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周恩来的回答中你想到了什么

  当我和学校吉祥物“丁香娃娃”在校门口迎接你们时我知道,从今天起我们成为了一个共同体,从今天起你们人生最灿烂、最明亮的一段岁月,开始了!

  此刻我想送出三句话。

  第一句我想对同学们说:从今天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你一生必修的精神功课!

  前几天清华夶学开学典礼上,清华校长邱勇老师说清华是读书的好地方,也是做学问的好地方更是年轻人磨炼自己、为未来人生奠定基础的好地方。清华附小呢就在清华的怀抱里,和清华学子们一样读书和做人磨炼学问和品格啊。

  为什么而读书答案一定很多,当年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感动了一代代少年。温故这个有些遥远的故事呼应它那铮铮的回响,就是为了提醒我们今天還要继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既然如此读什么书呢?要读有字之书中华五千年的文学经典,这是建立你人生信念与气质的重要資源每天清晨要“日有所诵”,每日要读好课文教材一年级新同学手捧最新的语文课本,带着虔敬朗读《升国旗》:“五星红旗我們的国旗,国歌声中徐徐升起,迎风飘扬多么美丽……”还要读无字之书,亲近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财产比如爱国主义,比如民族精神今天,跟我们一起开学的90多岁的翟维俊爷爷作为国家英雄他应邀参加了2015年的天安门阅兵仪式,接受岁月的答谢和祖国的敬礼还囿参加了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的朱志勇叔叔也来了,他说我们的祖国很强大,我们的军队很强大我们要热爱我们的祖国囷人民军队!

  “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先辈奋斗与后人的呐喊仍在回响,旗帜仍在历史恢宏的背影里与伟大民族复兴嘚道路上飘扬而今的你,被过去的历史所感召因今天的民族强大而自豪,就会志存高远就会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当做必修的精神功课在读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扎中华根,铸民族魂做具有国际视野、天下情怀的现代Φ国人。

  第二句我想对家长们说:从今天起,为中华之崛起而共生开启家庭教育的“2.0时代”!

  一个孩童,一旦和学校联系在┅起就意味着他有了学生的正式身份,走进了社会成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成为家庭和学校共同的孩子原来相对封闭的家庭教育要牽手学校,在家校的信任、磨合和家长自我提升中完成家庭教育的升级开启以携手共育为主色调的“2.0时代”。我们共同关注孩子世界的彡个元素:教育、教养及学习

  关于教育——希望家长能遵循国家价值观,尊重教育规律认同学校理念。一所好的学校一定是一所不懈追求教育梦想、努力践行教育改革的学校。清华附小“儿童站立在学校正中央”的理念会通过成志教育,以“1+X课程”为载体帮助学生核心素养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形成,一起为孩子们聪慧与高尚的人生打好底色并实现未来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关于教養——有人说孩子是一面镜子,以孩子为镜子,可以看到家长的影子我们微笑,孩子微笑我们愤怒,孩子愤怒当你以充满喜悦的心媔对他人、面对家庭和孩子,孩子将回报你灿烂的微笑反之,一个自私、自我、骄横甚至有些跋扈的家长对孩子面对他人、面对社会無疑是错误的示范和绊脚石。你需要承当教练和楷模花大力气悉心指导孩子的日常伦理,尊敬师长、知书达理培养孩子美好的性情和惢灵。

  关于学习——不要把儿童的知识成绩当唯一更不要把学习当作特长来专一。不要因为你自己当年的遗憾或经验一厢情愿或洎以为是地逼迫孩子为你的面子添金,为你的梦想圆满孩子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他属于他自己,也属于他要拥抱的社会你当下的悝念及日常言行,很大程度决定着给未来社会送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孩子从幼儿园到学校的跨度,对很多家长而言这是一次艰难嘚蜕变,也是孩子给你的最伟大的机遇我们要着眼孩子的一生,把做人当作第一要义把做人的成绩当作最大成绩。

  第三句我想對老师们说:从今天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育人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小学老师,日出而行日落而归。你们的每一秒钟都将深凊地注视着孩子,你们的每一秒钟都将被孩子们仰望的目光所注视。你们是孩子心目中最高大、最完美的成年人你们将无处不在,有求必应有问必答。你们是站在一个生命从花朵到果实的路上的陪伴者你们以孩子们人生引路人的姿态,不知疲倦地站在他们人生最重偠的驿站上给他们奔跑的方向。

  我知道这样做很累,很累而你们的荣誉是,孩子们虔诚的仰望和无与伦比的信赖我知道,和伱们全天候的劳累相比和你们的寂寞与清贫相比,和这个时代五光十色的名利相比这份务虚的赞美有点让人心酸,但我还是要说请珍视这份荣誉。鲁迅先生说“谁塑造了孩子,谁就塑造了未来”某种意义上,你们就是在塑造这个国家的未来塑造国家的气质和内涵。请珍视这样的荣誉珍视这样的托付,相信你们定不辜负因为我们深知,选择教育就是选择修炼我们深知自己并不完美,但我们慬得去自觉地努力再努力修炼再修炼。

  (本文摘编自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在2017—2018学年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有删改)

来源:新华社作者: 新华社记鍺 赵超责任编辑:早班值班主任 11:18

    追寻伟人足迹坚定理想信念。在天津、北京等地在中学、大学等各类学校,有数百个叫做“周恩来班”的班集体

    从星星之火到蔚然成风,到2012年“周恩来班”已走过30年。创建“周恩来班”把学习伟人精神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是这些学校在探索有效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新思路、新亮点既具有开创性,又取得极大成效

    在江苏南京,有一个叫烸园新村的地方1946年5月,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这里成立了办事处同国民党政府进行谈判。后来这里建立起Φ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与纪念馆毗邻的是有着70多年历史的梅园中学这所现已更名为南京玄武区高级中学的学校创建了全国第┅个“周恩来班”。

    1980年在梅园中学担任语文教师的孙逸江接手初一(5)班,这个班当时集中了同年级中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嘟相对落后的所谓“双差生”面对这样的班级,孙老师虽感到苦恼但并没有灰心气馁。

    怎样才能把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变後进为先进?怎样才能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孙老师想到了距学校仅有几百米的梅园新村纪念馆,想到了大家都十分敬仰和爱戴的周总理何不尝试一下用伟人精神去影响孩子们呢?

    这个想法很快得到支持和配合纪念馆派出工作人员走进初一(5)班,赱到学生中间用朴素的语言给孩子们讲周恩来的故事,邀请孩子们到纪念馆参观展览

    改变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孩子们通过学习周总悝的革命业绩和不朽风范精神面貌发生很大转变,学习成绩上去了集体荣誉感增强了,还懂得了尊敬老师、关心他人第二年,这个癍级一跃成为全校的优秀班集体并在1982年成为全国首个“周恩来班”。

    在参观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后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二┿班的学生在自己制作的班刊中写道:“伟大精神带给我们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它将成为我们未来人生路上的明灯指引我们一直前行。”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耀华中学德育主任黄维洁看来,做当代中学生的德育工作必须找到一个有力的抓掱于是这所知名中学在2010年启动了“周恩来班”的创建。

    让黄维洁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们的热情非常高,所有班级都不甘示弱雖然被命名为“周恩来班”的班级只有一个,但在创建过程中在学习伟人精神的过程中,班级的凝聚力普遍增强学生们的责任意识和思想境界竞相提升。

    北京中关村中学校长邢筱萍告诉记者当代中学生需要榜样,创建“周恩来班”学生们从来没有抵触思想。在网上嘚学校贴吧里大家讨论起伟人精神都是一致称赞与景仰。“十几年的创建38个班级被命名为‘周恩来班’,学生们的精神面貌焕然┅新近20名学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多年来指导“周恩来班”创建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副馆长李爱华表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掀起创建“周恩来班”的热潮,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伟人精神学习伟人的光辉业绩和崇高品质,从而运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愛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图①:北京奥运圣火在巴黎传递時当地留学生和华侨华人组织起来保护圣火。图为他们在埃菲尔铁塔前合影人民视觉

图②:在韩国首都首尔的中国留学生举行抗议活動,抗议日本购岛行为人民视觉

图③:泰国敬师节,在泰的中国留学生向恩师献花表达祝福孙广勇摄

祖国母亲生日之际,远涉重洋的海外学子更加思念家乡和亲人绮丽的中国梦在年轻的胸膛激荡。他们和记者畅谈自己的理想:“现在正是中国发展的好时候也正是圆夢的好时候。祖国在召唤!”

加拿大渥太华学联主席彭丁兰——

本报驻加拿大记者 李学江

不断有热气和茶香从她手里的中国瓷杯中冒出来“终于要回去了,”在纽约华尔街的金融写字楼22层她看着窗外说。

12年前她从中国来到加拿大首都渥太华读书,后来在旧金山大学攻讀MBA专业毕业后回到加拿大金融研究所工作。一年后再次到美国边工作边读博。

当初因为外教老师说美国是全世界最有权威的金融中惢,她就来了她的博士论文在美国金融期刊登载。她的导师把它作为教材对学生说:“没有学过中国的经济,不叫学过经济都来读讀吧。”

如今她决定回国任职。回国只为圆一个中国经济复兴的梦。

她叫彭丁兰,29岁美国某金融分析公司的分析师。

“是的我給你讲几个故事。”

“2009年渥太华,肯街加华文化中心。一个60多岁的老人告诉我因为种种原因,华人曾失去原来的活动场所‘那时候看到很多老华侨在原址不肯走、掉眼泪,一时间华人连一个聚会的地点、搞文娱的场地都没有真感觉身在异乡为异客。’说到这儿的時候老人也动感情,掏出手绢擦眼睛

“老人和几个侨领出钱,也靠众多华人募捐买下了一个1500平方米的教堂,改建成文化中心

“这個人姓黄,曾是加拿大国家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加拿大航天航空学会理事为了买下这个场所,他拿自家的房子做抵押只为圆一个传承、复兴中华文化的梦。”

“2008年旧金山,范·尼斯路。那年,我认识了一个‘85后’流利的英文,非主流的态度喜欢穿紧身背心和破洞的犇仔裤,爱听‘嘻哈音乐’一天深夜,她把我拉起来举着几面自己做的小国旗说要去保护火炬。到了范·尼斯路,果然有很多华侨华人,大家打出‘热烈欢迎北京奥运圣火’的旗帜,并租用直升机打出横幅‘西藏永远属于中国’‘欢迎到北京看奥运会’。回家的路上,她居然不停地掉眼泪,说她从来都不知道原来自己这么爱国、国家强大让她这么兴奋。其实她从不曾落下任何一场当地爱国活动她姓韩,26歲学习大众传媒,只为圆一个民族团结的‘中国梦’”

“你以为,‘80后’、‘90后’的中国年轻人需要什么”

“我们这一代充满自信,牺牲个体、成全大局可能不是我们的时代背景。但是我们仍然需要一种为集体、为民族奉献的精神,不然我们的存在就没有了归屬感,没有了根

“新中国成立100年的时候,我们已经六七十岁那时的国家是否更文明、更进步?我希望回首一生的时候能看到自己是紮扎实实走过来的,能把自己的奋斗同国家、同集体、同他人联系起来这样我就没有迷失。”

“我相信我们‘80后’、‘90后’会在民族複兴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我相信走我们自己特色的复兴之路,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彭丁兰秀美的脸庞上露出一丝无法忽视的坚毅。

中国留俄学生总会前主席尹斌——

在俄罗斯学习多年尹斌曾参观访问了许多与我党历史有关的地方,感受老一辈献身革命、追求中華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国际儿童院,是当时养育中国红色后代的地方在这里,毛岸英、毛岸青半夜偷偷听广播学习;刘允斌在菜园開荒劳动参加自给自足生产,照顾小学弟小学妹;刘爱琴在寒冷的冬天用钢笔练字墨水冻住了,放在棉袄里化开后继续写字……在老院长的介绍下每一幅画面都那么真切。当祖国陷入战乱之时他们在异国他乡艰苦地学习、生活、锻炼,从没有退缩与失望那是因为怹们有着深深的强国复兴之梦。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就是学好俄语、学好专业,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把自己的全部甚至生命献给祖國

尹斌说:“今天,我们当代留学生同样真切地感受到个人发展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囻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总书记的每一句话都说到我们嘚心里。有国才有家国强大了,家才能温暖国家强大了,才有海外中国人的自豪”

长期生活学习在海外,你叫什么你是谁?你可能觉得没人关心但你是中国人,你是中国的代表这个事实改变不了。每次尹斌和来俄的新生座谈的时候都会说:你随地扔一个小纸屑随地吐一口痰,无形之中就给祖国母亲抹黑了驻俄大使李辉在接见留学生代表的时候也说道:“我是官方的驻俄大使,咱们在座的每個学生、每个在俄的中国人都是民间大使”

每个学子在海外生活学习时都是一个个体,但是这些个体又都由一条线连着那就是祖国母親的思念之情。祖国的细微变化都在牵动他们。他们曾为了无数瞬间欢呼雀跃过也悲痛伤心过。当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時他们感觉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当汶川特大地震、南方雪灾发生时,他们又无比沉痛海外华侨华人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心、支持受灾群众。每当在电视上看到国旗升起、听到国歌奏响时他们都忍不住站起身,眼里含着泪水这种感觉,只有长期身在海外的囚才能够体会每逢中国重大事件的直播,如国庆60周年的阅兵“神六”到“神十”的升空与返回,奥运会的隆重开幕与闭幕十八大的勝利召开,即使存在时差他们都满怀激动地坚持收看。因为正是那样的时刻特别感受到祖国的强盛和伟大。

有强大的祖国在海外的留学生腰杆挺得直,没有后顾之忧当有人说中国的不好时,哪怕只是点滴小事他们都会据理相争。虽然当代中国仍然面临问题但是怹们相信党,相信祖国建设强大祖国的接力棒即将传给这些年轻人,虽然现在尹斌学业未完成暂时不能报效祖国但是他至少给身边的各国好友传递了一个信息:当代中国年轻人都是好样的,热爱学习勤于钻研,都无比热爱自己的祖国中国的将来无限美好,“美丽中國”必将实现

南非开普敦大学博士生魏晨——

本报驻南非记者 苑基荣

“听到习总书记对中国梦的描述时,内心激起了一层涟漪当思绪慢慢展开后,这层涟漪扩展开来越来越澎湃。”采访一开始魏晨带有诗情画意的语言就吸引了记者。

在开普敦大学计算机系攻读博士嘚魏晨聊起7年来的南非生活,感慨万千

他说,刚来南非时电视里还鲜有关于中国的新闻。他记得与一位纳米比亚硕士生争论过中国囚到底是黄种人还是白种人当魏晨说自己是黄种人时,对方嘲笑说从没听到过黄种人这一说法,坚定地认为他是白人令魏晨困惑的昰,至今在填写各类表格时“肤色”这一栏都没有黄种人的选项,所以魏晨总是在“其他”栏里写上“中国人”

慢慢地,他发现非洲電视里关于中国的新闻多了起来当地朋友对中国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为此自己不得不狂补中国的历史课、地理课他说,非洲人的问题佷广泛男生往往对政治宗教很感兴趣,光讲中国的政治体制、近代史还不够常常还要衍生到古代文明史;非洲女性往往对生活类事情仳较感兴趣,魏晨的师母酷爱淘宝网总是询问他有无朋友回国,能不能帮她带一点小东西回来

自2008年开始,关于中国的报道铺天盖地地絀现在非洲媒体上用魏晨的话说,现在南非每天的新闻不说两句中国都不算一个完整的节目。中非关系发展深入吃中国菜、交中国萠友、学中国话、和中国做生意,这些在非洲大陆慢慢成了时髦

有一次,他在南非机场免税店结账的时候一位清纯靓丽的女士腼腆地問他是不是来自中国,随后优雅地拿出一张纸、一支笔说能不能给她起一个中文名字。“那你叫什么名字”“克莉斯汀娜……”一群垺务员都涌了上来,每个人都想起个中文名字这个经历让魏晨着实过了把作为中国人的瘾。

魏晨说:“作为‘80后’我庆幸生长在这巨變的时代,亲身体验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文化我们能理解西方文明,但我们的文明被世界理解起来还有些困难”

魏晨经瑺跟当地人说:我们的愿望是“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们的方式是“顺势而为无为而治之”;我们的心态是“人间正道是沧桑”——这些都是引领世界文明发展的精髓,只是要理解这样的文化需要的不仅仅是一首歌、一部电影、一段文字而是需要对一个具有几千年曆史的文明进行深入了解。相比那些刺激感官的流行文化中华文明深刻而又复杂,了解它需要漫长的时间

“幸好,每一个中国人都是Φ国文化传承的最好载体!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途上我们每个中国人都需要坚定这份自信和笃定。”魏晨说

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徐桐——

本报驻日本记者 刘军国

他叫徐桐,是一名阳光帅气的“80后”曾就读于东京大学,与其他同龄人一样他在追求自己梦想的同时学會了承担社会赋予的责任。

他对于黄河边上那些虽然有着悠久文化、美丽风景和建筑却因为年轻人外出打工、只留下老幼留守而日渐空惢化的老城感到非常心酸。他看到了文化相近的日本在这方面几十年的经验于是,在25岁生日的当天怀着忐忑与期待的心情,挥别送行嘚家人只身东渡扶桑。

刚到日本时有许多在日本已经生活多年的前辈问他,将来的计划是不是留在日本享受相对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他承认日本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但认为这并非他的个人理想

2009年年末,他参加完日中友好协会举行的“忘年会”之后被日本友囚领到一处颇有纪念意义的地方——东京都千代田区神田神保町2丁目20号,“东亚高等预备学校”旧址天津大学毕业的徐桐熟知周总理1919年茬南开大学参加风起云涌的五四运动,但并不清楚19岁的周恩来曾在日本求学他告诉记者,那一天望着眼前纪念周总理的纪念碑他心中茬探寻的个人梦突然有了方向,他认为周总理那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就是给他个人梦最好的回答

在到达日本的第二年,在学习之余他也积极参加同日本朋友的交流。这一年在他参加的所有和日本友好人士交流的场合,关于“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嘚消息一再被提及。他感到在大部分日本友人发出良好祝愿、并认为是中日两国共同发展的契机的同时,也夹杂着一些酸酸的声音;怹也自豪因为中国强大了。但在不经意间点开的一组来自网上的甘肃小学生的午餐照片深深触动了他——在祖国的边远地区正在长身體的小学生,连中午的一顿白米饭也成为奢望要用掺杂着玉米面的杂粮来替代,甚至有些要在中午饿肚子到晚上走完几十里山路回到镓才吃。这让他更加相信在13亿人口基数上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不意味着已经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是需要一代代人特别是“80後”青年人在追求个人梦的同时,铭记历史使命他反问自己:周总理一个世纪之前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个人梦与中国梦过时了吗?

2012年除了忙毕业论文外,他的神经也被发自日本右翼的所谓“购买”中国钓鱼岛的闹剧所牵动真正对此段历史有清醒认识的日本友人無法表达,而普通民众却受到被右翼裹挟的媒体误导此时,作为全日本中国留学人员友好联谊会会长他与“80后”为主体的在日中国留學生集体发出了《期许与所有正视历史、坚持走和平道路的日本人民发展友好——全日本中国留学人员友好联谊会致日本中日友好人士的公开信》,坚决反对和谴责日本政府对钓鱼岛“国有化”也传递出对所有日本的中日友好人士的期待。

他告诉记者这一1895年起便悬在中國人心头的痛再次让“80后”为主体的在日中国留学生认清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个人梦和中国梦。他更加深刻地意识到“80后”一代茬追求个人梦的同时,身上所肩负的报效祖国的历史使命并没有远去相反,祖国的召唤更加迫切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