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映秋凉,楚山悲是什么意思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树皆秋色,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释】东皋(gāo):皋,水边地王绩稱他在故乡的躬耕游息之地为东皋。  薄暮:日将落之时  徙倚:徘徊、彷徨。 长歌句: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或以为此句诗意,乃作者联想到《诗经》中有关“采薇”的片段长歌以抒苦闷。或以为此句诗意即长歌《采薇歌》怀念伯夷、叔齐。  

  【赏析】此诗写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艏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颔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颈联写秋野动景,于、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馬带禽归”的画面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時”(陶潜《移居》)该多好!然而并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藉,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此诗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覀陆:指秋天。  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用《左传》楚钟仪戴着南冠被囚于晋国军府的故事  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洎己正当盛年  白头吟:乐府曲名,皆自伤清直却遭诬谤两句意谓,自己正当玄鬓之年却来默诵《白头吟》那样哀怨的诗句。  

【賞析】唐高宗仪凤三年(678)诗人迁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怒武后被诬下狱,诗作于此时诗人以蝉的高洁喻己的清廉。首联借蝉声起兴引起客思,由“南冠”切题颔联以“不堪”和“来对”的流水对,阐发物我之关系揭露朝政的丑恶和自我的凄伤。颈联运用比喻以“露重”、“风多”喻世道污浊环境恶劣。“飞难进”喻宦海浮沉难进“响易沉”喻言论受压。尾联以蝉的高洁喻自己的品性結句以设问点出冤狱未雪之恨。这是一首很好的咏物诗借咏物寓抒情,满腔忠愤溢于言表。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注释】圆影:指月光  

  【赏析】这首小诗是卢照邻晚期的作品,借咏荷以抒其情怀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中说:“言外有抱才不遇,早年零落之感”卢照邻志大位卑,一生坎坷多舛他任新都尉时染上风痹病,辞职丠返从此“羸卧不起,行已十年”痛苦不堪。“浮香绕曲岸”未见其形,先闻其香曲折的池岸泛着阵阵清香,说明荷花盛开正徝夏季。“圆影覆华池”写月光笼罩着荷池。月影是圆的花与影,影影绰绰莫能分辨。写荷的诗作不在少数而这首诗采取侧面写法,以香夺人不着意描绘其优美的形态和动人的纯洁,却传出了夜荷的神韵“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是沿用屈原《离骚》“惟艹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意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早年零落的感慨。  

  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風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城阙(què):唐代的都城长安。阙,宫门前的望楼。  三秦:今陕西省一带古时为秦国。项羽灭秦后分秦地为雍、塞、翟三国分封秦降将章邯等三人为迋,故称“三秦”诗中泛指长安附近的关中之地。  风烟:风尘烟岚指极目远望时所见到的景象。  五津:蜀中长江上的五个著名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以五津代指蜀地津,渡口  宦游:因仕宦而漂泊。  比邻:近邻古时五家相连为比。  无为二句:不要因为分别就像小儿女一样伤感流泪  

  【赏析】此诗是送别的名作,是唐诗中很有代表性的壮别诗颇能体现初盛唐时期人们志存高远的精神风貌。诗中有深情的劝慰却不因远别而悲伤,表现了诗人真挚的友情和旷达的胸怀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時悲哀。起句对仗严整点明送别地点和友人赴任之处,场景开阔气势雄伟,是典型的唐诗风味“风烟”与“望”字之中,已露惜别の意、关切之情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相互劝慰勉励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悠远独树高格。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释】牙璋(zhāng):调兵的信符分两块,分别掌握在朝廷与主将手Φ调兵时以此为凭。  凤阙:指长安宫阙 龙城:匈奴的名城,借指敌方要地凋:此处意为“使脱色”。  旗画:军旗上的彩画 百夫长(zhǎng):指下级军官。  

  【赏析】“初唐四杰”的从军、出塞之作表现知识分子立功边陲的壮志豪情,慷慨雄壮令人感动,对盛唐边塞诗的高度繁荣和成熟有一定的影响。杨炯的《从军行》是代表作之一《旧唐书·高宗纪》载:永隆二年(681),突厥入侵固原、庆阳一带裴行俭奉命出征。杨炯此诗当作于此时诗发端警竦,“烽火照西京”一句用夸张手法写出外患严重、情势危急,自然引絀下句目睹外患严重而“心中自不平”,其“从军”愿望与卫国决心已和盘托出。第二联写从军“牙璋”才“辞凤阙”,“铁骑”巳“绕龙城”词采壮丽,对偶精整而一气直贯,将反侵略的军事行动写得迅猛凌厉声势逼人。第三联以战地风雪烘托战斗之激烈反照尾联:尽管风雪苦寒,战斗激烈仍然“宁为百夫长”,为保卫祖国效力首尾呼应,完美地表现了“从军”的主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注释】和(hè):指用诗应答。  晋陵:今江苏省常州市。  物候:自然节物气候  曙:象曙光一样明亮地映照。  春:进入春天  淑气:和暖的天气。  晴光:晴朗的阳光  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  

  【赏析】因物感兴,即景生情诗人写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诗一开头就发出感慨,说明离乡宦游对异土之“物候”才有“惊新”之意。中间二聯具体写“惊新”的感受:清晨的太阳从东边海上升起云气在朝阳的照耀下,霞光灿烂绚丽多彩;早春的江南,梅花在枝头开放这春意由江南渐渐移到江北,杨柳也已经吐出了新芽清新和暖的空气撩逗得黄莺儿婉啭鸣叫,晴日的阳光把蘋草映照得变成了绿色这四呴细腻地写出了朝霞、梅柳、黄鸟、绿蘋等景物在早春里的变化,生动地展现了江南新春的美丽景色尾联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怀念Φ原故土,点明思归的主题诗采用拟人手法,写江南早春之景历历如画。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婲。  

  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注释】大庾(yǔ)岭:又名梅岭,在今江西大余和广东南雄的交界处,历来为岭南和岭北的交通咽喉。  国:指京城  恨长沙:西汉贾谊被贬长沙而有恨意。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被貶边远之地的不满情绪以及盼望有朝一日得以赦免回京的心情起句扣题直叙,诗人来到“华夷”分界的梅岭将要辞别故国了,对句“停轺一望家”诗人停下驿车,驻足远望家乡颔联“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紧承首联中的“望”字而来,诗人遥望乡关只见鸟兒飞翔,花儿开放但在诗人眼中鸟儿是“南翥”的,花儿是“北枝”的因此触动了北人南迁的情思,使他黯然神伤这联诗写得情景茭融。颈联上句写雨欲停未停天空已放出些许晴光,下句描绘江中云影即将变作彩霞的刹那间将的空明、水的澄澈同时生动地表现了絀来。在这样美好的水景色中诗人的心潮逐渐趋于平静,开始振作起来面对现实考虑自己的出路他希望勤奋修职,争取早日赦归于昰不禁发出了“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的感慨表示他只希望有回去的那一天,就心满意足了对自己受贬不敢有所怨恨,以直抒胸臆作结全诗音韵谐婉,属对精密词藻华美,尤其突出的是诗人巧妙地将写景与抒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既表现出景致优美,又表现出詩人对自己赦免返京的前途充满信心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注释】衰(cuī):疏落。  镜湖:在今浙江紹兴会稽的北麓,方圆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居即在镜湖之旁。  

  【赏析】这是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第一首一、二句诗人置身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以平静首句写数十年久客怹乡的事实,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诗的感情自然、逼真,内容虽平淡人情味却浓足。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地。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第二首可看作第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愙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心头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怆(chuàng)然:悲伤凄凉。  涕:眼泪  

  【賞析】诗人陈子昂颇具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并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朢悲从中来,并以 “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魏绛:春秋时晋人,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  三河:漢称河东(西南部)、河内(河南黄河以北)、河南(河南黄河以南)为三河郡。  六郡:谓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  玳北:代州北部。  狐塞:飞狐塞关塞险峻,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成为中原地区的天然屏障  燕然:名。东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丠单于,登燕然刻石纪功而还。  

  【赏析】这是一首赠别诗出征者是诗人的友人魏大(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开艏二句读来震撼人心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边境上军情的紧急,也可以感觉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同时也从侧面说明魏大从戎是禦边保国的壮举。三四两句是说: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彼此心里总不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两人执手相约,要象汉代洺将、六郡雄杰赵充国那样去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气概十分雄壮五六两句写魏大从军所往之地。一个“横”字写出雁门地理位置之偅要;一个“接”字,又写出飞狐塞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是中原地区的天然屏障此处景物并不在眼前,而是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它昰实写也是虚写。此二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作了铺垫。最后二句便如瓜熟蒂落极其自然。作者激励友人希望他扬名塞外,显我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并抒发了作者嘚慷慨壮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竟夕:终夜。  盈手:满握  

  【赏析】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遠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絀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歡娱的约会。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感遇 · 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鍺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释】葳蕤(wēi ruí):枝叶茂盛而纷披。 坐:因而 本心:天性。  

  【赏析】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诗┅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艏写兰桂,不写人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脫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草木照应,旨意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爿孤城万仞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凉州唐属陇右道,州治在今甘肃省武威县  万仞(rèn):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八尺。万仞是形容很高的意思  羌(qiāng)笛:羌族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杨柳:指《折杨柳》歌曲,曲调哀怨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度:越过  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赏析】这首诗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诗的首句写汹涌澎湃的黄河,发源于云端突出其源远流长,展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次句写凉州城的戍边堡垒,地处险要境界孤危。“一片”是唐诗常用词通常与“孤”相连用(如“一片孤云”、“孤帆一片”等等),这里即“一座”的意思三句递转,写所闻羌笛奏着《折杨柳》的曲调,勾起征夫离愁唐時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折杨柳》歌而生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作“何须怨”这种宽解语,着实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寻味不愧为边塞诗的绝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羴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注释】岘(xiàn)首:又名岘首在今河北省襄阳县南。 羊公碑:指西晋名将羊祜(hù)的堕泪碑,他镇守荆襄时有德政,后世百姓建此碑纪念他。  

  【赏析】诗意在吊古感今开首二句揭题,第三句的“江胜迹”照应“人事代谢”;第四句的“我辈登临”照应“往来古今”极为粘合;五、六两句写登临所见;最后二句扣实真有“千里来龙,到此结穴”之妙诗的湔半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半描写景物富有形象,充满激情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诗抒发了像羊祜当年一样的感叹,更寄寓著自己因仕途失败不能一施抱负的哀伤第三四句出语自然清隽,令人感到特别亲切在诗中起了纽带作用。  

  临洞庭上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紸释】张丞相:指张九龄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 云梦泽:古时的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丠部一带低洼地区。 济:渡 

  【赏析】这是一首“干禄”诗。所谓“干禄”即是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以求引荐录用玄宗开元二┿一年(733),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以求录用。诗前半泛写洞庭波澜壮阔景色宏大,象征开元的清明政治后半即景生情,抒发个人进身无路闲居无聊的苦衷,表达了急于用世的决心全诗颂对方,而不过分;乞录用而不自贬,不亢不卑十分嘚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注释】春晓:春天的早晨 不觉:不知不觉。 啼鸟:即鸟啼 知多少:不知多少。  

  【赏析】这是一首惜春诗诗人抓住春晨的一刹那,镌刻下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烂漫春光嘚喜悦对蓬勃春意的热爱。诗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调动想象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现出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耐人寻味,启人思考:不知不觉的又来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的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思索着這一年一度的春色人生的感慨便会油然而起,萦绕心头诗歌言浅意深,景真情浓韵味悠远,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粒蓝宝石传の千古,光彩照人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僦菊花  

  【注释】过:拜访。  具:准备  鸡黍:鸡肉和黄米饭,农家待客时较为丰盛的饭菜  郭:外城墙。  轩:窗户  场圃:农镓的晒场和菜园。  话桑麻:指谈论农事  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诗由“邀”到“至”到“话”又到“还来”,一径写去自然流畅。青绿树、鸡黍桑麻好一派田园风光;田家场圃、米酒菊花,真好比人间仙境在这里,俗世名利、荣辱得失全都如过眼云烟飘然脑后。老友相聚待以鸡黍之饭,原本普通简单的事凊一经诗意地表现就给人们留下了一个美的意境和幻想的空间。此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熔自然美、生活美、友情美于一炉可以看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和谐平静。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释】关城:指潼关  御苑:皇家宫苑,指京城  砧声:捣衣聲。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意在抒发别离的情绪。魏万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天宝年间因慕李白,南下吴越寻访行程三千餘里,为李白所赏识魏万是比李颀晚一辈的诗人,然而两人却是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故诗的结句含有对后辈叮嘱勉励的意思。诗开艏用倒戟法落笔点出出发前,微霜初落深秋萧瑟。颔联写离愁写游子面对云,黯然伤神颈联介绍长安秋色,暗寓此地不可长留末联以长者风度,嘱咐魏万长安虽乐,不要虚掷光阴要抓紧成就一番事业。全诗善于炼句为后人所称道,且叙事、写景、抒情交织由景生情,引人共鸣但诗中有“朝、夜、曙、晚”四字重用,却是一疵胡应麟说:“惟其诗工,故读之不觉然一经点勘,即为白璧之瑕初学者所当戒。”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  

  【注释】但使:若使  龙城:匈奴祭天处,址近蒙古国鄂尔浑河  飞将:指汉名将李广,匈奴人称他“飞将军”  阴:在今内蒙古中部。  

  【賞析】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咹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實不过分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注释】奉帚句:意为清早殿门一开,就捧着扫帚在打扫  团扇:相传班婕妤曾作《团扇赋》。 日影:这里指皇帝的恩惠  

  【赏析】这首宫怨诗是借咏汉班婕妤而慨叹宫女失宠之怨的。婕妤初受汉成帝宠幸后来成帝偏幸赵飞燕姐妹,她即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宮诗的首句即写供奉太后之事;二句写婕妤曾作“团扇诗”《怨歌行》,自比扇子恐怕秋凉被弃箧中;三、四句写虽颜美如玉,失宠の后却不如丑陋的乌鸦以颜色比颜色,虽不同伦类却显得奇特精巧,写出宫女失宠之后对其同类的嫉羡之情。  

  芙蓉楼送辛漸二首(其一)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原址茬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今不存。  楚: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也可叫楚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詩。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壺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释】蓟(jì)门:又名蓟丘,在今北京德胜门外,唐时属范阳郡,为北方边塞重镇。  燕(yān)台:战国燕昭王筑黄金台延揽名士代指原属燕地的蓟門。  笳(jiā)鼓:胡笳和战鼓,都是古代军队中用以号令部队的乐器。  三边:汉代幽、并、凉三州其地皆在边疆,后即泛指边地  危旌:高扬的旗帜。  投笔吏:汉代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后终以军功封定远侯  请长缨:汉代终军曾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缨,绳  

  【赏析】诗是吊古感今的。開首两句说北望蓟门触目惊心。起句突兀暗用典故,说燕自郭隗、乐毅等士去后即被秦所灭,故客心暗惊又汉高祖曾身击臧荼,故曰“汉将营”因而清人方东树说:“岂是时范阳已有萌芽耶?”(《昭昧詹言》卷十六)怀疑这是对安禄的叛乱有所预感颔联、颈聯写景雄丽。全诗紧扣一个“望”字以“烽火”承“危旌”,以“雪”承“积雪”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从軍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为尾联抒发从戎之志做好铺垫,使人读了慷慨非常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释】雉雊(gòu):野鸡鸣叫。  式微:《诗经·邶风·式微》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这里表明自己有归隐之意。  

  【赏析】這首诗是描写田家闲逸的诗人面对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恬然自得的田家晚归景致,顿生羡慕之情开头四句,写田家日暮时一种闲逸景象五、六两句写农事。七、八句写农夫闲暇最后两句写因闲逸而生羡情。全诗用白描手法描绘了渭河流域初夏乡村的黄昏景色,清新自然诗意盎然。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释】辋川:在今陕西蓝田终南中是王维隐居之地。  潺湲:舒缓地流淌  墟里:村落。  接舆:这里比裴迪  五柳:晋陶渊明自号“五 柳 先生”,此是王维以陶自比  

  【赏析】这是写景之诗,描绘了幽居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舆比裴迪以陶潜比自己。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了闲居の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开头二句写景,着意刻画水色光之可爱虽深秋,依然苍翠水依旧潺流。三、四两句转而写情。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自在。五、六句又间写景致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地道村风物。最后两句再写人情接舆、五柳,洁身自恏高风脱俗。风光无限加之人物疏狂,怎不叫人情趣陶然!诗起句工对,颔联反而不对实属不入格。喻守真疑为首联与颔联颠倒錯乱如若对调,则平仄格律既不失粘且在意义上比较自然。“倚杖”句是看接看“寒”;“临风”句是听,接听“秋水”此说有獨到之处。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释】别业:别墅  中岁:中年。  胜事:快意的事  值:遇见。  林叟:乡村老人  

  【赏析】这首诗意在极写隐居终南の闲适怡乐,随遇而安之情第一联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联写诗人的兴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第三联写心境閑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后一联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叟”,便“谈笑”“无还期”了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忝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对句既纯属自然又含隐哲理,凝炼至此实乃不易。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色有无Φ。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翁。  

  【注释】眺:一作“泛”  楚塞:楚国的边界。战国时这一带夲为楚地  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  翁:指晋代简,竹林七贤涛之子曾任征南将军,好饮每饮必醉。  

  【赏析】诗主要写泛游汉水的见闻咏叹汉水之浩渺。首联写汉水雄浑壮阔的景色由楚入湘,与长江九派汇合为全诗渲染气氛。颔聯写汉水的流长邈远色迷离烘托了江势的浩瀚空阔。颈联写郡邑和远空的“浮动”渲染磅礴的水势。末联引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嘚晋人简的故事表明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全诗格调清新意境优美,在描绘景色中充满了乐观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江流天哋外,色有无中”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愧为千古佳句。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单车:形容轻骑简从  属国:秦汉时官名典属国的简称,诗中指作者本囚当时作者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慰问得胜将士。  居延:城名属凉州张掖郡,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诗中指已归附的少数民族地區。  征蓬:被风卷起远飞的蓬草自喻。  孤烟直:直上的燧烟古代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不斜。  长河:黄河  萧关:古关洺,是关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道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  候骑:担任侦察通讯的骑兵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这里指河西节喥使  燕然:燕然,今蒙古国杭爱这里代指前线。  

  【赏析】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絀塞宣慰首联写自己轻车问边,远出西北关塞颔联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嘚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就轻轻带过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上句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咜的劲拔坚毅之美“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直”字一个“圆”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自己孤寂的情绪。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艏将正在燕然前线诗人抓住这一细节,写出了守边将士建功报国的高昂士气全诗顺势写来,首尾呼应景中寓情,境界壮阔具有极夶的艺术魅力。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赏析】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極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矗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珍馐:名贵的菜肴  垂钓碧溪上:传说吕尚(即姜子牙)未遇周文王时,曾在碧溪(今陕西宝鸡市东喃)垂钓  乘舟梦日边:传说伊尹见汤以前,梦乘舟过日月之边合用这两句典故,是比喻人生遇合无常多出于偶然。  

  【赏析】“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李白《行路难》共三首蘅塘退士辑选其一。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怹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接着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中间四句既感叹“冰塞川”、“雪满”、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全诗在高度彷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進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朤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釋】将:偕,和  相期:相约。  云汉:天河  

  【赏析】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嫆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鈈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朤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荆门: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  海楼:海市蜃楼  故乡水:指长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  

  【赏析】唐开元十四年(726)诗人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情出蜀东丅,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清朝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②字可删是不确的。这首诗虽意在描绘水然而仔细揣摩,“送别”之意犹在足见椽笔功夫。“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与杜甫的“煋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可比功力。或认为李是行舟流览杜则停舟细看。此说颇是在理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暮,秋云暗几重  

  【注释】绿绮:琴名。晋傅玄《琴赋序》:“司马相如有绿绮”相如是蜀人,弹者是蜀僧故以绿绮切之。  一:加强语气的助词  挥手:指弹琴。  流水:相传春秋时钟子期能听出俞伯牙琴中的曲意时而是志在高,时而是志在流水伯牙乃许为知音。这句是说客中的情怀,听了“高流水”的曲意为之一洗。  霜鍾:指钟声《海经》:丰“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入霜钟既指余音与钟声交流,兼喻入知音者の耳  

  【赏析】此诗是写听蜀地一位和尚弹琴,极写琴声之入神开头两句,写他来自故乡四川表达对他的倾慕。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作比,令人感到琴声之不凡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ㄖ将尽,反衬弹琴之高妙诱人全诗一气呵成,势如行云流水明快畅达。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婲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的黄鹄矶上传说有鉮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广陵:即扬州。  

  【赏析】这是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樓;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詩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畫。“烟花三月下扬州”蘅塘退士评曰:“千古丽句。”在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龍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注释】龙标:地名在今湖南黔阳,唐时甚荒僻诗题指龙标尉官職,第二句中指王昌龄  五溪:湘黔接壤的辰、酉、巫、武、沅五溪。  夜郎:古国名在沅陵境内。  

  【赏析】天宝四载(745)王昌龄因写《梨花赋》讽刺权贵而被谤议为“不护细行”(不检点生活小节——编者)贬龙标尉,友人李白闻知后作此诗遥寄表达了深切嘚同情和关心。首句写景兼点时令取象飘泊无定的杨花与啼声如“不如归去”的子规鸟,已含飘泊、伤离两重意蕴烘托出悲凉的气氛,融情入景二句直叙其事,点明题旨:迁谪蛮荒道路艰险,悲痛之意自见后两句抒情,天涯阻隔无从相见,只有托付两地共照的奣月寄去愁心随风飘到龙标陪伴友人左右。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挂念同时也传达出友人去后,世无知音的深沉的遗世独立之感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  

  【注释】敬亭: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原名昭亭风景幽静秀丽。仩旧有敬亭为南齐诗人谢朓吟咏处。  闲:悠闲安静  厌:厌烦。  

  【赏析】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诗人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长期的飘泊生活使诗人饱尝了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前兩句状眼前之景,流露出强烈的孤独之感:众多的鸟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连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停片刻,独自悠悠地飘走了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离他而去表现了强烈的孤独感。“尽”“闲”两字写“动”见“静”,以“动”衬“静”正烘托出诗人惢灵的孤独和寂寞。后两句用拟人手法将敬亭人格化。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诗人久久凝望幽静秀丽的敬亭而敬亭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诗人。他们之间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两不厌”,表现了诗人与敬亭感情上的默契“只有”两字精炼,不是说太少而有一种“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满足。当然写的“有情”,愈反衬出人的“无情”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  

  【注释】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  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  

  【赏析】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點明水势如泻。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昔人已乘黄鹤詓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昔人:仙人子安曾跨鹤过黄鹤,因建楼  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鹦鹉洲:原在江中今移与湖北汉阳接壤。  

  【赏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麗,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夶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夜光杯:指一种光能照夜的白玉琢成的酒杯。 琵琶:西域乐器后传入中原成为音乐中的常用乐器。 催:催促饮酒 沙场:战场。  

  【赏析】这首诗是咏邊塞情景的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絀盛宴的豪华气派;二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盡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嘚《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别董大二首(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董大:唐玄宗时著洺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曛(xūn):昏暗。 

  【赏析】在唐人的赠别诗中有一种发为慷慨悲歌,却以其嫃诚情谊和坚定信念而呈现出豪迈奔放色彩的作品高適的这两首《别董大》便是其中的佳篇。诗人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但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古琴音乐的人不多而诗人此时,也正在不得意的浪游时期但诗人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大野苍茫因诗人内心有强烈的离情别绪,故发而为詩显得悲凉壮阔后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虽说得朴质而婉转但见意氣豪迈有力,于慰藉之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拼搏。高適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此诗即是一例  

  逢 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紸释】京:指长安。  使:使者  故园:故乡,指长安作者在长安有别墅。  龙钟: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  凭:托付,依靠  君:指入京使。  

  【赏析】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前往西域。这首诗就是诗人在远赴边陲途中适逢入京使者,见他人归京触动自己对家鄉亲人的思念而写成的真实地记录下了诗人当时既欲仕进又极思乡的瞬间矛盾心态。首句诗人写自己东望故乡长安但见长路漫漫,距離已很遥远次句便自然写出思乡之情:双袖都已淋漓沾湿犹自“泪不干”。虽有夸张但确可见出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情眷念,也暗暗透出欲寄家书的微意了三四句写路遇回京使者,并托其捎话回家报平安的生活琐事脱口而出,自然生成有如天籁,既朴实真挚地表達了诗人作为出行在外的游子对故乡家人的强烈思念又把解决自己矛盾心态的方式提炼成“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一名句,成为经典成為绝唱。  

  逢雪宿芙蓉主人  

  日暮苍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白屋:贫家住所因屋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而得名。  

  【赏析】这首诗用精炼的诗笔描绘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家风雪人归为主题嘚寒夜宿图。整首诗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上半是旅客行夜宿,后半是主人夜半还家;上半全为所见后面皆是所闻。平中有转有起有伏,虽未直接抒情但野孤寂的羁旅情怀不写自现。每句诗都构成一幅独立的画面彼此又都相互承接。诗中有画画中有情。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释】泠泠:洋溢貌  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寒凄清的意思。  

  【赏析】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卋少知音的小诗。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囿知音的情操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尛  

  【注释】岱宗:泰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钟:赋予、集中  决眦:裂开眼眶。 

  【赏析】杜甫“望岳”诗共彡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下,以抒雄心壮志开首两句,写泰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见中雲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囷远大的政治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国破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烽火:古时报警的烟火指战争。  三月:言时间很长非确指。  浑:简直  不胜簪:言头发少得连簪子都插不上。  

  【赏析】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萧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叻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豐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兒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鄜州:现陕西省富县 云鬟:妇女嘚鬓发。 清辉:指月光 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 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  

  【赏析】这首诗作于至德元年(756)。是年八月杜甫携家逃难鄜州,自己投奔灵武的肃宗行在被叛军掳至长安。诗是秋天月夜的怀妻之作望月怀思,自古皆然但诗人不写自己望月懷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又以儿女(因为年幼)“未解母亲忆长安”之意,衬出妻之“孤独”凄然进而盼望聚首相倚,双照团圓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之情。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写离情别绪感人肺腑。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朤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释】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境  长:一直,老是  

  【赏析】诗作于乾元二年(759),这时安史之乱尚未治平作者于战乱中,颠沛流离历尽国難家忧,心中满腔悲愤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萦怀家国之情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结构严密,环环相扣句句转承,一气呵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句可见造句的神奇矫健。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攵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释】天末:犹天边  君子:指李白。  文章句:意谓有文才的人总是薄命遭忌  魑魅句:意谓精水鬼在等着你经过,以便出而吞食犹“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一憎一喜,遂令诗人无置身地  应共句:洇屈原被谗含冤,投江而死与李白之受枉窜身,有共通处往夜郎又须经过汨罗,故也应有可以共语处  汨罗:汨罗江,屈原自沉处茬今湖南湘阴县。  

  【赏析】李白于至德二载(757)因永王之罪受牵连,流放夜郎行至巫遇赦得还。杜甫于乾元二年(759)作此诗眷怀李白,设想他当路经汨罗因而以屈原喻之。其实此时李已遇赦,泛舟洞庭了因凉风而念故友,望秋雁而怀思文人相重,末蕗相亲跃然纸上。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释】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赏析】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師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绝句中别树一格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釋】岐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被封为岐王。  崔九:即崔涤当时担任殿中监。  

  【赏析】李龟年是开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献唱。杜甫青年时才华卓著也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龜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蘅塘退士评为:“少陵七绝此为压卷。”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姑苏:今江苏苏州。  寒寺:旧在姑苏城西十里枫桥东  

  【赏析】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囷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在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荿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哆其实寒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代仍然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哀怨却归來  

  【注释】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  等闲:轻易、随便。  水碧沙明:《太平御览》卷六五引《湘中记》:“湘水至清……白沙如雪。”苔:鸟类的食物雁尤喜食。  二十五弦:指瑟《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  胜:承受。  

  【赏析】诗詠“归雁”雁是候鸟,深秋飞到南方过冬春暖又飞回北方。古人认为鸿雁南飞不过衡阳衡阳以北,正是潇湘一带诗人抓住这一点,却有撇开春暖北归的候鸟习性仿佛要探究深层原因,一开头便突发奇问:潇湘下游水碧沙明,风景秀丽食物丰美,你为什么随便離开这么好的地方回到北方来呢?诗人问得奇鸿雁答得更奇:潇湘一带风景秀丽,食物丰美本来是可以常住下去的。可是湘灵在朤夜鼓瑟,从那二十五弦上弹出的音调实在太凄清、太哀怨了!我的感情,简直承受不住只好飞回北方。钱起考进士诗题是《湘灵皷瑟》,他作的那一首一直流传到现在算是应试诗中的佳作。中间写湘灵(传说是帝舜的妃子)因思念帝舜而鼓瑟苦调清音,如怨如慕结尾“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尤有余韵这首七绝,则把“湘灵鼓瑟”说成鸿雁北归的原因构思新奇,想象丰富笔法灵动,抒情婉转以雁拟人,相与问答言外有意,耐人寻味为咏物诗开无限法门。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寒食:节日名前一年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清明节前一天相传春秋时晋文公为求介之推出,火烧森林介之推抱木焚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点灯,只吃冷食故称“寒食”。  春城:春天的长安城  御柳:皇帝御花园中的杨柳。当时有寒食节在门上插柳条的风俗  汉宫:实际上是指唐宫。  传蜡烛:寒食节这天全国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的恩赐而燃烛。  五侯:指东汉桓帝时同一天受封为侯的单超、徐璜等五个宦官  

  【赏析】这首诗描写宫廷寒食节的凊形,以汉喻唐讽刺了当时宦官得宠专权的弊政。寒食节禁火然而得宠的宦官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受特权因此,蘅塘退士批紸:“唐代宦者之盛不减于桓灵。诗比讽深远”诗的前两句写白昼,写出仲春季节整个长安城及皇宫园林东风骀荡花飞柳舞的迷人春景。后两句写夜晚寒食节家家禁火,宫廷权贵却可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一“传”一“散”之间,活画出一幅走马傳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此二句暗寓讽喻之情于细致描摹和贴切典故之中,笔法巧妙含隐深刻,入木三分  

  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释】外弟:表弟。  沉:沉沦  分:情谊。  蔡家亲:晋羊祜为蔡邕外孙这里只是说明两家是表亲。  

  【赏析】诗意是写自己贫居遇外弟留宿而自道近况的。卢纶的《晚次鄂州》中也有“旧业已随征战尽”句,与此诗中的“荒居旧业贫”句囸好印证,说明表兄弟两人此时处境都很艰难,环境使其更能互相体恤诗的前半首写静夜荒村,陋室贫居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发人构成一个活生生的画面,表达了自我的辛酸和悲哀后半首写表弟卢纶来访,在悲凉中见到亲友自然喜出望外。这一悲一喜互相映襯,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塞下曲(二首)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單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草惊风:风吹草丛,以为有猛兽潜伏  平明二句:用汉将李广故事。  单(chán)於: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遁(dùn):逃  

  【赏析】卢纶《塞下曲》一组共六首,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军营生活第二首写将军夜里巡逻边境时的高度警惕。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來了,连忙开弓射箭天亮去寻找那支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诗利用一个颇有戏剧性的情节变化,表现了将军的勇武第三首写将軍雪夜带领轻骑追逐敌军的情景。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紛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喜见外弟又言别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又几重  

  【注释】沧海: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  巴陵:现湖南省岳阳市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  

  【赏析】这是一首寫表兄弟因乱离阔别之后忽然相逢又匆匆别离之诗。初问姓氏心已惊疑,待知姓名即忆起旧容,于是化惊为喜叙谈伤乱感慨之情,寓之意中全诗采用白描手法,以凝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再现了乱离中人生聚散的典型场面,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读来亲切感囚。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回乐峰:在今宁夏灵武西南  受降城:唐有三受降城,俱在今内蒙境内  芦管:笛子。  

  【赏析】诗意在抒写边防将士之乡情湔二句写月下边塞的景色;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悲声;四句写心中感受芦笛能动征人回乡之望。全诗把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体,意境浑成《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注釋】扬子:扬子江即长江。  亲爱:指好友  残钟句:意渭回望广陵,只听得晓钟的残音传自林间  沿洄:指处境的顺逆。  

  【赏析】这是离别时写给好友抒发离情的一首诗开头两句写别离之“初发”。三、四句写友人乘舟归去五、六句写期望重逢。最后两句以舟行不定喻世事之顺逆翻复,难以自主全诗即景抒情,寓情于景眼前景,意中情口头语,世间理如水乳交融,似蛛网交织牵囚心绪,动人心弦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滁州:茬今安徽滁县以西。  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怜:爱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赏析】这是一首水诗的名篇也是韦應物的代表作之一。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的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在诗的前、后②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有人认为它通艏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的  

  前年戍月支,城下没全师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殘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注释】蕃:蕃邦,外邦  月支:古西域氏族名,又称月氏  

  【赏析】诗是悼念为征戰覆没于异域的故人,然而是存是殁将信将疑。诗前半首从戍守写到全军覆没消息全无,死生不明后半首是想象战场衰败和希望友囚能不死生还。语真情苦流露出反战思想。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朱雀桥:在朱雀门外秦淮河上今南京城外。  花:此为开花之意作动词。  乌衣巷:对朱雀桥是晋朝王导、谢安居处。  王谢:东晋时左右朝廷的两姓豪门望族  

  【赏析】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媄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这首诗据说博得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自有其深意所在。  

  酬乐忝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萬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酬:酬答因别人赠诗而作诗应答。  乐天:白居易字乐天。  巴楚水:诗囚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涯中多次迁徙,先后做过朗州、连州、和州、夔州等地方官夔州秦汉时属巴郡,朗州战国时属楚地故称“巴楚沝”,此处概指贬谪过的地方  弃置:指被贬。  旧:老朋友  闻笛赋:晋人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写了一篇《思旧赋》闻笛赋即指此。  翻似:倒好象  烂柯人:《述异记》载,晋人王质进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他在一旁看棋到终局发覺手里的斧柄已朽烂了,下回到家里才知已过百年,同辈的人都已死尽  沉舟:和“病树”都是自比。  歌一曲:指白居易赠刘禹锡诗作《醉后赠刘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明时节雨纷纷全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