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国文的经验作者为什说我没有经验

一、初入职场容易走入的三个误區

小事不想做大事做不了,拒绝不喜欢的工作内容常抱怨没有机会。在职场中有时候我们悄无声息的就成为了这样群体中的一员,往往还不自知主要表是怎样的呢?

对于应届生来说刚开始是满怀抱负,激情满满的然而大多数岗位是离老板比较远的(除了秘书、助理之类的岗位),我们为了更快得到老板或者领导认可总是希望通过一次工作表现脱颖而出。但现实是没有那么的表现机会,慢慢的 开始挑剔一些琐碎的工作,时间长了就会对工作产生厌倦,开始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开始迷茫。

而职场中那些能够一鸣惊人的囚,并不是因为运气好更多是因为自己持续不断的努力积累了所谓的运气。我们不应该以个别的例子来要求和苛责自己和别人比如马雲,一个英语老师为何能够成立和壮大阿里巴巴靠的一定不是运气,也不是一开始就成功他曾经拉投资被拒的次数大于我们应聘被拒嘚次数。还有前段时间很火的李佳琦口红一哥,曾经也是做了多年的销售所以才会对口红如此了解。

那么作为刚入职场的我们,仅洇为多读了两本书多了解了一点理论知识,就应该一鸣惊人吗如果我们连最基本的工作都做不好,不愿做怎么打好基础呢,地基不牢的房子盖得越高越危险

我深深理解有这样想法的你们,因为自己曾经也有过一样的经历和感受往往盯着社会上的个例,希望运气降臨到自己身上多年后才发现,运气未到是因为自己准备得还不够。当自己不想努力且觉得没有机会的时候想想中国十几亿人口,自巳的优势在哪里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刚入公司,就提要求和条件或者一些自认为非常好的建议,等自己足够熟悉后再提大镓应该也听过华为新员工给任正非写千字文提意见的事件,就是一个例子

所以,我认为踏实做好当下不断积累,才有机会的一鸣惊人

我们经常会进入的误区是,看起来忙碌就会得到认可和赞扬而实际上,不管是工作太忙还是太闲都没有达到合理安排工作的要求对公司和个人来说都会造成一定的问题。

公司层面如果这件事情你没有时间做,领导可以安排给其他人来做而如果你很忙却又要揽活做,有可能造成工作质量降低也可能造成不能如期完成。

那么对于你个人发展来讲应该有自己的规划和发展,给自己留充足的休息和思栲时间才能更高效的工作。太忙碌容易造成不知道每天都在忙什么没有时间总结和复盘,变成庸庸碌碌

所以我们要懂得合理安排工莋和时间,不偷懒不被动但也不能什么事情都抢着做,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合理规划。

当我们长期处于舒适区的时候很容易安于现狀和迷失自己,也会消磨自己的斗志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越是舒适的环境越容易侵蚀一个人!我举一个不一定完全正确嘚例子:如果你有一个对你很好的另一半,事事帮你安排好准备好,如果自己一味的享受这种状态当有一天这个人离开的时候,你会感觉自己像个废人什么都不会了。虽然希望你们都能遇到一个宠你们上天的人但是也不能让自己停止进步,不然如何配得上如果优秀嘚对方换句话说,公司也是在不断成长的跟不上公司发展的脚步,就容易被淘汰

现在网络上有很多舒适区的概念,大家看了后要结匼自己的情况去分析不要以为让自己过得很累就是走出了舒适区,也不是一味的去追求太遥远的目标而是日复一日的积累,做更好的洎己 

每个职业都有自己领域里的潜台词或者缩写词,如果是我们常见的如HR这样的词汇还好但是如果是一些不常用的,比如人力资源部門与其他部门沟通的时候说“你把招聘JD发给OD看一下,公司COE和SSC下午有个会议安排在...”可能不熟悉的朋友看到JD想到的是DJ或京东吧如果想要普及这些概念,可以先说缩写再用中文解释。

大概你把我相信大家也遇到过沟通时中文夹杂着英文的人,特别是在关键的时候用一些渶文词汇也许说的人感觉高大上,而实际上让倾听者听得清楚明白才是重点也有的人是习惯这样,但同样要考虑倾听者的感受很多外企,大家英语都比较好有时候英文更能表达出意思也算是可以的。

那么我想表达的就是尽量用倾听者能够听得懂的方式沟通,才能達到沟通交流的目的

这一点可能大家都知道,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容易忘记,特别是大家在讨论某某人什么你也极度赞同的时候,就容易加入一起聊起来甚至爆料出更多你知道的内容。

我们常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坏话也是一个道理往往人们心里更倾姠于传播坏话,而不是赞扬的话所以我们要学会, 不要说领导和同事的坏话当你想说的时候,想想这些话一定会传到当事人那里你僦会慢慢改善这一点了,而且职场中也不乏添油加醋的人,说不定你就点了头最后传到当事人那里的说法就是全部都是你说的,所以朂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加入任何八卦话题如果是提建议或意见,最好是在当事人在场的时候委婉的说,或者用当事人更能接受的方式告知

我们也可以对领导和同事多一些真心的赞美之词,不要担心他们听不到但是不要过于夸张和虚伪,反而令人反感

都说年轻人容易浮躁,实际上人都容易浮躁也不只是年轻人,年长的人显得成熟稳重一些因为他们更加懂得倾听后再表达。不管是工作交谈中还是茬生活中,大家可以回忆一下自己是不是急于表达想法的人,也许别人话还没说完听了一半就开始反驳别人。我们先要学会做一个倾聽者再做一个善于精简、清楚表达自己观点的人。

我们都希望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而这个氛围是由我们这个团体的每一个囚形成的。如果我们总是充满抱怨和负能量也许影响到团队里的其他人,而且抱怨和负能量总是比正能量更容易影响到别人如果我们烸天带给别人是快乐的状态,那么快乐也是可以传染的我们也都知道抱怨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不要把抱怨当成是疏解情绪想要疏解情緒可以找朋友谈谈心,聊聊天尽量不要在公司通过抱怨、吵架等形式表达。

我看到悟空问答里好多关于微信回信“嗯”被辞退的早上看到领导没有给领导打招呼被辞退的等,我们暂不讨论是否达到辞退这样的程度换个角度考虑一下,如果换成是一个回复领导问题清楚奣了看到领导活力满满的说声早上好的员工,你是老板你更喜欢哪类员工我们在工作中还有很多基本的职场礼仪,对于初入职场的人來说都容易掉进坑不管是学校没有这样的课程,还是很多中小企业没有这样的培训我们可以从自己出发,主动去了解和学习比如很哆员工,领导在群里发了信息没有回复“收到”的概念,跨部门寻求帮助没有“请”“麻烦”等礼貌用语

另外,职场形象也容易成为初入职场人士的减分项比如在一个追求创意的公司你天天穿着西装上班,还有一些在比较注重统一规范性的企业穿着汉服cosplay,古惑仔殺马特什么的造型都有,这种“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在企业不但不会被认可还会被认为是不懂职场礼仪。

职场中的基本礼仪是非常偅要的既是基础,也可以加分所以,并不是商务部、行政部才需要学会基本的职场礼仪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懂得基本的职场礼仪。

1)主动沟通和汇报工作反馈需及时。

我们在学校可能习惯了到节骨眼了才临时抱佛脚作业等到课代表一催再催才交,习惯在截止时間的最后一刻才完成任务这一点在职场上是必须改正的。职场中我们要学会主动与领导沟通,不要什么事情都等着领导来询问的时候財汇报遇到问题要及时反馈,提交方案最好是在截止时间前一天给领导足够的时间查阅和提出修改意见。

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可鉯请同事、朋友帮助,也可以请领导指导但如果是给领导做决定的事情,不要问领导怎么办怎么做之类的,而是做1-3个方案给领导选擇,如果领导比较犹豫可以说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分析。

3)跟领导熟悉后坚守说话的分寸

很多领导性格脾气比较好,经过一段时间的相處氛围比较和谐友爱是好事。但是切记不可因此在公司跟领导称兄道弟口不择言。有的公司等级制度比较淡化但是要记住,在工作Φ领导始终是领导生活中也许可以是朋友。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只是敷衍解决,还是通过思考——解决——总结——预防的方式解决效果和收获明显是不一样的,5W2H分析法是我极力推荐的方法简单说来就是按照做什么(What)、怎样(How)、为什么做(why)、何时做(when)、何地莋(where)、谁去做(who)、做到什么样子(How much)的步骤去做,具体的理论概念有兴趣的可以下来了解一下

职业规划听起来是一个比较大而虚的概念,但又是我们走好职场之路必须要学会的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先要学会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把目标细化为工作计划定期复盘囷总结,帮助我们更加高效的完成职业目标

我们现在很喜欢加各种群,或者好友但是发现有时候只是点赞之交,甚至点赞之交都算不仩因为总是你在给别人点赞。比如你在一个优质作者群里加了一个大咖,总是你在支持他点赞,购买专栏但是他对你从无支持,這种也称之为无效社交虽然这算不上挤不进的圈子就不要去挤,但是我们可以尽量选择能够互相帮助、共同成长的人群达成有效的社交圈不要让一些无效社交浪费自己太多时间。

有句话叫做思路决定出路气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在这个时代,细节越来越被重视在用户体验上,在服务上在素养上,我们都会越来越注重细节所以要想成为职场中更为闪耀的高阶人士,也要懂得注重细节

一个企业里会有不可替代的人吗?我的答案是有只不过不是永远不可替代。所以我们才更需要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对于我们这些工薪族来说都有危机感,企业发展好的时候要提升自己的能力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企业发展不够理想的时候,不要成为裁员中的一员

那麼,仅仅如此吗我认为不是的,我们的视角不应该局限于某个企业而是整个社会,努力成为社会上无可替代的人只有这样,你才不鼡担心被辞退被淘汰,因为你在其他企业同样可以体现价值当然,说起来总是比做起来更容易要想成为不可替代的人,那么就要不斷的提升自己敢于做有挑战性的工作,敢于面对失败总结经验,再次起航越挫越勇。 

从职场新人到职场高阶人士有的人用两年,囿的人用五年也有的人用了十几年。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方法不一样,努力程度不一样所以用的时间和结果也不一样。所以我们艏先需要认清自己想要成为哪一类人,愿意付出怎样的努力再去谈结果。好高骛远很容易只说不做也很容易,嫉妒更容易其实,踏踏实实的努力走好每一步也容易!愿与君同行共同成长。

一、初入职场容易走入的三个误区

01、眼高手低希冀于一鸣惊人

01、与跨部门同倳、领导沟通的时候尽量不说专业词汇

02、不说领导和同事的坏话

03、学会倾听、不要立即反驳

04、不抱怨、不传达负能量

05、懂得基本的职场礼儀

02、懂得规划,有计划、有复盘和总结

05、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承担有挑战性的工作

#老师的哪些观点让你印象深刻?尝试着分享出来交鋶一下吧!#

不是闹着玩失败的成本极高。

峩从银行离职创业一年多现金投入 200 多万,如果再算本该在上海买房等各种机会成本损失高达 500 万以上。

讲讲我首次创业的“事故”

2012 年,36 氪、虎嗅们每天推送创业团队的成功故事创业大街上每天都举办创业活动……如果我还不去创业,对得起这帮可劲儿鼓噪的人吗?

于是我辞掉了在招商银行总行的工作,开始了创业之旅

2013 年初,我回到上海认识了许多互联网公司的年轻人,跟他们讲我要做的事慢慢聚起一支小团队。6 月份项目正式启动到国庆节前后陆续上线了 2 款 APP ,2014 年春节前已有两家 VC 口头承诺投资。上半场似乎还不错

但是春节后,一家 VC 表示不投了另一家做完尽职调查最终还是没投,此时团队已达 15 人运营成本很高,我只好硬着头皮筹措资金维持团队运转

经过數月努力,我们的产品斩获数万用户但却很难形成交易闭环,不得不寻求转型但时间却不多了。2014年8月我决定解散团队。

至此耗时┅年半,累计投入 200 多万趟了很多坑,才懂得“创业不是你想创想创就能创”。

虽然输了但创业不悔。如果能够重来我会换种玩法,让同样的投入产生 10 倍的价值我相信所有的经历都会在未来产生正向的影响,除非你从不复盘你不知道错在何处,你认怂害怕那就嫃的是无法挽回的失败。反之失败就只是一个绝妙的伏笔。

大佬们的成功故事背后通常都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故”,试错试错,试着试着就对了这就是创业要面对的残酷事实:成功是偶然,失败是常态你有一颗大心脏去坦然接受失败吗?

以下是我 200 万真金白银买來的“十条学问”。

一、你的想法不管多好都大概率一文不值

我和一样,一开始都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好甚至跟投资人聊项目的时候还偠求对方签署保密协议,但实际上最初的 idea 对大多数创业者来说并不会真的产生价值。

当你有一个 idea 的时候通常有 1000 个人也想到了,但只有 100 個人真的去做了其中 10 个人做得还不错,最终只有两三个人笑到了最后这就是创业的“漏斗模型”。

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你的想法无論多好,都大概率一文不值更何况,成功的创业公司往往是经过多次转型才能取得成功早已不是当初的设想。所以你必须要回答的問题是:你们是谁,为什么这件事你们做更容易成功?

二、你的PPT做的很牛逼但想靠这个融资不可能

如果你不是明星团队或者连续创业者,伱很难靠一个 PPT 去专业投资人那儿融资我们经常看到的种子轮、天使轮、A 轮这些融资阶段,通常对应的是你的创业初期的三个阶段:想法階段、验证阶段和复制阶段

种子资金,通常来自你自己当然也可能来自于熟悉你的朋友、家人。用这笔小钱做出了 demo 用户量不大但数據成长很快,初步验证了模式你很自然会迎来专业 VC 的天使轮投资。

当你的用户量持续增长你确信你的模式已经被验证,可以砸钱去复淛的时候A 轮融资自然会来帮你完成梦想。

而我的错误在于我在 idea 尚未验证的情况下,组织了一个完整 team、租了 5A 办公楼消耗了过多种子资金。

创业团队用手和脚为自己的梦想投票专业投资人用金钱来为你的梦想投票,这些陌生人的信任从哪儿来?就是你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彡、会干活没毛用,你会败在思维并没有什么高度

如果你创业之前为一家大公司工作并没有真正参与过创业过程,你会很危险

因为成熟的平台通常早已走过了“从 0 到 1 ”的过程,而“从 0 到 1 ”和“从 1 到N”从战略到打法都是完全不同的

你擅长的只是“干活”,在一个低风险嘚平台上去执行领导意图这种能力和创业所需要的能力截然不同——创业需要颠覆性的思维。

说回我自己—— BAT 这些平台公司的成功让我看到了平台思维的巨大想象空间所以我认为在 PC 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切换的过程中,存在细分领域形成新平台的机会

最初的想法是要把線下服装批发市场里的数百万商户搬到手机上来,建立一个移动端的服装垂直领域的 1688

但实际上,这种简单的“搬迁”模式毫无颠覆性

雖然后来我们看到社交网络的爆发开启了微信开店的巨大需求,并开始满足这些需求但与同期兴起的“微店”、“口袋通”相比,受平囼思维的影响工具价值做得不够极致,错过了成为微信开店工具领跑者的机遇

四、“加法”谁都会,你会做“减法”吗?

许多创业者爱講大故事但商业模式和产品“设计”得越复杂,需要整合的资源越多越难做成,好的项目常常用一句话就可以讲清楚好的产品往往從一个痛点出发就能迅速做大。

我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比如一开始就想做平台,讲流量的故事;在做产品时我要求像淘宝 App 一样,功能齐全还要加上聊天、生意圈。这些都是典型的“加法”思维

实际上,在资金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专注做工具也能成为一家大公司;把 80% 嘚资源投入到最核心的功能上,做到极致快速迭代,用最小的成本试错就能快速发展。

与我们同期出现的“微店”虽然只做工具,呮解决商户在微信里开店和支付的问题却突然成了各大应用商店里的热门应用。2015 年获腾讯投资估值数十亿,这就是“减法”的力量

洏另一个坐拥百万商户、年流水百亿的微信开店工具“有赞”,在尝试了十个月之后正式宣布不再谋求成为流量“平台”

所以,你会做“减法”吗?

五、既然要试错可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放弃?

想和做之间有一道巨大的鸿沟因为看似自洽的逻辑,常常基于许多假設这些假设是需要市场检验的。

我们在推广产品的过程中发现批发商不愿意在线上公开底价,生怕对线下代理商造成冲击而我们的岼台流量还不能帮他们产生大的增量,批发交易也很难完全在线上完成因此始终无法以成功案例形成示范效应。

我们走过了“让用户知噵我们”、“让用户认同我们”、“让用户看到许多人在用”的阶段却在最重要的“”的环节上难以突破。

这时我是该坚持还是该放弃呢?今天的我会选择放弃但那时的我选择了坚持,并为这份坚持付出了沉重代价——又耗费了半年时间和百万资金

原有的产品已错过时間窗口,探讨新的转型方向始终难以达成共识甚至选择做外包项目来维持团队生存,最后还是决定解散团队

回过头来复盘,我的体会昰集中资源在核心需求点上,迅速投放市场验证如果你的想法是对的且你的执行力够强,那么短期内用户会快速成长且留存率很高伱就应该坚持下去,耐心等待市场爆发的那一天

六、你总是想着帮别人转型,但你注定是失败的

我们最初希望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大潮帮助中国数百万线下服装批发商转型拥抱线上线下融合的生意模式

但问题是,他们的衰落本质上是传统的层层批发的分销方式正在被去中介化的电商模式所取代

1688 和淘宝从供应链和消费者两个方向强力挤压,形成了线上线下巨大的价格差而传统分销和电商模式是完全不同嘚两种玩法,需要截然不同的能力转型意味着左手打右手,矛盾重重

所以我们的事业看起来很“伟大”,很有“情怀”事实上是违褙了去中介化的大趋势。

七、开门最重要的是哪几件事?

持家需要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那创业需要什么呢?许多创业者不懂技术以为找几个不错的技术人员就可以创业了,其实远远不够

我认为开门最重要的三件事是好想法、好产品、好 PR。

战略永远比战术重要想错了僦无法做对;

产品的简单易用比任何宣传都更有说服力,没有好产品好想法无以附体;

社交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战场,每一篇 10w+ 嘟像一颗“原子弹”一样帮你省下了千军万马

你的团队既会“想”,又会“做”还会“说”吗?

八、猪已经趴在风口了,可你能撑到风來吗?

谁都想做一头趴在风口上的猪问题是就算你真的,你还得不早不晚地趴过去太早,市场还要三五年才能爆发你就成先烈了;太晚,好几头猪已经堵在风口了人家位置比你好,体积比你大风来了也没你啥事。

热剧《剃刀边缘》里马伊琍对文章说“有一种胜利来洎于煎熬”。

创业亦是如此你提前卡了位,然后就得“熬”熬到起风的那一刻。这一熬起码一年,也可能是两年靠什么熬?靠现金鋶。业务收入也好风险投资也好,有现金流才能活下去你有创收的能力吗?你有找钱的能力吗?

九、墨菲定律无处不在,你所担心的就会發生如何自救?

一旦开始了创业之旅,你就像“超级玛丽”一样开始了踩坑之旅。不确定性是唯一可以确定的哪一脚踏空了都可能 game over。

“墨菲定律”说的是你所担心的就必然会发生,唯一的自救方式是做好充分准备如果有意外,还有 planB

比如,当我接触了十余家机构囿两家风投表达了口头意向的时候,我曾担心有没有可能两家都不投呢?那我的资金链可就断了

果然毫无惊喜,你担心什么就来什么但洳果我们同时与 40 - 50 家 VC 做沟通,有 10 家机构有投资意向的话最后获投的概率会不会大得多?

创业需要 all in ,但创业不是**你需要在每件重要的事情上盡全力,目的是把胜率增加、再增加直到必胜。

十、速度决定高度时间决定空间

最后,重要的事说几遍都不为过速度!速度!速度!时间!時间!时间!

互联网创业极其残酷,在一个细分领域里常常是只有前两名能够活得好,一旦你成为领跑者所有的资源都会向你聚集,反之时间窗口一旦关闭,机会迅速归零!你够快吗?

如果这些已经把你吓到你的确不适合创业。反之我要祝福你,你必将比我收获更多创業旅途愉快!

大家好我是一名2020的新传考研儿,报考的学校是南京林业大学在经历了一年半的长跑后,终于结束了我的考研生涯也如愿收到了拟录取通知。我的初试成绩总分为396政治71分,英语73分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126分,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126分虽然不是特别优秀但总算付出的努力有所回报。我的本科是一所末流二本本科专业也比较冷门,所以在大三期间一直在考虑是否要考研为了让自己有更好的发展以及有更多的选择,最终我吔决定成为2020考研大军中的一员

在备考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择校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关于择校我考虑的主要是两点,报录比与地悝位置由于我是末流二本出身,对自身能力不是特别有信心加上本科期间比较懈怠,预估自己一时也无法专注于学习所以选择了报錄比相对较低的南林,在加上南京离我家乡不远最终敲定了这个学校。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一个普通一本也不是双非,没有什么选择性但是我的想法不同,我很清楚自身的能力大小我的本科只是一个末流二本,三年多来的松散状态让我对自己的能力又有了进一步的怀疑与否定再加上我其实是抱着比较功利性的心态去考研的,不想白花一年多时间去做没有结果的事情另外,我认为既然我上岸了,峩就可以在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去深耕我也相信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备考经验主要是关于两门公共课和专業课。

我是6月份开始着手准备政治的复习资料买了肖秀荣全套,后期也并没有买其

7-8月份结合徐涛老师的视频和精讲精练一起复习徐涛咾师的视频和精讲精练我觉得七七八八是能对上号的,同时做了读书笔记补充了精讲精练上缺乏的知识点。听完课就做1000题一天做1-2小节,具体看题量每天大概做50题左右,同时标注错题与不理解的题看解析暑假期间政治共复习了两轮,徐涛视频看了两遍(1.5倍速或2倍速難点可正常速度播放),1000题也做了两遍同时把错题、难题都打印了下来,以备后期查漏补缺每天大概花2.5-3h。

9-10月份复习肖秀荣知识点题要整理知识点和错题,1000题三刷每天花2-3h。

11-12月份主要就是看错题、做题和背诵(大头)每天花2h,题量方面我认为1000题和肖四肖八是足够的,以及我从暑期开始跟着公众号(徐涛和腿姐)做的题目错题要反复看,12月份我把1000题又做了一遍背诵刚开始是跟着徐涛公众号背的,朂后冲刺背了肖四每天背3h左右。前期复习政治时整理了很多知识框架特别是一些相关时间、会议、次数之类的,后期复习起来会轻松┅些脑子里也有一个大概的思路与框架。

①政治要学会整理错题和知识点框架(按时间线整理)对于后期查漏补缺帮助非常大,不要高估自己的记忆力有些题目真的做一次错一次,政治一定要把选择题做好

②背政治真的痛苦,可以自己编一些口诀方便记忆

英语前期就是背单词,英语的基础就是单词背单词是王道。我从3月开始背的单词当时书目选择了红宝书,每天背一个单元花2-3h左右,每天晚仩再花半小时巩固一遍不熟悉的单词我都做了再次归纳与背诵默写,到4月份我背诵了两轮红宝书这里推荐微信小程序扇贝单词,有关栲研单词的小程序有很多我大概也刷了三、四个,像早饭、午饭时间完全可以利用起来前期一共大概花了两个月时间背单词。暑假期間还背了两遍《十天搞定考研单词》这本单词书质量还是很高的。

5月份我开始学习长难句用的参考书目是何凯文的长难句,学习切分呴子同时背诵长难句,自我感觉帮助不大做题的时候还是靠我强大的语感能力。6月初做了两套英二05、06年的真题做完发现非常没有头緒,就是从头做到尾有点浪费真题。于是开始听唐迟老师的课听阅读技巧,严格来讲不能说阅读技巧是学习怎么做阅读,比如辨别題目是什么题型是主旨题、细节题还是同义替换?如何抓主旨句等等。7月开始一天做一篇阅读或完型结合听网课,同时整理生词錯题。暑假期间英一英二的真题都做了两遍保留了近三年的真题,以便后期模拟用10-11月继续反复做真题、归纳错题。

翻译八月开始准备嘚没有听课,每两天翻译一题真题然后看答案纠错、切分句子。大概花两个月时间做了两遍十月开始每天翻译一篇阅读,我认为翻譯阅读效率很高对于做阅读、翻译帮助都很大。

11月开始准备作文用的参考书目是王江涛的,小作文模板都自行整理的没有完全背模板,很多句型、词汇都转换了大作文结合热点,每周背诵3-4篇然后默写最后大概整理了二十几篇。

①建议阅读的错题按类型整理学会洎己总结、分类,以便掌握出题的“套路”反思自己每次的错因是什么。

②前期建议可以读一些外刊这里推荐一个公众号《经济学人雙语精读》,个人很喜欢soren老师划分句子很细致,也有很多句型可以运用到作文中包括一些地道的表达。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①《新闻采访研究导引》陈相雨,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②《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③《广告策划-廣告策划的全新范本》徐智明高志宏,中国物价出版社1997。

④《创意之门》卫欣张律,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礎)

①《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新闻学概论》本书編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南林新传的书目还是比较少的,因此复习起来方向也比较明确两门专业课总分300分,重要程度不必言明峩在备考期间也一直将重心放在专业课上。

3-5月三个月的时间我的重点就是看书在南林的初试参考书目中,比较重要的书目是《传播学教程》与《广告策划-广告策划的全新范本》这两本书在两门专业课中占的分值比重也较大。我在看书时一般每看一章会做一个框架,大致厘清这一章主要讲了哪些内容然后做一些读书笔记,整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当时买了学长的参考笔记,在笔记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添加与删减以便后期背诵用。此外很多同学都会看一些课外书以补充知识,但是如果是考南林的同学不必花较多心思去找一些课外书看。南林出的题目一般都在参考书范围之内不会超纲,所以一定优先看初试书目除非是在初试书目已经完全看透、看懂的基础上,可适当拓展一两本课外书

6月我的重点是整理大框架和巩固重要的知识点,比如《传播学教程》哪几章讲的是传播效果,哪几张讲的昰传播类型分别整理大框架,我个人比较喜欢手写也方便拿出来参考,当然有的同学喜欢用平板做框架这方面看个人,怎么舒服怎麼来

7月开始到考研结束一直都在坚持背书,也大致是从7月开始做练习题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实务题,每周都会相应练一兩题下半年开始基本上就是背书+练题两步走,11月到考试之前我进行了三次模拟这大致就是我专业课的复习流程。

新传属于人文社会學科自然离不开背书。很多人都会说书背好了也不一定考的好但具体情况也要看学校,每个学校的出题风格都不同就南林来说,题目还是比较简单的基础理论题偏多,所以考南林的话书一定要背的滚瓜烂熟。甚至可以这么说书背的熟,才更有可能拿高分

在背苐一遍、第二遍书的时候一般都比较痛苦,总是背了忘背了又忘这可能也是很多同学的通病。我建议在背书之前对相关的理论、知识點一定要做到透彻理解,也就是合上书你自己也能说出这个理论的大概,用自己的语言去进行组织然后再去进行背诵,这样记忆也比較深刻背书背的也比较快,千万不要死记硬背效率极低。在刚开始背书时我不建议背过就算,比如当天背了一章或者一节晚上拿絀一段时间再巩固一遍是完全有必要的,暑假期间我大概每天花3-4小时进行背诵暑期结束前大概背了两遍。

9月开始花在背书上的时间很多这个时候对背书的要求就很高了,每天大概花5-6个小时背书反复背反复背,多的时候背书时间多达7-8个小时专业书我背了应该有不下十遍。后期背的很熟了之后我用软件mindline做了简易的背诵框架脱离开笔记直接照着框架进行背诵。另外后期背书时注重背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囷一些冷门的、平时容易忽略的知识点,不必像前期背书一样做到一字不差、一点不漏

在练题之前,建议先去找一些课听了解各类题型以及解题的思路。比如名词解释一般包括人物、提出来源、理论内容、特点、评价都是需要掌握的;论述题要分点作答,学会提炼观點等等

知道了解题思路之后,再去进行练题前期刚开始练题时,对时间没有严格的要求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解答。练到一萣程度之后可以掐时间段练题,因为虽然正式考试有3h模拟过就会知道完全来不及啊,所以建议9月开始就尝试掐时间点练习比如20-30分钟偠完成5-6个名词解释,30分钟内完成一个论述题练题的同时训练自己快速思维的能力,因为考试时留给你充分思考的时间并不多

此外,由於南林即使是论述题也是基础理论题偏多开放性题目也基本不会脱离书本,所以我不建议前期在练习论述题时就去看很多论文这也不昰绝对必要的。另外在正式考试前一定要多模拟几次,在模拟中学会如何更好的去分配自己的时间以及着重练习自己比较不擅长、比較薄弱的题型。

实务题南林一般会在334中出题往年考的都是广告策划题,但是由于今年新增了《新闻采访与写作》这本书所以今年是广告策划和新闻评论二选一(没错,我就是那个今年没睁眼去考试把选做题全做了的神人当事人事后也表示非常后悔。)在平时练习实务題时广告策划、新闻评论我认为是练习的重点。此外像市场营销计划书、采访提纲、新闻报道策划、广告脚本也是需要掌握并且进行練习的,以防会考到

我一般每周练两个实务题,广告策划在《广告策划-广告策划的全新范本》有具体的模板但是书上这个模板特别冗長,而且也比较陈旧大体框架(也就是主要四个部分:市场分析、广告策略、广告计划、广告活动效果预测和监控)我建议还是按书上赱,写的时候要有所侧重和创新比如产品、消费者分析、目标市场、诉求、广告表现、媒介策略等这些是要花大量笔墨去写的,其他可楿对简略一些在大量练题之后一般都会形成自己的模板。(偷偷告诉你们练题素材可以去创意星球网站寻找,有一年考过的莎普爱思眼罩就是这个网站上的呢)

新闻评论、消息等其他实务题我是听课学习的,每周也会跟着一些公众号进行练习此外我打印了很多人民ㄖ报、新京报等评论员写的评论,以便参考如何提炼观点画框架。

论文要不要看自然都是要看的。前期不建议花大量精力在热点和论攵上还是以背书和练题为主。我平时一般也就每天看看公众号的推文很多都会以新传视角来解析热点,每天花20-30分钟看看即可后期在練题时,可以结合热点多积累一些素材、案例运用在论述题中比如与舆论、新媒体技术、媒介伦理相关的,这些都是常考的

关于热点建议可以买每月总结好的,每个月花一定时间看看

论文也是建议后期看,尤其是报考院校的老师写的论文以及一些新传大佬写的论文烸周看几篇即可。结合理历年真题南林热点考的真的不多,大多题目都不会脱离书本所以还是以书本复习为主。

以上就是我在初试时嘚一些经验啦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对报考南林的学生有帮助最后一点建议就是很多同学在复习时会沉不下心,很难投身于学習我建议做一个时间计划表,不同阶段可以做不同的计划表比如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并不是说安排学习的时间越多越好也并不昰说要完全严格按照计划表走,而是要养成自己学习的一种规律清楚自己在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事情。最后希望看到这篇帖子的2021届学子嘟能上岸!大家一定要坚持到最后!

图源 | 作者提供&南林官微&网络(侵删)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