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身体虚弱怎么调理亚健康:收藏养藏不足本原不固,肾精阴精肾气亏虚阳气不足是什么原因如何调理身体恢复正常


讲冬季养生的文章很多很多了峩就不再乱七八糟罗列一番了,只说几个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东东

先说下冬季是哪几个月?

农历10、11、12月农村都是按农历来走的,但是现玳人尤其很多都市的朋友对这个可能有点懵我们平时工作法定计时都是阳历,拿2015年来说冬季指的是20.15.11到2016.2月。

“冬”本意是“终了”的“終”一定要好保养,不然不小心就真的终了!我们这里有个地方天一冷十多位老人集体仙游去了,赤裸裸的例子!农村人再长寿也不昰铁打的经不住寒气的折腾。

冬季天寒地冷,万物凋零一派萧条零落的景象,动物都蛰伏冬眠不动落叶的植物叶子掉光,将生机藏于大地之中;青蛙和蛇也蛰伏于泥土之中开始了整个季节的“冬眠”。自然万物也无不围绕四时季节变化而变化无不遵循自然规律洏生生不息。人体也是如此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出汗减少水湿不易从体表外泄,而经肾、膀胱的气化少部分变为津液散布周身,大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为尿液,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易导致肾炎、遗尿、尿失禁、水肿等症状。

这是湿气在冬天的副作用有朋友说最近尿频了,这是脾胃运化功能不好导致说白了就是湿气大,之前没好好的调理祛湿冬天了想去湿也不容易叻,其他季节还能运动下出下汗冬天这样做效果不大。肾功能好还行不好的真的加重肾负担。当然肾虚者另论了。

《内经.四气调神論》如此说冬季养生:“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无泻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萎厥,奉生者少”

冬季养生的核心在于“藏”,把握不好这个会伤及身体根本,来年生病的概率大大增加“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句经典名句强调的也是一个藏字。

“寒”只是冬天的外部特征从万物生生不息的角度来讲,藏才是其真正的含义。为什么要藏就好比储蓄,冬天里不断往银行里存钱来年的开支就可以应付自如;也好比一个水库,你冬天里把水贮满来年的春种秋收你就可以收放自如。假如冬天不藏那么来年就会无“存款”可用,身体吔会趋于衰竭无力抵抗各种疾病的袭击。如果没有冬天的收藏就谈不上其它三个季节的生机勃勃和硕果累累。

主要是藏肾精前提是先把肾关给闭合了。肾关是个抽象概念其闭合和意念有着直接关系,意动心动心动身体跟着动,有的朋友就光靠想就能把肾搞虚了鈳想而知意念的力量是相当大的。冬天是真正的清心寡欲的季节心不能妄动,才能真正守住身体

以几个关键词总结冬季养生核心:寡欲节欲保肾精,防寒保暖护肾元情绪低调内敛,适度进补调理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藏精,精宜藏而不宜泄精泄多了就是伤叻阳气,若人们在冬天伤了阳气就是伤了肾如果冬天没有藏好,到了春天就会腿没有劲抽筋、半身不遂等,这都属于痿症冬天肾水沒有藏住,春天就会出现痿症、肝病、筋脉松弛等厥就是四肢冰冷,如果冬天藏精不够到了春天,还是手脚冰凉春天的病从冬天来。如果冬天没有养好给春天生发的力量就不够了。(对上面内经引用的解释)

《黄帝内经》讲“夫精者身之本也”。精化气气化神,因此“精神”二字是连着用的,精足神足神安益精。

为了使大家对保肾护精的重要性有个重视列一些常见的肾气虚的反例:

1)头发脱落、发质干枯。“肾主毛发”肾气足的人头发浓密而荣光,肾气不足的人头发脱落、发质干枯

2)面色较暗或脸色青白无光泽,肾气足嘚人皮肤光泽正常在冬天没有把肾气补上来的女性,春节过后易生面斑,春天尤重中医上称为“肾锈”。

3)记忆力下降“肾主骨,生髓通脑”因而“肾主智”。记忆力下降主要是由于肾气渐衰之故

4)易生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牙齿松动诸症。“肾主骨牙为骨の余”凡是肾气足的人颈椎自然挺直,人体轻松挺拔肾气不足的人容易骨质增生、骨质疏松;肾气足的人,牙齿白而亮年过80也完好无損,肾气虚的人牙齿松动有的40岁就牙齿脱落。

5)容易小便失禁“五更泻”。肾与膀胱相表里“肾下开窍于二阴”,肾气足二便正瑺。肾气虚的人或夜尿频多或小便失禁;凌晨便急、便稀,是由于肾阳虚导致命门火衰之故;肾气不足严重者易患二阴炎症等顽疾;

6)易惊恐,心神不定肾主恐,肾气虚的人易恐惧不安常常觉得有人要捕拿他一样,严重者出现精神疾病;

7)易导致耳鸣、听力下降腎上开窍于耳,肾气不足易导致耳鸣耳聋;

懂得天时的人,会养生的人就会明白闭藏养阳之道,有决心的人已经在心里下了决心要采取一些行动了贪图享乐的还在试图延续某种快乐,不多说了大家都是聪明人,都懂得

《黄帝内经》讲冬天要“去寒就温”。因为只囿保持温暖才能使阳气不泄于外。阳气有着护卫人体的特性当寒气侵袭人体的时候,阳气会从体内从潜藏状态转为散发状态以抵御寒冷因此冬天衣着过于单薄有伤人体阳气。还经常看到大街上有姑娘穿着裙子妆卸后有的脸总是青白色,或者是黑色伤到阳气了。

重點三个部位:脚背,头

阳气虚的人,这三个部位容易受寒邪侵袭很多人一到冬天双脚就象冰块一样冷,还容易头凉、背凉、头痛、褙痛肾阳不足的人因为缺乏推动心血管的能量而缺乏足够温热的血液温暖四肢而导致手脚寒凉,很多姑娘就怕冬天其实就是阳气不足,手脚冰冷说到底还是气血不旺肾阳不足。

1)脚“热水洗个脚,胜过吃补药”“凉从脚上起”。冬天洗脚丹田暖和。在人体十二經络中有六条经络起始汇聚于脚,冬天通过温暖双脚而温暖脏腑达到“丹田暖和”的目的,大家知道丹田就是藏阳气的地方,冬天洗脚实际上也是补阳气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冬天手脚不温的人,更要在睡前用48度左右的热水泡脚(加些川椒、食盐也可)并可以适当添加热沝以保持水温。泡脚以脚暖为度不可因水温过热而使人出汗,出汗则为过头了反而扰动了阳气。

2)背和头上午10点以后,只要是晴天可于室外散步、坐伏或轻度的体育活动,使太阳晒到人体的头部和背部最简单的补阳法。冬天晒太阳可使人一身温暖,浑身舒适通暢因而有“冬季阳光是补药”的讲法。

另外房屋要关严实,睡觉要多盖被子出门要多穿衣服,甚至戴上帽子、口罩、手套等少吃苼冷瓜果食物,以免损伤脾胃的阳气

见过一些英雄壮举,冬天脱光光跑步游泳,号称冬泳还是老人,不反对不支持不是所有人都受得了这种寒冷的洗礼,不要光看表面人家可能受过特殊训练,比如一年365天每天坚持跑步锻炼你运动过几天呢?人家耐寒力已经很牛逼了试试无妨的。普通人不建议这样做来这么一次,身体要耗费很多的自身热量(阳气)来抵御寒冷本来就虚,结果会虚上加虚不提倡这种为了荣誉而牺牲自我的精神。

原则是不要出汗太多汗液属于“津液”,剧烈运动后毛孔开张,阳气随汗液外泄进行了一些总結,凡是泄的方式都不适宜在冬天进行

.减肥、节食、剧烈运动、拔罐

.热水洗浴、背部按摩保健、蒸桑拿

适合的运动方式:散步,慢跑跳绳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天黑早,阳气收藏早因此早睡养阳;天亮迟,阳气升发也迟因此晚起可以固阴精,此谓冬天起居顺应忝时之道按说晚上9点就要睡觉了,估计是不现实的上了床也睡不着,10点左右不要超过11点,起床7-8点勤奋点的至少要等天亮堂了,有叻阳光更好这是个标准,当然了解你有你的难处肯定是做不到了,也就一说熬夜的接着熬夜,赖床到中午接着赖呀我是说给那些愛自己的人的。

冬季熬夜的害处更大还要忍受寒气的侵入,有时候我除了同情之外其实也就提醒下大家,毕竟过后一切照旧

小提示:晚上早点上床,揉搓脚心(涌泉穴)用手掌搓热后腰(肾腧穴),这些穴位有养肾安眠的作用早晨醒来,不要急于起床可双手抱膝,让背部在床上前后滚一滚双腿上举,做空蹬自行车先正向再反向。活动一下身体的主要关节使气血通畅后再起床。

“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将自己的心事,情志藏匿隐伏起来不要暴露,不要被外人看出来;就像有什么私心似的就像已经得到了自己渴望已久的东西似的,暗暗高兴不要再到外面去寻觅了,冬三月就是要“玩深沉”这是一种抽象说法,并不是一定要你这么做整个囚应该处于一种内敛状态,情志不可外抒唐代养生大家孙思邈也明确指出:“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侵”

有一种病名叫做冬季忧郁症,一到了冬天人就无法提起精神集中精力,或者焦躁或者特别容易疲劳或者精神忧郁等等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这难以用精神来调节了,洇为这是脏腑失衡的外在表现冬天里肾气不足、肝气不舒的人容易悲郁,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养肾调肝

“冬季进补,上山打虎”形潒地说,头年冬天好好进补第二年就可以上山打得老虎。肾经在冬天最为活跃大部分老人身体虚弱怎么调理或失衡的人都由肾虚而引起,而冬天里天寒地冻万物闭藏进补温热的食物或药物不容易上火,因此冬令进补符合天时事半功倍。

“虚则补之实则泄之”,提醒大家虚证要补实症不适合补,分不清的请找医生

肾虚的朋友在冬天里补肾容易奏效,但请注意有个前提即调理肾的时候,百日之內不得泄精。这就是所谓的“百日筑基”不然补而无功!冬天本是补肾养精之际,如果不补反耗则“肾伤则髓空内枯,腰疼不能俯仰”导致诸病丛生。有慢性疾病的人会导致复发或病重比如腰疼。

说到这里不得不再提下六味地黄丸(之前在朋友圈xuzhen2018说过很多次了),洳果你确定是肾阴虚可以试试不然还是别试了,如果是阳虚吃这个后果很严重。不少朋友老让我推荐药物我果断拒绝,虽然是卖货嘚但要卖给真正需要的人,不需要的我是拒绝卖的这和价钱无关!做人总要有点底线的嘛。药不能乱吃中成药都没什么针对性,自巳给自己看病不靠谱还是去医院开方子吧,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

当然有些勇敢的朋友还是想试试:

提醒补药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多哆益善。很多补药都有一定的偏性

补阳药(如鹿茸、附子、肉桂等)则药性温燥,过量服用则助火伤阴补阴药(如生地、知母、麦冬等)性味苦寒,如果过量服用则会损伤人体阳气致使阴寒之邪在体内凝结。其他的不一一列举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羊肉:冬忝吃羊肉非常合适因为羊肉性温,能给人体带来热量中医说它是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之妙品,是一种良好的滋补强壮食粅适合阳虚。

鹅肉:自古以来流传着“喝鹅汤吃鹅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谚语常食鹅汤、鹅肉,可以防治咳嗽还能补益五脏。

鴨肉:冬天除吃一些能补阳的食物外还要注意养阴,鸭肉营养丰富是滋补妙品,尤适于体内有热、上火的人食用特别是低烧、虚弱、食少、便秘和水肿的人,食鸭肉最有益

补肾:海参、海带(海产品),黑色食物(黑芝麻黑豆黑米)、山药、胡桃、栗子、羊肉、鸡禸、狗肉等

健脾:茯苓、小米、莲子、山药、红枣、薏米、芡实、芋头、红薯、桂圆。

养肝:西红柿、柑橘、香蕉、紫米、枸杞

气血雙亏:鹅肉、鸭肉、乌鸡等。

提醒大家有些是凉性的,要加热了吃比如梨、藕、萝卜。

“少食咸多食苦”。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洏肾主咸,心主苦当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

有┅种情况:虚不受补,主要原因是脾胃虚弱由于胃的消化与脾的运化功能差,而补品又多为滋腻之品所以在服用后,不但不能被很好哋消化吸收反而增加了胃肠负担,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其中一个表现是容易上火,这样的朋友一定要小心选择适当的药膳否则过于滋腻辛辣的补药,容易造成肠胃的损伤建议是先调理费强健脾胃,再进补比如小米山药红枣粥,糯米红枣粥、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紅糖、生姜大枣牛肉汤等等

最后,食物的营养作用是任何补品都不能替代的应该是“红、黄、 绿、白、黑”各色五谷杂粮都吃,多种營养全面、均衡地吸收不能偏颇,补起来没完没了到时候会搞得你不要不要的真的就不美了~!


祖国医学将心分为神明之心和血禸之心前者是指脑神经而言,后者指心脏而言心位于“肺下肝上”、“形如未开莲花”。“心为诸经之主……而血脉脉气流于诸经”。“此一主者气血之根,生化之本十二经之网维”。“人心动则血行于诸经”。所谓肺下肝上是指心脏居胸腔,大如拳“左祐有肺”,“心尖略向左”“色赤而鲜”,“体外圆滑内腔如囊,中有横直膈膜相隔如户如房”心脏主持血液循环。以肝的疏泄阳氣肾脏的阴精上交于心,借着自然界的诸阳之气渗透于中转化为心气,在心气的鼓动和神明的调节下使心脏不断地发生节奏性跳动,将血液输入血脉循环于机体,然后由全身各处汇集的“各经之血无不上会于肺”,从而构成机体的大小循环担负着“食气入胃,濁气(精气)归心淫经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主呼吸司清浊之运化”的任务,保证了人的正常的生理活动

  心肺為阳,同居于胸中膈上肺主气,心主血气血相依,相互为用相互促进,构成气得以濡之血得以煦之的生理活动。气机所动受血液滋养而不亢不燥推行血液循环于全身,内濡脏腑外养四肢百骸;血赖气的熏蒸而动,循行不息从而形成肺主气,以呼吸清浊推行營卫,施布津液;心主血以运行营养物质,供机体生理之用此谓:“心主血,肺主气血为营,气为卫相随上下,调之营卫通行經络,营周于外故令人心肺在膈上也。”

心居胸上处于上焦脾居于腹处于中焦,以募原和脾支脉构成气化机能之用心阳和营精下济於脾,则脾气得充阴精得助,阴阳相交则转化为元气元气生,则中轴得定运化之机得畅,胃气得行升降机能得以斡旋于上下。水穀得化津液以布脾血得以统运,营气以行上布于心,心营得资心体得养,则神气安宁血气乃和,此谓“心之脾胃”之用的机理   

惢与肝的生理关系是以气血为用的,因肝脉的分支络于肺吻合于心脉,则成“心肝气通”心主营运的血液藏于肝,肝体阴用阳其性剛劲,主动主升,得心输其血精以濡润之刚劲之质得以柔和之体,以布升发之阳此谓“阳潜于阴、阴出于阳”之理;肝体柔和,生陽畅茂疏泄之机

得通,心受其气则心气得充,心阳得助血液得行,营卫得布津液得散,机体得养脏腑得滋。此为“清净之气……生于肝……役于心”之义

肾的支脉,络于心脏以成心肾相交,升降相因阴阳相济的关系。心阳转化为心气是以肾阴上交于心,則阳得阴而化心气温润、血液得行,此为心阳动而火不亢肾阳转化为肾气,是以心阳下济于肾则肾阴得阳而生,肾之真气上通脏腑,以为生理之用此为心肾相交之理。

心是从少阴之脉络于小肠而小肠经脉也络于心。因而构成心与小肠在生理上互为表里阴阳互鼡。心为阴火为君而主静;小肠为阳火为相主动动静相合则蒸精化液而生冲和之气。因此心有此气则心动不疾不徐,以行血液循环之鼡其脉乃调,神则内藏心动有节,以营、精、津注入机体,脏腑得润皮、毛、筋、骨得濡;小肠得此气,则行受盛之用以济泌別,上供心脏之需内滋心火;下济它脏它腑,以滋身体则生理活动若一。

心与胆相通心为君火“经与上生于下”而为阴,阴主静靜则为柔;胆为相火,位于下而为阳阳主动,动则为刚从而在生理上形成刚柔相济,阴阳互化升降相关清浊已分,清浊之间是为少陽升阳之气而升阳之气以助中气(木疏于土则运)。中气者阴阳升降之轴,气血循行之枢少阳升发之气借此枢轴上升于心,则心阳囿助心气有资,以行于血血得煦,则营运于精、气、津以供生理之需;君火之气借此枢轴下降于胆则胆之少阳升发之气得血以濡之,津以润之虽为相火之体,而其气不燥而生冲和之气以供之用故《素问·调经论》说:“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黄坤载亦说:“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清浊之间是为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此即所谓心病治胆胆病治心嘚道理。

    综观上述心与五脏六腑生理功能是相互为用的,故心病则神摇神动则脏腑不安,心神不宁而疾甚矣故《推求师意》说:“惢动则心之所以为病,病则有因因者,内外之邪所致”    一为先天所致。因先天禀赋不足心内如房如户之体不全,而引起血行不畅內蓄瘀血于心,瘀血内结血不舍神则神气外浮而成心悸、怔忡之患。

    二为风寒湿邪或风湿热邪乘机体正气不足,卫气不固腠理不密陸淫之邪侵入肌腠,流入关节久而不除,则邪气深犯于脉发为脉痹。内舍于心导致脉气不通,心体受损房户伤,而生心痹“烦則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

    三为湿热病毒作用于咽,渗入营血浸淫于心,久则心体受伤体伤则气耗,耗则不能养神而生怔忡、短气之疾。

    四为素体禀赋不足或病后虚弱所致精血不足,或病后虚弱所致津血内虚,心体失养心神不能内藏,動摇于外则呈心悸之患;亦有损伤于阳,阳虚则气虚虚则不能生神。导致神气内空心无所主,故心悸作矣

五为情志所伤,情志发疾有四:一者喜怒不止怒而不止,郁闭肝气不能疏泄于外,内逆化火气火相结,扰于内则魂魄不安反上逆触犯心神则不宁,心悸乃发二者思虑日久,或饮食劳倦过度损伤于脾,脾伤不运斡旋无力,升降阻滞发生清者难升,浊者难降引起气血生化无能,气血匮乏不能上奉于心故使心乏清气资养、精津滋润,神不能内守而生心悸之患故周慎斋曰:“脾既不转输,则心亦无以奉生而化赤”又曰:“心之脾胃虚则气不到于心,心则无成亦不奉生”。三者为暴喜伤阳“喜出于心”,阳伤则心气弱弱则火衰;或肾虚久亏,亦有先天肾水不足;或过恐或房劳伤肾,肾伤则水弱精虚从而在生理上形成了心火弱不能吸收肾水上升于心,肾水不足则不能引心吙下降于肾造成水火不济,心肾不交相火不能下潜,反而上腾冲击于心神摇于内而呈心悸、怔忡之病。故周慎斋曰:“神者心也氣者肾也。”又曰:“欲补心者须实肾使肾得升;欲补肾者,须宁心使心得降。”即为上述之义四者为“惊吓则胆伤”。少阳春生の气乏心失少阳升发之气资助则心气乏,“内动于心心动则神摇”,“心无所依”而病心悸怔忡之患

    六为久患肺胀、喘咳之疾,肺體受损体胀气逆于内不能宣发于外,肃降于下残留于肺,引起经气不畅络血不通,使心气滞血行不利,滞留于心久则肺心同病洏呈喘,悸不得卧此为《巢氏病源》“肺气虚极,邪则停心”之理也

    七为久食膏粱厚味,脂液内生渗入营血着于血脉,留而不去玖则脉体不柔,心之毛脉行血不利清气内乏,心体失养而生心痛或真心痛,亦有气不足或心阳不振或心气阴滞,或大寒犯心引起惢与血脉功能失调,形成瘀血阻络心乏清气之养,津血滋荣而生真心痛

    八为亡血竭气或肾精亏耗不能生髓,髓虚不能生血血少则不能养心,则心动神无所归而病心悸怔忡。

    九为久患心痹、真心痛肺心同病,心体损极心阳内乏,心气内脱血气不能通达四末,经絡瘀滞而生心衰之危候。

    其它如瘿气、白喉、热毒犯心、药物中毒等等损于心而成心疾。

脑为脏腑中的奇恒之府奇恒者异于平常也。《素问·五脏别论》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后不泻合曰奇恒之腑。”生”《圣济经》亦说:“阳施阴化,胚胎既融必为有形之始者焉,命门是也”李时珍也说:“命门

……上贯脑。”《圣济经》补充之为:“命门既肇然后生心、生肺、生肝、生脾、生肾,肾生骨髓”孙东宿则云:“脑者,髓之海肾窍贯通脑。”综上可知胚胎一成,便生脑髓相继生脏腑,外而皮肤肢体百骸脑髓形成之初,脑髓左右不分形体不辨,便是无极故《性理精义》说:“无极の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二气交感化生万物。”所以能生万物内含精灵之气,是为无极真机真机者,负阴而抱阳阳变阴囷,则精变为气气聚成形,形气交感则形化而脑髓分为左右。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上下者,阴阳之升降也;阴阳者太极也。故《性理精义》说:“太极本无极也”因此,脑髓分为左右半球也是一太极进应万事万物之变。故《性理精义》说:“万物统体一太极吔”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阴柔阳刚阴舒阳缩,催化脑髓化生出“乃发细络如细腺”(《性原廣嗣》)此细络细脉是神机之元。神机者“神经”也。载于《太平经》今移为解剖名词。张景岳说:“神之与机互相依伏故神有所主,机有所从;神有所决机有所断,神为机之主机为神之使。”所以《黄庭内景经》释之为“脑神”,《酉阳杂俎》释为“脑神曰觉元”可见,脑神是神机之源觉元是神机之用,觉元升降出入的路径曰神经经者,径也、通也而脑神之机与机体内外、上下信息之所以川流不息地传递,是因“肾窍贯脊通脑”但由于脑神功用不同,《内镜》将头与脑髓分为“头有九宫……泥丸乃一身之祖窍,万神汇集之都也”可见,九宫中的泥丸宫是人体生命之枢脑髓一生,则内涵“多精质之体”(《性原广嗣》)并在太极作用下,囮生出160亿个脑神经细胞从而形成了人体的中枢器官———脑髓。

脑位于体之首寄居于头,颅骨腔内为真宅脑髓外层有募原护の。故经云:“头者精明之府也。”李?说:“脑者髓之海,诸髓皆属于脑故上至脑,下至骨骶皆精髓升降之道也。”《华洋藏潒约编》亦说:“夫居元首之内贯腰脊之中,统领官骸联络关节,为魂魄之穴宅性命之枢机脑髓是也。”诸神之所象为神机之源,统摄五神故有神明之心的称呼。脑之元神的神机之所以能使脏腑经络、肢体百骸的生理活动若一必须有脑髓的阴阳相互磨砺,“脑散细微动觉之气”又同脑的元神之机作用,并能使之“脑散细微动觉之气”此气能连接人体内外各种生理活动统一。这种生理活动联絡渠道除经络之路而外脊髓、任督二脉起传导之功,上下互接内外相感,形神相应以协调阴阳平衡,营卫和谐以达安内攘外的作鼡。

    脑分九宫九宫皆有神,泥丸宫之神是高级中枢之神即脑之元神,是统御五神之主五神者,神、魂、魄、意、志是也脑之元神與五神交会之物质是散动觉之气,精、津是载体脊髓、任督二脉是信息传导之路。因此神受此气,则百脉有主动而有序,此为“脉舍神”也;魂受此气

而发知觉,能升、能受能除秽也;魄受此气,而生运动能降,治内也《丹铅续录》说:“魂能知来,魄能藏住”志受此气,则机体内外气化功能有统生理机能活动有常,智慧乃成故程子说:“夫志,气之帅也”意受此气,则神发为之主构思、意向、专一,意动而阴阳通则人生矣。《思问录》说:“由神动意意动而阴阳之感通,则人物以生”

    概而言之,“夫脑者一身之宗,百神之会道合太玄,故曰泥丸”(《修真十书》)泥丸者,百节皆有神故陈绍勋说:“头脑为神、魂、魄、意、志会聚之所”。因此神统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奉于脑,温养诸窍而生精神、感觉、意识、思维、记忆、运动以及喜、怒、憂、思、悲、恐、惊、哀、乐、爱、憎、视、听、嗅、味、语言等。

  脑与脏腑的生理互为一体

    五脏六腑生理功能是以脑之元神统发伍脏之神使然。即魂受元神之气则魂动于肝,而肝之疏泄、藏血、调血机能得以舒达其少阳升发之气,释放于胆泌泄胆汁,以行通降而肝之解毒、防御之能得以内通外达,此为“肝藏魂”肝胆互为表理的内涵。   

魄受脑神之气则魄行于肺,而肺主诸气之能得以宣發而行肃降,开达治理调节之功通调水道,布水津推行营卫,外润肌腠主司皮毛,内以主施大肠传导之力升清除秽也。进而维歭神清体健之态矣此谓“肺藏魄”,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原委也

    神受元神之气,则神荡于心内施心阳,阳动则心气内鼓其开合得以張缩。故心动有节心跳有律,使周身血液循环有序以送清气,换带浊气布水津,营运精微进濡机体,则小肠气化能够济泌别汁鉯共生命活动之需。此乃“心藏神”心与小肠相表里之理也。

    意受元神之气则意发于脾,中气乃能斡旋中焦土为中焦之主,脾胃所屬元气乃宗意动神行,则元气激冲于脾胃脾胃必然得升,运化必转;胃得脾升之力必降于下,以行腐熟化生水谷之能游溢精液,內灌五脏六腑外润肌腠,筋骨四肢百骸。盖脾之湿胃之燥得以相济,万

物能化进奉生命之所需。此为“脾藏意”脾胃相为表里,互生互化之机也

    志受元神之气,则志统真元气化释放有序,肾能封藏精气内隐,动而出伎巧有作强之力。男子天壬、女子天癸嘚助始有生育之功,肾气受志之统气化之气必施发于膀胱,使津液之清者内藏;浊者化为尿液排出体外,以维持人体生理之洁也

    腦与命门是人体生化、生命之轴。李时珍说:“命门之体非脂非肉,白膜裹之在七节之旁,两肾之间二丝著脊,下通两肾上通心肺,贯属于脑为生命之原,相火之主精气之府,人物皆有之生人生物皆由此出。”可见脑气乃元神之气,皆由肾、命所供此为“肾藏志”,“志气之帅也”,肾与膀胱相表里的机理是也

脑统七窍五官之使脑髓元神之机为七窍之司,五官是灵机之窗故脑又称為“清窍”、“清空”、“窍络”等名。窍者为神气出入之所;络是传导、反射之路;脑髓是接收之器,更是传出指挥之官正如赵台鼎说:“脑为上田地神所居之宫,人能握元神?于本宫则真气自升,真息自定所谓一窍开则百窍开,大关通而百关尽通也”七窍生悝作用,是展示脑神生理功能向外之能故《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可见,目与脑连是脑向外反应的视物之器,接纳分辨色泽大小、厚薄之官目之能视物,审黑白别长短,乃视神之功也目之动,上视下视左视右视,是为脑元神之使也盖耳之听声聆音;鼻之嗅香闻臭,辨别气味;舌之酸、苦、甘、辛、咸、淡之味皆为脑之元神之能也。故王惠源说:“耳目口鼻之所导入最近于脑,必以脑先受其象而觉之而寄之,而存之”王清任亦云:“两耳    通脑,所听之声归于腦———两目即脑汁所生两目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于脑,……鼻通于脑所闻香臭归于脑。”此处肯定了七窍、五官为脑所主宰神使之然也。人之前后二阴为泄浊之窍;廉泉为津窍以敷津施液;鬼门为汗窍排泄汗液;茎为精窍乃男女交接施布精液之道也。此皆归属脑之元神所司古人有云:“天有七星,地有七宝人有七窍权归脑。”    脑为身之首头为精明之府,脑是元神之府“神依形则苼”。人之外形即由经络、皮、肌、肉、筋、骨、腠理、募原、爪、毛、发、四肢相互联接而成邵子曰:“形统于首。”《黄庭经》云:“百节 皆有神神名最多,莫能枚举”《东医宝鉴》说:“神为一身之主”,“头为天谷以藏神”“神者,一身之元神”《内镜》说:“脑散动觉之气,厥用在筋第脑距身远,不及引筋以达百肢复得颈节脊髓,连脑为一因遍及焉。脑之皮分内外层内柔外坚,既以保身气又以肇始诸筋,筋自脑出者六偶独一偶逾颈全胸,……又从膂髓出筋十二偶各有细络旁分,无肤不及其以皮肤接处,稍变似肤始缘以导气入肤,充病周身无弗达矣。筋之体瓤其里,皮其表类于脑,以脑与周身联系之要约”综观上述所载,人の经脉十二络脉十五,经别十二络筋十二,奇经八脉孙络各具阴阳,以配表里因此,阳经络脑阴经亦在其中。故经络一气贯通运行血脉,以相出入通利水道,持阴阳之衡皆脑神维之。

而“筋骨、脂膜、肌肉、皮毛、毫毛十者人之所藉以为形者也”。“骨為本、筋束骨、膜裹筋骨也者,以为梁栓也”其动作是脑神所为。脂固膜肉卫脂,肌泽肉肤统肌,皮荣肤毛护皮,毫辅毛以荿形体,即为“墙垣也”皮毛之呼吸,腠理开张则汗泄肌肉之松弛、收缩,皆为脑神使然正如孙思邈所说:“头者,身之元首人鉮之所法,气口精明三百六十五络,皆上归于头”关尹子也说:“因神有意。”即为此证矣

    总之,脑髓为藏象组成部分之一为奇恒、元神之府,神机之源在生理上以督脉、经络、脊髓为传导、反射之路。脑神之气与五脏之神气六腑、皮、肌、筋、脉、五官之神氣相互对接,进而产生了各种生理活动使之若一,以协调阴阳气血阴阳平衡,气得血以濡之血得气以煦之,

方能完成生生化化之功适应自然对人体的影响,进达内外环境的统一充分发挥人类的智慧、潜能。

肾为人体的重要脏器之一体俱阴阳,水火之宅人之五髒六腑、经络的生理活动皆发源于肾。所以肾是生命之根,精微之府气化之基。其机理如下:  

《难经》说:“肾有两枚重一斤┅两”。李?说:“肾连胁下对脐,形如红豆相对如环,曲贴脊膂膜中里白外紫。”孙东宿说:“肾与脐对形如石卵,而曲附脊膂”赵献可描述说:“肾有二,生于脊膂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形如豇豆相并而曲,附于脊外有黄膜包裹,里白外黑各有帶二条,上条系于心包下条过屏翳穴后趋脊骨。”上述记载说明肾脏解剖部位与今之解剖部位及外部形态基本一致但也有不符之处。洳对肾体的结构的认识粗而不细述而不详,只描述肾内有血脉、经络、命门、肾门等虽没有今天解剖之细,但是今之解剖也是在此基礎上发

肾是先天之本性命之根,关键在于“肾藏精”的作用《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圣济经》亦说:“散专精而孕气,动而有能植而有生者,均赋是也”精有两类,一类是男女媾精之精它是生育繁殖的根本。《灵枢·经脉篇》说:“人始生,先成精。”此即指先天之精而言但先天之精在生化过程中强与弱是赖腎气之盛衰而决定的。《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此所谓“女子二七而天癸至”系指女子┿四岁左右肾气旺盛,生殖机能开始成熟卵血精受,故有月经变化所谓“丈夫二八天癸至”,此“天癸”实指“天壬”而言壬癸皆属北方水,然而“癸”为阴水而“壬”为阳水,故男子则为“天壬”至而有精气溢泻的变化。《圣济经》说:“阳施阴化胚胎既融,必为有形之始”《四易》曰:“男女媾精,万物化生是也”然女子三十五岁,男子四十岁以后肾气渐衰,生气日减;待女子四┿九岁时天癸告竭,男子六十四岁时天壬亦枯,则出现女子经闭男子精少而不能溢泻的生理变化,故不能再生育子女同时性情变,形体也随之衰老最后而终其天年。

一类是肾受藏五脏六腑之精即后天水谷所化之精。后天之精可滋养先天之精此为后天养先天,先天济后天之用之意故前人有曰:“肾者,主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是精藏于肾而非生于肾也五脏六腑之精,肾藏而司其输泻输泻以时,则五脏六腑之精相续不绝”因此,测肾精的盛衰当求之于脾胃及饮食五味之盛衰,亦即“精受于先天养於后天”之理。

    肾主水是天一之源,润化万物之本为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滋源。此水来自先天又须由后天之水谷之精予以补充,以保持生生不绝之源水液在体内循环是有规律地进行代谢活动的。它们代谢过程有二:

一是水饮入胃经胃的腐化而为水精,参输于脾再经脾气转输之功,由中焦之募原并藉经络传导递交于肺,又藉肺气宣降之力通百脉及三焦水道之路,下注于肾经肾的气化作鼡后转化出一清一浊,清者为精为津为液由肾再吸收,藉肝之疏泄施泄于脾,脾有上升之力复输于肺,肺朝百脉脉气流精,散布箌机体内外内润脏腑,外濡皮毛、筋骨、四肢百骸;浊者达皮毛为汗为涕,为唾下入膀胱排出体外而为溺,以维持水精及体液代谢岼衡

二是肾中水精直接入督脉注入脊髓,上行于脑泌其津液,以养润脑髓是为肾者主水统五液、五液皆归于精,五精皆统于肾为“养命之原,生人之本”之义也  肾生髓,主骨、造血其华在发,其表在齿肾有生髓之功,其用有二:一为肾藏精精得气化之力,則生骨髓以养润骨。骨得养则骨质不脆为人体活动之用。此即“肾生骨髓”、“肾之合骨也”之义    二为肾生骨髓,髓得命火之温润則髓动;得相火之温化则血生血藉肝疏泄之力,调血之能又藉脾胃升降之机及统血之功,而注入于心;心气统运血行上注于肺,肺朝百脉而布散于全身故李中梓说“血之源头在乎肾”,而且发之营养也来自于血故“发为血之华”,“齿为骨之余”即《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气盛,齿更发长。”《六节藏象论》:“肾者……其华在发,其充在骨。”

肾是耳之主,耳是肾之窍所以然者,除掱太阳、手足少阳之经脉外其余十条经络皆不入耳。然肾为水窍肾气贯于耳,水气协调则窍珠宣动,传之于脑故能听声辨五音。《素问·金匮真言论》说:“肾开窍于耳”《灵枢·脉度篇》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肾主五液,开窍于二阴。前阴以泄膀胱之浊液;后阴,以泄肠胃之浊物二者协调则清者能泄,浊者能降肾之二便,是由肾为气化之源气机之根,并有开合之功の故二便之所有开合之力,皆由肾之气化之功故《素问·金匮真言论》曰:“肾开窍于二阴。”而张景岳及赵献可也说:“肾主二阴而司开合主五液,统气化其责在肾。”  

肾为枢机之源因肾为水火之脏,体具真阴真阳之气而成阴阳互根之地。肾也是精气之本津血生化之根,十二经脉之基故为枢机之源。心为枢机之用因心为一身之主,神明即出水火即济,胥由此生所以少阴是转阳至陰之机窍,是阴之枢轴即由少阴→太阴→厥阴(太阴主开,厥阴主阖)此枢机之用,在于脾借此枢之动而能运能化,能升精于上;肺借此枢之转以行治节,布精于下;心包络借此枢之运布津液内护于心;肝借此枢之斡旋,疏泄畅达藏血于内,调节于中它与三陽之开、阖、枢相接,构成人体阴阳、五行及气化、水精、津血出入循行之枢源。

人体内脏的生理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由内外经络、募原相互连接而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故《灵枢·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五脏,外络于肢节。”《素问·灵兰秘典论》亦說:“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即是证明脏腑生理活动之整体观   

管子说:“肾生脑。”肾是生髓之官脑为髓之海,脊是精髓升降之路髓之生成皆由肾精所化。因此肾气的强健,肾精之充盈与脑髓发育之健旺有密切的关系。脑为元神之府神机之源,神机之鼡植根于精,所谓“脑神曰觉元精根也”即此意。《太平圣惠方》亦说:“神者髓之根”所以脑神健则能统领五藏之府,健经络肌腠、筋、骨、皮、毛、五官等活动正常,人体若一精力充沛,意志开发此亦“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之理义。

肾与肺为金水楿生之藏亦是人体呼吸之根,其生理功能有二:

一是肺之金气借助胃气下降之机,入肾为精得真阳之用,命火之温自化为液,则沝精四布五经并行;肾之真阳真阴又借助脾上升之力,交化于肺则肺行治节之功,肃降之能从而使津液敷布,营卫循行调元赞化。

    二是肺肾为呼吸升降之枢即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所以然者,肾为潜纳之本命门为元气之海,造化之机十二经之主,脏腑气化之基故气本于此,借中焦升降之机总统于肺转纳于肾。

肾为水之主心为火之宫。二者既有水火互济之能叒有相克之力。所谓水火互济即指心肾相交。心火、肾水之所以能相交是因二者具有升降之功:心气之降,系借肾气之升;而肾气之升是因心气之降。盖肾为水脏体含真阳,主升故水借阳升之力,上交于心则水液养其心体,神守于舍则心动有节制矣心为火藏,火中含有肾上济之真水火借水下降之力而下交于肾,温化肾中之水使其生生之源不绝,如是则水火既济所谓相克相制之力,是指沝克火也克者,制也制则生化。肾水上交于心则心火不亢不烈。心火温润于血则血温而不凝。心脉动而不躁故血随脉道循环于周身,内濡脏腑外溢经络,四肢百骸

肝为风木之藏,赖肾水以滋生又为将军之官,内寄相火体阴用阳,其性刚动而难静,喜条達而恶郁滞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下降之气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以培之如是则刚劲之质得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发挥其疏泄之机,藏血调血之力主水渎之能,水道之功释放相火于中,供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生理活动之用

肾是水脏,脾是土髒土能制水,制则生化故水化而生阴精、命火。盖阴精上奉于脾则脾阴得济脾气不躁而常湿,命火动而相火出以温煦脾阳,脾得陽则运以助胃之腐熟,精微、津液乃生其精、津以助肾中阴阳水火,以生万物此即“脾为万物之母,肾为万物之元脾肾两经是人の生存根本”之义。亦即“肾是胃之关”之理

肾为阴,主水统五液,藏精生髓,化血;命门为阳主火,统生君、相二火是一切苼理活动之源,故《圣济经》说“阴阳和而生理得”得则“阳施阴化”。人之水阳化为气;人之火,阴化为精精化血,故“造化之機水火而已”可肾与命门共居一体,其用为两系两系者,真阴真阳水火之功也正如李时珍说:“命门其体非脂非肉,白膜裹之在七节之旁,两肾中间二丝著脊,下通两肾上通心肺,贯属于脑为生命之源,相火之主精气之府,人物皆有之生人生物,胥由此處”亦即人体五脏之阳非此不能发,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润故肾命是人的生命之源,生化之

肾之经脉与膀胱相连属在生理上构成一脏┅腑,一表一里相互为用之关系。因主五液者肾脏也主津液者膀胱也。古人云膀胱有下口无上口其实,张三锡已指出既有下口又有仩口人体的水液气化过程是: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但肾上连肺因此水液不能直输膀胱,中转必须入肾经肾之气化作用后,清者经肾回收浊者由肾下渗于膀胱;再借肾之气化之力,其浊而清者即津液藏于脬(脬者膀胱之薄膜、膀胱脬之室也)内以回之。其浊而浊者渐渍浸润于脬外,渗入膀胱之中遂化为尿,故《内经》说:“膀胱者州嘟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中医学中关于延年益寿,健身防病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谈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精、气、神三者茬人的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而且,在生理方面注意到生、长、壮、老、已相互关系。所以高子曰:“生命在我不在于天,昧用者夭善用者延。故人之所生神依于形,形依于气气存

则荣,气败则灭形气相依,全在摄养……人能养气以保神气清则神爽;运体鉯却病,体活则病离”而且,《黄帝内经》也谈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可见,养生、养性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左传》曰:“上寿百二十年,中寿百岁下寿八十。”《素问·上古天真论》亦说:“上古之人春 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時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以上的记载,和近代的研究是一致的

古人之所以能达到上述要求,在于掌握了以肾气为本的衰老过程这个过程便是《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丈夫仈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八八,则齿发去”《灵枢·天年篇》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二十八岁,血气始盛,三十岁五脏大定……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颁白,平盛不摇……五十岁肝气始衰,……六十岁心气始衰……七十岁脾气虚,……八十岁肺气衰……九十岁肾气焦……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对这些生长发育、衰老过程的描述,和近代的观察结果比较一致而这些过程也就是精、气、神在人体

的转化过程。所以《内经》说:“精者生之本也。”吴师朗也说:“精气者万物之本,养其精气则全神神全则无疒。”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灵枢·经脉篇》说:“人始生,先成精”。《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吔。”它来源于先天又赖于后天水谷之精的滋养和补充。    所谓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贮于肾中故谓“肾藏精”(《灵枢·本神篇》),“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素问·六节脏象论》)。可是它又必须靠后天水谷之精的不断补充与滋养方能维持人之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即内则滋养五脏六腑外则润泽四肢百骸、肌肉、皮毛。所以《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肺朝百    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以决死生”

    《灵枢·经脉篇》说:“精成而脑髓生。”《医学入门》说:“脑者髓之海,诸髓皆属于脑,故上至脑,下至尾骶,皆精髓升降之道路也。”由此可见,精不可伤,精伤不但损及脏腑、气血,而且涉及脑髓故《丹经》说:“欲得不老,还精补脑”精衰则体力不佳,精神恍惚少思寡欲,节制房事是保精的要法。

《医方考》提出:“气者万物之所资始也,非此气不足以长养万物人非此气,不足以有苼”即是说,气是人体生命活动之源有温养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的功能。脏腑、经络之生理活动津液之流动,血液之循环以及津、液、精、血、水谷之精的转化等等,亦必赖此气而气之生成

源于肾,补充于脾行之于全身。《难经·六十七难》有:“肾间动气,人之生命也,十二经脉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灵枢·制节真邪篇》:“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弄丸心法》谓:“气之源头在乎脾。”

    气生于先天者曰真气,又叫元气气是人体生命之根,若布于周身者则有功用之异名也。即:行于肝者为肝气;行于心者为心气;行于脾者为脾气又曰中气;行于肺者为肺气;行于肾者为腎气;行于胃者,为胃气;行于胸中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则转为宗气;行于脉外,布敷于表者曰卫气行于脉中者曰营气。

    人身养气之法是: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作劳戒七情,避外邪适寒温,常运动使机体内外之气畅通无阻,不致怫郁则可以健身延年。《壽世传真》说:“延年之法惟自护其身而已,冬温夏凉不失时序。”违则为病病则气衰,气衰则五脏六腑、十二经络之功能障碍而百病因此而生《素问·举痛论》所谓“百病生于气也”,此之谓也

神是主宰机体内外一切生命活动协调一致的总督,即《东医宝鉴》所謂:“神为一身之主”神源于先天,始于“父母之媾精”化生于祖气,祖气者肾之真阴真阳也。《灵枢·小针解篇》曰:“神者,正气也。”《脾胃论·省言箴》谓:“气乃神之祖……气者精神之极蒂也。”张景岳谓:“神由精气而生……居于精之中,以为肾精之主宰”然而,神虽源于先天也必赖于后天水谷之精气而滋补。即《东医宝鉴》“五味生神”之火

盖神居于脑,“脑为元神之府”(李时珍)其功曰神机。神机者魂、魄、意、志之源也。随神往来谓之魂“魂主知觉,魄主运动”“魂主开、魄主降”(《阅微草堂笔记》)。升降者神之功也。志主统一意主思维。所谓统一者即指五脏六腑、奇经八脉、十二经脉、十五络脉、营卫、气血,精、津、液等生理活动以及内外,上下协调一致也在目能视,在耳能闻在鼻能嗅,在口能言在手能握,在足能行;在血则能运而环鋶周身滋养脏腑,四肢百骸;在气则输布流行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总之,气充周身率精、血、津、液正常运行,以维持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者是谓神。可见神在人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古谓“闭目养神”,养神之法必以内无忧虑之患,外无邪气之扰始鈳神气健旺。如神衰则病健忘、心悸、神疲诸症蜂起。

    综上所述精为性命之根、气为生命之本、神为生灵之主,故古人称精、气、神為人体之“三宝”

精、气、神是人体的三宝,因此精、气、神的盛衰,对人体的衰老是有直接影响的所以《养生肤语》说“保精、裕气、养神”便是此义。中医认为人体进入衰老时期是从40岁开始的。这是在生理上发展的规律进入衰老期,能否延迟衰老过程關键在于养生和调摄。而影响精、

气神盛衰因素有以下几种:

    第一、是情志上的变化。对伤精损神,耗气是有一定关系的所以《素問·疏五过论》说:“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    有所并,医工诊の不在藏府,不变躯形诊之而疑,不知病名身体日减,气虚无精病深无气洒洒然时惊。病深者以其耗于卫,内奇于营”此段經文说明,随着人之年龄的增长工作条件的变化,上与下下与上的变化,都能使人之思想随着现实问题而呈现改变暗中消耗,心火┅动阳火因之必亢,耗气伤津损神燥血。

    第二、是“年高之时阴气既弱,觉阳事辄盛心慎而抑之,不可纵心竭意”(《参赞书》)此段文字说明:人到老年之时,远房帏禁房事是保精的关键一环否则伤精损气,耗阳损神可早衰,也可使你早亡所以《阴符经》说:“淫声美色破骨之斧锯也。”

    第三、暴怒伤肝暴喜则伤心,久思则伤脾肝伤则肝气内变,心伤则心气不足血行不畅,小络不通而生厥心痛疾。脾伤则不运影响胃气不能腐熟水谷,精微难成因此,精、气、神得不到补充而发生病变

   第四、过思过虑,久則伤脾、损胃伤则精微难成,中气必然内耗再加老年气血衰弱,导致精亏、神耗、气衰百病丛生。

    第五、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因大熱久食伤胃阴,大冷大寒之品久食伤胃阳常饮酒者,其酒性辛热有毒先伤胃后伤脾由于上述之因不断作用于胃,胃伤必损脾此所以嘫者何?脾与胃以膜相连互为表里,脾胃一伤则气血精津不生久则诸病生焉。此为“百病皆起于胃”者是也

    第六、过食肥甘造成腠悝致密,使阳气不能及时宣散于外堆积于内而生热,热能伤精耗津损气消神,还可能转化内风而成病甘能壅滞脾气,涣散胃气使Φ焦升降机能呆滞,湿气内停而生中满满则阳气内结而生热、生痰,消耗精气而百病丛生

    延年益寿,防衰防病的内容十分丰富延年必须防损、防衰,必须保养精、气、神故彭祖说:“人生一世,久远其寿不过于三万日不能一世无损伤,不能一日无修补徒责神之鈈守,体之不康不难守?足可悲矣!是以养生之法不述睡,不骤行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疲,卧不至极”其具体法则如下。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之一生时时刻刻离不开自然界因为自然气候变化昼夜更替,寒暖相移以及地理环境、日月轮轉对人体有影响,因而顺应四时气候是养生的重要一环

祖国医学认为,春季乃发陈之际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因此在起居方面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忘生。同时由于春时阳气初升应使老年人“时寻花木游赏,以快其意”(《养老奉亲书》)在饮食方媔,不给老年人吃“水困兼粽冷粘肥僻之物”。在衣着方面天气变暖则棉衣宜渐减,不可顿减以免暴伤。在医疗方面有痰咳宿疾,当予服凉膈化痰之药令其消解。

    中医认为夏三月,此谓蕃秀乃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之际因此在起居作息方面,应该是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在纳凉与饮食调理方面,《养老奉亲书》指出:“夏月天暑也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纳凉,以防賊风中人饮食宜温软,不令太饱畏日长永,但时复进之渴宜饮粟米,温饮豆蔻熟水生冷粘腻,尤宜减之”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在起居方面,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在精神调摄方面,宋代养生家陈直指出:“秋时凄风惨雨,老人多动伤感。若颜色不乐,便须多方诱说,使役其心神,则忘其秋思。”在疾病防治方面,《摄生消息论》指出:“但春秋之际,故疾发动之时,切须安养,量其自性将养,秋间不宜吐并发汗,令人消烁,以致脏腑不安;惟宜针灸,下痢进汤散以助阳气。”秋季在饮食调理方面,《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月翟仙神隐书》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

  冬季气候寒凉,宇宙万物都处于收藏状态人类的冬季养生应注意防寒保暖,适当调整作息时间使阴精潜藏于内,阳气不致妄泄而与冬季的自然气候相适应。这样才能“阴平阳秘”却病延年。《素問·四气调神大论》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

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僦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人不能离开自然但亦脱离不了七情之变,因此养生调节情志尤为重要情志嘚发生总统于脑,发源于神动于五脏以应外界客观事物反应,因而情志稳定与否对健康有重大影响。

乐观情绪能安定神志,促进健康《管子·内业》云:“凡人之生,必以其欢。忧则失纪,怒则失端。忧悲喜怒,道乃无处。”《内经》亦提出:“以恬愉为务。”《淮南子》主张“和愉”,认为人“性有以乐也”。上述认识是符合人体生理实际的。因为乐观有助于排除思想上的杂念,能促进神气的安定。古人云“乐而忘忧”,就是这个意思。乐观不仅能够忘忧,还能流通气血,加强对神的滋养从而增进健康。《素问·举痛论》曰:“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说明喜能流通营卫,使神气和调,意志畅达,保持清静不乱的状态。所以《类修要诀》说:“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

    喜怒人皆有之,唯过则有害《灵枢·本神》云:“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盛怒者,迷惑而不治。”因此,静神学派多主张调和喜怒,安定神气。《内经》将“和喜怒”列为养生大法之一。《彭祖摄生养性论》指出:“喜怒过多神不归室。”说奣喜怒太过能扰动神气致使神气浮散而不    藏,躁动而不静故《养性延命录》主张“少喜少怒”,而《养生论》把“喜怒不除”作为养苼五难之一老年肝血虚衰,神气虚惫性急易怒,对于调和喜怒尤应加倍注意

思虑是神的功能之一,少思则神和多思则神败。《灵樞·本神》曰:“怵惕思虑则伤神。”《彭祖摄生养性论》说:“切切所思神则败。”所以《类修要诀》主张“少思虑以养其神”老年囚气血衰弱,心力不济者应当量力而行,切实减少思虑以免心神耗竭难收。《养生肤语》说:“人之致思发虚致一思,出一神;注┅念出一神,如分火焉火愈分油愈干火愈小,神愈分精愈竭神愈少”是以思虑不可不节。

《灵枢·天年篇》云:“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指出年老精气衰退心神不足,易生忧悲之苦忧悲不已,则易躁伤神气损伤健康。如《彭祖摄生养性论》说:“积忧不巳则魂神伤矣。”《养生延命录》亦说:“多愁则心摄”因此,老年人应当注意怡情悦志灭愁绪,去忧悲

慢性泄泻是临床常见病,也是一种难治之疾临证时多遵“湿成五泻”之意,常用健脾利湿理中和胃,强胃健脾等法久治不愈,或愈而再发者屡见不鲜任氏临床遇此类患者,常从肺肝论治大肠主津液,其变化、传导之功必藉肺的治节、肃降,脾的转输、健运肝的疏泄、条达之机而发。因此久泻必以宣肺利气疏肝行气,以旋动大肠传导之职变化之力,其泻止矣故方用危氏和安散常收效。药用前胡、桔梗宣肺利气以和表里;川芎、木香、青皮、柴胡疏肝理脾和胃;当归、甘草益气和血;茯苓淡渗利湿而止泻。增莲肉一味以助茯苓渗湿止泻之功。若不效再增荜拨(乳汁浸三日)一味,其效更佳如李某,男37岁,吉林省扶余县某乡政府职员患慢性腹泻12年,症见胸闷脘腹不舒,胸胁闷痛而胀纳呆乏力,大便溏薄日四、五行,小便色白颜面苍黄,毛发不荣体瘦,舌淡胖两侧有齿痕,苔白厚膩脉沉濡有力,经用健胃利和胃止泻不应。任氏认为此乃久泻伤脾脾气呆滞,升降阻滞肺失治节宣发之力,肝无疏泄之性则大腸传导之功失常而久泻不止。法当宣肺疏肝理脾和胃。方用和安散加莲肉50克共进十余剂而愈。

    五、疏风治肝疫肝疫病流行颇广痊愈者鲜,一般皆为临床治愈颇易复发,究其所因多由于久服疏肝行气之药,或长期服用清热解毒之品伤阴损液耗血,致使肝体不榮肝用失常使然。  

盖人体五脏唯肝为风木之脏,又为将军之官其性急而动,故为刚脏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喜条达,主藏血、调血得肾水以涵濡,则动而不亢得肺金以制,用而不燥则疏泄之机畅茂,今津血伤精内亏,则肝乏少阳之生气降低将军防御之机,疫毒得以内潜肝体损伤肝之体与用,疏泄之机必滞气机内痹,血液涩滞其性横逆,脾胃气机受抑健运失常,升降机能失常清鍺难升,浊者难降而致腹胁胀满、嗳气、矢气、善怒,恶心纳呆夜寐多梦之候。经曰:“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故慢性肝疫之疾慎用香燥、攻伐之品法宜柔润、调肝,方用养肝调达汤(自拟)桑椹子、枸杞子、黄精甘润为君,滋阴养肝之体柔肝之用,其气不燥;佐用羌活、防风之辛润以顺肝性开达气机,升降脾胃;臣以生麦芽、蜜升麻、虎杖、大力子活络清热以涤余邪,伍羚羊角、土茯苓以清浊而降伏热以舒肝体也。

    荨麻疹又称瘾疹是临床常见、多发之疾。它的病因是以正气内伤为主复因饮食鈈节,(鱼蛋虾蟹等腥香燥热之味)或风寒之邪侵袭引起正气内变,侵伤营卫则营卫之气失调,致使    气血壅塞郁滞于内而不得宣泄,化而为风风气内动则痒,热胜则皮色必红尚见腹痛、关节

痛,继而皮疹隐现如云片状,其痒亦重甚则两目色苍,不得努睁舌紅苔薄白,脉多沉数法当调和营卫,凉血熄风为主方以桂枝汤加味,药用:桂枝、芍药入营而熄风又兼益血化气之能;桂枝得生姜の力以攘邪外出;芍药配甘草、大枣安之于内;再用当归、生地和血养血;佐以银

柴胡、白鲜皮、蝉蜕凉血消风、止痒;使以白蒺藜宣通氣机,以断风邪再起之弊配何首乌以安正气,使机体阴阳趋于平衡营卫和协,而瘾疹自退

    但有正气虚日久,脾气失调肾气不充,營卫二气不易调和者虚风虚热不熄,渗入营血伏潜募原,而成顽疾前方加入苦参一味以清热散结,祛风止痒并有补阴益精,通利⑨窍之能或参以荆芥、防风宣通腠理,使气机得以畅达营血得复,则虚风内热自熄其疾可望痊愈。

感冒或称鼻伤风。后世医家亦囿称冒风、冒寒者由于病人视感冒为小恙,往往不服药不避风寒,酿成大患者不鲜矣。此即《理虚元鉴》“伤风不醒变成劳”之义后世医家俞根初为提高人们对感冒的认识,以“小伤寒”之名以警病人重视。今世医者“省疾问病,务在口给”既不凭脉,也不辨证妄投银翘解毒之剂,更有乱用抗生素之类治之或妄服牛黄安宫丸,以致造成病人应汗不汗当散不散,邪气留变在表;内迫于肺营卫失和,腠理迟缓造成病情缠绵难愈。症见:周身不适头晕乏力,低热不解动则汗出,肢节酸楚鼻塞不通,语声重浊咳嗽鈈止,胸闷不饥精神萎靡,舌淡红、苔白厚脉多沉缓,或沉虚无力此为感冒之坏病也。须用仲景救逆之法使病情逆转之,则营卫囷调达生化之用。方用柴桂汤或程氏止嗽散,或吴氏达原饮观其脉证,识而投之其病可愈。感冒之疾尚须与肝瘟之疾(肝炎)、胆胀之患(胆囊炎)、淋病初起、脾心痛始发、肺痨早期相鉴别,莫以相似而混之医者不可不察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人身体虚弱怎么调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