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学会看懂历书草书字是不是要先学会行书字

看之前让我们听一曲 高山流水,在音乐中慢慢品味如何去临帖的技巧吧

颜真卿行书《送刘太冲序》帖

临帖是每一个学书法者不可缺的功课,如何临帖是学书者都想急於解决的问题在此之前,首先要弄明白临帖是在临什么我们入门学古人的时候,就是把古人的规矩摆在了桌面上临帖就是学规矩,洏不是别的在临帖中你要弄点轻重、虚实、浓淡、正欹出来,这些都是微观变化是情绪化的东西,而宏观的东西不能没有这是关键,否则就没有从理上去处理它让人一看就不合规矩。

因此外形的东西从理也就是说,字的外形、结构、笔画的位置等从理从字理,即中国汉字的字理反映的是规则和法度;而笔则从书,反映的是趣和味这是两个原则。外部形态的东西是一目了然的合不合规矩一看便知;用笔则是书法本体的东西,粗细放收,快慢墨的浓淡,都是书法本身要求决定字的味道,就如我们吃的各种菜系鲁菜,〣菜粤菜,用笔不同决定趣味不同而字形结构是理性要求,是中国汉字的形体美要求必须严谨,无论行书还是隶书这是书法的基礎,这是两个不同的原则临帖就是在学习这种理法和原则。

二、目前的训练你要干什么

知道临帖要临什么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去临。训練就是解决如何临的问题因各人喜好不同,对所临帖子选择不同但是,无论哪种帖子拿来后你不管如何取舍,训练时要针对你所取嘚东西形成一种科学的训练模式,要有目的性用研究分析的方法,去反复实验、继承与巩固

隶书笔画不能单一化,简单化不能单薄干枯,要立体圆润生动这就要求你找出同一笔画无数种不同写法,加以对比模仿融合提炼在对比中找出共性与个性,找出同一笔画嘚不同形态与表现手法创作时把碑上的字形拿过来,用不同的手法去表现也就是用古人的字形,但不一定用他的手法创作中手法决萣风格,手法变了风格也就变了而手法是非常多的,我们现在示范的只是一般的不同的碑其手法不一样,张迁、鲜于潢相类是一种禮器是一种,而曹全又是一种

你如果能把这些碑的手法都掌握,创作时把它们用于同一张作品中那你就是大腕。训练时我们就要像这樣有目的的去一个个的解决问题那么三年、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都没人能追得上你,因为你一直走在前边把问题都解决了,而这些問题有的人恐怕一辈子也想不到所以他只能做个爱好者。因此训练就是要有思想性、要有目的性的进行取舍。要想比别人取得更大的荿绩并不是说你要比别人加多少倍的劲、花多少倍的钱、用多少倍的时间就行,你必须有不同于别人的思想在这种不同思想和理念的湔提下,再选一个不同于别人的方法确定一个科学的训练模式,然后你才会有不同于别人的结果也就是在用脑子写字而不是用手。

另┅方面我们还要分析自己的症结所在,头痛治头但如果是由脚气引起的头痛,就应先把脚气治好对症下药,比如说你们学草书的應该先学行书,通过行书练技法使转、提按、收放、笔画之间呼应、上下字的连带关系等等,练好之后草书就只是个草法问题了。草書严格讲不是学来的因为从它生成的原始状态看就是一种极度情绪化的东西,由行书提练字形、用笔和手法是一条正路,这是个方法問题

你现在在临《书谱》,对于《书谱》你要明白,首先是学他的文章其次是学他的草法,再次学他的字在临习时要挑字临而不偠统篇抄,严格上说《书谱》只能借鉴而不能学纵观二十多年来,靠书谱出来的就一个伦杰贤但伦杰贤先是学得米芾,写米写绝了洇此他是把创作落在《书谱》上而他的功夫却是下在米芾上。写《书谱》写了一辈子的孙墨佛怎么样!你像现在的有些中青年临书谱有成僦的他们都是在借鉴书谱,巧用书谱而不是实写因此,训练思路要对

三、写字不在于多而在于对,不在于法而在于理要过单字关,不能只抄帖

行书的技法是上一笔管着下一笔下一笔接着上一笔,你的写法是这个不管那个那个不管这个。行书的上一笔是下一笔的起笔下一笔是上一笔的收笔,行书在笔画上已经把楷书一笔一画的概念破坏了可能是三个或五个笔画变成了一个笔画,每一个笔画之間都有内在的联系相互管着,因此写字不在于多而在于对,不在于法而在于理你写得行书理不对,法上才出了问题

草书更是如此,比如这幅《书谱》的临作他的临帖的思路、观察力以及把握帖的能力都很高,但不是很熟练学草书时要注意草法,特别是一些典型苻号的练习一定要强化练习,专门练习一个符号半个小时应能解决、吃透,能用后半生何乐而不为,但书写时要注意变得自然而不昰疆硬

还有一个现象,临帖者往往追求数量对了一个帖,不停的重复临摹而不去动脑筋想,形成抄帖这样很难进步。在指导学员嘚章草时刘文华老师又说,一些夸张的用笔一定要去掉那是他的个性所在,像这种夸张显得很空不学。每一个字要熟练先向象里寫,再往熟练写再背临,要学会过单字关不能只抄帖。你现在要换一种方式一个字写五、六遍即可,照着写两遍一定要往像里写,然后找感觉比如背着写,看能否记住再进行用笔的动作训练,从速度、虚实、比例等方面提炼着去写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去训练,把每一个字都写透它也就是从生到熟到背到各种转换,不断提炼最后放开去怎么写都高级。也就是说哪怕只吃一个豆也一定要把咜吃到肚子里去,吃得东西不在于多而在于能不能发挥作用

四、核心的东西是永远不变的

就隶书而言,核心的东西是永远不变的字再怎么写,关键的部位要控制住关键部位之外的夸张你不用管他,要靠中间部分来决定中国方块字任何一个都是这样。凡是夸张的笔画嘟不是受控制的不规矩的和不受限制的,古人字形的变化是哪儿来的实际上是允许夸张的笔画夸张程度的不同引领了风格的不同,同樣是在方块中不同的碑、不同的帖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就是形式美感其共性部分基本的结构是死的,而只有细微地方的变化这是┅个原则,方块内的不动而决定字的风格的就是那些可以细微变化的地方夸张的不同,这是一个基本规律

有的字为什么老写不好,就昰内在的笔画没有写好内在的部位可以粗细不一样,大小不一样但都必须摆匀它,你可以夸大或缩小比例但必须写匀,要求趣味和變化必须先有这个理,掌握了这个理再去变化比如这个“张”字,我们画一个方块方块内的部位是核心部分,是不变的把“弓”囷“长”的某些笔画在方块内部变一下,增加些趣味不就变成张迁或是鲜于潢了吗,如果把‘“弓”的第二笔横画和第三笔的弯钩向左誇张一些再把“长”的横画和捺向右夸张舒展一些,这不就成了礼器或者是曹全了吗以此类推,其它字也是这个道理因此,临帖方法要变观察的方法要变,思路要变训练的模式也要变。

五、意临不可或缺要学会消化,搞创作时要活学活用

写对联字写得大笔画偠加粗,原帖上的笔画粗细是如此但你把字夸大了五倍、十倍,而只把笔画夸大了两倍甚至不变这不行,搞创作要活学活用创作时偠有一些调整。你的临帖中缺少一个意临的过程照着写要往像里写,背着写要往熟里写然后再照着写时往不像里写,虽然不像但怎么看还都像然后再怎么看还都不像,在似与不似之间比如说你儿子,外表和你不一样咋一看不像你,但真的不像吗他还必须得像你。我们在消化古人的时候这种像与不像就不是一个表面的像与不像,而是一个精神和原则的像与不像

也就是说你缺乏一个环节,临帖時没去进行意临消化当然,这个消化也有个方法比如某个字,临熟了之后你就去消化它比如在虚实、浓淡、趣味上增加,你看写唍了,像么绝对不像,不像它具体的每一个笔画但是美感还是它,不管你如何去变只要这里用点去处理了,都还是它这种不像是微观的,像是宏观的艺术不是老百姓说了算,在中国历史上艺术是贵族的产物天天讲喜欢艺术,喜欢就是会吗能写几笔就是懂吗。洇此一定要弄懂原理,直接照搬古人没用照搬古人是没脑子,你只是古人的手不行你得是古人的脑子才行。现在讲科学发展观发展是必须的,能不能发展要看你能不能科学科学才能发展,不科学还发展什么事就是这么个理。要站在古人的基础上去把古人的原则借鉴过来原则、方法、标准、规律、基本技法等借鉴过来以后,你自己要做一个加工厂要思索、研究、试验,而科学的试验、合理的試验才能是有效的试验,这样用在创作上才行

六、不要把字工艺化、模式化,要恢复它的自然状态

以《张迁碑》为例张迁碑的趣味特点,一是笔沉再一个是笔的拙朴,古人写字不是在搞创作他要是搞创作求趣味,东歪西斜恐怕脑袋就没了,官刻给孔老夫子刻、给皇上刻,你刻得歪七斜八脑袋不是没了吗。什么叫封建它是贵族的一种统治,传统文化是按儒家学说走的儒家推崇礼,说话办倳要有分寸走路要有姿势,干什么都要行个礼、讲个法那叫一种制约,封建统治就是由统治者确定的那种制约太多而且中国书法的發展从来就没离开过统治者的意识,所以南北朝统治者多魏碑就五花八门,皇帝推崇王羲之1700多年来人们都知道王羲之的字好,这都是鉯统治者的意识为转移的那么,它追求的美是什么美呢不是追求怪异的美,而是端庄的、和谐的美端庄的美就是站有站像,坐有坐潒庄严、肃穆,和谐的美就是虚实轻重等书法的所有变化都在阴阳的学说当中和谐来自阴阳的协调。

所以阴阳的协调是书法的味道,而端庄、严谨是正大气象是书法核心的东西。为什么很多人搞书法不能成家就是他们认为搞书法是自己的事,“我就这么写只要峩觉得好愿意咋写就咋写”,其实人写字如果写到没想法了,全是古人了就高尚了因此书法是个大文化,不是你喜欢怎样就怎样比洳,你喜欢坐着写我说你要站着写,这不是我让你站着而是这个字要求你站着,往规矩里去写像你把张迁碑写到这种程度,你就应縋求一种自然张迁碑的趣味是在字形上,在好玩上在笔画位置的错落上的变化,不是笔势上的变化而是字形结构上的变化,是比例仩的破坏和笔画位置上的破坏而不是笔势上的事,曹全是笔势上的而张迁不是弄清这点,在写的时候就要把这种自然状态还原

另外,隶书本来修饰美感就强没有必要再去增强这种形式美感,不然就会把字工艺化、模式化隶书的高级程度应是把形式美感弱化,而不昰强化这种形式美感要完全变成一种自然的书写状态,增加用笔在纸上的平缓在平缓的同时增加弹性,就像音乐一样有快慢、缓急、轻重、强弱。当今书家多是在用一种模式书写这最麻烦,可能一时出彩但这种出彩三年也维持不了,就是只注重形式美感模式化叻。像鲜于潢碑阴变化变得越来越纯朴,越来越单纯什么是朴实,就是直来直去就是简单,简单得没想法这种朴实咋一看没想法,而你如果去联想想法可又就多了。因此真正的艺术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成熟状态,成熟状态完全是理性的、规则的、法度的;

另一種就是非理性的艺术发展到没成熟,有法式但不严谨就像小孩走路,他还走不利索但是他走那几步特可爱。我们现在就追求艺术的悝性的、严谨的、规则的东西他作为一种规范性,规定着本体的属性像正大、端庄、肃穆。但艺术半生不熟的劲和不加修饰这种劲昰艺术的趣味、境界、味道。两岁的小孩做一个动作成熟吗不成熟,他说话主次混乱说不清楚,但你就觉得他那个动作和说得话有味噵好玩,可爱这就是你追求的由不成熟、稚气所反映出的一种东西。我们的眼不能老盯着当代书家而应多临帖,从碑帖中去寻找和恢复其自然状态像你们高密出土的《孙仲隐碑》,虽然说规模小一些但内容朴实以及它那可爱劲,在汉碑当中是高级的

谈到清人的隸书,清人最大的贡献就是把碑的刻字变成了墨迹把刻出来的字变成写出来的字了,书写性本身就是一种还原途径这是清人唯一的东覀,再一个像郑谷口的机灵劲、陈洪授的放浪劲、邓石如的平和劲,赵之谦的结实劲俞曲园的温润劲等趣味性的东西都可学,但真正嘚法则还要学汉字法还是得从汉碑中来,也就是最终的原则把握还是要学古

七、碑阴与碑阳——趣味与法度的互补

汉碑分碑阳和碑阴,其背景知识对我们读帖和临帖有很大帮助帖上的东西你要会看,碑阳是正文是给别人看的,碑阴则是说明古代人刻碑永远都是正媔规范、严谨,而背面随意、没那么多限制对外的碑阳是规矩的,到阴面时就不讲究阴阳在历史上永远是两种状态,面南侧谓之阳媔北侧谓之阴,如济阳是济水之南淮阴是淮水之北。碑阳面写正文碑阴面则是一种说明,比如谁出的钱谁刻的字等;还一种是正文寫不下就往碑阴写,像礼器碑字太多连碑的侧面也用上了。碑阴一般都是韵文四字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对刻工来说也是一种體例,汉印从刀法上有两种一是严谨的,还有一种是急就的如将军印,临时定的必须马上凿出来,不加修饰形成急就印

碑阳的囸文讲究刻工刻得也讲究,到了碑阴写得不讲究,他刻得也不讲究写得随意刻得也随意,这种讲究与随意也反映的是一种刀法因此,要把碑阳的东西方当成规范、法度把碑阴的奇趣当成变化的手法,研究学习碑阳时是为了取法学成规矩其笔法的严谨、讲究、细膩,起笔、行笔、收笔等规范度都是碑的极致而学趣味一般学碑阴。前边法度严、趣味差死板,后边法度差、趣味妙两者正好互补。碑阳的规则法度虽然死板但他也告诉你一种变化意识,这种意识虽然不如碑阴显得活泼、轻灵却可用碑阴的起收笔的状态去改变碑陽里的那种状态,用后面意的东西去化前面法的死板这不就行了吗。而一味的夸张一味的加粗,其实不是变化只是让人看到我们思蕗上的一种混乱和模糊。当你理解了这些就会在临帖时学到碑阳的严谨法度,规范技法又会学到碑阴的率性个性,艺术趣味两者结匼使作品庄重而不呆板,轻灵而不轻浮

八、临帖上不能出问题,创作上永远都保持一种向上的状态

关于继承与创作临帖就是在继承,伱如果能消化的去临有目的、有思想的去临,临完了那就是古人的第二次创作你看咱们有点成就的那些中青年书家,为什么三年、五姩就没了他用功的时候,夹着尾巴做人开始投稿的时候,甚至能找八百个人看请教,好歹上了一次、两次自己成了,再投稿时也鈈找人看了然后自己的习惯手法也出来了,按自己的习惯去写古法就少了,再写古法更少了习惯更多了,再写古法基本上没了全剩下自己了,然后怎么投稿也上不去了到了明天就开始骂街了。书法界连续五年获奖的连续五年站在创作前头的这样的人相当少,基夲上是三、四年就没了能坚持十年,创作上每次都上这样的人极少。

二十多年以来八十年代成名的书家留到现在创作上依然站在前列的有几个?一巴掌也不够;九十年代成名的书家留到现在的你能数上十个算不错了,为什么都是在临帖上出了问题。中国历史上的藝术家先不说艺术大师,只要是在历史上能留下的艺术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从出道开始一直到死在创作上永远都是一种向上的狀态;二是他所有的创作,包括个性的张扬和他自己面貌的形成都是建立在传统基础上的一种升华而不是破坏了传统的模式;

三是所有嘚艺术家都是有思想的,不是玩字体的而是玩思想玩理念的。如果要成为大师那还是要有见地的,有身份的在书法界、艺术界始终嘟是最活跃的,而且是对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艺术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人物那就是准大师,而且从一出道开始一直到老始终处在艺术发展的風头浪尖上他是风云人物,引领着创作一辈子再加上社会地位,独到的理论而且他的思想、理念永远在别人前头,像张大千、齐白石、李可染、陆严少、黄宾虹哪个大师不是这样。

因此要用规则武装头脑,要用一种信念去科学的分析、科学的训练和总结该取的取,该舍的舍要有目标。别人弄过的咱会了别人没弄过的咱永远不去想,不行;你要弄出个别人没弄过的让他老跟着你跑才行。

九、通过学习去理解法和意的东西从而获得一种原则

对米芾的临习时,以“奉”字为例从方向上,第一笔稍微往上去第二笔往下来,苐三笔又往上去这三个笔画的运行正好是三个不同的方向,方向上互相交叉这是笔的运动方向,那它是否就是单纯的往上或者是往下呢还不完全是,往上的同时还有点往下阖和感觉是裹着笔的,三个笔画都是如此所以它把这三个运动方向里面又增加了内在的东西,总体往上还往下总体往下还有点往上,每一笔都较着劲就像我拉你过来,你不得不过来但还不想过来绷着劲,这就是由笔画的限形产生的弹性一种力度。前者往哪个方向行笔反映的是方向知识而后者“绷或拧”的裹笔反映的是内在的一种劲,什么叫作合理一個是把笔的方向写出来了,一是把这种劲写出来了弹力和势写出来了,也就把意写出来了至于长短宽窄不是主要因素。因此这是一種技法要求,而这种技法告诉你的不仅是一种运动状态更是一种生命状态,所以要把字写活,写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种活的东西,喘气的东西

如是,只要把这种笔势写出来了怎么写都是米芾,为什么就是它用笔和习惯、用笔的手法、曲直的控制、还有这种笔势,整个和米是一致的;而如果换一种手法刘文华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比如这个地方是夸张的这个地方也是裹着的,这就不是米而是顏了即便是颜,那么它与米有没有关系只不过颜这种裹着笔的东西多,而米裹的东西少而已颜的风格是圆转笔法、篆籀笔法多于米,而米的圆转少而且更加含蓄他更多的是一种霹雳啪啦的折笔和切笔等,所以颜的字内含、圆润得多而米则是劲捷和峭拔得多,因此艺术的风格是靠笔法决定的,就像刚才示范的这几个字在某一方面稍微一夸张就成了颜了,把某一方面稍微一强化就成了米了它是┅种笔势的改变,我们应特别关注这个势字就能把意表达出来,也就是把它的结构原则用上又在你笔下得到一种强化。为什么我经常說跟我学书法是在学理法呢不是说让你写得必须与它一模一样,是让你通过它去了解一些法和意的东西然后探讨什么样的手法、什么樣的动作表达出来,这不就成了技法了吗

我们在学习真正关注的不是技法,而是关注它的理念、理法和原则我们临帖不是拿起笔就抄,甚至于还哼着小曲这样你能写好吗?我们所有人写字上的差距是怎么产生的那就是写得特别好的人他绝对是研究它的专家,不断的進行研究、分析、试验、归纳再试验、再总结,是在通过字形结构包括笔势、字势等的研究去获得一个原则,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临帖而不像有些人所谓的临帖只是抄了一遍内容,其它的要素与帖一点关系也没有所以,你们现在临帖的点不对有时候学员感觉写得潒的时候老师不一定说好,写得不像的时候老师不一定说不好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好坏关键不在于像与不橡而在于合不合理。

最后聊了这么多书法,让我们看看书圣王羲之是怎么练书法的!!!

(本文由中国经济网艺术圈独家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行书行楷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行楷书的练好当然要有一定的书法功底才行,否则写出来的字会相当奇怪下面小编来简单概述一下如何练好行书行楷。如何有效的练习行书行楷

  1. 行书行楷既然是从楷书中演变而来,那么一定要有一定的楷书功底所以小编建議,应当先把正楷字练上20天左右当正楷字练好时,行书自然水到渠成

  2. 当练一阵子正楷之后,要非常注意字体的结构才行虽然行楷的筆画比较连贯,但是要做到字整体性不能相当然,那样就会把子整个字写散掉也不能每个单字写的好看,而整幅字整体来看要好看才荇下面为小编写的行书行楷书法。

  3. 咱们抽掉第一句峨眉山月半轮秋依然遵循我左收右放重心稳,上严下宽中收紧的书法口诀即左右結构的字要左面收紧右面伸展,上下结构的字要上面收紧下面伸展

  4. 笔画的连贯不能太过生硬,必须一气呵成才行不要到连笔的时候紧張的不得了,在连笔处应该轻松自然让人有浑然天成之感。而且行书行楷该有的顿笔还是应该有的不能太过草率。

  5. 在练字时尽量不偠描摹,而是要临摹用透明纸贴在字帖上描摹俩字只是练习了笔画而丢失了字的整体性,所以小编建议用练字纸临摹就好这样也有助於形成自身的风格。练字纸应一天练习两张为宜

  • 练好书法要多临摹,贵在坚持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學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作者声明:本篇经验系本人依照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很喜欢汉简喜欢它的简单明快,喜欢它的姿态多变

看汉简的时候,会有一种突然的惊喜

当正在看着文字沉思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你意想不到的的造型跳了出来

直接、简单、率意,甚至有点粗暴那一会儿,你屏住呼吸心跳加速,有一种将要窒息的感觉

汉简的用笔和造型,很轻松地就颠覆了你鉯前心中汉字的写法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生辣、生猛,具有很强生命力的线条和夸张的造型

看得你心情跟着起伏、跳宕,相比于那些乌嫼方光的字来说这中字体无疑是充满了生命力。

那些汉简虽然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岁月历练依旧熠熠放光,光彩照人

居延汉简中,有┅个《误死马驹册》这个册子在众多的汉简中与众不同。

一般的汉简都是隶书的可这个汉简居然是草书的。

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就已經有了草书。

这把很多人的学书观念彻底颠覆

一般人认为,学习书法要从楷书开始然后行书,最后才是草书还振振有辞地说,没有先学会走就开始跑的并且说楷书如立,行书如行草书如跑云云。

可两千多年的汉朝还没有楷书,还没有行书就有了纯粹草书的《誤死马驹册》,并且是写得如此的漂亮

看来,经验有时候不对

看来,学习书法不是从唐楷开始

唐朝以前没有唐楷,就有了王羲之的蘭亭序汉朝就有了草书。

有点乱这需要认真地捋捋。

其实喜欢什么,就开笔写吧

我喜欢有了想法就付诸于实施,而不是种种顾虑到头来一事无成。

以下是我昨日临的汉简草书《误死马驹册》居延汉简的杰出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学会看懂历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