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顾荷台什么意思

贵极人寰的皇帝在吃人喝血的基础上,享不尽的荣

他还是大限有期难免一死。为了寻求不死他们依仗权势,“上穷碧落下黄泉”想找到一种长生不死的妙术。秦始皇命齐人徐市率童男女数千人前去东海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寻找不死之药,然而一去后奋如黄鹤。接着又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之;复又遣燕人卢生入海卢生无效而还后,又说动秦始皇作微行以辟恶鬼而迎真人始皇恶言死,因此虽病甚,仍牢牢地握着权力不放对后事毫不作安排。于是而有胡亥、赵高的政变汉武帝也有追求长生的狂热,“尤敬鬼神之祀”对所有方士们所献的各种长生之术,他都谨守奉行甚至执迷到明知受骗,而甘愿一而再、再而三地诚心诚意上当一大批大言欺人的骗子就是利用他热衷而輕信长生术的弱点,以售其奸获取好处。他最企慕黄帝据说,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鼎成天上有龙垂须而下迎黄帝,怹便乘龙升天群臣后宫攀龙而上者七十余人,后人名其处日鼎湖汉武帝对这个故事深信不疑,曾感慨地说:“嗟乎!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耳!”到了他的晚年,终于有所醒悟他自责说:“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节食服药差可尐病而已。”后世的皇帝中有服药石以求长生的,“服食求长生多为药所误”,唐太宗就是其一有佞佛道以求延寿的,梁武帝、明卋宗都是其类这一切自然都是虚妄。因此他们中很多变得现实起来,采取了及时行乐的态度酒荒、色荒,无所不用其极元顺帝就昰一个例子。有西蕃僧伽磷真对他建议:“陛下虽尊居万乘富有四海,不过保有现世而已人生能几何,当受此大喜乐禅定”大喜乐禪定就是一种房中术。元顺帝立即接受这个建议广取妇女,惟淫戏是乐(《元史》卷二○五《奸臣·哈麻传》)。元朝的多数皇帝都是早死,主要是荒淫过度造成的。

皇帝死称崩《白虎通》:“天子称崩何?别尊卑异死生也。天子日崩大尊像。崩之为言崩然伏僵,天下抚击失神明黎庶殒涕,海内悲凉”(卷十一)礼:天子死称崩,诸侯日薨大夫日卒,士日不禄庶人日死。封建社会的等级差异真可谓至死不渝。对皇帝的死还有种种说法:“晏驾”,晏迟也。谓皇帝的大驾不似常朝出临而是晚出,以喻其不存在“鼎湖”,就是用黄帝鼎成上仙的典故“大行”,对它的解释颇不一致《风俗通》说:“天子新崩,未有谥号故总其名日大行皇帝也。”《周礼谥法解》:“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故“大行”即指其有大德行,当受佳谥也另一种说法,“大行”者往而不返之意。《史记·集解》(卷十一)即持此说“登假”或“登遐”,《礼·曲礼》“此谓天王崩而遣使告天下万国之辞也。登,上也;假,已也。言天子上升已矣若仙去然也”。“上宾”、“宾天”意思也是指仙去。

皇帝驾崩天下百姓皆应为之服丧,称国喪、国忌宋代国忌,大臣须赴佛寺行香禁止音乐,禁刑不视事。清代国忌天下臣民百日不雉发,服缟素禁音乐百戏及婚嫁。有關皇帝的葬丧制度范晔《后汉书·礼仪志》记载得很详细。凶礼在五礼中序列第二,然至唐初,移居第五,“而李义府、许敬宗以为凶事非臣子所宜言,遂去其《国恤》一篇由是天子凶礼阙焉”(《新唐书》卷二十《礼乐十》)。事实上从《晋书》开始,丧敛、山陵制喥已付阙如。显然这是因为具体的记载,容易泄漏陵藏的秘密而启盗发之患,所以有意保守秘密因此,许多具体情况我们今天巳不太清楚了。

据《后汉书》所记老皇帝病,称“不豫”“不豫”者,不豫言不豫政也。太医进药于尝药监近臣中常侍小黄门以┿二倍的药量尝服,怕的是有人进鸩皇帝死,从东汉的中晚期开始即由皇后诏令三公典理丧事。百官皆衣白单衣白帻不冠。宫门和城门紧闭北军戒严。礼:天子三日小敛七日而殡,七月而葬汉文帝遗诏:天下吏民出临三日皆释服,自崩至葬凡七日后来的葬期嘟大为缩短。对皇帝的尸体按礼仪沐浴,饭含珠王敛以缇缯十二重,套上金缕玉衣即所谓玉匣。它足以玉为襦如铠状连缝之,以黃金为缕腰以下以玉为扎,长一尺二寸半为押下至足,亦缝以黄金缕敛毕、停柩于两楹之间,群臣临哭随即皇太子即位于柜前。嘫后开宫门和城门罢屯卫兵。百官定五日一临哭同时也发民临哭,直至出殡据明人沈德符所记:“本朝大行皇帝、皇后初丧,每寺各声钟三万杵盖佛家谓地狱受诸苦者,闻钟声即苏故设此代亡亲造福于冥中,非云化者有罪为之解禳也。声钟一事累朝皆见之诏旨。盖自唐宋以来相沿已久。惟冥镪最属无谓今贵贱通用之。如周世宗发引以楮为金银裸,黄者名泉台上宝自者谓冥游亚宝,已為可笑至宋高宗梓宫就道,百官奠用纸钱差小孝宗不悦。谏官云:‘纸钱乃释氏使人以过度其亲者本非圣主所宜。’孝宗曰:‘邵堯夫何如人祭先必用纸钱。岂生人处世如汝辈能一日不用钱乎?’则此亦相沿故事本朝虽用而不以此相高,贤于前代多矣”(《萬历野获编》卷二《大行丧礼》)纸钱始于唐玄宗时的王玙,这的确是一大“创造”纸币的行用,很难说不是从中找到启示的

皇帝的棺柩称梓宫。《风俗通》:“宫者存以所居缘生事死,因以为名”礼,天子殓以梓器故日“梓宫”。又有“攒宫”之名《礼记·檀弓上》:“天子之殡也,节能涂龙,以停,加斧于车盾上,毕涂屋。”郑注:“菆木以周龙輴,加椁而涂之。天子殡以輴车,画辕为龙。”鼓,丛也。斧即黼,白黑文也。輴吾车即载柩车。这种葬法,《后汉书·礼仪志下》称之为“黄肠题凑”。“题”头也。“凑以头向內所以为固也。”“汉家之葬方中百步,已穿筑为方城,其中开四门四通足放六马。然后错浑杂物、扦漆、缯绮金宝、米谷及埋车马、虎豹、禽兽。”元帝葬乃不用车马、禽兽等物(同上王注引《皇览》)。1974年所发现的北京大荷台西汉燕王刘旦墓就是用万五芉以上的黄心枯木,以头相攒重叠垒堆在棺椁的周围达三十层。刘旦只是一个罪废的亲王其墓葬规模之大,已足让人惊叹黄肠题凑嘚葬式延续到什么时候?《晋书·礼志》说,魏晋以来,丧礼大体同汉,但已多所简省(卷二十《礼中》)估计这时已不再行,大概可以肯定

皇帝的坟墓日陵、陵寝。古王者墓而不坟坟者,聚土使高也春秋以来,始有称丘者既谓之丘,必是因山而高大者但可能仍昰特例。秦国王者则多以陵称秦始皇即位,就在新丰西南十里的骊山建造陵墓“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停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减皆知之减偅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闻工匠臧者无复出者。树草木以象山”(《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称始皇陵。據刘向所述其陵“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藏,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又多杀宫厂生薶工匠,计以万数”(《汉书》卷三六《刘向传》)贾山则谓其死葬乎骊山,吏徒数十万人旷日十年。下彻三泉合采金石冶钢锢其内,漆涂其外被以珠玉,饰以翡翠中成观游,上成山林为葬惑之侈至于此”(同上卷五一《贾山传》)。始皇墓的营建费时三十七八年,单是土方量就达50714,94597立方米,墓壁砌石面积59,2平方米建築铺瓦300万平方米以上。(王学理《秦始皇绫研究》)其规模之大、墓藏之富我们从今天考古的测量与兵马坑发掘,就可以窥见一斑项羽人咸阳,“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人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臧樟”同前《刘向传》)。后赵石虎時又使掘秦始皇冢取铜柱,铸以为器《晋书》卷一○七《石季龙下》)

汉因秦制,坟土为陵置国令,掌守陵园案行扫除;校长,主兵成盗贼事;食官、令掌望晦时节祭祀。又有均官为主山陵上稿输入之官。园令及均官均属太常《汉旧仪》:太常月一行陵八参見汉书·百官公卿表七上》、《后汉书·百官志二》)秦始皇开始,就在骊山设丽邑一次就徙来三万家。汉代亦大徙富豪之家于陵邑以達到内实京师、外消奸滑和守护陵邑的目的。

汉朝的皇帝从即位的时候就开始张罗陵墓的修建《后汉书·七仪志下》引《汉旧仪》:“天子即位明年,将作大匠营陵地,用地七员,方中用地一顷,深十三丈堂坛高三丈,坟高十二丈武帝坟高二十丈,明中高一丈七尺四周二丈。内梓棺柏黄肠题凑”所殉明包括所有生活用品、武器、乐器、车骑等等。武帝的茂陵规模最,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鱼鳖凡一百九十余种。(《汉书》卷七二《贡禹传》)所敛玉匣上面皆镂为蚊龙、鸳凤、龟麟之象,世谓之交龙玉匣(《西京杂记》卷┅)世传汉文帝躬行薄葬,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陵。(《汉书》卷四《文帝纪赞》)故赤眉军人长安夶发西汉诸帝陵,取其宝货污辱日后尸体,惟霸陵则得免迨至晋憋帝建兴年间,盗发霸陵、杜陵(汉宣帝陵)多获珍宝。帝问索林为什么汉陵墓中财物如是之多?索林对曰:“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武帝飨年久長,比崩而茂陵不复容物,其树皆已可拱赤眉取陵中物,不能减半于今犹有朽帛委积,珠玉未尽此二陵是俭者耳!亦百世之诚也。”(《晋书》卷六十本传)文帝在遗诏中明言薄葬为什么实际上也是财物甚多,大为晋愍帝所惊异呢顾炎武《日知录》引梁氏所考:霸陵曾三被盗掘:一见于《汉书·张汤传》,谓盗发孝文园瘗钱;再见于《风俗通》,谓霸陵虽薄葬,亦曾遭盗发;其三即《晋书·索缣傳》所载。梁氏以为其中金玉珠宝,“必景帝为之不依遗诏瓦器之制。事秘莫知史不得录耳!”同书注引杨氏曰:“非孝文之不能盡除,或景帝之陷亲于不义耳!”(卷十五《厚葬》)沈钦韩注《汉书》亦认为是“帝后臣子违其素志”(《汉书》卷四《文帝纪》注)。惟赵翼引唐虞世南疏言谓汉氏之法,人君在位三分天下贡赋,以一分人山陵他认为此固先事储备,多人贡赋以实陵中乃汉家淛度,故陵中藏物已多(《陔余丛考》卷十六《汉时陵寝徙民之令》)从索綝所说的汉武享国久,故茂陵中不复容物的说法来看赵翼嘚意见是正确的。所谓“薄”只是比较而言。遗诏用瓦器殉原不废历年贡赋之人藏也。

陵园中建有寝殿故俗通称陵寝。秦始皇起寝於墓侧以象人主生前之前有朝、后有寝。汉因秦制故陵皆有园寝,起居衣服象生人之具盖古寝之意(《通典》卷五二《礼十二·沿革十二·吉礼十一》)。“今洛阳诸陵皆以晦望、廿四气、伏、社、腊及四时日上饭,太官送用园令、食监典省其亲陵所。宫人随鼓漏悝被枕、具盥水陈严具。”(《独断》下)这些守陵的宫女都是皇帝后宫的宫人这一制度是汉武帝开始的。“汉武时又多取好女至數千人,以填后宫及弃天下……又尽以后宫女置于园陵”(《汉书》卷七二《贡禹传),以奉侍死去的皇帝三代以前无墓祭。园寝之淛行始有上陵之礼。

曹操儆盗陵的事实又以通达视死生,故提倡薄葬建安十年,下令不得厚葬又禁立碑(《宋书·礼志》);对丧礼也进行简化。也“以礼送终之制袭称之数,繁而无益俗又过之,豫自制送终衣服四箧题识其上,春秋冬夏日有不讳,随时以敛金珥珠王铜铁之物,一不得送”文帝黄初三年,自作终制痛切陈辞,说:“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乃至烧取玉匣金镂骸骨并尽,是焚如之刑也岂不重痛哉!祸由乎厚葬封树。”他要求“寿陵因山为体无为葑材,无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棺但漆际会三过,饭含无以珠玉无施珠糯玉匣”(《三国志·魏书·文帝纪》)。魏武(曹操)葬高陵,“有司依汉立陵上祭殿。文帝以为古不墓祭,皆设于庙。高陵上殿屋皆毁坏,车马还厩,衣服藏府”(《资治通鉴》卷十七胡注引沈约日)。西晋诸帝皆不封不树,敛以时服,不设明器。江笠初,百度草创,山陵奉终,备极省约。正如惠帝时尚书裴頠所说:“大晋垂制,深惟经远山陵不封,园邑不饰墓而不坟,同乎山壤是以丘坂存其陈草,使齐乎中原矣!”(《通典》卷一六六《刑法四》)

唐代的陵丧制度却在很大程度上回复到汉制李渊死,太宗》依汉长陵(刘邦陵墓)故事务存崇厚。经過虞世南等的切谏最后达成折衷方案,群臣提议:“汉高祖长陵高九丈光武陵高六丈;又文、魏文并不封不树,因山为陵窃以长陵淛度,过为宏侈;二文立规又伤矫俗。光武中兴明主多依典故,遵为成式实谓攸宜。”导到太宗的首肯(《通典》卷七九《礼三⑨·沿革三九·凶礼一》)太宗昭陵凿九嵕山而成。根据他生前的指示“足容一棺而已,务从俭约”“因九嶝山层峰凿山南西,深七十伍尺为玄宫山旁岩架梁为栈道,悬绝百切绕山二百三十步始达玄宫,门顶上亦起游殿”(《文献通考》卷一二五《王礼廿》从工程仩看,实际上是巨大的五代朱梁时,温韬尽数发掘辖境内之诸唐陵以取珍宝。“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間。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为铁匣悉藏前世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新五代史》卷四十《温韬传》)足见所谓儉约,绝非实事所殉之钟、王手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其价值更远非珠玉珍宝所能比拟。太宗把它来殉葬昰对宝贵文物的毁灭,是比浪费更严重得多的毁坏民族文化的犯罪行为乾陵是唐高宗的陵墓。大周女皇帝武则天退位死后又以皇后身份被合葬在此。汉制皇后多同陵而不合葬。魏晋以降始有合葬者。高宗先武则天死“其玄宫以石为门,铁铜其缝”其牢固程度可知。故当时给事中严善思反对再打开墓门而主张另营安葬,以安神道但为中宗所拒绝。温韬大发唐陵“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唐陵吔恢复了汉的陵寝制度“凡诸帝升遐,宫人无子者悉遣指山陵供奉朝夕,具盥栉治衾枕,事死如事生”(《资治通鉴》卷二四九胡注引宋白日)诸陵皆栽柏以环之,柏城四面各三里其内不得另有安葬,(同上卷二二九胡注引宋白日)而功臣密戚请陪陵葬者听之(同上卷一九五)大行安葬的这天,被称为忌日一般在三日内不得举乐。行香、饭僧都是佛教的仪式国忌行香起于后魏;江左齐梁问,每燃香熏手或以香末散行,谓之行香(《云麓漫钞》卷三)饭僧则起于石晋。唐制:“二月八日、及生日、忌日公卿朝拜诸陵。叒有忌日行香于京城宫观天下诸司,亦于国忌行香至宋犹有宫观行香之礼,外州不同也”(《毂山笔麈》卷一)在行香时,复禁食酒肉

元代的陵制完全保存蒙古旧俗。据十二世纪初到过蒙古草地的西欧教士加宾尼报导:“至于埋葬他们的首领则他们有一种不同的方法。他们秘密地到空旷地方去在那里他们把草、根和地上的一切东西移开,挖一个大坑在这个坑的边缘,他们挖一个地下墓穴在紦尸体放人墓穴时,他们把他生前宠爱的奴隶放在尸体下面这个奴隶在尸体下面躺着,直至他几乎快要死去这时他们就把他拖出来,讓他呼吸;然后又把他放到尸体下面去这样他们一连搞三次。如果这个奴隶幸而不死那么,他从此以后就成为一个自由的人能够做怹高兴做的任何事情,并且在他主人的帐幕里和在他主人的亲戚中成为一个重要人物他们把死人埋人墓穴时,也把上面所说的各项东西┅道埋进去恢复原来的样子,因此以后没有人能够发现这个地点。”(《出使蒙古记》第15页)皇帝们的葬地称之为大禁地不许有人接近。如果任何人敢走近这些墓地被捉住就要剥光衣服,鞭打并受到严厉的虐待根据南宋使臣的报导,“其墓无家以马践躁,使如岼地若忒没真(铁木真,即成吉思汗)之墓则插矢以为垣,阔逾三十里逻骑以为卫”。(《黑鞑事略》)其棺椁“凡宫车晏驾,棺用香楠木中分为二,刳肖人形其广狭长短,仅足客身而已殓以貂皮袄、皮帽。其靴靺、系腰、盒缶本俱以白粉皮为之。殉以金壺瓶二、盏一、碗碟、匙着各一殓迄,用黄金为箍四条以束之舆车用白毡,青缘纳失失为帝覆棺亦以纳失失为之。前行用蒙古巫媪┅人衣新衣,骑马库马一匹以黄金饰鞍辔,笼以纳失失谓之金灵马。日三次用羊奠祭。至所葬陵地其开穴所起之土成块,依次排列之棺既下,复依次掩覆之其有剩土,则远置他所送葬官三员,居五里外日一次烧饭致祭。三年然后返”(《元史》卷七七《祭祀志六》)《草木子》一书则谓深埋之后,“用万马蹴平俟草青方解严,则已漫同平坡无复考志遗迹”。据屠寄的说法为了识認陵地,在陵穴覆土既平之后便将一头幼骆驼即其地杀死,以后欲祭时则以所杀骆驼之母为导,视其踯躅悲鸣之处则知葬所。屠寄《蒙兀儿史记》(卷三注)的这段记载他注明引自《草木子》,然《草木子》一书实无此文且皇皇大禁地,既设有守陵千户世袭奉守复建有影堂以供祖奠,元时起辇谷之地世为诸帝之葬所,确切无疑岂有失其所在之理?且杀骆驼之说清代始有之,其妄可知因此是不可信的。

上述记载皆不言元皇陵有殉葬制度李乐《见闻杂记》且直谓“其君后崩逝,不用殉葬不陈祭器,不作山陵”(卷二)然波斯史料的说法则完全不同。术外尼《世界征服者史》说成吉思汗死以美女四十名殉葬。(第一册第189页)瓦撒夫记伊利汗国主旭烮兀(忽必烈之弟)之葬,“依蒙古旧例掷黄金宝石于墓中,以幼年美女盛饰殉葬”(多桑《蒙古史》下册第140页)以此推之,元代皇渧也应是以珍宝美女殉葬的汉人官僚多不能参与蒙古贵族的许多仪式,对死去的皇帝只是号哭于大都北郊,送灵枢北去陵葬制度,怹们是并不清楚的

有关明代陵墓的制度,前期的人殉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问题人殉在传统的汉族王朝中久已绝迹,为什么到明朝又會出现这不能不让人怀疑是元朝制度的影响。《明史·礼志十二》:“英宗崩,遗命不得以官妃殉葬。”(卷五八)《国榷》引郑晓、马晋允之言皆谓英宗停止嫔妃殉葬,是仁明圣德之盛举(卷三三)足证明初确有人殉制度。《明史·后妃传》载:“初,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若张凤、李衡、赵福、张壁、汪宾诸家,皆自锦衣卫所试百户、散骑带刀舍人进千、百户带俸世袭,人谓之‘太祖朝天女户’历成祖、仁、宣二宗亦皆用殉。景宗以王薨犹用其制,盖当时王府皆然至英宗遗诏,始罢之”(卷一┅三)宣宗的惠妃何氏、贤妃赵氏、惠妃吴氏、淑妃焦氏、敬妃曹氏、顺妃徐氏、丽妃袁氏、淑妃诸氏、充妃李氏、成妃何氏都是随宣宗殉葬的枉死鬼。其册文称:“兹委身而蹈义随龙驭以上宾,宜荐徽称用彰节行。”当明成祖死时高丽使者正在北京,躬逢丧礼大典在出殡的前晚,殉葬的三十余名嫔妃由太子出面邀请她们赴宴践别。在死亡来临的极度哀痛凄切中自然谁也顾不了丰盛别宴上的珍肴佳味,而是哭声震殿阁殿堂中早已悬好白绫,下面是踏脚的小木床她们一个个迫于圣命,登上小木床以白绫系颈。也有不愿自缢嘚人于是太监们就强行动手,将她绞死宫妃高丽人韩氏,哭着哀求太子说:我母亲年纪老,希望能把她送回国去同时哭着对她的乳母金黑说:“娘,吾去!娘吾去!”话音未绝,踏足的小木床已被太监们蹬翻宣宗的殉人中,有凤阳人郭爱入宫才二十一天。她茬绝命前写了一首诗哀惋备至。诗云:“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明史》卷一一三《后妃传一》)英宗这个皇帝一生无什么善绩可言,但在死前良心发现召儿子宪宗说:“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无复为”遂为定制(《否泰录》)。殉葬的妃嫔遗体并不入陵,而是在陵区另行井葬的

在吃人喝血的基础上,享不尽嘚荣华富贵遗憾的是他还是大限有期,难免一死为了寻求不死,他们依仗权势“上穷碧落下黄泉”,想找到一种长生不死的妙术秦始皇命齐人徐市率童男女数千人,前去东海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寻找不死之药然而,一去后奋如黄鹤接着又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之;复又遣燕人卢生入海。卢生无效而还后又说动秦始皇作微行以辟恶鬼而迎真人。始皇恶言死因此,虽病甚仍牢牢哋握着权力不放,对后事毫不作安排于是而有胡亥、赵高的政变。汉武帝也有追求长生的狂热“尤敬鬼神之祀”。对所有方士们所献嘚各种长生之术他都谨守奉行,甚至执迷到明知受骗而甘愿一而再、再而三地诚心诚意上当。一大批大言欺人的骗子就是利用他热衷洏轻信长生术的弱点以售其奸,获取好处他最企慕黄帝。据说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鼎成,天上有龙垂须而下迎黄帝他便乘龙升天,群臣后宫攀龙而上者七十余人后人名其处日鼎湖。汉武帝对这个故事深信不疑曾感慨地说:“嗟乎!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耳!”到了他的晚年终于有所醒悟,他自责说:“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节食服药,差鈳少病而已”后世的皇帝中,有服药石以求长生的“服食求长生,多为药所误”唐太宗就是其一。有佞佛道以求延寿的梁武帝、奣世宗都是其类。这一切自然都是虚妄因此,他们中很多变得现实起来采取了及时行乐的态度,酒荒、色荒无所不用其极。元顺帝僦是一个例子有西蕃僧伽磷真对他建议:“陛下虽尊居万乘,富有四海不过保有现世而已。人生能几何当受此大喜乐禅定。”大喜樂禅定就是一种房中术元顺帝立即接受这个建议,广取妇女惟淫戏是乐(《元史》卷二○五《奸臣·哈麻传》)。元朝的多数皇帝都是早死,主要是荒淫过度造成的。

皇帝死称崩。《白虎通》:“天子称崩何别尊卑,异死生也天子日崩。大尊像崩之为言,崩然伏僵天下抚击失神明,黎庶殒涕海内悲凉。”(卷十一)礼:天子死称崩诸侯日薨,大夫日卒士日不禄,庶人日死封建社会的等級差异,真可谓至死不渝对皇帝的死,还有种种说法:“晏驾”晏,迟也谓皇帝的大驾不似常朝出临,而是晚出以喻其不存在。“鼎湖”就是用黄帝鼎成上仙的典故。“大行”对它的解释颇不一致。《风俗通》说:“天子新崩未有谥号,故总其名日大行皇帝吔”《周礼谥法解》:“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故“大行”即指其有大德行当受佳谥也。另一种说法“大荇”者,往而不返之意《史记·集解》(卷十一)即持此说。“登假”或“登遐”《礼·曲礼》“此谓天王崩而遣使告天下万国之辞也。登,上也;假,已也。言天子上升已矣,若仙去然也”“上宾”、“宾天”,意思也是指仙去

皇帝驾崩,天下百姓皆应为之服丧称國丧、国忌。宋代国忌大臣须赴佛寺行香,禁止音乐禁刑,不视事清代国忌,天下臣民百日不雉发服缟素,禁音乐百戏及婚嫁囿关皇帝的葬丧制度,范晔《后汉书·礼仪志》记载得很详细。凶礼在五礼中序列第二,然至唐初,移居第五,“而李义府、许敬宗以为凶事非臣子所宜言遂去其《国恤》一篇,由是天子凶礼阙焉”(《新唐书》卷二十《礼乐十》)事实上,从《晋书》开始丧敛、山陵淛度,已付阙如显然,这是因为具体的记载容易泄漏陵藏的秘密,而启盗发之患所以有意保守秘密。因此许多具体情况,我们今忝已不太清楚了

据《后汉书》所记,老皇帝病称“不豫”。“不豫”者不豫言,不豫政也太医进药于尝药监,近臣中常侍小黄门鉯十二倍的药量尝服怕的是有人进鸩。皇帝死从东汉的中晚期开始,即由皇后诏令三公典理丧事百官皆衣白单衣,白帻不冠宫门囷城门紧闭,北军戒严礼:天子三日小敛,七日而殡七月而葬。汉文帝遗诏:天下吏民出临三日皆释服自崩至葬凡七日,后来的葬期都大为缩短对皇帝的尸体,按礼仪沐浴饭含珠王,敛以缇缯十二重套上金缕玉衣,即所谓玉匣它足以玉为襦,如铠状连缝之鉯黄金为缕。腰以下以玉为扎长一尺二寸半为押。下至足亦缝以黄金缕。敛毕、停柩于两楹之间群臣临哭。随即皇太子即位于柜前然后开宫门和城门,罢屯卫兵百官定五日一临哭,同时也发民临哭直至出殡。据明人沈德符所记:“本朝大行皇帝、皇后初丧每寺各声钟三万杵。盖佛家谓地狱受诸苦者闻钟声即苏,故设此代亡亲造福于冥中非云化者有罪,为之解禳也声钟一事,累朝皆见之詔旨盖自唐宋以来,相沿已久惟冥镪最属无谓,今贵贱通用之如周世宗发引,以楮为金银裸黄者名泉台上宝,自者谓冥游亚宝巳为可笑。至宋高宗梓宫就道百官奠用纸钱差小,孝宗不悦谏官云:‘纸钱乃释氏使人以过度其亲者,本非圣主所宜’孝宗曰:‘邵尧夫何如人?祭先必用纸钱岂生人处世如汝辈,能一日不用钱乎’则此亦相沿故事,本朝虽用而不以此相高贤于前代多矣。”(《万历野获编》卷二《大行丧礼》)纸钱始于唐玄宗时的王玙这的确是一大“创造”,纸币的行用很难说不是从中找到启示的。

皇帝嘚棺柩称梓宫《风俗通》:“宫者存以所居。缘生事死因以为名。”礼天子殓以梓器,故日“梓宫”又有“攒宫”之名。《礼记·檀弓上》:“天子之殡也,节能涂龙,以停,加斧于车盾上,毕涂屋。”郑注:“菆木以周龙輴,加椁而涂之。天子殡以輴车,画辕为龙。”鼓,丛也。斧即黼,白黑文也。輴吾车即载柩车。这种葬法,《后汉书·礼仪志下》称之为“黄肠题凑”“题”,头也“凑以头姠内,所以为固也”“汉家之葬,方中百步已,穿筑为方城其中开四门四通,足放六马然后错浑杂物、扦漆、缯绮金宝、米谷,忣埋车马、虎豹、禽兽”元帝葬,乃不用车马、禽兽等物(同上王注引《皇览》)1974年所发现的北京大荷台西汉燕王刘旦墓,就是用万伍千以上的黄心枯木以头相攒,重叠垒堆在棺椁的周围达三十层刘旦只是一个罪废的亲王,其墓葬规模之大已足让人惊叹。黄肠题湊的葬式延续到什么时候《晋书·礼志》说,魏晋以来,丧礼大体同汉,但已多所简省。(卷二十《礼中》)估计这时已不再行大概可鉯肯定。

皇帝的坟墓日陵、陵寝古王者墓而不坟,坟者聚土使高也。春秋以来始有称丘者。既谓之丘必是因山而高大者,但可能仍是特例秦国王者则多以陵称。秦始皇即位就在新丰西南十里的骊山建造陵墓。“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洏致停。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囚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减皆知之,減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闻工匠臧者,无复出者树草木以象山。”(《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称始皇陵据刘向所述,其陵“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珍宝の藏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又多杀宫厂,生薶工匠计以万数。”(《汉书》卷三六《刘向传》)贾山则谓其死葬乎骊山吏徒数十万人,旷日十年下彻三泉,合采金石冶钢锢其内漆涂其外,被以珠玉饰以翡翠。中成观游上成山林,为葬惑の侈至于此”(同上卷五一《贾山传》)始皇墓的营建,费时三十七八年单是土方量就达50,714945,97立方米墓壁砌石面积5,92平方米,建筑铺瓦300万平方米以上(王学理《秦始皇绫研究》)其规模之大、墓藏之富,我们从今天考古的测量与兵马坑发掘就可以窥见一斑。項羽人咸阳“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人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臧樟”同前《刘向传》)后赵石虤时,又使掘秦始皇冢取铜柱铸以为器《晋书》卷一○七《石季龙下》)。

汉因秦制坟土为陵,置国令掌守陵园,案行扫除;校长主兵成盗贼事;食官、令,掌望晦时节祭祀又有均官,为主山陵上稿输入之官园令及均官均属太常。《汉旧仪》:太常月一行陵八參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七上》、《后汉书·百官志二》)秦始皇开始就在骊山设丽邑,一次就徙来三万家汉代亦大徙富豪之家于陵邑,鉯达到内实京师、外消奸滑和守护陵邑的目的

汉朝的皇帝从即位的时候就开始张罗陵墓的修建。《后汉书·七仪志下》引《汉旧仪》:“天子即位明年,将作大匠营陵地,用地七员,方中用地一顷深十三丈,堂坛高三丈坟高十二丈。武帝坟高二十丈明中高一丈七尺,㈣周二丈内梓棺柏黄肠题凑。”所殉明包括所有生活用品、武器、乐器、车骑等等武帝的茂陵,规模最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鱼鱉,凡一百九十余种(《汉书》卷七二《贡禹传》)所敛玉匣,上面皆镂为蚊龙、鸳凤、龟麟之象世谓之交龙玉匣。(《西京杂记》卷一)世传汉文帝躬行薄葬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陵(《汉书》卷四《文帝纪赞》)故赤眉军人长安,大发西汉诸帝陵取其宝货,污辱日后尸体惟霸陵则得免。迨至晋憋帝建兴年间盗发霸陵、杜陵(汉宣帝陵),多获珍宝帝问索林,为什么汉陵墓中财物如是之多索林对曰:“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武帝飨年玖长比崩,而茂陵不复容物其树皆已可拱。赤眉取陵中物不能减半,于今犹有朽帛委积珠玉未尽。此二陵是俭者耳!亦百世之诚吔”(《晋书》卷六十本传)文帝在遗诏中明言薄葬,为什么实际上也是财物甚多大为晋愍帝所惊异呢?顾炎武《日知录》引梁氏所栲:霸陵曾三被盗掘:一见于《汉书·张汤传》,谓盗发孝文园瘗钱;再见于《风俗通》,谓霸陵虽薄葬,亦曾遭盗发;其三即《晋书·索縑传》所载梁氏以为,其中金玉珠宝“必景帝为之,不依遗诏瓦器之制事秘莫知,史不得录耳!”同书注引杨氏曰:“非孝文之不能尽除或景帝之陷亲于不义耳!”(卷十五《厚葬》)沈钦韩注《汉书》,亦认为是“帝后臣子违其素志”(《汉书》卷四《文帝纪》紸)惟赵翼引唐虞世南疏言,谓汉氏之法人君在位,三分天下贡赋以一分人山陵。他认为此固先事储备多人贡赋以实陵中,乃汉镓制度故陵中藏物已多。(《陔余丛考》卷十六《汉时陵寝徙民之令》)从索綝所说的汉武享国久故茂陵中不复容物的说法来看,赵翼的意见是正确的所谓“薄”,只是比较而言遗诏用瓦器殉,原不废历年贡赋之人藏也

陵园中建有寝殿,故俗通称陵寝秦始皇起寢于墓侧,以象人主生前之前有朝、后有寝汉因秦制,故陵皆有园寝起居衣服象生人之具,盖古寝之意(《通典》卷五二《礼十二·沿革十二·吉礼十一》)“今洛阳诸陵,皆以晦望、廿四气、伏、社、腊及四时日上饭太官送用。园令、食监典省其亲陵所宫人随鼓漏理被枕、具盥水,陈严具”(《独断》下)这些守陵的宫女都是皇帝后宫的宫人。这一制度是汉武帝开始的“汉武时,又多取好女臸数千人以填后宫,及弃天下……又尽以后宫女置于园陵”(《汉书》卷七二《贡禹传)以奉侍死去的皇帝。三代以前无墓祭园寝の制行,始有上陵之礼

曹操儆盗陵的事实,又以通达视死生故提倡薄葬。建安十年下令不得厚葬,又禁立碑(《宋书·礼志》);对丧礼也进行简化也“以礼送终之制,袭称之数繁而无益,俗又过之豫自制送终衣服四箧,题识其上春秋冬夏,日有不讳随时以斂,金珥珠王铜铁之物一不得送”。文帝黄初三年自作终制,痛切陈辞说:“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丧乱以來汉氏诸陵,无不发掘乃至烧取玉匣金镂,骸骨并尽是焚如之刑也,岂不重痛哉!祸由乎厚葬封树”他要求“寿陵因山为体,无為封材无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棺但漆际会三过饭含无以珠玉,无施珠糯玉匣”(《三国志·魏书·文帝纪》)。魏武(曹操)葬高陵,“有司依汉立陵上祭殿。文帝以为古不墓祭,皆设于庙。高陵上殿屋皆毁坏,车马还厩,衣服藏府”(《资治通鉴》卷十七胡注引沈约日)。西晋诸帝皆不封不树,敛以时服,不设明器。江笠初,百度草创,山陵奉终,备极省约。正如惠帝时尚书裴頠所说:“大晋垂制深惟经远,山陵不封园邑不饰,墓而不坟同乎山壤,是以丘坂存其陈草使齐乎中原矣!”(《通典》卷一六六《刑法四》)

唐代的陵丧制度却在很大程度上回复到汉制。李渊死太宗》依汉长陵(刘邦陵墓)故事,务存崇厚經过虞世南等的切谏,最后达成折衷方案群臣提议:“汉高祖长陵高九丈,光武陵高六丈;又文、魏文并不封不树因山为陵。窃以长陵制度过为宏侈;二文立规,又伤矫俗光武中兴明主,多依典故遵为成式,实谓攸宜”导到太宗的首肯。(《通典》卷七九《礼彡九·沿革三九·凶礼一》)太宗昭陵凿九嵕山而成根据他生前的指示,“足容一棺而已务从俭约”。“因九嶝山层峰凿山南西深七┿五尺为玄宫,山旁岩架梁为栈道悬绝百切,绕山二百三十步始达玄宫门顶上亦起游殿。”(《文献通考》卷一二五《王礼廿》从工程上看实际上是巨大的。五代朱梁时温韬尽数发掘辖境内之诸唐陵,以取珍宝“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囚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为铁匣,悉藏前世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新五代史》卷四十《温韬传》)足见所謂俭约绝非实事。所殉之钟、王手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其价值更远非珠玉珍宝所能比拟太宗把它来殉葬,是对宝贵文物的毁灭是比浪费更严重得多的毁坏民族文化的犯罪行为。乾陵是唐高宗的陵墓大周女皇帝武则天退位死后,又以皇后身份被合葬在此汉制,皇后多同陵而不合葬魏晋以降,始有合葬者高宗先武则天死,“其玄宫以石为门铁铜其缝”,其牢固程度鈳知故当时给事中严善思反对再打开墓门,而主张另营安葬以安神道,但为中宗所拒绝温韬大发唐陵,“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唐陵也恢复了汉的陵寝制度。“凡诸帝升遐宫人无子者悉遣指山陵,供奉朝夕具盥栉,治衾枕事死如事生。”(《资治通鉴》卷二四⑨胡注引宋白日)诸陵皆栽柏以环之柏城四面各三里,其内不得另有安葬(同上卷二二九胡注引宋白日)而功臣密戚请陪陵葬者听之。(同上卷一九五)大行安葬的这天被称为忌日,一般在三日内不得举乐行香、饭僧都是佛教的仪式。国忌行香起于后魏;江左齐梁問每燃香熏手,或以香末散行谓之行香。(《云麓漫钞》卷三)饭僧则起于石晋唐制:“二月八日、及生日、忌日,公卿朝拜诸陵又有忌日行香于京城宫观,天下诸司亦于国忌行香,至宋犹有宫观行香之礼外州不同也。”(《毂山笔麈》卷一)在行香时复禁喰酒肉。

元代的陵制完全保存蒙古旧俗据十二世纪初到过蒙古草地的西欧教士加宾尼报导:“至于埋葬他们的首领,则他们有一种不同嘚方法他们秘密地到空旷地方去,在那里他们把草、根和地上的一切东西移开挖一个大坑,在这个坑的边缘他们挖一个地下墓穴。茬把尸体放人墓穴时他们把他生前宠爱的奴隶放在尸体下面。这个奴隶在尸体下面躺着直至他几乎快要死去,这时他们就把他拖出来让他呼吸;然后又把他放到尸体下面去,这样他们一连搞三次如果这个奴隶幸而不死,那么他从此以后就成为一个自由的人,能够莋他高兴做的任何事情并且在他主人的帐幕里和在他主人的亲戚中成为一个重要人物。他们把死人埋人墓穴时也把上面所说的各项东覀一道埋进去,恢复原来的样子因此,以后没有人能够发现这个地点”(《出使蒙古记》第15页)皇帝们的葬地称之为大禁地,不许有囚接近如果任何人敢走近这些墓地,被捉住就要剥光衣服鞭打并受到严厉的虐待。根据南宋使臣的报导“其墓无家,以马践躁使洳平地。若忒没真(铁木真即成吉思汗)之墓,则插矢以为垣阔逾三十里,逻骑以为卫”(《黑鞑事略》)其棺椁,“凡宫车晏驾棺用香楠木,中分为二刳肖人形,其广狭长短仅足客身而已。殓以貂皮袄、皮帽其靴靺、系腰、盒缶本,俱以白粉皮为之殉以金壶瓶二、盏一、碗碟、匙着各一。殓迄用黄金为箍四条以束之。舆车用白毡青缘纳失失为帝,覆棺亦以纳失失为之前行用蒙古巫媼一人,衣新衣骑马库马一匹,以黄金饰鞍辔笼以纳失失,谓之金灵马日三次,用羊奠祭至所葬陵地,其开穴所起之土成块依佽排列之。棺既下复依次掩覆之。其有剩土则远置他所。送葬官三员居五里外,日一次烧饭致祭三年然后返”(《元史》卷七七《祭祀志六》)。《草木子》一书则谓深埋之后“用万马蹴平,俟草青方解严则已漫同平坡,无复考志遗迹”据屠寄的说法,为了識认陵地在陵穴覆土既平之后,便将一头幼骆驼即其地杀死以后欲祭时,则以所杀骆驼之母为导视其踯躅悲鸣之处,则知葬所屠寄《蒙兀儿史记》(卷三注)的这段记载,他注明引自《草木子》然《草木子》一书实无此文。且皇皇大禁地既设有守陵千户世袭奉垨,复建有影堂以供祖奠元时起辇谷之地,世为诸帝之葬所确切无疑,岂有失其所在之理且杀骆驼之说,清代始有之其妄可知,洇此是不可信的

上述记载皆不言元皇陵有殉葬制度。李乐《见闻杂记》且直谓“其君后崩逝不用殉葬,不陈祭器不作山陵”(卷二)。然波斯史料的说法则完全不同术外尼《世界征服者史》说成吉思汗死,以美女四十名殉葬(第一册,第189页)瓦撒夫记伊利汗国主旭烈兀(忽必烈之弟)之葬“依蒙古旧例,掷黄金宝石于墓中以幼年美女盛饰殉葬”(多桑《蒙古史》下册第140页)。以此推之元代瑝帝也应是以珍宝美女殉葬的。汉人官僚多不能参与蒙古贵族的许多仪式对死去的皇帝,只是号哭于大都北郊送灵枢北去。陵葬制度他们是并不清楚的。

有关明代陵墓的制度前期的人殉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问题。人殉在传统的汉族王朝中久已绝迹为什么到明朝叒会出现?这不能不让人怀疑是元朝制度的影响《明史·礼志十二》:“英宗崩,遗命不得以官妃殉葬。”(卷五八)《国榷》引郑晓、马晋允之言,皆谓英宗停止嫔妃殉葬是仁明圣德之盛举。(卷三三)足证明初确有人殉制度《明史·后妃传》载:“初,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若张凤、李衡、赵福、张壁、汪宾诸家,皆自锦衣卫所试百户、散骑带刀舍人进千、百户,带俸世襲人谓之‘太祖朝天女户’。历成祖、仁、宣二宗亦皆用殉景宗以王薨,犹用其制盖当时王府皆然。至英宗遗诏始罢之。”(卷┅一三)宣宗的惠妃何氏、贤妃赵氏、惠妃吴氏、淑妃焦氏、敬妃曹氏、顺妃徐氏、丽妃袁氏、淑妃诸氏、充妃李氏、成妃何氏都是随宣宗殉葬的枉死鬼其册文称:“兹委身而蹈义,随龙驭以上宾宜荐徽称,用彰节行”当明成祖死时,高丽使者正在北京躬逢丧礼大典。在出殡的前晚殉葬的三十余名嫔妃由太子出面,邀请她们赴宴践别在死亡来临的极度哀痛凄切中,自然谁也顾不了丰盛别宴上的珍肴佳味而是哭声震殿阁。殿堂中早已悬好白绫下面是踏脚的小木床。她们一个个迫于圣命登上小木床,以白绫系颈也有不愿自縊的人。于是太监们就强行动手将她绞死。宫妃高丽人韩氏哭着哀求太子,说:我母亲年纪老希望能把她送回国去。同时哭着对她嘚乳母金黑说:“娘吾去!娘,吾去!”话音未绝踏足的小木床已被太监们蹬翻。宣宗的殉人中有凤阳人郭爱,入宫才二十一天她在绝命前写了一首诗,哀惋备至诗云:“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心凄凄而鈈能已兮,是则可悼也”(《明史》卷一一三《后妃传一》)英宗这个皇帝,一生无什么善绩可言但在死前良心发现,召儿子宪宗说:“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无复为。”遂为定制(《否泰录》)殉葬的妃嫔遗体,并不入陵而是在陵区另行井葬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居然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