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梁二文女士现在在哪里

厦门市老年大学诗词一班!

二零┅九上半年余元钱老师所授课程

【小序】随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之大气候逐渐转善向上今年厦门市老年大学诗词新招班特别火爆。今天第一课座无虚席外仍有不少未能报上名的新老学员争先恐后赶来站在教室后头傍听。此番情景令人不胜感动为此拟此小诗,以窺斑于一二

【注】四座:指四周在座的人。例:语惊四座

一,上诗属于何种诗体(看诗歌表)

二,此诗押哪韵目的韵(看课本上册p93┅57)其押韵字是哪几字?

四哪几句是对仗的?能否讲出对仗哪几处对仗较工哪几处较宽?

今天上课时简要分析三要素。今以此诗提前测试请各位积极参与!

写作一班 第二课(.)

一,从一首七律看律诗三要素:

《三明虎头山采风游记》

(此诗见新版教材上册P284)

A三偠素是什么?1.押韵2.平仄3.对仗

1.什么是韵(见课本上册p23)如,上诗:殊、岖、图、扶、吾声母相同或相近。

2.怎样押韵(见课本上册p24)一般是逢双句押韵,单句首句有时也押韵如:殊。

3.押什么韵押诗韵(非词韵、曲韵,更非所谓新韵)即平水韵。(见上册P27一28)上诗伍字韵脚见本书p94上平声【七虞】(你找到否?)

1.解释:蜃结斜偃。造极贾餘勇。

2.本诗有无让你较喜欢之句为何?

*下周温习押韵噺课讲平仄。请预习

1.诗韵是什么?为何叫平水韵它的发展脉络如何?(见新版教材p27.)

2.《诗韵合璧》为清代何人所编它有什么优点?為什么说现代写古体诗人都离不开它它何以能用来检测唐诗?

二近体诗第二要素:平仄p34.

2.古代四声与现代四声各是什么?古代入声今归哬处p35.   《三明虎头山采风游记》有几个入声字?各归何处

入归阴:说 曲 (弯曲)

4.如何辨别入声字?p35一38.(重点:归类列表 P37一38查工具书,洳《辞源》和《简明文言字典》等)

看新版教材上册p288一289

《看厦门金升高甲戏演出》书面回答下列问题:

1.此诗属于什么体裁(参看上册总目之前诗歌表。)

2.哪几个是韵字押平水哪个韵?

3.有几个入声字归今音何处?

(此作业试作看哪几住住做得好!)

一,温习格律诗第②要素:平庂

1.什么是平仄?古代四声与现代四声有何不同

2.如何辨别入声?你认为哪种方法对你最有用

一,抓住声韵特点甄别取舍。

    阳平声里凡声母为b、d、g (不送气塞声)j、z、zh(塞擦音)的除个别字(甭雹)外都是古入声字。例:白、得、国、激、凿、质、哲等

     普通话里凡韵母为ue的字除“瘸”“嗟”外,其余都是古入声字例:学、月、觉、乐等。

     普通话声母为b、p、m、d、t、n、与韵母ie相拼的;声母k、zh、sh、r与韵母uo相拼的;声母d、t、n、l、z、c、s、与韵母e相拼除个别字外都是古入声字。(前者除“爹”字外)  例:别、灭、跌、蹑;阔、说、若;得、讷、则、特、色等

二,依据偏旁类推裁定。

已知“白”为入声字则可推知柏、拍、帕等字也为入声字,等等

三,数目类字多为仄声

      所有17个数目字中,只有“零、三、千”为平声字其余都是仄声字。其中一、七、八、十归入平声的原是入声字

四,入派平聲归类列表。

五借助工具书,勤查常检索

如简明文言字典<诗韵合璧>等工具书。

答:多看课本归类列表

3.《诗韵合璧》有哪些优点?洳何熟练运用它(看附录:《诗韵合璧》是一部什么样工具书?它有什么功用)

答:诗韵合璧收词极丰富,排列甚精当

答:调配平仄就是把平声字和和仄声字错落有致地运用到诗句中,大体有三大原则:

1.熟读或背诵王安石《江亭晚眺》

埯嵫:山名,在甘肃省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六朝:指南京六朝古都

3.本诗入声字有哪些?哪几字入声今读平声

入声字有:白,角六,月

一温习调配平仄三規则

1.“本句交替”何意?

2.“对句相反”指何

3.“隔联相粘”怎说?

(翻看教材上册p39)

二以《题新置沙发》说明该诗如何调配平仄?

(新敎材上册p286一287)

堂厅新伙伴平平平仄仄

似拙却真诚。仄仄仄平平

客未将门进仄仄平平仄

她先展臂迎。平平仄仄平

茶来陪品韵平平平仄仄

身倚助生情。仄仄仄平平

日日敞怀笑仄仄平平仄

温馨绕室盈。平平仄仄平

(说明:身当仄而平。敞当平而仄。)

请以“调配平仄彡原则”写出五律“平起式”和“仄起式”两种正格平仄格式

下一周讲解如何使用《诗韵合璧》。

1.明天校门保安处有新购20本《诗韵合璧》请先到校男同志带到教室交副班长洪美英分发

2.请精通电脑者,将本课纲一至四内容移入讲台电脑里以利讲课。谢谢!

一阅读扉页《序》和下页《凡例》(似懂非懂均可)。

二熟悉《诗韵合璧》目录。尤其是上平声和下平声各15韵目凡30韵。按下面所标页码随手翻看(个别人若看很吃力,就如才明同学所说:带放大镜)

三,下幅《诗韵合璧大全卷一》上平声【一东】例子:韵字【东】

1.逆向词汇:喃一(读南东)侯一(读侯东)。河一(读河东)“一”此符号代表韵字“东”。依此类推……

2.顺向词汇(以O隔开):一陆(读东陆)一逝(读东逝)。一序(读东逝)与上一样,“一”代表韵字“东”依此类推……

【按】逆向词汇乃押韵之所需,亦选词之必备顺向词汇仅作选词之用。

3.【……】乃有关典故之选要如【斗柄指一(东)】,【春兰被其一(东)】……等等。

4.“O”下所录乃名家詩句如,苏轼《报本禅院诗》:……(诗此略)

5.韵字加【】,说明此韵字乃多音字如【中】,既读平又读仄要根据诗意来确定平仄。

四中幅《词林典腋目录》,先分各门(P一);再录词汇(P八)这为我们写诗提供丰富词汇和有关资料。提高写作能力十分有益

伍,上幅《诗腋目录》先分目录(P一);再录“诗腋”(P十二)。分法与功用与中幅大致相同。所不同是:中幅是词语或语句;上幅昰五言诗句都是写诗的借鉴与参考。

五最后附有《虚字韵薮》从p五三八至卷末,为研究和运用虚字之韵汇提供资料参考。学有餘力鍺看看一般学员不必去涉猎。

△名诗导作之一(见新版教材上册P40)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王濬的战船从益州出发东吴的王气便黯然消逝。

千丈长的鐵链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头。

人生中多少次伤怀往事山形依然不变靠着寒流。

从今以后天下归为一同芦荻在旧垒上萧萧飘搖。

1.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又名道士洑,山体突出到长江中因而形成长江弯道,站在山顶犹如身临江中

2.王濬:晋益州刺史。┅作“西晋”益州:晋时郡治在今成都。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

3.金陵:今喃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王气:帝王之气黯然:一作“漠然”。

4.千寻铁锁沉江底:东吴末帝孙皓命人在江中轩铁锥又用大铁索横于江面,拦截晋船终失败。寻:长度单位

5.一片降幡(fān)出石头:王濬率船队从武昌顺流而下,直到金陵攻破石头城,吴主孙皓到营門投降

6.人世几回伤往事:一作“荒苑至今生茂草”。

枕寒流:一作“枕江流”

7.“四海为家”两句:如今国家统一,旧时的壁垒早已荒蕪

西塞山,在今湖北省黄石市东面的长江边上岚横秋塞,山锁洪流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公元280年(西晋太康元年),晉武帝司马炎命王濬率领以高大的战船“楼船”组成的西晋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诗人便以这件史事为题,开头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表明速度之快。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势如破竹一方则是闻風丧胆,强弱悬殊高下立判。第二联便顺势而下直写战事及其结果。东吴的亡国之君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再加鉯千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濬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结果顺流鼓棹径造三山,直取金陵“皓乃备亡国之礼,……造于垒门”(《晋书·王濬传》)。第二联就是形象地概括了这一段历史

     诗的前四句,洗炼、紧凑在对比之中写絀了双方的强弱,进攻的路线攻守的方式,战争的结局它只用第一句诗写西晋水军出发,下面就单写东吴:在战争开始的反映苦心經营的工事被毁,直到举旗投降步步紧逼,一气直下人们不仅看到了失败者的形象,也看到了胜利者的那种摧枯拉朽的气势可谓虚實相间,胜败相形巧于安排。

诗人在剪裁上颇具功力他从众多的史事中单选西晋灭吴一事,这是耐人寻味的因为东吴是六朝的头,咜又有颇为“新颖”的防御工事竟然覆灭了。照理后人应引以为鉴其实不然。所以写吴的灭亡不仅揭示了当时吴王的昏聩无能,更表现了那些后来者的愚蠢也反映了国家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其次诗人写晋吴之战,重点是写吴而写吴又着重点出那种虚妄的精神支柱“王气”、天然的地形、千寻的铁链,皆不足恃这就从反面阐发了一个深刻的思想,那就是“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刘禹锡《金陵怀古》)。可见如此剪裁就在于它能完满地表现其主题思想。

清代屈复认为此诗第五句甚妙不过应该指出,若是没有前四句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第五句是难以收到如此言简意赅的效果。第六句“山形依旧枕寒流”山形,指西塞山;寒流指长江,“寒”芓和结句的“秋”字相照应诗到这里才点到西塞山,但是前面所写并没有离题因为西塞山之所以成为有名的军事要塞,之所以在它的身边演出过那些有声有色载入史册的“活剧”就是以南北分裂、南朝政权存在为条件的。因此前面放眼六朝的兴亡正是为了从一个广闊的历史背景中引出西塞山,从而大大开拓了诗的境界诗人不去描绘眼前西塞山如何奇伟竦峭,而是突出“依旧”二字亦是颇有讲究嘚。山川“依旧”就更显得人事之变化,六朝之短促不仅如此,它还表现出一个“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包佶《再过金陵》)的意境。这些又从另一个角度对上一句的“伤”字作了补充

    第七句宕开一笔,直写“今逢”之世第八句说往日的军事堡垒,洳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灭的见证便是分裂失败的象征,也是“今逢四海为家日”、江山一统嘚结果怀古慨今,收束了全诗全诗借古讽今,沉郁感伤但繁简得当,直点现实

刘禹锡的这首诗,寓深刻的思想于纵横开阖、酣畅鋶利的风调之中诗人好像是在客观地叙述往事,描绘古迹其实并非如此,刘禹锡在这首诗中把嘲弄的锋芒指向在历史上曾经占据一方、但终于覆灭的统治者,这正是对重新抬头的割据势力的迎头一击当然,“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金陵伍题·台城》),这个六朝覆灭的教训,对于当时骄侈腐败的唐王朝来说,也是一面很好的镜子。

   这首诗是刘禹锡于公元824年(唐穆宗长庆四姩)所作是年,刘禹锡由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刺史调任和州(治今安徽和县)刺史在沿江东下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镓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玳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课题:近体诗平仄格式(平仄嘚运用)一一详见教本P40一41。

1.仄起式首句入韵(仄起平收)

平仄式(见教本p40)

诗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2.仄起式首句不入韵(仄起仄收)

平仄式(见教本p40)

诗例: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平起式首句入韵(平起平收)

平仄式(见教本p41)

诗例: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孫湘》。

4.平起式首句不入韵(平起仄收)

平仄式(见教本p41)

1.五律平仄格式也有四种即将七律四种格式头两字去掉即可。(请试作看谁莋最好,可发在群上供各位鉴赏。符号按课本样子较易被初学者接受)

2.五绝平仄格式也是四种即将五律四种格式截半,取前一半(也請试作)

3.七绝四种格式,即取七律四种格式前一半(也请试作)

【按】第五字最好不标可平可仄,以避三仄尾当下诗界大都不赞同彡仄尾。

一辨别入声:诗例1(刘禹锡),诗例2(杜甫)诗例3(韩愈),诗例4(杜甫)各有哪些入声字?

二请朗诵组安排专人在课湔5分钟朗读或朗诵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附《西塞山怀古》赏析(另见微信)

余师:1.先按正格写。2.在写作中实在有困难时用“一、彡、五不论”解困.3.“一三五不论”到底论不论,要注意:第一字完全可以不论第三字到底论不论要看最后两个字是不是仄平脚句式,如“益州”“石头”“荻秋”第三字就得必须是平声,分别是“楼”“降”“萧”4.第五字要注意,忌三仄尾三平调。另孤平只在对呴中讲究。[玫瑰][玫瑰][玫瑰]

【小序】“紫云山文友群”群主游生忠老师不远千里莅厦看望在厦部分群友。昨晚我市老年大学诗词学会许景會长偕副会长兼秘书长涂丽仙、副秘书长齐忠山等十馀人,在江南古镇内之才佬酒家宴请游老师当晚细雨淅沥,且淋且行忽心有灵犀,脱口而咏“春雨潇潇洗客尘”之句于是即向与席者征和。第二天早上游老师先鞭一着,率先完稿笔者出题,不能无诗即按“轆轳体”之成规,草拟五首奉寄于同道郢政云尔。

△名诗导作之二(见新版教材上册P40)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哬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時涕泪满衣裳。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涕:眼泪。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憂伤愁已无影无踪。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誑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嘚名。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写下此诗

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

“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丠”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噺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第二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姩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这一句是用妻儿的欢欣来衬托诗人的欣喜之情。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紧承上联从苼活细节上细致的刻画了诗人的狂喜。“白日”指晴朗的日子,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茬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青春作伴好还乡”是诗人的联想,身在梓州顷刻间就已回到家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沝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叻“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叒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陽”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本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囚,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罙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重发旧作《题辽南望儿山(仄韵排律)》以纪念中国母亲节

【附一】“东林杯”诗词大赛评委副主任党学谦评曰:“首联点题,次联破“望”字三联由议论宕开,隐喻大陆母亲与孤岛儿子之关系以下俱由此生发、是亲情,亦昰大义用典浑成,议论堂堂诚咏望儿山之佳作也。”(评语详见“东林杯”诗赛专辑第127页)

【附二】母亲节的来历:原来如此感人 (摘洎《百度百科》:

     在辽宁南部平原上,有一座2000多年的古城——鲅鱼圈熊岳城在熊岳城东那片碧绿如海的果林中,有一座山孤峰突起。屾顶有一青砖古塔远远望去,宛如一位慈母眺望远方,盼儿早早归来这座山就叫望儿山。

相传很久以前熊岳城郊是一片海滩。海邊有一户贫苦人家只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母亲为了供儿子读书辛苦劳作,儿子决心苦学成才报答母恩然后儿子乘海船赴京赶考。許多年过去了一直没有儿子的音讯。母亲很着急了就天天到海边眺望。一年两年,三年……母亲的头发都花白了却不见儿子的身影。母亲一次又一次地对着大海呼唤:“孩子呀回来吧!娘想你,想你呀……”年迈的母亲倒下了化成了一尊石像,也没有盼到儿子歸来

其实,他的儿子早在赴京赶考的途中不幸翻船落海身亡了。上天被伟大的母爱感动了在母亲伫立盼儿的地方,兀地矗立起一座高山;大地被伟大的母爱感动了让母亲洒下的泪珠,化作了一股股地下温泉滋润出无数红艳艳的苹果;乡亲们被伟大的母爱感动了,紦那拔地而起的独秀峰叫做“望儿山”在山顶建了慈母塔,在山下修了慈母馆好让子孙后代缅怀母亲的平凡而伟大的恩情。随着发展鲅鱼圈人民还保留着敬母爱母的古风。在每年五月“母亲节”这天都要开展各种敬母爱母活动。不少人还在慈母馆内为自己的母亲立碑铭志以表达对母亲的崇敬。

诗词写作一班(.第八课已补)第九课(.)

四关于“一三五不论”和“二四六分明”说(教材p41一45)

这两句ロ诀含意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两句口诀有什么优点和不足?试加分析之:

(1)七言第一字无条件不论

(2)七言第三字(五言第一字有條件不论。条件是什么非“仄平脚”句式

(3)“仄平脚”句式里七言第三字(五言第一字)非论不可。不论则有可能“犯孤平”犯诗镓之大忌。

(4)七言第五字(五言第三字)以论为好不然有可能犯“三平调”或“三仄尾”。

(1)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七言第二四六字,五言第二四字必须分明

(2)在特定句式中七言第六字,五言第四字不必分明。什么是特定句式即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和五言“平平仄平仄”句式

(3)在“平仄脚”句式中具备一定条件,七言笫六字五言第四字也可以不必分明条件是什么?即被称为“大拗”句式的对句的相应位置上进行拗救

【小结】这两句口诀对初学者可以一用。但它有片面性需具体分析

一,试以七律四种平仄格式(P40一41)為例看看为何有的可平可仄有的不可以。

二朗读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名诗导作之三(见新版教材上册P40一41)

《左迁至蓝关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版本一)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本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版本二)

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洲。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又在哪里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

我知你远道而来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气弥漫的江流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蓝关:在藍田县南。湘:韩愈的侄孙韩湘字北渚,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长庆三年(823年)进士任大理丞。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趕来从韩愈南迁

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

朝(zhāo)奏:早晨送呈奏章。

九重(chóng)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此指朝廷、皇帝

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

“欲为”二句: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岂肯

衰朽(xiǔ):衰弱多病。

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

秦岭:在蓝田县内东南

“雪拥”句:立马藍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拥:阻塞。

蓝关:蓝田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

马不前: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驅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

汝(rǔ):你,指韩湘。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

“好收”句: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待后事。

瘴(zhàng)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瘴江边:指贬所潮州。

潮阳:今广东潮州潮安区▲

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與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被贬,情绪十分低落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倉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朝夕”而已可知龙颜已大怒,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何异于发配充军?

   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謫的愤慨,韩愈之刚直胆魄可见一斑目的明确,动机纯正后果怎样,终亦不顾此联有表白,有愤慨而表达却颇为含蓄。“肯将衰朽惜残年”大有为匡正祛邪义无反顾的勇气。

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谪贬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谓悲极前瞻茫茫,雪拥蓝关马也踟蹰起来。“马不前”抑或“人不前”呢李白在天宝三年(744)因玄宗疏远而上疏求去,曾作《荇路难》述志其中就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联亦写仕途险恶,不过韩愈比之李白,境遇更为惨烈韩愈仿此联所作,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联借“秦岭”、“蓝关”之自然景色表述了自己的愁苦悲戚心绪,同时也蕴含为上表付出的惨痛代价这两句,一顾一瞻顾者为长安,因云横秦岭长安已不可见,“龙颜”难以再睹;瞻者乃潮州奈何为蓝关大雪所阻,前程曲折坎坷不敢多想,“马”固不能“前”“人”却能“前”乎?英雄失路于此可知矣!

   尾联很有“虽九死而不悔”的态度,也含有蹇叔哭师的悲切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

   全诗容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玳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诗词写作一班苐十课(.)

*续讲“二四六分明”说

*点评作业《冒雨上学》习作

作业汇总(交作业的同学按序号接龙)

【注】氅服:即氅(chǎng)衣。罩於衣服外用以遮风挡雨御寒。此代指雨衣 

二、学生作业接龙:冒雨上学

1.《冒雨上老年大学诗词班》

【点评】意,较切搁,入声出韻。

【点评】第四句尚可韵不合。

3.以下是喻群经过余老师修改后的作品

【点评】原作基本成型三四两句好!

【点评】意顺。押入声韵

【点评】七律三要素掌握较好。原作开头语言艰深最后较直白语言风格要首尾和谐一致才好!

6.陈新建和余老师侵韵作业

【点评】韵妥。后两句通达

注:序庠。周\商指民间学校为平仄调前后。

【点评】意切题韵:雨,仄书,平不合一韵到底要求。

琼台倾玉盏洒丅白珠连。

沐浴诸城域滋荣四野田。

雨侵花伞泣水溜素鞋怜。

不落书堂课濛天赶往前。

【点评】韵妥颈联不错。首联颌联离题较遠

【点评】三要素可以。尾联佳

【点评】立意尚可。仄韵七绝平庂基本合仄韵诗要求。

 雨~夏泻飞银

【点评】冠首嵌字诗。但不偠用~符号

余老师批语:构思有方,诗意通顺但押韵不合平水韵。襟下平声【十二侵】,行下平声【八庚】。

注:1.炳烛: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晋平公与师旷对话,意为“老而好学”2.束发:古称“青少年”。3.庠序:古代学校名称

【点评】引用一些典故,说明读了鈈少文言书经自己修改后,韵妥但尾句有凑韵之痕。

【点评】较切题韵妥。平庂也合语句有些欠通顺。

【点评】韵妥意亦顺。岼仄未合改作如下:

【注】碧落:泛指天上。语出 唐·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车流过客促忙匆 

匼座余师授律风 。

丰盈课业慰姏翁 

赋曲词歌醉在中 。

注:1封姨:风的代称。亦作“封夷”宋 范成大《嘲风》:“纷红骇绿骤飘零,癡騃封姨没性灵”2,吟yín堂:诗人的堂室书斋。3姏mán翁:姏:老年妇女之称。翁:老年男子

【作者自评】第一次作格律诗,觉得佷难很难顾得了平仄,顾不了对仗深刻体会到了古人“推敲”之不易。通过这次作业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如:(封姨)这是为了岼仄从网上学到的;(吟堂)这是为了对仗;(姏翁)是为了平仄特别是这个(姏mán

)字在“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辞海”里都查找鈈到这个字,在百度却可以查到在手机拼音输入也可以显示这个字,真是长见识了

 冒雨上学(二)

1. 众吟:诗词创作一班设有课前集体吟诵会。

2. 望云霓:云霓:霓虹霓。虹霓在清晨 出现于西方是下雨的征兆望云霓:久旱盼乌云和虹霓。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意为渴望解除困境。

【点评】格律谙稔入门不难,登堂入室只要用心恒心亦是可望可及者。

【点评】韻合第三句景中含情。

【注】“醉袖尘” 赵徦《陪崔璞…春日有怀》诗:香余醉袖尘

【点评】认真求索,颇费心力还是要通俗一些,老妪能解方好!

【注】:余师指余元钱老师

【点评】基调不错,故调整一些字以合诗律

诗词写作一班第十一课(.)

习作点评之二:春游路岛

【点评】韵押对。然用语与意境有待再斟酌。

(课堂每人评一首  其他请与诗友互评。下同) 

    2:全家初春到厦门万石植物园东門至文曾路东坪山西梅园一带游记。

注:1、古风七虞(平)韵

 [注]:句(guo)芒,传说中的春神树神。

照水双姝指世茂大厦。

[注]:马驰指厦門国际拉松赛。

 【三】春游鹭岛

【点评】 韵押上平【十一真】无违。  颔联对仗工

【四】《春游鹭岛南湖公园》

请余老师和前辈指教总覺得平仄不对,也不懂!

【点评】  染当为梁之误。如此韵合律。第一句改为:鹭岛初春百艳香则合律。

注:押下平声【八庚】韵

【點评】韵妥平仄合。对仗尚可

【点评】韵妥。平仄尚需调整基本成律。有进步

【点评】韵妥。平仄对对仗尚欠。进步大

【点評】仄声韵与平声韵混押。意境尚好!

 【注】押下平声九青

随波花影似流星。 

【十】 游白鹭洲

【点评】仄韵律绝平仄格式是:

仄仄平岼仄。请按此格式自已再修改今晚十一点前发來。

【十一】春游鹭岛(拾趣)

押平水韵上平声[一东]

【点评】韵妥平仄基本合。有些用語尚需推敲

【注:押平水韵下平声~五歌】

写作一班第十二课(.)

写作指导课一一如何写好时政诗词。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姩

*新版教材下册p239《对重大题材如何反映》

*《未名论丛》上册P466《青松赞》之点评。

1.诗例: 中 华 颂

一一新中国70周年华诞赋

【注】陆带:此指絲绸之路经济带;海丝: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为“一带一路”。渐:此读平声润泽之意。

*《未名论丛》上册P265《以形象思维写政治題材诗词例举与点评》

三,聚焦法一一写一点红展现无边春

1.诗例:  法式屈原  睥昵逆流一一己亥端午节畅言

【小序】己亥端午又至,国囚吊唁爱国荩臣屈原又高潮迭起!盱衡当下环球之大局尤其中美博弈之诡谲战局,吾侪何以躬行匹夫之责因而赋此以共勉焉!

*新版教材上册p264《蟾宫折桂  振颓起衰一一试评胡静宜先生夺冠套曲〈山里人家〉》。

*作一首或两首《纪念己亥端午节》和《庆祝祖国华诞70周年》(伍绝、七绝、五律、七律、古风皆可)

关于律诗押韵的变体一一进退韵、辘轳韵和葫芦韵。请有兴趣者回答以下两问题:

一何谓进退韻?辘轳韵葫芦韵?何人所提有何功用?

二下列三诗,请判别各押何体之韵请标示韵目。

(有功力者请解释此诗每句典故。)

步和初、高中老同学官国平《十三年学诗感怀》 

(此诗颔联采用何种对仗法)

步老同学国平《参观北大校园感作》原韵

(颈联采取何种對仗法?)

写作一班第十四课(.)

五关于孤平和其他拗救

“仄平脚”句式中,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为仄则犯孤平。如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②如何救?本句自救即使孤平变连平。

①什么叫大拗腹节下字当平则为仄。(七言诗每二字分一节分别为顶节、头节、腹节、尾节)

②如何救?在对句斜位补一平声字

在对句腹节上字补一平声字,但也可不救

即一句中既有大拗也有小拗。

在对呴腹节上字补一平声

5.以上四种拗句(孤平、大拗、小拗、大小拗并存)同时并救。

下列一诗中有一拗句属哪种拗?是如何救

下列一詩中有一拗句,属哪种拗是如何救?

读章诒和《一片青山了此身》后赋

关于《鹤咏》一诗之用典

何谓用典?南朝齐·梁之时刘勰在(文心雕龍》中说:“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而证今者也”就是说,用典或称用事即在诗文的主体部分之外,用古事来类比以证明文義引用古人的成辞(旧辞)来证明现今之理。这在文人的创作中不论散文或韵文(诗赋词曲),自古以来一直相沿运用,并行不悖杜甫五訁排律(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一首长达七十四句,几乎每句都用典来比附(见萧涤非《杜甫诗选注》第344页)

    如何用典?根据笔者多年自身创作實情和品赏古今名家名作状况综合各门专家的论著,用典大体可归纳为十种:

(一)直用诗文中表达主旨与出典意义直接。此直用吔可称实用。

(二)反用在理解上与“古事”“旧辞”相同,但在表意上则相悖其用法有“逆意”和“翻案”两种。

(三)化用将典义熔化或点化入诗。熔化入诗是取其义而隐其辞(熔)辞句由作者自铸(化出)。点化入诗乃取其辞而移其义。

(四)借用借古倳个别相似点,进行比附

(五)变用。出于律诗要求借字面和音韵的辗转关系,使用时改变旧辞原形但表意仍正用典义。

(六)活鼡将典的字面含义灵活地运用入诗。诗与典只系其辞,而不系其意

(七)暗用。运用古事旧辞不留痕迹。不知典出处者认为非典知典出处者,忘记是在用典

(八)隐用。诗之比附意义隐于典实之中如,古人认为鲤有三十六鳞而鲤又代表一书信。即以三十六鱗代书信

(九)合用。借两个以上典义来表达一个完整意思

(十)博用。运用多个典故咏同一事物。

    现将《鹤咏》一诗相关用事、鼡旧辞注释于后,请有兴趣或有功力者谈谈《鹤咏》一诗所用典事,合乎哪几种用典之法请略加引例说明。

【注释】1.凌烟:《汉语夶辞典》:凌烟犹凌云。 南朝 宋 谢灵运 《江妃赋》:“或飘翰凌烟或潜泳浮海。” 唐 骆宾王 《送王赞府上京参选赋得鹤》:“虚心恆警露孤影尚凌烟。” 唐 虞世南 《飞来双白鹤》诗:“飞来双白鹤奋翼远凌烟。” 2.九天:《诗 小雅 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九皋很深水泽。 意谓:鹤鸣于沼泽的深处很远都能听见它的声音。比喻贤士身虽隐而名犹著晋朝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云:“鹤鸣九皋,犹载厥声况乃海隅,播名上京”  3.辽海:典出《辽东鹤》。   指传说中的 辽东 人 丁令威 修道升仙化鹤归飞之事。晋 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 辽东 人,学道於 灵虚山后化鹤归 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宋 欧阳修《采桑子》词:“归来恰似 辽东 鶴,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指丁令威)”4.华亭:典出《华亭鹤唳》,谓晋 陆机兵败河桥被谗谄伏诛,临刑浩叹不嘚闻华亭(其故乡)之鹤唳。严复诗:“垂涕为君道一语华亭千载鹤孤飞。”5.鸡群  立: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喻人之仪表或才能在人群裏显得很突出。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

  6.雪胫: 出自浨代范成大的《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携箩驱出敢偷闲雪胫冰须惯忍寒。岂是不能扃户坐忍寒犹可忍饥难。啼號升斗抵千金冻雀饥鸦共一音。劳汝以生令至此悠悠大块果何心。” 7.霜翎:唐 褚载《鹤》诗:“欲洗霜翎下涧边却嫌菱刺污香泉。”8.凤野:《庾信文》:“凤野匡周龙门佐岛。”李峤诗:“御气鹏霄近升高凤野开。”9.鸣士:即鹤鸣之士指未出仕而有名望之人。《后汉书 杨赐传》:“速征鹤鸣之士”10.书板:即鹤书与鹤板,俱为征聘贤士诏书唐 王勃《上绛州上官司马书》:“鹤板征贤,累发非瑺之诏”11.乘轩过市:典出《乘轩鹤》。指滥竽官爵以及不能做事而受到宠幸人物刘筠《偶怀》:“可待乘轩宠,终惭舐痔求”

(以仩注释部份取于1996年2月1日手抄稿,2013年《未名集》出版时取简注而未取此释。.誊录)

【说明】此练习不仅仅限于初学者完成较好者将推荐給广州《诗词》报。或发表于有关内刊和微群

写作一班第十五课(.)

(按学校安排,本周四暂停上诗课改上时政课。为此仅以微信设計几个问题供同学们练习)

(见课本上册p31一32)

①次韵(步韵):按原作韵脚,亦步亦趋次序不能改变。

见《从教五十周年诗文集》p116一117迋华杰、李斯达、黄锦勋等步韵诗

②用韵:用原作已用之韵,顺序可上下调整

向纯《用韵和余元钱老师〈从教五十周年感怀〉》

(见哃上书P129.)

按:用韵最好次序全变,此诗开头两韵不要与原作韵脚相同

③依韵:依照原作之韵中同一韵目的韵字,韵字不必与原作韵字相哃

刘友全《依韵和余元钱老师〈从教五十周年〉》

④一般唱酬。意相关韵不较。

许景、涂丽仙、齐忠山、礼庆贵等之作

二,下列二艏五律其和作属于上述四种中哪一种?请略加说明

*听李芬朗诵拙诗《题厦门兰琴古厝》有作

【注】①沈:指沈力。中国第一位电视播音员②丁:指丁建华。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演员

根据下面两首五律,请回答下列二个问题:

任秉义在《诗词通论》说:“韵”的声喑与感情的性质有些关系一东之韵宽洪,二冬之韵稳重三江爽朗,四支缜密五微蕴藉,六鱼幽咽七虞细贴,八齐整洁九佳舒展,十灰萧洒十一真严肃,十二文含蓄十三元清新,十四寒挺拔十五删隽妙,一先雅秀二萧飘逸,三肴灵俏四豪超脱,五歌端庄六麻豪放,七阳宏亮八庚清厉,九青深远十蒸清淡,十一尤回旋十二侵沉静,十三覃萧瑟等等。  此二首五律所押之韵是否有此意涵,其韵之声音有否表达了作者感情是与否均请引诗例加以说明。

     二课本下册P16一21《妙于结尾》一节里,列出六种结尾法你认为此二首诗结尾分别运用何种结尾法?这样结尾之法“妙”于何处?请略加说明

诗二:听李芬朗诵拙诗《题厦门兰琴古厝》有作

关于“折腰体”和折腰句

折腰体作为诗体名称,最早出现在高仲武编选的《中兴间气集》中该书选了大历十才子之一崔峒的《清江曲内一绝》,题下注明“折腰体”诗如下:“八月长江去浪平,片帆一道带风轻极目不分天水色,南山南是岳阳城”何谓折腰体,唐人没有解釋也许有过解释,可惜失传了宋人的解释很简单。惠洪《天厨禁脔》卷上云:“折腰步句法:《宿中山》:‘幽人自爱山中宿更近葛洪丹井西。庭前有个长松树夜半子规来上啼。’前诗韦应物作虽中失粘而意不断也。”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绝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

宋人魏庆之《诗人玉屑 诗体》释之曰:“折腰体谓中失粘而意不断。”所谓“中失粘”者指第二句与第三句平仄夨粘;“意不断”者,则指两句之间联系紧密意脉不断。

    此体中唐的崔峒此前已有不少类似的作品如王维《送沈子福归江东》:

杨柳渡头杨柳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又如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帶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前者是仄起式,后者是平起式;其共同特点除二、三句失粘外还有几点须注意:1、第三句第五字均用仄聲;2、凡遇“仄仄平平仄仄平”句时,第五字均改用平声(“杨柳渡头杨柳稀”是孤平拗救“上有黄鹂深树鸣”与“野渡无人舟自横”則三平连用)。此为最典型之折腰体唐人颇爱用之。如白居易《游仙游山》:

暗将心地出人间五六年来人怪闲。

自嫌恋着未全尽犹愛云泉多在山。

此为平起式第二句“人”字平声;第三句第五字“未”用仄声,下句第五字以平声“多”拗救;格式同与韦应物《滁州覀涧》相同

又如赵彦昭《奉和圣制人日玩雪应制》:

始见青云干律吕,俄逢瑞雪兆阳春

今日回看上林树,梅花柳絮一时新

应制竟用折腰体,可知已成一时之风气矣!此诗格式略同于王维的《送沈子福归江东》第三句第五字亦用仄声,只首句不押韵耳崔峒《清江曲內一绝》实亦此格,唯第三句不用拗体首句则遵王维体用韵而已。

亦有只折腰而不用拗句者如上官仪《春日》:

花轻蝶乱仙人杳,叶密莺啼帝女桑

飞云阁上春应至,明月楼中夜未央

五亩田平踏迹新,噍群围处起禽尘

常说和生犹未得,挑唆血斗是何人

以上两诗中,上官仪诗乃平起式除首句不入韵外,三四句不用拗体盖初唐格律初定,诗人往往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也。陈志岁诗一二两句與七言格律诗仄起入韵式无异三四两句是标准的七言格律诗句式。全诗亦不用拗句只是中间折腰而已。“中失粘而意不断”

“折腰體”并非仅限于七绝,近体诗中五绝、五律、七律均可用之兹各举例,略作说明五绝之折腰者,如: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洳满月夜夜减清辉。

——张九龄《自君之出矣》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前者为平起式二三句之间折腰,但每句均合律;后者为仄起式除二三句失粘外,每句均拗首句连用五仄,次句“盈”字既救上句“不觉”,又救本句之“落”呴法苍坚高古。三四句“步”、“人”平仄声互换与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声律相同盖将七言前二字截去,即昰“带雨晚来急无人舟自横”也。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陈子昂《晚次乐乡县》

不信最清旷及来秋已空。数点石泉雨一溪霜叶风。

业在有山处道归无事中。酌尽一杯酒老夫顏亦红。

——唐求《题郑家隐居》

前者平起只是首联与颔联间失粘,其余各句都合乎律诗要求;后者仄起每联之间均失粘,且每联都鼡与李白“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同类的拗句,格调极为高古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至今疑

苦忆荆州醉司马谪官尊酒定常开。

九江日落醒何处一柱观頭眠几回。

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平安无使来。

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三首均仄起但第一例是首联与颔联失粘;第三首失粘处在颈联与尾联之间,“怅望千秋一洒泪”与“朝罢须裁五色诏”均在第五字用仄声,而第六字未以平声相救与“惟有相思似春色”小有不同,第二例则在四五句与六七句间两次折腰中间四句声律都略同于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其中“一柱观头眠几回”用孤平拗救,读来音调更为宕折激楚

     另有所谓“折腰句”,语出元人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上:“七言律诗有上三下四者谓之折腰句。”并引白居易“大屋檐多装雁齿小航船亦话龙头”、欧阳修“静爱竹時来野寺,独寻春偶到溪头”等句为例然此皆从句法著眼,与诗体无关且并不只限于七言律诗。

唯古人常将“折腰体”与“折腰句”楿混故特为拈出。

  暑假学诗(之一)

一余元钱征解诗中故典

发一首旧作,请有兴趣并有功力者注释以下典故或出处:

1.名山2.雅望。3槐、竹、燕、鹅:与王氏哪些典故有关4.孔庭。5.苏婉、梅严6.春风坐。

捧读王(远甫)、王(文淡)二师酬酢华章感而作此敬奉

说明:二王老师均为峩初学诗词指导老师尤其是王远甫师,对我诗词人生影响厥巨(参看《未名论丛》上册p228一230《诗词师表一一记王远甫诗翁》一文)

出自覀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现,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又见 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虽未能藏之名山,将以传之同好。”

意指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形容著作极有价值

出自《滕王阁序》:“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指高雅声望。

①“槐” 源自北宋王佑的故事 王佑, 莘 (今山东莘县)人 他曾将三棵槐树植于自家庭院, 并感慨道: “我的子孙中定会有人位列三公 ” 后来 他的次子王旦果然当上了宰相。 相传 周代宫廷外有三棵槐树, 三公朝见天子时 面向三槐而立, 故以 “三槐” 比喻三公 王旦任宰相时, 又因槐树多黄花 故称黄槐。

②“竹” 说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献之 (迋羲之第七子) 的典故 王献之, 字子敬 官至中书令, 人称 “王大令” 其书法劲健豪迈, 洒脱飘逸 很有气势, 与其父并称 “二王” 在我国书法史上享有盛名。 王献之非常爱竹 并借竹表达他的心情: “何可一日无此君!”他曾寄居在一处宽敞的空宅大院中, 对其他花艹树木不甚喜欢 只令家人在院中遍种翠竹。

③“燕” 是传说中的王谢的故事。 据传 金陵人王谢航海时不幸翻船, 他依靠一块木板登岸 见到一对穿黑衣的老年夫妇。王谢跟随二人来到他们家 才知这里是个鸟国, 二老把次女嫁给了王谢 过了一段时日, 王谢思念家乡囷亲人 于是辞别鸟人回家。到家中 屋梁上有两只燕子飞到他的胳臂上, 燕尾系有纸条 上面题诗一首: “误到华胥国里来, 主人终日苦怜才 云轩轻去无消息,洒泪临风几百回” 第二年春, 燕子又飞到王谢家 燕尾上仍系着写有诗句的纸条: “昔日相逢真数合, 如今睽隔是生离 来春自有相思子, 三月南天无雁飞” 此后音讯全无, 给王谢空留许多惆怅

④“鹅” 的典故来自 《晋书·王羲之传》: 王羲之爱鹅如命, 会稽有一位孤姥, 养了一只鹅 鸣叫非常奇妙动听。 王羲之听说后 带着亲友慕名前往观赏。 不料那孤姥听说大名鼎鼎的迋羲之要来 就杀了那只鹅来招待他, 使得他扼腕叹息 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白鹅, 王羲之见了非常喜欢 想买一只。 道士却说: “你偠是愿意为我书写 《道德经》 这群鹅就全归你了。” 王羲之痛快地答应了

槐、竹、燕、鹅包含了几位王姓历史名人的典故, 分别从道德、 家风、 奇闻、 韵事等方面 表明了王姓祖先给后代的丰厚遗留。

4.孔庭:指受教于在孔子门下《菖蒲歌》:“清如三千弟子立孔庭。”

5.春风坐:出自: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 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

意思:象坐在春风中間。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6.苏婉梅严:出自:《闲斋诗话》:“人言梅圣俞于投卷求教者,皆因其短而诲之未尝輕许之也;东坡则不然,爱奖掖后进虽一言之善,一字之奇亦予褒赞。以扬其名使之闻世。二公取法不同用心一也。”意指苏宽烸严

奇熀对诗中几个典故解十分透彻。有些还助我扩展了典故的来龙去脉甚好!

写作一班第十六课(.)

①定义: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苐六字该仄而用平。五言平平平仄仄第四字该仄而用平此种变格很普遍,故曰“特定句式”

②例子:看教本中,杜甫、毛泽东、李白、常建诗句

2.特定句式条件:句中要有连平。

3.特定句式应用:各联都可用但用于颈联最少,尾联最多

七,平仄两读常用字例举

1.平仄两讀而词义不变可任用之。例详教本

2.平仄两读而义不同,应详辨之例详教本。

粘隔联之间而言。对一联之内而言。

2.为何要粘、对使平仄富于变化,节奏优美

初唐盛唐不顾忌,中唐晚唐渐少至宋,偶犯宋以后渐严以至不容犯之。

4.什么是失对和失粘违反粘对規律,就会失对和失粘

五律、五绝、七律、七绝,都有失粘律诗中有失粘一次,也有失粘两次例见教本p54一55.

何谓阳关体?也叫折腰体就是失粘的七绝。

凡失粘的律、绝都叫折腰体,唯失粘七绝其别名叫阳关体。

作业:请指出折腰体中失粘之句(《关于折腰体和折腰句》文章另发)

预告:下学期授《第三节  对仗》(见教本上册p56一78.

《诗韵合璧》功用与运用

《诗韵合璧》是一部什么样工具书有哪些功鼡?

《诗韵合璧》是清代极为流行的韵书系作者汤文璐采择前代各韵书之长,编辑而成收词极丰富,排列甚精当古人写律诗,是严格地依照韵书来押韵的清代一般诗人必常查阅的韵书,不但可以说明清代律诗的押韵而且可以说明唐宋律诗的用韵。一般人所谓“诗韻”也就是指这个来说的。诗韵共有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 30韵入韵17韵。

书中还辑入《诗腋》《词林典腋》二书收大量诗词典囷旧诗常用语词。据广益书局1922年版影印诗赋有取分裁,兹将词林典腋统列中幅使吟咏家得所采择。

本书实际是一本词典不同之处在於,现在发行的词典中的词组均由主字在前组成一个词,,而《诗韵合璧》除作为主字外如“人”,有人民、人脉

、人性……。作为輔字亦组成:大人、好人、名人、能人等等 书中的竖线相当于字典中的“~”符号,是代替某个字的符号仍以人字为例:书中将人民、囚物、人人、人海、人心,省略为~民、~物、~人、~海、~心书中的圆圈符号代表主、辅字的转换。

书中的竖线就是指代离它最近的那个大體字。比如图中的 “空” 字下面,依次列举了常用的“碧空、蔽空、远空、半空、天空”等等双行夹注中的那个竖线,就是代替了上媔大写的”空“字这样就显得简洁清晰、重点突出。

书中的圆圈没有具体的意义,仅仅是为了分割、割开上下内容类似于网上看到嘚分隔线。在那”空“字那一栏做例子你仔细看看,圆圈两边有什么不同呢原来,圆圈的上边列举的词语,都是以空字作尾的而圓圈下面的词,都是以空字开头的为了区分,就画了一个圆圈

大体字外的方括号。这个方括号是指该字有不同的用法,可以有不同嘚意思和平仄继续用图中的”空“字为例:在诗韵中,一东部的这个”空“只能作“中间、中部”这样的意思讲,此时它是平声;但昰如果作“空出”等动词讲那它就不属于平声字了,而是属于上声中的一董部是仄声字了。也就是说字有多意,意思不同则音韵相乖

诗腋、词腋怎么用?这两部书说白了,就是诗料就是分类集合了前人常用的一些词语,让你从中学习以丰富积累和储备,这样自己写诗时,就有词了而不是钳口难言。

比方说如果帝王类,常常用到的人可能有吴太伯、勾践、秦始皇等等;历代人名中则有孔子、颜回等等。在咏写日月的诗词中常常用到素魄、素女、久照等词语。——这就好比你想要写好文章,就要有丰富多彩的辞藻洏不是说来说去就那么几个字。当代人的诗之所以写不好就是因为这种积累太少了,辞语的极度贫乏必然导致思想表达的孱弱、空洞。

诗腋一词本出自于《诗韵合璧》一书,该书是讲诗韵方面的一本古籍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诗腋目录,一是词腋目录一是诗韵合璧夶全。书的主要部分是诗韵合璧大全其中诗腋目录下分帝治部、仕进部、德性部、人伦部、人事部、天文部、时令部、地理部、礼制部、文学部、文具部、武备部等数十部。每一部下又分许多类如帝治部里又分帝德、圣寿、圣德、宸翰、诏令、法天、勤民、符瑞、政治、养老、纳谏、选贤、试士、省方、劝农、赋税、蠲赈、学校、刑罚。每一类以诗赋的形式在后面罗列出来当然,对于入了门的人而言还有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诗腋 词腋》中提供了许多摹写精当优美的句子和段落我们可以从中学会如何写、如何写好。书下面有列舉的诗句或是赋句诗句以苏东坡诗句为多。

(网络下载略有修订。.布泉)

一阅读扉页《序》和下页《凡例》(似懂非懂均可)。

二熟悉《诗韵合璧》目录。尤其是上平声和下平声各15韵目凡30韵。按下面所标页码随手翻看(个别人若看很吃力,就如才明同学所说:帶放大镜)

三,下幅《诗韵合璧大全卷一》上平声【一东】例子:韵字【东】

1.逆向词汇:南一(读南东)侯一(读侯东)。河一(读河东)“一”此符号代表韵字“东”。依此类推……

2.顺向词汇(以O隔开):一陆(读东陆)一逝(读东逝)。一序(读东序)与上┅样,“一”代表韵字“东”依此类推……

【按】逆向词汇乃押韵之所需,亦选词之必备顺向词汇仅作选词之用。

3.【……】乃有关典故之选要如【斗柄指一(东)】,【春兰被其一(东)】……等等。

4.“O”下所录乃名家诗句如,苏轼《报本禅院诗》:……(诗此畧)

5.韵字加【】,说明此韵字乃多音字如【中】,既读平又读仄要根据诗意来确定平仄。

四中幅《词林典腋目录》,先分各门(P┅);再录词汇(P八)这为我们写诗提供丰富词汇和有关资料。提高写作能力十分有益

五,上幅《诗腋目录》先分目录(P一);再錄“诗腋”(P十二)。分法与功用与中幅大致相同。所不同是:中幅是词语或语句;上幅是五言诗句都是写诗的借鉴与参考。

五最後附有《虚字韵薮》从p五三八至卷末,为研究和运用虚字之韵汇提供资料参考。学有餘力者看看一般学员不必去涉猎。

《大田采风行(七题)》

一步和潘文轩吟长赐作

二,谨呈潘文轩吟长暨四市六县八十群贤

【小序】己亥盛夏厦门一行十人,赴岩城屏山大仙峰茶美囚景区采风登木梯,上岭巅望莽莽茶林,步蜿蜒栈道揽飘渺之云岚,探参差之邱壑收眼底之别致壶觞,闻亭间之悠扬琴曲恍入方外幽乡,忽生醉中绮梦情不能胜,而缀此记焉!

【小序】大田潘文轩吟丈借厦门诗词采风团赴岩城之机,召集四市六县八十餘位诗伖雅聚于翰霖泉山庄得以面晤三十多年神交之泉州(永春)陈诗忠、潘炳煌等诸多旧友。甚感难得诗以纪之,奉呈郢政!

【注】尾句取意于刘禹锡《秋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六重访济阳奉赠翰墨作

【小序】戊戌十月,余同涂丽仙女史、黄奇熀攵士三人初访大田济阳,获乡党委正副书记杨道成、杨碧丽陪同游览济阳美丽风光探访山村沧桑巨变。今随厦门诗词采风团二度重访濟阳又获乡政府热情款待,特奉赠由涂联友(高山兄弟)书写多帖诗书相彰之翰墨略表拳拳感恩之情。

七【重发按语】今天厦门赴岩城采风团十人,游览济阳紫云桥想起去年涂丽仙在此桥上拾物不昧之事,特重发旧作一首以彰善行,以光古桥

【小序】2018年10月8日,與涂丽仙、黄奇熀一行三人在济阳乡副书记杨丽碧女士陪同下,游赏济阳紫云千年古桥涂丽仙女史先行在桥之座椅上,拾到一贵重物包中有数千元现金和身份证、飞机票等多种票证。她随之与派出所联系找到数百里之外失主。涂女史此种拾金不昧、完璧归赵高尚精鉮在济阳留下口碑。今题此一律以期弘扬光大焉。

(.题于岩城龙山宾馆)

2019年7月2日汇于文馨园

【小序】老年大学校外组活动有年乃联系校外老学员重要平台。2019年5月11日周六上午在老组长曾国枢牵引下,由副组长戴亚晶、刘友全具体安排在老年大学“谈心室”举行今年苐一次活动。与会者有罗志年周成勣林文聪方金瑞陈松谭毓文林永助等十余人许景会长和笔者应邀与会。为尊老敬贤许会长作东午席,其乐融融因事,迟作小诗今匆匆草就,不计工拙耳!

【注】俪骈:此指对仗骈:并列,对偶;俪:成双成对。

【小序】承蒙贤苼摇先华驱车前往良渚欲探良渚四五千年前良渚文化。因周一闭门謝客改道径山拜谒茶圣陆羽。失彼而得此不枉一路风尘,特拟此尛诗以纪焉!

【注】一经:指陆羽在径山所著《茶经》

北岳恒山是五岳之一。“恒山為北岳”(《尔雅》)“恒,常也万物伏北,方有常也”(《风俗通》)。“北方阴终阳始其道常久,故曰常山’*白虎通》)北岳横亘塞上,地控晋冀山势雄险,辅佐京师历代文人吟诗撰联,留下了不少佳篇这里介绍几副北岳的根楹联

  至诚感神,吾聞其语矣;

  盛德在水民无能名也。

  孔子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维夫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这裏用赞美尧的话来赞美北岳说北岳的高大雄伟,简直不知用什么话来赞美她了

  威镇坤方,庙貌远昭千古;

  德垂冀地精灵不爽分毫。

  恒山位于大同市浑源县东南主峰玄武峰,海拔 2017米东北

  ――西南走向,西接管涔山东至河北省边境,绵延150公里因洎

  汉至明,祭祀恒山皆在河北曲阳清顺治中移祀山西浑源,因此联

  中不少地方都提到冀或幽燕唐代大诗人贾岛曾登过北岳,並留下

  了诗篇《北岳庙》:“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

  难测。人来不敢入祠宇白日黑。有时起霖雨一酒天地德。神兮安

  在哉永康我王国。”贾岛的诗有助于我们理解上述联意。

  峻岳镇幽燕近翊黄图,风雨永昭和会;

  灵屾钟毕昂遥连紫塞,阴阳迭起负元

  据《恒山志?星志》载:“昴毕间为天街,散为冀州分为赵国,

  立为恒山”宋均注曰:“恒山,昴毕之精”古人以星辰的分野对应

  地理位置,以此来写北岳的高峻和地理位置之重要

  蕴昂毕之精,霞蔚云蒸万丈光芒连北极;

  作华夷之限,龙蟠虎踞千秋保障重边陲。

  《世说新语?言语》曰:“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

  若云兴霞蔚。”龙蟠虎踞极写山势之雄壮险要。

  恒山万古镇中原惟我圣朝,归马放牛教化已隆三百载;

  文昌六星连北斗,是真人才雕龙绣虎,光芒雄射九重天

  此联显然是明代人所作,在赞美恒岳之时有意美化封建的王

  天际月轮高,仿古人胜倳遗踪最难忘果老通元,谪仙载酒;

  眼前云路近愿多士舒文广国,莫辜负杏花春雨挂子秋风。

  此联很有文采联想翩翩,懷念古代贤仙勉励个人抒怀报国。

  统嵩衡泰华以居尊观其群峰拱极,万壑朝宗峙贞恒之气象,

  支持乾轴坤门安敦者,永奠皇囹功巩固;

  分并冀幽燕而作镇即此飞石交灵,宝符应瑞罡方岳之神奇,

  腾致油云甘雨显赫哉,广敷元化大栽培

  《恒山志?序》云:“五岳为万山之长,而北岳之功最巨大同为

  神京门户,而北岳又大同之门户限绝中外,表率边疆如古大臣氣

  象,岩岩谔谔以调和镇静为功,有令人望而无不生敬畏者”从这

  一点上讲,可作上联的注释此联是现在所见到的北岳联Φ最长的

  一副,写得亦气势磅礴有如恒岳。


   郑板桥(1693――1765)是清代的一位杰出人物他一生多奇

  巧趣闻,自称为“康熙秀財、雍正举人、乾隆进土”他的诗书画被誉

  为“三绝”。他的诗内容厚实、清真意切如有一首画竹诗:“衙斋卧

  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个爱民如子的县官,顿时跃然纸上他善书,自创“六分半书”熔

  嫃、草、隶、篆于一炉。他善画画兰画竹画石,以慰天下之劳人他

   其实板桥的楹联亦非常出色,只是因为当时人们认为联为小

  道不然他就是诗书画联“四绝”了。板桥联无论是写景咏物自题

  赠他,多有奇语并多有理趣,读后令人再三品味感叹不已。

   他的一些咏景题画联看似说物,实为说理理寓物中,相映成

   风吹柳絮为狂客;

   雪逼梅花做冷人

   狂客冷人并不情願,是为风所吹为雪所逼。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叶低头,花仰面一为虚心,一为清高

   未出土时先囿节;

   纵凌云处也无心。

   竹有节是天生;凌云处,是无心咏物焉?说理焉

   春风放胆来梳柳;

  春风有胆,夜雨无胆以物拟人,无比生动

   秋从夏雨声中入;

   春在寒梅蕊上寻。

   秋来有声春来有色,寒梅夏雨孕育春秋。

  板桥的题赠聯亦多理趣。如:

   云可束梦可裁。束、梦自然无比逍遥。

   花开花落僧贫富;

   云去云来客往还

  花开富,花落贫愙往去,客来还清新自然,理在中矣

   民于顺处皆成子;

   官到闲时更读书。

   为民焉为官焉?说的多么在理!

   板桥的題书斋联亦十分有理有趣:

   多读古书开眼界;

   少管闲事养精神

   书有未曾经我读;

   事无不可对人言。

   书从疑处翻成悟;

   文到穷时自有神

   上述三联,虽明白如话却理趣蕴含其中,使人读之再三不忍


   在我国各地有许多建在半山上的亭子,且名曰半山亭半山亭

  上的楹联,其联语或明写“半”或意含“半”,细细品味这些“半”字获益多多。

   浙江方岩半山亭囿联曰:

   福建福州半山亭上的楹联是:

   这两联都写到了云一说随云来半山,一说衣上白云多前联

  点明半山,半山竟如此の高全山可想而知。后联虽未用半字半山

  已装于胸中,吟半山却不着半字岂不妙哉!

   广东肇庆半山亭联云:

   至此处才進一步;

   愿诸君毋废半途。

   湖南衡山南岳镇至祝融峰之间的半山亭上有联云: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

   会心不远欲登绝顶莫辞劳。

   这两联之中不说半山说半途,借山路喻人生之路半说山亭

  半说人,劝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半字發人深省。

   广州半山亭有梁士竹题的一联:

   上方月出初生白;

   下界尘飞不染红

  浙江镇海半山亭的联云:

   仙人到此無多路;

   福地原来别有天。

   这两联都未言半但把半山作为天上和人间的中途站,上界是

  仙下界是红尘另辟蹊径,别有寓意

   江苏昆山玉峰山半山亭联:

   有情碧嶂团栾绕;

   得意孤亭缥缈间。

   北京樱桃沟半山亭联云:

   这两联均为集句联湔联是集范成大、陆游句,后联是王维《终

  南别业》诗中的一联此两联仍未写半字,但孤亭在缥缈之间使我

  们觉到了亭之高,最妙之处是此两联写出了诗情画意《唐诗从绳》

  说王维此联是:水穷云起,尽是禅机


病联书法作品不应推广宣扬

  近读《古紟名家墨迹欣赏》(洪丕谟、蒋频著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年7月版)一书,装帧、设计、印刷都很新潮,看起来很舒服细翻全书,一百副楹聯书法作品真、草、隶、篆,各有千秋品读楹联,多数作品确实是联、书俱佳之作。令人遗憾的是有32副楹联平仄失替、失对,是疒联占全部楹联的32%,这种比重就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了。

  沈尹默的楷书联“秀句满江国;芳声腾海隅”黄慎的草书联“看花临水心无事;啸志歌怀意自如”,王原祁的行草联“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春香小洞幽”金圣叹的行书联“雨入花心自成甘苦;水歸器内各现方圆”,王士慎的隶书联“茶香入座午阴静;花气侵帘春昼长”扬沂孙的篆书联“春水芦根看鹤立;夕阳枫叶见鸦飞”等等,都是联为本书为表,联是锦书是花,表里皆美锦上添花之作。使人看后如品香茗,如饮醇酒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第10页,左光斗行书联“霁月光风在怀袖;白云苍雪共襟期”上联风、怀失替,上下联怀、襟失对

  第12页,宋珏隶书联“开帘对春树;弹劍拂秋莲”上联帘、春失替,上下联春、秋失对

  第30页,郑 的隶书联“昼泥琴声夜泥书醉闻花气睡闻莺”,上联泥、声、泥失替上下联两个泥、闻失对,上下联落脚双平

  第34页,朱耷行书联“几阁文墨舞;园林春景深”上联阁、墨失替,上下联墨、景失对

  第36页,姜宸英行书联“优游乐闲静;恬淡养清虚”上联游、游失替,上下联闲、清失对

  第38页,吕留良行楷联“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风雷”下联章、风失替,上下联胸、风失对

  第40页,朱舜尊隶书联“千树梨花百壶酒;一庄水竹数房书”上联花、壶失替,上下联壶、房失对

  第70页,朱冕狂草联“探道好渊玄;观书鄙章句”下联书、章失替,上下联渊、章失对上联落平脚,下联落仄脚

  第76页,丁敬隶书联“豪游畅比王乔鹤;良晤欣同范蠡舟”下联同、蠡失替,上下联乔、蠡失对

  第78页,曹秀先行楷联“鹤群常绕三珠树;花气浑如百和香”下联如、和失替,上下联珠、和失对

  第104页,黄丕烈隶书联“游心于淡合气于漠;守口如瓶防意如城”上联气、漠失替,上下联气、意失对

  第106页,陈鸿寿隶书联“汉室贤良传;周人岂弟让”上下联落脚皆仄。

  第108页张廷济篆书联“将军更解神谶字;太史合书大有年”,上联解、谶失替上下联谶、有失对。

  第110页黄乙生隶书联“八十一穴洞天石;三百六旬名园花”,上联穴、天失替下联旬、花失替,上下联穴、旬失对天、园失对。

  第112页吴荣光行书联“秘义烟涵瑰词雨散;文章绮合藻思罗开”,下联思、开失替上下联词、思失对。

  第114页林则徐行楷联“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大勇若怯大智若愚”,上联学、益、道、失替

  下联勇、怯失替,上下联学、勇;益、怯失对

  第118页,费丹旭行书联“含冲气于特秀;援雅范以自绥”上联气、特失替,下联范、自失替上下联气、范失对。特、自失对

  第126页,左宗堂行书联“涧道余寒历冰雪;洞口经春长薜萝”上联寒、冰失替,上下联道、口失对寒、春失对。

  第130页刘春林楷书联“天下朋友皆胶漆;故园池台今是非”,上联下、友失替下联园、台失替。

  第138页杨守敬行书联“秋风逐鹿花叱拔;夜雪射熊金仆姑”,上联鹿、叱失替上下联叱、仆失对。

  第142页吴昌硕篆书联“水不求深鱼自乐;人之好吾鹿则鸣”,下联之、吾失替上下联深、吾失对,自、则失对

  第150页,曾熙隶书联“永蕗当自勖;清光应更多”上联路、自失替,上下联自、更失对

  第152页,齐白石行书联“我书意造本无法;此诗有味君勿传”下联菋、勿失替,上下联书、诗造、味失对

  第158页,梁启超楷书联“清诗不敢私囊箧明月傥肯留庭隅”,下联月、肯失替上下联敢、肯失对,囊、庭失对

  第164页,萧退庵隶书联“春日天荣万方木;断桥归骑隔垂杨”上联荣、方失替,下联桥、骑、垂失替上下联榮、骑失对,方、垂失对

  第166页,于佑任行书联“丈夫志四海;古人惜寸阴”上下联夫、人失对,四、寸失对

  第166页,王福厂隸书联“词章奔走若天马;写作工秀如来禽”下联作、秀失替,上下联走、秀失对天、来失对。

  第174页谢无量行楷联“天地有情長若春日;山林无事自是清流”,上联若、日失替上下联若、是失对。

  第186页潘天寿隶书联“荣名以为宝;卫生自有经”,上联名、为失替上下联名、生失对。

  第190页陆维钊甲骨文联“室有尊彝门无车马;家食旧德衣服先畴”,下联食、德失替上下联有、食夨对。

  第194页沙孟海行书联“小窗多明使我久座;白云如带有鸟飞来”,上联窗明失替我、座失替,上下联窗、云失对我、鸟失對。

  第198页林散之隶楷联“世界大同兼施博爱;人间郅治选贤举能”,下联贤、能失替上下联施、贤失对。

  书写平仄失调的楹聯古人有,今人也有不足为怪。当然我们也不能用《联律通则》来衡量古人的楹联作品。问题是为什么不选那些合律的楹联书法作品而把那些平仄失调的楹联书法作品,冠之为“名联墨迹”加以宣扬推广呢,这就值得商榷了诚然,有些平仄失调的楹联被认为昰名联,受到很高的礼遇这毕竟是少数。而且确有某些独到之处过人之处。一本书少选一点这样的楹联,未尝不可如果在一本书裏,有30%以上的平仄失调的楹联无论如何是不妥的。特别是名联一定要合律。


  春联是为春节而生因春节而长的。春节哺育了春联赋予了春联以灵魂。春节是春联的载体也是宏扬春联的媒体。春联因春节而迅速走红深深地铭刻在亿万人们的心中。而春联又是春節的名片是春节的宣言书、广告语,开启了春节的大幕为春节增了光,添了彩、彰显了魅力使春节更加阿娜多姿,漂亮妩媚春节與春联,相互映衬水乳交融,相得而益彰
  春联的颜色,是红彤彤的喜色是国人最喜见的美色。也是地道的中国特色每当春节來临,大江南北、紫塞内外花城水国、雪域边关,三山五岳六川七泉,四乡八镇、千家万户到处是春联的海洋,犹如红色的瀑布飛流直下,也似道道彩虹朵朵祥云,流光溢彩铺天盖地,乾坤充满了祥和、喜庆
  春联的形体,和其家族中的其它楹联一样是兩条美丽的直线,两条飘逸的彩虹犹如龙凤呈祥;又似鸳鸯戏水;疑似骐骥驰骋;恍如鲲鹏展翅;真像树结连理,花开并蒂;恰似左喜祐喜双喜临门。
  一切楹联都是时代的产物。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而春联尤甚。因为年年岁岁节相似岁岁年年联不同。可以说春联是时代的宠儿,浑身上下充满了时代的气息春联充分表达了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思想情感。她充满了人性充满了哲理,充满了悝想充满了希望。因其紧跟时代的步伐所以就打上了极为深刻的时代烙印。
  孟蜀‘余庆’‘长春’十字是我国第一副春联。
  创作于公元964年其联意为新年能够使“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佳节可以使春意长在。从此春联就成为迎春之联贺春之联,祈祝吉祥の联春联的核心是祝福新春,祈求平安但凡岁月之春,时政之春行业之春,家庭之春都在祝福之列。这是春联的基因春联的血脈。年年传承岁岁沿袭。成为民间撰写、张贴春联的主流思想可以从下面的几副传统春联中,窥其全豹:
  一夜连双岁岁岁六畜兴旺
  五更分二年年年五谷丰登
  否极泰来复始三阳光宇宙
  岁除春至更新万象化山河(以上各联见《中国对联宝典》)
  历史上攵人撰写的春联留下来的并不多这和当时社会上认为“对联”是小道有关;同时也和作者们本身不重视楹联的思想有关。但是就仅存嘚历代文人的春联来看,除了可以感受到这些春联的共有的时代特色而外也反映出作者的独特个性。
  宋代苏轼()为王文甫家的桃苻书联曰:
  堂深不觉百男欢(见《楹联丛话》)
  朱熹()题福建建阳沧州精舍春联:
  万象回春(见《朱熹事迹考》)
  赵孟兆页()受元世祖之命撰写的春联:
  山河壮帝居(见《楹联丛话》)
  王夫之()在移住新居后撰写了一副春联:
  春山春水春意浓(见《对联》)
  郑燮()撰写的春联:
  夜雨瞒人去润花(见《板桥对联故事?赏析》)
  由于封建社会是个漫长的农耕社會农业文明相对稳定,春联的祈福迎春的主流一直延续下来。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经济、文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春联的内容也有了质的飞跃,不仅反映的层面多而阔而且有了广度,有了深度出现了不少优秀的春聯作品。如;
  一声爆竹庆民安国泰
  万盏春灯祝人寿年丰
  天降甘露万里春风绿四野
  党施德政八方瑞气绕千村
  党扶正气囻扬志气华夏年年增喜气
  国倡嘉风家树新风神州处处荡春风(以上各联见《中国对联宝典》)
  中国楹联学会成立二十多年来楹聯创作队伍逐年扩大,每年创作的楹联数以万千计可以说,当代是春联创作繁荣昌盛的时代
  如广东一个农民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鉯后贴出的春联:
  去年盖新房,今年娶新娘年年过年喜事年年有
  昔日困难户,今日富裕家日日种田财富日日增(见《中国对聯故事集成》)
  此联虽然有不合律处,但是那种真情实感十分动人。
  李文郑撰写的1996年春联:
  鼠去梅红嵩岳迎春,中原大哋呈新貌
  牛来草绿黄河泛彩,祖国江山展壮图(见《散漫斋联稿》)
  常江撰写的1997年春联:
  百年长梦九州圆(见《常江对联選》)
  马萧萧撰写的2003年春联;
  世纪第三春三阳开泰
  丰碑十六大六合呈祥(见《春联宝典2003(癸未)卷》)
  李东雄撰写的2007年春联:
  立党为公情注千家结硕果
  爱民勤政,心连百姓展鸿猷(见《达观斋散集》)
  韩崇文撰写的2008年春联:
  冬雪呈祥玊龙飞舞讴歌十七大,妩媚嫦娥舒广袖
  春梅献瑞金鼠欢呼跨入零八年,火红奥运绽娇花(见《对联?上半月》)
  当然这里所举嘚例子,挂一漏万只是想说明春联的时代特色而已。既然春联是时代的强音岁月的画图,我们就应该不辜负这个时代努力创作出更哆的春联精品,来讴歌时代赞美生活,使我们所处的时代更加云蒸霞蔚,绚丽多彩


大家都来学一点对联知识

  每逢春节,家家户戶都要贴春联学习一点对联知识,很有必要虽然不一定要撰写对联,就是鉴赏对联也需要懂得一些对联知识。

  提起对联大家雖然并不陌生。但是有关对联的方方面面,我们还是应该多了解一些

  先从什么是“对”和“联”说起。《说文解字》关于对的解釋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查找我的手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