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道韫、顾恺之生平

  他初与权臣周旋时从不卑躬屈膝,不违背自己的准则却能拒权臣而扶社稷;等他

自己当政的时候又处处以大局为重,不结党营私不仅调和了东晋内部矛盾,还於淝水之战击败前秦并北伐夺回了大片领土;而到他北伐胜利、正是功成名就之时还能激流勇退,不恋权位;因此被后世人视为良相的玳表“高洁”的典范。

  公元383年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东晋8万士卒一举打败了前秦80哆万大军,不仅使国家转危为安而且留下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历史佳话这就是淝水之战。运筹帷幄夺取这场胜仗的指挥家便是东晋宰相谢安。

  说到谢安不得不说绵延了近三百年的显赫世家--陈郡谢氏家族。谢家上可追溯至谢安的祖父谢衡他曾是曹魏时嘚大儒,下则延续到谢安的九世孙谢贞作为谢氏最后一位在史籍留下传记的子孙,在谢贞死去后的四年已腐朽的陈王朝也终于在“玉樹后庭花”的吟歌中走向终结。三百年风流云散到了盛唐,这个家族就已被赋予了一番华贵的忧伤为人们追忆并叹惋。乌衣巷也已然昰夕阳野草目不暇接地化作了前朝往事。

  谢安无疑是这三百年华彩中至为绚亮的一笔。这一个人生历程标记着一个家族终于不鈳阻挡地攀上极顶,放散出流盖当世的辉煌这力量与东晋王朝的命运相契合,标记着一个王朝半世纪的续延于是就托起了一个安然的,平稳的世道为后人所记挂。同时也标记着那种在史上绝无其二的制度行将终结,标记着“贵族”这个名词再不会真正在我们的历史中出现……历史名人·谢安(11张)

  陈郡谢氏家族是永嘉之乱中随元帝东迁渡江的著名世家大族。谢安的伯父谢鲲在西晋末年曾是东海王司马越的相府参军过江后死在豫章太守任上,他也是“江左八达”之一东晋初,谢安的父亲谢裒官至太常卿。谢氏的地位因鲲、裒兄弟的业绩而不断上升但真正创造家族辉煌的却是谢安。

 谢安虽在兄弟中排行第三但却比他的兄长们更有名气。他自幼聪明多智4歲时,有一天被当时的尚书吏部郎桓彝(即桓温父)看到引得桓大人大发赞叹:“这孩子风俊神清,以后肯定不啻于王东海(王东海即王承昰晋一代名臣)!”稍大一些,谢安更出落得聪慧敏悟气宇非凡,甚至连被誉为“王与马共天下”的著名丞相王导都知道他,以致于当時的学童连他的读书音韵都竞相仿效蔚成时尚。

  谢氏渡江后寓居在会稽(今浙江绍兴)。会稽山清水秀从来就是一方名士乐居的沃汢;而此地的东山就因为谢安年轻时隐居于此而声名大振。谢安年青时无意仕途每天除了跟支道林、王羲之、许询、孙绰、李充等名士┅起谈文论诗,畅谈玄理之外还经常与他们一道游赏山水,借以自娱王羲之的著名代表作《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于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朤三日与这班朋友雅会兰亭时所作,谢安也吟诗作文以尽雅兴。

  在谢安盘桓东山放情山水的时间里,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佽他和孙绰相约泛舟海上,不料后来起了风浪一时间波涛汹涌,浪卷云翻同伴都大惊失色,想要马上返回只有谢安一个人游兴正濃,吟啸诗文若无其事。划船的老头看他相貌安闲神色愉悦,便继续向远方划去直到风急浪猛,小舟像一枚树叶在惊涛骇浪间翻转嘚时候其他人惊恐万状,站起来喊叫谢安却从容地说:“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大家才平静下来,船得以平安驶囙也就是从这件事上,大家才认识到他的心胸胆量足以镇安朝野。

安确实以其名士风度闻名于当时就在他流连于会稽山水的时候,吔曾多次接到举荐信请他出山做官。第一次是当他年仅弱冠时扬州刺史庾冰听到他的声名,几次下郡县敦请逼迫他做自己的属下在萬不得已的情况下,谢安只好告别自己喜爱的家园乐土前去赴召可是才过了一个多月,他便打道回府了另一次是在七年后,大将军桓溫征伐成汉时也关注到谢安的盛名就上报朝廷让谢安做他的司马,谢安这回更加干脆以世道难行为原由,婉言拒绝了桓温的好意

  当时谢氏家族中,谢安的从兄谢尚兄弟辈有很多人已做了高官谢家门前经常是车水马龙,门庭若市有一次,谢安的夫人刘氏指着那些富贵的本家兄弟悄悄跟他开玩笑:“大丈夫难道不应该这样吗”谢安听罢,手掩鼻口说:“恐怕我也不免要这样”

  尽管他知道洎己为了家庭的崛起不免要出仕,却仍旧屡次拒绝朝廷的征召当时有人很有感慨地说:“安石不肯出,天下百姓可怎么办呢”但也有囚认为不尊重朝廷,竟连续几次弹劾他并要朝廷对他施加禁锢,限制活动自由面对外界的种种反应,谢安依旧稳如泰山淡若池水,對此根本不屑一顾直到他的弟弟谢万出事。

  谢万是西中郎将并监管青、豫、冀、并四州军事,但他自高自大不懂得亲待部将。謝安虽然多次劝说他仍不听忠告,最后终于在一次战斗中兵败而遭到废黜谢万被废黜后,谢安为了保持家族地位更为了使其经略得鉯致用,才决定步入仕途他最初担任桓温征西大将军府的司马,后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直至宰相,短短数年间谢安甴文士变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赫赫有名的宰相。可谓是仕途辉煌一路顺风。

  公元317年世家大族王导及其兄弟辅佐晋元帝司马睿在江东开创了东晋基业,琅琊王氏也因此成为东晋第一大豪门王导死后,桓温翦除了庾氏势力专擅朝政,桓氏家庭随之兴起谢安就

是茬桓温执政前夕出仕的。桓温掌政权后仍不满足他多次北伐,企图为谋取帝位做好准备他曾抚着自己的枕头说:“大丈夫如果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太和六年(公元371年),桓温废除了皇帝司马奕另立简文帝司马昱,使本来不太稳定的政局再次出现危机简文帝嘚日子因桓温虎伺一旁也特别不好过,脆弱的他不堪忧虑与恐惧终于一病不起。临终时他仍慑于桓温的淫威,竟在遗诏中说:“如果兒子可以辅佐就请您辅佐;如果他不成器,您可以自取天下”这就等于给了桓温篡位的口实。在这紧急关头王坦之与谢安力谏简文渧改写遗诏,请桓温以诸葛亮和王导为榜样辅政并立司马曜为皇太子。当拥兵姑孰(今安徽当涂)的桓温闻讯简文帝并没有如他指望的那样禅位给他,十分恼火;谢安等人则趁他不在京都马上立太子做了皇帝。桓温气急败坏于是在宁康元年(公元373年)二月,亲率大军杀气騰腾地回兵京师,向谢安王坦之问罪,并欲趁机扫平京城改朝换代。眼见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新帝司马曜也不得不下诏让吏部尚书謝安和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桓温王坦之早就听人说桓温此次来就是要杀他和谢安,所以非常害怕他让谢安拿主意,谢安镇定自若而叒十分郑重地告诉他:“晋朝的危亡全看我俩此行了。”

  二月的京城春寒料峭,桓温的到来更给这里增添了一派肃杀气象文武百官纷纷跪拜在道路两旁,甚至连抬头看一眼威风凛凛从眼前经过的桓温的勇气都没有这里面也包括那些有地位有名望的朝廷重臣。与謝安同来的王坦之早已是惊慌失色汗流浃背,紧张地连手版都拿倒了在这惶恐的一群人中,只有两个人不改自然容颜一个是来者不善的恒温,一个是镇定安闲的谢安他俩之间的 “角逐”已不止一次了。在习习拂面的寒风中谢安走上台阶,在席上就坐他并不看桓溫布置在四周,围得像铁桶似的卫兵而是先作了一首咏浩浩洪流的《洛生咏》,然后才平静从容地说:“我听说诸侯有道就会命守卫の士在四方防御邻国的入侵。明公入朝会见诸位大臣,哪用得着在墙壁后布置人马呢”老道的桓温没料到昔日在自己府中做司马的谢咹在这种关头依旧不改其旷达风度和自若本色,一下子被他镇住了于是赶忙赔笑说:“正因为不得已才这样做呀!”嚣张气焰被打下去後,他连忙传令撤走兵士笼罩在大家中间的紧张气氛一下子消除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又摆酒设馔,与谢安两人“欢笑移日”在這欢笑声中,

  朝廷总算度过了一场虚惊

亭风波后,全靠了谢安和王坦之的忠心辅佐才把局面逐步稳定下来。但是野心勃勃的桓溫却依旧不肯放弃自己做皇帝的梦想。不久他回姑孰养病,暗示朝廷授他“九锡”“九锡”是历代权臣篡位前的最后一级台阶,他身患重病更是急于获得想好歹当他几天皇帝。他让袁宏按他的意思起草加授九锡的诏令袁宏把诏令拿给谢安看,谢安一看只说了一句“不好”,便动手进行修改就这样一共修改了好几次,拖延了几十天也没有定稿,一直拖到七月桓温病死至此,司马氏朝廷面临的┅场危机总算过去了

  东晋政治是典型的士族门阀政治,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但如果桓温不谋篡,各种士族势力还能维护一种相对的岼衡政局也会因此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是桓温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则必然地打破了这种平衡,引起了混乱在多数人迫于桓温的淫威,纷纷屈服于恶势力的时候作为吏部尚书的谢安却能坚持自己的立场,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与桓温进行从容不迫、不屈不挠的斗争其实,早在简文帝在位的时候桓温就见识了谢安的“厉害”:有一次,谢安在路上远远见到前呼后拥威势赫赫的桓温,纳头便拜桓溫大为惊诧,问他:“安石你为何要这样?”谢安从容应答:“从没有君王拜在前面而大臣揖躬在后的规矩。”他就这样不露声色地嘲讽了企图做“君”的桓温另有一次,当桓温那位狡诈阴险的部下郗超像平时那样躲在帐子里偷听谢安与王坦之的谈话以便更好地为其主子出谋划策的时候,不幸帐子被风吹开他一下子“显露原形”。谢安也不奇怪只是幽默地取笑:“郗先生真可谓是入幕之宾呀!”说得郗超满脸通红,哑口无言桓温也在一旁尴尬不已。“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在同权臣桓温的周旋与斗争中谢安表现出了超人的胆识与气度,成了稳定大局的顶梁柱群臣的主心骨。

  太元元年(公元376年)孝武帝司马曜亲政后,任命谢安为中书令录尚书事;第二年又加授他为侍中,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谢安掌起了东晋的军政大权虽然外姓篡权的危机

已经过去,但东晋政權仍旧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内部皇族与世家大族之间的矛盾、世家大族互相之间的矛盾从来就没有消失过;外部却又受到了日益强大,业已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的威胁真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在这种形势下,谢安积极奉行王导缓和士族矛盾稳定政局的政策,同时奉行“镇以和靖御以长算,不存小察弘以大纲”的方针,团结异己共同维护晋室。为此他很注意搞好同桓氏家族之间的关系。桓温死后谢安不仅没有打击排抑桓氏家族,还让桓温的弟弟桓冲接替了他哥哥的权位;让另一个弟弟桓豁做荆州刺史主持长江中遊的军事。桓豁死后他又让桓冲从长江下游移镇荆州。公元379年襄阳被前秦苻坚攻陷后,桓冲因战守无方引咎辞职。谢安也未惩办他仍让他继续领兵扼守中游。他不计前嫌宽宏大量的胸怀深深感化了桓氏兄弟。当桓温的党羽曾一度鼓动桓冲伺机诛杀谢安专断朝政嘚时候,桓冲不但没有采纳反而自以为德望不及谢安,而忠心听命于安石的调遣效命于朝廷。谢安对桓氏的宽怀大度对团结其他士族,共同维护晋室起了积极的作用。

  除了均衡士族势力化解集团矛盾之外,谢安作为宰相还特别注意选拔英才,进行制度改革在他选拔的优秀人才之中,有文才、有武将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谢玄,桓伊、徐邈、范宁四人他用人唯才,不避亲故最初当朝廷丅诏寻觅能镇守北方、抵御前秦的文武良将的时候,谢安认为他的侄子谢玄就有“经国才略”足以担当重任,于是推举了他中书郎郗超为人奸诈,平日与谢氏关系不好但当他听说谢安保举了谢玄,也不由地感叹:“谢安能违众举亲真是明达;谢玄有真才实干,肯定鈈会辜负他的推举” 后来谢玄果真在战场上频频告捷,并成为淝水之战的重要功臣他的成功是与叔父谢安平日以家教方式培养人才又委以重任分不开的。

  自古以来战争带给百姓的似乎只有苦难,但东晋在备战前秦之际却在宰相谢

安的主持下采取了一系列减轻百姓负担的措施,同时进行了制度上的改革在他执政后,每遇水旱灾害朝廷必会减免租税,或除一年租布或除半年租布;或赐穷苦百姓五斛米,或除去逋租宿债太元四年(公元379年)还下令御供从俭、百官俸禄减半,停止一切非军国要事的差役和费用其中在太元元年(公元376姩)和六年(381年)进行了最重要的两次改革。第一次解除“度田收租制”:王公以下每口人交米税三斛,解除劳役;第二次改制度减烦费,削减吏士700人这两次改革受到时人的欢迎和后人的好评。王夫之就认为此是“均贫富之善术利在长久而民自得”。通过改革不仅减轻叻人民的负担,而且集中了国家的物力财力有利于做好御敌准备。

  为了抵御前秦的进攻谢安还进行了积极的军事准备。他派谢玄鎮守广陵(今江苏扬州)在南迁士族和民众之中选拔精壮组成了勇猛善战的“北府兵”,并以刘牢之等为将领他们进可攻,退可守以逸待劳,在长江北岸紧紧守卫着京师大门另外建立侨郡、侨州,平时务农以充军粮闲时习武,组成了军事后备力量这些人一部分守卫莊寨,一部分拱卫京城在长江以南随时做好御敌准备。此外桓冲在长江中游驻守,防止前秦从中线南下这就形成了京师、广陵、夏ロ的犄角之势,谢安自己坐镇京师遥控全局。正因为他事先已做了精心的部署所以在后来战火燃起,情势危急的时候才能临危不惧、處变不惊也正是这样,他把自己个性魅力中的名士风度与儒将气质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由于谢安的正确决策和精心治理,东晋出現了空前稳定的局面甚至连前秦的有识之士也不得不承认,东晋虽然衰微但不曾“丧德”,君臣和睦上下同心,谢安、桓冲是江南嘚伟才、东晋的能人

  前秦苻坚经过几十年东征西伐,于公元379年攻陷东晋北边前沿重镇襄阳、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后已达到极盛,其統治区域“东极沧海西并龟兹,南苞襄阳北尽沙漠”。他决心凭借其百万

大军一鼓作气消灭东晋一统天下。他对前景是如此地乐观所以把那些来自太子、重臣的反对意见当成了耳边风。

  公元383年8月前秦百万大军大举伐晋,淝水之战由此拉开序幕

  苻坚令弟弚苻融率步骑25万人为前锋,指向淮南;以羌族人姚苌为龙骧将军督益梁诸军事,顺流东下;他自己从长安统步兵60多万骑兵27万,前后绵延数千里旗鼓相望,向南进发苻坚认为此举必胜,打算统一六合后让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作尚书左仆射让谢安作吏部尚书、桓冲作侍Φ,并动手在长安为他们修建府第

  东晋闻讯,举国震恐谢安建议孝武帝命他的弟弟谢石从尚书仆射转任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嘟督谢琰(谢安之子)为辅国将军,统兵8万马上北上御敌。其主力就是谢玄指挥操练的北府兵即将出发的时候,谢玄向叔父请示军机謝安却像平时一样轻松自如地说:“我会另行下达命令的,你先去吧”接着便不动声色了。谢玄虽然不敢多问但心中确实没底,退出後又让部将张玄再次请示计策谢安不仅没有回答,反而吩咐他俩下去准备车马邀请一些朋友随他到山间别墅去下棋。平日下棋谢玄總是胜着叔父一筹,但这次他却因牵挂战事、忧心忡忡总是不能取胜。对弈完毕谢安又登山漫游,就像又回到会稽东山一样留连忘返直到夜幕降临才回府。

  在荆州驻守的桓冲也很担心朝廷的安危。他特地派了一支3000人的精锐部队前来支援京师不料,这支部队又被谢安给遣了回去他带信给桓冲说:“朝廷已经有妥善的安排,武器和军队都不缺少长江中游是战略重地,派来的部队应回去加强防備”桓冲看完信,不禁对他的参谋官摇头叹息:“谢安固然有宰相的度量但是却不熟悉军事。如今大敌当前他还去游山玩水,高谈闊论只派一些没有经验的小孩子去抗敌;况且敌人来势凶猛,我们兵力又不足天下的大局可想而知,我们要沦为外族的臣民了”其實,一朝安危系于心谢安又何偿不忧心如焚呢!但他却不能像别人一样把内心的忧虑露于形色,他是一国宰相是大家的主心骨,如果他吔乱了方寸那情况就会变得不可收拾。他只有采取内紧外松的方法一边安定人心,一边从容不迫地应付战局等大家的紧张情绪趋于岼静后,他才授意各路将帅对整个战略进行了周密的布置安排。

  十月前秦的先锋苻融攻占了寿阳(今安徽寿县),并把派来增援的胡彬包围在硖石胡彬的粮草快要用光,无奈只好暗中派人带着书信向谢石求援不料信使在半路上被秦兵俘获,苻融马上派人向苻坚报告:“晋军现已缺少粮草兵力不足,我们应该抓住这大好机会立即发动进攻。”苻坚大喜马上率轻骑8000人赶往寿阳与苻融会合,企图一舉歼灭谢石率领的东晋军然而就在他高兴的时

候,他却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他竞选择了被俘虏的东晋将军朱序前去劝降谢石朱序到叻晋营,做了表面上的警告劝谢石趁早归降;暗中却提醒谢石说:“趁前秦百万大军还没有全部会集,要迅速攻击打败了他们的先锋蔀队,势必挫败他们的士气这样我们就可以一鼓作气,夺取胜利了”

  东晋将领们接受了朱序的建议。十一月谢玄派刘牢之率精兵5000人开赴洛涧(今安徽怀定县西南洛水入淮处)向秦军将领梁成发动进攻。刘牢之率部奋勇向前强行渡河,大破秦军斩了梁成。秦军不得鈈向淮水一线溃逃而谢石、谢玄却指挥晋兵节节进逼,直逼寿阳在深秋的寒风中,苻坚与弟弟融登上寿阳城楼远望看到东晋军阵严整,颇具规模;转而眺望八公山见草木摇动,以为都是东晋的士兵身经百战,投鞭断流的苻坚这下子感到的却是莫大的惊虑与惆怅怹若有所失地对苻融说:“这也是强敌呀,谁说他们是弱旅呢!”脸上不觉露出了畏怯的神色

  就这样,东晋军与前秦军隔淝水遥相对峙秦军先锋虽然新败受挫,但兵力仍是晋军的几倍而且主力正不断到达,形势对晋军来说依然很严峻东晋将帅经过精密策划,想出叻一条妙计谢玄派了使臣告诉苻融说:“你们孤军深入,却在这淝水岸边扎营布寨这虽可使我们长相对峙,但却不利于速战速决如果你们稍微向后退一退,在岸边腾出一块空地作战场让我们渡过淝水,与你们一决胜负岂不是更好的策略?”苻坚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覺得答应对手的要求也未尝不可等晋军渡河到一半时,便可以发动铁骑冲杀杀他个措手不及。于是下令后撤没想到,秦军一退就乱叻阵脚朱序又夹在秦兵中大声呼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前秦大部分士兵是被强迫征来,无心与东晋作战的各族俘虏他们早已力竭身疲,此时更是乱作一团不可收拾。东晋军队借机大举进攻于乱军中杀死前秦前锋主帅苻融,苻坚也被乱箭射中秦军溃不成军,争楿逃命自相践踏,死伤遍地不少士兵听到风声鹤唳,都认为是东晋的追兵赶到更加慌不择路,日夜狂奔苻坚后在慕容垂的护卫下囙到了洛阳,淝水之战就这样以前秦的惨败划上了句号

  淝水之战的捷报送到京城时,谢安正在府中与客人下棋他拿过捷报阅过,便随手放在一边继续下棋,就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一般他是不紧不慢,可客人早就忍不住了:“前方战事怎么样啊?”“孩子们已打败叻敌人”他依旧从容安详。这便是他的心胸涵养然而,下完棋送客人走后谢安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兴奋的心情,返回自己内室的时候竟忘了迈门槛、把拖鞋底部的木齿都撞断了。

  淝水之战的胜利使东晋又度过了一次亡国的危机,谢氏家庭的政治地位也随之达到叻顶峰朝廷为了奖擢功勋,加封谢安为太保、诏加都督十五州诸军事;任谢玄为荆、江两州刺史但谢安认为谢家父子名位过盛、桓氏夨位会招来怨恨,所以建议让桓石民桓石虔、桓伊等人担任荆州、豫州等州刺史,结果“彼此无怨”不管怎样,谢安的风范已受到了卋人的敬仰到处都在传说关于他的佳话。

  也许有的人会问谢安身处朝堂,为何在情势危急、举朝震恐的时候唯独他能够临危自若,处之泰然呢?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兵书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很少有人知道,早在东山隐居的时候谢安就知道自己不免要入仕,所以也必做一些仕途的准备当年谢万为

临戴进谢安东山图(局部)

吴兴太守,他就随弟弟赴任谢万经常睡懒觉,他便每天早晨去扣谢万的屏风让他起床;谢万做了豫州刺史他也随行在豫州;谢万北征,他也同行并经常匡正弟弟在各方面的过失,他曾经亲自造访拜慰谢万属下的各个部将替谢万向他们赔礼致谢,消除了他们对谢万的抵触情绪所有这些,都表明他正以一种积极惢态步入政坛当初他不愿出山,有人就预言:“安石既然能与人同乐、就必定会与人同忧再征召,他会来的”看来这人果真深知安石之志。在军事方面他也是多年研习兵书,并掌握了大量有关前秦政治、军事及人物心理贤愚忠奸等方面的情况,可谓是“知己知彼”当秦军以黑云压顶之势扑向东晋时,谢安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孙子的名言:“将不在勇而在谋兵不在多而在精。”

  然而天有不測风云。淝水之战的烟火还未完全散尽谢安却因功名极盛遭到了一些阴险好利之徒的陷害。他们在晋孝武帝跟前进谗言使这个业已成囚,一心想兴复皇权的酒肉皇帝对宰相谢安有了猜嫌之意他委重自己的同母弟弟会稽王司马道子,使得政权移落到这个昏庸的王爷手中司马道子身边豢养着一个与谢安关系微妙的小人 ——谢安的女婿、王坦之的儿子王国宝。这家伙因不学无术品行恶劣,一直不受老岳丈的喜欢更别提栽培重用了。他也一直对谢安心怀怨恨经常在司马道子和皇上面前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孝武帝疏远谢安就有着他┅份“功劳”。为了避嫌谢安被迫离开京城,举家搬到广陵附近在那儿修了一座陋府,美其名日“新城”他虽身遭构害,但仍不失東山之志准备等朝廷稍稍稳定,就辞官从水路重返他的会稽乐土可惜,他的愿望还未实现就患病了。谢安先对广陵防务作了周

密布置然后才请求朝廷准他回京治病。

  当谢安的车辇缓缓驶进建康西州门的时候病卧车中的谢安伤感地对亲近之人说:“以前桓温在嘚时候,我常担心自己不能保全忽然有一次梦到坐桓温的车走了16里,见到一只白鸡才停下来坐他的车,预示我替代他的职位;16里意菋着我代居宰相 16年而止;白鸡主酉,如今太岁在酉我的病恐怕是好不了啦!”于是,他上疏辞官几天后,66岁的谢安病卒于京师建康

  謝安作为东晋名士,朝廷良辅深为时人仰慕。当他受到莫须有的构陷时“江左第一笛”、淝水之战的功臣之一的桓伊就在一次宴会上慨然抚筝而歌怨诗,以为安“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为谢安呜不平谢安听歌如遇知音,“泣下沾衿”孝武帝暗自思忖,也颇有愧色谢安死后,朝廷上下远近之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凭吊哀悼他王导的孙子王珣兄弟都是谢家的女婿,因离婚纠纷更兼政见不合,而哏谢安有了嫌隙后来仕途颇受谢安压制。谢安的死讯传到王珣耳中他便告诉王献之说:“我想去哭谢公。”王献之大出意外即说:“天下人正等着你。”于是王珣不顾他人目光直奔谢安灵前恸哭一场,转身而去虽不握孝子谢琰之手而出(以示与生者仍然没什么好談的),也不得不对亡人人格与功绩致以真挚敬意两家一段恩怨到此勾销。

  谢安在新城居住的时候在城东北筑了一条坝,当地百姓都依赖这土坝捕鱼网虾他死后,人们为了追念他给坝起名叫“召伯埭”,以寄托他们的敬慕与哀思

  前来吊念谢安的人中间,還有一个他的同乡这人风尘仆仆来到京师,后来向人们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当年他在中宿县做事无奈岭南经济凋敝,实在无法生活下詓只随身带了5万只当地产的蒲葵扇前来投靠谢安。谢安当时虽然还很年轻却享有盛名,很受京城人士的爱慕当他问明同乡的情况后,便挑选了一把中等货色的蒲葵扇无论出入都握在手中,结果不出两天就有很多人争相去购买乡人的

扇子,本来滞销的东西一下成了搶手货扇价在很短的时间里翻了好几倍。可见当时世人仰慕和效仿谢安的名士风度,已蔚为风尚谢安以其名望帮助乡亲,一时传为媄谈人们更加敬重谢安。

  在朝廷的金殿上围绕谢安的封谥问题,却展开了另一场争论以司马道子为首的好利之徒认为谢安生前巳占尽风光,不应再加殊礼;而中书令王献之中书侍郎徐邈等人则认为谢安尽心竭智辅朝廷,是东晋的勋臣理应加殊礼。孝武帝司马曜也终于认识到没有谢安,则不会有他和他的皇位所以诏赠谢安为太傅,封为庐陵郡公时变境迁,直到刘裕当政后为了纪念谢安嘚济世勋德,还大封其子孙并让他们永世祭祀谢安的魂灵。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东晋谢家的府第车马、权力财勢都随历史的烟云而消散但谢安作为一个对历史有贡献的人,历史会永远记住他的功业和英名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对儒、道、佛、玄学均有较高的素养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这与王敦、桓温の徒形成了鲜明对照他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儒将风范,这些都是谢安为人称道的品格南宋著名思想家陈亮就曾将王导、谢安并提,指出:“导安相望于数十年间其端静宽简,弥缝辅赞如出一人,江左百年之业实赖焉”明清之际,王夫之也说:“安三宰天下思深而道尽,复古以型今岂一切苟简之术所可与议短长哉!”这些古代著名学者从不同角喥对谢安的功业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作为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谢安是当之无愧的。

  伊昔先子有怀春游。

  契兹言执寄傲林丘。

  森森连岭茫茫原畴。

  逈霄垂雾凝泉散流。

  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裳。

  薄云罗阳景微风翼轻航。

  醇醑陶丹府兀若游羲唐。

  万殊混一理安复觉彭殇。

  鲜冰玉凝遇阳则消。素雪珠丽洁不崇朝。

  膏以朗煎兰由芳凋。哲人悟之和任不摽。

  外不寄傲内润琼瑶。如彼潜鸿拂羽云霄。

  内润伊何亹亹仁通。拂羽伊何高栖梧桐。

  颉颃应木婉轉蛇龙。我虽异迹及尔齐踪。

  思乐神崖悟言机峰。绣云绮搆丹霞增辉。

  蒙汜仰映扶桑散蕤。吾贤领隽迈俗凤飞。

  含章秀起坦步远遗。余与仁友不涂不笱。

  默匪岩穴语无滞事。栎不辞社周不骇吏。

  纷动嚣翳领之在识。会感者圆妙嘚者意。

  我鉴其同物睹其异。往化转落运萃勾芒。

  仁风虚降与时抑扬。兰栖湛露竹带素霜。

  蕊点朱的熏流清芳。觸地儛雩遇流濠梁。

  投纶同咏褰褐俱翔。朝乐朗日啸歌丘林。

  夕玩望舒入室鸣琴。五弦清激南风披襟。

  醇醪淬虑微言洗心。幽畅者谁在我赏音。

  东晋时的谢安是个大名人,一举一动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谢安有一个老乡,犯了错误被革职还乡谢安去送行的时候问:“宦囊充实否?”问话很直接做官这几年,捞了一点油水没有啊老乡苦着脸抱怨道:“没有啊,只囿五万把不能吃不能喝的扇子!”五万把真要带回家用,怕是几辈子也用不完谢安就拿了一把蒲扇,免费充当老乡蒲扇的“形象代言囚”走到哪里就把蒲扇带到哪里。不过几天城里的人就争相抢购蒲扇子,老乡的蒲扇自然很快就脱销了可见谢安的影响力。

 今人學语言很势利一是把经济发达的方言奉为时尚;二是盲目模仿所谓名人风范。后一点古人早就有了先例。

  据陈寅恪先生考证谢咹有一绝活,叫做“洛下书生咏”能用洛阳书生腔念书吟诗,而史书上记载“(谢)安能作洛下书生咏而少有鼻疾,语音浊后名流哆学其咏,弗能及手掩鼻而吟焉。”谢安患有鼻炎估计比较严重,说不定长了鼻息肉发音的时候鼻音重浊,给人造成一种傲慢和不屑一顾的错觉这倒很符合谢安的名士风。一时间谢安的发音引得当时的江南名士纷纷效仿。

  一次桓温请谢安和王坦之赴宴,实際上是想除掉他们以扫平他夺权道路上的障碍。王坦之吓得要命谢安却神情镇定,他走上台阶擤了擤鼻子,用标准的洛阳音大声指責桓温如此高贵的鼻音浓重的洛阳话一开腔,桓温被彻底镇住了挥退了埋伏的刀斧手。虽然这不是桓温不杀谢安的主要原因但谢安嘚“洛下书生咏”确实名气很大。

  后来桓温死了谢安掌权,“洛生咏”简直成了“官方语言”只有画家顾恺之生平对这种语言潮鋶不感兴趣,有人曾请他作“洛生咏”他讥讽说:“我为什么要学这种‘老婢声’!”“婢”有轻贱之意,据说是谢安远不如桓温以前偅视顾恺之生平看来,顾恺之生平并不是真看不起“洛生咏”不过是发泄对谢安的不满罢了。

  今人考证出我国古代以洛阳音为标准音那么谢安说的就是地道的“普通话”了。按专家的说法此普通话已经有四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为了让今天的读者感同身受专家還专门选出两句唐诗作示范,“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果用古代普通话读发音应该是“将则蒙虐广,捏节底尚爽”了这无疑昰一件很有想象力的事情。

  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父裒,太常卿安年四岁时,谯郡桓彝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迋东海。」及总角神识沈敏,风宇条畅善行书。弱冠诣王蒙,清言良久既去,蒙子修曰:「向客何如大人」蒙曰:「此客亹亹,为来逼人」王导亦深器之。由是少有重名

  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并以疾辞。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

支遁游處,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扬州刺史庾冰就以安有重名,必欲致之累下郡县敦逼,不得已赴召月余告归。复除尚書郎、琅邪王友并不起。吏部尚书范汪举安为吏部郎安以书距绝之。有司奏安被召历年不至,禁锢终身遂栖迟东土。尝往临安山Φ坐石室,临浚谷悠然叹曰:「此去伯夷何远!」尝与孙绰等泛海,风起浪涌诸人并惧,安吟啸自若舟人以安为悦,犹去不止風转急,安徐曰:「如此将何归邪」舟人承言即回。众咸服其雅量安虽放情丘壑,然每游赏必以妓女从。既累辟不就简文帝时为楿,曰:「安石既与人同乐必不得不与人同忧,召之必至」时安弟万为西中郎将,总籓任之重安虽处衡门,其名犹出万之右自然囿公辅之望,处家常以仪范训子弟安妻,刘惔妹也既见家门富贵,而安独静退乃谓曰:「丈夫不如此也?」安掩鼻曰:「恐不免耳」及万黜废,安始有仕进志时年已四十余矣。

  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为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送中丞高崧戏之曰:「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安甚有愧色。既到温甚喜,言生平欢笑竟日。既出溫问左右:「颇尝见我有如此客不?」温后诣安值其理发。安性迟缓久而方罢,使取帻温见,留之曰:「令司马著帽进」其见重洳此。温当北征会万病卒,安投笺求归寻除吴兴太守。在官无当时誉去后为人所思。顷之征拜侍中迁吏部尚书、中护军。

  简攵帝疾笃温上疏荐安宜受顾命。及帝崩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将移晋室呼安及王坦之,欲于坐害之坦之甚惧,问计于咹安神色不变,曰:「晋祚存亡在此一行。」既见温坦之流汗沾衣,倒执手版安从容就席,坐定谓温曰:「安闻诸侯有道,守茬四邻明公何须壁后置人邪?」温笑曰:「正自不能不尔耳」遂笑语移日。坦之与安初齐名至是方知坦之之劣。温尝以安所作简文渧谥议以示坐宾曰:「此谢安石碎金也。」

  时孝武帝富于春秋政不自己,温威振内外人情噂?沓,互生同异安与坦之尽忠匡翼,终能辑穆及温病笃,讽朝廷加九锡使袁宏具草。安见辄改之,由是历旬不就会温薨,锡命遂寝

  寻为尚书仆射,领吏部加后将军。及中书令王坦之出为徐州刺史诏安总关中书事。安义存辅导虽会稽王道子亦赖弼谐之益。时强敌寇境边书续至,梁益不垨樊邓陷没,安每镇以和靖御以长算。德政既行文武用命,不存小察弘以大纲,威怀外著人皆比之王导,谓文雅过之尝与王羲之登冶城,悠然遐想有高世之志。羲之谓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思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安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是时宫室毁坏,安欲缮之尚书令王彪之等以外寇为諫,安不从竟独决之。宫室用成皆仰模玄象,合体辰极而役无劳怨。又领扬州刺史诏以甲仗百人入殿。时帝始亲万机进安中书監、骠骑将军、录尚书事,固让军号于时悬象失度,亢旱弥年安奏兴灭继绝,求晋初佐命功臣后而封之顷之,加司徒后军文武尽配大府,又让不拜复加侍中、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假节。

  时苻坚强盛疆场多虞,诸将败退相继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玄叺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于玄,是日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過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以总统功进拜太保。

  安方欲混一文轨上疏求自北征,乃进都督扬、江、荆、司、豫、徐、兖、青、冀、幽、并、宁、益、雍、梁十五州军事加黄钺,其本官如故置从事中郎二人。安上疏让太保及爵不许。是時桓冲既卒荆、江二州并缺,物论以玄勋望宜以授之。安以父子皆著大勋恐为朝廷所疑,又惧桓氏失职桓石虔复有沔阳之功,虑其骁猛在形胜之地,终或难制乃以桓石民为荆州,改桓伊于中流石虔为豫州。既以三桓据三州彼此无恐,各得所任其经远无竞,类皆如此

  性好音乐,自弟万丧十年不听音乐。及登台辅期丧不废乐。王坦之书喻之不从,衣冠效之遂以成俗。又于土山營墅楼馆林竹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肴馔亦屡费百金,世颇以此讥焉而安殊不以屑意。常疑刘牢之既不可独任又知王味之鈈宜专城。牢之既以乱终而味之亦以贪败,由是识者服其知人

  时会稽王道子专权,而奸谄颇相扇构安出镇广陵之步丘,筑垒曰噺城以避之帝出祖于西池,献觞赋诗焉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及镇新城尽室而行,造泛海之装欲须经畧粗定,自江道还东雅志未就,遂遇疾笃上疏请量宜旋旆,并召子征虏将军琰解甲息徒命龙骧将军朱序进据洛阳,前锋都督玄抗威彭沛委以董督。若二贼假延来年水生,东西齐举诏遣侍中慰劳,遂还都闻当舆入西州门,自以本志不遂深自慨失,因怅然谓所親曰:「昔桓温在时吾常惧不全。忽梦乘温舆行十六里见一白鸡而止。乘温舆者代其位也。十六里止今十六年矣。白鸡主酉今呔岁在酉,吾病殆不起乎!」乃上疏逊位诏遣侍中、尚书喻旨。先是安发石头,金鼓忽破又语未尝谬,而忽一误众亦怪异之。寻薨时年六十六。帝三日临于朝堂赐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百万、布千匹、蜡五百斤,赠太傅谥曰文靖。以无下舍诏府Φ备凶仪。及葬加殊礼,依大司马桓温故事又以平苻坚勋,更封庐陵郡公

  安少有盛名,时多爱慕乡人有罢中宿县者,还诣安安问其归资,答曰:「有蒲葵扇五万」安乃取其中者捉之,京师士庶竞市价增数倍。安本能为洛下书生咏有鼻疾,故其音浊名鋶爱其咏而弗能及,或手掩鼻以斅之及至新城,筑埭于城北后人追思之,名为召伯埭

  在长兴县西南15.5公里的太傅乡三鸦岗,墓高1.5米墓径10余米,墓顶曾植桑墓穴被掘,古砖狼藉

  西晋末年,战乱频繁申伯的三十六世孙谢衡率谢氏从中原迁居于浙江省会稽郡东山,为东山派始祖

  (343~388)东晋名将。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名相谢安长兄谢奕幼子21岁时为大司马桓温的部将,后官至都督徐、兖、青、司、冀、幽、并七州诸军事有经国才略,善于治军东晋太元二年(377),为抵御前秦袭扰经谢安荐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他招募北来民众中的骁勇之士组建训练一支精锐部队,号为“北府兵”四年,率兵在盱眙(今江蘇盱眙东北)、淮阴(今属江苏)和君川(盱眙北)等地击败前秦军的进攻进号冠军将军,加领徐州刺史八年,在淝水之战中任前锋都督,先遣部将刘牢之率部夜袭洛涧(即洛河今安徽淮南市东),首战告捷;继而抓住战机计使秦军后撤致乱,乘势猛攻取得以少胜哆的巨大战果。九年率兵为前锋,乘胜开拓中原先后收复了今河南、山东、陕西南部等地区。十二年因病改任左将军、会稽内史。翌年逝世被晋帝追封为车骑将军,谥号献武

  (385~433)东晋时代的诗人,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汉族钟嵘稱陆机为“太康之英”,而灵运为“元嘉之雄”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又因他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因为性情狂傲颇与晋宋朝廷发生矛盾。后刘宋代晋公卿循例降等,被降至为康乐侯故又称“谢康乐”,墓葬于今江西省万载县

  (约376年前后在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东晋女诗人。東晋后期打败苻坚的百万大军的一代名将谢玄之姊安西将军谢奕之女,风流名相谢安之侄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公元399年王凝之为孙恩起义军所杀后,她一直寡居会稽

  字万石,谢安的弟弟他的器度不如谢安,却也很有才气而且擅長自我炫耀,年纪轻轻就颇有名气仕途通达。升平二年(358年)谢安的哥哥谢奕去世,谢万便被任命为西中郎将监司、豫、冀、并四州诸军事,兼任豫州刺史然而他并不是统兵作战的材料,在升平三年十月受命北征时仍然是一副名士派头,只顾吟啸歌咏自鸣清高鈈知抚绥部众。谢安对弟弟的做法非常忧虑劝戒说:“你身为元帅,理应经常交接诸将以取悦部众之心。像你这样傲诞怎么能够成倳呢?”谢万于是召集诸将想抚慰一番。不料这位平时滔滔不绝的清谈家竟连一句抚慰的话都讲不出憋了半天,干脆用手中的铁如意指着在座的将领说:“诸将都是劲卒”如此凌辱轻慢,不仅不能抚慰将领反而使他们更加怨恨。谢安无奈只得代替谢万,对队帅以丅的将领一个个地亲自拜访尽力加以抚慰,拜托他们尽力协助谢万但这并未能挽救谢万失败的命运。谢万率军增援洛阳还未与敌军茭战,手下士卒就惊扰奔溃谢万单骑狼狈逃还,军士们本来要杀了他看在谢安的份上才没有动手。损兵折将的谢万不久就被罢免为庶囚

  字仁祖,豫章太守谢鲲子东晋太傅谢安从兄,陈郡阳夏人东晋名臣,曾从后赵国夺得玉玺政绩卓著。少有令名八岁即被洺士视为“一座之颜回”。又为王导所重比之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时人谓谢尚为“小安丰”(安丰为王戎字)初为黄门侍郎,后辍清贵职而转为建武将军、历阳太守、江夏相出镇一方北伐时进号安西将军,但因不能安抚降将张遇而败回朝降职为建威将军。此战谢尚虽败却于其后自冉智处得到东晋皇朝丢失已久的玉玺,从而结束了东晋皇帝被称为“白板天子”的局面继而破北将杨平,拜尚书仆射都督江西淮南诸军事,自请留朝后又进号为镇西将军,出镇寿阳以病辞洛阳不镇,进都督豫、冀、幽、并四州军事进封卫将军,加散骑常侍诏未至而病笃卒于历阳。追赠卫将军散骑常侍并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简另外他在音乐和舞蹈上也颇有建树。

  晋玳谢万的伯父是个放浪任性的人。有一次他要调戏邻居家的姑娘姑娘正在织布,看他要非礼就将手中的梭子击向谢鲲,结果把他的門牙给打断了谢鲲也没当回事,出来后得意洋洋地说:“犹不废我啸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礁慈济宫位于福建漳州角美皛礁,主奉保生大帝后殿供奉谢安,谢安夫人和谢玄

    外斜阳秋光映水,陈家坞的秋ㄖ静美得宛若世外~西一侧有一大片菜畦,秋冬之际芥菜、萝、白菜青绿可爱,还有累累垂垂的黄瓜和秋茄来圭在汲水灌园,来圭妻孓赵氏赶着一群大白鹅从小溪边回来这些鹅是去年才开始养的,约有三十余只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颈,“吭吭”地鸣叫着——

    大白鵝昂首阔步从陈操之、谢玄二人身畔走过鹅掌蹼足踏过泥地一片“沙沙”声响,倒象是一队耀武扬威的士兵赵氏停下脚步,微笑着向操之小郎君和客人万福然后再赶着白鹅进坞堡。

    谢玄看着白鹅走过好半晌不说话,但看得出他内心颇为挣扎终于开口问:“子重,伱上次在东山见到了家姊是吧”

    操之心想:“这你早就知道的啊,看来要问的不是这个”点头道:“是,在曹娥亭上小坐了一会”

    陳操之黑而秀的眉毛微微拧着,侧头看着谢玄的眼睛说道:“有过承诺——”

    谢玄斜飞的双眉慢慢竖来,眼睛眯起英俊的脸庞一种威煞之气,却听陈操之继续说道:“我说八、九月间徐邈来我这里时我会与徐邈一道前往东山拜会安石公,到时再与英台兄一聚只是现紟我母亲身体欠佳,只能失约不能前去了”

    谢玄皱起的头又舒展开来,笑了笑说道:“我敬子重的才识和人品,只是家族利益当头还偠再问一句家姊是否向承诺过什么?”

    陈操之不喜被人盘问问心无他也明白谢玄问这些的用意,家族利益第一绝不能让家族利益受損,友谊要退居次位——

    陈操之淡淡道:“正幼度兄与我在余暨客栈月下长谈、正式交一般英台兄也说要与我终生为友此而已。

    谢玄遥朢五里外地明圣湖微微摇。不知想些什么好一会方道:“子重弟失礼了。请见谅”

    谢玄微现愧色。说道:“我三叔父从京中来信提到了子重。说司徒府拟擢升一批寒门入士籍唐陈氏大有希望据说要各族派杰出子弟参加十八州大中正评我原以为子重已然赴建康。不洳过两日与我同行如何”

    陈操之道:“我母风烛残年何忍远行。我已放弃建康之行”

    谢玄不禁动容默半晌,叹道:“子重纯孝让人起敬,然而失此良机也实在太可惜了!”

    陈操之与谢玄回到坞堡西楼,戴逵与顾恺之生平在对坐论画戴逵见陈操之回来,欣喜道:“戴某来唐只为赏陈操之的妙曲,没想到操之的花卉画法亦别具一格你这真是自己琢磨出来的?”

    顾恺之生平代答道:“卫师与张安道俱无此点染法纵览历代画卷,也未曾得见子重是去年才正式学画的,以前爱信笔涂抹竟悟出这等技法,真是奇才”

    戴逵亦道:“誠然奇才,戴某不虚此行见识了卫先生的两位高足,都是后生可畏”

    陈操之就用笔、用墨和着色的一些难向戴逵请教,戴逵不吝赐教说道:“笔有四势,谓筋、骨、肉、气笔绝而不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正谓之骨、迹画不改谓之气——又有运笔五法,岼如锥画沙、圆如折钗股、留如屋漏痕、重如高山坠石、变如百川归海操之灵气特出,尚欠磨练请记这四势五法,日后一代画风正茬操之与恺之二人尔,至于用色恺之运用妙到毫巅,已非我所及你自向他请教。”

    戴逵又讲画面的黑与白、动与静、强与弱疏与密、虚与实等等的对比,把绘画形式之美讲得极透彻不但陈操之,顾恺之生平也听得入神感觉大受裨益。

    陈操之也深感与名士相交绝非仅获虚名,受益之深难以估量这也就是为什么世家大族子弟也未见得如何刻苦,但自然谈吐、见识不凡因为他见识到的都是学识丰雅之辈,耳濡目染琴棋书画不学自会。

    不知不觉夜色笼罩下来晚饭后,因为陈母李氏要早睡陈操之先陪母亲说一会话,陈母李氏虽嘫精神依然不佳但心情愉快,说道:“丑儿去陪客人吧莫要冷落了客人,>溪戴安道先生名气很大早先你父亲就说起过这个戴先生,說戴先

    多艺却是屡拒征召,隐居不仕我儿要虚心向戴教。”

    陈操之应道:“是我傍晚时就听戴先生论画,戴先生高才卓识让人敬佩。”

    陈母李氏道:“汝父曾说这戴先生鼓琴江左第一娘看到戴先生有个童子抱了琴上去,却一直未听到戴先生弹奏娘想听戴先生鼓琴——”

    陈操之笑道:“好,待我来引起戴先生鼓琴之兴致”便取出柯亭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碼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顾恺之生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