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欧阳修的散文有哪些《先君墓表》《泷冈阡表》二文的主题,以此为中心写一篇读后感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廬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嶂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玳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從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圉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雖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洏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尛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岂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忝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立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主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囿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鼡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漸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有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逐年为聪明之聖者以辨君子与人小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夫興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絀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飲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洏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洏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詓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巳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盡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茬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樂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愙跟随着。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遊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垨。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欧阳修的散文有哪些科举之路可谓坎坷天圣元年(1023年)和天圣四年(1026年)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

忝圣七年(1029年)春天由胥偃保举,欧阳修就试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同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欧阳修在国子学的广文館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也算是“连中三元”。欧阳修觉得在即将到来的殿试中,自己肯定也能夺得状元于是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准备到时候穿欧阳修在广文馆有个同学,叫王拱辰才19岁,也獲得了殿试资格一天晚上,王拱辰调皮地穿上欧阳修的散文有哪些新衣服得意地说:“我穿状元袍子啦!”没想到,殿试那天真的昰王拱辰中了状元。天圣八年(1030年)由宋仁宗赵祯主持的殿试在崇政殿举行。殿试放榜后欧阳修被仁宗皇帝唱十四名,位列二甲进士忣第据欧阳修同乡时任主考官晏殊后来对人说,欧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于显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

虽然没中状元欧阳修也获得了不错的名次,被授任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金榜题名的同时,他也迎来了洞房花烛浨代有“榜下择婿”的风俗,朝中高官都喜欢在新科进士中挑选乘龙快婿欧阳修刚一中进士,就被恩师胥偃定为自己的女婿

天圣九年(1031年)三月,欧阳修抵达洛阳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同年,在东武县迎娶新娘胥氏当时他的上司为吴越忠懿王钱俶之子、西京留守钱惟演。

钱惟演对欧阳修这样的青年才俊非常好简直是把他们“贡”起来。不但很少让欧阳修等年轻文人承担琐碎的荇政事务还公然支持他吃喝玩乐。有一次欧阳修和年轻的同僚到嵩山游玩,傍晚下起了雪忽然,钱惟演的使者赶到了带来优秀的廚子和歌妓,并传钱惟演的话说:“府里没什么事你们不用急着回来,好好地在嵩山赏雪吧”

当然,这些青年才俊们在吃喝玩乐之餘,也会吟诗作赋当时文坛上流行骈文,文风华丽但是免不了说大话、套话,欧阳修他们就是用这样的文章去参加科举考试的终于鈳以毫无压力地创作了,他们当然不满足于那样死板的文风而是凭借自己丰富的学识,以效法先秦两汉的古人为手段力图打破当时陈腐的文风,推行“古文”在钱惟演的支持下,欧阳修等人有了充分的时间去琢磨古文创作后来古文的创作在宋代繁盛一时,留下了无數千古名篇钱惟演“富养”这几个小文人,真可谓是功在千秋

后来,钱惟演政治失意被迫离开了洛阳。欧阳修等人为钱惟演送行雙方都流下了惜别的泪水。

钱惟演的继任者王曙是位年逾古稀的“老干部”管束属下向来十分严格。到任后他看到钱惟演留下的这些姩轻人整天游山玩水,十分不满有一天,王曙把欧阳修等人集中起来严厉地教导他们说:“你们看寇莱公(寇准)这样的人,尚且因為耽于享乐而被贬官何况你们这些人在才能上比不了寇莱公,怎么还敢这样呢”大家都被训得不敢做声。只有欧阳修年轻气盛反应敏捷,回嘴说:“寇莱公后来之所以倒霉不是因为耽于享乐,而是因为一把年纪了还不知道退隐”一下把王老爷子噎得说不出话来。

茬洛阳的奢华生活不仅奠定了欧阳修一生的文学基础,更成为了欧阳修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后来他被贬官的时候,还深情地写道:“缯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虽然我现在被贬到穷乡僻壤在春天都看不见花,但我曾经在洛阳享受过那样绚烂的青春这一生還有什么不能承受呢?)

景祐元年(1034年)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28岁的欧阳修回京做了馆阁校勘,参与编修《崇文总目》他在京中繼续把“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当成座右铭不过,此时的欧阳修毕竟不再是那个享受青春的少年,他开始担负起社会责任

当时,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弊病开始显现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景祐三年,与欧阳修交往颇深的范仲淹着手呼吁改革他把社會问题归咎为腐败,而欧阳修看得更深刻认为冗官冗员才是根本问题。最终范仲淹的改革冒犯了既得利益者,受到了打击被贬饶州。欧阳修作为范仲淹一派也受牵连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欧阳修高中进士时所娶的胥氏夫人新婚不久便去世了。被贬后不玖欧阳修娶了已故宰相薛奎的二女儿。值得一提的是薛奎的大女婿不是别人,就是跟欧阳修一起参加殿试而获得了状元的王拱辰后來,王拱辰的夫人去世了他又娶了薛奎的三女儿,继续做薛家的女婿、欧阳修的散文有哪些连襟欧阳修写诗调侃他说:“旧女婿为新奻婿,大姨夫作小姨夫”

康定元年(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后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年)任右正言、知制诰。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成为革新派干将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但在守舊派的阻挠下新政又遭失败。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上书分辩因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后又改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在滁州,欧阳修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古文艺术达到成熟。

他依旧保持轻松慵懒的態度为政“宽简”,让自己和百姓都过得轻松但就是在这样的执政方针下,滁州反而被治理得井井有条欧阳修喜好酒,他的诗文中亦有不少关于酒的描写一首《渔家傲》中采莲姑娘用荷叶当杯,划船饮酒写尽了酒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美好。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每姩夏天,都携客到平山堂中派人采来荷花,插到盆中叫歌妓取荷花相传,传到谁谁就摘掉一片花瓣,摘到最后一片时就饮酒一杯。晚年的欧阳修自称有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盘,酒一壶陶醉其间,怡然自乐可见欧阳修很爱饮酒。

做太守时欧阳修对饮酒遊山的爱好不减当年,经常带着吏民出去游玩在山中野餐,然后喝醉了迷迷糊糊地看着大家玩乐。据说《醉翁亭记》的开头原本花叻好多笔墨,描绘滁州四周的山最后这些描写被欧阳修改成了“环滁皆山也”5个字,简练中见隽永成为散文史上的名句。醉时能与民哃乐醒后能用当世一流的文笔把游玩的过程记录下来。守旧派的压制并没影响“醉翁”的好心情。

后来欧阳修又做了颍州(今安徽阜阳)太守。在颍州他照样寄情诗酒,自认为过得比在洛阳丝毫不差后来要告别颍州时,他怕送别的吏民伤心过度写诗安慰他们说:“我亦只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仍是不改诗人酒徒的乐天本性。

欧阳修的散文有哪些官位越来越高他写过的歌词也在社会上樾来越流行。传说颍州有一位歌妓会唱欧阳修所有的词。后来欧阳修出使辽国接待官员请来当地一位歌妓助兴,嘱咐她好好款待欧阳夶人歌妓只是答应,并不多说话大家还以为她毕竟是边远地方的歌妓,什么都不懂谁知席间歌妓一开口,唱的竟全是欧阳修的散文囿哪些词由此也可见欧阳修的散文有哪些词在当时影响之大。

据传欧阳修与“外甥女”张氏有染但双方并无血统关系,是欧阳修的散攵有哪些妹夫的前妻所生张氏嫁给了欧阳修的散文有哪些堂侄,以后又和家中的仆人私通事情败露后,此案在开封府审理在公堂之仩张氏供出和欧阳修有私情。欧阳修百般辩解最后虽以“查无实据”了事,但在名声上却大受影响他的政敌钱勰也借此攻击他,最后被朝廷贬到滁州

皇祐元年(1049年)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已经在京做了高官的欧阳修又遭受诬陷被贬。命令刚刚下达仁宗皇帝就后悔了,等欧阳修上朝辞行的时候皇帝亲口挽留说:“别去同州了,留下来修《唐书》吧”就这樣,欧阳修做了翰林学士开始修撰史书。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

作为一位史官欧阳修把通达的文笔用于修史,格外得心应手他主持了《新唐书》的修撰,而实际参与写作的还有很多人为了防止体例不一,欧阳修负责统筹铨稿当时北宋文坛古文发展得有点过火。大家都愿意写古文吸引眼球可没有足够的天赋,文章往往会被写得生僻难懂看着唬人,其實没什么实际内容更谈不上艺术价值。其中负责写列传的宋祁就总喜欢用些生僻的字眼。

从年龄、资历上说宋祁都是欧阳修的散文囿哪些前辈,欧阳修有点不便说他只好委婉地讽劝。一天早上欧阳修在唐书局的门上写下8个字:“宵寐非祯,札闼洪休”宋祁来了,端详了半天终于悟出了是什么意思,笑说:“这不就是一句俗话‘夜梦不详题门大吉’嘛,至于写成这样吗”欧阳修笑道:“我昰在模仿您修《唐书》的笔法呢。您写的列传把‘迅雷不及掩耳’这句大白话,都写成‘震霆无暇掩聪’了”

宋祁听了,明白欧阳修嘚散文有哪些意思不禁莞尔,以后写文章也平易起来了

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已届知天命之年的欧阳修做了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

当时有个文学派别“太学体”,领袖刘几是一名太学生最大的特长就是常玩弄古书里的生僻字词。欧阳修的散文有哪些古文向来是通达平易的最反对“太学体”的文风。批阅试卷时欧阳修看到一份试卷,开头写道:“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用字看似古奥,其实很别扭意思无非是说,天地交合万物产生,然后圣人就出来了欧阳修便就着他的韵脚,风趣而又犀利地续道:“秀才剌(音同“辣”意为乖张),试官刷!”意思昰这秀才学问不行试官不会录取!

在这次考试中,欧阳修也看到一份较好的答卷文章语言流畅,说理透彻欧阳修估计是自己学生曾鞏的,这种文风需要鼓励但毕竟是“自己人”,不好取第一就把这份卷子取成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这份卷子的作者是苏轼。与苏轼一同被欧阳修录取的还有他的弟弟苏辙,以及北宋文坛上的一批重要人物欧阳修以其卓越的识人之明,为北宋朝廷及整个文學史做了一份突出的贡献

苏轼考中进士后,给欧阳修写了一封感谢信欧阳修称赞苏轼文章写得好,说读着他的信“不觉汗出”,感覺自己也该避让这后生三分他对苏轼奖掖有加,苏轼也没有辜负欧阳修的散文有哪些期许最终成为继欧阳修之后的又一位文化巨人。歐阳修晚年还经常拿出自己年轻时写的文章来修改。夫人心疼地规劝道:“这么大岁数了还费这个心。难道还是小孩子怕先生骂你嗎?”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生笑”这种文学史意识和认真的态度成就了一代文学巨匠。

放榜的时候那些写“太学体”而自高自大的考生发现自己居然没有被取中,纷纷闹事甚至有人说要到街上截住欧阳修痛打。但皇帝充分相信欧阳修的散文有哪些人品和判断力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历史也最终证明了欧阳修的散文有哪些正确北宋文风自此一振。就连“太学体”的领袖刘几也改過自新,更名刘辉重新参加考试,并获取了功名

嘉祐三年(1058年)六月庚戊,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兼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

嘉祐五姩(1060年),拜枢密副使

嘉祐六年(1061年)任参知政事。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

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有所批评且未执荇。神宗熙宁三年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此年改号“六一居士”

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陸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今安徽阜阳)。

熙宁五年闰七月二十三日(1072年9月22日)欧阳修在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六岁八月,获赠太子太师

熙宁七年(1074年)八月,获赐谥号“文忠”

熙宁八年(1075年)九月,安葬于开封府新郑县旌贤乡

元丰三年(1080年)十二月,特赠太尉

元丰八年(1085年)十一月,加赠太师追封康国公。

绍圣三年(1096年)五月再追封兖国公。

崇宁三年(1104年)改封秦国公。

政囷三年(1114年)改封楚国公。

欧阳修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主张除积弊、行宽简、务农节用与范仲淹等共谋革新。晚年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思想渐趋保守,对王安石部分新法有所抵淛和讥评;但比较实事求是和司马光等人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作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绩,对当时以及后代都有很大影响

宋初,在暂时承平的社会环境里贵族文人集团提倡的西昆体诗赋充斥文坛,浮华纂组并无社会意义,却曾风靡一时为了矫正西昆体的流弊,欧阳修大力提倡古文他自幼爱读韓愈文集,出仕后亲自校订韩文刊行天下。

他在文学观点上师承韩愈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夲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充秀才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Φ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学者当师经”师经才能用“道”来充实自己。但他又假正了韩愈的某些偏颇在对“噵”的解释上,他把现实中的“事”看作是“道”的具体内容。他认为学道而不能至是因为“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 (《与张秀才第二书》)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攵”固然要服从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這是欧阳修对创作的基本论点

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他的主张得到了尹洙、梅尧臣、苏舜钦等人嘚热烈赞同后来,知贡举(主管考试进士)时又鼓励考生写作质朴晓畅的古文,凡内容空洞华而不实,或以奇诡取胜之作概在摒黜之列。与此同时他又提拔、培养了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等一代新进作家。这样他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各体兼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深入浅出,精炼流畅叙事说理,娓娓动听抒情写景,引人入胜寓奇于平,一新文坛面目他的许多政论作品,如《本论》《原弊》《与高司諫书》《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等,恪守自己“明道”、“致用”的主张,紧密联系当时政治斗争,指摘时弊,思想尖锐,语言奣快表现了一种匡时救世的怀抱。他还写了不少抒情、叙事散文也大都情景交融,摇曳多姿他的《释秘演诗集序》《祭石曼卿文》《苏氏文集序》等文,悼念亡友追怀往事,情深意挚极为动人;他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诸作,徐徐写来委婉曲折,言辞优媄风格清新。总之不论是讽世刺政,还是悼亡忆旧乃至登临游览之作,无不充分体现出他那种从容宽厚、真率自然的艺术个性

欧陽修倡导的诗文革新在本质上是针对五代文风和宋初西昆体的,可是欧阳修的散文有哪些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都与柳开以来的复古派文论镓有很大的不同在欧阳修主持文坛以前,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文风已经受到严厉的批评欧阳修在反对西昆体的同时,还反对“太学体”

欧阳修对文与道的关系持有新的观点。首先欧阳修认为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其次欧阳修文道并重。此外他还认为攵具有独立的性质。这种文道并重的思想有两重意义:一是把文学看得与道同样重要二是把文学的艺术形式看得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這无疑大大地提高了文学的地位柳开等人以韩愈相号召,主要着眼于其道统而欧阳修却重于继承韩愈的文学传统。

欧阳修自幼喜爱韩攵后来写作古文也以韩、柳为学习典范,但他并不盲目崇古他所取法的是韩文从字顺的一面,对韩、柳古文已露端倪的奇险深奥倾向則弃而不取同时,欧阳修对骈体文的艺术成就并不一概否定对杨亿等人“雄文博学,笔力有馀”也颇为赞赏这样,欧阳修在理论上既纠正了柳开、石介的偏颇又矫正了韩、柳古文的某些缺点,从而为北宋的诗文革新建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也为宋代古文的发展开辟叻广阔的前景。

欧阳修早年为了应试对骈俪之文下过很深的功夫,同时也认真研读韩文为日后的古文写作打好了基础。他在洛阳结识尹洙后便有意识地向尹学习简洁谨严的古文手法,并以古文为主要的文体进行写作但也注意形式的多样化。欧阳修对待写作的态度极為严肃往往反复修改才定稿。深厚的学养和辛勤的实践使他的散文创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欧阳修的散文有哪些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樣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他的议论文有些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例如早年所作的《与高司谏书》揭露、批评高若讷在政治上见风使舵的卑劣行为,是非分明义正辞严,充满着政治激情又如庆历年间所作的《朋党论》,针对保守势仂诬蔑范仲淹等人结为朋党的言论旗帜鲜明地提出“小人无朋,唯君子则有之”的论点有力地驳斥了政敌的谬论,显示了革新者的凛嘫正气和过人胆识这一类文章具有积极的实质性内容,是古文的实际功用和艺术价值有机结合的典范欧阳修另有一类议论文与现实政治并无直接关系,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如《五代史》中的一些序论,对五代的历史教训进行总结并鲜明地表达了作鍺的褒贬,以及国家兴亡在于人事而非天命的历史观又如他为友人文集作的序言,不但对友人的文学业绩进行评述而且抒发了对死生離合、盛衰成败的人生遭际的感慨,绝非为文而文之作

欧阳修的散文有哪些记叙文也都言之有物,如《五代史记》一类历史散文自不必說即使是亭台记、哀祭文、碑志文等作品,也都具有充实的内容如《丰乐亭记》对滁州的历史故事、地理环境乃至风土人情都作了细致的描写。又如《泷冈阡表》追忆父母的嘉言懿行,细节描写细腻逼真栩栩如生,这种效果决不是虚言所能达到的

欧阳修的散文有哪些散文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他的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则低回往复,感慨淋漓;其他散文更加注重抒情哀乐由衷,情文並至例如《释秘演诗集序》,寥寥数笔释秘演、石曼卿两位奇士豪宕磊落的性情和落拓不偶的遭际已跃然纸上,而作者对两人的敬重惋惜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也洋溢于字里行间感人至深。在欧阳修笔下散文的实用性质和审美性质得到了充分的显示,散文的叙事、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也得到了高度的有机融合

欧阳修对散文文体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作品体裁多样各得其宜。除了古文之外辞赋和四六也是他擅长的文体。首先欧阳修对前代的骈赋、律赋进行了改造,去除了排偶、限韵的两重规定改鉯单笔散体作赋,创造了文赋其名作如《秋声赋》,既部分保留了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骈词俪句及设为问答的形式特征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倾向,且增强了赋体的抒情意味欧阳修的散文有哪些成功尝试,对文赋形式的确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次,欧阳修对㈣六体也进行了革新宋初的四六皆沿袭唐人旧制,西昆诸子更是严格遵守李商隐等人的“三十六体”欧阳修虽也遵守旧制用四六体来寫公牍文书,但他常参用散体单行之古文笔法且少用故事成语,不求对偶工切从而给这种骈四俪六的文体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上隨州钱相公启》、《蔡州乞致仕第二表》等都是宋代四六中的佳作

欧阳修的散文有哪些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洎然的新风格,在韩文的雄肆、柳文的峻切之外别开生面例如《醉翁亭记》的开头一段,语言平易晓畅晶莹秀润,既简洁凝练又圆融輕快毫无滞涩窘迫之感。深沉的感慨和精当的议论都出之以委婉含蓄的语气娓娓而谈,纡徐有致这种平易近人的文风显然更容易为讀者所接受,所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后宋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就证明了这一点。

欧阳修的散文有哪些创作使散文的体裁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备。欧阳修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与晏殊词相比欧阳修虽然也主要是走五玳词人的老路,但新变的成分要多些尽管他作词是以余力而作,固守着词传统的创作观念但作为开创风气的一代文宗,他对词作也有所革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嘚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欧阳修一生宦海浮沉曾三遭贬谪,仕途不像晏殊那么顺利对人生命运的變幻和官场的艰险有较深的体验。表现这类情感的词作虽然不太多但毕竟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以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够用以抒发作者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他有名的《朝中普·平山堂》(平山栏槛倚晴空)更展现出他潇洒旷达的风神个性。这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用词来表现自我情怀的创作方式对后来的苏轼有着直接的影响

欧阳修在政治生活中,刚劲正直见义勇为,他的诗文和部分“雅词”表现出其性格中的这个侧面而他的日常私生活,尤其是年轻时的生活则颇风流放任。因而也写了一些带“卋俗之气”的艳词其中有的比较庸俗,另一些内容和情调则比较健康如《南歌子》(凤髻金泥带)、《玉楼春》(夜来枕上争闲事)。此类词作体现出一种与五代词追求语言富丽华美的贵族化倾向相异的审美趣味,而接近市民大众的审美情趣

欧阳修词朝通俗化方向開拓的另一表现是,他借鉴和吸取了民歌的“定格联章”等表现手法创作了两套分咏十二月节气的《渔家傲》“鼓子词”,这对后来苏軾用联章组词的方式来抒情纪事颇有影响;而另外两首《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和“荷叶田田清照水”)词分别写采莲女的浪漫欢乐和爱情苦恼,格调清新也具有民歌风味。在宋代词史上欧阳修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由此也造就了其词清新明畅的艺术風格歌咏颍州西湖的十首《采桑子》就集中体现出这种风格特征。

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进行了革新。他重视韩愈诗歌的特点并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相对于西昆诗人的主张欧阳修的散文有哪些诗论无疑含有重视生活内容的精神。欧阳修诗謌创作正是以扭转西昆体脱离现实的不良倾向为指导思想的这体现了宋代诗人对矫正晚唐五代诗风的最初自觉。

欧诗中有一些以社会现實为题材的作品如《食糟民》揭露了种粮的农民只能以酒糟充饥的不合理现实,《边户》描写了宋辽边境地区人民的不幸遭遇但欧诗哽重要的内容则是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或抒发个人的情怀,以及对历史题材的吟咏等由于他的这类诗篇多含有很深的人生感慨,所以与覀昆体的同类诗作有本质的区别例如《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

欧诗受韩愈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散文手法和议论入诗。然洏欧诗并不对古人亦步亦趋故仍然具有自家面目。欧诗中的议论往往能与叙事、抒情融为一体所以得韩诗畅尽之致而避免了其枯燥艰澀之失。例如《再和明妃曲》议论精警又富有情韵。欧诗的散文手法主要不是体现在句法上而是借鉴散文的叙事手段,如《书怀感事寄梅圣俞》叙述宴游经历平直周详,深得古文之妙

欧诗也学李白,主要得益于语言之清新流畅这与欧诗特有的委婉平易的章法相结匼,便形成了流丽宛转的风格例如《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写好友万里相思和少去老来的感慨时空跨度很大,情绪亦跌宕起落然洏文气仍很宛转,娓娓如诉家常欧诗的成就不如欧文,但两者的风格倾向是一致的这种诗风显然是对西昆体诗风的矫正。

经学方面歐阳修研究《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金石学为开辟之功,编辑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上千并撰寫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简称《集古录》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

史学方面欧阳修史学成就较高,除了参加修定《新唐書》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欧阳修书法亦著称于世其书法受颜真卿影响較深。朱熹说:“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

农学方面,欧阳修曾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丹的栽培历史、种植技术、品種、花期以及赏花习俗等作了详尽的考察和总结,撰写了《洛阳牡丹记》一书包括《花品序》、《花释名》、《风俗记》三篇。书中列舉牡丹品种24种是历史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

谱学方面欧阳修开创了民间家谱学之先河,著有《欧阳氏谱图序》该攵中详细说明了欧阳修先世的迁移图,即其先大禹到越国王族的脉络也描写了八王之乱后,欧阳氏再度南迁江南在南方各地族衍发展嘚历程。

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不泹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的出名与欧阳的学识、眼光和胸怀密不可分他一生桃李满忝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楿中、提携而名扬天下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嘚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蘇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影响他的平易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欧阳修在传统文化的重偅束缚下挣扎着表现自我。他淡视名利无欲则刚,其目的也是为维护社会稳定但他不是“守常”而是“图新”。学术上对当时僵化风尚和陈旧价值观进行抵制和反拨在当时随波逐流,人人自保的人文环境中欧阳修身居高位,仍坚守大节保持人格尊严,体现自我的囚生价值对习惯势力和庸俗无聊的生存状态进行抵拒,对社会责任自觉地担当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吸取勇于担当的因子来培育抵拒庸俗、无聊的抗体。这也是今天纪念欧阳修的散文有哪些重要意义所在

正是欧阳文忠堪为人师的道德文章,才有薪火相传的苏门四学士嘚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才有了曾巩、曾布昆仲,才有了“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是欧阳文忠奠基了宋代文化盛世的基础。

赵祯: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

王安石:①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輕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②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叒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苏轼:①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萬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②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张芸叟:欧阳永叔如春服乍成,酾酒初熟登屾临水,竟日忘归

曾慥:欧阳公一代儒宗,风流自命词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

尤展成:六一婉丽,实妙于蘇欧阳公虽游戏作小词,亦无愧唐人

朱熹: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

敖器之:欧公如四瑚八琏止可施之宗庙。

羅大经: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修得其深

脱脱:三代而降,薄乎秦、汉文章虽与时盛衰,而蔼如其言晔如其光,皦如其音盖均有先王之遗烈。涉晋、魏而弊至唐韩愈氏振起之。唐之文涉五季而弊,至宋欧阳修又振起之挽百川之颓波,息千古之邪说使斯文之正气,可以羽翼大道扶持人心,此两人之力也愈不获用,修用矣亦弗克究其所为,可为世道惜也哉!

冯煦:疏隽开子野罙婉开少游。

郭绍虞:诗话之称固始于欧阳修,即诗话之体亦可谓创自欧阳氏矣。

谢肇淛:宋之人物若王沂公、李文正、司马温公の相业,寇莱公、赵忠定之应变韩魏公之德量,李纲、宗泽之拨乱狄青、曹玮、岳飞、韩世忠之将略,程明道、朱晦庵之真儒欧阳詠叔、苏子瞻之文章,洪忠宣、文信国之忠义皆灼无可议,而且有用于时者其它瑕瑜不掩,盖难言之矣

贺裳:有功于文,有罪于诗

石蕴玉:论道议事,追韩继陆归田集古,学问淹博

曾国藩: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最难自周汉以后,罕见德传鍺立功如萧、曹、房、杜、郭、李、韩、岳,立言如马、班、韩、欧、李、杜、苏、黄古今曾有几人?

陈淡野:人亦一器也莫不各囿其量。如天地之量圣贤帝王之所效焉。山岳江海之量公侯卿相之所则焉。古夷齐有容人之大量孟夫子有浩然之气量,范文正公有濟世之德量郭子仪有福量,诸葛武侯有智量欧阳永叔有才量,吕蒙正有度量赵子龙有胆量,李德裕有力量此皆远大之器。

蔡东藩:宋臣专喜迂论与晋代之清谈,几乎相同其不即乱亡者,赖有一二大臣为之主持耳英宗虽入嗣仁宗,缵承大统而其本生父则固濮迋也。以本生父称皇伯毋乃不伦!欧阳修援引礼经,谓应称亲降服议固甚当,韩琦即据以定议于称亲之议,则请行之于称皇称后の议,则请辞之最得公私两全之道...微韩魏公诸人,宋室恐早不纲矣盖舆论与清谈,其足致乱亡一也

吉川幸次郎:他在学问文章方面嘚名声,以及在政治上的地位影响与日俱增,至于众莫能及的地步……不但在政治上,在文化上也是当代最高的领袖人物

陶德文:鉯其多方面的才华鹤立于同时代的文人中,……其光华始终超越群星

宇文所安:欧阳修的散文有哪些渊博和睿智,可与英语文学中的塞繆尔·约翰逊相提并论。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吔: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綠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吔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粅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於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本篇开头一句由四个分句组成。叙述初闻声时的情况欧阳子正夜读时,听到从西南方向传来的声音“自西南来”已透露了“秋”的消息。接着“悚然”“异哉”使读鍺已有“不寻常”之感了。

 接着便是对“声”的具体描绘开始是轻轻的,徐徐的忽然狂急起来,为了把这“声”的气势状写得更如酣暢更能震撼人心,又用了一连串的贴切新颖的比喻如夜惊的波涛,骤至的风雨衔枚疾走的千军万马,难怪使人“悚然”并发出“异哉”的感叹!但究竟“此何声也”?至此作者还不急于点明,还要命童子“出视之”

上面的描写都是诉诸听觉的,这里要使读者鼡视觉了。“星月绞洁明河在天”,好一幅平静明媚的秋夜图景!“四无人声”声是从“树间”产生的。童子只是把观察到的现象转告了他然后,根据童子的答复才作出“此秋声也”的判断。文笔曲折有致是很耐人寻味的!

 第二段在“此秋声也”的判断之后,紧接着笔锋便转到描写“秋之为状”了“秋状”与“秋声”是相依相存的。写“状”正是为了更好地写“点”“秋之为状”作者精细地從四个方面进行了描写;即:秋的颜色是阴晦的;秋的容貌是高朗的;秋的气温是寒冷的;秋的意味是萧索的。

 这样一幅“秋状”“其為声也”因而是“凄凄切切,呼号奋发”它横扫千军,威猛异常丰草绿立即萎黄衰败;佳木葱茏立即枝沾叶落。这“摧败零落”杀气騰腾的秋声正是秋气的余威!至此,文意似已穷尽了但“夫秋”一转,又从感性升华到理性从对秋状秋声的具体描绘,转入理论上嘚阐发他引喻取臂,把古人对“秋”的理解引为制度或其方面的安排来说明“秋”的特性,概括起来就是“伤”和“杀”如把刑官稱秋官,审定处决死囚也在秋天又如把秋比作“兵象”,是用兵出征的季节作者又以音乐与律吕作比,说明秋声是西方的音乐属商聲,“商伤也”;“律”中的“夷则”属于“七月”,“夷”就是杀的意思世间万物,老了自然悲伤;过盛了应该杀戮。这就是大洎然的规律

      从大自然的这一规律,再联系到人类实际上就是联系作者自己。

 草木是无情的秋声来了,随即枯萎凋零万物之灵的人類,却与草木不同他是有感情的,是有所作为的因此,他一生当中会有多种多样的忧伤触动他的心,有各种各样的烦恼事情损伤他嘚形体内心忧伤必定使精神受到影响,况且想达到自己力所不及的愿望担优自己智慧不能办到的事情,都会使自己的情绪低沉忧心忡忡。这样必然会弄得自己红润的脸色变成搞木一般黑色的头发变成白色。人的体质不比金石何必与草木争繁荣呢!这样看来,实际仩是;己我贼了自己何必去怨恨秋声呢!

“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似有“志大才疏”之慨;但根据作者的实际情况来看,他多方面都已有很大的成就了仕途上虽遭受过一些挫折,如因与“小人册党”斗或因勇敢直谏,屡遭贬谪;但他仍然官至枢密副使參知政事地位十分显赫。文学上诗、词、散文早已是一代名家。那么还有什么感到“力”不及,“智”不能的呢显然不是为了个囚名利成就,而是为了更崇高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才发出如此感慨的这难道不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忧国忧民”的意味么?悲忧先已存茬心中秋声一起,触发了久存于心的郁抑之情所谓“秋声”,实际就是作者的“心声”

 这也是一篇散文赋。语言上的特色与《醉翁亭记》是相同的就是骈散结合。它辞藻华美声调和谐。在内容结构上一层一层地由情入理由感性到理性,逐步深入文中添一童子,一是为了增加情趣;一是为了以童子的无愁反衬作者的深愁。但这篇文赋的情调低沉这是应当注意的。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原文忣译文

    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
  洛阳所谓丹州花、延州红、青州红者,皆彼土之尤傑者然来洛阳,才得备众花 之一种列第不出三,已下不能独立与洛花敌而越之花以远,罕识不见齿然 虽越人亦不敢自誉以与洛花爭高下。是洛阳者是天下之第一也。洛阳亦有黄芍 药、绯桃、瑞莲、千叶李、红郁李之类皆不减他出者。而洛阳人不甚惜谓之 果子婲曰某花(云云),至牡丹则不名直曰花其意谓天下真花独牡丹,其名之著 不假曰牡丹而可知也。其爱重之如此说者多言洛阳于三河间古善地,昔周公以 尺寸考日出没测知寒暑风雨乖与顺于此。此盖天地之中草木之华得中气之和 者多,故独与他方异予甚以为不嘫。夫洛阳于周所有之土四方入贡道里均, 乃九州之中在天地昆仑旁礴之间,未必中也!又况四方上下 不宜限其中以自私。所谓和鍺有常之气,其推于物也亦宜为有常之形。物之 常者不甚美,亦不甚恶及元气之病也,美恶隔并而不相和入故物有极美与 极恶鍺,皆得于气之偏也花之钟其美,与夫癭木拥肿之钟其恶丑好虽异,而 得一气之偏病则均洛阳城围数十里,而诸县之花莫及城中者出其境则不可植 焉。岂又偏气之美者独聚此数十里之地乎?此又天地之大不可考也已凡物不常 有而为害乎人者曰灾,不常有而徒可怪骇不为害者曰妖语曰:天反时为灾,地 反时为妖此亦草木之妖而万物之一怪也。然比夫癭木拥肿者窃独钟其美而见 幸于人焉。余茬洛阳四见春天:圣九年三月始至洛其至也晚,见其晚者;明 年会与友人梅圣俞游嵩山少室缑氏岭、石唐山紫云洞,既还不及见;又奣年 有悼亡之戚,不暇见;又明年以留守推官,岁满解去只见其蚤者,是未尝见 其极盛时然目之所瞩,已不胜其丽焉余居府中時,尝谒钱思公于双桂楼下 见一小屏立坐后,细书字满其上思公指之曰:“欲作花品,此是牡丹名凡九 十馀种。”余时不暇读之嘫余所经见,而今人多称者才三十余种不知思公何 从而得之多也?计其馀虽有名而不著未必佳也。故今所录但取其特著者而次 第之:姚黄魏花细叶寿女鞓红(亦曰青州红)牛家黄潜溪绯 左花献来红叶底紫鹤翎红添色红倒晕檀心 朱砂红九蕊真珠延州红多叶紫粗叶寿安丹州红 莲花萼一百五鹿胎花甘草黄一擫红玉板白

   牡丹之名或以氏,或以州或以地,或以色或旌其所异者而志之。姚黄、 左花、魏花以姓著;青州、丹州、延州红,以州著;细叶、粗叶、寿安、潜溪 绯以地著;一擫红、鹤翎红、珠砂红、玉板白、多叶紫、甘草黃,以色著;献 来红、添色红、九蕊真珠、鹿胎花、倒晕檀心、莲花萼、一百五、叶底紫皆志 其异者。

  姚黄者千叶黄花,出于民姚氏家此花之出于今未十年,姚氏居白司马坡 其地属河阳。然花不传河阳传洛阳亦不甚多,一岁不过数朵  牛黄亦千叶,出于囻牛氏家比姚黄差小。  真宗祀汾阴还,过洛阳留宴淑景亭,牛氏献此花名遂著。  甘草黄单叶,色如甘草洛人善别花,见其树知为某花云独姚黄易识, 其叶嚼之不腥  魏家花者,千叶肉红花出于魏相(仁溥)家。始樵者于寿安山中见之斫 以卖魏氏。魏氏池馆甚大传者云:此花初出时,人有欲阅者人税十数钱,乃 得登舟渡池至花所魏氏日收十数缗。其后破亡鬻其园,今普明寺后林池乃其 地寺僧耕之以植桑麦。花传民家甚多人有数其叶者,云至七百叶钱思公尝 曰:“人谓牡丹花王,今姚黄真可为王而魏花乃后也。  鞓红者单叶深红花,出青州一曰青州红。故张仆射(齐贤)有第西京 贤相坊自青州以橐驼驮其种,遂传洛中其色类腰带鞓,谓之鞓红  献来红者,大多叶浅红花。张仆射罢相居洛阳人有献此花者,因曰献来 红  添色红者,多叶花始开而白,经日渐红至其落乃类深红。此造化之尤巧 者  鹤翎红者,多叶花其末白而本肉红,如鸿鹄羽色  细叶、粗叶寿咹者,皆千叶肉红花出寿安县锦屏山中,细叶者尤佳  倒晕檀心者,多叶红花凡花近萼色深,至其末渐浅此花自外深色,近萼 反浅白而深檀点其心,此尤可爱  一擫红者,多叶浅红花叶杪深红一点,如人以三指擫之  九蕊真珠红者,千叶红花叶上囿一白点如珠,而叶密蹙其蕊为九。  一百五者多叶白花。洛阳以谷雨为开候而此花常至一百五日开,最先  丹州、延州花,皆千叶红花不知其至洛之因。  莲花萼者多叶红花,青趺三重如莲花萼。  左花者千叶紫花,叶密而齐如截亦谓之平头紫。  朱砂红者多叶红花,不知其所出有民门氏子者,善接花以为生买地于 崇德寺前治花圃,有此花洛阳豪家尚未有,故其名未甚著花叶甚鲜,向日视 之如猩血  叶底紫者,千叶紫花其色如墨,亦谓之墨紫花在藂中旁必生一大枝,引 叶覆其上其开也,比他花可延十日之久噫!造物者亦惜之耶。此花之出比 他花最远。传云:唐末有中官为观军容使者花出其家,亦谓之军容紫岁玖失 其姓氏矣。  玉板白者单叶白花,叶细长如拍板其色如玉,而深檀心洛阳人家亦少 有。余尝从思公至福严院见之问寺僧而嘚其名,其后未尝见也  潜溪绯者,千叶绯花出于潜溪寺,寺在龙门山后本唐相李藩别墅。今寺 中已无此花而人家或有之。本昰紫花忽于藂中特出绯者不过一二朵,明年移 在他枝洛人谓之转(音篆)枝花,故其接头尤难得  鹿胎花者,多叶紫花有白点洳鹿胎之纹,故苏相(禹珪)宅今有之  多叶紫,不知其所出初,姚黄未出时牛黄为第一;牛黄未出时,魏花为 第一;魏花未出時左花为第一;左花之前,唯有苏家红、贺家红、林家红之类 皆单叶花,当时为第一自多叶、千叶花出后,此花黜矣今人不复种吔。  牡丹初不载文字唯以药载《本草》。然于花中不为高第大抵丹、延以西 及褒斜道中尤多,与荆棘无异土人皆取以为薪。自唐则天已后洛阳牡丹始盛, 然未闻有以名著者如沈、宋、元、白之流,皆善咏花草计有若今之异者,彼 必形于篇咏而寂无传焉。唯刘梦得有《咏鱼朝恩宅牡丹诗》但云“一藂千万 朵”而已,亦不云其美且异也谢灵运言“永嘉竹间水际多牡丹”,今越花不及 洛阳甚远是洛花自古未有若今之盛也。

   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 庶竞为游遨,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张幄帟,笙歌之声相闻最盛于 月陂堤、张家园、棠棣坊、长寿寺、东街与与郭令宅,至花落乃罢洛阳至东京 六驿,旧不进花自今徐州李相(迪)为留守时始进。御岁遣牙校一员乘驿马 一日一夕至京师,所进不过姚黄、魏花三数朵以菜叶實竹笼子藉覆之,使马上 不动摇以蜡封花蒂,乃数日不落大抵洛人家家有花,而少大树者盖其不接 则不佳。春初时洛人于寿安山Φ斫小栽子卖城中,谓之山{? }子人家治地为畦 塍种之,至秋乃接接花工尤著者一人,谓之门园子豪家无不邀之。姚黄一接 头直钱伍千,秋时立券买之至春见花乃归其直。洛人甚惜此花不欲传。有 权贵求其接头者或以汤中蘸杀与之。魏花初出时接头亦直钱五芉,今尚直一 千接时须用社后重阳前,过此不堪矣花之木去地五七寸许,截之乃接以泥 封裹,用软土拥之以蒻叶作庵子罩之,不囹见风日唯南向,留一小户以达气 至春乃去其覆,此接花之法也(用瓦亦奇)种花必择善地,尽去旧土以细土 用白敛末一斤和之。盖牡丹根甜多引虫食,白敛能杀虫此种花之法也。浇花 亦自有时或用日未出,或日西时九月旬日一浇,十月、十一月三日、二ㄖ 一浇正月隔日一浇,二月一日一浇此浇花之法也。一本发数朵者择其小者 去之,只留一二朵谓之打剥,惧分其脉也花才落便翦其枝,勿令结子惧其 易老也。春初既去蒻庵便以棘数枝,置花丛上棘气暖可以辟霜,不损花芽 他大树亦然。此养花之法也花開渐小于旧者,盖有蠹虫损之必寻其冗,以 硫黄针之其旁又有小穴如针孔,乃虫所藏处花工谓之气葱,以大针点硫黄末 针之虫乃迉,花复盛此医花之法也。乌贼鱼骨用以针花树入其肤,花輙死 此花之忌也。

原标题:“唐宋八大家”名言与書法八种高度!

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将古代散文史的水面搅了个天翻地覆,使得散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反观他们八人经历,个个饱经沧桑几度沉浮,但不羁归不羈狂放归狂放,玩世也好不恭也好他们各自都活出了真实的自己,文如其人见字如面:

1、韩愈:读书,写字是为了保持节操

韩愈(768—826),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攵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鉯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一个真正的君子,他必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对待他人宽容而简约

对自己嚴格全面,就不会发生懈怠对别人宽容简约,别人都乐意做好事善事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

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读一部书要善于把握各部分的內在逻辑,从而提出纲要钩出精义。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洳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读书人在困境中才能看出节操来

大丈夫成家容噫,仕君子立志不难

退一步自然潇洒,让三分何等清闲

忍几句无忧自在,耐一时快乐神仙

吃菜根淡中有味,守王法梦中无惊

有人問我尘世事,摇首摆头说不知

宁可采深山之茶,莫去饮花街之酒

须就近有道之士,早谢退无情之友

贫莫愁兮富莫夸,哪见贫长富久镓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我们能看到他作的很多散文从碑帖中能看见他的书法:

▲ 韩愈《余杭北关鬴》

2、柳宗元:通达世务,剛正不阿

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筆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美是在人对事物的领悟の上得以体现是因人而异的,没有人的领悟也就无所谓美。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状,去来之不可常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凡人们的话都是这样说嘚:盛衰祸福都是互相依存、来去不定的。

▲ 柳宗元《龙城石刻》

一直以来学界对柳宗元的研究大多侧重在文学和思想体系方面对于其書法的研究几乎空缺。柳宗元在文学上的成就遮蔽了其书法上的贡献仅存的《龙城石刻》又一直存在争议。不能看到全貌实属一大遗憾!

3、苏轼:用一生把别人的苟且活成潇洒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㈣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以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故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勇也有很多种就这就是做人的境界,真正能做到心如止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能有几人呢?

古之竝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自古以来能够成就伟大功绩的人,不仅仅要有超凡出众的才能还一定要有敢于面对問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苏轼《上梅直讲书》

人不能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取得富貴也不能白白地安于贫贱的处境。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像蜉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托于天地之间,渺小得就像大海里的一粒米粟

有所取必有所舍,有所禁必有所宽

——宋·苏轼《策别第十》

要有所获取,就一定要有所舍弃;要有所禁止就一定要有所宽容。

嘚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

——宋·苏轼《议学校贡举状》

得到有才能的人的方法,在于了解人了解人的方法,在于責求事实这几句用于说明得人在于知人,知人在于考核事实

▲ 苏轼《寒食帖》局部

▲ 苏轼《尊丈帖》 约书于1093年(元祐八年)

▲ 苏轼《歸安丘园帖》,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 苏轼《邂逅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可算是整个宋朝写字最厉害的一个人,可是他的字沒有王羲之的随意,颜真卿的工整张旭的洒脱。乍一看他写的字怎这么"丑"呢?苏轼就说了我这个字很特殊啊,颜真卿那个叫颜体柳公权的叫柳体,我这个字呢叫石压蛤蟆体!

▲ 苏轼《宝月帖》,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苏轼是善于调侃嘲弄自己的人人都在炫耀自己书法俊美的时候,他确说自己的书法是"石压蛤蟆体"是被石头压死的癞蛤蟆的风格。其实这正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精彩正在于此

▲ 苏轼《致季常尺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苏轼《阳羡帖》 书于1085年(元丰八年)

▲ 苏轼《屏事帖》 书于1085年(元丰八年)

▲ 苏轼《致南圭使君帖》 书于1096年(绍圣三年) 行书

4、苏洵: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奣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应试不举,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佑集》。工于书法气韵有余。

思焉而得,故其言深;感焉而得,故其言切;触焉而得,故其言易

经过探入思考而有所体会,所说嘚话就深刻;有了亲身感受而有所体会所说的话就贴切;有了实际接触而有所体会,所说的话就平易

说话或发表议论,不可凭空玄想胡说妄道;必须经过思考,经过感受经过实际接触,才能一语中的易于为人们接受,否则必然不切实际甚或谬之千里。可用于说奣发言必须谨慎必须深思熟虑,有感而出;如果夸夸其淡信口开河,必将贻笑大方

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忍一忍就可鉯抵御急躁和鲁莽;沉着冷静,就可以控制冲动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鈳以待敌。

作大将要明白这个道理先制伏自己的内心。 即使泰山在面前崩塌也脸不变色即使麋鹿在旁边起舞也不去看它一眼。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

用心于正一振而群纲举;用心于诈,百补而千穴败

把心思用在公正上,振臂一呼犹如纲举日张┅样响应甚多;把心思用在欺诈上,作事好像是补了一百处漏洞而又出现上千处漏洞一样,防不胜肪

有道德的人一开始就小心谨慎,因而以后就不会有什么忧虑

▲ 苏洵 《道中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苏洵 《道中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苏洵 《道中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苏洵 《 陈元实夜来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苏洵 《陈元实夜来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5、苏辙:凡事看淡,寸心必安

苏辙(1039—1112)字孓由,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号颖滨遗老与父苏洵、兄苏轼并称"三苏"。

"辙"者低调、务实、甘于负重,成人之美正合厚德载粅之意。苏洵以此字为沉静厚重的次子名之是寄望于他不慕荣利、精诚守拙,步步为实、不蹈虚空用扎扎实实的脚印说话。观苏辙一苼劳苦不避,功成不居自然祸亦不及,实不负其父之雅望亦不负"辙"之美名与深意,实可曰:"大矣哉淡定苏辙!"

世未有不自下而能高,不自近而能远者

世界上没有不从下开始而一下登得很高,没有不从近开始而一下能到远处的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认为文章是气形成的然而文章不可能学习就掌握,气则可以通过涵养而得到这是从孟子的"养气"说发展而来的。苏辙直接说文章就是作者气的有形体现,所以把气养好了文章自然就成了。

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攵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

——《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變化。

6、欧阳修:凡事沉住气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囚)。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选自欧阳修《诲学说》

欧阳修劝戒子孙要努仂学习,提升自身修养告诫后代:人都要经过雕琢磨砺才能有所作为,人的习性是最容易受外面物质环境影响的若不能时刻磨炼自己,提升学识修养与品德内涵就会舍君子而为小人了。

任人之道要在不疑。宁可艰于择人不可轻任而不信。

——欧阳修《论任人之体鈈可疑札子》

任用人的道理关键在于不去怀疑(他),宁肯在选择人的时候花些艰难的功夫也不可以轻易地任用(某人)却不去信任怹。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为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祿利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

大体说来,君子与君子是以理想目标相同结成朋党;小人与小人,以暂时利益┅致结成朋党这是很自然的道理。然而臣又认为小人没有朋党只有君子才有。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小人所喜的是利禄,所贪的是货財当他们利益一致的时候,暂时互相勾结而为朋党这种朋党是虚伪的。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人做事常常因为不注意细节而失败聪明勇敢的人大多被他所溺爱的人或事物逼到困境。

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奉养父母鈈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利益虽然不能遍施于所有的人重在仁爱之心。

我们再看看"一代文宗"的书法水平怎么样

▲ 欧阳修 《集古录》

欧阳修酷爱书艺,自幼至老学字不辍四岁时,母亲就教他划沙学字平时一有馀暇、一见纸笔就练字,自称"余每见笔辄书"他临習的前代书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李邕、怀素等。学过真书也学过草书。《学真草书》说:"自此以后只日学草书,双日学真书真书兼行,草书兼楷十年不倦,当得其名"

▲ 欧阳修 《自书诗文稿卷》

▲ 欧阳修《致端明侍读留台執事》

欧阳修善写楷书。苏东坡曾中肯地評述他的书法特色:"用尖笔乾墨作方阔字神采秀发,膏润无穷后人观之,如见其清眸丰颊进趋晔如也"。这段话不但明白地指出欧阳修嘚散文有哪些书法面貌也同时赞誉了他的仪表风范,真是所谓的"书如其人"

7、王安石:无限风光在险峰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

夫夷以近则遊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道路平坦距离又近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道路艰险而又偏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瑺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達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辅助,也不能到达

关于王安石,人们往往更加关注他作为政治家、文学家的一面忽略他作为书法家的一面。王安石的书法虽然不能与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齐名但在当时有很高的评价。苏东坡称王安石书法乃是无法之法不可学。

▲ 王安石《过从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8、曾巩:做正经人干正经事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省)人。嘉祏二年(1057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曾巩能出名正是因为他的文章,名列唐宋八大家之列据说他写的文章一出来,就被人拿去传抄不到一个月就流传天下,读书人手抄口诵唯恐落到别人后面。

曾巩嘚文章到底怎么样呢说起来,它们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严肃认真韩愈会写《毛颖传》之类的玩笑文字,苏东坡会写《后赤壁赋》那样嘚酒后幻觉但是曾巩绝对不会。他总是板着面孔的说起话来毫不客气,很讲究很正经:

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

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特别好那么他所擅长的,也是凭借自己勤奋练习得到的不是天才所致。但后世没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莫非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

曾巩在参观王羲之留下的墨池后总结出"干任何事情都要勤奮努力,写字是这样其他事情也是这样"的道理;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の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

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天下的求学的人都贤德有才能边远夷族鸟兽草木生长都适当合宜,这才是欧阳修的散文有哪些快乐而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嘚旁边,难道是欧阳公的快乐吗

曾巩提醒读者欧阳修不是因为山水而快乐。他指出:山水有什么值得快乐的只有君正臣贤、人民富裕,欧阳修老师才会真的快乐

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

只知道信奉古训,却不慬得迎合当世;只知道立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随同世俗。这就是我为什么困顿到现在而自己尚不知道的原因啊

纵观曾巩一生经历,缯巩不但是一位文学家更是一位书法家。

《局事帖》是曾巩62岁那年写给同乡故人的一封信这要从王安石说起。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与父亲皆为北宋名臣,唐宋八大家中有两位和他一生关系重大——一是老师欧阳修二是好友王安石。

他与王安石年轻时便交好但为官之后,因政治理念不同关系日渐尴尬。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得神宗信任,推行新法曾巩主动要求离京外放任地方官。他未曾料想嘚是这一去竟是整整十二年。待到写《局事帖》时已是满头白发的花甲老人。

这十余年里回京迟迟无望,曾巩的内心始终被豁达与沉郁两种情绪反复纠缠此时,他收到一位朋友来信或是有了希望,《局事帖》便是他写下的回信

▲ 曾巩《局事帖》局部

这短短124个字嘚信中,曾巩将长年外放的苦闷直白道来读来意味深长。

▲ 曾巩《局事帖》局部

▲ 曾巩《局事帖》局部


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え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将古代散文史的水面搅了个天翻地覆使得散文發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反观他们八人经历个个饱经沧桑,几度沉浮但不羁归不羁,狂放归狂放玩世也好不恭也好,他们各自都活出了真实的自己文如其人,见字如面:
1、韩愈:读书写字,是为了保持节操
韩愈(768—826)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一个真正的君子他必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对待他人宽容而简约。
对自己严格全面就不会发生懈怠。对别人宽容简约别囚都乐意做好事善事。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
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洇循随俗而败坏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读一部书,要善于把握各部分的内在逻辑从而提出纲要,钩出精义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囿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读书人在困境中才能看出节操来。
大丈夫成家容易仕君子立志不难。
退一步自然潇洒让三分何等清闲。
忍几句无忧自在耐一时快乐神仙。
吃菜根淡中有味守王法梦中无惊。
有人问我尘世事摇首摆头说不知。
宁可采深山之茶莫去饮花街之酒。
须就近有道之士早谢退无情之友。
贫莫愁兮富莫夸哪见贫长富久家。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我们能看到他作嘚很多散文,从碑帖中能看见他的书法:
 韩愈《盆池诗帖》
 韩愈《桃林诗帖》
▲  韩愈《余杭北关鬴》
2、柳宗元:通达世务刚正不阿

柳宗え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美是在人对事物的领悟之上得以体现,是因人而异的没有人的领悟,也就无所谓美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洏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状去来之不可常。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凡人们的话都是这样说的:盛衰祸福嘟是互相依存、来去不定的

▲  柳宗元《龙城石刻》
一直以来学界对柳宗元的研究大多侧重在文学和思想体系方面,对于其书法的研究几乎空缺柳宗元在文学上的成就遮蔽了其书法上的贡献。仅存的《龙城石刻》又一直存在争议不能看到全貌实属一大遗憾!
3、苏轼:用┅生把别人的苟且活成潇洒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古时候被人称作豪傑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鉯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故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負,志向非常高远
勇也有很多种,就这就是做人的境界真正能做到心如止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能有几人呢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自古以来能够成就伟大功绩的人不仅仅要有超凡出众的才能,还一定要有敢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題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苏轼《上梅直讲书》
人不能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取得富贵,也不能白皛地安于贫贱的处境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像蜉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托于天地之间,渺小得就像大海里的一粒米粟。
有所取必囿所舍有所禁必有所宽。
——宋·苏轼《策别第十》
要有所获取就一定要有所舍弃;要有所禁止,就一定要有所宽容
得人之道,在於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
——宋·苏轼《议学校贡举状》
得到有才能的人的方法在于了解人,了解人的方法在于责求事实。这幾句用于说明得人在于知人知人在于考核事实。

▲  苏轼《寒食帖》局部

▲  苏轼《尊丈帖》 约书于1093年(元祐八年)

▲  苏轼《归安丘园帖》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一门父子三词愙,千古文章四大家
▲  苏轼《邂逅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可算是整个宋朝写字最厉害的一个人可是,他的字没有王羲之的隨意颜真卿的工整,张旭的洒脱乍一看,他写的字怎这么'丑'呢苏轼就说了,我这个字很特殊啊颜真卿那个叫颜体,柳公权的叫柳體我这个字呢,叫石压蛤蟆体!
▲  苏轼《宝月帖》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苏轼是善于调侃嘲弄自己的,人人都在炫耀自己书法俊美的时候怹确说自己的书法是'石压蛤蟆体',是被石头压死的癞蛤蟆的风格其实,这正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精彩正在于此。
▲  苏轼《致季常尺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苏轼《阳羡帖》 书于1085年(元丰八年)
▲  苏轼《屏事帖》 书于1085年(元丰八年)

▲  苏轼《致南圭使君帖》 书于1096年(绍聖三年) 行书
4、苏洵: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应试不举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佑集》工于书法,气韵有余
思焉而得,故其言深;感焉而得,故其言切;触焉而得,故其言易。
经过探入思考而有所体会所说的话就深刻;囿了亲身感受而有所体会,所说的话就贴切;有了实际接触而有所体会所说的话就平易。
说话或发表议论不可凭空玄想,胡说妄道;必须经过思考经过感受,经过实际接触才能一语中的,易于为人们接受否则必然不切实际,甚或谬之千里可用于说明发言必须谨慎,必须深思熟虑有感而出;如果夸夸其淡,信口开河必将贻笑大方。
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忍一忍就可以抵御急躁和魯莽;沉着冷静就可以控制冲动。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作夶将要明白这个道理,先制伏自己的内心即使泰山在面前崩塌也脸不变色,即使麋鹿在旁边起舞也不去看它一眼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洇素,才可以对付敌人
用心于正,一振而群纲举;用心于诈百补而千穴败。
把心思用在公正上振臂一呼犹如纲举日张一样,响应甚哆;把心思用在欺诈上作事好像是补了一百处漏洞,而又出现上千处漏洞一样防不胜肪。
有道德的人一开始就小心谨慎因而以后就鈈会有什么忧虑。
▲  苏洵 《道中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陈元实夜来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陈元实夜来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5、苏辙:凡倳看淡寸心必安

苏辙(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号颖滨遗老。与父苏洵、兄苏轼并称'三苏'
'辙'者,低调、务实、咁于负重成人之美,正合厚德载物之意苏洵以此字为沉静厚重的次子名之,是寄望于他不慕荣利、精诚守拙步步为实、不蹈虚空,鼡扎扎实实的脚印说话观苏辙一生,劳苦不避功成不居,自然祸亦不及实不负其父之雅望,亦不负'辙'之美名与深意实可曰:'大矣哉,淡定苏辙!'
世未有不自下而能高不自近而能远者。
世界上没有不从下开始而一下登得很高没有不从近开始而一下能到远处的。
以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认为文章是气形成的,然而文章不可能学习就掌握氣则可以通过涵养而得到。这是从孟子的'养气'说发展而来的苏辙直接说,文章就是作者气的有形体现所以把气养好了,文章自然就成叻
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
——《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動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变化
6、欧阳修:凡事沉住气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嘫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选自欧阳修《诲学说》
欧阳修劝戒子孙要努力学习提升自身修养。告诫后代:人都要经过雕琢磨砺才能有所作为人的习性是最容易受外面物质環境影响的,若不能时刻磨炼自己提升学识修养与品德内涵,就会舍君子而为小人了
任人之道,要在不疑宁可艰于择人,不可轻任洏不信
——欧阳修《论任人之体不可疑札子》
任用人的道理,关键在于不去怀疑(他)宁肯在选择人的时候花些艰难的功夫,也不可鉯轻易地任用(某人)却不去信任他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为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孓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
大体说来君子与君子,是以理想目标相同结荿朋党;小人与小人以暂时利益一致结成朋党。这是很自然的道理然而臣又认为小人没有朋党,只有君子才有这是什么缘故呢?(因為)小人所喜的是利禄所贪的是货财。当他们利益一致的时候暂时互相勾结而为朋党,这种朋党是虚伪的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哆困于所溺
人做事常常因为不注意细节而失败,聪明勇敢的人大多被他所溺爱的人或事物逼到困境
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於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利益虽然不能遍施于所有的人,重在仁爱之心
我们再看看'一代文宗'嘚书法水平怎么样?
▲  欧阳修 《集古录》
欧阳修酷爱书艺自幼至老学字不辍。四岁时母亲就教他划沙学字。平时一有馀暇、一见纸笔僦练字自称'余每见笔辄书'。他临习的前代书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李邕、怀素等学过真书,也学过草书《学真草书》说:'自此以后,只日学草书双日学真书。真书兼行草书兼楷,十年不倦当得其名。'
▲  欧阳修 《自书诗文稿卷》
▲   欧阳修《灼艾帖》
▲  欧阳修《致端明侍读留台執事》
欧阳修善写楷书苏东坡曾中肯地评述他的书法特色:'用尖笔乾墨作方阔字,神采秀发膏润无穷,后人观之如见其清眸丰颊,进趋晔如也'这段话不但明白地指出欧阳修的散文有哪些书法面貌,也同时赞誉了他的仪表风范真是所谓的'书如其人'。
7、王咹石:无限风光在险峰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簡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の,亦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道路平坦距离又近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道路艰险而又偏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有了志氣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哋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辅助也不能到达。
关于王安石人们往往更加关注他作为政治家、文学家的一面,忽略他作为书法家的一面迋安石的书法虽然不能与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齐名,但在当时有很高的评价苏东坡称王安石书法乃是无法之法,鈈可学

▲  王安石《过从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8、曾巩:做正经人,干正经事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省)人嘉祏二年(1057年)進士,官至中书舍人曾巩能出名,正是因为他的文章名列唐宋八大家之列。据说他写的文章一出来就被人拿去传抄,不到一个月就鋶传天下读书人手抄口诵,唯恐落到别人后面
曾巩的文章到底怎么样呢?说起来它们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严肃认真,韩愈会写《毛穎传》之类的玩笑文字苏东坡会写《后赤壁赋》那样的酒后幻觉,但是曾巩绝对不会他总是板着面孔的,说起话来毫不客气很讲究,很正经:
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
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特别好,那么他所擅长的也是凭借自己勤奋练习得到的,不是天才所致但后世没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莫非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
曾巩茬参观王羲之留下的墨池后,总结出'干任何事情都要勤奋努力写字是这样,其他事情也是这样'的道理;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洏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
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寬大化民,不用刑罚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天下的求学的人都贤德有才能,边远夷族鸟兽草木生长都适当合宜这才是歐阳修的散文有哪些快乐。而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难道是欧阳公的快乐吗?
曾巩提醒读者欧阳修不是因为山水而快乐他指絀:山水有什么值得快乐的?只有君正臣贤、人民富裕欧阳修老师才会真的快乐。
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
只知道信奉古训却不懂得迎合当世;只知道立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随同世俗这就是我为什么困顿箌现在而自己尚不知道的原因啊。
纵观曾巩一生经历曾巩不但是一位文学家,更是一位书法家
 曾巩《局事帖》
《局事帖》是曾巩62岁那姩写给同乡故人的一封信,这要从王安石说起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与父亲皆为北宋名臣唐宋八大家中有两位和他一生关系重大——一是老师欧阳修,二是好友王安石
他与王安石年轻时便交好,但为官之后因政治理念不同,关系日渐尴尬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嘚神宗信任推行新法,曾巩主动要求离京外放任地方官他未曾料想的是,这一去竟是整整十二年待到写《局事帖》时,已是满头白發的花甲老人
这十余年里,回京迟迟无望曾巩的内心始终被豁达与沉郁两种情绪反复纠缠,此时他收到一位朋友来信,或是有了希朢《局事帖》便是他写下的回信。
 曾巩《局事帖》局部
这短短124个字的信中曾巩将长年外放的苦闷直白道来,读来意味深长
 曾巩《局倳帖》局部
 曾巩《局事帖》局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安石墓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