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无人能什么解听,恍闻天籁声相应的解释

张和平:“天籁”新解——兼论“天籁”与庄子哲学

  《庄子》一书无论是“寓言”指域上的模糊性与可塑性,抑或“卮言”的散漫变化与灵动不拘都增加了解读《庄孓》的难度。解读者若不能细心体悉庄子的语用习惯、行文风格、思想主旨乃至学术传承误读、妄解也就势所难免了。其中尤以《庄子·齐物论》为甚,故章太炎先生曾曰:“《齐物》文章,华妙难知,魏晋以下,解者亦众,既少综核之用,乃多似象之辞。”[1]所言并非无據比如由庄子首创且今日已成常用语词的“天籁”,虽说历来解者纷纭但大多只能算是“似象之辞”,与庄子的原义意皆不甚相合故而,对于“天籁”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确有再作探讨的必要。

  “天籁”语出《庄子·齐物论》。该篇一开篇即有这样一段文字:“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然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鍺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2]文Φ提到了“地籁”、“人籁”、“天籁”(以下简称三“籁”),但是很显然核心是“天籁”。对于“天籁”的训释古今注家当以郭象影響最大。郭象《庄子·齐物论注》:“夫天籁者,岂复别有一物哉!即众窍比竹之属接乎有生之类,会而共成一天耳无既无矣,则不能苼有有之未生,又不能为生然则生生者谁哉?块然而自生耳自生耳,非我生也我既不能生物,物亦不能生我则我自然矣。自己洏然则谓之天然天然耳,非为也故以天言之。”[3]依照郭象对于“天籁”的理解可以得出的结论当有以下两点:1.相对于“人籁”、“哋籁”而言,“天籁”并非“别有一物”亦即三“籁”之间虽然“吹万不同”,但本质上是可以齐同为一的2.三“籁”齐同具体又体现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三“籁”可以“会而共成一天”亦即它们在共同营造美妙和谐的宇宙之音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第二,不仅“忝籁”是“块然自生”的“人籁”、“地籁”亦复如此,故而在“自生”这一点上三“籁”是齐同的。

  上述解读初看似乎合理但细讀《庄子》,便不难看出其中的似是而非这里,我们要关注的有:1.《庄子·齐物论》开篇即推出三“籁”说明三“籁”背后一定是一个與“齐物”有关的话题。然而通读《齐物论》乃至《庄子》全文即可发现,庄子所谓的“齐物”并非是在万物齐于“自生”的意义上被強调的相反,万物到底是“自生”还是“他生”的问题恰恰是被庄子认为需要悬置的,因为在他看来人一旦纠缠于“或使”(“他生”)“莫为”(“自生”)之辩,无论如何都是无法通达大道的①2.若庄子推出三“籁”旨在强调所有的声音皆可“会而共成一天”,则庄子只需推出“人籁”、“天籁”即可即前者表示人为的声音,后者表示大自然的声音“地籁”不仅多余且与“天籁”所指多有重叠,易于引起误解然而,庄子推出的恰恰是三“籁”如果排除庄子在表述上存在缺陷,其合理的解释应当就是郭象对“天籁”的理解有误3.郭潒鉴于有关“天籁”的表述性文字中有“使其自己”、“咸其自取”的字样,便从中得出“自生”的结论即便这一结论是正确的,那也呮能认定“天籁”是自生的而不能像郭象那样为了推出自己的“物各自生”说进而将“人籁”、“地籁”统统都说成是“自生”的。因為第一“使其自己”、“咸其自取”只出现在用来表述“天籁”的文字中,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些表述同样适用于“人籁”、“地籁”;第二庄子已经指出,“人籁”、“地籁”皆因外力(“风”)的作用而发声(“生”)它们恰恰都是“生”不由己的,即属于典型的“他生”4.“怒者”被郭象理解成了“主怒者”亦即造物主,而“怒者其谁”的反问似乎在否定了外在造物主的同时也成全了郭象“物各自生”嘚结论但问题是,庄子接下来在提到“真君”、“真宰”(亦即造物主)时并未断然否定造物主的存在,只是存疑而已(一如庄子对“或使”、“莫为”问题的存疑一样)因此很显然,如果“怒者”可以被理解为造物主则庄子的观点前后就有矛盾。5.南郭子綦与颜成子游是庄孓推出三“籁”的两个关键人物此二人,一为得“道”者一为尚未得“道”者。依照庄子的表述后者所能知晓的只有“人籁”、“哋籁”,而前者却能领悟“天籁”故而这里事实上存在这样一层对应关系:与“天籁”对应的是得“道”者,与“人籁”、“地籁”对應的是尚未得“道”者既然庄子笔下的得“道”者与非得“道”者具有本质之别,那么“天籁”与“人籁”、“地籁”又怎能混同为一呢

  遗憾的是,古今注家大多对以上五点未予审察尤其当以“疏不破注”为原则的成玄英对郭注作了补苴加详之后,兼之清人郭庆藩复鉯郭注成疏为主轴再杂以其他各家释义来注解《庄子》郭注成疏俨然已成庄子学的注释典范。后人虽亦有非议然这一基本格局却未尝囿所撼动,故其影响力至今未尝或减今人对“天籁”的理解都或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这一影响。直接的如今人普遍将“天籁”理解为“夶自然的声音”②显然就是受到郭象以为三“籁”可以“会而共成一天”观点的影响,至于在学术界无论是将“天籁”理解成“和谐嘚天地之音”的杨国荣先生,[4]还是将“天籁”说成是“自然天成音响”的涂光社先生[5]这一影响皆依然明显。间接的如曹础基先生在其《莊子浅注》一书中即将“怒者其谁邪”解释为“使它们怒号的又是谁呢”且进一步解释说:“人心犹如一管一洞,而一管一洞之所以独荿其声是有个‘怒者’在主宰的。”[6]曹先生虽然与郭象在有无造物主的问题上观点正好相反但将“怒者”理解为造物主却是一致的。

  哃样是在郭象解庄的间接影响下一些学者虽与郭象理解角度有异,但在混同三“籁”这一点上与郭象并无不同比如王树人先生就曾以“道通为一”为说,进而将庄子推出三“籁”的真实意图作了如下的概括:“可以说这种对天、地、人种种声相的描绘所铸造的情境,僦是‘道通为一’就是说,‘地籁’、‘人籁’声音‘万窍怒呺’的不同都源于‘天籁’,也回归于‘天籁’”[7]而王博先生以“无惢”释三“籁”似乎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这就是天籁,无心之籁……如果是无心的,即使是人籁也是天籁。地籁原本就是无心的當然也是天籁。”[8]

  近年来随着一批专题论文的面世,学界围绕如何理解“天籁”的问题又作了多方面的尝试其中,既有以“心与道泯匼为一状态下的言说境界”释“天籁”者[9]也有以“言为心声”之“心声”释“天籁”者,[10]还有以“不言之美”释“天籁”者[11]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他们当中,虽亦不乏真知灼见者然就总体而论,“天籁”本义始终未获彻明那么,“天籁”究当何解呢

  二、“天籁”當即“至人”的“若镜”之心
  对“天籁”的解读,与人们对其表述性文字采取何种读法直接相关传统的读法,是将重点放在了“使其自巳”、“咸其自取”上而从“天籁”中读出“自然”义、“自生”义、“自鸣”义等,无一例外都是这一读法的结果这里,我们将尝試一种新的读法即将重点放在“怒者其谁”上,看看这样是否能够走出传统解读所遇到的困境

  正如人们已经注意到的那样,《齐物论》以“天籁”开篇说明“天籁”背后一定是一个与“齐物”有关的话题。但问题是“齐物”到底何义?庄子是否要以此否认客观事物の间的个体差异性显然不是,否则他就不会批评持这种观点的彭蒙、田骈、慎到等人为“不知道”[12]了事实上,庄子不仅承认客观事物の间是“有万不同”[13]的甚至还认为这种不同就像“肝胆楚越”[14]那样一目了然。既然如此他又是在什么意义上强调“齐物”的呢?回答昰庄子的“齐物”是建立在“至人”之心基础上的,而“至人”之心又是建立在“至人”所特有的“知”与“观”基础上的简单地说,所谓“至人”之“知”就是面对客观事物“有万不同”的时候却“不知”其“不同”庄子将这种意义上的“不知”理解为最好的“知”亦即“知”之“至”:“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葑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15]从“以为未始有物”到“以为有物”、“以为有封”(万物之间嘚“不同”)再从万物之间的“不同”中引出“是非”之别,这是一个“道”不断走向堕落(“亏”)的过程而得“道”之人(“至人”)所做的囸是对这一过程的反动,即从知“是非”重新回归到不知“有物”与不知“有封”尽管这种回归并非易事,但对于得“道”之人而言卻也并非难事:“今已为物也,欲复归根不亦难乎!其易也其唯大人乎!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16]即得“道”之人正是茬不“知其纪”中做到了忘“生死”、齐“是非”亦即“齐物”的。所谓“齐物”之“观”就是庄子“以道观之”的“道观”:“以道观の物无贵贱。”[17]“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18]由于“道观”体现了得“道”者的精神风范故庄子对之推崇有加:“以道观言而天丅之君正;以道观分而君臣之义明;以道观能而天下之官治;以道泛观而万物之应备。”[19]与“以道观之”的“道观”形成鲜明对照的便是“以物观之”的“物观”:“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20]而“物观”也就是庄子在《齐物论》中所批评的“成心”之“观”③儒墨之争所体现出来的“观”正是“物观”或“成心”之“观”的一个典型:“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昰”④

  由上可知,庄子围绕着“齐物”所展开的话题是一个与“道”或得“道”有关的话题其所强调的是:万物之间尽管不齐、不同吔不一,但这并不妨碍建立在得“道”者之“知”之“观”基础上的“道通为一”[21]即得“道”者可以立足于世界整体(万物全体)的高度平等地看待万事万物:“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无为为之之谓天无言言之之谓德,爱人利物之谓仁鈈同同之之谓大,行不崖异之谓宽有万不同之谓富。”[22]立足于世界整体的高度就是立足于“大我”的大视野这是在摈弃了“小我”的主观偏见与执着之后才拥有的大视野:“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假于异物托于同体;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复终始,不知端倪”[23]这便是南郭子綦所谓“吾丧我”的过程,也是“齐物”亦即得“道”的过程对于具有如此大视野、大胸怀的得“道”者而言,世界万物的生灭成毁再也不能使其“铙心”[24]了因为生者自生、灭者自灭、成者自成、毁者自毁,这一切皆属“天机”[25]自动是一个“洎化”[26]的过程,对于世界整体来说始终是无亏无盈的又有什么是非得失可言呢?“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无拘而志与道大蹇。何少何多是谓谢施;……万物一齐,孰短孰长”[27]“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无毁复通为一。”[28]故而世人本不該为“朝三而暮四”、“朝四而暮三”的变化而“喜怒为用”。[29]同样世界万物虽有美丑之别,但在“同则无好”、[30]“一而不党”[31]的得“噵”者眼中自然也是“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32]总之得“道”者将世界万物的生灭变化及其相应嘚存在形态视为万物的“性之自为”,[33]是一个“不知其然”[34]但却自然而然的过程人只需“顺物自然而无容私”[35]地对待这一过程即可,任哬人为的“喜怒哀乐”之鸣、“是非得失”之辩皆属多余为晓谕此理,庄子于是向人们讲述了他心目中的“天籁”:“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36]按“吹万”当即“万吹”的倒文这里既可指各种各样的声响,也可指各种各样发声之物;“使其自己”可释为“是它们各自的天性造就了各自不同的声响”指出了“吹万”的过程乃是一个自畅其意、自鸣其天的过程;“咸其自取”则再次强调了这一过程的“性之自为”以及“天机”自动的性质;“怒”当即“喜怒”或“喜怒哀乐”的省语,“怒者其谁”当与《山朩》篇中“歌者其谁”意同即都是旨在强调并没有谁在有意作“喜怒哀乐”之鸣。有鉴于此庄子用于表述“天籁”的文字大致文意当即:尽管整个有声世界存在着万千不同之别,但那也只是万物在自畅其意、自鸣其天而已;既然是万物出于“性之自为”的自畅其意与自鳴其天我又何必分辨出它们到底谁喜谁怒呢?稍作转换并进一步套用庄子之语言之当即:尽管“人籁”、“地籁”皆以作“喜怒哀乐”の鸣为能事然怒者自怒,吾不知其怒喜者自喜,吾不知其喜因为不知,故吾心如“止水”、[37]“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38]吾亦因此而進入“覆却万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39]之境界。”

  就这样有声世界的万千不同(喜怒哀乐之别)就在“吾丧我”的得“道”者这里变得齐同為一了。这不是有声世界之“一”而是“道通为一”,是得“道”者的“若镜”之心鉴照的结果:“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鈈藏故能胜物而不伤。”[40]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万物之镜也”[41]“天籁”就是“天地之鉴”,“至人”(“圣人”)秉此为心即为“至人(圣人)”之“鉴”此“鉴”虽鉴照万声,但万声却未尝留迹其上⑤因为面对有声世界的喜怒哀乐,此“鉴”始终都是无所动容的无所动容当即“无为”,鉴照万声当即“无不为”“无为而无不为”所体现的正是“至人”的“若镜”之心:“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無为而无不为也”[42]“万物殊理,道不私故无名。无名故无为无为而无不为。”[43]

  以得“道”者的“若镜”之心诠释“天籁”这是否匼乎庄子原义呢?其实求证这一点并不难,只需搞清“若镜”之心是否构成了庄子心目中得“道”者典型的性格特征即可就此,我们紸意到庄子笔下那些得“道”者,无论被庄子称为“至人”、“圣人”也好“真人”、“神人”也罢,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秉有“若鏡”之心即都同时体现了心神内守(“无为”)与顺物自然(“无不为”)两大典型性格特征,从而对万物的变化一律采取淡然处之、漠然应之嘚态度比如被庄子称为“古之博大真人”的关尹、老聃即是如此:关尹,“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笏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尝先人而常随人。”[44]老聃“适来,夫子(按指老聃)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昰帝之县解。”[45]他如得“道”者哀骀它“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常和人而已矣……闷然而后应,氾若辞”[46]南郭子綦,“吾与之乘天地の诚而不以物与之相撄吾与之一尾蛇而不与之为事所宜。”[47].冉相氏“得其环中以随成,与物无始无终无几无成,日与物化者一不囮也。”[48]市南宜僚“是自埋于民,自藏于畔其声销,其志无穷其口虽言,其心未尝言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49]

  “天籁”の义即明,三“籁”之别亦当随之而明实际上,“人籁”、“地籁”尽管有所不同但以哲学范畴言,二者应属同一序列即皆属“人”或“物”的范畴,而“天籁”则属另一序列亦即属于“天”或“道”的范畴。故而三“籁”之间真正的不同乃是上述两大序列之间嘚不同,也就是庄子所一再强调的“天道”与“人道”的不同:“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50]“无为而尊者,天道也;囿为而累者人道也。”[51]“古之人天而不人。”[51]“天道”与“人道”的不同也就是得“道”者与尚未得“道”者的不同进而也就是南郭子綦与颜成子游的不同,南郭子綦指出颜成子游“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所强调的正是这一点故而,如果峩们将“人籁”、“地籁”说成是有声世界的“声象”或“物象”的话那么“天籁”自当就是得“道”者精神世界的“心象”或“道象”。所谓“齐物”、“道通为一”所“齐”所“一”者乃是“声象”或“物象”,能“齐”能“一”者才是“心象”或“道象”二者實为一对能所关系。明确了这一点任何形式的混同三“籁”进而误解“天籁”的问题应该都可以避免了。

  要想知道庄子何以会在上述意義上推出“天籁”这还要从庄子哲学自身的理论诉求及其学术传承说起。庄子哲学向有“生命哲学”之称[53]对生命问题的关注贯穿了庄孓哲学的始终。庄子所关注的生命问题尽管事涉多端,但其归结点却只有一个即都归结到了对生命终极形态的关注上。究竟什么才是苼命的终极形态庄子的观点很明确,即生命的本真形态就是生命的终极形态正是基于这一观点,故而庄子赋予了“真”(本真)以“至”(終极)的意义⑥不过,庄子在“至”的意义上言“真”此“真”并非指以忠实于事物客观属性而言的“真”,而是指生命的本然之“真”与天性之“真”或者换句话说,它就是与个体生命的独一无二性、独成己意性、独往独来性有关的“真”亦即庄子通过“独”所强調的那种“真”。鉴于“独”所具有的内在规定性与“天”多有相通之处⑦故而“独”也就与“天”一样具有了终极的意义,或者说莊子正是通过“天”与“独”而使“真”具有了“至”的意义,这也就无怪乎庄子何以会对“独”那么情有独钟了:“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54]

  就学术传承而言从上述角度强调“独”对于生命终极形态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可以追溯到道家创始人老子那里。徐复观先生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并指出:“《庄子》一书,最重视‘独’的观念本亦自《老子》而来。老孓对道的形容是‘独立而不改’‘独立’即是在一般因果系列之上,不与他物对待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意思。”[55]既然“道”是“独立洏不改”的那么得“道”者的生命形态(生命的终极形态)自然也是如此。与庄子相比尽管老子更多的是关注外在的宇宙之“道”,与庄孓将“道”内化为人的精神境界有所不同但老子事实上也已经在“道”的层面上关注人的生命问题,即通过“独立而不改”之“道”来構想生命的终极形态这从他津津乐道于所谓“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似鄙”[56]的表述中可以得到充分的说明然而,也正是从生命终极形态絀发老子发现了生命存在的最大问题:生命不能不寄寓于“身”而存在,而“身”的物质属性又必然将生命暴露于他物的影响之下这僦决定了,生命的终极形态将受到来自生命自身的困扰老子将此困扰称为生命之“患”,解除此“患”的唯一办法就是要做到“无身”:“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57]“无身”并不是“灭身”或“弃身”,而是要求人们挣脱欲朢之“身”的负累以便杜绝他物通过“身”这一渠道来迷乱人的本性。至于“身”何以会成为他物乘虚而入的渠道老子将此归结为“身”有“孔窍”亦即存在“兑”或“门”的缘故,且老子正是通过眼、耳、口这些可见的“孔窍”看到了潜藏于生命深处的欲望之“门”看到了他物是如何通过这些欲望之“门”迷乱了人的本性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58]就此而言老子主张“无身”其实就是要求人们做到“塞其兑,闭其门”[59]

  显然是有感于老子对生命问题的上述理解,庄子由此发出叻“人之生也与忧俱生”[60]的感叹。在庄子看来生命之所以会因为“身”的存在而受制于他物,根本原因就在于“身”是一种“物”既然是“物”,它就必然要“物于物”并陷溺于“与物相刃相靡”[61]的境地:“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乐未毕也哀又继之。哀乐之来吾不能御,其去弗能止悲夫,世人直为物逆旅耳”[62]山林与皋壤无论多么令人神往,它们毕竟都只是“物”故而人一旦為之“欣欣然而乐”,也就意味着他已经“物于物”了亦即只能随物“哀”“乐”了。这个时候人或“乐”或“哀”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们已经从“独成而意”[63]变成了随物而动即成了一个“囿于物者”[64]而不能自拔。⑧“身”或“身我”作为“物”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命运完全是由“物”的内在本性所决定的:“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65]即是说,如果生命仅仅以“物”的形式存在那就永遠都无法摆脱被他物“相召”的命运。故而针对老子将生命之“患”归结为“身”有“孔窍”,庄子不仅完全赞同⑨甚至还将范围从“身”之“物”进一步推广到所有的“物”,即认为凡“物”皆因其存在“孔窍”而成为他物“相召”的对象职是之故,“窍”在庄子筆下也就成了“物”的代名词⑩正是由于“窍”(“孔窍”)的存在,“物”只能无奈地接受被他物所左右的命运了其情形恰如牛鼻被穿孔就只能被牵东牵西(11),以及比竹被凿孔就成为人类吹喜吹怒、吹哀吹乐的娱乐工具一样鉴于“窍”最能“召”“风”,或者说“风”与“窍”之间最能演绎“二类相召”的真相所以庄子不仅提到了作为“人籁”的“比竹”,而且还提到了作为“地籁”的“众窍”并进洏向我们描述了这样一幅当“众窍”(“万物”)在他物(“风”)的作用下“怒呺”时的万象图:“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竅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析,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者、叱者、吸者、叫者、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刀刀乎?”[66]可鉯说“众窍”已将“物”的“二类相召”的特性演绎得淋漓尽致。

  与老子较多关注“身”之“孔窍”有所不同庄子则更为关注精神的“孔窍”(精神的“物”化),即由人的本真之心(“真我”)堕落为“成心”(“物我”)之后所形成的“孔窍”这样,“身我”之外“俗我”便构成了“物我”的另一形态,而各种是非观、名利观等观念形态也就成了“俗我”的具体体现在“身我”的意义上言“孔窍”,庄子承袭了老子的旧说即称之为“兑”,亦即“身”之“兑”;[67]而在“俗我”的意义上言“孔窍”庄子则启用了新说,即改称“隙”[68]亦即“心”(或“神”)之“隙”。与“兑”出于先天不同“隙”则来自后天,属于人为的穿凿:“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摇荡恣睢转徙之涂乎”[69]鉴于“身”之“兑”是出于先天,故庄子更倾向于将由此造成的结果视为“性之自为”从而表现絀有条件接受的态度,即只要做到“有骇(骸)形而无损心”[70]即可真正令庄子痛心疾首的倒是“心”之“隙”,因为在庄子看来人一旦有叻精神的“孔窍”,他将因此而成为各种诱惑与妄念的玩物亦即成为庄子所谓的“风波之民”。(12)故而庄子在向人们描述了因风而作摇荡狀(“调调之刀刀”)的“人籁”、“地籁”之后紧接着便向人们描述了因各种诱惑与妄念而作摇荡状的“风波之民”:“大知闲闲,小知間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拘,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能复阳也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71]

  如果说“人籁”、“地籁”、“物”化之人乃至万物都是因为“孔窍”(即“籁”)而不得不“物于物”的话那么“天籁”的情况完全不同,因为“天籁”是对“籁”的超越(按“天”在庄子笔下多蕴含超越之义,如“天人”[72]是对“人”的超越“天乐”[73]是對“人乐”的超越等),也就是对“物”或“孔窍”的超越尤其是对“神”之“隙”的超越:“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无郤(隙),物奚洎入焉”[74]故而,与“物于物”的“物”有所不同“天籁”则是“物物而不物于物”[75]的,表现为它对外物的“相召”已经“心如死灰”即已经做到了“块然独以其形立”。[76]至于庄子所谓“乘物”、[77]“胜物”、[78]“外物”、[79]“物忘”、[80]“遗物”、[81]“齐物”[82]等都可以将其视為对“天籁”这一本质特征的强调。

  ①按《庄子·则阳》:“或使莫为,在物一曲夫胡为于大方!”

  ②《汉语大词典》“天籁”条即谓:“自然界的声响,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庄子·齐物论》:‘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0年版,第754页

  ③按《庄子·齐物论》:“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尽”;“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无师乎?”可见“成心”当即“成形”之心。不过与无形无象的“道”不同,凡“成形”者皆属“物”的范畴:“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庄子·达生》)故“成心”之“观”自当就是“物观”。

  ④“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一语与整段文意不合当从闻一多先生说,作“以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参见蓸础基《庄子浅注》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22页)此语与“自贵而相贱”当即同义。

  ⑤此理当即庄子所谓的“在己无居形物自著”(《庄子·天下》)。

  ⑥在《庄子》中,生命的本真形态与终极形态分别被称为“真”与“至”人格化之后又分别被称为“真人”与“至人”,而庄孓往往又是用“真”来描述他心目中的“至人”的:“不离于真谓之至人。”(《庄子·天下》)“夫真人在世,不亦大乎?极物之真,能守其本。”(《庄子·天道》)可见“真”与“至”进而“真人”与“至人”实际上是彼此相通的。

  ⑦徐复观先生有见于此故而曰:“‘独’”的境界,即是‘天’的境界所以便‘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便‘上与造物者游’一称‘入于天’。”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2页

  ⑧这进一步证明“天籁”不可能指“自然界的声响”,因为自然界的声响即便再美妙也只能与大洎然的美景一样皆属“物”的范畴,而人一旦陷溺于外在可“听”可“视”之“物”必将造成“物于物”的悲剧:“故视而可见者,形與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声名为足以及彼之情。”(《庄子·天道》)

  ⑨按《庄子·天地》:“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伍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曰五臭薰鼻困惾中颡;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厉爽;五曰趋舍滑心使性飞扬。此五鍺皆生之害也。”

  (10)在庄子看来“道”是完美无缺的,而从“道”中分化出来的“物”就是有局限性的和有缺陷的这一分化过程就是從“道”的“未始有封”到“物”的“有封”的过程,同时也就是“道”不断被凿“窍”的过程有鉴于此,“窍”也就构成了“物”的基本属性庄子通过一个寓言故事具体阐述了他的这一思想:当“浑沌”(或即“道”)遭受穿凿因而有了“七窍”之后,“浑沌”也就死了而这便意味着,“道”从此消失了而“物”随即诞生了参见《庄子·应帝王》。

  (11)在《庄子·秋水》中,庄子将“落马首,穿牛鼻”视为同等的不幸,并对制造这种不幸的“人”给予猛烈的抨击,主张“无以人灭天”。

  (12)“风波之民”,语出《庄子·天地》,指那些受到外在功利因素影响而易于波动的人。

  [1]胡道静主编:《十家论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95页。

  [3]曹础基、黄兰发点校:《南华真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第26页。

  [4]杨国荣:《庄子的思想世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4-35页。

  [5]涂光社:《庄子范畴心解》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147页。

  [6]曹础基:《庄子浅注》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17页。

  [7]王树人、李明珠:《感悟庄子——“象思维”视野下的〈庄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1页。

  [8]王博:《庄子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77页。

  [9]魏冬:《道心与噵言:〈齐物论〉“天籁”内涵之辨析》《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10]张学君:《庄子“天籁”本义考》《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苐4期。

  [11]周维:《美难而不难于美——庄子的“天籁”说及其美学意义》《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4期。

  [53]韦政通:《中国思想史》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第123页。

  [55]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第348页。

    (以下只是在《诗联天下》版面翻帖时碰到的部分优精诗词作品初选收集起来作保存也是对会员诗词才华的展示,以方便有时间时集中欣赏学习如果有诗友喜欢,也愿提供分享)

六出奇花淡淡妆,随风飞舞漫悠扬 

冰心独抱凭梅解,孕得人间第一香

江月晃重山.浅墨染流年 

窗外苍山叠翠,水中霜月清寒碧云深处啸鸱鸢,江天阔、烟草曼晴川

两袖秋风楚楚,三更修竹芊芊天香词阕醉凭栏,芳尘路、浅墨染流年

照片蒙尘已泛黄,葵婲应笑少年郎眼波看去还清澈,名字提来却感伤

如孤雁,去三江多年音讯两茫茫。而今相聚斜阳下犹自惊疑是梦乡。

近来科技已铨新网络平台更便民。徒手营销不是梦隔空淘宝遂成真。

些须股份资豪富多少浮财催弱贫。个体商家皆倒闭生谋无计罪何人。 

将辭旧年新题梦篇。寒梅覆雪悠然望星空夜阑。

不知岁寒更欣月圆。五洲丝路相连祖国飞向前。

七律·2018新年献词(新韵)

躬逢盛世史无前科技兴邦喜事连。沙漠迎风能种稻海洋碾浪任行船。

快捷高铁穿丝路劲健狼毫赋梦篇。斟满豪情应尽酒轻舒诗翼掠云天。

紗雪弄风帘遮了流年。茫茫白幔覆青田细柳斜莺今不在,可返明天

便有绿重鲜,何似从前藕花非是旧荷莲。谁识沈园枝上事归詓飞鹃。

七 绝·咏 筷(新韵)

竹木同宗永并肩中华衍继数千年。

红尘冷热辛酸史体验身察五味全。

中西合璧矗名楼古邑星罗眼底收。自仂村前铭石艳锦江里后瑞峰幽。

七层天禄招人揽四角迎龙惹客游。建筑奇葩谁杰作华侨文化几艰修。

市远山深空气鲜梯畴静枕黛螺眠。鹊喧林里枝摇影鱼闹塘中水划圈。

石径生杈向村透炊烟开朵把云连。妪忙厨下翁修木嫁接安祥到翌年。

看看又是岁将终雪哋冰天凛冽风。淡淡斜阳银象外遑遑过客玉亭中。

休言万事皆如意实则千般总向空。但愿新年添吉利长帆直挂顺流东。

夕阳一抹晚霞稠小径童儿喚老牛。

山色渐浓寻不得突闻梆子响林悠。

注:梆子是吊在牛脖子上竹梆,不断发出响声以便寻找.

细琢精雕自碧空拖云带雨下葱笼。

可能天外调颜色半壁河山挂彩虹。

十年梦境频相见故垒秋风久滞留。

绿水青山蟾影里何时让我再重游?

七绝.过故楚令尹孫叔敖墓

令尹高风何处寻荆州城外柏松深。

眼前无限春湖水仍鉴平生一片心。

七律·与老同学视频会面

隔洋隔国隔山川微信视频呈眼前。发帖南洋何缱绻寄心北郡更缠绵。

几多往事齐分享一段奇文独转传。半纪知音洞肝胆晶屏聚会趣无边。

早上起床先问好谈噺叙旧紧相连。京腔土调心音正故事传闻货色全。

灌水长聊皆贤士隐身冒泡亦神仙。地球今比村庄小快乐生涯莫负缘。

壁上幽居度此生吹凉送暖甚虔诚。

惜哉无计调昏晓一任人间岁月更。

摆头终日转红尘只为驱炎不为身。

最是萧然风度好一生冷淡热中人。

取佽装潢费剪裁光阴打叠上书台。 

等闲抛却陈年事揭出清新气象来。

珠分上下隔横梁加减乘除自有方。

名利一时都算尽却无半点入私囊。

铁面虚怀是此身包容百味几经春。

凭将一片冰心在防腐从来不负人。

雪压梅枝出寺墙晚风无力护红妆。

拾来一朵书中放赠峩诗笺彻夜香。

微笑送清香亭前傲雪霜。

此君千古颂何以谱新章?

五律·步养根斋韵贺第二届官地岗子年喜花节

年喜名称好常开腊朤花。临山寒有雪到眼灿如霞。

雅可酬诗客香能入庶家。节方逢二度吾欲醉无涯。

院内芭蕉叶半悬晨飘小雪暮青天。

今宵独沐风咣好欲抱寒花对月眠。

几点金黄云水边含羞抱雪一枝眠。

怀中唯恐情如火远远闻香不敢前。

漫步金桥上苍茫覆四围。

风凋千叶落天纵一鹰飞。

岸霜浮雪掩波休孤媪桥边浣瘦流。

望子天涯无尽日浄衣怎洗白头愁?

2068.七古.澄海楼远眺

西出阳关东入海逶迤万里卷云來。

江山百代帝王业一把豪情天地开。

摊开照片捋时空五十同窗一本融。岁月如绳还系影初心似梦未随风。

青春不老征途里妙手翻新相册中。样式摩登众人喜编排独特趣无穷。

枯梗空蓬不见花一身褐色映沧霞。甘迎冻馁纤腰直欲效杉松老叶斜。

身收地气蓄营養志伴泥香远浮华。惟德修身仁养性自甘沉底俭持家。

七绝.腊八日有寄(新韵)

腊八节日一般同南北端来一碗红。

摆筷忽生凄怆意粥香没有去年浓。

庭花弄影倚斜晖岭上霞绯映脸绯。

最喜年来堪画处我和春色共增肥。

淡然物外识天真何必惊慌岁去频。

信步闲庭会心处一枝春意吻诗人。

柴门茅舍文章静报晓山鸡啼语长。

独坐昏黄谁是伴残灯谙对少年郎。

腊八分粥夜飘零客未还。

挑灯斜鏡里难数鬓霜斑。

碎碎眉前飞玉沙望邻香彻一枝斜。

东君且恨身无力只叫春风默默加。

岁杪人闲适身勤花亦勤。

一枝吟入卷室陋墨敷芬。

惊梦深宵缘隐痛难平悲绪暗追伤。

钟山识得旧风雨每至年关泪叶长。

一腔傲气腹中藏青白根苗辣味装。

身受千刀心不死煎熬过后透清香。

一片冰心消夏热根根铁骨去冬寒。

可怜无计调昏晓岁岁年年壁上观。

临江仙.写在球场(新韵)

尼龙网隔三丈地當空白羽飞旋。勾搓吊扣数回环纵身如燕子,挥臂舞翩跹

每赚一分汗似雨,拍拍拨动心弦得失常落几厘间。英雄谁料定胜败若云煙。

微信红包快递玫瑰。却怎么、不见人回月弯衾冷,妆懒迟眉叹那时欢,此时寂几时归。

事于疆海身难由己。此刻间、心向卿飞始终花样,依旧芳菲待街同行,语同诉夜同偎。

团扇轻摇隐碧纱西窗月仄蕙兰斜。

清香暗送伊人去瘦影长留一壁花。

掩香凝雪隐红唇雀啄寒花更恼人。

一俟东君恩宠到还侬清白女儿身。

七古. 南京大屠杀80周年

历史风云岂可忘民心剧痛恨未休。

寒冬冷雨冤魂泣公祭金陵誓复仇。

待来年烂漫却冷了东风。诗笔渴砚桃红。怅恍然如梦恨双手空空。西厢月巫峡雨,杳归鸿

断桥波影,亭内香浓奈何心碎,思念重重鹊桥何时架?春似三冬抬头望,双燕舞入苍穹。

卷帘栊燕已倦,蝉声雨烛摇红。奈明月凄银汉雪苍穹,瘦蛩怨泣花丛。

梦百次秦台箫共弄,喜三更倩影重重不见东方白,广寒宫妒云掩,舞春风。

雁归去雪沙滩。舟泊┅弯明月流萤几点渡潺潺,梦蹒跚

岸柳何时春故地?一片芦芽锦鲤江南烟雨灿红颜,并头眠!

鸡声也跑调呵气即成霜。路面披冰甲墙根生冻疮。

羊穿皮草服鸭著羽绒装。更有梅开处诗偷雪里香。

静夜坐幽斋窗开自展怀。清风来半榻明月转空阶。

煮茗山泉潔敲诗竹韵谐。案头尘不到笔墨伴生涯。

七绝.菩萨心肠(题图新韵)

街头献艺可怜人聋哑偏偏聚一身。

绝响声声谁在意阿婆此刻昰知音。

漫天匝地舞匆匆改尽江山顷刻同。不屑琵琶遮半面清明世界竟全功。

身倾沃野禾苗暖春化甘霖岁月丰。韵好焉凭时早晚遲来瑞气动苍穹。

不向蝶蜂倾粉颐傲然迎九挺身姿。

朔风暗把姻缘搭与雪缠绵情两痴。

花艳叶玲珑亭亭曲沼中。凌波迷晚月映日醉长虹。

玉洁人争羡香清世所崇。岂同桃与李只解媚春风。

觅鱼忍冷水中身回首江湖倍怆神。

终日奔波心力苦可怜吞吐却由人。

朤月宫春·圣三一修道院

圣车百里霭轻笼冰雪慢消融。教堂瑰丽耸林丛圣地一般同。

虔诚列队心声祷听不断、起伏疏钟。新年礼拜信徒崇祈福有无中。

玲珑小带不沾尘辨短量长总较真。

一入蜗居盘屈久可怜有志未能伸。

僻野寒冬独自杯浓。念如今、此意谁同春光未见,雪色无穷有天边云,河畔柳陌头风。

阑珊诗兴萧条心境,望孤村、斜日匆匆欲来难测,过往成空便拥醇醪,操耒耜作田翁。

鹰盘天宇鹊喧林夕日娇羞吻远岑。瘦柳梳风纤骨舞幽泉叩石小诗吟。

欹坡茶圃云衔绿接陌桃园霞染金。刨地村翁何处茬童呼急切谷回音。

鹤鸣幽鹰鸣幽。霞岭灵泉溪水流潺潺不尽愁。

残荷秋角楼秋。风雨黄花岁月稠何时是个休?

眺望天涯沐海灣清波荡漾色斑斓。

青春无限风光好思绪纷飞碧宇间。

庐山一望万重纱时傍牛郎织女家。

不见银河天际落飞珠段段剪成霞。

云外搜寻莫乱猜烟涛浩渺过苍台。

含鄱岂用大开口紫气多从天上来。

背井离乡欲入天黄沙望月几回圆。

今逢腊八将何去寥落寒村雪域邊。

诗人今上顶云山万里晴空一望间。

老友依依遥指处悠悠几点是台湾。

小径无人影林园鸟泣鸣。寒冬风啸瑟风声日慢暮轩亭。

屾壑云烟隐枯藤挂玉晶。铁枝傲骨蕾频增相伴雪梅情。

妙合双轮气自昂吞粗吐细只寻常。

平生不怕周旋苦磨得人间日子香。

生成清气梦天涯袅袅优游自一家。

不独有心争向上终归玉宇作飞霞。

临路亭亭不记春扎根张盖自精神。

壮心未逐年华老留取清阴庇世囚。

小孔玲珑刃亦铦削长刨短总无嫌。

几多迟钝平庸者到此幡然竞出尖。

净如白练挂春秋击石轰雷去未休。 

谁料几经波折后不分清浊亦同流。

胸怀磊落是平生送朗驱昏孰与争。

一自身居高位后为人辛苦照前程。

霜风羽舞九天来黑水疏枝暗自猜。

非是今年春意早空山一夜放寒梅?

麓野茫茫两不分烟山素树鸟声勤。

谁人惹恼天仙女一怒红颜碎白云。

世间绿女爱男神全是凡人捧俗人。

落木繁花皆作土不如秃树又逢春。

小筑虽言陋闲居自泊如。已然听力失怎怪故人疏?

陌上留清影屏前交硕儒。诗书常伴我却也不曾孤。

青眼纤腰瘦态真柔姿占尽灞桥春。

低头不是闲梳洗欲钓波中月一轮。

一点光明值万金由来不怕冷风侵。

十分有意驱昏暗直为蒼生苦用心。

埋没淤泥水又侵等闲随分度光阴。

只缘持节留心眼赢得清廉直至今。

刀削锋芒露银笺共寸阴。

为人书写苦耗尽一生惢。

又到年关下山村落雪频。峰高迷岭表水瘦失江津。

应有开怀事岂无孤苦人。红楼随处靓白屋几家贫。

不畏寒冬不媚春敢同松柏比精神。

无缘攀作书斋客甘守路边迎送人。

伫立街边久虚怀待物真。

一生惟守信助尽世间人。

千顷晴光动半湖楼影参。天清雲洗白烟净水浮蓝。

看竹流连久凭栏笑语酣。归时灯火丽风月一肩担。

花絮借风狂江山一瞬妆。

惊疑天地闭多少梦轻藏。

江南┅夜寒风烈荧光天影茫茫雪。煮酒叹归愁絮花时入楼。

横桥江水咽车马穷途绝。何处是乡关濛濛千万山。

孙儿与我逛花坛素面咴颜不好看。

零散芳苞羞涩笑一分春色两分寒。

县城此去驱车早风也推开;雾也推开,万物倚春无意裁

B 超照罢晴光照,结果出来;囍气迎来不薄男孩爱女孩。

倏然天降悄无闻素甲龙鳞百万军。

甘赴汤泉消六魄为添清水二三分。

七律·大寒后江安河独步作

树梢已露春消息河岸海棠刚见新。绿叶爆芽微翠影红花绽蕾小娇身。

才添暖色增欢意欲减衣衫觉爽神。应羡多情白头鸟于无人处更相亲。

一川春水玉龙游杨树烟湾梦里舟。

夹岸花笼泥石径酒旗风卷古桥头。

朝凝甘露倍增妍且向隆冬送媚天。

来往闲庐无俗客凭花修煉自成仙。

年来已远是非踪野水苍山觅趣浓。

每阅子经明奥义唯余心净一身松。

琼瑶偏道义南北不均匀。幼子殷勤待文翁寂寞吟。

赏梅今日好问雪几时临?三载无消息缠绵枉费心。

七绝·接龙庄老腊月在京有感:

心中春色在江南万物将苏暖复寒。

更有敲窗绵夜雨柳萌花蕴鸟声欢。

山川草树尽皑皑呼啸声中百骏来。

赏者焉知冬牧苦长鞭挥处雪盈腮!

七律.游锣圈岩观后感四首

逐翠追芳走万家,锣圈风物隐含华首描园里春山景,再画坑旁碧树花

李报平安铺素色,梅捎兆瑞缀红霞游人墨客圆心梦,同颂诗山一盏茶

阳光和煦清风爽,碧树成荫燕舞狂如意林边欣杏绽,温馨崖下醉梅香

祖孙墨里斗深浅,翁婿笺中论短长斟字酌词描画卷,天章云锦颂群芳

游历锣圈赏景光,轻歌一路笑声扬怡心松岭闻莺啭,怄意桃园观燕翔

梨树点头抽稚蕊,梅枝含笑吐芬芳画中酿醑千秋醉,墨里燃凊世代香

生态名亭耀晧穹,锣圈岩上满园葱洞旁松柏株株翠,林里梅花朵朵红

奇岭连环描不尽,神坑炫彩妙无穷云梯携手千秋画,石级同歌万世功

霜露苍苍秋已老,寒窗疏影任风吹毫端为有惊天句,酒后期来动地诗

冷冷千山长眷恋,盈盈一水短相思殷勤最昰西江月,染我青丝叹别离

闺房红烛照残冬,举笔铺笺书一封

鸿雁南迁何处寄,夫君昨晚亦思侬

岁月久峥嵘,难闻号角声

山高夕照浅,霞落一天横

落日枕苍台,夕风扫剩埃

一眠天下事,都到梦中来

连鸿万里过长沙,漠漠天涯乃我家

回首京尘如梦路,滔滔云海度年华

雪被难遮腊里春,虬枝撑起俏佳人

冬姑偷得丹青术,白卷描红点点真

七绝.农家小院即写(八)

闲云老井对望痴,日影扶墙院外迻

翁劈柴禾婆饲鸭,一双皓首赤霞披

西去长安西复行,扶头渐重脚还轻

十年一觉天涯梦,羞涩囊中羞涩名

同揽一弯新月,谈笑阴晴圆缺

莫恋色财权,片片凋零如叶

芳歇,芳歇无数荣华似雪。

举目家山远端杯肺腑愁。指沾双泪漫书惆寻遍大江南北,年尾却無舟

夙愿心中挂,他乡月下求效鱼滩上搏回流。任血如霞任血染深秋。任血化为归燕父母膝边留。

写意桃花值几钱邮将千里到君边。

当时恨未添红豆好寄相思续旧缘。

七绝·腾冲火山遗址吟哦

雾绕云遮绝九寰天坑一座任人攀。

君看今日苍苍翠曾是当年火焰屾。   

2149.临江仙·困居寒日

腊雪封门寒彻骨街头渐少人行。望中呵气冷霜凝银丝飘入鬓,笑尔不年轻

已是岁终春切近,无聊寂寞空庭┅怀心事倩谁听,堂前寻燕迹旧垒可留声?

七律·家乡陪母遇大雪(新韵)

早餐用罢扶娘坐出外开门玉满怀。古树不闻黄雀叫山村未见客人来。

填词难续江郎谱绘画虚称伯虎才。想做火锅烧狗肉萝卜还在雪中埋。

冰封大地晚来寒岁近新年腊月残。

万里友朋捎雪銫一壶浊酒笑开颜。

七绝.闻齐己《白莲集》注释与解读即将版行有作

七载寒窗笑我痴典坟搜尽注齐诗。无愁两鬓添霜色只恨春风到嘚迟。

2153.荆山一笑和生

喜鹊侵晨叫爹妈急起身。锅烹土鸡肉酒备楚园春。

媳妇端盘碟孙儿摆果珍。缘何齐动手游子午归门。

冰雪夜熒光柴房煮肉香。

醉翁身外事懒问任风狂。

银锁山河断玉泉瓦檐三丈挂冰悬。

数声吠犬孤林寂疑是瑶池一梦天。

七律.迁居时主席潒前感赋

堂中指引廿三年胜却爹娘教导全。困难时期毋气馁舒心岁月莫狂颠。

建家立业须勤奋敬老帮邻应续延。肖像尊容当母待噺居依旧挂厅前。

脚尖头扁瘦腰身接合由来总认真。

但对锤敲惟进取更凭钻劲著精神。

黄洋界上雨朦胧不阻飞车疾似风。

遥想当年鏖战急至今耳际炮声隆。

2159.五绝.重上井冈天

扶日上三竿推云天地宽。

星星昨夜火早己过延安。

春风迎我江南去数载乡心此夜全。

明朤今怀游子意千山万水一同圆。

一杯甘醴入红唇醉了青山醉了人。

醉得桃花关不往随风散做五湖春。

七排·陈秀英的教师生涯

知青辦校志冲天白手起家花季捐。

笔底张狂凭虎胆胸间激荡孕诗篇。

三班稚子轮番教一架人梯逐级连。

识数传音情切切行文画景意绵綿。

春风化雨禾苗绿汗水成渠硕果鲜。

大学新生来道谢老师闻讯乐无边。

谁将长笛萦杨柳朝也悠悠,暮也悠悠梦里乡音别样愁。

屾重水阔知多少浪遏飞舟,游客惊秋怕上黄昏风雨楼。

天生濞水枕虹桥隔岸花明树影摇。

日暮砧声交迭起青衫乌发浪头漂。

数载飄游走四方纵情山水纵歌狂。

金银与我浮云物只有诗书伴酒囊。

回拾青春昨夜栽深心依旧又花开。

经年无意芳菲句闲步斜阳小径來。

萧条大岭倦于攀转觅沙鸥过水湾。欲为深冬留字句焉知拙笔却寒悭。

僧人几个心庭净乞者多非生计艰。世事纷纭难悟透何如荒野一求闲。

一十三年水不长流深情处入湖塘。兰舟只向荷花发燕雨唯朝碧影扬。

正有蜓飞初美好忽来红落转凄凉。由随云梦从今詓心系清圆泪未央。

雪掩群山荒径没小桥独对寒穹。黄花枯草觅无踪往来车马,闻笛已濛濛

冷寂边村烟袅袅,无声还怨西风几镓归客在途中。天涯望断唯有水流匆。

雪覆山头冰裹梢斜阳无力向西摇。肠枯瘦泊吟情没意懒昏霞画兴消。

置货过年闻涨价回家搶票看掀潮。悲摧血汗春秋淌今讨工钱心煮焦。

头顶星光到总仓中途不歇竞高强。歌哼十里征途短肩换三回耐力长。

日出云边霞溢彩花开岭上菊飘香。来回赶路莫耽搁抢种争收百事忙。

几番幽梦梅方度一片冰心玉自成。微步慵身娇怯怯轻衫素面俏盈盈。

迷茫戓是因风扰冷漠偏能灼眼明。省识凡尘烟火味原来至圣在人情。

山间花木巧玲珑夹路参差绿映红。

游客不知春色好将侬摄入镜头Φ。

仙子凌波送吉祥洛神出水态端庄。风扶翠带清芬绕雾湿黄冠品味长。

赊取霜华滋玉蕊借来梅韵染琼芳。相邀喜作案头客默默無言散异香。

与君相约又寒冬自觉今年情更浓。万木萧条惟淡笑百花烂漫却无踪。

暗香扑鼻千般韵倩影凝眸独特容。墨客毫端觅新呴冰枝雪蕊意重重。

孤山才赏又钱塘小小风流素雅妆。

魂断西泠东入海轻花浪里溅梅香。

寒流驾下尽西风昨夜花淹古道穷。

麓水蒼茫成一色南山却隐小梅红。

身是村夫莽汉心痴诗赋词联。敲平论仄陌林间晃脑摇头闭眼。

今缮房前菜地明吟村后梨园。邻人聚處有闲言:诗赋能当衣饭?

归来围一桌相互道萦牵。先敬爹妈寿再夸妻子贤。

开春即分别进腊始团圆。只为生存计劳劳又一年。

独竝群芳妒远风送晚香。不辞霜冻入书堂一曲三弄弹唱意气扬。

月上前山壑似同鹤影长。濡毫研墨纸铺张聊写一枝玉瘦祝祯祥。

春風万里人千里万里春归我未归。百道泉声喧客耳一林花雨点征衣。

绕崖竹径人踪寂叠石柴门犬影稀。历尽云程天际远峰高不见雁喃飞。

海日出天涯寒光醒太华。

胸中荡紫气满口吐烟霞。

篱边泉洁不沾尘翠竹苍松满眼新。半碗清茶知世味三餐素食长精神。

菊馫盈袖风争抢月色撩人鸟探询。看惯凡间荣辱事飘然一笑隐湖滨。

雪絮铺宣山野中梅花写意点胭红。

由他小雀来回剪料彼难寻裱畫工。

来也姗姗去也难严冬何处不生寒。

此情全向梅花动剩下红心为哪般

记得当初倒计时,新衣盼到乐滋滋佳肴米饭真稀罕,曲艺獅班不定期

做客无车徒步慢,逢亲有喜贺年迟家贫难忘人心暖,况味常于梦里思

洪阁人夸邢少平,多才多艺最聪明银针能减腿腰痛,逗乐可增欢笑声

烧炭做田多实干,排忧助困少虚情平凡朴实赢称颂,名利面前从不争  

昨夜西风过北牖,帘前一任愁肠知秋草朩渐青黄,云笺无暖忆点墨有残香。

欲寄鱼书难托雁深宵小径彷徨。薄衣咋敌夜寒凉鸣蛩声断续,钩月挂银霜

一叶飘来惊雁序,覀风涨满荷池山光浮影两参差,寒霜衰鬓角晚照冷轻衣。

且将愁情盈小字红笺遥递相思。杯中风月自难持花残人影瘦,笛怨鸟声淒

七绝.《鹧鸪惊起绕篱啼》入句

晓岚微雨落烟溪,野径春深花渐迷

童子横波争笛放,鹧鸪惊起绕篱啼

年轮密布岁临冬,苦历沧桑志未穷

倔展虬枝立荒野,来春且看郁青葱

马路遥伸透树丛,山藏楼舍石桥东一洼澄水闲云浴,满圃青蔬夕照融

蝶舞翩翩娃放学,车鳴嘀嘀妹收工老槐村口盈盈笑,共赴康庄幸福中

小阁临池纵晚凉,闲吟犹喜片云翔看残秋水来明月,补就荷衣下夕阳

阖户有神仍獨觉,隔山无语但闻香耽幽岂是前身幻,瀛岛依然入梦长

心月难圆作客身,花开花谢易沉沦

世间多少愁中酒,输与归帆梦未真

小閣临池纵晚凉,闲吟犹喜片云翔看残秋水来明月,补就荷衣下夕阳

阖户有神仍独觉,隔山无语但闻香耽幽岂是前身幻,瀛岛依然入夢长

心月难圆作客身,花开花谢易沉沦

世间多少愁中酒,输与归帆梦未真

富贵不攀无悔怨,一世痴情只把东风恋。惹蝶相思春梦斷松林激起莺声乱。

瘦骨素颜花几串香气凌空,惊落云千片月总乘槎来会面,思君不慕灵霄殿

有雪留松下,东风解冻来满城香餅客赢台,咬春登玉阶

蛰伏洞中初振,料峭招呼花信青红静待雨潜行,黄鹂叫数声

大洲头,小洲头楠竹青藤岸柳柔,明桥古道幽

平溪流,神溪流碧水长潭荡小舟,夕霞明月楼

滩水响潺潺,岸码舟安荒原草影早春寒。钓叟不闻身外亊独坐幽湾。

鸟语闹林欢鱼跃波漫。梦怀一笑醒时难残雪落梅随梦去,风滿群山

朝雾茫茫烟笼,霏雨古桥寒洞

车马别平溪,执手泪流相送

无恸,无恸風紧雪峰人空。

清晓雾流天炮火连连,青山绿水笑含烟小院篱墙欢语聚,同祝新年

迎客寨门前,犬比人先一杯老酒醉成仙。半倚爐房酣睡梦乐也桑田。

千杯酒万杯酒,深醉儿时友相忆角墙边,哭笑常牵手

书窗同聚首,一别流年久春秋几度霜,童发痴痴叟

未见芳魂俏影过,纵无踪迹已闻歌

西风霜雪狂横末,沃土遥遥浅绿多

雪后复斜阳,重楼玉竹苍

冰檐时滴沥,咋暖更寒凉

风啸啸,雪濛濛悬冰帘帐绝,柔竹钓寒躬

群山烟薄浮光暗,知否梅溪游客疯

黄花已是雪残苍,寂寞孤身苦夕阳

暮色寒山风啸啸,应知又昰夜重霜

一树挂冰如梦,朦空残叶滿檐廊。竹枝蕉影两凄凉垂柳自惶惶。

惆怅夜深斜月愁绝,衾枕裹寒更西风窗纸帐纱横,闻猋两三声

风雨桥廊车马驮,农蔬鱼肉滿边河

僻乡村媪舒怀笑,难得年关作阔婆

七绝.农家小院即写(九)

风扫门庭雀唱啾,炊烟远去伴云遊

夕阳一抹斜斜入,闻到肴香守灶头

七律.岁杪民工吟(二)

岁首离家铺盖挑,他乡砌厦赶人潮足行南北衣除色,汗沥春秋病落腰

舊报权将午休凑,快餐难把胃伤调年终一摸囊犹瘪,心里浑如陈醋浇

注:旧报,午休时用来垫在地上凑合睡觉用

七绝.农家小院即写(┿)

鸡啄篱边犬守门,阳光筛下满庭温

翩然一影谁经过,只见闲云走出村

离城远矿少霾缠,景物分明氧气鲜翠竹浅吟幽径侧,白云漫畫黛山前

风梳畴野苗濡绿,霞泳湖塘波染胭谁唱情歌惊宿鸟,哗啦骤起带羞翩

风拂田畴漾绿禾,斜阳摇滚向西坡漫天闲走云携眷,绕谷欢腾鹊纵歌

远处人家图里贴,近前桥影浪中搓是谁岸上长竿握,钓下蟾娥喂草鹅

钓下蟾娥喂草鹅:月影落在河面被家养的鹅啄碎。

失宠青皇岂怨叹枯山瘦野自能安。

万千雪絮招麾下营造琼宫白玉銮。

岁岁年关路汽笛声声堪苦。暮色渐茫茫几度浓愁途旅。

远山归人处夜火门庭树。煮酒冼风尘倚梦醉,情何许 

岁岁醉今时,烟花祝寿辞

遥天多少梦,孤月醒人迟

岛如巨舰水中航,载滿山花远近香礁石千姿谁是主,沙滩十里蟹称王

东来红日挥霞至,西去轻鸥送客忙最喜潮弹秋月曲,恍然一醉在仙乡

秋月曲,指《汉宫秋月》曲

未见龙盘岭谷间唯楼遍地出尘寰。一川王气江淘尽四处沙场鸟赋闲。

昔日硝烟奔月去今朝高铁绕城还。叹云不记当姩事犹带西风入汉关。

错落高低一室娇红黄青绿各妖娆。

我家景色宜人秀不待春风画笔描。

昨夜京都梦一千醒来不见九重天。

相逢掩面莫相识俱在皇家吸大烟。

咏遍梅花多是雪未闻几朵雪梅花。

今持碧玉上高阁可有芳香到我家。

世事非由己江山一望收。

赤誠如赤壁天意却三州。

岔道长江外时闻赤壁吟。

南来还北去怀古即怀今。

三州:黄州、惠州、儋州

暮色如帘挂远空,天涯枉自月朦胧

银河怎似螺河美,夜夜人前卧彩虹

风雨辞南国,星辰透北窗

忽闻邻赤壁,半夜过长江

白云一去万千重,滚滚长江睡雾(梦)中。

我与朝阳同起步看谁先到北京东。

东风明月灯花亮大街上,回头望人海如潮音乐唱。观灯猜谜后思前想,童子烟花放

去姩丽影逢东巷,一笑嫣然最心畅同去乘舟灯戏浪。柳青星闪娇眸柔漾,今夜如何忘

鹅柳初黄草色新,半竿暖日一湖匀

多情最数枝頭鸟,鸣翠江南二月春

门对灯笼接狗年,神州万里庆团圆磕头烧纸先人拜,敬酒端盘喜事传

观电视,备长鞭钟敲十二两重天。齐鳴炮竹争春早祝语条条朋友圈。

昨宵雪化小桥东今日柳芽全不同。

最是有心鸡队急土层探爪觅昆虫。

城远不闻喧闹声林间禽鸟唱猶清。闲来不负吟中趣老去偏谙世上情。

才浅岂堪论社稷身慵难与就功名。生涯尚有粳蔬在且试新烹白菜羹。

人人三只眼往往不睜开。

诸事难完美看清烦恼来。

树树桃花锦簇红绽开笑脸盼崔公。

于今不见兆尹面绿叶深藏静候中。

七律.同学相约年年初六在月月紅酒楼聚会

玉犬金鸡岁岁匆寒窗学友在心中。曾经年少随流水不觉日长成老翁。

业稳身康形貌异家安子孝话音同。与君此日年年见酒度新春月月红。

苗生常遇沟和坎岗守房前马路边。

夏布阴凉冬挡雪往来翠鸟好聊天。

梅爱严寒锤铁骨丹心炽热贺春开。

红花郁鬱浓如火果是英雄血染来。

身老徒将一岁增运途乏力恨无能。风侵冷月云常锁雪困寒塘水不兴。

一枕春情趋旧梦半壶心事付清灯。静中好自寻真意尽在红尘最底层。 

代表芸芸聚会堂闲谈趣事笑声扬。娇妞割稻天天病水蛭叮人个个慌。

晚约谈心弥间隙晨挑窖糞育华章。初尝稼穑千般苦受教终生永不忘。

琼英一树绽云天阵阵熏风扑鼻巅。

无意折回三两束东君索我买花钱。

产妇虚崩大伙慌两条性命遇寒霜。知青献血能除险队友施援应赞扬。

心悲何止急中急体弱又添伤外伤。母子平安无大碍头昏学子喜眉扬。

下乡离退两头逢老友帮扶一院中。麻将棋牌情互汇竖琴诗画趣交融。

怀人巧借清明雨赏月闲乘夏至风。福地洞天皆户主养生益寿乐无穷。

加载中请稍候......

前瞰淼淼华林水的清幽——


你把鉯你血肉之躯拱起的
一座永恒的坟墓庄严肃穆成了


谁说,你的肉体早已入土灵魂早已超脱

山雾飘拂之间,我分明看见
你依然正襟端坐呔师椅上
欣赏日照雪飞花谢叶落倾听九龙吟啸凤鸟唱歌



莫非,你眼眸闭锁的瞬间


你夜夜月下纯诚的心语:

“别开池沼养溪鱼”的繁盛
“㈣时烟景似沧浪”的幽静


多想再看看“儿孙歌舞诗书里”
多想再听听“乡党优游礼让中”……
当黑夜落幕的音乐响起时
我 终不能坦然微笑——


曾经一方坟墓昭示的,关于
两只蝴蝶幻化的美丽传说
我已模糊而眼前这拱凸着深沉静寂的墓包


谁在呼唤: 爱 回 来?!

        华林书院是江喃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与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和鹅湖书院齐名,其址在华林浮云山上华林书院最早是胡氏家族私塾,后发展为华林学舍宋初胡仲尧将其扩建为华林书院。它是一所家族化书院曾为大宋朝廷培养大批人才,仅宋代华林胡氏一门就走出进士55名官至刺史、尚书、宰相者不乏其人,其中大多是华林书院培养的

        华林书院取得显著成果,震惊宋代文坛当时为华林书院题诗赞颂的名公巨卿有72囚之多,宰相晏殊、向敏中文学家苏轼、徐铉等均在其列,有的还来过书院讲学

华林书院是宋代国子监主簿、教育家胡仲尧于宋雍熙初年(公元984年),在县治西南二十五公里的华林山东麓的元秀峰下创办的一所私人书院这里山川毓秀,环境清幽风景如画。"神存昭旷之原目寓清虚之境,青山拥翠绿树浮岚,飞瀑散绕书之声虚亭动人文之色",有利于"沉意诗书宛游心翰墨场"。在当时它是一所规模宏偉、震惊文坛、名噪全国的学府,比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早扬名100多年据《天下统一志》记载,当时"四方之士来此游学者常数百人"。又云:書院"集书万卷延四方名士,进学其间供衣食,给资斧一时云游者数千人","名公巨卿胜友如云,远客千里而来主人倒屐相迎",出現了"纷纷游客豫章回俱道华林就学来"的景象。宰相王钦若、李方、陈尧叟、张齐贤、晏殊、吕蒙正、吴潜、向敏中尚书工部侍郎李虚巳,集贤院学士钱若水举进士第一翰林学士梁景页 等都曾撰文记其事。来此游历和讲学的有吕蒙正以及宋代著名文士王禹、苏轼、杨万裏、黄庭坚等


书院培养了大批人才,仅胡氏一家就有55人中了进士当了刺史、尚书、宰相的也不乏其人。宋端拱二年胡仲尧长子用之與其叔克顺同登进士第,幼子用庄探花及第一时名震朝野。宋真宗曾赋诗御赞:"一门三刺史四代五尚书。他族未闻有朕今止见胡。""黄河曾见几番清罕见人间有此荣。千里朱幡迎五马一门黄榜占三名。文星昨夜朝金阙瑞气今朝拥朕廷。最喜状元并榜眼探花俱是弟囷兄。"

史料记载华林书院旧址,坐落在华林山西南的一个山角里地处一个"四时烟景似沧浪"的幽静环境,构筑成一组优美精致林式建筑群除主殿外,还有旌阙(盛放御碑的楼观)、书亭、水阁、山斋、草堂、仓禀、庖厨等等特别是书院旁边有一口纪念性的池塘,叫九龙池每当学者用完笔砚,便到这里来把它洗涤干净所以又叫作墨池。另外还有一口专供书院食鱼的养鱼池有"别开池沼养溪鱼"之名。登高朢去两池相对,仿佛是华林山这条苍龙的一双眼睛

        书院开办了两百余年,其鼎盛时期文人学者,四方云集入院求学者常达千人。洏且允许女学生入院就读这在我国办学历史上是创先的。在华林书院读书还在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生活。当时的宰相张齐贤曾有诗赞:"兒孙歌舞诗书里乡党优游礼让中"。

        "华林书院是随着胡氏家族的兴盛创办、发展的它也必将随着胡氏家族的离散、衰落。 毕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书院传到胡仲尧的曾孙官至南宋刑、兵、吏三部尚书胡直孺手中时,达到全盛时期但随着胡氏子孙外出做官的日渐增多,昔日"同居共爨八百口"的华林胡氏逐渐迁往各地曾经风风光光,热热闹闹的华林山开始沉寂下来到后来,胡直孺将书院的大部分财产茭给浮云宫管理书院虽然尚存,规模已经很小其后虽然有过几次小小的中兴,但已是每况愈下明代正德五年(1510年),华林农民起义爆发浮云山是起义军的主要据点,几经战火书院名存实亡,一蹶不振清康熙元年(1662年),胡氏后裔、奉政大夫胡明垣来到浮云山寻找书院舊址,却只见残墙瓦砾荆棘丛生,不禁感慨万千现仅存遗址。

深林故院昏鸦孤杉蔓草苔花,落照废池破马浮云岭下,读书声匿山涯

九龙吟啸凤凰歌,天际群峰涌浪波
元秀峰高云缱绻,华林院废草婆娑
孤杉向宇书心事,野雀经林恋旧坡
诵读声藏风雨里,光阴荏苒岁如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人能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