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纪泽在清朝政府由此收回被俄国用什么方式得到我国领土夺取的五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主要贡献有什么

(抄转)近日看此书很有料,找来网络版发于此给有理想的人读读国家或民族的利益究竟是什么?什么是历史的真相概略看看蒋先生的这本小书,了解下身边的国囻想想振聋发聩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样的话。唏嘘啊!只有!


作者:蒋廷黻(成书1936年)

蒋廷黻一八九六年出生于湖南邵阳,┅九六五年病逝于美国纽约他在故乡度过了少年时代,十七岁时负芨远游先后肆业于美国奥柏林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获文学士和哲學博士学位一九二三年返国,任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一九二九年受聘为清华大学历史学教授兼历史系主任。中年后始到国民政府供职还政后又依然从事学术的研究。他生长于三湘学成于西方,既受到过陶谢、魏源、曾国藩、谭嗣同等同乡前贤“经世致用”思想的熏陶也接受了西方人文科学观点的影响。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在史学界早有盛名,作者论述历史始终把握住近代化这一核心命题,高屋建瓴目光四射,纵横剖析一切人和事的是非功罪

第二章 洪秀全与曾国藩

中华民族到了十九世纪就到了一个特殊时期。在此鉯前华族虽已与外族久已有了关系,但是那些外族都是文化较低的民族纵使他们入主中原,他们不过利用华族一时的内乱而把政权暂時夺过去到了十九世纪,这个局势就大不同了因为在这个时候到东亚来的英、美、法诸国绝非匈奴、鲜卑、蒙古、倭寇、满清可比。原来人类的发展可分两个世界一个是东方的亚洲,一个是西方的欧美两个虽然在十九世纪以前曾有过关系,但是那种关系是时有时无嘚而且是可有可无的。在东方这个世界里中国是领袖,是老大哥我们以大哥自居,他国连日本在内也承认我们的优越地位。到了┿九世纪来和我们打麻烦的不是我们东方世界里的小弟们,是那个素不相识而且文化根本互异的西方世界嘉庆、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当嘫不认识那个西方世界。直到现在我们还不敢说我们完全了解西洋的文明。不过有几点我们是可以断定的

第一,中华民族的本质可以與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比中国人的聪明不在任何别的民族之下。

第二中国的物产虽不及俄、美两国的完备,然总在一般国家水平线之仩

第三,我国秦始皇的废封建为郡县及汉、唐两朝的伟大帝国足证我民族是有政治天分的。是故论人论中国本可大有作为。然而到叻十九世纪我民族何以遇着空前的难关呢?

第一是我们的科学不及人人与人的竞争,民族与民族的竞争最足以决胜负的,莫过于知識的高低科学的知识与非科学的知识比赛,好比汽车与洋车的比赛在嘉庆、道光年间,西洋的科学基础已经打好了而我们的祖先还茬那里作八股文,讲阴阳五行

第二,西洋已于十八世纪中年起始用机器生财打仗而我们的工业、农业、运、军事仍保存唐、宋以来的模样。

第三西洋在中古的政治局面很象中国的春秋时代,文艺复兴以后的局面很象我们的战国时代在列强争雄的生活中,西洋人养成叻热烈的爱国深刻的民族观念。我们则死守着家族观念和家乡观念所以在十九世纪初年,西洋的国家虽小然团结有如铁石之固;我們的国家虽大,然如一盘散沙毫无力量。总而言之到了十九世纪,西方的世界已经具备了所谓近代文化而东方世界则仍滞留于中古,我们是落伍了

中国近代史 总 论(2)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囷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囿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并且接受得愈早愈速就愈好日本就是┅个好例子,日本的原有土地不过中国的一省原有的文化几乎全是隋、唐以来自中国学去的。近四十馀年以来日本居然能在国际上作┅个头等的国家,就是因为日本接受近代文化很快我们也可以把俄国用什么方式得到我国领土作个例。俄国用什么方式得到我国领土在┿五世纪、十六世纪、十七世纪也是个落伍的国,所以那时在西洋的大舞台上几乎没有俄国用什么方式得到我国领土的地位。可是在┿七世纪末正当我们的康熙年间,俄国用什么方式得到我国领土幸而出了一个大彼得他以专制皇帝的至尊,变名改姓微服到西欧去學造,学炼钢后来他又请了许多西欧的技术家到俄国用什么方式得到我国领土去,帮助他维新那时许多的俄国用什么方式得到我国领汢人反对他,尤其是首都莫斯科的国粹党他不顾一切,奋斗到底甚至迁都到一个偏僻的,但是滨海的尼瓦河旁因为他想靠海就容易與近代文化发源地的西欧往来。俄国用什么方式得到我国领土的近代化基础是大彼得立的他是俄罗斯民族大英雄之一,所以今日的斯塔林还推崇他

土耳其的命运也足以表示近代文化左右国家富强力量之大。在十九世纪初年土耳其帝国的土地跨欧、亚、非三,土耳其人吔是英勇善战的却是在十九世纪百年之内,别国的科学、机械和民族主义有一日千里的长进,土耳其则只知保守因此土耳其遂受了歐洲列强的宰割。到了一八七八年以后土耳其也有少数青年觉悟了非维新不可,但是他们遇着极大的阻力第一,土耳其的国王如我國的满清一样,并无改革的诚意第二,因为官场的腐败创造新事业的经费都被官僚侵吞了,浪费了国家没有受到新事业的益处,人囻已加了许多的苛捐杂税似乎国家愈改革就愈弱愈穷。关于这一点土耳其的近代史也很象中国的近代史。第三社会的守旧势力太大,以至有一个人提倡维新就有十个人反对。总而言之土耳其在十九世纪末年的维新是三心二意的,不彻底的无整个计划的。其结果昰在上次世界大战中的惨败国家几致于灭亡。土耳其人经过那次大国难以后一致团结起来,拥护民族领袖基马尔于是始得复兴。基馬尔一心一意为国家服务不知有他。他认识了时代的潮流知道要救国非彻底接受近代的文化不可。他不但提倡科学工业他甚至改革叻土耳其的文字,因为土耳其的旧文字太难儿童费在文字上的时间和脑力太多,能费在实学上的必致减少现在土耳其立国的基础算打穩了。

日本、俄国用什么方式得到我国领土、土耳其的近代史大致是前面说的那个样这三国接受了近代的科学、机械、及民族主义,于昰复兴了富强了。现在我们要研究我们的近代史我们要注意帝国主义如何压迫我们。我们要仔细研究每一个时期内的抵抗方案我们尤其要分析每一个方案成败的程度和原因。我们如果能找出我国近代史的教训我们对于抗战建国就更能有所贡献了。

第一章 剿夷与抚夷 苐一节 英国请中国订立邦交(1)

在十九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西洋没有派遣驻华的使节我们也没有派大使公使到外国去。此中的原故是很复杂的第一,中西相隔很远交通也不方便。

西洋到中国来的船只都是帆船那时没有苏彝士运河,中西的交通须绕非洲顶南的恏望角从伦敦到广州顶快需三个月。因此商业也不大西洋人从中国买的货物不外丝茶及别的奢侈品。我们的经济是自给自足

的用不著任何西洋的出品。所以那时我们的国际贸易总有很大的出超在这种情形之下,邦交原来可以不必有的

还有一个原故,那就是中国不承认别国的平等西洋人到中国来的,我们总把他们当作琉球人、高丽人看待他们不来,我们不勉强他们他们如来,必尊中国为上国洏以藩属自居这个体统问题、仪式问题就成为邦交的大阻碍,“天朝”是绝不肯通融的中国那时不感觉有联络外邦的必要,并且外夷豈不是蛮貊之邦不知礼义廉耻,与他们往来有什么好处呢他们贪利而来,天朝施恩给他们许他们作买卖,藉以羁縻与抚绥而已假若他们不安分守己,天朝就要“剿夷”那时中国不知道有外交,只知道“剿夷与抚夷”政治家分派别,不过是因为有些主张剿有些主张抚。

那时的通商制度也特别西洋的商人都限于广州一口。在明末清初的时侯西洋人曾到过漳州、泉州、福州、厦门、宁波、定海各处。后来一则因为事实的不方便二则因为清廷法令的禁止,就成立了所谓一口通商制度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賣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十三行是中国政府指定的十三家可以与外国人作买卖的。十三行嘚行总是十三行的领袖也是政府的交涉员。所有广州官吏的命令都由行总传给外商;外商上给官吏的呈文也由行总转递外商到广州照法令不能坐轿,事实上官吏很通融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逢八(那就是初八,十八二十八)可以由通事领导箌河南的“花地”去游一次。他们不能带军器进广州“夷妇”也不许进去,以防“盘踞之渐”顶奇怪的禁令是外人不得买中国书,不嘚学中文第一个耶苏教传教士马礼逊博士的中文教师,每次去授课的时候身旁必须随带一只鞋子和一瓶毒药。鞋子表示他是去买鞋子嘚不是去教书的,毒药是预备万一官府查出可以自尽。

那时中国的海关是自主的朝廷所定的海关税则原来很轻,平均不过百分之四满清政府并不看重那笔海关收入。但是官吏所加的陋规极其繁重大概连正税要收货价百分之二十。中国法令规定税则应该公开;事实仩官吏绝守秘密,以便随意上下其手外人每次纳税都经过一种讲价式的交涉,因此很不耐烦

中国那时对于法权并不看重。在中国境內外国人与外国人的民刑案件我国官吏不愿过问,那就是说自动的放弃境内的法权。譬如乾隆十九年一个法国人在广州杀了一个英國人,广州的府县最初劝他们自己调解后因英国坚决要求,官厅始理问中国人与外国人的民事案件总是由双方设法和解,因为双方都怕打官司之苦倘若中国人杀了外国人,官厅绝不偏袒总是杀人者抵死,所以外国人很满意只有外国人杀中国人的案子麻烦,中国人偠求外人交凶抵死在十八世纪中叶以前,外人遵命者多以后则拒绝交凶,拒绝接受中国官厅的审理因为他们觉得中国刑罚太重,审判手续太不高明


第一章 剿夷与抚夷 第一节 英国请中国订立邦交(2)

外人最初对于我们的通商制度虽不满意,然而觉得既是中国的定章呮好容忍。到了十八世纪末年(乾隆末年嘉庆初年),外人的态度就慢慢的变了这时中国的海外贸易大部分在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手里。在广州的外人之中英国已占领了领袖地位。英国此时的工业革命已经起始昔日的手工业都慢慢地变为机械制造。海外市场在英国的國计民生上一天比一天紧要中国对通商的限制,英国认为最不利于英国的商业发展同时英国在印度已战胜了法国,印度半岛全入了英國的掌握以后再往亚东发展也就更容易了,因为有了印度作发展的根据地

当时欧洲人把乾隆皇帝作为一个模范的开明君主看。英国人鉯为在华通商所遇着的困难都是广州地方官吏作出来的倘若有法能使乾隆知道,他必愿意改革一七九三年(乾隆五十七年)正是乾隆渧满八十岁的一年,如果英国趁机派使来贺寿那就能得着一个交涉和促进中、英友谊的机会。广州官吏知道乾隆的虚荣心竭力怂恿英國派使祝寿。于是英国乃派马戛尔尼候(Lord Macartney)为全权特使来华

马戛尔尼使节的预备是很费苦心的。特使乘坐头等兵船并带卫队。送乾隆嘚礼物都是英国上等的出品用意不外要中国知道英国是个富强而且文明的国家。英政府给马戛尔尼的训令要他竭力迁就中国的礼俗惟必须表示中、英的平等。交涉的目的有好几个:第一英国愿派全权大使常驻北京,如中国愿派大使到伦敦去英廷必以最优之礼款待之。第二英国希望中国加开通商口岸。第三英国希望中国有固定的,公开的海关税则第四、英国希望中国给她一个小岛,可以供英国商人居住及贮货如同葡萄牙人在澳门一样。在乾隆帝方面他也十分高兴迎接英国的特使,但是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怹行跪拜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的答应。他的条件是:将来中国派使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礼;或是中国派员向他所带来的英王的画像行跪拜答礼。他的目的不外要表示中英的平等中国不接受他的条件,也就拒绝行跪拜礼乾隆帝很不快乐,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至于马戛尔尼所提出的要求中国都拒绝了。那次英国和平的交涉要算完全失败了

十八世纪末年和十九卋纪初年,欧洲正闹法兰西革命和拿破仑战争英国无暇顾及远东商业的发展。等到战事完了英国遂派第二次的使节来华,其目的大致與第一次同但是嘉庆给英使的待遇远不及乾隆,所以英使不但外交失败并且私人对我的感情也不好。

英国有了这两次的失败知道和岼交涉的路走不通。

中西的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到了十九世紀我们只能在国际生活中找出路,但是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中国人不分汉、满,仍图闭关白守要维持历代在东方世界的光荣地位,根本否认那个日益强盛的西方世界我们倘若大胆的踏进大世界的生活,我们需要高度的改革不然,我们就不能与列强竞争但是峩们有与外人并驾齐驱的人力物力,只要我们有此决心我们可以在十九世纪的大世界上得着更光荣的地位。我们研究我民族的近代史必须了解近代的邦交是我们的大困难,也是我们的大机会

第一章 剿夷与抚夷 第二节 英国人作鸦片买卖

在十九世纪以前,外国没有什么大宗货物是中国人要买的外国商船带到中国来的东西只有少数是货物,大多数是现银那时经济学者,不分中外都以为金银的输出是于國家有害的。各国都在那里想法子加增货物的出口和金银的进品在中国的外商,经过多年的试验发现鸦片是种上等的商品。于是英国東印度公司在印度乃奖励种植统制运销乾隆初年,鸦片输入每年约四百箱每箱约百斤。乾隆禁止内地商人贩卖但是没有效果,到了嘉庆初年输入竟加了十倍,每年约四千箱嘉庆下令禁止入口,但是因为官吏的腐败和查禁的困难销路还是继续加增。

道光对于鸦片昰最痛心的对于禁烟是最有决心的。即位之初他就严申禁令,可是在他的时代鸦片的输入加增最快。道光元年(一八二一年)输入尚只五千箱道光十五年,就加到了三万箱值价约一千八百万元。中国的银子漏出换这有害无益的鸦片,全国上下都认为是国计民生嘚大患广东有般绅士,觉得禁烟绝不能实行因为“法令者,胥役之所藉以为利也立法愈峻,则索贿愈多”他们主张一面加重关税,一面提倡种植拿国货来抵外货,久而久之外商无利可图,就不运鸦片进口了道光十四五年的时候,这一派的议论颇得势但是除許乃济一人外,没有一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提倡这个办法。道光十八年黄爵滋上了一封奏摺,大声疾呼的主张严禁他的办法是嚴禁吸食,他说没有人吸就没有人卖,所以吸者应治以死罪:

请皇上严降谕旨自今年某月某日起,至明年某月某日止准给一年限戒煙。倘若一年以后仍然吸食,是不奉法之乱民置之重刑,无不平允查旧例,吸食鸦片者仅枷杖其不指出兴贩者罪止杖一百,徒三姩然皆系活罪。断瘾之苦甚于枷杖与徒杖,故甘犯明刑不肯断绝。若罪以死论是临刑之惨更苦于断瘾,臣知其情愿绝瘾而死于家不愿受刑而死于市。惟皇上既慎用刑之意诚恐立法稍严互相告讦,必至波及无辜然吸食鸦片是否有瘾无瘾,到官熬审立刻可辨,洳非吸食之人无大深仇,不能诬枉良善果系吸食者,究亦无从掩饰故虽用刑,并无流弊这封奏折上了以后,道光令各省的督抚讨論他们虽不彰明的反对黄爵滋,总觉得他的办法太激烈他们说吸食者尚只害自己,贩卖者则害许多别人所以贩卖之罪重于吸食之罪。广州是鸦片烟的总进口大贩子都在那里,要禁烟应从广州下手惟独两湖总督林则徐完全赞成黄爵滋的主张,并建议各种实施办法噵光决定吸食与贩卖都要加严禁止,并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驰酌广州杏办烟禁。林文忠公是当时政界声望最好办事最认真的大员,士夶夫尤其信任他他的自信力也不小,他虽然以先没有办过“夷务”他对外国人说:“本大臣家居闽海,于外夷一切伎俩早皆深悉其詳。”

实在当时的人对禁烟问题都带了几分客气在他们的私函中、他们承认禁烟的困难,但是在他们的奏章中他们总是逢迎上峰的意旨,唱高调这种不诚实的行为,是我国士大夫阶级大毛病之一其实禁烟是个极复杂,极困难的问题纵使没有外国的干涉,禁烟已极其困难何况在道光间英国人绝不愿意我们实行禁烟呢?那时鸦片不但是通商的大利而且是印度政府财政收入之大宗。英国对于我们独洎尊大闭关自守的态度已不满意,要想和我们算一次账倘若我们因鸦片问题给予英国任何藉口,英国绝不惜以武力对付我们

那次的戰争我们称为鸦片战争,英国人则称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关于鸦片问题我方力图禁绝,英方则希望维持原状:我攻彼守关於通商问题,英方力图获得更大的机会和自由我方则硬要维持原状:彼攻我守。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第一章 剿夷與抚夷 第三节 东西对打

林则徐于道光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行抵广州经一个星期的考虑和布置,他就动手了他谕告外国人说:“利己不鈳害人,何得将尔国不食之鸦片烟带来内地骗人财而害人命乎?”他要外国人作二件事:第一把已到中国而尚未出卖的鸦片,“尽数繳官”;第二出具甘结,声明以后不带鸦片来华如有带来,一经查出甘愿“货尽没官,人即正法”外国人不知林则徐的品格,以為他不过是个普通官僚到任之初,总要出个告示大讲什么礼义廉耻,实在还不是要价价钱讲好了,买卖就可以照常做了因此他们僦观望,就讲价殊不知林则徐不是那类的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到了二月初十,外人尚不肯交烟林则徐就下命令,断绝广州出海的交通派兵把十三行围起来,把行里的中国人都撤出然后禁止一切的出入。换句話说林则徐把十三行作了外国人的监牢,并且不许人卖粮食给他们

当时在十三行里约有三百五十个外国人,连英国商业监督义律(Captain Charles Elliot)茬内他们在里面当然要受相当的苦,煮饭、洗碗、打扫都要自己动手但是粮食还是有的,外人预贮了不少行商又秘密的接济。义律原想妥协但是林则徐坚持他的两种要求。是时英国在中国洋面只有两只小兵船船上的水兵且无法到广州。义律不能抵抗只好屈服。怹屈服的方法很值得我们注意他不是命令英国商人把烟交给林则徐,他是教英商把烟交给他并且由他以商业监督的资格给各商收据,┅转手之间英商的鸦片变为大英帝国的鸦片。

义律共交出二万零二百八十箱共计二百数十万斤,实一网打尽这是林文忠的胜利,道咣帝也高兴极了他批林的奏摺说:“卿之忠君爱国皎然于域中化外矣。”外人尚不完全相信林真是要禁烟他们想林这一次发大财了。林在虎门海滩挑成两个池子“前设涵洞,后通水沟先由沟道引水入池,撤盐其中次投箱中烟土,再抛石灰煮之烟灰汤沸,颗粒悉盡其味之恶,鼻不可嗅潮退,启放涵洞随浪入海,然后刷涤池底不留涓滴。共历二十三日全数殆尽销毁,逐日皆有文武官员监視”外人之来观者,详记其事深赞钦差大臣之坦然无私。

义律当时把缴烟的经过详细报告英国政府以后静待政府的训令。林文忠的夶功告成似乎可以休手了,并且朝廷调他去做两江总督他可是不去。他说:已到的鸦片既已销毁,但是以后还可以来他要澈底,方法就是要外商人人出具甘结以后不作鸦片买卖。这个义律不答应于是双方又起冲突了。林自觉极有把握他说,英国的战斗力亦不過如此英国人“腿足缠束紧密,屈伸皆所不便”虎门的炮台都重修过,虎门口他又拿很大的铁链封锁起来他又想外国人必须有茶叶、大黄,他禁止茶叶、大黄出口就可以致外人的死命。那年秋冬之间广东水师与英国二只小兵船有好几次的冲突,林报告朝廷中国夶胜,因此全国都是乐观的

英国政府接到义律的信以后,就派全权代表懿律(Admiral George Elliot)率领海陆军队来华这时英国的外相是巴麦尊(Lord Palmerston),有洺的好大喜功的帝国主义者他不但索鸦片赔款,军费赔款并且要求一扫旧日所有的通商限制和邦交的不平等。懿律于道光二十年(一芉八百四十年)的夏天到广东洋面倘若英国深知中国的国情,懿律应该在广州与林则徐决胜负因为林是主战派的领袖。但英国人的策畧并不在此懿律在广东,并不进攻仅宣布封锁海口。中国人的解释是英国怕林则徐封锁以后,懿律北上派兵占领定海。定海并无軍备中国人觉得这是不武之胜。以后义律和懿律就率主力舰队到大沽口


第一章 剿夷与抚夷 第三节 东西对打(2)

定海失守的消息传到北京以后,清廷愤懑极了道光下令调陕、甘、云、贵、湘、川各省的兵到沿海各省,全国脚慌手忙上面要调兵,下面就请饷道光帝最怕花钱,于是对林则徐的信任就减少了7月22日他的上谕骂林则徐道:“不但终无实际,反生出许多波澜思之曷胜愤懑,看汝以何词对朕吔”

是时在天津主持交涉者是直隶总督琦善,他下了一番知己知彼的工夫他派人到英国船上假交涉之名去调查英国军备,觉得英人的船坚炮利远在中国之上他国的汽船,“无风无潮顺水逆水,皆能飞渡”他们的炮位之下,“设有石磨盘中具机轴,只须移转磨盘炮即随其所向”。回想中国的设备他觉得可笑极了。

山海关的炮尚是“前明之物,勉强蒸洗备用”所谓大海及长江的天险已为外囚所据,“任军事者率皆文臣笔下虽佳,武备未谙”所以他决计抚夷。英国外相致中国宰相书很使琦善觉得他的扶夷政策是很有希朢的。那封书的前半都是批评林则徐的话说他如何残暴武断,后半提出英国的要求琦善拿中国人的眼光来判断那封书,觉得它是个状紙林则徐待英人太苛了,英人不平所以要大皇帝替他们伸冤。他就将计就计告诉英国人说:“上年钦差大臣林等查禁烟土,未能体仰大皇帝大公至正之意以致受人欺蒙,措置失当必当逐细查明,重治其罪惟其事全在广东,此间无凭办理贵统帅等应即返棹南还,听候钦差大臣驰往广东秉公查办,定能代伸冤抑”至于赔款一层,中国多少会给一点使英代表可以有面子回国。至于变更通商制喥他告诉英国人,事情解决以后英人可照旧通商,用不着变更懿律和义律原不愿在北方打仗,所以就答应了琦善回到广州去交涉並表示愿撤退在定海的军队。道光帝高兴极了觉得琦善三寸之舌竟能说退英国的海陆军,远胜林则徐的孟浪多事于是下令教内地各省嘚军队概归原防,“以节糜费”同时革林则徐的职,教琦善去代替他

琦善到了广东以后,他发现自己把事情看的太容易了英国人坚歭赔款和割香港或加通商口岸,琦善以为与其割地不如加开通商口岸。但是怕朝廷不答应所以只好慢慢讲价,稽延时日英人不耐烦,遂于12月初开火了大角、沙角失守以后,琦善遂和义律订立条约赔款六百万元。割香港与英国以后给予英国平等待遇。道光不答应骂琦善是执迷不悟,革职锁拿家产查抄入官,同时调大兵赴粤剿办英国政府也不满意义律,另派代表及军队来华从这时起中、英雙方皆一意主战,彼此绝不交涉英国的态度很简单:中国不答应他的要求,他就不停战道光也是很倔强的:一军败了,再调一军中國兵士有未出战而先逃者,也有战败而宁死不降不逃者将帅有战前妄自夸大而临战即后退者,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如关天培、裕謙、海龄诸人。军器不如人自不待说;纪律不如人,精神不如人亦不可讳言。人民有些甘作汉奸有些为饥寒所迫,投入英军作苦力到了二十二年的夏天,英军快要攻南京的时候清廷知道没有办法,不能再抵抗于是接受英国要求,成立《南京条约》


第一章 剿夷與抚夷 第四节 民族丧失二十年的光阴

鸦片战争的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我们的军器和军队是中古的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古的人民我们虽拼命抵抗,终归失败那是自然的,逃不脱的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嘚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鹹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远东的近代史就要完全变更面目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後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說,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

为什么道光年间的中国人不在鸦片战争以后就起始维新呢?此中原故虽极复杂但是值得我们研究。第一中国人的守旧性太重。我国文化有了这几千年的历史根深蒂固,要国人承认有改革的必要那是不容易的。第二我国文化昰士大夫阶级的生命线。文化的摇动就是士大夫饭碗的摇动。我们一实行新政科举出身的先生们就有失业的危险,难怪他们要反对苐三,中国士大夫阶级〔知识阶级和官僚阶级)最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无论在那个时代,总有少数人看事较远较清但是他们怕清议的指摘,默而不言林则徐就是个好例子。

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前一个林则徐昰主剿的。他是百战百胜的他所用的方法都是中国的古法。可惜奸臣琦善受了英人的贿赂把他驱逐了。英人未去林之前不敢在广东戰,既去林之后当然就开战。所以士大夫想中国的失败不是因为中国的古法不行,是因为奸臣误国当时的士大夫得了这样的一种印潒,也是很自然的林的奏章充满了他的自信心,可惜自道光二十年夏天定海失守以后林没有得着机会与英国比武,难怪中国人不服输

真的林则徐是慢慢觉悟了的。他到了广东以后他就知道中国军器不如西洋,所以他竭力买外国炮买外国船,同时他派人翻译外国所辦的刊物他在广东所搜集的材料,他给了魏默深魏后来把这些材料编入《海国图志》。这部书提倡以夷制夷并且以夷器制夷。后来ㄖ本的文人把这部书译成日文促进了日本的维新。

林虽有这种觉悟他怕清议的指摘,不敢公开的提倡清廷把他谪戍伊犁,他在途中缯致书友人说: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後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求其良且熟焉亦无他深巧耳。不此之务既远调百万貔貅,恐只供临敌之一哄况逆船朝南暮北,惟水师始能尾追岸兵能顷刻移动否?盖内地将弁兵丁虽不乏久历戎行之人而皆睹面接仗。似此之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

这是他的私函,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写的他请他的朋友不要给别人看。换句话说真的林则徐,他不要别人知道难怪他后来虽又作陕咁总督和云贵总督,他总不肯公开提倡改革他让主持清议的士大夫睡在梦中,他让国家日趋衰弱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林文忠无疑的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他尚以为自己的名誉比国事重要,别人更不必说了士大夫阶级既不服输,他们当然不主张改革

主张抚夷的琦善、耆英诸人虽把中外强弱的悬殊看清楚了,而且公开的宣传了但是士大夫阶级不信他们。而且他们无自信心对民族亦无信心,只听其自然不图振作,不图改革我们不责备他们,因为他们是不足责的

第一章 剿夷与抚夷 第五节 不平等条约开始

道光②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在南京所订的《中英条约》,不过是战后新邦交及新通商制度的大纲次年的《虎门条约》才规定细则。我们知道戰后的整个局面应该把两个条约合并起来研究我们应该注意的有下列几点:第一,赔款二千一百万两第二,割香港第三,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第四,海关税则详细载明于条约非经商国同意不能修改,是即所谓协定关税第五,英国人在Φ国只受英国法律和英国法庭的约束是即所谓治外法权。第六中、英官吏平等往来。

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他們觉得外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经不易防范,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直到前清末年,文人忧国者莫不以五ロ通商为后来的祸根五口之中,他们又以福州为最重要上海则是中、英双方所不重视的。割让土地当然是时人所反对的也应该反对嘚。但是香港在割让以前毫无商业的或国防的重要英人初提香港的时候,北京还不知道香港在那里时人反对割地,不是反对割香港

協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让夷囚管夷人。他们想那是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至于协定关税他们觉得也是方便省事的办法。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锐都明白的裁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执,负责交涉条约的人如伊里布、耆英、黄恩彤诸人知道战前广东官吏的苛捐杂税是引起战争原因之一,现在把关税奣文规定岂不是一个釜底抽薪,一劳永逸的办法而且新的税则平均到5%,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负交涉责任者计算以后海关的收入比以前还要多,所以他们洋洋得意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其实他们牺牲了国家的主权遗害不少。总而言之道光年间的中國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的

我们与英国订了这种条约,实因为万不得已如别的國家来要求同样的权利,我们又怎样对付呢在鸦片战争的时候。国内分两派剿夷派和抚夷派。前者以林则徐为领袖后者以琦善为领袖。战争失败以后抚夷派当然得势了。这一派在朝者是军机大臣穆彰阿在外的是伊里布和耆英。中、英订了条约以后美、法两国就派代表来华,要求与我国订约抚夷派的人当然不愿意与美国、法国又打仗,所以他们自始就决定给美、法的人平等的待遇他们说,倘若中国不给美、法的人大可以假冒英人来作买卖,我们也没有法子查出这样作下去,美、法的人既靠英国人势必与英国入团结一致,来对付我们假使中国给美、法通商权利,那美国、法国必将感激中国我们或者还可联络美、法来对付英国。并且伊里布、耆英诸人鉯为中国的贸易是有限的这有限的贸易不让英国独占,让美、法分去一部分与中国并无妨碍,中国何不作个顺水人情英国为避免别國的妒嫉,早已声明她欢迎别国平等竞争所以美国、法国竟能和平与中国订约。

不平等条约的根源一部分由于我们的无知,一部分由於我们的法制未达到近代文明的水准

第一章 剿夷与抚夷 第六节 剿夷派又抬头

在鸦片战争以前,广州与外人通商已经三百多年好像广州囚应该比较的多知道外国的情形,比别处的中国人应该更能与外人相安无事其实不然,五口通商以后惟独广州人与外人感情最坏,冲突最多此中原因复杂,第一英国在广州受了多年的压迫,无法出气等到他们打胜了。他们觉得他们出气的日子到了他们不能平心靜气的原谅中国人因受了战争的痛苦而对他们自然不满意,自然带几分的仇视第二,广东地方官商最感觉《南京条约》给他们私人利益嘚打击在鸦片战争以前,因为中外通商集中于广州地方官吏不分大小,都有发大财的机会《南京条约》以后,他们的意外财源都禁絕了难怪他们要恨外国人。商人方面也是如此在战前,江、浙的丝茶都由陆路经江西过梅岭、而由广州的十三行卖给外国人。据外囚的估计伍家的怡和行在战前有财产八千多万,恐怕是当时世界上最富的资本家《南京条约》以后,江、浙的丝茶外人直接到江、浙去买,并不经过广州五口之中,上海日盛一日而广州则日形衰落。不但富商受其影响就是劳工直接间接受影响的都不少,难怪民間也恨外国人仇外心理的表现之一就是杀外国人。他们到郊外去玩的时候乡民出其不意,就把他们杀了耆英知道这种仇杀一定要引起大祸,所以竭力防御绝不宽容。他严厉的执行国法杀人者处死。这样一来士大夫骂他是洋奴。他们说:官民应该一致对外那可鉯压迫国民以顺夷情呢?因此耆英在广东的地位一天困难-天

在广东还有外人进广州城的问题。照常识来看许外因人到广州城里去似乎是无关宏旨的。在外人方面不到广州城里去似乎也没任何损失。可是这个入城问题竞成了和战问题在上海就全无这种纠纷。《南京條约》以后外人初到上海的时候,他们在上海城内租借民房后来他们感觉城内街道狭小,卫生情形也不好于是请求在城外划-段地莋为外人居留地区。上海道台也感觉华洋杂处不便管理。乃划洋泾浜以北的小块地作为外人住宅区这是上海租界的起源。广州十三行原在城外鸦片战争以前,外人是不许入城的广州人简直把城内作为神圣之地,外人倘进去就好像与尊严有损。外人也是争意气他們以为不许他们入城,就是看不起他们耆英费尽苦心调停外人与广州人民之间,不料双方愈演愈起劲道光二十七年,英人竟兵临城下要求人城。耆英不得已许于二年后准外人入城。希望在两年之内或者中外感情可以改良,入城可以不成问题但当时人民攻击耆英鍺多,于是道光调他入京而升广东巡抚徐广缙为两广总督。道光给徐的上谕很清楚的表示他的态度:

疆寄重在安民,民心不失则外侮可弭。嗣后遇有民夷交涉事件不可瞻徇迁就,有失民心至于变通参酌是在该署督临时加意权衡体察,总期以诚实结民情以羁縻办夷务,方为不负委任

徐广缙升任总督以后,就写信问林则徐驭夷之法林回答说:“民心可用。”道光的上谕和林则徐的回答都是士大夫阶级传统的高调和空谈仅以民心对外人的炮火当然是自杀。民心固不可失可是一般人民懂得什么国际关系?主政者应该负责指导舆論如不指导,或指导不生效这就是政治家的失败。徐广缙也是怕清仪的指责也是把自己的名誉看的重,国家事看的轻当时广东巡撫叶名琛比徐广缙更顽固。他们继承了林则徐的衣钵他们上台就是剿夷派的抬头。

道光二十六年两年后许入城的约到了期。英人根据條约提出要求广州的士大夫和民众一致反对。徐广缙最初犹疑后亦无可奈何。只好顺从民意叶名琛自始即坚决反对履行条约。他们嘚办法分两层:第一、不与英人交易第二,组织民众英人这时不愿为意气之争与中国决裂,所以除声明保存条约权利以外没有别的舉动。徐、叶认为这是他们的大胜利事后他们报告北京说:

计自正月二十七日至三月二十日,居民则以工人铺户则以伙计,均择其强壯可靠者充补挨户注册,不得在外雇募公开筹备经费,制造器械添设栅栏,共团勇至十万余人无事则各安工作,有事则立出捍卫明处则不见荷戈执戟之人,暗中实皆折冲御侮之士(朱批:朕初不料卿等有此妙用。)众志成城坚逾金石,用能内戢土匪外警猾夷。

为纪念胜利道光帝赏了徐广缙子爵,世袭双眼花翎;叶名琛男爵世袭花翎。道光又特降谕旨嘉勉广州民众:

我粤东百姓素称骁勇,乃近年深明大义有勇知方,固由化导之神亦系天性之厚。朕念其翊戴之功能无恻然有动于中乎!

三十年(一千八百五十年)年初道光死了,咸丰即位在咸丰年间,国内有太平天国的内战对外则剿夷派的势力更大。三十年五月有个御史曹履泰上奏说:

查粤东夷务林始之而徐终之,两臣皆为英夷所敬畏去岁林则徐乞假回籍,今春取道江西养疾使此日英夷顽梗不化,应请旨饬江西抚臣速令林則徐赶紧来京侯陛见后,令其协办夷务庶几宋朝中国复相司马之意。若精神尚未复原亦可养疴京中,勿遽回籍臣知英夷必望风而靡,伎俩悉无可施可永无宵旰之虑矣。

咸丰也很佩服林则徐当即下令教林来京。林的运气真好:他病大重以后不久就死了,他的名譽藉此保存了


第一章 剿夷与抚夷 第七节 剿夷派崩溃

林则徐死了,徐广缙离开广东去打太平天国去了在广东负外交重任的是叶名琛。他┿分轻视外人自然不肯退让。在外人方面他们感觉已得的权利不够,他们希望加开通商口岸旧有的五口只包括江、浙、闽、粤四省海岸,现在他们要深入长江要到华北。其次他们要派公使驻北京此外他们希望中国地方官吏不拒绝与外国公使领事往来。最后他们要求减轻关税并废除厘金这些要求除最后一项外,并没有什么严重的性质但是咸丰年间的中国人反而觉得税收一项倒可通融,至于北京駐使长江及华北通商及官吏与外人往来各项,简直有关国家的生死存亡绝对不可妥协的。

咸丰四年(1854年)英、美两国联合要求修改條约。当时中国没有外交部所有的外交都由两广总督办。叶名琛的对付方法就是不交涉外人要求见他,他也不肯接见英、美两国的玳表跑到江苏去找两江总督,他劝他们回广州去找叶名琛他们后来到天津,地方当局只允奏请皇帝施恩稍为减免各种税收,其余一概拒绝总而言之,外人简直无门可入他们知道要修改条约只有战争一条路。

咸丰六年(1856年)叶名琛派兵登香港注册之亚罗船上去搜海盜,这一举给了英国人开战的口实不久,法国传教士马神父在广西西林被杀叶名琛不好好处理,又得罪了法国于是英、法联军来和峩们算总帐。

七年冬天英、法联军首先进攻广东。士大夫阶级所依赖的民心竟毫无力量英、法不但打进广州,而且把总督巡抚都俘虏叻叶后来押送印度,死在喀尔喀塔巡抚柏贵出来作英、法的傀儡维持地方治安。民众不但不抵抗且帮助英国人把藩台衙门的库银抬仩英船。

八年英、法联军到大沽口。交涉失败于是进攻,我们迫不得已与订《天津条约》接受英、法的要求。于是英、法撤退军队

清廷对于北京驻使及长江通商始终不甘心,总要想法挽回清廷派桂良和花沙纳到上海,名为交涉海关细则实则想取消《天津条约》。为达到这个目的清廷准备出很大的代价。只要英、法放弃北京驻使长江开通商口岸,清廷愿意以后全不收海关税幸而桂良及何桂清反对这个办法,所以《天津条约》末得挽回清廷另一方面派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在大沽口布防。僧格林沁是当时著名勇将之一办事極认真。

九年英、法各国代表又到大沽口,预备进京去交换《天津条约》的批准证书他们事先略闻中国要修改《天津条约》,并在大沽设防所以他们北上的时候。随带相当海军到了大洁口,看见海河已堵塞他们啧啧不平,责中国失信并派船拔取防御设备,僧格林沁就令两岸的炮台出其不意同时开炮英、法的船只竟无法抵抗,陆战队陷于海滩的深泥亦不能登岸。他们只有宣告失败等国内增派军队。

第一章 剿夷与抚夷 第七节 剿夷派崩溃(2)

咸丰九年的冬季及十年的春季正是清廷与太平天国内战最紧急的时候。苏州被太平军包围危在旦夕,江、浙的官吏及上海、苏州一带的绅士听见北方又与英、法开战简直惊慌极了,因为他们正竭力寻求英、法的援助来對付太平军所以他们对北京再三请求抚夷,说明外人兵力之可畏及长江下游局势之险急清廷虽不许他们求外人的援助,恐怕示弱于人但外交政策并不因大沽口的胜利而转强硬,北京此时反愿意承认《天津条约》关于大沽的战事,清廷的辩护亦极有理倘使英、法各國代表的真意旨是在进京换约,何必随带重兵海河既为中国领河,中国自有设防的权而这种防御或者是对太平军,井非对外仇视的表礻海河虽阻塞,外国代表尚可在北塘上岸有陆路进北京。我国根据以上理论的宣传颇生效力大沽之役以后,英、法并不坚持要报复要雪耻。他们只要求赔偿损失及其他不关重要之条约解释与修改这种《天津条约》以外的要求遂成为咸丰十年英、法联军的起因。

十姩英、法的军队由侧面进攻大沽炮台,僧格林沁不能支持连天津都不守了。清廷又派桂良等出面在天津交涉格外的要求答应了,但箌签字的时候一则英、法代表要求率卫队进京,二则因为他们以为桂良的全权的证书不合格式疑他的交涉不过是中国的缓兵之计,所鉯又决裂了英、法的军队直向北京推进。清廷改派怡亲王载垣为钦差大臣在通州交涉。条件又讲好了但英使的代表巴夏礼在签字之湔声明英使到北京后,必须向中国皇帝面递国书这是国际间应行的礼节,但那时中国人认为这是外夷的狂悖其居心叵测,中国绝不能嫆忍载垣乃令军队捕拿英、法代表到通州来的交涉人员。这一举激怒外人军事又起了。

咸丰帝原想“亲统六师直抵通州,以伸天讨而张挞伐”。可是通州决裂以后他就逃避热河,派恭亲王奕訢留守北京奕訢是咸丰的亲弟,这时只二十八岁他当然毫无新知识。仈年天津交涉的时候他竭力反对长江通商。捕拿外国交涉代表最初也是他提议的所以他也是属于剿夷派的。但他是个有血性的人且嫃心为国图谋,他是清朝后百年宗室中之贤者在道、咸时代,一般士大夫不明天下大势是可原谅的但是战败以后而仍旧虚骄,如附和林则徐的剿夷派或是服输而不图振作,不图改革如附和耆英的抚夷派,那就不可救药了恭亲王把握政权以后,天下大势为之一变怹虽缺乏魄力,他有文样作他的助手文样虽是亲贵,但他的品格可说是中国文化的最优代表他为人十分廉洁,最尽孝道他可以作督撫,但因为有老母在党、不愿远行所以坚辞。他办事负责而认真且不怕别人的批评。我们如细读《文文忠年谱》我们觉得他真是一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政治家

奕訢与文祥在元首逃难,京都将要失守的时候接受大命。他们最初因无外交经验不免举棋不定。后来把情势看清楚了他们就毅然决然承认外人的要求,与英、法订立《北京条约》条约签订以后,英、法退军中國并没丧失一寸土地。咸丰六年的《天津条约》和十年的《北京条约》是三年的战争和交涉的结果条款虽很多,主要的是北京驻使和长江通商历史上的意义不外从此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要密切了。这种关系固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奕訢与文样绝不转頭回看,留恋那巳去不复回的闭关时代他们大着胆向前进,到国际生活中去找新出路我们研究近代史的人所痛心的就是这种新精神不能出现于鸦片战争以后,而出现于二十年后的咸末同初一寸光阴一寸金,个人如此民族更如此。


第二章 洪秀全与曾国藩 第一节 旧社会赱循环套

第一章已经讨论了道光、咸丰年间自外来的祸患我们说过那种祸患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我们无法阻止西洋科学和机械势力使其不到远东来。我们也说过我们很可以转祸为福,只要我们大胆的接受西洋近代文化以我们的人力物力,倘若接受了科学机械和民族精神我们可以与别国并驾齐驱,在国际生活之中取得极光荣的地位。可是道光时代的人不此之图鸦片之役虽然败了,他们不承认是敗了主战的剿夷派及主和的抚夷派,在战争之后正如在战争之前,均未图振作直到受了第二次战败的教训,然后有人认识时代的不哃而思改革

在没有叙述同治、光绪年间的新建设以前,我们试再进一步的研究道、咸年间中国的内政在近代史上外交虽然要紧,内政究竟是决定国家强弱的根本要素譬如:上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的外交失败丁所以战争也失败了。然而因为德国的内政健全战后尚鈈出二十年,她又恢复她的地位了这就是自力更生。

不幸到了19世纪我们的社会、政治、经济都已到腐烂不堪的田地。据前清政府的估計中国的人口在康熙四十年(一千七百零一年)约有二千万;到了嘉庆五年(一千八百年)增加到三万万。百年之内竟有十五倍的增加!这种估计虽不可靠然而我国人口在18世纪有很大的增加,这是毫无疑问的17世纪是个大屠杀的世纪。开初有明朝末年的内乱后又有明、清的交战及满清有计划的屠杀汉人,如扬州十日及嘉定屠城我们也不要忘记张献忠在四川的屠杀。近来中央研究院发表了很多明、清史料其中有一件是康熙初年四川某县知事的人口年报,那位县老爷说他那县的人口在大乱之后只有九百余人,而在一年之内老虎又吃叻一大半!康熙、雍正、乾隆王朝是大乱之后的大治于是人口增加。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圈套演来演去,就是圣贤也无法脱逃

那时嘚人一方面不知利用科学节制生育,另一方面又不知利用科学增加生产在大乱之后,大治之初人口减少,有荒可垦故人民安居乐业,生活程度略为提高这是老百姓心目中的黄金时代。后来人口一天多一天荒地则一天减少一天,而且新垦的地不是土质不好就是水源不足,于是每人耕地的面积减少生活程度降低。老百姓莫名其妙只好烧香拜佛,磋叹自己的命运不好士大夫和政府纵使有救世之惢,亦无救世之力只好听天灾人祸自然演化。等到土匪一起人民更不能生产,于是小乱变为大乱

中国历史还有一个循环套。每朝的開国君主及元勋大部分起自民间自奉极薄,心目中的奢侈标准是很低的而且比较能体恤民间的痛苦,办事亦比较认真这是内政昌明吏治澄清的时代。后来慢慢的统治阶级的欲望提高奢侈标准随之提高,因此官吏的贪污亦大大的长进并且旧社会里,政界是才子唯一嘚出路不像在近代文化社会里,有志之士除作官以外可以经营工商业,可以行医可以作新闻记者、大学教授、科学家、发明家、探險家、音乐家、美术家、工程师,而都名利两全其所得往往还在大官之上。有人说:中国旧日的社会很平等因为官吏都是科举出身,洏且旧日的教育是很不费钱的这种看法过于乐观。前清一代的翰林那一个在未得志以前曾经下过苫力?我们可以进一步的问前清一玳的翰林,那一个的父亲曾下过苦力林则徐、曾国藩是前清有名的贫苦家庭的子弟,但是初考他们的家世我们就知道他们的父亲是教書先生,不是劳力者中国旧日的资本家有几个不是做官起家?中国旧日的大商业那一种没有官吏作后盾仗官势发财?总而言之在中國旧日的社会里,有心事业者集中于政界专心利禄者也都挤在官场里。结果是每个衙门里的人员永在加增之中而衙门的数目亦天天加哆。所以每个朝代到了天下太平已久人口加增很多,民生痛苦的时候官吏加多,每个官吏的贪污更加厉害人民所受的压榨也更加严偅。

中国到了嘉庆年间已到了循环套的最低点。嘉庆初年所革除的权臣和坤据故宫博物院所保存的档案,积有私产到九万万两之多當时官场的情形可想而知。

历嘉庆、道光两朝中国几无日无内乱。最初有湖北、四川、陕西三省白莲教徒的叛乱后有西北回教徒之乱,西南苗、瑶之乱同时东南沿海的海盗亦甚猖獗。这还是明目张胆与国家对抗者至于潜伏于社会的匪徒几遍地皆是。道光十五年御史常大淳上奏说:“直隶、山东、河南向有教匪,辗转传习惑众敛钱遇岁歉,白昼伙抢名曰均粮,近来间或拿办不断根株,湖南之詠州、郴州、桂阳江西之南安、赣州,与两广接壤均有会匪结党成群,动成巨案”

西洋势力侵略起始的时候,正是我们抵抗力量薄弱的时候到了道光年间,我们的法制有名无实官吏腐败,民生痛苦万分道德已部分的失其维系力。我们一面须接受新的文化一面叒须设法振兴旧的政教,我民族在近代所遇着的难关是双层的


第二章 洪秀全与曾国藩 第二节 洪秀全企图建新朝

洪秀全所领导的太平天国運动,就是上一节所讲的那个时代和那种环境的产物

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生于嘉庆十八年即西历1813年,传说他的父亲是个农民家境窮苦,但他自幼就入村塾读书到十六岁才辍学,作乡村教师这样似乎他不是出身于中国社会的最下层,他自己并不是个劳力者他两佽到广州去考秀才,两次都失败了于是心怀怨恨。这是旧社会常有的事并不出奇。洪秀全经验的特别是他在广州应试的时候得着耶蘇教传教士的宣传品。后来大病四十多天病中梦见各种幻象,自说与耶苏教义符合于是信仰上帝,创立上帝会最早的同志是冯云山。也是一位因考试失败而心怀不平者他们因为在广州传教不顺利,所以迁移其活动于广西桂平县

中国自古以来的民间运动都带点宗教性质,西洋中古的时候也是如此可是洪秀全与基督教发生关系,不过是偶然的事他的耶稣教也是个不伦不类的东西。他称耶和华为天父耶酥为天兄,自称天弟他奉天父天兄之命来救世,他的命令就是天父天兄的命令崇拜耶和华上帝者,“无灾无难”;不崇拜者“蛇虎伤人”。他的兵士如死在战场就是登仙。孔教、佛教、道教都是妖术孔庙及寺观都必须破坏。

洪秀全的上帝会吸收了许多三合會的分子这个三合会是排满的秘密团体,大概是明末清初时代起始的洪秀全或者早有了种族革命的思想,无论如何他收了三合会的會员以后,他的运动以推倒满清为第一目的他骂满人为妖人,满人之改变中国衣冠和淫乱中国女子(三千粉黛,皆为羯狗所污;百万紅颜竟与骚狐同寝。)是洪秀全的宣传品斥责的最好的对象

洪秀全除推行宗教革命及种族革命以外,他有社会革命的思想没有他提倡男女平权,但他的宫廷充满了妃妾太平天国的王侯将帅亦皆多蓄妻妾。他的诏书中有田亩制度其根本思想类似共产主义:“有田共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但是他的均田主义虽有详细的规定,并未实行是他不愿实行呢?还是感觉实行的困难而不愿试呢就现在我们所有的史料判断,我们可以说洪秀全对于宗教革命及种族茧命是十分积极的对于社会革命则甚消极。他的党徒除冯云山鉯外尚有烧炭的杨秀清。后封东王;耕种山地的萧朝贵后封西王;曾捐监生与衙门胥吏为伍的韦昌辉,后封北王;及富豪石达开后稱翼王。他的运动当然是个民间运动反映当时的民间痛苦和迷信,以及潜伏于民间的种族观念

道光三十年夏天。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兵九月,占蒙山县(旧名永安)于是定国号为太平天国,自称天王清兵进围永安。洪秀全于咸丰二年春突围进攻桂林,未得妀围湖南。他在长沙遇着很坚强的抵抗乃向湘江下流进攻。他在岳州得着吴三桂留下来的军械并抢夺了不少的帆船。实力补充了以后他直退武汉。他虽打下了汉阳、武昌他不留兵防守,设官立治他一直向长江下游进攻。沿途攻破了九江、安庆、芜湖咸丰三年春咑进南京,就定都于此名叫天京。在定都南京以前洪秀全的行动类似流寇,定都南京以后他才开始他的建国工作。


第二章 洪秀全与缯国藩 第二节 洪秀全企图建新朝(2)

从道光三十年(一干八百五十年)到咸丰三年(一千八百五十三年)可说是太平天国的顺利时期。茬这时期内社会对洪秀全的运动是怎样应付呢?一般安分守已的国民不分贫富是守中立的。太平军到了他们顺从太平军,贡献金钱;官军到了他们又顺从官军,又贡献金钱他们是顺民,其实他们是左右为难的他们对满清政府及其官吏绝无好感,因为他们平素所受的痛苦也够了并且官军的纪律不好,在这期内太平军的纪律还比较好一点。同时老百姓感觉太平军是造乱分子使他们不能继续过怹们的平安日子。太平军到处破坏庙宇毁灭偶像,迷信的老百姓看不惯心中不以为然。各地的土匪都趁火打劫太平军所经过的地方,就是他们容易活动的地方他们干他们的事,对于官军及太平军无所偏倚有组织的秘密会社则附和太平军,如湖南的哥老会及上海的尛刀会大多数士大夫阶级积极反对洪秀全的宗教革命。至于排满一层士大夫不是不知道汉人的耻辱,但是他们一则因为洪秀全虽为汉囚虽提倡种族革命,然竭力破坏几千年来的汉族文化满人虽是外族,然自始即拥护汉族文化;二则他们觉得君臣之分既定不好随便莋乱,乱是容易的拨乱反正则是极难的,所以士大夫阶级这时对于种族革命并不热心

太平军的军事何以在这时期内这样顺利呢?主要原因不是太平军本身的优点论组织训练,太平军很平常;论军器太平军尚不及官军;论将才,太平军始终没有出过大将太平军在此時期内所以能得胜,全因为她是一种新兴的势力富有朝气,能拚命能牺牲。官军不但暮气很重简直腐化不成军了。当时的官军有两種即八旗和绿营。八旗的战斗力随着满人的汉化、文弱化而丧失了。所以在乾隆、嘉庆年间清朝用绿营的时候已逐渐加多,用八旗嘚时候已逐渐减少到了道光、咸丰年间,绿营已经成了清廷的主力军队其腐化程度正与一般政界相等。士兵的饷额甚低又为官长剥削,所以自谋生计把当兵作为一种副业而已。没有纪律没有操练,害民有余打仗简直谈不到。并且将官之间猜忌甚深彼此绝不合莋。但是绿营在制度上也有一种好处这种军队虽极端腐化,然是统一的国家的军队不是个人的私有武力。在道、咸以前地方大吏没囿人敢拥兵自重,与朝廷对抗私有的武力是太平天国内乱的意外副产品,以后我们要深切的注意它的出世


第二章 洪秀全与曾国藩 第三節 曾国藩刷新旧社会

曾国藩是我国旧文化的代表人物,甚至于理想人物他生在嘉庆十六年(1811年),比洪秀全大两岁他是湖南湘乡人,镓世业农他虽没有下过苦力,他的教育是从艰难困苦中奋斗出来的他成翰林的时候,正是鸦片战争将要开始的时候他的日记虽提及鴉片战争,他似乎不大注意不了解那次战争的历史意义。他仍埋首于古籍中他是一个实践主义的理学家。无论我们是看他的字读他嘚文章,或是研究他的为人办事我们自然的想起我们乡下那个务正业的小农民。他和小农民一样一生一世不作苟且的事情。他知道文嶂学问道德功业都只有汗血才能换得来正如小农民知道要得一粒-颗的稻麦都非出汗不可。

在咸丰初年曾国藩官作到侍郎等于现在的各部次长。他的知己固然承认他的文章道德是特出的但是他的知己不多,而且少数知已也不知道他有大政治才能恐怕连他自己也不知噵。所以在他的事业起始的时候他的声望并不高,他也没有政治势力作他的后盾但是湖南地方上的士大夫阶级确承认他的领袖地位,怹对洪秀全的态度就是当时一般士大夫的态度不过比别人更加积极而已。

那时的官兵不但不能打仗连乡下的土匪都不能对付,所以人囻为自卫计都办团练。这种团练就是民间的武力是务正业的农民藉以抵抗不务正业的游民土匪。这种武力因为没有官场化,又因为與农民有切身利害关系保存了我国乡民固有的勇敢和诚实。曾国藩的事业就是利用这种乡勇而加以组织训练,使它成为一个军队这僦是以后著名的湘军。团练是当时全国皆有的并不是曾国藩独创的,但是为什么惟独湘军能成大事呢原故就在于曾国藩所加的那点组織和训练。

曾国藩治兵的第一个特别是精神教育的注重他自己十二分相信孔、孟的遗教是我民族的至宝。洪秀全既然要废孔教那洪秀铨就是他的敌人,也就是全民族的敌人他的“讨贼檄文”骂洪秀全最激烈的一点就在此:

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蕩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凡渎书识字者又焉能袖手坐视不思一为之所也?

他昰孔孟的忠实信徒他所选的官佐都是他的忠实同志,他是军队的主帅同时也是兵士的导师。所以湘军是个有主义的军队其实精神教育是曾国藩终身事业的基础,也是他在我国近代史上地位的特别他的行政用人都首重主义,他觉得政治的改革必须先有精神的改革前清末年的官吏,出自曾文正门下者皆比较正派足见其感化力之大。

曾国藩不但利用中国的旧礼教作军队的精神基础而且利用宗族观念囷乡土观念来加强军队的团结力。他选的官佐几全是湖南人而且大半是湘乡人。这些官佐都回本地去招兵因此兵士都是同族或同里的囚。这样他的部下的互助精神持别浓厚这是湘军的第二特点。

历史上的精神领袖很少同时也是事业领袖因为注重精神者往往忽略事业嘚具体条件。在西洋社会里这两种领袖资格是完全分开的,管教者不必管事管事者不必管教。在中国则不然:中国社会几千年来是政敎不分官师合一的。所以在中国头等领袖必须兼双层资格。曾国藩虽注重为人并不忽略作事。这是他的特别的第三点当时绿营之所以不能打仗,原故虽多其中之一是待遇太薄。曾氏在起始办团练的时候就决定每月陆勇发饷四两二钱,水勇发三两六钱比绿营的餉额加一倍,湘军在待遇上享有特殊权利湘军作战区域是长江沿岸各省,在此区域内水上的优势很能决定陆上的优势所以曾国藩自始僦注重水师。关工军器曾氏虽常说打仗在人不在器,然而他对军器的制造尤其对于大炮的制造,是很费苦心的他用尽心力去罗致当時的技术人才。他对于兵士的操练也十分认真他自己常去督察检阅。他不宽纵他的军官也不要军官宽纵他的部下。

曾国藩的事业如同怹的学问也是从艰难困苦中奋斗出来的。他要救旧社会、旧文化而那个旧社会、旧文化所产生的官僚反要和他捣乱。他要维持满清泹满清反而嫉妒他,排斥他他在长沙练勇的时候,旧时的官兵恨他的新方法新标准,几乎把他打死了他逃到衡州去避乱。他最初-戰是个败仗他投水自尽,幸而被部下救起来他练兵打仗,同时他自己去筹饷以后他成了大业,并不是因为满清和官僚自动的把政权茭给他是因为他们的失败迫着他们求曾国藩出来任事,迫着他们给他一个作事的机会和权利


第二章 洪秀全与曾国藩 第四节 洪秀全失败

洪秀全得了南京以后,我们更能看出他的真实心志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而在建设新朝代。他深居宫中务求享作皇帝的福,对于政倳则不放在心上宫廷的建筑,宫女的征选金银的聚敛,官制宫制的规定这些事情是太平天王所最注意的。他的宗教后来简直变为疯誑的迷信杨秀清向他报告国事的困难,他回答说:朕奉上帝圣旨、天兄耶稣圣旨下凡作天下万国独一真主,何惧之有不用尔奏,政倳不用尔理欲出外住,欲在京住由于尔。联铁桶江山你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朕之天兵多过于水何惧曾妖(国藩)乎?快要滅亡的时候南京绝粮,洪秀全令人民饮露充饥说露是天食。

这样的领袖不但不能复兴民族且不能作为部下团结的中心。在咸丰六年洪秀全的左右起了很大的内讧。东王杨秀清个人独掌大权其他各王都须受东王的节制。照太平天国的仪式天王称万岁,东王称九千歲西王称八千岁,余递减别的王都须到东王府请安议事,并须跪呼千岁在上奏天王的时候,东王立在陛下其余则跪在陛下。因此楊秀清就为其同辈所愤恨同时天王也怕他要取而代之。六年九月北王韦昌辉设计诱杀杨秀清和他的亲属党羽。冀王石达开心怀不平丠王又把冀王家属杀了。天王为联络冀王起见下令杀北王,但冀王以后还是独树一帜与天王脱离关系。经过此次的内讧太平天国打倒满清的希望完全消灭。以后洪秀全尚能抵抗八年一则因为北方有大股捻匪作他的声援,二则因为他得了两个后起的良将忠王李秀成囷英王陈玉成。

在满清方面等到别人都失败了,然后重用曾国藩任他为两江总督,节制江、浙、皖、赣四省军事湖北巡抚胡林翼是與他志同道合的,竭力与他合作他的亲弟曾国荃是个打硬仗的前线指挥。以后曾国藩举荐他的门生李鸿章作江苏巡抚他的朋友左宗棠莋浙江巡抚。长江的中游合下游部是他的势力范围他于是得通盘筹划。他对于洪秀全采取大包围的战略同时英、美、法三国也给了曾、左、李三人不少的帮助。同治三年(1864年)湘军在曾国荃领导之下打进南京,洪秀全自杀太平天国就此亡了。

洪秀全想打倒满清恢複汉族的自由,这当然是我们应该佩服的他想平均地权,虽未实行也足表现他有相当政治家的眼光。他的运动无疑是起自民间连他嘚宗教也是迎合民众心理的。但是他的人格上及才能上的缺点很多而且很大倘若他成了功,他也不能为我民族造幸福总而言之,太平忝国的失败证明我国旧式的民间运动是不能救国救民族的。


第二章 洪秀全与曾国藩 第四节 洪秀全失败(2)

曾国藩所领导的士大夫式的运動又能救国救民族吗他救了满清,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满清并不能救中国。倘若他客观的诚实的研究满清在嘉庆、道光、咸丰三代的施政他应该知道满清是不可救药的,他未尝不知道此中实情所以他平定太平天国以后,他的态度反趋于消极了平心而论,曾国藩要救清朝是很自然的可原谅的。第一中国的旧礼教既是他的立场,而且士大夫阶级是他的凭依他不能不忠君。第二、他想清廷经过大患难之后必能有相当觉悟。事实上同治初年的北京因为有恭亲王及文祥二入主攻,似乎景象一新颇能有为。所以嘉、道、咸三代虽昰多难的时代同治年间的清朝确有中兴的气象。第三他怕满清的灭亡要引起长期的内乱。他是深知中国历史的我国几千年来,每次換过朝代总要经过长期的割据和内乱,然后天下得统一和太平在闭关自守,无外人干涉的时代内战虽给人民无穷的痛苦,尚不至于亡国到了19世纪,有帝国主义者绕环着长期的内乱就能引起亡国之祸,曾国藩所以要维持满清最大的理由在此。

在维持满清作为政治Φ心的大前提之下曾国藩的工作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他要革新那就是说,他要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要守旧,那就是說恢复我国固有的美德。革新守旧同时举行这是曾国藩对我国近代史的大贡献,我们至今还佩服曾文正公就是因为他有这种伟大的眼光。徒然恢复我国的旧礼教而不接受西洋文化我们还不能打破我民族的大难关,因为我们绝不能拿礼义廉耻来抵抗帝国主义者的机械軍器和机械制造何况旧礼教本身就有他的不健全的地方,不应完全恢复也不能完全恢复呢?同时徒然接受西洋文比而不恢复我国固有嘚美德我们也不能救国救民族,因为腐化的旧社会和旧官僚根本不能举办事业无论这个事业是新的,或是旧的

曾国藩的革新事业我們留在下一章讨论。他的守旧事业我们在前一节里已经说过现在我们要指出他的守旧事业的流弊。湘军初起的时候精神纪律均好,战鬥力也高后来人数多了,事业大了湘军就退化了。收复南京以后曾自己就承认湘军暮气很深,所以他遣散了好多足证我国治军的舊法根本是有毛病的。此外湘军既充满了家族观念和家乡观念兵士只知道有直接上级长官,不知道有最高统帅更不知道有国家。某回曾国荃回家乡去招兵,把原有的部队交曾国藩暂时管带这些部队就不守规矩,国藩没有子只好催国荃赶快回营。所以湘军是私有军隊的开始湘军的精神以后传给李鸿章所部的淮军,而淮军以后又传给袁世凯的北洋军我们知道民国以来的北洋军阀,利用私有的军队割据国家阻碍统一。追究其祸根我们不能不归咎于湘军。于此也可看出旧法子的毛病


第三章 自强及其失败 第一节 内外合作以求自强

恭亲王及文祥从英、法联军的经验得了三种教训:

第一,他们确切的认识西洋的军器和练兵的方法远在我们之上咸丰十年,担任京、津防御者是僧格林沁和胜保这两人在当时是有名的大将。他们惨败了以后时人只好承认西洋军队的优胜。

第二恭亲王及文祥发现西洋囚不但愿意卖军器给我们,而且愿意把制造军器的秘密及训练军队的方法教给我们这颇出于时人意料之外。他们认为这是我们自强的机會

第三,恭亲王及文祥发现西洋人并不是他们以先所想象那样“狼子野心,不守信义”英、法的军队虽然占了北京,并且实力充足能为所欲为,但《北京条约》订了以后英、法居然依据条约撤退军队,交还首都时人认为这是了不得的事情,足证西洋人也守信义所以对付外人并不是全无办法的。

从这三种教训恭亲王及文祥定了一个新的大政方针:

第一,他们决定以夷器和夷法来对付夷人换呴话说。他们觉得中国应该接受西洋文化之军事部分他们于是买外国军器。请外国教官他们说,这是中国的自强之道

第二,他们知噵自强不是短期内所能成立的在自强没有达到预期的程度以前,中国应该谨守条约以免战争恭亲王及文祥都是有血性的人,下了很大嘚决心要推行他们的新政在国家危急的时候,他们胆敢出来与外人周旋并且专靠外交的运用,他们居然收复了首都时人认为这是他們的奇功。并且恭亲王是咸丰的亲弟同治的亲叔。他们的地位是全朝最亲贵的有了他们的决心和资望,他们在京内成了自强运动的中惢

同时在京外的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诸人也得着同样的教训,最初使他们注意的是外人所用的轮船在长江下游私运军火糧食卖给太平军。据说胡林翼在安庆曾有过这样的经验:

驰至江宾忽见二洋船,鼓轮西上迅如奔马,疾如飘风文忠(即胡)变色不語,勒马回营中途呕血,几至堕马阎丹初尚书向在文忠幕府,每与文忠论及洋务文忠则摇手闭目,神色不怡者久之日:此非吾辈所能知也。

可见轮船给胡文忠印象之深曾、左、李大致相同。曾在安庆找了几位明数理的旧学者和铁匠木匠去试造轮船造成了以后不能行动。左在杭州作了同样的试验得同样的结果。足证这般人对于西洋机械的注重

在长江下游作战的时候,太平军和湘军、淮军都竞買洋枪李鸿章设大本营于上海,与外人往来最多认识西洋文化亦比较深切。他的部下还有英国军官戈登(Gordon)统带的长胜军他到了上海不满一年,就写信给曾国藩说:

鸿章尝往英、法提督兵权见其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深以中国军器远逊外洋为耻日戒谕将士虑心忍辱,学得西人一二秘法期有增益。……苦驻上海久而不能资取洋人长技咎悔多矣。

第三章 自强及其失败 第一节 内外合作以求自强(2)

同治三年(1864年)他又写给恭亲王和文祥说: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Φ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用非所学,学非所用无事则斥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一旦豁然贯通,参阴阳而配造化实囿指挥如意,从心所欲之快……前者英、法各国,以日本为外府肆意诛求。日本君臣发愤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西国制慥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现在已能驾驶轮船,造放炸炮去年英人虚声恫揭,以兵临之然英人所恃而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用是凝然不动,而英人固无如之何也夫今之日本即明之倭寇也,距西国远而距中国近我有以自立,则将附丽于我窥視西人之短长;我无以自强,则并效尤于彼分西人之利薮。日本以海外区区小国尚能及时改辙,知所取法然则我中国深维穷权而通の故,夫亦可以皇然变计矣……杜挚有言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苏子瞻曰:言之于无事之时足以为名,而恒苦于不信;言之于有事之时足以见信,而已苦于无及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

这封信是中国19世纪最大的政治家最具历史价值的一篇文章,我们应该再三诵读第一,李鸿章认定我国到了19世纪惟有学西洋的科学机械然后能生存。第二李鸿章在同治三年已经看清中国与日本,孰强孰弱要看那一国变的快。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世界的历史的意义,他一丅就看清了并且大声疾呼的要当时的人猛醒与努力。这一点尤足以表现李鸿章的伟大第三,李鸿章认定改革要从培养人才下手所以怹要改革前清的科举制度。不但此也他简直要改革士大夫的人生观。他要士大夫放弃章句小楷之积习而把科学工程悬为终身富贵的鹄嘚。因为李鸿章认识时代最清楚所以他成了同治、光绪年间自强运动的中心人物。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作事极不容易。同治年间起始的洎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而能有相当的成绩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倘若当时没有恭亲王及文祥在京内主持没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在京外推动,那末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以后的中国还要麻木不仁,好像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一样所以我们要仔细研究这几位时代领袖人物究竟作了些什么事业。


第三章 自强及其失败 第二节 步步向前进

自强的事业颇多我先择其要者列表于下:

咸丰十一年恭亲迋及文祥聘请外国军官训练新军于天律。

同年恭亲王和文祥设立同文馆于北京是为中国新学的起始。

同年恭亲王和文祥托总税司赫德(Robert Hart)购买炮舰聘请英国海军人员来华创设新水师。

同治二年李鸿章设外国语文学校于上海

同治四年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仩海,附设译书局

同治五年左宗棠设造船厂于福州,附设船政学校

同治九年李鸿章设机器制造局于天津。

同治十一年曾国藩、李鸿章挑选学生赴美国留学

同年李鸿章设轮船招商局。

光绪元年李鸿章筹办铁甲兵船

光绪二年李鸿章派下级军官赴德学陆军,船政学生赴英學习造船和驾船

光绪六年李鸿章设水师学堂于天津,设电报局请修铁道。

光绪七年李鸿章设开平矿务局

光绪八年李鸿章筑旅顺军港,创办上海机器制布厂

光绪十一年李鸿章设天津武备学堂。

光绪十三年李鸿章开办黑龙江漠河金矿

光绪十四年李鸿章成立北洋海军。

鉯上全盘建设事业的动机是国防故军事建设最多。但我们如仔细研究就知道国防的近代化牵连甚多近代化的军队第一需要近代化的军器,所以有江南及天津两个机械制造厂的设立那两个厂实际大部分是兵工厂。第二新式军器必须有技术人材去驾使,所以设武备学堂和派遣军官出洋留学。第三近代化的军队必须有近代化的交通,所以有造船厂和电报局的设立及铁路的建筑。第四新式的国防比舊式的费用要高几倍。以中古的生产来负担近代的国防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李鸿章要办招商局来经营沿江沿海的运输,创立制布厂来挽囙权利开煤矿金矿来增加收入。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并不是事前预料到各种需要而定-个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泹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以后,又必须更进一步其实必须走到尽头然后能生效。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换句话说,我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盤接受西洋文化不可。曾国藩诸人虽向近代化方面走了好几步但是他们不彻底,仍不能救国救民族


第三章 自强及其失败 第三节 前进遇著阻碍

曾国藩及其他自强运动的领袖虽走的路线不错,然而他们不能救国救民族此其故何在?在于他们的不彻底他们为什么不彻底呢?一部分因为他们自己不要彻底大部分因为时代不容许他们彻底。我们试先研究领袖们的短处

恭亲王奕訢、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咗宗棠这五个大领袖都出身于旧社会,受的是旧教育他们没有一个人能读外国书,除李鸿章以外没有一个人到过外国。就是李鸿章的絀洋尚在甲午战败以后他的建设事业已经过去了。这种人能毅然决然推行新事业就了不得他们不能完全了解西洋文化是自然的,很可原谅的他们对于西洋的机械是十分佩服的,十分努力要接受的他们对于西洋的科学也相当尊重,并且知道科学是机械的基础但是他們自己毫无科学机械的常识,此外更不必说了他们觉得中国的政治制度及立国精神是至善至美,无须学西洋的事实上他们的建设事业僦遭了旧的制度和旧的精神的阻碍。我们可以拿李鸿章的事业作例子

李鸿章于同治九年(一千八百七十年)起始作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因为当时要人之中以他最能对付外人又因为他比较勇于任事,而且他的淮军是全国最近代化最得力的军队所以从同治九年到光绪二┿年的中、日战争,李鸿章是那个时代的中心人物国防的建设全在他手里。他特别注重海军因为他看清楚了,如果中国能战胜日本海軍无论日本陆军如何强,不能进攻高丽更不能为害中国。那末李鸿章办海军第一个困难是经费。经费所以困难就是因为中国当时的財政制度如同一般的政治制度,是中古式的中央政府没有办海军的经费,只好靠各省协济各省都成见很深,不愿合作在中央求各渻协助的时候,各省务求其少;认定了以后又不能按期十足拨款,总要延期打折扣其次当时皇室用钱漫无限制,而且公私不分同治迉了以后,没有继嗣于是西太后选了一个小孩子作皇帝,年号光绪而实权还不是在西太后手里?等到光绪快要成年亲政的时候光绪囷他的父亲醇亲王奕譞怕西太后不愿意把政权交出来,醇亲王定计重修颐和园一则表示光绪对西太后的孝敬,一则使西太后沉于游乐就鈈干政了重修颐和园的经费很大,无法筹备醇亲王乃请李鸿章设法。李氏不敢得罪醇亲王更不敢得罪西太后,只好把建筑海军的款孓移作重修颐和园之用所以在甲午之战以前的七年,中国海军没有添订过一只新船在近代政治制度之下,这种事情是不能发生的

在李鸿章所主持之机关中并没有新式的文官制度和审计制度。就是在极廉洁极严谨的领袖之下没有良好的制度,贪污尚且无法杜绝何况李氏本人就不廉洁呢?在海军办军需的人经手的款项既多发财的机会就更大。到了甲午战争的时候我们船上的炮虽比日本的大,但炮彈不够并且子弹所装的不尽是火药。外商与官吏狼狈为奸私人发了财,国事就败坏了

李鸿章自己的科学知识的幼稚也是他的事业失敗的原故之一。北洋海军初成立的时候他请了英国海军有经验的军官作总教官和副司令。光绪十年左右中国海军纪律很严。操练很勤技术的进步很快,那时中国的海军是很有希望的后来李鸿章误听人言,辞退英国海军的军官而聘请德国陆军骑兵的军官来作海军的总敎官以后我国的海军的技术反而退步。并且李鸿章所用的海军总司令是个全不知海军的丁汝昌丁氏原是淮军带马队的,他作海军的领袖当然只能误事不能成事。甲午战争的时候中国海军占世界海军的第八位,日本的海军占第十一位我们的失败不是因为船不如人,炮不如人为战略战术不如人。

北洋海军的情形如此其他的自强事业莫不如此。总之同治、光绪年间的自强运动所以不能救国,不是洇为路线错了是因为领袖人物还不够新,所以不能彻底

第三章 自强及其失败 第三节 前进遇着阻碍(2)

但是倘若当时的领袖人物更新,哽要进一步的接受西洋文化社会能容许他们吗?社会一定要给他们更大的阻碍他们所行的那种不彻底的改革已遭一般人的反对,若再進一步反对一定更大。譬如铁路:光绪六年(一千八百八十年)李鸿章、刘铭传奏请建筑到了光绪二十年还只建筑天津附近的一小段。为什么呢因为一般人相信修铁路就破坏风水。又譬如科学:同治五年(1866年)恭亲王在同文馆添设科学班请外国科学家作教授,招收翰林院的人员作学生他的理想是很充足的。他说买外国轮船枪炮不过一时权宜之计治本的办法在于自己制造。但是要自己制造非有科学的人才不可,所以他请外国人来教中国青年学生科学他又说:

夫天下之耻,莫耻于不若人……日本蕞尔小国尚知发愤为雄,独中國狃于因循积习不思振作,耻孰其焉今不以不如人为耻,而独以学其人为耻将安于不如而终不学,遂可雪其耻乎

他虽说的名正言順,但还有人反对当时北京有位名高望重的大学士倭仁就大声疾呼的反对说:

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恃术数洏能起衰振弱者也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

恭亲王愤慨极了怹回答说:

该大学士既以此举为窒碍,自必别有良图如果实有妙策,可以制外人而不为外人所制臣等自当追随大学士之后,竭其捣昧悉心商办。如别无良策仅以忠信为甲胃,礼义为干橹等词谓可折冲樽俎,足以制敌之命臣等实未敢信。

倭仁不过是守旧的糊涂虫但是当时的士大夫居然听了他的话,不去投考同文馆的科学班

同治、光绪年间的社会,如何反对新人新政我们从郭嵩焘的命运可以哽加看得清楚。郭氏的教育及出身和当时一般士大夫-样并无持别。但是咸丰末年英、法联军之役他跟着僧格林沁在大沽口办交涉,囿了那次经验他根本觉悟,知道中国非彻底改革不可他的觉悟还比恭亲王诸人的更深刻。据他的研究我们在汉、唐极盛时代固常与外族平等往来;闭关自守而又独立尊大的哲学,是南宋势力衰弱时代的理学先生们提倡出来的绝不足以为训。同治初年江西南昌的士夶夫群起毁教堂,杀传教士巡抚沈葆桢(林则徐的女婿)称赞士大夫的正气,郭嵩焘则斥责沈氏顽固郭氏作广东巡抚的时候,汕头的囚像以先广州人不许外国人进城,他不顾一切强迫汕头人遵守条约,许外国人进城光绪元年云贵总督岑毓英因为反对英国人进云南,秘密在云南缅甸边境上把英国使馆的翻译官杀了郭嵩焘当即上奏弹劾岑毓英。第二年政府派他出使英、法。中国有公使驻外从他起他在西欧的时候。他努力研究西洋的政治经济社会他觉得不但西洋的轮船枪炮值得我们学习,就是西洋的政治制度和-般文化都值得學习他发表了他的日记,送给朋友们看他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他劝李鴻章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超时代的议论,引起了全国士大夫的谩骂他们说郭嵩焘是个汉奸,“有二心于英国”湖南的大学者如王闓运之流撰了一副对子骂他: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王闿运的日记还说:“湖喃人至耻与为伍”郭嵩焘出使两年就回国了。回国的时候没有问题,他是全国最开明的一个人他对西洋的认识远在李鸿章之上。但昰时人反对他他以后全无机会作事,只好隐居湖南从事著作他所著的《养知书屋文集》至今尚有披阅的价值。

继郭嵩焘作驻英、法公使的是曾纪泽他在外国五年多,略识英语他的才能眼光与郭嵩焘等。因为他运用外交从俄国用什么方式得到我国领土收回伊犁他是國际有名的外交家。他回国的时候抱定志向要推进全民族的近代化却是他也遭时人的反对,找不着机会作事不久就气死了。

同、光时玳的士大夫阶级的守旧既然如此民众是否比较开通?其实民众和士大夫阶级是同鼻孔出气的我们近六十年来的新政都是自上而下,并非由下而上一切新的事业都是由少数先知先觉者提倡,费尽苦心慢慢的奋斗出来的。在甲午以前这少数先知先觉者都是在朝的人。甲午以后革新的领袖权慢慢的转到在野的人的手里,却是这些在野的领袖都是知识分子不是民众。严格说来民众的迷信是我民族近玳接受西洋文化大阻碍之一。

第三章 自强及其失败 第四节 士大夫轻举妄动

在同治、光绪年间民众的守旧虽在士大夫阶级之上,但是民众昰被动的领袖权统治权是在士大夫阶级手里。不幸那个时代的土大夫阶级,除极少数外完全不了解当时的世界大势。

同治共十三年从一千八百六十二年到一千八百七十四年。在这时期内德意志统一了,意大利统一了美国的中央政府也把南方的独立运动消灭,恢複而又加强美国的统一了那个时期是民族主义在西洋大成功的时期。这些国家统一了以后随着就是国内的建设和经济的大发展。在同治以前列强在国外行帝国主义的,仅英、俄、法三国同治以后,加了美、德、意三国竞争者多了,竞争就愈厉害并且在同治以前,英国是世界上惟一的工业化国家全世界都销英国的制造品。同治以后德、美、法也逐渐工业化,资本化了国际上除了政治势力的競争以外,又有了新起的热烈的经济竞争我国在光绪年间处境的困难远在道光、咸丰年间之上。

帝国主义是我们的大敌人同治、光绪姩间如此,现在还是如此要救国的志士应该人人了解帝国主义的真实性质。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是有关系的关系可以说有三层;第一,资本主义的国家贪图在外国投资国内的资本多了,利息就低譬如:英、美两国资本很多,资本家能得4%的利息就算很好了但是如果英、美的资本家能把资本投在中国或印度或南美洲,年利很容易达到7%或更高些所以英、美资本家竞向未开发的国家投资。但是接受外国来的资本不一定有害英、美的资本家也不一定有政治野心。美国在19世纪的下半期的建设大部分是利用英国资本举办的结果英国的資本家固然得了好处,但是美国开辟了富源其人民所得的好处更多。我们的平汉铁路原是借比国资本建筑的后来我们按期还本付息,那条铁路就变为我们的了比国资本家得了好处。我们得了更大的好处所以孙中山先生虽反对帝国主义,他赞成中国利用外债来建设泹是有些资本家要利用政治的压力去得投资的机会,还有政治野心家要用资本来扩充政治势力凡是国际投资有政治作用的就是侵略的,渧国主义的凡是国际投资无政治作用的就是纯洁的,投资者与受资者两方均能收益所以我们对于外国的资本应采的态度如同对水一样,有的时候有的地方,在某种条件之下我们应该掘井取水,或开河引水;在别的时候、地方和条件之下我们则必须筑堤防水。

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第二层关系是商业的推销资本主义的国家都利用机械制造。工厂规模愈大出品愈多得利就更厚。困难在市场各国競争市场原可以专凭商品之精与价格之廉,不必靠武力的侵略或政治的压力但在19世纪末年,国际贸易的自由一天少一天各国不但提高夲国的关税,并且提高属地的关税这样一来,商业的发展随着政权的发展争市场等于争属地,被压迫的国家一旦丧失关税自主就永無发展工业的可能。虽然国际贸易大部分还是平等国家间之贸易,不是帝国与属地之间的贸易英国与美、德、法、日诸国的贸易额,遠大于英国与其属地的贸易额英国的属地最多,尚且如此别国更不必说了。

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第三层关系是原料的寻求世界上沒有一国完全不靠外来的原料,最富有原料的国家如英、美、俄尚且如此别的国家所需的外来原料更多。日本及意大利是最穷的棉、煤、铁、油四种根本的原料日、意都缺乏。德国较好但仍不出棉和石油。那末一国的工厂虽多,倘若没有原料就会完全没有办法。所以帝国主义者因为要找工业的原料,就大事侵略虽然。资本主义不一定要行帝国主义而后始能得到原料同时,出卖原料者不一定僦是受压迫者譬如:美国的出口货之中,石油和棉花是大宗日本、德国、意大利从美国输入石油和棉花。不能也不必行帝国主义,洇为美国不仅不禁止石油和棉花的出口且竭力推销。

第三章 自强及其失败 第四节 士大夫轻举妄动(2)

总之资本主义可变为帝国主义,吔可以不变为帝国主义未开发的国家容易

《中du俄伊犁条约》又称zhi中俄改訂条约》、《圣dao彼得堡条约》是1881年(绪七)2月24日是清朝与沙皇俄国用什么方式得到我国领土在圣彼得堡签定的有关归还新疆伊犁地区的条约。根据条约及其子约中国虽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流域附近的领土,但仍割让了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7万哆平方公里的领土

此前负责收复新疆的左宗棠对这一条约表示满意,说“中俄和议伊犁全还,界务无损领事只设嘉峪关、吐鲁番两處,此外均作罢论则商务亦尚相安。吉林俄船撤还松花江不许俄船来往”,而对曾纪泽也赞扬道:“劼刚此行于时局大有裨益,中外倾心差强人意也”。

原标题:独战英法俄三国的中国囚找沙俄拿回土地,让英法掏数百万白银

清朝末年由于国家的落后,以及清政府的无能中国就像案板上的肥肉,任人宰割面对列強各种领土、贸易等方面的要求,软弱的清政府毫无讨价还价的余地

然而,在当时的外交官员当中却仍有人以一人之力,挽回国家的澊严曾纪泽便是其中之一。

曾纪泽是曾国藩的次子曾国藩的长子早夭,因此由曾纪泽继承了爵位因为出身于官宦之家,所以他自幼便接受了非常严格的传统教育通晓经史,长于诗文尤其擅长算术;后来受洋务运动影响,曾纪泽开始学习英语和西方的科学、文化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因此常被人称赞“学贯中西”

曾国藩去世之后,曾纪泽继承了侯爵并受到了慈禧、光绪的召见。因为曾纪泽会外语再加上他对于西方国家的了解,1878年被清政府任命为使臣出使英法等国。

在出使期间曾纪泽对于西方各国的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外他还专门学习、研究了国际法。国际法的学习对于他后来的外交事务有很大的帮助。

1871年沙俄趁着阿古柏入侵我国新疆的空隙,出兵占领了伊犁地区1877年12月,左宗棠率兵击溃了阿古柏收复了被其占领的新疆地区,但伊犁地区仍然被沙俄霸占

为了收回伊犁,清政府派崇厚为钦差大臣到伊犁与沙俄谈判。崇厚迫于沙俄的压力在未获得清政府同意的情况下,与沙俄签下了條约大致内容如下:

1.俄国用什么方式得到我国领土归还伊犁地区,中国将霍尔果斯河以西和特克斯河流域一带割让俄国用什么方式得到峩国领土酌改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地区两国边界。
2.俄商在中国蒙古地方和新疆全境免税贸易增辟中俄陆路通商新线。
3.赔偿俄国用什麼方式得到我国领土兵费和“补偿”俄民共500万银卢布(约合白银280万两)
4.增设嘉峪关、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古城等七处领事。据此伊犁虽归还中国,但其西境、南境仍被俄占据处于北、西、南三面受敌的境地。

条约中虽然收回了伊犁但却夨去了新疆西部、南部的一些地区,同时还同意沙俄在新疆设立七处领事并赔偿沙俄五百万卢布。

条约签订之后引起了国内的普遍不滿,连清政府都觉得十分不满因此,便任命曾纪泽为钦差大臣重新对伊犁的主权问题进行谈判。

曾纪泽到达圣彼得堡之后沙俄先是鉯条约已经签订为由,拒绝再次谈判曾纪泽经过数次交涉,才让沙俄同意谈判

在谈判桌上,沙俄又指责曾纪泽是二级使臣没有资格進行谈判。曾纪泽反驳:根据国际公例签订条约不能违背国家的意愿崇厚未经清政府同意便签下条约,不符合国际公例因而无效。沙俄无法反驳只能同意与曾纪泽进行谈判。

在进行谈判时曾纪泽坚守国家主权不肯让步,引起了沙俄的强烈不满甚至以战争威胁。曾紀泽却不为所动他说,虽然大清不如沙俄强大但大清国土辽阔,人口众多如果开战,即便大清不是沙俄的对手但在战争中,沙俄吔必定付出巨大的代价

最终,经过曾纪泽与沙俄方面的反复谈判双方达成了《中俄改订条约》。将原本赔款的金额五百万卢布增加箌了九百万卢布,但是却收回了两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同时取消了沙俄在中国某些地区的贸易特权

虽然这一条约仍不平等,但相比崇厚的条约已经是非常大的胜利,这种外交上的胜利在那个时代是极为少见的,曾纪泽也因此而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赞誉

除了与沙俄的外交之外,在与英法的外交上曾纪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李鸿章曾与英国商谈试图增加鸦片的厘税,但始终没有进展最后将這件事交给了曾纪泽。曾纪泽经过与英国的谈判将厘税增加到了每担八十两,如此一来每年就为清政府增加了数百万两的税收。

此外曾纪泽还在努力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在出使外国的过程中他发现西方各国都有国歌,而中国却没有因此便和夫人一起谱写了┅首国歌,名为《华祝歌》后来并被当作是大清的国歌,在1884年伦敦举行的世界卫生博览会上演奏

1887年,曾纪泽曾用英文写下一篇名为“Φ国先睡后醒论”的文章并发表在了伦敦的报刊上。文章中指出中国正处于沉睡状态,但外来的侵略会使中国醒来并最终实现民族嘚振兴。这是中国近代少有的外交论文后来经过多人的引用、转载,才有了中国睡狮说

无论是与沙俄、英、法等国进行谈判,还是谱寫国歌发表论文,曾纪泽或者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利益而斗争或者是为了提高中国国际地位而努力,都体现了作为炎黄子孙的爱国之心虽然已经过去百年之后,但他的所作所为依然值得后世尊重和学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俄国用什么方式得到我国领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