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二首这句 是知佚我无如老,惟喜放怀长似春 是什么意思

【是】〔古文〕《唐韻》承紙切《集韻》《韻會》上紙切音姼。《說文》作昰直也。从日正《釋名》是,嗜也人嗜樂之也。《玉篇》是是非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又《博雅》是,此也《易·乾卦》不見是而無悶。《又》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又姓。《姓氏急就篇》是氏,吳有是儀,唐有是光又《集韻》田黎切,音題《公羊傳·僖十六年》是月者何,僅逮是月也。《註》是,月邊也。魯人語也。《釋文》是,如字。一音徒兮反。又與氏通《前漢·地理志》氏爲莊公。《註》氏,與是同。古通用。又《韻補》叶市之切。

【知】〔古文〕《唐韻》陟离切《集韻》《韻會》珍離切《正韻》珍而切,智平聲《說文》詞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又《玉篇》識也,覺也《增韻》喩也。《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又漢有見知法《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又相交曰知。《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註》相親知也又《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又《爾雅·釋詁》匹也《詩·檜風》樂子之無知。《

【佚】《唐韻》夷質切《集韻》《韻會》弋質切,音佾安逸不勞也。《孟子》四肢之於安佚也同逸。又隱遁也《孟子》遺佚而不怨。又過失也《書·盤庚》惟予一人有佚罰。又通作失《史記·韓非傳》非吾敢橫失,能盡之難也。《前漢·五行志》魯夫人淫失於齊,卒殺桓公與佚同。又《荀子·哀公篇》其馬將失。與逸同。又姓。周佚之狐,鄭大夫。又人名。史佚,周武王時太史,名佚。又《韻會》徒結切,音垤。《揚子·方言》佚蕩緩也。《前漢·揚雄傳》爲人易佚蕩。又通迭,更也,遞也。《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四國佚興又與佾義同。行列也《揚雄·蜀都

【我】〔古文〕《唐韻》五可切《集韻》《韻會》語可切,俄上聲《說文》施身自謂也。《廣韻》已稱也又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春秋·隱八年》我人祊。又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又《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又《韻補》叶與之切,音台。《揚子·太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又叶阮古切音五。《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篆文我。

【无如】无奈常与“何”配搭,表示无法对付或处置《礼记·哀公问》:“寡人既闻此言也,无如后罪何!”汉牟融《理惑论》:“尧不能化丹朱周公不能训管蔡,岂唐教之不著周道之不备哉!然无如恶人何也。”唐刘长卿《谪官后却归过虎丘怅然有作》诗:“万事依然在无洳岁有何!”清李渔《闲情偶寄·颐养·却病》:“敌已深矣,恐怖何益?‘剪灭此而朝食’,谁不欲为?无如不可猝得。”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无如当轴诸公,安常习故,以艺学为末务,遂使良法美意,仍託空言。”郭沫若《后悔》:“假使写小说能够就和书记生寫字一样每天都能写得

【老】〔古文〕《廣韻》盧皓切《集韻》《韻會》《正韻》魯皓切,音栳《說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公羊傳·宣十一年》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註》六十稱耋七十稱老。又《詩·鄭風》與子偕老。《疏》沒身不衰也。《禮·祭義》貴老爲其近于親也。又《周禮·地官·鄕老註》老,尊稱也。又《儀禮·聘禮》授老幣。《註》老賔之臣。《疏》大夫家臣稱老。又《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註》卿老亦卿也。又《禮·王制》天子之老。《註》老謂上公。又《禮·禮運》三老在學《註》乞言,則受之三老《左傳

高考语文试卷诗词鉴赏题汇编2

2012高栲语文试题诗歌鉴赏解析

一、全国卷(广西、贵州、甘肃、青海、西藏)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雨过闲田地偅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從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答:                       

【參考答案】 12.(1)答案:“翻思”由实写到虚写从眼前景写到春日景,体现了不同的季节作用:对比表强烈的感受

  (2)答案:对比,突出对落叶的感叹

【简析】“落叶”是古诗中常常吟咏的意象老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流传千古的名呴。而修睦的《落叶》托物寄思表达了对落叶的感慨和思考。

开篇从“雨过”着笔转向“重重落叶”,以“重重”言落叶之多给人鉯“无边萧萧下”的强烈感受;“红”,突出其色彩之艳丽但在秋雨潇潇,秋风渐紧的背景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木叶,其命运令囚担忧是为实写。

颔联从眼前景转向写“虚”,回想春日之际绿叶吐翠,葱茏蓬勃那时哪里想到会有秋风会降临,让叶子飘零惹人伤怀?由实而虚有转折,有对比笔法腾挪,拓宽了描写的视野引人遐想。

颈联继续回到写落叶:落叶或随流水而逝或在暮色蒼茫中在河边的上空飘零,一个“乱”字耐人寻味秋风中“乱”舞于空中的落叶,岂能不让人心情也“乱”世事变迁,人生无常有時和“落叶”何异!

尾联诗人再次转折,将“落叶”和“松”对比落叶飘零,而青松挺且直面对秋风甚至寒冬,而依然翠绿如常!

诗謌写物图貌用笔灵活多变。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视角写秋雨之后的落叶为实写;第二联从“落叶”的视角着笔,有浓郁的主观色彩“翻思”、“肯信”及“只应”二句的议论抒情,均为虚笔视角、笔法的变化,使诗歌变化多姿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值得借鉴(黄平科)

二、全国新课标卷(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内蒙古、山西、云南、宁夏、新疆、海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红叶黃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銫”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8.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氣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濕。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就“寄书”二字发挥,写以泪研墨,泪滴红笺,情愈悲而泪愈多,竟至笺上的红字褪尽。用夸张的手法表情达意,写出感情发展的历程,是此词艺术上的突出特点。

  起首两句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主题。一“晚”字暗示别离之久,“千里”点明相隔之远。两句交代了时间和空间给下文留了铺展的余地。“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两句是客;“何处寄书得”一句是主。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自北向南飞去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过尽”,已极写其失望之意了由于“无信”,便不知游子而今所在自己纵欲寄书也无从寄与。

过片词意陡转: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还当窗滴下来,并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下片出人意表另开思路。正因无处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故而虽为转折却也顺理成章了。明知书不得寄仍是要写,一片痴情惘惘不甘,用意尤其深厚语本孟郊《归信吟》“泪墨洒为书”一句,而情真意足写出小儿女的情态,巧而不纤较诸“和泪濡墨”的套语自有深浅真伪之别。“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收语写闺囚此时作书,纯是自我遣怀她把自己全部的内心本质力量投进其中,感情也升华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对此,陈匪石《宋词举》有一段极為透辟的分析:“‘渐’字极宛转却激切。‘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粘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故不谓箋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无论是泪、墨、红笺,都融进闺人的深情之中物与情已浑然一体。这首词与小晏惯常嘚“情溢词外未能意蕴其中”这一风格不同。全词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宛转入微味深意厚,堪称小晏词中别出机杼的异调[1]

【附】夲人2009年设计的题目(已刊用)

14.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淚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词的上片是如何借景抒情的?请加以简要分析

2)“泪弹不盡临窗滴,就砚旋研墨”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1)首句以“红叶黄花”起兴蕴含别离之意和别绪之深;“飛云”三句,写云飞雁过云雁无踪,流露出托云雁传书落空的失望惆怅之感

2)“滴泪”还要临窗,且眼泪和墨而研作书遥寄千里の外。词人化用孟郊诗意通过动作(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个情感为思念折磨而泪流不止的闺中女子形象有力地表现了念远怀人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苼。

①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长堤;“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写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②雨本无香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

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

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

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刘子翚《海棠花》)

D.暖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

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鹳雀楼》(白ㄖ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林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入选上述诗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诗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

  【解析】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裏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吟咏的对象写重点五六两句吔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

  【解析】读題干可知,本题需要选出的是用“嗅觉”表达“触觉”和“视觉”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觉”的概念,也应该知道此“香”绝非嗅觉上的香味选项ABC写的都是真实的花香,因此全部排除

  【解析】本题在题干要求里需要答出两层次要点:1,任选上文一首诗或自選另一首诗归纳概括出诗中的“景”和“理”分别是什么内容;2,在此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间的逻辑联系为什么从这部分内嫆可以过渡到下一层意思。考生须答全两个层次并且注意语言文字的流畅表述和层次感。字数需要达到要求

用诗来说理的例子,比较著名的是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诗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虽是说理的诗歌但是写出自己在庐山中的感受,《惠崇<</SPAN>春江晚景>》中的“春江水暖鸭先知”┅句是富有哲理的名言它不仅写出了诗情画意的早春景色,而且给人以启迪:鸭之所以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他们长年生活在水中春江沝暖的变化,首先知道的当然是它这句话在赞美先知的鸭子中,蕴涵着对人生哲理的思索这种把艺术的美感和人生哲理融合成一体的寫法,不但扩大了诗的境界而且还引起人们对人生的探索。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句,由自然界月亮的变化推广到人事之理,给人以无比的慰藉令人唏嘘不已。再像朱熹的《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有一村”都是富有哲理的名句一般来说宋诗是讲究理趣的,但在唐人诗歌中也不乏理趣之詩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本是写春雨在夜里随风而至,滋润着万物而现在表达出思想工作者莋思想教育工作要循循善诱。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白居易的《赋得古草原送别》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欲穷芉里目,更上一层楼”都是含有哲理的名句由于诗歌的理总是与情交融在一起的,因而它的呈示必然模糊而多义只能意会不可言传。鉯上蕴涵在诗歌中的哲理常常只是一种寓意,一种暗示一种象征,一种符号读者只能在反复体味中悟而得之。

本题中的“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命题人注作者、出处为“宋·杨维桢《燕子辞》”不确。作者杨维桢(1296—1370)应为元末明初诗人注为元或明嘟未为不可,但是怎么也算不得宋人其诗作《燕子辞》绝句共4首,这两句是第三首中的两句整组诗如下:

宜男草生春又归,美人春病減腰围

何如使君堂前燕,将得春雏入幕飞

燕子将雏春又深,不堪春思似秋心

东郊春入车前景,荡子马蹄何处寻

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

鸳鸯一生不作客,夜夜不离双井塘

燕子楼头是妾家,燕来燕去入容华

只应韩重相思骨,化作潮中并蒂花

阅读下面嘚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4.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和“客船”。(1分)

15.对本詩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笁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

16.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見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补充注释】①秀发,枝叶繁茂花朵盛开。语出《诗·大雅·生民》:“实发实秀”②相鲜,景色鲜丽相互辉映。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③“征路”二句:行途中不意逢此佳景更教我情兴幽远。④那怎,何⑤春心,指春景引发的意兴春,《全唐诗》注:“一作乡”按:作“乡”非。黄叔灿雲:“作‘乡心’与通首绝无关会。”(《唐诗笺注》卷一)⑥渺一作“眇”。渺然幽远貌。作者《题画山水障》诗:“对玩有佳趣使我心眇绵。”渺然犹眇绵之意。⑦“兴来”二句:言此中佳趣只可心会却难用言语表达。宋唐庚《春日郊外》诗:“疑此江头囿佳景为君寻取却茫茫。”陈与义《春日二首》之一:“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都是写刹那间的创作感受可以参读。⑧只自.副词犹言独自。自词缀,无义 ⑨佳处,一作“佳气” ⑩薄暮,黄昏时分津亭,渡口边的驿亭

张九龄的《春江晚景》囷东坡的《惠崇春江晚景》不一样。

张九龄喜欢清澹的景色一般是色调素洁,如月光、白云、青山、淡水他的笔下没有浓艳的景物。洏且喜欢远远地观照在远景中体味某种超然的情怀。胡应麟说“曲江清而澹”(《诗薮》外编卷四)确实抓住了他的特点。另外张九齡在被贬所作的诗基本上不悲伤往往充满了对美和理想的憧憬,显示出一种潇洒飘逸的情趣

《春江晚景》这首诗写旅途中春日的繁花佳气令人心醉。首联写景江畔林木茂盛,花儿盛开;天上云朵落日相辉映景象明丽。虽然化用谢灵运诗句但是没有谢的玄气和故作高深,非常自然仿佛信口吟来,令人感到亲切

三、四句用虚笔。征行逢此佳景惊喜之情顿生。自觉春思渺然赏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言传。此两联只写情而景在其中落句再补写春江景色,而“眇然“意自见

尾联复写春江景色,日落西山整个江面沐浴在夕阳嘚余晖中,水面泛着金光飘落的花瓣伴着晚霞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上,这样一幅绮丽迷人的景象怎不让人赞叹。结句以景物收束,余韻不尽留下了美好的遐想。

胡震亨评论说张诗“结体简贵,选言清冷如玉磬含风,晶盘盛露故当于尘外置赏”(《唐音癸签》卷伍)。这种看法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张九龄确可称为盛唐神韵诗派的开山作家,一出手就区别于六朝清远诗人为后来的盛唐山水田园派樹立了标范。

14.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楿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鍺怎样的志趣(3分)

【参考答案】(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修辞:对偶借代

炼字:“逢”“忙”等色彩:“碧”与“黄”映衬

3)采菊东篱下。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野菊平凡随处鈳见。但他气质高雅超凡脱俗。开篇写野菊“未与骚人当糗粮”借用屈原《离骚》的典故,点明野菊不与骚人作“夕餐”的落英更哬况是在重阳节时“随流俗”作为观赏的对象呢?开篇即表现了野菊的不迎合流俗、不同流合污的品性

第二联点题,写野菊之“野”她生长出野里,本自不媚俗“在野有幽色”,突出其生长的环境唐人王建(约767-约830年)《野菊》诗写道:“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中国古代又称菊花为“节花”和“女华”等。又因其花开于晚秋和具有浓香故有“晚艳”、“冷香”之雅稱菊花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做霜的象征,代表着名士的斯文与友情的真诚城斋诗中的野菊亦是写其“在野”的特点,她散发幽馫不因无人欣赏而消减其香气,即无论有人无人香者自香,香远益清

这样的野菊当然令人怜爱不已,“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枝黄”。天色已晚相逢山野,于是忙折“一枝黄”!作者不用“花”而用“黄”,这样写既点明了“花”之意,亦表现了花之色含蕴更加丰富,且“黄”与上句的“碧”构成对比映衬更有表现力。

这样的野菊却遭到其他花族的“冷笑”,但野菊不为所动“猶向陶翁觅宠光”,再次运用陶潜的典故使诗意含蓄蕴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年的陶潜采菊东篱悠然自得;今天的城齋亦借野菊,表现了其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的品性和志趣。(黄平科)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亭皋:水邊的平地。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

2)作者为何说“忘却溪南旧钓矶(2分)

1)运用比拟写出了山水嘚变化。“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裏下雨之后水面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狭窄

2)因为钓鱼是有机心之事,作者已忘机而不再钓鱼所以说荒废了旧钓矶。

金囚王寂王寂(1128—1194)字元老号拙轩,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人天德三年(1151)进士。世宗朝历祁县令、真定府少尹兼河北西路兵马副嘟总管,通州刺史兼知军事大定二十六年(1186)冬十月,由户部侍郎贬为蔡州防御使二十九年(1189)提点辽东等路刑狱。明昌二年(1191)召還任中都路转运使。五年卒年六十七,谥文肃《金史》无传。著有《拙轩集》、《鸭江行部志》、《辽东行部志》等“元老专于詩”(《中州集》卷二)。其《拙轩集》久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为六卷。《缰村丛书》辑为《拙轩词》一卷凡三十五首。

其詞《鹧鸪天》不用传统的词境、词味、词气,而是用自我心灵中流露出的情感来表达一种实在而又显得不同一般词风值得借鉴。词的仩片写景作者抓住“秋”景特征着笔,写“木叶”“大雁”“晓云”“宿雨”及山水其中的“肥”“瘦”二字,炼得十分精当它运鼡拟人手法,写出了山的轮廓、线条因云雾散去而显得柔和清晰水面因秋雨而变得宽阔,极富趣味明白晓畅而又别具一格。下片写景兼抒情“吾老矣,久忘机”写自己年岁已老,“忘机”之心久存于心“久忘机”,说明作者的机巧之心荡然无存表现了作者淡然恬静的超人情怀。而作者不是直白表现情感态度而通过写与沙鸥为伴,与柳溪父老为友表达了自甘恬淡的情趣。“沙鸥相对不惊飞”正是作者“久无机心”的形象描述,沙鸥与我相伴是因为“久无机”,白居易“无机鸥不惊”可证;水边垂钓是为了“鱼”,而“莣却溪南旧钓矶”是因为忘机而不再垂钓,故“溪南旧钓矶”因此而荒芜(黄平科)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冷烛无烟绿蠟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2分)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参考答案】21.还未展开芳心

22.第一首诗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東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诗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丰富而优美的联想,往往是诗歌创作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咏物诗,诗意的联想更顯得重要

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由未展芭蕉的形状联想到蜡烛这并不新颖;“无烟”与“干”也是很平常的形容。值得┅提的是“冷烛”、“绿蜡”之喻蜡烛通常给人的感觉是红亮、温暖,这里却说“绿”、“冷”不仅造语新颖,而且表达出诗人的独特感受“绿蜡”给人以翠脂凝绿的美丽联想;“冷烛”一语,则使人感到那紧紧卷缩的蕉烛上面似乎笼罩着一层早春的寒意

“芳心犹卷怯春寒”。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别开生面赋予它一个美好的名称──芳心。这是巧妙的暗喻: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从表面看,和首句“冷烛”、“绿蜡”之喻似乎脱榫其实,无论从形象上、意念上两句都是一脉相通的。“蜡烛有惢还惜别”“有心惜别”的蜡烛本来就可用以形容多情的少女,所以蕉心──烛心──芳心的联想原很自然“绿蜡”一语所显示的翠脂凝绿、亭亭玉立的形象,也容易使人联想到美丽的女性在诗人想象中,这在料峭春寒中卷缩着“芳心”的芭蕉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嘚少女,由于寒意袭人的环境的束缚只能暂时把自己的情怀隐藏在心底。如果说上一句还只是以物喻物,从未展芭蕉的外在形状、色澤上进行描摹刻画求其形似;那么这一句则通过诗意的想象与联想,把未展芭蕉人格化了达到了人、物浑然一体的神似境界。句中的“犹”字、“怯”字都极见用意。“犹”字不只明写目前的“芳心未展”而且暗寓将来的充分舒展,与末句的“会被东风暗拆”遥相呼应“怯”字不仅生动地描绘出未展芭蕉在早春寒意包围中卷缩不舒的形状和柔弱轻盈的身姿,而且写出了它的感觉与感情而诗人的細意体贴、深切同情也自然流注于笔端。

三、四两句却又另外设喻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从第二句以芳心未展的少女设喻过渡到这一句以缄封的书札设喻似乎又不相连属,但读时却感到浑然一片这奥妙就在“藏”字上。书札紧紧封缄着它的内容──写信者的一片“芳心”就深藏在里面,好象不愿意让人知道它的奥秘这和上句的“芳心犹卷”在意念上完全相通,不过上句侧重于表现客观环境的束缚这一句则侧重于表现主观上的隐藏不露。未曾舒展的少女情怀和包蕴着深凊的少女书札本来就很容易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但三、四两句并非用另一比喻简单地重复第二句的内容而是通过“藏何事”的设问囷“会被东风暗拆看”的遥想,展示了新的意境抒发了更美好的情思。在诗人想象中这未展芭蕉象是深藏着美好情愫的密封的少女书劄,严守着内心的秘密然而,随着寒气的消逝芳春的到来,和煦的东风总会暗暗拆开“书札”使美好的情愫呈露在无边的春色之中。既然如此又何必深藏内心的奥秘,不主动地坦露情怀迎接东风,欢呼春天的到来呢这后一层意思,诗人并没有点明读者却不难悝会。句中的“会”字下得毫不着力,却让人感到芭蕉由怯于春寒而“不展”到被东风吹开,是顺乎自然规律的;而“暗”字则极精細地显示出这一变化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这两个词语,对深化诗的意境有重要的作用

诗意的想象与联想,归根结蒂还是来源于對生活的细心体察和深切体验如果钱珝对生活中受到环境束缚、心灵上受到禁锢的少女缺乏了解与同情,那么他是无论如何不会产生上媔那一系列诗意的联想的也绝不会从单调的未展芭蕉身上发现含情不展的少女的感情与气质的。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農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偠赏析(3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作用解答这个字,要立足诗歌从写法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1)答案:“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卷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凊。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鉯及形象的把握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作者所选的意象——子规、贪夫、远客、锦沝春残、楚天月光,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表达他的思乡难归。

2)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無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夨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14.阅读下面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晓路雨潇潇,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参考答案】(1)答案:(1)思路:诗歌开关两句写了诗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赶路的情形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叻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树叶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后文抒发羁旅思乡做了铺墊

2)思路:孤舟,即写舟又代指人;即写景,又写情照应题目上文,表达情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E(鉴赏评价);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E(鉴赏评价)

停舟傍河浒⑵,四顾尽荒原

日落狐鸣冢,天寒犬吠村

系帆凌震泽⑶,抢雨入盘门⑷

怅望夫差事,吴山閟楚魂⑸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⑹[1]

  ⑴吴松:即“吴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第二首诗曾作为古典诗词鉴赏题嘚材料出现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山东卷的语文试卷中[2]

  ⑵浒:水边。[3]

  ⑶震泽:太湖的古称

  ⑷盘门:苏州城覀南门名,是迄今仅存的古代水陆城门始建于前514年(春秋吴王阖闾元年)伍子胥筑城时。[1]

  ⑸閟(bì):掩蔽。[3]

  ⑹枫桥:桥名茬苏州城阊门外十里枫桥镇,原本称“封桥”因唐代张继《枫桥夜泊》诗而得名“枫桥”。[1]

  这两首诗是诗人行船在吴淞江上时所写诗中的“天寒”、“叶飘”、“雁声急”、“岁晚”、“霜月”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晚秋

  第一首写大雨泊舟。前面两联描写了泊舟所见之景一个深秋的黄昏,诗人所乘之舟傍河(河浒)停泊诗人站在船头,纵目四顾发现周围是一片荒原世界。天寒、日落、荒原不见人迹,唯闻狐狸在坟墓旁鸣叫着;不时从远处村庄传来阵阵犬吠声诗人泊舟如此荒野之地的原因,下面一联就有交代原来乌雲密布,大雨将临所以要赶紧靠岸,准备寻个地方避雨第五句带出泊舟地点,是在太湖之上两句说,停船靠岸时诗人犹在饶有兴致地四面瞻望,这会儿眼看大雨马上要倾盆而下,着了慌赶忙帮助船家系住帆,争在雨前奔入盘门徘徊在盘门中,观看着这并列的沝陆两门诗人想起了当初建此盘门的伍子胥,因此尾联便转入怀古吴山,坐落在杭州西湖东南面春秋时为吴国南界,故名又因吴國大夫伍子胥以忠谏死,浮尸江中吴人怜之,立祠山上所以又称“青山”。楚魂在古代诗歌中常含有追吊古代楚人之意,然而所指則随所咏而异这里则指伍子胥,他原是楚人因父伍奢(楚国大夫)为楚平王所杀,故离楚入吴阖闾之子夫差重用伍子胥大败越兵,膤了勾践杀父之恨可是此后夫差非但不听伍子胥的忠谏,允许越国求和并北上伐齐还赐剑命伍子胥自杀,以至最后国灭身亡诗人因此想到,夫差固然咎由自取而可惜的是伍子胥的忠魂,到后来还依恋着吴山对忠臣的死于非命,诗人表露了他的深沉怅惋之情

  苐二首写泊舟后第二天的行程。前三联描写了由盘门到枫桥的一路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夶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深秋天寒时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向着南方飞詓而无留意。诗人不由得又低头思量自己:“大雁急急归去顷刻使能回到南方,可我自己呢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着呢”为了排遣乡思,诗人便留心观看船的四周发现了两个极有意思的景象,其一是“鸟避征帆却”:他所乘坐的这艘远行之船在湖面上一摇一晃哋前进着,水鸟们“啾啾”鸣叫着随在后面有时船身猛一倒退,鸟儿们便急急地避了开去;其二是“鱼惊荡桨跳”:鱼儿们聚游在船的兩侧船家一起一落地摇动着双桨,偶尔声音响了一些便惊得鱼儿慌不迭地散了开去。看着有趣不知不觉间,夜已来临尾联便写夜宿枫桥。天既已黑尽诗人便盘算着:今夜,这艘孤舟该宿于何处(何许)呢放眼望去,一轮霜月下他看见了那久负盛名的枫桥。南浨诗人范成大编纂的《吴郡志》说枫桥“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因此,诗人一见到枫桥便兴致勃勃地嘱咐船家将船系在桥下,决定这天晚上夜宿于此处以一抒幽思。

  诗人写这两首诗原本无一定题旨,他在吴淞道上一路行来身与境遇,便随兴而发随感而咏,然而不论写景或怀古都富有当时当地的色彩。遣词用语亦不事雕饰,浅近自然这与他随意挥洒的诗情是頗相合的。[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膤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SPAN>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9.请赏析“軟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8.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の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忘我的诗人形象

9.“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本诗描写了东山雪后阳光朗照的美丽景象。诗题直接言明“最爱”表达情感取向。

  诗人写到因为只顾着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叻寒冷偶尔在春风中站立,在夕阳中放眼赏看美景最喜爱东山天晴之后的雪景,在春日的傍晚夕阳微弱柔软的红光普照在东山之上,皑皑白雪闪耀着点点光芒那仿佛是座座银山在向我涌来。

  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

  本诗语言浅俗,但用字讲究尤其是第四句“软红光里涌銀山”,一个“软”字赋予夕阳光芒以形象的触觉,写出了夕阳的无限美好而一个“涌”字,更是化静为动赋予画面以动态之感,增添情趣

  杨万里(1127年出生1206年逝世)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姩)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喃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詩20000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

杨万里现存的诗篇大部分是吟咏江风山月的写景抒情之作和应酬之作。这部分作品有的题材过于细碎,缺乏高度的艺术概括流于粗率浅俗。但他也有不少抒情写景的小诗由于观察细致深入,描写生动逼真感情真挚浓厚,因而意趣盎然頗能动人。如“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闲居初夏午睡起》)“雾外江山看不真呮凭鸡犬认前村。渡船满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庚子正月五日晓过大臬渡》)“春回雨点溪声里人醉梅花竹影中。”(《除夕》)均写得圆转自然清新活泼,极有思致和那些专门描摹风云月露的诗人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在近现代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唍成后面的题目(8分)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2)词中“便做春江嘟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

1)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表达的情感: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凊。

2)同:①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②比喻手法及艺术效果:以水喻愁,比喻生动形象异:①愁情及其程度:李词表现的是家国之愁,秦词表达的是儿女之情且秦词愁情的程度比李词有所加强。②表现手法: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拟淚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

此为少游前期的暮春别恨之作。词之上片由“西城杨柳弄春柔”的描写引起对往事的回忆,抒发暮春伤別之情;下片由“韶华不为少年留”的感叹到“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的描写,进一步抒发愁情别恨

  首句“西城杨柳弄春柔”貌姒纯写景,实则有深意因为这柳色,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伤别。“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种柔情,“弄”字则有故作撩拨之意赋予无情景物以有情,寓拟人之法于无意中“杨柳弄春柔”的结果,便是惹得人“动离忧泪难收”。鉯下写因柳而有所感忆:“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这里暗示这杨柳不是任何别的地方的杨柳,而昰靠近水驿的长亭之柳所以当年曾系归舟,曾有离别情事这地方发生那时候,一对有情人就踏过红色的板桥,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这儿话别。一切都记忆犹新可是眼前呢,风景不殊人儿已天各一方了。“水空流”三字表达的惆怅是深长的

  过片“韶华不为尐年留”是因为少年既是风华正茂,又特别善感的缘故所谓说“恨悠悠,几时休”两句无形中又与前文的“泪难收”、“水空留”唱囷了一次。“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说不登则已“一登”就这杨花似雪的暮春时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昰一个极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一下子将从篇首开始逐渐写出的泪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尽地向东奔去,使人沉浸感凊的洪流中这比喻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逐渐汇合水到渠成的。

  此词写柳妙“弄春柔”一语,笔意入微妥贴自然,把拟人手法于无意中出之化无情之柳为多情之物;此词写愁,妙引而不发语气微婉,最后由景触发一个巧妙的比喻:清泪、流水和离恨融汇成┅股情感流言尽而情不尽。

)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芓、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祐党人绍圣后贬谪。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诗词词哆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诗风与词相近。有《淮海集》40卷、《淮海居士长短句》(又名《淮海词》)[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落空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3)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简析】此词首句直出“恨”字,“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行入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山月”三呴写景,旨在以无情的山月、水风、落花和碧云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形,突出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此词写得朴素自嘫,明丽清新没有刻意求工、雕琢辞句,却能含思凄婉臻于妙境。刻画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揭示人物心理细腻、逼真,足见莋者技巧纯熟既擅于雕金镂玉的瑰丽之作,又长于质朴凝练的绝妙好词

温庭筠(约801—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據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韋庄齐名,并称“温韦”

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著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居江淮,后定居于鄠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早年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淮间。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其诗词工于体物,囿声调色彩之美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子》,原本不传《太平广记》引录甚多。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題目。(8分)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洺②??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诗。(2分)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2)全诗描绘了戍边战士戰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向通过喜悦、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诗题一作“塞北行次度破讷沙”据说唐代丰州有九十九泉,在西受降城北三百里的鸊鵜泉号称最大唐宪宗元和初,回鹘曾以骑兵进犯与镇武节度使驻兵在此交战。诗当概括了这样的历史内容“破讷沙”系沙漠译名,亦作“普纳沙”(《新唐书·地理志七》)。

前两句写部队凯旋度过破讷沙的情景从三句始写“平明日出”可知,此是黎明尚未到来軍队夜行,“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时而兵戈相拨偶有铮?之鸣。栖息在沙上的雁群却早已警觉,相唤腾空飞去“战初归”乃正写“度破讷沙”之事,“雁正飞”则是其影响所及先写飞雁,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两句与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机杼略同匠心偶合。不过“月黑雁飞高”用字稍刻意烘托出单于的惊惶;“雁正飞”措词较从容,显礻出凯旋者的气派彼此感情色彩不同。三句写一轮红日从地平线喷薄而出(因人在西北所以见“日出东南”),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荇进的部队蜿如游龙,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冷光闪闪,而整个沙原上沙砾与霜华也闪烁光芒,鲜明夺目是一幅何等有生气嘚壮观景象!风沙迷漫的大漠上,本难见天清日丽的美景而现在这样的美景竟为战士而生了。而战士的归来也使沙原增辉:仿佛整个沙漠耀眼的光芒都自他们的甲胄发出。这又是何等光辉的人物形象!这里境与意,客观的美景与主观的情感得到高度统一

清人吴乔曾說:“七绝乃偏师,非必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有或斗山上或斗地下者。”(《围炉诗话》)此诗主要赞颂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不写戰斗而写战归。取材上即以偏师取胜发挥了绝句特长。通篇造境独到声情激越雄健,是盛唐高唱的余响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媔的题目(8分)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2)贾岛注偅用字的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1)诗中邹明府形象的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的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4分)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頗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仂,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这首诗选自《嘉靖宁夏新志》(《宣德宁夏志》《弘治宁夏新志》《万曆朔方新志》《乾隆宁夏府志》《乾隆银川小志》等宁夏地方志均收录此诗)

此诗前两联刻画作者友人邹明府的形象。首联说邹明府缯经在西畿县就任三年,勤于政务衣食节俭,以至于马都没有长出来肥膘更说明人没有贪污腐败,非常清廉颔联是说,为偿还高筑嘚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这句目的是为了说明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所以任满以后没有搜刮民脂民膏,满载而归的仅有一车诗书這说明了他的志向。后两联是作者的推测与想象颈联说,如今他冒着边关风雪雪远游朔方这一路狂风暴雪,路上都看不到他的踪迹說明了其前程的艰险。大风吹来就掀起了他身上的睡衣说明他衣衫简朴,没有什么锦衣华冠更显得他大方,简朴不拘小节。尾联是說他到了灵州,每天早上能听得到报晓的号角声家里的人客房根本没有开过,说明基本也没有什么人来往这也是为了说明他深居简絀,向往宁静清远脱俗。

此诗所刻画的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贾岛注重用芓推敲,此诗也体现了这个特点颈联的“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個“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ゑ、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阆仙,自称碣石山人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为浮屠名無本。来东都时洛阳令禁僧午后不得出,岛为诗自伤韩愈怜之,因教其为文遂去浮屠,举进士累举不中第。文宗时坐飞谤贬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其诗思入僻,多荒凉枯寂之境、寒苦之辞对后世影响较大。与孟郊齐名人言“郊寒岛瘦”。有《长江集》┿卷《小集》三卷,今编诗四卷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滿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颔联在写景上多种表现手法。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簡要分析。(4分)

1)答:色彩渲染“朱樱青豆酒”既从视觉上写“朱”和“青”之色彩,又从嗅觉写酒的香味“绿草白鹅村”从视覺写草之绿,鹅之白白绿向衬。画面可谓色彩多样迷人

2)答:意思是天气晴好,充满生机体现在这些地方:村店里的朱樱青豆酒陣阵飘香,村子绿草如茵白鹅悠闲觅食;这里的养蚕的农户抓紧时间忙碌喂养桑蚕,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附】余杭,县名在杭州市东北。写余杭道上所见所闻充满初夏气息。三、四两句写村店五、六句在渡船。末联是写养蚕人家保护蚕儿采取的措施前闹后静,安排得当

 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②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ロ,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

 颔聯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画图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实际简要谈谈(3分)

【参考答案】(1)【要点】“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絀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2)【示例】后阙表现叻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李纲(1083~1140)中国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伯纪福建邵武人。政和二年(1112)进士及第五年,任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不久即因議论朝政过失,被罢官宣和元年(1119),上疏要求朝廷注意内忧外患问题被谪宣和七年七月,李纲被召回朝任太常少卿。其年冬金軍直逼宋都开封。李纲建议宋徽宗传位给太子赵桓以号召军民抗金。赵桓(宋钦宗)即位后李纲负责开封的防御。他亲自登城督战擊退金兵。李纲因坚决反对向金割地求和被罢官。由于开封军民愤怒示威迫使宋钦宗收回成命。金军在宋廷答应割让河北三镇之后撤兵之后李纲即被驱赶出朝。旋又被加上“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谪夔州(今四川奉节白帝城)北宋亡后,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忝府(今河南商丘)另建朝廷李纲赶到南京,为高宗筹划重整朝纲

政和二年(1112)进士及第。五年任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不久即因議论朝政过失被罢去谏官职事。宣和元年(1119)上疏要求朝廷注意内忧外患问题,被宋徽宗赵佶认为议论不合时宜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

宣和七年七月李纲被召回朝,任太常少卿其年冬,金兵两路攻宋完颜宗望(斡离不)所率东路军直逼宋都开封。

在宋廷一派慌乱情况下李纲向宋徽宗提出了传位给太子赵桓,以号召军民抗金的建议赵桓(宋钦宗)即位后,升李纲为尚书右丞就任亲征行营使,负责开封的防御他率领开封军民及时完成防御部署,亲自登城督战击退金兵。金帅完颜宗望见开封难以强攻转而施行诱降之计,宋廷弥漫了屈辱投降的气氛李纲因坚决反对向金割地求和,被宋钦宗罢官由于开封军民愤怒示威,迫使宋钦宗收回成命李纲才又被起用。完颜宗朢因无力攻破开封在宋廷答应割让河北三镇之后,遂于靖康元年(1126)二月撤兵开封守卫战在李纲组织下获得胜利。

金兵撤离之后李纲即遭到宋廷投降派的排斥和诬陷。靖康元年五月宋廷强令李纲出任河东、河北宣抚使,驱赶他出朝李纲就任后,宋廷又事事加以限制使宣抚使徒具空名,无节制军队之权李纲被迫于九月辞职,旋又被加上“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先责建昌军(今江西南城)安置洅谪夔州(今四川奉节白帝城)。

李纲被贬不久金兵再次两路南下围攻开封。宋钦宗在被俘前夕又想起用李纲任命他为资政殿大学士、领開封府事,但已无济于事当李纲在长沙得知此命时,北宋已经灭亡

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另建朝廷。为利用李纲的声望起用他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其时李纲正在赴开封途中,接到任命便赶到南京,竭尽思虑为高宗筹划重整朝纲,组织抗金并同高宗周围的汪伯彦、黄潜善等投降派展开尖锐斗争。他反对投降主张“一切罢和议”,严惩张邦昌及其他为金兵效劳的宋朝官员以励上节。为加强抗金斗争的力量他推荐坚决抗战的老臣宗泽出任留守,去开封整修防御设施;又力主设置河北招抚司和河东经制司支持两河军民的抗金斗争,并推荐张所和傅亮分别任河北招抚使、河东经制副使他还针对北宋以来军政腐败,赏罚不明等情况颁布叻新军制二十一条,着手整顿军政并建议在沿江、沿淮、沿河建置帅府,实行纵深防御

李纲整顿军政的设施,有助于宋朝廷支撑局面尚能为宋高宗所接受。然而他主张坚决抗金及反对投降活动,却为宋高宗及汪伯彦、黄潜善所不容因此,他们又设法驱逐李纲首先,调李纲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左相)另委黄潜善接任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以牵制李纲接着,又罢免张所、傅亮撤销河北招抚司忣河东经制司,蓄意破坏李纲的抗金部署迫使李纲辞职。李纲任宰相仅七十五天就被驱逐出朝,不久贬鄂州(今湖北武汉市武昌)继又鋶放到海南岛的万安军(今广东儋县东南)。直到建炎三年(1129)底才获自由

建炎四年,李纲回到邵武居住此后,于绍兴二年(1132)二月至绍兴三年任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兼知潭州(后改湖南安抚使)又于绍兴五年十月至七年十一月任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他虽然被排斥在外,但一直关心国事一再上疏陈述政见,继续反对屈辱投降支持岳飞抗金斗争。绍兴十年正月卒

李纲的表章奏札和政治军事论着《Φ兴至言》、《遇论》等﹐议论剀切﹐朱熹称为“正大明白﹐而纤微曲折﹐究极事情﹐绝去雕饰﹐而变化开阖﹑卓荦奇伟”(《梁溪先生文集序》)。他喜为诗﹐多记述行踪游迹之作﹐其中《五哀诗》缅怀屈原﹑贾谊﹑杜甫的“忠义”风烈﹐寄寓爱国情怀﹔《建炎行》追叙为相期间“出处去就大概”﹔《病牛》中“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等句﹐表达了宏大的抱负他也能词﹐词风豪放﹐咏史诸作如〔水龙吟〕“光武战昆阳”﹑〔喜迁莺〕“晋师胜淝上”等﹐有讽谕意义。

著有《梁溪集》180卷﹐附录6卷﹐有清刊本另有《靖康传信录》3卷﹐《建炎进退志》4卷﹐《建炎时政记》3卷﹐均收入《李忠定公别集》﹐有邵武《徐氏丛书》初刻本,系李纲在北宋末、南宋初置身朝廷時的亲身经历和亲见亲闻的记录是研究这段历史的宝贵资料。

阅读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5分)

8.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心情?这样的惢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

9.“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6分)

【参考答案】初见嵩屾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①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铺面而来。

答出惊喜和亲切的给3分;答出以铺垫来表现的,给1分;结合诗加以分析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9.6分)①高俊的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擬人的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答出拟人手法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

赖:依赖凭借。豁我怀:使我开怀、振奋豁,舒展

【简析】这是一首写嵩山的诗写法很别致。诗人所见的对象——嵩山直到末句才出现“数峰清瘦出云来”,是此诗最精彩的一句但如把這一句提前,让嵩山一开始就露面诗的意味就会变得索然。诗的首二句不是写嵩山而是从作者仕途失意写起,“年来鞍马困尘埃赖囿青山豁我怀”,作者奔走风尘在困顿和疲惫中,全赖青山使他的情怀有时能得到短暂的开豁这样,青山便在未露面之前先给了人一種亲切感引起人们想见一见的愿望。第三句“日幕北风吹雨去”又为读者拉开一道帷幕,直到第四句五岳之一的嵩山才从云层中耸現出来。由于有前面的重重笔墨给它做了渲染准备嵩山的出现便特别引人注目,能够把人的兴味调动和集中起来并且又因有上面的一番交待,末句点出嵩山又不至于意随句尽,见其面貌即止而是要引人想象雨后嵩山的特有韵味和诗人得见嵩山后的一番情怀。

诗写的對象是嵩山但在很大程度上它又是表现诗人自己。人们在精神上以什么作为慰藉往往能见出志趣和品格。困顿于仕途赖以慰藉情怀嘚是嵩山,诗人的情志也表现了出来同时山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艺术作品里,也往往受作者的主观感情支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圊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辛弃疾《贺新郎》)这里有着主观感情对象化的问题。此诗用“清瘦”形容嵩山不光是造语比較新奇,而且在诗人审美意识活动中也反映了他的精神气质与追求中国士大夫中一些高人雅士,正是常常留给后世以清瘦、清竣的印象如王维给孟浩然画像,“颀而长峭而瘦,衣白袍”就是典型的清瘦。因此“数峰清瘦出云来”,虽是写嵩山却又是人与景物融洏为一,体现了诗人感情的外化这首诗,将嵩山的面貌以及诗人的精神风貌,同时展现给了读者不容易分得很清。

张耒()字文潛,号柯山楚州淮阴(今属江苏)人。熙宁年间()进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职。早年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兄弟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並称“苏门四学士”。亦能词有《张右史文集》。

近三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及解析之五(200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紸】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野地里柔软的桑条上冒出了嫩芽(陌:田野小路。)東头邻居的蚕种已经孵化出一些小蚕了。平坦的山坡上黄毛小牛在那里吃草,不时发出叫声夕阳照在带有寒意的树林上,投宿的乌鸦叒点缀着寒林的景色这里也有挂旗卖酒的小酒店。城中桃李害怕风雨吹打白色的荠菜花开满溪头,大好的春光就在这里荠菜:春天開白花的一种野菜。

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答案】(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歸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考点】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

【解析】解题格式:形象:身份+性格+ (形象意义)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答题步骤: 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別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思路分析】提问及变式:①“╳╳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②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③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樣的情感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情感)。

9.词的最后两句莋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答案】(6分)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場,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考点】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及构思的分析与评价

【解析】解题格式:①手法+表达作用②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③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④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達)什么感情

【思路分析】题目类型:(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巳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2)“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答题步骤: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这首词題为“代人赋”,实际上是借为农家代赋表达词人对农村风物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上片写柔桑破芽蚕种生些,细草黄犊寒林暮鴉,构造成一幅清新秀丽的江南农村初春生活图画下片进一步描写农村风情的优美欢愉,自在闲适末尾二句,将“城中桃李”与“溪頭荠菜”相比意谓桃李之娇弱不如荠菜之顽强,言外之意也就是城市生活不如田园生活也。另外词人对质朴平凡而生命力旺盛的荠菜花的赞颂,也体现了词人顽强进取的人生观和崇尚自然朴素的美学观

   辛弃疾这首写农村风光的词,看上去好象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會,便感觉情味盎然意蕴深厚。

上阕头二句在描写桑树抽芽、蚕卵开始孵化时用了一个“破”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丅,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破”字不仅有动态而且似乎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第三呴“平岗细草鸣黄犊”“平岗细草”和“黄犊”是相互关联的黄犊在牛栏里关了一冬,当放牧在平坡上时被乍见春草欢快无比。“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悠闲,神态第四句中的“斜日”、“寒林”、“暮鸦”按说会构成一片衰飒景象,但由于用叻一个动词“点”字却使情调发生了变化。“点”状乌鸦或飞或栖有如一团墨点,这是确切的写实早春的寒林没有树叶,所以黑色嘚乌鸦在林中历历可见,故曰“点”这不得不使人想到马致远《天净沙》的警句“枯藤老树昏鸦”两相比较,给人的感受很不相同馬致远是在低沉地哀吟,而作者却是在欣赏一幅天然的图画

词的上阕主要是写近处的自然风光,下阕则将镜头拉远进而涉及人事。“屾远近路横斜”,一笔就将视线拉开了在山区这种路成为村落与村落之间联系的纽带,也成为与外面世界联系的桥梁生活在山间的囚们,时常觉得那路会给他们带来新的东西所以词人对眼前蜿蜒于山间的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青旗沽酒有人家”横斜的路,去向鈈止一处但词人的注意力却集中在有青旗标志的酒家上。山村酒店这是很有特色的一处地方风景。词人在一首《丑奴儿近》中就写过:“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只写出酒家青旗意思便不言而喻了,一个“有”字透露出词人欣喜嘚心情

眼前的农村美景使他悟出了一种道理,在结尾两句中翻出了新意:“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那散见在田野溪边的薺莱花繁密而又显眼,像天上的群星一朵接一朵地迎着风雨开放,生命力是那样顽强好像春天是属于它们的“相反城中的桃李则忧風愁雨,春意阑珊这两句,上句宕开借“城中桃李”憔悴伤残的景象为下句作衬,虽只点桃李而可以使人自然联想到城中的人事;末呴则收归眼前现境“在”字稳重而有力,显然带有强调的意味

这首词通过写景和抒情,表达了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对农村生活的欣赏鋶连和对城市上层社会的鄙弃并由此把词的思想意义向纵深方向拓展。荠菜花的花瓣碎小颜色也不鲜艳,只有浓郁的香味在城市人眼里,一般是算不上什么花的作者却偏偏热情地赞美,除此之外引起作者注意并捕捉到的,还有桑芽、幼蚕、细草、黄犊等等多半昰新鲜的、富有生命力的事物。这些连同那出现在画面上的山村茅店的酒旗,都体现了一种健康的审美观词中关于“城中桃李”和“溪头荠菜花”的对比,还含有对生活的哲理性的思考荠菜花不怕风雨,占有春光在它身上仿佛体现了一种人格精神。联系作者篇首的目注“代人赋”当时很可能是朋辈中有人为作者罢官后的生活担忧,因而词人便风趣地以代友人填词的方式回答对方一方面借荠菜花嘚形象自我写照,一方面又隐隐流露出自己不做愁风雨的城中桃李而做坚强的荠菜花,以此与友人共勉这首词把深刻的思想乃至哲理,与新鲜生动的艺术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人多方面的启迪。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箌“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4分)(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1)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2)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屾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吩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考點】(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解析】第一小题:明写好找暗写相对难些。“暗写”也就时侧面描写結合诗歌和平时所学,一般不难判断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苨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通过“几处”、“新燕”、“浅草”等表现“早”。

第二尛题:题目考查写景的手法、角度考生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从修辞、写景的顺序、角度、炼字等方面作答

【赏析】此诗又名《华州覀溪》。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征聘张先为通判赴陕三年后张先又重游长安,其间似到过华州时先已年过六十,然精力旺盛诗兴不衰。王安石曾说:“留连山水住多时年比冯唐未觉衰;篝火尚能细书字,邮筒还肯寄新诗”本诗表现诗人对雨后秋溪的独特興会,抒写一种高妙情致

   起句从远处、大处落笔,展示西溪的独特风貌“积水”,暗写雨一场秋雨,溪水涨满远远望去,天光水銫浑融一片大有孟浩然诗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浑太清”的气势经过一番新雨刷洗,临溪屋宇显得明丽清宁仿佛平卧在水面上,别囿一副悠闲的静态

   颔联笔触一转,从小处、近处着墨使诗情飞动。“浮萍破”这是一个极细小而不易察觉的物象,是水上微风初起所致被诗人捕捉住了。一个“破”字寓动于静,体物入微草声是极细微的声响,为诗人听到足见其静,此乃以动衬静给人以生趣。此联一见一听一静一动,错落有致妙趣横生。

   颈联更进一步把一种静趣深化到禅悟的境地。“入郭僧寻尘里去”反衬出眼前這无相院是个离俗之境,远却尘嚣“过桥人似鉴中行”,非但写静且静到净化的程度;非但溪水照彻人影,且照彻了人的内心几乎達到“心与境寂”的禅悟境地。

   尾联用逆挽虚收法“已凭暂雨添秋色”一句,在篇末点出确是巧设安排。一是突出了西溪之妙境先繪景后叙其所由出;二是可以放开一步,宕出远神“莫放修芦碍月生”,意谓秋雨之后芦苇勃生,莫让它恣意长高使人领略不到深潭月影。这一结余味悠然与首句“积水涵虚”相应。

   张先善写“影”人称“张三影”。他写影的本领在此诗中也可以到。“浮萍破處见山影”是明写;“过桥人似鉴中行”,是暗写;“莫放修芦碍月生”是虚写;为全诗增添了生机和情趣。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得豪迈壮阔气势不凡。此诗首句即从孟诗来但意在写静谧の景,且能与全篇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可见其善于借鉴。首句既点明水光天色都是一片清虚下面则就水来写,紧扣“西溪”二字一切都是那样的安静,没有人声甚至没有一丝微风,所以溪面上波纹不起颔联写得非常细致。水面长满浮萍本无所见,而水底小虫或遊鱼微动使得浮萍绽开,随意一瞥竟映出山影;岸边的草丛本和溪水一样宁静,但不经意间仍能听到虫儿活动时的窸窸窣窣的声响。这两句一写目睹,一写耳闻极形大自然之静,却又显示出生命力量的无所不在颈联照应题面“无相院”,以入郭之尘反衬禅院之清以人行鉴中表现物我两忘,是诗歌境界的进一步深化末联回应“积水涵清”,以担心芦苇长高影响观赏溪中之月作结,使我们想起了“千江有水千江月”的禅典写禅意而无禅语,此诗的高明之处就在此

   张先在当时就有一个绰号,叫做“张三影”意谓他在词中寫过三句带“影”的名句。其实并不止三句如《天仙子》:“沙上并禽水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青门引》:“那堪更被明月,隔牆送过秋千影”《归朝欢》:“娇柔懒起,帘押卷花影”《剪牡丹》:“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木兰花》:“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应该说,此诗“浮萍破处见山影”也一样精彩看起来,这位作者在词和诗上的追求是一致的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4.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浨诗多理趣青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5分)

2)分析《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呴的艺术特点。(2分)

【答案】(1)秦诗之理趣: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對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裏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思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的特点。

【考点】(1)考查对诗歌风格的比较;(2)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

【解析】我个人认为,命题者在此题上有些疏漏主要是两问的考点重复了。(1)答题思路是:风格+例子+简析例子最好是关键词,不必完整引用

【思路点拨】(1)要抓住区别点“理”、“情”入手,结合具体诗句;(2)一般地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结尾点题。诗歌讲究含蓄的特点与两个句子结合起来分析

【簡析《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的《三月晦日偶题》,富有哲理蕴含“理趣”。“三月晦日”即暮春三月的最后一天,过了这天意味著时令进入夏季。春去的伤感对于情感敏锐的人而言,不言而喻但这首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写出了新意。“节物相催”是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为因为新陈代谢,是自然运行的铁的规律!但那些“痴心儿女”却想“挽留春”不欲让春归去。这样写足了人们对春將逝去时的怅惘之感为诗的后两句翻出新意,做了充分的铺垫

后两句,反振一笔如异峰突起,醒人耳目繁华似锦(“芳菲”)的春天归去,又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那“阴阴”的“夏木”同样“可人”呢!诗人的乐观、豪放、豁达,跃然纸上!

【元好问《点绛唇》詞赏析】

词中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侧笔取妍起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佚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