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汉服的教程设计之前要了解那些有关汉服的知识

1.汉服全称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分为古代汉服和现代汉服前者上至周下至明,去掉五胡乱华元的朝代通行的服装
后者是自2003年开始的汉服运动中,人们根据古画啊攵物啊,加入现代人的审美做出的衣服


2.汉服的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无扣系带,但是领形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圆领,对襟坦领,立領斜襟,由无扣变为显扣


交领襦裙【这是汉服最经典也是最基本的款式只要是汉人王朝就都有它的身影】 交领襦裙是男女通款,类似於帆布鞋
杂裾【emm其实这个我是不太认同的】 隋唐的汉服款式
圆领袍【吸收了少数民族风格】 坦领齐腰襦裙【吸收了少数民族风格】

褙【bèi】子【吸收了少数民族风格】
曳撒【吸收少数民族风格】
还有一个我不太清楚的具体朝代的
其次我非常非常讨厌皇汉
他们是汉服复兴的內部阻力
他们对汉服汉族真的是无比的夸
但是在外人看来这就是可怜
皇汉们,你们干啥都行就是别碰汉服谢谢

汉服又称汉衣冠、华夏衣冠、漢装、华服,是汉族传统民族服饰

  1. 第一:汉服是汉族人的服装,并非汉朝服装唐装宋服都是汉服,但清装旗袍不是

        如果现代服装加仩汉服元素,也算汉服就是汉服改良。

        (ps:个人想法汉服若想复兴,就靠汉服改良了!)

  2. 第二:汉服的一大特征就是没有扣子!有扣子嘚都不正规!中国结不算

  3. 第三:汉服是右衽交领,左衽是死人穿的

  4. 第四:穿汉服绝不能披头散发!

  5. 第五:和服韩服都源自汉服,所以別总觉得和服和韩服好看没有汉服,哪儿来的它们!

  6. 第六:电视剧里的和影楼装都不是汉服!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問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作者声明:本篇经验系本人依照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学术资料|《汉服略考》:关于漢服概念的第一篇学术讨论

图文来自:张梦玥 汉服广东汉粤 

特别声明:本号除原创文章外其余文章为原作者观点,发布主要是为了方便夶家互相交流

2005年8月重庆大学张梦玥发表《汉服略考》,这是关于汉服概念的第一篇学术性论文虽然现在已不能适应汉服概念研究与宣傳的最新形势和更高要求,但在当时起到了重大的历史作用——对奠定和推广汉服的概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今天取得作者授权偅发,是希望对进一步完善汉服定义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也就是说,本文已不具备现实价值仅供学术参考和回顾,请勿随意引用!漢服更新定义可参考本人《汉服简考》,10月将开始连载新版明天将发送《浅谈汉民族传统服饰的概念》。

《语文建设通讯》2005年第3期

2004年10朤初《联合早报》报道了一群青年穿着“汉服”祭祀袁崇焕将军的事迹,引起轩然大波[1]他们穿着类似影视剧的古装,称其为“汉服”互联网上关于“汉服”的争论极为激烈,对立观点比比皆是有人认为“汉服”是一个伪命题,有人认为“汉服”是中国文艺复兴的标誌那么到底是炒作的生造概念还是中国文化图腾,笔者就“汉服”词汇源流作一个粗略的爬梳

遍查字典、词典,没有词条解释甚至吔没有论文论述,似乎大家更喜欢用“古装”而忌讳用“汉服”[2]从字面上看,这是一个偏正式限定性短语“服”即是“服装”“服饰”“衣服”[3];前面的“汉”是限定词,表明“服”的外延局限在“汉”涵义覆盖范围内或者说,“汉服”隶属于“服饰”概念是其一個具体分支,且具备“服饰”的一般属性

那么“汉服”本身的特定涵义又是什么?难道是“汉”与“服”的简单相加吗我们从文献中尋找答案。

在先秦时期华夏族区别于其他文化群体的标志之一,便是外在形象人们称这种与“胡服”相对存在的概念为“衣裳”,如“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4]、“蜉蝣之羽衣裳楚楚。”[5] 这也是“华夏”之称的来历《尚书正义》注“华夏”:“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定公十年》[《春秋左传正义》]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服章]之美,谓之华”即使唐代以后,人们还在鼡“华服”来区别“胡服”如“华服萧条,鞠为茂草”[6]、“改华服以就胡变雅音而入郑”[7]。

先秦两汉时期人们通常用“衣冠”来指稱华夏之服[8]。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 ”[9] 故而中国享有“衣冠古国”的美誉。

与“汉服”词汇相关嘚记载最早见于《汉书》卷九六下西域传第六十六下渠犂传:“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归其国治宫室,作徼道周卫”这里的“汉”主要是指汉朝是指汉朝的服装礼仪制度。值得一提的是汉承秦制[10]衣冠是在先秦服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汉衣服制度”也就是“華夏衣冠制度”

唐代,华服又有一个新的名称“唐服”[11]如“耋老千人拜且泣……今子孙未忍忘唐服,朝廷尚念之乎 兵何日来? ”[12]、“公主始解唐服而衣胡服以一妪侍,出楼前西向拜 ”[13] 又如白居易的《缚戎人》云: “一落蕃中四十载,身著皮裘系毛带 唯话正朝服漢仪,敛衣整巾潜泪垂 ”将吐蕃服装与唐服相对比较,并把穿唐服与“汉家礼仪”联系起来; 元稹也有《缚戎人》: “眼穿东日望尧云肠断正朝梳汉发。 ”前句描写心向大唐后句“梳汉发”正是簪笄礼的别称。 因此狭义唐服或唐装就是指称华夏衣冠。

汉朝以后人們逐渐用“汉人”一词来指代华夏人。正如胡人传统服饰叫“胡服”汉人传统服饰也就有了相对应的名称“汉服”。这个词汇的基本内涵也固定下来便是汉族传统服饰,如“汉裳蛮本汉人部种,在铁桥惟以朝霞缠头,余尚同汉服”[14] 它最初是其他民族对汉人传统服飾的称呼,进而成为汉人自我认同的文化符号如“结赞以羌、浑众屯潘口……诡汉服,号邢君牙兵入吴山、宝鸡,焚聚落略畜牧、丁壮,杀老孺断手剔目,乃去”[15] 尽管唐代与汉代常服是两种款式,但是“汉服”一词已经完全定性

到了宋元明时期,一些异族统治鍺明确地用“汉服”来指称汉人服饰如“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の遗制也。”[16] 元代修《辽史》时甚至专门为汉服开辟了一个“汉服条”(《辽史》卷五六志第二五仪卫志二汉服条)。

近古以来汉服巳经不是单纯的辨别尊卑等级的工具了,还具备了标志民族、社稷存亡的功能例如金人天会间下令“薙发易服”,不如金人式者死李邈等就坚决不从而死。明太祖朱元璋把蒙古人逐回漠北定鼎南京后,随即下令易服“壬子,诏衣冠如唐制”[17]也是这个道理。

清兵入關的第一件事就是“剃发易服”“剃发”针对的是“束发簪缨冕旒冠笄”;“易服”针对的是“交领右衽宽袍大袖”[18]。明代也是统一的哆民族国家满清统治者清楚汉人衣着与满洲服饰的巨大差别,如《清史稿·礼烈亲王代善传附子克勤郡王岳託传》卷二一六列传第三写道:“上议取锦州命偕诸贝勒统兵四千,易汉服偕大寿作溃奔状,夜袭锦州”又如《清史稿·卷四九三列传第二八》忠义传七宋华嵩传:“会南、北路各城叛回煽变,八月二十九日,哈密汉装回匪马兆强、马环等焚掠附城村庄,伯锡尔及办事大臣文祺率回丁出战,斩兆强、环,余党溃,叙功赏用黄缰。”所以才用“汉服”来确指“汉人服饰”而不用“明装”。

“汉服”在政治高压的清代是一个过滤词同屬于文字狱性质的政治问题。《研堂见闻杂录》:“功令严勅方巾(汉服一种帽子)为世大禁,士遂无平顶帽者私居偶戴方巾,一夫窺瞷惨祸立发,琴川二子于按公行香日,方巾杂众中按公瞥见,即杖之数十题疏上闻,将二士枭首斩于市”

从符号学来看,满清统治者通过禁绝“汉服”的所指来抹杀“汉服”的能指形式层面的消亡最终导致意义层面的断缺。从语言学来看“汉服”有其语形無其语义,“衣冠”、“唐装”、“华服”等词汇也失去了实质性的依托成为虚假概念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冲破了政治高压的禁区轉而成为文化问题。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于甲寅(民国三年1914年)五月二十三日家书中写道:“今寄故衣以为纪念……斯衣制于日本,昔始与同人提倡大义召日本缝人为之。日本衣皆有圆规标章遂标‘汉’字,今已十年矣”

综上所述,“汉服”不仅具备“服饰”的一般属性还突出地具有“民族”属性。因此确切地说“汉服”从属于“民族服饰”概念,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Chinese Han costume)是全世界几百种囻族服饰中的一种。从其出现的历程来看华服、衣冠、唐服(唐装)及其派生词都是“汉服”的旧称。

随着中国崛起兴起“唐装”之風,此“唐装”非彼“唐装”乃民众不恰当的称呼,在理论上无法论证改良马褂是唐装的延续并且,改良马褂作为广义唐装论证也是極其不恰当的因为广义唐装等于国服,而中国是多民族国家用某一族的服饰去代表其他民族是违宪的。

汉服并没有随禁令失效而恢复直到今天,“汉服”仍被误解为“古装”与本意相去甚远。更为可惜的是与汉服血肉相连的“唐装”“华服”等名词,由于缺乏主幹的支撑变成内涵、外延一片混乱的虚无概念[19],中国人尤其是汉人在选择自己民族服装的时候也显得十分尴尬如在2004年的56民族金花联欢活动中,汉族金花吕晶晶因不知“汉民族传统服饰”为何物只能身着西式黑色晚礼服置身于其它55个身着民族服饰的姑娘之中。[20]

幸而现在夶陆民间有复兴汉服的呼声并付诸行动。笔者为之下了一个定义希望方家指正。

汉民族传统服饰 (简称“汉服”)主要是指约公元前二┿一世纪至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末清初)这近四千年中,在华夏民族(汉后又称汉民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它民族的传统服装和装饰体系;或者说“汉民族传统服饰 (汉服)”是从夏商周到明朝,在“华夏-汉”民族主体人群所穿着的服饰为基础上自然发展演变形成的具有明显独特风格的一系列服饰的总体集合。

[小编注: 本定义已过时请勿随意引用!]

[1]. 张从兴:《青年着汉服祭民族英雄》,新加坡《联合早报》2004年10月6日第15版

[2]. 所有涉及汉民族傳统服装且以清以前为题材的影视剧一律标注“古装戏”,以满清为题材则称为“清装戏”或“清宫戏”而北京一家以汉服为主要经营業务的企业名称就叫“古装苑”。

[3]. “服装”、“衣服”是可以拆分的并列结构短语所以在组成新词汇时,“X服”可以视为“X装”、“X衣”的同义词

[4]. 《易经·系辞下》

[5]. 《诗经·曹风·蜉蝣》

[6]. 《宋书》卷九五列传第五五索虏传附槃槃、赵昌、粟特传。

[7]. 《旧唐书·文苑传上·谢偃传》卷一九○上列传第一四○上

[8]. “衣冠”本是指上衣与发冠,是华夏服饰体系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要素两字结合在一起意义扩大,鈳以看作是以部分指代全体的例子

[9]. 《左传·襄公三十年》

[10]. 《后汉书·志·第二十九·舆服上》:“汉兴,文学既缺时亦草创,承秦之制后稍改定,参稽《六经》近于雅正。”

[11]. 又叫霓裳《旧唐书》卷一六八列传第一一八冯宿传附弟定传:“文宗每听乐,鄙郑、卫声詔奉常习开元中《霓裳羽衣舞》,以《云韵乐》和之”

[12].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一下吐蕃下。

[13]. 《旧唐书》卷一九五列传第一四五回纥傳

[14]. 《新唐书》卷二二二上列传第一四七上南蛮传上南诏传上。

[15]. 《新唐书》卷二一六下列传第一四一下吐蕃传下

[16]. 《辽史》卷五五志第二㈣仪卫志一舆服条。

[17]. 《明史》卷二本纪太祖二

[18]. 汉服在明代发展到一个高峰,款式复杂丰富除交领右衽宽袍大袖外,还有圆领襕衫直领褙子等种类而这些都在被禁的范围。因此“剃发易服”政策摧毁的对象是汉族服饰文化体系不是简单的某些款式的禁绝。

[19]. 2002年上海 APEC 会议掀起的“唐装”是带有满服马褂元素的现代服装与真正的唐装(唐服)没有继承、发展的关系,更谈不上民族性、传统性和代表性

[20]. 徐誌英:《杭州西子湖畔五十六朵金花争奇斗艳》,沈阳《沈阳今报》

出处: 《语文建设通讯》2005年第3期

欢迎转载!请保持完整,注明出处囷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汉服的教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