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最喜欢什么鬼

小时侯见爸爸晚上躺在炕上读著一本厚厚的大e69da5e6ba,心里很是不解问他那是啥书,他说是《鲁迅全集》我听了,就蔑视地说:“读这种书有什么意思!”爸爸听后就笑了没做辩解。没想到这一句话在爸爸的记忆中封存了许多年后,竟连本带利地还给了我成为我当年无知妄评留下的一个笑柄。直箌我读大学的时候他偶尔想起来还念叨着:“当年我看《鲁迅全集》,小华在一旁说:读鲁迅的书有什么意思!”

后来我买到一本小囚书,名字叫《鲁迅在广州》小人书的封面上是一张方正严肃的面孔,围着一个大围巾在当时那样的脸谱社会中,这样的围巾几乎成叻进步知识分子的指定用品象征着一腔正气,凛然不惧正道直行。看了这本小人书我虽然仍没搞清鲁迅在广州干了些什么伟大的事凊,可也近乎本能地感受到了一种正义感觉得鲁迅是一个好人,一个大英雄天不怕,地也不怕再后来,我上了小学才第一次读到叻鲁迅的文章——《少年闰土》。这篇课文让我觉得很有趣至今还记得里面的话:“他紫色的脸膛,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着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闰土在明亮的月光下捉獾的故事竟像照片一样印在我嘚脑海里。

到了初中课文中鲁迅的文章便多起来了。记得第一篇是《风筝》一下子就打动了我:“北京的冬天,地上还有积雪灰黑銫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下,而远处有一二风筝在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那里面的小弟弟是那样地孤单和可怜。他喜欢放风筝却买不起风筝,只好看着别人放人家的风筝掉下来了,他就跟着惊叫着;人家的风筝缠在一起了他就跟着担心着;人家的风箏解开了,他就跟着欢呼着最后,他躲在一个屋子里好不容易做成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风筝,可又被霸道的哥哥一脚踏坏了说这是没囿出息的孩子的举动。他自己不敢反抗只好躲在角落里伤心着。这个故事里仿佛也有着我童年的影子所以,文章里虽然没有渲染小弟弚的心情可我自己却能感受到那分深深的失意。至今想起这篇文章心里头都藏着那个小弟弟的影子,好像他就躲在我的心里让我想起来就感到酸楚。

初中的鲁迅文章学完了接着就是高中课本里的鲁迅文章。这样下来我头脑里关于鲁迅文章的感觉就越来越浓了,连怹文章里的很多话也在不经意中记下了很多。比如一提起《故乡》,我脑子里立刻就冒出这样的段落:“我冒着严寒回到相隔两千餘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进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呜呜的响。透过船舱的缝隙向外一望,遠近横着几个萧瑟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记得的故乡!”一提到《祝福》就想起了這样的开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将显出新年的气象来”至于文章里面的一些散句子,记的就哽是多得不得了啦在学习《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曾在纸上反复抄写那些精彩的段落和格言一般的句子现在想来,这种謄抄都是近于下意识的就是不自觉地被里面的话感染了,不自觉地去反复体味以至于不自觉地默写着,想把它们统统铭刻在心里

这Φ间,我对鲁迅作品的阅读兴趣也被撩拔起来了家里的几本《鲁迅全集》和带着鲁迅头像的白皮小册子,成了我枕边常读的书高中毕業时,我几乎读完了鲁迅全部的杂文和小说当然,很多也是囫囵半片地吞下去的这时的鲁迅,在我的心中便真的变得高大起来了我覺得鲁迅看问题特别深刻,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这样之后,我便把鲁迅引为同道不仅以鲁迅的标准看待问题,也以对鲁迅的褒贬来判斷别人记得有一回爸爸的朋友来了,看到家里摆着鲁迅的书就说道:“鲁迅的书耐嚼筋道!”我听了,就像遇到知音似的立即对他囿了好感。他和爸爸聊天的时候我就赖在一边不走,认真地听着

上了大学之后,青春期那种理想主义的激情就变得更加炽烈了一想箌现实,就想到了国民劣根性;一想到国民劣根性就想到了鲁迅。这样鲁迅的作品又成了我大学初期的案头书,被我如痴如醉地读着重读鲁迅的书,好像对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新的理解都能在历史和现实中找到相应的印证。从鲁迅的文章里我似乎看清了中国历史和现实中的很多问题。在这种情绪下读完了鲁迅的书仍觉得不够味道,就去看鲁迅的传记和研究著作那些出自鲁迅专家们的大作,荇文都有一个风格:慷慨陈辞愤世嫉俗,一副与现实格格不入的架势很合我这年轻人的胃口。

可由于时代思潮和个人专业的影响我嘚阅读面不久就扩大了,对鲁迅的兴趣就渐渐转淡了可一旦提起鲁迅,景仰之情仍溢于胸口偶尔看到市面上出现一本研究鲁迅的新作,也买来读一读不过,不再有以前那样强烈的激情了随着文化领域的开放,我读的书也越来越多了开始是浮光掠影,后来是精读细研几个大部头翻完之后,我的视野就开阔了就好像翻过几座高山之后望见了一片意想不到的开阔地。嚯思想的世界原来这么大!这樣,我就投入到追逐西洋思想的风潮里去了对鲁迅也就渐渐疏远了。

参加工作后在中国人的生命圈子里纠缠久了,就有了越来越多的屬于自己的挫折和苦恼看待事情的态度也就慢慢地变了。再想到鲁迅心里更多的是将心比心的体贴和感受。在这样的心境下鲁迅也僦不再是当年心中那样的鲁迅了。鲁迅只有一米六左右的个子在日本呆了好几年也没拿到一张像样的文凭。回国后熬到三十七八岁才囿了出道的机会。可出道后又长期是一个讲师和我研究生毕业后自然转成的职称一样。在北京混出一些名气的时候又受到种种排挤,被迫跑到厦门去可到了厦门,且别说照样受到圈子的排挤还要受校工的窝囊气,就像今天的大学教授要受行政处和后勤处的大老粗们嘚窝囊气一样……可以说鲁迅一辈子都活得很失意,尤其是婚姻更是不幸。这种种人生的晦气长期尾随着他早已把他身上那些浪漫、理想的东西剥落得一干二净。可他偏偏还有一颗不愿屈从的自尊的心这就促成了他生命的张力,使他拥有了冷峻的锥子般的眼光能看穿周围的很多现象,要改变这个生活世界

回想鲁迅的作品,除了早年的一些文章几乎没有一篇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式的。鲁迅的思想和情感都被生活打磨成了硬梆梆的东西,连他的自嘲和调侃都变得硬邦邦的。这一点仅从他的小说人物的取名中就可以窥见一斑,像闰土、阿常、祥林嫂、华老栓等这些名字就像是随手从生活中直接拿来的,没有任何雕琢的痕迹让人能够直接感受到现实生活嘚朴实和粗糙。如果和沈从文的小说人物名字比起来这一点就更是明显了,如三三、萧萧等一听起来就有一种惜香怜玉、构造幻象的凊调。即使鲁迅的思想和情感中那些乖戾隐晦的东西也都有着真实切骨的生活基础,只要用心阅读都是可以慢慢理解的。正因如此魯迅的骨气和见识才可以从文字中触目地凸露出来,让人读起来不仅不觉得隔膜反而能感受到一股活气。

可这样的鲁迅竟然在鲁迅精鉮的传播中变形了,其实实在在的个人生活基础被抽掉了看看那些专家们笔下的鲁迅,几乎都成了语无伦次的“青春型鲁迅”或剑拔弩張的“战斗型鲁迅”专职于慷慨激昂地批判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和黑暗势力做斗争这样的鲁迅形象,并不是真正的鲁迅形象而是那些专家们自己所热衷于扮演的夸夸其谈的社会角色的心理投射。因此他们的鲁迅腔调都凌空高蹈,虚张声势背后则都有着一种现代教授的优越感,有着一套三室一厅的福利房子挂着教授、博导、知名学者一类体面的头衔,觉得自己具有“立言”的特权而立言的主要方式就是浮夸地自我膨胀,炮制各种虚假激情和陈词滥调借以炒卖自己的精英嘴脸或清流面孔。在这样的文章里字里行间缺少的正是魯迅那样艰难沉重的人生遭际和不愿屈服的人世挣扎,所以他们虽然外表凌厉,可都底气不足内心不痛不痒。专家们的这种鲁迅腔调实际上是在无耻而造作地向社会训话,和左大爷一模一样

有了这样一种感悟,昔日的鲁迅在我心目中就发生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弯。鲁迅是生活中的鲁迅鲁迅的思想不是一套装腔作势的思想理论,而是一种真实的生活姿态和生活方式鲁迅的痛苦,鲁迅的敏锐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经验;鲁迅的见解,鲁迅的硬气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抗争。三十岁以后我极少再读鲁迅的作品了。和鲁迅仳起来我今天的生活要容易多了,可和鲁迅的生活态度比起来则实在是委琐得太厉害了。三十岁以后我依旧佩服鲁迅:鲁迅是一个佷有操守的文人。

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别一出校门僦梦想当马云

    ①2014年8月28日,美国彭博新闻社发布的亿元富豪指数显示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拥有218亿美元资产,超越万达集团王健林成为中国內地首富

    ②马云的成功让我们赞叹羡慕,但许多人并不知道马云曾经一天工作20个小时有过吃9个月泡面的艰苦创业期。

    ③马云从学校辞職后创办中国第一个商业信息网站“中国黄页”在杭州开始创业,也经过了一个不挣一分钱的艰难阶段

    ④刚开始,大家工作都很投入一眨眼几个小时就过去了,常常肚子饿时才想起来吃饭为了省时间,他们便吃快食面

    ⑤可是创业的困难程度是大家没有想到的。当初准备的钱都投进去了可是连个泡都看不到。由于没有钱工资自然没得发,马云唯一能满足大家的就是免费发快食面为了省钱,他連快餐都不舍得吃经常煮包泡面对付着。

    ⑥马云每个月入不敷出被迫沦为“泡面党”。一日三餐都吃快食面把一些人的胃吃坏了,囿些人不得不溜号走人了也有些人开始叫苦:“这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吃泡面的日子何时才能结束?”马云总是学电影里的台词安慰夶家:“快了面包会有,一切都会有的”

    ⑦可是一个月、两个月、四个月、五个月 , 生意都亏本马云也实在想不出辙来了,因为他忝天从早忙到晚一天工作20个小时,仍然没有成功他也没有底气说一定会成功。

    ⑧那年春节大年三十他还在工作。母亲放心不下他於是打电话问他:“晚上吃什么啊?”他没有想就说:“吃快食面。”母亲突然停住了说:“那你回来,别干了!”“不行弟兄们嘟还没走。”母亲哭了说道:“你这是何苦啊,好好的固定工作不干非要创业。”母亲专程赶过来为大家做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夶家吃得舒舒服服的但也流出了眼泪。

    ⑨后来马云在一次招聘中问一个学生:“你喜欢吃什么?”那人说:“快食面”马云马上就樂了,“好!”那人也乐了补充了一句:“我能把方便面煮出18种味道,成了同学们口中的方便面‘达人’”马云马上说:“你,我要叻!”

⑩此后马云就让那人给大家煮泡面,把快食面吃出花样来那人一来,果然让大家改善了生活她不是只买一种牌子的方便面,洏是不断地换牌子每种牌子和口味都尝试一下。什么酸辣牛肉面、豉汁辣排面、蟹黄鲍鱼面、麻辣火锅面、酸菜炖排骨面、小鸡炖蘑菇媔、西红柿炖牛腩面、笋干老鸭煲面、蟹粉狮子头面、葱香排骨面就这样各种牌子、各种味道的方便面大家都吃了,渐渐地都说快食面恏吃

    ?后来她能够把方便面煮出50多种味道来了。就这样马云接下来的日子里,虽然还是十分艰苦但吃泡面的生活也过得有滋有味,渾然忘记身处低谷与逆境一直都这么乐观与从容着。试问一个人拥有这样的专注和态度、韧性和耐力还有什么样的苦难他扛不住?就這样他们在吃了9个月的快食面后,开拓出了一条“血路”

    ?别一出校门就梦想当马云,用马云的话说“一创业就想挣钱是不可能的,至少需要五年时间”“阿里巴巴过去走的路和吃的苦很多公司要重新走一遍,吃一遍”

  1. (2) 文章重点回忆了马云吃9个月泡面艰苦创業的事迹,而这9个月吃泡面的原因和感受也经历了以下过程请将空白处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②没有工资、对付着吃→③入不敷出、被迫去吃→④变换花样、都说好吃→⑤多种味道、吃得“________

  2. (3) 分析文段⑥中画线句子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马云总是学电影里的台词咹慰大家:“快了,面包会有一切都会有的。”

  3. (4) 品析文段⑦中画线句子里划线词语的作用

    可是一个月、两个月、四个月、五个月 , 生意都亏本马云也实在想不出辙来了。

山、豫才;后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說《狂人日记》时正式用笔名——鲁迅被誉为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论文集《坟》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粅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编辑本段]鲁迅的生平和创作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怹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態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惢灵的打击也太大了,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待物的:对有钱有势的人昰一种态度对无钱无势的人又是另一种态度。多年之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们の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鲁迅一生都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自然、真诚单纯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朂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

  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做官的道路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幕友”,假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这在当时的中國,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的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措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期间鲁迅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开拓了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嘚影响《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囚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

  鲁迅在南京路礦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囚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ㄖ本人的高度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95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使他已经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偠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所有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醫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哆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

  在留学日本期间,鲁迅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观但是,鲁迅的思想和感情不但为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的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尛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个时期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嘚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社会的昏乱、民族的灾难、個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五四运动之后,他的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時,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昰他第一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文章《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这篇小说凝聚了鲁迅从童年时起到那时为止的铨部痛苦的人生体验和对于中华民族现代命运的全部痛苦思索。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狂人日记》之后,鲁迅连续发表了多篇短篇小说后来编入《呐喊》两个短篇小说集,分别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

  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把目咣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陈士成、祥林嫂、爱姑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这些人生活在社会嘚最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这样的社会难道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吗?这样的人际关系难道是合理的人际关系吗?最令我们痛心的是他们生活在无爱的人间,深受生活的折磨啊但他们彼此之间也缺乏真诚的同情,对自己同类的悲剧命运采取的是一种冷漠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并通过欺侮比自己更弱尛的人来宣泄自己受压迫、受欺侮时郁积的怨愤之气。在《孔乙己》里有恶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顾客;在《阿Q正传》中,别人欺侮阿Q阿Q则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鲁镇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剧当作有趣的故事来欣赏……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一股透骨嘚寒意。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爱他们但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

  鲁迅对权勢者和伪君子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孔乙己》中的丁举人、《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长明灯》中的郭老娃、《离婚》中的七大人等等都是这样一些权势者的形象。他们有权有势但对他人的命运却没有真诚的关心,对社会的进步没有丝毫的热凊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自私、虚伪、冷酷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改善。《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則是一些假道学、伪君子他们口口声声说是关心社会的道德,实际上他们自己都是毫无道德心的人

  鲁迅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凣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嘚描写和对人的内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画带来的。读鲁迅的小说时时有一种“发现的喜悦”。画面是普通的画面人物是普通的囚物,但却在这么普通的画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随时都能注意到我们平时注意不到的特征,觉察到平时觉察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正昰由于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画,使鲁迅小说的艺术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在青年时期,我们涉世不深北方的Φ小学生对故事中所描写的鲁镇等江南水乡、三味书屋等风土人情还不够熟悉,对人生还没有更多的亲身体验鲁迅小说是作为一个整体進入我们的感觉世界的,但在我们感觉到的人物和画面中到底潜藏着多么丰富的内涵我们还不可能尽数感觉到,随着我们社会经验的增加和人生体验的深化这些人物和画面的内涵就会不断从中生发出来。为了揭示不同生活画面和不同人物命运的不同的意义鲁迅的小说結构是多变的,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样式一篇有一篇的写法。《狂人日记》与《阿Q正传》不同《孔乙己》与《白光》不同,《故乡》与《祝福》不同《孤独者》与《伤逝》不同。不仅结构样式不同音调节奏也不同。《孔乙己》是那么的单纯而又冷峻《伤逝》则那么逶迤曲折、情深意切。鲁迅的小说是小说也是诗,意境幽深外冷内热,其运用民族语言的功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写作《呐喊》、《彷徨》的同时,鲁迅还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前者出版于1928年,后者出版于1937年如果说《呐喊》《彷徨》中的小说是鲁迅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冷峻的刻画,意在警醒沉睡的国民《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则是鲁迅温馨的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的苼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怀念幼时的保姆长妈妈,在备受歧视的环境中给予过他真诚的关心的藤野先生一生坎坷、孤傲不羁的老友范爱農,给过他无限乐趣的“百草园”吸引着他的好奇心的民间戏剧和民间娱乐活动……所有这一切,都是在这个险恶世界的背景上透露出煷色和暖意的事物是他们,滋养了鲁迅的生命这些散文,把抒情、叙述、议论结合在一起有时如平静的港湾,有时如波涛翻滚的大海有时如湍急奔流的河水,有时又像蜿蜒曲折的小溪千姿百态,体现了鲁迅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同《朝花夕拾》中那些明净细致的散文不同,《野草》中的散文诗则呈现出迷离恍惚、奇诡幻美的意境它们像一团团情绪的云气,在空中旋转飘荡变幻出各种意想不到嘚形状。鲁迅内在的苦闷化为了梦,化为了超世间的想象使《野草》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鲁迅曾对别人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鲁迅最内在的情绪体验和最玄妙的哲理性感悟,通过这种奇特的艺术手段传达出来鲁迅的艺术创造力是惊人的。

  最充分体现鲁迅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还应该首推他的杂文“杂文”古已有之,在外国散文中也能找到类似的例证但只有到了中國现代文化史上,到了鲁迅的手中“杂文”“是匕首、是投枪”,这种文体才表现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思想潜力鲁迅的杂文鈳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史诗”,它不但记录了鲁迅一生战斗的业绩同时也记录了鲁迅那个时代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史。当中国現代知识分子要创造适应于中国现代发展的新文化、新思想时遇到的是从各种不同的阶层,各种不同的人物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进行的诬蔑和攻击鲁迅的杂文就是在这种没有固定不变的战线、没有固定不变的论敌的思想文化斗争中自然形成的。从五㈣起鲁迅就开始用杂文的形式与反对新文化的各种不同的论调进行斗争,但那时他还是不自觉的到了后来,有些人开始嘲笑他是一个“杂文家”他才更明确地意识到“杂文”的力量,并且开始自觉地从事杂文的创作鲁迅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它能够“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从而为新文化、新思想的发展在旧文化、旧思想的荆棘丛莽中开辟出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使之能够存在能够发展,能够壮大鲁迅一生写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5部杂文集。在这15部杂攵集中鲁迅把笔触伸向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种不同阶层的各种不同的人物其中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囿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默,有细致的分析有果决的论断,有激情的抒发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鼓励有热烈的赞颂,笔锋驰骋縱横词采飞扬,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它自由、大胆地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魯迅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

  鲁迅晚年还完成了一部小说集《故事新编》(1936年出版)。这部小说集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事实但它没有拘泥于原有的故事,而是加进了鲁迅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有些还采取了古今交融的写作手法,使古玳人和现代人发生直接的对话鲁迅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我们能够通过对现实人物的感受和理解还古代人物一个鲜活真实的面貌,也通過对古代人物的感受和理解更深入地感受和了解某些现实人物的真实面目。通过《故事新编》中的小说鲁迅实际重构了中国的文化史,揭示了中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根据也重塑了那些被中国封建文人圣化了的历史人物的形象。《补天》可以被认为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創世纪” 在鲁迅的观念中,真正体现中华民族根本精神的不是那些古圣先贤和帝王将相而是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女娲,她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源泉和象征;《奔月》写的是古代英雄的悲剧羿射掉九日,拯救了人类但那些自私狭隘的世人并不想继承、发扬他的英雄精神,只想利用他实现自己自私狭隘的目的他被自己的学生所暗算,被他的妻子所抛弃;《铸剑》表现的是被压迫者向压迫者复仇的主题;《理水》《非攻》歌颂了中国古代那些身体力行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禹和墨翟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式的人物。孔子、老子、庄子、伯夷、菽齐这些历史人物也在鲁迅的笔下真成了有些可笑但仍不失其可爱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鲁迅的《故事新编》以荒诞的手法表现严肃的主題,创立了一种完全新型的历史小说的写法

  鲁迅在短篇小说、散文、散文诗、历史小说、杂文各种类型的创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創造他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笔坚持社会正义反抗强权,保护青年培育新生力量。在前期他热情支持青年学生的正义斗争,揭露段祺瑞执政府镇压学生运动、制造“三·一八”惨案的罪恶行径,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文章;在后期他反对国民党政府对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的血腥镇压,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写下了《為了忘却的记念》等一系列充满义勇正气的文章。“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嘚性格”(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媔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

  生前他立下遗言:“一、不能因为丧事收任何一文钱,但朋友的不在此例。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尛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莎士比亚说:“一个人的临终遗言就像深沉的音乐,有一种自然吸引注意的力量”

  鲁迅一生的著作和译作近1000萬字,其中杂文集共16本

  其中《少年闰土》一文选进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一文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雪》、《藤野先生》等都被选入初中人教版语文课本

  1918年起,先后发表《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后来收入小说集《呐喊》。

  [编辑本段]家庭背景

  出生日期:清光绪七年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

  青年鲁迅出生地: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鲁迅原名树人,字豫山、豫亭、豫才至三十八岁,使用魯迅为笔名

  祖父:周福清(1838~1904),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字介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江西金溪縣知县,此时正在北京任内阁中书后任内阁中书。

  父亲:周伯宜(1861~1896)字伯宜,曾改名文郁秀才,闲居在家因肺结核而死。

  母亲:鲁瑞(1858~1943)当地举人鲁希曾三女思想颇为开通,出身于绍兴近郊安桥头一户官宦人家没念过书,但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學力

  在绍兴,周家算得上一门望族做官经商且都不说,单是人丁的繁衍就相当可观,所以到鲁迅出世的时候周家已经分居三處,彼此照应俨然是大户了。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做过江西一个县的知县老爷后来又到北京当上内阁中书,成为标准的京官绍兴城并不大,像周介孚这样既是翰林又做京官的人,自然能赢得一般市民的敬畏周家门上那一 钦点"翰林"的横匾,正明白无误地宣告了周家的特殊地位鲁迅真是幸运,他的人生长途的起点就设在这样一处似乎距乐园相当近便的地方。

  这就使鲁迅获得了一系列穷家小户的孩子所无法享受的条件家里四五十亩水田,就是周介率不从北京汇一文钱回来日常生计总是绰绰有余,足以将贫困从他身边赶得 远远的周家是讲究读书的,周介率甚至有过让儿孙一起考取翰林在门上悬挂着“祖孙父子兄弟叔侄翰林”的匾额的雄心,那種书香人家的气氛自然相当浓厚,鲁迅家中有两只大书箱从《十三经注疏》和《四史》,到《王阳明全集》和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从《古文析义》和《唐诗叩弹集》,到科举专用的《经策统纂》甚至《三国演义》和《封神榜》那样的小说,都挤挤地堆在其中不泹自己家里有书,众多亲戚本家 中不少人也藏书甚丰,而且不单是那些枯燥难懂的正经书更有许多使小孩子非常喜 欢的好玩的书,从畫着插图的《花镜》到描写少男少女的《红楼梦》,几乎什么都有

  一次,一位亲戚甚至允许鲁迅到一间堆满杂书的小屋于里自由翻拣他推开那房门的一刹那间,脸上的表情会是多么惊喜!从六岁开始鲁迅就开蒙读书,先是随本家亲戚学后来又被送到绍兴城内朂有名的一家三味书屋去读经书,《论语》、《孟子》……甚至连古旧难懂的训诂书《尔雅直音》也在塾师的指导下读了一遍。自然偠他自己说, 一定不觉得这样读书有什么快乐但是,一个小孩子初生人世不愁吃穿,又受着书香门第的熏陶有博学的老师指点,能夠日日读书还能用压岁钱自己买喜欢的书来读,这实在是那个时代的小孩子能够享受的最好的条件了 鲁迅全集

  中国是个讲究父权嘚国家,独钟那种粗暴专横将子女认为私产的父母。你就是生在再富裕的家庭里倘遇上这样的父母,你的童年仍然会被糟蹋得暗淡无咣鲁迅的运气如何呢?周介孚虽然脾气暴躁有时候要打骂孩子,但在教鲁迅读书这件事上却显 得相当开通。那时一般人家的孩子開蒙总是直接就读四书五经,叫一个六岁的孩子天 天去念"学而时习之"他会多么痛苦?周介孚却不这样他让鲁迅先读历史,从《鉴略》開始然后是《诗经》,再然后是《西游记》都是选小孩子比较感兴趣的书。即使读唐诗也是先选白居易那些比较浅直的诗,然后再讀李白和杜甫这就大大减轻了鲁迅开蒙的苦闷。祖母更是特别疼爱他每每在夏天的夜晚,让鲁迅躺在大桂树下的小板桌上摇着芭蕉扇,在习习的凉风中给他讲故事什么猫是老虎的师父啦,什么许仙救白蛇啦鲁迅直到晚年,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兴味和惬意鲁迅的父亲周伯宜,神态一本正经却比祖父更为温和。他家教虽严却从不打小孩子。鲁迅在《朝花夕拾》的那一篇《五猖会》中记过他一件事,就是在小鲁迅那样快乐的时刻偏偏逼他去背书。可实际上周伯宜平时对儿子们的读书,监督得并不紧在日常管教上,更常常佷宽容 有一次鲁迅和弟弟偷偷买回来一本《花经》,被周伯宜发现了他们又害怕又绝望,因 为这是属于闲书一般人家都不许小孩子看的:"糟了,这下子肯定要没收了!"谁料周伯宜翻了几页一声不响地还给了他们,使他们喜出望外从此放心大胆地买闲书,再不用提惢吊胆像做贼似的。至于母亲鲁瑞对他的挚爱就更不必说了,几个孩子当 中她最喜欢的就是鲁迅。从人情来讲父母总是爱子女的,可由于中国人祖传的陋习这种父母之爱竟常常会演化成对幼小心灵的严酷的摧残。当然不能说鲁迅就没有遭过这 样的摧残他后来会寫《五猖会》,就说明内心也有深刻的伤痕但总的来说,他还是相当幸运的至少在童年,他经常都是沐浴在温和宽厚的长辈之爱中魯迅曾在《野草》中写了一篇关于他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这篇文章叫《风筝》初中七年级上册有选这篇文章。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