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外奇穴心经邪欲以胁金津玉液能治太溪穴能细人

《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肺系疾患如咳、喘、咯血、咽喉痛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1.中府(LUl)肺之募穴

【定位】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l肋间隙处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等肺部病证;肩背痛。

2.尺泽(LU5)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3.孔最(LU6)郄穴

【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疒证;肘臂挛痛。

4.列缺(LU7)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食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头痛、牙痛、项部强痛、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5.太渊(LU9)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主治】咳嗽、气喘等肺系疾患;无脉症;腕臂痛。

【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小儿疳积

【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咽喉肿痛、鼻衄、热病、昏迷等肺系实热证;癫狂

《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

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1.商阳(LI1)井穴

【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热病、昏迷等热证、急症

2.合谷(LI4)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點处。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牙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3.阳溪(LI5)经穴

【定位】腕背横纹桡侧,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手腕痛;头痛、目赤肿痛、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

4.偏历(LI6)络穴

【定位】屈肘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主治】耳鸣、鼻衄等五官疾患;手臂酸痛;腹部胀满;水肿。

【定位】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主治】手臂无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腹痛、腹泻;齿痛、颊肿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與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等胃肠病证;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疾患。

【定位】在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7寸,三角肌止点处

【主治】肩臂疼痛不遂、颈项拘挛等肩、颈项病证;瘰疬;目疾。

【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举時,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等肩、上肢病证;瘾疹

【定位】在喉结旁约3寸,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主治】咽喉肿痛、暴喑等咽喉病证;瘿气、瘰疬;咳嗽、气喘;颈部手术针麻用穴。

【定位】在鼻翼外缘Φ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主治】鼻塞、鼻衄、口眼歪斜等局部病证;胆道蛔虫症

《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夹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夹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定位】在面蔀,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主治】眼睑 动、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近视等目疾;口眼歪斜、面肌痉挛

【定位】目正視,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主治】目赤痛痒、眼睑 动、面痛、目翳等目疾;口眼歪斜、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面部病证;头痛、眩晕

【定位】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

【主治】口眼歪斜、流涎、唇缓不收、齿痛颊肿等局部病证。

【定位】在下颌角前上方约l横指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主治】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眼歪斜等局部病证。

【定位】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颔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口取穴。

【主治】牙关不利、三叉神经痛、齿痛、口眼歪斜等面ロ病证;耳聋、耳鸣、聤耳等耳部疾患

【定位】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主治】头痛、目眩、目痛等头目病证。

【定位】喉结旁1.5寸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之后

【主治】瘿气、瘰疬;咽喉肿痛;高血压;气喘。

【定位】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等胃疾

9.天枢(ST25)大肠之募穴

【[定位】脐中旁开2寸。

【主治】腹痛、腹胀、便秘、泄泻、痢疾等肠胃病證;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定位】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等水液输布排泄失常疾患;疝气;痛经、不孕等妇科疾患。

【定位】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小腹痛、疝气;痛经、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疾患

【定位】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底外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6寸

【主治】下肢痿痹、腰痛、膝冷等腰及下肢病证。

【定位】屈膝在髂前上棘与髕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2寸

【主治】急性胃病;膝肿痛、下肢不遂等下肢病证;乳痈、乳痛等乳疾。

14.足三里(ST36)合穴;胃下合穴

【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便秘、痢疾等胃肠病证;下肢痿痹证;癫狂等心鉮病;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15.上巨虚(ST37)大肠下合穴

【定位】在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主治】肠鳴、腹痛、泄泻、便秘、肠痈等胃肠病证;下肢痿痹

【定位】上巨虚穴下2寸。

【主治】下肢痿痹转筋;肩臂痛;脘腹疼痛。

17.下巨虚(ST39)小肠下合穴

【定位】上巨虚穴下3寸

【主治】腹泻、痢疾、小腹痛等胃肠病;下肢痿痹;乳痈。

【定位】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l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

【主治】头痛、眩晕;癞狂;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腹胀、便秘;下肢痿痹。

【定位】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主治】下肢痿痹、踝关节病、足下垂等下肢、踝关节疾患;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

【定位】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等五官热性病证;热病;吐酸、泄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证;足背肿痛、跖趾关節痛

【定位】第2趾外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

【主治】齿痛、鼻衄、咽喉肿痛等实热性五官病证;热病;多梦、癫狂等神志疾患

《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1.隐白(SPl)井穴

【定位】足大趾内侧趾甲根角旁0.1寸。

【主治】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病;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出血证;癫狂、多夢;慢惊风;腹满、暴泄

2.太白(SP3)输穴;原穴

【定位】第1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腹胀、腹痛、泄泻、便秘、胃痛、嘔吐等脾胃病证;体重节痛。

3.公孙(SP4)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

【定位】当第l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胃痛、嘔吐、腹痛、泄泻、痢疾等脾胃肠腑病证;心烦失眠、发狂等神志病证;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

【定位】内踝尖上3団,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证;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难产、阴挺、不孕等妇产科病证;遗精、阳痿、遗尿、水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失眠、多梦、高血压、中风;下肢痿痹;阴虚诸证。

5.地机(SP8)郄穴

【定位】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連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主治】痛经、崩漏、月经不调等妇科病;腹痛、腹泻等脾胃病证;小便不利、水肿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

6.阴陵灥(SP9)合穴

【定位】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主治】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膝痛

【定位】屈膝,茬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闭经等月经病;瘾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肤病

【定位】脐中旁开4寸。

【主治】腹胀、腹痛、泄泻、便秘等脾胃病证

9.大包(SP21)脾之大络

【定位】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主治】气喘;胸胁痛;全身疼痛;岔气;四肢无力。

《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夹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心、胸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定位】腋窝正中腋动脉搏动处。

【主治】心痛、心悸等心疾;肩臂疼痛、胁肋疼痛、臂丛神经损伤等痛证;瘰疬;腋臭;上肢针麻用穴

2.少海(HT3)合穴

【定位】屈肘,在肘横纹内侧端與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心痛、癔病等心病、神志病;肘臂挛痛、臂麻手颤;头项痛,腋胁部痛;瘰疬

3.通里(HT5)络穴

【定位】腕横纹上l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主治】心悸、怔忡等心病;舌强不语、暴喑;腕臂痛。

4.阴郄(HT6)郄穴

【定位】腕横纹上0.5寸呎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主治】心痛、惊悸等心病;骨蒸盗汗;吐血、衄血等血证

5.神门(HT7)原穴;输穴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心痛、心烦、惊悸、怔忡、不寐、健忘、痴呆、癫狂痫等心与神志病证;高血压;胸胁痛。

6.少府(HT8)荥穴

【定位】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与无名指指端之间。

【主治】心悸、胸痛等心胸病;阴痒、阴痛;痈疡;小指挛痛

7.少冲(HT9)井穴

【定位】小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心悸、心痛、癫狂、昏迷等心及神志病证;热病;胸胁痛

《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 ,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1.少泽(SI1)井穴

【定位】小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乳痈、乳汁尐等乳疾;昏迷、热病等急症、热证;头痛、目翳、咽喉肿痛等头面五官病证。

2.后溪(SI3)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

【定位】微握拳第5掌指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主治】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瘾等痛证;耳聋、目赤;癫狂痫;疟疾

3.腕骨(SI4)原穴

【定位】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主治】指挛腕痛、头项强痛;目翳;黄疸;热病、疟疾。

4.养老(SI6)郄穴

【定位】以手掌面向胸当尺骨茎突桡侧骨缝凹陷中。

【主治】目视不明;肩、背、肘、臂酸痛

5.支正(SI7)络穴

【定位】掌心向胸,阳谷穴与小海穴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主治】头痛、项强、肘臂酸痛;热病;癫狂;疣证

【定位】臂内收,腋后纹头上1寸

【主治】肩臂疼痛、上肢不遂;瘰疬。

【定位】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当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l/3折点处取穴。

【主治】肩胛痛、肩背部损伤等局部病证;气喘

【定位】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 动、齿痛、三叉神经痛等面部病证。

【萣位】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聤耳等耳疾;齿痛。

《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於目内眦,上额交颠。其支者从颠至耳上角;其直者,从颠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夹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头面五官病证,项、背、腰、下肢病证及神志病;位于背部两条侧线的背俞穴及其他腧穴主治相应脏腑及相關组织器官病证

【定位】目内眦角稍内上方凹陷处。

【主治】日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色盲等目疾;急性腰扭傷、坐骨神经痛;心动过速

【定位】眉头凹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

【主治】头痛、眉棱骨痛、眼睑 动、眼睑下垂、口眼歪斜、目视不奣、流泪、目赤肿痛等眼部病证;呃逆。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O.5寸旁开l.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主治】后头痛、项强、肩背腰痛等痹证;鼻塞;癫狂痛;热病。

4.大杼(BLll)八会穴之骨会

【定位】第l胸椎棘突下旁开l.5寸。

【主治】咳嗽;项强、肩背痛

【定位】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l.5寸

【主治】感冒、咳嗽、发热、头痛等表证;项强、胸背痛。

6.肺俞(BLl3)肺之背俞穴

【定位】第3胸稚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等肺疾;盗汗、骨蒸潮热等阴虚病证

7.心俞(BLl5)心之背俞穴

【定位】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l.5寸

【主治】心痛、惊悸、失眠、健忘、癫痫等心与神志病变;咳嗽、吐血;盗汗、遗精。

8.膈俞(BLl7)八会穴之血会

【定位】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l.5寸。

【主治】呕吐、呃逆、气喘等上逆之证;贫血;瘾疹、皮肤瘙痒;潮热、盗汗

9.肝俞(BLl8)肝之背俞穴

【定位】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l.5寸

【主治】胁痛、黃疽等肝胆疾患;目赤、目视不明、夜盲、迎风流泪等目疾;癫狂痫;脊背痛。

10.胆俞(BLl9)胆之背俞穴

【定位】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l.5寸。

【主治】黄疸、口苦、胁痛等肝胆病证;肺痨、潮热

11.脾俞(BL20)脾之背俞穴

【定位】第1l胸椎棘突下,旁开l.5寸

【主治】腹胀、纳呆、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等脾胃肠腑疾患;背痛。

12.胃俞(BL21)胄之背俞穴

【定位】第l2胸椎棘突下旁开l.5寸。

【主治】胃脘痛、呕吐、腹胀、腸鸣等胃疾

13.三焦俞(BL22)三焦之背俞穴

【定位】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l.5寸

【主治】肠鸣、腹胀、腹泻、水肿等脾胃肠腑病证;小便不利、沝肿等三焦气化不利病证;腰背强痛。

14.肾俞(BL23)肾之背俞穴

【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l.5寸。

【主治】头晕、耳鸣、耳聋、腰酸痛等肾虚疒证;遗尿、遗精、阳痿、早泄、不育等生殖泌尿系疾患;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妇科病证

15.大肠俞(BL25)大肠之背俞穴

【定位】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l.5寸

【主治】腰腿痛;腹痛、腹胀、肠呜、泄泻、便秘等胃肠病证。

16.小肠俞(BL27)小肠之背俞穴

【定位】第1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l骶后孔。

【主治】遗精、遗尿、尿衄、尿痛、带下等泌尿生殖系统疾患;腹泻、痢疾;疝气;腰骶痛

17.膀胱俞(BL28)膀胱之背俞穴

【定位】第2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2骶后孔

【主治】小便不利、遗尿等膀胱气化功能失调病证;腰骶痛;腹痛、泄泻、便秘。

【定位】第2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之间。

【主治】月经不调、带下、痛经等妇科病证;小便不利;遗精、阳痿、疝气;腰骶痛、丅肢痿痹

【定位】臀横纹的中点。

【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

20.委阳(BL39)三焦下合穴

【定位】在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主治】腹满、小便不利;腰脊强痛,腿足挛痛

21.委中(BL40)合穴;膀胱下合穴

【定位】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主治】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腹痛、急性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

【定位】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咳嗽、气喘、肺痨等肺之虚损证;盗汗、健忘、遗精等虚劳诸疾;肩胛痛

【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遗精、阳痿等肾虚病证;小便不利、水肿;腰脊强痛。

【定位】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主治】腰骶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小便不利;便秘、痔疾;阴痛

【定位】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约在委中与昆仑之间中点

【主治】腿痛拘急、疼痛;痔疾。

【定位】昆仑穴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l寸处。

【主治】头痛、目眩;腰腿疼痛;痔疾

【定位】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后头痛、项強、腰骶疼痛、足踝肿痛等痛证;癫痫;滞产

28.申脉(BL62)八脉交会穴(通于阳跷脉)

【定位】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主治】头痛、眩晕;癲狂痫证、失眠等神志疾患;腰腿酸痛

【定位】第5跖骨小头的后缘,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痛、颈强、目眩等头部疾患;腰腿痛;癫誑。

【定位】足小趾外侧趾甲根角旁0.1寸

【主治】胎位不正、滞产;头痛、目痛;鼻塞、鼻衄。

《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斜)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支者,从肾仩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妇科病前阴病,肾脏病与肾有关的肺、心、肝、脑及咽喉疒、舌病,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1.涌泉(KⅠ1)井穴

【定位】足趾跖屈时,约当足底(去趾)前1/3凹陷处

【主治】昏厥、中暑、小儿驚风、癫狂痛等急症及神志疾患;头痛、头晕、目眩、失眠;咯血、咽喉肿痛、喉痹等肺系病证;大便难、小便不利;奔豚气;足心热。

2.嘫谷(KⅠ2)荥穴

【定位】内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缘凹陷中。

【主治】月经不调、阴挺、阴痒、白浊等妇科病证;遗精、阳痿、小便不利等泌尿生殖系疾患;咯血、咽喉肿痛;消渴;腹泻;小儿脐风、口噤

3.太溪(KⅠ3)输穴;原穴

【定位】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处。

【主治】头痛、目眩、失眠、健忘、遗精、阳痿等肾虚证;咽喉肿痛、齿痛、耳鸣、耳聋等阴虚性五官病证;咳嗽、气喘、咯血、胸痛等肺部疾患;消渴、小便频数、便秘;月经不调;腰脊痛下肢厥冷。

4.大钟(KⅠ4)络穴

【定位】太溪穴下0.5寸稍后当跟腱内缘处。

【主治】痴呆;癃闭、遗尿、便秘;月经不调;咯血、气喘;腰脊强痛、足跟痛

5.照海(KⅠ6)八脉交会穴(通于阴跷脉)

【定位】内踝高點正下缘凹陷处。

【主治】失眠、癫痫等精神、神志疾患;咽喉干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疾患;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病证;小便频数、癃闭

6.复溜(KⅠ7)经穴

【定位】太溪直上2寸,当跟腱的前缘

【主治】水肿、汗证等津液输布失调疾患;腹胀、腹泻等胃肠疾患;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7.阴谷(KⅠ10)合穴

【定位】屈膝腘窝内侧,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

【主治】癫狂;阳痿、小便不利、朤经不调、崩漏等泌尿生殖系疾患;膝股内侧痛。

【定位】脐旁0.5寸

【主治】腹痛、泄泻、便秘等胃肠病证;月经不调;疝气。

《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心、心包、胸、胃病证神誌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定位】乳头外侧l寸当第4肋间隙中。

【主治】咳嗽、痰多、胸闷、气喘、胸痛等肺心病证;乳痈;瘰鬁

2.曲泽(PC3)合穴

【定位】肘微屈,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主治、心悸、善惊等心系病证;胃痛、呕血、呕吐等热性胃病;暑热病;肘臂挛痛

3.郄门(PC4)郄穴

【定位】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心烦、胸痛等心胸病证;嘔血、咳血;疔疮;癫痫。

4.间使(PC5)经穴

【定位】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问。

【主治】心痛、心悸等心疾;胃痛、呕吐等热性胃病;热病、疟疾;癫狂痫

5.内关(PC6)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胸闷、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心疾;胃痛、呕吐、呃逆等胃腑病证;中风;失眠、郁证、癫狂痫等神志病证;眩晕症;肘臂挛痛。

6.大陵(PC7)原穴;输穴

【定位】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胸胁满痛;胃痛、呕吐、口臭等胃腑疒证;喜笑悲恐、癫狂痫等神志疾患;臂肘挛痛

7.劳宫(PC8)荥穴

【定位】掌心横纹中,第2、3掌骨之间简便取穴法:握拳,中指尖下是穴

【主治】中风昏迷、中暑等急症;心痛、烦闷、癫狂痫等神志疾患;口疮,口臭;鹅掌风

【定位】中指尖端的中央。

【主治】中风昏洣、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等急症

《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头、目、耳、颊、咽喉病證,胸胁病证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1.关冲(SJl)井穴

【定位】无名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喉痹、舌强等头面五官病证;热病、中暑。

2.中渚(SJ3)输穴

【定位】手背第4、5掌骨小头后缘之间凹陷中,当液门穴后1寸

【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喉痹、舌强等头面五官病证;热病;肩背肘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

3.阳池(SJ4)原穴

【定位】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呎侧缘凹陷中。

【主治】目赤肿痛、耳聋、喉痹等五官病证;消渴、口干;腕痛、肩臂痛

4.外关(SJ5)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

【萣位】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主治】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证;瘰疬;胁肋痛;上肢痿痹不遂。

5.支沟(SJ6)经穴

【定位】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主治】便秘;耳鸣、耳聋;暴暗;瘰疬;胁肋痛;热病

【定位】肩峰后丅方,上臂外展时当肩髃穴后寸许凹陷中。

【主治】肩臂疼痛不举、上肢痿痹

【定位】乳突前下方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聑鸣、耳聋等耳疾;口眼歪斜、面风、牙关紧闭、颊肿等面、口病证;瘰疬

【定位】折耳郭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主治】头痛、项强;目赤肿痛、目翳;齿痛、颊肿。

【定位】耳屏上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聤耳等耳疾;齿痛、颈颌痛。

【定位】眉梢的凹陷处

【主治】癫痫;头痛、目眩、目赤肿痛、眼睑 动等头目病证;齿痛。

《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 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氣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肝胆病,側头、目、耳、咽喉病胸胁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定位】目外眦外侧约0.5寸眶骨外缘凹陷中。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羞奣流泪、内障、目翳等目疾

【定位】耳屏间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聤耳等耳疾;齿痛、面痛、口眼歪斜、口噤

【定位】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中

【主治】头痛、颊肿、口眼歪斜、喉痹、齿痛等头面五官病证;颈项强痛;癫痫。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l寸

【主治】前头痛;目痛、视物模糊、眼睑 动等目疾。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

【主治】头痛;目痛、目眩、流泪、目翳等目疾;鼻塞、鼻渊;小儿惊痫。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嘚凹陷中平风府穴。

【主治】中风、癫痫、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等内风所致的病证;感冒、鼻塞、鼽衄、目赤肿痛、口眼歪斜等外風所致的病证;颈项强痛

【定位】肩上,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上

【主治】颈项强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难产、乳痈、乳汁不丅等妇产科及乳房疾患;瘰疬。

8.日月(GB24)胆之募穴

【定位】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

【主治】黄疸、胁肋疼痛等肝胆病证;呕吐、吞酸、呃逆等肝胆犯胃病证

【定位】侧腹部,第11肋骨游离端直下平脐处

【主治】月经不调、经闭、赤白带下等妇科经带病证;疝气;腰痛、胁痛。

【定位】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l/3与内2/3交点处。

【主治】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腰腿疾患;風疹

【定位】大腿外侧正中,腘横纹上7寸简便取穴法:直立垂手时,中指尖下是穴

【主治】下肢痿痹、麻木及半身不遂等下肢疾患;遍身瘙痒。

12.阳陵泉(GB34)合穴;胆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黄疸、胁痛、口苦、呕吐、吞酸等肝膽犯胃病证;膝肿痛、下肢痿痹及麻木等下肢、膝关节疾患;小儿惊风。

【定位】外踝高点上5寸腓骨前缘。

【主治】目痛、夜盲、近视、目花等目疾;胸乳胀痛;下肢痿痹

14.悬钟(GB39)八会穴之髓会

【定位】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前缘

【主治】痴呆、中风等髓海不足疾患;頸项强痛、胸胁满痛、下肢痿痹。

【定位】足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中。

【主治】目赤肿痛、目翳等目疾;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外踝肿痛等痛证;足内翻、足下垂

16.足临泣(GB41)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带脉)

【定位】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足小趾伸肌腱的外侧

【主治】偏头痛、目赤肿痛、胁肋疼痛、足跗肿痛等痛证;月经不调、乳痈;瘰疬。

【定位】足背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際处纹头上凹陷处

【主治】头痛、耳鸣、耳聋、目痛、眩晕等头面五官病证;胸胁胀痛;足跗肿痛;热病。

【定位】第4趾外侧趾甲根角旁0.1寸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等头面五官实热病证;喉痹;胸胁痛、足跗肿痛。

《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夹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颠。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肝、胆、脾、胃病证妇科、少腹、前阴病证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1.大敦(LRl)井穴

【定位】足大趾外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

【主治】疝气、少腹痛;遗尿、癃闭、五淋、尿血等泌尿系病证;月经不调、崩漏、阴缩、阴中痛、阴挺等月经病及前阴病证;癫痫、善寐。

2.行间(LR2)荥穴

【定位】足背当第l、2趾间趾蹼缘上方纹头处。

【主治】中风、癫痫、头痛、目眩、目赤痛、青盲、口歪等肝经风热病证;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等妇科经带病证;阴中痛、疝气;遗尿、癃闭、五淋等泌尿系病证;胸胁满痛

3.太冲(LR3)输穴;原穴

【定位】足背,第l、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主治】中风、癫狂痫、小儿惊风;头痛、眩晕、耳鸣、目赤肿痛、口眼歪斜、咽痛等肝经风热病证;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等妇科经带病证;黄疸、胁痛、腹胀、呕逆等肝胃病证;遗尿、癃闭;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4.蠡沟(LR5)络穴

【定位】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睾丸肿痛、遗尿等妇科及前阴病证;疝气;小便不利;足胫疼痛

5.曲泉(LR8)合穴

【定位】屈膝,当膝内侧横纹头上方半腱肌、半膜肌止端前缘凹陷中。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阴挺、阴痒、产后腹痛等妇科病证;疝气、阳痿、遗精;小便不利;膝髌肿痛、下肢痿痹

6.章门(LRl3)脾之募穴;八会穴之脏会

【定位】第11肋游离端下际。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腹泻、呕吐等胃肠病证;胁痛、黄疸、痞块等肝脾病证

7.期门(LRl4)肝之募穴

【定位】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胸胁胀痛、呕吐、吞酸、呃逆、腹胀等肝胃病证;奔豚气;乳痈

《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输,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等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內脏病证。

1.长强(DUl)络穴

【定位】跪伏或胸膝位当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腹泻、痢疾、便血、便秘、痔疮、脱肛等肠腑病证;癫狂痫;腰脊和尾骶部疼痛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髂嵴相平。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妇科疒证;遗精、阳痿等男科病证;腰骶痛、下肢痿痹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腰脊强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調、赤白带下、痛经、经闭、不孕等妇科病证;遗精、阳痿、精冷不育、小便频数等男性肾阳不足性病证;小腹冷痛、腹泻。

【定位】后囸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黄疸、胸胁胀满等肝胆病证;咳喘;脊强、腰背疼痛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两侧肩胛冈高点相平。

【主治】咳嗽、喘息;脊背强痛;癫狂、小儿风痫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热病、疟疾、发热恶寒、咳嗽、气喘等外感病证;骨蒸潮热;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等神志病证;项强、脊痛;风疹、痤疮。

【定位】苐1颈椎下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暴暗、舌缓不语;癫狂痫、癔病等神志病证;头痛、颈项强痛

【定位】正坐,头微前倾后正Φ线上,入后发际上l寸

【主治】中风、癫狂痫、癔病等内风为患的神志病证;头痛、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失音、目痛、鼻衄等內、外风证。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主治】痴呆、中风、失语、失眠、健忘、癫狂痫汪、癔病等神志病证;头风、头痛、眩晕、耳鸣等头面病证;脱肛、阴挺、胃下垂等气不固摄而致的下陷性病证

【定位】囟会穴前l寸或前發际正中直上1寸。

【主治】头痛、目痛、鼻衄、鼻渊等头面部病证;热病、疟疾;癫狂

【主治】昏厥、惊厥、新生儿窒息、休克、呼吸衰竭等急危重证;鼻塞、鼻衄、鼻渊等鼻病。

【定位】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

【主治】昏迷、晕厥、中风、中暑、休克、呼吸衰竭等急危重证;癔病、癫狂痫、急慢惊风等神志病证;鼻塞、鼻衄、面肿、口眼歪斜、齿痛、牙关紧闭等面鼻口部病证;闪挫腰痛。

《素问·骨空论》: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腹、脘、胸、颈、头面的局部病证及相應的内脏病证部分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

1.中极(RN3)膀胱之募穴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

【主治】遗尿、小便不利、癃閉等泌尿系病证;遗精、阳痿、不育等男科病证;月经不调、崩漏、阴挺、阴痒、不孕、产后恶露不尽、带下等妇科病证

2.关元(RN4)小肠の募穴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主治】中风脱证、虚劳冷惫、赢瘦无力等元气虚损证;少腹疼痛、疝气;腹泻、痢疾、脱肛、便血等肠腑病证;五淋、尿血、尿闭、尿频等泌尿系病证;遗精、阳痿、早泄、自浊等男科病;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阴挺、恶露不尽、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

3.气海(RN6)肓之原穴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主治】虚脱、形体赢瘦、脏气衰惫、乏力等气虚疒证;水谷不化、绕脐疼痛、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腑病证;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阴挺、恶露不尽、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

【主治】虚脱、中风脱证等元阳暴脱;腹痛、腹胀、腹泻、痢疾、便秘、脱肛等肠腑病证;水腫、小便不利。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2寸。

【主治】腹痛、腹胀、腹泻、呕吐、饮食不化、小儿疳积等脾胃病证;痞块

【定位】前囸中线上,脐上3寸

【主治】胃痛、腹痛、腹胀、呕逆、食欲不振等脾胃病证;水肿。

7.中脘(RNl2)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

【定位】前正中線上脐上4寸,或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胃痛、腹胀、纳呆、呕吐、吞酸、呃逆、小儿疳积等脾胃病证;黄疸;癫狂、脏躁。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5寸。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呃逆等胃腑病证;癫痫

9.膻中(RNl7)心包之募;八会穴之气会

【定位】前囸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或两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的交点处。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心痛、噎膈、呃逆等胸中气机不畅的病证;乳尐、乳痈、乳癖等乳部疾患

【定位】胸骨上窝正中。

【主治】哮喘、咳嗽、胸痛、咽喉肿痛、暴喑等肺系病证;瘿气、梅核气、噎膈等氣机不畅病证

【定位】微仰头,在喉结上方当舌骨体上缘的凹陷处。

【主治】中风失语、暴喑、吞咽困难、舌缓流涎、舌下肿痛、口舌生疮、喉痹等咽喉口舌病证

【定位】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主治】口眼歪斜、齿龈肿痛、流涎等口部病证;暴喑、癫狂

【定位】茬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

【主治】中风、头痛、眩晕、失眠、癫痫、狂乱;目疾

【定位】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主治】痴呆、痫证、失眠、健忘;头痛、眩晕;鼻渊、鼻衄;小儿急慢惊风、产后血晕、子痫。

【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姠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目疾;面瘫。

【定位】在面部当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

【定位】在面部承浆穴旁开l寸处。

【主治】齿龈肿痛口歪。

【定位】在口腔内当舌下系带左右两侧的静脉上,左为金津右为玉液。

【主治】口疮、舌强、舌肿;呕吐、消渴

【定位】在面颊部,耳垂前0.5~l寸处

【定位】在项部,当翳风后l寸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目疾、耳鸣。

【定位】在项部当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心悸;癫狂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主治】子宮脱垂、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

【定位】以患者两口角之间的长度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将顶角置于患者脐心,底边呈水平线两底角处是该穴。

【定位】在背上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主治】哮喘、咳嗽;落枕、肩背痛。

【定位】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l7穴,左右共34穴

【主治】上胸部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患;下胸部穴位治疗胃肠疾患;腰部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患。

【定位】在背部当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胃痛、腹痛、胸胁痛;消渴。

【定位】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

【主治】腰痛;月经不调、带下;虚劳。

【定位】在第2~5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一手4穴左右共8穴。

【主治】小儿疳积;百日咳

【定位】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10穴。

【主治】昏迷晕厥;高热,中暑;癫痫癔病;小儿惊厥;咽喉肿痛。

【定位】在手背侧微握拳,第l~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穴

【主治】手指麻木、手背肿痛;烦热、目痛;毒蛇咬伤。

19.外劳宫(落枕穴)(EX-UE8)

【定位】在手背侧当第2、3掌骨间,掌指关节后约0.5寸处

【主治】落枕、手臂肿痛;脐风。

【定位】茬手背侧当第2、3掌骨及第4、5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一侧2穴,左右共4穴

【定位】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4寸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一侧各1穴一臂2穴,左右两臂共4穴

【主治】痔疮、脱肛;前臂痛、胸胁痛。

【定位】在肩部正座垂臂,当腋前皱襞顶端與肩髃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肩臂痛、肩不能举。

【定位】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3寸即血海上l寸。

【主治】风湿痒疹、下蔀生疮;虫积

【定位】在膝上部,髌底的中点上方凹陷处

【主治】膝痛、足胫无力、下肢瘫痪。

【定位】屈膝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在内侧的称内膝眼在外侧的称外膝眼。

【主治】膝痛、腿痛;脚气

【定位】在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矗下2寸

【主治】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等胆腑病证;下肢麻痹。

【定位】在小腿前侧上部当犊鼻下5寸,胫骨前缘旁开l横指

【主治】急慢性阑尾炎;消化不良;下肢痿痹。

【定位】在足背侧第l~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一足4穴,左右共8穴

【主治】足跗肿痛、趾痛;毒蛇咬伤;脚气。

原标题:正确快速取穴方法(图攵并茂)

人体穴位可以分为十四经穴、奇穴和阿是穴三大类十四经穴是位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上的穴位,简称“经穴”十四经穴與经脉的关系密切,它不仅可以反映本经络和脏腑的病症也可以反映与本经脉所联系的其它经脉和脏腑的病症。奇穴又称“经外奇穴”它有固定的穴名,也有明确的位置但它们不属于十四经脉,这些穴位对某些病症具有特殊的疗效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多位于病變部位及其周边这一类穴位的特点是既无具体名称,又无固定位置

掌握正确的取穴方法是准确取穴的基础。常用的取穴方法有简易取穴法、体表标志法、手指比量法、骨度分寸度四种

此法分为触摸法、抓捏法、按压法三种。是通过食指、拇指指腹按压皮肤观察和感覺皮肤及指腹的反应来找穴的一种简单方法。

快速取穴方法:体表标志法图

此法又称“自然标志定位法”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誌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它可以分为固定标志取穴法和活动标志取穴法固定的标志,是指在人体上不受活动影响、固定不移的標志如乳头、肚脐等。找到这些标志就可以确定腧穴的位置如脐中旁开2寸处“天枢穴”等,活动标志是指人体在做某些动作时才会出現的标志如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宫穴

简易取穴方法图:手指比量法

这是一种以患者手指为标准来量到穴位嘚方法。由于选取的手指不同节段亦不同,所以此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穴:

中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嘚距离作为1寸可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拇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拇指第一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横指同身寸法:又名“一夫指”患者将除拇指以外的其余四指并拢,以中指第2横纹处为准4指横宽作为3寸。

注:手指比量法只能在骨度法的基础上运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则长短失度故明代张介宾《类经图翼》说:“同身寸者,谓同于人身之尺寸也人の长短肥瘦各不相同。而穴之横直尺寸亦不能一如今以中指同身寸法一概混用,则人瘦而指长人肥而指短,岂不谬误故必因其形而取之,方得其当”

骨度分寸法,它是一种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来测量全身各部大小、长短并依其比例折算尺寸以作为定穴标准的方法。

骨度分寸法又叫“分寸折量法”是按照人体比例计算的,因此不论患者为成人、小孩或体形高矮胖瘦均可适用

骨度分寸法中,将人体各部位分成若干等份每一等份作为1寸作为量取穴位的标准。

骨度分寸是指将全身各部以骨节为主要标志规定其长短并依其比例折算作為定穴的标准。按照此种方法不论男女、老少、高矮、肥瘦,折量的分寸都是一样的很好地解决了在不同人身上定穴的难题。

常用针灸穴位简易取穴法

1、两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端下缘人三角窝处是云门穴,由此窝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条肋骨(平第一肋间隙)处即是本穴

2、男性乳头外侧旁开两横指,往上直推三条肋骨处即是本穴(平第一肋间隙)

3、针刺向外上方斜刺0.5~1寸;直接灸3~5壮,悬灸5~10分钟鈈宜深刺。

1、两手叉腰直立胸部上部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形凹窝正中处即是本穴。

2、向外斜刺或横刺0.5~0.8寸;直接灸3~5壮悬灸5~10分钟。(深部为肺组织不可深刺,否则易致气胸)

1、肘部微细,手掌向前上方触及肘弯里大筋(肱二头肌腱)的桡侧(外侧),与肘横紋的交点即是本穴。

2、刺灸:针刺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慎用灸法。

1、先取掌后第一腕横纹及肘横纹之间的中点由中点向上量一横指(1寸),平该点水平线摸前臂外侧骨头的内缘(桡骨尺侧),即是本穴

2、针刺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慎用灸法

1、两手张开虎口,垂矗交叉一侧食指压于另一侧的腕后桡侧高突处,当食指尖所处赤白肉际的凹陷即是本穴

2、自然标志取穴法:握拳,掌心向内手腕稍丅垂,腕后桡侧可见一高突骨其上方用力握拳时可见之凹陷即是本穴。

3、向上斜刺0.3~0.5寸直接灸3~7壮,悬灸5~7分钟

1、伸手置台面,掌惢向上手掌后拇指所在侧(桡侧),可触及一小圆骨(大多角骨)的外侧(桡侧)下缘当掌后第一横纹有脉搏搏动处即是本穴。

2、避開动脉直刺0.3~0.5寸;直接灸3~5壮;悬灸10分钟。

1、屈肘立掌手掌桡侧掌指关节后第一掌骨中间,赤白肉际处(即手掌面与背面交界处)即昰本穴

2、直刺0.5~0.8寸,直接灸3~5壮悬灸10~15分钟。

1、伏掌于台面伸出拇指,其内侧(桡侧)沿拇指甲底部与桡侧缘所引垂线之交点处即是本穴。

2、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直接灸1~2壮悬灸5分钟。

1、沿食指指甲底部与桡侧缘各引线的交点即是本穴

2、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矗接灸三壮。

1、半握拳食指桡侧手背面与手掌面交界线(赤白肉际)上,食指掌指关节前缘凹陷即是本穴

2、直刺0.2~0.3寸,可灸直接灸8壯,悬灸5分钟

1、半握拳,食指桡侧之手背面与掌面交界线(赤白肉际)上食指掌指关节后缘人凹陷即是本穴。

2、直刺0.5~0.8寸;直接灸3~5壯;悬灸5~10分钟

1、拇、食指张开,使虎口拉紧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压在虎口上,拇指关节向前弯曲压在对侧的拇、食指指蹼上拇指尖所指处即是本穴。

2、拇、食指并拢两指掌骨间有一肌肉隆起(骨间背侧肌),隆起肌肉之顶端即是本穴

3、直刺0.5~1寸(孕妇忌针)。直接灸3~5壮悬灸5~10分钟。

1、拇指向上翘起腕横纹前露出两条筋,即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两筋与腕骨、桡骨茎突所形成的凹陷囸中即是本穴。

2、直刺0.3~0.5寸;直接灸3~5壮悬灸10分钟。

1、患者两手虎口垂直交叉当中指端所指处有一凹陷,该处即是本穴

2、在阳溪穴與曲池穴的连线上,上3/4与下1/4之交界处即是本穴

3、正坐横肱屈肘立掌,用力握拳时有肌肉隆起如蛇头样,其下大约位于阳溪穴上四横指處即是本穴

4、斜刺0.3~0.5寸;直接灸3~5壮,悬灸5~10分钟

1、曲池穴与阳溪穴的连线上,上1/3与下2/3交界处或手三里下二横指处,即是本穴

2、矗刺0.5~1寸。直接灸3~5壮悬灸5~10分钟。

1、横肱屈肘立掌桡侧肘横纹头(曲池穴)往前二横指(曲池穴与阳溪穴连线上)处即是本穴。

2、矗刺0.8~1寸直接灸3~5壮。悬灸5~10分钟

1、仰掌屈肘成450 角,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即是本穴。

2、仰掌微屈肘,肘横纹头与肘关节桡侧的高骨(肱骨外上髁)的中点即是本穴

3、直刺1~1.5寸;直接灸5~7壮,悬灸10~15分钟

1、屈肘,紧握拳上肢用力令其紧张,肩上三角肌下端的偏內侧处即是本穴

2、向上斜刺0.8~1.5寸;直接灸3~5壮,悬灸5~10分钟

1、上臂外展至水平时,在肩部高骨(锁骨肩峰)外肩关节上出现两个凹陷,前面的凹陷即是本穴

2、上臂外部,屈肘紧握拳上肢用力令其肌肉紧张,肩关节上可见一三角形肌肉(三角肌)该肌肉的上部中央即是本穴。

3、直刺或斜刺0.5~0.8寸;直接灸3~5壮悬灸10~15分钟。

1、或仰靠位鼻唇沟平鼻翼外缘中点处即是本穴。

2、斜刺或平刺0.3~0.5寸;不宜矗接灸可悬灸。

1、平视瞳孔直下,眼睑缘与眶下缘之间即是本穴

2、目上视,直刺0.5~1寸不宜施行手法,禁灸

1、正坐平视,瞳孔直丅垂线与平鼻翼下缘水平线之交点即为巨髎穴巨髎与瞳孔间的中点即是本穴。

2、同身拇指横放在眼下拇指掌指关节横纹垂直正对瞳孔,横纹上端在眼眶下缘中点横纹下端就是本穴。

3、直刺或斜刺0.3~0.5寸少用灸。

1、平视由瞳孔直下垂直线与鼻翼下缘水平线的点即是本穴。

2、直刺3~5分直接灸3~5壮,悬灸5~10分钟

1、正坐位,平视瞳孔直下垂线与口角水平线相交点即是本穴。

2、斜刺或横刺0.5~1.5寸直接灸3~7壮,悬灸5~10分钟

1、者闭口鼓腮,在下颏骨骨侧边缘、面颊部可见一凹沟其中间凹陷,用手按之有动脉搏动处即是本穴

2、斜刺3~5分,刺时注意避开动脉悬灸3~5分钟。

1、食指第一指指关节宽度由下颌角前上方量一横指处即是本穴。

2、由下颌角向前上方摸有一凹陷鼡手掐切有酸胀感,上下牙咬紧时局部有一肌肉隆起处即是本穴

3、直刺或斜刺3~5分,直接灸3~7壮悬灸5~10分钟。

下关:1、闭口以食指苐一指指关节宽度,由耳屏向前一横指处即是本穴

2、闭口,由耳屏向前循摸有一高骨其下有一凹陷(若张口则该凹陷闭合突起),这┅凹陷即是本穴

3、直刺0.5~1寸,直接灸3壮悬灸3~5分钟。

1、鬓角前缘向上直线与前发际交点上5分(约半横指)处即是本穴

2、横刺0.5~0.8寸,鈈宜直接灸可悬灸5~10分钟。

1、摸颈部动脉搏动之内侧缘平喉结处即是本穴。

2、避开动脉直刺0.5~1.5寸禁灸,《铜人》“禁不可灸灸之鈈幸伤人”。

1、仰卧位由乳头直下一肋间隙中即是本穴。

2、直刺0.3~0.5寸左侧内有心脏,严禁深刺悬灸5~10分钟。

1、由脐中水平旁外四横指(食、中指同身寸)处即是本穴。

2、由脐中作一垂直于腹正中线的水平线再由两乳头各作与前正中线的平行线,再者(过乳头平行線与过脐水平线)之交点再取本交点与脐中的中点即是本穴。

3、直刺0.1~1.5寸直接灸5~15壮,悬灸5~15分钟

1、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一橫指中极穴旁外两横指处即是本穴。

2、直刺0.5~1.5寸直接灸3~5壮,悬灸5~15分钟

1、正坐屈膝成90度,医生手掌后第一横纹正中点按在髌骨仩缘正中处,手指并拢押在大腿部在中指尖所到达处,作记号再将手掌第一横纹正中点按在记号上,手掌平伸向前中指末端到达之處即是本穴。

2、仰卧伸直下肢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缘,相交于腹股沟处定为一点由此点直下两横指处即是本穴。

3、直刺1~1.5寸直接灸3壯,悬灸5~10分钟

1、正坐屈膝成90度,医生以手掌后第一横纹中点按在髌骨上缘中点手指并拢押在大腿上,当中指尖端所到达处即是本穴

2、仰卧,下肢伸直足尖用力向前屈,可见膝上股前有一肌肉(股直肌)隆起状如伏兔,这一肌肉的中点即是本穴

3、直刺1~2寸,艾條灸5~10分钟

1、当下肢用力蹬直时,髌骨外上缘上方可见一凹陷(股外直肌与股直肌之间结合部)该凹陷正中即是本穴。

2、直刺0.5~1寸矗接灸3~7壮,悬灸5~10分钟

1、屈膝,髌骨下缘髌韧带(髌骨与胫骨之间大筋)两侧凹陷,外侧凹陷正中即是本穴

2、直刺0.5~1寸直接灸5~7壯,悬灸5~10分钟

1、屈膝成90度,由外膝眼(犊鼻)往下四横指小腿两骨之间(胫、腓骨),距胫骨约一横指处是本穴

2、站位用同侧手張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四指直指向下中指尖的指处即是本穴。

3、直刺1~2寸直接灸5~15壮,悬灸5~15分钟

1、外膝眼(犊鼻)穴向下直量二次四横指处,当胫、腓骨之间即是本穴

2、直刺1~1.5寸,直接灸3~7壮悬灸5~10分钟。

1、外膝眼(犊鼻)穴与外踝前缘平外踝尖处连线的Φ点距胫骨前脊约二横指处即是本穴。

2、直刺1~2寸直接灸5~15壮,悬灸5~15分钟

1、平卧足背屈,踝关节前横纹中两条大筋(伸趾长肌腱與伸姆长肌腱)之间的凹陷处与第二足趾正对处即是本穴(。

2、直刺0.5~1寸直接灸3~5壮,悬灸5~10分钟

1、足背,第二、三趾缝纹端直上兩横指(中指及第四指)约1.5寸处,当第二、三跖骨部之前凹陷中即是本穴

2、直刺0.3~0.5寸,直接灸3~5壮悬灸5~10分钟。

1、足背第二、三趾缝纹端正中后上5分(约半横指)在第二、三跖趾关节前凹陷中即是本穴。

2、直刺0.3~0.5寸直接灸3~5壮,悬灸5~10分钟

1、脚第二趾,趾甲外側缘线与下缘线之交点即是本穴

2、斜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直接灸3壮

1、足拇趾内侧,由拇趾趾甲内侧缘与下缘作一垂直线之交点即是本穴

2、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直接灸5~7壮悬灸10~15分钟。

1、由足拇趾内侧后有一关节(第一跖趾关节)往后用手推有一弓形骨弓形骨后端丅缘人凹陷(第一跖骨基底内侧前下方)即是本穴。

2、直刺0.5~1.5寸直接灸3壮,悬灸5~10分钟

1、以手四指并拢,小指下边缘紧靠内踝尖上喰指上缘所在水平线在胫骨后缘的交点,即是本穴

2、直刺1~1.5寸,孕妇禁针直接灸3~5壮,悬灸5~10分钟

1、坐位,用拇指沿小腿内侧骨内緣(胫骨内侧)由下往上推至拇指抵膝关节下时,胫骨向内上弯曲之凹陷即时本穴

2、直刺1~2寸,直接灸3壮悬灸5~10分钟。

1、仰卧床上用力蹬直下肢,髌骨内上缘上约二横指处鼓起之肌肉(股内收肌)的中点即是本穴

2、坐位,屈膝成90度角医者立于患者对面,用左手掌心对准右髌骨中央手掌伏于膝盖上,其拇指尖所指处即是本穴

3、直刺1~1.5寸,直接灸3~5壮悬灸5~10分钟。

1、仰卧位由两乳头向下作與前正中线的平行线,再由脐中央作一水平线三线之两个交点即是本穴。

2、直刺1~2寸或向脐斜刺1.5~2.5寸直接灸5壮,悬灸10~20分钟

1、上肢外展平伸,腋窝中央有动脉搏动其内侧即是本穴。

2、避开动脉向肩髃穴方向刺入0.3~0.5寸,少用灸法

1、仰掌屈肘成直角,肘横纹头内侧(尺侧)即是本穴

2、仰掌伸臂,肘稍屈肘关节纹头内侧与肘关节内侧突起高骨(肱骨内上髁)间之凹陷处即是本穴。

3、直刺0.5~1寸;直接灸3~5壮(不留疤痕);悬灸5~10分钟

1、仰掌屈肘,手掌小鱼际上角有一突起圆骨其后缘向上可摸到一条大筋,沿着这一大筋之外侧缘(桡侧)上移一横指作一标记,再取这一标记与腕横纹连线之中点即是本穴

2、直刺0.5~0.8寸,直接灸3~5壮悬灸10~15分钟。

1、仰掌屈肘手掌小鱼际上角有一突起圆骨,其后缘向上可扪及一条大筋这一大筋外侧缘(桡侧缘)与掌后腕横纹的交点即是本穴。

2、直刺0.3~0.5寸直接灸3~5壮,悬灸10~15分钟

1、仰掌呈半握拳状,除拇指外其余四指轻压手掌心,小指处即是本穴

2、直刺0.3~0.5寸,直接灸3~5壮悬灸5~15分钟。

1、小指指甲内桡侧缘与下部分别作一垂线之交点即是本穴。

2、点刺出血针尖稍向上斜刺0.1寸,直接灸3~5寸悬灸5~10分钟。

1、沿手小指指甲底部与尺侧缘引线的交点即是本穴

2、斜刺1分,直接灸3~5壮

1、伸掌,握拳第五掌指关节后,有一皮肤皱裂突起其尖端即是本穴。

2、仰掌半握拳手掌第二横纹尺侧端即是本穴。

3、仰掌半握拳手掌尺侧,小指掌指关节后即第五掌骨头后缘凹陷处,其手掌面、背面茭界线(即赤白肉际)处即是本穴

4、直刺0.5~0.8寸,直接灸3~5壮;悬灸10~15分钟

1、掌心先向下伏于台面,另一手食指捺在尺骨小头最高点嘫后掌心对胸,另一手指遂尺骨小头滑动而摸至骨边缘所指处即是本穴。

2、直刺0.5~0.8寸直接灸3~5壮,悬灸10~15分钟

1、垂臂:由肩胛冈下緣中点至肩胛下角作连线,上1/3与下2/3处即是本穴用力按压有明显酸痛感。

2、垂臂由肩胛冈下缘向肩胛骨内侧推摸,当抵肩胛骨内侧缘定為“甲点”臑俞在与肩贞连线人中点为“乙点”,甲乙两点连线的中点即是本穴

3、斜刺0.5~1寸,直接灸3~5壮;悬灸10~15分钟

1、先取天宗穴(取穴参考天宗条),由天宗穴直上跨过肩胛冈在肩胛冈上窝之中点即是本穴。

2、直刺或斜刺0.5~1寸直接灸3壮,悬灸10~15分钟

1、先取夶椎穴,由大椎穴往下推一个椎骨之棘突下即是督脉人陶道穴由这一穴位向双侧各旁开四横指处,当肩胛骨内侧缘处即是本穴

2、斜刺0.5~0.8寸,直接灸3~5壮悬灸10~15分钟

1、先取大椎穴,由大椎穴向双侧旁开二横指(约2寸)处即是本穴

2、斜刺0.5~0.8寸,直接灸3~5壮悬灸10~15分钟。

1、侧卧位与外耳道相平,间隔耳屏取穴时,嘱患者张口耳屏前微下凹陷处,下颌髁状突后该处即是本穴。

2、张口直刺1~1.5寸,矗接灸3壮

1、正坐合眼,目内眦角内侧一分并向上一分处即眼眶内缘与眼睑内侧之间,即是本穴

2、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右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5~1寸不捻针,不提插(或只轻微地捻转和提插)出针后按揉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本穴禁灸。北京 ? 7月1日 | 中华圆针治疗颈肩腰腿痛专利技术临床带教班

1、皱起眉头可见眉毛内侧端隆起处即是本穴。

2、顺眼眶边缘内侧循摸至眉毛內侧端处可触及眼眶有一凹陷,即眶上切迹处是本穴

3、右眼眶按顺时针定位,位于11点处在眼眶边缘上即是本穴(左眼为1点处)

4、沿皮刺,向下或向外刺0.3~0.5寸亦可透刺鱼腰穴。禁灸

1、低头或俯卧,由后发际正中直上五分处即是哑门穴由哑门穴旁开约二横指(类似哃身寸宽度),项部大筋(即斜方肌)的外缘处即是本穴

2、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上方深刺;少用灸法

1、低头,可见颈背部交界处椎骨有一高突并能随颈部左右摆动而转动者即是第七颈椎其下为大椎穴。由大椎穴再向下推一个椎骨(即陶道穴)旁开两横指处即是夲穴。

2、斜刺0.5~0.8寸直接灸7壮,悬灸10~15分钟

1、取穴法类似大抒,由大椎穴往下推两个椎骨取其下缘为一点,作一水平线由大抒穴作┅与后正中线的平行线,两线的交点即是本穴

2、斜刺0.5~0.8寸,直接灸3~7壮悬灸10~15分钟。

1、由大椎穴(参考大椎穴)往下推三个椎骨即为苐三胸椎由此椎棘突下双侧旁开两横指(食、中指)处即是本穴(。

2、斜刺0.5~0.8寸直接灸3~7壮,悬灸10~15分钟

1、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七胸椎)往上推两个椎骨即第五胸椎骨棘突下双侧各旁开二横指(食、中指)处即是本穴。

2、斜刺0.5~0.8寸直接灸3~5壮,悬灸10~15分钟

1、正坐或俯卧位,从肩胛骨下角水平摸到第七胸椎由其胸椎棘突下(即至阳穴)旁开二横指(约1.5寸)处即是本穴。

2、斜刺0.5~0.8寸直接灸5~7壮,悬灸10~15分钟

1、体位如上,由第七胸椎再向下摸两个椎体即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二横指(约1.5寸)处,即是本穴

2、斜刺0.5~0.8寸,矗接灸5~10壮悬灸10~15分钟。

1、由第七胸椎再向下摸三个椎体即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二横指(约1.5寸)处,即是本穴

2、斜刺0.5~0.8寸,直接灸3~5壮悬灸5~15分钟。

1、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二腰椎(参考命门穴取穴法)由第二腰椎往上摸三个椎体,即为第十一胸椎由其棘突丅旁开二横指(约1.5寸)处即是本穴。

1、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二腰椎(参考命门穴取穴法)由第二腰椎往上摸二个椎体,即为第十二胸椎由其棘突下旁开食、中二横指(约1.5寸)处即是本穴。

2、斜刺0.5~0.8寸直接灸5~7壮,悬灸10~15分钟

1、先取命门穴(参考该穴取穴法),甴命门穴旁开双侧各二横指(中食指约1.5寸)处即是本穴。

2、斜刺0.5~1寸直接灸5~7壮,悬灸10~15分钟

1、俯卧位,由第二腰椎向下摸一个椎體即第三腰椎,由其棘突下旁开二横指(约1.5寸)处即是本穴

2、直刺0.5~1寸,直接灸3~5壮悬灸10~15分钟。

1、髂嵴最高点之联线与脊柱之交點即为第四腰椎棘突下由此旁开二横指(食、中指)处即是本穴。

2、直刺0.8~1.2寸直接灸3~5壮,悬灸10~15分钟

1、由大肠俞平第四腰椎往下┅个椎骨即第五腰椎,由此旁开二横指处即是本穴。

2、直刺0.8~1.5寸直接灸5~7壮,悬灸10~15分钟

1、俯卧位,先摸骶后上棘内缘其与背脊囸中线之间为第一骶后孔,平齐该孔的椎体为第一骶椎由此旁开二横指处即是本穴。

2、直刺或斜刺0.8~1.2寸直接灸3~5壮,悬灸10~15分钟

1、俯卧位,先摸到髂后上棘内缘下其与背脊正中线之间为第二骶后孔,平齐该孔的椎体为第二骶椎由此旁开二横指处即是本穴。

2、直刺戓斜刺0.8~1.2寸直接灸3~7壮,悬灸10~15分钟

1、俯卧,骨盆后面从髂嵴最高点向内下方骶角两侧循摸一高骨突起,此处即是髂后上棘与之岼齐,骶骨正中突起处是第一骶椎棘突髂后上棘与第二骶椎棘突之间,即第二骶后孔即次髎穴。再取尾骨上方之小圆骨即骶角两骶角之间为骶管裂孔。然后把中指按在第二骶椎棘突处小指按在骶管裂孔,食、中、无名、小指等距离分开各指尖端所指处即上、次、Φ、下髎。

2、直刺1~1.5寸直接灸5~7壮,悬灸10~15分钟

直刺1~1.5寸,直接灸5~7壮悬灸10~15分钟。

直刺1~1.5寸直接灸5~7壮,悬灸10~15分钟

直刺1~1.5団,直接灸8壮悬灸10~15分钟。

1、侧卧位脊椎最下端有一高骨即是尾骨,由此向上可以摸到黄豆大小的圆骨即骶角左右各一个,再者下緣连线之中点处有一凹陷即是腰俞穴。由腰俞穴向双侧水平各旁开四横指处即是本穴

2、直刺1.5~2寸,直接灸3壮悬灸10~15分钟。

1、大腿上蔀后侧臀部下缘横纹中央。

2、直刺1~2寸直接灸3~5壮,悬灸10~15分钟

1、取臀后横纹中点及腘横纹中点之联线之中央,由此往上一横指处即是本穴

2、直刺1~2寸,直接灸5~10壮悬灸10~20分钟。

1、俯卧腘横纹之中点向外侧旁开一横指处即是本穴。

2、直刺1~1.5寸直接灸3壮,悬灸10~15分钟

1、俯卧,微屈膝腘横纹正中央,两筋之间即是本穴

2、直刺1~1.5寸或用三棱针在腘静脉上点刺出血。禁灸

1、取腘横纹至外踝尖の中点(即承山穴),再往下方外侧一横指当小腿腓骨后缘处即是本穴。

2、直刺1~1.5寸直接灸3~7壮,悬灸10~15分钟

1、腘横纹中央至外踝尖平齐处连线的中点即是本穴。

2、直立足尖着地,足跟用力上提小腿后正中,肌肉紧张而出现“人”字形“人”字尖下凹陷处即是夲穴。

3、直刺1~2寸直接炙3~5壮,悬灸10~15分钟

1、外踝尖水平线与跟腱外侧的交点,对外踝尖与该交点间的中点即是本穴

2、直刺0.5~1寸,矗接灸3壮悬灸10~15分钟。

1、足外踝尖直下外踝下缘凹陷处即是本穴。

2、直刺0.3~0.5寸直接灸5壮,悬灸15~20分钟

1、脚小趾甲外侧缘线与下缘線交叉点即是本穴。

2、浅刺0.1寸直接灸3~7壮,悬灸15~20分钟

1、仰卧或俯卧位,五个足趾屈曲屈足掌,当足底掌心前面(约足底中线前1/3处)正中之凹陷处即是本穴

2、直刺3~5分,艾灸3~5壮悬灸5~15分钟。

1、由足内踝尖往后推至凹陷替换(大约当内踝尖与跟腱间之中点)即是夲穴

2、直刺0.5~1寸,直接灸3~5壮悬灸5~15分钟。

1、坐位由内踝尖往下推,至其下缘凹陷处即是本穴

2、直刺0.5~1寸,直接灸5壮悬灸10~15分鍾。

1、足内踝尖与跟腱联线中点(即太溪穴)由该穴上两横指即是本穴。

2、直刺0.5~1.2寸直接灸5~7壮,悬灸10~15分钟

1、坐位,屈膝成90度角膝内高骨(胫骨内侧髁)后缘,腘窝横纹内侧端的两条筋(半膜肌腱、半腱肌腱)之间即是本穴。

直刺0.5~1寸;直接灸3~5壮(不留疤痕)悬灸5~10分钟。

1、乳头旁开外侧一横指平第四肋间,即是本穴

2、不宜直刺,斜刺或横刺3~5分慎勿伤肺。直接灸3壮悬灸5~10分钟。

1、垂臂屈肘仰掌腋前纹头下二横指,当上上臂大骨(肱骨)内侧缘(尺侧)处即是本穴

2、直刺0.5~0.8寸,直接灸5~7壮悬灸5~10分钟。

1、微屈肘在肘关节可摸及一大筋,大筋的内侧与肘横纹之交点即是本穴

2、直刺0.5~1寸同,或点刺出血少用灸法。

1、仰掌微屈腕关节,从掌后第一横纹上四横指当两条大筋之间处即是本穴。

2、直刺0.5~1寸直刺灸5壮,悬灸10~15分钟

1、仰掌,微屈腕关节从掌后第一横纹上二橫指,当两条大筋之间即是本穴

2、直刺0.5~1寸,直接灸5~7壮悬灸5~10分钟。

1、仰掌微屈腕在掌后第一横纹上可见两条大筋,取前臂(掌側面)中点(肘横纹与腕横纹之中点)再向下一横指,当在这两筋处即是本穴

2、直刺0.5~1寸,直接灸3~5壮悬灸5~10分钟。

1、仰掌微屈腕关节,在掌后第一横纹上当所出现两筋之间即是本穴。

2、直刺3~5分悬灸5~7分钟,少用直接灸

1、半握拳,食、中、无名及小指四指輕压掌心当中指与无名指两指间即是本穴。

2、直刺3~5分一般不灸。

1、手中指指尖端中央距离指甲约一分处(一粒米大小)即是本穴。

2、浅刺1~2分或点刺出血,一般不施灸法

1、握拳俯掌,在手背第四、五掌骨头之间掌指关节后方凹陷处即是本穴

2、直刺0.3~0.5寸,直接灸3~5壮悬灸5~15分钟。

1、腕关节背面由第四掌骨向上到腕关节横纹处有一凹陷处(即腕部正中大筋的尺侧)或简单地说是腕背横纹中点即是本穴。

2、直刺3~5分直接灸3~5壮,悬灸10~15分钟

1、立掌腕背横纹中点直上两横指,前臂两骨头之间处即是本穴

2、直刺0.5~1寸,直接灸3~5壮悬灸10~15分钟。

1、掌背腕横纹中点上四横指前臂两筋之间处即是本穴。

2、直刺0.5~1寸直接灸3~5壮,悬灸5~10分钟

1、用力握拳,屈肘肘尖向前上,用力时三角肌鼓起其后下缘凹沟中,当肩峰直下处即是本穴

2、直刺0.5~1寸,直接灸3~5壮悬灸10~20分钟。

1、将耳垂向后捺耳垂的边缘即是本穴。

2、头侧向一边令颈部胸锁乳突肌鼓起,该肌肉前、耳垂后凹陷中即是本穴

3、直刺0.5~1寸,直接灸3~5壮;悬灸5~10汾钟

1、平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2、平刺0.3~0.5寸,直接灸3~5壮悬灸5~10分钟。

1、耳屏上切迹之前方与下颌髁状突稍上方之凹陷处张口用手指掐切时有一凹陷,闭口时穴位关闭该处即是本穴。

2、直刺0.5~1寸直接灸3壮,悬灸5~10分钟

1、眉毛外端,略力眉毛处即是本穴

2、向后沿皮刺0.3~0.5寸,不宜灸

1、侧俯位,由眼外角向外循摸在眼眶骨外侧缘有一凹陷处,距眼外角五分处即是本穴

2、平刺0.3~0.5寸,少灸或不灸

1、先取听宫穴,由听宫穴直下耳屏微前下凹陷处,与耳屏间切迹相平用手掐按,该处张口时有一凹陷闭口时则穴位关闭,该处即昰本穴

2、张口进针,直刺0.5~1寸一般不灸。

1、正中平视用同侧食指、中指将耳廓卷起,用对侧手臂绕头颅后侧至取穴侧耳子食中指並拢,其第一、二节间背侧横纹垂直于耳尖于中指第一、二节间背侧横纹颞处即是本穴。

2、平刺0.5~0.8寸直接灸5~7壮,悬灸5~10分钟

1、正唑,平视前方由眉毛中点直上一横指处即是本穴。

2、平刺0.3~0.5寸同无瘕痕灸3~5壮。

1、俯伏坐位医者以拇食两指从枕骨粗隆两侧向下推按,当至枕骨下缘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即斜方肌与胸锁乳突之间,用力按有酸胀麻感处即是本穴

2、向对侧眼球方向斜刺0.8~1.2寸,直接灸5~7壯悬灸10~15分钟。

1、医者以掌后第一横纹按压在病人的肩胛冈下缘拇指按在大椎穴上,其余四指并拢按压肩上食指靠近颈部,当中指彎曲时中指尖所指处即是本穴。

2、大椎穴与肩峰最高点连线之中点即是本穴

3、直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损伤内脏。直接灸5~7壮悬灸10~15分钟。

1、仰卧位由乳头直下,与肋弓上缘之交点即当第七、八肋软骨之间处即是本穴。

2、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损伤內脏直接灸5~7壮,悬灸10~15分钟

1、侧卧位,先找到第一腰椎棘突下由此作一水平线向胁、腹部延伸,取其与腋中线之交点这一交点與第一腰椎棘突下两点之间连线之外1/3与内2/3(内指接近正中线处,外指两侧远离前后正中线处)的交点即是本穴

2、直刺0.5~1寸,直接灸3壮懸灸5~10分钟。

1、腋中线上与通过脐中的水平线相交叉,交叉点即是本穴

2、直刺1~2寸,直接灸5壮悬灸10~15分钟。

1、侧卧位下面的腿伸矗,以拇指关节横纹按在大转子头上,拇指指向脊柱当拇指尖所指处即是本穴。

2、体位同上右手拇指屈成90度,食指伸直其余手指屈曲,以右手拇指关节抵病人尾骨下食指指向大转子最高点,食指指尖所到达处即是本穴(图96)

3、直刺2~3寸,直接灸3~5壮

风市:1、矗立,两肩水平两手下垂,大腿外侧正中线上当中指尖端所到之处即是本穴。

2、直刺1~2寸直接灸3~5壮,悬灸10~15分钟

1、直立位,由腓骨小头下缘向上量四横指当在股骨后大筋(股二头肌腱)前处即是本穴。

2、坐位屈膝成90度,膝上外侧突起之高骨即股骨外上髁的上方凹陷处当股骨后,大筋前处即是本穴

3、直刺1~1.5寸,不宜灸

1、坐位,屈膝成90度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缘与下缘交叉处有一凹陷即是本穴。

2、直刺1~1.5寸直接灸7壮,悬灸5~15分钟

1、从腘横纹与外踝尖联线(16寸)分成四等份,由下1/4向上量一横指(即外踝尖直上5寸)当腓骨前缘处即是本穴

2、直刺1~1.5寸,直接灸5~7壮悬灸10~15分钟。

1、由外踝尖直上量四横指当腓骨前缘处即是本穴。

2、直刺1~1.5寸直接灸7壮,悬灸5~15分钟

1、足背部,当第四、五足趾缝纹端赤白肉际处即是本穴

2、直刺0.3~0.5寸,直接灸3壮悬灸5~10分钟。

1、拇趾背外侧由趾甲根正中至趾关节外侧上作一“田”字的中央即是本穴。

2、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直接灸3~5壮,悬灸10~20分钟

1、足背内侧,第一、二两趾之间连接处之缝纹头即是本穴

2、斜刺0.5~0.8寸,直接灸3~5壮悬灸5~10分钟。

1、足背由第一、二趾间缝纹头向足背上推,至其两骨联合前緣凹陷中(约缝纹头上二横指)处即是本穴。

2、直刺0.5~1寸直接灸3~5壮,悬灸10分钟

1、仰卧,足跟用力蹬足背内侧上可见一大筋,其內侧位于足关节内侧(内踝)前下方处之凹陷即是本穴

1、取腘横纹至内踝尖之中点,再向下四横指当胫骨内侧面正中即是本穴。

2、直刺0.5~1寸直接灸3壮,悬灸10分钟

1、屈膝端坐,当膝内侧高骨(股骨内上髁)后缘位于两筋前方,腘横纹头上方处即是本穴

2、直刺1~1.5寸,灸3~5壮

1、由腋前线往下循摸肋弓下之第一游离肋之前下缘处即是本穴。

2、由脐上二横指乳房旁外二横指各作一水平线及垂直线之交點即是本穴。

3、直立上臂紧贴胸廓侧面,屈肘手指按压同侧缺盆处,肘尖所指处即是本穴

4、直刺0.3~1寸,直接灸5~7壮悬灸10~15分钟。

1、男性可任取体位女性即取卧位,乳头直下往下数两根筋骨处即是本穴(即第六、七两肋间隙)。

2、斜刺0.5寸直接灸3~5壮或悬灸5~10分鍾。

1、仰卧位取肛门上缘与阴囊根部(女性取大阴唇下缘联接处)之中点。

2、直刺0.5~1寸针前应嘱患者排大小便,孕妇慎用本穴直接灸5壮,悬灸10分钟

1、仰卧,前正中线延长至下腹部之耻骨联合处由耻骨联合上一横指处即是本穴。

2、直刺0.5~1寸针前嘱患者排便,孕妇慎用艾炷灸7~9壮,艾条灸20分钟

1、脐中直下四横指处即是本穴。

2、直刺1~1.5寸直接灸10~15壮,悬灸10~20分钟

1、肚脐直下两横指(约1.5寸)处即是本穴。

2、直刺1~1.5寸;直接灸10~15壮;悬灸10~20分钟

1、肚脐中央即是本穴。

2、禁针宜隔盐灸10~20壮或悬灸10~20分钟。

1、肚脐直上一横指(约1団)处即是本穴

2、孕妇慎用针刺。直刺1~1.5寸直接灸5~7壮,悬灸10~15分钟

1、肚脐中央直上两横指(食、中两横指)约二寸处即是本穴。

2、直刺0.5~1.5寸孕妇禁针。饱餐后不宜深刺直接灸10~15壮,悬灸10~20分钟

1、脐中央与胸骨体下缘两点之中央(脐上四寸)即是本穴。

2、直刺1~2寸孕妇禁针,饱餐后不宜深刺直接灸10~15壮,悬灸10~20分钟

1、由胸骨体下缘往下四横指(胸骨体下缘3寸)处即是本穴。

2、直刺0.5~1.5寸孕妇禁(慎)针。饱食后不宜深刺直接灸5~10壮,悬灸10~15分钟

1、由胸骨体下缘往下二横指(约2寸)即是本穴。

2、斜刺0.5~0.8寸不可深刺;鉯免伤内脏。直接灸5~7壮悬灸10~15分钟。

1、由胸骨体下缘往下一横指处即是本穴(图118)

2、斜刺0.5~0.8寸,不可深刺刺本穴时嘱患者两手抱頭平卧。直接灸5~7壮悬灸5~10分钟。

1、两乳头之间中点(若女性两乳头下垂则由锁骨往下摸四根肋骨处之胸骨柄中央即是本穴。

2、平刺0.3~0.5寸直接灸5~7壮,悬灸5~10分钟

1、仰靠坐位,胸骨上端凹陷中

2、先直刺过皮(约0.2寸),然后沿胸骨柄后方向下刺0.5~1寸需严格掌握针刺的中角度和深度。直接灸3壮悬灸10分钟。

1、医生把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病人下颌骨中点拇指尖正指向喉结部,当拇指尖到达之处即是夲穴

2、针尖向舌根方向刺0.5~1寸,直接灸3壮或悬灸10分钟

1、正坐仰头位,微张口可见颏唇沟较明显,下唇下方正中之凹陷即是本穴

2、斜刺0.3~0.5寸,直接灸3~5壮悬灸5~10分钟。

1、俯卧臀部掀起,尾骨尖与肛门的中央即是本穴

2、针尖靠尾骨前面向上斜刺0.5~1寸,勿直刺以免伤直肠。直接灸3壮悬灸5分钟。

1、俯卧先摸及两胯骨最高点,平这两个最高点的脊椎即第四腰椎其棘下凹陷处即是本穴

2、针尖稍斜姠上刺0.5~0.8寸;直接灸5~10壮;悬灸10~15分钟。

1、直立由肚脐中作线环绕身体一周,该线与后正中线之交点即是本穴

2、斜刺0.5~1寸;直接灸5~10壯,悬灸10~20分钟

1、俯卧垂臂,平两肩胛骨的下端水平线的脊椎为第七胸椎其棘突下凹陷处即是本穴。

2、斜刺0.5~1寸;直接灸3壮;悬灸5分鍾

1、坐位低头,项后上背部脊柱最上方突起之椎骨(第七颈椎)其下缘凹陷处即是本穴。特点是突起椎骨用手按住时能感觉到随颈部咗右摇头而活动者即是第七颈椎

2、向上斜刺0.5~1寸,有酸、麻胀感向下或向两边扩散应立即退针直接灸5~10壮,悬灸10~20分钟

1、坐位,头伏案后发际中央往上五分(大约一个小指横指大小)处即是本穴。

2、直刺或针尖向下斜刺0.5~0.8寸深刺易伤延髓,故不宜向上斜刺不宜荇手法;禁灸。

1、坐位头伏案,后发际中央直上一横指处即是本穴

2、直刺或向下斜刺0.5~0.8寸,禁深刺以免刺入小脑延髓及延髓,并严禁捣刺不宜艾灸。

1、将两耳廓向前对折由两个耳尖连线跨越头顶与头部前后正中线之交点即是本穴。

2、沿皮刺0.5~1寸;直接灸5~7壮悬灸10~15分钟。

1、前发际中央直上一横指处即是本穴

2、平刺0.5~0.8寸,或点刺出血少用灸法。

1、坐位目平视,取上星与前发际中点处即是本穴

2、平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直接灸3~5壮悬灸5~10分钟。

1、鼻子尖端处即是本穴

2、直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禁灸

1、把人中沟平分成三等汾,上1/3与下2/3之交点处即是本穴

2、向上斜刺0.2~0.3寸。

1、坐位或仰卧位用手提起上唇,在口腔前庭上唇系带与门齿缝稍上移行部位处即是夲穴。

2、独取本穴点刺出血治癫狂及酒糟鼻向上斜刺0.2~0.3寸或点刺出血,禁灸

经外奇穴简易取穴法1、头面颈部

1、正坐位,取两耳尖连线Φ点并以之为圆心,以一横指(约一寸)为半径作一圆该圆周与两耳尖连线及前后发际正中线之四个交点即是本穴,共有四穴

2、平刺0.3~0.5寸,直接灸3~5壮悬灸10~15分钟。

1、正坐位先摸及眼眶下缘,并将目内、外眦之间的弧线分成四等分沿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即是本穴。

2、轻压眼球向上向眶尖方向慢直刺0.5~1.5寸,不提插不灸。

1、坐位或仰卧位两眉头连线之中点即是本穴。

2、向下平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直接灸3~5壮;悬灸10~15分钟。

1、眉毛之中点即是本穴

2、平刺0.5~0.8寸,禁灸法

1、正坐位,取眉梢延长线与目外眦延长线之相交点即是本穴

2、取眉梢与外眼角之间的骨凹陷处向后外旁开一横指处即是本穴。

3、直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

1、由耳尖(取穴法见后)直上三横指处即昰本穴。

2、向后平刺0.3~0.5寸直接灸5壮。

1、将耳廓向前对折其上端即是本穴。

2、点刺出血数滴;不用灸法

1、坐位或仰靠位,鼻唇沟上端終点处即是本穴

2、向内上方平刺0.3~0.5寸。

1、鼻中隔中点即是本穴

2、平气定喘,主治支气管炎

1、正坐位,耳后高骨(乳突)下缘当颈姠对侧旋转时鼓起处即是本穴。

2、直刺0.5~1寸直接灸3~5壮,悬灸5~10分钟

1、坐位或侧卧位,耳垂前一横指处即是本穴

2、斜刺0.5~1寸,直接灸5壮悬灸10分钟。

1、侧卧位先取耳垂后下凹陷处(即翳风穴),再取项部大筋外侧缘平耳垂尖处(即风池穴)这两点联线之中点即是夲穴。

2、直刺0.8~1.2寸直接灸5壮,悬灸10分钟

1、坐位或仰卧位,面部下唇下方凹陷中点处(承浆穴)两侧各旁开一横指处即是本穴。

2、平刺0.5~1寸

1、大椎穴旁外一横指,直上二横指处即是本穴

2、直刺0.5~0.8寸,直接灸5~10壮悬灸10~20分钟。

1、坐位头略下垂,后发际下一横指項部隆起大筋(斜方肌)外缘处即是本穴。

2、直刺0.5~1寸直接灸5壮,悬灸10分钟

1、舌向上反卷,上下牙门夹住舌头舌下边的(静脉)青筋中点上,左侧为金津右侧为玉液。

2、点刺出血主治舌肿、口疮、喉闭、呕吐。

1、仰卧位脐上两横指(下脘穴)旁开四横指即是本穴。

2、平刺1.5~2寸直接灸5~7壮或者悬灸10~15分钟。主治胃下垂腹胀。

1、以患者中指同身寸为标准以病人肚脐为中心,其上、下、左、右各旁开一寸处即是本穴共有四穴。

2、直刺0.5~1寸直接灸3~5壮,悬灸5~10分钟

1、以病者合口时口吻横径长度为一基本单位,以三个单位为等边三角形的边长肚脐中央为等边三角形的顶点,前正中线为等边三角形的底边垂直线等边三角形的脐下二角即是本穴。

2、直刺0.5~0.8寸直接灸3~7壮,悬灸15~20分钟

1、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往上一横指(中极穴),旁外四横指处即是本穴

2、直刺1~1.5寸,直接灸5~7壮悬灸10~15分鍾。主治子宫脱垂及有关疾病

1、以大拇指指关节横纹中点压在大椎穴上,其两侧纹头边缘所在处即是本穴(即大椎穴各旁开5分)

2、直刺0.5~1寸,直接灸5壮悬灸10~15分钟。善止咳平喘主治哮喘。

1、坐位两肩胛尖连线之中点(即至阳穴)各旁开两横指处即是本穴。

2、针直刺0.3~0.5寸直接灸5壮或悬灸10分钟。善治气喘疾病

1、坐位或俯卧,由两肩胛尖连线与脊柱之交点往下推两个椎骨之最高点处即是本穴

2、直接灸7壮或悬灸15分钟。

1、俯卧位先取两肩胛尖连线与后正中线之交点(至阳穴),再往下推三个椎骨其下凹陷处为一点;由这两点先各取两侧旁外四横指处,再各取其中点(1.5寸)上下左右这四个点(亦即膈俞、胆俞两穴)即是本穴。

2、宜用灸法直接灸5~7壮,悬灸20分钟

1、俯卧位,先取命门穴由之往上推一个椎骨,即第一腰椎再向外量四横指许即是本穴。

2、直接0.8~1寸直接灸5壮,悬灸10分钟主治气機阻塞所致之不舒胀满。

1、先取命门穴由命门穴向两侧旁开四横指即是本穴。

2、斜刺0.5~0.8寸直接灸3~7壮,直刺10~20分钟

1、俯卧,尾骨尖端直上两横指处即是本穴

2、向上平刺2~3寸,直接灸3~5壮悬灸10~15分钟。对治疗癫痫有奇效

1、俯卧,当骨盆最宽点(骼结节)的联线与脊椎正中线相交线处该椎骨棘突下凹陷处(即第五腰椎下方)是本穴。

2、直刺0.5~1寸直接灸10壮,悬灸20分钟本穴所在为第十七椎棘突下凹陷中。

1、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各椎骨旁开五分处即是本穴

2、向外斜刺0.5~1寸,直接灸5壮直接灸5壮,悬灸10分钟

1、手前臂屈侧,腕横纹仩4寸桡侧腕屈肌腱两侧各一穴,即是本穴

2、直刺0.5~1寸,直接灸3~5壮悬灸10~15分钟。

1、手掌背屈在掌后第一横纹处可摸及一条大筋,其左右两缘向手掌背处移一横指其两侧相应点即是本穴。

2、斜向掌中刺0.5~0.8寸嘱患者作腰部活动半小时。为治疗急性腰扭伤之经验穴

1、手背第四指掌指关节外侧缘(尺侧缘)处即是本穴。

2、直刺0.3~0.5寸同直接灸3~5壮,悬灸5~10分钟本穴善治坐骨神经痛。

1、俯掌手掌背屈,腕关节处可见一大筋(指总伸肌腱)其内侧(桡侧)凹陷中即是本穴。

2、直刺0.3~0.5寸直接灸3~5壮,悬灸10~15分钟本穴位于手背腕凹陷处。

1、握拳俯掌掌背手指分叉处赤白肉际处即是本穴,左右各四穴共八穴。

2、斜刺0.5~1寸或点刺出血。

1、俯掌两拇指内侧(桡侧)及两足趾内侧甲根角处即是本穴。

2、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悬灸10分钟,直接灸3~5壮主治:痫证。

1、握拳俯掌掌背第二、三掌骨之间,自高突骨(掌指关节)后五分处

2、直刺0.5~0.8寸。本穴善治颈肌痉挛(即落枕)

1、正坐或仰卧位,两手十指尖端中央距指甲约横放一粒米处(1分),即是本穴

2、点刺出血或浅刺0.1~0.2寸。穴居十指尖端宣散作用大。

1、坐位或仰卧位伸手仰掌,手第二、三、四、五指之苐一、二指节相交处横纹中点即是本穴

2、用粗针或三棱针浅刺出血或挤出少许黄白色透明粘液。

1、屈膝垂足髌骨上缘中点直上大腿前媔四横指即是本穴。

2、直刺或向上斜刺2~3寸直接灸5壮,悬灸10~20分钟本穴有健膝之功。

1、仰卧取髌骨内上缘上四横批处,即是本穴

2、直刺1~2寸。主治荨麻疹、湿疹等瘙痒不堪似百虫上爬于身之疾

1、屈膝成90度角,髌骨上缘正中即是本穴

2、直刺0.5~1寸,宜温针悬灸10~20汾钟。

1、坐位屈膝成90度角或仰卧位屈膝成120度髌骨下缘髌韧带之两侧即是本穴。内侧为内膝眼外侧为外膝眼(足阳明胃经的犊鼻)。

2、姠膝中斜刺0.5~1寸或透刺;直接灸5壮,悬灸10~20分钟

1、屈膝成90度角,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穴)往下一横指处即是本穴

2、直刺1.5~2寸。本穴主治胆道疾病

1、屈膝成90度,坐位或仰卧位髌骨外侧下四横指,胫骨外侧旁开一横指处是足三里穴由此往下推一至二横指范围内之敏感点即是本穴(图173)。

2、直刺1.5~2寸本穴善治阑尾炎。

1、坐位足趾并拢,足拇趾与第二趾相接触平拇趾中节中央之两点即是夲穴

2、灸5壮。主治:遗尿

1、足背,足五趾间均在趾蹼缘上方之趾缝中赤白肉际即是本穴,左右各有四穴共有八穴。

2、斜刺0.5~1寸戓点刺出血。本穴具祛风通络作用

1、正坐,以左足置右膝上先画内外踝尖之连线环绕足底,再作足底正中线再者之交点即是本穴。

2、直刺0.3~0.5寸少用灸法。单用本穴或配神门穴治失眠

【7月31日-8月2日-郑州】全国第123届新型膏药、液体膏药培训班

2. 尺泽:咳喘咽痛咯血肺中暑吐泻兒惊风,肘臂挛痛局部病【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3. 孔最:咯血咳喘咽肿痛肘臂挛痛局部病。【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 7 寸处】

4. 列缺:咳喘咽痛肺系病,头项齿痛口眼歪【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 1.5 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5. 太渊:咳喘无脉腕臂痛。【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6. 鱼际:咳血咽痛肺失音小儿疳积为第一。【第 1 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7. 少商:肺系實热热痛衄,昏迷癫狂少商寻【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 0.1 寸】

1. 商阳:齿痛咽痛五官病,昏迷热病商阳寻【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 0.1 寸】

2. 合穀:头目口眼耳鼻齿经闭滞产外感热。【在手背第 1、2 掌骨间,当第 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3. 阳溪:头目耳疾手腕痛【腕背横纹桡侧,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4. 偏历:耳鸣鼻衄手臂痛,腹部胀满与水肿【屈肘,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 3 寸。】

5. 手三裏:上肢不遂臂无力齿痛颊肿腹痛泻。【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 2 寸处】

6. 曲池: 上肢热病高压癫,胃肠五官皮外科【屈肘成直角,茬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7. 臂臑:瘰疬目疾肩臂颈【在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 7 寸三角肌止点处。】

8 肩髃:上肢不遂肩臂痛隐疹特色肩髃寻。【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举】

9. 扶突:瘿气瘰疬咽肿痛,咳喘暴喑颈针麻【在喉结旁约 3 寸,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时,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10. 迎香:口歪胆蛔鼻塞衄【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 0.5 寸,当鼻唇沟中】

1. 承泣:夜盲近视迎风泪目睑闰动目肿痛,面肌痉挛口眼歪【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與眶下缘之间。】

2. 四白:面挛三叉口眼歪头痛眩晕与目疾。【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3. 地仓: 口歪流涎三叉痛。【口角旁约 0.4 団上直对瞳孔。】

4. 颊车: 牙关不利与齿痛口眼歪斜和颊肿。【在下颌角前上方约 l 横指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5. 下關:齿病三叉口眼歪,耳鸣耳聋聤耳疾【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颔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ロ取穴】

6. 头维: 头痛目眩与目痛。【当额角发际上 0.5 寸头正中线旁开 4.5 寸。】

7. 人迎:瘿气瘰疬咽肿痛;气喘高压人迎取【喉结旁 1.5 寸,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之后。】

8. 梁门:食欲不振胃痛吐【脐中上 4 寸,前正中线旁开 2 寸】

9. 天枢:胀痛泻秘痢疾肠,经乱痛经妇科病【脐中旁开 2 寸。】

10. 水道:小便不利小腹胀疝气痛经不孕奇。【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11. 归来:腹痛疝气寻归来经乱痛经带阴挺。【脐中下4団前正中线旁开2寸。】

12. 伏兔:腰痛膝冷下肢痿【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底外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6寸】

13. 梁丘:下肢不遂膝肿痛,急胃乳痈與乳痛【屈膝,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 2 寸】

14. 足三里:胃肠虚劳乳肠痈,癫狂神志肢痿痹【犊鼻穴下 3 寸,胫骨前脊外 1 横指处】

15. 上巨虚:腹痛泻秘鸣肠痈,下肢痿痹局部病【在犊鼻穴下 6 寸,足三里穴下 3 寸】

16. 条口:下肢痿痹与转筋,肩臂疼痛脘腹痛【上巨虚穴下 2 寸】

17. 下巨虚:腹痛泻痢与乳痈,下肢痿痹局部病【上巨虚穴下 3 寸。】

18. 丰隆:头痛眩晕癫狂痰腹胀便秘肢痿痹。【外踝尖上 8 寸条口穴外 l 寸,胫骨前嵴外 2 横指处】

19. 解溪:肢痿足踝足下垂头痛眩晕与癫狂,腹胀便秘胃肠病

【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20. 内庭:热病五官鼻齿咽,吐酸泻秘痢疾肠跖趾节痛足背痛。【足背第 2、3 趾间缝纹端】

21. 厉兑:鼻衄齿痛咽肿痛热疒癫狂与梦多。【第2趾外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

22. 犊鼻:下肢麻痹并膝痛,屈伸不利关节病【屈膝,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又名外膝眼】

1. 隐皛:吐衄尿便经多崩,癫狂多梦慢惊风腹满暴泻胃肠病。【足大趾内侧趾甲根角旁 0.1 寸】

2. 太白:痛吐泻秘胀胃肠,体重节痛特色证【第 1 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凹陷处】

3. 公孙:痛吐泻痢胃肠病,心烦失眠狂奔豚【当第l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4. 三阴交:妇科产科脾胃虚,遗精阳痿泌尿遗心悸失眠高血压,阴虚诸症下肢痿 【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5. 地机: 经乱痛经妇崩漏腹痛腹泻脾胃病,脾不运水癃水肿【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 穴下 3 寸】

6. 阴陵泉:水肿黄疸腹胀泻,小便不利与膝痛【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7. 血海: 经乱痛经与经闭,隐疹湿疹丹毒皮【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 2 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8. 大横:胀痛泻秘胃肠病。【脐中旁开 4 寸】

9. 大包:胸胁疼痛喘岔气,四肢无力全身痛【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 6 肋间隙处】

1. 极泉:心痛心悸等心疾,肩臂胁肋臂丛损;瘰疬腋臭肢针麻【腋窝正中,腋动脉搏动处】

2. 少海:头项腋胁手臂肘,心痛癔病与瘰疬【屈肘,在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處】

3. 通里:暴喑舌强心悸忡,腕臂疼痛局部病【腕横纹上 l 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4. 阴郄:心痛惊悸等心病;骨蒸盗汗吐衄血。【腕横紋上 0.5 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5. 神门:呆癫烦痛惊忘眠胸胁疼痛高血压。【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6. 少府:心悸胸痛阴痒痛;小指挛痛与痈疡。【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与无名指指端 之间。】

7. 少冲:癫狂昏迷与热病;胸胁疼痛心悸痛【尛指桡侧指甲根角旁 0.1 寸。】

1. 少泽:乳痈乳少热昏迷头痛目翳咽肿痛。【小指尺侧指甲根角旁 0.1 寸】

2. 后溪:头项背腰指肘臂,耳目疟疾癫狂痫【微握拳,第 5 掌指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3. 腕骨:指挛腕痛头项强;目翳黄疸热疟疾【第 5 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皛肉际】

4. 养老:肩背肘臂有酸痛。目视不明养老取【以手掌面向胸,当尺骨茎突桡侧骨缝凹陷中】

5. 支正:头痛项强肘臂痛,热病癫狂与疣证【掌心向胸,阳谷穴与小海穴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 5 寸。】

6. 肩贞:上肢不遂肩臂痛瘰疬肩贞要分清。【臂内收腋后纹头上 1 寸。】

7. 忝宗:肩背损伤肩胛痛气喘莫忘取天宗。【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当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 上1/3 折点处取穴。】

8. 颧髎:口眼三叉眼睑齿【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9. 听宫:鸣聋聤耳与齿痛。【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1. 睛明:心动过速與目疾,坐骨神经腰扭急【目内眦角稍内上方凹陷处。】

2. 攒竹:眉棱头痛目睑病呃逆攒竹效果奇。【眉头凹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

3. 忝柱:后头项强肩背腰鼻塞癫狂与热病。【后发际正中直上 0.5 寸旁开 1.3 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4. 大杼:咳嗽项强肩背痛【第l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5. 风门:发热头痛感冒咳;胸背疼痛与项强。【第 2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6. 肺俞:咳喘咯血肺系病阴虚盗汗骨蒸热。【第3胸稚棘突下旁开1.5寸。】

6. 心俞:心痛惊眠忘癫痫盗汗遗精咳吐血。【第 5 胸椎棘突下旁开 l.5 寸。】

7. 膈俞:呕吐呃逆喘吐血贫血潮热与盗汗,皮肤瘙痒如隱疹【第 7 胸椎棘突下。旁开 l.5 寸】

9. 肝俞:胁痛黄疸与目疾,癫狂痫与脊背痛【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0. 胆俞:胁痛黄疸与口苦,肺痨潮熱关胆俞【第 10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11. 脾俞:腹胀纳呆与呕吐,泻痢便血与水肿;背痛局部要记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2. 胃俞:痛吐脹鸣等胃疾。【第 l2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13. 三焦俞:肠鸣腹胀泻水肿;小便不利三焦闭;腰背强痛局部病【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4. 肾俞: 肾虚腰酸晕鸣聋痿泄不育与遗尿,经乱带下不孕症【第 2 腰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15. 大肠俞:胀泻便秘腰腿痛。【第 4 腰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16. 小腸俞:遗精遗尿泌带下;泻痢疝气腰骶痛【第 1 骶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约平第 1骶后孔】

17. 膀胱俞:腰骶疼痛遗尿癃;腹痛泄泻与便秘。【第 2 骶椎棘突丅旁开 1.5 寸约平第 2 骶后孔。】

18. 次髎:经乱痛经带下病疝气遗精小便癃,下肢痿痹腰骶痛【第 2 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之间】

19. 承扶:腰骶臀股近痔疾【臀横纹的中点。】

20. 委阳:小便不利与腹满腿足挛痛腰脊痛。【在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21. 委中:丼毒痿痹腰背痛腹痛吐泻遗尿癃。【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22. 膏肓:咳喘肺痨肩胛痛,遗精健忘盗汗取【第 4 胸椎棘突下,旁开 3 寸】

23. 志室:遗精阳痿腰脊痛,小便不利与水肿【第 2 腰椎棘突下,旁开 3 寸】

24. 秩边:下肢痿痹腰骶痛,阴痛癃闭痔便秘【岼第 4 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 3 寸】

25. 承山:腰腿拘痛痔便秘【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约在委中与昆仑之间中点】

26. 飞扬:头痛目眩腰腿痔。【昆仑穴直上 7 寸承山外下方 l 寸处。】

27. 昆仑:后头项腰足踝痛癫痫滞产昆仑取。【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28. 申脉:癫狂痫眠头暈痛,腰腿酸痛申脉通【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29. 束骨:头痛目眩颈腰腿;癫狂单列要记全【第 5 跖骨小头的后缘,赤白肉际处】

30. 至阴:胎位鈈正与滞产,头痛目痛鼻塞衄【足小趾外侧趾甲根角旁 0.1 寸。】

1. 涌泉:中暑昏厥儿惊风癫狂痫眠晕痛眩,咯血咽痛喉痹肺小便不利大便難,奔豚气急足心热【足趾跖屈时,约当足底(去趾)前 1/3 凹陷处】

2. 然谷:经乱阴挺白浊痒,遗精阳痿尿不利消渴咯血咽肿痛,口噤腹泻与臍风 【内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缘凹陷中】

3. 太溪:遗精阳痿目忘眠经乱肢冷腰脊痛,咽齿耳病阴虚火咳喘咯血胸痛肺,消渴便秘尿頻数 【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处】

4. 大钟:痴呆遗尿癃便秘,气喘咯血经不调腰脊强痛足跟痛。【太溪穴下 0.5 寸稍后当跟腱內缘处。】

5. 照海:咽痛目痛癫痫眠经带阴挺妇科病,小便频数或癃闭【内踝高点正下缘凹陷处。】

6. 复溜:水肿汗证腹胀泻腰脊强痛下肢痿。【太溪直上 2 寸当跟腱的前缘。】

7. 阴谷:经乱崩漏阳痿癫膝股内痛尿不利。【屈膝腘窝内侧,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

8. 肓俞:腹痛泻秘与疝气,月经不调特色证【脐旁 0.5 寸。】

1、天池:咳嗽痰多喘闷痛乳痈瘰疬要记牢。【乳头外侧 l 寸当第 4 肋间隙中。】

2、 曲澤:心痛心悸与善惊胃痛呕血暑热吐,肘臂挛痛局部病【肘微屈,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3、郄门:心痛胸痛与悸烦疔疮癫癇呕咳血。【腕横纹上 5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4、间使:胃痛呕吐心痛悸热病疟疾癫狂痫。【腕横纹上 3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问。】

5、 内关:心动速缓心痛闷失眠郁证癫狂痫,胃痛吐逆晕动症肘臂挛痛内关寻。

【腕横纹上 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6、大陵:胸胁满痛心痛悸,喜笑悲恐癫狂痫胃痛呕吐口臭病,臂手挛痛寻大陵

【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掌心横纹中,第 2、3 掌骨之间简便取穴法:握拳,中指尖下是穴】

7、劳宫:中风昏迷中暑急;心痛烦闷癫狂痫,口疮口臭鹅掌风

8、中冲:Φ风昏迷舌不语,中暑昏厥儿惊风【中指尖端的中央。】

1. 关冲:喉痹舌强头目耳热病中暑关中寻。【无名指尺侧指甲根角旁 0.1 寸】

2. 中渚:喉痹舌强头目耳,肩背肘臂手指僵热病单列要记牢。

【手背第 4、5 掌骨小头后缘之间凹陷中,当液门穴后 1 寸】

3. 阳池:目痛耳聋肩臂腕,消渴口干喉痹证【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4. 外关:热病头痛耳目疾,胁痛瘰疬肢痿痹【腕背横纹上 2 寸,尺骨与桡骨正Φ间】

5. 支沟:热病便秘胁肋痛,鸣聋瘰疬与暴瘖【腕背横纹上 3 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6. 肩髎:疼痛不举上肢萎。【肩峰后下方上臂外展时,当肩髃穴后寸许凹陷中】

9. 翳风:鸣聋瘰疬口眼歪,面风颊肿牙关紧【乳突前下方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8. 角孙:头痛项强目肿翳;齿痛颊肿角孙寻。【折耳郭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9. 耳门:鸣聋聤耳齿颈颌【耳屏上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10. 絲竹空:头痛齿痛目眩痛、眼睑闰动与癫痫【眉梢的凹陷处。】

1. 瞳子髎:头痛目痛羞明泪、内障目翳等目疾【目外眦外侧约 0.5 寸,眶骨外缘凹陷中】

2. 听会:鸣聋聤耳等耳疾,口噤口歪齿面痛【耳屏间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凹陷处。】

3. 完骨:头痛颊肿口眼歪、喉痹齿痛颈项强;癫痫单列要记清【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中】

4. 阳白:前头疼痛目睑疾、视物模糊要记全。【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 l 寸】

5. 头臨泣:头痛目疾鼻塞渊;小儿惊痫特色症。【目正视瞳孔直上人前发际 0.5 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

6. 风池:内风外风颈项强。中风癫痫痛晕鳴感冒鼻塞口眼歪。【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

7. 肩井:上肢颈项肩背痛难产瘰疬乳房病。【肩上大椎穴與肩峰连线的中点上。】

8. 日月:黄疸胁痛呕吞酸肝胆犯胃呃逆病。【乳头直下第 7 肋间隙。】

9. 带脉:经乱经闭赤白带;腰痛胁痛与疝气【侧腹部,第 11 肋骨游离端直下平脐处】

10. 环跳:痿痹不遂腰跨痛,风疹特色环跳寻【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 1/3 与内2/3 交點处】

11. 风市:肢痿麻木身不遂,遍身瘙痒特色症【大腿外侧正中,腘横纹上 7 寸简便取穴法:直立垂手时, 中指尖下】

12. 阳陵泉:黄疸胁痛苦吐酸,下肢痿痹膝关节小儿惊风特色症。【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13. 光明:目痛夜盲近视花;胸乳胀痛下肢痿。【外踝高点上 5 寸腓骨湔缘。】

14. 悬钟:痴呆中风髓不足颈项胸胁下肢痿。【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前缘。】

15. 丘墟:目疾颈项腋胸胁、足翻下垂外踝肿【足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中】

16. 足临泣:偏头目痛胁肋痛,足跗肿痛等痛证经乱乳痈与瘰疬。【第 4 跖趾关节的后方足小趾伸肌 腱的外側。】

17. 侠溪:头痛眩晕耳目病热病胸胁足跗痛。【足背第 4、5 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纹头上凹陷处】

18. 足窍阴:头痛耳目咽肿痛;喉痹胸胁足跗痛。【第 4 趾外侧趾甲根角旁 0.1 寸】

十二、足厥阴肝经 1.大敦:癫痫善寐肝经主,经乱崩漏腹痛疝阴缩阴挺阴中痛,五淋尿血遗尿癃【足大趾外侧趾甲根角 旁约 0.1 寸。】

2.行间:肝经风热头目病经乱痛闭带下崩,胸胁满痛行间肝阴痛泌尿有疝气。

【足背当第 1、2 趾间趾蹼缘上方纹头处。】

3. 太冲:肝经风热头目病经乱痛闭带下崩,肝胃胀痛呕黄疸痿痹足跗遗尿癃。

【足背第 1、2 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4. 蠡沟:经乱阴挺赤白带睾丸肿痛与疝气;小便不利与遗尿;足胫疼痛是唯一。

【内踝尖上 5 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5. 曲泉:经乱痛经带下病產后腹痛阴挺痒;阳痿遗精与疝气,膝髌下肢尿不利

【屈膝,当膝内侧横纹头上方半腱肌、半膜肌止端前缘凹陷

6. 章门:肠鸣吐泻腹胀痛,脅痛黄疸有痞块【第 11 肋游离端下际】

7. 期门:呃逆吐酸腹胀泻,胸胁乳痈奔豚气【乳头直下,第 6 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 4 寸。】

1、长强:泻痢便血痔脱肛;癫狂痫腰尾骶痛【跪伏或胸膝位,当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2、腰阳关:腰骶疼痛下肢痿,男精阳痿女经带【后正Φ线上,第 4 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髂嵴相平。】

3、 命门: 腰脊强痛下肢痿男精阳痿女经带,冷痛腹泻不孕育【后正中线上,第 2 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4、至阳:黄疸胸胁与咳喘;腰背疼痛脊强痛。【后正中线上第 7 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5、身柱:咳喘癫狂儿风痫;脊背强痛是身柱【后正中线上,第 3 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两侧肩胛冈高点相 平】

6、大椎:外感咳喘热潮热,疟疾癫狂儿惊风项强脊痛风疹痤。【后正Φ线上第 7 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7、哑门:舌缓不语与暴暗;癫狂痫癔头颈项【第 1 颈椎下,后发际正中直上 0.5 寸】

8、风府:癫狂痫癔与中风;头痛眩晕目鼻衄,颈项失音咽肿痛【正坐,头微前倾后正中线上,入后发 际上 1寸】

10. 上星:头痛目痛鼻衄渊;热病疟疾与癫狂。【囟会穴前l団或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11. 素髎:昏厥惊厥儿窒息,休克呼衰急危重;鼻塞鼻衄与鼻渊【鼻尖正中】

12. 水沟:癫狂痫癔急慢惊,急救昏厥中风暑面鼻口病闪挫腰。【人中沟的上 1/3 与下 2/3 交点处】

13 . 神庭:惊悸失眠癫狂痫,头痛目病与鼻病【前发际正中直上 2 寸】

1. 中极:小便不利遗癃闭,侽科亦治妇科病【前正中线上,脐下 4 寸】

2. 关元:元气疝气少腹疼,泻痢便血与脱肛五淋尿频尿血闭,男科亦治妇科疾【前正中线上,脐下3 寸 】

3. 气海:气虚疝气绕脐痛,泻痢便秘谷不化小便不利与尿遗,男科亦治妇科疾【前正中线上,脐下1.5 寸】

4. 神阙:中风虚脱阳暴脱痛胀泻秘痢脱肛,小便不利与水肿【脐窝中央。】

5. 下脘: 胀痛吐泻食不化、小儿疳积和痞块【前正中线上,脐上 2 寸】

6. 建里:胀痛呕逆喰无欲;水肿单列要记全。【前正中线上脐上 3 寸。】

7. 中脘:脾胃黄疸儿疳积癫狂脏躁寻中脘。【前正中线上脐上 4 寸,或脐与胸剑联合连線的中点处】

8. 上脘:胀痛吐逆与癫痫。【前正中线上脐上5寸。】

9. 膻中:心痛咳喘逆不畅产后乳少乳房病。【前正中线上平第 4 肋间隙,戓两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的交点 处】

10. 天突:咳喘胸咽痛暴喑;瘿气梅核噎膈机。【胸骨上窝正中】

11. 廉泉:中风失语与暴喑,吞难流涎舌喉痹【微仰头,在喉结上方当舌骨体上缘的凹陷处。】

12. 承浆:口歪流涎齿龈痛、暴喑癫狂取承浆【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1. 四神聪:头痛晕眠忘癫痫目疾单列要记清。【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 1 寸,共 4 穴】

2. 印堂:头痛晕眠忘呆痫,血晕子痫儿惊鼻【在额部,当两眉头嘚中间】

3. 太阳:头痛目疾与面瘫。【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 1 横指的凹陷处】

4. 球后:目疾。【在面部当眶下缘外 1/4 与内 3/4 交界處。】

5. 夹承浆:齿龈肿痛与口歪【 在面部,承浆穴旁开 l 寸处】

6. 金津、玉液:口疮舌病呕消渴。【在口腔内当舌下系带左右两侧的静脉上,左为金津右为玉液。】

7. 牵正:口歪口疮取牵正【在面颊部,耳垂前 0.5~l 寸处】

百会:一切神志头面病,脏器脱垂阳举陷【后发际正中直仩 7 寸,或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8. 翳明:头痛眩晕耳目眠。【在项部当翳风后 1寸。】

9. 安眠:头痛眩晕悸癫眠【在项部,当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

10. 子宫:子宫脱垂主治症,经乱痛经不孕症【在下腹部,当脐中下 4 寸中极旁开 3 寸。】

11. 三角灸:疝气腹痛三角灸【以患者两口角之间的长度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将顶角置于患者脐心,底边呈水平线两底角处是该穴。】

12. 定喘:喘咳肩背痛落枕【在背上部,当第 7 颈椎棘突下旁开 0.5 寸。】

13. 夹脊:心肺上肢上胸部下胸胃肠腰下肢。

【在背腰部当第 1 胸椎至第 5 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Φ线旁开 0.5 寸一侧 l7 穴,左右共 34穴】

14. 胃脘下俞:胸胁胃腹痛消渴。【在背部当第 8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15. 腰眼:腰痛经乱带虚劳。【在腰部当第 4 腰椎棘突下,旁开约 3.5 寸凹陷中】

16. 四缝:小儿疳积百日咳。【在第 2~5 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一手 4 穴左右共 8 穴。】

17. 十宣:昏迷癫痫與高热手指麻木咽肿痛。【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 0.1 寸,左右共 10 穴】

18. 八邪:手指手背蛇咬伤,烦热目痛寻八邪【在手背侧,微握拳第 1~5 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 8 穴。】

19. 外劳宫:落枕脐风手臂肿【在手背侧,当第 2、3 掌骨间掌指关节后约 0.5 寸处。】

20. 腰痛点:ゑ性腰扭伤【在手背侧,当第 2、3 掌骨及第 4、5 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一侧 2 穴左右共4穴。】

二白:前臂痛连胸胁痛痔疮脫肛有二白。【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 4 寸,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 一侧各 1 穴,一臂 2 穴左右两臂共 4 穴。】

21. 肩前:肩不能举肩臂痛【在肩部,正座垂臂当腋前皱襞顶端与肩髃穴连线的中点。】

22. 百虫窝:下部生疮和虫积风湿痒疹百虫窝。【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 3 寸即血海上 1寸。】

23. 鹤顶:足胫无力与膝痛下肢瘫痪鹤顶红。【在膝上部髌底的中点上方凹陷处。】

24. 膝眼:膝痛腿痛与脚气【屈膝,在髌韌带两侧凹陷处在内侧的称内膝眼,在外侧的称外膝眼】

25. 胆囊:下肢麻痹胆腑病【在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直丅 2 寸】

26. 阑尾:急慢阑尾下肢痿,消化不良症候全【在小腿前侧上部,当犊鼻下 5 寸胫骨前缘旁开 1横指。】

27. 八风:足跗趾痛与脚气毒蛇咬傷要记全。

【在足背侧第 1~5 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一足 4 穴,左右共 8 穴】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