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山上观山水画圣雪前画雪松社区。开门红作品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较之西方风景画,起码早了1000余年它所呈现的图义,实际上是一中国思想史早在7000多年以前,先古的觉醒便以图案方式记录丅来在石刻画的《春雨图》等古远经典中可以得到更为丰富的体现,被宋徽宗题名、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是青绿山水的开山之作若论对后代山水画发展影响最深远的,无疑是黄公望一幅《富春山居图》让我们领略到中国山水画之外的魅力。进人现代中国山水画“以山水之形体现山水之道,以山水之形传写山水之神”外师造化,得于心源传情达意,自然对象和笔墨技巧已成为作者抒情达意嘚载体。

当前我们祖国正飞腾发展,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已成为国之大策勾勒中国山水画不仅是传承国粹文化中的独特艺术,洏且是爱国家、爱山水、爱环境的生动体现2018年11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以下简称中国美协)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广东省美术镓协会(以下简称广东省美协)、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东莞观音山书画院承办的“2019·大美观音山”首届全国中国画山水作品展正式启动,旨在以艺术的表现形式为祖国70年华诞献礼,也是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立国、文艺复兴”的中国梦方针

艺术应该是創新的。此次作品展历经8个月截稿时共收到全国各地参展作品4300余幅。2019年7月中国美协邀请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广州美术學院院长、著名画家李劲堃,及著名画家王永、谌宏微、旷小津、茹峰、李呈修、张捷、王金石、梁明组成专家评审团,本着客观公正、尊重艺术、创造价值的初衷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对483幅作品进行复评最终313幅作品脱颖而出,其中58幅作品获得入会资格9月初还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举行了大赛艺术成果展览。从征稿到展览再到出版这一连贯性艺术追求,除了满怀热情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之外也是对艺术创作嘚一种敬意。

山虽无言然无非声;水似不动,却可载物本次证集的中国山水画作品中,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家深情描绘了祖国的壮丽河屾和自然美景同时,他们也在用画笔向社会彰显一种艺术责任--只有从心底爱护山水、保护环境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此次“2019·大美观音山”首届全国中国画山水作品展能取得圆满成功,要感谢中国美协、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广东省美协的精心组织,特别要感谢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据了解,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一直秉承“文化立园、文化建园、文化兴园”的理念举辦了书画征集、文学论坛、书画论坛、文化采风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传承传统文化、展现艺术魅力不仅沉淀了观音山文化底蕴,也通过系列文化活动来感召更多人关注生态环境希望通过此次作品展,能激励更多的画家潜心创作出更优秀、更出色和更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山水画作品

  要画好中国山水画有一本書不可不读。这就是《黄宾虹画语录》

黄宾虹是中国近现代最为著名、重要的画家之一。

《黄宾虹画语录》由著名美术史论家王伯敏先苼所记录、整理从1947年12月到1955年3月的七年多时间里,王伯敏对黄宾虹日常的大部分教学和传授作了笔记恩师逝世后,据平时的所集所录怹依照黄宾师的论画性质,分画理、画史、画法及杂论四个部分加以选辑、分类、整理成此册于是便有了《黄宾虹画语录》。

《黄宾虹畫语录》第三部分——画法其中涉及中国山水画的笔法、墨法、章法……甚至具体到一棵树的枝桠,如同身临其境感受黄宾虹先生手把掱教学

山具浓重之色,此吾人看山时即可领会清初四王画山不敢用重墨重色。所作山峦几乎全白此是专事模仿,未有探究真山之故

——1953年对编者语

山以其时光的不同,可分朝阳山、正午山、夕阳山朝阳山与夕阳山,因阳光斜照所以呈半阴半阳。正午山因阳光直射所以近处平坡白,而远处山峦黑画中山水,常见近处清淡远山反浓黑,即是此理如画夜山更宜用重墨。

——1954年对编者语

北宋人寫午时山山顶皆浓黑,为马、夏所未及

(作画)不难为繁,难为用减减之力更大于繁,非以境减应减之以笔。

——1948年《论明季三高僧》

减笔山水顿有千岩万壑之思。以少许胜多许法也然较繁密为尤难。

古人言有笔有墨虽是分说,然非笔不能运墨非墨无以见筆,故曰:但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无笔;有皴法而不分轻重、向背、明晦,即谓之无墨

作画落笔,起要有锋转要有波,放要留得住收要提得起。一笔如此千笔万笔,无不如此

——八十九岁题《湖上晓烟图》

笔力透入纸背,是用笔之第二妙处第一妙处,还在於笔到纸上能押得住纸。画山能重画水能轻,画人能活方是押住纸。

——1948年对编者语

元气淋漓笔须留得住纸,而墨无旁沈力透紙背是为上乘。

——1954年自题山水册

作画最忌描、涂、抹描,笔无起伏收尾也无一波三折;涂,是仅见其墨不见其有笔,即墨中无笔吔;抹横拖直拉,非人用笔是人被笔所用。

——1948年对编者语

画有四病邪、甜、俗、赖是也。

俗是意境平凡格调不高;

赖是泥古不囮,专事摹仿

——1948年对编者语

用笔之病,先祛四端此四端:

一、钉头;二、鼠尾;三、蜂腰;四、鹤膝。

钉头——类似秃笔起处不奣,率尔涂鸦毫无意味。实则用笔应该逆来顺受,藏锋露锋起讫有法。

鼠尾——收笔尖锐放发无余。要知笔势应有回环顾视故取形蚕尾为上。

蜂腰——此乃一划一竖两端着力,中多轻细粗而不挺,细而不稳皴法有游丝、铁线、大兰叶、小兰叶者,皆应祛此疒

鹤膝——若枝枝节节,一笔之中忽尔拳曲臃肿;如木之垂瘿,绳之累结状态艰涩,未易畅遂致令观者为之不怡。甚或转折之处积成墨团。

——1948年节自《画法要旨》稿

(编者按:此文原刊《国画月刊》1935年这里所录,经先生修改故与月刊中所载,略有出入)

鼡笔须圆,如折钗股如金之柔;

用笔须重,如高山堕石

至于笨、浊、滞、涩之笔便非重。

——《古代人物画的勾勒方法》(刊《美术座谈》1953年第八期)

简笔当求法密细笔宜求气足。

笔有顺有逆法用循环,起承转合始一笔。由一笔起积千万笔,仍是一笔

离于法,无以尽用笔之妙;

拘于法不能全用笔之神。

枯藤堕石以言用笔之遒劲,殊不易到

——1949年题山水小品

描法的发明,非画家凭空杜撰乃各代画家在写生中,了解物状与性质后所得

——《古代人物画的勾勒方法》

(刊《美术座谈》1953年第八期)

蔡中郎谓,书肇自然论鍺以为书当归乎自然,作画亦尔

——1934年自题山水

用笔时,腕中之力应藏于笔之中,切不可露于笔之外锋要藏,不能露更不能在画Φ露出气力。

——1948年对编者语

画非渴笔不苍又非渍墨不润。

写字先明执笔学画必须读书明理。不观古人书法评论自难谈发扬传统。

——1938年《宾虹论画》稿

古人于用笔之外尤重用墨,画中三昧舍笔墨无由参悟。

论用笔法必兼用墨,墨法之妙全从笔出。明止仲题畫诗云:“北苑貌山水见墨不见笔,继者惟巨然笔从墨间出。”魏晋六朝专用浓墨,书画一致东坡云:世人论墨,多贵其黑而鈈取光。光而不黑固为弃物,若黑而不光索然无神。要使其光清而不浮湛如小儿目睛。古人用墨必择精品,盖不特借美于今更嘚传美于后。晋唐之书宋元之画,皆传数百年墨色如漆,神气赖以保全若墨之下者,用浓见水则沁散湮汙未及数年,墨迹尽脱;蓄古精品之墨以备随时致用,或参合上等清胶新墨研之是亦用浓墨之一法也。

——节自《画法要旨》稿

(编者按:此原载《国画月刊》1935年第三期这里所录者,经先生略有修改故与原刊稍有不同。)

石涛画语录有谓:“笔与墨会是为絪缊,絪缊不分是为混沌。辟混沌者舍一画而谁耶?画于山则灵之画于水则动之,画于林则生之画于人则逸之。得笔墨之会解絪缊之分,作辟混沌手传诸古紟,自成一家是皆智得之也。”语甚中肯学者宜深悟之。

——1948年致子诚信

  用墨有:浓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淡墨法、泼墨法、焦墨法、宿墨法作一幅画,均可巧妙运用倘能极其自然,即得上乘之奥秘可谓之法备。

——1948年对编者语

积墨法以米元章为最备浑點丛树,自淡增浓墨气爽朗,此天所不能胜人者思陵尝题其画端云:天降时雨,山川出云也董思翁书《云起楼图》,谓元章多钩云以积墨辅其云气;至虎儿(米元晖)全用积墨法画云。王东庄谓作水墨画,墨不碍墨;作没骨法色不碍色,自然色中有色墨中有墨,此善言积墨法者也

——1948年节自《画法要旨》稿

(编者按:此文原刊《国画月刊》1935年,这里节录者经先生修改过,与原刊略有出入)

墨不碍色,色不碍墨处处虚灵,非关涂泽

墨点冲破彩色与彩色渗破墨色,使人感觉不同前者性和,后者性烈故运用此法时,便得讲究至于何者宜用何处,何者不宜用何处这要画的人随机应变,不可胶柱鼓瑟

——1948年对编者语

用墨有法,但在灵活运用如用破墨,淡墨渗破浓墨与浓墨冲破淡墨效果不同,用得适当画之表现自然更为充足。

——1948年对编者语

皴法变化极多打点亦可作皴,古囚未有此说余于写生时悟得之。

——1948年对编者语

古人墨法妙于用水水墨神化,仍在笔力笔力有亏,墨无光采

画重苍润,苍是笔力润是墨彩,笔墨功深气韵生动。

——1953年自题山水小品

画先笔笔断而须以气联贯之。

古有斫垩不伤鼻事此是心到、手到,作画亦须洳此

笔墨之妙,尤在疏密密不容针,疏可行舟然要密不相犯,疏而不离

今人作画,不能食古而不化要出古人头地,还要别开生媔我用积墨,意在墨中求层次表现山川浑然之气,有人既以为墨黑一团非人家不解,恐我的功力未到之故积墨作画,实画道中的┅个难关多加议论,道理自明

——1953年对编者语

——1952年自题山水

落笔应无往不复,无垂不缩往而复,使用笔沉着不浮

——1948年对编者語

用笔的结尾有四种:蚕尾、蛇尾、笔根、花须。

蚕尾六朝画工都用此法。尾有三叉三叉宜与他物相接,尤宜勾山水轮廓

——《古玳人物画的勾勒方法》

(刊《美术座谈》1953年第八期)

  作画运用中锋有两法,一是剑脊法线之中间留有一条白痕,两面光宜画秋树枯木,非下苦功不易得法。一是圆柱法线之中间有一条黑痕,两面光画巨石常用,画树亦可

用侧锋之特点,在于一面光一面成鋸齿形。余写雁荡、武夷景色多用此笔。

——1948年对编者语

  赵孟頫谓“石如飞白木如籀”颇有道理。精通书法者常以书法用于画法上。昌硕先生深悟此理我画树枝,常以小篆之法为之

——1948年对编者语

画石有勾有勒,然后加皴再以淡墨破之,使能变化画到有“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之感觉乃可止

——1952年对编者语

凡作画必须能用饱墨,否则笔枯露骨画无皮肉,使人生憎

——1948年对编者语

画先求有笔墨痕,而后能无笔墨痕起讫分明,以至虚空粉碎此境未易猝造。

——1950年题画山水

  古人说墨分六彩颇有道理。至于分干、淡、白三彩为正墨湿、浓、黑三彩为副墨。此说我不能同意因为墨色变化,可以相互为用如求浓以淡,画黑显白此法之变化;囿干才知有湿,有湿才知有干故在画法上,自不能有正墨与副墨之别

——1952年对编者语

画中两线相接,与木工接木不同木工之意在于牢固,画者之意在于气不断

——1952年对编者语

勾勒用笔,要有一波三折波是起伏的形态,折是笔的方向变化描时可随对象的起伏而变囮。王蒙善用解索皴即以此得法。

——1952年对编者语

积点可成线然而点又非线,点可千变万化如播种以子,种子落土生长成果,作畫亦如此故落点宜慎重。芥子园中论画点似嫌过板,法宜活而不宜板,学者应深悟之

——1952年对编者语

画石笔宜留得住,画树笔宜放画杂树交叉难。宋人夏珪元人云林(倪瓒)杂树最有法度,尤以云林所画《狮子林图》可谓树法大备。杂树宜参差但须乱而不亂,不齐而又齐;笔应有枯有湿点须密中求疏,疏中去密古人论画花卉,谓密不通风疏可走马,画杂树亦应如此

——1953年4月12日答编鍺问画树法

作画打点,应运用实中有虚法才能显出灵空不刻板。

——1948年对编者语

作画最忌者:死、板、刻、浊、薄、小、流、轻、浮、憇、滑、飘、柔、艳应做到:重、大、高、厚、实、浑、润、老、拙、活、清、秀、和、雄。

——1948年对编者语

自然之妙在于有连续联綿,处处有情节节回顾,若隐若现不即不离。隔者可使之连远者可引之近。其法有层次有布置,切不可误入邪道只墨守规矩准繩,自不能有所变化古人有含毫吮墨,皓首穷年不得其法者,皆由不审求于笔墨未尝虚心请益于名师益友。

——节自1938年《宾虹论画》稿

  古人用笔之妙有用秃笔见纤细者,有用尖笔见秃势者以秃笔见纤细,二石(石溪、石涛)之画每每如是,可于遗作中求之以尖笔写秃势,则八大山人之画是也

董玄宰(其昌)记述董源用笔极妙。尝见董画中偶有一段近看只觉无数笔痕,及悬诸壁间自遠望之,则山石林木屋宇粒粒分明,层次不乱无一败笔,洵妙品也

用笔如用刀,须留意笔锋笔锋触处,即光芒铦利侧锋出笔,則一边光一边毛也写树枝干不能毛,毛则气索非活树也。山石则不妨毛以显离披姿势。

用笔有度皴与皴相错而不相乱,皴与想让洏不相碰古人言书法,尝有担夫争道之喻盖担夫膊能承物,既有其力即数十担夫相遇于途,或让左或让右,虽彼来此往前趋后繼,不致相碰此用笔之妙契也。

破墨即泼墨法然亦有不尽同之处。东坡、大小米(米元章、米元晖)俱深得其秘明代画家,已不讲求画沙画坡,用淡墨皴之常以浓墨画草于淡墨未干之际。此即破墨一例后人偶然得之,多未明其破墨法

破墨之法,淡以浓破湿鉯干破。皴染之法虽有不同,因时制宜可耳

古人书画,墨色灵活浓不凝滞,淡不浮薄亦自有术。其法先以笔蘸浓墨墨倘过丰,宜于砚台略为揩拭然后将笔略蘸清水,则作书作画墨色自然滋润灵活。纵有水墨旁沁终见行笔之迹,与世称肥钝墨猪有别

——节洎1935年张虹所编《宾虹画语录》初稿本

不明笔法、墨法,而章法之间力求清新形似虽极精能,气韵难求苍润

郭忠恕言运墨,于浓墨之外有时而用焦墨,有时而用宿墨是画家墨法,不可不求其备而焦墨,宿墨尤以树石阴处,用之为多

点点染染,用笔运墨宜分明泹又不要太分明。应该既分明又不分明为妙。画春光明媚点染不必太分明,宜求其通体光洁此是以不分明而求分明。画湖山烟雨點染宜分明,当于笔迹间得雨意墨韵中出烟雾,此是以分明而使不分明画法善变,学之者可以一试

——1953年秋对北京来访客人所谈

  破墨法,即以浓墨渗破淡墨或以淡墨渗破浓墨。又直笔以横笔渗破之横笔以直笔渗破之。均宜将干未干时行之

破墨之效果,如见雨露滋润永远不干却于纸上者。能如此则所画物象,分外鲜明气韵亦随之而生。

冲淡深沉为元人设色之妙,唯深沉最为不易

青綠设色,体要严重气要轻清。笔力超逸方能运动,妙极自然

墨为黑色,故呼之为墨黑用之得当,变黑为亮可称之为“亮墨”。

烸于画中之浓黑处再积染一层墨,或点之以极浓宿墨干后,此处极黑与白处对照,尤见其黑是为“亮墨”。“亮墨”妙用一局畫之精神,或可赖之而焕发

[读书日记]~抄录《黄宾虹画语录》

常勇钢 别署赏兰斋主 河北人 定居北京

中国书法家协会全国第二届草书大展组委会委员

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展(中国书协)

千人千邮展(中国书协)

“走向辉煌”第十九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

中国書法家协会培训中心2017学员作品展

河北省书协首届行书大展

河北省书协第二届隶书展

第三届“康有为奖”全国书法展优秀奖(中国书协学术委員会)

全国“金鼎杯”书法大赛银奖(文化部)

全国“和谐杯”书法大赛一等奖(文化部)

河北省建国60周年书法大赛一等奖(省文化厅)

第九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书法报社等)优秀奖

第四届中华艺魂·峨眉山杯全国书画作品大展优秀奖(四川省文化厅、美协、书协)

“中国梦 翰墨朝陽”第三届全国书法作品大赛优秀奖

北兰亭书院书法培训班临帖优秀奖、创作佳作奖

第二届全国隶书展(中国书协)

全国“瘗鹤铭”书法展(中國书协)

“沈延毅奖'全国书法展(中国书协)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原书画大奖赛

全国第十一届美展河北赛区优秀奖(中国美协)

国画入围:中国美協“红色太行'全国山水画展。

原标题:大美观音山首届山水畫作品展

广东东莞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素有“南天圣地、百粤秘境”和“天然氧吧”之美誉是东莞市最负盛名的旅游景区和科普教育基地,也是岭南最具吸引力的一颗绿色明珠其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底蕴、美丽的自然风光,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向往和陶醉

为進一步推进美术事业发展,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特举办“2019·大美观音山”首届全国中国画山水作品展。现将此次展览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

承办单位: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东莞观音山书画院

協办单位:东莞市观音山森林公园开发有限公司

三、评选委员会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在中国美术家协会评委库中遴选专家组成。

声明:该文觀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雪松社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