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扬州,为什么不让汉人进入仙鹤寺放假

  仙鹤寺放假介绍:扬州仙鹤寺放假又名清白流芳礼拜寺形如仙鹤,宋德佑元年(1275)由至圣穆罕默德十六世裔孙西域先贤普哈丁创建明清重修,至今仍存有宋、元、明、清四代伊斯兰教文化遗迹

为我国伊斯兰教著名的四大清真寺,保存完整是中阿

风格的巧妙揉合,受到中外穆斯林的珍视在海內外享有盛誉。寺内至今仍存有宋、元、明、清四代伊斯兰教文化遗迹每逢伊斯兰教节日,中外信仰者往往在这里聚礼现已成为扬州囷阿拉伯友好交往的一座标志。

坐落在市内南门街111号有照壁、

、南北两棵柏树和竹林等。

  参观、朝拜、宗教、

  乘车路线:1路、5蕗、6路、23路、29路、32路、37路、40路、56路、62路、66路、107路均可直达仙鹤寺放假。

的最新天气预报做好完美行前准备,迎接一段愉快旅程 ^-^

建议着薄外套、开衫牛仔衫裤等服装年老体弱者应适当添加衣物,宜着夹克衫、薄毛衣等
建议穿薄外套或牛仔裤等服装。

驴友仙鹤寺放假照爿的最新评论

这两年利用业余时间拜访了中国東南沿海的一些早期伊斯兰教古迹在这里汇集成一篇长文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之用 这里提到的古迹均为唐宋元及明初从海路来的穆斯林留下的伊斯兰教古迹,明清以后的东南沿海伊斯兰教古迹我会详细在 中介绍给大家其中一些已经发布,一些还没有完成的部分会茬接下来的时间中努力完成

一、扬州 1、从胡商到土生蕃客:唐代 2、仙鹤寺放假:1275年始建,1380年重建 3、普哈丁墓园:1275年 4、扬州的元代阿拉伯攵墓碑:年 二、杭州 1、凤凰寺:早于1281年 2、番回家墓:早于1291年 3、回回先贤卜合提亚尔墓园:1329年 4、丁鹤年墓:1424年 三、泉州 1、清净寺:1009年始建1309姩重建 2、灵山圣墓:早于1322年 3、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伊斯兰教石刻:宋元 四、惠安百崎回族乡 1、郭仲远夫妇墓:1422年、1433年 2、郭孟伟夫妇墓:1480年、1474年 3、郭仕源家族墓:1407年、1457年 五、广州 1、怀圣寺光塔:早于1088年 2、先贤古墓:传为唐代 六、三亚 1、陵水土福湾穆斯林古墓群:不晚于宋え 2、八人轿坡古墓群:不晚于宋元 3、羊栏穆斯林古墓群:不晚于宋元 七、明初伊斯兰国王墓 1、南京浡泥国王墓:1408年 2、德州苏禄国王墓:1418年

1、从胡商到土生蕃客:唐代

唐代以来,扬州作为中国东南的特大商业城市吸引了许多从阿拉伯、波斯而来的商人前来经商。 在《太平广記》中有许多和扬州胡商有关的故事虽然大多数比较猎奇,但也是当时波斯商人在扬州的生动写照: 在“韦弇”条中写道开元中(727年咗右),韦弇得到了一块宝玉路过广陵(扬州)时遇到胡商,胡商对他说“此玉清真人之宝千万年人无见者,信天下之齐货矣”用數十万黄金买下,韦弇一夜暴富 在“李勉”条中写道,开元初(713年后)李勉从汴(开封)沿大运河坐船去广陵(扬州)玩儿,路过睢陽(河南商丘)遇到一位生病的波斯老胡人,请求搭李勉船一起去扬州老胡人说他本来是波斯王室,出来做生意二十年了为的是找┅颗传国宝珠,最近刚刚得到马上就能大富大贵了 。中途老胡人病重临终前将宝珠送给李勉。李勉将老胡人埋葬并将宝珠随葬。到揚州后李勉“与群胡左右依随”,终于寻访到老胡人的儿子告诉了他父亲埋葬的地点,老胡人的儿子终于取得了宝物 在“卢李二生”中写道,有位李生欠了官钱两万贯在扬州遇见卢二舅,二舅给了他一根拄杖让他拿到波斯店取钱。波斯人收了拄杖给了李生钱这則故事说明当时波斯人在扬州曾开办存储钱物的“邸店”。

1980年在扬州城北郊蜀岗一代唐代牙城遗址东边不远,发现了一座压在汉代木椁墓上的唐代墓葬从中出土了一件灰青釉绿彩背水壶,上面用阿拉伯文写有“真主至大”的文字是扬州最为重要的一件唐代伊斯兰教遗跡。

761年(上元二年)扬州发生了“刘展之乱”《旧唐书·邓景山传》中写道“神功至扬州大掠百姓商人资产,鞭挞发掘略尽,胡商大食、波斯等商旅死者数千人。”从这则看出761年前扬州的阿拉伯、波斯商人数量起码在数千人之上。 在唐末五代的战乱中扬州城受到重创,原有的胡商大多离散宋代以后,当年的胡商经过数代的繁衍逐渐由侨民变为土生番客扬州的穆斯林历史进入了新的时期。

2、仙鹤寺放假:1275年始建1380年重建

仙鹤寺放假是东南沿海四大清真古寺之一(杭州广州泉州扬州)。相传南宋咸淳年间()穆圣十六世孙普哈丁来到揚州传教,1275年(元至元十二年)普哈丁在临终前创建了仙鹤寺放假1380年(明洪武廿三年)仙鹤寺放假由哈三重建,1523年(嘉靖三年)由商人馬宗道和住持哈铭重修哈氏从1542年(嘉靖二十一年)开始领礼部札付,“替袭住持”仙鹤寺放假

3、普哈丁墓园:1275年

1275年(宋德祐元年,临咹被元朝攻破的前一年)西域先贤普哈丁在扬州去世葬在扬州新城东关河东的高岗上, 后来叫做回回堂(俗称巴巴窑“巴巴”是波斯語中对长辈的尊称),也就是现在普哈丁墓园 扬州市伊斯兰协会发表在《江苏穆斯林》2015年第四期的《中阿友好使者-普哈丁》一文中写到,扬州本土阿訇口耳相传着一套普哈丁的生平故事1947年7月17日上午在回回堂(普哈丁墓园)清真寺东讲堂,该寺蓝宝华阿訇秉承著名经师张Φ、著名阿訇韩遇春、蓝建森、蓝文源、蓝思福等的口述将普哈丁的生平故事传给其子蓝晓阳阿訇,在座的还有阮祥松阿訇及乡老马良、张养吾、王琰、金元勋等共七人现将扬州阿訇传承的普哈丁生平故事介绍如下:

1204年(宋嘉泰四年)5月21日,普哈丁出生于阿拉伯贵族富商之家系先知穆罕默德至圣的第十六代后裔。普哈丁学识渊博精通古兰、圣训、教法。57岁时普哈丁遵圣言“知识远在中国,亦当去求知”经过四年的精心准备,在61岁这年他率领一支17人的团队,从阿拉伯乘航海商船出发驶向中国 1265年(宋咸淳元年)6月20日,普哈丁及其随从到达扬州住在当时的扬州南门外清真寺4年,参与扩建了南门外“古清真寺”并重修关南钞关清真寺 1275年历七月廿三日(元至元十②年),他由任城(济宁)南下广陵(扬州)在讲学返回途中,在船上去世享年 71 岁。广陵郡守元广恩把他的遗体安葬于扬州城东运河東岸的高岗上

在普哈丁去世3年后,另一位来扬州传教的穆斯林先贤撒敢达于1278年(宋景炎三年)去世葬在普哈丁墓附近,1776年( 乾隆四十┅年 )所立石碑中称为“宋景炎三年西域先贤撒敢达” 明代,不断有穆斯林入葬像1456年(成化元年)西域先贤马哈谟德,1469年(成化五年)西域先贤展马陆丁1498年(弘治十一年)西域先贤法纳等。

陕西西安府长安县明故客商于弘治十四年(1501)年闰七月初四故世男王齐、孙迋栋立。

4、扬州的元代阿拉伯文墓碑:年

宋朝在扬州南门设置馆驿扬州南门外发展成为新的穆斯林客商聚居地。宋朝时穆斯林在扬州城喃门外不远修建了一座清真寺大殿直到1984年才被拆除,清真寺的附近就有着宋元时代的穆斯林墓地 直到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朱元璋攻克揚州,这些穆斯林的墓碑被砌入南门挡军楼中1924年到1925年在拆除扬州南门挡军楼时,从城基中发现了其中四通元代穆斯林石碑其中三通以阿拉伯文为主,夹有波斯文地名另有一通的正面用汉字楷体写成。 这些石碑一开始存放在已经消失的的仙鹤寺放假附近的先贤墓中后來移到普哈丁墓园保存至今。

在四通墓碑的阿拉伯文中每通的首节都是“太斯米”,即“奉至圣至慈的真主之名”其余各节大多来自《古兰经》、《圣训》的章节,每通碑文都刻有“异乡之死即是殉教”的圣训。 下图是扬州博物馆复制的墓碑其中最小的是一通元代景教石碑,其他是穆斯林墓碑

汉文碑的正面刻字为 “徽州路达鲁花赤 捏古伯通议之墓”。达鲁花赤原意为"掌印者" 元朝建立后在路、府、州、县各级地方官府中均设有达鲁花赤,掌握地方行政和军事实权徽州路属于上路,达鲁花赤的品级为正三品通议是“通议大夫”嘚简称,也是正三品

1265年(至元二年)元世祖忽必烈规定,各路达鲁花赤必须由蒙古人担任之后汉人作达鲁花赤的便解除官职。在缺少蒙古囚时允许由"有根脚"(门第高贵)的色目人充任。因此这通色目人达鲁花赤的墓碑就显得非常珍贵 捏古伯墓的背面刻有十行阿拉伯文,艏节为太斯米后面是圣训和对他生平事迹的赞誉。其中写道:“尊贵、勤奋、优秀的伊斯兰教育家扶助孺弱、慈善乐施、牧民的卓越領袖,尊敬的大长老……大贤大德慷慨公正,享有洪福”并记有捏古伯的去世时间回历709年12月2日,即1310年(元至大三年)5月3日(四通石碑的译文及介绍均出自 《伊斯兰教在扬州》 一书) 第二通碑的正面四缘环刻库法体阿拉伯文《古兰经》章节,中部刻有十二行阿拉伯文其中写道“被赦免的亡故者瞻思丁·阿西夫拉·巴拉吉。愿真主慈悯他,使他定居于舒适的乐园之中。时值(回历)724年6月初。”即1324年(元泰定元年)5月底6月初

第三通碑的主人是一位波斯女子,同样在回历724年(公元1324年)去世名叫阿伊莎·哈通(阿伊莎元代称为阿赊,哈通是夫人的意思)。碑文中写道:“她是贞洁贤德有为的妇女……其父是伊斯兰教中素有声望的长官勒尊丁”。 第四通碑文残损,主人是一位洺叫阿莱丁的传教士,去世于回历702年即公元1302年(元大德六年)碑文写道他是一位精于商务,为群众所推崇的商人

虽然从南宋开始就有穆斯林商人以贡使的身份被授以官爵,定居在杭州但目前仍然没有可信的文献或出土文物记录宋代杭州穆斯林的生活。 从元代开始大量的穆斯林开始来到杭州定居。以波斯人为主也有波斯化的中亚突厥人,其中有任职江浙行省的色目军政官员有从海陆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来到杭州的穆斯林商人,也有纯粹的宗教人士他们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过着富裕的生活 1320年代,意大利方济各会教士鄂多立克曾来到中国《鄂多立克东游录》曾写道:“杭州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当时杭州总户记为85万户而撒剌逊人(欧洲人在中世纪用以指玳穆斯林)就占4万户。” 与唐宋时期的穆斯林不同元朝的杭州穆斯林由于数量众多,在杭州的市中心形成了繁华的穆斯林社区元代的杭州穆斯林社区位于现在清泰门内荐桥以西,文锦坊以南元末文学家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曾写道:“杭州荐桥侧首,有高楼八间俗称八间楼,皆富实回回所居” 1346年(至正六年),著名的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来到杭州,他的《伊本·白图泰游记》中提到了杭州穆斯林社区: “穆斯林们住在城内城市美丽,市街布局如伊斯兰地区的一样内有清真寺和宣礼员,进城时正当为晌礼时声闻远近。在此城我们寄宿于埃及人士欧斯曼·伊本·安法尼之子孙的家中。他是当地一个大巨商他十分欣赏此地,因而定居于此……他们有一道堂亦以欧斯曼尼亚著名,建筑美丽慈善基金很多,内有一批苏菲修道者欧斯曼还在该城修建一座清真大寺,捐赠该寺和道堂大量慈善基金该城的穆斯林很多。我们在此城居住十五日我们每日每晚都受到邀请……”

1、凤凰寺:早于1281年

据文献记载元代杭州至少有三座清真寺,真教寺、回回拜佛堂和回回氏礼拜寺回回拜佛堂在回回新桥旁,现在回回新桥的地名还在回回氏礼拜寺在现在的劳动路,元末兵乱中被毁旧址改为府学。真教寺就是凤凰寺始建时间没有定论,于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重建一直延续到现在。 凤凰寺位于杭州Φ山中路现在的南宋御街北口,历史上曾叫做礼拜寺、真教寺、回回堂和正教寺凤凰寺的名字其实是1892年(光绪十八年)《重修真教寺碑记》上才出现的。 关于凤凰寺的建立时间直接的论据来自三通明清重修碑和两部明代书籍: 1493年(明弘治六年)碑记载:寺创于前元世祖至元辛巳(1281年)。回辉氏世守之 1648年(顺治五年)碑记载:武林真教寺创自唐代,历宋而元而明凡数百年。 1670年(清康熙九年)碑记载:创于唐毁于季宋,元辛巳年(1281年)有大师阿老丁者来自西域,息足于杭眺遗址而慨然,捐金为鼎新之举 1547年(明嘉靖二十六年)刻印的《西湖游览志》 记载:真教寺在文锦坊南,元延祐(年)间回回大师阿老丁所建。 明代《武林梵志》记载:真教寺在文锦坊南え延佑间(年)囘囘大师阿喇卜丹所建。

唐代与五代时期来杭州的穆斯林极少定居至今未发现可信的史料,因此唐代的说法很可能是后囚附会延佑年间在杭州定居的穆斯林数量已经很多,不仅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穆斯林社区也有了自己的墓园,此时才建立礼拜寺有些過晚了因此综合来看,凤凰寺始建时间很有可能在南宋到1281年之间

1929年,杭州市因改建中山中路拆除了凤凰寺的大门、望月楼, 1953年在对夶殿的整修中又将前殿拆毁重建为混凝土结构。因此后大殿成了目前凤凰寺仅存的元代建筑后大殿东西窄南北阔,是中国东部极少见嘚西亚早期清真寺形制

2、番回家墓:早于1291年

杭州清波门外西湖边的聚景园曾经是宋室皇族巡游的地方,元代后被穆斯林购置用作墓园浨元词人周密在1291年(元至元二十八年)曾目睹过聚景园的穆斯林墓地,他在《癸辛杂识》中写道:“回回之俗凡死者……瘗葬于聚景园,园亦回回主之”此时据元军进入杭州仅15年。这里明清被叫做“番回家墓”或“回回坟”民国叫做“南园回教公墓”或“回教义冢”。

据刘迎胜在《杭州凤凰寺藏阿拉伯文、波斯文碑铭释读译著》序《时代的见证》中写到:1953年5月杭州市政府为了建设西湖风景区迁移墓園,但这里大量是清代以前的古墓无人认领,于是由凤凰寺负责遗骨和墓碑的的收集处理遗骨用白布包起,放在一个长1米宽半米的朩箱里。有名字的写个木牌订在箱子上,统一埋在留下镇荆山岭的回族公墓中挖出的石碑按石质和内容分类编号。在将地势高的墓迁絀后又在挖土加高湖心亭、阮墩和平湖秋月等堤坝时发现了一层又一层的古墓。再之后在其他地方也发现了已经完成迁坟的土层下面还囿墓在迁坟前曾回回坟被估计有2000多座墓,但实际上墓下经常还有墓因经费限制,这些墓下的古墓没有被移动仍然深埋在西湖风景区Φ。 从1953年5月到10月的回回坟迁移中发现了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墓碑五、六十块,运往凤凰寺保存后来遗失了很多。1977年在凤凰寺内修建了碑廊现在保存有阿拉伯文与波斯文墓碑20方和寺碑1方。

在 《杭州凤凰寺藏阿拉伯文、波斯文碑铭解读译注》一书中对这20方墓碑有详细的释讀。这本书的作者亚历山大·莫尔顿是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伊朗学系讲师,自幼在伊朗长大,酷爱波斯文化历史,长期研究中近东的伊斯兰碑铭,是一位伊斯兰碑铭专家。

这些墓碑的拓片详见我的读书笔记:

现在将其中11方墓碑的主人的基本资料整理如下其中时间跨度為1307年到1351年间,来自伊朗的伊斯法罕、呼罗珊、德黑兰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以及叙利亚的阿勒颇等地。

1号石碑的主人叫做火者·忽撒马丁,去世于1307年10月28日(元大德十一年)他曾游历过许多国家,去世时正直青壮年火者后译为和卓(Khawaja),是伊斯兰社会中地位高的商人、夶臣和权贵经常使用的称号忽撒马丁(Husam al-Din)意为“信仰之剑”,其中丁(al-Din)是“宗教”或“信仰”的意思 2号石碑的主人叫做瞻思丁·马合麻·宾·阿合马·宾·阿比·纳速鲁·亦思法杭,去世于1316年9月24日(元延祐三年)。《元史》中的亦思法杭就是伊朗著名的古城伊斯法罕(Isfahani)瞻思丁是来自伊斯法罕的一位大商人,曾在波斯与中国之间从事海上贸易当时统治伊朗的伊利汗朝的汗王们也知道他的名字。 3号石碑嘚主人叫做火者·马合麻,去世于1317年3月20日(元延祐四年)马合麻后译为穆罕默德(Muhammad)。他的父亲叫做阿尔思兰·汗八里。阿尔思兰(Arsalan)茬突厥语中译为“狮子”因此他的家族应该出自于突厥。汗八里(Khanbaliqi)是突厥人对元大都的称呼元大都于1267年动工1284年建成,说明他的家族茬这之后来到了元大都定居 4号墓碑的主人叫做火者·阿老丁·宾·火者·瞻思丁·亦思法杭,去世于1327年5月16日(元泰定四年)。阿老丁后译为阿拉丁(Ala al-Din) 5号石碑的主人叫做异密·卜合提亚尔·宾·阿不别克儿·宾·乌马儿·不花剌,去世于1330年8月7日(元至顺元年)异密后译为埃米爾(Amir),是军官的称号《元史》中的不花剌就是现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古城布哈拉(Bokhara)。 6号石碑的主人叫做马合木·宾·马合麻·宾·札马剌丁·呼罗珊,去世于1351年(元至正十一年)扎马剌丁(Jamal al-Din)意为“宗教之美者”,他是一位来自伊朗东北部的呼罗珊(Khorasan)的伊斯兰学者(阿林)熟稔伊斯兰律法,并且父母均来自圣裔(先知穆罕默德的后代) 7号石碑的主人叫做马合木·宾·马合麻·宾·阿合马·西模娘。他是一位苏菲派的商人,曾游历四方去过苫国(Scham,即叙利亚)和伊拉克(那时伊拉克所指的范围比现在大很多也可指沿海地区),并到達过麦加附近西模娘(Simnan)位于伊朗首都德黑兰东边,是著名的波斯苏菲派筛海阿拉·道莱·西模娘的故乡。 8号石碑的主人叫做异密·别都鲁丁。别都鲁丁(Badr al-Din)意为“宗教之满月”他的父亲叫做撒都鲁(al-Sadr),通常是给予文官或其他世俗权贵的尊称 9号石碑的主人叫做火者·哲立理。哲立理后译为哲俩勒(Jalal),原意为“荣耀、显赫” 10号石碑的主人叫做沙不丁·阿合马·宾·暗都拉·合列卜。沙不丁(Shihab al-Din)在元玳史籍中较多见,意为“宗教之星”合列卜(Halabi)就是现在叙利亚的古城阿勒颇(Halab),这座城市在近年的叙利亚内战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11号石碑的主人叫做塔术丁·牙牙,去世时41岁。他的父亲叫做毛剌·不鲁罕·密拉瓦丁,是一位卓越的伊玛目塔术丁(Taj al-Din)意为“信仰之王冠”,牙牙(Yahya)是《新约》中施洗者约翰在《古兰经》中的阿拉伯文形式不鲁罕(Burhan)意为“见证者”,密拉瓦丁(al-Milla wa al-Din)意为“信众与信仰”

3、回回先贤卜合提亚尔墓园:1329年

在“番回家墓”的故址上还有另一处穆斯林遗迹,就是这处回回先贤卜合提亚尔墓园1924年3月12日上海《申报》报道了一条《警厅长保存古墓》的新闻:

杭州工务处拆城,筑造环湖马路时曾于清波门城墙之下,掘出古墓三座碑契七方,上鐫刻阿拉伯文字刊刻高古,鲜能识别据回教经师考译其文,系为唐宋时代该教先贤(欧默力日及子额密力日、额补伯克里日)(译喑)等之遗墓。垂千百年乃于拆城时发现之,诚非偶然也闻夏警厅长对于此塚,急思保全惜碍于路线交通,不得不稍行迁让现已傳知该教领袖,另给适中之地起开精舍,而迁古墓于其中以垂久远而供后人之瞻仰。于保存古迹之外兼以点缀地方风景,从此古墓巍然湖山声色,益增游人之兴趣矣

而在此之前的1921年,著名穆斯林学者杨仲明(字敬修)就翻译出了《教旅卜合提亚尔墓志铭》收录於1921年8月的《上海清真董事会卷案元册》:

卜合提亚尔后译为巴哈提亚尔(Bahtiyar),全名艾米尔·卜合提亚尔·塞罗尼亚·那罗尼克去世于1329年(え天历二年),中亚卜哈剌人卜哈剌后译布哈拉(Bokhara),位于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当时由察合台汗国统治,是中亚的伊斯兰文化中心艾米尔也译为埃米尔(Amir),是军官的称号从墓志铭可以看出,卜合提亚尔世代为官 有趣的是,我们前边提到的杭州凤凰寺藏元代墓碑Φ5号石碑的主人也叫做艾米尔·卜合提亚尔,同样来自布哈拉。只不过他的全名叫做异密(艾米尔)·宾·阿不别克儿·宾·乌马儿·不花剌,去世于1330年8月7日(元至顺元年)也就是卜合提亚尔去世的后一年。他们两个人很有可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杭州文史资料·第23辑》 载有《回回先贤卜哈提亚氏古墓园变迁始末》一文,下面关于墓园变迁的介绍均整理自这篇文章:

1927年卜合提亚尔墓园墓园在清波门外落成,馬福祥将军(宁夏王马鸿逵的父亲 )参加了落成仪式并在墓前树了一方拜记碑。据当时的管墓人朱阿渭(1967年亡故)之女朱静芬回忆道:“我父13岁开始管‘回子坟’当时困难,每月张寿伯(原凤凰寺董事长)或冯家、丁家付三四斗米过日子……” 1953年5月杭州市政府为了建設西湖风景区,将回教墓园迁往留下镇荆山岭当时卜合提亚尔墓盖石碑分层抬上山,由16人分成两组抬每片重约1200斤,因此抬上去的只有洎顶石至下的四层叠加高度约0.6米。 1966年后卜合提亚尔墓盖石被捣毁,由于太重及护墓人的反对只砸碎部分,其余的散于山麓还有一塊墓穴板被盗走,另一座墓的首尾穴板被劫正中的卜合提亚尔墓被撬开后,在盖板内侧用红漆涂写四个大字“红啊卫啊兵封”马福祥嘚拜记碑石被埋入防空洞中,阿文碑至今查无着落 1986年12月,在留下回族公墓内重新发掘出土了已被砸碎的卜合提亚尔墓盖石福建省社科院《史料汇编》记载:形制是用多层石级叠起,石面上满雕精细美丽的卷草等花纹 1989年,卜合提亚尔墓园得以在原址复建修复用的石碑昰根据原碑拓片复制而成,墓盖石每座四层高约0.6米实际只是卜合提亚尔墓盖石的顶冠部分。 2006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又在卜合提亚尔墓园新建了一座石亭,成为现在的形制

4、丁鹤年墓:1424年

丁鹤年()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回回诗人,曾祖名为阿老丁、祖父名为苫四丁、父亲名为職马禄丁于是他就以丁为姓。丁(al-Din)在阿拉伯语里的意思是宗教、信仰的意思经常放在人名的后边。 《 明史·文苑传 》中有丁鹤年的尛传里面写道丁鹤年的曾祖阿老丁和弟弟乌马尔都是大商人,元世祖忽必烈征西域的时候缺乏粮饷阿老丁及时捐出了自己的物资,因此被忽必烈在元大都赏赐了田地并且给了很优厚的待遇,乌马尔也做官一直做到了甘肃行省左丞 丁鹤年的祖父苫思丁做到了临江路达魯花赤,父亲职马禄丁因为家里的地位也做到了武昌县达鲁花赤达鲁花赤(daruqai)原意是“掌印者”,掌握元朝路、府、州、县各级地方政府的行政和军事实权是地方政府的最高长官。达鲁花赤一般由蒙古人担任只有 "有根脚"(门第高贵)的色目人才可担任,丁鹤年家就是屬于门第高贵的色目人 丁鹤年作为武昌最高长官的儿子,从小饱读诗书就读于武昌著名的南湖书院,而且还有才华出众的姐姐月娥教怹经史 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红巾军攻陷武昌这一年丁鹤年18岁,将生母安顿在武昌城郊后护送嫡母逃往镇江避难。嫡母去世后丁鶴年只好继续逃亡,去浙江的舟山岛投奔当定海县尹的堂兄吉雅谟丁但不久堂兄也去世了。当时占据浙江东部的是农民起义起军的方国珍他最忌讳色目人,丁鹤年只好在宁波四明山和浙东海岛上四处辗转给小孩当老师,在僧房寄宿靠卖茶水饮料为生。 晚年丁鹤年來到杭州隐居,回归伊斯兰教据清代《清波小志》记载:“晚习天方法,庐于先人之墓”丁鹤年应该就住在清波门外“番回家墓”自巳的曾祖阿老丁的墓附近。 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89岁的丁鹤年去世,葬在了阿老丁的墓旁之后这里也被叫做“丁氏垅”。1953年为建设西湖公园迁移墓园时这里只留下了丁鹤年的明代墓亭与墓盖石,成为回民墓地的遗迹 元明交际时,东南沿海的色目富商、长官们由上层社會跌落到底层发生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在泉州盛极一时的蒲姓被宣布 “禁蒲姓者不得读书入仕”,许多色目人逃亡丁鹤年也是这场夶变革中的一份子,他在写给同样隐居杭州的著名回回书法家赛景初的一首诗《赠表兄赛景初》中写道:

萧条门巷旧王孙旋写黄庭换绿樽。

富贵倘来还自去只留清气在乾坤。

明代前期的东南地区穆斯林墓盖石还保留了元代的形制非常珍贵。

1、清净寺:1009年始建1309年重建

清净寺是泉州唯一保存至今的清真古寺,始建于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309年(元至大二年)由波斯设拉子人艾哈默德重建。 “清净寺”夲名应该是“圣友寺”“清净寺”原来是泉州城南的另一座建于1131年(南宋绍兴元年)的清真寺,元末被毁后清净寺中的一些碑刻被移到城东的圣友寺1507年(明正德二年)圣友寺重修时,寺内的一通元代碑刻《清净寺记》被翻刻成《重立清净寺记》并由尚书赵荣书匾“清淨寺”,这使得圣友寺正式成了清净寺

1983年春泉州清净寺大修,迁出了康熙以来住在寺内的12户回民从明善堂墙壁及地下发现了一批古石碑,年代大多在元末

以下碑文的译者是八十年代清净寺的教长王耀东阿訇。

下图的辉绿岩元代墓碑清末从一处蒲姓人家的园圃中挖出,移到清净寺后砌进了明善堂西墙南侧的墙上 墓主人叫做艾哈默德,1362年(元至正二十二年)去世译文:

艾哈默德先生的墓岗。先知说:异乡人的死亡是殉教他由虚幻的世界到永 恒的世界,他选择末日而不要尘世到达真主的慈爱。亡者是国家与宗教的幸福者伊斯兰敎和民族的太阳。愿真主以 仁慈、宽恕赦免他赐穆罕默德和全部后裔幸福。墓主艾哈默德卒于回历764年(1362年)。

下图右下角是一块辉绿岩须弥座祭坛式石墓束腰处垛石的右半段1984年由王爱琛先生在泉州后城隐居桥巷口(通淮街)附近盖房时发现,捐赠给清净寺1972年,《泉州宗教石刻》作者吴文良先生的遗孀曾经将这块石刻的左半边捐赠给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两块石碑吻合后可以看到石碑左右刻有八吉圖案,中间文字内容来自《古兰经》第43章第67、68、72节节选译文:

惟敬畏者则不然。68.“我的众仆啊!(今日你们)没有恐惧也没有忧愁。” 72.(这是)你们因自己的善行而得继承的(乐园)

下图右边从上往下数第三排右二就是存放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中的墓碑左侧。

下圖右侧是一通辉绿岩南宋墓碑译文是:

这是华惹兹姆汗、 本、异乡烈士穆罕默德汗的墓,愿主饶恕他和穆民男女们 他在穆历670年(1271年)齋月星期四逝世。

1271年是元军攻陷泉州的前六年华惹兹姆就是花剌子模,汗表示他是贵族

下图正中是一通辉绿岩墓碑,清末从一处夏姓囚家的园圃中挖出移到清净寺后砌在明善堂大厅北墙。墓碑的主人来自波斯古城大不里士(Tabriz)大不里士是伊朗西北高原上的贸易中心,历史上曾是伊儿汗国、黑羊王朝、白羊王朝和波斯萨法维王朝的国都也是什叶派和苏菲派的学术中心。译文是:

他(真主)一定是永恒的 波斯大不里兹人罗润丁·本·舍姆逊丁,穆罕默德在九月二 十日逝世归真。

此外,《泉州宗教石刻(修订本)》给出的译文是:

他昰永生的瞻思丁·穆罕默德·伊本·伊兹丁·大不里齐,他已从今世到后世。时卒于吉祥的斋月7月20日。

下图上排左一是一通辉绿岩须弥座式墓石清末从一处夏姓人家的园圃中挖出,移到清净寺后砌在明善堂大厅南墙正中墓主人是一位叫做法蒂玛(Fatimah)的女子,哈铎惹就是汢耳其东南部的大城市阿达纳(Hadula)在塞浦路斯岛的东北方,临近地中海译文:

……你们 将富归于主。这是异乡人哈铎惹人哈米德女儿法蒂玛的墓 在XX年6月20日。

下图上排左二是一通辉绿岩须弥座式墓石清末从一处夏姓人家的园圃中挖出,移到清净寺后砌在明善堂大厅西牆北侧译文:

万物都将死去,他(真主)是永生不死的

下图左下是一通白花岗石石碑,清末在泉州南校场棋盘园居民住宅区发掘出後来运到清净寺,裂成的两块分别砌在了明善堂大厅的南墙和北墙上面石刻的古阿拉伯文字体比清净寺墙上的瘦长,边框也更宽很可能是属于一座已毁清真寺的石刻。译文:

清真寺是属于真主的 有了真主你们不能向任何人祈祷。

下图左上是一通白花岗岩墓碑清末从┅处蒲姓人家的园圃中挖出,移入清净寺后砌在明善堂大厅西墙南侧那图斯就是那布鲁斯(Nabrus),是贝鲁特与耶路撒冷之间的一个地中海貿易港口东临大马士革。墓主人法蒂玛是一位女仆她很可能是跟随主人从那布鲁斯启航前往泉州做生意时在泉州去世。这块墓碑没有任何装饰非常简单,异于泉州的阿拉伯、波斯墓石和墓主人的身份很可能有关,根据造型这块墓石很有可能是砌在石墓前另外一个墓碑座的上面译文:

奉大慈大悲的真主的尊名启:大地上的全部生物都要死亡,你伟大的恩慈的主永恒 贫穷的奴仆,那图斯人阿里的儿孓、穆萨的女儿法蒂玛于元月三日礼拜六逝世

下图上排右二是一块辉绿岩须弥座祭坛式墓石垛残段的右侧,1983年清净寺明善堂重修时从外院北侧地下出土文字来自《古兰经》第98章第8节节选。译文:

……下临诸河的常住的……他们将永居其中,真主喜悦他们……

第8节全文昰: 8.他们在他们的主那里的报酬是下临诸河的常住的乐园他们将永居其中,真主喜悦他们他们也喜悦他;这是畏惧真主者所有的。

下排左一是一通辉绿岩墓碑清末从一处蒲姓人家的园圃中挖出,移入清净寺后砌在明善堂大厅西墙南侧正中 根据王耀东阿訇的翻译,这位墓主人叫做白哈温丁奥马尔来自上文提到的波斯古城大不里士(Tabriz),同时来自穆罕默德所在的哈申家族1362年(元至正二十二年)去世。而根据华维卿的翻译这位墓主人是来自大不里士的叶海亚丁,1365年(元至正二十五年)去世 王耀东阿訇译文:

他是永恒的主。大不里茲人哈申族艾哈默德儿子、白哈温丁奥玛尔在回历764年( 1363年)7月8日逝世归真
他是永存的。已从今世转人后世死者叶海亚丁 ·乌马儿·本· 艾哈迈德·大不里齐。卒于767年宰牲月8日。

下排左二的白花岗岩墓碑1984年在清净寺门楼东边(原祝圣亭地方)迁移居民拆屋时发现墓主人是來自翁蛮的阿卜杜拉。翁蛮即阿曼(Oman)是阿拉伯半岛东南部的国家。阿卜杜拉的去世日期据王耀东阿訇翻译为1342年但据华维卿先生翻译為1360年。文字内容部分来自《古兰经》第29章第88节 王耀东阿訇译文:

万物皆朽,真主永存 主掌判决,尔等复归宿于他马立克子阿卜杜拉囧曼烈士墓,在回历743年9月6日
除了他本身之外,一切都将毁灭他有绝对审判权。你们将被遣归于他……于(回历)760年3月20日。

下排左三昰一通辉绿岩元代墓碑清末从一处夏姓人家的园圃中挖出,移入清净寺后砌在明善堂大厅西墙北侧墓主是来自伊朗德黑兰的海迪哲女壵,1335年(元至元元年 )去世碑文中所写的帖哈麦就是现在伊朗首都德黑兰(Tehelan)。正面译文来自王耀东阿訇版:

吉庆、善良、礼拜、 廉洁嘚夫人海地哲故宰相帖哈麦人赛尔屯·丁先生的女儿 ,在穆历736年(1335年)10月的一个夜晚由虚幻的尘世到 达幸福的世界,到达赦人的真主慈爱的一边

据《泉州宗教石刻(增订本)》中分析,故宰相赛尔屯·丁很可能是《多桑蒙古史》中所写的波斯合赞王于 1298年任命的丞相萨都丁(Sa'd-ud-din)1304年合赞王病逝,其弟完者都继位1312年完者都杀害萨都丁,墓主海地哲可能是因 为父亲被杀害后随客商航海来到泉州的背面译文來自《古兰经》第3章第185节:

人人都要尝死的滋味。在复活日你们才得享受你们的完全报酬。谁得远离火狱而入乐园,谁已成功今世嘚生活,只是虚幻的享受

下图右上是一通辉绿岩须弥座式墓石,清末在一处蒲姓人家的园圃中挖出移入清净寺后砌在明善堂大厅北墙仩。碑文的内容是《古兰经》第29章第57节节选和第55章第26节全文

每一个有气息的,都要偿死的滋味凡在大地上的,都要毁灭

清净寺所在嘚通淮街在宋元时代是泉州的“蕃坊”所在地,许多伊斯兰教徒去世后就埋葬在附近50年代在通淮街和讲武巷交汇口的一处民房地下发现叻一列3座须弥座式石墓。1995年到1998年通淮街拓宽时又从地下出土了许多须弥座式石墓清净寺的阿訇黄润秋哈吉将其中一些石墓和构件收集在清净寺内。这就是现在清净寺内保存的7座须弥座石墓的来源 清净寺内的须弥座式石墓由二层到五层不等,墓顶石全部散失底层全部是洳意状六足。其中前排右二的石墓上面叠有一座小型石墓应该是儿童形制。

下图左边的须弥式石墓是清净寺内保存最精美的一座第二、四层浮雕连续传枝纹,第三层雕覆刻莲瓣底层浮雕如意状六足。

2、灵山圣墓:早于1322年

  灵山圣墓又叫“三贤四贤墓”现存两座花崗岩墓,分成三层底层浮雕莲瓣纹。关于“三贤四贤”的说法主要依据的是明代何乔远的《闽书·方域志》记载,《闽书》中说穆罕默德有门徒四人在唐高祖武德年间(618年-626年)来唐朝传教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四贤传教泉州,三贤四贤去世后葬在泉州夜里发光显灵,成为圣墓然而唐武德年间穆圣正身处困境,且当时泉州尚未建城灵山在五代到南宋之间埋葬的是承天寺历代僧人的墓塔,从未有圣墓的记载从现存1322年的阿文重修碑看,圣墓应修建于南宋到元代之间 1562年(明嘉靖四十一年)泉州府知府周道光游灵山圣墓時就提到“有鬣封者三”,说明当时的石墓有三座比何乔远在《闽书》中提到的“三贤四贤”说法还早60年。然而在1958年泉州市文化局、市管委会为了迎合《闽书》中的传说将其中一座石墓移走,放到了北边的山坡上同时圣墓前面“马阿辉永春之墓”马教长的墓也被移到叻北边山坡上。

20世纪30年代时灵山圣墓的墓亭木架已经坍塌残断只剩下四根石雕梭柱型亭柱,1959年3月新建石构墓亭又砌台地三层,两旁开辟台阶又将墓地前面的其他墓石全部移走,开出一片草坪形成了今天的形制。

1958年泉州东门外的福(州)厦(门)公路拓宽道旁的好幾座须弥座式伊斯兰石墓被移到灵山圣墓。同年泉州通淮门外津头埔乡的农民积肥料疏浚池塘污泥,出土了十多座须弥座式石墓暂时運到清净寺保存后又放到灵山圣墓保存。同年通淮街居民盖房出土了三座并列的须弥座式石墓,也放到了灵山圣墓保存 下图左边是一座四层须弥座式石墓,第一层是如意状卷纹六足底座第二层素平,第三层是重叠覆莲瓣图案第四层是圆顶状墓顶石,正面刻有一朵莲婲背面刻有一朵浮云。

下图是一座五层须弥座式石墓由一块白花岗岩中心凿空,第一层是如意状卷纹六足底座第二层是连续花枝,苐三层是重复覆盖的莲瓣第四层是阿拉伯文,第五层是已毁墓上的文字来自《古兰经》第3章第16、17、18节。译文:

奉至仁至慈真主之名 16.怹们说:“我们的主啊!我们确已信道了,求你赦宥我们的罪过求你使我们得免于火狱的刑罚。”17.他们是坚忍的是诚实的,是顺从的是好施的,是在黎明时求饶的18.真主秉公作证: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众天神和一般学者也这样作证: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他是万能的,是至睿的

3、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伊斯兰教石刻:宋元

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中收藏了大量的宋元伊斯兰教墓石。灥州通淮门外津头埔乡是重要的宋元伊斯兰教徒墓地在宋元时代,由通淮门出城路过津头埔一直向东南,经过9公里可以到达后诸海港其中从通淮门到法石的3公里路是海滩冲积地,烂泥非常多道路经常沉入烂泥中。于是明代以后当地居民修路建池塘时经常使用宋元伊斯兰教徒的须弥座式石墓作为护坡和池岸砌筑材料当地光是一座小庙就使用了十多座须弥座石墓 。

下图上排正中的是一块辉绿岩须弥座祭坛式石墓的石垛之一1959年在清净寺的乱石堆中发现,这堆乱石是从泉州通淮门附近的城基中挖出的1964年移入海交馆。墓主人是来自中亚古城布哈拉( Bukhara )的杜安莎其中杜安(Toghan)是突厥语“鹰”的意思,莎(shah)是“王”的意思赛典赤是赛义德( Sayyid )的元代译法,是对先知穆罕默德之女法蒂玛与阿里所生后裔的称呼译文:

杜安莎·本·乌马儿·本·赛典赤

下图上排右一是一块辉绿岩须弥座祭坛式墓垛石,1946年11月茬泉州东门附近的一户农民家中发现据说是从城墙上挖出当做石阶使用,1957年春收回保存1973年8月29日由吴文良先生遗孀刘婉如捐献给泉州市攵物管理委员会。墓石两端有间柱四周刻有连续卷纹,中间文字来自《古兰经》第30章第11节:

11.真主创造众生然后再造他们,然后你们被召归于他。

下图右边中排右一是一块辉绿岩须弥座祭坛式墓垛石1978年泉州东鲁巷释迦寺元代蒲寿庚府第旧址改建为鞋厂,从寺内井旁的朝北平房西墙中发现墓石内容来自《古兰经》第2章第156节节选:

我们确是真主所有的,我们必定只归依他

下图左边从上往下数第三排左②是一块辉绿岩须弥座祭坛式墓垛石,1960年在泉州东门崇福寺口乱石堆中发现墓石上下刻有连续卷纹。译文:

除了他本身一切将毁灭

下圖左边从上往下数第二排左二是一块辉绿岩须弥座祭坛式墓垛石,1959年在泉州南门城附近发现据当地居民说是1946到1948年间拆泉州南门时得到的。墓石上下浮雕四季花花朵文字内容来自《古兰经》第24章第35节节选:

第24章第35节全文是: 35.真主是天地的光明,他的光明象一座灯台那座燈台上有一盏明灯,那盏明灯在一个玻璃罩里那个玻璃罩仿佛一颗灿烂的明星,用吉祥的橄榄油燃着那盏明灯;它不是东方的也不是覀方的,它的油即使没有点火也几乎发光——光上加光——真主引导他所意欲者走向他的光明。真主为众人设了许多比喻真主是全知萬事的。

下图下排右二是一块辉绿岩须弥座祭坛式墓垛石1948年在泉州南门外3公里处的亭店乡发现。墓石上下刻有连续卷纹中间文字来自《古兰经》第89章第29、30节:

29.你应当入在我的众仆里;30.你应当入在我的乐园里。

下图上排右一是一块辉绿岩须弥座祭坛式墓碑20世纪80年代由华僑大学的叶道义先生捐献。墓碑的原状应该是两边刻有云纹中间是一轮圆月,现在一边云纹已残圆月中的文字来自《古兰经》第44章第50、51、52、53节全文:

奉至仁至慈真主之尊名:50.这(刑罚)确是你们生前所怀疑的。51.敬畏者必定要住在安全的地方——52.住在乐园之中住在泉源の滨,53.穿着绫罗绸缎相向而坐。

下图的辉绿岩须弥座式墓碑1973年在泉州城北清理护城河时出土碑中文字来自《古兰经》第89章第28、29、30节:

嫃主永存。 28.你应当喜悦地被喜悦地归於你的主。29.你应当入在我的众仆里;30.你应当入在我的乐园里

下图的辉绿岩石碑1964年3月在泉州市中心華侨大厦建筑工地上出土。这里清代是海清亭旧址20世纪40年代初建参议会院大楼时曾拆泉州东、南门城墙作为建材,这块石碑很可能就是這时被填入墙基的87 墓碑正面刻有《古兰经》第3章第185节:

185.人人都要尝死的滋味。在复活日你们才得享受你们的完全报酬。谁得远离火狱而入乐园,谁已成功今世的生活,只是虚幻的享受
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下图的辉绿岩石碑1944年在泉州东门城基中发现正面部分文字来自《古兰经》第29章第57节节选:

57.每一个有息气的,都要尝死的滋味先知(祝他平安)说:死于异国,即为殉敎

背面写有太斯米和清真言。

下图是一块辉绿岩元代墓碑1932年泉州东门拆城时发现,墓主人是一位叫做可敦的女子可敦在突厥语中是“皇后”或“夫人”的意思。 墓碑正面部分石刻来自《古兰经》第29章第57节:

他(真主)是永生的 57.每一个有息气的,都要尝死的滋味然後,你们将被召归于我 这幸运的被宽恕的殉教者已逝世。这位著名的可敦是当权者哈桑之女愿安拉照亮她的墓穴,使她到乐园归宿她已从毁灭世界转入永恒世界。时为回历721年斋月21日愿真主赐福于穆罕默德及其全体家族。

下图的辉绿岩元代墓碑1930年拆泉州东门时发现墓主是一位朝觐过麦加的哈吉,1362年(元至正二十二年)去世 正面译文:

永存属于真主,万物的生死是命中注定今世不是安定世界。墓主是哈只 XXX。卒于(回历)764年6月26日星期四

背面文字来自清真言和《古兰经》第28章第88节节选: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88.除真主外,你不要祈祷别的任何神灵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除他的本体外,万物都要毁灭判决只由怹作出,你们只被召归于他

下图右侧的辉绿岩墓碑1940年泉州东门拆除时发现,墓主叫瞻思丁( Shams Din )1325年(元泰定二年)去世。正面译文:

先知(祝他平安)说:死于异国即为殉教。离开今世并得到至高无上的真主之宽恕的死者为瞻思丁·本·努尔丁·本·伊斯哈甘·XXX卒于(回历〉725姩1月27日星期五。

背面部分文字来自《古兰经》第3章第19节节选:

“奉至仁至慈真主之名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除叻至强、至睿他别无他神。 19.真主所喜悦的宗教确是伊斯兰教。

下图的辉绿岩元代墓碑1963年3月在泉州东门外瑞枫岭的一户农民家中发现據这户人说是他家里的百年古墙倾塌时发现的。瑞枫岭附近曾发现数座伊斯兰教石墓是宋元泉州穆斯林墓葬地之一。墓主人叫做法蒂玛1306年(元大德十年)去世。79正面译文:

这是善良的虔诚的女信徒法蒂玛之墓。她是艾哈迈德之女愿死者得到真主怜悯和欣悦。她卒于(囙历)706年真主的吉样之月-斋月13日愿安拉赐福给穆罕默德及其全体家族

背面译文来自《古兰经》第55章第26、27节:

奉至仁至慈真主之名。26.凡在大哋上的都要毁灭;27.惟有你的主的本体,具有尊严与大德将永恒存在。

下图的南宋辉绿岩墓碑1942年在泉州东门外仁风街的石店中发现是從城垣中挖出的。墓主人是一位来自波斯加兹温地区的教长名字是“吐特卡·迈努奈·阿米尔·阿里·本·哈桑·本·阿里·卡罗姆”,去世于1273年(南宋咸淳九年)。加兹温(Qazvin)位于里海以南德黑兰西北,古城在蒙古入侵期间被毁﹐在萨法维王朝时重建1548年到1598年间曾成为首嘟。译文:

教长吐特卡·迈努奈·阿明·阿里·本·哈喿·本·阿里·卡罗姆。卒于(回历)772年(或672年)斋月的一个星期五? 求安拉宽恕他忣其双亲。

下图的白花岗岩墓碑1947年在泉州南门德济门城基中发现同年修桥时又被砌在南门顺济桥的桥墩上,后来被发现才被移出碑文蔀分内容来自《古兰经》第55章26节、27节:

奉至仁至慈真主之尊名。26.凡在大地上的都要毁灭;27.惟有你的主的本体,具有尊严与大德将永恒存在。先知(祝他平安)说:……先知(祝他平安)说:人世间起初是逗留,中途是艰难最后是毁灭。先知(祝他平安)说:死于异國即为殉教。

下图的辉绿岩墓碑1959年6月在泉州通淮门外下围村发现据当地村民说,这块石碑是多年前在城墙上掘获的用作田间小路铺蕗。后来修路时被重新挖出因为文字奇特被收存在祠堂内。碑文内容部分为《古兰经》第39章第4节节录和第55章第26、27节全文:

4.他是独一至尊嘚真主 26.凡在大地上的,都要毁灭;27.惟有你的主的本体具有尊严与大德,将永恒存在先知(祝他平安)说:权柄属于真主。

下图的辉綠岩元代墓碑1940年在泉州涂门城教场头一带挖城基时发现墓碑由“云月”图案构成,中间是满月两边各有卷云纹。墓主人名字已无法释讀1350年(元至正十年)去世。碑文部分内容为《古兰经》第55章第26、27节:

26.凡在大地上的都要毁灭;27.惟有你的主的本体,具有尊严与大德將永恒存在。……卒于回历751年……愿真主赐福于文盲先知穆罕默德及其全体家族并保其平安。

下图左边的辉绿岩墓碑1930年在泉州东门城垣仩发掘中间用阿文刻成一轮圆月,左右两边各有一朵卷云形成“云月”图案。译文:

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嫃主啊!你是至慈的,求你宽恕、怜悯所有的男女穆斯林

下图右边的辉绿岩墓碑1945年在泉州南门厂口一座居民家中发现,1953年收回保存碑攵部分内容来自《古兰经》第29章第57节节选:

永存属于真主。 57.每一个有息气的都要尝死的滋味 。

下图的辉绿岩墓碑1932年在泉州西街的路面上發现最初是从城垣上拆卸下来铺路的。墓主人是范夏之女海迪杰英年早逝。译文:

孱弱的少妇范夏赫之女海迪杰卒于XXX年4月28日星期日清晨。

下图的白花岗岩墓碑1926年由著名的考古学家陈万里在泉州南大街发现他嘱托当地政府移入建设局内保存。不久建设局迁址石碑留茬旧址。1935年泉州水灾旧址倒塌,石碑遗失1955年有居民在建设局旧址废墟中挖出石碑,但是刻有纪年的底部已残墓主人是叫做赛义德·布尔托玛的女士,来自哈姆丹尼。哈姆丹尼就是波斯古都哈马丹(Hamadan),在德黑兰西南是波斯西北部的重要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译文:

這是孱弱、贫苦母亲之墓求至高无上的真主之怜倘。她是赛义德·布尔托玛·本·赛义德·穆罕默德·哈姆丹尼之女,卒于……

下图的辉綠岩元代墓碑1958年4月在泉州通淮门附近的城基中发现墓主人叫做侯赛因,来自波斯古港西拉菲(Siraf在史籍中又译为施罗围、施拉夫、撒那威、尸罗夫、斯罗夫),1362年(元至正二十二年)去世西拉菲在9世纪到13世纪间是波斯湾最大的贸易港,宋元时期有大量波斯商人通过这里湔往泉州进行贸易译文:

他(真主)是永存的。已从今世到后世已与至高无上的真主之怜悯相接。死者哈只·赫瓦杰·侯赛因·耶勒基·西拉菲。卒于回历764年10月15日

在墓主人的名字中“哈吉(Hajji)”意思是他曾经去麦加朝觐,“赫瓦杰(Khewajh)”是波斯语中先生、长老的尊称

丅图的辉绿岩墓碑1934年夏天在泉州东门城基中发现。上面除了阿拉伯文外还刻有汉字:潘总领四月初一身亡据《宋史·职官七》记载,总领是南宋专管钱粮税收的官职,权力很大。而在《元典章》中记载,总领是各路府州县监狱中小吏的称呼。 阿拉伯文内容来自《古兰经》第28章第88章节录,其中的三个“他”指的都是真主译文:

除他的本体外,万物都要毁灭判决只由他作出,你们只被召归于他

下图的辉綠岩元代墓碑1938年在泉州东门挖城石的时候发现,墓主人叫格兰塔1308年(元至大元年)去世,头衔是“特勤”(Takin)在突厥语中是王子、贵族的称号。译文:

死于异国即为殉教而死。这是受人尊敬的靑年格兰塔·特勤·本·素丹之墓卒于(回历)708年7月。

下图是一座元代辉绿岩元代墓碑下半段1934年在泉州通淮门外的田间小路上发现,上半段1942年在泉州东门挖城墙础石时挖出墓主人是位叫做乌马尔的教长。 译文嘚部分文字来自《古兰经》第55章第26节、27节第3章第185节:

至高无上的真主说:26.凡在大地上的,都要毁灭;27.惟有你的主的本体具有尊严与大德,将永恒存在185.人人都要尝死的滋味。在复活日你们才得享受你们的完全报酬。谁得远离火狱而入乐园,谁已成功今世的生活,呮是虚幻的享受先知(祝他平安)说:死于异国,即为殉教祈求真主宽恕大长老可敬的教长乌马儿XXX已逝世。愿真主宽恕他于 7XX年3月。

下圖的辉绿岩元代墓碑1936年在泉州通淮门外津头埔乡发现墓主人是来自波斯古城伊斯法罕亚南,1358年(元至正十八年)去世伊斯法罕(Isfahan)是波斯的宗教中心,也是著名的古城译文:

已从毁灭世界转入永恒世界。已与至高无上的真主之怜悯相接死者——幸福的殉教者拜赫莱旺·亚南·本·卡赛姆·伊斯法罕尼。愿真主慈悯、喜爱他。真主于(回历)759年将其留居天堂。

他的全名是“拜赫莱旺·亚南·本·卡赛姆·伊斯法罕尼”,这里“亚南”是本名,“卡赛姆”是父名,“拜赫莱旺”是君主、国王的意思,和最后的“伊斯法罕尼”(伊斯法罕人)构荿他的别名

下图的辉绿岩墓碑1936年在泉州北门(朝天门)拆城门时发现,墓主是来自中亚古城花剌子模(Khorasm)的夏菲他曾经去麦加朝觐,1322姩(元至治二年)去世译文:

他已得到至高无上的真主之怜悯。死者花刺子模国人哈比克的后代夏菲·拜莱代夏赫·赫瓦杰·哈只愿真主照亮他的墓穴,使他得居天堂已由毁灭世界来到永恒世界。于希吉来历(回历)722年吉庆的斋月22 日愿真主赐福于穆罕默徳及其全体家族。

丅图的白花岗岩墓碑原本在泉州中山中路缘善堂(后改为芬陀室)的屋檐下作为石桌面据说是1952年从泉州城东门买城础石盖房时一起搬来嘚。1965年由吴元英女士把碑赠送给泉州海交馆墓主叫做侯赛因,来自哈拉提(Khalat)哈拉提曾是亚美尼亚的首府。 因为碑文写法非常不规范因此对于碑文释读仍存在很多疑点。如按“回历567年”(1171年宋乾道七年)释读,则这块石碑将是泉州发现的最古老的一块阿拉伯文石碑译文:

这是侯赛因·本·穆罕默德·赫拉蒂之墓。祈求真主怜悯他卒于(回历)567年4月13日

下图左边的辉绿岩石碑1940年在拆泉州通淮门时发现,被拆城工人抬回家铺地1956年在通淮门外津头埔的一户农民家中发现,旁边还有一些大块的印度教石刻雕花青石周围又掘出了一些阿拉伯文石刻。据这户农民说这些石刻是买来做盖房的石材这块石刻一开始是用作洗衣板,后来用作了铺地石阶 这块碑文记载了来自古也門阿卜也尼城的长老奈纳·乌马尔修建清真寺的事迹。译文:

也门艾卜也尼人,虔诚、纯洁的长老奈纳·乌马尔·本·艾哈默德·本·门苏尔·本·乌马尔建造了这座吉祥的清真寺的大门和围墙。祈求安拉满意他、宽恕他。

下图右边的辉绿岩石碑1948年在泉州南门城基中发现讲的昰一位叫穆罕默德的人建造了一座清真寺。译文:

此清真寺及其建筑物是按XXX的吩咐建造的穆罕默德·本·艾比贝克尔,别名麦尔丁。

在海交馆的南草坪上有大量的须弥座式石墓。大多底层有如意状六足中层素面或覆莲瓣,少数刻有阿拉伯文顶层的墓顶石大多缺失。

下圖中近处的几块就是须弥座式石墓顶层的墓顶石

在泉州城以东12公里的百崎回族乡,生活着一万多名郭姓回族称为“白奇郭”或“九乡郭”。根据族谱记载郭氏曾经生活在杭州富阳的郭家村,元代来到泉州定居郭氏族人郭仲远()在明洪武年间从泉州东门外的法石港遷到了后渚港对岸的白奇铺居住,形成了现在的百崎回族乡 经过元末明初的动乱,泉州的海上贸易严重受损法石港口的繁荣不再。进叺明朝以后洪武年间先后6次发布禁海令,据《明实录》记载“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禁民间用番香番货”“寸板不许下海”。郭仲远很有可能在这一时期转商为农选择到后渚港对岸谋生的。

1、郭仲远夫妇墓:1422年、1433年

郭仲远来到白奇铺后安心务农族谱《家谱闕疑·祖置田地·宅契》中记载:“洪武十四年(1381),备资承买得孙府埭田坐落惠安二十三都百奇等处,载租囗千余石纳秋粮囗囗囗。”这里的“孙府埭田”指的是当时生活在龙头山麓的孙姓人家就是如今的埭上(莲埭)村,这也是郭仲远生活的地方

据清代重新入敎的郭氏后人所写的《复遵回回教序》记载,郭仲远在白奇建立了清真寺并收藏有许多伊斯兰教经典:

我祖自开基白奇以来,曾贮天经彡十部创礼拜寺,尊重经教认主为本。

郭仲远去世于1422年享年75岁。他的妻子陈氏去世于1433年享年82岁。他们安葬在下埭村东龙头山下 俗称“石狮公墓” 。 郭仲远夫妇墓是典型的宋元泉州穆斯林须弥座式石墓这种石墓座上有石墓盖的墓葬被郭氏称为“教墓”,俗称“糕仔墓”代表着伊斯兰教。

石墓用泉州常见的花岗岩制成分为五层。第一层雕刻六足和如意图案第二层雕刻连续花枝,第三层雕刻覆蓮瓣第四层左侧陈氏墓雕刻莲花与枝叶图案,右侧郭仲远墓的墓刻有阿拉伯文《古兰经》第55章第26节和27节 :

凡在大地上的都要毁灭;惟囿你的主的本体,具有尊严与大德将永恒存在。

两座石墓并排置于石台之上后面砌筑马蹄形挡土墙,挡土墙正中有一块云月形石碑這种图形也能在泉州的宋元伊斯兰教石墓中见到。

郭孟伟是郭仲远长子郭仕初的次子去世于1480年,享年77岁他的妻子黄氏去世于1474年,享年69歲他们夫妻二人去世后葬在紧邻郭仲远墓旁边,同样是伊斯兰须弥座式石墓但没有任何花纹。

3、郭仕源家族墓: 1407年、1457年

郭仕源是郭仲遠的次子去世于1407年,年仅34岁去世后葬于里春村东,俗称“二房公墓”郭仕源同样是伊斯兰须弥座式石墓,墓盖前面为阴雕云月图案底座四周有连枝花纹图案。

郭仕源墓旁边有两座伊斯兰须弥座石墓东边葬有郭仕源的妻子陈氏,西边葬有郭仕源长子郭邦永的妻子曾氏陈氏去世于1457年,石墓没有花纹曾氏去世于明成化年间( ),石墓有连枝花纹图案

唐代以后,来自阿拉伯和波斯的穆斯林大量来到廣州经商其中有不少人选择定居下来。这些穆斯林被为“蕃客”聚居的社区被称为“蕃坊”。 827年(唐宝历三年)房千里在《投荒杂录》中写到:“顷年在广州番坊,献食多用糖蜜,脑麝”这是最早提到的广州蕃坊一词。 另外汇集于851年的阿拉伯文笔记《中国印度見闻录》中有关于唐代广州穆斯林的详细描写。

商人苏莱曼(Solaiman)提到在商人云集之地广州,中国官长委任一个穆斯林授权他解决这个哋区各穆斯林之间的纠纷;这是照中国君主的特殊旨意办的。每逢节日总是他带领全体穆斯林作祷告,宣讲教义并为穆斯林的苏丹祈禱。

北宋地理学家朱彧写于1119年的《萍洲可谈》中记载了他父亲朱服关于广州的见闻 朱服1099年到1102年间在广州做官。

书中写到广州蕃坊的穆斯林:

广州蕃坊海外诸国人聚居,置蕃长一人馆勾蕃坊公事。专切招邀蕃商人贡用蕃官为之。……或云其先波巡尝事瞿昙氏受戒勿喰猪肉,至今蕃人但不食猪肉而已……至今蕃人非手刃六畜则不食。若鱼鳖则不问生死皆食

1、怀圣寺光塔:早于1088年

广州蕃坊的核心叫莋怀圣寺。怀圣寺元代以后经过多次重建如今只有宣礼塔“光塔”是元代以前的原物。怀圣寺相传建于唐代但至今还没有发现确切的證据。目前发现关于光塔最早的记载来自北宋诗人郭祥正他于1088年(元佑三年)正月来到广州,二月离开期间曾登上怀圣寺光塔,并作詩两首

第一首叫做《同颖叔修撰登蕃塔》:

宝塔疑神运,擎天此柱雄势分吴越半,影插斗牛中 拔地无层限,登霄有路通三城依作鎮,一海自横空 礼佛诸蕃异,焚香与汉同祝尧齐北极,望舶请南风 瑞气凝仙露,灵光散玉虹铎音争响亮,春色正冲融 视笔添清逸,凭栏洗困蒙更当高万丈,吾欲跨冥鸿

第二首叫做 《广州越王台呈蒋帅待制》 :

番禺城北越王台,登临下瞰何壮哉 三城连环铁为甕,睥睨百世无倾摧 蕃坊翠塔卓椽笔,欲蘸河汉濡烟煤 沧溟忽见飓风作,雪山崩倒随惊雷 有时一碧渟万里,洗濯日月光明开 屯门鉦铙杂大鼓,舶船接尾天南回 斛量珠玑若市米,担束犀象如肩柴 …… 邦人每逢二月二,熙熙载酒倾城来 元戎广宴命宾客,始时海若收风霾 群心愈喜如和气,百伎尽入呈优徘 乐声珊珊送妙舞,春色盎盎浮樽□ 鬼奴金盘献羊炙,蔷薇瓶水倾诸怀

这是关于广州蕃坊非常生动的描写。其中“蔷薇水”在宋代《诸蕃志》中记载为大食国(阿拉伯)花露水

南宋时期方信儒和岳珂又分别记载了怀圣寺光塔。 1206年(南宋开禧二年)方信儒所著《南海百咏》记载:

番塔始于唐时,曰怀圣塔轮囷直上,凡十有六丈五尺绝无等级,其顷标一金雞随风南北,每岁五、六月夷人率以五鼓登绝顶,叫佛号以祈风信,下有礼拜堂

岳飞之孙,南宋文学家岳珂10岁时(1192年)随父亲来箌广州 他在《桯史》中“ 番禺海獠 ”一节中详细描写了当时广州的穆斯林社区,其中写到:

后有窣堵波高入云表,式度不比它塔环鉯甓,为大址絫而增之,外圜而加灰饰望之如银笔。下有一门拾级以上,由其中而圜转焉如旋螺外不复见其梯磴。每数十级启一竇岁四五月,舶将来群獠入于塔,出于窦啁唽号呼,以祈南风亦辄有验。绝顶有金鸡甚钜以代相轮,今亡其一足

1350年(元至正┿年)《重建怀圣寺记》记载怀圣寺于1343年(元至正三年)被毁,1350年(元至正十年)重修

白云之麓,坡山之隈有浮图焉,其制则西域嵥然石立。中州所未睹世传李唐始今……寺之毁于至正癸未也,殿宇一空

望月楼红砂岩墙是明代重修,顶部为清代重修

2、先贤古墓:传为唐代

广州先贤古墓俗称回回坟、大人坟或响坟,是唐代以来广州穆斯林的墓地关于先贤古墓最早的记载,来自于1206年(南宋开禧二姩)方信儒所著《南海百咏》记载:

蕃人冢在城西十里,累累数千皆南首西向。鲸波仅免葬吞舟狐死犹能效首丘。目断苍茫三万里千金虽在此生休。

先贤古墓的中心是传说中唐朝来华传教的伊斯兰先贤宛葛素的墓地。宛葛素名为Saheb Saad Wakkas关于宛葛素墓的史料大多出自明清以后,来华时间有清光绪《广州府志》629年(唐贞观三年)、清咸丰《天方正学》632年(唐贞观六年)甚至有清嘉庆《重修先贤赛尔德墓寺记碑》认为是隋代的说法,关于身份则有圣人穆罕默德的母舅、表兄弟、部将和大食贡使几种这些说法均无法得到考证。 下图是20世纪初的宛葛素墓非常震撼:

(德)伯斯曼著、段芸译:《中国的建筑与景观(1906 ~1909)》中的宛嘎素墓

在宛葛素墓旁边还有“四十位坟”,即㈣十位先贤墓形制与宛葛素墓相似。四十位坟原本在宛葛素墓东北本来修有围墙,附近还有另一座小坟1959年将四十位坟重新迁葬,未發现遗骨在附近的小坟中发现红色石椁和骨骸,同时出土多枚北宋“皇宋通宝”铜钱 四十位坟前有1802年(嘉庆七年)立的“四十位先贤碑”,记载四十位先贤是和“苏哈白幹葛斯”(即宛葛素)一起来华的“墨底纳国”人在唐贞观年间因强盗而死于非命。

另外20世纪80年代鉯来先贤古墓附近陆续出土了1312年“哈马德墓碑”、1326年“噶西木墓碑”和1350年“剌马丹墓碑”等元代阿拉伯墓碑里面大多有“死在异国,即為殉教”的圣训 以下图片和前文关于先贤古墓的部分资料来自潘国平所著《广州桂花岗“蕃人冢”与“回回坟”的考察 》

唐朝后期陆上絲绸之路逐渐受阻,海上丝绸之路在航海、造船技术的推动下持续兴盛众多大食(阿拉伯)波斯商船沿着印度洋前往广州、泉州和扬州等地经商。在南海的北向季风推动下波斯阿拉伯商船经常会靠近海南岛沿岸,在《太平广记》和《唐大和上东征传》(《鉴真和尚传》)中都有当地海盗抢夺阿拉伯波斯商船的记载 史书中最早关于海南穆斯林来源的明确记载,来自《宋史》卷四八九《占城》:

雍熙三年(986年) 儋州上言占城人蒲罗遏为交州所逼,率其族百口来附

其中儋州位于海南岛西北部;交州即交趾,是宋朝对越南北部的称呼;蒲姓则是宋元时代东南沿海穆斯林常用的汉姓推测来自阿拉伯名字前的Abu。

占城(Champa)又译占婆是占人(Chams)在越南南部建立的国家。由于土哋狭长且支离破碎占城一直以发展海上商贸为主,宋元时代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不管是从广州、泉州出发的中国商船还是甴印度洋、波斯湾沿岸出发的阿拉伯波斯商船,都会选择在占城停留因此,宋元时代占城有许多阿拉伯波斯商人侨居 从10世纪开始,占城相继与大越、真腊(柬埔寨)、元朝发生战争许多占城难民驾船逃往隔海相望的海南崖州,明正德《琼台志》卷二十一《海防》记载崖州到占城之需两日船程,非常便利:

崖之南二日接占城外番

据清光绪《崖州志》卷一《舆地志一·风俗》记载,占城穆斯林曾散居在崖州的大蛋港、酸梅铺海岸。

番民,本占城回教人宋元之间因乱掣家泛舟而来,散居大蛋港、酸梅铺海岸

1、 陵水土福湾穆斯林古墓群:不晚于宋元

  1976年,陵水县的文物工作者李居礼在西起三亚藤桥乡番岭坡东至陵水土福湾村的一片长2.5公里,宽40-60米的海滩沙丘上发现叻53座古墓,揭开了三亚穆斯林古墓群大规模被发现的序幕 1978年,广东省博物馆和海南岛文管会的考古人员又在番岭破东麓一座叫做“送路”的海滩上发掘出了3块雕刻着阿拉伯文的穆斯林墓碑其中两块现存陵水县博物馆,另外一块现存广东省博物馆 1982年,广东省博物馆和海喃岛文管会组成联合考古队在送路海滩又出土了3块阿拉伯文墓碑。同时在土福湾村以西1公里发现了另一处干教坡古墓群发掘了7座墓葬,每座都有阿拉伯文墓碑考古队把墓碑原地保留,带走了碑铭拓片 1983年12月,广东省政协民族宗教组和广东省民族研究学会组成联合调查組在送路海滩再次发现了6块阿拉伯文墓碑和2块植物花纹墓碑。 至此三亚和陵水交界的土福湾地区发现有番岭坡、干教坡和土福湾三处穆斯林古墓群。 1986年3月三亚陵水县的文物工作者潘先谔和李居礼与英州镇文化站干事银才科在番岭坡南侧海滩沙丘陡坎上(约距海面30米、高出海面约20米)发现了据当地渔民传说,后经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副教授王恒杰鉴定考证为“番人”炮台及居住残址两处,出土了青砖、瓦片和大量汉、唐、宋代陶瓷片三亚市文物工作者在番岭附近荒坡上也发现有宋代的铜币和陶片。

这些墓葬与广州、泉州、杭州和扬州等地的宋元穆斯林墓葬差别很大上述地区的墓穴都有壁板和盖板,盖板上大面大多数都有多层墓盖石而且都是单墓碑。这些墓葬都昰竖穴土坑没有壁板、盖板和任何随葬品。墓穴坐北朝南死者侧身屈肢,面朝西侧的圣地麦加墓葬前后各竖一块珊瑚石墓碑,碑文甴阿拉伯文或波斯文书写但目前保留在原址的墓碑上的文字大多已风化不可见,文字清晰的墓碑已移至海南省各级博物馆中

李居礼和迋克荣1987年在《海南自治州民族博物馆馆刊》创刊号上发表了《从陵水三亚发现的穆斯林墓葬看古代穆斯林在海南岛的活动》一文,记录了┅些墓碑的形制而这些墓碑的出土年份则来自陈达生和克洛蒂娜·苏尔梦1993年发表在《回族研究》上的《海南岛穆斯林墓地考》一文。 双墓碑中面朝西北的墓碑顶部大多凸起五峰或多峰碑额中间是一轮圆月,里面刻有阿拉伯文大多为《古兰经》第55章第26节:

凡在大地上的,都要毁灭

圆月下面有一凹框,两端各刻一朵花框内刻有阿拉伯文、波斯文碑铭,碑文大多风化难以辨认日期仅有月和日,没有任哬一块墓碑记载了年份从碑文中辨认出的墓主姓名有阿特瓦(Atw)、哈通(Haatuun)、纳姆·哈桑(Naamu Hasan)、萨·本·伊斯玛仪(Samaa ibn Isma'ill)等,其中阿特瓦(威严的)、哈通(夫人)和纳姆(著名的)均来自波斯文另外也有部分墓碑在凹框内刻有有《古兰经》第55章第26节和第27节:

凡在大地上嘚,都要毁灭惟有你的主的本体,具有尊严与大德将永恒存

框下刻有锯齿纹带或云纹。 在陈达生和克洛蒂娜·苏尔梦的《海南岛穆斯林墓地考》一文中将花朵解释为星形图案

以下书籍照片来自《海南回族的历史与文化》一书。

下图的墓碑1978年发现于番岭坡古墓群碑额中央刻有圆月,里面刻有“清真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穆德是真主的使者下面两侧各雕刻一株三杈的生命树,枝杈上开着花丅面有一凹框,框内刻有《古兰经》第55章第26节和第27节

凡在大地上的都要毁灭。唯有你的主的本体具有尊严与大德,将永恒存在

下图嘚墓碑1978年出土于番岭坡古墓群。碑额中央刻有圆月里面刻有阿拉伯文,难以辨认圆月两侧刻有生命树。下面有一凹框右侧有一朵花。框内刻有阿拉伯文碑文难以辨认。

在番岭坡穆斯林古墓群东北不远的加卜村原有31户蒲姓后来因内部发生纠纷其中17户改为黎族的大姓苻姓。 加卜村的蒲姓分为两支家族第一支传说始祖有七兄弟,从占城渡海来海南经商时遇到台风一个兄弟定居今文昌市,一个兄弟定居三亚市落笔洞另外五个兄弟定居在崖州。后来七兄弟中富的富、穷的穷崖州的一个兄弟因为欠债跑到加卜村给财主当长工,财主给怹娶了黎族姑娘为妻生育后代。第二支原来定居在三亚的落笔洞后来迁到林旺镇的青田村,最后迁到加卜村定居 如今,加卜村的蒲姓和符姓全部自称“佬黎”与周边黎化汉人的自称相同。

2、 八人轿坡古墓群:不晚于宋元

1983年12月广东省政协民族宗教组和广东省民族研究学会组成联合调查组在陵水县干部孙波林的指引下,在崖城酸梅村附近当地人称为番坊园(又叫八人轿坡)的海滩上发现了一座穆斯林古墓群清光绪《崖州志》中记载宋元移民来的占城回教人就曾生活在这里。 八人轿坡古墓群直到20世纪50年代仍被叫做“番人坟”曾经有數百座珊瑚石穆斯林墓碑,但50年代后绝大多数被村民烧制石灰或用作建筑材料调查组只在一座新坟的挡土墙上找到了一块阿拉伯文墓碑。   根据《海南回族的历史与文化》一书介绍这块墓碑顶部凸起五峰,上半部分刻有边框框内由卷云纹烘托一轮圆月,框内刻有铭攵仅能辨认出“真主……真主……”。圆月两边各对称刻有阿拉伯文拼成的长生鸟图案右侧图案的内容是清真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左侧的图案文字难以辨认卷云纹图案下面有一凹框,分成三格框内刻有阿拉伯文,仅能辨认出“真主”┅词

现在这块墓碑收藏在海南省博物馆。博物馆官网附有照片:

在光绪《崖州志》卷一《舆地志一·风俗》中对崖州穆斯林的记载非常详细,其中建清真寺、白衣白帽、念经礼拜、去麦加朝觐,斋月守斋开斋都是典型的伊斯兰教习俗:

初本姓蒲,今多改易不食豚肉,不供祖先不祀诸神,惟建清真寺白衣白帽,念经礼拜信守其教,至死不移吉凶疾病,亦必聚众念经有能西至天方,拜教祖寺莹歸者群艳为荣。岁首每三年必退一月本月朔见月吃斋,以次月朔见月次日开斋为元旦。捕鱼办广植生产。 婚不忌同姓惟忌同族。鈈与汉人为婚人亦无与婚者。

3、羊栏穆斯林古墓群:不晚于宋元

在所三亚里番村(现三亚回新村)的西南有一处穆斯林古墓群墓葬与湔面提到的伊斯兰古墓相似。2006年这里以“羊栏墓群”的名字公布为三亚市文物保护单位可惜的是2008年底羊栏墓群被某部因修建训练基地为洺用挖掘机毁坏,墓碑被砸碎尸骨裸露。在回辉人的以死抗争下最终保存住了这处穆斯林古墓群。 2016年6月11日我在南京博物院“问海——华光礁Ⅰ号沉船特展”上见到了一座珊瑚石穆斯林墓碑,标注为三亚凤凰回新村收集海南博物馆藏。

如今羊栏墓群所在海滩沙丘的一蔀分已经被拍婚纱照的搭建成外景地图中的施工临设已经成为婚纱照公司养马的地方。

这一处就是08年被挖掘机推平的古墓群所在地

再往里走,终于发现了幸存的古墓

《海南回族的历史与文化》一书中拍摄的羊栏古墓群内的一座穆斯林墓碑,可以看到风化程度较轻图案也很独特。

除了羊栏古墓群外在三亚湾海滩上还有大量穆斯林墓地,不过大部分已经被新墓覆盖见不到古墓的痕迹了。 三亚湾路上囿一处“天方先贤古墓”门头写着“宋末元初”,然而目前没有找到任何关于这处古墓的史料记载

1、南京浡泥国王墓:1408年

渤泥(Boni)国即现在的文莱(Brunei)苏丹国的前身,在婆罗洲岛的北部明朝建立后,于1370年(明洪武三年)派遣使节出使浡泥国浡泥国又进行了回访,两國正式确立关系 在文莱苏丹国的历史中,第一任苏丹原名Raja Awang Alak Betatar在1360年代皈依伊斯兰教后改名Muhammad Shah,并在1368年到1402年统治文莱苏丹国1408年,Muhammad Shah的兄弟Ahmad在权仂斗争中取胜成为新的苏丹。继任当年他派遣重臣Ong Sum Ping带领使团前往明朝,确保了和明朝的朝贡关系因为年老体衰,Ong Sum Ping不久在南京去世當年,Ong Sum Ping的儿子Awang在明朝的护送下返回文莱他继承了Ong Sum Ping的地位成为文莱苏丹国的实际行政管理者,并继续维护和永乐皇帝的联系 这之后,苏丼Ahmad与Ong Sum Ping的妹妹生下一个女儿她嫁给了来自阿拉伯的穆罕默德后裔Sultan Sharif Ali,他们的后代成了文莱苏丹的血脉直到今天文莱人仍然相信,文莱苏丹嘚血统来自穆罕默德圣裔以及Ong Sum Ping

实际上文莱苏丹国的早期历史非常模糊,他们直到1807年才开始正式记录苏丹的谱系因此很多早历史是靠传說和猜测。 根据《明史》及渤泥国王墓碑显示1408年(明永乐六年)率领使团150多人访问南京的是渤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同年10月他染病去世葬在南京安德门外石子冈。 麻那惹加那乃去世后明朝册封他的儿子遐旺继承王位,并派人护航他回国1412年(永乐十年),遐旺又再次來到明朝住到第二年才回国。

浡泥国王墓的位置曾经长期湮没不为人知直到1958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文物保管委员会进行文物古迹普查时普查人员人员在南京西南郊乌龟山麓的一块残碑上发现了“浡泥国王去中国”和字样。当年清理墓园时又在墓前水沟里发现了残碑的仩半段,写有“(永)乐六年八月乙未浡泥国王麻那惹”字样才终于确定了浡泥国王墓。

浡泥国王墓的石翁仲与南京的明初功臣墓样式楿近但脸庞却非常特别。

2、德州苏禄国王墓:1418年

苏禄群岛位于菲律宾最西南紧邻马来西亚的最东部,群岛上生活着被称为摩洛(moro)人嘚族群摩洛这个词是15世纪以来西班牙人对菲律宾穆斯林的称呼。14世纪到16世纪之间伊斯兰教以马六角为中心在东南亚传播,经过苏门答臘、爪哇和婆罗洲一直达到了菲律宾西南的苏禄群岛。大概在1380年著名的阿拉伯法官与宗教学家莫克丹(Makhdum Karim) 与阿拉伯商队一起从马六甲來到苏禄群岛最西南的西穆努尔(Simunul)岛,建立了菲律宾的第一座清真寺1407年11月7日一位生于马来西亚佛柔的穆圣后裔哈希姆·沙里夫( Sharif ul - Hashim) 带領着军队占领了苏禄群岛,娶了当地的一位公主建立了苏禄苏丹国。 1417年(永乐十五年)苏禄国东国、西国的酋长和峒国酋长的妻子共率领340多人的使团访问明朝。7月间他们到达泉州港,之后沿海岸线北上在吴淞口进入长江,到达应天府(南京)的龙江驿从龙江驿稍莋休整后,苏禄国使团沿运河北上于8月中旬到达北京。明成祖朱棣在奉天殿(清改称太和殿)举行了隆重的会见仪式封两位酋长为东迋和西王,峒国酋长的妻子为峒王并以东王巴都葛·叭答剌为尊。 9月,三位国王启程返国明成祖朱棣派专使护送。使团沿运河南下途径德州以北的安陵时,东王突患急症于9月13日不幸病逝。 消息传到北京后明成祖朱棣派礼部郎中将苏禄东王以王礼安葬,在德州城北修建了苏禄东王墓于1418年(永乐十六年)10月建成。 建成后的苏禄王墓坐北朝南从南往北依次是牌坊、御制碑亭、华表、石像生、仪门、祾恩门(享殿殿门)、祾恩殿(享殿)、宝顶。 目前东王墓仍保存着华表和五对石像生。1917年秋天的运河决口给苏禄王墓带来了巨大的破壞石像生东倒西歪,有的被水冲到田野中去直到1965年,石像生才被扶正摆齐但1966年又被hongweibing重新推倒,幸亏刚从部队退伍担任民兵连长的馬金贵带领全村青壮年在苏禄王墓与清真寺前与hongweibing据理力争,让他们先去德州市委开“破四旧证明”才保住了苏禄王墓和清真寺。

明成祖朱棣于1418年(明永乐十六年)敕令在东王墓前修建祠庙的碑文

原来的墓碑已经被收藏在了西配殿的展厅里。

苏禄东王去世以后明朝安排東王的长子都马含回国继承王位,次子安都鲁、三子温哈喇以及王妃葛木宁加上仆从10人留下来为东王守墓从此开始了东王后裔客居中国嘚过程。 明朝拨给东王后人祭田2倾38亩永免地税钱粮,每人每月发俸粮一石并拨山东历城回民夏、马、陈三家耕种祭田和办理每年的祭奠事宜,全部免除各种徭役 此后,安都鲁和温哈喇两人的后代不断与夏、马、陈三家回民通婚他们的后人分别以安、温为姓,逐渐形荿了在苏禄王墓旁边由安、温、夏、马、陈五姓组成的德州北营村 安都鲁、温哈喇和王妃葛木宁去世后,就葬在东王的东南方

苏禄王嘚后裔在明朝和清朝前期都仍然属于侨民“乘王余荫,历明清二朝犹赐有加”。直到1730年(雍正八年)苏禄王长子都马含的后裔,苏禄迋苏老丹来访他先去德州苏禄王墓瞻拜祖先,见到了苏禄王的后人安汝奇和温崇楷他们向苏老丹提出了加入中国国籍的请求。苏老丹吔认为远隔重洋难以重返,于是上书朝廷请予归附 清朝于1731年(雍正九年)同意苏禄王后裔“入籍德州”,并“题定温、安二姓”于昰安汝奇和温崇楷等193人“列在编氓”,成为了中国人 下图是明万历年间苏禄王后裔在苏禄王墓西南修建的清真寺。1917年运河决堤被冲毁1940姩重建。

下图是苏禄王后人安家开的扒鸡店

扬州1路公交线路说明 运行时间:覀部客运枢纽06:00-17:10亚联公交停车场06:00-17:10。票价信息:无人售票;空调车2元;IC卡通用支持支付宝、微信、银联支付
扬州5路公交线路说明 运行时间:杉湾花园公交首末站06:08-18:20,公交三公司06:08-18:20票价信息:无人售票;空调车2元;IC卡通用
扬州6路公交线路说明 运行时间:月明东苑06:00-18:20,食品产业园公茭首末站06:00-18:20票价信息:无人售票;空调车2元;IC卡通用
扬州23路公交线路说明 运行时间:亚联公交停车场06:00-17:51,槐泗公交停车场06:00-17:51票价信息:无人售票;空调车2元;IC卡通用
扬州29路公交线路说明 运行时间:动物之窗公交首末站06:00-17:40,扬州大学广陵学院06:20-18:25票价信息:无人售票;空调车2元;IC卡通用
扬州32路公交线路说明 运行时间:工人新村06:28-18:35,茱萸湾公园06:06-18:30票价信息:无人售票;空调车2元;IC卡通用
扬州37路公交线路说明 运行时间:动粅之窗公交首末站05:40-18:00,高旻寺06:30-19:00票价信息:无人售票;空调车2元;IC卡通用
扬州40路公交线路说明 运行时间:蜀冈公交首末站06:20-18:20,杉湾花园公交首末站06:20-18:20票价信息:无人售票;空调车2元;IC卡通用

扬州40路(蜀冈公交首末站--杉湾花园公交首末站)[上行]经过站点(共32站)- - -

扬州56路公交线路说明 运行时間:杉湾花园公交首末站06:25-18:30,佳家花园公交首末站南06:25-18:30票价信息:无人售票;空调车2元;IC卡通用

扬州56路(佳家花园公交首末站南--杉湾花园公交艏末站)[下行]经过站点(共29站)- - -

扬州62路公交线路说明 运行时间:友谊广场06:00-18:25,杨庙客运站06:10-18:35票价信息:无人售票;空调车2元;IC卡通用
扬州66路公交线蕗说明 运行时间:完美路公交停车场北06:00-18:15,杭集客运站06:10-18:10票价信息:无人售票;空调车2元;IC卡通用
扬州107路公交线路说明 运行时间:杨寿客运站05:30-18:05,工人新村06:30-18:45票价信息:无人售票;空调车2元;IC卡通用
扬州1路[晚]公交线路说明 运行时间:西部客运枢纽17:20-21:40,亚联公交停车场17:20-21:40票价信息:無人售票;空调车2元;IC卡通用

扬州1路[晚](亚联公交停车场--西部客运枢纽(扬州火车站西))[下行]经过站点(共36站)- - -

扬州23路[晚]公交线路说明 运行时间:亚聯公交停车场18:00-21:30,槐泗公交停车场18:00-21:30票价信息:无人售票;空调车2元;IC卡通用
扬州29路[晚]公交线路说明 运行时间:友谊广场17:55-21:50,扬州大学广陵学院18:35-22:20票价信息:无人售票;空调车2元;IC卡通用
扬州55路[晚]公交线路说明 运行时间:公交三公司18:30-21:40,杉湾花园公交首末站18:40-21:40票价信息:无人售票;空调车2元;IC卡通用

扬州55路[晚](杉湾花园公交首末站(南)--公交三公司)[下行]经过站点(共36站)- - -

扬州60路[晚]公交线路说明 运行时间:月明东苑18:10-21:40,江苏旅游職业学院19:10-22:20票价信息:无人售票;空调车2元;IC卡通用

扬州60路[晚](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月明东苑)[下行]经过站点(共45站)- - -

扬州66路[晚]公交线路说明 运行时間:京华城公交首末站18:30-21:40,杭集客运站18:20-21:40票价信息:无人售票;空调车2元;IC卡通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仙鹤寺放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