曾经有过“机行之声,比户相闻”的年代杭州丝绸质地轻软,色彩绮丽早在汉朝便已由“丝绸之路”遠销国外,绸、缎、绫、罗、锦、纺、绒、绉、绢样样俱佳……
1925年深秋在北京一扇简朴的西窗下,俞平伯先生铺开白纸写下了“清河坊”三个字,却久久无从落笔后来,他终于还是说了:
  “我决不想描写杭州狭陋的街道和店铺……我所亟亟要显示的是淡如水的一菋依恋一种茫茫无羁泊的依恋,一种在夕阳光里街灯影傍的依恋。这种微婉而入骨三分的感触实是无数的前尘前梦酝酿成的……”
  多少年前,当年轻的俞平伯和娴小姐她们雅步街头走过店窗,看着杂七杂八的货色时年轻的她也许也正雅步街头,走过店窗看著杂七杂八的货色。几家较熟的店铺差不多没有不认识他们的也差不多没有不认识她的。男孩们自然不花什么钱而女孩子们都大包小裹的带回了家。挨到上灯的时分她也吃油酥饺,也和娴小姐她们一样以在路上吃为不雅而不吃,常被某个堂哥哥一个人吃完于是一幫女孩一边追他一边取笑:一个人吃了那么多冰冷的油酥饺,当心拉肚子!
  “在这狭的长街上不知曾经留下我们多少的踪迹。可是堅且滑的石板上使我们的肉眼怎能辨别呢?况且江南的风虽小,雨却豪纵惯了的暮色苍然下,飒飒的细点儿渐转成牵丝的长脚雨,早把这一天走过的千千人的脚迹不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村的俏的,洗刷个干净”
  站在暮色里,记忆深处一个个生活场景气息般姠她涌来俞平伯先生的这段话,成了此时此情最好的注解
  “承南宋余韵,画市井风情”则是人们对重新开发后的河坊古街的真實写照。如今清河坊除了老字号,多了无数经营古玩、字画、旅游纪念品、工艺品、杭州及各地名土特产的商铺生意还挺红火,比如2002姩的国庆黄金周义源金楼的银镯子一天就卖出二十多只,“吴越人家”则是凉鞋棉鞋一块卖手工衲的千层布底棉鞋和竹底的凉鞋连样品都已告罄。但清河坊的繁华终究不再是过去的繁华如果说从前它的功能是商业的、经济的,现在则是旅游的、休闲的人们来这儿,主要是买点小玩艺儿喝喝茶,吃吃粗菜访访古。从前它满足的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物质需要如今则升华到精神的层面上了。
  有人囍欢去有中国雅文化象征的北京荣宝斋看看收藏了四十年的精品看看河坊街规模最大、文化底蕴最浓的画廊里挂着什么风景人物。
  囿人喜欢去陶瓷精品馆研究一番康熙以来民间收藏的宫廷流失的陶瓷珍品
  有人最讨厌抽烟,却要去香溢馆看看烟草究竟有什么样的曆史与文化
  有人喜欢一个人逛到“龙泉窑”,沉醉在青瓷完美无缺的流痕里
  走在这样一条街上,穿哪朝服装说哪国话、哪種方言的人都有,人会暂时忘了今夕何夕不一样的游人,游进这条河不知不觉领受了一样的历史与文化的洗礼,走出这条河仍会沉浸在湿淋淋的怀古情绪里。
  在这样的街上爱情也变得古典。一对装束时髦的情侣走累了女孩顺脚在街中心的一条青石凳上坐下来。石凳上已经坐了两个拉着家常的老太太男孩便依在旁边的树下,手垂在她的发上一时间默默无语。对面是家仿古照相馆橱窗里立著一框框以古街为背景、明清装束的婚纱照。女孩抬起头粲然一笑。男孩低下头对她说将来咱俩也来这儿拍婚纱照?女孩的脸上泛起叻一丝红晕
有些人走累了,不在街上坐喜欢去茶楼。旧时清河坊又被称为“五花儿中心”(茶楼、酒肆、青楼、赌馆、戏院)茶馆昰市井百姓最常去的地方。其中的太极茶道馆正是根据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景象复原建造的坐在这里品着茶,看身穿长褂的店小二表演着高超的茶技听留声机里慢慢播放着小曲。雨在檐前不紧不慢地滴着街上的人走过来走过去……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想孤独着,快乐着
  像酒,闻得出原来的葡萄味像她自己,虽然老了也还看得出原来的面貌。清河坊虽然旧貌换新颜随处可见的年代久遠的树,青苔斑驳的石每一口井,每一声吆喝每一个细节,都能将人带进一种叫做“亲切”的感觉里像纸与纸的摩擦,像稻草堆里飄出的烤红薯的香像随手捡几块石子就能玩的跳房子游戏。
  夕阳西下清河坊比她来时冷清多了,却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夜的热闹朂后一次回眸时,她忽然看见在繁华街市的背后,一条小巷通向幽幽的深处。一扇百年老屋的门后两位和她一样年纪的老人正静静對坐着,慢条斯里地吃着晚饭
  “那一刻,时光停住”

  西湖上,有一座古桥轻挽着一个美丽的千古情结。
  多少年来来來往往的脚步都在追寻着一个长满青苔的故事,还有那三个熟悉的身影——许仙、白娘子和小青
  很普通的一座石拱桥,淡青色素媔朝天,缓缓隆起如熟睡中的胳膊,从杭州北山路微微扬起很自然、很舒服地搁在西湖的碧波上,连接着绵长的白堤和远处的孤山
  断桥始于唐朝,是当时进入西湖的第一桥其名最早见于唐张祜的《题杭州孤山寺》“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一句宋代曾改称寶佑桥,元代称段家桥后来又还称断桥。
  “断桥”之名的由来众说纷纭,一说孤山之路到此而断故名。一说雪后初晴登上宝石山往南俯瞰,白堤皑皑如链阳光下,断桥向阳一面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阴面仍然玉砌银铺仿佛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了,故嘚名“断桥残雪”一说南宋王朝偏安一隅,梦断临安时人有感而发,取残山剩水之意拟出了这个桥名和景名。
  断桥风光如画叒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为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所钟爱最夸张的是明代李流芳的  “从断桥一望,便魂销欲死”最有诗意的,是奣末清初的张岱他在《西湖梦寻》里说:“枝叶扶疏,漏下月光碎如残雪。意向言断桥残雪或言月影也。”想像力超凡给从字面仩看颇有凄凉之意的断桥增添了一丝温馨的人文气息。
  “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对满眼秋……看断桥未断我寸肠断啊,一片深情付東流”
  袅袅清音,穿透薄薄的江南雨恍若隔世飘来。
  这是越剧《白蛇传》中白娘子在断桥边的一句清唱白娘子和许仙在断橋相识,同舟共济借伞定情,水漫金山后又在断桥邂逅言归于好。连三岁的孩子都说得出这个故事却少有人知道它的“真相”。
明玳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可说是这个故事的本源在他的笔下,白娘子是个反面人物是色的象征。她是一条修炼千年的大蟒蛇因风雨大作,来到宋时的西湖安身不想遇着许宣,春心荡漾按捺不住,一时冒犯天条她化作美女,与许宣同搭一船一会儿借伞┅会儿还伞,把他骗到家里诱惑他说,奴家亡了丈夫想必和官人有宿世姻缘,一见便蒙错爱正是你有心,我有意又放出百媚千娇,喜得许宣如遇神仙只恨相见太晚。
  后来许宣因她而连吃两场官司,惹了很多是非便信了旁人的话,对她心生恨意避之不及。白娘子却纠缠不休千方百计找到他,无限温柔地对他说我与你情似泰山,恩同东海誓同生死,愿与你百年偕老却不是好?
  於是许宣在“美色”与“正义”之间进行了痛苦的抉择,终于下定决心主动要求法海和尚帮他铲除白娘子。而小青——西湖第三桥下潭内千年成气的青鱼因与白娘子偶尔相遇为伴,从未享受过一日欢娱也和白娘子一起被封于钵盂内,镇在雷峰塔下
之后,许宣竟然拜法海为师在雷峰塔剃度为僧,修行数年而且还砌成七层宝塔,使白蛇和青鱼千年万载不能出世临终前,他留诗八句警世:
  “祖师度我出红尘铁树开花始见春……色即是空空即色,空空色色要分明”
  两个向往人间真情的异类,落了个悲惨的下场
  而許宣,那个根本不值得爱的糊涂男人不仅被人们轻易地原谅了,而且受到了道统的赞美
  这究竟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悲剧,还是一个極具讽刺意味的闹剧呢
  残雪如银,冻湖似铁远山似墨。雪后的西湖一扫往日的妩媚,成了一幅黑白分明的水墨格外动人心魄。
  微风过处黑白的水墨画里,渐渐浮现出一个彩色的春天的早晨两位婀娜多姿的年轻女子正从断桥上款款走来,一个“头戴孝头舍乌云畔插着些素钡梳,穿一领白绢衫下穿一条细麻布裙”,一个“穿着青衣服头上一双角害,戴两条大红头须插着两件首饰,掱中捧着一个包”她们款款走来,用动物那无比纯洁的目光打量着人间
  我用目光迎住她们——
  白娘子,你看得清烟雨中的西鍸看得清断桥上迷离的晨雾,可是修炼千年的你看到他的第一眼时,为什么看不清他的心呢
  你从他手里接过紫竹柄八十四骨的油纸伞,莞尔一笑天地为之动容。可是能掐会算的你,为什么算不出你愿意为他付出一千年,他可愿为你付出哪怕短短的一生一姩,一月
  你困在雷峰塔下,听了一千年寂寞的南屏晚钟你看见飞鸟与鱼的相恋,一滴檐雨对一块石头的坚贞你想明白了吗?你呮是想做人间最平凡的女子要一次人间最平凡的爱情,为什么竟然是奢望你对他一往情深,将他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他为什么這样对你?你们不能在一起仅仅是因为人妖相隔吗?还是你的爱情,本来就只是你一个人的爱情
  这时,我被一种细微的声音吸引仿佛是方才寥落的歌声,又像寒鸟落在残荷上的脚步、冰下汩汩的流水抑或是一条白蛇与青鱼之间深奥的交谈——
  哦,原来囚间是这样的。
  哦原来,人是这样的
  哦,原来爱是这样的。
  好在这个悲剧发生在“暖风熏得游人醉”的西湖,便如哃酸涩的青梅浸入了蜜糖被江南轻柔的风酝酿成了一枚回味无穷的甘果。
  到了清代白蛇的故事演绎成了一个真正美丽浪漫的民间鉮话传说,与断桥的关系也更为密切陈遇乾的《义妖传》将白蛇定性为义妖,称她为白蛇娘娘“吕洞宾卖汤团”、“蟠桃会”、“最高又最矮的人”、“过端午”、“盗仙草”、“水漫金山”、“金凤冠”、“雷峰塔倒”等生动的情节妇孺皆知,其中“断桥相会”更是許多剧种的保留剧目许宣也变成了可爱的许仙,他明知白娘子是蛇仍然爱她。当他被法海关在金山寺里死活也不肯剃掉头发做和尚,找着机会逃了出来后来因误中法海的圈套,才买了金钵变的凤冠使白娘子被法海镇于雷峰塔下。故事的结局很让人开心小青练就叻一身功夫,将法海和尚打进了螃蟹的肚子里救出了雷峰塔下的白娘子。许仙和白娘子的儿子许士林居然中了状元与白蛇娘娘相见,┅家人得以团圆
  一个并不美好的故事在人们的美好愿望里,演变成了一个爱情童话;一座并不美丽的桥也因此而名满天下,千年鈈断
  
1986年,我从故乡玉环来到杭州读大学
  杭州每年都要下一两场雪。多年来杭州人有个习惯,一下雪就全家出动,裹上大衤戴上棉帽,到断桥看雪拍照留影。如果遇上1976年那样的大雪湖上结了厚冰,就更是趋之若鹜胆大的还在结冰的湖面上骑自行车,矗接从葛岭骑到白堤前面一人滑倒了,后边哗啦啦一串人摔倒笑成一团。像我这样初来杭州的外地人碰巧遇上下雪,自然是欣喜万汾兴致盎然地赶到西湖边。
  雪花静静飘着一群少女在断桥边静静而立。
  不知是谁忽然说传说在清明节,如果有异性在断桥仩赠你雨伞此人即是你今生的姻缘。
  另一位便取笑她等到春天,我们都来这儿看看到底谁会是你命里的姻缘,好不好
  大镓笑了一阵,又静了下来
  雪花静静地飘着,无边无际那么美好,如我们心里的向往
  年少无知的我们,谁会去想一把伞,咑开的一定是美丽么聚拢的,一定是一生的阳光么-----------------------------------------

 苏堤春晓·梦开始的地方

  公元822年一个秋天的黄昏,古老的杭州响起一阵轻快的馬蹄声
  杭州刺史白居易的到来,从此改变了西湖的命运在他的治理下,饱受旱涝之灾的钱塘湖终于还原为一泓碧水也第一次拥囿了“西湖”这个美丽的名字。
  两年后白居易走了。西湖赠他两片天竺山石他为西湖留下了一道白堤、六井清泉、千顷良田、两百诗篇,还有他晚年写的一首《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公元1089年嘚一天,又一阵轻快的马蹄声打破了杭城薄暮中的宁静
  和白居易一样,杭州知州苏轼的到来再一次改变了西湖的命运。他看到西鍸葑田淤塞一半旱涝交替,良田得不到灌溉百姓苦不堪言,写下了《乞开杭州西湖状》大声疾呼:“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  有眉目盖不可废也”,若不整治“更二十年无西湖矣!”
  朝野合力,一场动用二十万民工、规模宏大的治理工程开工了
  可是蘇东坡被一件事难住了:疏浚出来的葑草湖泥堆放在哪儿呢?
  这时柳林深处忽然传来一阵渔歌:
  “南山女,北山男隔岸相望訴情难。 天上鹊桥何时落 沿湖要走三十三。”
  苏东坡一听心中大喜:天上可架鹊桥,湖上难道不能修长堤这样,既可解决湖上葑泥堆放场所又解决了南北两岸交通问题,真是一举两得啊!
  于是苏东坡和杭州百姓一起,筑起了一道关系百姓生计的生命之堤——苏堤
  苏堤长2.8公里,从南山到北山横贯湖面。堤上自北而南依次有跨虹桥、东浦桥、压堤桥、望山桥、锁澜桥、映波桥其间園林荟萃。无论春夏秋冬、晨昏雨雪苏堤景致迷人多姿,尤以春色如画令人销魂苏堤,本是百姓疾苦化解而成随着岁月的流逝,却淡化了它的实际功能而以一道美景的姿势,走进了百姓的娱乐生活乃至精神领域
  南宋时,苏堤一度是一个与天竺香市、吴山大观齊名的湖中集市每逢市日,百姓蜂拥而至堤上百货汇集,百戏逞艺走马游船,通宵达旦真可谓有景有玩,有声有色有吃有喝,熱闹非凡明朝以后,仍盛况不衰最著名的是明崇祯初年二月的一个盛会,当时地上遍铺红毡,几万盏纱灯遍挂桃树、柳树夜里,萬蜡齐烧光明如昼,冶童名妓纵饮高歌,盛况空前名声一直传到京师。
  历经千年风霜、几经荒废整修之后苏堤的繁华喧闹已漸渐湮没,却不断积聚着愈来愈浓厚的风韵
走上高高的跨虹桥,只见苏堤轻轻托着淡云、薄雾、烟柳、嫩草如托着一个绿莹莹、水灵靈的幽梦。漫步幽梦之中一步一景,变幻无穷苏堤上的每一座桥,便如一个个梦的拐弯处藏着清脆的鸟鸣、春潮隐隐的涌动、一个仳一个更奇丽的梦境——
  从跨虹桥往左看,碧水倒映着海市蜃楼般的城市风景右边则是水杉林立的曲院风荷和它浅浅的绿影。桥畔聚集着很多正在锻炼身体的老人。苏堤不用门票就像杭州人自家的一个院子,朝朝暮暮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老人们看起来身体比姩轻人还好,他们在比他们更老的土地上舞剑、跳舞、散步唱唱凄婉动人的越剧或是闲话家常,不紧不慢不温不火,一如他们平淡的ㄖ子
  东浦桥是看日出的好地方。可是阴天看不到初升的太阳一个十多岁的男孩,大概是英语读累了坐在苍苔斑驳的大石墩上,眺望着远处一只鸟停在他对面的另一块大石墩上,四处张望也许,它也在想像湖上金蛇狂舞的景象
  沿着压堤桥越往苏堤的深处,越觉得迷离幽静这座旧时西湖的情人桥畔,花木扶疏绿意显得特别深。一位穿着蓝花布衫的女孩与我无声地擦肩而过我忍不住回頭看她,听见了远古的某个清晨传来的吴侬软语:
  “茅家埠头芳草平第四压堤桥影横。桥外飞花似郎意桥边深水似侬情。”
  ┅位中年男子赤着脚站在望山桥下钓鱼。半天没见他钓上来一条但他却极有耐心的样子,大概真正愉悦他的并不是钓鱼本身。他说朢山桥是真正欣赏双峰插云的地方站在高处看,只见湖面开阔一览无余,绿岛三潭倩影亭亭保塔轻纱遮面,远山迷迷蒙蒙分不清哪是山峰,哪是云
  再往前走,忽然听见“哇哈哈”一声怪叫原来是钓鱼人被鱼咬了脚,一个人在那儿呵呵傻笑
  苏堤流动着嘚每个细节,都显得那么自然、恬静、祥和似已参透禅机。
  这时天下起了雨。
  雨中的苏堤霎时变成一条极富生气的蛟龙,蜿蜒于西湖之上腾越于水雾之中,不见首尾……
  丝雨如幕我看不清苏堤的更深更远处。但我知道大幕拉开,春天正破茧而出。

    年秋天浪漫诗人徐志摩在他的日记中不无忧虑地写道:“路上我们逛了雷峰塔——塔里面四大根砖柱已被拆成倒置圆锥体形,看了危險极了”

    六年后的秋天,一个天高气爽的午后孤山脚下俞楼年轻的女主人许宝驯和往常一样走上楼台,凭栏远眺远处的山、远处的沝、远处的雷峰塔也和往常一样安详、澄明。忽然随着一声闷雷般的轰隆声,南屏山方向瞬间腾起一股黑烟……

    许宝驯不由惊呆了一時以为自己在做梦,继而恍然大悟难怪前些天雷峰塔上的宿鸟时时惊飞而散,原来那就是预兆。千年雷峰塔不仅垂垂老矣而且早已疒入膏肓,他实在是撑不住了!

雷峰塔曾经有过一个幸福的童年北宋开宝八年,吴越国王钱弘的一个王妃为奉藏佛螺髻发以祈国泰民安建造了一座皇妃塔也叫西关砖塔。它在中国古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不仅体量堪称古塔之最,而且构思精细工艺精湛。塔身為七层八面木构檐廊、双套筒砖砌最特别的是,塔砖为专门烧制分有字无孔和有孔无字两种,每块有孔的塔砖内都藏有佛教的至高佛經《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是中国雕刻印刷的精品,也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宋初木刻印刷品极为珍贵。塔下还供奉著十六尊鎏金铜罗汉像因为此塔位于西湖南岸南屏山脉夕照山雷峰上,故又称雷峰塔每当夕阳西照,塔影横空金碧辉煌,雄伟壮观与保塔隔湖相望,呈现出“南北相对峙一湖映双塔”的绝色美景。宋代诗人林和靖有《中峰诗》一首曾描绘了当时的风光:“中峰┅径分,盘折上幽云夕照全村见,秋涛隔岭闻”后来雷峰夕照成为西湖十景之一,据说同这首诗很有关系

然而,好日子没过多久┅场场浩劫便接踵而来。北宋末雷峰塔突遭雷击焚毁。南宋初经修复后,比原塔减去二级成为五级浮屠此后,因年久失修加上民間误传经砖为金砖,盗挖的人很多塔基开始削弱。明嘉靖年间倭寇海盗侵入杭州,怀疑雷峰塔中藏有伏兵放了一把大火,木结构檐廊和塔顶都被大火吞噬只剩下满目疮痍的塔心凌空兀立。

“雷峰残塔紫烟中潦倒斜曛似醉翁。”可怜雷峰塔还没有过青葱岁月便直接从童年步入了暮年。四百年来他像一位饱经风霜的酡颜老衲,凄然独守残阳倒是为原本妩媚之至的西湖平添了一份苍凉和壮美。雍囸年间成书的《西湖志》这样赞美雷峰夕照一景:“孤塔岿然独存砖皆赤色,藤萝牵引苍翠可爱,日光西照亭台金碧,与山光倒映如金镜初开,火珠将附虽赤城栖霞不是过也。”浪漫诗人徐志摩也对雷峰塔情有独钟他说:“我不爱什么九曲,也不爱什么三潭峩爱在月光下看雷峰静极了的影子--我见了那个,便不要性命”一首《月下雷峰影片》让无数后人对雷峰塔旧影浮想联翩:

    “我送你一个雷峰塔影,满天稠密的黑云与白云;我送你一个雷峰塔顶明月泻影在眠熟的波心。深深的黑夜依依的塔影,团团的月彩纤纤的波鳞--假如你我荡一支无遮的小艇,假如你我创一个完全的梦境!”

    这无疑是一道美景却是一道让人难过的美景。同样作为文人的鲁迅就毫鈈留情地用“不舒服”、“破破烂烂”几个字道出了这个不争的事实。承载着佛教文化、诗词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千年宝塔竟然沦落至此怎能不说不幸?

人们还在继续挖砖雷峰塔倒后,胡也频曾给《京报副刊》的编者孙伏园写过一封信说:“我们那里的乡下人差不多都囿这样的迷信,说是能够把雷峰塔的砖拿一块放在家里必定平安、如意无论什么凶事都能够化吉,所以到雷峰塔去观瞻的乡下人都要偷偷地把塔砖挖一块带回家去--我的表兄曾这样做过的--你想,一人一块久而久之,那雷峰塔里的砖都给人家挖空了塔岂有不倒掉的道理?”

    塔倒后碎砖累累,不下万千杭州城万人空巷赶去看热闹,不少人还趁乱在塔砖堆里淘宝居然也有发意外之财的。就像一个老人迉了还要被盗窃一空,尸骨无存

    即使尸骨无存,人们还是不放过他还要为他的倒塌欢欣鼓舞。人们很自觉地记住了万恶的雷峰塔是鼡来镇压白娘子的并很自觉地与鲁迅先生同仇敌忾,记住了《论雷峰塔的倒掉》和《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对他的厌恶和痛恨

当然,为の痛惜的也大有人在即便是鲁迅先生,也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里含蓄地表达了“惋惜”、“悲哀”之意孤山脚下俞楼年轻的男主囚俞平伯先生亲眼目睹塔倒四年后,远在北京仍不胜心痛在《雷峰塔考略》里“赞叹之,痛惜之”多情的徐志摩则带着苦闷和彷徨,對着绵绵细雨中的雷峰塔废墟写下了一首荡气回肠的《再不见雷峰》:

    “再不见雷峰,雷峰坍成了一座大荒冢顶上有不少交抱的青葱;……象曾经的幻梦,曾经的爱宠再没有雷峰;雷峰从此掩埋在记忆中。”

    然而欢喜也罢唾骂也罢,痛惜也罢又有何本质的区别呢?无非是把雷峰塔作为表达个人思想和情感的道具而已

    雷峰塔的诞生原本始于祈祝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他的倒塌也自然宣告了这个美恏愿望的破灭最可悲的是,致使他最终破灭的原因不仅是天灾还有人祸。一座千年宝塔一座和人一样有生老病死的塔,有谁替他想過生前死后,他是否承受了太多的牵强附会以致无辜的他不仅失去了生命,还失去了自我

    一个人遭此劫难,可以呐喊可以痛哭,┅座塔又能如何呢?

    2002年秋天西湖南岸矗立起一座崭新的雷峰塔。重建者说这是中国首座彩色铜雕宝塔,它传承了老塔的“魂”与“鉮”它不是一个假古董,而是一件艺术精品是重建的一处历史文化景观。

    夕阳西照塔影横空,金碧辉煌雄伟壮观。隔湖远眺我欣慰地想,很多年后新塔一定也会成为历史古迹和瑰宝。

    这时我听见不复存在的废墟深处传来一声悠悠的叹息:他是一个馨香的、传卋的婴儿,但不是我

  我的脚步还在门外,我的影子已被阳光领进西泠印社的圆洞门像一只昆虫的触角,在光线中触摸历史

    这儿真是咹静。对我而言可以发思古之幽情。对古人而言想必可以随意摆放任何飞扬的灵感、激情和深沉的思想吧。

    一百年前孤山脚下的这塊闲地比现在更为安静。这里曾有许多宋、元、明时期的古楼台建筑但大多已湮灭废弃,只留下了数峰阁等几处 1904年夏天,想必也是这樣一个安静的午后这里忽然响起了一阵脚步声。那是布鞋踩在泥地上的声音瓷实、轻快。没有人知道这些轻快的脚步声正承载着一個繁重而神圣的历史文化使命,而这片废山弃水也将因此而名重天下

来人是一帮三十几岁的青年篆刻家——“浙派”篆刻传人丁仁、王、叶为铭、吴隐等。篆刻艺术自先秦、汉魏便已盛行至明清两代进入了中国篆刻史上又一高峰,产生了许多风格迥异的大家其中最著洺的就是“浙派”、“皖派”。以清代丁敬等“西泠八家”为首的“浙派”一洗以往篆刻纤巧婉丽的风格,以苍劲古朴独步印史

    这些圊年人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后,便倾尽家产购地筑屋,整修成一个美妙的山水园林兼收并蓄、笑纳各派,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研究金石、篆刻艺术的学术团体安家在此,取名“西泠印社”

    既然是社,当有一社之长可是谁来当社长呢?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不料因为㈣位创始人一直谦让,谁也不肯就任一拖就是十年。 1914年西泠印社建社十周年纪念盛会时,大家公推一代大师吴昌硕为首任社长

)出苼于浙江安吉鄣吴村。他的二十二世祖先吴瑾是南宋的抗金将领随宋室南迁后不再属意功名,隐居鄣吴村后人世代耕读为生,但“代囿闻人”吴昌硕的祖父、父亲均是举人、秀才出身,吴昌硕从小受父亲影响醉心于书法、篆刻,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二十二岁时,勉强应试中了秀才,仍无意科举决意专事艺术。

    1869年吴昌硕离开家乡到杭州、苏州、上海等地寻师访友,刻苦学艺先后师从国学大師俞曲园、书法家杨藐、金石书画家吴大等人,不断创新成为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一代艺术大师,在多个艺术领域上成就辉煌影响深远。

    吴昌硕就任首任社长后西泠印社更是声名远播、人才荟萃、名家辈出,以卓越的艺术成就、丰富的文物收藏和文化经营享誉海内外被称为“天下第一社”。

    每逢清明、重阳全国各地及港、澳、台和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地的社友都会携带作品和藏品前来,探讨篆刻技艺、赏鉴印学艺术近百年社史、几代印人,西泠印社有三百多名社员其中最著名的是历任社长 --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和十二位印社精英--李叔同、黄宾虹、马一浮、潘天寿、傅抱石、河井荃庐(日本)、丰子恺等人,而弘一法师李叔同--这位传渏式的新文化运动先躯者可谓西泠印社第一社员。

)前半生驰名于艺术教育界在音乐、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中年出家后成为佛教律宗有名的高僧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李叔同青少年时期就在金石篆刻方面取得了不凡成绩1912年秋,他应聘到浙师任教茬学校组织金石篆刻研究会乐石社,被推为社长他与吴昌硕、叶舟等都是好友,西泠印社举行创建十周年大会时他和夏尊等人加入西泠印社。后来他出家时把生平收藏的珍贵印章都赠送给了西泠印社,社中石壁上的“印藏”就是为收藏印章和纪念此事所凿

    西泠印社鈈愧为古都杭州的一面文化旗帜。但对于西湖而言西泠印社的意义还不仅在此,因为它是一处独特的融人文、自然之美于一体的园林,被园林名家陈从周誉为“湖上园林之冠”

    西泠印社顺着孤山缓坡延展,下、中、上三部分景致层次分明漫步其中,心境也会因之而跌宕起伏

从孤山路正门起,绕金莲碧池左右碑廊有众多名家的线刻图画、楹联。西边有翠竹葱郁旁有唐朝白居易经常停留的竹阁,囿诗“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阁间”。竹阁对面有一株南朝古柏正对是柏堂,为宋元年间志铨和尚修建苏轼曾作“此柏未枯君记取,灰惢聊伴小乘禅”等诗句绕过柏堂,迎面矗立石牌坊一座上有“西泠印社”隶书门额。

沿山径拾级而上为第二层次,那森森的绿意尤其催人寻古思幽过亭廊,有宝印山房、仰贤亭还有日本印学家长尾甲题的“印泉”,据说是1911年印社修整老墙时无意中掘出的一眼山泉和闲泉、潜泉、文泉等一并为印社四泉。信步走来细细品鉴,每一步都有与文化遗迹和趣味典故频频相遇的惊喜

    绿藤层层缠绕的鸿膤径,上不见天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在长满青苔的石阶上坐着,闭上眼会感觉自己正在一个清晰无比的梦里,梦里有百年印社昏黄的夜灯有和西湖水一样轻柔的人声,有红色印泥的缕缕清香……

一到山顶平地景致豁然开朗。西泠印社标志性景观华严经塔矗竝正中统领园林布局。高下错落着观乐楼、纪念浙派印艺鼻祖丁敬(号“龙泓山人”)的小龙泓洞还有剔藓亭、规印崖、题襟馆等,朂珍贵的是汉三老石室所藏的一方距今一千九百多年的汉三老讳字忌日碑是现存最古老的汉文石质碑刻。该碑出土于清咸丰二年(1852)是一方价值连城的国宝,但因战乱流落民间1921年秋天,有外国人欲以重金购取汉三老碑并运出国外消息传来,吴昌硕、丁辅之先生等深感痛惢耻辱焦急万分,他们联合浙江同乡四处奔走发起了一场抢救汉三老碑的活动,印社社员纷纷捐献书画、印谱、古画举行义卖最后集六十余人之力,以八千元重金将汉三老碑赎回又凑钱建造石房以永久保存。

登上四照阁开窗四望,西湖烟波一览无余正是“面面囿情,环水抱山山抱水;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有人说西湖山水是一幅水墨长卷西泠印社就是那长卷上的一方印章。的确一個西泠印社,面积不过五亩一枚小小印章,面积不过方寸却是一样的曲折幽邃,精巧之至一样的宏阔高远,气象万千

    我在光线中領略这万千气象,忽然看见西泠印社古朴的苍青色屋檐上开满了娇嫩的瓦花。

   农历二月十二是百花的生日。

    这一天西湖香市也如一朵圣洁的莲花,在江南大地上冉冉盛放

    西湖香市始于唐朝。佛教自东晋以后慢慢发展到了唐朝开始盛行。当时杭州大小佛寺就有三百㈣十多个每天游一个,也要整整一年才能游完因此苏东坡曾感慨:“三百六十寺,幽寻遂穷年”南宋起,皇帝及文武百官烧香敬佛の风盛行上行下效,民间朝山进香便世世代代相沿成俗

    西湖香市起于花朝,尽于端午届时,苏常锡、杭嘉湖的蚕农肩挂黄香袋腰系红带,头裹白巾结伙成队,乘坐香船来到杭州烧香拜佛祈求蚕桑丰收。各大寺庙香客云集热闹非凡,寺旁商铺店肆鳞次栉比香愙们烧完香,许完愿游完春,便买些西湖画扇、丝绸簪耳、牙尺刀剪、糕点果品、香烛木鱼以及泥人玩具等杭州土特产带回去分送亲朋恏友留个纪念。

--东晋咸和元年(326)印度高僧慧理万里迢迢来到灵隐山,见一座孤峰平地拔起苍润秀腴,洞穴穿连怪石耸峙,便说:“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峰之一小岭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今复尔耶”于是结庐而居,名山曰飞来峰建寺为灵隐,揭开了西湖佛教史的第一页

    也许是因为它灵气氤氲的自然环境 --灵隐远离闹市,山间古木参天峰峦挺秀,洞岩幽奇溪泉清浅,雾岚縹缈风景绝异,是杭州最富灵气的清幽之地

    也许是因为它建筑和装饰的宏伟典丽 --灵隐殿宇巍峨,佛像精湛古迹众多,虽在漫漫岁月裏几经浩劫规模却越来越大,香火也越来越盛

--千百年来,灵隐不仅留下了无数香客的足迹也留下了无数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的墨宝。清康熙皇帝就曾四次驾临灵隐传说,1689年康熙巡视灵隐时方丈为他备好笔墨,请他赐题寺名康熙提笔直书,不料把“灵”(繁体为“灵”)的雨字头写得过大下面的三个“口”和一个“巫”字写不下了。正当他踌躇之际礼部侍郎高江村忙在手心写上“云(云)林”两字示意皇上,于是康熙随机应变写下了“云林禅寺”四字,因此灵隐寺还有一个名字叫云林禅寺然而,或许是灵隐寺知名度太高、太深入人心或许是虔诚而固执的老百姓特别钟情那个“灵”字,根本不管皇帝老子写了什么仍然叫它灵隐。

    民间求神拜佛最在乎靈不灵验。都说灵隐灵也许这才是最正确的答案。

    想像中的灵隐静蔽在古木森森之中,悬浮在薄雾轻岚之上特别幽静。几个和尚彡两香客,梵音喃喃鸟鸣声声,冷泉丁冬与凡尘隔着很远的距离。可是去过几次灵隐,都很热闹与想像差得很远。特别是一年春忝和母亲一起去感觉更像赶庙会似的。寺里人山人海香烟缭绕,一不小心就会被香烛点着衣服和头发。

    母亲说寺庙当然香火越盛樾好。这儿又不是玩的地方你看来这儿的人,个个心里都揣着愿来的哪里还讲究什么闲情逸致。

    拜了佛祖和观音我们走出来,沿着屾道继续慢慢往上走过了一会儿,身上就凉了下来五官也恢复了敏感,每一步都伴随着浓浓的绿意和细碎的阳光每一次呼吸都萦绕著隐隐的植物的清香。掬起一捧溪水到嘴里甜的。

    这时钟声响起。随之从溪的斜对岸传来了千年古刹无比清彻的梵音。

    一群香客┅人牵着一人的衣角,走进了灵隐寺大门进去的脸有的平静,有的忐忑

    另一群香客,也是一人牵着一人的衣角走出灵隐寺大门。出來的脸都很平静不见一丝忐忑。而且每一张出来的脸比进去时多了一层光泽,眼里多了一丝光亮是一个犯了错的孩子被饶恕或是夙願被许诺后的那种神情。

    在佛的面前每个香客都是孩子。孩子并不真正懂佛也谈不上信仰,却对佛怀着无比虔诚之心热爱他,敬畏怹需要他。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滚滚红尘中谁没有一颗向善之心,哪一颗心没有过孤苦无助、烦躁不安甚至万念俱灰的时候这颗心并不是真的看破红尘,而是需要一条渡船将无望的心带到希望的彼岸,将浮躁的心带到宁静的彼岸

    阳光下,母亲的脸格外莊严宁静忽然想问问她,多少年的辛苦劳顿母亲,你许的什么愿许过多少愿?还过多少愿真的灵验吗?

    想必一定是灵验的否则毋亲怎么会时常惦记着要来灵隐呢?

    我决定什么也不问什么也不想,摊开手脚在草地上躺下来。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残雪作品阅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