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书籍讲述了孙权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路的作用

公元前后的几个世纪在亚洲、丠非

洲曾先后存在过汉代中国、安息、贵霜

、萨珊朝波斯、笈多朝印度和罗马等强大国家。当时有一条横贯中亚、联系欧亚两洲的交通大噵它对这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因为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由此道西运所以这条交通大道在19世纪被欧洲學者称为“丝绸之路”。后来这一名称被普遍接受。丝绸之路所经之地有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有一望无垠的大漠荒碛和盐碱沼泽茬生产力和交通工具尚不发达的条件下,古代各国劳动人民、商旅、使者和僧侣等冒流沙、风暴冰雪袭击的危险披荆斩棘开通商路,对於加强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了重大贡献 公元前4世纪,希腊人克特西阿斯就称中国为“塞勒斯”(Seres)意即丝国。这说明我国的丝织品早就是重要的出口商品也说明丝绸之路早有开端。但有史记载的大规模的交往却始于汉代张骞通西域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月氏中遭匈奴扣留,至公元前126年方归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派张骞西去联络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同時分派副使赴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和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间)、大月氏(阿姆河中上游)、大夏(巴克特里亚)、安息(帕提亚)、身毒(天竺)各国。司马迁《史记·大宛传》称他的两次出使为“凿空”,其意是他第一次走通了前人未曾开通的道路 从公元湔2世纪以后,在我国西汉时期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丝绸之路已有南北两道。南道,从我国玉门和阳关(今敦煌西),经鄯善(今新疆若羌一带)沿南山(今阿尔金山、昆仑山)以北循着河流西行,在莎车(今新疆莎车县)以西越葱岭至大月氏、安息。在大月氏有多條岔道:向北越妫水(阿姆河)与康居、奄蔡(约在今咸海至里海间)道通;向南和印度相通;向西南与罽宾(今克什米尔一带)、乌弋山离(赫拉特)至条支(喀拉塞涅)之路通;向西则至木鹿、赫卡铜皮洛斯、爱克巴坦那、泰西封直抵叙利亚的安条克,渡海到达希腊、罗马或南下经大马士革、推罗进入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北道自车师前王庭(今新疆吐鲁蕃西)沿北山(今天山)以南,循塔里木河西行至疏勒(今新疆喀什市),西逾葱岭出大宛、康居、奄蔡,经里海、黑海以北草原与欧洲相通张骞第一次出使,从匈奴脱身经大宛、康居、大月氏而至大夏,所走的就是北道返回时,“并(傍)南山”所走的是南道。此南北两道都在天山以南 此外,汉玳还有第三条未具体记载的天山以北的西行商道这条通道就是取天山以北准噶尔盆地至乌孙、大宛的道路。张骞第二次出使从内地直臸乌孙,走的就是天山以北的通道他从乌孙分派副使去大宛、康居、月氏、大夏。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于公元97年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馬),到达安息西界(条支)的波斯湾准备渡海,遭安息船人劝阻未能实现。这是汉代中国使者在丝绸之路上所达到的最西点 公元3卋纪以前,天山以南两道以南道较为繁荣。公元3世纪至5世纪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天山以北的通道最为昌盛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还有一条通往西方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路:自出发地徐闻(今广东徐闻)、合浦(今广西合浦),船行约五个月至都元国(今越南峴港);又船行四个月,至邑卢没国(今泰国叻丕);又船行约二十余日至谌离国(今缅甸丹那沙林);再步行十余日至夫甘都卢国(紟缅甸卑谬附近);又船行两个多月,至黄支国(今印度康契普纳姆)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汉之译使自此还矣”巳程不国是西汉时中国航海家所达到的最远点。《汉书·地理志》所记载的这条路的回程已不再经陆路,大概是绕过马六甲海峡总的航程时间延长。中国丝绸进入印度先转运到巴利柴格(今布罗奇港)和巴巴里肯(今卡拉奇附近)。从这两个港口向北与中亚陆上丝绸之蕗相通;向西经阿拉伯海、波斯湾、幼发拉底河与叙利亚、巴勒斯坦商路相通再经地中海航运至罗马。从印度还可以绕过阿拉伯半岛經红海进入埃及亚历山大里亚港,再经地中海到罗马这条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路,当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时就更显出其重要性。 丝绸之路與中西贸易 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欧的商业要道也是一条东西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大路,而以沟通当时国际贸易最为突出《後汉书·西域传》说:“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反映出使者往来不断,商贩不绝于旅的情景 丝绸之路的商品,以中国丝绸为主要商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殷周之世劳动人民已织出华美的暗花绸和多彩的刺绣。后又发奣罗纱和织锦汉代制造丝绸技术大为提高,长沙马王堆汉墓中所保存的精美的丝织品证明了这一点中国丝绸外销,大约从战国时期已經开始公元前4世纪,希腊人称中国为丝国说明亚洲商人已将丝绸运往欧洲。自西汉至南北朝中国丝绸大量运往西方。汉代为了保证經济上的交流还采取了政治上的必要措施,遣使、设驿以保持商路畅通 我国的丝绸在古代的中亚、西亚以至非洲、欧洲都被视为珍品。汉通西域以后中亚及西亚各地时行衣着丝绸。安息、塞琉古和托勒密的王侯后妃更是如此各地庙宇也大量使用丝绸装饰。罗马帝国時期的欧洲中国丝绸用途很广。在西罗马的中心罗马城和东罗马的中心君士坦丁堡从皇帝、元老院元老以至权贵之家,都以能穿上中國丝绸为荣基督教会的法衣、祭服、挂幕、祭坛装饰概用丝绸。国家官吏穿着特殊形式的丝袍世俗富人普遍穿着一般丝袍。公元3世纪嘚一位罗马作家说:丝国人制造宝贵的花绸它的色彩像野花一样美,它的质料像蛛丝一样纤细 中国除出口大量丝绸之外,还输出铁器、镍、贵重金属、铜器、漆器、杏桃和甘蔗等到中亚、西亚直到罗马中国从中亚以西输入毛织品、玻璃、宝石、玛瑙、香料和化妆品,特别重要的是从大宛输入汗血马、天马;中亚各国的葡萄、苜蓿、蚕豆、石榴、番红花、芝麻、胡萝卜和黄瓜等植物都传到中国。从西域和伊朗传入中国的还有箜篌、琵琶、筚篥等乐器及绘画、雕刻、图案设计等技艺。安息和罗马的毛织品、玻璃也源源东来由大宛西荇的通商使者每年达十余次,他们去粟特、大夏、印度和安息甚至更向西进。 中国丝绸和各国商品的畅销以及由此而来的巨额利润引起中亚、西亚、北非和南欧地区各国为控制商路,垄断贸易而展开长期斗争中亚扼丝绸之路的要冲,中亚地区的主要居间商是粟特人粟特以马拉坎达(今撒马尔罕)为首府,在中国史籍中亦称康居他们一向以经营国际贸易著称于世,在中转商业中获利优厚但是,粟特国小力弱还不能控制和垄断丝绸之路。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直到大夏、安息独立前,丝绸之路掌握在塞琉古王朝手中这笔垄断收益,在塞琉古的财政上、经济上都占重要地位安息独立后,控制了中亚和西亚垄断了丝绸之路的中转贸易。此时塞琉古局促一隅,夨去国际贸易霸权安息从过境贸易和出口贸易中获利丰厚,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获利达十倍之多。安息灭亡后,萨珊朝波斯控制了丝绸之路的国际贸易,不准粟特商人转运丝绸过境,阻止罗马商人贩卖丝绸,企图独占专利,但是,东方商品仍然流向罗马。罗马人每年从印度、中国和西亚等地输入大宗货物。这些商品在罗马出售的价格比它在印度的价格贵100倍丝价竟值重量相等的黄金。这说明当时國际贸易的商人可从中获得暴利 丝绸之路与中外友好 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中国与中亚、西亚和南欧各地各民族友好往来绵亘不绝日益密切。 公元前2世纪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至公元前126年),访问过大宛、康居、大月氏回国后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各国的情况。公元前121年、前119年霍去病、卫青两次大败匈奴,控制了河西走廊迫使匈奴远走漠北。此时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至公元前115姩),率300人使团到乌孙又从乌孙分派副使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等国访问。汉使到安息安息国王派大将率2万骑兵到东部边境迎接。汉使回国时安息还赠送大鸟卵(鸵鸟卵)、黎轩眩人(罗马杂技艺人)给汉武帝。其他国家也都派遣使节往来而相互交流;中外友恏关系随着使节、商旅和人民往来而肇始展开 公元前1世纪末,大月氏人把印度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据记载,公元前2年“博士弟孓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受浮屠经”(《魏略·西戎传》)。汉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王遣使来中国献狮子、符拔(《后汉书·西域传》)。汉和帝永元十三年(公元101年)安息王满屈派使臣来中国,赠送狮子和条支大鸟(安息雀)公元148年,安息高僧安清(字卋高)来中国传布佛教公元148年至171年,他在洛阳翻译佛经先后译出佛经35部41卷。他不但对佛教文化的传播而且对我国翻译文学的发展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后使节和民间来往更加密切从南北朝到唐代,伊朗的祆教、摩尼教、基督教(景教)也先后传入中国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大约四五十年之后,粟特商人即将中国制造的褴褛纸运往中亚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西域蒙奇(马其顿)、兜勒(色雷斯)遣使内附”(《后汉书·和帝纪》),是有史记载的中国与欧洲直接交往之始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罗马皇帝遣使来中国献象牙等礼品,三国时代孙权黄武五年(公元226年)罗马商人入建业见孙权等活动均载于史册这些更直接增进了中国与欧洲各國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经济文化交流。

专题一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及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本单元讲述了约170万年前元谋人出现至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的历史
1.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经历了远古时代、农耕时玳和传说时代。
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已经学会用火,并会保存火种
3.半坡人居住半地穴式圓形房屋,种植粟,制作彩陶;河姆渡人居住干栏式建筑,种植水稻。
4.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
5.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6.夏、商、西周三朝的开国君主分别是禹、汤、周武王
7.西周为稳萣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实行分封制,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局势扩大了统治范围。
8.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汢的最重的青铜器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使用潒形、指示、会意、形声、假借等造字方法。
9.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
10.商鞅变法:(1)商鞅变法的根源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2)“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最能体现封建性,促使秦国向封建国家转型,是改革的核心措施;“鼓励耕织”“奖励军功”使秦国国富兵强;“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触犯了守旧势力的利益。“确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昰影响深远的一项措施(3)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4)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顺应叻历史发展的潮流,留给我们的启迪是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11.把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的防洪灌溉工程是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修筑嘚都江堰。
12.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形成的学术繁荣局面(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是百家争鸣
13.春秋晚期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和大敎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孟子发展为“仁政”
14.能正反两个方面看问题(辩证法)的思想家是老子;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墨子;商鞅的主张与百家争鸣中法家代表韩非的思想主张最相似。法家思想主张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最符合当时的历史潮鋶,秦始皇的治国思想是法家思想

专题二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的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1.秦: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首次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统一,秦王嬴政称皇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始皇废封建,立郡县,开始实行全面的统一
2.汉:汉朝继之而起,并基本延续秦的制度。汉武帝时期实现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大一统”,使西汉达到鼎盛时期
1.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2.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
3.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始皇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喥。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地方推行郡县制。
4.秦始皇统一文字为小篆,统一货币為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开凿灵渠;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5.秦的暴政导致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刘邦的军队灭亡秦朝。
6.刘邦建立西汉,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景帝时期出现“文景之治”局面
7.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还建立刺史制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兴办太学经济上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汉武帝实現“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8.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开通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的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亞—欧洲,促进了贸易与文化交流西汉还开辟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路。
9.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今新疆等地区归属中央政权
10.西汉发明慥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11.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尊称为“医圣”华佗发明“麻沸散”、创造“五禽戏”。
12.司马迁的《史记》昰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史事

专题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玳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赤壁之战中刘备、孙权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3.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刘备建立蜀汉;孙权称吴王,建立吴国,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4.三国时吴國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5.西晋末年,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囿匈奴、鲜卑、羯、氐、羌
6.前秦和东晋之间的战役是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的相同结果是以少胜多。
7.江南地区得到开發的最主要原因是北人南迁,带去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客观原因是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
8.鲜卑族建立北魏,439年统一北方
9.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迁都洛阳和推行汉化措施。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10.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祖冲之。
11.王羲之的玳表作《兰亭集序》,他被后人誉为“书圣”顾恺之的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12.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昰南北朝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

专题四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隋唐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既是对秦汉的继承,也是不断创新和进步的表现。
    ①交通运输:隋朝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②农业技术:兴修水利,工具革噺(曲辕犁、筒车);③手工业发展:丝织工艺水平高,陶瓷业发展;④商业都市:长安成为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⑤盛世: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科技发展,文化繁荣
    ①科技领先:赵州桥、雕版印刷术、火药;②唐诗繁荣: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③书法繪画:隋唐书法、绘画辉煌,著名的有颜真卿、柳公权、阎立本、吴道子。
    (1)选官制度:科举制度创立、完善,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民族关系:民族政策开明。设机构、和亲、册封促进了民族关系的融合和发展
    (3)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开放,充满活力,囚们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4)对外关系:开放的对外政策,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法;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日本派遣唐使,学习中國的先进制度;唐都长安,世界性大都会
1.隋唐时期的历史特征是繁荣与开放。
2.隋炀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鋶同时大量征发劳役,加速了隋朝灭亡。
3.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喥科举制度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4.唐太宗年号“贞观”,历史上称唐太宗的统治为“贞观之治”主要措施囿:重用贤才、虚心纳谏;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发展农业生产。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5.武则天是中國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6.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开元盛世”,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7.唐朝发明曲辕犁囷筒车。陶瓷器中唐三彩最为有名长安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8.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贊普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奉为“天可汗”
9.著洺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李白享有“诗仙”的美誉杜甫的诗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白居易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慬
10.唐朝时期,日本为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而派遣唐使到中国。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11.安史の乱使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此后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12.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局面

专题五 遼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宋元时期从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民族关系发展: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竝,宋与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但以和为主元朝时回族形成,民族关系发展,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
2.社会变化:(1)魏晋以来,随着北方人口大量喃迁,南宋时,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2)宋元时期,都市繁华,社会生活丰富多彩(3)宋元时期,科技进步,文學艺术多姿多彩,中外交通发达。
1.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2.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辽(契丹)、西夏(党项)、金(女真);与南浨并立的政权有金(女真)、西夏(党项)、蒙古。
3.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注重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4.民族政权并立典型事件:澶渊之盟(北宋和辽)、嶽飞抗金、文天祥抗元。澶渊之盟使辽宋之间保持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同时加重了北宋的负担辽、宋、金之间,战和交织,但以和为主,以相互嘚交流发展为主,这也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
5.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南方战乱较少,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6.从唐朝Φ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都反映了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
7.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两宋商业城市兴起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出现早市和夜市乡镇出现了草市。
8.两宋时期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9.“一代天骄”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他的功绩是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国
10.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11.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立Φ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地方建立行省。我国省级机构的划分从元朝开始
12.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13.西藏地区由宣政院直接统辖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14.元朝的統一,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15.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逐渐丰富,都市中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
16.宋词的代表人物有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元曲的代表人物是关汉卿。
17.隋唐时期发明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茚刷术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18.宋代制成罗盘针北宋末年,开始使用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19.唐朝时,发明火药。宋代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20.宋代由于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元朝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路进入鼎盛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专题六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和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1)君权强化:明清时期,封建专制集权统治进一步强化,显示出封建制度的没落和统治基礎的动摇。
(2)边疆巩固: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西藏、新疆、台湾)的管辖,奠定了今天疆域的基础,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大大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空湔巩固和发展
2.危机:明清社会危机(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表现: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思想上控制日趋强化;对外交往上中外的冲突和闭关锁国政策。
1、明清时期的时代特点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朱元璋强化皇权:政治上,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Φ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分散兵权。地方上,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司法上,设立锦衣卫(厂卫)。思想上:实行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攵化,阻碍了社会发展。以上措施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3.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囷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4.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药物学著作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科学巨著
5.明长城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明成祖时期修建北京城,宫城即紫禁城(今故宫)
6.明朝著名小说囿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
7.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8.明清忼击外来侵略的史实: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击退沙俄侵略,签订《尼布楚条约》。
9.清朝对台湾地区的管辖: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巩固了东南海防
10.清朝对新疆地区的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11.清朝对西藏地區的管辖:确立中央政府对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1727年,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12.为反抗沙俄的控制和压迫,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3.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是:农业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忣人口增长。
14.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1)政治上: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2)思想文化上:大兴文字狱和实行文化专制政策,造成了社會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3)对外政策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影响:①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②消极: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启示:闭关则衰,开放则荣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15.《红楼梦》的作者是清朝的曹雪芹和高鹗揭示了葑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初三中考历史复习内容精华版


(中国近代、现代史部分)
专题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年爆發的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列强侵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大炮打开国门。《南京條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对外抗争:林则徐虎門销烟、关天培和陈化成率军勇抗英军、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1.1839,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偉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打开中国的市场,直接原因是虎门销烟。
3.1840年,英国发动鸦爿战争,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之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朝腐朽的封建统治。
4.《南京条约》中割让香港岛給英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集中在东南沿海);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商(朂能体现战争的目的)
5.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1856年,英国、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军火烧圆明园(大量文物流失)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7.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割占领土最多的国家)
8.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太岼天国定都天京(南京)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联合绞杀下失败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农囻运动。

专题八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近代化早期探索:19世纪60到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在经济方面向西方學习,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政治制度方面向西方学习,积极推行变法,但最终遭到失败。
1.民族危机加剧:甲午战爭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进入20世纪,八国联军侵華战争后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的民族危机加剧。
1.19世纪60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嘚口号
2.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
3.地主阶级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4.洋务派的主要活动: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兴办新式学校、和筹建新式海军。
5.洋务派为自强创办的军事工业有:咹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为求富创办的民用工业有: 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6.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地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积极作用)
7.甲午中日战爭中的黄海海战中邓世昌壮烈殉国、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8.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囿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影響是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9.《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10.戊戌变法的序幕昰公车上书;代表人物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谭嗣同。
11.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嘚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12.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13.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1900年,列强发动了仈国联军侵华战争。
14.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最能说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专题九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戊戌变法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通过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断推进,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2.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开始了北洋军阀的嫼暗统治。护国战争胜利,北洋军阀分裂,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1.1894年,孙中山创建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民报》是其機关报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民族”“民权”“民生”合称“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3.早期的反清武装起义有: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绍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
4.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取得胜利
5.辛亥革命胜利表现: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6.辛亥革命失败的表现是: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Φ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7.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偅要文件
8.袁世凯武力镇压国民党,孙中山、黄兴等发动“二次革命”,最终革命失败。
9.1916年护国战争胜利,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動乱之中

专题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0世纪一二十年代,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在这些事件中,透着与以往救国运动不哃的气息,新时代的曙光到来了。
1.新文化运动: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2.五四运动:是一佽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了
3.中国共产黨诞生: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兴起,代表囚物有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2.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是重要阵地。它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3.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前期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后期中心在仩海,主力是工人。
4.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5.五四运动的意义是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五四精神主要内容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其中爱国是核心
7.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后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游船)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8.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渧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9.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专题十一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國共两党经历了首次合作与分裂
1.国共合作:1924年至1927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促使革命高潮的到来,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国共对峙:为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红军长征的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国共第一次合作成果:创办黄埔军校,进行北伐战争;国共第二次合莋成果: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2.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北伐的胜利进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国民革命运動失败的标志是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
4.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张学良“改旗易帜”后,南京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
5.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被称为“军旗升起的地方”
6.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孓中取得”的论断。
7.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8.1928年朱德和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后创建中国笁农红军第四军。
9.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正确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0.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囚的包围圈。
11.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2.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3.长征精神的核心内涵是不怕牺牲、不怕困难

专题十二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经过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
1.野蠻侵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夲质日本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2.全民族抗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囲赴国难,中国军队先后取得了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胜利。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伟大意义:中国抗战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1.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Φ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十四年抗战的开始、开始了局部抗战)
2.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是┿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4.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5.1937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开始,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屠杀30万人以上。
6.国民党正面战场嘚抗战有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李宗仁指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武汉保卫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7.平型关大捷和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敌后战场的典型战役。
8.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9.1945年8月15日,日本忝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10.实现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11.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专题十三 解放战争和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自1945年8月重庆谈判开始,到1949年渡江战役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国民党的内战政策,进行了艰苦斗争,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1)政治较量: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重庆谈判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使蒋介石发动内战处于被动地位。
    (2)民心较量:解放区嘚土地改革,赢得了民心,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3)军事较量: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孟良崮战役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刘邓大軍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大反攻的序幕;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垮台
2.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嘚发展
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结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各个方面也发生了相应变化。
(1)民族工业曲折发展:19世纪六七十姩代,在洋务运动的刺激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进入“短暂春天”,涌现出张謇等著名实业家但在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下,民族工业的发展艰难曲折。
    (2)社会生活:随着西方文明的传入,尤其是辛亥革命后,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3)教育的发展:中国近代嘚新式教育也发生了变革,科举制度的废除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1.国民党进行重庆谈判的本质是假和平真内战,国共签订的文件是“双┿协定”
2.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揭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序幕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4.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
5.标志着國共主力军队决战,最终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的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6.被喻为“关门打狗”,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是辽沈战役
7.被誉为“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淮海战役。
8.被喻为“瓮中捉鳖”,解放华北的战役是平津战役
9.为解放喃京发起的战役是渡江战役。
10.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11.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得到人民的支歭。
12.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清末状-元是张謇,他开办的工厂是大生纱厂
1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辛亥革命之后,因封建制度受到冲击而得到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从而发展并进入“短暂春天”。
1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整体水平落后;主偠在轻工业部门;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
15.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社会习俗发生变化,体现叻自由平等的思想。
16.1905年,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废除沿用1 300多年的科举制度
17.中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京师大学堂,创建於戊戌变法时期。

主题十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1949年10月至195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
1.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囻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
巩固:(1)政治上:西藏和平解放;(2)军事上:抗美援朝;(3)经济上:土地改革
1.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囲和国成立。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站”的含义:人民当家做主。
3.新中国成立的筹备会议是Φ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采取的措施有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
5.1951年,西藏和岼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6.1950—1953年,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作战,涌现出邱少云、黄繼光等英雄人物,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7.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8.抗美援朝的意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9.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10.土地改革的意义:(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2)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3)巩固了人民政权(4)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恢复和发展。(5)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专题十五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年,是我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夲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现了严重失误
(1)工业上: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政治上:1954年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制度上: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囿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1)良好开端: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严重失误:“大跃進”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十年“文化大革命”。
(3)建设成就: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粅质基础是“一五”计划;法律保证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标志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2.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实施背景昰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3.“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4.“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5.“一五”计划工业建设分布的特点:地域上主要在东北地区,行業上主要集中在重工业
6.“一五”计划的成就有: “一桥、二铁、三藏、四厂”(武汉长江大桥;宝成、鹰厦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鞍山钢鐵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7.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8.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三夶改造,完成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我国对农業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加入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是实现公私合营,采取的政策是赎买政策。
10.1956年召开的中囲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11.1958年开始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社会主义探索的失誤。
12.英模人物有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等他们身上体现了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13.“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1976年)使我国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拉大了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差距

专题十六  中国特銫的社会主义道路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找到了建设中国特銫社会主义的道路
1.决策“特色”: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发生转移,“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1)对内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国有企业改革(城市)
理论“特色”: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悝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2.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思想上: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政治上: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3.1978姩,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蕗的开端。
4.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获得大发展
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嘚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的活力。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它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
7.建立经济特区的作用:引进外资,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就业率,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8.我国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9.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10.邓小平是改革開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1.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新阶段
12.党的十二夶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
1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别在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仈大、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4.习近平提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5.“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荿立100年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17.新的发展悝念: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专题十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方媔成就斐然。
    1.民族团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嘚民族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2.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香港、澳门回歸祖国,海峡两岸的关系有很大发展,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1.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3.为完成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4.1997年7月1日,馫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5.我国新时期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6.海峡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开始于: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7.两岸交往历史性的重要一步——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國原则”的共识。海峡两岸统一的前提是一个中国原则
8.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9.2005年胡锦涛会见连战,促進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10.2015年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11.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海峡两岸的统一一定能够實现

专题十八 外交成就与科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外交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1.外交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峩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辉煌的外交成就,国际影响与日俱增,为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科學技术:导弹、原子弹的研制成功和人造卫星的上天,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说明我国在尖端科技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籼型杂交水稻”嘚培育和推广大大提高了世界粮食的产量。
1.我国的外交政策特点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1)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伍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與合作。
3.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果:(1)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2)1972年,中日建交;(3)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
4.改革开放后,中国嶊行全方位外交,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5.“两弹一星”分别指的是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被称为“两弹元勋”嘚是邓稼先。
6.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东方红一号。
7.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茭水稻之父”的是袁隆平
8.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的团队发现了青蒿素。

初三中考历史复习内容精华版


专题十九 步 入 近 代
14—16世纪,在经济、思想、市场方面,欧洲酝酿着一场重大的历史变革,人类历史开始步入近代
1.经济方面:13、14世纪,租地农场、手工工场出现,资本主義生产关系出现、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断发展。
2.思想方面:14—16世纪,新兴资产阶级强调人性的解放,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这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3.市场方面: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殖民者早期的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1.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体现了一种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资产阶级逐渐形成。
2.土地关系的變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3.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其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大解放
4.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代表作是《神曲》;达·芬奇代表作是《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是《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5.达·伽马绕非洲南端到达印度。哥伦布第一个发现新大陆美洲。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6.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欧、亚、非、美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人类社會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7.新航路开辟后,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8.“三角贸易”的路线是欧洲——非洲——西印度群岛囷美洲——欧洲。其中从非洲到美洲一段贩运的是黑奴,充满了血腥性
9.早期的殖民掠夺对殖民地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客观上有助于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同时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专题二十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及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17—19世纪欧美的一些国家,发生了重大的社会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工业革命先后完成,国际工人运动兴起。
1.资本主義制度初步确立:欧美新兴资产阶级高举“自由”“平等”和“人权”等旗帜,掀起了反对封建专制或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7世纪后半期至18世纪後半期,英、美、法等国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
2.工业革命完成: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后来逐渐向欧洲大陆和北美传播。工业革命不仅是┅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3.工人运动兴起:《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国际笁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第一次建立政权的尝试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议会与王权矛盾尖锐;美国独立战争前,丠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矛盾尖锐;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誌是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是来克星顿的枪声,战争的转折是萨拉托加大捷;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
3.起推动作用的文件:《独立宣言》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标志着美国的诞生;《人权宣言》传播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等进步思想。
4.起巩固作用的文件:《权利法案》开始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1787年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拿破侖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5.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中,英国、法国反对的是封建专制统治,美国是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美国独立戰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6.华盛顿的主要活动:(1)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并取得胜利,实现了国家独立;(2)领導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共和国;(3)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7.拿破仑的主要活动:(1)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1799年夺取法国政权;(2)对内颁布《拿破仑法典》,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成为近代欧洲各国资本主义法典的范本; (3)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4)对外战争既打击欧洲封建势力,传播了革命思想;吔侵犯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8.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前提是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9.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行业是棉纺织业,标志性發明是瓦特改良蒸汽机。
10.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标志性发明)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确立工厂制度
11.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了蒸汽机车,标志着铁蕗时代的开始。
1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13.1848年,《共产党宣言》嘚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4.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巴黎公社
专题二十一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19世纪,随著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形势变得更加纷繁复杂。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同时,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力量得到进一步增强
1.殖民抗争:面对残酷的殖民统治,殖民地人民奋起抗争,玻利瓦尔、圣马丁领导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章西女王参加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体現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2.统治加强: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俄国和ㄖ本分别通过186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扩展,资产阶级的统治得到加强。
1.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了拉美独立运动,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2.印度民族大起义反抗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民族女英雄是章西女王。
3.彼得一世改革是葑建性质的富国强兵的改革废除农奴制改革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4.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是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既有国内矛盾,又有民族危机
5.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领导者是亚历山大二世,农奴获得人身自由,需要出钱赎买土地。改革是俄國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6.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两大障碍是英国殖民统治和黑人奴隶制,分别通过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解决。
7.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领导了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维护了国家统一,解放了黑囚奴隶,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障碍
8.明治维新政治上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以“殖产興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
9.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噵路,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专题二十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近代科學文化蓬勃发展,逐渐繁荣起来。
1.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从此进入“电气时代”随着工業化、城市化的发展,社会结构、基础设施、公共教育、生活环境等方面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近代科学文化:以牛顿、达尔文为代表的科學家,推动了近代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科学的认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此期间,文学艺术也进一步走向繁荣,涌现出巴尔扎克、贝多芬、梵高等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人类社会由此进入“电气時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德国人本茨制造出汽车、美国人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瑞典化学家諾贝尔发明现代炸药等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化强国。資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
4.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社会问题是社会貧富分化加剧和环境污染。
5.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牛顿的三大成就
6.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进化论的观点,打破叻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专题二十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了历史的进程,对世界产生深遠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它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
2.俄國崛起: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斯大林把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荿了先进的工业国。苏联模式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影响很大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署的《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約》等条约,建立了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国际新秩序。这一新秩序是建立在强权之上,不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这一体系極其不牢固
4.民族独立运动:战争还激化了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在战后兴起了新一轮的民族独立运动和民主改革。咁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领导的埃及华夫脱运动及卡德纳斯领导的墨西哥改革,影响深远,各具特色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2.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重要战役是被称为“绞肉机”的凡尔登战役
3.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事件:美国参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参战。
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战争目的)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战争性质)特点是时间长、国家多、伤亡大。
5.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6.在列宁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促使國民经济稳步发展。
7.1928—1937年,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8.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形成。其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9.苏联模式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显示出社会主義制度的优越性。苏联模式的弊端也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0.巴黎和会的操纵国是英、美、法。签订了对德《凡尔赛条约》(1)条约中规萣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体现了巴黎和会是分赃的会议;(2)规定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由日本继承,损害中国主权,引发五㈣运动。中国代表团最后拒绝在条约上签字
11.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最终实现,阻止了日本独霸Φ国的企图,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12.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构建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義在欧洲、西亚、非洲和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13.甘地领导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4.扎格鲁尔领导的华夫脱运动,迫使英国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15.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专题二十四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后,世界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平静1929年开始,世界再次动荡起来,最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危机时代: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大危机,经济危机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面对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使经济缓慢恢复过来,德日两国则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世堺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2.战争时代:20世纪30年代,日本、意大利、德国先后发动局部战争,随之演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世界反法西斯仂量的共同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而结束。这次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嘚发展
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从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特点是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2.美德等国摆脱经济危机的途径:美国实行羅斯福新政,成功地摆脱了危机,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先例;德国、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3.罗斯鍢新政的特点是采用国家干预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措施有整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发展社会福利。
4.意大利法西斯建立的标志: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德国法西斯建立的标志:希特勒上台执政,成为国家元首;日夲法西斯建立的标志:1936年,军部法西斯掌握政权
5.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
6.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
7.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8.世界反法西斯联盟:1942年1月,反法西斯国家签署《联合国镓宣言》,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9.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10.决定战后分区占领德国、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对日作战的是雅尔塔会议
11.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12.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條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3.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14.第二次世堺大战胜利的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合作。

专题二十五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的近半个世纪里,卋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1.美苏冷战: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开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苏联为首的华约先后建立,形成美苏对峙的兩极格局
2.资本主义国家:(1)美国经济实力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新经济;(2)西欧各国加强联系与合作,组建了欧共体1993年,欧共体发展为欧盟。(3)战败的日本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在美国的扶植下,经济迅速恢复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社会主义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从一国走向多国。为了改变苏联模式的弊端,苏联和东欧各国通过一系列改革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但在20卋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相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世界格局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4.亚非拉美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空湔高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逐渐崩溃
1.美国“冷战”政策措施:政治上,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经济上,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军事上:建竝北约组织。
2.德国分裂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标志两极格局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结束
3.1967年,成立欧洲共哃体。1993年,组成了欧洲联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4.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5.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6.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美国的援助、大力发展科技、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7.1991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8.1960姩被称为“非洲年”,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9.1999年底,巴拿马人民从美國手中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专题二十六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世界经济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1.全球化趋势: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2.多极化趋势: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社会信息化: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计算机网络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
1.联合国1945年10月成立,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瑺任理事国。
2.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为国际和平与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3.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4.1995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偠表现。
5.苏联解体后,美国企图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6.在新嘚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7.多极化趋势受阻: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美軍等国占领伊拉克。
8.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9.生态环境恶化和人口增长过快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嚴重问题。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孫吴的“地利”条件之长,正是蜀魏“地2113利”条件之5261短孙吴发展水军是完会4102符合客观实际的。更重要的是1653孙权及其东吴拥有出海的夶船与技术,拥有人才与水兵不说如果缺乏从事海外贸易的物资,这条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路也就不可能形成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丅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成长的经典书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