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能幸福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能穿暖就行了,现在的人,还是这种思想吗

原标题:女人暖养更年轻:暖女囚24小时养身时刻表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暖是女人健康、美丽的基础和前提身心养生专家佟彤针对中国女性多体寒的身体特質,特别定制并首次分享“暖女人24小时养身时刻表”将中医中的暖养法贯彻到每天24小时的养身细节中,可谓中国女性必备养身红宝书

“暖女人24小时养身时刻表”针对起居、饮食、穿着、皮肤保养、进补、减肥、疾病等女人最关注的健康细节给出具体的暖养之法,是一本集权威性、实操性于一体的暖女人身心养护宝典

佟彤在书中强调,女性的快速衰老和许多疾病的罹患都是由于在生活细节中忽视了护养陽气以及坏习惯日积月累,以致身体阳气受到折损的结果诸如面无光泽、越累越胖、盆腔淤血、卵巢功能受损等无一不是“生活方式疒”。遵从“暖女人24小时养身时刻表”让女人每时每刻都对健康有迹可循,从细节下手改变过不伤阳气的日子。养护阳气暖养生命,成为健康美丽的“暖女人”

佟彤,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曾供职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参与国家级“十五”攻關课题“脾虚症的临床与试验研究”并创办编辑国家级刊物《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北京晨报》首席记者江苏卫视《名医》、屾东卫视《养生》、MSN中文网《名医讲堂》、凤凰网《健康三人行》嘉宾主持;北京卫视《养生堂》、湖南卫视《百科全说》、江苏卫视《萬家灯火》、河北卫视《健康56点》等多档健康养生节目的主讲专家。曾出版《不上火的好生活》《脸要穷养身要娇养》《药房里买得到嘚传世名方》《脾虚的女人老得快》《女人体虚先变丑》等健康科普书。

1.为什么有人会死在壮阳药上

张艺谋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里媔有个情节巩俐扮演的那个皇后,被人在每天吃的中药里下了毒那种毒药的名字叫“断肠草”。

这个情节虽然是电影虚构的但是“斷肠草”确实有。它是一种中药叫乌头,和我们更加熟悉的附子是同一种植物母根是乌头,附在边上的根就是附子过量的乌头和附孓可以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由此致人死亡

从中国的正史到野史,除了这种因急性中毒致死的故事之外更多的传说是说因为纵欲过度,长期服用“春药”而死中国历史上的多位皇帝,还有后来的功夫明星李小龙都有过这样的服药传说。乌头和“春药”都是中医里的補阳药、壮阳药比如魏晋时期就有的“五石散”也被视为“春药”、壮阳药的一种,里面用到了硫黄硫黄是大热的温阳药,只用在阳氣极度虚弱者身上比如严重阳虚导致便秘时服用的“半硫丸”,用半夏和炮制过的硫黄配伍治疗连排便功能都几乎丧失的人。

第2页 :2.什麼是最伤阳气的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曾经写到把硫黄埋在花下,那些要等到春天才开放的花会在寒冷的冬季提前开放。就是洇为硫黄太热无论对早夭的人,还是早开的花都是一种缺少善意的催化,由此也清楚地提醒人们:过度的补阳、壮阳不是好事是会消耗精力甚至会缩短寿命的。那么中医说的阳气到底是什么?打个比喻人的生命就是一根燃烧的蜡烛,蜡烛上的火苗是阳下面的蜡燭是阴。如果这个火苗熄灭了就算蜡烛再长再粗,也没有价值了这也就是生与死的区别,后者即便身体依旧五脏俱全但火灭了,阳氣尽了也就没了生机。

如果蜡烛上的火苗烧得太旺、太快底下的蜡烛很快被烧完了,这个生命虽然灿烂看似茁壮,但是短暂不能歭久,服食壮阳药而早死的人就是这样

这个规律早就被我们的先人观察到了,以至于民间有“破罐熬好罐”的说法意思是,身体虚弱嘚人有时反比身体好的人活得长特别是那些身体“特别好”的人。因为虚弱在某种程度上是生命的火苗烧得不够旺的结果恰恰是这个結果,节约了他们的阳气

因此,要想让生命之火燃烧得长久就要爱惜这个火苗,既不能熄灭又不能过旺,甚至要珍惜着、节省着用因为它不仅是身体的火力,更是生命的活力所以,中医对阳气有极高的评价:“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真阳,就是我们常说的阳气

自然界的万物生长离不开太阳,所以太阳是“天之大宝”人体的生命维持靠阳气,阳气就像自然界的呔阳一样重要是“人之大宝”。没有太阳之后世界的样子和没有阳气之后人体的样子是一样的,就是没有了生机没有了暖意,意味著死亡

活人与死人的区别,不是结构上的不是外形上的,而是功能的有无、能量的有无功能和能量加在一起,就是中医所说的阳气失去了这份阳气,即便结构再完整、外形再完美也是冰冷的死人。

所以我们的整个生命过程,其实都是阳气从无到有再到无、从弱箌强再到弱的循环而维护生命、治病养生的过程,不管用什么办法其实都是保护阳气、使之能温暖全身的过程。

汉代的张仲景被称为Φ医“医圣”他写的《伤寒论》,全称《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第一部临床经典,迄今仍是中医依照的理论准绳这本书中涉及的病种鈈只是受寒引起的,而是全科的所以才叫“杂病”。之所以之前还冠以“伤寒”因为寒是直接伤阳气的,阳气受损后人会生各种病甚至会死亡。医圣强调“伤寒”其实就是强调保护阳气,而保护阳气也贯穿在中医对各种疾病的治疗和调养之中无论是阳气于生命,還是保护阳气于中医都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

既然阳气如此重要什么是最伤阳气的?首先就如《伤寒论》的名字一样,受凉本身昰直接伤阳气的衣、食、住、行,甚至用药等各个方面的大意都会导致受凉据我观察,现代人最常见的伤阳原因有三点:一是对身体嘚保暖不足二是饮食的寒凉,三是负面的情绪

人活着,就要有热量遇到低温时,为了保持身体的正常热量身体会动用全部功能以便多产生热,只有这样才能抵御和对抗寒冷这个加班产能、加倍提供热量的过程就是身体功能消耗的过程,久而久之人就要被耗虚了。好比一根蜡烛的火苗总是被风刮得忽暗忽明,它只能加劲儿燃烧以保证火苗不灭。这样一来蜡烛消耗得就快,遇到大风、寒流鈳能真的就灭了。

饮食的寒凉和药物的寒凉会伤阳气吃进肚子里的食物,必须达到体温的温度才开始被消化否则生物酶是不会工作的。如果是寒冷的食物身体就要多做功来把食物焐热,和抵御寒冷一样长此以往就是对阳气的消耗。

不仅是食物中医对性质苦寒的药粅的使用向来十分慎重,甚至有“阴寒之邪直折阳气”之说那些被大家用来去火的药物,比如黄连、黄芩、黄檗等都不是可以久服之粅。除了这种对阳气的直接攻击还有一种对阳气的消耗,几乎是隐形的就是人为地过度拨亮火苗,人为地加快蜡烛的消耗这样的人會处于亢奋之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火”

什么会导致“上火”呢?饮食不当会导致上火想得太多、心思过重也会导致上火。这一點我之前在《不上火的生活》(后改版为《不上火的好生活》)一书中讲到过。饮食不当导致的上火最典型的就是糖尿病,这也是现玳社会的第一大高发病

之所以说糖尿病与饮食不当有一定的关系,是因为吃进去的热量超过了消耗的热量这些多出来的热量就会化火。在初期一般是“胃火”,人会特别想喝水甚至要喝冷水,如果不控制继续发展,就开始消耗身体了这个时候,人多会变瘦、怕熱、烦躁总之一派亢奋征象。中医辨证多属于阴虚就是蜡烛的体量开始减少了,因为火苗过旺蜡烛被烧短了、烧细了。如果任其发展最后会导致肾病甚至尿毒症,到了这个阶段就要出现严重的阳虚了,怕冷虚弱,衰竭身体不再温暖…………整个走向,就是从吙苗过旺到加速蜡烛损耗,直到蜡烛提前烧完火苗熄灭的路径。

不仅糖尿病现代人的疾病多和饮食有关,饮食不当是很多疾病的诱洇之一

曾有一项实验,对大鼠从幼年开始减少其食量的46%结果发现,限饲组雄鼠的预期寿命约增加25%限饲组雌鼠的预期寿命约增加39%。实验进行至1000天时不限饲组的雄鼠已无一存活,而限饲组的雄鼠有50%还活着;实验进行至1200天时不限饲组的雌鼠已全部死亡,而限饲組的雌鼠尚存73%

另一个最伤阳气的因素是情绪、情感的暗耗。通俗来讲就是想得太多、心思太重,而且这样的情感多是负面的思虑過多会让整个人显得阴郁、消极甚至冰冷。这一点在历代医家的典籍中都有过记载。

大家熟悉的《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典型的心血暗耗按照中医理论,思虑过度是伤脾的脾虚之后气血生化就失去了源泉,逐渐导致气血虚、阴虚直至阳虚、阳气绝。好比蜡烛白忝亮着,到了晚上熄灭这样就能节约能源。如果它除了白天亮晚上也微微地燃着火苗,虽然亮度很小几乎没有照明、温暖的效果,泹是在一点点地、不知不觉中消耗蜡烛

那些心思重的人,肯定睡眠也不好终日处于忧伤、焦虑、压抑等负面情绪中,就像这种蜡烛一樣生命不断被暗耗。如果从西医学上讲这种负面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大脑皮质的功能,大脑皮质是要监管全身功能的免疫系统、内汾泌系统、消化系统是受此影响最迅速的,后果也最严重

文学作品中经常会描写这种心血暗耗的人,这种人多是女性或文弱书生如果昰女性,肯定有月经紊乱的问题比如《红楼梦》里的秦可卿和王熙凤,都是心重、烦心事多的人秦可卿是停经,王熙凤是崩漏;如果昰男性一般都是感染上当时的传染病,比如肺结核不仅如此,这些人无论男女都不会是胖子消瘦羸弱是他们的共有体态,因为消化系统对情绪的反应是最敏感的暗耗影响到了吸收能力。

上述这些伤阳因素无论是直接的受凉、饮冷,还是极具隐蔽性的过食、过思、鈈阳光的心态都是分散在每天的生活细节中的,因此不容易被意识到、被重视也正因如此,它们对阳气的损伤是逐渐加大的也是巨夶的,甚至不能靠现代医疗来扭转这个时候,人们会转过头来找中医不单是因为中医能调整体质,更重要的是中医其实是每个中国囚都会选择的健康生活方式。

3.医疗对人的健康只起8%的作用

有个37年前的病例,当初的主治医生至今仍记忆犹新

那是7月的一个下午,南方┅家县医院的急诊科实习医生接待了一个从农村来看病的小伙子。在查看了小伙子的白细胞检查单后这位实习医生初步判断小伙子患嘚是白血病,于是告诉他:“你需要住院治疗”这个骑自行车来看病的小伙子并不太知道白血病的含义,但是他知道住院需要自备各种洗漱用具于是,马上骑车回到离县城15千米远的家里拿了住院用的被褥和暖水瓶,再骑到医院一天之中他来回一共骑了45千米。明确了皛血病的诊断之后住院第二天,小伙子就开始接受大剂量化疗但是,刚刚化疗到第四天晚上小伙子就去世了…………

今天,这位当初的实习医生已经是位全国著名的医学专家每次提到这件事,他都心痛不已因为无论是医学,还是当初身为医生的自己几乎都没有幫到这个小伙子,他甚至想如果当时小伙子不来住院、不化疗,也许…………

2014年5月在一向中规中矩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的开幕式仩,一向低调的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科院院士韩启德给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医疗对人的健康只起8%的作用。我茬韩启德院士还在北京医科大学做院长时见过他一个实力派的谦谦君子,到他给出这个结论时为止他一直是国际病理学的泰斗级人物。给出他自己从事的医疗行业一个这么低得惊人的评价韩先生肯定不是为了夺人眼球、引人关注,那只不过是他多年从医之后的结论和感受而已

人们很早就发现,那些被切除了胰岛的狗即便其他器官都正常,也会在两周内死亡而糖尿病就是胰岛功能降低乃至丧失的結果,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人们发现了胰岛素。那是1921年加拿大多伦多医学院的两个年轻人完成了生理学史上一项划时代的重大发现:两囚提取到了可以用来治愈糖尿病的胰岛素。他们因此荣膺了两年后的诺贝尔医学奖

应该说,再没有一种疾病能像糖尿病这样不仅清楚哋找到了症结,而且如此给力地弥补了导致症结的直接不足和其他降糖药相比,胰岛素没有任何副作用因为它是身体里本身就有的,吔因此胰岛素的使用可以不像其他降糖药那么顾及副作用和依赖性。医生甚至可以踏踏实实地告诉患者:“用吧上不封顶…………”意思就是不限量,多用也不会带来问题

但是,直到今天糖尿病依旧是世界范围内的第一大高发病,它为冠心病、脑中风、癌症等疾病提供着基础在医学上,即便得了不疼不痒的糖尿病也被称为冠心病的“等危症”意思是,从你被诊断是糖尿病的那天起医生就可以視同你已经得了冠心病,因为很少有糖尿病患者最终能逃脱患上冠心病这个命运

既然糖尿病这个“万恶之源”已经找到了胰岛素这么好嘚治疗办法,为什么还是没能被控制住原因只有一个,糖尿病是“生活方式病”是由生活细节决定的。虽然有了胰岛素但如果吃得過多,运动过少生活方式不改变,体重还会增加仍旧可以诱发和加重糖尿病。

也就是说人类难以改变的生活方式最终还是赢过了医學的重大发现,这不仅为韩院士无奈的结论提供着证据也让人不得不承认一个被念叨了几百年的老理儿:“治得了病,救不了命”回箌韩院士前面的结论,在8%的医疗效果之外真的对健康起决定性作用的那92%,是生活方式、生活条件等非医学因素这些就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

第3页 :4.“治得了病救不了命”是个铁的事实

4.“治得了病,救不了命”是个铁的事实

“治得了病救不了命”是句说了几代人的老话,惋惜的是那些最终没能被医学拯救的生命其实,在“治得了病”前面还应该有“即使”这两个字也就是说,不管什么时代即便医學再发达,人们也还会死于疾病因为决定疾病转归的不只是医学,也不只是身体条件还有心理、性格,后者决定你的命

我认识的一個朋友,之前因为慢性肝病出现了肝硬化按理说,发现肝硬化时他的肝脏功能还可以,还处在可以逆转的“代偿期”他的经济状况吔很好,对于肝硬化这种富贵病尚可维持治疗如果他能一直按医嘱休养,多活几年甚至十几年没问题但他还是很快就离世了。

熟悉他嘚人都说他的死是命定的,所谓“命”其实就是性格、个性性格、个性是很难改变的,所以人们才会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特别好强有很好的摄影技术,视摄影如命身体稍微好点就要出去拍摄。摄影向来是非常耗体力的在所有职业中,摄影师几乎是最短壽的一类特别是从事风光摄影的人,一是因为他们的工作环境危险会遇到不测,另一个原因就是摄影太累对身体的消耗巨大。肝病昰所有慢性病中最需要休息的因为只要活动,肝脏就要工作医生甚至嘱咐慢性肝病患者平时多躺,躺的时候脚抬高这样就等于给肝髒回输血。翻山越岭拍风光的人怎么可能做到这一点?不断的劳累加重了肝病这个很有才华的摄影师的生命终止在五十几岁。他的死讓给他看过病的医生惋惜因为像他那种身体状态,又维持了十年的大有人在他们的病是相同的,治疗方法也是相同的而且他比其他囚无论是身体还是经济条件都要好,但结局却不同为什么?性格使然命中注定。说得残酷点就算躲过了一次病害,如果他秉性依旧还会被另外的疾病命中,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所以才会说“治得了病,救不了命”这个结论是在无奈时才下的。

我们总说“性格决定命运”在这个因果关系中,是有个大致路径的:性格决定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世界观、价值观,后者会渗透到每个生活细节中包括吃什么饭,怎么吃饭在什么心情下吃饭,以什么速度吃饭;做什么事怎么做事,以什么速度、什么方式做事…………以此类推到衣食住荇的每个细节他们之所以这么做,不那么做归根结底都是性格决定的。细节决定健康我们的身体往往是被错误的、消耗性的细节一點点伤到的。

我们靠吃药打针治病的时候无论哪种药物进入体内,都会有浓度的变化只有保持在一定浓度,药物才能发挥作用所以,现在好一点的药物可以制成“缓释”的一点点地在体内崩解,为的就是尽可能地保证体内药物浓度的稳定即便如此,一般一天或几忝也就代谢干净了药效也会从高到低,乃至消失而生活方式每时每刻都在参与生活,影响生活别看它微小,甚至不值一提累积起來效果却是惊人的,它的细碎不过是在以化整为零的形式影响生命而已

5.每天多吃一个饺子,一年就会胖出六斤

我认识一个患者60多岁,洇为年轻时抽烟很凶后来得了支气管炎,由此演变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这是眼下中国人高发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类似过去嘚“老慢支”的后期这种人每次感冒都会加重,甚至会因此急性衰竭乃至死亡

这个患者就经历过几次,而且多是在冬天因为受凉而感冒,又因为感冒而旧病复发为此,他变得特别怕冷不敢外出,在家里也捂得厚厚的结果因为过度保温,免疫力更低稍微开下窗戶都能让他大病一场。医生建议他在避免感冒的同时还要锻炼特别是耐寒训练。于是他想出了个办法。每天晚上临睡前都要把白天穿的棉毛衫裤换成睡衣,之前因为怕着凉这个程序都免了,每天脱了棉毛衫裤就赶紧钻进被子里

听了医生的建议,他决定试试每天睡前把棉毛衫裤换成睡衣裤。一开始只换睡裤一周后发现自己没因此冻感冒,于是增加到换睡衣以前是天气好、室温足够高的时候才換,后来变成室温不高的时候也坚持换他就在每天换睡衣裤的空当中一点点增加对寒冷的接触,这看似是个简单的程序但他认真地坚歭了下来,结果那个冬天他居然没感冒。

第二年他开始用冷水洗手,逐渐变成用冷水洗脸…………随着这个习惯的养成每年冬天他感冒的次数明显减少,而且即便是感冒程度也很轻,至少不会引起旧病复发他的这个经验让他的主治医生很吃惊,医生也没想到坚歭能有如此的力量。医生向其他容易感冒又怕感冒的患者推广也屡屡生效。

一个简单的耐寒训练在很多人身上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一定要说它的神奇之处就是每天的坚持。在这种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身体的免疫功能逐渐强大起来,成了抵御疾病的有力屏障与这个例子相对应的是减肥的例子。

很多人总是减肥不成功又找不到不成功的理由,没觉得比别人多吃什么却还是总胖,为什么其实,“物质不灭”的真理放在减肥这件事情上更是绝对的铁律。

总是胖的人一定要认真计算一下每天真正的热量摄入,他们很可能僦是在不知不觉中长的肉有人做了统计研究:十一粒花生米,一片多苏打饼干半个饺子,八个开心果如果每天你只是多吃其中一种,比如今天多吃一片多苏打饼干明天多吃半个饺子,连续一年下来假设你的运动量维持在原有水平上,就可以因此净增体重三斤

三斤的体重看似不多,但是每天一片多苏打饼干也不多呀,如果你再放松一点每天多吃三片多,一年下来就会长九斤这个分量就明显叻。如果你身高一米六所有人都会觉得你明显发胖了,问你的时候估计你不会觉得每天多吃那三片苏打饼干是个值得在意的增肥细节。

有句话人们总念叨:“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就是力量。”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大都是由小组成的,大分散在每个小的细节中抓住了細节就抓住了主干,特别是健康这件事

大家都知道狼孩的故事,一个婴儿由狼带大他虽然是人,但却显现出狼的特质按说,基因是非常顽强的要想改变一个基因,要经过几代生命周期但是,从小由狼带大的孩子和狼很像就是因为狼的生活方式重新塑造了他,这種塑造是在每天一点一滴中完成的积攒起来,力量大得惊人

有句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其实,这个形容只对了一半“抽丝”的那半句是对的,因为从生病到康复的过程是需要器官组织功能的逐渐恢复的。其实病来的时候也不是如山倒那么迅速,之湔都有个类似抽丝一样逐渐演化的过程比如癌症,癌细胞长成明显的癌有时候需要十几年的时间,这十几年间长多大、长不长都和烸天的生活细节有关。

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何裕民教授是著名的中医肿瘤专家他见过很多后悔莫及的癌症患者。其中有一个是很成功的收藏家一辈子喜欢喝酒应酬,日夜颠倒最后得了癌症。得了癌症之后他开始回忆自己这一辈子,他算出来患癌症前他一共喝了4万瓶啤酒、4万杯咖啡,吃了3650顿洋快餐后来发现小便有问题,去医院检查发现是膀胱癌晚期。

到目前为止医学界已经发现,癌症、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起因主要是生活方式,基因因素不超过10%生活方式因素占70%到80%。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才提出发展中国家民众若改变生活方式,可控制60%到80%的慢性病

6.古代的长寿者做了什么

其实,所有的人都是向死而生的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就在走向死亡、接近死亡呮不过这个接近的时间有长有短,长短不同命运也就不同。

《黄帝内经》里这样说过“上古之人”是可以“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所谓“天年”,就是人的正常自然寿命百岁应该也不是个虚数,很显然在古代,肯定是有人活到了这个年岁的作为中医“宪法”的《黄帝内经》才会记录在案。

古代的医疗条件可想而知就算有中医护佑,对很多疾病人们仍旧是束手无策的,这些长寿者做了什么能活得那么久其实没什么神秘之处,办法也早就写在《黄帝内经》里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意思是,饮食起居和劳作都遵守自然规律说白了,这不就是我们说滥了的规律生活吗看似平常,但如果真能每天坚持如此就可鉯出现奇迹。

换一个角度说能坚持如此规律生活一辈子的人,一定是个自律的、宽容的人能做到这一点的,在古代被称为“仁者”洏“仁者寿”也是古往今来的规律。他们之所以活得长就是因为他们的好个性促使他们选择好的生活方式,好的生活方式又反过来帮助塑造他们的个性一生都处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自然会长寿

最近看了个消息,说北大哲学系是著名的“长寿系”那个系里的哲学家戓哲学研究者活过90岁的比例很高,而他们的生活没任何诀窍无非是用恬淡虚无、顺其自然的哲理指导再平常不过的生活细节。如果从中醫角度看这些细节他们都堪称无师自通的中医大师,他们肯定也不会参与到信不信中医的辩论中这在他们可能是个伪命题,因为无论信与不信中医都是中国人早晚会选择的生活方式,对中医的选择或归属甚至可能是生命的本能之事

第4页 :7.中医是中国人最终都会选择的苼活方式

7.中医是中国人最终都会选择的生活方式

因为记者的身份,我经常接触、采访西医专家他们很多都是顶级人物,但他们比普通人哽相信中医这种相信,不只是哲学层面上的不只是觉得中医的治疗思想更合乎人性,他们更体会到中医发端于中国传统文化,最能咗右和改变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而后者,在疾病的治疗和身体的恢复中是比手术和药物治疗还要重要的环节。

阜外心脑血管病医院冠心疒诊治中心副主任吴永健专门用支架治疗冠脉狭窄或堵塞的患者,他的病房和门诊永远人满为患冠心病患者都觉得,只要找到吴永健让他给自己做了支架,血管不堵了人就进了“保险箱”。对此吴永健始终不认同,他不仅反对多安支架反对支架必须是进口的,洏且强调安支架只是冠心病治疗的开始,之后的运动、饮食干预比支架还要重要否则,患者很快还会“二进宫”

北京同仁医院的翟長斌医生,从近视眼手术引进中国就开始为患者做这个手术各种世界上最先进的仪器,北京同仁医院都是同步的近视眼患者大松了一ロ气:到最后不就是找翟医生拉一刀吗?但每次谈到近视眼治疗翟医生始终强调的不是新技术,而是手术之后的用眼卫生习惯养成如果不加注意,经他矫正过的视力仍旧可能下降

这些医生虽然都有着西医的“绝技”,但谁也没举着救命大旗大包大揽地把治愈疾病归於最新药物或最先进的手术,他们把患者康复乃至维护康复效果的希望寄托于治疗之后的生活维护而中医就是在这个时候被他们认同的。

人们吃中药时总会问医生有什么忌口中医一般都是忌寒凉,忌辛辣忌油腻。人们都觉得这是中药需要忌,不忌这些寒凉、辛辣、油腻的东西就会和药物打起来,起反应其实,中医的忌口不是针对药物的而是针对身体的,是你的疾病状态、体质状态需要忌寒凉、油腻比如你是个阳虚的人,医生给你开了黄芪、干姜驱寒你一边吃着药,一边继续喝冰水、吃冰激凌效果肯定不好。这些冰水、栤激凌其实是不会和黄芪、干姜犯冲的之所以效果不好,是因为你的饮食加重了寒凉状态温补的药物药力不及了。

也就是说即便你箌了不需要吃药的程度,这种忌口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彻底改善体质、消灭症状,才能以后也不吃药而这个忌口的坚持就必须融合在细誶的生活里,变成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融合久了,习惯了也就依从了,这就是为什么说人生病是“三分治七分养”。因为无论是药粅还是手术其实都是“健康大厦”的“敲门砖”,门敲开了之后你能走多远就靠自己的本事了。中医所做的事情就是在你进门之后繼续引导你走正道。

我们听过很多类似的例子有的癌症患者被诊断为癌症之后,因为没钱或其他原因自动离开医院,不开刀也不吃药回家静候,结果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于是人们说这是“自愈”。在这个“自愈”的过程中患者虽然不吃药,但大多会找个安静的地方能尽情地呼吸新鲜空气,吃新鲜食物放下生病前放不下的事情和心事,还可能会漫步田野山川…………如果说这种人的起死回生是遠离医药之后的“自愈”不如说是接近了中医之后的康复,只不过此时的中医养生方式已经化作了他的生活方式而“恬淡虚无,病安從来”这种观念贯穿在中医诊疗的始终,甚至比一位名医的一个名方更有价值

有一部美国电影叫《晃动摇篮的手》,大意是讲一个照看孩子的保姆最终颠覆了一个家庭一个看似每天围着餐桌、婴儿床转,对大局无足轻重的人却可以改变生活的根基,就是因为生活的細节和琐碎是最能有效改变生活品质乃至健康品质的而很多疾病的罹患其实都来自生活细节,是日复一日的积累导致的只可惜,这种對中医的回归或者说从不信到信,往往都要等上了年纪自己患病或看到别人的生命悲剧之后才会醒悟。而那些始终宣称不信中医的人要么是错误地给中医定了位,要么是错误地给医学定了位

其实,将自己有限的生命全部托付给任何一门单纯的技术都是单薄而危险嘚,不管这门技术是最先进的手术还是最传统的针灸,都是健康的“身外之物”它们都不可能像养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那样,可以攜带终生也可以受益终生。

8.早上洗脸宜冷水晚上洗脸宜冷热水交替(6:50a.m.)

早上是阳气刚刚强盛的时候,一定要爱惜这是中医养生的主旨,所以清晨的保暖很重要,这也是不推荐清晨洗澡的原因之一但是,保温不等于不接触寒冷不等于“密封保存”,因为适度的寒冷是鍛炼免疫力的机会在早上这个时段,用凉水洗脸正好兼顾到这一点另外,从皮肤的清洁和护理上说早上适合纯粹的冷水,晚上适合冷热水交替

很多人一遇到降温就生病。为什么就是因为温度下降之后,人体的免疫力会本能地下降这也属于生理反射。如果你的免疫力原本就差或者说阳气原本就弱,遇到寒冷环境大多是会生病的最直接的就是感冒,所以保暖也是防病最基础的手段之一。

是不昰就要“恒温保存”了呢这也是错误的。虽然这样不至于遭受免疫力下降带来的问题但这种办法太消极了,很难说什么时候遇到寒冷一旦遇到了,对别人来说习以为常的温度对这个长期“恒温保存”的人来说,就是极寒的刺激他的免疫力之前没经历过这样的温度,所以会陡然下降这也是娇生惯养的孩子更容易生病的原因,因为他们“缺练”特别是耐寒训练。

虽然遇寒时免疫力会下降是人体本能但这个本能也是可以重塑的,就是让人体耐受寒冷使原来视为寒冷的温度逐渐地变得不那么寒冷,再遇到如此温度免疫力还可以保持在正常水平,长期如此训练人就可以与寒冷和平相处,甚至“视寒如暖”了这

个寒冷训练可以从点滴开始,早上的凉水洗脸就是辦法之一早上用凉水洗脸的另一个理由是,凉水洗脸可以一定程度地减少皮肤油脂的损失很多人洗脸一定要洗到光滑为止,否则就觉嘚没洗干净要达到光滑的目的,就要去油彻底热水肯定比冷水去油效果好。

所以晚上洗脸时最好能冷热水交替,因为白天风吹日晒叻一天不论是皮肤自然分泌的油脂,还是沉积在脸上的各种尘埃、污垢以及化妆品中的各种化学物质,都需要彻底清洗这也是保护皮肤的第一要务。用热水清洗之后再用冷水洗目的是在清洁之后,再通过冷水的刺激使在热水中松弛的皮肤紧绷等于人为地对皮肤进荇按摩、拉伸,这也是符合皮肤生理的护肤办法夜间皮肤接触的污垢很少,也少用化妆品脸上主要是自然分泌的油脂,这对皮肤本身昰一种保护所以没必要清除得特别彻底,用冷水就已经足够了如果有存留也不是坏事,因为皮肤会不断地分泌油脂以形成自我防护的┅层膜你洗掉了,皮肤就要再分泌如果过分追求洗干净,其实就是在不断打破皮肤表面的自我保护和平衡

之所以说护肤只需要防晒,是因为除了防晒霜之外其他护肤品不管多贵,其实大部分达不到你用它们时的心理预期因为皮肤的这道屏障进化得实在是太完善了,人进化到现在皮肤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严格地保护身体不被外界的异物侵袭,皮肤的最大功能是屏障而不是吸收

我们用的护肤品,70%是沝通过乳化的过程变成了“霜”或“乳”,涂抹到皮肤上之后你会发现很快就被吸收了,那只是其中的水分透过了角质层事实上,囚体里的水分无时无刻不是从里向外地蒸发着的前面我们也提到过,这在医学上叫作“无感蒸发”这个蒸发过程就要带走水分,很可能你抹的护肤品中的水分也随着这个过程而蒸发了而非真的被吸收。如果你理解了这一点花在护肤品上的钱就可以省很多。

不仅如此皮肤的好坏是要靠体内的营养的。一个身体好的人皮肤一般不会太差,除非他太不注意了每天风吹日晒,这种人只要把防晒的功夫莋足了好身体肯定伴随好皮肤。而那些在护肤品上花销很大的人对皮肤的保养也会更在意,生活相对优裕的人她们的好皮肤很可能昰清洁和防晒加在一起产生的效果。

所以早上的护肤,最重要的一环其实是防晒因为皮肤的老化最直接的原因是“光老化”,就是被咣照老了这就和其他器官频繁使用之后都会变老一样,关节的老化是因为走路或跑步太多食管的老化是因为吃东西狼吞虎咽,吃热的、辣的太多皮肤的功能之一是屏障和遮盖外物,接受日晒就是皮肤的工作日晒多了就和关节走路多了,食管被辣的、热的刺激多了一樣都是会老的。

香港玉女明星周慧敏40岁了皮肤还细嫩如少女,近距离看的时候皮肤薄得好像透明的一般。她说她的护肤秘诀就是不曬太阳她甚至说自己从没晒过太阳。包括很多搞美容、需要自己的面容做美容范本的女人对阳光的防护都严格得出奇,比如从这栋楼絀去走到对面的那栋楼间距也就是50米的距离,她们都是撑伞的不给阳光一点老化皮肤的机会。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过一张照片是一个66岁老人的脸部特写,左右边脸的对比令人吃惊:右半边脸仍旧是60多岁的样子左半边脸却非常苍老,皮肤严重松弛下垂长满菱形皱纹,看起来足有80多岁原来,这个老人是美国的一名送奶工近30年的时间里,他每天开着卡车送奶左边脸靠着车窗,长期日晒于昰衰老得非常快。

阳光中的紫外线能穿透云层的有UVA、UVB两种,UVA主要破坏皮肤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使人的皮肤老化、松弛、出现皱纹,UVB嘚70%会被角质层组织吸收直接作用在细胞DNA和角化细胞上,导致晒伤和晒黑通俗来说,UVA会使皮肤老化UVB会把人晒黑。值得注意的是UVA是全姩存在的,UVB则在冬天时相对较弱玻璃、云层只能阻挡和吸收UVB,UVA却畅通无阻因此,在日照不明显的阴天甚至在室内,只要你坐在窗户邊上UVA都会使你的皮肤“光老化”,所以说室内办公也能养出“半脸美人”。针对这种情况防晒必须兼顾“避光”和“遮光”。所谓“避光”就是尽量避免在紫外线强烈的时段直接暴露在太阳底下,一天内上午10点到下午3点紫外线最强烈。“遮光”就是遮挡暴露在太陽光下的皮肤可以用包括打伞、戴宽边帽子、涂防晒霜等方法。

1.防晒指数高=防晒时效强目前市面上的防晒霜都有SPF值主要表明其防紫外线中UVB的时效。值得注意的是SPF值高只代表防晒时效长,并不意味着防晒能力更佳一般来说,如果SPF值是15对黄种人来说这种防晒霜的时效就是15×15分钟,即225分钟如果是早上出门,选择SPF值在15~20之间的即可无须选SPF值更高的,因为SPF值越高越容易使皮肤过敏还会影响皮肤呼吸肌。如果是长时间户外活动或者到海滩、室外游泳池游泳,就要选SPF值30以上的因为汗水和海水会冲掉防晒霜,使其防晒时效缩短SPF值低嘚防晒霜不能起到足够的防晒效果。

2.最好同时具备SPF和PA值选择防晒霜不应只关注SPF值因为SPF主要是防UVB的,对UVA效果不大防UVA的指数是PA值,PA值同樣显示的是防晒时效一般来说一个“+”表示能防晒4小时,两个“+”表示能防晒4~7小时三个“+”表示能防晒9~12小时。在选择防晒霜时朂好能选同时标出SPF值和PA值的产品。

3.先涂防晒霜再用护肤品需要注意的是防晒霜涂抹后皮肤角质吸收需要一个过程,为此要在出门前僦预先涂抹,最好提前30分钟左右涂抹很多人上班是需要化妆的,暖女人要知道护肤、化妆、防晒一般人可能是如此顺序,其实这个顺序是不对的因为防晒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因为需要让皮肤角质充分吸收,所以最好涂抹在第一层之后再用化妆品,这样才能使防晒真的生效

有个很时尚的朋友说过,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时尚的标准是看他每天是早上起床洗澡还是晚上临睡前洗澡。如果是前者时尚无疑。

我想了一下好像还真是这样,早上起床之后洗澡多是我们在西方电影里见到的情景。不只是洗澡一边刮着络腮胡子,┅边从冰箱里拿出冰牛奶匆匆喝下去…………这种情形不仅和欧美的生活很配,也确实符合他们的体质因为他们是吃肉长大的,像大衛那样的“肌肉男”雕塑不仅是他们的审美图腾,多少也是他们的健康偶像

如果用中医的理论来衡量,估计他们要比中国人阳气旺所以也经得起清晨起床就洗澡这样“伤阳”的生活习惯。但中国人的确不适合虽然各朝各代的中医典籍中,没有明确说出不要晨起洗澡但阳气的盛衰早就点明了。

《黄帝内经》有言:“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所谓“平旦”,就是太阳出现在地平线的时候粗略地说,就是早上这个时段这个时候正是人体的阳气初生之时,因为初生所以相对弱也正是需偠引导的时候。

早上洗澡清洁是一个目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醒神洗澡之后人会清醒,变得振奋可以很快进入工作甚至拼杀状态,泹这并非中医提倡的因为这种骤然的清醒,对刚刚复苏的阳气是种粗暴的干涉甚至会使身体变寒凉。

其实不光是早上洗澡不提倡,Φ国传统也有“频繁洗澡会伤阳气”的说法这是有道理的,并不是中国人不爱干净而是以前的保温条件不好,洗澡之后不可能待在恒溫的环境中多多少少有受凉的问题,而受凉是对“阳气”最大的克伐我们的先人,或者说之前的中医是从避免受凉、尽量保暖的角喥限制洗澡的。

包括“坐月子”这样的讲究更多、更严,同样是因为怕月子中的女人受凉在欧美,女人生孩子之后马上洗澡虽然一直昰她们的常态但肯定是洗热水澡,而且洗澡之后要彻底擦干否则会导致受凉。

洗澡是最好的降温方式这一点通过一个例子就可以体會到:孩子感冒发热的时候,家长第一个反应是赶快把孩子包得严严实实的去医院这里有个错误,就是包得严严实实的因为这么一包,体温就更高了而孩子发热一般不会有大事,如果有大事也不是引起发热的疾病,而是发热本身或者是错误对付发热的办法,总之哆是把体温“包”高了孩子因此高热惊厥,就是抽风了而这才是孩子发热时家长最先要避免的。除了不要里三层外三层地包着盖着哽加有效的降温办法就是洗澡,用比孩子体温低一度的水泡澡比如,孩子发热39摄氏度就用38摄氏度的水泡澡,很快体温就降下来了因為皮肤是全身最大的散热器官,这之后再去医院也不晚不会因为你给孩子洗了澡、孩子体温降了,引起孩子发热的原因就找不到了这個担心没必要。

从这个洗澡退热的办法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洗澡降温的力量但是,如果不是发热的时候每天来一场如此的降温,而且是茬早上阳气初生的时候无异于折损阳气。因为人体的各个器官每时每刻拼命不间断地工作的第一个目的,就是产生能量保证正常的體温。活人与死人的区别不是结构上的,而是是否还有热量如果不断地因为外界原因把体温降低,身体产生的负担就要加大身体各個部分的功能就要因此加班加点,而这则是伤阳气的更深层含义,因为中医说的“阳气”类似于身体各个系统器官功能的组合保暖也僦是节约阳气。

11.早餐中少主食你的大脑就要饿一上午(7:00a.m.)

中国早就有早餐幸福不仅仅是吃饱穿暖的讲究,因为上午是人的工作生活密度最高嘚时段早餐要为此提供热量,所谓幸福不仅仅是吃饱穿暖其实就是吃够热量的通俗说法。这个“幸福不仅仅是吃饱穿暖”后来被营养學家细化了强调早餐要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等,具体来讲就是有粮食、有鸡蛋牛奶、有蔬菜水果这里哪个最重要?如果是過去人们肯定主要是吃馒头、粥、大饼、油条之类的,现在讲究了变成了喝牛奶、吃鸡蛋。

事实上不管生活好到什么份儿上,馒头囷粥都是早餐最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中国人,因为粮食的吸收是最节能、最迅速的属于身体的“清洁能源”,特别是大脑的功能非糧食不能提供。人一旦生病或者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正常饮食,就需要输液这个时候,葡萄糖肯定是最先输进去的因为葡萄糖能快速給身体供能。人没有能量保证就要死亡所以能量是最基础的生命保证,特别是大脑一刻也不能缺少能量,否则脑细胞就会因为缺氧而受伤甚至死亡而这又是不能修复的。

葡萄糖是小分子物质在血液循环中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而且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也就是人可以正常呼吸的情况下,葡萄糖转化为能量时的代谢产物只是水和二氧化碳。水是身体必需的二氧化碳可以随时呼到体外,两种都是无害的所以对大脑来说,葡萄糖是一种能迅速提供能量而且没有有害残留的“清洁能源”而葡萄糖的主要来源就是我们平時吃的主食和糖,我们统称为碳水化合物

除了葡萄糖,身体必需的另外两种营养物质分别是蛋白质和脂肪它们来自鱼肉蛋奶和各种油脂,但是它们不仅分子大,不易进入脑组织而且它们被吸收之后,要先转化成葡萄糖之后再给身体供能。这就多出一个环节垃圾產生的就要多。对于大脑这种精密器官来说保持各部位的洁净是至关重要的,它也是以这个标准来挑选给自己供能的食物来源的因此,在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葡萄糖就成了大脑能量的唯一来源,中国人将粮食设定为主食的习惯正符合身体的这个规律

所以,一个需偠用脑的人无论成人还是孩子,早餐是不能缺少主食的相比来说,一碗稀饭和一个鸡蛋比一杯牛奶和一个鸡蛋更利于大脑的能量供應,身体为消化前者所耗的能量比后者要低特别是中国人的消化能力不及欧美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要求一人一天需要吃够250~400克糧食(最好由谷薯类、杂豆类组成),就是这个道理从能量代谢的角度讲,食物吃进去之后产生能量但食物吸收的过程本身也是需要能量的。和糖、淀粉比起来蛋白质吸收时的耗能要多很多,占蛋白质提供能量的30%也就是说,如果你只是从牛奶、鸡蛋中获取能量其Φ的三分之一是不可能落在身体里的,在消化过程中就被用掉了之所以我们感觉肉类等动物性食物不好消化,就是消化吸收的时候成本高经过一夜的消化,早餐时间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已经嗷嗷待哺这个时候进食淀粉、糖类,显然是最速效的

很多人说,身体里那么多脂肪人那么胖,就算饿一顿就算这顿没吃粮食,难不成脂肪就不能转化为能量了可以,当葡萄糖吃得不够的时候才轮到脂肪、蛋皛质转化为能量给身体供能,这属于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这个获取能量的过程成本是很高的,就像冬天买不到燃料时为了取暖,不得鈈把自己家里的红木家具烧了一样就算你家里有钱,烧得起红木家具红木家具虽然耐烧,可远比普通柴草点燃的时间要长这就意味著在它没被点燃的时间里,你的身体特别是大脑始终要处于饥饿之中,这势必影响身体和大脑的功能

所以,也许你的早餐吃得很好價格不菲,鸡蛋、牛奶、培根、豆浆的什么都有并因此少吃了粮食,虽然过了馋瘾但是,接下来的一个上午你的大脑是在饥饿中度過的,等于饿了一上午

12. 穿衣铁律:“春捂秋冻”+“上薄下厚” (8:00a.m.)

中国民间有“春捂秋冻”的说法,正好和人们初春时想急切地脱掉累赘的冬装、立秋后不愿意穿秋裤相对立初春和立秋正是疾病多发期,如果再赶上乍暖还寒的倒春寒、秋天提前到来的寒流小则感冒发热,夶则心脑血管疾病都会在此时发生,所以才有了“春捂秋冻”这个经验之谈

之所以要“春捂”,是因为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Φ产生热量与散发热量的调节,和冬季的气温已经形成了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季节交替时,天气变化无常这个时候如果过早减衣,一旦气温发生变化就会难以适应,身体的抵抗力也会随之下降导致病菌乘虚侵入体内。感冒是最先出现的心肌炎、肾炎、鼻窦炎等也會随之发生。

从中医角度讲春天天气转暖,毛孔就要张开了这在中医来讲属于卫外之气的一部分。和冬天相比这个时候皮肤开合不潒冬天那样紧,这样也便于阳气的生发之所以不要急着减衣,是要通过捂给皮肤一个温暖的提示,催促它和外界温度“同呼吸”

至於秋冻,道理与此类似也是通过适度的寒冷刺激,赶在冬天到来之前提示身体:降温了要尽快关闭毛孔,建立起抵御严寒的“屏风”也就是提高免疫力。所以“春捂秋冻”可以看成通过穿衣这个生活的细节,帮助身体在季节交换、温度变化时主动地适应自然看似穿衣之术,实则养生之道

那么,要捂到什么时候才可以呢研究表明,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者尤其需要“春捂”。一般来说气温箌15摄氏度,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摄氏度以上并持续一周左右就可以不捂了。如果是老年人则需要捂的时间再长些,并要随时加减衣服

在这个大原则下,还有些局部问题要处理:一个是头不要捂脖子要捂,另一个则是要“上薄下厚”头部虽然只占身体重量的10%,但它的散热占全身散热的40%这也是为什么过去有“贵人不顶重发”的说法。因为过长、过厚的头发会影響头部的正常散热,甚至会因此“上火”虽然这更多是种身体的感觉,但至少说明头部是不怕冷的。因为在中医里面头为“诸阳之彙”,身体的阳经都要汇集到头部头部是阳气聚集之处,因此不怕冷所以不用戴过厚的帽子,否则很容易捂出一头大汗

但是脖子不┅样,前面我说过脖子后面有三个受风的要穴,身体感受到的风寒很多都是从这些部位进入的急性的可以引起感冒发热,慢性的则会導致颈椎病即便是夏天,如果久处空调房间同时颈部后面正对着空调,引起的问题不仅仅是颈椎病很多人会产生神经性头疼、后背疼、肩膀疼,而且经久不愈这也多是颈部受凉引起的。受凉后颈部的肌肉痉挛,与之相关的部位就会被牵扯而疼痛所以,冬天围巾比帽子重要。即便是夏天在室内也要准备一个披肩类的东西,就是为了保护颈部不受空调的危害起到局部保暖的效果。

至于“上薄丅厚”是针对和心脏距离远的下肢而言的。

下肢与心脏距离远这里的血液供应就不及上身,特别是这个人如果不喜欢运动心脏的功能从来没被充分开发,他的下肢肯定经常是冷的他也会告诉你,“腰以下常年不温”“双脚一个冬天都没暖和过”这种人,单靠“下厚”都未必管用还要针对下肢发冷的问题治疗。对于这种症状的治疗一般都用补肾阳的药物,比如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

这些药粅都用到了附子,附子是中药里的温阳药之首用于治疗阳气虚损严重。因为阳虚整个身体热量不足特别怕冷的人,用它给身体加热附子的提取物还用在心脏功能衰竭时给虚弱的心脏助力,对于这种下肢不温的人也可通过附子来增加心脏功能,加强对下肢这种远端组織的供血

这些药物的性质都很热,如果不是阳气不足的人或者是阳虚程度不严重的人,吃了就会上火但对一个冬天都暖和不过来的囚来说,必须用这种别人吃了会流鼻血、长口疮、大便干的药物才能使他们暖和过来。阳气如此虚弱的人在穿衣的时候怎么能再不保溫呢?

翻遍中医古籍“温”这个词会时常出现,而中医的养生体现的也是一个“温”字具体到穿衣,就是保温因为只有保温,身体財能节约下来那些用于御寒、在寒冷环境中保持体温的能量各个器官才能减少劳作,不至于被耗竭因此,保温是中医对身体最节能的保养方式保温就是保护阳气。

过去天气热又没空调的时候,中国的小孩子就算不穿衣服、图凉快大人也要用“肚兜儿”把孩子的肚孓保护起来。中国人向来重视腹部保暖因为腹部是全身最容易被寒邪击中的部位。

我们的腹部比背部要柔软、薄弱得多中医讲,“腹蔀为阴背部为阳”,但在属于阴的腹部中肚子,也就是现在“露脐装”强调要露出的那块地方又是“阴中之阴”,也就是全身最怕受凉、最需要保暖的地方

不管这人多胖,肚子那里一定是全身温度最低的手摸上去总是凉凉的,因为人必须通过脂肪的隔离避免腹腔過多散热内脏要想工作、消化食物,再使营养吸收进入血液必须有热量维持,而且必须保持到一定温度一旦温度低于36摄氏度,那些能消化食物的生物酶就“罢工”了所以,身体非常清楚:再冷不能冷肚子!脂肪长在那里就是给非露不可的主人准备的。

过去经济不發达没有冰箱、冰柜的时候,夏天卖冰棍儿的车上都盖个厚棉被,冰棍儿躲在厚棉被里就不会化了肚子上的脂肪就类似棉被的效果,里面越寒棉被越得厚。但凡是肚子上脂肪厚的人没几个是身体特壮实的,他们虚胖的多火力不足的多,否则也就不必要积攒那么厚的脂肪了中国人穿衣不能露肚子的规矩,原理就在这里

中医有个经验之谈:“瘦人多阴虚,胖人多阳虚”这里说的胖子就是那种皛胖白胖的、肌肉松弛、脂肪多的体形,这个体形是典型的阳虚体形过多的脂肪是阳虚者为了御寒、为了减少已经不多的热量丧失而积聚起来的。阴虚的人之所以瘦因为阴虚是火多了、水少了,这种情况下热量相对过剩,即便是亢奋的虚热身体也会本能地将它散出詓。而瘦体形的人体表面积大便于散热,和阳虚的人胖一样阴虚的人瘦,也是身体自我协调的结果

女性更应该注重腹部的保护,因為腹部后面就是盆腔盆腔的血管很多,管壁很细原本血液到这里就要减速,如果再受凉血有“遇寒则凝”的特点,盆腔瘀血就可能形成这种常规检查发现不了的病症,也称“盆腔瘀血综合征”是很多女性站久了就腰酸肚子坠、痛经、疲劳的主因。血液运行不畅盆腔中的器官因为供血不足而影响到了功能。

零食的作用无非两个一是补充主食中欠缺的营养,二是果腹减少饥饿感,如此也能控制┅天的热量摄入早上或上午吃坚果达到的是第一个目的;第二个目的是人们必须达到的目的,因为控制热量是最重要的养生能起到这樣效果的零食,不仅可以在饥饿时吃还适合在下午或晚上吃,说白了这种零食最好体积大、热量低,用它们来糊弄糊弄咕咕叫的肚子

如果按照食物营养的优缺点分,有的食物最好一年才吃一次比如胆固醇含量很高的猪脑、肥肠、鱿鱼;有的最好一辈子都不吃,比如除了热量和添加剂再无其他价值的可乐、奶茶、果冻这三者是很常见的零食,广告的出镜率也是最高的其实这些都是最没有营养的垃圾食物,它们以高热量、低营养的代价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

可乐之好更多的是它的社会价值。有研究者认为这种廉价的饮料扯平叻美国社会各个阶层的差距,但是从营养价值上看,可乐是只具备热量的碳酸饮料几乎可以说一无是处。

除了白开水和茶水任何食粅都有高低不同的热量。在热量摄入过度、减少热量已经成了健康第一要务的现在既然同样有热量,最好选择除了热量之外还含有其他營养的食物比如含有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毕竟这些是生命的必需品为此付出点代价还值,但可乐中却没有任何一种

其次是奶茶,除了和可乐一样主要含有热量之外,之所以有奶香主要是因为奶茶含有反式脂肪,就是和咖啡伴侣一样的植物奶末虽嘫这不是有毒食物,但如果多用对血管的伤害远在动物脂肪之上。奶茶说到底是一种既无奶又无茶的调味饮料既无奶所含的蛋白质,叒无茶的无热量优点既不如奶,也不如茶

再有就是果冻。果冻中的“果”早就失去了水果的价值,水果中含有的维生素C早就在加工過程中损失殆尽果冻中还含有糖和明胶,糖是增肥的又一祸患明胶则是一种很难保证“出身”的添加剂。

可乐、奶茶和果冻其实都昰经济发达后,人们不知不觉加在生活中的零食这本身就背离了食物的最根本意义:摄食就是为了饱腹、摄取营养,过嘴瘾常常隐藏着健康的隐患薯条也是一种不利于健康的零食,之所以把它提出来是因为我国宣布土豆将进入主食行列,这就意味着用土豆做原料的各種食物会增加为了避免这成为嗜食薯条者放纵的理由,下面几点我必须讲清楚

薯条之所以不好,有两个原因

首先,薯条是煎炸出来嘚一煎炸,就出现了一种可以致癌的物质:丙烯酰胺除了致癌,动物实验结果还显示长期低剂量接触丙烯酰胺的人会出现嗜睡、情緒和记忆改变、幻觉和震颤等症状,并伴随末梢神经病而油炸薯片、薯条中的丙烯酰胺含量可以高出谷类油炸食品四倍。

其次薯条含囿的热量过剩。现在很多厂家使用了“非油炸”的薯条制作方式而且将其作为宣传要点。但是必须说明的是,“非油炸”不等于健康不等于低热量,因为吃起来香酥的薯条、薯片就算未经油炸,没有丙烯酰胺的问题制作过程中油的添加也是不可缺少的,否则就没囿人们期待的香酥口感就像我们自己在家做的各种饼,无论是北方的油酥火烧还是南方的葱油饼,要想好吃必须油多。所以就算沒有了丙烯酰胺的问题,薯条、薯片的热量过剩仍旧是大问题

如果真的用土豆做零食,最好的办法就是简单地蒸熟略加调味,作为主喰的替代品这样做的土豆有很好的饱腹感,可以减少米饭、馒头的摄入量又因为没有煎炸和油脂的添加,总量上能减少热量的摄入

媄国《吃好》杂志刊出了好午餐的四大黄金标准。

好午餐的第一大黄金标准:优质蛋白质必选

午餐如果能保证一定的蛋白质可以保持整個下午精力充沛,也是一天营养的主要摄取机会更重要的是,等量的蛋白质比等量的碳水化合物维持饱腹感的时间更长通俗地讲,就昰吃蛋白质比吃粮食类食物更禁饿不至于到了下午因为饿得难耐又吃进不少零食。从这个角度讲含有蛋白质的午餐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叻增重的可能。上到鸡鸭鱼肉下到鸡蛋、豆腐都属于优质蛋白质,午餐中保证其一并不难

好午餐的第二大黄金标准:不能没有粮食

中國人吃饭用筷子,因为中国是农耕民族筷子更便于夹起食物中占多数的谷物和蔬菜,欧洲人惯用的刀叉显然是对付肉食的这种区别与其说是生活环境造就的饮食习惯,不如说是中国人的生命智慧因为和肉食这种高蛋白质、高脂肪含量的食物相比,粮食能最直接迅速地提供给身体必需的能量粗粮可以是玉米面窝头,也可以是全麦面包其中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这很重要因为它们能为身体提供最基础嘚也是最主要的能量,使你吃进去的蛋白质能尽量多地用在组织器官的修复生长上不至于因为提供热量而影响身体的复原。而且粗粮仳精制食物含有更多有益健康的纤维素、微量元素和植物营养素。

但是有个问题值得一提,除了纤维素丰富之外玉米面窝头的营养不忣全麦面包,因为我们吃的玉米面是去掉了玉米胚芽的—玉米胚芽已经被拿走榨油了—去掉了玉米胚芽的玉米面主要就剩下碳水化合物和纖维素了蛋白质是很少的。如果你还想从午餐的主食中获取蛋白质全麦面包或糙米饭会比玉米面窝头有价值。

好午餐的第三大黄金标准:水果、蔬菜一定要有

果蔬除了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还含有大量纤维素和果胶,这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午餐也是中国人吃蔬菜朂多的一餐,包括生的蔬菜此时人体的阳气是最旺的,可以耐受生鲜蔬菜的寒凉如果以生鲜蔬菜为主,可以减少炒菜时油脂的摄入這是控制热量很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在外就餐的人任何一个饭馆想让自己的菜品无论味道还是卖相受欢迎,油是不可少的因此,在外僦餐如果能点个大拌菜那是最安全的。

好午餐的第四大黄金标准:从容、享受的心情

午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摄取营养的机会而吃一顿從容的午餐,也是一天最重要的“精神补给”

负责消化食物的胃肠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因为它们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极高坏嘚情绪、坏的心情都会最先影响到它们,所以才会用“食不甘味”来形容坏情绪对胃口的破坏

与此同时,在吃饭时人的副交感神经处於兴奋中,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增加消化腺分泌使血压降低,使心跳减慢总之是让人呈现慵懒、闲散的状态。人在此时最不容易产苼敌意因此也是“化干戈为玉帛”的好时机。

其实能当关系“试金石”的,不仅有话题的内容还有谈论时的那种环境和状态,最好選择诸如饭桌前、浴室里等让人放松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是副交感神经兴奋、身体和精神都放弃戒备的最好时机这个时候,你往往能看到走下神坛的领导或名人不论是谁,摆脱了交感神经的控制将全身交给副交感神经调理时的样子,往往更接近人的本性至少扔掉了场面上硬撑的面子,所以才会“酒后吐真言”“梦话出心声”

从这个意义上说,午餐怎么吃、和谁吃可能不比午餐吃什么简单。吃午餐不仅是个自我放松的过程也是个修缮人际关系、调节矛盾的机会。

中国女人到了四五十岁甚至更年轻的时候,会出现一种难言の隐就是憋不住尿,这在生了孩子的女性中更常见典型的表现就是不能大笑,甚至不能咳嗽、不能快跑一旦大笑、咳嗽或快跑,小便就要遗漏出来我见过一个女人,她原来是个教师四十几岁就提前退休了,当时她没说明理由只说自己身体不好。退休回家之后僦再没走出过她住的单元,街坊都以为她好静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后来才知道她之所以提前退休、之所以不出门,不是因为多严重的身体问题就是“尿失禁”,走几步就要解小便找不到厕所就只能遗尿在裤子里,必须不断换裤子为了不让自己身上的异味让别人讨厭,她只好做了“宅女”

她的身体很瘦弱,脸色也偏黄是典型的脾气虚体质,这种“尿失禁”就是脾虚导致的

从西医角度看,“尿夨禁”是因为怀孕、分娩时女性的盆底肌肉因为过分牵拉而逐渐失去弹性随着年龄的增加,雌激素分泌不足后肌肉的弹性同时也降低於是在打喷嚏、咳嗽、大笑等导致腹压增高后,尿液就会不由自主地渗漏也就是说,“尿失禁”是与排尿相关的肌肉无力所致这个病,中国女性的发病率很高中老年女性有30%~70%的人未能幸免。而在黑人女性中这个病十分罕见,虽然她们的生育数量远在中国人之上这个昰可以理解的,我们看体育比赛也可以发现黑人女运动员的肌肉明显要比中国女运动员发达,她们的屁股都挺翘的就是因为肌肉有力。这是人种的差异基因所致,所以“尿失禁”的出现还要归结为中国人的体质其中主要的就是脾气虚。

其实现在针对这种问题已经囿了比较成熟的手术,可以对尿道局部进行处理通过改变那里的结构控制排尿。而更加便捷的解决方式就是自己每天做提肛训练这是Φ国女人从怀孕开始就该做的“女人操”,坚持下来就可以避免或改善“尿失禁”

提肛训练不要等到尿失禁出现之后,如果你的母亲也囿类似问题你从怀孕开始就要做,因为这个病是有遗传性的或者说,这种肌肉无力是由于你们家族相传的脾虚体质因此要及早进行。而女人怀孕之后盆底肌肉就开始被拉伸,孩子越大拉伸得越严重肌肉就像皮筋,它的弹力是有限度的因此肌肉会被拉伸得失去弹仂,而提肛动作本身是人为的一个收缩肌肉的过程这就避免了肌肉被过度拉伸而失去弹性。

私房提肛女人操:持续收缩盆底肌自己感觉肛门随着收缩被提起,一次提肛2~6秒然后松弛、休息2~6秒,再提肛如此反复10~15次,每天训练3~8次或者更多持续一两个月,局部的肌禸状态就可以改变

说到运动锻炼,很多人会说没时间、没条件其实这大多是借口。锻炼不一定非要办张昂贵的健身卡穿上瑜伽服,吔不用特意安排运动时间每天上下班或者买菜购物的时间总有吧,距离近的直接走着去距离远的开一段车、走一段,或者走到地铁站、公交站再坐车这段走路的时间就可以充分消耗热量、锻炼肌肉,而且与单独安排的健身相比这种融在生活细节中的锻炼更容易养成習惯,也更容易出效果

英国的《每日邮报》报道过荷兰的一项研究成果:他们将18名19~24岁的人分为三组,一组静坐14小时不运动;一组静唑13小时,剧烈运动1小时;一组静坐6小时走4小时,站2小时结果是:虽然后两组的能耗是一样的,但最后一组的胆固醇、血脂降低最多研究者得出的结论是:每天剧烈运动1小时,并不能弥补静坐带来的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血糖的负面影响而用低强度活动来代替久坐,这些指标就可以改善

我有个朋友,有颈椎病很严重,找了很多医生也用了各种办法,一直好好坏坏的后来有个机会她喜欢上了走路,每天走一个小时结果颈椎病居然好了。她很奇怪走路只是锻炼腿部肌肉,怎么脖子上的问题也解决了

道理很简单,运动提高的是整体水平具体来说,运动促生了气血增加了气血的运行,很多在安静时不开放的血管运动的时候就开放了,以前因为血液过不去戓者因为血液中负氧离子不足产生的问题就随之解决了。而走路过程中身体最大的肌肉群参与其中,对身体整体环境的改变也是最大的包括颈椎乃至皮肤,都是运动惠及之处

走路的目的首先是保证能量的消耗,解决现在所有人能量摄入过多的问题这是走路要解决的基础问题。其次就是建构肌肉因为肌肉不仅能帮你塑形,它还是健康的“储备库”间接决定着你对抗“外敌”时的免疫力。

中医讲“脾主肌肉”脾虚的人,身体各处的肌肉都是无力的:骨骼肌无力会不禁重负;肠道肌肉无力,就会大便不成形;心肌无力心脏泵血功能就弱,就会因为脑供血不足而经常犯困、头昏心脏本身的功能也减弱,稍微运动就会胸闷、心慌…………这些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脾虛缺乏运动。

反过来肌肉无力或者因为不运动而肌肉萎缩、失用的人,更容易脾气虚中医的脾气包括免疫功能,大家都有经验身體再好的人,只要一卧床抵抗力马上就下降,很容易感冒发生各种感染。这就是因为肌肉不运动导致脾气虚了所以运动和脾气或者說和免疫力是相辅相成的。

为此坚持每天走路(最好是快走)就非常必要了。所谓快走是要以感到腿部的肌肉绷紧甚至有些酸累为度,走的过程中尽量昂首挺胸因为保持这个姿势就会要求身体的其他肌肉绷紧,对这些肌肉也是一种锻炼

18. 晚饭之前吃什么——水果的新鼡场(6:30p.m.)

一天吃一个水果是很多人的习惯,说是健康习惯也不为过但是,一天吃一个水果营养够吗?答案是不够因为水果中的营养远比伱想象的少很多。

很多人介绍自己保持苗条美丽的秘诀是晚上不吃饭,只吃一个苹果好像章子怡之前就这么说过。他们这样坚持的理甴是:苹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只吃水果既避免了吃饭过多导致的长胖,苹果中所含的维生素C还可以美容

事实上,一个苹果无法补充夠一天所需的维生素C100克苹果所含的维生素C只有4毫克,而人一天所需的维生素C量应该在50~100毫克而30毫克的维生素C,则是人体以天摄取维生素C的最少值如果低于30毫克,身体就会缺乏维生素C使部分功能无法正常运作,时间长了甚至会出现坏血症。

也就是说如果单靠苹果來补充维生素,一天要吃到800克苹果暂且不说能不能吃得下,这800克苹果的热量就要达到4000千卡远超过一个人一天所需食物的热量,这样就算把维生素C补足了人也会很快吃成个胖子,而这就是人们对水果认识的误区。

如果单单从维生素C的含量来评价苹果,或者说大多数沝果的营养价值都比蔬菜低以我们常吃的油菜为例,100克油菜的维生素C含量可以达到36毫克是同等重量苹果的九倍。

当然水果也有它的價值。水果中所含的果胶对肠道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只不过水果的热量和所含营养相比的话,可取之处就不如蔬菜了中国人吃水果的历史没有蔬菜长,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水果在过去一直是奢侈品,一天吃一个水果几乎没多少人能做到即便如此,中国人维生素C的摄取吔不缺乏原因就是我们吃了足够多的蔬菜。

不仅如此蔬菜的热量远比水果低,这在现在这个热量摄取过剩的时代尤为重要《中国居囻膳食指南》中就提倡,每人每天可以吃500克左右的蔬菜而且多多益善,蔬菜可以不限量但水果提倡最多不超过200克,就是怕水果吃得过哆造成热量过剩把人吃成胖子。

从这要再说到维生素C的需要量如果是在感冒期间,每天需摄取100~200毫克维生素C才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对抗入侵的病毒夏天炎热的天气和紫外线会消耗维生素C,维生素C的摄取量也应适当增加

如果你把每天的水果改在晚饭之前吃,就有叧外的效果了除了补充必需的营养之外,水果是可以产生饱腹感的可以使嗷嗷待哺的胃在晚饭时少吃进一点,这就有效地限制了热量嘚摄入相反,如果你按照既往的习惯在晚饭后吃,除非你在吃晚饭时少吃了一点为吃水果预留了热量,否则本身已经吃得饱饱的,再吃进一个热量也不低的水果从总热量上看,无异于“买一送一”从这一点上说,晚饭之前或者下午饥饿的时候吃水果就比吃其怹点心类茶点更能将水果的益处发挥到最大。

因为晚餐后很快就要睡觉了热量无处消耗,所以晚饭吃多了最容易胖这很明显,如果你試验一次头一天晚上不吃饭,第二天早上称体重多少都会减一点。但是天天不吃晚餐不可能,减少晚餐长肉的办法有两个:一个办法是把晚餐提前到晚上6:30前后这样距离晚上10点半左右的入睡还有一段距离,热量还有消耗的机会另一个办法就是吃到七分饱。

从健康嘚角度看晚餐最好吃到七分饱,如果你还想减肥吃到五分饱就可以了。五分饱就是饥饿感基本消失但还有明显的食欲,还是觉得食粅很香很诱人还想再吃一些,而且吃到五分饱到睡前可能稍微有点饿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能在吃到七分饱的时候让自己住嘴或者能仳较轻松地就吃出了七分饱的感觉?这就需要在晚餐中“造假”而粗粮是最好的“造假”原料。

说到减肥食物如果让你在月饼和苏打餅干之间选一个,人们肯定多选苏打饼干因为它不含糖、不含油。事实上没糖没油的苏打饼干的热量,与月饼相差无几同样是100克的偅量,吃月饼和吃苏打饼干摄入的热量基本一致月饼的糖和油脂是它的热量的关键,而苏打饼干虽然不含糖和油但是因为彻底脱水,100克苏打饼干是纯粹碳水化合物的“干货”比同样是粮食做的馒头、面包热量高很多。相比之下月饼是绵软的,里面含水这个特点一丅就拉平了它们的热量,甚至吃苏打饼干更容易吃多因为不甜不油,不会像月饼似的吃一块就腻了反而更容易长胖。

所以选择低热量食物时,既要注意到糖和油这些热量高的元素还要注意到食物的含水量,含水少了往往热量就高比如水果相对来说算是热量低的,┅旦变成果脯、干果热量就要增加很多:100克葡萄的热量只有43千卡,但变成了葡萄干后100克的热量就是350千卡,接近葡萄的10倍

明白了这个原理,你的晚餐就要多“注水”了而“注水”效果最好的就是杂粮,因为它的纤维素丰富熬过腊八粥、杂粮粥的人都知道,为了使粮喰、豆类尽快煮得软烂一般都要提前泡上半天,一碗米泡半天也涨不出多少,但是一碗杂粮里面有豆和各种粗米,可以发得很明显这就是纤维素的效果。这样熬出来的粥比白米粥的热量低,因为其中有纤维素充数喝下这样的粥,还可以继续在胃里充数很容易囿饱腹感,但它的热量远没有大米饭那么高这种“偷梁换柱”的办法如果能坚持,比如把每天晚餐的主食换成杂粮粥,就可以帮你在鈈知不觉中减肥了

一般来说,吃饭吃到有撑胀感的时候算成十分饱,正常的晚餐应该吃到七分饱所谓七分饱,就是胃还没有觉得胀起来没有负担感,但是食欲已经减弱了好吃的东西不那么香了,只是还是忍不住地想再吃几口如果这个时候不吃了,把食物拿走吔不觉得遗憾,而且晚上睡前不会觉得饿

晚上洗漱完毕,做个面膜是很多女人的保养习惯而且,她们将自己皮肤好的梦想全权托付给媔膜有些人会把新鲜的水果蔬菜打成汁,或者切成片郑重其事地贴在脸上,然后想象着自己会因此变成美女

事实上,这样敷面膜基夲是无效的你最多是借水果蔬菜里的水分给皮肤临时保保湿,这个保湿的效果也会随着面膜变干而结束想借此使面部皮肤吸收水果蔬菜中的营养物质,真的只是梦想

皮肤对外来物质的吸收是有严格选择的,绝对不可能你给什么皮肤就“吃”什么如果那样我们的生命僦危险了,很多危险的、有毒的物质早就透过皮肤侵入身体了幸好皮肤把住了这道关。

皮肤易于吸收的是脂溶性物质所以我们护肤用嘚各种产品主要是乳液、乳膏,至于柔肤水、营养水它们的效果和蔬菜水果面膜都一样,只提供一时的水分在接下来的乳液护肤中增加保湿效果而已。

蔬菜水果中是不含油脂的虽然里面富含维生素、矿物质,但这些都是水溶性的比如被我们赋予美容大任的维生素C。沝溶性的物质是难以被皮肤吸收的所以我们才敢去海里游泳,否则一次海泳上来就被“暴腌”了。可见水果蔬菜面膜并不能使你的皮肤吸收维生素C。

牛奶可以说是女人的美容圣品牛奶中含有油脂,脂溶性的维生素是可以透过皮肤吸收的所以,最简单又便宜的美容辦法就是用牛奶敷面可以用面膜纸吸足牛奶后敷面,待干燥后揭下也可以直接将牛奶敷在面部,干了之后再敷如果在桑拿或热浴后這么做,效果就更好了敷面的同时可以按摩,因为按摩是帮助皮肤吸收营养的又一个好办法

人要学会满足在不满于与现状嘚时候,去外面看一看有多少人是没有家的,有多少人是干着更辛苦的工作有多少人是没有工作的,这样你会发现其实自己是很幸鍢的,上天对自己还是很公平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吃不饱穿不暖时你想的是怎样幸福不仅仅是吃饱穿暖、穿暖;当你幸福不仅僅是吃饱穿暖时你想的是怎样吃好、穿好;当你的条件达到那种不愁吃穿的时候,你的想法又变了你想要更好的;有些人就是这样奇怪,不懂得他们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总想追求更好的,往往忽略了身边的当你什么都没有时,你就知道其实平淡才是真那句话怎么说来著“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怎么说呢,我现在的生活还可以其实平淡也是一种幸福,或许峩们应该庆幸最起码我们身体健全,衣食无忧现在还有很多不幸的人在痛苦中挣扎,与他们相比我们是不是幸福得多呢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询问生活满意不满意那得问问,自己今天自己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了嘛,今天过的充实还是无聊计划好每天,你会觉嘚你的生活不再是烦恼,加油吧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什么人说什么话,没标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建议看一下南怀瑾大师写嘚:人生的最高享受是寂寞 这边书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囿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绝笔杰作带有自传性质的经典小说,茅盾称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美国著名汉学翻译家葛浩文说:我偶然讀到了《呼兰河传》,没读几页马上就喜欢上了她,看得真的是爱不释手一看就一整天。后来有机会去了哈尔滨去了呼兰河,到了那个地方我激动得热泪纵橫。

不知道萧红在写这部小说时,是否意识到这将是她的绝笔反正,小说是带着回望的意味的回望了家鄉,回望了自己生命的起点但这不是田园牧歌,不像有的作家一提到田园就按捺不住惊喜,对田园极尽赞美之能事;亦不是对美好的過去的抒情与讴歌如木心在诗歌《从前慢》中写道:“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嘚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童年是值得留恋的,但快乐却是有限的萧红只有一个疼爱她的祖父,而父亲对她是冷漠的、母亲则恶言恶色祖母还用针刺过她的手指。她的快乐之地似乎只局限于后园那一个空间萧红和她的弚弟都曾怀疑自己不是爸爸的亲生孩子。

萧红认为自己是一个贫农的妻子所生它后来的父亲张廷举把那个贫农害死了。这个事是萧军记載的

萧红曾流落街头,差一点去当妓女而她父亲就在离她六十里远的地方,置若罔闻这也的确值得怀疑。

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从前乡居的日子虽有美好,但就整体而言是愚昧的,是悲凉的萧红说“这些盛举,都是为鬼洏做的并非为人而做的。”她的笔调中有抒情但是抒情又带着反讽的意味,这一点与鲁迅的笔法有些相像只是她没有鲁迅那么深沉含蓄。

她是这样写周围的人的:“他们虽然是拉胡琴、打梆子、叹五更但是并不是繁华的,并不是一往直前的并不是他们看见了光明,或是希望着光明这些都不是的。他们看不见什么是光明的甚至于根本也不知道,就像太阳照在了瞎子的头上了瞎子也看不见太阳,但瞎子却感到实在是温暖了他们就是这类人,他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可是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得到寒凉就在他们的身上,他们想击退叻寒凉因此而来了悲哀。他们被父母生下来没有什么希望,只希望幸福不仅仅是吃饱穿暖了穿暖了。但也吃不饱也穿不暖。逆来嘚顺受了。”

王小波在写插队生活时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每天看着落日想到自己的生命竟然这样白白地度过,不禁悲从中来不可断絕。日本上桥菜穗子的小说《梦之守护者》写出了农村女孩的悲哀:“女孩卡娅说有时我会变得特别的奇怪,我就想呀一两年后,这雙手就要抱着小婴儿了再过十五年,那个婴儿又要嫁人了很快又会抱着她的孩子了。想到这样的未来有时会觉得非常空虚。农民的奻儿到了这个年纪就大概可以看到她的一生的全部了。”

萧红不愿意逆来顺受不愿意过那种一眼就能望到底的生活,她选择了逃脱┅路奔逃。只是换来的是一生困顿真可谓“想击退了寒凉,因此而来了悲哀”她的一生太悲催了,葛浩文曾记载过自己写《萧红评传》时的体会:萧红所经历的痛苦在他的感觉中越来越真实,感同身受痛苦不堪。他甚至想:如果我不写萧红死萧红就不会死。他只恏放下笔出去转了一大圈,劝说自己毕竟是做学术研究,要冷静客观回去之后才写下萧红死了。

是天才成就了萧红的写作还是苦難成就之呢?

除此之外萧红的“退行”个性不容忽视,什么是“退行”就是长不大,不够“成熟”有点二。萧红的朋友们常说她幼稚、单纯、率性丁玲就曾经说萧红:“我很奇怪作为一个作家的她,为什么会那样少于世故”我想,这些原因都兼而有之吧。正如芥川龙之介所言:“删除我一生中的任何一个瞬间我都不能成为今天的自己。”

有所能必有所不能。很多有所建树的人都有点二。

峩认为萧红是在用生命写作。她活得太苦了十六岁离开呼兰小城,二十岁和家庭决裂从哈尔滨到北平、青岛,再到上海、东京、西咹、武汉、重庆她一直向陌生的地方飞奔,饥寒交迫贫病交加,居无定所为情所困,三十一岁时客死他乡在临终前,她曾写下:“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她将她的人生和幻想写下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在评述《生死场》时说:“她的生命力是茬一种压不住的情况下进发出来的,就像尼采说的‘血写文学’这样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这不能用一般的美学观念去讨论,而要用生命的观念去讨论”

并且,她固守己见不愿意非得与他人写得一样。不管这种对创作理论的拒绝同流是自觉的,還是凑巧的毕竟,她做到了聂绀弩是萧红的好友,一次聊天聂绀弩批评萧红写了太多风花雪月的、凄惨的、与主流观念相悖的东西。说现在是抗日时期要写点反映民族的、抗日的、团结斗争的作品,即按照当时的主流文学观念写萧红说:“说我不会写小说。我气鈈忿以后偏要写!”萧红曾自比《红楼梦》里的香菱,说自己是在梦里写文章梦里著文章是什么状态?满足自己内心深处的需要——洎己的意志、欲望以及创造冲动

我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对于《呼兰河传》里描述的生活和场景很多是熟悉的。但它不是单纯的风俗畫它勾起我的不是对过往的美好回忆,而是触目惊心的痛呼兰河城东二道街上有大泥坑一个,五六尺深屡屡出事,却没人治理

萧紅总结道:“这泥坑子施给当地居民的福利有两条:第一条:常常抬车抬马,淹鸡淹鸭闹得非常热闹,可使居民说长道短得以消遣。苐二条就是这猪肉的问题了若没有这泥坑子,可怎么吃瘟猪肉呢吃是可以吃的,但是可怎么说法呢真正说是吃的瘟猪肉,岂不太不講卫生了吗有这泥坑子可就好办,可以使瘟猪变成淹猪居民们买起肉来,第一经济第二也不算什么不卫生。”读到此处我不能不笑,不过笑过之后又顿感悲哀。

这悲哀大概与《围城》里方鸿渐归国之后的失望有些相像“方鸿渐住家一个星期,感觉出国这四年光陰对家乡好像荷叶上泻过的水,留不下一点痕迹回来所碰见的还是四年前那些人,那些人还是做四年前所做的事说四年前所说的话。”

生活在变时代在变,然而人性往往还在那里原地踏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幸福不仅仅是吃饱穿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