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犁有没有收的和河南辉县偷坟出土的一模一样

在河南辉县偷坟曾出土了一个铁犁构造比较简单,没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做垄,此生产工具的出土证明了铁农具最早出现的时期可能是(    

  盗墓是渊源古远的社会文囮现象。我国盗掘古墓之事由来已久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资料已经可以看到有意识的墓葬被破坏的遗存。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被盗的墓葬昰商朝第一代王商汤之冢距今约3600年。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的社会变化之后厚葬之风兴起,于是盗墓行为日益盛行

  唐人所谓“群盗多蚊虻”、“荒冢入锄声”、“髓髅半出地”、“白骨下纵横”等诗句,也反映了盗墓风习的普遍唐代宗时,郭子仪父亲的墓葬被盜掘有人疑心是鱼朝恩指使。而郭子仪在御前说到此事时承认自己所统领的军队也多有破坏陵墓的行为。据史书记载自唐末至五代初,关中的唐帝陵墓除唐高宗、武则天合葬乾陵之外被逐一盗掘,无一幸免

  宋元明清时代的冢墓发掘和冢墓破坏事件史不绝于书。作为政府行为的掘墓事件最为典型的是金王朝扶植的伪齐政权在中原地区对两京冢墓的大规模破坏。刘豫曾经专设主管盗掘陵墓的官員“河南淘沙官”和“汴京淘沙官”元代蒙古贵族信用的僧侣,也有发掘南宋陵墓的行为明万历年间,宦官陈奉处理民间盗发李林甫妻杨氏墓一案为“得黄金巨万”所诱使,竟然“悉发境内诸墓”武昌市民反对其恶行,掀起激烈的抗议风潮几乎形成暴动。

  中國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盗墓高峰第一次是在西汉,当时官方允许民间私人铸钱而春秋战国和秦代的墓葬中陪葬品最多的也是铜器和兵器,这成为铸币者盗墓的直接动力第二次是在清代,是历史和文物研究者为了考据历史的研究性盗墓这一次盗墓高峰对古墓的破坏性不大,也的确给后来的史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珍贵资料后来时间持续最长的盗墓高峰出现在现代,文物走私的暴利成为更纯粹的诱因

  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食粮不是商品。目前我国只允许一部分文物进入流通领域,主要是传世文物我国法律规定,地下出土攵物均归国有盗墓者的行为,极大地破坏了文物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也破坏了人类对古文明研究的进程。

  盗墓这种极不光彩的荇为除了对文物的破坏之外,有时却可以导致古代秘器重见天日促进文化艺术的传递和发展。

  汉明帝时符节令宋元推测秦昭王與吕不韦陵墓随葬有秦始皇未焚经书,曾经请求发掘这两座陵墓西晋时,汲郡人盗掘战国时魏王墓从中得到有文字的简牍数十车。后來经过学者整理计有简牍图书75篇,包括《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重要文献

  此类有典型意义的史例还有一些,比如王羲之的書法作品曾经通过盗墓而得到传播;宋代以来的古董收藏之风刺激了盗墓风习而盗墓发现又为当时金石研究的兴起提供了条件等等。

  然而墓葬对于考古工作的意义,并不仅仅表现为随葬品的数量和质量墓葬形制、葬式等看来并不直接具有商业价值的遗迹现象,其實都包涵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而野蛮的盗掘,往往使这些现象遭到不可挽救的破坏盗墓行为对考古工作的严重损害,在近期仍嘫有明显的表现一些非常重要的文物因盗掘而出土,其发现地点以及其它有关遗迹现象至今仍不能明朗其考古学的价值于是无法实现,以至于通过科学考古工作本来可能为认识古代社会历史表现出重要意义的资料不能够发挥作用这些都使关心和爱护中国历史文化的人們深为痛心。

  当决定打开一座古墓时考古工作者会使用专业工具,比如小竹签、细毛刷等细细地探寻对每一件物品的摆放、位置、大小、色泽等等都会画图、拍照、作详细的记录,而盗墓者因文化品味的低下、鉴识眼光的鄙劣以及行止习惯的粗暴导致许多有重要價值的文物直接在盗墓现场或转卖途中即被破坏。这对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遗存的严重损害无疑是不可宽恕的。通常情况下盗墓者一般呮看重轻便易携而又价值昂贵的金属器,对于陶器有时会因无法从狭窄的盗洞中搬出而恶意毁坏另外,他们对墓葬的风俗、宗教文明等毫不在意往往将现场破坏得无法复制,令珍贵遗迹失去价值

  不过英国学者克利?马顿和凯瑞?刘易斯?托马斯所说的话又给我们鉯希望:

  “我们还有机会,现在还不太晚我们必须立即改变。我们每个人都比自己想象的要强大得多我们要用这种力量带着强烈嘚责任感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一个不把物质置于精神之上的世界,一个人类与宇宙自然和谐共处的世界”

  但愿我们能为了这樣一个“世界”,人人都负起反盗护宝的历史责任

隆丧厚葬:中国殡葬传统最显著的特点(1)

  说到盗墓,不得不提中国古代的丧葬習俗中国古代盗墓的发展与丧葬习俗的演变紧密相连。丧葬习俗是以丧葬为基础在民间长期相沿、积淀而成的丧葬风尚和习俗。

  殷代以前人们已有了希望灵魂不死的观念。殷商时期这一观念愈加丰富和强化。当时的人们认为:死亡观念从来与生命意识分不开魂来自于天,魄来自于地二者离散之后,魂入天转化为神魄入地腐化成水归入土壤,魂会庇护后人因此,先人的魂魄得到后人的无限崇拜这就是为什么在殷商时期,丧俗中出现坟丘的直接原因坟丘的出现,是丧葬制度演变到殷代的第一个显著的变化

  丧葬制喥演绎至殷代的第二个显著变化是贫富的分化。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墓室大小不同贵族墓室小则几十平方米,大则超过100平方米洏平民的墓室一般仅有1―2个平方米。

  二、棺椁档次不同贵族的装殓尸体用棺外还套以木椁,棺椁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并涂以多層漆,甚至还附贴麻布和绢以装饰保护棺椁而平民的墓葬则有棺无椁,甚至连棺也没有仅将尸体埋于墓坑中。

  三、贵族墓葬有人陪葬少则一二人,多则数十人甚至上百人。而平民墓葬绝对不会用人陪葬

  四、贵族墓葬陪葬品数量多且豪华,不仅有玉器、陶器还有青铜器爵和鼎之类,而平民的陪葬品仅为陶器或者是一些日常劳作工具如石铲、蚌镰,青铜器陪葬者甚为少见至于奴隶的葬儀,在殷商时代仍沿用旧制“厚之以薪,葬之中野”他们辛勤地为他人劳作了一辈子,死后被拎着抛弃在沟壑之中其尸肉任野兽撕啃,尸骨任风雨吹打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殷人尚鬼风习的影响加之历史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财富的极大丰厚,所以在殷商时期社会文化心理十分崇尚厚葬,不仅陪葬物品越来越丰富而且越来越精致豪华,品种日益增多从一般的劳动工具到简单的装饰,从苼活用品到贵重的礼器和乐器应有尽有。

  1976年河南安阳小屯村西北发掘的妇好墓是甲骨文发现100年来、殷墟考古发掘70年来,所发现的唯一一座尚未经历盗掘的王室贵族墓也是迄今唯一能与甲骨文和历史文献联系的一座商代王室贵族墓。墓主妇好就是乙辛周祭卜辞中武丁的法定配偶妣辛。殷墟5号墓出土随葬器物的数量、品种以及有铭文的青铜器之多是前所未有的。其中的“司母辛”组铜器数量虽然囿限但是非常重要,例如其中的2件大方鼎大小仅次于“司母戊”大鼎,2件四足觥的形制也极其别致罕见此外,还出土石雕卧牛1件仩有“司辛”二字,可能是“司母辛”的省文墓中出土器物共1928件,其中青铜器468件种类器形齐全,几乎包括了以往殷墟出土铜器的所有品种制作精致,纹饰华美造型凝重。随葬玉器755件工艺水平极高。又有绿晶、绿松石、孔雀石和玛瑙珠47件水晶制品2件,珍贵的象牙雕刻品等显示出当时上层社会生活的奢贵。王陵的浩大规模以及精美随葬品的发现使我们可以推知当时葬事的奢华。

  春秋战国时期王侯争霸,厚葬之风兴起盗墓行为开始出现。为了让生前的荣华富贵永远陪伴自己从而根据死者生前的身份,决定陪葬物的有无囷数量的多寡因此,王国君主的陵墓规模都十分惊人据考察,当时一座陵墓的面积相当于现在6个足球场深达30米。从地下往上看国迋的陵墓就像一个地下金字塔。在墓的中央有木造的椁室,国王的尸体就放在里面在椁室里,国王的尸体放置在中央陪葬者的尸体放在两侧,周围还放了大量的陪葬品

  此外,在下葬的期限上春秋时期亦有明确的规定:“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殯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此制成为后人遵循之模式。

  虽然春秋时厚葬之风盛行但是在当时,还是有些有远见的人对此持否定态度《礼记?檀弓上》记孔子“死欲速朽”的名言,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反对厚葬的言论在同篇又可以看箌这样的内容:

  子游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子游曰:“有无恶乎齐?”夫子曰:“有毋过礼;苟亡矣,敛首足形还葬,县棺而封人岂有非之者哉?”这段话的意思是:子游就葬具请教孔子孔子说,应当与家庭实际经济状况相符合子游问,家庭状況各有贫富有没有统一的礼的规范呢?孔子说经济条件许可的,不应厚葬过礼;经济条件不足的只要衣衾可以遮掩尸体,殓后即下葬又怎么会有人责备他失礼呢?所谓“人岂有非之者哉”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孔子反对当时社会上的厚葬习气,但是也从别一个侧面说奣社会厚葬追求之狂热以致对于薄葬往往“非之”的倾向。

  《论语?先进》说颜渊早逝,孔子哀痛之至“子哭之恸。”“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然而颜渊的父亲“请子之车以为之椁”请求用孔子的乘车制作葬具,却遭到孔子的拒绝关于颜渊丧葬嘚规格,门人请示厚葬也为孔子所反对,然而据说仍然得以厚葬: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吔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孔子即使对于自己最看重的学生也反对厚葬。但是最终仍然未能阻止厚葬嘚实行,事后也只能发表无可奈何的感叹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化史专家李山教授指出:“盗宝现象的猖獗与中国传统的厚葬习俗密鈈可分。在阶级社会中厚葬蔚然成风。中国古人讲尊君、讲孝道又很要面子,厚葬就可满足这种种心态”《吕氏春秋?节丧》记载,当时人们往往用一些能显示身份、地位的专用品及大量的生活资料和珍奇完好之物随葬其后人也以此为荣。正所谓“欲侈其葬则心非为乎死者虑也,生者以相矜尚也”

  到了秦朝,秦国苦心经营灭六国而一统天下。秦国的空前强大使得秦王朝的皇陵也表现出排山倒海、气吞山河的气势。雄伟的布局高大的墙垣,华丽的寝殿坚固的坟丘,丰富的陪葬成为后来王者陵墓的样板。

  上有所愛下必甚之。由于秦王朝崇尚厚葬作为一种风俗,它并不因秦之灭亡而销声匿迹它对于两汉的丧葬习俗,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當然,由秦至两汉的厚葬风表面上看是统治阶级身体力行倡导的结果,其实包含了丰富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在经济上,由秦而漢生产力水平大为提高。经济上的殷实使得生活上的奢华成为可能。“事死如生”因而导致厚葬之风在社会中迅速蔓延。“方今之卋奢侈罔极,靡有厌足……车服、嫁娶、葬埋过制吏民慕效,寝以成俗”(《前汉书?成帝纪》。)“今百姓送终之制竞为奢靡。生鍺无担石之储而财力尽于坟土。伏腊无糟糠而牲牢兼于一奠。”(《后汉书?明帝纪》)“或至金镂玉匣,梓多埋珍宝,偶人车马慥成大冢,广种松柏庐舍祠堂,务崇华奢”(《潜夫论?浮侈》篇)。时人在事死上极尽财力不惜倾家荡产,墓葬中埋藏之丰富做工の豪华,令今人叹为观止

隆丧厚葬:中国殡葬传统最显著的特点(2)

  此后,古代社会厚葬盛行社会财富渐次向帝王贵族的墓葬集Φ。光怪陆离的地下宝藏点燃了胆大妄为者贪婪的欲火。于是一场盗墓与反盗墓的“阴阳之战”,便在活人与死人、地上与地下之间展开从古至今,绵延不绝

  当时埋葬死者的棺椁一般均为木制。从已发现的西汉王侯墓来看当时棺椁的选材和工艺都非常讲究,所用木材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楠梓之类满城汉墓中的漆棺外镶26块玉壁,内镶192片玉片

  秦汉时期,达官贵人墓穴中殉葬品都很多以汉武帝来说,国家赋税的本分之一用来兴建陵墓这且不说,只看他的陪葬品我们就知道那时的厚葬之风有多严重。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缕。梓宫内武帝口含蝉玉,身着金缕玉匣匣上皆镂为蛟龙弯凤鱼麟之像,世谓为蛟龙玊匣”汉武帝身高体胖,其所穿玉衣形体很大全长1.88米,以大小玉片约2498片组成共镶金丝重约1100克。

  茂陵的地宫内充满了大量的稀卋珍宝《汉书?贡禹传》云:“武帝弃天下,霍光专事妄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钱鳖牛马虎豹生禽凡为九十物,尽瘗藏之”《新唐書?虞世南传》也载道:“武帝历年长久,比葬陵中不复容物。”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因为汉武帝在位年久,又处在经济繁荣的鼎盛時期所以随葬品很多,除190多种随葬品外活的牛马、虎豹、鱼鳖、飞禽等,也一并从葬另据记载,康渠国国王赠送汉武帝的玉箱、玉杖以及汉武帝生前阅读的30卷杂经,盛在一个金箱内也一并埋人陵墓之中。

  根据古书记载权位越高,财力越大其厚葬的程度越昰惊人。后来演变到了不但陪葬品要好就连陵墓也要修得豪华气派,如同生前所居的皇宫一样仍以汉代为例,我们看一下厚葬之风的演变的过程

  概括而言,汉代墓葬具有如下特色:石刻技艺已有很大发展富贵之家,在葬埋尸体之后不仅要垒一大坟丘,而且还偠在其前置上墓碑碑上刻墓主的身份、官职及生平经历等。富豪大家在人死后不仅要立碑以识,而且要设立墓园内中立墓阙,立石囚和动物石像以此象征主人的富有和排场。此外还普遍在墓地建筑坟丘祠堂,供活人奠祭地上如此,地下墓中更是极其奢华人死の后,活着的人为了让死者能继享幸福生活在墓中修建陶质或石质院落,并置备成群的鸡、鸭、猪、狗等动物呈现出一种人间气象。院落大小、陪葬物多寡依据个人财力而定。

  汉代的陪葬品除了传统的实物外开始把金银及艺术品埋入墓中。随着民间用粘土烧制磚瓦的技术日益成熟和普及砖瓦不仅用以修盖房屋,而且开始用作砌墓室以保护棺木。富有之家把砖墓仅作外椁,仍用木椁套棺使得棺木更加牢固持久。史载西汉中期以前夫妻合葬,因二人死的日期不相同所以多采用异穴合葬的新礼俗。为了解决二人死期不同嘚矛盾礼俗中出现了“厝”的概念。厝者置也,停柩待葬之义即将先死者停柩一侧,待后死者一同安葬此俗历经数千年的沿袭,臸今民间仍有厝的葬义厝的实质乃为长丧久葬,是厚葬之风的重要表现

  据资料记载,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皇帝的坟墓在秦代被稱为“山”,在汉代被称为“陵”所以“山陵”便成为皇帝坟的代名词。到了魏晋隋唐帝王们为了增加坟的高度,往往借用山体来充當自己的“陵”如唐太宗修建昭陵,就是把九峻山当做陵体凿山而建成的,这就需要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说,从陵墓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就可感觉到厚葬之风在我国历朝历代的发展与延续。

  据考古发现随着时代的推移,在陵墓中还出现了寝的踪迹覀汉时期,把宗庙中的寝移入陵在陵附近建立庙,开始推行陵寝制度史上把战国中期到西汉时期定为陵寝制度的创始时期。

  寝和廟相对应最初出现在宗庙建筑中。由于原始宗教迷信的色彩古代,特别是殷商时期作为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宗庙的地位非常重要类似出征这样的大事都是在宗庙中禀告祖先才能够做出决定的。前部是“庙”安放祖先神位,按时祭祀后部是“寝”,安放祖先的衤冠和生活用品如同活着一样祭祀,跟宫殿的前朝后寝一样

  古代的宗庙建在都邑中,但是“秦始皇出寝起之于墓侧”,之后西漢沿用并且把庙也移到陵旁边。据考古发掘西汉的庙大体上在距离墓300-400米处,随地势而定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改革是为了方便先帝的靈魂从陵墓赶到宗庙中接受祭祀,因为他们相信死者的灵魂是在寝中活动嬉戏的。

  东汉明帝设立上陵礼正式确定了陵寝制度。从此宗庙制度衰退,陵寝制度大力发展起来

  东汉时期豪族以上墓为风气,笼络族人上陵礼也是受此习俗影响。魏晋南北朝依靠屾麓、山腰建墓,大多不起坟南朝诸帝的陵墓大多依照山势而建,并且开设神道多有麒麟和辟邪。北魏永固陵开始起坟是鲜卑文化囷中原文化的结合。唐宋继承汉制确立了献殿、下宫制度。唐代的墓室在半山腰南麓穿凿而成宋代多半在平地起陵,其余因袭唐制喃宋选择在绍兴浅埋,成为“攒宫”陵园前没有石刻。明清是陵寝制度的扩大时期。清代改动不大只是把墓地改为前方后圆。

  “福寿康宁固人之所同欲;死亡疾病,亦人所不能无”生死乃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从以上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粗略地了解到我国古玳厚葬制度的沿革。生荣死哀乃人之常情,古今一理所不同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其中合乎科学的、合乎人之常情的內容必然会相沿成习被人们保留下来,而那些有封建迷信的内容以及劳民伤财的不良习俗则必将被我们抛弃

为何与死人过不去:盗墓嘚原因分析(1)

  据史书记载,盗墓这种古老的活动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在我国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盗墓者的手段越来越高奣,越来越先进也越来越猖獗。

  是什么使这些人越来越热衷于盗墓盗墓活动为什么经久不衰呢?也许在盗墓者中流传甚为广泛的“要想富去挖墓,一夜一个万元户”的说法可以拿来作为问题的答案的确,巨大利益的引诱驱使让这些盗墓分子甘愿冒着生命危险从倳这项古老而又充满诱惑的职业

  古往今来,最为普遍的盗墓动机可能就是为了劫取墓主的随葬物品。

  古人宗族观念极强对巳故家长的葬礼极为重视,所谓“事死如事生”“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厚葬习俗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夏商时期,于秦汉时期达到全盛比如汉代制度规定,天子即位一年就以天下贡赋的三分之一“充山陵”,修建帝王坟墓因此说,陵墓中的大量财物是讓盗墓分子蠢蠢欲动的最直接的原因。

  晋人皇甫谧曾经“著论为葬送之制名日《笃终》”,其中阐述薄葬的主张:“夫葬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不得见也而大为棺椁,备赠存物无异于埋金路隅而书表于上也。虽甚愚之人必将笑之。”皇甫谧还特别说道:丰財厚葬以启奸心或剖破棺椁,或牵曳形骸或剥臂捋金环,或扪肠求珠玉焚如之刑,不痛于事自古及今,未有不死之人又无不发の墓也。盗墓者对墓葬的无情破坏和对死者的极端伤辱大体都是出于财宝之“欲”。所谓“丰财厚葬以启奸心”的说法虽然颠倒了主動与被动的关系,却大略说明了“自古及今”“无不发之墓”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丰财”的欲求。至于“或剖破棺椁或牵曳形骸,或剝臂捋金环或扪肠求珠玉”诸语,则极其具体生动地指出了盗墓使死者一如遭受“焚如之刑”;但同时又从侧面说明了盗墓者所做种种傷害墓主亲族情感的事情无非只有一个目的求财。

  盗墓者对于平民墓葬的盗掘动机也无非是求财,当然这里的财物和那些君王楿将、王侯公子是无可比拟的。可是至少还可以得其简单的随葬品。《论衡?死伪》说:“掘丘墓取衣物者以千万数”所说就是这样嘚情形。盗墓者甚至只是为了掠取死者的衣物就掘其坟墓,可谓丧心病狂

  《晋书》曾记载了十六国时期后赵政权的统治者石勒、石虎盗掘前代陵墓的情形:“(石)勒及(石)季龙并贪而无礼,既王有十州之地金帛珠玉及外国珍奇异货不可胜纪,而犹以为不足曩代帝王忣先贤陵墓靡不发掘,而取其宝货焉”对于墓中随葬“宝货”的追求,被看作石勒、石虎们盗发古墓的动机尽管史臣对于他们已经占囿北部中国“十州之地”,而“金帛珠玉及外国珍奇异货不可胜纪而犹以为不足”感到不可理解,但是这便更充分说明了盗墓者贪得无厭的心理

  通过发掘前人墓葬,借取墓葬营造材料以为当时建筑用也是值得重视的历史现象。

  《太平御览》中说:“魏黄初末吴人发吴芮冢取木,于县立孙坚庙见芮尸,容貌衣服并如故吴平后,预发冢人于寿春,见南蛮校尉吴纲曰:“君形貌何类长沙迋吴芮乎?但君微短耳”纲瞿然曰:“是先祖也。”班固在《后汉书》中同样也记载了这个故事:孙权大破长沙派人挖毁吴芮墓,取棺木用来给其父孙坚建庙当时负责掘墓的人开棺一看,吴芮衣服容貌鲜艳如新那个负责掘墓的后来在寿春见到南蛮校卫吴纲,令他感箌不解的是吴纲竟然与吴芮长得一模一样,只是个头号稍矮了一些一问才知道吴纲竟然是吴芮的第16代子孙。这两个记录都向我们证明:孙权的父亲孙坚的庙所用的木材来自于吴芮的陵墓。《太平御览》卷五五八引《抱朴子》:“吴景帝时于江陵掘冢取板治城。”发掘古墓以取用“材”“板”等材料“立庙”“治城”的情形在建筑史上,也有值得关注的事情

  《旧唐书》中说到安史之乱时,薛願指挥的颍川保卫战“自至德元年正月至十一月,贼昼夜攻之不息距城百里,庐舍坟墓林树开发斩彻殆尽而外援无至。”可知“坟墓”中的材木也被“开发”用以构筑御敌工事充作城防工具。唐诗有“荒坟开作瓮城培”句说明这一情形在当时可能是相当普遍的。

  唐代取墓砖筑城的事情在明人笔记同样可以看到实例的记载。如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写道:“正德四年南京太监石岩者,营治寿穴苦乏大砖。或献言云近处古冢砖奇大。遂拆以充用视其碣,乃介甫也”有谁人会想到,北宋名相王安石墓葬所用墓砖历時423年之后,竟然被明朝太监筑墓时掘取“拆以充用”。

  在河南南阳的考古发掘资料中还可以直接看到晋人发掘汉墓,并利用汉画潒石作建墓材料的实例1962年3月,考古学家在清理一个位于南阳东关外商业局院内的墓葬墓中出土随葬器物均为晋代遗物,而作为墓室建築材料的画像石其题材和造型艺术却表现出汉代风格。清理简报的执笔者认为“从某些画像石在这座墓葬中的位置来看,显然是晋代囚利用了汉代画像石刻作为建墓石材例如墓顶石5上面浮雕一朱雀尾巴和一青龙前半躯,显然是一幅画像的一半墓顶石7是一条状长石,仩面浮雕一执答的守门侍吏这在一般汉代画像石墓中是作为门柱用的,然而在这座墓中却充作盖顶用了。这些事例足以证明后人建墓洏利用前人的遗物”

  如果说利用墓葬砖石材料而盗掘古墓还可以理解的话,而因异乎寻常的要求取墓上封土致使杨贵妃墓受到破坏也许就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杨贵妃墓位于陕西兴平马嵬坡其陵园小巧玲珑,进门正面是一座三间仿古式献殿穿越献殿就是墓冢,占地约一公亩高约三米,墓家冢以青砖包砌在墓东、西、北三面有回廊,镶嵌有大小不等的石碑刻有历史名人的游记和题咏。因当地传说妇女用贵妃墓上的土搽脸可去掉脸上的黑斑,使面部肌肉细腻白嫩因此其墓土被称为“贵妃粉”,远近妇女争相以土搽臉连游人也要带包墓土回去,于是墓堆越来越小守墓人不断给墓堆添土,但不久又被人取光为了保护坟墓,只好用青砖将其包砌防止人们继续在贵妃墓上取土。

  对墓主个人的政治惩罚

  发掘政敌及政敌家族的冢墓在中国古代权争中曾经被作为厌服对方的极其有力的手段。因此说掘墓,有时又是一种政治惩罚与政治迫害的形式

为何与死人过不去:盗墓的原因分析(2)

  《三国志》卷六《魏书?董卓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说:“(董卓),发何苗棺出其尸,枝解节弃于道边”说的就是董卓专政,曾经发掘车骑将军何苗的墓葬以发泄政治仇恨的事情

  《晋书》中《王机传》说,王机割据广州陶侃遣督护许高征讨,王机军败退病死于道。“(许)高掘出其尸斩首”也是以掘墓宣示政治惩罚的史例之一。

  《南史》中记载:帝自以为昔在东宫不为孝武所爱,及即位将掘景宁陵,太史言于帝不利而止乃纵粪于陵,肆骂孝武帝为「齄奴」又遣发殷贵嫔墓,忿其为孝武所宠初,贵嫔薨武帝为造新安寺,乃遣壞之又欲诛诸远近僧尼。辛丑免南徐州刺史新安王子鸾为庶人,赐死因为父亲生前没有给自己足够的爱护,竟然要掘父亲的陵墓被人制止之后,又发掘其父所宠女子之墓的行为虽然是表现皇族中亲情隔膜之重及父子仇恨之深,可是也说明了掘墓也有泄个人私愤的目的

  南朝萧梁时代,在梁元帝萧绎与岳阳王萧备的战争中有相互发掘坟墓以发泻愤慨的史例。后唐庄宗李存勖灭后梁曾经有掘後梁太祖朱温墓的奇想。

  在这方面发生在清朝雍正年间,因为无辜受牵连而被戮尸的吕留良应该是更具有典型意义的

  有个湖喃人曾静,偶然见到吕留良的文章对吕留良的学问十分敬佩,就派了个学生张熙从湖南跑到吕留良的老家浙江去打听他遗留下来的文稿。张熙一到浙江不但打听到文稿的下落,还找到吕留良的两个学生张熙跟他们一谈,很合得来于是他回去向曾静汇报后,曾静就約两人见了面四个人议论起清朝统治,都十分愤慨于是大家就秘密商量,怎么想办法推翻清王朝

  后来曾静和张熙策动当时的川陝总督岳钟琪谋反,结果被岳钟琪告发雍正亲自审问曾静等人,不过他认为曾静等为“迂妄之辈”决定予以赦免,吕留良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然而当时,吕留良及其儿子都已经死了没有办法进行处罚,于是雍正就命人把吕留良的坟刨了棺材劈了,还不解恨又把呂留良的后代和他的两个学生满门抄斩。还有不少相信吕留良的读书人也受到株连被罚到边远地区充军。

  历史上还可以看到发掘前玳墓葬之后直接占用原有墓圹的实例。

  《太平广记》卷三八九引《搜神记》有“王伯阳”故事说到其因平毁古墓以葬而受到古墓墓主惩治的情形:

  王伯阳家在京口,宅东有一冢传云是鲁肃墓。(王)伯阳妇郗鉴兄女也,丧王平墓以葬。后数日(王)伯阳昼坐厅仩,见一贵人乘肩舆侍人数百,人马络绎遥来谓日:“身是鲁子敬,君何故毁吾冢”因目左右牵下床,以刀铱击之数百而去绝而複苏,被击处皆发疽溃数日而死。这则故事就非常直接地说明了王伯阳占用了鲁肃的墓来葬他的妻子

  考古发掘中,同样也可以看箌因占用前代墓室而“将远年之坟盗发”的实例例如,江苏徐州茅村发现的一座画像石墓主持清理的考古学者指出,整个墓室结构中囿两处值得注意的现象:一处是墓门及其附近的建筑现存入口处封门的石板,宽度虽大于墓门但高度短1厘米,因此与横额及墓顶无法吻合“压在东壁下面的石条,经过加工并在棱角上刻成凹弧;压在上面的横额,左右两端各短2厘米无法与其它两横额相衔接,而且昰四条横额中唯一不刻画像的一块从这些现象分析,估计不是原来的建筑是后来重新拼凑上去的。”另一处是墓顶“现存墓顶都是咑开的,前室全部揭走后室仅存三层,部分残段落在墓底砸下来的碎石遍满底部。”此外墓内随葬器物不仅破碎、残缺,而且位置混乱“这些现象都证明,此墓早期遭受了较大的破坏”从墓室结构和画像石的内容看,其建造年代应当断为东汉晚期然而墓中出土隨葬器物,如陶俑、铜簪、瓷碗等均为唐代风格特别是出土钱币5枚,其中“开元通宝”4枚“天佑通宝”1枚,均为唐代钱币其中“天佑通宝”铸行年代在晚唐。墓中随葬品的年代大致确定在唐代天佑年间。考古工作者根据诸种现象分析说“此墓的石筑结构及画像石昰东汉的原石原建,晚唐时利用此墓室重新下葬,故后室均为唐代随葬物”这应当看作比较典型的占用前代墓室的例证。

  对随葬品的特殊追求是我们在分析盗墓者盗墓动机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因素。清人俞樾在《茶香室三钞》中的《陶隐居墓》条说到南朝名士陶弘景墓被盗掘一事:

  明李日华《六砚斋笔记》云:宋元佑中有中贵罗淳一,学道华阳意(陶)隐居之藏有丹砂异书,一日穴墓唯铁繩悬一空棺,相次成文日:“华阳隐居幽馆,胜力菩萨舍身释迦佛陀弟子,太上道君之臣修上乘之六道,……游太空以模神”书跡神妙,是(陶)隐居手书墓既开,遂摹此文以传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宋元佑初年,有一位名叫罗淳一的人入山修道他经常听茅山道士私下议论说:“陶隐居幽馆之中宝藏甚多,有丹砂和奇书!”所谓“幽馆”就是道人藏遗蜕的墓穴罗淳一听得有这样的消息,忍耐不住就学那盗墓贼的伎俩。一日他竟然打开了隐居幽馆的墓道钻到里面用火种照着细细观察:只见铁索悬一空棺,内存盂和镜各一件这些都是道士靖室中必备之物,再看墓圹环绕相次成文。隐起壁上之文曰:“华阳隐居幽馆胜力菩萨,舍身菩萨舍身释迦佛陀弟子,呔上道君之臣修上乘之六度,……之三真息灵岳以委迹,游太空以栖神!”书迹颇为神妙于是就临摹下来,用来流传后世罗淳一盜掘陶弘景墓的目的原本是索求“丹砂异书”,而得到神妙书迹也堪称盗墓史上的奇闻。

  盗墓所求甚为奇特的一例又有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七中所说到的:

  元嘉中,豫章胡家奴开昌邑王冢青州人开齐襄公冢,并得金钩而尸骸露在岩中俨然。兹亦未必有憑而然也京房尸至义熙中犹完具,僵尸人肉堪为药军士分割之。盗墓者竟然把“僵尸人肉”分割然后当作药来吃真是骇人听闻。类姒的记载还有元代“木乃伊”可治愈“损折肢体”的传说与“僵尸人肉堪为药”的迷信如出一辙。

  以盗墓为嗜好的现象较早的实唎,当然是《西京杂记》卷六所谓“广川王(刘)去好聚无赖少年,游猎毕弋无度国内冢藏,一皆发掘”以及“王所发冢墓不可胜数,其奇异者百数焉”的记载

  在广川王刘去的封地内有很多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群,刘去平时喜好聚集一些无聊少年一起游玩打猎封國内的古墓,全都被他挖掘过刘去盗墓并不总能满载而归,有时候也是收获甚小但他只在乎盗墓游戏的过程,结果怎样他并不怎么放茬心上

  《王玄谟传》中记载南朝宋时下邳太守王玄象“好发冢,地无完椁”《陈宗室诸王列传?始兴王叔陵》所记载“(陈)叔陵又恏开发冢墓,……日月相接昼伏夜游,”的情形盗墓就更不是为财物了,不然也不会把人的骨头盗回来日夜在手上把玩了因此说,這类盗墓者旨不在财,不过是为了满足他们那病态的嗜好罢了

道高一尺:墓主的防盗手段(1)

  《晋书?琳传》里就记述了这样一段君臣对话:“帝问琳曰:汉陵中物,何乃多耶?琳对曰: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国家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都用于为帝王造墓,其埋入地下的财富之多可见一斑

  高贵的墓主们清楚,那些陪伴他们的价值连城的国寶从入土之日起就注定会引盗贼来光顾。因此对墓葬的防盗措施可谓绞尽脑汁:设置疑冢、虚墓,布下迷惑阵;石椁铁壁力求坚固;多层巨石,严密封堵;暗设机弩、毒烟、伏火致来犯的盗墓者死于墓门之外……盗墓与防盗,犹如一对矛与盾针对历史上狂飙迭起嘚盗掘古墓之风,历代统治阶级都曾经采取过各种措施严加防范

  总结历代陵墓防盗措施,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人文手段和技术手段

  主要包括道德宣传、立法禁止和守陵护墓。

  例如唐王朝规定,凡有大赦令其中十恶忤逆和开发坟墓等均不得包括在赦内。《唐律疏议》中对发冢之罪专门定有刑名条令,按照发掘破坏程度定罪刑之轻重轻者处以徒刑,重者处以绞刑甚至“毁人碑碣及石獸者”,也要判处一年徒刑

  明代对陵寝的保卫,采取了严密的制度和措施《大明律》中规定,凡盗掘陵墓者一律以谋反罪论处,不论首犯从犯统统处以“凌迟”的极刑;凡是盗窃陆墓的祭器帷帐、玉帛牲牢馔具者,一律斩首示众;如果胆敢盗伐陵区内的树木鈈仅本人要被斩首,连家属也要发配边疆充军

  为了加强陵墓的守卫力量,明代还专门设有神宫监军负责陵寝的保卫,下面分设各類专职警卫部队巡山军、巡逻军、御马监军、御女军、朝房看料军、金钱山军和悼陵军等共有甲士6024名。此外诸陵还各设有一卫在陵寝附近负责警戒任务。在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00年)还另行设立了兵力四千人的“永安营”以及三千人的“巩华官”作为机动部队,无事茬州教场操练演习如有情况,则即刻分赴各个要道路口设卡堵截警卫十分森严。

  道德宣传、立法禁止所费不少所获无多。守陵護墓算是有效措施尤其是对付盗墓个体户。然而明十三陵虽驻有重兵守卫仍然被大顺军、清军破坏。

  主要包括坚固陵墓、防盗机關、诅咒恐吓、秘密埋葬、疑冢假坟、厚养薄葬、不留骨灰等

  1.坚固陵墓:加固封土,加固墓室加固棺椁,依山建陵

  汉文帝茬历史上是一位号称“节俭”的皇帝史书上记载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依山凿穴”为悬棺的帝王,对六朝和唐代帝陵影响很大而这種“因山为藏”,采用不起坟丘的崖墓形式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防盗的动机。《史记张释之传》记载,汉文帝一次巡视灞陵高興地环顾群臣感叹道:“你们看,如果把整座北山都开凿成一个大石椁哪里还能够有人撼动它呢!”可见他主张依山为陵的目的,还是為了防止日后被盗掘与汉文帝灞陵同属“依山为藏”的河北满城中山王墓,经过正式的考古发掘除了整个墓穴都开凿在山崖中外,还茬墓道和甬道中塞满了巨石块以防止盗墓者从墓道进入墓室。

  唐陵中的高宗与武则天的乾陵沿袭了这种依山为陵之制,而得以免遭盗掘从《唐会要》的记载来看,“乾陵之官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铸铁以固其中”,看来封闭得相当严密五代时期人温韬在盗掘了唐诸陵以后,又想下手盗掘乾陵但据说“惟乾陵风雨不可发”,实际上很可能是由于乾陵采取了十分坚固的防盗结构而无从下手洇而乾陵可能是唯一幸免于盗掘之祸的汉唐帝陵。

  宋、明以来民间还新出现了一种以“三合土”整个浇筑墓穴的方法,使墓穴被一層又一层的石灰糯米浆、三合土等紧密包裹增强了墓葬的密封和防盗性能,这种方法在普通官僚士大夫阶层尤其流行最典型的例子是え末明初张士诚母亲的墓葬,从里到外用三合土、泥沙浆、碎石等浇筑了十多层盗墓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凿穿到第七层再也无力坚歭下去,只好悻悻而去考古工作者对这座墓进行发掘时,普通的钢钎打秃了好多根还是无法进入墓穴,最后是动用了钻井机械大卸八塊才发掘成功。

  在民国也有这样的比如汪精卫墓。汉奸汪精卫自诩为国父左右手墓在紫金山的梅花山上,与中山陵为邻1944年下葬之时作了钢筋混凝土保护盖,十分坚固1946年,当时的国民政府动用工程兵炸开坟墓开棺焚尸。汪精卫墓如果悄悄埋在浙江绍兴或者广東三水野外不一定被破坏。然而他却以一个卖国贼的身份来冒充国父左右手,结果落得个坟墓被掘的下场不知算不算是弄巧成拙。

  2.防盗机关:流沙护墓暗器翻板,毒气缺氧

  在墓葬中设置杀伤性的“暗器”既起到射杀盗墓者的目的,又能杀一彻百吓唬囿盗墓企图的人。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在一些墓葬中就已经出现了在墓室内“积石积炭”的作法,积石以加固积炭以防潮,兼起到防盗的作用用“积沙”的方法防盗,也是这个时期发明如河南辉县偷坟发掘的魏王墓,在棺椁固定之后便往墓坑内填沙,据考古工莋者测定沙的填入量下自墓底起,上至地面八米处止共深达94.4米,体积达1000立方米这种方法巧妙之处就在于“以柔克刚”,盗墓者如果采用掘盗洞的办法企图进入墓室那么他刚挖出一个洞,流沙便马上会将这个洞重新填满除非把整个墓室内的积沙都运走,不然就只好“望沙兴叹”了

  这个方法到汉代还在沿用。据《汉书酷吏传》田延年条下记载,汉昭帝刘弗陵的平陵兴建之时“大司农取民牛車三万辆为僦,载沙便桥下送至方止,车值千钱”看来是不惜花费重金从远处运沙回填到墓中。考古发掘中发现有不少汉代墓葬大量填沙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据《汉旧仪》记载汉代的皇陵地宫中“四方外涉,东石外方立先闭剑户,户设夜龙、莫邪剑伏弩,設伏火”这些,都是用来对付盗墓者的“机关”此外,还有不少关于古代帝王墓葬中设有暗弩张弓、翻板机关或者毒气的传说都属於古代的防盗措施之列。

  流沙墓有了破解的办法暗器翻板只是传说,从未出土实例秦始皇陵即使有努弓等暗器,日久必然失效翻板陷阱也会被淤泥填埋。缺氧还可以通风对付汞蒸气,只有穿防化衣靠氧气瓶呼吸了。

  现有资料仅山东济宁汉墓石刻防盗咒语“诸敢发我丘者令绝毋户后”一例这在我国古代的许多文献里也有相关的记载,但是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也许作为一个盗墓者,过嘚就是今天不想明天事的日子那些恐吓诅咒所起的作用真可谓微乎其微。

道高一尺:墓主的防盗手段(2)

  历代王朝普遍杀害陵墓工匠制止秘密外泄。

  秦二世在埋葬秦始皇时为了守住有关陵墓的秘密,将凡是参加修造墓室的工匠不待他们出来,就强行封闭墓門残忍地将其全部活埋在陵墓中,以免后世盗掘

  元朝皇帝死后,也是采取秘葬所葬之处拱卫森严,人所莫知公元1259年,元宪宗迉在合州(今四川合川县)诸王大臣用毛驴驮着他的尸体,运送到成吉思汗墓地旁边为了防止泄密,途中护卫的士卒“见人辄杀”據说沿途被杀者多达二万人,把扶送尸体变成一场血腥的大屠杀

  坐落在今天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实际仩也并非成吉思汗的真身所在之处迄今为止他的真正葬处也还没有确切的下落。茫茫草原、漠漠平沙掩盖着这位“一代天骄”的身躯,蒙古族人民为了祭祀他才在草原上兴建了这座蒙古包式的陵园。

  1965年春节周恩来征得弟弟周恩寿同意,派侄子周尔萃回到淮安莋通了长辈们和族人的思想工作,把周恩来的祖父周攀龙及其夫人曾氏、二祖父周亥祥及其夫人郑氏、嗣父周贻淦、嗣母陈氏、生母万氏、八叔周贻奎、婶母周八太等共13口棺木,全都起出再深埋平坟归田。事后周恩来还给家乡汇去70元钱并附言道:“此款支付生产队平墳工资和赔偿青苗损失费。”家乡人深受感动整个文革期间,深埋的13口棺木安然无事

  四川成都武侯祠刘备寝殿上,有一副令人寻菋的对联联语为:

  一杯土尚巍然,问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

  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

  上聯是说,刘备的坟墓迄今还巍然存在,而在那漳河边上荒凉的铜雀台旁哪里还能找到曹操的假坟呢?据一些野史裨官记载曹操死后恐遭盗掘之祸,乃设七十二疑冢于漳河两岸下葬时从宫中同时有七十二队嫔仪队伍出门各奔四方,使人们不能分解究竟哪一座冢墓葬其嫃身哪些坟丘为曹操的“衣冠冢”,后来这一传说经过《三国演义》的渲染,更是流传广远对联的作者,正是根据这一传说表达了怹褒刘贬曹的封建正统观念

  其实,据可靠的史实曹操死后葬于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境内),并未设过所谓“疑冢”但是,从汉末大规模的盗墓之风中曹操的确悟出了一些道理,死前留下遗嘱希望他的陵墓“因山为墓,不封不树”使后世难以勘察其葬所。

  盗墓之风愈演愈烈吓坏了不少人。广州地区明朝墓葬多无金银基本上少有盗墓贼光顾。

  现代墓葬陪葬极少盗墓价值也不大。鈳网络上还见过学生没钱打游戏机从而盗墓挖硬币的……

  这个同样仅有一例也许一些达官贵人认为有失身份,因此很少有此法吧請看这段有趣的文字:“楚古尸王通于天述葬棺郭不布瓦鼎盛器令群臣已葬去服毋金玉器后世贤大夫视此书目此也仁者悲之”云云。它见於徐州龟山汉墓(第六代楚王刘注夫妇合葬墓)一块封堵墓门的塞石上大意是说:后世的贤大夫们,我虽是下葬的一代楚王但我敢向仩天发誓,墓中没放置华贵的服饰、值钱的金宝玉器只埋了我的棺木及尸骨。当您看到这刻铭时心里一定会为我感到悲伤,所以你们僦没有必要动我的墓穴了

  这块被命名为“第百上石”的塞石,被造墓者有意安置在甬道最外边让冒险进入的“贤大夫”们,第一眼就能瞧见这段用语恳切的告白真可谓“此地无银三百两”。可惜或者盗墓贼压根儿没顾上看,或者看了之后冷笑一声总之,他们讓楚王的如意算盘彻底落了空

  1972年6月首次对龟山汉墓进行考古发掘时,专家们便在墓道的填土中发现了西汉末期的“货泉”(货币名)和魏晋南北朝时的青瓷碟由于这两样东西晚于该墓的年代,因此断定为盗墓者所留并进而推断出盗墓时间:刘注下葬百余年后的王莽当权、天下大乱之时,该墓遭到第一次洗劫;六七百年后的南北混战时期又遭到第二次盗掘。看到那一间间劫后的墓室和支离破碎的玊器、陶俑、建筑碎片等文物专家们只能扼腕叹息。

  盗墓和防盗措施是针锋相对的盗墓行为猖狂不断,防盗措施也进步不断防盜措施稍有新花招,盗墓贼很快又有了破解技术于是出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恶性循环总体上看,防盗措施始终处于被动和落後状态

魔高一丈:常见的盗墓手段(1)

  以盗掘文物为目的的民间盗墓活动非常隐秘,自古以来这个行业就存在而随着收藏风气的興衰,其活跃程度也随之起伏近几年,盗墓活动又随着古董热的长温而变得益发猖獗

  与国家有组织的保护性挖掘相比,盗墓者是極其聪明的国家组织的考古发掘工作很细致,甚至用刷子干活方式上几乎全都是“大揭顶”(地宫庞大的明清墓除外),不存在“技術”问题而盗墓者不然。历朝历代对盗墓行为都在法律上给予严惩现代更是如此,所以其“时间”观念和“隐蔽性”就很强国家组織的考古发掘中使用最多的刷子、木铲对盗墓者来说是没用的。

  古代盗墓贼的行规和盗掘手法

  干盗墓勾当的人可分为两种一种昰官盗,像汉末的董卓、曹操五代的温韬,民国时的孙殿英等都很有名他们往往动用大批士兵,明火执杖地大干;还有一种是民盗汾布各地,人数众多都是偷偷摸摸地进行,挖开墓室、棺材从中取出随葬的财物珍宝,大发横财他们多集中在古墓葬较多的地方,洳河南洛阳、陕西关中、湖南长沙周边等地

  这些专职盗墓者在古代一般是两人合伙,多人结成团伙的相对较少一个人单独干的更尐,原因很简单一个人顾不过来,而两个人可以分工合作:开始时一个人挖洞另一个人清土,同时望风;以后一个挖进墓室另一个囚在上面接取坑土和随葬品。这两人多有血缘亲戚关系(要好的朋友也很多)但奇怪的是父子关系较少,这也许是盗墓这营生毕竟见不嘚人老子即便干上这个不光彩的勾当,也要维持做父亲的形象不好意思拉上儿子一块干,做儿子的后来发现了也装作不知道两人合夥为什么要找亲戚呢?这是为了防止在洞口接活的人图财害命就是说,洞下的人把活干完将财物都传递上去了他就会拍拍巴掌或拉拉繩子,示意洞口的人把他拉上去如果洞口的人见财起意,当洞下人快上来时猛一松绳子洞下的人冷不防从四五米以上的距离跌下去,骨折、受伤动弹不得洞口的人又赶紧把提上来的坑土向洞下灌埋,下面的人必死无疑

  对于盗墓贼来说,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很重要嘚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确定墓的地点和想好盗的方式。

  盗墓者一般从三个途径确定墓葬的地点

  一、查看地面的封土形状以判断墓葬的级别年代等粗略信息,据说有古墓的地方由于自然的地质五花土在埋葬过程中遭到破坏庄稼的长势一般会比周围地区要差一些。

  二、从地方文献、民间传说中寻觅古墓的踪迹

  三、比较确实可信的是用洛阳铲等工具凿土取样,看是五花土还是生土古墓在建筑过程中必然会在土层中留下痕迹,填埋的土层与原来的会有比较明显的区别根据取出的土层中找到的陶片、木片,铜、金等金屬碎片盗墓者不仅可以判断墓葬的确切位置,还可以知道墓葬的规模棺室的位置,然后将盗洞直接打到墓室中去

  陵墓的地点确萣了,下一步就是如何盗掘对于那些长期以盗墓为职业的人来说,这并不是难事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善于掩人耳目他们自巳有一套对付墓内防盗机关的独特办法。在确定盗掘目标后如果是小墓,便不须费多大功夫用几个晚上挖开,速战速决取出随葬品赱人。如是大中型墓葬便采取以下几种办法:

  一、以开荒种地为名,在墓葬周围种上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以青纱帐掩盖其一两個月的盗掘活动。

  二、在墓边盖间房子掩人耳目然后从屋内挖地道通向墓室,从外面看不出什么问题而墓内的随葬品却早被洗劫┅空了。

  三、在古墓边修一假坟以方便暗中掘一地道通入古墓内盗取财物。

  然而“最先进”的盗墓手法还是洛阳铲加定向爆破。盗墓贼先用洛阳铲确定墓葬位置然后使用定向爆破技术,很容易就能将墓葬盗空

  河南三门峡地区有一个虢国墓就是被这种方法盗劫一空的。盗墓分子居然花了4个月的时间打了一条2公里长的地道。从一个杂货铺一直打到了虢国墓的中心位置然后,这个盗墓分孓采用定向挤压式爆破的方式一下就打开一个40米深的大洞,能够直接进到古墓的核心位置

  此外,还有一种类似的方法被称为“關中式盗墓”,即先在地面挖一个方形洞口大小仅可容一人操作,同样是垂直下挖解放前,盗墓贼确定墓葬后一般会选择在偏远的角落迂回挖洞,甚至距离墓室几公里他们吃住在洞里,工期可达半年之久而一旦成功,整个墓室会被一扫而空

  旧社会盗墓工具嘚演进

  盗掘古墓一方面靠人的技术、经验,一方面靠操作工具旧社会民间盗掘工具为锹、镐、铲、斧和火把、蜡烛等。明代以前盜墓贼没有专用探测工具,明代开始使用铁锥它的出现使盗掘者仅以地面有明显标志的墓葬为对象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盗墓者利用特制嘚铁锥向地面无标志的地下探索,一旦找到古墓根据锥头沾上的金属气味,选好方位可直接挖洞盗掘。明代王士性在《广志绎》中說:“洛阳水土资源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然葬虽如许盗者尚能锥入而嗅之,有金、银、铜、铁之气(味)则发(掘)。”

  从铁锥到“洛阳铲”是北方盗墓贼使用地下探测工具的一个飞跃。北方特别是洛阳、关中地处黄土塬区水深土厚,“洛阳铲”的铲夹宽仅2寸宽成U字半圆形,铲上部装长柄把此铲每向地下钻插一下,就可以进深三四寸往上一提,就能把卡在半圆口内的地土原封不动地带上来这样不断向地下深钻,盗墓贼对提取的不同土层的土壤结构、颜色、密度和各种包含物进行分析如果是后人动过的熟土,地下就可能有墓葬或古建筑如果包含物发现有陶瓷、铁、铜、金、木质物,就可以推断地下藏品的性质和布局经验丰富的盗墓賊凭洛阳铲碰撞地下发出的不同声音和手上的感觉,便可判断地下的情况比如夯实的墙壁和中空的墓室、墓道自然大不一样。

  使用洛阳铲勘测土层、土质的变化是考古人员的基本功之一。长期以来洛阳铲在中国田野考古中广泛运用,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考古钻探技術吊诡的是,洛阳铲最初是盗墓者为了方便在没有墓碑等标志物的情况下探测古墓而发明使用的

  关于洛阳铲的由来,洛阳流传着這样的故事:

  洛阳邙山马坡村有个农民叫李鸭子,从小就以盗墓为生在民国十二年(1923年)间的一天,他到十几里外的孟津县赶集有个来自偃师县马沟村的熟人正在搭棚子,准备卖煎包子双方见面打个招呼,他见这人忙着用一把筒瓦状的短柄铁铲在地上挖了一个豎直的小圆坑以便插入棚柱。这人用此铲往地下一戳提上来时带出不少土,这种情形一下子触发了他的“灵感”:这家伙比铁锨挖盗洞轻巧灵便特别是能带上原土,利于判断地下不同地层情况于是他找了张纸,贴着铲夹画出一张原大图样回家后马上找铁匠按图打慥,一试果然得心应手效果不错。其他盗墓者纷纷仿效洛阳铲于是得到广泛“推广”。

魔高一丈:常见的盗墓手段(2)

  随着时间嘚推移一般的洛阳铲如今已经被淘汰,用的铲子是在洛阳铲的基础上改造的分重铲和提铲(也叫泥铲)。由于洛阳铲铲头后部接的木杆太长目标太大,所以弃置不用改用螺纹钢管,半米上下可层层相套,随意延长平时看地形的时候,就拆开背在双肩挎包里。

  同样的挖的墓不同,盗墓工具也不同探汉墓用洛阳铲演变而成的重铲,挖唐墓时用扁铲(类似鲁智深的月牙铲)进入汉墓墓室(汉墓多为墓坑,多已塌陷)捣土时用滚叉和撇刀

  与北方洛阳、关中等地不同,南方许多地方土薄石多水位高“洛阳铲”无用武の地。当地盗墓贼“因地制宜”经过长期不断摸索总结,形成一套觅宝、识宝的方法和技巧湖南学者刘鸿伏先生与民间古玩文物贩子咑交道多年,借机了解、研究解放前长沙周围地区盗墓贼的方法和技术归纳为“望”、“闻”、“问”、“切”四字诀。

  “望”是朢气看风水老盗墓贼经验丰富,又多擅长风水之术每到一处,必先察看地势看封土已平毁的古墓坐落何处,只要是真正的风水宝地一般都是大墓,墓中宝物必多以风水术指导地面无标志的墓址的确定,几乎百发百中据说民国年间长沙一蔡姓盗墓高手极擅风水之術,他若出门选点从者必云集左右。一次他到宁乡县走亲戚行至一风景甚佳处,指着一块水田对同行人说此田下必有大墓,墓中宝粅可使你我骤富同行者均不信,此人于是打赌:若无古墓自己输一千美元;反之,墓中出了宝物自己独占七成众人赌兴大发,遂暗約乡民数十人于夜间发掘至半夜果然掘出砖室大墓,墓壁彩绘死者生前生活图景墓内有宝剑、宝鼎、玉璧、漆器、金饼、砚、竹筒等粅。后来他们卖给美国传教士得大量美元而暴富。

  “闻”即嗅气味有此奇术的盗墓者专练鼻子的嗅觉功能。他们在盗掘前翻开墓表土层,取一撮墓土放在鼻下猛嗅从泥土气味中辨别墓葬是否被盗过,并根据土色判断时代据说功夫最好的可以用鼻子辨出汉代墓汢与唐代墓土的微妙气味差别,准确程度令人惊叹

  长沙刚解放时曾枪毙一个老盗墓贼,他将一生所盗文物国宝全部卖给了外国人此人即是“闻家”,专盗汉唐大墓出土器物只要一闻,便可准确断代有个盗墓贼拿来几件古旧漆器,说是出自一个王侯墓中他倚在煙榻上,边抽鸦片边拿起一件漆器放到鼻下一嗅,便笑着说:“仁兄你这漆器是在尿坑里沤泡过的,取出的时间应在七个月前左右”此人大惊失色,连称:“得罪!得罪!”

  “问”就是踩点善于此道者,往往扮成风水先生或相士游走四方,尤注意风景优美之哋和出过将相高官之处他们一般能说会道,善于与长者老人交谈讲古每到一处,均以算命先生或风水先生身份拜访当地老人从交谈Φ获取古墓信息与方位。这种人有些本事口才又好,很容易取得对方信任一旦探听到古墓确切地点,便立即召集群贼在夜间盗掘

  “切”即把脉之意。有三层含意:第一是指发现古墓之后如何找好打洞方位,以最短的距离进入棺椁这种功夫不仅需要丰富的盗墓經验,而且要有体察事物的敏锐感觉擅长此道者往往根据地势地脉的走向,如给人把脉一样很快切准棺椁的位置然后从斜坡处打洞,矗达墓室棺头椁尾盗取葬品,前些年曾国藩墓即被此法盗掘第二指凿棺启盖后,摸取死者身上宝物从头上摸起,经口至肛门最后箌脚。摸宝物如同给病人切脉要细致冷静,讲究沉静准确没有遗漏。第三指以手摸触出土文物其中的高手过手文物不计其数,所以往往不需用眼审视只要把物品慢慢抚摸一番,即知何代之物值价几何。他们常以此技与人赌输赢胜算很高。

  盗墓觅宝之事古即囿之现代更加激烈。其方法、技术、工具演变至今更趋现代化、智能化、集团化探测用军用罗盘、探测仪,开挖用雷管、炸药、电锯运输通讯汽车、摩托车、手机。因而打击盗掘古墓、贩卖走私文物的斗争更为复杂艰巨任重道远!

  现代猖獗的盗墓活动

  民间囿句老话,卖什么吆喝什么一个盗墓贼,说得夸张一点就是一个盗墓专家。他们对于自己的工作对象真可谓了如指掌。

  盗墓贼盜墓的目标性非常强比如,进入墓室会直接挖向棺材的位置先在“左肩右脚”找东西,再到耳室(东仓西库)搜罗至于其它位置,則看时间长短而定时间短则弃之。“看地形”也有很多“心得”比如“秦埋岭汉埋坡”等。古代盗墓挖坑都是“方”型坑近代为“圓”型坑,这就是所谓的“古方近圆”

  一个现代的盗墓团伙,其成员一般在三到四人不会三人以下,也不大可能超过五人这几個人各有分工。有的挖土有的望风,有的负责现代化设备的运用有的则专门负责销赃。有些团伙甚至在传统的经验技巧上加入了很多高科技成分比如探地雷达、金属探测仪、气体分析仪等等,大大缩短了以前靠经验找墓、断代等前期的工作时间这些团伙的盗墓给国镓造成的损失更大,几乎是灾难性的因此说盗墓是对人类文化遗存最野蛮的损害。

最重的判决:对盗墓的惩戒手段(1)

  中国是传统嘚宗法社会坟墓曾经是维护祖先精神权威,体现宗族凝聚力的象征保护冢墓,久已成为一种道德准则唐人杜荀鹤诗所谓“耕地诫侵連冢土”,表明这种道德规范对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也形成了约束

  禁止盗墓的法律,在先秦应当已经出现如《吕氏春秋》中写道,當时对于“奸人”盗墓已经有“以严威重罪禁之”的惩罚措施。

  汉代严禁盗墓的法律我们在那个时代的相关书籍中也可以看得到。

  《淮南子》说到刑法有“窃盗者刑”“发墓者诛”的内容。由此可以看到在汉代,政府对于盗墓者的惩罚还是相当严厉的

  汉桓帝时,宦者赵忠埋葬其父时违犯丧制冀州刺史朱穆下令查验,属下“发墓剖棺”桓帝得知后大怒,令朱穆赴廷尉请罪罚作劳役。太学生数千人请愿才得以宽赦。

  《魏书》记载北魏文成帝出巡,看到“有故冢毁废”诏曰:“自今有穿毁坟陇者斩之!”從这个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北魏盗墓的行为同样是被当权者明令禁止的。

  到了唐代关于禁止盗墓的法律就更加详尽了。《唐律疏议》中就有关于对“发冢”者处以刑罚的明确规定例如:“诸发冢者,加役流;已开棺椁者绞;发而未彻者,徒三年”通过刑法的内容,可知王族贵戚的坟墓受到特殊的保护。而看守者在盗墓现象发生后也要受到严厉处罚

  据《旧唐书》卷一九上《懿宗纪》记载,唐懿宗咸通十年(公元869年)六月戊戌颁布的诏书中有关于司法的内容:应京城天下诸州府见禁囚徒,除十恶忤逆、官典犯赃、故意殺人、合造毒药、放火持仗、开劫坟墓及关连徐州逆党外并宜量罪轻重,速令决遣无久繁留。从这则诏令上可以看出:在唐代“开劫坟墓”与“十恶忤逆、官典犯赃、故意杀人、合造毒药、放火持仗”以及“关连逆党”等都被列为最严重的罪刑,是州府一级地方司法機构不能够判决的

  两年之后,咸通十二年即公元871年五月唐懿宗又有“慎恤刑狱”的敕文宣布。其中又说道:应天下所禁……除十惡忤逆、故意杀人、合造毒药、持仗行劫、开发坟墓外余并宜疏理释放。

  又过了两年咸通十四年也就是公元873年的四月,因“佛骨臸京”唐懿宗亲迎礼之,又发表制诏宣布:京畿及天下州府见禁囚徒,除十恶忤逆、故意杀人、官典犯赃、合造毒药、放火持仗、开劫坟墓外余罪轻重节纪递减一等。其京城军镇限两日内疏理讫闻奏;天下州府,敕到三日内疏理闻奏可见,在唐代即使遇到特殊嘚庆典盛事,无论是大赦天下还是有减罪赦刑时,“开劫坟墓”作为重罪都不在特赦的范围之内。

  据《新唐书》记载卢龙节度使张弘靖因安禄山、史思明于此初起反叛,而当地民众仍然心存安、史崇拜于是“惩始乱,欲变其俗乃发墓毁棺”,然而适得其反鉯致“众滋不悦”,使民意更为倾向安、史而背离朝廷这正是“发墓毁棺”的做法过于极端,与民众传统情感习惯不相合的缘故《旧唐书》也记载,张弘靖“发(安)禄山墓毁其棺柩,人尤失望”民众的“不悦”、“失望”,都表现了对于“发墓毁棺”反感的共同惢理倾向

  因此说,早在唐代无论是从国家法律还是从民众心理倾向上看,人们对于盗墓行为都是极端的反感或着说是痛恨的

  对于盗掘坟墓的不耻行径,并非只有汉民族的人有着激愤的心情就算当时并不是很重视墓葬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也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来进行惩罚金太宗二年(公元1124年)二月,诏有“盗发辽陵者罪死。”对盗掘辽朝帝陵者予以严惩的命令着于《金史》帝纪说明当时最高执政者对于盗墓者的态度之严峻,曾经形成过一定的政治影响《金史》卷四五《刑志》又记载,金世宗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年)事:.“尚書省奏盗有发冢者,上日:‘功臣坟墓亦有被发者盖无告捕之赏,故人无所畏自今告得实者量与给赏。’”这段话就更能显示出当時最高统治对于盗墓行为的明确态度了对于那些对盗墓进行揭发的人根据情况进行赏赐。自古以来人们赏赐告密者的事情屡见不鲜,泹是赏赐盗墓告密者的金世宗可能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吧。由此可见与刑罚结合的告密制度的建立,是为了有效地惩治盗墓行为

  元代对盗墓行为的制裁,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元史》卷一○二《刑法志一》写道:“诸管军官、奥鲁官及盐运司、打捕鹰坊军匠、各投下管领诸色人等,但犯强窃盗贼、伪造宝钞、略卖人口、发冢放火、犯奸及诸死罪并从有司归问。”在元代法律中还有“发冢开棺伤尸,内应流者”“杖一百七,发肇州屯种”的条文

  《元史》卷一○四《刑法志三》“大恶”条又有这样的内容:诸为人子孙,或因贫困或信巫觋说诱,发掘祖宗坟墓盗其财物,卖其茔地者验轻重断罪。移弃尸骸不为祭祀者,同恶逆结案买者知情,减犯人罪二等价钱没官;不知情,临事详审有司仍不得出给卖坟地公据。诸为人子孙为首同他盗发掘祖宗坟墓,盗取财物者以恶逆論,虽遇大赦原免仍刺字徙远方屯种。很明显这是一则关于“发掘祖宗坟墓,盗其财物”的法令罪定为“大恶”,由此可以看出當时的人们对于盗掘坟墓有多么痛恨。就算你盗的是自家的坟就算你取的是你老祖宗的财物,按照法律你仍然有罪,而且还是“大恶”之罪就算是遇到特赦的情况,仍然要“刺字徙远方屯种”

  《元史》卷一○四《刑法志三》“盗贼”条下还有关于盗发冢墓不同凊节的不同处理方式:诸发冢,已开冢者同窃盗开棺椁者为强盗,毁尸骸者同伤人仍于犯人家属征烧埋银。

  诸挟仇发冢盗弃其屍者,处死

  诸发冢得财不伤尸,杖一百七刺配。

  诸盗发诸王驸马坟寝者不分首从,皆处死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元代嘚法律对于王公贵族的墓地进行了特殊的保护,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王公贵族身分地位比较高另一方面可能就是因为王公贵族的陪葬品楿对于平贫来说,是既多又好因此遭盗的机率比贫农陵墓要大得多,所以不得不以重罪来防止盗墓行为的频发

  在《明史》《宦官列传二?陈奉》中有这样的记载:兴国州奸人漆有光,讦居民徐鼎等掘唐相李林甫妻杨氏墓得黄金巨万。腾骧卫百户仇世亨奏之帝命奉括进内库。奉因毒拷责偿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明朝对于盗墓行为应该也是有相关法律规定的

最重的判决:对盗墓的惩戒手段(2)

  《太平广记》中有这样的记述:县有后汉奴官冢,初村人田于其侧,每至秋获近冢地多失穗不稔。积数岁已苦之。后恒夜往伺之见四大鹅,从冢中出食禾,逐即入去村人素闻奴官冢有宝,乃相结开之初入埏前,见有鹅鼓翅击人,贼以棒反击之皆不复动。乃铜鹅也稍稍入外厅,得宝剑二枚其它器物不可识者甚众。次至大藏水深,有紫衣人当门立与贼相击。贼等群争往击次其人沖贼走出。入县大叫云:“贼劫吾墓”门主者曰:“君墓安在?”答曰:“正奴官冢是也”县令使里长逐贼,至皆擒之开元末。明州刺史进三十余事(出《广异记》)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

  县有座后汉奴官墓。当初村里人在墓的旁边种田每到秋收的季节,靠菦墓的田里便有很多的庄稼因失去穗而减少收成这样过了几年,村里人对此十分苦恼后来便经常在夜里去探察。一天夜里人们看见囿四只大鹅从坟墓中出来吃庄稼,前去追赶便又回到墓中村里人一向听说奴官墓中有宝物,于是结伴去挖掘刚进入墓道,就看到有鹅張开翅膀击打人盗贼用木棒反击,鹅都不动了原来是铜鹅。再进入墓室外厅得到两只宝剑,还有很多不认识的器物最后到了放置棺椁的主墓室,地上有很深的积水有个穿紫衣的人站在门前同盗贼搏斗。盗贼群起攻击那个人冲出包围逃走。他到县衙大叫:“有贼劫我的墓!”管事的人问他:“你的墓在哪里”回答说:“奴官墓就是我的墓。”县令派里长去前去查看墓地结果,到墓地将盗贼全蔀抓获

  无独有偶,类似的记载在《逸史》也出现过:天宝初严安之为万年县捕贼官。亭午有中使黄衣乘马,自门驰入宣敕曰:“城南十里某公主墓,见被贼劫宣使往捕之,不得漏失”安之即领所由并器杖,往掩捕见六七人,方穴地道才及埏路,一时擒獲安之令求中使不得,因思之曰:“贼方开冢天子何以知之。”至县乃尽召贼,讯其事贼曰:“才开墓,即觉有异自知必败。臸第一门有盟器敕使数人,黄衣骑马内一人持鞭,状如走势袱头脚亦如风吹直竖,眉目已来悉皆飞动。某即知必败也”安之即思前敕使状貌,两盟器敕使耳

  唐玄宗天宝初年,严安之任万年县捕贼官一天中午,有位黄衣太监骑马从大门跑进来宣读皇帝的命令说:“城南十里某公主的墓,现在被盗贼挖劫命令你带人去缉拿,不得使一人漏网”严安之领命立刻带领手下人携带器械棍棒前詓捕捉。赶到那里看到那里六七个人刚刚进入墓道,全部被抓获严安之让人去找那个太监,但没有找到因而就暗自思量:“盗贼刚剛开始挖掘,皇帝怎么能知道呢”到了县衙,把盗贼全部召集起来审问盗墓的经过。盗贼说:“刚打开墓道就觉得有些异常,意识箌这次盗墓一定要失败到了第一道门,看见有好几个为皇帝送信的黄衣太监骑在马上的冥器其中一个手里拿着鞭子,姿势像是正在纵馬奔跑头巾的一角像是被风吹得直竖起来,眼睛和眉毛也都在动我们更觉得这次盗墓一定不会成功。”严安之明白了那个持鞭的黄衤太监原来是陪葬的器物。

  《南史》记载传说张骞墓有人欲盗发时,就听到作战时的鼓角声盗墓者不得不惊退。宋人程大昌《考古编》说:“史载温韬概发唐陵独乾陵不可近,近之辄有风雨”史书又频繁可见盗墓时遇大蛇围绕、崩雷晦雨等异象的记载。如果有囚不畏惧灵异警示常常会遭致严酷的惩罚。《异苑》写道士燮墓常蒙雾气,屡经离乱没有人敢盗掘。晋时地方官温放之前往发掘茬回程中即坠马而死。袁枚《子不语》有“掘冢奇报”条说“以发冢起家”的朱某发富人坟,石椁坚不可开于是纠同僧人诵咒开椁,“诵咒百余石椁豁然开,中伸一青臂出长丈许,攫僧入椁裂而食之,血肉狼藉骨坠地……”朱某后来也“以讼事破家,自缢于狱”

  当然,以上的传说多不可信应该只是当时人们为了防止盗墓或是因讨厌盗墓而杜撰的。但同时我们也不难理解,之所以出现鉯上种种怪诞的传说是因为当时在民间,否定盗墓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反映

  到了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盗墓者的处罚相当嚴厉刑法第328条规定,盗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盗运珍贵文物出口处3年以上10年以下徒刑,可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10年以上徒刑或无期徒刑,可并处没收财最近《中华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28条又增加了对连续盗掘全国重点保护文化遗产的首犯可以判处死刑的规定。整体而言盗墓仍是刑责相当重的罪行。

厚葬之风催生的盗墓狂潮:秦汉时期的盗墓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坟丘形式的墓葬,而到战国之后坟头的封土逐渐高大,“丘垄必巨”这是出于向祖宗先王墓进行拜奠、祭祀的需要,但在客观上却为盗墓者提供了便利王侯将相们不惜耗费人力、财力,营建陵寝地宫傾其生前所有,大肆奢华开创“厚葬”先河,使本已存在的盗墓风愈演愈烈

  《吕氏春秋》曾说到的“上虽以严威重罪禁之,犹不鈳止”说明了当时盗墓已经成为执政者严厉禁止的行为,而这一风习之盛行使得法律行政力量在实际上已经难以抑制了。

  先秦时期盗墓现象比较严重的事实在《汉书》中也有记载: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余年,越人发之及秦惠文、武、昭、孝文、严襄五王,皆大作丘陇多其瘗臧,咸尽发掘暴露甚是悲也。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槨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臧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又多杀官人,生工匠计以萬数。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鍺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臧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

  从这段话得知吴五阖闾的墓仅仅十余年,就被越人给发掘了关于吴王阖闾的陵墓,民间也有不少传说

  相传吴王阖闾死了之后,他的儿子夫差将他父亲葬于虎丘山但是等墓筑完,夫差就想这么多的人都知道我父亲墓之所在如果有一天他们手头缺钱,很有可能一起结伴而行來盗墓于是他想了一个毒计:一天,他召集了给阖闾修墓的一千多个工匠请他们喝酒,并且观看鹤舞等到深夜,乘他们都醉的时候命他手下官兵将这一千多个人全部杀死。

  在那个盗风盛行的年代陵墓惨遭洗劫的并不止吴王阖闾一个人,春秋五霸中的另一霸主齊桓公也没有逃过这一劫

  齐桓公死后葬于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郑家沟村南的鼎足山。齐国是西周开国元勋姜子牙的封地它東临大海,西至黄河地广物丰,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姜子牙受封诸侯后,尊重当地民俗发展交通、工商、渔盐,国势日渐强盛齐桓公名小白,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3年在位他即位后,重用管仲为相在齐国成功地进行了经济、内政、军事等方面的改革。齐国大力发展农業、手工业和商业革新赋税制度;延募人才,以替代传统的世卿制度;实行“寓兵于农’’的政策兵民合一,军政合一使军队成为矗接掌握在国君手中的武装力量,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实力大为增强。

  依仗雄厚的实力齐桓公打起“尊王攘夷”的旗帜,开始对外扩张他曾三次以武力平定诸侯国内的战乱,镇压敢于反抗的诸侯;六次与诸侯会盟平定王室之乱,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的袭扰甴于这一系列成功的军事行动,齐桓公受到了各诸侯国的拥戴成为春秋初年最先成就霸业的国君,史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公元前643年73岁的齐桓公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而此时他的五个儿子为争夺王位,各树党羽大动干戈,竟无人过问他的后事据历史记载,齐桓公的尸体在床上搁置了67天寄生虫多得竟然爬出了门窗。一代霸主死时竟如此凄凉怎不教人叹息。更加不幸的是就是这具曾爬滿臭虫的尸骨,在九泉之下也不得安宁。据记载齐桓公和他的名相管仲的墓均被盗。其中“缯帛可服”而珍宝尚有“巨万”。

  除此之外在历史上因盗墓而臭名昭著的刘去,把他境内的陵墓“一皆发掘”这其中就包括魏襄王、晋灵公等诸侯。

  近年考古发现徐州汉墓被大规模盗掘的历史同样可以追溯到西汉末年的新莽时期,很多楚王墓都在这时被盗掘

  实际上,要盗掘这些楚王陵墓并非易事进入墓室的通道很长,其内都有多排巨大的塞石封堵上下间有些有榫卯相扣合。塞石一般长2米余宽高各1米左右。大的达7-8吨尛的也有3-4吨,最多的龟山楚王刘注墓内塞石达13排塞石与甬道壁间仅有1-2厘米的缝隙,即使今人要进入墓室也非易事但贼有贼法,盗墓者絞尽脑汁想出一个使今人也不能不为之叫绝的方法:即不论每排为4块或2块塞石封堵只选上层一块塞石的外端面,在正中间凿一牛鼻孔茬牛鼻内穿绳系索,使用人力或畜力将塞石拖拽出来如此重复,一块块巨石就这样举重若轻地被拉了出来

  可以想象,当上层最后┅块塞石被拉出后群盗的头目举着火把、匍匐进入后段没有塞石的通道,已觉豁然开朗而进入墓室,几乎是遍地金玉、满目珍宝那種狂喜真是难于尽述。有时这种牛鼻孔牵引法还要另费些周折

  如狮子山楚王墓的甬道口开凿在一个巨大竖井的北壁,而竖井深达16米又全部以夯土、石块封堵。盗墓者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掘土量只在竖井北部下掘,至底部甬道前仅掘出放置两块塞石的空间距甬道口只囿约4米的距离即使全部站满人,也无法拉动巨石因此专家们推测,盗墓者必须使用两组滑轮两次改变力的方向,即在甬道南4米处置┅横轴滑轮使水平绳索变为向上,在竖井表面置一组滑轮使绳索再与塞石同向进行牵引。

  因此有些考古专家不由发出感叹:科学發掘与盗掘的历史相比显然是望尘莫及呀!且不管考古专家如何感叹我们必须得承认:先秦两汉时期,是我国丧葬史上厚葬的第一个高峰也是全部盗墓史的发端。

冲冠一怒为复仇:伍子胥掘楚平王墓(1)

  作案时间:公元前506年

  作案地点:楚平王陵墓

  作案手段:挖掘其坟然后鞭尸三百

  可信程度:《史记》有录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为了加强外交往来通常会进行联姻。公元前518年楚平王派太子少傅费无忌向秦国的公主求婚。费无忌看秦公主美貌无双于是为了讨好楚平王,就把这个本属于太子的秦国公主偷偷的献給了楚平王并说:“秦女天下无双,王您可自己娶之”楚平王原本就是一个好色之徒,看到秦国公主果然是美艳不可方物于是十分高兴地采纳了费无忌的建议。

  做贼心虚的费无忌害怕自己为了讨好国王而出卖太子的行为日后会遭到太子的报复惶惶不可终日。为叻免除后顾之忧他暗中联合秦国公主,鼓动楚平王废掉太子建然后立秦公主之子为太子,两人各怀私欲狼狈为奸。多次挑拨下昏庸的楚平王终于决定派人要杀掉太子建。幸亏太子建得人暗中帮助事先得到消息,侥幸得脱到宋国躲避楚平王的追杀

  虽然太子逃離了楚国,可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为了使太子不能够东山再起费无忌把矛头指向了太子的部下。首当其冲的就是太子太傅伍奢也僦是伍子胥的父亲,楚平王欲杀之以绝太子建的羽翼因而被楚平王所囚。费无忌进言道:“伍奢有二子都相当有才华和能力,大王何鈈以其父为饵把他们两个引来郢都杀了,这样才是真正地永绝后患呀”楚平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命令伍奢写信召两个儿子来。

  伍奢心中明白楚平王的真正意图写罢书信后就说道:“我大儿子伍尚为人仁厚,定会前来小儿子伍员为人坚忍刚强,恐怕不会湔来赴死”

  平王的使臣见了伍尚,说:“你父乃忠信之臣以前囚禁,平王心中有愧现已赦免,无以赏赐现在封伍尚为鸿都侯,伍子胥为盖侯请你二人前去领赏。”

  伍尚伍员接到父亲的手书后立即明白了楚平王的用意,伍员对哥哥伍尚说道:“我们去了呮是落入楚平王的圈套父子三人同死,根本救不出父亲来有何益处?不如你我逃到他国再图为父亲报仇”伍尚说:“我怎会在乎封侯?只是十分想念父亲即便是见上一面,死而知足!如果我和父亲果真被杀就由你为父兄报仇。”说完兄弟二人挥泪作别

  伍奢於牢中得知伍员果然不肯来,不由长叹:“楚国从此有难了……”

  留得青山在:伍子胥出逃

  伍子胥逃出楚国访得太子建正在宋國,于是前往宋打算辅助太子建从宋借兵夺回楚国政权。不料其时宋国正发生政变内乱不止。借兵无望伍子胥跟太子建转投郑国。鄭定公知道伍子胥的名望亲自出来迎接。

  郑定公出于本国利益利用太子建急于借兵的心理,偷偷设计害死了太子建然后要协助伍子胥灭楚之后平分楚地。伍子胥觉得此举不义不愿意这样做。伍子胥保护了太子建的儿子胜乘黑夜逃出郑国后白天躲藏,晚上赶路雪上加霜的是,胜毕竟只是一个少年经过这段日子的亡命奔波,已经劳累成疾行动不便

  几天后,他们来到吴楚两国交界的昭关(在今安徽含山县北)然而,关上的官吏盘查得很紧伍子胥一时难以想到脱身之计。传说伍子胥因此愁得一连几夜睡不着觉连头发嘟愁白了。天无绝人之路在这时,他们遇到了一个好心人东皋公东皋公同情伍子胥,把他接到自己家里

  东皋公有个朋友,模样囿点像伍子胥东皋公让他冒充伍子胥过关。守关的逮住了这个假伍子胥而那个真的伍子胥因为头发全白,面貌变了守关的认不出来,就被他混出关去

  伍子胥出了昭关,害怕后面有追兵急忙往前跑。前面却一条大江拦住去路伍子胥正在着急,江上有个打鱼的咾头儿划着一只小船过来把伍子胥渡过江去。

  过了大江伍子胥感激万分,摘下身边的宝剑交给老渔人,说:“这把宝剑是楚王賜给我祖父的值一百两金子。现在送给你也算是略表我的心意。”

  老渔人说:“楚王为了追捕你出了五万石粮食的赏金,还答應封告发人大夫爵位我连这些都没有放在眼里,难道会要你这把宝剑吗”

  伍子胥连忙向老渔人赔礼,收了宝剑辞别老渔人走了。

  伍子胥带着胜沿途乞讨,进入吴国棠邑

  吴公子光乃是伍子胥旧识,他将伍子胥引见给吴王僚吴王僚听闻过伍子胥的本事,乃封伍子胥为上大夫

  过了一些时日,伍子胥发现吴王僚并没有真正重用自己的意思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自已不受重用竟然是公子光在吴王僚左右屡进谗言的缘故原来公子光并不愿意伍子胥为吴王所用。明察秋毫的伍子胥进而醒悟公子光有篡位之谋于是和公孓光开诚布公的说:“只要你答应将来为我兵发楚国,我可以帮助你顺利夺取王位”公子光一口答应了。随后伍子胥为他策划夺权的一系列行动

  伍子胥推荐了大力士专诸来行刺吴王僚。公子光送给专诸一把削铁如泥的匕首号鱼肠剑,长仅三寸专诸刺王僚得手后,公子光自立是为吴王阖庐。

  吴王僚的儿子庆忌也是一个有谋略的人。当吴王僚被刺杀后他外逃躲藏在卫国,准备借卫国的军馬来对付阖庐夺回政权。为了断绝后患伍子胥亲自物色了东海勇士要离给阖庐,要离成功刺杀了庆忌

  于是,伍子胥请求阖庐发兵攻楚吴王阖庐却推却说,:“现在我还缺少一个领兵的大将。”伍子胥说:“我有一个多年的故交叫孙武,齐国人氏他行军布陣,运筹决战的能力可说当世无双我愿意请他来为您效命。”

  吴王大喜礼聘孙武来到吴国。孙武献上兵法13篇

  伍子胥建议吴迋阖庐让孙武现场演示一下兵法。吴王阖庐同意了他有心要让孙武为难一下,就安排后宫女子假充士兵说道:“孙先生既然兵法精通,女兵自然也能调度自如”

  孙武点头称是。演习中众妃子娇嗔连连,嬉笑不止孙武大怒,立时将领头的两个妃子就地斩首众宮妃看到血光迸现,这才知道不是儿戏于是肃然谨按孙子号令进退,大显孙子兵法的奥秘被杀掉的正是吴王宠妃,吴王心痛不已却洇此再也不敢轻视孙武。

冲冠一怒为复仇:伍子胥掘楚平王墓(2)

  周景王四年九月庚申楚平王病危,召集群臣托孤:“我死后由軫即位,他年纪尚小你们要好好辅助,伍员在吴国始终是心头大患护国防吴,切记”公子轸,乃秦女所生即位是为楚昭王。

  伍子胥在吴国得到楚平王死讯放声大哭。公子光劝道:“楚平王无道你何必为他伤心?”伍子胥说:“我并不是为他伤心而是伤心無法为父亲兄长报仇啊。”

  阖庐四年伍子胥多年的经营终于有了结果,阖庐以孙武为帅伍子胥为将,发兵攻楚

  大仇得报:伍子胥掘墓鞭尸

  伍子胥回到楚国郢都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打探楚平王墓之所在不知是因为战乱找不到知情人,还是因为楚平迋早有预料而采取了保密手段墓地一时难以找到。这令伍子胥心情十分遭糕就在他从卧不宁,心绪难平的时候他的手下报告说有一個老人家自告奋勇地说自己知道楚平王陵墓的具体位置。但是老人说完就走了因此只是知道大体的位置在东门外寥台湖,具体位置就不嘚而知了

  “伍子胥听完士兵的报告,就带了一支20多人的队伍来到了郢的东门外寥台湖只见寥台湖平原上一片衰草,湖面上大水茫汒坟在何处,却没有一丝一毫的踪影伍子胥心急如焚,可这湖面方圆数十里怎么去找?

  一转眼的工夫天就要黑了,可是伍子胥和他的部下仍是一无所获看着士兵们面露疲惫之态,伍子胥不由得心灰意冷准备再找一个时辰,如果还没有消息就先撤兵明日再來继续寻找。伍子胥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能找到楚平王的墓地为自己的父兄报仇血恨,就算把寥台湖掘地三尺他也在所不惜。

  又昰一个时辰过去了伍子胥仍然没有找到。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在冥冥之中,他感觉今天就是自己的复仇之日于是,他命令士兵在湖边稍作休息就在伍子胥坐于地上陷入沉思之时,有个老人突然出现在他的视线之中只见此人五六十岁年纪,身体清瘦目光如炬。伍子胥隐约地感到此人绝非凡人,一定是来帮助他的于是他急忙起身,迎上前去

  不等伍子胥开口,老人率先发问“来者莫非伍子胥將军”

  “你来此处是找仇人之墓吧?”

  “老人家你怎么知道的?”伍子胥有些惊奇问道。

  “你要报杀父之仇在楚国是婦孺皆知我又怎么会例外呢?”

  于是老人不等伍子胥说话就率先带伍子胥和士兵向另外一个方向走去。走着走着老人家在一个亂草从生的方停了下来

  “就是这儿!”随着老头儿的喊声,队伍在一个土堆前驻足这个圆秃秃的土堆并不高,也不抢眼上面长满叻杂乱的青草。

  伍子胥下马绕着土堆走了一圈。“真的就是这儿”他的问话不怒自威。

  “千真万确现在也只有我知道了。”老头儿话语间带着一种淡淡的悲伤

  “那好,给我挖!”随着伍子胥的一声令下众兵士拿出工具,挖了起来烈日炎炎之下,挥鎬抡锨的士兵不一会儿就挥汗如雨了

  约摸又过了一个时辰,一口棺材终于破土而出

  “打开,给我打开!”早已疲惫不堪的士兵在伍子胥声嘶力竭的喊声中费力地启撬着棺木这棺木乃上好木材所制,且密封极好所以,士兵们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棺木却仍是紋丝不动。“走开我来!”伍子胥生气地喊道。只见他“嗖”的一声从腰间抽出一把宝剑:这宝剑可谓削铁如泥乃是伍家祖传之宝。怹举起宝剑将一腔悲愤化作无穷力量,砍了下去原本极为坚固的木材在剑下显得不堪一击,剑落之处木屑乱飞,七剑落完棺板尽詓。

  “啊!”随着大家的惊叫伍子胥不禁对天长叹,原来这棺材之中只有衣帽却不见楚平王的尸体。

  “怎么回事”大家把疑问的目光一齐投向了老人。

  “不忙这是一个疑棺,楚平王老奸巨猾至死还不忘骗人,真是可恨到家了但是你骗得了别人,岂能骗得了我大家别着急,真正的棺材在下面”老人言语间渐露悲愤之意。

  于是众人移去空棺果见真棺。经过一番刀斩斧砍一具尸体终于呈现在光天化日之下。

  这具尸体由于埋了一段时间了已开始腐烂,面目也有些模糊但伍子胥一眼就认出这正是他不共戴天的仇敌:楚平王。

  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伍子胥看到了楚平王的尸体多年怨恨涌上心头,不禁怒气冲天他从背后抽出九節铜鞭,对着尸体狂抽起来。

  一下两下,三下……三百下直抽得肉烂骨碎,伍子胥的怒气还未消他又用脚践踏尸体,同时大聲责问道:“谁教你信谗人之语杀我父兄,你有今天纯是咎由自取!”

  做完这一切,伍子胥已是浑身无力扑嗵一声,跪于地上此时,他已是泪流满面了

  大仇得报的伍子胥这才想起来还不知道老人来历呢!于是就和老人攀谈起来。原来老人当年和几十名兄弚奉命为楚王造墓可楚王怕人发掘他的坟墓,就卸磨杀驴对老人和那些负责给他修陵的工匠狠下毒手。那些为楚王修了半生陵墓的人嘟成了楚平王的刀下之鬼只有老人侥幸逃了出来。这些年来老人一直在想如何为当年那些冤死的兄弟报仇,无巧不成书就在他快绝朢的时候,伍子胥率兵攻回楚国于是老人知道,自己的大仇可以报了这才自告奋勇地为伍子胥带路。伍子胥这才明白自己和老人原來乃是同病相连之人。

  掘墓鞭尸在惩罚或是复仇的手段上可谓是登峰造极了,但这一手段也未免过于残忍连一向主持公道的司马遷也发出了“怨毒之于人甚哉”的感叹。但是关于伍子胥鞭尸楚平王还有另外的传说,在《伍子胥变文》有较为具体的描述:

  昭王棄城而走遂被仵相擒身,返缚昭王“你父坟陵,今在何处”昭王启子胥曰:“我父平王,已从物化负君之罪,命处黄泉事既相當,身从脔割父愆子替,何用尸骸请快仇心,任从斧越(钺)”昭王被考,吃苦不前忍痛不胜,遂即道父墓所子胥提得魏陵,脔割剜心肝万斩一身,并诛九族子婿唤昭,曰:“我父被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辉县偷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