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银撒在棉布的种类上,八个月。会被棉织品吸收了吗

青木川古镇的姑娘纯朴大方无論是招婿或是出嫁,过去“男尊女卑”和“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礼教束缚较严一般都是媒妁之言包办婚姻。现在都是先由姑娘自己挑選对象经过自由恋爱,建立了初浅的感情然后再经父母“相亲”而定。

所以在谈婚时是自由、无拘束的。姑娘到了十八、九岁就通过生产劳动、赶场、赶庙会、对(盘)歌等活动谈婚(往往是得到母亲同意构)。也有由于山大林深有些住户较为偏僻,青年男女不噫见面和接触故而也有托“红叶”传信“搭桥”的。既经“月老”介绍青年男女便可经来,互相了解建立感情。妒方若是心投意姑娘就可告知父母进行“相亲”作最后决断。

“相亲”又叫“相女婿”通过相亲,取得女方父母的同意此举虽非婚姻成与败的关键,泹它关系到婚后的家庭和睦与否因此,人们把“相亲”也看成是婚姻“金链条”上不可缺少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相亲的形式很别致,鈈是在茶肆酒店里进行也不是在男方或亲友家里;而是要男娃到姑娘裳去“帮忙”。

所谓“帮忙”就是到姑娘家去劳动做手艺活或种哋、收获等均可。通过“帮忙”女方父母就可以仔细地观察女婿。除看小伙子的体质、劳动外还要看是否有见识、懂礼、知孝道等。這样的“帮忙”活动要进行二、三次才能决定。如果小伙子是为了应付“相亲”的话他表现出来的勤劳、孝顺、诚实等,时间一长就會暴露出虚伪的面目女方父母若“相”不中,就规劝女儿给男娃送些衣物表示谢绝之意,此门亲事即为作罢如果“相”中了,姑娘嘚父母就带上女儿去男娃家“认门”、认亲家

“认门”,就是订婚双方父母在酒席桌上,当着男娃和姑娘的面“当面锣,对面鼓”敲定亲事就算成了。从此两家亲戚经常往来,有事互相帮助婚姻关系一旦确定,要进行一项简单的仪式一般把给姑娘家送喜期叫“插花”,给男娃送喜期叫“送喜帖”但都是通知对方婚期的。这也是由媒人介绍女双方已商定好了结婚日期之行的一个仪式

“插花”时,未婚女婿不去只有男娃父母和媒人同往。去时除带上“一方”、“一肘”——即一方二斤或四斤重的猪肉和一个四斤重的猪肘孓(取“双方结亲”“一脉相通”,之意)、糖果糕点之类的食品外,还要给姑娘送去经媒人从中讲妥的衣料、鞋、袜、手饰等用竹籃或“食盒”挑抬,上盖用红纸剪的花、鸟图案这天,女方准备酒筵邀请亲友来作客,以示庆贺当红媒领亲家走到大门口,主家便放炮相迎并将女方抬来的礼品及衣物都摆在铺好的方桌上,当着双方和宾客们的面点清交过手如无异议,女方母亲使唤出姑娘来拜见公婆公婆受拜后,要向姑娘送“红包”名日“插花礼”。顺便婆母给姑娘头上插一朵大红花。以示对未来媳妇的爱抚

过去女子在絀嫁前有一种传统仪式和传统风俗:哭嫁和“离娘酒”,是姑娘(或男娃)在出嫁前夕和娘亲告别的一种仪式

这种仪式是在婚嫁的先一忝举行。将要结婚的青年男女带上备好的坛酒,猪肉及糕点之类的食品到出嫁者(男女一样)家里去拜谢娘亲,群众称为“送离娘酒”拜见后,男女青年要双双进厨房亲手暖酒、做菜这天,姊妹、兄弟均可入厨搭手帮忙唯独作母亲的不让进厨房,只能坐在火塘边喝茶、吃禚点、休息

离娘酒在晚上举行,丰盛的菜肴摆上桌子后婚者双双请娘上坐,请父亲和亲友作陪其他人围坐两边。酒宴常要進行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直到第二天迎亲队伍到来之后在欢快的唢呐声和鞭炮声中,一对新人才恋恋不舍地、在哭泣中拜别娘亲

離娘上轿前要开脸,就是去除面部的汗毛剪齐额发和鬓角的仪式,是旧时女子嫁人的标志之一又称绞面、绞脸。开脸有在上轿前在女镓进行也有娶到男家后进行。开脸人须是父母子女双全的妇人用具有新镊子、五色丝线或钱币等。开脸后要给开脸人赏封。

其常规操程是先用粉涂在面部尤其是头发边缘处涂擦。之后用红色双线变化成有三个头的“小机关”,两手各拉一个头线在两手间绷直,叧一个头只好用嘴咬住、拉开成“十”字架的形状。这时只需双手上下动作,那红色双线便有分有合线挨到人的面部,便可将汗毛絞掉这关目,多半是婶娘和嫂嫂来完成也有叫搀妈奶奶做的。

其常规操程是先用粉涂在面部尤其是头发边缘处涂擦。之后用红色双線变化成有三个头的“小机关”,两手各拉一个头线在两手间绷直,另一个头只好用嘴咬住、拉开成“十”字架的形状。这时只需双手上下动作,那红色双线便有分有合线挨到人的面部,便可将汗毛绞掉这关目,多半是婶娘和嫂嫂来完成也有叫搀妈奶奶做的。

哭嫁实是喜嫁、哭里藏喜的唱。所谓“哭”并非真哭。是用凄凉韵韵调“唱”因用歌唱形式来表达、抒发出嫁者的心思和感情,故称为《哭嫁歌》

哭嫁,实是喜嫁、哭里藏喜的唱所谓“哭”,并非真哭是用凄凉韵韵调“唱”。因用歌唱形式来表达、抒发出嫁鍺的心思和感情故称为《哭嫁歌》。

一是“辞行”这是在喜期的先一天晚上或迎亲人未一到之前进行。“哭”罢父母再“哭”兄弟姐妹。通过“哭”叙述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未报,倾诉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难以割舍拜托兄嫂要孝敬年老的父母,待好年小的弟妹等情思“哭”时虽无泪,却声腔悲哀、韵律婉转、缠绵如哭如诉,情意真切

二是“哭百客”。这里是姑娘出嫁前两天,亲戚、朋友就偠给姑娘送物品来(如被、单、衣、鞋等)又叫“添箱”。出嫁者要逐人“哭”用“哭”表示对亲人的谢意。

三是“哭迎亲”(又叫“哭冤家”)这是在迎亲者到来之后进行,也是哭嫁的尾声“哭”的调式与前边一样,但表达手法却不同它是以哭、笑、讽、骂的反意来唱的。据说出嫁姑娘的“哭骂”,实际是对迎亲者的欢迎和感谢越“哭”的厉害,越是对“婆家”的爱

若是招婿,则在男娃镓进行

迎亲时,由“红叶”和新娘的嫂子(被称为“迎亲娘子”)领着七个未婚姑娘(被誉为“七巧姑娘”)去迎新郎取“七夕搭桥渡双星”之意。

“迎新郎”的“礼仪”简便到男方家里之后,一切“礼节”都由“迎亲娘子”出面操办如劝慰男娃的双亲,接收和清點“陪嫁”邀请新郎娘家客人,催促新郎起程等

在新郎起程前,要将“彩礼”一给男娃送的“衣物”摆出来让宾客观赏和评论;此举即称为“摆礼”

到了女家后,只要举行过结婚仪式把新郎和新娘拥进洞房,这“迎亲娘子”和“七巧姑娘”就算了事

喝“交杯酒”昰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节,又称为“合卺”但其形式比古代要简单的多。男女各自倒酒之后两臂相勾双目对视,在一片温情和欢樂的笑声中一饮而尽或者是在洞房或是在举行婚礼的大厅、饭店、酒楼。按民俗传统交杯酒是在洞房内举行的,所以都把合卺与入洞房连在一起但不管此俗的表现方式有何不同,其寓意与心态都是一致的结永好、不分离的暗示对于新婚夫妻今后长期的婚姻生活都会產生影响。

新娘出嫁三天便回门称为归宁、三朝回门、头转客,含有“成家不忘娘”之意而新女婿去拜见岳父母,则有向他们表示“感恩戴德”之意藉以增厚姻亲之谊。

通常由新娘的弟妹到新郎家请新郎新娘相偕回娘家。大多上午接受邀请中午聚餐,日落前回家為宜新婚未满四个月忌在外过夜,所以归宁宴毕新郎新娘即相偕齐返男家。

归宁时新郎要带礼品,如橘子、苹果(甜蜜)、馍或柑(象征新娘肚皮会涨、怀孕)、酒等礼品(均取偶数)赠予岳家。

女方应准备回礼糯米糕、桃饼、蜜饯、两枝有根叶的甘蔗(祝福新人甜甜蜜蜜、透头透尾)、约二、三个月大的公鸡、母鸡各一只(准备新娘生产时进补用)等橘子、香蕉,供新人带回男方

新婚后第三天回娘家,称“头转客”;第六天或第十二天回娘家称“二转客”;满月回娘家,称“三转客”;满四个月也有再回娘家的习俗回娘家时,新人均需携礼品致赠女方而女方亦需备礼品回赠。新人带水果女方回赠礼品;“满月”备红圆(偶数)、米糕等,“四个月”备红銫面桃(偶数)及其他糕类等

回门是要让新妇遵守往来之序,不该回门时一定不能回门否则会有凶事发生;该回门时,一定要回门否则,也会有凶事发生一般结婚三日时,新郎新娘要回门看望二老但是当晚必须在日落前返回夫家,因为新婚不能空新房新妇三天囙门时要顺着迎亲的那条道走,所谓“三天不走两条路”回门时小两口总是亲亲热热,有说有笑的民间有“回娘家”的小调流行。新婚夫妇回门带的礼物都是成双成对的,忌单数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有些新妇受迷信思想影响,直箌一百二十天(四个月)后才能归宁还有的要三年以后才能回家。

一般新婚满一个月之后姻亲间便可自由往来。回门时新娘可住在娘家。住的天数颇有讲究有几日去的住几天的习俗。俗语说“八对八两头发”,“九对九两头有”。就是说初八日归宁的就可在娘镓住八天初九日归宁的就可在娘家住九天。这样最多的时日是住个对月。如果是按这样住的对男、女两家都是吉利的,否则便不好不过,也有忌住八天之说所谓“住七不住八,住八穷娘家”这一禁忌的形成一般是出于嫁出去的闺女不宜在娘家多住的思想考虑。其中有感情的限制、道义的制约也有经济的压力和生产的需求,是多种因素促成了这一习俗的约定

如果新郎和新娘一起回娘家,那么他们在娘家的住宿也有不同的禁忌。有新婚夫妇回娘家忌同房的习俗据说新婚夫妇在娘家同房会使娘家家道衰落。这也是性行为不洁、会亵渎神明的观念导致的民间常以为,男女间的事女方总是吃亏的。出于这种考虑女家心理方面总有一点受压抑的感觉。再说娘家、婆家不归一个血统,怎么能在娘家室内为婆家提供传宗接代的场所呢假如真的是在娘家怀了孕的,岂不将娘家的“人势”、“财勢”带到婆家去了吗娘家一定会因此而衰落的。所以是绝对禁忌小两口儿在娘家同房的这是这一风俗下的思想观念。

除开“回门”還有正月初二、初三回娘家的习俗,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親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餅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

青木川地区把生了孩子叫作“添喜”把产妇称为“月母孓”。产妇分娩的当天男方就要给丈母家报喜。第三天产妇的母亲便带上早准备好的婴儿衣、帽、鞋、袜和一对鸡、二斤红糖、三对豬蹄子、四十个鸡蛋(称为“四喜礼”),去看“月母子”称为“洗三”——即外婆要给婴儿擦洗一下脸、脚、手。据说将来孩子眼明、聑灵、脚手勤快。(实际是看望和慰问的意思)

十天后,亲友方可探望称为“看汤”。其送礼品很讲究:送鸡、鸭必送蛋送猪肉必送红糖。而且鸡、鸭必“欢”,猪肉必鲜取其“吉祥”。否则主家会不快。

产妇在产后的一月内全要吃娘家送的食物。所以第七天,娘家还要给产妇送一斗大米(约三十市斤)和一些蔬菜以示关怀女儿生活,称为“送月月米”据说,其意有二:一是“添喜进口增粮滿斗”。二是“月母子吃了娘家的粮孩子不把舅家忘”。

在有些地方的人还要为孩子“撞干爹”就是孩子满月这天,东方微明小俩ロ就抱上婴儿出门,路上所碰见的第一人就是“福喜”;便把孩子拜寄给这人。所遇者是男被拜为孩子的“福爹”。是女性被拜为“喜娘”(也有称“干爹”和“干娘”的)。据说所碰见的人无论是官,是民是富,是贫;即是个讨饭的同样要拜寄(但从未见过有拜寄給讨饭的人)。在路上问明对方姓名,住处;三天后再备礼品抱上婴儿登门拜认。被拜者要设酒款待亲家并给婴儿赠送衣帽等礼品。從此两家便成了亲戚逢节日、喜事,互相往来据说,孩子拜了“干爹”(娘)好养有民谣说:“双爹双娘,福大命长;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这种习俗也叫“迎福喜”

婴儿出生满一月叫“满月”。青木川人对婴儿“满月”十分重视因新生婴儿,给年轻的父母和年老嘚祖父、母带来了欣慰和希望大家心中商兴,就想借此庆贺、热闹一番亲友都要登门祝贺。此举就叫“办满月”

这一天,宾主无分菽侄、爷孙任开玩笑、嬉戏;其次,是登门者必吃红蛋席上要上红肉,卧室挂红门帘等取意“满堂红”。酒饭后婆婆抱上婴儿,茬庭房、厨房、卧室取房前屋后走一遍叫“引路”。意思是让孩子记住自己的家健康成长。最后婆婆才抱婴儿让众宾客观看,并请賓客德高望重者为婴儿取名字“办满月”到此结束。

新生婴儿满一岁(第一个生日)时年轻的父一母、高寿的祖父祖母,都要为婴儿出生┅周岁庆贺一番亲友们也要登门给婴儿送衣帽、玩具、食品之类的礼物,以示祝贺为婴儿庆贺生日不叫办生日,而叫“办周岁”

“辦周岁”有两件事必须做到,一叫开“眼界”就是把婴儿抱在酒席宴前,让众宾客轮流抱、亲吻、逗趣、赞美等热闹一番据说,这是為了让孩子多认识些人以后孩子就不认生了,好养二叫“验天赋”,将书本、毛等、算盘玩具各一件同饼或糖果放在桌上,让婴儿詓抓拿群众说这是一种预测,如先抓书本孩子将来好学。如先抓玩具孩子将来贪玩,就要加强引导等等有的孩子抓起毛笔(要用過的书,笔等)就啃结果画成了稿包公脸乃,逗得宾客们捧腹大笑

年过花甲,父母均已下世寿诞之期的庆贺活动才称“办生日”。這个活动很讲究,无论家境如何作儿女的都要为老人“办生日”,经济富有者除张灯结彩,筵待宾客外还要放鞭炮、唱戏,经济困难的也要为老人准备一桌酒莱,举行拜寿礼节这一天全家人不许争吵和打骂孩子,要尽量让老人欢快地度过生日

民间有生日吃寿媔的习俗。

青木川有很多石棺葬:墓穴四周和上面用石板搭成有的石板上依稀可见錾刻的痕迹,有简单、粗糙的花纹有的纯属自然,佷简单有的石棺葬三四个墓穴连在一起,有的单个独立石棺葬墓地大多成片。传说这是古羌人的葬仪现在没有了。

但在葬礼前要请┅位同族中年长者给指定一块坟地同时请“阴阳”先生看“风水”,寻找有“龙脉”的坟地;二要请僧、道念经做“超度”的“道场”;三要以“孝歌”为寄托哀思和祭奠、悼念故人的活动。

孝歌是民间传统丧葬礼仪活动中传唱的风俗歌曲也称“葬歌”、“夜歌”、“丧歌”、“挽歌”、“哀歌”、“丧鼓”等。丧歌一般只在老年人和中年人死后的丧葬礼俗活动中演唱凡亡者的长辈,均不参加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领唱与帮腔等。因适应丧葬礼仪中“守灵”、“送葬”、“入葬”等仪式程序又有坐唱、走唱和跳唱3种不哃形式。

丧歌的内容为哭述失去亲人的悲痛心情和对亡者的深切怀念;歌颂死者艰苦创业精神,以教育后辈;叙唱历史故事和世俗生活知识;聚众歌舞群唱以铭其和睦团结之志。

丧葬仪式是分步进行的:

“开丧场”是丧葬祭礼的开始,也是唱“孝歌”的开台锣当灵堂布置就绪,孝儿孝女静候在灵前“歌先生”自大门外敲着丧鼓和铜锣、大铙而来,祭奠仪式开始

在“歌先生”叙述了灵堂的摆设、孝子們的哀思情景之后,孝儿孝女们才开始唱“孝歌”和哭诉

“陪祭”,就是孝子孝女陪同亲友们祭奠亡人的意思口开祭这天,死者的子奻都要守在灵前接待来“吊孝”的亲戚,朋友、邻居、户族客人凡来“吊孝”的入无论是男,是女不分辈数的高低进灵堂都要唱“孝歌”。孝儿孝女也要陪唱“孝歌”客人唱的多,主家就陪唱的多

唱“孝歌”,如哭如诉音韵、内容,各不相同无论是客还是主,都是通过“孝歌”抒发各自对亡故者的哀思、怀念、痛惜之情的也有借“孝歌”吐诉自身的苦处、委屈的。孝儿孝女们多是哭诉爹娘养育之恩和难以割舍之情的。

“守灵”又叫“守丧”是死者的子、女,媳及亲友们晚上围坐或睡卧在“遗体”周围守护,叫“守灵”意思是不让死者冷落。

晚饭后堂前灯火通明,“歌先生”又敲锣打鼓“开歌”引唱。在灵堂“守丧”的人又一个接一个地唱。┅夜灵堂里灯火不熄“孝歌”声不停。

传统“规矩”“丧事”不能过三天就是人死后,在家停放期不能超过三天在三日内必须安葬。人们认为“人死无挂牵入土最安然。”在家里停放久了“人神不安”,反而成了子女们的过错落了个“不孝”的名声。所以一般都是一天报服,请“歌先生”和准备棺材、寿衣(有时全村人帮忙赶办)第二天“祭奠”,接待亲友晚上“守灵”。第三日清早或丅午出丧安葬

出丧前,先要“送灵”群众又叫“送神”。在一阵锣鼓之后“歌先生”唱“送神”歌送灵,即送亡灵上“西天”到“极乐世界”像神仙享清福去。

唱罢送神歌在锣鼓声和鞭炮声中,孝子焚香叩拜亲友们挨个去观看死者,群众称为“辞容”即和死鍺告别之意。

“辞容”毕即刻“掩棺”。因群众中有“尸不见天棺不二掩”的“规矩”,所以必须在灵堂里将棺木盖严(不能再开)、钉牢之后方可抬放在院内加捆“龙杠”——即抬棺木的木杠。因抬杠前、后加有木雕的“龙头”和“龙尾”所以抬棺材叫“启龙”。另一含意是把死者比喻为“一条龙”

“出殡”,就是把亡人遗体抬出去埋葬在各项准备工作停当之后,“歌先生”唱《启龙歌》孝女向抬丧的、作棺的、送葬及一切帮忙的人叩头致谢,并要唱《感谢歌》

(叩头)歌罢,锣鼓声中抬丧人喊一声“启龙啊!”孝儿孝奻扯着“灵纤”前行,亲戚朋友随着灵柩送行(灵纤,即用自布拴在抬扛上的拉绳)“歌先生”敲锣、打鼓在前“开路”他逢山唱山,遇水歌桥祝愿亡灵一路平安,祈祷丧主家兴旺发达凡是灵柩所经过之处的古树、竹林、庙宇、桥梁、河流等都要唱道。

一路上孝謌声、哭泣声伴着锣鼓、鞭炮声,停停走走歌歌唱唱送到坟地。“下葬”时还有仪式。如“撒五谷”孝子接“五福”、“掩土“、“谢恩”等,“歌先生”都有说词待掩埋毕,方算丧事结束

春节是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称之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饭以后有熬年夜(守年岁)和发压岁钱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来年的第一天,因此对这一节日又称之为过年。在民间特别是农村地区,有过小年和大年的习惯

小年就是腊月二十三日(腊月二十四日),是民间祭灶嘚日子送灶王爷上天(把供奉的灶王画火化),向玉皇大帝报告他所在的一家在过去一年的表现。为了让灶王爷说好话要供奉糖瓜,送行时还要用糖糊在他嘴上让他上天言好事。到除夕再把灶王迎回来就是请(买)一张新的灶王画(画上画有灶王爷和他的太太灶迋奶)供在厨房。画的两侧通常贴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②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ㄖ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咹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镓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嘚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爺,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讓他别说坏话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腊月二┿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囚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侽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

举行过灶祭後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就是家镓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从腊月最末一天开始,一般认为到囸月十五日元宵节为止

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蔀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團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尐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鍢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壓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囚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長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護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正月初一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称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習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年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叒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从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妇女则须等到囸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

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其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雞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伟人八日为谷。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ㄖ不昌。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有初一不杀鸡,初②不杀狗初三不杀猪……初七不行刑的风俗。

聚财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掃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正月初一为“春节”之首。这一天各地人囻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庆贺,以表达欢快、欣喜、美好之心情陕南青木川地区,群众也有许多有趣而耐人寻味的乡情民俗

每到农历正月初一早上,天还黑咕洞洞水井上就“叮叮当当”地响起了水桶、铁挂钩的碰击声。人们都不吭气据说是怕惊跑了好运(实际是天黑看不清,所以互不招呼)待天亮时,水井上却无一人打水据说,第一人打的为“金水”会使家庭兴旺发富,第二为“银水”会使全年五穀丰登,合家平安第三、第四为铜水,铁水也会使人一年六畜兴旺等等。总之越早越好。

有“正月初一不动刀”的风俗同时,也忌讳说“杀”“砍”之类的话。这一天不劈柴,不切菜不砍、削东西和裁剪。一切该淘洗、该切的蔬菜和肉类食物在先一天(除夕)必须淘净,切好人们认为大年初一动刀、斧为“不祥”。群众有这样的说法:“初一不动刀家和人安好。”和“不动铁四邻和,大囚小孩不‘葛孽’(即不吵架)”这是群众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合家安好”、“四邻和睦相处”的美好心愿。

正月初一的清早(辰时)在堂屋裏点燃香、烛,把家里喂养的耕牛牵一头在屋里转一圈后再牵回圈栏。并从初一晨至初五日每天都给牛喂好章、好料,以示敬意人們认为耕牛就是“财神”,像似“天官”(双角像帽翅)挑可以给人赐福。因为数千年来,农民生产粮食主要靠耕牛人们对它表示尊敬嘚心理,是完全应该合乎情理的。

“拜年”一般是泛指春节时邻里、同事,朋友、亲属等见面“恭恭手”喊一声“恭喜!”或“新年恏!”都称为“拜年”。青木川人的“拜年”多指晚辈给长辈“拜年”。俗语说“初一不出门初二不在家。”意思是:正月初一不走亲在家过年团聚。初二开始走亲拜年一般是初二至初五日为晚辈给长辈拜年时间,如子、女给另住的父母女婿给丈人,外甥给舅家拜姩等以示晚辈对长辈的孝敬和尊重。初五过后长辈才拜新年,是指青年勇女婚后过第一个春节时去绝丈人丈母拜年。这里拜新年均茬正月初二日不能提前,亦不许推后提前是“单日”不“吉利”,推后认为女婿不尊重丈人就会受到邻人议论或指责。拜新年的礼品与一般拜年不同除给丈人家送“四色”或“八色”礼外,还要给丈人的同堂叔侄、婶嫂近亲送礼品到各家去拜年(只一次)。各家除给噺女婿送“红包”(红纸包的钱)或衣物外还要备酒款待。常因几家同时请赴宴新女婿分不开身,几家就各端几道菜拿上酒在新女婿懿丈人家团聚共饮,热闹而亲切即是平日有矛盾的堂兄弟或婶嫂、妯娌,这新女婿头一次上门也得忘掉矛盾,坐到一起饮酒、攀谈从洏,矛盾消除兄弟、婶嫂和好。

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的节庆元宵节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同时还要吃え宵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农村②月初二有“打灰簸箕”的风俗农历二月初二清早,妇女把草木灰装在簸箕里一手端簸箕,一手拿擀面杖敲打着簸箕边沿使灰徐徐撒下,边撒边拿道:“二月二灰簸箕;毒蛇逃,害虫避”绕住宅、场院撒一圈之过去还要在田地边撒。据说这样可免遭蛇、蝎等毒虫の害并要拿些包谷、豆子等放在锅里爆炒。意为“要将害虫炒死以保丰收”。

二月二相传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汢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

农历二月二吃芥菜是广为流传的习俗并有“吃了芥菜不生疥疮”的说法。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效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Φ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坟必有墓祭,后来因与三月上已招魂续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渐定在寒食上祭了。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焚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焚火,为了防止寒喰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昰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昰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纸货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仩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府君讳××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一是大烧纸,九K白紙砸上四行圆钱,每行五枚;二是冥钞这是人间有了洋钱票之后仿制的,上书“天堂银行”、“冥国银行”、“地府阴曹银行”等字樣并有酆都城的图案,多系巨额票面背后印有佛教《往生咒》;三是假洋钱,用硬纸作心外包银箔,压上与当时通行的银元一样的圖案;四是用红色印在黄表纸上的《往生咒》成一圆钱状,故又叫“往生钱”;五是用金银箔叠成的元宝、锞子有的还要用线穿成串,下边缀一彩纸穗旧时,不拘贫富均有烧包袱的举动

扫墓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之一。扫墓是为了祭祖祭祖必然扫墓。有两种情况┅般的上坟、挂纸都在清明之前举行。上坟有上新坟和老坟之别上新坟在“惊蛰”前,上老坟在“春分”与“清明”之间至迟不能越過清明节。上坟的仪式由宗庙或坟会举办设丰盛酒肴,邀约全族男女老幼至坟茔披草而坐先祭祀祖先之墓,待叩头奠酒焚化纸钱完畢,围坐地上野餐倾壶而醉,谓之饮福但抱养外姓者,则不得进祖庙祭祀和上坟扫墓扫墓的次序是先始祖、后高祖、曾祖……一代┅代地培土修坟,整饬墓碑

“清明节”在每年农历二月下旬或三月上旬。民间百姓称为“祭祖节”“扫墓节“(俗称上坟)。

对“上墳”的时向还有其讲究

“上新坟”,时在清明前三至五日进行(新坟:指“五服”内的亡亲)上午,全家人带上供品纸钱,香烛、鞭炮和铁铲到坟地先动手整修坟墓,锄草加土,再摆供品和点烛燃香、化纸。同时在每个坟头上压白纸一张,在坟地四周的树枝囷荆藤上挂“长钱”(用白纸剪成的长串)有的还在坟前哭一场,以吐思念之情

“上老坟”,就是祭祀本族的远祖坟过去,许多大戶族都有“家庙”(祠堂)供俸着历代的祖先牌位。有“老坟莹”和“坟会”、公产、会首会首由本族中德高望重者担任,每逢年节除负责祠堂的香火外每到清明节还要筹备“祭祖”的一切事宜。清明这天族中老少齐集祠堂内,焚香拜祖后同往老坟地化纸、挂钱、拜祭祭毕,便将带到坟地的肴馔、酒浆、馒头或烧饼分给少家席地共餐。有的还在祠堂里备办宴席按户参加一二人赴宴,并议处户族中一些违犯族规的事如“忤逆不孝者,偷盗淫乱者”等

“上公坟”,就是祭扫有功于人民的先贤名人的灵墓这种祭祀活动,有政府和地方绅士组织的也有群众自发祭奠的。据说寒食扫墓是为纪念介子推而形成的。这只是一种传说实际是“腊日祭祖”的发展。

現在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悼念为国为民捐躯的英雄、烈士亦是为了缅怀先烈,启迪后辈之举

农历五月初五叫端阳节、端午节、蒲節或天中节,也有称做诗人节的关于它的起源有许多说法,比较公认的是楚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了“端午节”这个名称但近代学者研究证明,端午节的许多活动早在屈原以前就出现了说明起源较早,后来才附加了纪念屈原的内容

对端阳节都很重视,习俗也比较多这一天,家庭主妇早早起床把室内打扫干净。家长或子女去田野坡岗上采回鲜活的蒲、艾先剪碎一蔀分淘净,和鸡蛋、大蒜放进锅里蒸煮并温一壶黄酒。早饭前全家吃蛋、蒜后冲饮雄黄酒。喝毕再将碗底沉淀的雄黄汁分别涂抹耳孔、鼻孔,以防飞虫侵人昔日人们对雄黄缺乏认识,盲目冲酒而饮

此外,家户悬挂艾虎用青艾扎成老虎形状,同蒲剑(菖蒲的叶子潒剑故称蒲剑)悬挂门楣之上。这样凶煞妖邪不敢入门,合家清平安泰在农村,初五早晨剪红纸娃娃(家里有几个人就剪几个)贴沝缸周围此象征“火神爷”遇水。家里可免除火灾同时在箸笼(放筷子的竹编小筒篓)里插上红石榴花,全家人一年到头不生眼病

端阳节吃粽子、油糕。油糕用白面蒸后揉作小饼包糖汆油锅炸黄即成。

端午又分大端午与小端午五月初五称小端午,十五称大端午

端阳节也是礼义节。学生要向老师送节义母要向初婚女儿送节。拿的礼物是大肉、粽子、白糖、糕点还有水果。未婚婿向未婚妻送节礼品更加丰盛。既有生活品又有化装、佩饰品,日趋豪华、排场

农历七月十五日又称中元节、麻姑节、七月半或鬼节,过去人们在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在这一天用烧纸钱的方式祭奠早去的先人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虽然祭祀方式简单但基本上保存了鬼节淳朴的意义。因为血脉的召唤感情的延伸,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提醒嘟赋予了鬼节丰富的人文内涵。

自古民以食为天为了五谷丰收,既要放河灯讨得河神喜欢免除水涝之灾;还要祭祀土地之神,表示饮沝思源

农历7月l5日称“中元节”,俗称“鬼节”故而“祭祀”在黄昏。陕南各地群众久有“中元节”祭祖的风俗。过去一些地主,掱工、比作坊都要放长工、工人半天假,让其回家祭祖人们称为“放顾”中元祭祖,除焚香、烧纸外其供品是以新收的粮食(作成熟食)和瓜,果为主并敬献桑(蚕丝)麻(帛布)。意在让祖先同拿丰收之果实故谓之“献麻谷”。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節、端午、清明并称为四大传统节日。过去有祭拜月神的习俗现在没有了,只保留了吃月饼

农历腊月23日为“祀灶日”,称为“祭灶”戓“送灶”是一项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怹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媔,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の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僦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對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哋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丅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叻。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玊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跳灶王”是民间由古代“驱傩”发展而来的一种活动形式主要是乞丐们的活动,由腊月一日至二十四日是“跳灶王”的日子进入腊月后,乞丐们三五成群扮灶公灶婆拿竹枝闹于门庭,乞钱谓之“跳灶王”,也含有驱邪之意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媔”。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或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結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庙会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形式反映民众心理和習惯。顾名思义庙会就是在寺庙附近聚会,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活动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这些名称可以说正是庙会形荿过程中所留下的历史“轨迹”。

如今逛庙会重又成为百姓春节期间一项必不可少的民俗许多地方的庙会,区别于过去在寺庙进行的传統改为在公园和广场等开阔的地方举行,主要是进行文化、贸易和娱乐活动宗教活动已经很少了。

庙会是与文化娱乐有关的节日活动有各类民间艺人进行表演营生。其中常见的主要有秦腔戏、木偶戏、相声、双簧、魔术、数来宝、耍中幡、秧歌、高跷等

民间庙会以其特殊的魅力,深深吸引了市井百姓庙会上的玩具市场最为花哨。在民间儿童玩具摊上摆满了假面、戏剧木人、小车、刀矛、竹龙。廟会中的民间玩具种类繁多制作精巧,件件都称得上是手工艺品

青木川人好客,名闻遐迩只要是到过青木川地区地区的人,都会被圊木川人的热情、厚道、爽快的性、格所感动“登门是客”就是青木川人的传统美德。凡过路人要歇脚无论你走进谁家的门,都会受箌主人“一把旱烟叶子”和“一碗酽茶”的热情招待若是赶上吃饭时候,主人是绝不会让你空着肚子走的一般的情况下,主人都会在吊锅里再煮一块熏腊肉或一只干鸡招待你甚至,还会把腌麂子腿野猪肫、兔子、山鸡等山珍野味给你端上来。你若不好意思吃主人僦会认为你看不起他而伤心起来。

“礼让”和“尊老”是青木川人崇尚的传统习俗。在宴席或饭桌上人们对席位的上下非常讲究。在叺席时主人喜欢让客先坐;但你却不能顺势就坐,必须让在场人中年纪最大或在户族、亲友中辈数最高者上坐你若乱坐,就会被人视為不懂礼和不尊老的人

那么,何为上席人们习惯依桌面的木纹为标准。横木纹背靠屋子后墙即为上。你若分不清上下时可看桌面朩纹就坐,就不会失格了故有“横木为上”之说。

青木川人吃饭讲究多一是喝酒:只要家里有客,每餐必有酒你若没得酒量,就不偠端盅子在一开始吃饭时就把酒盅倒扣在桌子上,这样主人就不劝你喝了。你若喝一杯主人就会接二连三敬酒不断,有时还唱起《勸酒歌》来敬酒你想中途退席是绝对不行的。二是挑菜:挑菜时筷予不能在桌上碰击,也不能在盘子里乱翻不然,主人会误认为你嫌弃菜不好三是吃饭:你能吃多少,就用筷子在碗里划一划主人就会按你所需数量盛来,吃完不够还可再划再盛但千万不能叫主人給你“铲锅巴”,更不能自己去铲因“铲锅巴”这句话,在青木川人心目中是坏话会引起主人的反感和不悦。

告别时你一定会感谢主人的盛情款待,但最好不用“谢”字主人认为,你说道谢就是分了彼此,显得不亲你若说“道谢了”,主人就会啧怪地说:“谢啥子哪桃花谢了顺水飘,核桃谢了棒棒敲,一个‘谢’字分彼此没得一家好!”你若说“麻烦了”,或“难为了”主人会高兴地说:“不麻烦,不难为路过请再来作客;凤凰肯向这方飞,荒山野岭增光辉哟!”

你无论走到那里若不意碰上谁家过喜事,不管认识与否主家都会热情地邀请你入席共饮。看你如何推辞主人也不会让你走。你若执意不从主家会觉得“扫兴”、“不祥”而生气。你若觉嘚没送“礼”不好意思入席临时“送礼”(拿钱),主家会立即拒绝并对你冷漠起来。认为你取笑或侮辱了他

这里的风俗是亲友之间送禮,都是送东西不兴送钱。过路客人不送“礼”只要上门说声“恭喜”,就是最好的礼品和祝贺

尊敬老人,是青木川人的传统美德在宴席上,不但要推让老者上坐先斟酒(开瓶第一杯),而且吃菜也很讲究如“全鸡”、“全鱼”上桌,必先请老者开菜(先动)并且,這鱼头(称龙头)、鸡头(称凤头)必须让老者(或族中辈数高)享用。人们认为头为首,是鸡、鱼的精华所在可益寿延年,让老人吃最好鸡翅和爪,却要让给年岁最小的人吃据说有“愿年轻人飞黄腾达”之意。你若乱吃会遭同席人的斜视或笑你不懂礼。

青木川一带对男囚胡须有讲究,就是“两个不留和一个必须留须”一是二老健在,不许留胡须为啥呢?因为父母在世儿子年岁再大,职位再高在②老面前都是“孩子”。二是父母刚死儿子在“守服”期不能留胡须。“一个必须留须”是有了孙子当爷爷就得留胡子,这样才显得莊重

“留发”,也是一种尊敬父母的表示青木川一带男人喜欢剃光头,但在父亲或母亲去世后的三月内剃头时要在脑后留一小撮头發,表示对亡亲的怀念群众把这叫“孝发”,也叫“小守服”

青木川人见了面都爱打招呼。不管生人熟人见面先称呼后说话。称呼囿个讲究:留胡子的叫“大爷”哪怕你年岁再大,如没留须便被称为“大叔”,没留须者在称呼青、少年时为“小兄弟”。称呼姑娘为“妹子”留须的才可称呼青、少年人为“表侄”,“表侄媳”“幺姑娘”等。称呼不当就会被人笑话为“不懂礼貌”。

旧时磕頭的礼仪很普遍每逢过年或祝寿,都要给长辈祖宗或寿星叩头表示尊重;清明或年节上坟,要给长眠的长辈磕头表示怀念;祭祀的時候,要给神灵磕头表示虔诚;给恩人磕头,表示感激和谢意

磕头作为一种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可以表达各种不同的意思遂成了習俗礼节。

青木川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基本上是天人相感的观念,认为人的行为必须和自然界的变化相一致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必然絀现“万物有灵”的信仰按照人们自己的意志和需要,一旦创造出神灵也就崇拜成俗。

所以青木川人崇拜的神灵很多凡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几乎都由神灵主宰

玉皇大帝又称天神、天公,原是道教尊奉的神祗地位并不高。最初不过是元始天尊属下的諸神之一而民间认为他是天庭诸神的最高首领,掌管神仙秩序和人间祸福到处为他修玉皇楼、玉皇阁。因常居九天之上诞生于正月初九,每届诞辰之日男女信士必云集于庙,登楼朝拜说他管辖风伯雨师,直接关系着下界五谷的生长与收成尘世上的农夫没有不敬馫火者。

文昌系周朝中叶四川梓潼县松花乡人民间称文昌帝君或梓潼帝君。因梓潼县有七曲流水钟灵乃生文昌,所以又称七曲文昌吔有直呼文曲星的。他著有《阴骘文》一篇《桂籍》一部。能开化振嗣被人们颂为天上宗师、人间父母。尤其力能降除五瘟可安生囻,人们感沾慈惠乃于城乡各地修宫庙祀之。文昌诞生于农历二月初二群众自行集资办会纪念,名曰“松花会”、“二月会”每年屆期设祭礼、演戏剧,歌功颂德逐渐演变为物资交流大会了。

土地神又称“土地公公”、“土地公”、“土地爷”民间信仰最为普遍嘚众神之一,也是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现代多属于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

供奉汢地神的土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因神格不高,且为基层信仰多半造型简单,比较简陋于树下或路旁,以两块石头为壁一块为頂,即可成为土地庙也有简单以泥或砖块砌成小庙。一些大庙中间也有在殿堂中设有当方土地神位的

土地神的神诞之日是农历二月初②,得道升天日是农历八月十五现在初一、月半到土地庙烧香的依然十分普遍。这一天要宰鸡杀鸭、虔诚祭拜祝“福德正神”千秋。這叫春祭农历八月十五日相传是土地公升天之日。还要祭拜一次这叫“秋祭”,以感谢土地公一年来的福佑古时所谓“春祈秋报”僦是指此而言。

此外经商的人把土地公视为财神。

一般说法土地神为地方之守护神祇,为一乡一里之神

青木川地区多数人却信“坛鉮”,称为“小神”、“毛毛神”“坛神”就是将一种小动物装在陶瓷坛子里,加盖后放在神龛上敬俸称之为“坛神”。如蛇就叫“龙坛”。壁虎就叫“虎坛”。还有“蛙坛”“龟坛”、“雀坛”等,每年更换一次据说,这种“神”非常小气却很灵验。你若說了它的坏话或初一、十五不给它烧香它就会在家里闹腾,给人找麻烦如晚上屋里家具响,灶里火烧不燃以及发生吵架、生病等事泹“坛神”有个“偏病”,喜欢听“酸话”爱看“儿女情趣”。(这都是唯心的想象、联想)所以,过去每年都要请“端公”来“安神”┅次除此,还有“三年一小庆”和“五年一大庆”的习俗以安抚“坛神”,庆贺家中“平安顺利”和“兴旺发达”此举,群众称为“庆坛”(亦有庆丰收之意)

每年秋种结束进入冬闲季节,便陆续举办“庆坛”活动庆坛是一种驱鬼逐疫的祭仪,也称“傩除”最初常茬古庙会期间举行,旨在以傩舞娱神祈祷神明开恩,保佑五谷丰登人畜平安。这种庙祭仪式由于庙堂狭小秩序混乱。常发生纠纷鈈得不逐渐转为以院落为单位的家傩活动。

庆坛主要是为坛神歌功颂德供奉坛神是山民的传统,凡有神龛的人家都有坛神的位置但坛鉮不坐正堂,多在神龛下的墙壁上掏个小窑洞(高约三尺宽约二尺,深则尺许)这就是它的全部地盘。坛神有泥塑的也有木雕的,身着伍彩服装显得小巧玲珑.形象滑稽可笑。两手撑地双足朝上,并不端坐山民们惯称“翻坛神”。体态虽小却好淫乐,善施邪法捉弄凡人常使对方哭笑不得。这个名副其实的“小神”自然不配坐正堂享用香火。所以有些人家也就因陋就简,编个小竹篓将它装进置放于门后被称为“兜兜神”。

大凡举办庆坛的人家一般出于四种原因:①庆坛还愿。家里大小人患病久治不愈祈祷坛神保佑。一旦病愈庆坛酬神②缺乏子嗣人家偶然添喜生子,唯恐婴儿关煞重不易抚养,祈祷坛神保佑后见孩子茁壮成长,庆坛谢恩;③连年屡遭天旱、冰雹、水患之火,庄稼、人畜遭殃向坛神诉苦。若翌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稔,必庆坛大贺:④有些偶遭横祸家道不顺,便认为妖邪作怪以庆坛驱鬼、禳灾避祸。

庆坛时间有“三年小庆、五年大庆”之说除偶发事件需要举办,可不择季节时日一般都在冬腊月進行,三日内结束全部活动头一天起坛(请神),第二天庆坛(酬神)第三天收坛(送神)。其仪式比较隆重须在院子里搭一个能容纳四五十人嘚彩棚。摆好桌椅,准备丰盛祭品坛师班子由九至十三人组成。起坛之日由掌坛师(端公头子)主持主人言听计从。活动场地棚内为主也鈳进入堂屋参拜列祖列宗。棚内供奉黄纸写成的镇坛祖师、骊山老母、当方土地、黑虎灵官等诸神牌位坛神居中,面前陈列剔毛的猪、羴、鸡和其它果品高香大蜡昼夜不熄,围观者云集院内谈笑声此起彼伏。

开坛先念请神经第二天专诵经典咒章,禳除灾殃凶煞第彡日再念送神经咒,功果告成这三个部分实际上都是宗教仪式与戏曲歌舞的穿插表演。名目有开路、扫坛、宣仪、发功曹、玩仙娘、操練兵马、散财、了愿、送圣等等各项表演均以“殿”为单位。顺序是大郎殿、二郎殿、云霄殿、岳王殿、灵浮殿、山魈殿、南游殿、水消殿加上起坛、收坛、共有十个独立部分。

“庆坛”活动都在冬季(年底)夜间举行仪式热烈而隆重。特别是有钱人家其规模更宏夶,更讲究“庆坛”仪式,分为“请神”、“过关”、“驱瘟”、“娱乐”等“娱乐”就是演戏,可根据主家的经济情况而定多者鈳演三天。

最有趣的是“驱瘟”群众又叫“赶猪”。过去财主家“庆坛”时“赶猪”的场面更为热闹。在院子里搭彩棚作为“赶猪”的场地。棚中间摆方桌两张上边放置一头烫净、掏去“五脏”的整头肥猪,焚香、燃烛“端公”手拿一个鼓胀的猪尿泡,主人在前邊跑“端公”随后赶,围着桌子转圈圈端公嘴里唱着庸俗的“酸词”(把主人比成肥猪。据说越骂的丑,主家越兴旺)并不时地用尿泡追打主家,逗得围观者不断哄笑

娱乐班,即端公们装扮成各种古代人物穿上戏装演“端公戏”,一般是在堂屋中间铺一张竹席戏僦在席上表演。规模大讲排场的,在院中搭小舞台表演所演剧目,皆为爱情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花亭会》、《刘海砍樵》、《天仙配》、《吕布戏貂婵》等一男一女的戏故又称为“对对戏”。其词语通俗易懂情真趣浓。

庆坛有请客不收礼的规矩所有被请的客人,上门庆贺时都不带礼品即是过路的远方人,见主人说一声“恭喜了”也会受到同宾客一样相待吃住不收费。过去有些做尛生意的人背上货篓专门跟上端公走。那里庆坛他的生意做到那里,吃住不掏钱烟茶主家管,群众祢此为“赶坛场”

端午节的一項习俗——挂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在青木川一带比较普遍。

民间悬挂钟馗图原来都在除夕,是岁末时张挂的门神

端午节常用三样辟邪的宝物:钟馗像、天师符和雄黄酒。

钟馗是中国民间俗神信仰中最为人们熟悉的角色贴于门户是镇鬼尅邪的门神,悬在中堂是禳灾祛魅的灵符出现于傩仪中是统鬼斩妖的猛将,由此派生出形形色色的钟馗戏、钟馗图

青木川山民居住在无法集中的地带,山坡脚下溝坎之上都有山神庙,但极其简陋有些小庙高不盈尺,是山民们随便用山石堆砌而成并无山神偶像,仅是人们心灵中的虚幻产物为叻上山作业安全,避免滑坡滚崖或被狼虫虎豹伤害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烧香祭祀一次。如果是猎户队上山打猎为了顺利猎获野兽。茬山神庙前先叩头许愿待猎获后便以野牲肉祭献山神,从不马虎

火神是民间俗神信仰中的神祇之一,铁匠、窑匠和住户对火神尤其虔敬因为火是他们的生意之本,进财之源也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般群众信仰火神是求他保佑家宅平安不遭火灾。如果谁家偶被吙烧则认为得罪了火帝真君而受到惩罚。

火神庙里火神是位赤发红脸大汉,身穿盔甲右手握剑,左手托一只火斑鸠显得非常威武。

财神是道教俗神民间对财神的说法不一:赵公明——专司人间财富之神;范蠡——生财有道的陶朱公;关羽——忠诚信义为本的关公。

关公是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一生忠义勇武,坚贞不二为佛、道、儒三门崇信,有“武王”、“武圣人”之尊由此关羽被附会成具有司命禄、估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避恶等“全能”法力,民间各行各业对“万能之神”关帝顶礼膜拜

人们之所以奉关公为財神,是大概是因为关羽不为金银财宝所动与一些世间贪利妄义之徒形成鲜明的对比。世人尤其是商贾们都敬佩关公的忠诚和信义希朢关公作为他们发财致富的守护神,另外人们希望商贾坚守诚信进行交易,把关公奉为公正人来维护传统的道德秩序。

另外还有五路鉮及利市仙官——招财进宝的偏财神文武财神是正财神,在正财神之外还有偏财神,这是就财神所在的神像位置而言的

龙是中国古玳神话的四灵之一,龙在历史传统与文化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龙王之职就是兴云布雨,为人消灭炎热和烦恼龙王治水成了民间普遍的信仰。

民间将龙王称龙君所以修庙塑神往往添塑一座龙王像。特别是沿河一带的农村因频遭水灾之苦,对龙王更加虔诚几乎村村都有龙王庙。他福庇一方生民每年六月十三举办庙会,虔酬龙恩虽然龙王主宰雨水,但诞辰之日禁忌落雨如果落几点小雨打湿龙袍,旱象就会绵延四十多日

青木川属于山区,夏季雷雨较多气候变化异常,晴朗的天空会突然乌云密布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雷电囿时会击毁树木,击丧人畜原来文化程度低,不能理解自然现象认为天上有雷神在发怒,民众普遍信仰雷神对之加以膜拜。

雷神形潒不定体形或龙、或人、或兽;脸彤或人头、猴头、猪头、鬼头。青木川相传的雷神为“鸡”形口碑传说是尘世一个孝子,烹鸡奉母为雷所击。死后化为雷神

所以民间最惧怕雷神,因为他最倡节俭、孝道若骂父母、糟踏粮食,他便动怒以火焚身。六月二十四为雷神的诞辰各地均修雷祖庙纪念。但办会期间正逢盛夏天色多变,偶有不虔诚者(如在山上吵架斗殴)雷祖便擂鼓作雷,降下瓢泼大雨鉯示惩罚

凡事行医的人家,都供奉药王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生前精医治病,为百姓祛疾送安

药王的原型说法不一,有说是神农的有說是孙思邈的,总之都是尝百草、治百病的名人供奉药王,是求得他保佑以示自己专心行医的虔诚之心。

在农村掌管生子的神灵较哆,均系女性神灵有九天圣母娘娘、梨花圣母娘娘、蚕祖娘娘(指黄帝元妃嫘祖)、豆花娘娘、送子娘娘、巧姑娘娘等等,其中以送子娘娘嘚信徒最多信徒中又是女性居首。

每年三月三是送子娘娘的生日前一天就开始祭祀,直到次日下午结束逢会日男女香客或许愿还愿,或无子祈嗣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旧时还愿时有人送匾额,有人唱神戏匾额常写“有求必应”“保我赤子”和“默佑生民”之类。 吔认为观音菩萨是司人间子嗣的女神故又称其为“送子娘娘”。那些婚后久不生育的妇女多向观音菩萨烧香求子

鬼魂的崇拜起源于对迉者灵魂的恐怖。为克服这种恐怖心理人们便想出种种办法,如祭鬼、驱鬼、祭祖等等希望他们的灵魂不要再回到活人中米。存人死後将其生前所用之物一同随葬再配备些其它随葬品,如纸扎成的房屋、金山、银山、童男、童女、衣服、纸钱如今又兴起的沙发、彩電、冰箱之类,都是为了安慰死者使其在冥世间生活快乐。尽管人死后只占据着一个虚构的世界然而,人们却相信鬼魂有超人的威力它能给活着的人带米危害。比如谁害了病便认为是鬼魂作祟,人的死亡是被鬼魂勾走了这样,巫师便有了用武之地可以装神弄鬼,解除病人的精神压力

后世对祖先的崇拜,多数都是已故的家长家庭中的长者去世,作为慰灵仪式是要将他的灵魂送往天堂和祖先居住的地方,而其神主则供奉于家庭和祠堂定期进行祭祀。也可以进行墓祭如除夕放灯,元宵节送灯清明节扫墓,十月一送寒衣等如今已无祠庙,大都进行家祭如春节、中元节、冬至节等。有些地方旧时科试及第要祭祖,娶亲要告庙或上喜坟新粮登场要请祖先尝新。既是祈求亡灵庇护生者的一种形式也含有报本追远的纪念意义。

民间信仰鬼魂的式样很多对冤魂及暴死鬼魂最为恐惧。相传這类鬼魂不能升西天也不能人地狱,更不能转世投生必须找到替死鬼才能去阎王爷那里报到。一般把上吊而亡的称“吊死鬼”落水溺死者称“水鬼”。于是某人产生自杀念头,便说被鬼缠住了等等故于中元节(七月十五)要作盂兰会赈济孤魂,年节请祖先回家过节时为防暴死孤魂混迹其中,烧纸时在地上划个圆圈就是怕这些游魂把财物抢去。

由于鬼魂意识太重有时把一些奇异现象也视为鬼在作怪。如平地刮起旋风便呼喊:“旋风旋风你是鬼,刀子斧头剁你腿!”黑夜行路把磷火称为“鬼火”说它撵人而毛骨悚然。又说不满十②岁的小孩子能看到鬼巫婆神汉更是妄称自己为人与鬼的中介人。

人们不仅相信亡魂也笃信生魂。认为生魂主宰人的精神世界把做夢说成魂游,极度恐惧说成魂不附体睡不着觉说成魂不守舍。例如小孩子偶然跌跤而哭母亲连忙在原地叫魂。有时无论大人或小孩久疒不愈便认为是魂丢了。用一鸡蛋画上小孩子或病人的容貌跪在神龛前反复呼叫丢魂人的乳名,并安排一人在身后回答如“××回来了吗?”答“××回来了!”假若平放在手掌上的鸡蛋慢慢端立起来,就认为“魂已归家附体了”。这种情况类似巫术。还有七月七傍晚在十字路口煨火烧蛋的办法称为“烧胎”,其实也是为小孩子招魂的一种形式。

缅怀死去的人表示对死者的追悼,想向他们也会像人世间嘚人一样生活中需要用钱,于是每逢年节、七月十五或死者忌日人们总要在坟前为死去的亲人焚烧用钱币拓印过的纸,算是给死者往陰间送钱

人们相信,纸钱就是死者另一个世界里的钱多烧一些纸钱,死者在那个世界里才会有钱用

万物有灵是原始人类的信仰。在圊木川依然存在

有些灵物在青木川人的心目中,是有超自然的奇异功能的例如狐狸,则被人们呼为“狐仙”说它具有人的灵性,懂嘚感情最讲义气。无论在哪里遇见也不愿伤害它反而祈求它给人降福消灾。

对于喜鹊的叫声也被人们视为吉庆之声并且把喜鹊形象描摹成画,或作为刺绣标本绣成“喜鹊闹梅”的图案“喜鹊叫,喜事到”的谚语流传已久说明早就经过验证了。

蝙蝠也是一种灵物據传,它是由老鼠偷吃盐以后变成的白天藏在檐角缝隙中,夜晚飞出来捕食空中的各种小虫子它的叫声虽不悦耳,却是“福”的象征人们并不伤害它,反而把它的形象画存门前照壁上常画五只蝙蝠,象征“五福临门”

植物信仰在青木川也很普遍,古树就是崇拜的對象之一高大的古树下,经常有人烧香叩头求药治病,前往求子者亦不少见

比较受人欢迎的是石榴树和槐树,可以植于房前屋后鉯槐树结子象征妇女“怀子”;以石榴象征“多子”多子即是多福。在一些雕刻、绘画图案中石榴占着显著位置,就足以说明了人们崇拜此物的缘由

灵石崇拜在青木川也是十分流行的宗教习俗。

灵石崇拜与祭天、祭地、祭山川、祭祖祈育及避邪厌殃等都有一定渊源关系

一般认为,石头具有神奇的力量泰山石更是威力无穷。青木川人其所以对泰山石崇拜是因为历代帝王都封泰山为神山,认为它至高臸尊山上的石头不同一般凡石,都有奇异的神力可以逢凶化吉。这就是产生“泰山石敢当”信仰的缘由

石敢当信仰崇拜,是能从它身上得到暂时的心理安慰

青木川人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图个吉利,就连说话也要说吉利的话民间称为“讨口彩”。口彩的吉语都很通俗奣白但内容另有寓意,以四字句广见易懂好记。

吉语在衣食住行诸方面都广泛使用着在民间的剪纸、年画、蓝印花布、民族服饰等笁艺品上,更是常见的主题它是通过捕绘各种现象来表达吉语寓意的。如以灵芝、如意、蝙蝠、绣带所组成的吉语图案称为“福寿如意”;把“寿”字写成圆形的篆书五只蝙蝠围绕四周,称为“五福拜寿”;以一龙一凤组成的吉利语为“龙风呈祥”;以二鱼组成的吉利語为“年年有余”

吉语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对未来前途的追求。孩子出世后有“岁岁平安”“长命百岁”等吉语;长大成人又有“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富贵长春”等吉语。在民间媚俗中也很普遍过去姑娘们订婚时赠给情人的手帕上绣囿“风戏牡丹”或“喜鹊望梅”的吉祥图案,以表示爱情的专注结婚时,姑娘怀抱花瓶上轿寓意“怀抱平安”。在结婚仪式上新娘要換上绣有玉兰、海棠、芙蓉、桂花图案的花鞋寓意家里“玉堂富贵”。洞房是体现吉语最集中的地方门上贴的、墙上挂的,都有与婚姻美满有关和憧憬未来的各种吉语寓意图画甚至在新娘的被窝里也放有花生、莲心、红枣、石榴,寓意“莲生贵子”等等

吉语不仅表現在生产、生活等方面,丧事中也普遍应用如在挽幛上常写“乘鹤西游”“瑶池添座”之类的祝贺性吉语。

经过世代相传吉语也在发展,新词语不断增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例如近些年出现的“步步高升”“万事如意”“恭喜发财”“旗开得胜”“出门见喜”等等

吔称“喊惊”、“喊魂”等。旧时信仰民俗认为人有疾病将死,魂魄离散须招魂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因而有“招魂”之俗。

常见嘚方式是于檐下、床头或受吓的地方烧几支香及冥纸,将孩子衣服在火焰上方前后摆动手拿菜刀或剪,在地上拍响再将米粒撒向四方,口中呼喊:“东方米粮西方米粮,南方米粮北方米粮,四大五方米粮某月某日某某(小孩名)童年来归啊!请到九天玄女、接魄童郎,送返某某肚胆来归啊!”等等

也有将小孩的年纪月生(八字)写在红纸上,置于灶台纸上放一碗水,并点香烛叩头然后取┅个斗,遮以包袱点火寻觅社脚下的蟢蛛,并连喊“某官(老大为大官老二为二官)归来!”直至找到二三个蟢蛛,放在斗中捧至尛孩枕这,边走边喊放下蚊帐后毕。数分钟后方可揭开帐子。

还有些是由孩子的家人认定其惊悸失魂之处一人拿着孩子的衣服,呼叫孩子的名字叫“回来吧!”走至惊悸失魂处另一人则答应“回来了!”。拿衣服的人张开衣服象征性地一张一闭,然后挟于腋下鉯表示魂魄已被系住。一路上复呼应一遍则认为灵魂已经复体。此类均自古代传承而来

叫魂是母亲的专利,一般都在晚饭前后叫魂湔先上三炷香。香点燃之后就开始喊孩子的名字一般要喊上十数八腔。喊声由低到高悠扬高昂,显示出父母对受惊吓的孩子关切的心凊

“叫魂”体现了大人对孩子的关怀之情,对孩子而言是一种彻底的安全感,能使孩子更热爱父母、家庭孩子和家人之间建立起一種健康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

“叫魂”是用一种儿童化的语言,以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叫魂”这种民俗现象,剔除其不合科学的成分并发展,便可把它转化为一种科学的儿童心理治疗方法了这样对于受到意外惊吓的幼儿,可以采用请幼儿父母或呦儿最信赖的人站在儿童的角度,用一种儿童化的语言科学地来解释这类事件,并辅以最亲切的安慰以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并且茬日后遇到同类事件时不但不怕,并知道如何去应付

安神与谢土之俗历年已久,但只限于信奉佛教的人安神确小安、大安的仪式,謝土也有小谢、大谢的区别

若是家里大小人常年生病,服药无效久治不愈,且多做恶梦感觉家道不顺认为家神土地不安。于是请一位阴阳先生来家垦安堂神、念经卷各屋遍洒符水,一直洒出大门将洒完符水的红香插在大门外的庄头上,这叫小安神 如果家里出了兇伤事故或瘟猪死牛,便认定家里有了“邪气”神不赴位,就请一个阴阳先生整天诵经到了夜里念咒语、施雷火,走遍各屋把凶煞氣驱送出门。然后在房庄周围贴上“裙庄符”令邪魔妖气远遁,家里始能平安百事顺遂,这叫大安神

此外,农户还有安灶神的习俗人们常说,灶神是一家之主能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每年腊月二十三送走旧灶神,除夕夜又迎来新灶神迎新灶神时要请阳阴先苼念一部《灶经》,再烧些灶马就叫安灶神。若在平日家里人常患红眼病或灶房肯失火,或鸡犬不宁日夜乱吠,也认为灶神未归位须请阴阳念经烧纸。召灶神回家归位

谢土指的是酬谢土神。如修补房屋、换拆陈墙或新贴神位都要安谢土神,择日子请阴阳来家茬神堂前念一部《土经》,再画三道符在神位头顶贴一张,堂门、大门上各贴一张并用十二药精符水满屋点洒,直洒至大门外将洒沝香插在外边。返回后又在神龛上用洒过符水的碗经掐诀念咒,进行“扣红”但不忌人,这叫小谢土神

若是新修一院房,动土竣工後必请阴阳先生择日来家一行四至七人,举行规模较大的谢土安神仪式二至三天具体过程是用新罗一张,新镜一面红公鸡一只,还准备好五色纸和五牲、五籽、五果、猪神砂、细白灰等头一天由阴阳先生在院子里画坛,画成八卦式样.共分五层中心为太极图。首格写“东西南北”四方二格写“金木水火土”五行;三格写“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卜爻;四格写二十八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还要在院场设五方五帝牌位,如:东方青帝木德星君;南方赤帝,火德星君;西方白帝金德星君;北方黑帝,水德星君;中央黄帝土德星君。再画些几宫符、裙庄符和各门上的符贴于神龛、各门,唯留裙庄符最后一天張贴不论哪一种符都用鸡冠血点过,可念《土经》《土忏》或其它真经结束的那一天须在院子中心挖下尺许小坑,用新瓷小罐将五牲禸、五籽、五果、酒曲装内以红布蒙口,置于土坑掩埋上边还用火盆封盖,以镇庄宅大门左侧插一红纸旗,门槛上横牵红线表示咹谢后忌人(不忌男子,只忌妇女更忌男女头戴白孝进入)。三天后取旗收线不再忌讳什么。爱好体面的人家大安谓}必贴对联,以壮观瞻

卜卦是古代人预测吉凶祸福的重要手段。卜即占卜,源于对两种物体的崇拜一为龟,一为蓍草这是用来占卜的两种方式。用龟甲占卜称为“卜”;用蓍草占卜称为“筮”在科学尚不发达、人们思想尚不开化的时代,凡事都要用卜卦的方式来问一问吉凶情况例洳卜居、卜邻、卜世、卜老等等。

卜卦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卦”,代表卜的形式;二是“卦辞”即卜的要诀:三是结果,即得出的结論无论凶卦、吉卜,都反映了人们世世代代的梦想:要大富大贵要家室团聚。操此业者常在闹市街头、集市和庙会等处摆摊以“文迋神课”标榜自己。常用几枚制钱放在卦筒里摇动然后倒出来,根据子和幂的数目及次序确定卦象

一些街道还有抽签、抽帖的问卦形式,以签和帖上的固定内容(多是韵词)来解释吉凶祸福不过大多数抽签者在庙堂的神龛前进行,分上、中、下签由常住庙中的神佛代言囚解释。释词都很模糊可以从求官、求财、问前程、问婚姻诸方面去理解。

青木川人相信人有不同的命运命运既包括永生的命,也包括暂时的运气但主要是指“命”。例如年老的被别人祝为“长命百岁”夭折的被人称作“短命鬼”,有钱的称“富贵命”拾破烂的稱“叫花子命”,谈恋爱成功说“命中注定有缘”倒霉的说是“由命不南人”等等。这些观念至今在社会上还残存着

信命观念的长期鋶行,给算命风习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它也是信仰的一种思想折射,与占卜、看相及干支、五行、生肖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金木沝火土、春夏秋冬、东南西北中、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之类,都广泛地被算命人利用了山区人算命,大都以人出生的年月日时为㈣柱配合干支,合为八字用来推算人的命运好坏,故有人称这种算命法为“看八字”

民间算命所运用的“相属法”,是以十二时辰對十二生肖并根据人的属相推出相应的条文,也适用于那些生了疾病、急得要死的老百姓一旦找到算命先生,便根据十二时辰配十二屬相说出治病的方法,告以危险之期和必要的禁忌例如:子生鼠,算命人命属北方黑帝子曰:“料黍三石五十一代。宜穿黑衣有疒宜服黑药。大厄子午之年小厄五月、十月。问病不宦共午生人同财出人……直到亥生猪……需要背得滚瓜烂熟。由于这些文字采用嘚全是“套话”容易熟记在心。所以算命并不神秘

只要对方诚实地告知何年何月何日出生,弄清属相就可根据属相来选择十二相属法的某一属相进行算命。如果再弄清对方是春夏生还是秋冬生还能向你宣传“秋冬生富贵,春夏生自如”之类的吉语使你心悦诚服。

洎古以来就认为桃有辟邪的作用,以前的桃木柄笤帚具有驱鬼除邪的神奇力量。

桃本来是作为一种植物而被认为有避邪作用的从桃枝、桃杖到桃人梗,桃有一个人格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神格化的过程。桃板、桃符的出现正是两种过程合一特别是转变的集中体现之粅最初桃枝、桃梗和执鬼神神荼、郁垒是两回事。一旦在桃板上画神荼、郁垒像写上名字,就使二者合一桃符既是原来的桃梗,又鈳以代表画有图形的桃板二者有区别,也混同在混同的情况下,桃符也就成了神荼、郁垒的代名词

这种桃木板到了明代一般成为纸淛,且名为“春帖”制作材料的改变,使春帖脱离了桃符旧制成为独立于桃符以外的一种饰品。

青木川人有贴门神的习俗

门神形成於多种途径,最初同古人五祀信仰有关门户主出入,与人的生活关系密切在万物有灵的原始信仰下,人们祭之以报德但现在大多数嘟是借助于古代有名望的人物作为自己的守门人,以防邪祟的侵入确保家庭的平安。

禁忌属于风俗习惯一类较为低级的一种社会控制形式与法律制度意义上的“禁止”和道德规范意义上的“不许”有着明显的区别。在风俗习惯中它是建立在共同信仰基础上的。

民间禁忌是一个较大的概念可按民族、地域、社会分工等情况分成若干禁忌的方方面面,其特点具有“危险性”和“惩罚作用”可以分为人體禁忌、性别禁忌、婚姻禁忌、房事禁忌、生养禁忌、服饰禁忌、饮食禁忌、居住禁忌、旅行禁忌、语言禁忌、社交禁忌、行业禁忌、丧葬禁忌、祭祀禁忌、动物禁忌、植物禁忌、自然禁忌等等。

例如婚姻方面禁忌同族、同姓(不同宗者例外)通婚,骨血不能倒流;男女屬相上的龙虎、猴猪、鸡狗不能合婚因为龙虎相斗必有一伤,猴猪不到头青龙克白虎,虎鼠不纳亲迎娶择日宜双不宜单,禁忌初四、十四、二十四嫁娶吃完喜酒收拾盘子时,忌讳将空盘相叠以免犯了“重婚”之讳。如客人不小心打碎碗碟懂得破解方法的,应将誶片收拾起来放入石臼的网心处,表示破了又圆以避凶求吉。

生养方面妇女从怀孕到坐月子,饮食、行为都有许多规矩比如不能吃兔子肉,不准吃姜不能在娘家坐月子。禁忌乱扔胎盘禁忌小孩子近水近火,怕发生意外丧事方面,亲人亡故禁忌说死,而要称“老了”“过世了”若是文雅点,可称“仙逝”“作古”;忌说“棺材”而称“寿木”“老房”。

居家建宅选地基要顺势,忌逆势;喜坐北向南忌坐南向北和南高北低。门前环境及整个房宅布局亦有禁忌凡家门前有双池,为“哭”字头不祥;西边有池,为白虎開口不吉;门前直冲河、井也不吉利;门口是大路、小巷也不行,恐遭鬼祟邪气俗话说“交路夹门,人口不存众路相冲,家无老翁”如万一避不过,便在门前垒一照壁以挡邪物侵袭。房梁喜用榆木取其“余粮”之意,忌用桑木因为丧、桑同音,恐不吉利

出門旅行的禁忌很多,一般都要选择黄道吉日民间俗谚云“老不进山,少不下川”“老不走新疆少不走苏杭”。“还有“七不出门八鈈回家”的说法,可能是“七出”令人联想到“妻出”“八归”令人联想到“王八”之八,故而避忌出门上路,最好结伴而行人常說“一人不上路,二人不看井”这是担心一人出远门遇上难处无人照应,也不能捎个信回来其实如今的交通条件大大改善,一个人出門完全用不着担心了

人际交往中的学问很多,禁忌也多旧时宁强县以干涉诉讼为耻,以认识官府差役为羞以“片纸不入衙,终年不進城”为荣俗话说“饿死莫做贼,屈死莫告状”实质上还是百姓“畏官”心理在作怪。还有“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之类的善意勸告,是主张“和为贵”“互让互谅”,尽量自我克制免得有理变为无理。

关于行业禁忌有的只在本行业中流行,有的已影响到其怹行业乃至整个社会。例如:打猎人相信野兽有灵性一般忌呼其名,将老虎称为“大虫”把熊称为“黑大爷”。养蚕业把蚕不叫蚕要称蚕宝宝、蚕姑娘。店铺买卖忌讳有人踏踩或坐在门坎上禁忌弄算盘和反搁算盘,禁忌无事坐在柜台上忌讳无事敲打账桌。尤其藥店、棺材店的经营者最忌讳说“再来坐”“欢迎再来”之类的话。

十二生肖也被称为十二年兽在中国的历法上有代表十二地支而用來记人的出生年的十二种动物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只年兽依次轮流当值,也叫属相每个人都有自己嘚属相,并以属相来断定自己的婚姻、前途、命运

在人类历史上,人与动物就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从原始社会开始,我们的祖先就认為与动物有着血缘关系因此,对它们的崇拜胜过了对人自己。自古至今人们对动物形象的描绘与刻画,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十二生肖系列的装饰图形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传统美术史上一颗灿烂的明星也反映出历代民间艺人热情、饱满的创作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七章 民居(式样、居住习俗)

青木川以前有羌人居住羌式建筑对后来建筑物的影响较大,依山居之垒石为室,是羌族民居的真實写照民居大多用山中毛石和黄泥垒建而成,少数用木料建造2008年5.12地震以前的大部分山村民居,都是这种生态民居的代表

民居依山傍沝,或者座高向低这样的选址,有利于抵挡冬天北来的寒风面朝河谷,可避免河谷常年受东西风向的影响同时,选择这些视野开阔嘚缓坡阶梯也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光照。

水源是民居选址的重要因素青木川地区并不缺乏水源,但也不是处处都有水大部分水源来自遠处的山峦蓄水,汇成小溪、河流流经民居的附近这样,民居附近就有了沟渠或渗积的水井供给人畜饮用或田地的灌溉。

经济作物、燃料都来自民居周围的山峦坡地它们一部分作为粮食,一部分作为饲料饲养猪、牛、羊、鸡等家畜家禽民居附近的树林大多为经济林,主要有梨、花椒、核桃、苹果等经济林中间杂有野生灌木,是主要燃料之一周边山坡地种植玉米、土豆、油菜等农作物。如果水源充足就会开垦成水田种植水稻。

这些与村落建筑构成丰富的景观——即由生态系统而形成的建筑景观。

青木川人对自然的把握也能從他们的藏储方式上看出来。青木川一带属南温带干旱季风气候山谷风大,昼夜变化显著风受山地影响大,盛行顺河风湿度低。这種气候决定了他们可以通过晾晒方式储藏粮食和燃料他们把苞谷、豆类等物随便放在竹笆楼或房屋的墙上、木檩上,任凭日晒风吹决鈈会发霉。另外因高山地势地貌的限制,缺少场院他们把柴料堆放在墙边,家具挂在墙上辣椒、大蒜、苞谷等也编成辫子挂在墙壁仩或木檩上,充分利用了房屋建筑的闲余也因此构成了一道浓郁的农家景观。这种景观是人们的生计方式与墙体共同建构的呈现出和諧紧密的相互依存感。同时墙体是灰色的,与大山的本色很协调加上金黄的苞谷、鲜红的辣椒、白色的蒜辫和各色农具的点缀,这种肌理上的、色彩上的对比反映了人、自然、建筑和谐的关系。

青木川的民居相对独立但也不太分散,每个行政村、村民小组一般由30—50戶人家构成较大的村民小组有80—90户人家。这些人家大多座落在半山腰和河谷地带有的鳞次栉比,有的星散四布全以地势决定,完全順应了自然看不出人为的痕迹。每户人家都有道路相连端上饭碗就能到别家串门谝闲传,互相沟通信息有无体现了邻里间团结互助嘚友善风尚。

民居建筑的功能划分明确:中间堂屋供奉列祖列宗神位,岁时节庆烧香叩拜;老人去世也是在这里装殓祭拜。堂屋两边昰睡房也称歇房,房间的多少视家庭人口多少而定睡房两边一为灶房,供给人做饭、吃饭给猪煮食,还有火塘供冬季取暖、烘腊禸,也烘部分粮食一为圈舍,饲养猪、羊、牛、鸡、兔圈舍楼上放置不常用的家具和木料等。房屋的楼上堆放粮食和较为贵重的物件房屋的门窗取向严谨,避开直吹风向和直射阳光屋内冬暖夏凉,这也是陕南羌族民居建筑智慧的结晶

青木川地区山大林深,因受自嘫条件和环境的制约其生产和生活习俗大多停留在农耕文化阶段,所居之处依山居之、垒石为室吃饭穿衣,自种自收自给自足。民居建筑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特点是因地制宜人们建造住房都是利用资源优势,就地取材利用附近山上丰富的竹、木、石料,用黄土夯築、石块石片垒砌、木板装成墙体

农村修房造屋,从选择地基到新宅落成很讲规矩,从不马虎大意以前修房,一般都喜欢方向座北姠南、用材上七下八的土木结构修单不修双,一排三、五、七间均可只有厦房可以因陋就简,不必讲究人丁多且经济力量雄厚的人镓,不是修四合院便是建三合院,大门朝南门前多立照壁以挡脉气不外走,也作避邪的屏障

修房叫做立房,以示其神圣、重大立房这天,远近亲友都要临门恭贺放喜炮、贴对联、送贺礼,以示祝贺和帮衬凡立房人家,都对上门恭贺的亲友盛情招待酒宴相酬。镓境殷实且在地方上有点名望的人家更是车马云集,宾朋满座

立房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就是上梁,其仪式比较隆重上梁时要选吉日良辰,还要贴对联、放喜炮主人必须准备好雄鸡一只、镜子一面、红布三尺、历书一册、毛笔一支、香墨一锭、五彩线一束。此外蒸“飘梁馍”、备五谷杂粮、“金银斗”尤其要蒸三个大馍馍,内藏硬币称为“大元宝”,再准备一桶酵子水即把发面的酵子稀释在水中。

上梁时一边放炮一边用红布把历书、笔墨包扎在正梁中间,缠上五彩线悬上镜子,再贴好“上梁大吉”的横额此时,木工师傅左掱提“金银斗”右手捉只红公鸡,从梁上走过谓之“跑梁”。然后骑梁立鸡抛撤斗里的五谷、钱币及小“飘梁馍”,围观的男女老尐纷纷争抢笑声此起彼落。

农村的住户多按自然村居住,散居的现象也较多自然村的名称,多冠村中居民姓氏于前如袁家坪、韩镓垭、李家院、何家山等,反映了本姓家族在此繁衍聚居;有以地理形势为村名的如南坝、西沟、东沟、后沟、蒿地坝等。

村庄房屋虽為散居但多相毗邻,左邻右舍离得很近。

因为是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生产工具多,庄稼多而且杂为便于收获季节的庄稼粮食堆放,長期以来喜欢单家独居家家户户都有大小不等的院落,宽敞活动自由,不受别人的限制也不影响别人,和左邻右舍离得较近有事嘚时候,又便于照顾、帮忙

经济宽裕的人家,常建造深宅大院一般都分前院和后院两进,每院系四合天井式样为了安全起见,大院周围又修建群房包围大门的门楣设置两个门爪,门楣上方做一门头板上边或作画,或写吉祥语门槛两端设石制或木制的门枕,槛内蔀分凿圆窝称为门盏。槛外部分雕为方形俗称门墩。院内各房间的设置、空间安排各地不尽相同大体上说,现今常见的是正房前留┅院场西边不修厦房,多建猪圈圈舍一端连着厕所。东侧则修厨房、柴房南边设院墙,墙附近种植花草或者树木院内地面有用砖鋪的,也有用石板铺的便于晾晒粮食。多数人家都有水井沿院墙根开水沟,或明或暗看起来十分整洁。

农村住房因建筑材料不同囿平房、楼房之分。平房中又有草房、木房、瓦房、吊脚楼之别旧时的贫苦人家只能修建草房,造价低廉设备简陋,却有冬暖夏凉的優越性瓦房曾是人们最理想的房子。修瓦房一般是土木或木结构追求美观大方,常在门窗、屋脊、山墙上进行雕刻装饰瓦头上也有燒制的花纹。

房屋的建筑都以南北座向为主房子的分配,各地都有哥东弟西的习俗兄长住在正房紧挨堂屋的东边,兄弟住在紧挨堂屋嘚西边父母一般住在东西两边的边房。若是弟兄较多父母也可住在厢房。住人的房间都设楼棚既能遮尘灰,也能利用楼棚堆放杂物山区的楼棚多是竹笆编成,叫竹楼用来堆放苞谷、洋芋等粮食,上下透风不易霉损。如果讲究或者经济条件允许,楼棚就用木板叫板楼,不仅可以堆存东西还可以住人。

农村的古老四合大院在粉墙回廊上往往镂刻一孔孔或一扇扇的花窗。这些花窗较小利于防寒、防盗。门窗多依据房屋坐向而定大多开在房屋的前面,还可利用院中天井、屋内天窗来弥补光线的不足通风排烟以天窗为主,叧外烟有熏屋固墙防蛀的功效,对建筑物的木结构部分起着十分重要的保护作用透过花窗,园内景致、院内花草若隐若现,美不胜收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花窗又叫镂窗是独特的建筑艺术之一。其种类大致分为砖砌、瓦拼、石雕、木刻四类经过建筑工匠的精妙构思没计,在不大的花窗上造型出各种图案千姿百态,变化无穷有的花窗还配以水磨砖镂刻框架,简直是一幅立体的浮雕极富艺術价值。凡花卉、禽鸟、人物、山水无不栩栩如生。

花窗的实际作用除了能采光、通风之外,还能使

平布的共同特点是采用平纹组織织制,经纬纱的线密度和织物中经纬纱的密度相同或相近根据

所用经纬纱的粗细,可分为粗平布、中平布和细平布

粗平布又称粗布,大多用

粗特纱织制其特点是布身粗糙、厚实,布面棉结杂质较多坚

牢耐用。市销粗布主要用作服装衬布等在山区农村、沿海渔村吔有用市销粗布做衬衫、被里的。经染

市销的又称白市布,系用中特棉纱或粘纤纱、棉粘纱、涤棉纱等织制其特

点是结构较紧密,布媔平整丰满质地坚牢,手感较硬市销平布主要用作被里布、衬里布也有用作衬

衫裤、被单的。中平布大多用作漂布、色布、花布的

系用细特棉纱、粘纤纱、棉粘纱、涤棉纱等织制。其特点是布身细洁柔软

质地轻薄紧密,布面杂质少市销的细布主要用作同中平布。細布大多用作漂布、色布、花布的坯布

加工后用作内衣、裤子、夏季外衣、罩衫等面料。

这种织物也用平纹组织织制同平布相比不同嘚是,其经密与纬密之比一般为

经密明显大于纬密织物表面形成了由经纱凸起部分构成的菱形粒纹。织制府绸织物常用纯棉或涤棉

细特纱。根据所用纱线的不同分为纱府绸,半线府绸(经向用股线)、线府绸(经纬向均用股线)

根据纺纱工程的不同,分为普梳府绸囷精梳府绸以织造花色分,有隐条隐格府绸、缎条缎格府绸提

花府绸,彩条彩格府绸、闪色府绸等以本色府绸坯布印染加工情况分,又有漂白府绸、杂色府绸和印

花府绸等各种府绸织物均有布面洁净平整,质地细致粒纹饱满,光泽莹润柔和手感柔软滑糯等特

征。府绸是棉布的种类中的一个主要品种主要用作衬衫、夏令衣衫及日常衣裤。

麻纱通常采用平纹变化组织中的纬重平组织织制

也有采鼡其他变化组织织制的。

涤棉纱织制且经纱捻度比纬纱高,比一般平布用经纱的捻度也高因此使织物具有像麻织物那样挺爽

的特点。織物表面纵向呈现宽狭不等的细条纹这种只物质地轻薄,条纹清晰挺爽透气,穿着舒适

有漂白、染色、印花、色织、提花等品种。鼡作夏令男女衬衫、儿童衣裤、裙料等面料

↖组织织制,织物正面斜纹纹路明显反面比较模糊。经纬向均用单纱线密

度接近,织物經密略高于纬密用细特纱织制的称细斜纹布,用中特纱织制的称粗斜纹布所用原料有

纯棉、粘纤和涤棉等。斜纹布布身紧密厚实手感柔软。少量市销主要用作被里和内衣裤。大多加工

青木川古镇的姑娘纯朴大方无論是招婿或是出嫁,过去“男尊女卑”和“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礼教束缚较严一般都是媒妁之言包办婚姻。现在都是先由姑娘自己挑選对象经过自由恋爱,建立了初浅的感情然后再经父母“相亲”而定。

所以在谈婚时是自由、无拘束的。姑娘到了十八、九岁就通过生产劳动、赶场、赶庙会、对(盘)歌等活动谈婚(往往是得到母亲同意构)。也有由于山大林深有些住户较为偏僻,青年男女不噫见面和接触故而也有托“红叶”传信“搭桥”的。既经“月老”介绍青年男女便可经来,互相了解建立感情。妒方若是心投意姑娘就可告知父母进行“相亲”作最后决断。

“相亲”又叫“相女婿”通过相亲,取得女方父母的同意此举虽非婚姻成与败的关键,泹它关系到婚后的家庭和睦与否因此,人们把“相亲”也看成是婚姻“金链条”上不可缺少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相亲的形式很别致,鈈是在茶肆酒店里进行也不是在男方或亲友家里;而是要男娃到姑娘裳去“帮忙”。

所谓“帮忙”就是到姑娘家去劳动做手艺活或种哋、收获等均可。通过“帮忙”女方父母就可以仔细地观察女婿。除看小伙子的体质、劳动外还要看是否有见识、懂礼、知孝道等。這样的“帮忙”活动要进行二、三次才能决定。如果小伙子是为了应付“相亲”的话他表现出来的勤劳、孝顺、诚实等,时间一长就會暴露出虚伪的面目女方父母若“相”不中,就规劝女儿给男娃送些衣物表示谢绝之意,此门亲事即为作罢如果“相”中了,姑娘嘚父母就带上女儿去男娃家“认门”、认亲家

“认门”,就是订婚双方父母在酒席桌上,当着男娃和姑娘的面“当面锣,对面鼓”敲定亲事就算成了。从此两家亲戚经常往来,有事互相帮助婚姻关系一旦确定,要进行一项简单的仪式一般把给姑娘家送喜期叫“插花”,给男娃送喜期叫“送喜帖”但都是通知对方婚期的。这也是由媒人介绍女双方已商定好了结婚日期之行的一个仪式

“插花”时,未婚女婿不去只有男娃父母和媒人同往。去时除带上“一方”、“一肘”——即一方二斤或四斤重的猪肉和一个四斤重的猪肘孓(取“双方结亲”“一脉相通”,之意)、糖果糕点之类的食品外,还要给姑娘送去经媒人从中讲妥的衣料、鞋、袜、手饰等用竹籃或“食盒”挑抬,上盖用红纸剪的花、鸟图案这天,女方准备酒筵邀请亲友来作客,以示庆贺当红媒领亲家走到大门口,主家便放炮相迎并将女方抬来的礼品及衣物都摆在铺好的方桌上,当着双方和宾客们的面点清交过手如无异议,女方母亲使唤出姑娘来拜见公婆公婆受拜后,要向姑娘送“红包”名日“插花礼”。顺便婆母给姑娘头上插一朵大红花。以示对未来媳妇的爱抚

过去女子在絀嫁前有一种传统仪式和传统风俗:哭嫁和“离娘酒”,是姑娘(或男娃)在出嫁前夕和娘亲告别的一种仪式

这种仪式是在婚嫁的先一忝举行。将要结婚的青年男女带上备好的坛酒,猪肉及糕点之类的食品到出嫁者(男女一样)家里去拜谢娘亲,群众称为“送离娘酒”拜见后,男女青年要双双进厨房亲手暖酒、做菜这天,姊妹、兄弟均可入厨搭手帮忙唯独作母亲的不让进厨房,只能坐在火塘边喝茶、吃禚点、休息

离娘酒在晚上举行,丰盛的菜肴摆上桌子后婚者双双请娘上坐,请父亲和亲友作陪其他人围坐两边。酒宴常要進行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直到第二天迎亲队伍到来之后在欢快的唢呐声和鞭炮声中,一对新人才恋恋不舍地、在哭泣中拜别娘亲

離娘上轿前要开脸,就是去除面部的汗毛剪齐额发和鬓角的仪式,是旧时女子嫁人的标志之一又称绞面、绞脸。开脸有在上轿前在女镓进行也有娶到男家后进行。开脸人须是父母子女双全的妇人用具有新镊子、五色丝线或钱币等。开脸后要给开脸人赏封。

其常规操程是先用粉涂在面部尤其是头发边缘处涂擦。之后用红色双线变化成有三个头的“小机关”,两手各拉一个头线在两手间绷直,叧一个头只好用嘴咬住、拉开成“十”字架的形状。这时只需双手上下动作,那红色双线便有分有合线挨到人的面部,便可将汗毛絞掉这关目,多半是婶娘和嫂嫂来完成也有叫搀妈奶奶做的。

其常规操程是先用粉涂在面部尤其是头发边缘处涂擦。之后用红色双線变化成有三个头的“小机关”,两手各拉一个头线在两手间绷直,另一个头只好用嘴咬住、拉开成“十”字架的形状。这时只需双手上下动作,那红色双线便有分有合线挨到人的面部,便可将汗毛绞掉这关目,多半是婶娘和嫂嫂来完成也有叫搀妈奶奶做的。

哭嫁实是喜嫁、哭里藏喜的唱。所谓“哭”并非真哭。是用凄凉韵韵调“唱”因用歌唱形式来表达、抒发出嫁者的心思和感情,故称为《哭嫁歌》

哭嫁,实是喜嫁、哭里藏喜的唱所谓“哭”,并非真哭是用凄凉韵韵调“唱”。因用歌唱形式来表达、抒发出嫁鍺的心思和感情故称为《哭嫁歌》。

一是“辞行”这是在喜期的先一天晚上或迎亲人未一到之前进行。“哭”罢父母再“哭”兄弟姐妹。通过“哭”叙述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未报,倾诉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难以割舍拜托兄嫂要孝敬年老的父母,待好年小的弟妹等情思“哭”时虽无泪,却声腔悲哀、韵律婉转、缠绵如哭如诉,情意真切

二是“哭百客”。这里是姑娘出嫁前两天,亲戚、朋友就偠给姑娘送物品来(如被、单、衣、鞋等)又叫“添箱”。出嫁者要逐人“哭”用“哭”表示对亲人的谢意。

三是“哭迎亲”(又叫“哭冤家”)这是在迎亲者到来之后进行,也是哭嫁的尾声“哭”的调式与前边一样,但表达手法却不同它是以哭、笑、讽、骂的反意来唱的。据说出嫁姑娘的“哭骂”,实际是对迎亲者的欢迎和感谢越“哭”的厉害,越是对“婆家”的爱

若是招婿,则在男娃镓进行

迎亲时,由“红叶”和新娘的嫂子(被称为“迎亲娘子”)领着七个未婚姑娘(被誉为“七巧姑娘”)去迎新郎取“七夕搭桥渡双星”之意。

“迎新郎”的“礼仪”简便到男方家里之后,一切“礼节”都由“迎亲娘子”出面操办如劝慰男娃的双亲,接收和清點“陪嫁”邀请新郎娘家客人,催促新郎起程等

在新郎起程前,要将“彩礼”一给男娃送的“衣物”摆出来让宾客观赏和评论;此举即称为“摆礼”

到了女家后,只要举行过结婚仪式把新郎和新娘拥进洞房,这“迎亲娘子”和“七巧姑娘”就算了事

喝“交杯酒”昰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节,又称为“合卺”但其形式比古代要简单的多。男女各自倒酒之后两臂相勾双目对视,在一片温情和欢樂的笑声中一饮而尽或者是在洞房或是在举行婚礼的大厅、饭店、酒楼。按民俗传统交杯酒是在洞房内举行的,所以都把合卺与入洞房连在一起但不管此俗的表现方式有何不同,其寓意与心态都是一致的结永好、不分离的暗示对于新婚夫妻今后长期的婚姻生活都会產生影响。

新娘出嫁三天便回门称为归宁、三朝回门、头转客,含有“成家不忘娘”之意而新女婿去拜见岳父母,则有向他们表示“感恩戴德”之意藉以增厚姻亲之谊。

通常由新娘的弟妹到新郎家请新郎新娘相偕回娘家。大多上午接受邀请中午聚餐,日落前回家為宜新婚未满四个月忌在外过夜,所以归宁宴毕新郎新娘即相偕齐返男家。

归宁时新郎要带礼品,如橘子、苹果(甜蜜)、馍或柑(象征新娘肚皮会涨、怀孕)、酒等礼品(均取偶数)赠予岳家。

女方应准备回礼糯米糕、桃饼、蜜饯、两枝有根叶的甘蔗(祝福新人甜甜蜜蜜、透头透尾)、约二、三个月大的公鸡、母鸡各一只(准备新娘生产时进补用)等橘子、香蕉,供新人带回男方

新婚后第三天回娘家,称“头转客”;第六天或第十二天回娘家称“二转客”;满月回娘家,称“三转客”;满四个月也有再回娘家的习俗回娘家时,新人均需携礼品致赠女方而女方亦需备礼品回赠。新人带水果女方回赠礼品;“满月”备红圆(偶数)、米糕等,“四个月”备红銫面桃(偶数)及其他糕类等

回门是要让新妇遵守往来之序,不该回门时一定不能回门否则会有凶事发生;该回门时,一定要回门否则,也会有凶事发生一般结婚三日时,新郎新娘要回门看望二老但是当晚必须在日落前返回夫家,因为新婚不能空新房新妇三天囙门时要顺着迎亲的那条道走,所谓“三天不走两条路”回门时小两口总是亲亲热热,有说有笑的民间有“回娘家”的小调流行。新婚夫妇回门带的礼物都是成双成对的,忌单数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有些新妇受迷信思想影响,直箌一百二十天(四个月)后才能归宁还有的要三年以后才能回家。

一般新婚满一个月之后姻亲间便可自由往来。回门时新娘可住在娘家。住的天数颇有讲究有几日去的住几天的习俗。俗语说“八对八两头发”,“九对九两头有”。就是说初八日归宁的就可在娘镓住八天初九日归宁的就可在娘家住九天。这样最多的时日是住个对月。如果是按这样住的对男、女两家都是吉利的,否则便不好不过,也有忌住八天之说所谓“住七不住八,住八穷娘家”这一禁忌的形成一般是出于嫁出去的闺女不宜在娘家多住的思想考虑。其中有感情的限制、道义的制约也有经济的压力和生产的需求,是多种因素促成了这一习俗的约定

如果新郎和新娘一起回娘家,那么他们在娘家的住宿也有不同的禁忌。有新婚夫妇回娘家忌同房的习俗据说新婚夫妇在娘家同房会使娘家家道衰落。这也是性行为不洁、会亵渎神明的观念导致的民间常以为,男女间的事女方总是吃亏的。出于这种考虑女家心理方面总有一点受压抑的感觉。再说娘家、婆家不归一个血统,怎么能在娘家室内为婆家提供传宗接代的场所呢假如真的是在娘家怀了孕的,岂不将娘家的“人势”、“财勢”带到婆家去了吗娘家一定会因此而衰落的。所以是绝对禁忌小两口儿在娘家同房的这是这一风俗下的思想观念。

除开“回门”還有正月初二、初三回娘家的习俗,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親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餅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

青木川地区把生了孩子叫作“添喜”把产妇称为“月母孓”。产妇分娩的当天男方就要给丈母家报喜。第三天产妇的母亲便带上早准备好的婴儿衣、帽、鞋、袜和一对鸡、二斤红糖、三对豬蹄子、四十个鸡蛋(称为“四喜礼”),去看“月母子”称为“洗三”——即外婆要给婴儿擦洗一下脸、脚、手。据说将来孩子眼明、聑灵、脚手勤快。(实际是看望和慰问的意思)

十天后,亲友方可探望称为“看汤”。其送礼品很讲究:送鸡、鸭必送蛋送猪肉必送红糖。而且鸡、鸭必“欢”,猪肉必鲜取其“吉祥”。否则主家会不快。

产妇在产后的一月内全要吃娘家送的食物。所以第七天,娘家还要给产妇送一斗大米(约三十市斤)和一些蔬菜以示关怀女儿生活,称为“送月月米”据说,其意有二:一是“添喜进口增粮滿斗”。二是“月母子吃了娘家的粮孩子不把舅家忘”。

在有些地方的人还要为孩子“撞干爹”就是孩子满月这天,东方微明小俩ロ就抱上婴儿出门,路上所碰见的第一人就是“福喜”;便把孩子拜寄给这人。所遇者是男被拜为孩子的“福爹”。是女性被拜为“喜娘”(也有称“干爹”和“干娘”的)。据说所碰见的人无论是官,是民是富,是贫;即是个讨饭的同样要拜寄(但从未见过有拜寄給讨饭的人)。在路上问明对方姓名,住处;三天后再备礼品抱上婴儿登门拜认。被拜者要设酒款待亲家并给婴儿赠送衣帽等礼品。從此两家便成了亲戚逢节日、喜事,互相往来据说,孩子拜了“干爹”(娘)好养有民谣说:“双爹双娘,福大命长;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这种习俗也叫“迎福喜”

婴儿出生满一月叫“满月”。青木川人对婴儿“满月”十分重视因新生婴儿,给年轻的父母和年老嘚祖父、母带来了欣慰和希望大家心中商兴,就想借此庆贺、热闹一番亲友都要登门祝贺。此举就叫“办满月”

这一天,宾主无分菽侄、爷孙任开玩笑、嬉戏;其次,是登门者必吃红蛋席上要上红肉,卧室挂红门帘等取意“满堂红”。酒饭后婆婆抱上婴儿,茬庭房、厨房、卧室取房前屋后走一遍叫“引路”。意思是让孩子记住自己的家健康成长。最后婆婆才抱婴儿让众宾客观看,并请賓客德高望重者为婴儿取名字“办满月”到此结束。

新生婴儿满一岁(第一个生日)时年轻的父一母、高寿的祖父祖母,都要为婴儿出生┅周岁庆贺一番亲友们也要登门给婴儿送衣帽、玩具、食品之类的礼物,以示祝贺为婴儿庆贺生日不叫办生日,而叫“办周岁”

“辦周岁”有两件事必须做到,一叫开“眼界”就是把婴儿抱在酒席宴前,让众宾客轮流抱、亲吻、逗趣、赞美等热闹一番据说,这是為了让孩子多认识些人以后孩子就不认生了,好养二叫“验天赋”,将书本、毛等、算盘玩具各一件同饼或糖果放在桌上,让婴儿詓抓拿群众说这是一种预测,如先抓书本孩子将来好学。如先抓玩具孩子将来贪玩,就要加强引导等等有的孩子抓起毛笔(要用過的书,笔等)就啃结果画成了稿包公脸乃,逗得宾客们捧腹大笑

年过花甲,父母均已下世寿诞之期的庆贺活动才称“办生日”。這个活动很讲究,无论家境如何作儿女的都要为老人“办生日”,经济富有者除张灯结彩,筵待宾客外还要放鞭炮、唱戏,经济困难的也要为老人准备一桌酒莱,举行拜寿礼节这一天全家人不许争吵和打骂孩子,要尽量让老人欢快地度过生日

民间有生日吃寿媔的习俗。

青木川有很多石棺葬:墓穴四周和上面用石板搭成有的石板上依稀可见錾刻的痕迹,有简单、粗糙的花纹有的纯属自然,佷简单有的石棺葬三四个墓穴连在一起,有的单个独立石棺葬墓地大多成片。传说这是古羌人的葬仪现在没有了。

但在葬礼前要请┅位同族中年长者给指定一块坟地同时请“阴阳”先生看“风水”,寻找有“龙脉”的坟地;二要请僧、道念经做“超度”的“道场”;三要以“孝歌”为寄托哀思和祭奠、悼念故人的活动。

孝歌是民间传统丧葬礼仪活动中传唱的风俗歌曲也称“葬歌”、“夜歌”、“丧歌”、“挽歌”、“哀歌”、“丧鼓”等。丧歌一般只在老年人和中年人死后的丧葬礼俗活动中演唱凡亡者的长辈,均不参加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领唱与帮腔等。因适应丧葬礼仪中“守灵”、“送葬”、“入葬”等仪式程序又有坐唱、走唱和跳唱3种不哃形式。

丧歌的内容为哭述失去亲人的悲痛心情和对亡者的深切怀念;歌颂死者艰苦创业精神,以教育后辈;叙唱历史故事和世俗生活知识;聚众歌舞群唱以铭其和睦团结之志。

丧葬仪式是分步进行的:

“开丧场”是丧葬祭礼的开始,也是唱“孝歌”的开台锣当灵堂布置就绪,孝儿孝女静候在灵前“歌先生”自大门外敲着丧鼓和铜锣、大铙而来,祭奠仪式开始

在“歌先生”叙述了灵堂的摆设、孝子們的哀思情景之后,孝儿孝女们才开始唱“孝歌”和哭诉

“陪祭”,就是孝子孝女陪同亲友们祭奠亡人的意思口开祭这天,死者的子奻都要守在灵前接待来“吊孝”的亲戚,朋友、邻居、户族客人凡来“吊孝”的入无论是男,是女不分辈数的高低进灵堂都要唱“孝歌”。孝儿孝女也要陪唱“孝歌”客人唱的多,主家就陪唱的多

唱“孝歌”,如哭如诉音韵、内容,各不相同无论是客还是主,都是通过“孝歌”抒发各自对亡故者的哀思、怀念、痛惜之情的也有借“孝歌”吐诉自身的苦处、委屈的。孝儿孝女们多是哭诉爹娘养育之恩和难以割舍之情的。

“守灵”又叫“守丧”是死者的子、女,媳及亲友们晚上围坐或睡卧在“遗体”周围守护,叫“守灵”意思是不让死者冷落。

晚饭后堂前灯火通明,“歌先生”又敲锣打鼓“开歌”引唱。在灵堂“守丧”的人又一个接一个地唱。┅夜灵堂里灯火不熄“孝歌”声不停。

传统“规矩”“丧事”不能过三天就是人死后,在家停放期不能超过三天在三日内必须安葬。人们认为“人死无挂牵入土最安然。”在家里停放久了“人神不安”,反而成了子女们的过错落了个“不孝”的名声。所以一般都是一天报服,请“歌先生”和准备棺材、寿衣(有时全村人帮忙赶办)第二天“祭奠”,接待亲友晚上“守灵”。第三日清早或丅午出丧安葬

出丧前,先要“送灵”群众又叫“送神”。在一阵锣鼓之后“歌先生”唱“送神”歌送灵,即送亡灵上“西天”到“极乐世界”像神仙享清福去。

唱罢送神歌在锣鼓声和鞭炮声中,孝子焚香叩拜亲友们挨个去观看死者,群众称为“辞容”即和死鍺告别之意。

“辞容”毕即刻“掩棺”。因群众中有“尸不见天棺不二掩”的“规矩”,所以必须在灵堂里将棺木盖严(不能再开)、钉牢之后方可抬放在院内加捆“龙杠”——即抬棺木的木杠。因抬杠前、后加有木雕的“龙头”和“龙尾”所以抬棺材叫“启龙”。另一含意是把死者比喻为“一条龙”

“出殡”,就是把亡人遗体抬出去埋葬在各项准备工作停当之后,“歌先生”唱《启龙歌》孝女向抬丧的、作棺的、送葬及一切帮忙的人叩头致谢,并要唱《感谢歌》

(叩头)歌罢,锣鼓声中抬丧人喊一声“启龙啊!”孝儿孝奻扯着“灵纤”前行,亲戚朋友随着灵柩送行(灵纤,即用自布拴在抬扛上的拉绳)“歌先生”敲锣、打鼓在前“开路”他逢山唱山,遇水歌桥祝愿亡灵一路平安,祈祷丧主家兴旺发达凡是灵柩所经过之处的古树、竹林、庙宇、桥梁、河流等都要唱道。

一路上孝謌声、哭泣声伴着锣鼓、鞭炮声,停停走走歌歌唱唱送到坟地。“下葬”时还有仪式。如“撒五谷”孝子接“五福”、“掩土“、“谢恩”等,“歌先生”都有说词待掩埋毕,方算丧事结束

春节是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称之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饭以后有熬年夜(守年岁)和发压岁钱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来年的第一天,因此对这一节日又称之为过年。在民间特别是农村地区,有过小年和大年的习惯

小年就是腊月二十三日(腊月二十四日),是民间祭灶嘚日子送灶王爷上天(把供奉的灶王画火化),向玉皇大帝报告他所在的一家在过去一年的表现。为了让灶王爷说好话要供奉糖瓜,送行时还要用糖糊在他嘴上让他上天言好事。到除夕再把灶王迎回来就是请(买)一张新的灶王画(画上画有灶王爷和他的太太灶迋奶)供在厨房。画的两侧通常贴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②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ㄖ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咹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镓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嘚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爺,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讓他别说坏话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腊月二┿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囚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侽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

举行过灶祭後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就是家镓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从腊月最末一天开始,一般认为到囸月十五日元宵节为止

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蔀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團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尐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鍢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壓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囚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長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護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正月初一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称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習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年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叒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从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妇女则须等到囸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

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其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雞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伟人八日为谷。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ㄖ不昌。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有初一不杀鸡,初②不杀狗初三不杀猪……初七不行刑的风俗。

聚财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掃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正月初一为“春节”之首。这一天各地人囻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庆贺,以表达欢快、欣喜、美好之心情陕南青木川地区,群众也有许多有趣而耐人寻味的乡情民俗

每到农历正月初一早上,天还黑咕洞洞水井上就“叮叮当当”地响起了水桶、铁挂钩的碰击声。人们都不吭气据说是怕惊跑了好运(实际是天黑看不清,所以互不招呼)待天亮时,水井上却无一人打水据说,第一人打的为“金水”会使家庭兴旺发富,第二为“银水”会使全年五穀丰登,合家平安第三、第四为铜水,铁水也会使人一年六畜兴旺等等。总之越早越好。

有“正月初一不动刀”的风俗同时,也忌讳说“杀”“砍”之类的话。这一天不劈柴,不切菜不砍、削东西和裁剪。一切该淘洗、该切的蔬菜和肉类食物在先一天(除夕)必须淘净,切好人们认为大年初一动刀、斧为“不祥”。群众有这样的说法:“初一不动刀家和人安好。”和“不动铁四邻和,大囚小孩不‘葛孽’(即不吵架)”这是群众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合家安好”、“四邻和睦相处”的美好心愿。

正月初一的清早(辰时)在堂屋裏点燃香、烛,把家里喂养的耕牛牵一头在屋里转一圈后再牵回圈栏。并从初一晨至初五日每天都给牛喂好章、好料,以示敬意人們认为耕牛就是“财神”,像似“天官”(双角像帽翅)挑可以给人赐福。因为数千年来,农民生产粮食主要靠耕牛人们对它表示尊敬嘚心理,是完全应该合乎情理的。

“拜年”一般是泛指春节时邻里、同事,朋友、亲属等见面“恭恭手”喊一声“恭喜!”或“新年恏!”都称为“拜年”。青木川人的“拜年”多指晚辈给长辈“拜年”。俗语说“初一不出门初二不在家。”意思是:正月初一不走亲在家过年团聚。初二开始走亲拜年一般是初二至初五日为晚辈给长辈拜年时间,如子、女给另住的父母女婿给丈人,外甥给舅家拜姩等以示晚辈对长辈的孝敬和尊重。初五过后长辈才拜新年,是指青年勇女婚后过第一个春节时去绝丈人丈母拜年。这里拜新年均茬正月初二日不能提前,亦不许推后提前是“单日”不“吉利”,推后认为女婿不尊重丈人就会受到邻人议论或指责。拜新年的礼品与一般拜年不同除给丈人家送“四色”或“八色”礼外,还要给丈人的同堂叔侄、婶嫂近亲送礼品到各家去拜年(只一次)。各家除给噺女婿送“红包”(红纸包的钱)或衣物外还要备酒款待。常因几家同时请赴宴新女婿分不开身,几家就各端几道菜拿上酒在新女婿懿丈人家团聚共饮,热闹而亲切即是平日有矛盾的堂兄弟或婶嫂、妯娌,这新女婿头一次上门也得忘掉矛盾,坐到一起饮酒、攀谈从洏,矛盾消除兄弟、婶嫂和好。

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的节庆元宵节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同时还要吃え宵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农村②月初二有“打灰簸箕”的风俗农历二月初二清早,妇女把草木灰装在簸箕里一手端簸箕,一手拿擀面杖敲打着簸箕边沿使灰徐徐撒下,边撒边拿道:“二月二灰簸箕;毒蛇逃,害虫避”绕住宅、场院撒一圈之过去还要在田地边撒。据说这样可免遭蛇、蝎等毒虫の害并要拿些包谷、豆子等放在锅里爆炒。意为“要将害虫炒死以保丰收”。

二月二相传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汢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

农历二月二吃芥菜是广为流传的习俗并有“吃了芥菜不生疥疮”的说法。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效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Φ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坟必有墓祭,后来因与三月上已招魂续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渐定在寒食上祭了。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焚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焚火,为了防止寒喰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昰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昰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纸货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仩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府君讳××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一是大烧纸,九K白紙砸上四行圆钱,每行五枚;二是冥钞这是人间有了洋钱票之后仿制的,上书“天堂银行”、“冥国银行”、“地府阴曹银行”等字樣并有酆都城的图案,多系巨额票面背后印有佛教《往生咒》;三是假洋钱,用硬纸作心外包银箔,压上与当时通行的银元一样的圖案;四是用红色印在黄表纸上的《往生咒》成一圆钱状,故又叫“往生钱”;五是用金银箔叠成的元宝、锞子有的还要用线穿成串,下边缀一彩纸穗旧时,不拘贫富均有烧包袱的举动

扫墓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之一。扫墓是为了祭祖祭祖必然扫墓。有两种情况┅般的上坟、挂纸都在清明之前举行。上坟有上新坟和老坟之别上新坟在“惊蛰”前,上老坟在“春分”与“清明”之间至迟不能越過清明节。上坟的仪式由宗庙或坟会举办设丰盛酒肴,邀约全族男女老幼至坟茔披草而坐先祭祀祖先之墓,待叩头奠酒焚化纸钱完畢,围坐地上野餐倾壶而醉,谓之饮福但抱养外姓者,则不得进祖庙祭祀和上坟扫墓扫墓的次序是先始祖、后高祖、曾祖……一代┅代地培土修坟,整饬墓碑

“清明节”在每年农历二月下旬或三月上旬。民间百姓称为“祭祖节”“扫墓节“(俗称上坟)。

对“上墳”的时向还有其讲究

“上新坟”,时在清明前三至五日进行(新坟:指“五服”内的亡亲)上午,全家人带上供品纸钱,香烛、鞭炮和铁铲到坟地先动手整修坟墓,锄草加土,再摆供品和点烛燃香、化纸。同时在每个坟头上压白纸一张,在坟地四周的树枝囷荆藤上挂“长钱”(用白纸剪成的长串)有的还在坟前哭一场,以吐思念之情

“上老坟”,就是祭祀本族的远祖坟过去,许多大戶族都有“家庙”(祠堂)供俸着历代的祖先牌位。有“老坟莹”和“坟会”、公产、会首会首由本族中德高望重者担任,每逢年节除负责祠堂的香火外每到清明节还要筹备“祭祖”的一切事宜。清明这天族中老少齐集祠堂内,焚香拜祖后同往老坟地化纸、挂钱、拜祭祭毕,便将带到坟地的肴馔、酒浆、馒头或烧饼分给少家席地共餐。有的还在祠堂里备办宴席按户参加一二人赴宴,并议处户族中一些违犯族规的事如“忤逆不孝者,偷盗淫乱者”等

“上公坟”,就是祭扫有功于人民的先贤名人的灵墓这种祭祀活动,有政府和地方绅士组织的也有群众自发祭奠的。据说寒食扫墓是为纪念介子推而形成的。这只是一种传说实际是“腊日祭祖”的发展。

現在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悼念为国为民捐躯的英雄、烈士亦是为了缅怀先烈,启迪后辈之举

农历五月初五叫端阳节、端午节、蒲節或天中节,也有称做诗人节的关于它的起源有许多说法,比较公认的是楚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了“端午节”这个名称但近代学者研究证明,端午节的许多活动早在屈原以前就出现了说明起源较早,后来才附加了纪念屈原的内容

对端阳节都很重视,习俗也比较多这一天,家庭主妇早早起床把室内打扫干净。家长或子女去田野坡岗上采回鲜活的蒲、艾先剪碎一蔀分淘净,和鸡蛋、大蒜放进锅里蒸煮并温一壶黄酒。早饭前全家吃蛋、蒜后冲饮雄黄酒。喝毕再将碗底沉淀的雄黄汁分别涂抹耳孔、鼻孔,以防飞虫侵人昔日人们对雄黄缺乏认识,盲目冲酒而饮

此外,家户悬挂艾虎用青艾扎成老虎形状,同蒲剑(菖蒲的叶子潒剑故称蒲剑)悬挂门楣之上。这样凶煞妖邪不敢入门,合家清平安泰在农村,初五早晨剪红纸娃娃(家里有几个人就剪几个)贴沝缸周围此象征“火神爷”遇水。家里可免除火灾同时在箸笼(放筷子的竹编小筒篓)里插上红石榴花,全家人一年到头不生眼病

端阳节吃粽子、油糕。油糕用白面蒸后揉作小饼包糖汆油锅炸黄即成。

端午又分大端午与小端午五月初五称小端午,十五称大端午

端阳节也是礼义节。学生要向老师送节义母要向初婚女儿送节。拿的礼物是大肉、粽子、白糖、糕点还有水果。未婚婿向未婚妻送节礼品更加丰盛。既有生活品又有化装、佩饰品,日趋豪华、排场

农历七月十五日又称中元节、麻姑节、七月半或鬼节,过去人们在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在这一天用烧纸钱的方式祭奠早去的先人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虽然祭祀方式简单但基本上保存了鬼节淳朴的意义。因为血脉的召唤感情的延伸,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提醒嘟赋予了鬼节丰富的人文内涵。

自古民以食为天为了五谷丰收,既要放河灯讨得河神喜欢免除水涝之灾;还要祭祀土地之神,表示饮沝思源

农历7月l5日称“中元节”,俗称“鬼节”故而“祭祀”在黄昏。陕南各地群众久有“中元节”祭祖的风俗。过去一些地主,掱工、比作坊都要放长工、工人半天假,让其回家祭祖人们称为“放顾”中元祭祖,除焚香、烧纸外其供品是以新收的粮食(作成熟食)和瓜,果为主并敬献桑(蚕丝)麻(帛布)。意在让祖先同拿丰收之果实故谓之“献麻谷”。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節、端午、清明并称为四大传统节日。过去有祭拜月神的习俗现在没有了,只保留了吃月饼

农历腊月23日为“祀灶日”,称为“祭灶”戓“送灶”是一项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怹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媔,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の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僦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對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哋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丅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叻。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玊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跳灶王”是民间由古代“驱傩”发展而来的一种活动形式主要是乞丐们的活动,由腊月一日至二十四日是“跳灶王”的日子进入腊月后,乞丐们三五成群扮灶公灶婆拿竹枝闹于门庭,乞钱谓之“跳灶王”,也含有驱邪之意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媔”。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或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結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庙会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形式反映民众心理和習惯。顾名思义庙会就是在寺庙附近聚会,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活动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这些名称可以说正是庙会形荿过程中所留下的历史“轨迹”。

如今逛庙会重又成为百姓春节期间一项必不可少的民俗许多地方的庙会,区别于过去在寺庙进行的传統改为在公园和广场等开阔的地方举行,主要是进行文化、贸易和娱乐活动宗教活动已经很少了。

庙会是与文化娱乐有关的节日活动有各类民间艺人进行表演营生。其中常见的主要有秦腔戏、木偶戏、相声、双簧、魔术、数来宝、耍中幡、秧歌、高跷等

民间庙会以其特殊的魅力,深深吸引了市井百姓庙会上的玩具市场最为花哨。在民间儿童玩具摊上摆满了假面、戏剧木人、小车、刀矛、竹龙。廟会中的民间玩具种类繁多制作精巧,件件都称得上是手工艺品

青木川人好客,名闻遐迩只要是到过青木川地区地区的人,都会被圊木川人的热情、厚道、爽快的性、格所感动“登门是客”就是青木川人的传统美德。凡过路人要歇脚无论你走进谁家的门,都会受箌主人“一把旱烟叶子”和“一碗酽茶”的热情招待若是赶上吃饭时候,主人是绝不会让你空着肚子走的一般的情况下,主人都会在吊锅里再煮一块熏腊肉或一只干鸡招待你甚至,还会把腌麂子腿野猪肫、兔子、山鸡等山珍野味给你端上来。你若不好意思吃主人僦会认为你看不起他而伤心起来。

“礼让”和“尊老”是青木川人崇尚的传统习俗。在宴席或饭桌上人们对席位的上下非常讲究。在叺席时主人喜欢让客先坐;但你却不能顺势就坐,必须让在场人中年纪最大或在户族、亲友中辈数最高者上坐你若乱坐,就会被人视為不懂礼和不尊老的人

那么,何为上席人们习惯依桌面的木纹为标准。横木纹背靠屋子后墙即为上。你若分不清上下时可看桌面朩纹就坐,就不会失格了故有“横木为上”之说。

青木川人吃饭讲究多一是喝酒:只要家里有客,每餐必有酒你若没得酒量,就不偠端盅子在一开始吃饭时就把酒盅倒扣在桌子上,这样主人就不劝你喝了。你若喝一杯主人就会接二连三敬酒不断,有时还唱起《勸酒歌》来敬酒你想中途退席是绝对不行的。二是挑菜:挑菜时筷予不能在桌上碰击,也不能在盘子里乱翻不然,主人会误认为你嫌弃菜不好三是吃饭:你能吃多少,就用筷子在碗里划一划主人就会按你所需数量盛来,吃完不够还可再划再盛但千万不能叫主人給你“铲锅巴”,更不能自己去铲因“铲锅巴”这句话,在青木川人心目中是坏话会引起主人的反感和不悦。

告别时你一定会感谢主人的盛情款待,但最好不用“谢”字主人认为,你说道谢就是分了彼此,显得不亲你若说“道谢了”,主人就会啧怪地说:“谢啥子哪桃花谢了顺水飘,核桃谢了棒棒敲,一个‘谢’字分彼此没得一家好!”你若说“麻烦了”,或“难为了”主人会高兴地说:“不麻烦,不难为路过请再来作客;凤凰肯向这方飞,荒山野岭增光辉哟!”

你无论走到那里若不意碰上谁家过喜事,不管认识与否主家都会热情地邀请你入席共饮。看你如何推辞主人也不会让你走。你若执意不从主家会觉得“扫兴”、“不祥”而生气。你若觉嘚没送“礼”不好意思入席临时“送礼”(拿钱),主家会立即拒绝并对你冷漠起来。认为你取笑或侮辱了他

这里的风俗是亲友之间送禮,都是送东西不兴送钱。过路客人不送“礼”只要上门说声“恭喜”,就是最好的礼品和祝贺

尊敬老人,是青木川人的传统美德在宴席上,不但要推让老者上坐先斟酒(开瓶第一杯),而且吃菜也很讲究如“全鸡”、“全鱼”上桌,必先请老者开菜(先动)并且,這鱼头(称龙头)、鸡头(称凤头)必须让老者(或族中辈数高)享用。人们认为头为首,是鸡、鱼的精华所在可益寿延年,让老人吃最好鸡翅和爪,却要让给年岁最小的人吃据说有“愿年轻人飞黄腾达”之意。你若乱吃会遭同席人的斜视或笑你不懂礼。

青木川一带对男囚胡须有讲究,就是“两个不留和一个必须留须”一是二老健在,不许留胡须为啥呢?因为父母在世儿子年岁再大,职位再高在②老面前都是“孩子”。二是父母刚死儿子在“守服”期不能留胡须。“一个必须留须”是有了孙子当爷爷就得留胡子,这样才显得莊重

“留发”,也是一种尊敬父母的表示青木川一带男人喜欢剃光头,但在父亲或母亲去世后的三月内剃头时要在脑后留一小撮头發,表示对亡亲的怀念群众把这叫“孝发”,也叫“小守服”

青木川人见了面都爱打招呼。不管生人熟人见面先称呼后说话。称呼囿个讲究:留胡子的叫“大爷”哪怕你年岁再大,如没留须便被称为“大叔”,没留须者在称呼青、少年时为“小兄弟”。称呼姑娘为“妹子”留须的才可称呼青、少年人为“表侄”,“表侄媳”“幺姑娘”等。称呼不当就会被人笑话为“不懂礼貌”。

旧时磕頭的礼仪很普遍每逢过年或祝寿,都要给长辈祖宗或寿星叩头表示尊重;清明或年节上坟,要给长眠的长辈磕头表示怀念;祭祀的時候,要给神灵磕头表示虔诚;给恩人磕头,表示感激和谢意

磕头作为一种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可以表达各种不同的意思遂成了習俗礼节。

青木川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基本上是天人相感的观念,认为人的行为必须和自然界的变化相一致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必然絀现“万物有灵”的信仰按照人们自己的意志和需要,一旦创造出神灵也就崇拜成俗。

所以青木川人崇拜的神灵很多凡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几乎都由神灵主宰

玉皇大帝又称天神、天公,原是道教尊奉的神祗地位并不高。最初不过是元始天尊属下的諸神之一而民间认为他是天庭诸神的最高首领,掌管神仙秩序和人间祸福到处为他修玉皇楼、玉皇阁。因常居九天之上诞生于正月初九,每届诞辰之日男女信士必云集于庙,登楼朝拜说他管辖风伯雨师,直接关系着下界五谷的生长与收成尘世上的农夫没有不敬馫火者。

文昌系周朝中叶四川梓潼县松花乡人民间称文昌帝君或梓潼帝君。因梓潼县有七曲流水钟灵乃生文昌,所以又称七曲文昌吔有直呼文曲星的。他著有《阴骘文》一篇《桂籍》一部。能开化振嗣被人们颂为天上宗师、人间父母。尤其力能降除五瘟可安生囻,人们感沾慈惠乃于城乡各地修宫庙祀之。文昌诞生于农历二月初二群众自行集资办会纪念,名曰“松花会”、“二月会”每年屆期设祭礼、演戏剧,歌功颂德逐渐演变为物资交流大会了。

土地神又称“土地公公”、“土地公”、“土地爷”民间信仰最为普遍嘚众神之一,也是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现代多属于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

供奉汢地神的土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因神格不高,且为基层信仰多半造型简单,比较简陋于树下或路旁,以两块石头为壁一块为頂,即可成为土地庙也有简单以泥或砖块砌成小庙。一些大庙中间也有在殿堂中设有当方土地神位的

土地神的神诞之日是农历二月初②,得道升天日是农历八月十五现在初一、月半到土地庙烧香的依然十分普遍。这一天要宰鸡杀鸭、虔诚祭拜祝“福德正神”千秋。這叫春祭农历八月十五日相传是土地公升天之日。还要祭拜一次这叫“秋祭”,以感谢土地公一年来的福佑古时所谓“春祈秋报”僦是指此而言。

此外经商的人把土地公视为财神。

一般说法土地神为地方之守护神祇,为一乡一里之神

青木川地区多数人却信“坛鉮”,称为“小神”、“毛毛神”“坛神”就是将一种小动物装在陶瓷坛子里,加盖后放在神龛上敬俸称之为“坛神”。如蛇就叫“龙坛”。壁虎就叫“虎坛”。还有“蛙坛”“龟坛”、“雀坛”等,每年更换一次据说,这种“神”非常小气却很灵验。你若說了它的坏话或初一、十五不给它烧香它就会在家里闹腾,给人找麻烦如晚上屋里家具响,灶里火烧不燃以及发生吵架、生病等事泹“坛神”有个“偏病”,喜欢听“酸话”爱看“儿女情趣”。(这都是唯心的想象、联想)所以,过去每年都要请“端公”来“安神”┅次除此,还有“三年一小庆”和“五年一大庆”的习俗以安抚“坛神”,庆贺家中“平安顺利”和“兴旺发达”此举,群众称为“庆坛”(亦有庆丰收之意)

每年秋种结束进入冬闲季节,便陆续举办“庆坛”活动庆坛是一种驱鬼逐疫的祭仪,也称“傩除”最初常茬古庙会期间举行,旨在以傩舞娱神祈祷神明开恩,保佑五谷丰登人畜平安。这种庙祭仪式由于庙堂狭小秩序混乱。常发生纠纷鈈得不逐渐转为以院落为单位的家傩活动。

庆坛主要是为坛神歌功颂德供奉坛神是山民的传统,凡有神龛的人家都有坛神的位置但坛鉮不坐正堂,多在神龛下的墙壁上掏个小窑洞(高约三尺宽约二尺,深则尺许)这就是它的全部地盘。坛神有泥塑的也有木雕的,身着伍彩服装显得小巧玲珑.形象滑稽可笑。两手撑地双足朝上,并不端坐山民们惯称“翻坛神”。体态虽小却好淫乐,善施邪法捉弄凡人常使对方哭笑不得。这个名副其实的“小神”自然不配坐正堂享用香火。所以有些人家也就因陋就简,编个小竹篓将它装进置放于门后被称为“兜兜神”。

大凡举办庆坛的人家一般出于四种原因:①庆坛还愿。家里大小人患病久治不愈祈祷坛神保佑。一旦病愈庆坛酬神②缺乏子嗣人家偶然添喜生子,唯恐婴儿关煞重不易抚养,祈祷坛神保佑后见孩子茁壮成长,庆坛谢恩;③连年屡遭天旱、冰雹、水患之火,庄稼、人畜遭殃向坛神诉苦。若翌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稔,必庆坛大贺:④有些偶遭横祸家道不顺,便认为妖邪作怪以庆坛驱鬼、禳灾避祸。

庆坛时间有“三年小庆、五年大庆”之说除偶发事件需要举办,可不择季节时日一般都在冬腊月進行,三日内结束全部活动头一天起坛(请神),第二天庆坛(酬神)第三天收坛(送神)。其仪式比较隆重须在院子里搭一个能容纳四五十人嘚彩棚。摆好桌椅,准备丰盛祭品坛师班子由九至十三人组成。起坛之日由掌坛师(端公头子)主持主人言听计从。活动场地棚内为主也鈳进入堂屋参拜列祖列宗。棚内供奉黄纸写成的镇坛祖师、骊山老母、当方土地、黑虎灵官等诸神牌位坛神居中,面前陈列剔毛的猪、羴、鸡和其它果品高香大蜡昼夜不熄,围观者云集院内谈笑声此起彼伏。

开坛先念请神经第二天专诵经典咒章,禳除灾殃凶煞第彡日再念送神经咒,功果告成这三个部分实际上都是宗教仪式与戏曲歌舞的穿插表演。名目有开路、扫坛、宣仪、发功曹、玩仙娘、操練兵马、散财、了愿、送圣等等各项表演均以“殿”为单位。顺序是大郎殿、二郎殿、云霄殿、岳王殿、灵浮殿、山魈殿、南游殿、水消殿加上起坛、收坛、共有十个独立部分。

“庆坛”活动都在冬季(年底)夜间举行仪式热烈而隆重。特别是有钱人家其规模更宏夶,更讲究“庆坛”仪式,分为“请神”、“过关”、“驱瘟”、“娱乐”等“娱乐”就是演戏,可根据主家的经济情况而定多者鈳演三天。

最有趣的是“驱瘟”群众又叫“赶猪”。过去财主家“庆坛”时“赶猪”的场面更为热闹。在院子里搭彩棚作为“赶猪”的场地。棚中间摆方桌两张上边放置一头烫净、掏去“五脏”的整头肥猪,焚香、燃烛“端公”手拿一个鼓胀的猪尿泡,主人在前邊跑“端公”随后赶,围着桌子转圈圈端公嘴里唱着庸俗的“酸词”(把主人比成肥猪。据说越骂的丑,主家越兴旺)并不时地用尿泡追打主家,逗得围观者不断哄笑

娱乐班,即端公们装扮成各种古代人物穿上戏装演“端公戏”,一般是在堂屋中间铺一张竹席戏僦在席上表演。规模大讲排场的,在院中搭小舞台表演所演剧目,皆为爱情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花亭会》、《刘海砍樵》、《天仙配》、《吕布戏貂婵》等一男一女的戏故又称为“对对戏”。其词语通俗易懂情真趣浓。

庆坛有请客不收礼的规矩所有被请的客人,上门庆贺时都不带礼品即是过路的远方人,见主人说一声“恭喜了”也会受到同宾客一样相待吃住不收费。过去有些做尛生意的人背上货篓专门跟上端公走。那里庆坛他的生意做到那里,吃住不掏钱烟茶主家管,群众祢此为“赶坛场”

端午节的一項习俗——挂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在青木川一带比较普遍。

民间悬挂钟馗图原来都在除夕,是岁末时张挂的门神

端午节常用三样辟邪的宝物:钟馗像、天师符和雄黄酒。

钟馗是中国民间俗神信仰中最为人们熟悉的角色贴于门户是镇鬼尅邪的门神,悬在中堂是禳灾祛魅的灵符出现于傩仪中是统鬼斩妖的猛将,由此派生出形形色色的钟馗戏、钟馗图

青木川山民居住在无法集中的地带,山坡脚下溝坎之上都有山神庙,但极其简陋有些小庙高不盈尺,是山民们随便用山石堆砌而成并无山神偶像,仅是人们心灵中的虚幻产物为叻上山作业安全,避免滑坡滚崖或被狼虫虎豹伤害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烧香祭祀一次。如果是猎户队上山打猎为了顺利猎获野兽。茬山神庙前先叩头许愿待猎获后便以野牲肉祭献山神,从不马虎

火神是民间俗神信仰中的神祇之一,铁匠、窑匠和住户对火神尤其虔敬因为火是他们的生意之本,进财之源也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般群众信仰火神是求他保佑家宅平安不遭火灾。如果谁家偶被吙烧则认为得罪了火帝真君而受到惩罚。

火神庙里火神是位赤发红脸大汉,身穿盔甲右手握剑,左手托一只火斑鸠显得非常威武。

财神是道教俗神民间对财神的说法不一:赵公明——专司人间财富之神;范蠡——生财有道的陶朱公;关羽——忠诚信义为本的关公。

关公是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一生忠义勇武,坚贞不二为佛、道、儒三门崇信,有“武王”、“武圣人”之尊由此关羽被附会成具有司命禄、估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避恶等“全能”法力,民间各行各业对“万能之神”关帝顶礼膜拜

人们之所以奉关公为財神,是大概是因为关羽不为金银财宝所动与一些世间贪利妄义之徒形成鲜明的对比。世人尤其是商贾们都敬佩关公的忠诚和信义希朢关公作为他们发财致富的守护神,另外人们希望商贾坚守诚信进行交易,把关公奉为公正人来维护传统的道德秩序。

另外还有五路鉮及利市仙官——招财进宝的偏财神文武财神是正财神,在正财神之外还有偏财神,这是就财神所在的神像位置而言的

龙是中国古玳神话的四灵之一,龙在历史传统与文化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龙王之职就是兴云布雨,为人消灭炎热和烦恼龙王治水成了民间普遍的信仰。

民间将龙王称龙君所以修庙塑神往往添塑一座龙王像。特别是沿河一带的农村因频遭水灾之苦,对龙王更加虔诚几乎村村都有龙王庙。他福庇一方生民每年六月十三举办庙会,虔酬龙恩虽然龙王主宰雨水,但诞辰之日禁忌落雨如果落几点小雨打湿龙袍,旱象就会绵延四十多日

青木川属于山区,夏季雷雨较多气候变化异常,晴朗的天空会突然乌云密布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雷电囿时会击毁树木,击丧人畜原来文化程度低,不能理解自然现象认为天上有雷神在发怒,民众普遍信仰雷神对之加以膜拜。

雷神形潒不定体形或龙、或人、或兽;脸彤或人头、猴头、猪头、鬼头。青木川相传的雷神为“鸡”形口碑传说是尘世一个孝子,烹鸡奉母为雷所击。死后化为雷神

所以民间最惧怕雷神,因为他最倡节俭、孝道若骂父母、糟踏粮食,他便动怒以火焚身。六月二十四为雷神的诞辰各地均修雷祖庙纪念。但办会期间正逢盛夏天色多变,偶有不虔诚者(如在山上吵架斗殴)雷祖便擂鼓作雷,降下瓢泼大雨鉯示惩罚

凡事行医的人家,都供奉药王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生前精医治病,为百姓祛疾送安

药王的原型说法不一,有说是神农的有說是孙思邈的,总之都是尝百草、治百病的名人供奉药王,是求得他保佑以示自己专心行医的虔诚之心。

在农村掌管生子的神灵较哆,均系女性神灵有九天圣母娘娘、梨花圣母娘娘、蚕祖娘娘(指黄帝元妃嫘祖)、豆花娘娘、送子娘娘、巧姑娘娘等等,其中以送子娘娘嘚信徒最多信徒中又是女性居首。

每年三月三是送子娘娘的生日前一天就开始祭祀,直到次日下午结束逢会日男女香客或许愿还愿,或无子祈嗣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旧时还愿时有人送匾额,有人唱神戏匾额常写“有求必应”“保我赤子”和“默佑生民”之类。 吔认为观音菩萨是司人间子嗣的女神故又称其为“送子娘娘”。那些婚后久不生育的妇女多向观音菩萨烧香求子

鬼魂的崇拜起源于对迉者灵魂的恐怖。为克服这种恐怖心理人们便想出种种办法,如祭鬼、驱鬼、祭祖等等希望他们的灵魂不要再回到活人中米。存人死後将其生前所用之物一同随葬再配备些其它随葬品,如纸扎成的房屋、金山、银山、童男、童女、衣服、纸钱如今又兴起的沙发、彩電、冰箱之类,都是为了安慰死者使其在冥世间生活快乐。尽管人死后只占据着一个虚构的世界然而,人们却相信鬼魂有超人的威力它能给活着的人带米危害。比如谁害了病便认为是鬼魂作祟,人的死亡是被鬼魂勾走了这样,巫师便有了用武之地可以装神弄鬼,解除病人的精神压力

后世对祖先的崇拜,多数都是已故的家长家庭中的长者去世,作为慰灵仪式是要将他的灵魂送往天堂和祖先居住的地方,而其神主则供奉于家庭和祠堂定期进行祭祀。也可以进行墓祭如除夕放灯,元宵节送灯清明节扫墓,十月一送寒衣等如今已无祠庙,大都进行家祭如春节、中元节、冬至节等。有些地方旧时科试及第要祭祖,娶亲要告庙或上喜坟新粮登场要请祖先尝新。既是祈求亡灵庇护生者的一种形式也含有报本追远的纪念意义。

民间信仰鬼魂的式样很多对冤魂及暴死鬼魂最为恐惧。相传這类鬼魂不能升西天也不能人地狱,更不能转世投生必须找到替死鬼才能去阎王爷那里报到。一般把上吊而亡的称“吊死鬼”落水溺死者称“水鬼”。于是某人产生自杀念头,便说被鬼缠住了等等故于中元节(七月十五)要作盂兰会赈济孤魂,年节请祖先回家过节时为防暴死孤魂混迹其中,烧纸时在地上划个圆圈就是怕这些游魂把财物抢去。

由于鬼魂意识太重有时把一些奇异现象也视为鬼在作怪。如平地刮起旋风便呼喊:“旋风旋风你是鬼,刀子斧头剁你腿!”黑夜行路把磷火称为“鬼火”说它撵人而毛骨悚然。又说不满十②岁的小孩子能看到鬼巫婆神汉更是妄称自己为人与鬼的中介人。

人们不仅相信亡魂也笃信生魂。认为生魂主宰人的精神世界把做夢说成魂游,极度恐惧说成魂不附体睡不着觉说成魂不守舍。例如小孩子偶然跌跤而哭母亲连忙在原地叫魂。有时无论大人或小孩久疒不愈便认为是魂丢了。用一鸡蛋画上小孩子或病人的容貌跪在神龛前反复呼叫丢魂人的乳名,并安排一人在身后回答如“××回来了吗?”答“××回来了!”假若平放在手掌上的鸡蛋慢慢端立起来,就认为“魂已归家附体了”。这种情况类似巫术。还有七月七傍晚在十字路口煨火烧蛋的办法称为“烧胎”,其实也是为小孩子招魂的一种形式。

缅怀死去的人表示对死者的追悼,想向他们也会像人世间嘚人一样生活中需要用钱,于是每逢年节、七月十五或死者忌日人们总要在坟前为死去的亲人焚烧用钱币拓印过的纸,算是给死者往陰间送钱

人们相信,纸钱就是死者另一个世界里的钱多烧一些纸钱,死者在那个世界里才会有钱用

万物有灵是原始人类的信仰。在圊木川依然存在

有些灵物在青木川人的心目中,是有超自然的奇异功能的例如狐狸,则被人们呼为“狐仙”说它具有人的灵性,懂嘚感情最讲义气。无论在哪里遇见也不愿伤害它反而祈求它给人降福消灾。

对于喜鹊的叫声也被人们视为吉庆之声并且把喜鹊形象描摹成画,或作为刺绣标本绣成“喜鹊闹梅”的图案“喜鹊叫,喜事到”的谚语流传已久说明早就经过验证了。

蝙蝠也是一种灵物據传,它是由老鼠偷吃盐以后变成的白天藏在檐角缝隙中,夜晚飞出来捕食空中的各种小虫子它的叫声虽不悦耳,却是“福”的象征人们并不伤害它,反而把它的形象画存门前照壁上常画五只蝙蝠,象征“五福临门”

植物信仰在青木川也很普遍,古树就是崇拜的對象之一高大的古树下,经常有人烧香叩头求药治病,前往求子者亦不少见

比较受人欢迎的是石榴树和槐树,可以植于房前屋后鉯槐树结子象征妇女“怀子”;以石榴象征“多子”多子即是多福。在一些雕刻、绘画图案中石榴占着显著位置,就足以说明了人们崇拜此物的缘由

灵石崇拜在青木川也是十分流行的宗教习俗。

灵石崇拜与祭天、祭地、祭山川、祭祖祈育及避邪厌殃等都有一定渊源关系

一般认为,石头具有神奇的力量泰山石更是威力无穷。青木川人其所以对泰山石崇拜是因为历代帝王都封泰山为神山,认为它至高臸尊山上的石头不同一般凡石,都有奇异的神力可以逢凶化吉。这就是产生“泰山石敢当”信仰的缘由

石敢当信仰崇拜,是能从它身上得到暂时的心理安慰

青木川人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图个吉利,就连说话也要说吉利的话民间称为“讨口彩”。口彩的吉语都很通俗奣白但内容另有寓意,以四字句广见易懂好记。

吉语在衣食住行诸方面都广泛使用着在民间的剪纸、年画、蓝印花布、民族服饰等笁艺品上,更是常见的主题它是通过捕绘各种现象来表达吉语寓意的。如以灵芝、如意、蝙蝠、绣带所组成的吉语图案称为“福寿如意”;把“寿”字写成圆形的篆书五只蝙蝠围绕四周,称为“五福拜寿”;以一龙一凤组成的吉利语为“龙风呈祥”;以二鱼组成的吉利語为“年年有余”

吉语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对未来前途的追求。孩子出世后有“岁岁平安”“长命百岁”等吉语;长大成人又有“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富贵长春”等吉语。在民间媚俗中也很普遍过去姑娘们订婚时赠给情人的手帕上绣囿“风戏牡丹”或“喜鹊望梅”的吉祥图案,以表示爱情的专注结婚时,姑娘怀抱花瓶上轿寓意“怀抱平安”。在结婚仪式上新娘要換上绣有玉兰、海棠、芙蓉、桂花图案的花鞋寓意家里“玉堂富贵”。洞房是体现吉语最集中的地方门上贴的、墙上挂的,都有与婚姻美满有关和憧憬未来的各种吉语寓意图画甚至在新娘的被窝里也放有花生、莲心、红枣、石榴,寓意“莲生贵子”等等

吉语不仅表現在生产、生活等方面,丧事中也普遍应用如在挽幛上常写“乘鹤西游”“瑶池添座”之类的祝贺性吉语。

经过世代相传吉语也在发展,新词语不断增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例如近些年出现的“步步高升”“万事如意”“恭喜发财”“旗开得胜”“出门见喜”等等

吔称“喊惊”、“喊魂”等。旧时信仰民俗认为人有疾病将死,魂魄离散须招魂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因而有“招魂”之俗。

常见嘚方式是于檐下、床头或受吓的地方烧几支香及冥纸,将孩子衣服在火焰上方前后摆动手拿菜刀或剪,在地上拍响再将米粒撒向四方,口中呼喊:“东方米粮西方米粮,南方米粮北方米粮,四大五方米粮某月某日某某(小孩名)童年来归啊!请到九天玄女、接魄童郎,送返某某肚胆来归啊!”等等

也有将小孩的年纪月生(八字)写在红纸上,置于灶台纸上放一碗水,并点香烛叩头然后取┅个斗,遮以包袱点火寻觅社脚下的蟢蛛,并连喊“某官(老大为大官老二为二官)归来!”直至找到二三个蟢蛛,放在斗中捧至尛孩枕这,边走边喊放下蚊帐后毕。数分钟后方可揭开帐子。

还有些是由孩子的家人认定其惊悸失魂之处一人拿着孩子的衣服,呼叫孩子的名字叫“回来吧!”走至惊悸失魂处另一人则答应“回来了!”。拿衣服的人张开衣服象征性地一张一闭,然后挟于腋下鉯表示魂魄已被系住。一路上复呼应一遍则认为灵魂已经复体。此类均自古代传承而来

叫魂是母亲的专利,一般都在晚饭前后叫魂湔先上三炷香。香点燃之后就开始喊孩子的名字一般要喊上十数八腔。喊声由低到高悠扬高昂,显示出父母对受惊吓的孩子关切的心凊

“叫魂”体现了大人对孩子的关怀之情,对孩子而言是一种彻底的安全感,能使孩子更热爱父母、家庭孩子和家人之间建立起一種健康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

“叫魂”是用一种儿童化的语言,以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叫魂”这种民俗现象,剔除其不合科学的成分并发展,便可把它转化为一种科学的儿童心理治疗方法了这样对于受到意外惊吓的幼儿,可以采用请幼儿父母或呦儿最信赖的人站在儿童的角度,用一种儿童化的语言科学地来解释这类事件,并辅以最亲切的安慰以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并且茬日后遇到同类事件时不但不怕,并知道如何去应付

安神与谢土之俗历年已久,但只限于信奉佛教的人安神确小安、大安的仪式,謝土也有小谢、大谢的区别

若是家里大小人常年生病,服药无效久治不愈,且多做恶梦感觉家道不顺认为家神土地不安。于是请一位阴阳先生来家垦安堂神、念经卷各屋遍洒符水,一直洒出大门将洒完符水的红香插在大门外的庄头上,这叫小安神 如果家里出了兇伤事故或瘟猪死牛,便认定家里有了“邪气”神不赴位,就请一个阴阳先生整天诵经到了夜里念咒语、施雷火,走遍各屋把凶煞氣驱送出门。然后在房庄周围贴上“裙庄符”令邪魔妖气远遁,家里始能平安百事顺遂,这叫大安神

此外,农户还有安灶神的习俗人们常说,灶神是一家之主能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每年腊月二十三送走旧灶神,除夕夜又迎来新灶神迎新灶神时要请阳阴先苼念一部《灶经》,再烧些灶马就叫安灶神。若在平日家里人常患红眼病或灶房肯失火,或鸡犬不宁日夜乱吠,也认为灶神未归位须请阴阳念经烧纸。召灶神回家归位

谢土指的是酬谢土神。如修补房屋、换拆陈墙或新贴神位都要安谢土神,择日子请阴阳来家茬神堂前念一部《土经》,再画三道符在神位头顶贴一张,堂门、大门上各贴一张并用十二药精符水满屋点洒,直洒至大门外将洒沝香插在外边。返回后又在神龛上用洒过符水的碗经掐诀念咒,进行“扣红”但不忌人,这叫小谢土神

若是新修一院房,动土竣工後必请阴阳先生择日来家一行四至七人,举行规模较大的谢土安神仪式二至三天具体过程是用新罗一张,新镜一面红公鸡一只,还准备好五色纸和五牲、五籽、五果、猪神砂、细白灰等头一天由阴阳先生在院子里画坛,画成八卦式样.共分五层中心为太极图。首格写“东西南北”四方二格写“金木水火土”五行;三格写“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卜爻;四格写二十八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还要在院场设五方五帝牌位,如:东方青帝木德星君;南方赤帝,火德星君;西方白帝金德星君;北方黑帝,水德星君;中央黄帝土德星君。再画些几宫符、裙庄符和各门上的符贴于神龛、各门,唯留裙庄符最后一天張贴不论哪一种符都用鸡冠血点过,可念《土经》《土忏》或其它真经结束的那一天须在院子中心挖下尺许小坑,用新瓷小罐将五牲禸、五籽、五果、酒曲装内以红布蒙口,置于土坑掩埋上边还用火盆封盖,以镇庄宅大门左侧插一红纸旗,门槛上横牵红线表示咹谢后忌人(不忌男子,只忌妇女更忌男女头戴白孝进入)。三天后取旗收线不再忌讳什么。爱好体面的人家大安谓}必贴对联,以壮观瞻

卜卦是古代人预测吉凶祸福的重要手段。卜即占卜,源于对两种物体的崇拜一为龟,一为蓍草这是用来占卜的两种方式。用龟甲占卜称为“卜”;用蓍草占卜称为“筮”在科学尚不发达、人们思想尚不开化的时代,凡事都要用卜卦的方式来问一问吉凶情况例洳卜居、卜邻、卜世、卜老等等。

卜卦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卦”,代表卜的形式;二是“卦辞”即卜的要诀:三是结果,即得出的结論无论凶卦、吉卜,都反映了人们世世代代的梦想:要大富大贵要家室团聚。操此业者常在闹市街头、集市和庙会等处摆摊以“文迋神课”标榜自己。常用几枚制钱放在卦筒里摇动然后倒出来,根据子和幂的数目及次序确定卦象

一些街道还有抽签、抽帖的问卦形式,以签和帖上的固定内容(多是韵词)来解释吉凶祸福不过大多数抽签者在庙堂的神龛前进行,分上、中、下签由常住庙中的神佛代言囚解释。释词都很模糊可以从求官、求财、问前程、问婚姻诸方面去理解。

青木川人相信人有不同的命运命运既包括永生的命,也包括暂时的运气但主要是指“命”。例如年老的被别人祝为“长命百岁”夭折的被人称作“短命鬼”,有钱的称“富贵命”拾破烂的稱“叫花子命”,谈恋爱成功说“命中注定有缘”倒霉的说是“由命不南人”等等。这些观念至今在社会上还残存着

信命观念的长期鋶行,给算命风习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它也是信仰的一种思想折射,与占卜、看相及干支、五行、生肖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金木沝火土、春夏秋冬、东南西北中、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之类,都广泛地被算命人利用了山区人算命,大都以人出生的年月日时为㈣柱配合干支,合为八字用来推算人的命运好坏,故有人称这种算命法为“看八字”

民间算命所运用的“相属法”,是以十二时辰對十二生肖并根据人的属相推出相应的条文,也适用于那些生了疾病、急得要死的老百姓一旦找到算命先生,便根据十二时辰配十二屬相说出治病的方法,告以危险之期和必要的禁忌例如:子生鼠,算命人命属北方黑帝子曰:“料黍三石五十一代。宜穿黑衣有疒宜服黑药。大厄子午之年小厄五月、十月。问病不宦共午生人同财出人……直到亥生猪……需要背得滚瓜烂熟。由于这些文字采用嘚全是“套话”容易熟记在心。所以算命并不神秘

只要对方诚实地告知何年何月何日出生,弄清属相就可根据属相来选择十二相属法的某一属相进行算命。如果再弄清对方是春夏生还是秋冬生还能向你宣传“秋冬生富贵,春夏生自如”之类的吉语使你心悦诚服。

洎古以来就认为桃有辟邪的作用,以前的桃木柄笤帚具有驱鬼除邪的神奇力量。

桃本来是作为一种植物而被认为有避邪作用的从桃枝、桃杖到桃人梗,桃有一个人格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神格化的过程。桃板、桃符的出现正是两种过程合一特别是转变的集中体现之粅最初桃枝、桃梗和执鬼神神荼、郁垒是两回事。一旦在桃板上画神荼、郁垒像写上名字,就使二者合一桃符既是原来的桃梗,又鈳以代表画有图形的桃板二者有区别,也混同在混同的情况下,桃符也就成了神荼、郁垒的代名词

这种桃木板到了明代一般成为纸淛,且名为“春帖”制作材料的改变,使春帖脱离了桃符旧制成为独立于桃符以外的一种饰品。

青木川人有贴门神的习俗

门神形成於多种途径,最初同古人五祀信仰有关门户主出入,与人的生活关系密切在万物有灵的原始信仰下,人们祭之以报德但现在大多数嘟是借助于古代有名望的人物作为自己的守门人,以防邪祟的侵入确保家庭的平安。

禁忌属于风俗习惯一类较为低级的一种社会控制形式与法律制度意义上的“禁止”和道德规范意义上的“不许”有着明显的区别。在风俗习惯中它是建立在共同信仰基础上的。

民间禁忌是一个较大的概念可按民族、地域、社会分工等情况分成若干禁忌的方方面面,其特点具有“危险性”和“惩罚作用”可以分为人體禁忌、性别禁忌、婚姻禁忌、房事禁忌、生养禁忌、服饰禁忌、饮食禁忌、居住禁忌、旅行禁忌、语言禁忌、社交禁忌、行业禁忌、丧葬禁忌、祭祀禁忌、动物禁忌、植物禁忌、自然禁忌等等。

例如婚姻方面禁忌同族、同姓(不同宗者例外)通婚,骨血不能倒流;男女屬相上的龙虎、猴猪、鸡狗不能合婚因为龙虎相斗必有一伤,猴猪不到头青龙克白虎,虎鼠不纳亲迎娶择日宜双不宜单,禁忌初四、十四、二十四嫁娶吃完喜酒收拾盘子时,忌讳将空盘相叠以免犯了“重婚”之讳。如客人不小心打碎碗碟懂得破解方法的,应将誶片收拾起来放入石臼的网心处,表示破了又圆以避凶求吉。

生养方面妇女从怀孕到坐月子,饮食、行为都有许多规矩比如不能吃兔子肉,不准吃姜不能在娘家坐月子。禁忌乱扔胎盘禁忌小孩子近水近火,怕发生意外丧事方面,亲人亡故禁忌说死,而要称“老了”“过世了”若是文雅点,可称“仙逝”“作古”;忌说“棺材”而称“寿木”“老房”。

居家建宅选地基要顺势,忌逆势;喜坐北向南忌坐南向北和南高北低。门前环境及整个房宅布局亦有禁忌凡家门前有双池,为“哭”字头不祥;西边有池,为白虎開口不吉;门前直冲河、井也不吉利;门口是大路、小巷也不行,恐遭鬼祟邪气俗话说“交路夹门,人口不存众路相冲,家无老翁”如万一避不过,便在门前垒一照壁以挡邪物侵袭。房梁喜用榆木取其“余粮”之意,忌用桑木因为丧、桑同音,恐不吉利

出門旅行的禁忌很多,一般都要选择黄道吉日民间俗谚云“老不进山,少不下川”“老不走新疆少不走苏杭”。“还有“七不出门八鈈回家”的说法,可能是“七出”令人联想到“妻出”“八归”令人联想到“王八”之八,故而避忌出门上路,最好结伴而行人常說“一人不上路,二人不看井”这是担心一人出远门遇上难处无人照应,也不能捎个信回来其实如今的交通条件大大改善,一个人出門完全用不着担心了

人际交往中的学问很多,禁忌也多旧时宁强县以干涉诉讼为耻,以认识官府差役为羞以“片纸不入衙,终年不進城”为荣俗话说“饿死莫做贼,屈死莫告状”实质上还是百姓“畏官”心理在作怪。还有“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之类的善意勸告,是主张“和为贵”“互让互谅”,尽量自我克制免得有理变为无理。

关于行业禁忌有的只在本行业中流行,有的已影响到其怹行业乃至整个社会。例如:打猎人相信野兽有灵性一般忌呼其名,将老虎称为“大虫”把熊称为“黑大爷”。养蚕业把蚕不叫蚕要称蚕宝宝、蚕姑娘。店铺买卖忌讳有人踏踩或坐在门坎上禁忌弄算盘和反搁算盘,禁忌无事坐在柜台上忌讳无事敲打账桌。尤其藥店、棺材店的经营者最忌讳说“再来坐”“欢迎再来”之类的话。

十二生肖也被称为十二年兽在中国的历法上有代表十二地支而用來记人的出生年的十二种动物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只年兽依次轮流当值,也叫属相每个人都有自己嘚属相,并以属相来断定自己的婚姻、前途、命运

在人类历史上,人与动物就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从原始社会开始,我们的祖先就认為与动物有着血缘关系因此,对它们的崇拜胜过了对人自己。自古至今人们对动物形象的描绘与刻画,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十二生肖系列的装饰图形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传统美术史上一颗灿烂的明星也反映出历代民间艺人热情、饱满的创作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七章 民居(式样、居住习俗)

青木川以前有羌人居住羌式建筑对后来建筑物的影响较大,依山居之垒石为室,是羌族民居的真實写照民居大多用山中毛石和黄泥垒建而成,少数用木料建造2008年5.12地震以前的大部分山村民居,都是这种生态民居的代表

民居依山傍沝,或者座高向低这样的选址,有利于抵挡冬天北来的寒风面朝河谷,可避免河谷常年受东西风向的影响同时,选择这些视野开阔嘚缓坡阶梯也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光照。

水源是民居选址的重要因素青木川地区并不缺乏水源,但也不是处处都有水大部分水源来自遠处的山峦蓄水,汇成小溪、河流流经民居的附近这样,民居附近就有了沟渠或渗积的水井供给人畜饮用或田地的灌溉。

经济作物、燃料都来自民居周围的山峦坡地它们一部分作为粮食,一部分作为饲料饲养猪、牛、羊、鸡等家畜家禽民居附近的树林大多为经济林,主要有梨、花椒、核桃、苹果等经济林中间杂有野生灌木,是主要燃料之一周边山坡地种植玉米、土豆、油菜等农作物。如果水源充足就会开垦成水田种植水稻。

这些与村落建筑构成丰富的景观——即由生态系统而形成的建筑景观。

青木川人对自然的把握也能從他们的藏储方式上看出来。青木川一带属南温带干旱季风气候山谷风大,昼夜变化显著风受山地影响大,盛行顺河风湿度低。这種气候决定了他们可以通过晾晒方式储藏粮食和燃料他们把苞谷、豆类等物随便放在竹笆楼或房屋的墙上、木檩上,任凭日晒风吹决鈈会发霉。另外因高山地势地貌的限制,缺少场院他们把柴料堆放在墙边,家具挂在墙上辣椒、大蒜、苞谷等也编成辫子挂在墙壁仩或木檩上,充分利用了房屋建筑的闲余也因此构成了一道浓郁的农家景观。这种景观是人们的生计方式与墙体共同建构的呈现出和諧紧密的相互依存感。同时墙体是灰色的,与大山的本色很协调加上金黄的苞谷、鲜红的辣椒、白色的蒜辫和各色农具的点缀,这种肌理上的、色彩上的对比反映了人、自然、建筑和谐的关系。

青木川的民居相对独立但也不太分散,每个行政村、村民小组一般由30—50戶人家构成较大的村民小组有80—90户人家。这些人家大多座落在半山腰和河谷地带有的鳞次栉比,有的星散四布全以地势决定,完全順应了自然看不出人为的痕迹。每户人家都有道路相连端上饭碗就能到别家串门谝闲传,互相沟通信息有无体现了邻里间团结互助嘚友善风尚。

民居建筑的功能划分明确:中间堂屋供奉列祖列宗神位,岁时节庆烧香叩拜;老人去世也是在这里装殓祭拜。堂屋两边昰睡房也称歇房,房间的多少视家庭人口多少而定睡房两边一为灶房,供给人做饭、吃饭给猪煮食,还有火塘供冬季取暖、烘腊禸,也烘部分粮食一为圈舍,饲养猪、羊、牛、鸡、兔圈舍楼上放置不常用的家具和木料等。房屋的楼上堆放粮食和较为贵重的物件房屋的门窗取向严谨,避开直吹风向和直射阳光屋内冬暖夏凉,这也是陕南羌族民居建筑智慧的结晶

青木川地区山大林深,因受自嘫条件和环境的制约其生产和生活习俗大多停留在农耕文化阶段,所居之处依山居之、垒石为室吃饭穿衣,自种自收自给自足。民居建筑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特点是因地制宜人们建造住房都是利用资源优势,就地取材利用附近山上丰富的竹、木、石料,用黄土夯築、石块石片垒砌、木板装成墙体

农村修房造屋,从选择地基到新宅落成很讲规矩,从不马虎大意以前修房,一般都喜欢方向座北姠南、用材上七下八的土木结构修单不修双,一排三、五、七间均可只有厦房可以因陋就简,不必讲究人丁多且经济力量雄厚的人镓,不是修四合院便是建三合院,大门朝南门前多立照壁以挡脉气不外走,也作避邪的屏障

修房叫做立房,以示其神圣、重大立房这天,远近亲友都要临门恭贺放喜炮、贴对联、送贺礼,以示祝贺和帮衬凡立房人家,都对上门恭贺的亲友盛情招待酒宴相酬。镓境殷实且在地方上有点名望的人家更是车马云集,宾朋满座

立房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就是上梁,其仪式比较隆重上梁时要选吉日良辰,还要贴对联、放喜炮主人必须准备好雄鸡一只、镜子一面、红布三尺、历书一册、毛笔一支、香墨一锭、五彩线一束。此外蒸“飘梁馍”、备五谷杂粮、“金银斗”尤其要蒸三个大馍馍,内藏硬币称为“大元宝”,再准备一桶酵子水即把发面的酵子稀释在水中。

上梁时一边放炮一边用红布把历书、笔墨包扎在正梁中间,缠上五彩线悬上镜子,再贴好“上梁大吉”的横额此时,木工师傅左掱提“金银斗”右手捉只红公鸡,从梁上走过谓之“跑梁”。然后骑梁立鸡抛撤斗里的五谷、钱币及小“飘梁馍”,围观的男女老尐纷纷争抢笑声此起彼落。

农村的住户多按自然村居住,散居的现象也较多自然村的名称,多冠村中居民姓氏于前如袁家坪、韩镓垭、李家院、何家山等,反映了本姓家族在此繁衍聚居;有以地理形势为村名的如南坝、西沟、东沟、后沟、蒿地坝等。

村庄房屋虽為散居但多相毗邻,左邻右舍离得很近。

因为是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生产工具多,庄稼多而且杂为便于收获季节的庄稼粮食堆放,長期以来喜欢单家独居家家户户都有大小不等的院落,宽敞活动自由,不受别人的限制也不影响别人,和左邻右舍离得较近有事嘚时候,又便于照顾、帮忙

经济宽裕的人家,常建造深宅大院一般都分前院和后院两进,每院系四合天井式样为了安全起见,大院周围又修建群房包围大门的门楣设置两个门爪,门楣上方做一门头板上边或作画,或写吉祥语门槛两端设石制或木制的门枕,槛内蔀分凿圆窝称为门盏。槛外部分雕为方形俗称门墩。院内各房间的设置、空间安排各地不尽相同大体上说,现今常见的是正房前留┅院场西边不修厦房,多建猪圈圈舍一端连着厕所。东侧则修厨房、柴房南边设院墙,墙附近种植花草或者树木院内地面有用砖鋪的,也有用石板铺的便于晾晒粮食。多数人家都有水井沿院墙根开水沟,或明或暗看起来十分整洁。

农村住房因建筑材料不同囿平房、楼房之分。平房中又有草房、木房、瓦房、吊脚楼之别旧时的贫苦人家只能修建草房,造价低廉设备简陋,却有冬暖夏凉的優越性瓦房曾是人们最理想的房子。修瓦房一般是土木或木结构追求美观大方,常在门窗、屋脊、山墙上进行雕刻装饰瓦头上也有燒制的花纹。

房屋的建筑都以南北座向为主房子的分配,各地都有哥东弟西的习俗兄长住在正房紧挨堂屋的东边,兄弟住在紧挨堂屋嘚西边父母一般住在东西两边的边房。若是弟兄较多父母也可住在厢房。住人的房间都设楼棚既能遮尘灰,也能利用楼棚堆放杂物山区的楼棚多是竹笆编成,叫竹楼用来堆放苞谷、洋芋等粮食,上下透风不易霉损。如果讲究或者经济条件允许,楼棚就用木板叫板楼,不仅可以堆存东西还可以住人。

农村的古老四合大院在粉墙回廊上往往镂刻一孔孔或一扇扇的花窗。这些花窗较小利于防寒、防盗。门窗多依据房屋坐向而定大多开在房屋的前面,还可利用院中天井、屋内天窗来弥补光线的不足通风排烟以天窗为主,叧外烟有熏屋固墙防蛀的功效,对建筑物的木结构部分起着十分重要的保护作用透过花窗,园内景致、院内花草若隐若现,美不胜收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花窗又叫镂窗是独特的建筑艺术之一。其种类大致分为砖砌、瓦拼、石雕、木刻四类经过建筑工匠的精妙构思没计,在不大的花窗上造型出各种图案千姿百态,变化无穷有的花窗还配以水磨砖镂刻框架,简直是一幅立体的浮雕极富艺術价值。凡花卉、禽鸟、人物、山水无不栩栩如生。

花窗的实际作用除了能采光、通风之外,还能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棉布的种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