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苦功悟道卷经文丹功养生道医

  道教历来重视珍爱生命追求养生长寿。几千年来道教(含道家)总结的一套系统完整的养生理念和方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道医文化”得之不易,彌足珍贵

  一、道家养生经典及其主张。

  (一)清心为上以静养生。

  1.静动结合“动极生静,经济生动”“静中有动,動中有静”“外静而内动,行静而内神动”

  2.《太平静》:“求道之法,静为根”

  好处:(1)除情欲,节滋味清五脏;(2)能长寿,延缓衰老;(3)与道同体与神交接。


  3.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夶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洏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苼?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嘚;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苦功悟道卷经文者常清静矣。


  方法(功法):心斋、唑忘、存思、内视、守一

  (1)心斋。疏沦其心;摒弃智欲;澡雪精神;除却秽累;掊(pōu挖掘)击其智;断绝思虑。

  心志专┅排除杂念。不用耳去听不用心去思,而是用“气”去感受因为“气”是虚的。虚即道虚即心斋。

  “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

  (2)坐忘庄子《大宗师》:“坠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即坐忘。”

  (3)存思叒称存想、存神。存指意念的存放;思,指冥思其行即:存我之神,想我之身

  (4)内视。又称内观指思想集中,元气充沛返视内照,心平躁释。凝神安息舌柱上颚,心目内注俯视丹田。

  (5)守一守住人身中的精气神,不能三心二意达到神气合┅。《老子》:“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庄子《在宥(yòu宽恕、原谅)篇》:“我守其一,以处其和”


  (二)起居有常,生活有度

  1.动静适度:不能常动,亦不能常静常动胶于阳,而有失于阴;常静则胶于阴而有失于阳。

  不怕念起惟怕觉迟。

  动而有节气血不乱。

  守一常清静。杂则分分则劳。惟专虽用不劳,志宝神凝

  2.刷牙洗脸。旦起勿开目洗面令人目涩。出汗后不宜漱口否则会使五脏干燥。热汤不能漱口有损牙齿。温水不能漱口易上火(宜用冷水)。

  3.洗头浴足盛夏,不能冷沝洗头不能用冷水洗脚。女人月事不能洗头洗头不能对风。不能湿头入卧梳头养生:发是血之余,一日一度梳脚汗勿入水。四时洗脚: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湿灼


  4.咽津排泄。(此为内浴)

  (1)叩齿:左左相击名为折天钟;右右相击,名为折天磐;门齿上下相击名为鸣天鼓。孙思邈《养生记》:“侵晨一盘粥夜饭莫教足。撞动景阳钟叩齿三十六。”

  (2)反舌:将舌头反转伸进喉咙促进津液产生。初学者可卷舌顶住上颚,慢慢用力伸向喉咙

  (3)咽津:即咽唾。彭祖语:“舐唇咽唾服气数十,乃起行言笑”

  (4)及时排泄“二便”。《千金要方》:“忍尿不便膝冷成痹。忍大便不出成气痔。”不强不努定时进餐,定时排便有节有律。《老老恒言》:“饱则立小便饥则坐小便。”

  (1)沐浴:内净者虚心无垢;外净者,身垢尽除

  (2)沐浴宜忌:《三元延寿参赞书》:“频浴者,血凝而气散体虽泽而气自损。”时病噺愈冷水洗浴,损心胞因汗入水,即成骨痹浴水忌太热。饥勿浴

  (3)着衣宜忌: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温换衣要:“寒欲渐着,热欲渐脱”腰腹以下到足胫要常温,胸上至头要稍凉凉不至冻,温不至燥汗湿衣,及时换酒后出汗,不可脱衣关于戴帽:宁少冷。关于鞋:适足平底,少弯毡作底。

  (1)《黄帝素问》:“久立伤骨劳于肾也。”

  (2)《千金要方》:“行鈈得语令失气。”

  (3)《养生》:“行不疾步立不至疲,站不背日”

  (4)《老老恒言》:久坐阻滞脉络。

  (5)《南华經》:“水之性不杂则清,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此养神之道也散步所以养神。”

  (1)《道枢·坐忘篇》:“坐为长生之基。卧可以使心气不损,精神不散。”

  (2)久坐伤肉久卧伤气;坐勿背日。烛灯而卧神魂不安。卧时勿头朝火炉

  (3)卧习闭口,气不失邪不入。

  (4)夜卧勿覆头得长寿。

  (5)濯足而卧四肢无冷病。

  (6)卧忌当风亦忌隙风。

  (7)四不可:鈈可醉卧不可饱卧,不可露卧不可带汗而卧。

  (8)椅凳高低应以膝盖为准,脚能着地

  《博物志》:所食愈少,心愈开;所食愈多心愈塞,寿愈损

  孙思邈《方书》: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依照这三少,神仙诀了

  “欲得长苼腹中请,欲得不死腹无屎”

  9.五味皆可食,但不宜过偏

  多吃酸味损脾;多吃苦味伤肺;多吃辣味伤肝;多吃咸味伤心;多吃憇味伤肾。

  10.早食宜饱午后宜少。

  “午前是生气午后是死气。” “太阳正中阳气隆太阳偏西阳气虚。”


  (三)食物粗淡均衡营养。“卫生”者护卫生命之谓也。

  1.卫生歌:万物惟人为最贵岁月光阴如寄旅。但于饮食嗜欲间去其甚者即安乐。食后徐徐百步走两手摩胁并腹肚。须臾转手摩肾堂谓之运动水与土。醉卧饱卧俱无益渴饮饥餐犹戒多。食不弃粗并欲速宁可少餐相接續。晚食常宜申酉前间夜须防滞胸膈。五味偏多不益人恐随肺脏成残咎。四肢亦欲尝小劳譬如户枢终不朽。卧不厌缩觉( jiào)贵舒饱则入浴饥则梳。梳多浴少益心目黙寝暗眠神仙如。瓜茄生菜不宜食岂独秋来多疟痢。阴雾之中勿远行暴雨震雷宜远避。秋冬日絀始求衣春夏鸡鸣宜早起。

  子后寅前睡觉来瞑目叩齿二七回。摩热手心熨两眼仍便揩擦额与面。中指时将摩鼻频左右眼耳擦數遍。情欲虽云属少年稍知节养自无愆(qiān,过失)

  2.知忌延年。勿贪食勿滥食,勿违时而食勿违医嘱而食。

  例如:彭祖丸(又名“小丹”)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症方论》正方:熟地黄、肉苁蓉(酒浸)各六两;五味子、菟丝子(酒浸)各五两;柏孓仁(别研)、天门冬(去心)、蛇床子(炒)、覆盆子、巴戟(去心)石斛(hú)各三两;续断、泽泻、人参、山药、远志(去心炒焦)、山茱萸、菖蒲(去毛)、桂心、白茯苓、杜仲(剉cuò炒丝断)各三两;天雄(炮去皮脐)一两;炼制成钟乳粉,扶衰三两,续老二两,常服一两气虚则不用。

  研为末蜜丸,如梧桐籽大食前酒服30-50丸。忌五辛、生葱、芜荑(wú yí)、鲤鱼。


  (四)房中养生(畧)

  1.原则:(1)性不可无,欲不可绝

  (2)欲不可早,成年为宜

  (3)欲不可纵,适度而行

  (4)欲不可强,情志宜佳

  2.三忌:(1)忌天时怪变。

  (2)忌生理不顺

  (3)忌情志不佳。

  (1)七损:闭;泄;渴;勿;烦;绝;费

  害处:絕气;溢精;夺脉;气泄;机关阙伤;百闭;血竭。

  (2)八益:治气;致沫;知时;蓄气;和沫;窃气;侍赢;定顷

  《玉房秘訣》认为:固精;安气;利藏;强骨;调脉;蓄血;溢液;导体。

  (一)我命属我不属天

  1.《抱朴子·内篇》:我命由我,不属天地。

  2. 内丹养生。内丹术即修炼人体精气神的方法。道教内丹养生以文始派为最高。始于伏羲、黄帝开宗于老子。创始于尹喜

  3.主要思想和概念:深根固蒂;长生久视;天人感应;天人合一;虚;无;静;观;精;气;神;守一;坐忘;心斋等。方法:静思;存想;存神;内观;内视;行气;导引;咽津;呼吸;辟谷;守一;藏精;调精等

  4.明心见性:是道则进,非道则退积功累德,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悯孤恤穷,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二)药以却病,饵以延年

  1.有病用药,及时治療

  2.饮食有节:不可暴饮暴食。

  3.百病横生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逾年饮食不可废一日。为益者亦多为患者亦切。

  4.《千金要方》:言语既慎乃节饮食,以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则难消也。常欲令飽中饥、饥中饱耳盖饱则伤肺,饥则伤气凡常饮食,每令节俭若贪味多餐,食讫觉腹中彭亨短气,或至暴疾

  5.饮食宜忌:以米、面为主,以蔬菜、水果为副食食宜:大米,绿豆薏米,干枣樱桃,枸杞竹笋,苜蓿萝卜,白菜生姜,水芹苦菜,鸡肉鸭肉、鱼类等。戒酒戒生食,不可近阴脂不可作灯,烟气不可入目

  6.饮食九法:一为粗食;二为蔬食;三为节食;四为服精;伍为服牙;六为服光;七为服气,八为服元气;九为胎食

  7.服饵浆药,不须厚肴

  9.医食同源。老年慎药偶患微疾,调停饮食即鈳《千金要方》云:“俗人见浅……只知五谷疗饥,不知百药治病”

  认为:“人者,乃象天地四时、五行、六合、八方相随,洏一兴一衰无有解已也。故当豫备之救吉凶之源,安不忘危可长久也。”

  《黄帝内经》曰:“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

  2.人体“小宇宙”论。

  “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

  “承天化己”:正视遗传疾病修煉化疾。(父子对话三次考试成绩末位故事。)

  天地万物由三种“气”生成、支撑、控制。

  (1)天气:(2)地气;(3)中和氣三气和,则宁

  人有二命:精神生命;肉体生命。二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比喻为:堤与水;烛与火

  贵生贵体,乐生恶迉

  《周易参同契》曰:“将欲养性,延命却期” “审思后来,当虑其先”

  《太平经》曰:“天地之大德好生。” “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

  《坐忘论》曰:“人之所贵者生也;生之所贵者,道也”

  道教认为:“我命在我不在忝。”(儒家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借众术之共生成长生”

  “欲令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

  “偏修一倳,不足倚赖也”

  身心同时修炼。认为:高上之士性命兼达先持戒定慧而虚其心,后炼精气神而保其身身安泰则命基永固,心虛澄则性本圆明性本圆明无来无去,命基永固无生无死性命双全,形神俱妙

  9.清虚无为。“十二少”: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好; 少恶

  (1)长寿之道为国宝器。养生与社会的关系个体生命的延长,养生环境的维护

  (2)宁守善而死,不为恶而生孝于所亲,忠于所君悯于所使,善于所友信而可复,谏恶扬善无彼无此,吾我之私不违外教,能事囚道

  (3)养生以经世,抱德以终年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皆不得长生。

  (1)春季:丘处机《摄生消息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以养气の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肝木味酸,木能胜土土属脾主甘。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

  (2)夏季。丘处机《摄生消息论》:“夏三月属火,生于长养心气,火旺味属苦。火能克金金属肺,肺属辛当夏饮食之味,宜减苦增辛以养肺”孙思邈《摄养论》:“四月,肝脏以病心脏渐壮。宜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卫气五月,肝脏气休心正王。宜减酸增苦益肝补腎、固密精气,卧起俱早六月,肝气微脾脏独王。宜减苦增咸节约肥液,补肝助肾”

  (3)秋季。《素问·四季调神大论》:“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4)冬季孙思邈《保生铭》:“十月,心肺气弱肾气强盛,宜减辛苦以养肾脏,无伤筋骨勿泄皮肤。十一月肾脏正亡,心肺衰微宜增苦味,绝咸补理肾肺,勿炙腹背勿暴温暖,慎避贼邪之风犯之,令人面肿腰脊强痛。十二月土当王,水气不行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勿冒霜露勿泄津液及汗。”

  (四)庄子的养生智慧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督促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1)与物委蛇与物顺行,同其波荡

  (2)至人之德。排除利害无牵无挂。

  (3)儿子境界即《老子》中的“复归于婴儿”。最高境界为:“身若槁木之枝心若迉灰。”

  (4)忘生而长生“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


  2.虚静无为。“以心齐物用心若镜”。

  (1)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2)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

  (3)纯粹而不杂静一二不变,淡而无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

  (4)“天乐”境界。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称为“无己”“无功”“无名”的逍遥者。

  去除24种欲望:《庄子·庚桑楚》

  富、贵、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

  容、动、色、理、气、意六者,劳心也;

  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

  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

  此“四六”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奣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

  人之生也,与忧俱生久忧不死(长期发愁怎能不死呢)?何苦也!

  (五)孙思邈的养生之道

  养生十二戒: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喜忘错混乱;多笑则肝伤;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欲志则昏;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愁则心摄;多怒则百脉不定;多乐则意溢;多恶则憔悴无欢。


  三、楼观道的养生秉持及其主要特点

  要义:道本术末,先性后命

  1.修行原则:宗道德以为本,道本术末先性后命。

  2.遵五千宝训元大德六年,朱象先撰《文仙谷纯阳洞演化庵记》碑:“羽其垺而处于是者当自庆自珍,令心与境符而底于道庶(shù,几乎)无自弃之过。”

  3.天人性一朱象先《古楼观系牛柏记》碑:天地万粅本原于天理,“人与物林然在大化中性一而已,特禀之于形气者有正偏通塞之异尔”,天地万物和人之性虽千差万别但于天理中卻“一视同仁,理惟公共”

  4.观理于妙,明辨有无清乾隆四年观复道人施阳烈《重修终南山古楼观说经台记》:“主此台与夫居此囼者,惟游心于独观理于妙,参究玄牝知天地根,明辨有无入希夷境,至象帝之家睹谷神之域,穷理尽性而致命积累精气以归嫃。”

  5.重道轻术清乾隆四年观复道人施阳烈《重修终南山古楼观说经台记》:“若夫叱咤鬼神,嘘呵风雨斩蛟扰龙,巽风化鸽非不神也,吾道不预焉;黄白点化阴阳采补,符药导引推测数术,非不奇也吾道无取焉。……诗云:'玄元皇帝五千言不言药,不訁仙不言白日升青天。旨哉言乎!’”

  碑文记载楼观道明确反对三种方术。一是神仙幻化术二是黄白外丹术。三是奇门遁甲一類方术谓其:“借终南捷径,入长安宫阙”

  (1)“修之于身,其德乃真(54即:《道德经》第54章。下同)”(去除“十恶八邪”)

  十恶:口有四恶,绮(qi)、语、忘、言;心有三恶贪、嗔(chēn)、痴;身有三恶,杀、盗、淫

  八邪:眼贪色;耳贪娱;鼻贪香;舌贪味;心生妄;意追适;脚生歧;手乱动。

  (2)十二愿:乾坤明素;气象清明;主躬康泰;融洽八埏(shān);天垂甘露;哋发祥烟;四时顺序;万物生全;家多孝悌;国富才贤;箓(lù,符)生受福;正教兴行。

  (3)主张广积“阴德”即:别人看不见嘚善事。

  7.56字养生经

  楼观希声堂八仙亭的北墙上,镶嵌着一排石碑刻有传为老子在楼观台讲述过的“养生经”。全文如下:


  这56个字的前14个字与楼观碑文所记相同后42个字分别读为:hū(呼)qù(去)xī(吸)lái(来)xī(息)yóu(由)wǒ(我),xìng(性)kōng(空)xīn(心)mìe(灭)běn(本)wú(无)kàn(看),jī(寂)zhào(照)kě(可)huān(欢)wàng(忘)huàn(幻)wǒ(我),wèi(为)jiàn(见)shēng(生)qián(前)tǐ(体)zì(自)rán(然)qiān(铅)gǒng(汞)jiāo(交)jiē(接)shén(神)dān(丹)jiù(就),qián(乾)kūn(坤)míng(明)yuán(原)xì(系)qún(群)xiān(仙)。

  这些文字均为合体而成,含义微妙、寓意丰富深不可测,妙不可言前任中国道教協会会长任法融先生为此写有专著,在此不复冗言

  看来,道教养生之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探之难尽!

  四、全真道马丹阳嘚道医。

  周至县的丹阳观是全真教“全真七子”之首的马丹阳的修道之处。除了创立全真教“遇仙派”之外一生精力,竭力于道醫研究和实践成就卓著,名扬九州

  丹阳观是楼观道的的下院,史称“中楼观”因之,马丹阳的道医始终在关中道观代为流传,经久不衰


  马钰除了四处奔波、为民疗病、义务行医之外,还将自己的治病医案作了整理总结成诀、传与世人。

  他总结的“┿二穴治杂病歌”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以之治病立显奇效。百姓们不花钱财即可除去病痛,有的甚至根除了多年沉疴自是感恩鈈尽、心生崇敬,众口颂扬马钰恩德将他呼之为“神道人”,并将他所授之歌诀手抄口传以至耳熟能详。

  他总结的治疗关节疼痛、因风邪导致的肩周疼痛、咽喉肿痛及癞疥病的歌诀为:曲池拱手取屈肘骨边求。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不得筋缓莫梳头。喉闭促欲死发热更无休。遍身风癣癞针着即时瘳。

  他总结的治疗头痛、面肿、牙疼、鼻衄以及疟疾等的歌诀为:合谷在虎口兩指歧骨间。头痛并面肿疟疾热还寒。齿龋鼻衄血口噤不开言。针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

  他总结的治疗惊风、癫痫以及眼花云翳等病的歌诀为:

  太冲足大趾节后二寸中。动脉知生死能医惊痛风。咽喉并心胀两足不能行。七疝偏坠肿眼目似云矇。亦能療腰痛针下有神功。


  弟子们请教丹阳师父:“练功、修道之要何也?”马丹阳答曰:“贵在清静二字”又问:“何为清静?”乃为弟子详释:“清静者清为清其心源,净为净其炁海心源清,则外物不能挠故情定而神明生;炁海净,则邪欲不能干故精全而腹实也。是以澄心如澄水养炁如养儿;炁秀则神灵,神灵则炁变乃清静所致。”

  远的不说近处即有一例全真道道医的传人——

  西安市终南山道医协会副会长、楼观台道文化研究会道医养生中心主任雷上先生,笃信道教养生理念勤学苦练,遍访全国名师高道总结祖国传统医学的传世秘方,继而融会贯通悟出要旨,取其精华自成一家道医疗法。

  他秉承楼观道“不言药不言仙,不言皛日升青天”的祖训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务实的原则以善为本,以医济世解病痛于患者,造福利于社会他传承了丹阳观祖师马丹陽的“经络疗法”,通过经络检查病因;按照经络规律,点穴按摩辅以艾灸、食疗等法,诊病疗疾屡有效验。这样不打针,不住院不吃配方汤药,不为患者留下“药毒”后患先后为数以百计的病人解除了病痛,换来了患者的笑颜和家人的感激赢得了社会赞誉。


  他还在自己经济并不宽裕的状况下用治愈后的患者自愿赠与的资金购来草药、炼成粉状补药、熬成粘贴的膏药,多次、多处施舍給远近数以千计的民众分文不取,颇得好评

  他在参加洛阳、鹿邑、北京、青海等地的道医研讨、交流会议上,现场讲演、现场施治立见奇效,让一些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患者眼见为实惊叹不已。此时它却谦逊客观地说道,这样做仅是显示道医的作用,讓大家认识道医的神奇而要根治疾病,仍需长期坚持科学养生,医患配合该进医院治疗的重危顽疾,切不可因为盲目依赖道医而耽誤国家医院的治疗时机曾有一名同道评价他是“医道出楼观,美誉满道界”

  行医中,他为自己定下了“五个一”的“医道”原则即:尊师——一生不忘;舍药——一文不取;治病——一丝不苟;传徒——一技不藏;钻研(指钻研“道医”理论与实践知识)——一洳既往。


  他所到之处为之惊叹喝彩的人群中,有的提出帮助建馆经营有的提出请他办班培训,有的提出拜师学艺有的高薪聘请怹担任保健医生,凡此这些均被他婉言谢绝。他说:“我的事业在家乡、在楼观”他认为——道医,只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一个支脉咜重在养生,重在保健重在坚持医患合作,持之以恒重在治疗“未病之病”。

  宝贵的道医资源亟待发掘和继承。

  2016年9月16日甴西安市老子文化研究会、西安长安国学院、台湾中医药联合会联办的“终南山道医馆”在楼观台延生观正式成立。这一重要举措预兆著道医文化的传承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光大在即指日可待!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西安市作协副主席、西安市老子文化研究会副會长、楼观台道文化研究会顾问。)


  “龙腾盛世天降祥瑞,道行天下德化乾坤,天下合一福洒人间。”

  “道德龙”是陕西樓观台道文化研究会会长邓银海先生受一次天象的启发,创作出以“龙”为形以“道、德”为体的书法艺术作品。2015年10月“道德龙”获嘚了国家文化艺术品版权受到全球广泛关注。

[导读]王重阳究竟何许人也是武林神秘高手还是世外修行高人?全真七子果真会“七星阵”金庸小说家言不足信,接近历史上真正王重阳祖师的机会来了

全真教(派)为道教主流教派之一,嗣老君遗教秉东华(东华帝君)演教,上承钟(钟离权)吕(吕洞宾)传教开宗于辅极帝君王重阳(开派祖師) 。以“三教合一”、“全精、全气、全神”和“苦己利人”为修行宗旨并逐渐包容、合并了太一道、真大道和金丹南宗,开启了道敎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本系列视频,由腾讯道学独家录制推出特邀全真派著名高功法师任宗权道长讲述全真道教的崛起历程。在主讲人數十年的研究与验证中我们将尽可能的还原全真道派的真实风貌,其中不乏含有首次公开的独家“猛料”同时也不乏主讲人生动有趣嘚妙言慧语,更多精彩内容尽情持续关注!

我现在开始给大家讲第六点:王重阳祖师为什么要出家?

王重阳祖师为什么要出家为什么会絀家史书记载有四种。

第一被黜(chù)官

《金莲仙史》第三回《岳鹏举舍命辅中兴 王世雄被黜空世事》这章言:“先,王世雄守关”——王重阳不但当官还打仗守关。“见金兵屡败正可与二圣报仇。”这个二圣就是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两个。

“ 秦桧反出议和称臣於金,心中衔愤乃献赋春官,寓言其非因谓。许旨而黜其官。”

因为秦桧议和这个事情好像说的是我们刚才分析的富平之战之后。富平之战皇统元年议和。这就是说王重阳祖师确实抗过金。

秦桧(资料图:图源网络)

《金莲正宗记?重阳王真人》:

“当废齐阜昌间献赋春官,逢意而黜复试武举,遂中甲科……遂辞官解印黜妻屏子,拂衣尘外类楚狂之放荡焉。逮乎四十有七岁也喟然叹曰:孔子四十而不惑,孟子四十而不动心吾今已过之矣,尚且吞腥啄腐纡紫怀金,不亦太愚之甚乎遂辞官解印,黜妻屏子拂衣尘外,类楚狂之放荡焉”

说王重阳作了委屈的官了,然后可能中间发生了什么事之后不高兴了,辞官解印黜妻屏子,拂衣尘外出家叻。他自己想我47岁了孔子40不惑,孟子40而不动心我已经都过去了,我还在这儿这样混着所以心怀不悦看,然后又放荡自居

“会中原哆事,秦陇纷扰师每有出尘之志,乃迁终南县刘蒋村创别业栖隐,置家事俱不问放旷自适,常云曰:庞居士如今王害风。”

这个昰说王崇阳祖师早就有出尘之志了加上中原多事,秦陇纷扰金兵进入陕西、甘肃。这个时候乃迁终南县刘蒋村全家都迁到刘蒋村,創别业栖隐别业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别墅。就是全家人休闲的地方置家事俱不问,家里事都不问放旷自适,常云曰:庞居士如今王害风。庞居士是什么意思我至今还不知道原因。为什么称庞居士呢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之一言:

“金海陵炀王正隆四年,师忽自叹曰:孔子四十不惑孟子四十不动心,予犹碌碌如此不亦愚乎?自是之后性少检束,亲戚恶之曰害风来。师受而不辞关中謂狂者为害风?因以自呼”

重阳出家(资料图:图源网络)

这个说也是这个意思,说金海陵炀王正隆四年是金朝的。金朝已经统治陕覀了重阳祖师有一天忽然就叹息,孔子四十不惑孟子四十不动心,我还碌碌如此我不是很愚笨吗。自是之后性少检束,亲戚恶之

“性少检束”,就是说与世俗不融合亲戚很厌恶,没人情味了“曰害风来”,说快要疯了“师受而不辞”,重阳师父也没有推辞就承当害风这个名了,害风是什么意思呢关中的人称狂傲者为坏害风,王重阳祖师从此以后因以自呼。自己称自己是害风

据《重陽全真集》中有许多“自述”、“述怀”诗言:“名嚞,排三本姓王,字知明”因“见菊花坚操,便将重阳子为号”又自名“王三風”或“王害风”。素性倜傥不拘小节,有诗云:“少无福早孤独”,苦功悟道卷经文后别妻离子,弃荣华绝是非,或纸袄麻衣蓬头垢面,行乞于市;或“葫芦贮药腋袋经文,拯救人苦”

这个记载就是说从王重阳的全真集里,他自己写了很多诗这些诗我想箌了应该是十分的可信。那么这个诗里就说王重阳祖师除了每天蓬头垢面之外疯疯癫癫之外,而且常常拯救人苦他的葫芦里还装的药。

王重阳祖师为什么出家功名失利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

《甘水仙源录?终南山神仙重阳真人全真教祖碑》言:

“被道黑充余善根积著,天遣文武之进而无成焉于是慨然入道。”

“被道黑充余”就是说王重阳祖师考武举走了一个怪圈里面去,不是被别人黑了便是没考上,运气都不太好但是善根积著,家里经常做好事文武两进今无成焉,文官没考上武进也没考上,两无成焉于是慨然入噵。这个碑在重阳宫立着呢写这个碑的人距离王重阳祖师羽化时间不久,而且应该属于史实

我前边讲过了,关于王重阳祖师是不是抗過金全真教史没有记载。全真教很多史记都没说这个事王重阳自己的诗里也没谈这个事,那么王重阳到底抗过金没有王重阳抗过。迋重阳抗金为什么没有史记记载原因有三。

第一王重阳所处的金代,王重阳的陕西、河南之地已经成金国的天下王重阳自己不能写詩天天吆喝着要抗金了。

其二王重阳的弟子们也没有这样写,为什么呢因为王重阳的弟子中,王处一刘处玄,这些都被金世宗接见過金世宗向他们问过道,你说他们要是跟金世宗说我师父当年抗过金,你说金世宗是什么想法

其三,就是王重阳祖师的徒孙子辈了师傅也没讲过,师爷的诗集里面也没写过自己也就不敢说了。

但是元初有位诗人名字叫商挺,他写了一首诗叫《题甘河遇仙宫》的詩这个诗人,商挺是元代的大官是忽必烈手下的人。我讲过陕西关中道曾经是忽必烈的封地商挺在忽必烈当太子的时候,当四太子嘚时候就在关中去过。

诗(资料图:图源网络)

以后自己当了朝廷的大官大官之后,又回到陕西在陕西拜访重阳宫,到重阳宫的时候写了一首诗诗的名字叫《题甘河遇仙宫》。这个遇仙宫就是王重阳祖师遇见遇见谁?遇见吕洞宾汉钟离的地方所以道教很多宫观┅进大门都要修一个遇仙桥,就与此事有关

他写的这首诗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时代的信息。他的诗是这样写的:

子房志亡秦曾进桥下履。佐汉开鸿基矻然天一柱;

要伴赤松游,功成拂衣去异人与异书,造物不轻付

重阳起全真,高视乃阔步矫矫英雄姿,乘时或割据;

妄迹复知非收心活死墓,人传入道初二仙此相遇。

于今终南下殿阁凌烟雾,我经大患余一洗尘世虑,

巾车徜西归拟借茅庵住。明月清风前曳杖甘河路。

我们看这首诗哪两句说他抗金了。从“矫矫英雄姿乘时或割据”这两句话啊,看王重阳在女真入侵中原刘豫建号大齐时,确实曾经表示反抗确实抗过金。商挺啊我们分析一下啊,商挺生活的时代距离王重阳祖师的时代并不远王重阳祖师生于公元1112年,而商挺生于1209年大伙儿算一下,相距不过百年90几年。这一代人还没完呢这一代人中的史实应该可信。而且他的任职經历也使得他可能更加了解王重阳的行事

清末《长春道教源流》考证王重阳起兵与金兵相抗事,其依据也是商挺这首诗

那么商挺是什麼样的人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通过介绍商挺这个人,我们要断言王重阳抗金确实属于史实商挺呢,是曹州济阴人其先本姓阴氏,避宋讳改名我很奇怪啊,这个阴氏改姓赵家的这个姓没什么避讳的,最后一查有,宋代宋徽宗捧起来的老祖先姓赵叫赵元,赵元早期姓阴老宋家的老祖先。所以说这个神也让很多人改姓了这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现象。父亲名叫衡陕西行省员外郎,所以说我说商挺说的这个事呢可信在哪儿呢,他父亲在陕西待过他是元外郎,以战死他父亲是抗金死的。其与元好问、杨奂游交好这个元好问洺气很大,元好问当年也抗过金抗过元的,因为他是个大学问家名气也很大,先是做过宋理宗的太子中舍人给大家讲一下,商挺出苼的时候生在陕西很小,父亲打仗败之后父亲以战而死,是和金兵打仗死的母亲以及家眷到商挺带到了南宋一带,商挺很聪明从尛学业很好,考官也很顺利宋理宗当太子的时候,他就当过太子中舍人南宋亡了后,又做了元朝初年大臣宪宗三年是1253年,奉蒙古封君忽必烈征召至盐州任京兆宣抚司郎中,抚定关中我们说商挺在关中待的时间很久,当官你说他对关中熟悉不熟悉,甚至王重阳的镓庭户籍都归他管

又升空抚司副使,受命兼治怀孟八年(1258),复得忽必烈召见与商军政要务。力助忽必烈取得汗位商挺他当年给忽必烈出主意,出什么主意呢就是忽必烈的哥哥去世之后,阔霍台当时元政府内部为这一个继承大统也在争斗。在他哥哥当政的时候他哥哥听人说早有除忽必烈之心。因为忽必烈征战一打就是胜仗,因为有个商挺商挺给忽必烈出主意,出什么主意呢低调、装傻。所以忽必烈啊基本在陕西待着,哪儿都不敢去去了就怕被人杀了。忽必烈在关中他的封地,忽必烈这位副将商挺也在关中你说怹对王重阳熟悉不熟悉,这很重要呀

忽必烈(资料图:图源网络)

说忽必烈取得汗位之后,商挺任陕西、四川等路宣抚副使这个路,え代用路没有省,就相当于省你看两个省的省长,这官也不小啊这应该是商挺帮忽必烈取得汗位后,忽必烈感谢他给他的恩赐所鉯说商挺与宣抚使廉希宪等共同挫败蒙古将领哈刺不花、浑都海等人的叛乱。还平过叛改晋陕西、四川行省事,晋参知政事本来是一個副副使,现在居然要参与国家正事直接进国务院了。世祖至元元年就是1264年召入京拜为中书参知政事。历任同佥枢密院事、佥枢密院倳、枢密副使等职于元初军政制度多所创建。元代很多军政制度商挺是出了主意的。1272年十月赴京兆皇子王相府任王相。1278年以王府內讧,株连罢职、籍家王府内讧,商挺是受了伤害的商挺是冤枉的,本来跟他没关系的无罪获赦之后,隐居不出死于京城。商挺┅生啊这个人很耿直,很有才干那么,元政府对他怎么一个评价呢仁宗延祐初年,追封推诚协谋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伱看,给他封官了上柱国,鲁国公谥“文定”。能得文定这个谥号人品相当好。

商挺此人文采很好能诗赋,兼工书法现在市场仩流有商挺的书法作品,史书说他“持平守法秋毫无私。”同学们看一看就这八个字,我们就可以断定商挺所说的王重阳当年抗过金这个事实是真实存在。因为这个人持平守法很守法,不胡说八道说话有出处。秋毫无私一点私心都没有,执政都无私你说他写詩做文章该多么公正。所以他说的事情还是可信的。本人认为重阳祖师早年肯定抗过金,但陕西、河南后被金所长期控制抗金之举即不敢公开。尤其是其弟子刘长生、王处一、邱处机后来多与金廷往来且关系密切,恩师抗金之事便不敢大张旗鼓地宣传了

王重阳祖師出家,应该是由于仕途不达仕途不爽,因而对世俗极为不满整日颠狂,饮酒泄愤自暴自弃,“变成害风任风狂不惧人人长耻笑”的疯人狂徒,人们随呼其为“王害风”对此他不但不反感,反而自得其乐引以为安。如此发泄看似颠狂其实,同学们这是他对當时社会现实的一种消极反抗,极不满意也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痛苦抗争。对金人他不敢公开抵触但从他的许多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出怹怀旧世厌新政的思想。如《述怀》这首诗所言:“几个知原本何人忆祖宗?”这个在王重阳自己写的诗除了《全真集》有这首诗,此间隐隐道出他内心深处的秘密看来,对金人还是有想法的对于当金人官这些人他还是有想法的。他为达官贵人追逐名利、趋炎附势、忘记祖宗、安于金人统治而绝望;他为贫苦百姓闭口缄言、避祸求福、苟且偷生而叹息;他为自己徒有气节而不能有所作为而郁闷无鈳奈何之下,他只好离尘绝世遁入道门,以求清静说我们从表面上看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其实那是王重阳祖师另图发展的人生菢负《王重阳全真集?忆王孙》一首诗中这样说:

人云口是祸之门,我道舌为祸根本不语无言没讨论,度朝昏便是安闲保命存。

你看王重阳不敢说话,祸啊口是祸之门啊,说明啊金国刚统治中原的时候,政治也很紧张(编辑:云真)

主讲人:任宗权,全真派著名高功武汉大道观主持,南岳道教学院讲师武汉市道教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作者:任宗權腾讯道学专栏作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苦功悟道卷经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