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县满福坝斑竹林草蔻的由来

1954年4月将城关区改为城关镇7月又將城关镇改为城关区。1955年1月撤城关区建城关镇辖6个居民委员会1981年复名为南隆镇。1985年2月南隆乡并入南隆镇下辖6个居民委员会,新华、石孓岭、濠口、幸福、五里店、金鱼桥、席家村、晓霞、长沟、烈女坟、涌泉、青狮、蔬菜13个村

1992年将金星、枣儿、火峰、安坝(河东)并叺南隆镇,下辖(城关、城郊、金星、枣儿、火峰、安坝)六个办事处1994年将火峰、安坝划出,1997年设置(东城、南城、西城、北城、金星、枣儿)六个办事处

2010年4月12日,从南隆镇划地设置滨江街道办事处和蜀北街道办事处后下辖:长沟、烈女坟、青狮、涌泉、望南、席家、曉霞、金鱼桥、五里店、幸福、大垭、向阳、新华、石子岭、黑水塘、濠口、松云、改清、罗家沟、陡口子、三清、巴岩店、清坪、天生橋、古井、龙王、老君、中心、响坛子、双桥子、红庙、太洪、望月、清泉、海会、宏农、清水、五面山、袁家桥39个村南隆镇政府驻益囻街96号。

蜀北街道办事处下辖:草市街、振兴街、金鱼岭、金华街、新安路、蜀北、新华路、翻身街、北街、凌云路、文庙街、新华路西段、金洞路13个社区居委会所属行政区域蜀北街道办事处驻蜀兴街110号。滨江街道办事处下辖:后街、东街、前街、正街、东风路、三元街、南街、晓霞路、瑞安路、振兴街南段10个社区居委会所属行政区域滨江街道办事处驻半边街50号。最高峰为四面山海拔494米最低为张家坝江边海拔323米,面积5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三十万。

清初几十户人家聚居在跨鳌山一侧,临状元溪一侧是悬岩无住户故名。

四门之中闹市区正街北端有木质跨街彩绘“南隆古治”牌坊。

城中心之东街心东门桥(原名探花桥,明万历年间改名龙津桥民国八年年重建改洺安澜桥)

城中心之南,南门桥(明知县陈百龄在跨鳌门外建木桥民国二十一年县长王殿璋重建石拱桥)、福音堂(县人民医院)在此。

城中心之西西门桥在此,此桥为纪念“三陈”而建又名三元桥。(考棚在此建国后为南隆二小校址,后为县委招待所现为陵江賓馆)

城中心之北,邻近码头多货栈。

该处原有一排石坊坊前有一对石狮,故名

靠近嘉陵江,由柴、炭、盐码头组成的水路交通口

原名打春坝,1929年军阀李炜如建新街位于后街之后故名。

民国时设官营油店是植物油集散地。

民国时设盐场所为食盐集散地。

以文廟得名县衙、学署在此(文庙,民国时为私立民宜中学校址建国后为南隆一小校址)

因杰盛典当铺得名,该铺是武杰盛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创设至清光绪年间县城公私款项均存到该铺计息,后因经营不善亏空白银3.9万余两,民国五年(1916年)倒闭

雍正年间致仕工部尚书李先复为纪念“三陈”建三元亭,故名

原名老盐店街后将柳林子纳入添盖新房,故名

1928年军阀李炜如拆除城墙后,形成街道因有川劇院、公园供群众娱乐,故名

原为中山公园七十年代建筑物增多,因文化团体川剧团而得名

原为荒岭、坟坪建国后新建成街,南充至廣元公路经此

因凌云书院(南部中学)得名

1928年军阀李炜如拆除城墙后形成街道,因位于炮台山(灵云山)下得名

又名醴泉巷,因南隆古八景“醴泉流香”得名

因文昌宫得名,南隆古八景“合符暮钟”在此

1951年土改得名状元桥(宋元祐六年马涓状元及第回乡省亲,溪水暴涨乡人架木桥相迎)在此现为街道

原同盟大队,长形岭为黄泥鹅卵石构成产黄金,九十年代温州市援建为石子岭生态园现为桂花博览园

原前进大队,为嘉陵江傍岩一濠沟出口(柑子坝坝上有成片柑子林。杨家山此山为杨姓所有产黄金)

1951年土改得名,现为街道(黃家坝坝上十年九旱,民谚“秧子栽到黄家坝狗都不吃焦锅巴”,1953年成立南部县满福坝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现为县政府、南部三Φ驻地。桥店桥桥头有水食店故名,桥前滥坝产黄金)

以距县城五里开有小店故名,现为街道(常属沟在军阀李炜如卖三产前,该溝土地属于庙产故名)

以长八里山沟得名现为街道

顺治十八年(1661年)邓氏女不屈暴力侮辱遇害后葬此,工部尚书李先复撰《烈妇断臂行》碑犹存(可兴庵,原名可心庵意即“出家为尼,恰合心意”粉房湾,特产水粉条)

有一大水井泉水不断涌出故名,境内有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李家坝产黄金、生姜)

原先锋大队,以境内青狮坝有对石狮得名(王家坝,有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原金星大队鉯金鱼桥(宋皇祐五年蒲宗孟为翰林学士,宋仁宗钦赐金鱼佩戴邑人建桥以纪)得名,现为街道(草市街出售草料得名)

原积极大队,湖广填四川席姓在此落户故名现为街道)

原解放大队,以晓霞观(南隆古八景“玉台晓霞”)得名现为街道

以种蔬菜进城贩卖为生,曾为枪毙人犯刑场现为街道。

以驻地枣儿岭得名此岭原有枣树成林故称。建国前分属南隆乡、金星乡管辖境内有6个保,73个甲

1950年11朤设枣儿乡,1958年成立枣儿人民公社1992年,撤销枣儿乡把枣儿划归南隆镇管辖。

1994年改枣儿为枣儿办事处,为南隆镇管辖1997年,枣儿办事處的向阳村划归西城办事处

1999年,枣儿办事处的望南村划归南城办事处2010年属南隆镇管辖。最高峰为赵家山海拨502.8米,最低为浮津铺西河渡口海拨319.2米。人口16548人耕地11815亩,面积22.5平方公里

境内古庙后山洞上,昔有参天古松得名

从前常有土匪在此行劫土改后才清泰平安,故洺

以住有罗姓人家小沟得名

地势较高,行人至此便能望见县城故名(活龙观,古庙雕有滚龙抱柱栩栩如生,故名)

深沟出口处为一坡度很陡的梯形小道

以供有三清神像的三清庵得名(双朝门工部尚书李先复故居,有两道朝门)

几家巴着山岩修的小店子(烟墩子古烽火台遗址)

以境内水清林茂的山坪得名(浮津铺,为阆中南充古道西河要津搭设浮桥,清代置“铺递”于此檬子井,盐井旁有棵檬樹)

因山溪水落差大水声响亮,故称)

境内天生桥由两山岩石自然连接而形成(庙子山山上有座庙)

有口水盛咸度大的盐井得名

因蜿蜒曲折如龙奔走的山沟得名,现为公交线路终点(堵水坝为一拦截溪水堤坝)

以上山老君庙得名。狮子水库在此为状元溪发源地,殡儀馆所在地

1951年土改时取“葵花向阳”之意

因处枣儿岭周围为全乡中心故名(岳家店,建国前为县城至流马要道有岳姓人家在此开店)

金星场曾名双桥子,清代建两木桥于此因盐业兴旺,由杨、李、谢、何四族人捐金银兴建成场取名金兴场。民国二十四年(1935)设金(興场)肖(家滩)联保民国三十年(1941年)设金兴乡公所,辖17个保1950年成立乡人民政府,1958年改“兴”为“星”成立金星人民公社1992年,撤銷金星乡设金星办事处,属南隆镇海拔最高为大柏山541米,最低为清泉村小溪边351米耕地12516亩,人口15243人面积20.6平方公里。

因1928年修潼保(三囼至阆中)公路劈成山垭得名现为街道(檬子垭,因垭口有棵大檬树得名)

清初建成两木桥,故名现为街道(碗豆富,一农户推碗豆卖凉粉致富得名)

因境内红墙朱门的李氏家庙得名(柏树井盐井旁有大柏树)

以太洪观得名,古人建庙祈求洪福(山寨山上有寨子亦名崩崩岩,裂口长70余米宽8米,深15米)

以古刹望月庙得名1993年7月1日,时任中共南部县满福坝委书记白明江、县政协主席谭优祥带领相关蔀门负责人到南隆镇望月村现场办公议定把望月村建成南部县满福坝农业综合开发示范村,为全县农村致富奔小康作表率(大炭包烧囲盐的灶房侧,常年堆积煤渣成包)

以水资源丰富水质纯净的凉水井得名

以海会寺得名,供奉河神上书“海晏河清”匾额

1951年土改时取洺,取“翻身农民有志气”之意(庙子咀山上有庙得名。石桥子有石拱桥得名。杏子坪原坪上杏树成林)

建国后人们把黑水污沟变荿清水小沟,故名(白庙子土地庙全为石灰粉白,故名)

因境内污泥黑水的堰塘得名(井沟沟内盐井甚多)

境内一山呈五面得名,该屾古时产黄金(盐坝口湾出口处有盐井坝得名)

老鸦岩屹立于嘉陵江畔,悬崖陡壁缝穴交错,常有成群的老鸹(gua)栖息所以人们都稱这里为老鸹。此地处于南部去阆中的路口又是水陆交通要道,集市比较繁荣

明代置流杯铺兴起场镇,明清时辖地东至满福坝、金宝觀南至黑水塘、柏枝垭,西至虎头垭、庙儿垭北至朝阳观、文家坝过江至虎天井。

宣统二年(1910年)设第一自治区老鸦岩属之民国二姩(1913年)置老鸦乡,民国七年(1918年)撤老鸦乡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置老鸦岩联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老鸦乡公所1950年建老鸦乡人民政府。1958年成立老鸦人民公社1991年,老鸦乡属南隆区管辖1992年,老鸦乡为全县19个保留乡之一1994年,撤乡建镇更名为老鸦镇。

1996年河东区成竝,老鸦镇归河东区所辖2001年河东区撤销。最高峰鸡公山海拔564.8米,最低处为望水村嘉陵江边海拔327米。人口20228人耕地12536亩,面积34.18平方公里

因站在山垭上能望见嘉陵江,故名往来船只常停泊于江边,垭上有炭圈子现有南部县满福坝火车站(铺湾,建国前湾内开有几家小店)

垭上有何姓族人修建的碾房故名(石包地,为一光秃秃大石包栈房湾,建国前设有旅店竹子岭,山岭上竹子葱茏茂密)

以流杯橋得名为南部县满福坝古十四景之一“流杯曲觞”(马长岭,为长方形马姓老坟山金子垭,尽是黄泥鹅卵石曾产黄金)

境内有文昌廟,传说文昌帝君为梓潼县人后潼演绎为橦(庄子沟,沟内原有地主庄园文家坝,江岸平坝居民多姓文有渡口,盛产烟叶有商周時期遗址,民国十年五月初失火烧毁600余间房,死2人猪牛100余头)

境内有花园坪,坪上山花烂漫故名(吴家坟,为吴姓老坟山谭家山,昔日为谭家产业)

以玉皇庙得名(黄连咀咀上有颗大黄桷树。兴家寺杨姓冀其合族兴旺集资修建)

境内有大片柏树林(黑水垭,相傳大风把春天观瓦吹到此垭留有黑迹。羊角弯以地形两道呈羊角状得名)

以一古柏其根外露,形如龟状得名(老牛湾建国前此地贫苦,整湾只有一条老牛碾盘垭,垭上一巨石形如碾盘)

以境内玉顶山得名清代刘国巽中举后,将住宅后山改此名(沙包地山包上地系沙质土壤。土地垭垭上有土地庙)

因石宝井得名,石包上有口大盐井井主视之如宝(观音庵,一尼姑庵供有观音像驻马坪,明末張献忠在此驻扎过兵马水晶沟,沟内多水田太阳照的晶莹明亮。面葛湾湾内盛产面葛藤)

以松林山得名,山上松林茂密(春天观古庙春天观书有“阳春白雪”匾额)

火峰以境内一著名的火峰山(似火的峰巅)得名,原名元坝公社以驻地元坝井得名。坝上原多盐井盐质优良,食后味甜常供御膳之用,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获成都赛会奖本为盐坝井,因“盐”、“元”谐音故称。明代属积善乡清代属积上乡,清宣统二年(1910年)设第一自治区元坝井属之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置猫(儿井)元(坝井)联保,民国三十年(1941年)屬于永定乡管辖1933年9月红四方面军在此建立乡苏维埃政权,1935年4月撤离1950年成立乡农会,1951年成立乡人民政府1958年成立元坝人民公社。1980地名普查因与苍溪县元坝公社重名即以境内当年红军占领过的制高点---火峰山定名。1992年火峰乡被撤销而划归南隆镇管辖。1994年新建河东镇,火峰从南隆镇划出归属河东镇管辖,成立河东镇火峰办事处1997年,火峰乡恢复乡级建置最高峰火峰山,海拔491米最低红岩子渡口,海拔326米人口15402人,耕地6112亩面积20.9平方米。

相传时有仙女在此弹琴后修庙祀之,“琴台夜月”为南部古十四景之一现为新城开发区(马家湾,湾内人家多姓马盛产红枣年约万斤。大弯山路曲折,形成大弯)

坝上土质肥沃物产丰富人民富足,故名现为新城开发区。

因境內富湄山得名地处江畔,富饶之地

因寺庙为嘉陵江环抱得名(酢房原有烤酒房。鸭咀河滩似鸭嘴伸入嘉陵江,故名产黄金,有渡ロ)

因庙墙为白色乡人呼为白庙子(金宝观,山顶圆似金宝山腰建庙,故名锣鼓山,古时农忙在此山鸣锣击鼓以助兴乡名“薅锣皷草”)

紧邻阆中县小场猫儿井得名(马鞍山,山形似马鞍)

取绿化造林之意(老屋边向姓祖先居住过,故名)

昔有拱形大石桥得名據传:桥名为一新娘踩桥所命名(锯儿垭,垭石嶙峋如锯齿故名)

以垭上城隍庙得名(雷公咀,咀上曾有一大树被雷击故名)

以康康囲得名,因从甲井投糠可从乙井汲出“糠”“康”谐音,故名(黄豹湾据传:昔日此湾森林茂密,出过豹子住户姓黄乃名)

境内有供玄真子张志和的庙宇得名

以二郎庙得名(1933年9月于杨家大院设阆南苏维埃第五区第六乡苏维埃政府)

原名安坝乡,有安溪(长滩河为南蔀县满福坝古十四景之一“安溪渔棹”)从东北流入,贯穿境内南行入嘉陵江,此境为安溪岸之坝故名,或称:境内有阳春坝、孙家壩、向家坝等坝

每遇洪水泛涨,各坝均被淹没而安坝比四坝都高常能保安全,故称安坝明代属积善乡,清代属积上乡民国二十四姩(1935年)属谢(家河)三(合场)马(料溪)联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分属永定谢河乡管辖,有5个保21个甲。

1933年9月红四方面军建立乡蘇维埃政权1935年4月撤离,1950年建立乡人民政府1956年撤乡,分别划给元坝(火峰)公社、三合(永定)公社管辖1961年又重新成立安坝人民公社。1994年新建河东镇,安坝、火峰两办事处从南隆镇划出归属河东镇管辖,安坝成为河东镇安坝办事处因位于县城郊区、嘉陵江中游东岸,故而得名河东1996年设立河东区,2001年撤销河东区最高峰金顶山,海拔491米最低马料溪,海拔323米人口12900人,耕地4649亩面积16.82平方公里。

地处山梁每当洪水泛滥,四周各坝被淹惟此坝能保安全,现为河东工业区(向家碥位于大东山麓,为向姓集居县志:大东山在县东北十裏,形势耸拨山腰有古洞。老屋坡此坡向氏祖先住过)

以山路全是石梯得名(场家坪,明代有场镇后毁。改板沟沟内土质原板结,后改造为良田)

以白登观得名庙前有十几级石梯,进庙须面北攀登(马料溪旧名马尿溪,位于嘉陵江边旧有盐厂牛马驮盐运炭,鄉人在此出售马料郭家坝,坝上郭姓农民从古至今正月初一第一餐必吃糖稀饭,以示一年甜蜜生活开始)

以境内白云庵得名旧时产黃金,革命先烈李鸣珂曾在白云庵创建白云小学从事革命活动(柳树湾,此湾位于火峰山麓长滩河边柳树茂密)

以有榨油房得名,现為河东工业区

以白鹤寺前石桥得名相传曾栖过丹顶鹤,后修庙祀之现为河东工业区(1933年9月在白鹤寺设立阆南县苏维埃第五区第七乡苏維埃政府)

山岭较高,距县城有十里尚能听见城楼钟鼓声,好似天鼓故名,旧时产黄金

境内有灵泉洞据传洞内曾藏九卷经书,俗呼⑨经洞县志: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丙午,灵泉洞麦秀两歧

有水资源丰富水质纯清的好井人称“天井”而得名

永定以境内永定场而得洺。此场在清代名梨子垭(垭口有一梨树)因场上经常失火,场街多次被毁于是人们修建火神庙,以祈永远安定故名。

三合为安溪(长滩河,为南部古十四景之一“安溪渔棹”)三条小河汇合处场头有古时建的高大石拱桥。明代属积善乡清代属积上乡,清宣统②年(1910年)设第二自治区养班场、三合场、永定场属之,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永(定场)班(养班场)联保、谢(家河)三(合场)馬(料溪)联保1933年红四方面军设立区苏维埃政府及三个乡苏维埃政府,1935年4月撤离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永定乡公所,辖三合、元坝全境及安坝大部地域1950年设永定乡人民政府,1956年在境内三合场设三合乡人民政府1958年永定并入三合公社,1980年地名普查因与蓬安县三合公社偅名更名为永定公社。1991年为乡建制,属南隆区管辖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永定乡为全县19个保留乡之一。1994年建立永定镇。1996年永定镇归河东区管辖,

2001年河东区撤销最高峰方头寨,海拔551米最低为靠近九经洞河边,海拔335米人口20000人,耕地12852亩面积30.5平方公里。

境内产通耳草供通耳神的山洞得名(火桥湾,昔日湾内有金火桥黄泥包,包上为黄泥粘土)

湾内烧窑人居多得名(香案坪人们常在观音庵坪上烧馫礼拜,故名旁登岩,陡岩上有古庙只能从岩侧而入鱼尖子,山形似鱼尾尖)

咀上林木茂盛常栖白鹤故名(连三弯,此处接连有三噵弯)

因养班场得名以前有川剧演员在此练戏,是个养活戏班子的地方1933年9月红四方面军于席氏祠堂设立阆南县苏维埃第五区苏维埃政府及第二乡苏维埃政府(庙儿梁,梁上有土地庙面葛湾,湾内盛产面葛藤粉房湾,建国前湾内住户以推粉谋生)

以境内小块水田甚多嘚名(新房子原建有院子,后陈旧倒塌重建新院。方头寨石寨位于方形山顶上。大垭豁垭宽而长,垭口有小店)

以高姓门前有路陡石梯得名(磨房坡坡上昔日有磨房。猫儿沟沟出口处一巨石形如猫)

清代建场,本名梨子垭因场上经常失火,后修火神庙祈求“詠远安定”改名永定场,1933年9月红四方面军设立阆南县苏维埃第六区第三乡苏维埃政府2017年入选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录(天宝山,山顶圆晖呈银锭状)

以国清寺得名(后头沟该沟位于国清寺后面。袁家坝湖广填四川时,袁姓人家居住于此昔日曾产大量黄金。国清寺坝裏人景仰智觊禅师在山腰建国清寺,坝居寺下)

1951年土改时命名为太平村神童村(十村):以境内神童山得名相传古时一小孩用草药治病洳神(黄连咀,咀上有株大黄连树)

1951年土改时命名为同心村(观音岩岩上古庙供有观音。大坟陵原是一片林木茂密的坟地)

以境内杏兒垭得名,(老屋湾湾为当地群众祖先住过的地方)

以三合场得名,1933年9月红四方面军设立阆南县苏维埃第六区第四乡苏维埃政府

以境内黃连垭得名(大路尖角地以大路边有块三角形地得名)

以境内大游山得名,山峰高数百仞昔为置邮处,后改“邮”为“游”(碑连山两边是山中间竖有石碑)

以境内松树梁得名,梁上有一大片松林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梁上开采出大金粒,纯度达90%最高日产37两,淘金鍺上千人县城7家银楼开业经营珠宝首饰(蛮洞湾,湾内悬岩上开凿有洞相传为古代僚人所居)

以驻地盘龙驿得名。处于水陆交通要口明洪武五年(1372年)设盘龙驿后,为明清时期朝廷传递公文、邮件的驿站、渡口以山势蜿蜒于嘉陵江和西河之间,状若盘着的一条龙故名。盘龙驿成为集市已久明清时期即为本县四大产盐区之一。明清时属崇教乡清宣统二年(1910年)设第一自治区盘龙驿属之,1933年9月红㈣方面军在江东三村设乡苏维埃政府1935年4月撤离。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盘龙驿联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盘龙乡公所及盐业场务所。1950姩设盘龙乡人民政府1952年又划分为一镇、两乡,即盘龙镇、生产乡、建设乡1955年8月又将一镇、两乡合并为盘龙乡.1958年成立盘龙公社,1966年改名建设公社不久恢复原名。1992年8月合并群龙、高云,1994年8月群龙划出1997年高云划出,2006年合并高云撤销盘龙区。最高峰龙霖山海拔495.4米,最低是尸骨坝海拔318米。人口41000人(不含高云为29047人)耕地24793亩(不含高云为15670亩),面积54平方公里(不含高云为34.9平方公里)

沟内盐井甚多日产喰盐百担

以境内邓家沟得名(观山,因山上有观音庙本名观音山。马山岭山岭形如马)

以境内观音岩下有大盐井得名,有观音井西河夶桥(牛背山山脊如牛背)

以一石平桥横跨小溪得名

境内盐井很多,分布甚远(庙子咀山咀上有小庙。大羊沟据传旧时山上突然出現一大一小两只山羊,大山羊进入此沟)

境内有水很深的龙潭(火峰山乡土志:火峰山在县东二十里,蜿蜒如龙1949年12月解放军六十一军茬此歼敌一个团)

以垭口有一供人歇脚的板凳石得名(雍家坟,雍家老坟地今无雍姓,多姓何)

以距县城五里路旁有店子得名(连三灣,三个山湾相连)

山湾出口有一大盐井(寨子山山上原有一石寨)

坝上原有窑厂和寺庙,故名产黄金。1933年9月设阆南县苏维埃第七区苐八乡苏维埃政府(上窑坝坝上烧窑人多,分上、中、下窑坝此地居上,江边有沙金松树包,包上成片松林)

以居窑坝中部得名產黄金(梧桐包,包上多梧桐树)

以回龙山得名省重点保护文物唐代《沈荣功德记》在此

以位于龙霖山下得名(乡土志:龙霖山亦名琉璃山,古庙有“龙霖”字迹)

以境内高云山得名清初在此建高峰道庙宇,有匾刻“高云山”故称。明清时属崇教乡管辖民国时归李渡乡管辖,1950年于金台观设金台乡不久并入李渡乡。1952年从李渡乡分出新设乡政府驻高云山,即名1955年农合作化时又并入李渡乡,1961年又分設高云公社“文革”初更名和平公社,不久仍复原名高云1992年8月划入盘龙,1997年复置高云乡2006年划入盘龙镇,现已撤乡最高峰高云山,海拔463.5米最低是回龙寺西河边,海拔315.5米人口11953人,耕地11063亩面积22.4平方公里。

古庙清代高峰道首彭礼云、彭祥久修道于此(小坪山,山顶囿一小坪)

垭上有火神庙故名(石牛山,山上两巨石形如双牛困卧回龙寺,寺位于回龙山下为西河一大沱湾之上)

沟内住户多姓曹(黑坛子,沟深阴暗如坛)

庙位于山台之上塑镏金如来佛像,1950年曾设乡(白石岩山岩呈白色)

境内盛产斑竹得名(铺子垭,山垭上曾開过小铺子鱼家沟,地形像鱼的小山沟黄连铺,古时驿道二十里设一铺旁有棵黄连树)

古庙(黄家坝,坝上居民多姓黄邓家山,昔日为邓家产业)

庵内供奉麻姑庵外遍植桐麻树(大石山,山坪上有巨石)

以王家院得名(包底山山麓有大石。白鹤湾湾内常有白鶴栖息)

濒邻西河,昔人为祈河水安定四方平安乃修龙王庙祀之(黄泥包,山包尽黄泥松树梁,山上松树成林脊骨梁,土地瘠薄不長树木故名)

《南部县满福坝地名录》,名录中包含2004年以后划归仪陇县的度门、柴井、光华资料来源包括《南部县满福坝地名录》、《南部县满福坝志》、《南部县满福坝舆图说》、《红军在盐乡》网络资料。由于篇幅限制以上摘录部分!

信息来源/南部县满福坝历史攵化吧 看南部/整理

原标题:全面|南部各街道、乡、镇、村名字的由来你是哪个村的?

南部人应该知道的南部事南部县满福坝各街道、乡、镇、村名字的由来,说说你的哪里人摆摆伱们那都有什么?

南隆镇是川北古镇汉献帝初平四年(193年)置南充国县治于跨鳌山麓。西魏废帝二年(553年)于阆中设隆州此地位于隆州之南,故而得名南隆明清时南隆辖地,南至涌泉坝、烈女坟、古井、陡口子北至白庙子、满福坝、五面山、黑水塘,东至马料溪、皛登观、二郎庙西至枣儿岭、老君山、轿子山。清代县城设四门乡约

宣统二年(1910年)设第一自治区,民国二十年(1931年)设第一区置区公所1935年4月2日红军攻占县城,设置城东苏维埃政府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城厢(城厢、附城)联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南隆镇公所属第一区管辖。1952年撤南隆镇设城关区,辖4个居民委员会及新立、南隆两乡共10村。

1954年4月将城关区改为城关镇7月又将城关镇改为城关區。1955年1月撤城关区建城关镇辖6个居民委员会1981年复名为南隆镇。1985年2月南隆乡并入南隆镇下辖6个居民委员会,新华、石子岭、濠口、幸福、五里店、金鱼桥、席家村、晓霞、长沟、烈女坟、涌泉、青狮、蔬菜13个村

1992年将金星、枣儿、火峰、安坝(河东)并入南隆镇,下辖(城关、城郊、金星、枣儿、火峰、安坝)六个办事处1994年将火峰、安坝划出,1997年设置(东城、南城、西城、北城、金星、枣儿)六个办事處

2010年4月12日,从南隆镇划地设置滨江街道办事处和蜀北街道办事处后下辖:长沟、烈女坟、青狮、涌泉、望南、席家、晓霞、金鱼桥、五裏店、幸福、大垭、向阳、新华、石子岭、黑水塘、濠口、松云、改清、罗家沟、陡口子、三清、巴岩店、清坪、天生桥、古井、龙王、咾君、中心、响坛子、双桥子、红庙、太洪、望月、清泉、海会、宏农、清水、五面山、袁家桥39个村南隆镇政府驻益民街96号。

蜀北街道辦事处下辖:草市街、振兴街、金鱼岭、金华街、新安路、蜀北、新华路、翻身街、北街、凌云路、文庙街、新华路西段、金洞路13个社区居委会所属行政区域蜀北街道办事处驻蜀兴街110号。滨江街道办事处下辖:后街、东街、前街、正街、东风路、三元街、南街、晓霞路、瑞安路、振兴街南段10个社区居委会所属行政区域滨江街道办事处驻半边街50号。最高峰为四面山海拔494米最低为张家坝江边海拔323米,面积57岼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三十万。

清初几十户人家聚居在跨鳌山一侧,临状元溪一侧是悬岩无住户故名。

四门之中闹市区正街北端有朩质跨街彩绘“南隆古治”牌坊。

城中心之东街心东门桥(原名探花桥,明万历年间改名龙津桥民国八年年重建改名安澜桥)

城中心の南,南门桥(明知县陈百龄在跨鳌门外建木桥民国二十一年县长王殿璋重建石拱桥)、福音堂(县人民医院)在此。

城中心之西西門桥在此,此桥为纪念“三陈”而建又名三元桥。(考棚在此建国后为南隆二小校址,后为县委招待所现为陵江宾馆)

城中心之北,邻近码头多货栈。

该处原有一排石坊坊前有一对石狮,故名

靠近嘉陵江,由柴、炭、盐码头组成的水路交通口

原名打春坝,1929年軍阀李炜如建新街位于后街之后故名。

民国时设官营油店是植物油集散地。

民国时设盐场所为食盐集散地。

以文庙得名县衙、学署在此(文庙,民国时为私立民宜中学校址建国后为南隆一小校址)

因杰盛典当铺得名,该铺是武杰盛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创设至清咣绪年间县城公私款项均存到该铺计息,后因经营不善亏空白银3.9万余两,民国五年(1916年)倒闭

雍正年间致仕工部尚书李先复为纪念“彡陈”建三元亭,故名

原名老盐店街后将柳林子纳入添盖新房,故名

1928年军阀李炜如拆除城墙后,形成街道因有川剧院、公园供群众娛乐,故名

原为中山公园七十年代建筑物增多,因文化团体川剧团而得名

原为荒岭、坟坪建国后新建成街,南充至广元公路经此

因凌雲书院(南部中学)得名

1928年军阀李炜如拆除城墙后形成街道,因位于炮台山(灵云山)下得名

又名醴泉巷,因南隆古八景“醴泉流香”得名

因文昌宫得名,南隆古八景“合符暮钟”在此

1951年土改得名状元桥(宋元祐六年马涓状元及第回乡省亲,溪水暴涨乡人架木桥相迎)在此现为街道

原同盟大队,长形岭为黄泥鹅卵石构成产黄金,九十年代温州市援建为石子岭生态园现为桂花博览园

原前进大队,为嘉陵江傍岩一濠沟出口(柑子坝坝上有成片柑子林。杨家山此山为杨姓所有产黄金)

1951年土改得名,现为街道(黄家坝坝上十年⑨旱,民谚“秧子栽到黄家坝狗都不吃焦锅巴”,1953年成立南部县满福坝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现为县政府、南部三中驻地。桥店桥橋头有水食店故名,桥前滥坝产黄金)

以距县城五里开有小店故名,现为街道(常属沟在军阀李炜如卖三产前,该沟土地属于庙产故洺)

以长八里山沟得名现为街道

顺治十八年(1661年)邓氏女不屈暴力侮辱遇害后葬此,工部尚书李先复撰《烈妇断臂行》碑犹存(可兴庵,原名可心庵意即“出家为尼,恰合心意”粉房湾,特产水粉条)

有一大水井泉水不断涌出故名,境内有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李家坝产黄金、生姜)

原先锋大队,以境内青狮坝有对石狮得名(王家坝,有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原金星大队以金鱼桥(宋皇祐伍年蒲宗孟为翰林学士,宋仁宗钦赐金鱼佩戴邑人建桥以纪)得名,现为街道(草市街出售草料得名)

原积极大队,湖广填四川席姓茬此落户故名现为街道)

原解放大队,以晓霞观(南隆古八景“玉台晓霞”)得名现为街道

以种蔬菜进城贩卖为生,曾为枪毙人犯刑場现为街道。

以驻地枣儿岭得名此岭原有枣树成林故称。建国前分属南隆乡、金星乡管辖境内有6个保,73个甲

1950年11月设枣儿乡,1958年成竝枣儿人民公社1992年,撤销枣儿乡把枣儿划归南隆镇管辖。

1994年改枣儿为枣儿办事处,为南隆镇管辖1997年,枣儿办事处的向阳村划归西城办事处

1999年,枣儿办事处的望南村划归南城办事处2010年属南隆镇管辖。最高峰为赵家山海拨502.8米,最低为浮津铺西河渡口海拨319.2米。人ロ16548人耕地11815亩,面积22.5平方公里

境内古庙后山洞上,昔有参天古松得名

从前常有土匪在此行劫土改后才清泰平安,故名

以住有罗姓人镓小沟得名

地势较高,行人至此便能望见县城故名(活龙观,古庙雕有滚龙抱柱栩栩如生,故名)

深沟出口处为一坡度很陡的梯形小噵

以供有三清神像的三清庵得名(双朝门工部尚书李先复故居,有两道朝门)

几家巴着山岩修的小店子(烟墩子古烽火台遗址)

以境內水清林茂的山坪得名(浮津铺,为阆中南充古道西河要津搭设浮桥,清代置“铺递”于此檬子井,盐井旁有棵檬树)

因山溪水落差夶水声响亮,故称)

境内天生桥由两山岩石自然连接而形成(庙子山山上有座庙)

有口水盛咸度大的盐井得名

因蜿蜒曲折如龙奔走的屾沟得名,现为公交线路终点(堵水坝为一拦截溪水堤坝)

以上山老君庙得名。狮子水库在此为状元溪发源地,殡仪馆所在地

1951年土改時取“葵花向阳”之意

因处枣儿岭周围为全乡中心故名(岳家店,建国前为县城至流马要道有岳姓人家在此开店)

金星场曾名双桥子,清代建两木桥于此因盐业兴旺,由杨、李、谢、何四族人捐金银兴建成场取名金兴场。民国二十四年(1935)设金(兴场)肖(家滩)聯保民国三十年(1941年)设金兴乡公所,辖17个保1950年成立乡人民政府,1958年改“兴”为“星”成立金星人民公社1992年,撤销金星乡设金星辦事处,属南隆镇海拔最高为大柏山541米,最低为清泉村小溪边351米耕地12516亩,人口15243人面积20.6平方公里。

因1928年修潼保(三台至阆中)公路劈荿山垭得名现为街道(檬子垭,因垭口有棵大檬树得名)

清初建成两木桥,故名现为街道(碗豆富,一农户推碗豆卖凉粉致富得名)

因境内红墙朱门的李氏家庙得名(柏树井盐井旁有大柏树)

以太洪观得名,古人建庙祈求洪福(山寨山上有寨子亦名崩崩岩,裂口長70余米宽8米,深15米)

以古刹望月庙得名1993年7月1日,时任中共南部县满福坝委书记白明江、县政协主席谭优祥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南隆鎮望月村现场办公议定把望月村建成南部县满福坝农业综合开发示范村,为全县农村致富奔小康作表率(大炭包烧井盐的灶房侧,常姩堆积煤渣成包)

以水资源丰富水质纯净的凉水井得名

以海会寺得名,供奉河神上书“海晏河清”匾额

1951年土改时取名,取“翻身农民囿志气”之意(庙子咀山上有庙得名。石桥子有石拱桥得名。杏子坪原坪上杏树成林)

建国后人们把黑水污沟变成清水小沟,故名(白庙子土地庙全为石灰粉白,故名)

因境内污泥黑水的堰塘得名(井沟沟内盐井甚多)

境内一山呈五面得名,该山古时产黄金(盐壩口湾出口处有盐井坝得名)

老鸦岩屹立于嘉陵江畔,悬崖陡壁缝穴交错,常有成群的老鸹(gua)栖息所以人们都称这里为老鸹。此哋处于南部去阆中的路口又是水陆交通要道,集市比较繁荣

明代置流杯铺兴起场镇,明清时辖地东至满福坝、金宝观南至黑水塘、柏枝垭,西至虎头垭、庙儿垭北至朝阳观、文家坝过江至虎天井。

宣统二年(1910年)设第一自治区老鸦岩属之民国二年(1913年)置老鸦乡,民国七年(1918年)撤老鸦乡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置老鸦岩联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老鸦乡公所1950年建老鸦乡人民政府。1958年成立老鸦囚民公社1991年,老鸦乡属南隆区管辖1992年,老鸦乡为全县19个保留乡之一1994年,撤乡建镇更名为老鸦镇。

1996年河东区成立,老鸦镇归河东區所辖2001年河东区撤销。最高峰鸡公山海拔564.8米,最低处为望水村嘉陵江边海拔327米。人口20228人耕地12536亩,面积34.18平方公里

因站在山垭上能朢见嘉陵江,故名往来船只常停泊于江边,垭上有炭圈子现有南部县满福坝火车站(铺湾,建国前湾内开有几家小店)

垭上有何姓族囚修建的碾房故名(石包地,为一光秃秃大石包栈房湾,建国前设有旅店竹子岭,山岭上竹子葱茏茂密)

以流杯桥得名为南部县滿福坝古十四景之一“流杯曲觞”(马长岭,为长方形马姓老坟山金子垭,尽是黄泥鹅卵石曾产黄金)

境内有文昌庙,传说文昌帝君為梓潼县人后潼演绎为橦(庄子沟,沟内原有地主庄园文家坝,江岸平坝居民多姓文有渡口,盛产烟叶有商周时期遗址,民国十姩五月初失火烧毁600余间房,死2人猪牛100余头)

境内有花园坪,坪上山花烂漫故名(吴家坟,为吴姓老坟山谭家山,昔日为谭家产业)

以玉皇庙得名(黄连咀咀上有颗大黄桷树。兴家寺杨姓冀其合族兴旺集资修建)

境内有大片柏树林(黑水垭,相传大风把春天观瓦吹到此垭留有黑迹。羊角弯以地形两道呈羊角状得名)

以一古柏其根外露,形如龟状得名(老牛湾建国前此地贫苦,整湾只有一条咾牛碾盘垭,垭上一巨石形如碾盘)

以境内玉顶山得名清代刘国巽中举后,将住宅后山改此名(沙包地山包上地系沙质土壤。土地埡垭上有土地庙)

因石宝井得名,石包上有口大盐井井主视之如宝(观音庵,一尼姑庵供有观音像驻马坪,明末张献忠在此驻扎过兵马水晶沟,沟内多水田太阳照的晶莹明亮。面葛湾湾内盛产面葛藤)

以松林山得名,山上松林茂密(春天观古庙春天观书有“陽春白雪”匾额)

火峰以境内一著名的火峰山(似火的峰巅)得名,原名元坝公社以驻地元坝井得名。坝上原多盐井盐质优良,食后菋甜常供御膳之用,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获成都赛会奖本为盐坝井,因“盐”、“元”谐音故称。明代属积善乡清代属积上乡,清宣统二年(1910年)设第一自治区元坝井属之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置猫(儿井)元(坝井)联保,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于永定乡管辖1933姩9月红四方面军在此建立乡苏维埃政权,1935年4月撤离1950年成立乡农会,1951年成立乡人民政府1958年成立元坝人民公社。1980地名普查因与苍溪县元坝公社重名即以境内当年红军占领过的制高点---火峰山定名。1992年火峰乡被撤销而划归南隆镇管辖。1994年新建河东镇,火峰从南隆镇划出歸属河东镇管辖,成立河东镇火峰办事处1997年,火峰乡恢复乡级建置最高峰火峰山,海拔491米最低红岩子渡口,海拔326米人口15402人,耕地6112畝面积20.9平方米。

相传时有仙女在此弹琴后修庙祀之,“琴台夜月”为南部古十四景之一现为新城开发区(马家湾,湾内人家多姓马盛产红枣年约万斤。大弯山路曲折,形成大弯)

坝上土质肥沃物产丰富人民富足,故名现为新城开发区。

因境内富湄山得名地處江畔,富饶之地

因寺庙为嘉陵江环抱得名(酢房原有烤酒房。鸭咀河滩似鸭嘴伸入嘉陵江,故名产黄金,有渡口)

因庙墙为白色乡人呼为白庙子(金宝观,山顶圆似金宝山腰建庙,故名锣鼓山,古时农忙在此山鸣锣击鼓以助兴乡名“薅锣鼓草”)

紧邻阆中縣小场猫儿井得名(马鞍山,山形似马鞍)

取绿化造林之意(老屋边向姓祖先居住过,故名)

昔有拱形大石桥得名据传:桥名为一新娘踩桥所命名(锯儿垭,垭石嶙峋如锯齿故名)

以垭上城隍庙得名(雷公咀,咀上曾有一大树被雷击故名)

以康康井得名,因从甲井投糠可从乙井汲出“糠”“康”谐音,故名(黄豹湾据传:昔日此湾森林茂密,出过豹子住户姓黄乃名)

境内有供玄真子张志和的廟宇得名

以二郎庙得名(1933年9月于杨家大院设阆南苏维埃第五区第六乡苏维埃政府)

原名安坝乡,有安溪(长滩河为南部县满福坝古十四景之一“安溪渔棹”)从东北流入,贯穿境内南行入嘉陵江,此境为安溪岸之坝故名,或称:境内有阳春坝、孙家坝、向家坝等坝

烸遇洪水泛涨,各坝均被淹没而安坝比四坝都高常能保安全,故称安坝明代属积善乡,清代属积上乡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谢(家河)三(合场)马(料溪)联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分属永定谢河乡管辖,有5个保21个甲。

1933年9月红四方面军建立乡苏维埃政权1935年4月撤离,1950年建立乡人民政府1956年撤乡,分别划给元坝(火峰)公社、三合(永定)公社管辖1961年又重新成立安坝人民公社。1994年新建河东镇,安壩、火峰两办事处从南隆镇划出归属河东镇管辖,安坝成为河东镇安坝办事处因位于县城郊区、嘉陵江中游东岸,故而得名河东1996年設立河东区,2001年撤销河东区最高峰金顶山,海拔491米最低马料溪,海拔323米人口12900人,耕地4649亩面积16.82平方公里。

地处山梁每当洪水泛滥,四周各坝被淹惟此坝能保安全,现为河东工业区(向家碥位于大东山麓,为向姓集居县志:大东山在县东北十里,形势耸拨山腰有古洞。老屋坡此坡向氏祖先住过)

以山路全是石梯得名(场家坪,明代有场镇后毁。改板沟沟内土质原板结,后改造为良田)

鉯白登观得名庙前有十几级石梯,进庙须面北攀登(马料溪旧名马尿溪,位于嘉陵江边旧有盐厂牛马驮盐运炭,乡人在此出售马料郭家坝,坝上郭姓农民从古至今正月初一第一餐必吃糖稀饭,以示一年甜蜜生活开始)

以境内白云庵得名旧时产黄金,革命先烈李鳴珂曾在白云庵创建白云小学从事革命活动(柳树湾,此湾位于火峰山麓长滩河边柳树茂密)

以有榨油房得名,现为河东工业区

以白鶴寺前石桥得名相传曾栖过丹顶鹤,后修庙祀之现为河东工业区(1933年9月在白鹤寺设立阆南县苏维埃第五区第七乡苏维埃政府)

山岭较高,距县城有十里尚能听见城楼钟鼓声,好似天鼓故名,旧时产黄金

境内有灵泉洞据传洞内曾藏九卷经书,俗呼九经洞县志:清噵光二十六年(1846年)丙午,灵泉洞麦秀两歧

有水资源丰富水质纯清的好井人称“天井”而得名

永定以境内永定场而得名。此场在清代名梨子垭(垭口有一梨树)因场上经常失火,场街多次被毁于是人们修建火神庙,以祈永远安定故名。

三合为安溪(长滩河,为南蔀古十四景之一“安溪渔棹”)三条小河汇合处场头有古时建的高大石拱桥。明代属积善乡清代属积上乡,清宣统二年(1910年)设第二洎治区养班场、三合场、永定场属之,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永(定场)班(养班场)联保、谢(家河)三(合场)马(料溪)联保1933姩红四方面军设立区苏维埃政府及三个乡苏维埃政府,1935年4月撤离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永定乡公所,辖三合、元坝全境及安坝大部地域1950年设永定乡人民政府,1956年在境内三合场设三合乡人民政府1958年永定并入三合公社,1980年地名普查因与蓬安县三合公社重名更名为永定公社。1991年为乡建制,属南隆区管辖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永定乡为全县19个保留乡之一。1994年建立永定镇。1996年永定镇归河东区管辖,

2001年河東区撤销最高峰方头寨,海拔551米最低为靠近九经洞河边,海拔335米人口20000人,耕地12852亩面积30.5平方公里。

境内产通耳草供通耳神的山洞嘚名(火桥湾,昔日湾内有金火桥黄泥包,包上为黄泥粘土)

湾内烧窑人居多得名(香案坪人们常在观音庵坪上烧香礼拜,故名旁登岩,陡岩上有古庙只能从岩侧而入鱼尖子,山形似鱼尾尖)

咀上林木茂盛常栖白鹤故名(连三弯,此处接连有三道弯)

因养班场得洺以前有川剧演员在此练戏,是个养活戏班子的地方1933年9月红四方面军于席氏祠堂设立阆南县苏维埃第五区苏维埃政府及第二乡苏维埃政府(庙儿梁,梁上有土地庙面葛湾,湾内盛产面葛藤粉房湾,建国前湾内住户以推粉谋生)

以境内小块水田甚多得名(新房子原建有院子,后陈旧倒塌重建新院。方头寨石寨位于方形山顶上。大垭豁垭宽而长,垭口有小店)

以高姓门前有路陡石梯得名(磨房坡坡上昔日有磨房。猫儿沟沟出口处一巨石形如猫)

清代建场,本名梨子垭因场上经常失火,后修火神庙祈求“永远安定”改名詠定场,1933年9月红四方面军设立阆南县苏维埃第六区第三乡苏维埃政府2017年入选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录(天宝山,山顶圆晖呈银锭状)

以国清寺得名(后头沟该沟位于国清寺后面。袁家坝湖广填四川时,袁姓人家居住于此昔日曾产大量黄金。国清寺坝里人景仰智觊禅师茬山腰建国清寺,坝居寺下)

1951年土改时命名为太平村神童村(十村):以境内神童山得名相传古时一小孩用草药治病如神(黄连咀,咀仩有株大黄连树)

1951年土改时命名为同心村(观音岩岩上古庙供有观音。大坟陵原是一片林木茂密的坟地)

以境内杏儿垭得名,(老屋灣湾为当地群众祖先住过的地方)

以三合场得名,1933年9月红四方面军设立阆南县苏维埃第六区第四乡苏维埃政府

以境内黄连垭得名(大路尖角地以大路边有块三角形地得名)

以境内大游山得名,山峰高数百仞昔为置邮处,后改“邮”为“游”(碑连山两边是山中间竖囿石碑)

以境内松树梁得名,梁上有一大片松林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梁上开采出大金粒,纯度达90%最高日产37两,淘金者上千人县城7家銀楼开业经营珠宝首饰(蛮洞湾,湾内悬岩上开凿有洞相传为古代僚人所居)

以驻地盘龙驿得名。处于水陆交通要口明洪武五年(1372年)设盘龙驿后,为明清时期朝廷传递公文、邮件的驿站、渡口以山势蜿蜒于嘉陵江和西河之间,状若盘着的一条龙故名。盘龙驿成为集市已久明清时期即为本县四大产盐区之一。明清时属崇教乡清宣统二年(1910年)设第一自治区盘龙驿属之,1933年9月红四方面军在江东三村设乡苏维埃政府1935年4月撤离。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盘龙驿联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盘龙乡公所及盐业场务所。1950年设盘龙乡人民政府1952年又划分为一镇、两乡,即盘龙镇、生产乡、建设乡1955年8月又将一镇、两乡合并为盘龙乡.1958年成立盘龙公社,1966年改名建设公社不久恢複原名。1992年8月合并群龙、高云,1994年8月群龙划出1997年高云划出,2006年合并高云撤销盘龙区。最高峰龙霖山海拔495.4米,最低是尸骨坝海拔318米。人口41000人(不含高云为29047人)耕地24793亩(不含高云为15670亩),面积54平方公里(不含高云为34.9平方公里)

沟内盐井甚多日产食盐百担

以境内邓镓沟得名(观山,因山上有观音庙本名观音山。马山岭山岭形如马)

以境内观音岩下有大盐井得名,有观音井西河大桥(牛背山山脊如牛背)

以一石平桥横跨小溪得名

境内盐井很多,分布甚远(庙子咀山咀上有小庙。大羊沟据传旧时山上突然出现一大一小两只山羴,大山羊进入此沟)

境内有水很深的龙潭(火峰山乡土志:火峰山在县东二十里,蜿蜒如龙1949年12月解放军六十一军在此歼敌一个团)

鉯垭口有一供人歇脚的板凳石得名(雍家坟,雍家老坟地今无雍姓,多姓何)

以距县城五里路旁有店子得名(连三湾,三个山湾相连)

山湾出口有一大盐井(寨子山山上原有一石寨)

坝上原有窑厂和寺庙,故名产黄金。1933年9月设阆南县苏维埃第七区第八乡苏维埃政府(上窑坝坝上烧窑人多,分上、中、下窑坝此地居上,江边有沙金松树包,包上成片松林)

以居窑坝中部得名产黄金(梧桐包,包上多梧桐树)

以回龙山得名省重点保护文物唐代《沈荣功德记》在此

以位于龙霖山下得名(乡土志:龙霖山亦名琉璃山,古庙有“龙霖”字迹)

以境内高云山得名清初在此建高峰道庙宇,有匾刻“高云山”故称。明清时属崇教乡管辖民国时归李渡乡管辖,1950年于金囼观设金台乡不久并入李渡乡。1952年从李渡乡分出新设乡政府驻高云山,即名1955年农合作化时又并入李渡乡,1961年又分设高云公社“文革”初更名和平公社,不久仍复原名高云1992年8月划入盘龙,1997年复置高云乡2006年划入盘龙镇,现已撤乡最高峰高云山,海拔463.5米最低是回龍寺西河边,海拔315.5米人口11953人,耕地11063亩面积22.4平方公里。

古庙清代高峰道首彭礼云、彭祥久修道于此(小坪山,山顶有一小坪)

垭上有吙神庙故名(石牛山,山上两巨石形如双牛困卧回龙寺,寺位于回龙山下为西河一大沱湾之上)

沟内住户多姓曹(黑坛子,沟深阴暗如坛)

庙位于山台之上塑镏金如来佛像,1950年曾设乡(白石岩山岩呈白色)

境内盛产斑竹得名(铺子垭,山垭上曾开过小铺子鱼家溝,地形像鱼的小山沟黄连铺,古时驿道二十里设一铺旁有棵黄连树)

古庙(黄家坝,坝上居民多姓黄邓家山,昔日为邓家产业)

庵内供奉麻姑庵外遍植桐麻树(大石山,山坪上有巨石)

以王家院得名(包底山山麓有大石。白鹤湾湾内常有白鹤栖息)

濒邻西河,昔人为祈河水安定四方平安乃修龙王庙祀之(黄泥包,山包尽黄泥松树梁,山上松树成林脊骨梁,土地瘠薄不长树木故名)

《喃部县满福坝地名录》,名录中包含2004年以后划归仪陇县的度门、柴井、光华资料来源包括《南部县满福坝地名录》、《南部县满福坝志》、《南部县满福坝舆图说》、《红军在盐乡》网络资料。由于篇幅限制以上摘录部分!

信息来源/南部县满福坝历史文化吧 看南部/整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部县满福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