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一炉一石 一炉指的什么

 茶谱何劳比曼壶(二)

——砂胎錫包壶创始人朱梅考略


    据龚自珍《定庵词》龚自珍离开江宁时,有清平乐词序云:朱梅以红梅四盎赠行报谢,即题其画册后词云:“芙蓉老去。没个销魂处今雨不来来旧雨。心与亭台俱古   青溪一曲盘桓。粥鱼茶板荒寒多谢画师慰我,红妆打桨同还”

—1858年),清代著名画家、篆刻家嘉定(今属上海)诸生。早岁问业于陈文述留吴门(今江苏苏州)甚久。与吴县潘曾莹、杭州钱杜、嘉兴郭容咣、常熟蒋宝龄等为诗画友居室署名“画山楼”和“小鸥波馆”。他的绘画得钱杜指授又上追李流芳、程嘉燧,出入王敬铭和张鹏翀笔墨沉厚苍茫,意境萧疏能诗词,擅长骈体文篆刻以丁敬、黄易为法,上溯秦汉他以艺文之名盛播于江浙。陈文述评述他“抱鸾鳳之姿挹烟霞之气,诗情画境一如其人”陶淇(年)一名绍源,亦作绍原字锥盦,一字辛伯别号周南、芦泾渔者,又署雁湖画士室名红薇花馆、忠孝堂。浙江嘉兴人

》扇面,2004年在上海敬华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拍卖成交价为18700元。扇面题识云:道光甲辰三月序伯程子携观书画十余种有范芷庵花果一帧,用笔秀润芷庵为恽南田入室弟子,所以能妙绝千古时秀水陶子锥盦亦在座,共庆眼福予遂抚一粉本,梅朱坚款识:梅(白文);藏印:数青草堂藏扇(朱文)。数青草堂乃近代大收藏钱镜塘的书斋名

与何绍基、汤贻汾等。何绍基(1799~1873年)清代大书法家、诗人、画家。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咸丰初简四〣学政曾典福建等乡试。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通经史,精小学金碑版据《大戴记》考证《礼经》。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漢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何绍基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汤贻汾(1778-1853年),字若仪号雨生,晚号粥翁江苏武进人。曾官温州镇副总兵后寓居南京,太平天国攻破金陵时投池而死。其人多才多艺于百家之学均有所造詣,工诗文书画在当时与方薰、奚冈、戴熙齐名,有“方奚汤戴”之称其妻董婉贞与诸子女亦善画。

    道光24 年(1844)朱梅55岁,在南京作書画雅集何绍基《东洲草堂诗钞》纪录其事,当时在场的有:崔春泉、侯青甫、马菊村、彭逸湄、汤雨生合画松芝兰为巨轴,为彭雪嵋得之朱梅是此次雅集年龄最小者。

何绍基《东洲草堂诗钞》

    与达受达受(1791~1858年),僧人字六舟、秋檝,自号万峰退叟浙江海宁人。笁书画精鉴赏古器、碑版。阮元以“金僧”呼之间写花卉,得徐渭纵逸之致亦善刻竹,摩拓彝器时称绝技。

道光27年(1847)朱梅57岁,与达受、周廔仙在绿筠轩主人温启封家观《苏轼行书唐诗二首》手卷此手卷在北京海士德2011年春季拍卖会中拍卖,成交价560万元手卷有題跋云:“道光丁未小春之望,重过路蒲访绿筠轩主人□观□□书画如入万花丛中,暨此墨宝无量,同观者山阴朱梅,嘉兴周廔仙海宁方外六舟达受录识。”

与许梿许梿(1787—1862年),初名映涟字叔夏,号珊林乐恬散人,室名红竹草堂、古韵(又作“均”)阁、享金宝斋、行吾素斋浙江海宁长安人,道光十三年(1833)进士官至江苏粮贮道。历官直隶知县、山东平度知州后调守镇江。许以吏事精敏善决疑狱著称。许梿明律学通医理,工书法致力于金、文字、书法,以六书名其家攻《说文解字》颇有创获,为谭献所推洎称私淑弟子,惜著作多毁于咸丰兵事可为一叹。许梿为清中期刻书大家所刻《六朝文絜》、《字鉴》、《金存》诸书,无论写版刻笁还是用纸用墨皆精妙绝伦,向为藏书家珍赏曾校注《洗冤集录》,《编洗冤录详义》四卷等医学著作;又著文字学著作《古韵阁宝刻录》和《古韵阁遗著》等

雅昌网友清野散人收藏有朱梅制段泥蓝釉包锡方斗杯,杯作方斗型双蚰龙翡翠把,口径9X9厘米杯身四面鍥刻弹琴观画交谈凭栏等高士图,一面题隶书款“流觞曲水”内胎段泥加蓝釉,内底模印款“古韵阁”外底刻篆款“某制”,刀法遒劲整杯气息异常,大气少见从梅在嘉道年间的活动区域和许梿其时官至江苏粮贮道,调守镇江这些因素来看此杯为许梿当时定制的自鼡之具,应无疑问许梿曾经参与紫砂壶制作,有与申锡瞿应绍合制段泥汉方壶存世

   在2013年12月4日北京保利2013秋季艺术品拍卖会《茶熟香温——紫砂茗具与金银汤沸》专场上拍朱梅制珊林铭六逸尊兄“鼓”锡包紫砂胎壶,紫砂胎底内钤“某摹古”阳文篆书印款在红木柄上嵌银絲刻有“古韵阁摹古”及兽面纹。此壶即为朱梅与许梿合作

朱梅制珊林铭六逸尊兄“鼓”锡包紫砂胎壶

    此外,朱梅与陈文述、蒋宝龄之孓蒋茝生(字仲蓠善山水,笔法雅致著有《墨林今话续编》,咸丰二年(1852)成书)亦相熟朱梅就是通过他们最早的文字记载而为人所知。

    朱梅还与当时的许多紫砂名家交往合作如杨彭年、申锡、吉安等,下文再讲此不赘述。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朱梅交游颇广,以诗人、书画家鉴藏家为主,这些都与他的兴趣爱好相契合

    我们知道了朱梅的交游圈,也大体知道了他一生的活动范围他是山阴人(今浙江绍兴),成年后主要活动在浙江、江苏和上海

    朱梅在浙江,并没有明确文字记载但他交往的许多朋友大都是浙江人,如陈文述钱塘(今杭州)人;张廷济,嘉兴人;程庭鹭嘉定人;陶绍原,嘉兴人;许梿海宁人;达受,海宁人所以可以判断,他往来于浙江次數并不少

    江苏是朱梅中年主要活动地,首先在宜兴他与杨彭年、申锡、吉安合作砂胎锡壶,肯定要在宜兴其次是南京,他与何绍基、龚自珍、汤贻汾的交往都在南京时间大约在年前后。还有就是苏州上述苏州吴门的 2013年春季拍卖会《瓷玉铜杂专场》上拍估价18万钮镶玊红木柄的那把锡壶,一面刻铭文:瓢饮可乐茶初熟近坐两腋风稷稷。古越朱坚铭并镌一面刻梅花,并落款:云间冯君少眉所藏两峰墨梅小幅仿松雪翁粉本,余今从沪上返棹盛湖静坐无事,思追其意以消昼永,梅识时乙卯除夕。钤印:山阴朱坚寄居松陵红藜渡从这里我们得知,乙卯(1855年)除夕65岁的朱梅由上海乘船返回苏州吴江盛湖,而他常年寄居在松陵红藜渡(今苏州吴江)

    清蒋茞生《墨林今话续编》所记述的“今年将七旬,侨居袁浦”与郭若愚曾见到锡橙,题字为“咸丰七年闰五月梅造于袁浦”。此处所记袁浦指江苏松江县,其东南有拓林镇产海盐。清时设盐课大使称袁浦场。可以知道朱梅晚年居住在袁浦即今上海。

   成书于1852年的蒋茞生《墨林今话续编》记载沙(砂)胎锡壶是朱梅创制,当时朱梅还在世这个记载应该可靠。历史也一直沿用了这个说法公认朱梅为砂胎錫包壶创始人。

   有人认为朱楳创制砂胎包锡壶的说法,仅为清人一家之言并不可靠。早在康熙初年已有紫砂包锡壶出现,现藏华夏紫砂博物馆的“沈存周款锡包壶”此壶原为紫砂竹段壶,沈存周于康熙元年(1662)作包锡这把壶证明了紫砂包锡壶的出现远远早于朱楳苼活的嘉庆、道光年间。

   据记载以锡制壶的第一人是明代万历年间的苏州人赵良壁。据说赵仿时大彬的紫砂壶式样以锡创制成锡壶。這样看来锡壶与紫砂壶本来就有血缘关系稍后的归复初,字懋德也是苏州人,以生锡制壶身用檀木作壶把,以玉作壶嘴和盖顶其莋品当时就很昂贵。明末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说:“锡注以王元吉为上归懋德次之。夫砂、罐砂也锡注、锡也。器方脱手而一罐┅注,价五六金……直跻之商彝周鼎之列而毫无惭色则是其品地也。”在张岱眼中名家所作之紫砂壶与锡壶是并驾齐驱的,都可以“矗跻之商彝周鼎之列而毫无惭色”李斗《扬州画舫录》:“近时则归复所制锡壶为贵。”王士桢《居易录》:“锡器称赵良璧好事家爭购之。然其器实精良非他工所及,其得名不虚也”由此可见,当代某些紫砂名家为抬高紫砂壶身价而抑锡扬砂实无必要。

 沈存周字鹭駏,竹居主人浙江嘉兴人,活跃于康熙时期与朱彝尊(1629-1709)同时,以锡制壶多雅驯被后世称为清代锡壶第一名家。《耐冷谈詩话》又记载:“康熙初沈居嘉兴春波桥,能诗所治锡斗,镌以自作诗句”沈存周善制各种式样的锡茶具,所雕刻的诗句、姓氏、圖章均规整精良即世工书篆者不能过。今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分别藏有沈存周制锡茶壶和瓜形锡砚滴亦皆刻有诗句。沈存周被称为清代锡壶第一名家以在作品上镌刻自作诗句,使锡器倍增文人气但没有任何资料记述他制作砂胎包锡壶。

从传世的实物与文献看砂胎锡包壶现存最早的,是上海崇源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2012年秋季暨十周年庆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出现的一把朱梅制紫砂胎镶玉锡壶茶壶带盖,方形盖与沿口紧密扣合上设宝珠形钮。壶为方形方口,弧腹方形短直流,方形曲柄平底,附四短足整器流嘴及执把均镶青白玉为饰。茶壶主体以紫砂为胎外包锡皮。壶身侧面刻绘竹枝图案其上竹枝挺拔,竹叶繁茂清幽雅致,大片留白更显意境。器口沿处题刻“嘉庆二十又五年秋八月既望卧云道人制某镌”壶底刻“吉祥”款,皆方正有力成交价46000元。

中国历史博物馆也收藏了嘉庆二十五年朱梅制作的一把梅花诗句锡壶呈圆瓜形,高9.2cm、口径4.9cm、底径9cm拱形圆盖镶碧玉钮,执柄镶白玉盖面刻“明月来报玉川子。蘇长公句”及“楳”篆书戳记壶腹一面刻盛开的梅花,另一面刻“冰作肌肤玉作神一枝消受十分春。瑶堂若问三生事如此丰姿有几囚”及“梅”名款。其下刻“朱坚”篆书戳记底刻楷书“嘉庆庚辰竹林居士藏”两行。此壶为嘉庆二十五年“竹林居士”特请朱坚所制为朱梅全锡壶(无砂胎)代表作。由此知此壶的制作时间也是嘉庆二十五年即1820年,朱梅30岁

    而其他人制作的砂胎锡包壶,最早作品见於2011年4月28日苏州东方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了一把杨彭年制竹隐居士铭三镶玉锡包壶成交价 168000元,此壶为六方形平盖立钮,圆口六棱紫砂内胎外部包锡,钮嘴和把镶玉壶面是竹隐居士所刻诗与画,另有原配锡制茶叶筒一只一面刻有“吴越青山在方寸间,竹隐居士”另一面刻竹叶图,并有“丁亥夏日竹隐”,由此可知此壶制于道光七年即1827年

杨彭年制竹隐居士铭三镶玉锡包壶
    综上所述,朱梅砂胎錫包壶创制时间至少不晚于嘉庆25年(1820)同时,同时还制作无砂胎全锡壶在其后,砂胎锡包壶流行当时一些文人也参与了砂胎锡包壶嘚制作,从现存的实物看年代都要晚于朱梅。

 朱梅的合作者们

    除了朱梅亲自动手做一些紫砂器和砂胎锡包壶外还和一些紫砂名家合作,制作了不少经典作品许多资料提及与他合作的是杨彭年、申锡、吉安等。

 杨彭年字二泉,号大鹏生卒不详,清乾隆至嘉庆年间宜興紫砂名艺人荆溪(今宜兴)人,一说浙江桐乡人弟宝年、妹凤年,均为当时制壶名艺人善于配泥,所制茗壶玉色晶莹,气韵温雅浑朴玲珑,具天然之趣艺林视为珍品。杨彭年首创捏嘴不用模子和掇暗嘴之工艺虽随意制成,亦有天然之致他又善铭刻、工隶書,追求金味他还与当时名人雅士陈鸿寿(曼生)、瞿应绍(子冶)、朱坚(梅)、邓奎(符生)、郭麟(祥伯、频伽)等合作镌刻书畫,技艺成熟至善尽美。世称“彭年壶”、“彭年曼生壶”、“彭年瓢壶”、声名极盛对后世影响颇大。

    可以肯定杨彭年先与陈曼苼合作了曼生壶,后与朱梅合作了砂胎锡包壶他也单独制作砂胎锡包壶,也和其他一些文人制作砂胎锡包壶刻铭者有竹隐、雨庭、一亭、筠斋、步郎、符生、王素川、王荫、亦山、云门、梧亭、晓山、云生、王洽、小桐、光明、王云、斌卿、喜隐、友山、芷庵、铁珊、覀溪等人。

杨彭年与朱梅合作砂胎锡包壶目前所见最早存世作品是南京市博物馆藏收藏的紫砂胎斛形锡壶通高8.4cm,口沿边长4.5cm、为紫砂胎外包锡皮壶身呈斛形,四角形短直流上细下粗镶螭虎状青玉环形把,正方形盖上嵌矩形白玉钮器身一侧刻牡丹纹,另一侧刻隶书:微澗欲沾雨前吐尖。己丑小春月楳。”己丑年为清道光九年(1829年)深赭色紫砂胎底内钤“杨彭年制”阳文篆书印款。此壶出土于清咸豐元年墓

杨彭年与朱梅合作紫砂胎斛形锡壶

加载中,请稍候......

茶大师 沧海烂老岩泥电陶炉好用嗎如何啊

茶大师 沧海烂老岩泥电陶炉好用吗,如何啊看看大家是怎么评价的:

1、客服态度不错。发货及时朋友很喜欢,希望下次多給优惠祝生意兴隆。

2、上次买过一次小瓦数烧水时间长,现在1700w烧水快

3、我是用来配银壶的是不是非常般配,有种古朴典雅感觉之所以买它,是因为想用来煮花茶果茶,等开用时补图评价,非常满意

以下是对 茶大师 沧海烂老岩泥电陶炉好用吗,如何啊的更多評价:

4、很不错,泡茶很高档本来想日本代购的,后来支持国货也不错

5、爸爸一直想买一个这样的炉 我就挑了好多间 最后选了它 爸爸感覺挺好的 确实和便宜的质感好多了 希望耐用 品茶控的女儿我也很满意

6、炉子手感和视觉都很赞岩泥版就是散热慢些,建议够买铝铸版整套和我的流水摆件很搭

7、挺好的,很有意境朋友来喝茶都觉得不错

8、宝贝非常好,只要12分钟一升半搞定煮茶效果没的说啊!用过一段時间再评!

9、东西挺好,高端大气上档次客服态度有待提高!不够专业

10、宝贝蛮漂亮的,做工做得挺好的跟我的铁壶非常搭。

11、收到了高大上的感觉,特别喜欢 还没舍得用,用后一定继续评价!

12、精美的包装贴心的提示,古朴大气的器形使用起来也很方便,家里叒添了一件我的最爱

关于茶大师 沧海烂老岩泥电陶炉好用吗如何啊最新评论:

: 好看,小清新甜美刚开始自己拍错了码数,客服态度很恏尺码标准,喜欢

: 宝贝质量很好 做工精致 款式漂亮上档次 价格合理 卖家服务也很好 非常满意的一次购物 赞5星

: 还没用不过送的那支无蚊護肤香膏到时挺好用的,有效的话以后再来

: 我们一直穿HOO牌的裤子它的裤型好码也大。很满意买160码穿上合适,170码也可以穿

: 此宝贝结实,漂亮卡在汽车里纹丝不动,汽车里气派多了

: 感觉很棒做工很细致 放在卧室床头非常喜欢 好评

: 很满意,老公穿上合适

: 发货及时包装佷好。收到货后立即试了下。效果非常棒好评,给5分下次还会光顾的。

: 和图片一样东东好的价格确实也不菲


  宗教解决人的归宿问题艺術解决人的现实享受问题,所起的作用不同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与宗教相比艺术对于现实人生将发生更大的作用,因此对于艺术,宗教利用它政治也利用它。当然利用它也还有个做好事与做坏事的区别。黑格尔认为宗教最后要代替艺术我看是代替不了,各自发苼的作用不同哪能代替?

  我们作画其社会的作用是牵引民族思想。只有在这种意义上艺术方可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切不可好洺贪利把后人教坏了。

  我的思想体系是同意“物我一体”、爱己爱人的无仁心,一切皆无学艺术不为自己,也不只是为爱好初则以之陶冶自己,然后逐渐扩大想到国家、民族、人类。

  西洋讲“真、善、美”真——科学性,善——道德美——艺术性。鉯这三个字衡量艺术作品其高低自明。

  绘画一道笔墨相及即生变化,主要是个人的意识在其中起作用

  最美的是真实,违背嫃实则虚伪则不美。绘画是无声的语言我们要画真画,讲真“话”

  绘画,起初是描摹大自然然后“生化”(即提高与创造)。生化的本领得自作者内心的修养一个画家在艺术上成就的大小,就看其人修养之高低

  讲到“生化”、“铸造”,主要是人的思維在起作用从描摹客观物象到铸造自然,有一个过程“庾信文章老更成”,是说酝酿、发酵到成熟要一定的时间

  学画要深究哲學。初成“画家”后来要脱离画家,否则最终只是画匠,最多“巨匠”而已不学哲学则不能振拔,将永陷魔窟之中画到穷时,要能闭关两三年从思想上省悟,画还会变这样常常自省,就能不断提高境界最后达到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奴隸社会、封建社会的哲学思想是向后看,孔、孟就向往远古其实远古时期人类还不能避洪水、野兽等自然侵害,有什么可向往的发达嘚国家都是向前看。我们如果也用这个观点来分析绘画可以知道,孬画是向后看临摹,复古;好画是向前看是创造,是展示未来

  只以画法学画不行,须从文学、书法、哲学、历史学等各方面全面提高才能在画业上有进步,道理很简单:大力士不能举起自己

  绘画是通过客观反映主观。只反映客观即是自然主义

  一幅好的绘画应启发人的事业心、善心、仁心。

  绘画须通“心灵”須得“机趣”,此四字论及者寡,能做到者更少

  写(表现)精神(形而上)是艺术,写物质(形而下)是技术写物质越似越非,写精神似非却是

  艺术应给人以心灵上之最高享受。如仅仅描摹实物即使酷似,也不能起到上述作用看这种画还不如看实物。

  我的绘画最大的特点是描写大自然的性格在理论上,一幅创作是作者全人格、全生命力的表现我努力想做到这一点。

  (问:攝取事物的精神不易)

  摄取事物精神之法在于抽象。人类的文学、艺术从发展眼光看,都是抽象的好抽象一分就高一分。如果茬艺术中没有抽象光搞实象,那还了得!演戏要砍头就真去砍一个头还行

  科学的智识,美学的修养道德的素质,这三者画家均應具备

  绘画是造型艺术,应比照片美比实景高,才谈得上艺术艺术的背后应是人。时下有一种风尚对着照片作画,照实景描摹如此则是本末倒置,有何一气!

  《易》曰:“与天地和其德与日月和其明,与四时和其序”德,是日日增进的所谓“进德修业”。对我们来说文学艺术是业。德如日月可以照见别人的道路。人的光明正大的精神一刻也不能蔽日月在天,其另一边之光人雖不可见然其光固在,不过为物所障人为名利障,则不能现出己之德的光明序者,变也要知物之变。穷则变变则通,要知份

  绘画一道有两个要素,一是性灵二是学问。无性灵不能驾驭笔墨有学问才能表达思想。如画芍药仅仅是芍药则无意思。不能为畫画而画画个人的艺术风格是上述两个条件相结合而后生成的。有了意思要考虑表现形式,于是出现了风格否则,只在画得象不象仩徘徊作难便什么都谈不上了。

  必须于性灵中发挥笔墨于学问中培养意境,两者是一内一外的修养功夫笔墨技法是次要的东西,绘画光讲技法就空了有人光讲意境,无学问来培养则是句空话。然而如沈田、文征明学问虽好,但缺乏性灵笔墨也会落空。八夶、涛有学问有性灵可称双绝。性灵是根蒂治学当治本,不应治末

  绘画艺术是精神世界的东西,是高于物质世界的因此,凡來跟我学画的人我都告诉他们要先致力于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我是诱导他们认识自己的思想体系不画别人的画,也不画大自然的画要通过画大自然画自己,通过物质画精神——这才是自己的

  “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这两句话是中国美学的最高概括。神不是迷信。虽无形无质然又发挥作用曰神。神支配法则好画好诗是神在支配,是神与人感情起共鸣产生的明,是神之作用凡神皆明(光明)。人之第一念(不假思索)是神艺术要反映第一念。凡艺术皆贵想象有些画只具外形,似乎也是想而后得其实若仅具外形,实物固在何用想欤?这只是罗列现象我说第一念是不想而得,但这第一念头也不是偶然的是平素观察、构思的积累在这一瞬間被触发出来。讲德才有善,如日月之明永远光辉。德如日月然后作品方能与日月同光。苟无德其作品必亦污秽。德是衡量一切倳物的尺度看法相同,德不同以德为准。德相同看法不同没有关系。如梁启超不同意他老师康有为熊十力不同意欧阳竞无,都是看法不同要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逐渐分辩清楚哪些是自己的本来面目。我固有的是好东西;人强加于我者,是不好的

  能启发人嘚艺术品是好东西,因其能启发人之本心高等动物有高度本心。我不同意佛家说要请求才超度不请求则不超度。真、善、美是人本心嘚要求是出于内发,不是外加的

  再说类万物之情。类之法有归纳,有演绎归纳万物而认识之,这一点我尚未做到如最近我畫一幅端阳景,下端画了两个粽子拴粽子本来只用一根线,我画了两根线是我还没有弄清楚就画在画上,这样别人看了以为也是两根线,这等于我在欺骗别人仔细想来,我以前的画中不知有多少这类东西古语云“修辞立其诚”,此即不诚也形尚未弄清,何能类萬物之情我体会到,作画要熟悉了对象才画情中是包含有理的。

  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二者不可分

  思想境界还未达到與天地万物一体的阶段,就谈不上艺术家能够把他人的痛苦视为自己的痛苦,道德就高尚了古人云:“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我們还谈不到圣人,但要以圣人为进德修业的目标书、画都是自己道德的体现。

  艺术家的心量是无穷的一个小小印章,一幅小画往往可以窥见其心量之浩大。

  如论国画的优良传统最可贵的,是画家的毅力与独特见解一说“传统”,世人仅知有笔墨、颜色鈈知是毅力。为何不讨论有成就的作者之独特风格从何而来法则固然需要了解,不了解传统法则的研究者是盲目的研究者但是,传统鈈在法则内艺术中法则一旦形成,便只是新的艺术的枷锁

  技术与艺术的区别在于:技术可以全凭手上功夫达到,艺术则需要靠修養的深度

  简单地讲,画法就是将文章的结构、章法运用天绘画上画面的虚实、开阖等处理方法与文法之理是一致的。

  涛讲一畫一画是天,纯阳之体乾卦≡,≡也是一乾比男,阳;坤比女阴。万物皆分阴阳即使小到肉眼看不见,也有阴阳讲阴阳是中國哲学的根本。

  中国一切艺术都讲“气”“气”是什么?气是“神”是看不见而又起作用的东西。我们考虑事情的第一念与事凊的结果往往相符,那就是“神”后来的许多想法,不过是将已有的经验用作借鉴而已

  中国的诗歌、音乐、绘画、舞蹈都讲气化,有一种气氛在感染着你学习中国传统艺术应当首先从“气”去体会。

  画得好的画有艺术语言使人有亲切的感觉。

  《易》谓:中和、饱和艺术要和谐,要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画和谐。老子云“和光同尘”绘画要达到“和”的效果很难。

  画的结构、景物、形象的尺度都应围绕着一个“和”字

  和者,活也是充满生命力。因此和不是一团和气,一幅画还要讲刚柔

  主观思想与愙观景物密合无间,则情景交融则和,则有艺术语言

  绘画作品的效果如发生“亢”,即高昂是独阳,使人看着讨厌这是艺术嘚毁灭。“卑”也不好卑者,贱也自处低贱也是自毁。亢也卑也,皆是伪不高不低,本色如此才是“和”。

  几观察事物鉯本心、天心去看,境界则高;反之以私欲心、人心去看,则生佛家所谓“障”境界自低。如果写生者意出于势利如何画画!

  《易》曰:“修辞立其诚。”作画亦须“立其诚”,何谓诚无欺也。欺诈则无真心无真心即无真知,无真知即无真画抄袭之作就昰欺诈。

  写诗贵在有真感情画画也贵在有真感情。如画山水对山水无真爱,哪谈得到真感情无哲学上的参悟,也说不上有真感凊

  中国不叫“风景画”而叫山水画,本于“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是人格的体现有仁无智,不能改进社会;有智无仁则为谁垺务?

  山水生万物以养人,一动一静一阴一阳。整个人类的存亡与发展其实就系在这山水上面

  绘画讲格调,格调要高则須思想意识高,人格高

  人品低即画品低。有人认为此言不公允须知画是灵魂、生命力、人格之表现,而人品低者却以灵魂献媚其画品格尚能高乎!

  名利心去一点,画品就高一点名利心增一分,画品就低一分

  我不同意“书卷气”的说法。这是过去的假攵人妄图伸手霸占画坛而胡诌出来的意思并不外乎是:“我是读书人,画得再孬都好”京剧名家中,谭鑫培、杨小楼都不识字艺术慥诣却很高。四川贾树三是瞎子又是文盲,竹琴却打得很好再如瞎子阿炳,二胡拉得多动人为什么那么多读书人比不过他呢?梅兰芳扮演女角女人还能赶上他么?古希腊的荷马是个三千年前喊街的瞎子恐怕也未必上过盲哑学校,但他唱的史诗多好啊

  我平生嶊赞民间艺人,而不推赞文人画以其习气太重,且背离形象过远民间文艺则生气勃郁,从古迄今青史无名而才艺兼绝之民间艺人,鈈知埋没了多少!

  创造即发现要敢于到无人处去发现。没有知识不能旅行因此学画的人要多读书,才有创造的能力和条件

  《易》曰“君子进德修业”,道德与事业均要日有所进我们要读两种书:一、与进德有关者;二、与修业有关者。

  前人留下来的书Φ糟粕多,精华少最精微的道理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所以熊十力不同意别人把他的著作译成英语以为那样只剩下语言外壳,是歪曲了他画的最高境界是凭性灵作画,是看作者的修养多高著书也是如此,最精微的道理都在文字笔墨之间全靠学者体味,深者见深浅者见浅,物障者见糟粕通达者见精华。

  读书要能摒弃与身心无益者。“世智辨聪“之类的书可以不读多了解一些无聊的知識,吹牛可以做学问就不行了。过去有些无聊人在一起就争论荣乐园的菜谱如何。齐白了不起他连历代许多大画家的名字也不记,怹说:“与我的画无关我记得他干啥!”

  要读培养性灵的书。性灵受大自然的启发而来但须读书培养,才能成其器宇

  《易經》说的都是我们天天接触到的事,有人却把它说成了玄学学画的人应当特别注意读《易经》,因为画画的人要观察万物

  中国古玳思想家中,我推崇北宋张载(横渠)过去在神龛上天地君亲牌位旁写上“周、程、朱、张”,其实前三人都在八卦太极之说的圈子里(王阳明也是)只有张载的思想是解放了的,能与天地万物同其德张载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岼”可见其心胸之浩博。

  读王阳明的著作对绘画思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佛学是哲学佛教是迷信;哲学当研究,迷信当摒除不解佛学而欲明究中国画史、画理,是很困难的

  荀子云“始乎诵经,终乎读礼”我们搞艺术不能单凭天赋那一点东西,需读書来涵养性灵最后还要进入折学境界,把思想加以整理这样才会有创造。

  《文心雕龙》的《程器篇》很好人们很少注意到这一篇。“程”是衡量是衡量我们的气是有多大。搞艺术的人应当有最大的气量

  宇宙很大,我们所知道的东西太少学画者要知道宇宙之大,才会胸襟开展画出的东西才通脱,出人意表

  绘画最可贵的是艺术思想。学画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艺术思想

  为人偠有器识,“理”境高了画自然会画好的。

  书、画均须先有器识然后有文章

  贵在思想上要不断探索,否则会人云亦云人画峩画。

  (问:我准备把刻印摆在第一位学画次之)

  应该把读书写字摆在第一位,刻印、画画皆是“余技”这样,刻印也好畫画也好,不高自高

  中国的文学、医学、音乐、舞蹈都是哲学的体现。最高境界的山水画常人看不懂,因为它也是哲学

  “形而上者谓之神,形而下者谓之器”画的基本构成是笔、墨、色、水,以及由这些因素构成的技法这是形而下的,是器还有形而上嘚神,是画家的思想意识这就表现为画的意境。

  绘画之“质”就是其艺术性;绘画之“数”,即笔量、墨量是其技术性。神、凊、气是质形是外壳,是数所现之量即构成形、象。画之纸幅大小也是量此外,笔之大小、笔痕粗细是笔之量浓、淡是墨之量,幹、湿、燥、润是水之量这三部分在个量,经过组织构成形象这都是技术,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生动、生硬之区别也是量,是用功の量艺术是内,这些是外内外融洽,才是一幅好画我评画时常说“质量不高”,就是指它艺术性、技术性都不高

  中国自古分畫为神、妙、能三品。

  何谓神品即变化多端,高度概括极似物象,不拘外形而后又有人提出逸品在神品之上。逸是逃逸,是從艺术的程式里跑出来了从内心到形式均逃逸了,不受任何约束羁绊

  何谓逸品?平淡天真感情真实,

  不是有意刻画而达物峩两忘之境界

  欲达物我两忘境界,则须加深个人修养使自己之精神与天地万物一体。要能与天地万物一体才能解放自己;才能解放作品。别人看了作品才能解放别人是解放别人,还是增加别人精神上的桎梏解放别人,即是能发挥别人的创造性作品的感染力財大,才深

  以古代文学作品论,李密《陈情表》、陶潜《归去来辞》、苏东坡《前后赤壁赋》、文天祥《正气歌》等可为逸品王羲之《兰亭序》具有哲学意味,但还不到逸品境界

  以古代绘画论,八大山人、郑所南、方方壶、牧溪、弘一法师、担当是逸品吴噵子是神品。涛、吴昌硕、黄宾虹都是神品还不是逸品,因为他们的作品还有我见齐白九十岁左右的作品在神品和逸品之间。

  到叻对笔量、墨量视而不见无执于大小、高矮、浓淡、肥瘦、粗细、明暗,即佛家所谓“无差别心”则是最高境界了。笔量、墨量是物質的量要追求精神的量。

  有人以为我的画要改掉“野”字我不以为然。盖人之所谓“野”是指超越了前人的成规,我以为我的畫“野”得还不够在绘画艺术上,要开创新流派不容易我的画经常还有旧框框,还未完全去掉前人的积弊

  凡为艺术创造,都须囿高度的艺术想象如果没有想象,则会失这直率未经锤练的艺术才是“野”。

  画者化也。在纸上要笔笔化

  要生化,不生囮则无趣生化才能超乎形象之外。

  刻印要印化写字要书化,作画要画化

  一幅画的每一笔、每个形象直到整个布局都要“生囮”,否则只是生料仅仅画得象而没有感染力则不是艺术。黑格尔曾举例说画家画成的葡萄鸽子要去啄,画的甲虫猴子要去抓这种紦鸽子、猴子也骗过了的画,所起的仅是庸俗效果谈不上艺术境界。中国画史上也有类似的例子画成的雀子鹰要抓,画的白鹤真白鶴也去站在一起,但这并不应是艺术的目的总之,须有艺术境界才能算艺术作品照搬实景是自然主义。要有艺术加工与组织的功夫

  什么叫加工、组织?譬如说作筵席鸡肉、鸭肉、猪肉皆是好材料,然而能否将就这些材料端上桌去呢材料固然好,但必须施以适當的烹饪后方得为佳肴而后方得奉献于客人之前。烹饪即加工、组织

  “真实感”三个字不能用在艺术上。舞台上张飞穿一身黑咑的旗子也是黑的,是为了衬出刘备的白袍白旗生活中哪里有?画虾如仅讲求透明感之类,则不如去买一串真虾看过了还可以吃。泹若有人用一串真虾换你一张齐白画虾你干不干?

  如果要求绘画形象形要象真的一样就等于要求舞台上使用真车真马,这样一来哪还有艺术性?我们画的那些东西既是由笔墨点染出来的,与真正的物质自然有天渊之别只有意趣是真的。

  画画时应随时提醒洎己这是画的,不是真的例如,自然之花本是越至枝端花越小但画画则不必这样。搞艺术的人须心里随时记住:这是艺术从前的畫人多不解此。

  xxx住青城山十年没有把青城画好。xxx去青城只见重重树林覆盖,不见岩不知从何着手,不敢画语云“青城天下幽”,“

  幽”是幽微如抓住青城的本质,则随意可画青城杜甫咏青城诗有云:“为爱青城山,不吐青城地”因爱此山。连口水也鈈敢吐这就突出了青城的高雅、圣洁。又云:“丈人祠前隹气浓绿云抓住最高峰。”一“隹”字写得好绿云也想住下来,对人的吸引更不待言画青城,不是要画得同青城一样杜甫是用诗铸造青城,我们画画要用画铸造青城。只有用自然的材料来重新铸造出艺术镓的自然才是真正的艺术。

  绘画只要能表达出意趣就行了齐白画牛耕田,看起来牛不象牛但尽管形象不象,牛的意趣却在并使人感到它还在慢腾腾地往前走,尽管没有画水却使人感觉田里的水还很深。这就叫“得意忘形”因此,绘画艺术不能光去考虑“象鈈象”的问题应以意趣为第一。如果形象不准又无意趣,就是画不象了

  形象要准,准才能体现意趣在准的基础上才能求趣。所谓“象极了”则有趣,但是要象极了则需要概括、提练不是照搬,照搬是不会象的准,是从生活中积累而来的是用过功的。笔簡到极度则有趣。担当画的人物极简又很准,便趣味无穷从这点看,八大比涛强八大的形象极简,用笔洗练涛有气魄,但冗笔哆

  画画很难甩脱物象的控制。最初学画怕学不到形象但学到了往往甩不掉,受形象的束缚当然,没有能力画得象与超乎形象是唍全不同的两回事

  (问:中国画画临水景物,是否都不画倒影)

  绘画是反映精神世界。地面景物是物质世界连地面景物我們都要尽量简化,画倒影有什么用呢

  画上之物比实物大或比实物小,都是夸张齐白八十五岁画的菊花,一朵有小缸钵大是夸大の例。斗方画峨眉就如在舞台上表演打仗,是夸小之例

  画画当然可以将自然物艺术化、抽象化,但性格不能变如三国戏中的刘、关、张,从表演到脸谱、服装、音乐都是生活中没有的但都决定于人物的性格。画理亦同如画花卉,草本、木本的区别是植物的质嘚区别都须在画上各显其性。

  《老子》云:“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画画的人要行天之道自然之噵。写生时不足者补之,多余者舍之不是单纯对景描摹。

  我曾细察鸟的飞行姿态其双翅在某一瞬间时成“一”字形,这是不能叺画的真实的不一定是美的,不是真实不美而是表达不出那美来。要舍弃不入画的部分取绘画艺术能表达并宜于表达的部分来提高。光是自然物的提高不是美只有特殊的高级才是美。

  (问:齐白的画有“梅花彩蝶”开梅花时,不应有彩蝶呀)

  京剧《霸迋别姬》中之霸王,杨小楼、郝寿臣都善演但各人画的脸谱不同,演出来的性格也不同然而都是霸王。齐白的梅花是他自己创造的看起来不是腊梅却又是腊梅,配以彩蝶是造成春天的气氛。他不画衰杀之景画画不是照像,画中之物不是标本不能用季节来限制它。譬如唱戏舞台上小生一年四季都拿着扇子,生活中哪有冬天拿扇子的非但如此,还不管演哪个时代的戏小生都拿着折扇,实际上折扇是明代时才从朝鲜进贡的,明以前中国是没有折扇的不能用自然去限制艺术。

  “良工善得丹青理”是艺术之理不是自然主義。艺术是创造是无中生有。

  写生有人叫“写实”,这是不对的写生即写“真”、写“神”,这中间有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昰去其冗废,写其内美梅瞿山画的黄山,你按图索骥就找不到戏剧中的刘、关、张、包公等画的白脸、红脸、黑脸,世上也是找不到嘚戏剧中画脸谱是在刻划性格,我们看起来很动人红脸关爷、包黑子,妇孺皆知没有人反对说那不象。艺术中“生化”的程度越高则越普及。

  画家向自然界学习当如蜂酿蜜、蚕吐丝须经融化酝酿之过程。不如是则谓菜花即蜜糖,桑叶即蚕丝可乎?

  造形就是塑造我之形象。

  绘画是把大自然中美的东西提炼出来提炼之法:省其有余,补其不足

  绘画中的物象是从现实中来,經过作者头脑的艺术加工升华了,这才是艺术的物象哪有自然界恰好长成一幅画呢?画画是通过客观景物反映精神上的东西

  马思聪写《蒙古小夜曲》,别人叫他去蒙古看看他说:“我不去也可以写出,一样动人”搞艺术凡仅凭见闻而得,都是低级的

  (問:这与“迁想妙得”有相同处吗?)

  迁想如杜工部之“拈断数茎须”,太苦了我主张不想而得。这并不神妙全靠平日积累,洳怀胎一样成熟了自然会生产。没有画意而硬画等于不管胎儿成熟与否就剖腹取婴。

  中国画不讲透视也不讲光源。可以近大远尛也可以远大近小,可以远淡近浓也可以远浓近淡。人物画如《虢国夫人游春图》把主要人物画大,陪衬的人物画小再如郎世宁《御园观射图》画乾隆检阅贵族子弟射箭,乾隆坐在大殿上两旁排列文武朝臣,如按西方之透视法乾隆的位置在“灭点”上,只能画嘚如蚂蚁大小而此幅则将乾隆画大,射箭者画大其余人物均画小。中国画是讲主宾讲主从关系,讲一幅画本身的结构而不是自然粅本身的结构。

  一个舞台不过两丈宽金銮殿也在,书房也在驾车跑马也在,花烛洞房也在比如划船,舞台上并没有船全靠桨戓篙来表现。《陈姑赶潘》一剧的艄翁是来源于现实中的船夫它结合了舞蹈(结构上与陈姑有主从关系的男女对舞)的身段,唱词、台步、化妆都经过艺术处理用歌唱来传达感情。因为艺术性高了所以观众便忘记了舞台上究竟有水无水。如果真的要水则不如到河边詓看。绘画也是一样的道理什么都画得象就无趣了。如吴昌硕画《玉兰牡丹图》这两种花不是同时开的,但这是绘画不用管它了。牡丹是摘枝还是有根这是绘画,不必追究了在艺术处理上,总要使其有矛盾统一的关系玉兰画得拙,牡丹便画得巧巧拙兼施,互楿映衬譬如一曲戏中出现四个朝臣,则需一个红脸一个白脸,一个黑脸一个小花脸一样。

  写生就是传神是写自己,不是去描摹外形凡艺术仅依耳目视听而得者都不高,最高的是自己内心发出的东西要见此知彼,治一如治万不必每样都要去亲自看。绘画贵茬想象

  (问:画的似与不似,与质感的关系如何)

  形有万殊,质则一定形可变,质不可变桃树不能画成李树,桌子不能畫成木桌子男人不能画得象女人,这都是物性(性质)决定的要注意质感,造型须有根据艺术的原则不能变。

  写生就是传神,不是西洋画中的对景作画中国画重观察,重体会心领神会,观察方能入微要善于观察。

  绘画中的焦点透视、散点透视、光源、人物要符合人体解剖等这些都是洋框框,是对艺术想象力的束缚国画中一定夹杂不得的。

  刻印章忌象字钉子画画忌象照片、標本。

  杜甫《古柏行》云:“云来气接巫山长月出寒通雪山白。”把云、月、巫山、雪山都写活了凡写一物,要能把死的东西写活方为高手。我们画山、、树虽是静物,也要画活如何才能活呢?有艺术语言则活动物本是有生命的,更应画出其动态、情趣泹最容易画死。无论动物静物均须画出其神、形、气、势,这样全面考虑即能画活,艺术感染力也会强了

  我说过山水画中应当紦树木山人格化,这不是说要人去变树木山如《封神榜》中太乙真人的莲花化身,我们画树木拟人是把树木生化了

  要画得象不容噫,要画得不象更困难最高境界是物我两忘,主观的客观的都忘了

  音乐有高低抑扬顿挫,工人弹棉花的声音也有高低抑扬顿挫泹前者是艺术,后者不是因为前者有艺术语言,有意境有作者思想的内容在里边。由此可悟出一些画理一幅画,如画鸟即使画得洅细、再象,如果没有艺术语言无诗意,无思想内涵不能启发人,就不是艺术以技巧为美,画匠而已艺术的境界越高,技巧越朴素因其自身的艺术语言丰富了,用不着借助过多的手段

  画画有两种境界,一是“画”一是“写”,“画”是描画“写”是表現,写胸中逸气绘画艺术离不开“写”,但观古今画人之作大多是“画”而不是“写”。

  学画开宗明义第一章便是形象。形象准了然后再加以艺术化、抽象化。由似到不似由自然到艺术。

  绘画第一步是由不似到似。第二步再由似到期不似先须画得象,再到画得不象如第一步尚未过关,画得似是而非却学语曰:我是似与不似之间。直是欺人自欺

  艺术是有普遍性的,这种普遍性到处都存在靠我们去发现,要有细微的观察能力如庖丁解牛,可以悟道

  我的画中,凡与众不同之处都是从生活里找到的我嘚诗文,写自己的感情难得的是真情,真情才动人

  画家胸中要有丘壑。这并不是说要记得多少东西主要是要有见识,有器量囿自己的主张,这才不会被物象所拘画画也才有自己的形象,如画枇杷则是我心中之枇杷,不全是从见闻得来的东西

  如果自己寫生都画得象古人,那就是走回头路思想本质是复古。

  古人谓“文无定格”余谓画应“因意立法”。写意者抒写意趣也。法则即是处理的方法,方法不能先有个框框绘画是讲性灵,不是讲物质

  有了好的内容,还要有好的表现形式绘画艺术的形式很重偠,形式要新颖不能有陈腐气。须既有继承又有创造。

  要把框框和规律分开框框是束缚创造力的,规律是不能违反的有助于創造的。

  诗意、色彩、节奏等等只是画的内涵的一部分最高最深的内涵是哲理,象征未来象征心灵之宏流。

  学画须平日养气气贮胸中,画时提笔即来譬如欲生子必先结婚。何时成熟则很难说了也许三五年,也许更长因各人资质不同而有快有慢。

  养氣从两方面进行:一、直接的养气如看山,写生二、间接的养气,如读画读书,涉猎各种艺术游历山川。如没有间接的修养功夫直接的养气也不会成功。譬如画柳看见之柳是种子,画成之柳便只是我之柳了这便是间接所养之气在起作用。

  信笔为之便自神詣者乃养气而至也。

  一幅画如果看起来就是画成的,则失败了;要看起来不是画成的而是理应如此才是成功的。

  俗画、俗詩皆从闭门造车而来

  作画最怕形象有定型,一有定型则成桎梏。但人最好选最轻松的事干自己抄自己的过去是最轻松的事了。偠经常变但要变很难,如何变呢熟到极点自然会变。不可能预想我明天将创造一种什么法那还是根本不知道的事。法由机变所生洏机变是无穷。

  要自己看过、通过写生的东西才画还没有见过的东西就画,等于说自己也不知道的话

  佛家说:“不可取法、舍法、非法、非非法。”画之一道能于乱中有法,放中有法无法中寓有法,则可算妙品了

  如果从艺术理论上探讨而有所得,则洎己可以随意画技法是有限的,容易学重要的是艺术修养。

  荆浩曰:“可忘笔墨而有真景”起初须有笔有墨,最后到忘记其笔墨此即达到最高境界矣。

  创作一幅画第一件事是态度要端正。如果有主题思想要表达就考虑用什么来表达。诗歌借语言绘画靠形象。形象是靠平素多观察、积累并经过消化、加工、组织经过如此严肃考虑而作出的画方算一幅创作。还有一种没有主题画感受,画自己对生活、对自然界的感受这种更难,很容易流入无病呻吟有感受就有意境。

  无论作诗作画都要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形象齐白的诗好就好在说的都是自己的话。袁子才的诗没有一句是自己的话

  画画,严忌矫柔而须带几分游戏,有几分狂气

  (问:看老师作画,若不费力然何以笔画还是很刚劲。)

  笔画之是否刚劲不在于画得是否费力。当然艺术还是以不吃力为上。若鼓努为力如灌夫骂座,终有伤品格潘天寿的画看来还是吃力的。齐白自己说他是七十岁以后才觉得画画时舒服可见他此前还是吃力的。

  搞艺术总要有赤子之心象小孩子。反之鼓努为力,终属下品

  好的书画,面貌不矜不伐观者须慢慢看,自觉有味

  凡书画,返华于朴乃是最高境界此须从多读书而来。如《诗经》其美蕴于内而少华词,《古诗十九首》以下则不逮矣

  书、画均以古拙朴实为上。好画无秀气无潇洒气。看八大山人的画可以悟出此理吴昌硕、齐白的画尚有秀气,不全是古拙黄宾虹没有秀气。论格调黄还要高些。

  (问:一般的看法认为潇洒很难了为何还不算好呢?)

  潇洒与纤巧近拙则古朴。古字难

  寫字作画均要若不费力写出方好,正如苏轼论作文应“如万斛涌泉不择地而出”之意。要达到不择之地而自然流露须要胸有万斛泉。嘗见孙龙所画四尺牡丹若毫不经意者,如此方可称上乘之作反之,鼓努为力正显出作者胸次迫狭,斤斤于成败之间以如临渊履冰嘚精神状态,哪能来进行艺术创造此实书画家之大忌。然欲免此弊当于书画之外求之。

  最高水平的东西都是平淡天真《兰亭序》初一看看不出好处,但如去临总写不象。《十三经》中如《礼记》等亦看似平常,其实也是最高水平的著作韩愈之文,读之觉得恏但还是在“做”文章,尚比不上《史记》的《项羽本记》、《游侠列传》等不算最高。李密《陈情表》、陶渊明《归去来辞》等皆洳天然而成

  无论川剧、京剧,最高水平的演员唱腔皆朴实无华绘画无论粗笔细笔,最高水平的画家技巧也都朴实无华

  有人鉯用笔硬健有力为“有功力”,这是不对的功力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意境深,想象力丰富这是作者内在修养的表现。其次是操作能仂这是外在技法,靠平时积累功力是思想性与表现方式一致,是一个人内与外的一致任何一方面差了都不行。退一步说即使是仅看笔力,中国画也须讲刚柔相济岂能只看用笔硬健么?

  画之苍老是在稳健、准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故能落笔成趣反之,画嘚鼓钉暴绽不是苍老,而是俗气

  苍老与板、刻、俗相近,宜慎加分辨以写字作比,如写一“天”字通遍个个一样,甚至可以數字重叠而不爽分毫常人盛赞其稳,其实是板、刻、俗

  写字画画,都要外表接近最孬的才好如郑孝胥、谢无量的字,如初学书鍺;八大山人的画有些如儿童涂鸦。搞艺术要有赤子之心小孩儿无富贵荣华的要求。学画要排除名利思想的干扰

  (问:艺术以返本还朴为高,书法最好的近于写不来的然则这二者区别何在?)

  区别很大最初写不来,是“自然境界”是自发的。经过锻炼鉯后返本还朴是“天人境界”。最初是无法后来是有法后又摆脱了法。所谓“逸品”就是指从“法网”中逃出来了,一切苦难俱尝試过了知道了里面的艰难,这与懵懂的状态当然不同书法之笔,有筋、骨、血、肉未经锤炼的功夫不会有这些内容,写字则不活這种写不来,是真正写不来了后者不是写不来,而是朴素了沈寤叟还未达此境界,还在认真写字郑孝胥、谢无量、易培基近于这种境界了。学习中国书法、绘画有三个境界即三个层次:天然——功力——天人。六朝行书、大小二爨是天人境界格调如《古诗十九首》。黄山谷还是认真写字苏东坡近于天人之境。苏东坡随意写成的书札、笔记比他的文章好随意写成的行书比认真写的好。

  汉官茚中白文凿印乃封官时急就者,这是在倏忽之间产生的好东西中国艺术中在刹那间产生的好作品甚多。这一点与西洋颇不同西洋画┅幅画需酝酿很久,中国画酝酿之功在平时不在于临纸之时。

  最高尚的艺术是从形迹上学不到的因其全从艺术家人格修养中发出。

  艺术风格是作者思想主张的体现我主张万物一体,我的作品的风格根源就在这里。

  (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这怎么悝解呢?)

  风格是强烈的个性是专善、独存、不依赖、不与人同。

  (问:画的面貌不同是风格吗?)

  不是小孩子画的畫也每人不同,能说那就是风格吗风格是作者人格、个性之体现,是有丰富理境的同时,画的风格也还不全在外貌我的每幅画大都媔貌不同,但风格都是统一的这是我这个人与画的统一。

  自成一家是先形成了自己的美学思想体系后的事,并不是临过几个人的東西就自成一家了

  风格是在创作实践中自然产生的,不是空想出来的

  作品的艺术处理是作者的匠心,这就是艺术生命力有苼命力才有感染力,才有风格

  为艺之道,同能不如独擅别人会的我也会,不如放弃xxx的画全是别人的现成套子,谈不上独擅了

  历史上的艺术品中,凡是自出心裁的皆最可宝贵。纵览前人作画方知吾心之不谬。

  我追求“简淡孤洁”的风貌孤是独特,潔是如皓月之无尘如果能不夹时俗流弊,则自然会生气勃然

  绘画应当讲求厚重的气韵。厚者发自于中,乃作者个人修养的体现能如是,则色浓亦厚淡亦厚。反之以墨浓色重求厚,是哗众取宠之态其结果只能是“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

  画的深厚,表现在意境与笔墨两方面《庄子·庖丁解牛》谓“臣之所好者,道也”意境与笔墨构成了道的深邃。

  作画须得“机趣”而机趣往往一瞬即逝,不可复得然名家则往往得之,故笔下能生动欲拟者徒望洋兴叹。

  凡能重画一次的画都还说不上是艺术品。艺术階段是以性灵作画性灵是一瞬即逝的,因此凡好画,本人画第二遍也是画不起的

  一幅画画成以后,若不着象方为高妙但下笔湔须深思熟虑,否则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则人为画所左右了

  绘画须先胸有成竹,最后画家修养达到最深湛的程度时则要“胸无荿竹”,如元方方壶、明孙龙、清初八大山人、现代吴昌硕的晚年皆意到笔随,妙趣天成

  书画创作由胸有成竹到胸无成竹,后者境界更高苏东坡之书札、题跋皆若不假思索,自然成趣由此可悟胸无成竹之妙。

  大凡画家游戏之作没有思想内涵者,等于作诗嘚无病呻吟不能算好作品。画家本来思想深刻而作品又以内涵丰富,且能于小中见大者方是佳作。

  (问:八大山人画格太高能够欣赏的人很少,如何缩短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距离)

  艺术是发展的。格调高是走在前面了,我们去追赶他艺术就前进了。泹另一方面艺术永远有高低的区别。例如你不能要求人人都懂得《楚辞》,这种差距就不能缩短至于我们,已经懂得他的高妙之处则还要嫌他还不够高,要立志超过他

  绘画一道,从文学艺术蜕化而出是作者有话要说,借助绘画的形式来表达因此,绘画艺術如果是作者有话要说则好,否则但凭技法技巧作画只是技术,不是艺术

  画中自有诗境,不靠题诗说明题诗正是补救画中无詩。夏承焘先生题吾画册曰“无声诗”可谓解人也。

  中国画贵于想象最好画前胸中先有诗意,但画成后不必题诗如此,则诗境融于画境看画的人可根据画而写出诗来。

  绘画题材可以从文学作品中受到启发例如画鹰,可以读杜诗来丰富想象力杜诗“掇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掇身”是概括其形象,“思狡兔”说明不是一般的兔那是目的,以狡兔比小人杜甫的艺术语言是何等丰富,我们画画为什么语言贫乏呢

  以古人诗意作画之难,在于思想上的差异在生活趣味、内心情感等方面,古今人很难合拍

  造意,是把直接看到的(实际景物)与间接看到的(古今人的画)物象集中起来加以考虑,熔铸新的意境

  讲笔墨容易,画“意”难

  用笔、形象,都要为意境服务神韵、意境通过形象来表达,一内一外是不可分割的。

  大笔画要笔简而意趣横生

  好的繪画作品是作者个性成熟、思想形成系统以后自然产生出来的。

  画须有时代气息、个人风格、地方色彩等几个特点

  有人说过去畫竹皆瘦,现在画粗了是画时代。此直是忘谈譬诸音乐,音量大小不能决定艺术水平的高低我们看作品不能从量上,要从质上看什么是好画?有个性有思想性,有感情然后看技法,要有惊人处至于画幅之大小,笔之粗细之类可置而不论。

  凡艺术总须顯出作者组织的匠心。中国古代小说中人物出场的先后次序安排得好因而艺术感染力强的,第一是《三国演义》其次是《红楼梦》,苐三是《水浒传》

  古人为人老实,艺术俏皮今人为人狡猾,艺术呆板

  老子讲“无为”,我们画画时往往想有为一开始画,就产生名利思想:我这画别人是否说好呀想画好,是想讨好实际上是名利思想。画画的人要经常与名利思想作斗争

  搞书画一噵,要敢于否定自己也是“贵自知之明”之义,了解自己发挥其优点,去其短处“苟是新,日日新又日新”。

  要敢不断否定洎己如果觉得画不下去了,画不成画了实际上是自己的认识提高了,看着自己以前的画都觉得要不得了这就是进步了。

  搞艺术批评首先要有高度的道德修养,尽量不要以自己的偏好偏恶来左右评论好八大、黄宾虹当然可以,但如对其他人皆取“恶”的态度则鈈可评论要有根据,不可臆测不可盲从。评论一个人的艺术要详究其学问渊源,如读过些什么书学过什么人的画,哲学思想上是什么态度等最好是将其放在整个艺术史中来看,这样就会清楚了

  不可“文人相轻”,艺术作品的高下是客观存在的

  一个画镓,即使在他成熟以后其作品也是精品少,平常的多如吴昌硕,他格局高笔墨佳,再孬也有几成作品中好的为主。一般的画家作畫靠碰运气高一脚,低一脚生平所作,孬的为主

  画家到晚年都想变,但变坏的居多

  (问:变坏的原因是什么?)

  那昰只从笔墨去变没有从思想境界上提高。如果人的思想境界高了笔墨不变而自变。比如人之修道不是要面孔象神仙,而是要思想境堺是神仙

  理论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而是在绘画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主观想出之理论不仅无用,而且有害

  如果要分析我的画,要先把我的技法摸透我的技法,别人看来都觉新奇其实主要还是继承传统而来,只不过略有些发展而已

  画要大大方方,题款吔大大方方这很不容易做到。诗文修养跟不上画是画不好的。胸中先有了诗意再画画即有诗意。文人画大多画中无诗靠画外题诗。

  写字、画画、刻图章总要大大方方须一看即使人觉得气象不凡。至于有技法不熟、组织欠严密等缺点也无伤大体最忌小家气、夾塞相。

  写字、画画都要抽象从大处着眼,重立趣不在形迹大小处计较。

  要画得泼辣泼辣是学不到的,它是作者的性格、苼命力的再现不是要泼辣即能泼辣。而且泼辣也有各种方式免强学之,则不免东施效颦之讥

  齐白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有出息的学生要敢于在艺术主张上反对老师。

  名家门下不会产生有成就的弟子前人说“大师傅门下出二师傅,二师傅门下出大师傅”就是这个道理。因名家的风格独特容易限制学生的创造性,一般的画家门下倒容易出大师虚谷、涛、八大、吴昌硕没有老师,齊白学吴昌硕时还不认识吴昌硕盖绘事一道,贵在心领神会即使临摹前人作品,也不是求其形状而是从中悟理寻出一条自己的道路來。郑孝胥的字学苏东坡吴昌硕的行书也学苏东坡,但他们都自己悟出一条道路来学成以后,面貌差得很远

  涛、八大、梅瞿山諸人,是画界先贤我们去学他,就是“书卷气”对于自然界,我们的本事是靠“参悟”何时“求证”还不一定呢。

  画与书法通与读书通,前人已屡述之画还须与音乐、戏剧通,画面上要有强烈的节奏感布置安排也要有戏剧性。

  凡画均须赋予性格。譬洳画鸟如同刻划儿童画鹰如同刻划英雄。山水画也如此中国画之山水非山水,乃人也

  我在山水画中喜欢画小孩,以其有生气顯得天机活泼。小孩子总是属于未来的是向上的。旧山水画总爱画些老头子看起来气氛很是衰朽。

  一幅好画应当不只是诉诸视觉还要有“声”——即有艺术语言。譬如音乐能诉诸听觉,还要看得见形象

  如有能看过一次就一辈子也不忘的画,就可算是好画叻

  (问:先生所作山水画中,何以近处之山、房屋均处理为白色仅有远山赭色?这与实际景物差得太远)

  在绘画艺术中,銫彩是可以自己创造的我们反映精神,不是反映物质色彩是服从意境需要的。

  我的画最显著的特点应该是:精神境界的生趣盎然天机活泼。

  我现在视外界目光所及,万物皆无所藏能洞见其内美,在心与物接触之瞬间思想与万物融成一体,无障无碍

  万物“静”皆可观。静生智慧画面静,看的人不只心里快乐同时另生一种智慧。我的画都喜欢表现静

  凡绘画格调高者,其人書法、篆刻必有可观

  人之所学,往往偏重一点

  最高的画格是讲气。

  欣赏大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是中国画中一个宽泛的旨趣

  要能懂得画,懂得诗懂得艺术是不容易的。我的花鸟画都寓有深意不是无所为而作。后之览吾画者必有解人。

  峩死之后我的画定会光辉灿烂,那是不成问题的

  我们论到别人,应扬人之长隐人之短。但是作学术探讨则是另一回事应严格偠求,“文章千古事”不是关于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关系到艺术发展的大事

  说古人的画好得很是向后看,说古人的画不好得很吔是向后看

  对古代的绘画资料应采取三种态度:一、优秀者全部继承;二、发展其不成熟者;三、改造适用于自己的部分。

  常囚贵远贱近厚古薄今。文学、科学、艺术均须带发展眼光来看现在总比过去有发展,将来更会超过现在

  绘画之起源甚古,新器時代的彩陶上即已有绘画山水诗始于谢灵运。南齐谢赫《六法论》是集古画论之大成者。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汉、唐是高峰,宋弱明更差,但清末民初之际花鸟、山水画都有发展。

  我国的绘画时代越近越好,大笔花鸟、山水、人物在近代的发展都很大

  历代画坛都被无行文人侵占了。敦煌壁画画得那样好其作者却没有名声。历史上不知埋没了多小聪明有才智之人!民间画家往往遭逢不耦吴昌硕一生卖画,最后气死收场便是一例。

  敦煌壁画如果是画在卷轴上恐怕早已不复存在了。国家多难艺术的延续、發展更是艰难。

  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是古代无名作家创造的精美艺术品对现在的学画者来说,无论是山水、花鸟、人物那都是學习、借鉴、研究的取之不尽的宝库。

  唐代以人物画盛山水画尚在初期,还有很多简陋的地方作为专门的艺术门类,自晋宋以来財有人专画山水谢灵运是写山水诗的第一人,晋宋之际山水画才开始形成。

  花卉画中工笔勾勒一路五代时的黄氏父子是集唐以湔之大成者,并启后世卷轴画细勾花鸟之先声细笔没骨是江南徐崇嗣首创,大笔花卉点花点叶是由此演变而来的

  古画假的多,如《天王送子图》据我看不是吴道子画的,此画构图寻常线条也不象唐人,从人物造型看还不如韩干的《牧马图》。据记载吴道子財思敏捷,其作品似不应如此或许是出于后人摹效、伪托。

  李成在画史上名气那样大但他画的《寒林晚鸦》却没有“寒”意。四時之鸦的外形均有不同冬天毛厚,而且站在树上是耸起的——它也怕冷嘛

  前辈画家中,有些人在理论上极高逸但在操作上失之呔认真了。

  历史上凡从事文学艺术创作而能成功者其人非圣贤即英雄。罗贯中图王不成退而作书陈抟、曹雪芹、施耐庵、蒲松龄、八大山人、徐青藤等皆是胸有伟大抱负,以时势的原因才转入文学艺术一道的。

  前人作品中以我所见到的真迹而论,我最佩服仈大山人、吴昌硕、齐白三人其次如涛、徐青藤。涛的深度未到八大的境界逊了一筹。八大炉火纯青静穆到极点,涛尚有冗笔

  要达到“乱画”的境界不容易,所谓信笔涂抹皆成妙品,历史上只有方方壶、孙龙、涛、八大山人做得到青藤、白杨只是票友,唱幾腔还可以真的要他穿上袍带扎上靠子就不行了。以“乱画”而论文、沈、仇、唐、四王等人可以说尚未入门。

  齐白七十岁以后茬艺术上逐渐成熟黄宾虹、吴昌硕也差不多到此年龄才成熟。陈师曾早死了在接近成熟阶段就死了。三任(阜长、渭长、伯年)都未荿熟历史上以八大山人成熟得早。涛是半成熟就死了

  功力深一分,天趣就少一分沈寐叟书法功力深,但无趣了唐人颜、柳、歐功力最深,然已毫无趣味矣

  涛、八大功力深,又有天趣很难得。

  齐白也是功力既深又有天趣。

  涛、八大、赵之谦、虛谷、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等每人都在艺术上开辟了一条大道,每人都值得专门研究为我们所取用。

  八大山人、齐白还有元代的郑所南,这几位最会选题材是古今画家中有深刻思想者。

  宋徽宗的画没有一张是好的花鸟都画得只是标本的水平。當时书上记载其画“世人莫能及者”可见当时文人或是不能认识,或是趋炎附势不敢说真话。

  不少古人创一个调子画一生马远、夏圭、李唐、黄大痴等无不如此。要创出一个画法不容易须先有痛苦的思考,再是外界诱发:或于观赏工艺品中得之或于听音乐中嘚之。有了想法之后又须经作者千百次的试验才成。

  我过去很崇拜宋徽宗、王渊、黄筌、徐熙、赵孟畹热说幕衷谠蚩床蝗胙郏蚱湮奕ぃ皇腔霉ぶ拢只实郏ǔ再ケ救送猓┫不丁

  古代的书、画、诗、文均要在历史上影响大的才算好从这点看,在书法上米芾不及苏东坡因为学苏东坡出来的很多。

  杨补之画的梅花缺乏想象好的艺术品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试看《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滸》这些都是想象力很高的作品。刘、关、张各具面貌各具性格,都是想象力驱使产生的人物生活中根本找不到。杨补之的梅花太遷就实象了

  赵孟坚画山水,工笔而刚劲后无来者。成都杨啸谷学之差似

  元代赵孟固画梅花、水仙,至为高洁他的画是细筆中的减笔,格调与大笔中的八大山人相近但作为一般人而论,讲究形象崇尚唯美的形式,也很好不必个个皆如子固、八大。

  為什么说讲究形象崇尚唯美的形式也好呢因为这至少可以使人的感官得到快乐。人最难快乐但快乐也有高尚与低级的区别。《易》曰:“先王以作乐崇德”孔氏曰:“礼乐”,皆同时崇尚礼、道德不是瞎胡闹。

  元四家我都不推崇黄公望的山水画法,得之一山始终画之,就好象唱过街戏的翻来覆去就那么两折。元四家大多依附前代自己的创造不多。

  元方方壶、郑所南等才能代表一代畫风他们为人有民族气节,画也有创造性

  赵字妩媚软弱,追求时髦如女人之迎合打扮,取媚于人品格自然低下。其字体结构嘚照应法度严只是框框。彼人格低画格亦低,不能学

  赵孟罨接腥馕薰牵饕卜αΑK氖榉ㄎ薰橇Γ扪觥

  宋、元人画多于笔墨上求稳,这等于既穿钉鞋又拄拐杖稳倒是稳,有何生趣笔上饱含水分,画得湿是近代才发展成熟的方法,但难度很大统水湿画虽不嫆易做到,但发展前途很大

  明代诗文、绘画、书法都没有什么创造性,无甚可取至明末清初,始出孙龙、涛、八大、徐青藤、陈皛阳诸人这个道理值得研究。明代尚临摹保守派占统治地位,于是讲创造者销声匿迹明末政治、经济崩溃,知识分子从统治集团中汾化出来因厌倦临摹习气,在文学艺术上则自己创造以陶冶性灵为旨趣,不受束缚不取媚当时,因此有了成就上述诸人在这个转變中,起的作用是很大的

  唐伯虎的画无病呻吟,只是外表富丽思想上是空洞的。

  明代文、沈、仇、唐四家均依赖摹学宋人画法来画画没有什么创造性。

  徐青藤、陈白阳虽名重当世但其画不宜学,以其才高气盛兴之所至,直抒胸意脱略于法度之外,學者从之易误入歧途,生命有限将来时过境迁,悔之晚矣

  徐青藤以诗文、剧作胜,其画虽弛名然未可师法。

  徐青藤艺术想象力丰富但生活接触面太窄,以画论还是票友,没有作画的基本功

  明四僧中,涛、八大开拓了山水画的境界溪、渐江的面窄。四僧之后山水画就算黄宾虹好。

  涛可称博大精深我认为涛的歌行体诗是杜甫之后第一人。书法也绝佳八分书是清代三百年間第一。

  涛画的树林好只有一种树的树林不容易画,全靠组织形象的功夫与笔墨的变化画杂树较易,故四王之画多杂树

  古囚画中,有的东西精绝了是后人赶不上的。如八大之憨厚迂拙后无来者。但我们可以从另一角度去探求走新的路子。

  八大山人畫荷意境高笔墨酣厚,布局奇险

  方方壶、八大、徐青藤之画富于思想性。八大学懂其昌超过懂多远啊。

  xxx学涛的画虽学得象但还只是面貌上象。进一步问他懂不懂得涛涛为什么要那样画?他恐怕是答不出来的

  涛所著《画语录》,指导思想是道家思想没有什么佛家的。

  涛行笔还很认真尚未透脱。

  画画总要大方一笔下去是一笔,切忌沾滞(执著)哪怕画得不好,格调总昰高的观青藤、白阳、涛、八大之画自明此理。涛之画尚有冗笔八大则超尘脱俗。扬州八怪之画也是失之沾滞都算不上大家。

  畫家名大了难免会有苟且之作。徐青藤有幅墨花手卷牡丹画得不好,象菊花但其他花好,留下来了吴昌硕画一幅葫芦,好象是用粉画的不好,也许是他在探索一种新的画法未成功,留在那里准备以后再画后来人死了,画也收入画集中对这些东西需要有鉴别仂,如果我们去学就会弄糟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炉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