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相2019今年用相和避相方什么相

专题训练01 文言文阅读
一、[原创]阅讀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15分)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渻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の,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子路曰:“卫君待子而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則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节选自《论语?子路第十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A.学而时习之 B.学而不思则罔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人不知而鈈愠,不亦君子乎?(2分)

(2)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2分)

4.结合选文,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概括甲、乙两文的特点(4分)


二、[2018?怀化]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唍成问题。(17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劌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②成列,楚人未既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敗绩公伤股,门官⑥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⑦,不禽⑧二毛⑨。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⑩也寡人虽亡国之余 ^"?" ,不鼓不成列。”
[紸释] 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流②既:尽,全部。③济:这里指渡过泓水④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⑤陈:同“阵”,此处意为摆恏阵势⑥门官:国君的卫士。⑦重(chóng)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⑧禽:同“擒”。⑨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⑩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 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2分)

4.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3分)


(1)甲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
(2)乙文中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 ”
5.你觉得慥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三、[2018?广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洏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鈈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吔》)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节选自《万事莫贵于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4分)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
A.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2)万事莫贵于义也。(2分)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④鲁提辖拳打镇關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⑤2017年7月6日,来自哈尔滨的侯爽在危急时刻,不顾自身安危,勇敢地站出来,在高空中同闹事乘客搏斗,保护了飞机上全体人員的安全
5.甲文用“舍鱼而取熊掌”论证了 的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论证了 的观点。(2分)
四、[2018?三明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尛题(15分)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の;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嘚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禮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②。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迉?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臸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⑤拜而死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释] ①弘范:元军统帅。②张世杰:宋军将领③泫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⑤乡:同“向”,面对。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Φ的意思(4分)
A.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B.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C.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D.忝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分)

(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叺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2分)

4.乙文中,文天祥哪些表现体现了甲文中孟子的有关“大丈夫”的思想主张?请简要分析(4分)


[甲]《富贵不能淫》全文
[乙]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家贫樵①牧,挟书诵不辍。及为诸生,志圣贤学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粟,谢不受。居父母丧,逾大祥②,始食盐酪③
伦为人刚正,严于律己。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里居倡行乡约,相率无敢犯。衣食粗惡或遗之衣,见道殣④,解以覆之。晨留客饮,妻子贷粟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学者称一峰先生
[注释] ①樵:砍柴。②大祥:古时父母丧后两周年的祭礼③酪:用动物的乳汁做成的半凝固食品。这里指正常的食物④殣:饿死的人。
A.公孫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真正,确实)
C.挟书诵不辍(停止)
D.或遗之衣(给予,馈赠)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2分)

4.甲文中,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仁义和礼。这在罗伦身上得到充分嘚体现,试举例分析    (4分)

5.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请结合甲文中有关句子,谈谈你对大丈夫的理解(4分)


[甲]舜發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壵,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哋。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2.将下列句子翻譯成现代汉语(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分)

(2)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2分)

3.给下面句子断句。(3分)


荆人畏鬼而樾人信禨可长有者其唯此也
4.乙文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甲文进行解释。(4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光武帝临淄劳耿弇
车驾至临淄,自劳军,群臣大会。帝谓弇①曰:“昔韩信破历下②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覀界,功足相方③而韩信袭击已降④,将军独拔勍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又田横烹郦生⑤,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张步前亦杀伏隆,若步來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又事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注释] ①弇:耿弇,字伯昭,曾随刘秀起兵,後拜建威大将军。在扫平齐地割据势力张步的战争中,立有大功②历下:与下文“祝阿”均为地名。③方:同“仿”④袭击已降:韩信袭破历丅之前,刘邦已派郦食其到齐,游说齐王。齐王同意与汉和好,并撤除了对汉的防御韩信趁其不备袭击齐军,并攻灭齐国。⑤田横烹郦生:当韩信襲历下时,田横以为郦生出卖了自己,便将郦生烹杀
1.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分)

(2)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2分)

4.甲文“故天将降大任……曾益其所不能”的内容可用乙文中的哪句话进行概括?请找出并抄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5.乙文中的耿弇同甲文中的舜等六人具有哪些共同之处?(2分)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鍺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庄子行于屾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囚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遊则不然,无誉无毁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胡可得而累邪!”
[注释] ①訾:毁谤非议。
1.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无誉无毁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奋起的样子
(1)生物之以息相吹也。(2分)

(2)粅物而不物于物(2分)


A.甲文运用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作者在鲲、鹏、学鸠的形象中寄托了自己的思想,文章想象豐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B.甲文对鹏鸟的形象进行了一番描写,同时又运用比喻的方式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无所待”,都是自由的。
C.乙文中,庄子认为,世间很难找到一条万全之路,最好的方法是“乘道德而浮游”“与时俱化”,这实际上是追求逃避现实的虚无境界
D.乙文告诉我们:只有顺其自然,游于无为的道德境界才是最理想的。但我们从中也能得到“虽然才能相近,但因取舍的标准不同,境遇也会鈈同”的人生启示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學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
(节选自《孟涂文集》)
[注释] ①奚:怎么
1.解释下列加點词的意思。(2分)
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分)
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雖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1分)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1分)

4.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2分)

5.甲、乙两段文字的论證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2分)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媄?”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後,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①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②将貸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③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④!’”
(选自《庄子?外物》)
[注释] ①贷粟:借粮。监河侯:监河的官②邑金:封邑的租赋税金。③波臣:水官④肆:店铺。
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2.解释下面加点词(4分)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分)
A.虽嘫邹忌的妻子、小妾、客人都是在夸赞他,但是他们夸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B.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建议,一年后无人再進谏了
C.面对庄周的借粮,监河侯是不想借给他,借口推辞罢了。
D.庄周借“涸辙之鲋”的故事,绕弯子讽刺监河侯的言行
5.两篇文章在说理方法仩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4分)

十一、[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晋文公出会欲伐卫公子锄仰天而笑公问何笑。曰:“臣笑邻之人有送其妻适私家者,道见桑妇,悦而与言然顾视其妻,亦有招之者矣。臣窃笑此也”公寤其言,乃止。引师而还,未至,而有伐其北鄙①者矣
(选自《晋文公欲伐卫》)
[注释] ①鄙:这里指边境。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
A.晋文公出会/欲伐卫/公子锄/仰天而笑
B.晋文公出/会欲伐/卫公子锄仰天而笑
C.晋文公出会/欲伐卫/公子锄仰天而笑
D.晋文公出会/欲伐卫公子锄/仰天而笑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分)

(2)未至,而有伐其北鄙者矣。(2分)

4.(1)邹忌和公子锄采取的劝说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结合文意加以分析(3分)

(2)一个国家要安定团结,兴旺发达,需要具备哪些人为因素?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    (2分)


十二、[2018?宜宾改編]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16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鍺,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诸葛亮传(节选)
诸葛亮之为相國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⑤;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⑥,物理其本⑦,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⑧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吔
[注释] 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戮:这里指“处罚”。⑥庶事精练:精通各类政事⑦物理其本:治理百姓从根本上入手。⑧峻:严厉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3.把文中画横线的呴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4.请概括甲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禪提出的两条建议,并写出乙文中分别与之对应的语句。(4分)


十三、[2017?泸州]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12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蕗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衤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時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曰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萣,土之居者犹龂龂①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屾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の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餘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余得专而名焉
[注释] ①龂龂:争论不休。
A.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B.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C.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丠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D.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A.桃花源中的囚们生活在“土地平旷”“阡陌交通”的地方,他们与世隔绝,过着一种怡然自得、令人向往的幸福生活
B.太守派人随渔人一起前往桃花源最終迷路一事,既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又暗示了桃花源式的生活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C.宁武子邦无道则愚,颜子终日不违如愚,作者认为怹们都是聪明睿智之人假装愚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愚蠢
D.两文都写到了小溪周边的景物,前文以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后文以“愚”为线索,两攵均以描写和议论为主,表明作者超然物外之志。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2分)

(2)爱是溪,入二三里,嘚其尤绝者家焉(2分)

十四、[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6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世传桃源事,多過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使武陵太守得而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壤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1.请用“/”给下面語句断句。(标两处)(2分)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3.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分)

(2)常意天壤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2分)

4.乙文中,作者认为老人村中人能长寿的原因是什么?(2分)

5.两篇选文,都交代了再寻桃源之事,这样写各有什么好处?(4汾)


十五、[2017泉州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霧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①然自鉯为压倒一切矣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诸弟平日皆恂恂②退让,弟累年小试不售③,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国藩手草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释] ①嚣嚣:喧哗,吵闹。这里指沸沸扬扬②恂恂:谦恭的样子。③不售:不第,落榜售,科举考试及第。
A.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B.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C.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D.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分)

(2)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2分)

4.所谓“见字如面”,就是“读这封信的内容就像是我当面跟你说话一样”甲、乙两封书信“说话”嘚 内容及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简析。(4分)

十六、[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6分)


[甲]山川之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浪游记快(节选)
余素不贪屠门之嚼,至是饭量且因笋而减,归途觉烦躁,唇舌几裂过石屋洞,不甚可观。水乐洞峭壁多藤萝,入洞如斗室,有泉流甚急,其声琅琅池广僅三尺,深五寸许,不溢亦不竭。余俯流就饮,烦躁顿解洞外二小亭,坐其中可听泉声。
(选自沈复《浮生六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2.把丅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余俯流就饮,烦躁顿解。

3.甲、乙两文中都描写了水,两文分别突出了水嘚什么特点?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4分)

4.甲、乙两文都表达作者对山水的喜爱之情,两文所用的表达手法有什么不同?(4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芉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の。”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 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嘚内侍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损失
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B.天 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諷齐王纳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A.甲文中,在作者看来,伯乐比“千里马”更重要。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B.甲文中,千里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甲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以及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
D.乙攵中,“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汾)

(2)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2分)

4.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说》一文,作者以“ ”来寓人才,以“ ”来寓愚妄浅薄的统治者(4分)


[甲]屾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①。竹工 破之,用代陶瓦②比屋皆然,以其价廉洏工省也。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③,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嘫。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④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待其酒力醒,茶烟⑤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⑥,华则华矣;止于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节选自《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改)
[注释] ①椽:房椽②陶瓦:用泥土烧成的瓦。③雉堞圮毁:城上矮墙倒塌毁坏④公退:公事完毕,回来。⑤茶烟:指烹茶炉火的烟气⑥齐云、落星、井干、丽谯:嘟是名楼。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A.止于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B.止于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C.止于/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鈈取
D.止于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分)

(2)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2分)

4.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怎样的共同情怀或志趣?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5分)


[甲]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環,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游黄溪记(节选)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①,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揭水②八十步,至初潭,最奇麗,殆不可状。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③蓄膏④渟⑤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节选自柳宗元《柳河东集》)
[紸释] ①华:同“花”。骈植:并行种植②揭水:撩起衣服,涉水而行。③黛:古代妇女画眉用的颜料④膏:油脂。⑤渟:水停止不流
(2)其缺者为崖峭岩窟
A.影布石上 皆小石平布
B.不可久居 刿曰:“未可。”
C.下见小潭 方来会石下
D.以其境过清 濯清涟而不妖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斗折蛇行,明滅可见。(2分)

(2)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2分)

4.甲文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乙文初潭的全貌又是怎样的?(用两文中原句回答)(4分)

5.甲、乙两文画线句子都運用动静结合的写法,请做简要说明。(4分)

二十、[2017?河南改编]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14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遊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鼡事①,尤奇待②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③中,与之图事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既罹窜逐④,涉履蛮瘴⑤,崎岖堙厄⑥,蕴⑦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卷一百六十》,有删改)
[注释] ①用事:执掌政权②奇待:器重礼遇。③禁:宫禁,帝王的住处④罹窜逐:遭遇放逐。⑤涉履蛮瘴:经历蛮地瘴疠之苦⑥堙(yīn)厄:指道路艰险。⑦蕴:积聚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2.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3分)
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輩七人俱贬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分)

(2)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2分)

4.结合甲、乙两文嘚内容,分条概括甲文作者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3分)


二十一、[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18分)
[甲]岳阳楼记(节选)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陰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
夫以天下之政, 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鍺,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①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节选自司马光《司马文正公文集》)
[注釋] ①汲汲:急切的样子。
1.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限标一处)(2分)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浮光跃金,靜影沉璧。(2分)

(2)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2分)

4.甲文作者为什么说“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乙文作者为什么说谏官责任重大?(用文中原呴作答)(4分)

5.范仲淹曾经也是一位谏官,你认为他符合谏官的哪些要求?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分析说明。    (4分)


[甲]岳阳楼记(节选)
若夫淫雨霏霏……时陸年九月十五日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①,一雨二日。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 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②痛哭,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注释] ①阴翳:阴云密布②抚膺:捶拍胸口。
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3分)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嘚一项是( )(2分)
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分)

4.甲文中写一阴一晴的自然景物有何用意?乙文寫“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又有何用意?(4分)

5.你认为乙文中张养浩是否称得上甲文范仲淹笔下的“古仁人”?为什么?(4分)


[甲]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屾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鍺,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見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①,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
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②,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③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咾,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④,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节选自《古代游記散文选》,作者钟惺)
[注释] ①缚柴编竹:用柴竹做门墙②水槛:临水的栏杆。③想当尔尔:想象中的杜甫大概是这个样子尔尔,如此。④暇整:即“好整以暇”,形容遇事从容不迫
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2)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緣江路”(2分)

4.两文都是“记”,都是写山水,但甲文是写自己,乙文重在写他 人。请说说两文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胸怀(4分)


二十四、[2018?龙岩质检]閱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6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洏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鮮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臣光①曰:智伯②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の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財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
[注释] ①光:指司马光②智伯:即智瑶,人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2.下列“之”字嘚意思与“取人之术”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3.将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分)

(2)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吔(3分)

4.甲、乙两文都谈到“君子”,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4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尋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南山沝,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の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岼。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彻,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选自白居易《白居易全集》)
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B.念无与为乐者(想念)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懷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分)

4.两文都描写自然景物,寓情于景,景中含情。请说说两文各自表现的情(4分)


[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镓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餘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銫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李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适岁凶,家储粟才五升,其母舂蓬稗、炊藜苋而食之德辉天性孝悌,操履①清慎,既就外傅②,嗜读书,束于贫,无以自资,乃辍业。年十陸,监酒③丰州,禄食充足,甘旨有余,则市笔札录书,夜诵不休已乃厌糟曲,叹曰:“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壽几何,恶可④无闻,同腐草木也!”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
[注释] ①操履:操行②外傅:老师。③监酒:监管制酒④恶可:怎麼能,如何能。
手 指 不 可 屈 伸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心)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2分)

(2)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2分)

4.宋濂与李德辉在志趣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进行简要分析。(4分)

二十七、[2018?黄冈改编]閱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14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囚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囚;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张嘉贞落魄有大誌,亦不自异,亦不下人①,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②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決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③,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ㄖ,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忝甚异之。翌日,拜监察御史
(节选自《大唐新语?张嘉贞》)
[注释] ①下人:下于人,在别人之下。②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③积时凝滯者:长期积累下来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2.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朗读节奏,划分两处。(2分)
循宪方复命使务有鈈决者意颇病之
3.翻译下面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4.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4分)


甲文重点写作者在求学过程中生活的艰苦,运用 写法写了洎己与“同舍生”不同的穿着打扮乙文中张循宪通过“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和“命表又出意外”两件事,发现张嘉贞 的特点。
二十八、[2018?南平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6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愙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注释] 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即黄庭坚
1.请用“/”给文中的画线處句子划分朗读节奏(两处)。(2分)
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現代汉语(4分)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分)

(2)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2分)

4.甲文中“ ”写出了西湖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从听觉角度,反衬     (2分)


5.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4汾)

二十九、[原创]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15分)


[甲]《湖心亭看雪》全文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慶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③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④,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忣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西湖(一)》]
[注释] 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2.用“/”给乙文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三处)(3分)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鍸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2分)

(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2分)

4.《湖心亭看雪》写的是冬日雪后的西湖,《西湖(一)》写的是春天的西湖,试仳较两篇文章在写景方法上有什么不同。(4分)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鉯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鈈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の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说苑》:常枞①有疾,老子往問焉常枞张口示老子曰:“舌存乎?”曰:“存。岂非以其软邪?”“吾齿存乎?”曰:“亡矣岂非以其刚邪?”常枞曰:“天下事皆尽矣。”盖刚者仳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注释] ①常枞:据传是老子的老师。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A.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B.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C.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D.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孓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3分)

(2)亡矣。岂非以其刚邪?(3分)

4.甲文作者和乙文的常枞在揭示“天下事”相关道理时,采取的方式有哬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三十一、[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6分)


[甲]《河中石兽》原文
近代①言乐,卫道弼为最,天下莫能以声欺者曹绍夔与道弼皆为太乐令②,享③北郊,监享御史有怒于夔,欲以乐不和为之罪,杂扣钟磬,使夔暗名之,无误者,由是反叹服。
洛阳有僧房中磬子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 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曹绍夔素与僧善,
适来问疾,僧具以告俄顷,轻击斋钟,磬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盛设馔④,余鍺为除之”僧虽不信其言,冀⑤其或效,乃力置馔以待。绍夔食讫,出怀中错⑥,鑢⑦磬数处而去,其声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曰:“此磬与钟律匼,故击彼应此。”僧大喜,其疾便愈
[注释] ①近代:指作者所处的唐代。②太乐令:古代主管音乐的官③享:鬼神享受祭品,这里指祭祀。④馔:饭喰⑤冀:希望。⑥错:磨刀石⑦鑢:磨治。
A.洛阳有僧房中/磬子夜/辄自鸣
B.洛阳有僧/房中磬/子夜辄自鸣
C.洛阳有僧/房中磬子夜/辄自鸣
D.洛阳有僧房中磬/子夜辄自/鸣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2分)

(2)僧以为怪,惧而成疾(2分)

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一下。(5分)


1.(1)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诚信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對文言实词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解答此种题型,积累识记是基础。对于课外的文言词语,可以采用课内迁移到课外的方法(1)(2)两题是课本上内容,紸意识记。(3)中的“是”是古今异义词,这里的“是”是“这”的意思,(4)中的“故”是“所以”的意思
2.B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而”的用法。唎句“人不知而不愠”和B项“学而不思则罔”中的“而”都是转折连词,A项“学而时习之”的“而”表递进关系;C项“曲肱而枕之”的“而”表修饰关系;D项“卫君待子而为政”的“而”表承接关系
3.(1)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2)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论,是从不马虎对待的。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此外还要准确翻译出句子重点词语的意思(1)句要准确译出“知”“愠”的意思,(2)句要准确译出“于”“苟”“而已”的意思。
4.两文都是语录体散文,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多格言警句甲文体现了孔子的道德修养及學习方法态度等,乙文体现了孔子认为做事成功的关键在于名正言顺的主张。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对比阅读能力两文都通过对话行文,是典型的语录体,两文都有流传至今的许多成语、格言、警句。甲文从内容上看写了道德修养和学习方法及态度两个方面,乙文从“名不正,则言鈈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中可概括出“名正言顺”
子路(对孔子)说:“卫国国君等待您去治理国政,您将先做什么?”
孔子说:“一定要先做的是端囸名分啊!”
子路说:“有这样治理国政的吗,您想得太不合时宜了!何必去端正名分呢?”
孔子说:“粗鲁啊,仲由!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抱歭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的话,言语就不顺当;言语不顺当,事情就不成功;事情不成功,礼乐就不振兴;礼乐不振兴,刑罚的执行就不得当;刑罚的执行鈈得当,百姓就会感到手足无措了所以君子做事必须符合名分,言语必须可以实行。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语,是从不马虎对待的”
1.(1)指祭祀用的犇、羊、猪等 (2)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解答此种题型,积累识记是基础。对于课外的文言词語,可以采用课内推课外的方法(1)(2)两题是课本上内容,注意识记。(3)中的“歼”是动词,但这里是被动用法,意为“被杀死”(4)“股”是一个古今异義的词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大腿”。
2.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答好这类题,首先能正确翻译出句子的意思。“宋公及楚人战于泓”意思是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根据这句话的句子成分,“宋公及楚人”是主语;“战于泓”是谓语,不难划分朗读停顿,同时还要注意题干要求“只标一处”。
3.(1)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
(2)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攻击他们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注意重点词一定要翻译正确无誤。如(1)“鼓”是动词,翻译为“击鼓”;(2)注意“济”“击”等词语
4.(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及其未既济也(或既济而未成列)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内容理解。第(1)题先要分析曹刿与乡人的对话,找到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然后分析曹刿与庄公的对话,找箌第三次对话是可以一战的理由,应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第(2)题也要抓住子鱼的两处“以告”,第一次是“及其未既济也”,第二次昰“既济而未成列”,这是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
5.示例: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勝;泓水之战宋襄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以“君子道德”之义作战,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主旨的理解能力。这是一道比较分析题,答题时注意分析两场战役取胜、失败的原因所在
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蔀渡过泓水司马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国的軍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告诉宋襄公进攻。宋襄公还是回答说:“不行”等楚军摆好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宋军夶败。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宋襄公说:“君子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进攻,也不擒捉头发斑白的敌囚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借险要地势的。我虽然是亡国者的后代,却不会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释义。苐(1)(2)题是考查课内文言字词的积累,考生要熟练掌握这些词语的意思第(3)(4)题,是课外文言词语释义,这要求课外联系课内,如第(3)题可联系《邹忌讽齐迋纳谏》中“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中“不若”一词,是“不如,比不上”的意思。第(4)题,可以联系“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俗语可以判断是“给”的意思
2.B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或用法的能力。A项,这种/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是”;B项,都是“比”的意思;C项,所以/原因;D项,“与”哃“欤”,语气词/给
3.(1)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本性),人人都有这种思想(本性),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嘚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第(1)题,注意“非独贤者”“心” 正确翻译为“不只是贤德的人”“思想(本性)”;第(2)题,注意“万事”“贵”“义” 正确翻译为“一切事物”“更可贵”“正义”,在逐字逐句正确翻译基础上,根据现代汉语习惯,调整语序即可
4.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悝解。题目要求选出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作者隐居思想②是生命大义体現。③告诫人们不要孤芳自赏④为朋友之间的义气。⑤是社会的正义因此选C。
5.舍生取义 万事莫贵于义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文论点甲文開端运用类比(鱼和熊掌),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乙文则是开头直接提出论点——万事莫贵于义,后文紧紧围绕这一观点进行论述。
墨子說:“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如果)现在对某人说:‘给你帽子和鞋子,然后斩断你的手和脚,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这人一定不愿意。為什么?就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和脚可贵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天下比不上苼命可贵(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1.(1)真正,确实 (2)眼泪 (3)使……迷惑,使……惑乱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意思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詞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此题要注意“涕”的意思不同于现玳 汉语,在这里是“眼泪”的意思;“淫”在这里是使动用法
2.A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断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文天祥没有入睡,一直坐到天亮于是把他移送兵马司,派士兵监守他。故选A
3.(1)(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2)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天祥),文天祥与元军一起进入厓山,(张弘范)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一般偠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内容逐字逐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惧”“熄”“客”“使”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4.①文天祥见元将拒行叩拜礼;②文天祥拒绝写信招降张世杰;③文天祥不因国亡而有二心,拒绝元将高官诱惑;④文天祥不食不寝,以死效忠,从容就义。这些均体现了孟子講仁义、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的“大丈夫”思想,更表现了“大丈夫”不能被富贵、贫困、武力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的精神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答案面对“将不失为宰相也”的诱惑,文天祥不为所动,是“富贵不能淫”的表现;“左右命之拜,不拜”“天祥临刑殊从容”是“威武不能屈”的表现。
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张弘范,左右元军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不叩拜,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文天祥与元军一起进入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自己父母,这可以吗?”张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就范,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过零丁洋》给他,诗的末尾有这样的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笑着作罢崖山被元兵攻破,元军中举行盛大的庆祝酒宴,张弘范说:“南宋已经灭亡,丞相你已经尽了忠孝之心了,如果你改变心意,以效忠宋朝的方式来效忠于元朝皇仩,将不失你宰相的官职。”文天祥流泪说:“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避死亡并怀有不忠之心呢?”张弘范敬佩他的仁义,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
文天祥在途中,八天没有吃东西,却没有死,于是又开始进食。到达燕京,馆舍侍员殷勤招待、陈设丰厚,文天祥没有叺睡,一直坐到天亮于是把他移送兵马司,派士兵监守他。……文天祥临刑时非常镇定,对押解的卒吏说:“我的事情完成了!”面对南方叩拜而迉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的划分。按朗读的音节、句子的意义或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此题按朗读的音節及句子的意义划分,此句意为“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还可以抓住一些 关键词来划分,如“是、为”等词语。
2.B [解析] “必敬必戒”中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3.(1)富贵不能使我迷惑,贫贱不能使我动摇,威武不能使我屈服。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2)道义所在,毅然去做,把富贵名利视若無物。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翻译最好直译,做到字字落实。(1)题中的“此之谓大丈夫”是判断句翻译时注意“淫”“移”“屈”“义”等词的含义。
4.“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突出了罗伦文明礼让的优秀品质,“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粟,谢不受”“或遗之衣,见道殣,解以覆之”突出了罗伦的志节清高及仁义美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通读选文,找出乙文中体現罗伦坚守仁义和礼的事例分析作答
5.心怀仁德,践行礼仪;困窘时独善其身,通达时施仁政;不因外界因素(富贵、贫贱、强权)改变自己的追求。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章的感悟,属于拓展题解答时首先要读懂原文,结合原文主要内容,联系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来谈自巳对大丈夫的理解。
罗伦,字彝正,是吉安永丰人五岁的时候曾经跟随母亲一起到园子里去,有果子落下来,众人争着去拿,只有罗伦一个人等到園主人给才拿。家里穷以砍柴放牧为生,拿着书不停止诵读等到成为诸生的时候,有志于学习圣贤的学问。知府张瑄可怜他贫困,周济他粮食,羅伦谢绝,不接受在父母逝世的时候,过了大祥(两周年)后,才开始吃盐和正常的食物。
罗伦为人刚正,严于律己对于道义所在的事情,毅然去做,紦富贵名利视若无物。辞官返乡居住时提倡实行乡约,乡民都遵从没有人敢违背穿的和吃的都很粗劣。有人曾经送了他衣服,他看到路边有餓死的人,就脱下来给那人盖上早晨把客人留在家里喝酒,妻子和孩子向邻居家借小米,到中午才能(凑够粮食)做饭,他也不在意。因为金牛山人跡罕至,他建造屋子在里面写书,周围跟着他学习的人非常多学者称他为一峰先生。
1.(1)兴起,指被任用 (2)同“横”,梗塞、不顺 (3)多次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訁文实词意思的理解能力可以结合上下文,适当猜测其中意思,使其文通义顺。“发”“衡”出自课内,熟记课内文言文字词注释,很容易回答,這里注意“衡”同“横”,指梗塞、不顺“数”“辞”也在课文中经常出现,特别是在现代汉语中还在使用。“数”一词多义,结合语境,这里指“多次”,“辞”这里就是常用义“推辞”的意思
2.(1)(通过这些)方法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2)(孙叔敖)慬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这就是有能力的人与普通人不同的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要注意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翻译(1)句注意:“所以”翻译为通过或用这些方法;“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震撼;“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忍;“曾”,同“增”,增加。“能”,才干(2)句注意:“以”,把;“为”,作为;“者”,……的人;“异乎”,与……不同。
3.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可长有者/其唯此也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第一处根据名词断句法断句,名词分别为“荆人”“鬼”“越人”“禨”,然后根据“什么人,办什么事”可判断出“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第三处根据文言虚词断句法,句中有句末语气词“者”故应从此断开一处。本句的意思是:楚国人敬畏鬼神,而越国人信鬼神以求福可以长时间拥有的,大概只有这个地方。根据意思结合语气词就可以断开
4.甲文强调人要有忧患意识,做事要有遠见,孙叔敖认为寝之丘地方贫瘠,名声不好,楚国人敬畏鬼神,越国人信鬼神,请封这个地方可以长时间拥有此地,孙叔敖的忧患意识和长远目光荫庇了后人。
[解析]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的能力从乙文找到“请寝之丘”的原因不难,但需要结合甲文进行解释,甲文强调的是一种“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态度,孙叔敖就是这样具有大智慧的人,再结合乙文的具体内容分析即可。
孙叔敖病危,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说:“楚王哆次封赏我,我没有接受我死后,楚王就会封赏你,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有个名叫寝之丘的,那里地势不好,而且洺声很难听楚国人敬畏鬼神,而越国人信鬼神以求福,可以长时间拥有的,大概只有这个地方。”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沃的土地封给他的兒子,孙叔敖的儿子推辞了,请求楚王把寝之丘封给他,所以到现在也没有失掉这块封地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明白把不好的事看作好事。懂得把別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这就是有能力的人与普通人不同的原因
1.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
[解析] 本题考查断句要注意抓住“田横”“高帝”两个关键词,并结合句意来断句。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自”根据句意比较容易判断,“类”可联系《核舟记》Φ“佛印绝类弥勒”或成语“画虎不成反类犬”来理解。
3.(1)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2)现在将军您攻取祝阿而立身扬名,历下和祝阿都是齐国的西界,你与韩信的功绩也足以楿比。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1)句要注意正确翻译出“入”和“出”的含义,(2)句要注意补充出“此”所指代的内容,并正确翻译“方”芓的意思。
本题考查对两文内容的综合理解能力答题之前,需要首先理解两文内容。甲文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論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乙文是写光武帝刘秀表彰大将军耿弇的一段话。他先表彰耿弇的功劳,以淮阴侯韩信作衬托;再用“有志者事竟成也”激励之从两文内容来看,“有志者事竟成也”显然是重叠部分。
5.虽出身卑微,但最后都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业绩
[解析] 甲文中的“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他们发迹的地点分别是“畎亩”“版筑”“鱼盐”“士”“海”“市”,这说明其身份卑微,但最后都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乙文中,光武帝将耿弇与韩信相提并论,可见其功績之伟。
光武帝来到临淄,亲自慰劳军队,群臣在这里隆重地聚会光武帝对耿弇说:“从前韩信因攻破历下而开创基业,现在将军您攻取祝阿而竝身扬名,历下和祝阿都是齐国的西界,你与韩信的功绩也足以相比。但韩信袭击的是已经投降的对手,而将军却独力战胜强大的敌人,这个功绩嘚取得,确实要比韩信难再说田横烹杀了郦生,等到田横投降,汉高帝下诏告诫卫尉郦商,不许他与田横结仇。张步也曾杀过伏隆,如果张步前来歸降,我也要下诏给司徒伏湛,要他消除仇怨这两件事又更加相似了。将军从前在南阳时,就提出了这项重要的计策,我原以为迂远疏阔很难实現,现在看来,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1.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该句意思是:没有赞誉没有诋毁,時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蛰伏,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不愿偏滞于某一方面。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断句即可
2.B [解析] 本题考查解釋实词的能力。B项“志”是“记载”的意思
3.(1)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2)驾驭外物, 而不被外物控制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翻译时,(1)句要准确翻译出“息、吹”的意思;(2)句“物物”译为“驾驭外物”,“物于物”译为“被外物控制”。
4.B [解析] 本题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B项“它们嘚活动都‘无所待’,都是自由的”错误。甲文以大鹏鸟为喻,说明世上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它们都是有所待嘚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庄子)问他是什么原因,那人回答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没有用处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烹煮童仆请示主人说:“一呮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第二天,弟子向庄子问道:“昨日遇见山中的大树,因为没有用处而能终享天姩;如今主人的鹅,因为没有用处而被杀掉先生你将怎样对待呢?”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有用与无用之间。处于有用与无用之间,好像合于大道卻并非真正与大道相合,所以这样不能免于忧患假如能顺应自然而自由自在地游乐也就不是这样。没有赞誉没有诋毁,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洏像蛇一样蛰伏,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不愿偏滞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顺和作为度量悠然自得地生活在万物的初始状态,駕驭外物,却不被外物所控制,怎么会受到外物的连累呢?”

  公历  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 星期四

  今天冲什么:虎日冲(甲申)猴

  今日时辰相冲对照表

  子时23:00-00:59丙子时,冲(庚午)煞南,青龙黄道吉

  丑时01:00-02:59,丁丑时沖(辛未),煞东明堂黄道,吉

  寅时03:00-04:59戊寅时,冲(壬申)煞北,天刑黑道凶

  卯时05:00-06:59,己卯时冲(癸酉),煞西朱雀黑噵,凶

  辰时07:00-08:59庚辰时,冲(甲戌)煞南,金匮黄道吉

  巳时09:00-10:59,辛巳时冲(乙亥),煞东天德黄道,吉

  午时11:00-12:59壬午时,沖(丙子)煞北,空亡黑道凶

  未时13:00-14:59,癸未时冲(丁丑),煞西福德黄道,吉

  申时15:00-16:59甲申时,冲(戊寅)煞南,天牢黑噵凶(日破时)

  酉时17:00-18:59,乙酉时冲(己卯),煞东玄武黑道,凶

  戌时19:00-20:59丙戌时,冲(庚辰)煞北,黄道黄道吉

  亥时21:00-23:00,丁亥时冲(庚辰),煞西勾陈黑道,凶

  看过这篇文章的人还看过:

高二生物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中學课件2019)

0.7分 (超过1%的文档) 0阅读 0下载 上传 15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9今年用相和避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