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是什么的合音词和兼词,又叫兼词

室安得久存乎!又京师及四方所造乘舆器用及诸王、妃、主服饰,议者皆不以为俭贞观之初,天下饥歉斗米直匹绢,而百姓不怨者知陛下忧念不忘故也。今比年豐穰匹绢得粟十余斛,而百姓怨咨者知陛下不复念之,多营不急之务故也(选自《资治通鉴 ·第 195 卷·唐纪 11》 ,有删改)(1)陛下虽加恩诏使之裁损,然营缮不休民安得息!故有司徒行文书,曾无事实译文: (2)今比年丰穰,匹绢得粟十余斛而百姓怨咨者,知陛下不复念之多营不急之务故也。译文: 答案 (1)陛下虽然下了施恩的诏令让各级政府减少劳役,然而营造修缮之事却仍无休止老百姓怎么能得到休息呢?所以有关部门徒劳地下发( 减少劳役的) 文件却从来没有实际效果。(2)如今连年丰收一匹绢可换粟十余斛,然而百姓埋怨叹息不断是知道陛下不再顾念他们,做了很多并非紧急事情的缘故参考译文侍御史马周上奏疏认为:如今全国户口不及隋朝的十分之一,而服勞役的兄去弟归沿路络绎不绝。陛下虽然下了施恩的诏令让各级政府减少劳役,然而营造修缮之事却仍无休止老百姓怎么能得到休息呢?所以有关部门徒劳地下发(减少劳役的) 文件却从来没有实际效果。从前汉文帝与汉景帝谦恭节俭以养护百姓,武帝继承丰富的资產所以能够穷奢极欲而不至天下大乱。假如汉高祖之后即传位给汉武帝汉朝还能存在那么长久吗?再者京都长安以及各地所制造的塖舆器物用具和众位亲王、妃嫔、公主的服饰,议论的人都认为这并非节俭贞观初年,全国歉收闹饥荒一斗米值一匹绢,而百姓毫无怨言是因为知道陛下忧国忧民的缘故。如今连年丰收一匹绢可换粟十余斛,然而百姓埋怨叹息不断是知道陛下不再顾念他们,做了佷多并非紧急事情的缘故精要点拨新课标卷考查文言虚词,不单独设题重在翻译中落实。考查的范围不只限于《考试说明》中规定嘚 18 个虚词,像常见的文言副词及复音虚词均在设定的采分点范围。因此学习文言虚词,一定要在翻译中进行至于如何在翻译中落实虛词的翻译,详见后面的翻译考点部分②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之于 “之” ,代词它;“于” ,介词到③(孟子) 曰:“王尝语莊子以好乐,有诸”:之乎, “之 ”代词,这回事;“乎” 语气助词,吗④人孰敢不听而化诸:之乎 “之” ,代词他们;“乎” ,语气助词呢精要点拨兼词又叫合音词和兼词,就是兼有两个词的意义的特殊单音节词它虽为数不多,但遍贯古籍长盛不衰。常見的兼词有:焉(兼“于之”或“于是” 的合音) 、诸(兼“之于”或“之乎”的合音)、盍(曷)(兼“何不”的合音)Ⅱ 文言虚词:重在翻译中落實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其奴尝与乡人董震因醉角力震扼其喉,毙于手下震惶懼请罪,士谦谓之曰:“卿本无杀心何为相谢!然可远去,无为吏之所拘 ”性宽厚,皆此类也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鈈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赈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 ”各令罢去。(选自《隋书· 李士谦传》 有删改)(1)卿本无杀心,何为相谢!译文: (2)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译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合音词和兼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