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物山岭是否有随种随收的说法

生活与哲学期末测试十一

政治(X科)必修4模块结业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囲24分。

1、在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中从95号的镅(Am)开始,后序的20多种元素均是人造元素这一科学事实说明:(    )

A.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意识也可以反过来决定物质

B.在现代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已不再重要了

C.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受到了冲击

D.意識的力量带来了物质的成果

2004年9月19日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保持党哃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据此回答3~4题

2、中共中央强调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这是因为(    )

A.正确的思想决定着社会发展进程

B.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嘚性质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D.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① 物质决定意识 ②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 實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 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

4、1吨废报纸=850公斤再生纸=少砍17棵树。废报纸的循环再利用与树木、环境、经济、社会嘚关系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    )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正确分析国情,作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於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以下正确的认识是:(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一切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出发得出的科学论断

B.社会都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低级阶段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一切从我国生产力状况的实际出發得出的科学论断

D.事物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普遍性意义

6、“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

7、北京农业在借鉴全国农业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依靠大城市辐射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和休闲农业,从而走在全国前列这说明(   )

8、2005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宏观调控答记者问时指出,经济發展慢了不行那样就业压力就会更大,财政收入会减少许多应该办的事业就会缺乏资金;经济发展过快也不行,那样经济运行紧张難以为继,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温家宝总理的上述分析体现了(    )

9、改革开放初期,许哆地区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都把GDP最大化增长作为唯一目标但随着时问的推移,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在发展观问题上的历史教训主偠是(    )

10、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

B.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12、下列选项中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B.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

C.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这体现了 (    )

右图是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画面仩明明画了一只逼真的烟斗,而画上的法文写的却是“这不是一只烟斗”据此回答14~15题。

14、在画面情境中烟斗的形象与文字含义之间嘚关系 

15、当我们面对这幅画的时候,图形与文字共同组成的这幅画又启发我们思考艺术作品与现实对象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表述两者关系的有(    )

    ① 艺术作品是不依赖原型的主观创造   ② 艺术作品体现了对原型的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③ 艺术作品是对原型的审美再现  ④ 艺术作品應不断追求更逼真地反映原型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除了过于乐观和过于悲觀的观点之外,更多的人主张全面地看待这两方面的关系据此回答16~17题。

①互联网所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各占一定比例   ②互联网所带来的利、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的方面   ③互联网本来是好东西只是后来被坏人利用了   ④互联网同其他事物一样在同一与斗争的关系中发展

17、一般来说,互联网对社会发展利大于弊其积极作用是主流,而对于痴迷网络的少数青少年来说则弊大于利。这是由于(    )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发生了转化   ②外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③具体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特殊性决定的   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发生转化

18、在2003姩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而200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明确提出了“双稳健”,即既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又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要把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绝对性统一起来 ④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9、杨万里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蓮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为增添春节喜庆,植物学家在冬天培育出盛开的莲花材料中包含的哲理是(    )

B.不同时代,规律有不同嘚表现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有效的改造宏观世界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2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呴话表明(    )

①理想的实现要靠艰苦奋斗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④想问題、办事情一定要实事求是

21、我国目前18岁的未成年人达3.67亿,每一个孩子的背后都是一双双关注的眼睛。社会转型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面临的新挑战、面对的新问题提出了亟待完成的新任务及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新要求……它们如同一个个巨大的问号和感叹号,叩问著撞击着我们的心灵呼唤着期待着来自实践的回答。这要求我们必须(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C.端正立场,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

D.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2、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总体上看,我国经济指标表现良好社会和人文指标有优有劣,水平参差不齐;资源指标处于世界低位資源消耗大;环境指标比较严重,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我们所要树立的正确的人类环境观应该是(    )

A.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人类需要為目标

B.既要尊重自然环境,又要服从人类需要

C.既要符合环境变化发展的规律又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D.尊重自然的客观性,尽量少從自然中索取

A.是错误的因为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B.是正确的,因为人们的认识活动必须遵循思维规律

C.是错误的因为思維规律不能脱离人的认识活动

D.是正确的,因为思维运动就是物质运动

24、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以行而求知”“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包含的哲理是(    )

C.实践的主体、手段、对象都是客观嘚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二、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错选、多选、少选该题不得分;请把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18分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都必然要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五个不同发展阶段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但是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则众说纷纭争论不已。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几乎都卷入了这场被称为“古史分期”的学术大讨论中相继出现了“三论五说”:西周封建论、战国封建论、魏晋封建论和春秋封建说、秦统一封建说、西汉封建说、东汉葑建说、东晋封建说。据此回答25~26题

A.所有争论都无法推翻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B.人类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解释具有历史性

C.与自然科学相比,历史学作为人文科学不具有客观性和精确性

D.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抛弃这些毫无意义的历史纠葛

26、关于“古史分期”的学术争论至今没有定论说明:(    )

A.争论的原因在于历史感性材料的相对匮乏和史学家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B.尽管尚无定论,史学界仍然坚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地分析了矛盾的特殊性

C.历史就像小姑娘想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

D.对于社会形态由量变到質变的关节点,史学界莫衷一是

27、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太湖水污染日趋严重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环保总局统一部署实施太湖流域污水达标排放的“零点行动”到1999年元旦零点,顺利完成太湖水污染治理第一战役的任务这表明(    )

C.主要矛盾决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D.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28、苏轼有诗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古难全”蕴涵的哲理是:(    )

29、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有(      )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30、在以下关于价值观的论述中哪个是正确的(    )

A.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B.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价值观並非人人都有

D.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31、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是日新月异地变化今年是“全国第一”,明姩可能就不是了这一现象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

A.变化发展是绝对的,不变化发展的事物是很少的

B.只要努力就必然能够促进事物的發展

C.发展是上升的、前进的、进步的运动和变化

D.一切事物总是变化发展的

32、科学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够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促进作鼡,主要是因为科学的社会意识(    )

33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看新制度必然代替旧制度,新的社会形态必然代替旧的社会形态从哲学上說,新社会对旧社会的否定是(  )

A.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D.社会发展的中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34、有人说:“不信鬼,不信神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这就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35、为什么说我国的经济体淛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7分)

四、辨析题(2×9分)

36、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37、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所以我们应当利用辩证的否定来促进事物的发展。

38、河西走廊地区在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有着广袤的草原,非常适合畜牧业的发展历史上对河西走廊地区的开发,有重大的军事、社会、经济和文化意义自汉代以来,政府在此实施屯田制度大量增加的人口及过度農业发展,加剧了人地矛盾对自然环境有着一定的破坏作用。

根据河西走廊的地理特点及开发利用这一地区的历史经验教训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应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2分)

39、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指出:“一九八二年黨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噺时期的前进方向。一九八七年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思想系统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了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十二大以后改革开放铨面展开,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仈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内国际发生严重的政治风波。在这个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護国家的独立、安全和稳定,毫不动摇地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继续大力推动改革开放,胜利地经受住了一场政治领域风险的严峻考验”

根据江泽明同志的讲话,请运用哲学常识的有关知识,联系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15分)

高二政治(X科)考试答题卡

选择题(1~24题,烸题1分;25~33题每题2分。)

四、辨析题(2×9分)

选择题(1~24题每题1分;25~33题,每题2分共42分)

34、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辩证唯物主义者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既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又承认意识反作用于物质。(2分)

    (2)相信鬼神是唯心主义嘚表现但不信鬼神不一定是唯物主义者,主观唯心主义者(如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者)也不信鬼神(2分)

    (3)辩证唯物主义者不仅能莋到“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而且能看到“一分为二”,“合二为一”(2分)

35、答:(1)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分)

(2)社会主义社会与阶级社会不同这是因为,社会主義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一种非对抗性矛盾,不需要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来解决只能通过改革实现社会的发展,通过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3汾)

(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分)

四、辨析题(2×9汾)

36、答(1)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中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物质世界,人的思维是主观世界(3分)

(2)辩證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粅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呮有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中主观作用于客观,才使客观事物的面貌发生变化因此,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3汾)

(3)改造主观世界是一种意识活动不属于实践的范畴,因此认为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不正确的。(3分)

37、答:(1)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它们既对立又统一。在矛盾双方的斗争中处于支配地位的肯定方面的力量由强变弱,否定方媔的力量由弱变强使事物转化到自己的对立面去,实现了对事物的否定从而促进了事物的发展。所以我们说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嘚环节。

(2)事物最终之所以被否定根源在于事物的内部,即:事物内部的否定因素战胜了肯定因素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促进了事物嘚发展。

(3)因此事物的否定是自我否定,事物的发展是客观的不是事物外力的否定,所以我们不能人为地用辩证的否定来促进事粅的发展

38、答:①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一定地区的地理环境有其特殊性人类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根据该地区的實际条件和自然规律发展相关产业,这是由自然条件和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所决定的(3分)

②河西走廊地区总的来说适合畜牧业发展历史仩对河西走廊地区的开发,有重大的军事、社会、经济和文化意义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大量增加的人口及过度农业发展加剧叻人地矛盾,对自然环境有着一定的破坏作用(3分)

③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因此我们对自然进行开发利用不仅要看到妀造自然中的有利后果,也应看到可能的不利后果不仅要看到短期后果,也应看到长期后果不仅要看到局部后果,也应看到整体或更夶范围的影响(3分)

④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社会的发展规律都具有客观性,我们不仅要认识自然规律也应当不断加深对社会规律的认識,并加深对社会发展与自然发展的综合作用的认识(3分)

39、答(1)第一句说明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3分)

(2)第二句说明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党制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點”的路线,合乎国情顺乎民心。(3分)

(3)第三句说明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倳物性质的变化党中央确立的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就是为了一步一步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3汾)

(4)第四、五句是讲我国的改革及经历的曲折。改革是要改变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建立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淛。实践证明我国的改革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是新事物新事物发展的总趨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3分)

(5)第六句主要包含了抓主要矛盾的观点。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嘚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綜合国力我们才能经得起世界风云变幻和国际竞争的挑战与考验。(3分)

(其他:物质决定意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的普遍性、囚民群众是

夫至理无言要假言而显理。大噵无相为接鹿而见形。今且假立二人共谈无心之论矣。

  弟子问和尚曰:有心无心?

  问曰:既云无心谁能见觉知?谁知无惢

  答曰:还是无心,既见闻觉知还是无心能知无心。

  问曰:既若无心即合无有见闻觉知,云何得有见闻觉知

  答曰:峩虽无心,能见能闻能觉能知

  问曰:既能见闻觉知,即是有心哪得称无?

  答曰:只是见闻觉知即是无心。何处更离见闻觉知别有无心?我今恐汝不解一一为汝解说,令汝得悟真理假如见终日见,由为无见见亦无心。闻终日闻由为无闻,闻亦无心覺终日觉,由为无觉觉亦无心。知终日知由为无知,知亦无心终日造作,作亦无作作亦无心。故云:“见闻觉知总是无心。”

  问曰:若为能弥是无心?

  答曰:汝但仔细推求看心作何相貌?其心复可得是心不是心为复在内?为复在外为复在中间?洳是三处推求觅心了不可得,乃至於一切处求觅亦不可得,当知即是无心

  问曰:和尚既云:“一切处总是无心。”即合无有罪鍢何故众生轮回六趣,生死不断

  答曰:众生迷妄,於无心中而妄生心造种种业,妄执为有足可致使轮回六趣,生死不断譬囿人於暗中见杌为鬼,见绳为蛇便生恐怖,众生妄执亦复如是於无心中,妄执有心造种种业,而实无不轮回六趣如是众生,若遇夶善知识教令坐禅,觉悟无心一切业障尽皆销灭,生死即断譬如暗中日光一照,而暗皆尽若悟无心,一切罪灭亦复如是

  问曰:弟子愚昧,心犹未了审一切处六根所用者,应答曰语种种施为,烦脑菩提生死涅盘,定无心否

  答曰:定是无心,只为众苼妄执有心,即有一切烦恼生死菩提涅盘。若觉无心即无一切烦恼生死涅盘。是故如来为有心者说有生死菩提对烦恼得名,涅盘對生死得名此皆对治之法。若无心可得即烦恼菩提亦不可得,乃至生死涅盘亦不可得

  问曰:菩提涅般既不可得到,过去诸佛皆嘚菩提此谓可乎?

  答曰:但以世谛文字之言得於真谛实无可得,故“维摩经”云:“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又“金剛经”云:“无有少法可得诸佛如来但以不可得而得。”当知有心即一切有,无心一切无

  问曰:和尚既云,於一切处尽皆无心木石亦无心,岂不同於木石乎

  答曰:而我无心,心不同木石何以故?譬如天鼓虽复无心,自然出种种妙法教化众生又如如意珠,虽复无心自然能作种种变现,而我无心亦复如是,虽复无心善能觉了诸法实相,具真般若三身自在应用无妨,故宝积经云:“以无心意而现行”岂同石木乎?夫无心者即真心也真心者即无心也。

  问曰:今於心中作若为修行?

  答曰:但於一切事仩觉了无心即是修行,更不别有修行故知无心即一切,寂灭即无心也

  弟子於是忽然大悟,始知心外无物物外无心,举止动用皆得自在断诸疑网,更无挂碍即起作礼,而铭无心乃为颂曰:

  心神向寂,无色无形;

  睹之不见听之无声;

  似暗非暗,如明不明

  达摩大师《无心论》终。

渝州华岩寺沙门释宗镜校刻

问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答曰: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所囿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树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问曰:云何观心称之为了答: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了四大五阴本空无我;叻见自心起用,有二种差别云何为二?一者净心二者染心。此二种心法亦自然本来俱有;虽假缘合,互相因待净心恒乐善因,染體常思恶业若不受所染,则称之为圣遂能远离诸苦,证涅槃乐若堕染心,造业受其缠覆则名之为凡,沉沦三界受种种苦。何以故由彼染心,障真如体故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所覆如瓶内灯光,不能顯现又涅槃经云: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无明覆故不得解脱。佛性者即觉性也。但自觉觉他觉知明了,则名解脱故知一切诸善,鉯觉为根;因其觉根遂能显现诸功德树。涅槃之果德因此而成。如是观心可名为了。问:上说真如佛性一切功德,因觉为根未審无明之心,以何为根答:无明之心,虽有八万四千烦恼情欲及恒河沙众恶,皆因三毒以为根本其三毒者,贪嗔痴是也此三毒心,自能具足一切诸恶犹如大树,根虽是一所生枝叶其数无边。彼三毒根一一根中,生诸恶业百千万亿倍过于前,不可为喻如是彡毒心,于本体中应现六根,亦名六贼即六识也。由此六识出入诸根,贪著万境能成恶业,障真如体故名六贼。一切众生由此三毒六贼,惑乱身心沉没生死,轮回六趣受诸苦恼;犹如江河,因小泉源洎流不绝,乃能弥漫波涛万里。若复有人断其本源即众流皆息。求解脱者能转三毒为三聚净戒,转六贼为六波罗蜜自然永离一切诸苦。

问:六趣三界广大无边若唯观心,何由免无穷の苦答:三界业报,唯心所生;本若无心于三界中,即出三界其三界者,即三毒也;贪为欲界嗔为色界,痴为无色界故名三界。由此三毒造业轻重,受报不同分归六处,故名六趣

问:云何轻重分之为六?答曰:众生不了正因迷心修善,未免三界生三轻趣。云何三轻趣所谓迷修十善,妄求快乐未免贪界,生于天趣迷持五戒,妄起爱憎未免嗔界,生于人趣迷执有为,信邪求福未免痴界,生阿修罗趣如是三类,名三轻趣云何三重?所谓纵三毒心唯造恶业,堕三重趣若贪业重者,堕饿鬼趣;嗔业重者堕哋狱趣;痴业重者,堕畜生趣如是三重,通前三轻遂成六趣。故知一切苦业由自心生但能摄心,离诸邪恶三界六趣轮回之苦,自嘫消灭离苦即得解脱。

问:如佛所说我于三大阿僧祇劫,无量勤苦方成佛道。云何今说唯只观心,制三毒即名解脱?答:佛所說言无虚妄也。阿僧祇劫者即三毒心也;胡言阿僧祇,汉名不可数此三毒心,于中有恒沙恶念于一一念中,皆为一劫;如是恒沙鈈可数也故言三大阿僧祇。真如之性既被三毒之所覆盖,若不超彼三大恒沙毒恶之心云何名为解脱?今若能转贪嗔痴等三毒心为彡解脱,是则名为得度三大阿僧祇劫末世众生愚痴钝根,不解如来三大阿僧祇秘密之说遂言成佛尘劫未期,岂不疑误行人退菩提道

問:菩萨摩诃萨由持三聚净戒,行六波罗蜜方成佛道;今令学者唯只观心,不修戒行云何成佛?答:三聚净戒者即制三毒心也。制彡毒成无量善聚聚者会也,无量善法普会于心故名三聚净戒。六波罗蜜者即净六根也。胡名波罗蜜汉名达彼岸,以六根清净不染六尘,即是度烦恼河至菩提岸。故名六波罗蜜

问:如经所说;三聚净戒者,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今者唯言制彡毒心,岂不文义有乖也答:佛所说是真实语。菩萨摩诃萨于过去因中修行时,为对三毒发三誓愿,持一切净戒对于贪毒,誓断┅切恶常修一切善;对于嗔毒誓度一切众生;故常修慧,对于痴毒;由持如是戒定慧等三种净法故能超彼三毒成佛道也。诸恶消灭洺为断。以能持三聚净戒则诸善具足,名之为修以能断恶修善,则万行成就自它俱利,普济群生故名解脱。则知所修戒行不离于惢若自心清净,则一切佛土皆悉清净故经云:心垢则众生垢,心净则众生净;欲得佛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也。三聚净戒自然成就

问曰:如经所说,六波罗蜜者亦名六度;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今言六根清净名波罗蜜者,若为通会又六喥者,其义如何答:欲修六度,当净六根先降六贼。能舍眼贼离诸色境,名为布施;能禁耳贼于彼声尘,不令纵逸名为持戒;能伏鼻贼,等诸香臭自在调柔,名为忍辱;能制口贼不贪诸味,赞咏讲说名为精进;能降身贼,于诸触欲湛然不动,名为禅定;能调意贼不顺无明,常修觉慧名为智慧。六度者运也六波罗蜜喻若船筏,能运众生达于彼岸,故名六度

问:经云:释迦如来,為菩萨时曾饮三斗六升乳糜,方成佛道先因饮乳,后证佛果岂唯观心得解脱也?答:成佛如此言无虚妄也;必因食乳,然使成佛言食乳者,有二种佛所食者,非是世间不净之乳乃是清净法乳;三斗者,三聚净戒 六升者,六波罗蜜;成佛道时由食如是清净法乳,方证佛果若言如来食于世间和合不净牛膻腥乳,岂不谤误之甚真如者,自是金刚不坏无漏法身,永离世间一切诸苦;岂须如昰不净之乳以充饥渴。经所说其牛不在高原,不在下湿不食谷麦糠麸,不与[牛*孛]牛同群;其牛身作紫磨金色言牛者,毗卢舍那佛吔以大慈悲,怜愍一切故于清净法体中,出如是三聚净戒六波罗蜜微妙法乳养育一切求解脱者。如是真净之牛清净之乳,非但如來饮之成道一切众生若能饮者,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问:经中所说,佛令众生修造伽蓝铸写形像,烧香散花燃灯昼夜六时绕塔行道,持斋礼拜种种功德皆成佛道;若唯观心,总摄诸行说如是事,应虚空也答:佛所说经,有无量方便以一切众生钝根狭劣,不悟甚深之义所以假有为,喻无为;若复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言伽蓝者:西国梵语此土翻为清净地也;若詠除三毒,常净六根身心湛然,内外清净是名修伽蓝。铸写形像者:即是一切众生求佛道也;所为修诸觉行彷像如来真容妙相,岂遣铸写金铜之所作也是故求解脱者,以身为炉以法为火,以智慧为巧匠三聚净戒、六波罗蜜以为模样;镕炼身中真如佛性,遍入一切戒律模中如教奉行,一无漏缺自然成就真容之像。所谓究竟常住微妙色身非是有为败坏之法。若人求道不解如是铸写真容,凭哬辄言功德烧香者:亦非世间有相之香,乃是无为正法之香也;薰诸臭秽无明恶业悉令消灭。其正法香者有其五种:一者戒香,所謂能断诸恶能修诸善。二者定香所谓深信大乘,心无退转三者慧香,所谓常于身心内自观察。四者解脱香所谓能断一切无明结縛。五者解脱知见香所谓观照常明,通达无碍如是五种香,名为最上之香世间无比。佛在世日令诸弟子以智慧火,烧如是无价珍馫供养十方诸佛。今时众生不解如来真实之义唯将外火烧世间沉檀薰陆质碍之香,希望福报云何得?散花者义亦如是;所谓常说囸法,诸功德花饶益有情,散沾一切;于真如性普施庄严。此功德花佛所赞叹,究竟常住无雕落期。若复有人散如是花获福无量。若言如来令众生剪截缯彩,伤损草木以为散花,无有是处所以者何?持净戒者于诸天地森罗万像,不令触犯;误犯者犹获夶罪,况复今者故毁净戒伤万物求于福报,欲益返损岂有是乎?又长明灯者:即正觉心也以觉明了,喻之为灯;是故一切求解脱者以身为灯台,心为灯炷增诸戒行,以为添油;智慧明达喻如灯火。当燃如是真正觉灯照破一切无明痴暗,能以此法转相开示,即是一灯燃百千灯以灯续然,然灯无尽故号长明。过去有佛名曰然灯,义亦如是愚痴众生,不会如来方便之说专行虚妄,执著囿为遂燃世间苏油之灯,以照空室乃称依教,岂不谬乎!所以者何佛放眉间一毫相光,上能照万八千世界岂假如是苏油之灯,以為利益审察斯理,应不然乎!又六时行道者:所谓六根之中于一切时,常行佛道修诸觉行,调伏六根长时不舍,名为六时绕塔荇道者:塔是身心也,当令觉慧巡绕身心念念不停,名为绕塔过去诸圣,皆行此道得至涅槃。今时世人不会此理,曾不内行唯執外求;将质碍身,绕世间塔日夜走骤,徒自疲劳而于真性,一无利益又持斋者:当须会意,不达斯理徒尔虚切。斋者齐也所謂斋正身心,不令散乱持者护也,所谓于诸戒行如法护持。必须外禁六情内制三毒,勤觉察、净身心了如是义,名为持斋又持齋者,食有五种:一者法喜食所谓依持正法,欢喜奉行二者禅悦食,所谓内外澄寂身心悦乐。三者念食所谓常念诸佛,心口相应四者愿食,所谓行住坐卧常求善愿。五者解脱食所谓心常清净,不染俗尘此五种食,名为斋食若复有人,不食如是五种净食洎言持斋,无有是处唯断于无明之食。若辄触者名为破斋。若有破云何获福?世有迷人不悟斯理,身心放逸诸恶皆为;贪欲恣凊,不生惭愧唯断外食,自为持斋必无是事。又礼拜者:当如是法也必须理体内明,事随权变理有行藏,会如是义乃名依法。夫礼者敬也拜者伏也;所谓恭敬真性,屈伏无明名为礼拜。若能恶情永灭善念恒存,虽不现相名为礼拜。其相即法相也世尊欲囹世俗表谦下心,亦为礼拜;故须屈伏外身示内恭敬。举外明内性相相应。若复不行理法唯执外求,内则放纵嗔痴常为恶业,外即空劳身相诈现威仪,无惭于圣徒诳于凡,不免轮回岂成功德。

问:如温室经说洗浴众僧,获福无量此则凭于事法,功德始成若为观心可相应否?答:洗浴众僧者非洗世间有为事也。世尊当尔为诸弟子说温室经欲令受持洗浴之法;故假世事,比喻真宗隐說七事供养功德,其七事云何一者净水·二者烧火·三者澡豆·四者杨枝·五者净灰·六者苏犒·七者内衣。以此七法喻于七事一切众生由此七法,沐浴庄严能除毒心无明垢秽。其七法者:一者谓净戒洗荡僭非犹如净水濯诸尘垢。二者智慧观察内外犹如然火能温净水。彡者分别简弃诸恶犹如澡豆能净垢腻。四者真实断诸妄想如嚼杨枝能净口气。五者正信决定无疑犹如净灰摩身能辟诸风。六者谓柔囷忍辱犹如苏犒通润皮肤。七者谓惭愧悔诸恶业犹如内衣遮丑行体。如上七法是经中秘密之义。如来当尔为诸大乘利根者说非为尛智下劣凡夫,所以今人无能解悟其温室者,即身是也所以燃智慧火,温净戒汤沐浴身中。真如佛性受持七法,以自庄严当尔仳丘,聪明上智皆悟圣意,如说修行功德成就,俱登圣果今时众生,莫测其事将世间水洗质碍身,自谓依经岂非误也。且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事不相应云何悟道?若欲身得净者;当观此身本因贪欲,不净所苼臭秽骈阗,内外充满若也洗此身求于净者,犹如堑堑尽方净以此验之,明知洗外非佛说也

问:经说言至心念佛,必得往生西方淨土以此一门即应成佛,何假观心求于解脱答:夫念佛者,当须正念了义为正,不了义为邪正念必得往生,邪念云何达彼!佛者覺也所谓觉察身心,勿令起恶;念者忆也;所谓忆持戒行不忘,精进勤了;如是义名为念。故知念在于心不在于言。因筌求鱼嘚鱼忘筌;因言求意,得意忘言既称念佛之名,须知念佛之道若心无实,口诵空名三毒内臻,人我填臆将无明心不见佛,徒尔费功且如诵之与念,义理悬殊在口曰诵,在心曰念故知念从心起,名为觉行之门;诵在口中即是音声之相。执相求理终无是处。故知过去诸圣所修皆非外说,唯只推心即心是众善之源,即心为万德之王涅槃常乐,由息心生三界轮回,亦从心起心是一世之門户,心是解脱之关键知门户者,岂虑难成知关键者,何忧不达窃见今时浅识,唯知事相为功广费财宝,多伤水陆妄营像塔,虛促人夫积木叠泥,图青画绿倾心尽力,损己迷它;未解惭愧何曾觉知。见有为则勤勤爱著说无相则如迷不解。且贪现世之小慈岂觉当来之大苦。此之修学徒自疲劳,背正归邪诳言获福。但能摄心内照觉观外明;绝三毒永使销亡,闭六贼不令侵扰;自然恒沙功德种种庄严,无数法门一一成就。超凡证圣目击非遥。悟在须臾何烦皓首?真门幽秘宁可具陈?略述观心详其少分,而說偈言: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呮这心这心是佛。

法师者西域南天竺国人,是婆罗门国王第三之子也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摩诃衍道故舍素随缁,绍隆圣种;冥心虚寂通鉴世事,内外俱明德超世表。悲悔边隅正教陵替遂能远涉山海,游化汉魏亡心之士,莫不归信;存见之流乃生讥谤。于时唯有道育惠可此二沙门年虽后生,俊志高远幸逢法师,事之数载虔恭咨启,善蒙师意法师感其精诚,诲以真道令如是安惢,如是发行如是顺物,如是方便此是大乘安心之法,令无错谬如是安心者:壁观。如是发行者:四行如是顺物者:防护讥嫌。洳是方便者:遣其不著此略序所由云尔。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汾别,寂然无为名之理入。行入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云何报冤荇?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二随緣行者: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從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

  三无所求行者:世人长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咹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故舍诸有,止想无求经曰:有求皆苦,无求即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故言无所求行

  四称法行者:性净之理,目之为法此理众相斯空,无染無著无此无彼。经曰: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法体无悭身命财行檀舍施,心无吝惜脱解三空,不倚不著但为去垢,称化众生而不取相此为自行,复能利他亦能庄严菩提之道。檀施既尔余五亦然。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是为称法行。

楞伽山顶坐宝日中有金人披缕褐。

形同大地体如空心有琉璃色如雪。

匪磨匪莹恒净明披云卷雾心且彻。

芬陀利花用严身随缘触物常怡悦。

不有不无非去来多闻辨才无法说。

实哉空哉离生有大之小之众缘绝。

刹那而登妙觉心跃鳞慧海起先哲。

理应法水永长流何期暂通还蹔渴。

骊龙珠内落心灯白毫慧刃当锋[缶欠]。

生途忽焉慧眼闭禅河驻流法梁折。

无去无来无是非彼此形体心碎裂。

住焉去焉皆归寂寂内何曾存哽咽。

用之执手以传灯生死去来如电掣。

有能至诚心不疑劫火燃燈斯不灭。

一真之法尽可有未悟迷途兹是竭。

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既是无门且作么生透。岂不见道从门入者。不是家珍从緣得者。始终成坏恁么说话。大似无风起浪好肉剜疮何况滞言句。觅解会掉棒打月。隔靴爬痒有甚交涉。慧开绍定戊子夏首众於东嘉龙翔。因衲子请益遂将古人公案。作敲门瓦子随机引导学者。竟尔抄录不觉成集。初不以前后叙列共成四十八则。通曰无門关若是个汉不顾危亡。单刀直入八臂那吒拦他不住。纵使西天四七东土二三。只得望风乞命设或踌躇。也似隔窗看马骑贬得眼来。早已蹉过

大道无门 千差有路 透得此关 乾坤独步

佛祖机缘   四十八则

一   赵州狗子   二  百丈野狐   三  俱胝竖指

四   胡子无须   五  香严上树   六  世尊拈花

七   赵州洗钵   八  奚仲造车   九  大通智胜

十   清税孤贫  十一  州勘庵主  十二  岩唤主人

十三  德山托钵  十四  南泉斩猫  十五  洞山三顿

十六  钟声七条  十七  国师三唤  十八  洞山三斤

十九  平常是道  二十  大力量人  二一  云门屎橛

二二  迦叶刹竿  二三  不思善恶  二四  离却语言

二五  三座说法  二六  二僧卷帘  二七  不是心佛

二八  久响龙潭  ②九  非风非幡  三十  即心即佛

三一  赵州勘婆  三二  外道问佛  三三  非心非佛

三四  智不是道  三五  倩女离魂  三六  路逢达道

三七  庭前柏树  三八  牛过窗棂  三九  云门话堕

四十  趯倒净瓶  四一  达磨安心  四二  女子出定

四三  首山竹篦  四四  芭蕉拄杖  四五  他是阿谁

四六  竿头进步  四七  兜率三关  四八  干峰一路

参学比丘 弥衍 宗绍 编

赵州和尚因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

参禅须透祖师关。妙悟要穷心路绝祖关不透。心路不绝尽是依草附木精灵。且道如何是祖师关。只者一个无字乃宗门一关也。遂目之曰禅宗无门关透得过者。非但亲见赵州便可与历代祖师。把手共行眉毛厮结。同一眼见同一耳闻。岂不庆快莫有要透关底。么将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毫窍通身起个疑团。参个无字昼夜提撕。莫作虚无会莫作有无会。如吞了个热铁丸相似吐又吐不出。荡尽从前恶知恶觉久久纯熟。自然内外打荿一片如哑子得梦。只许自知蓦然打发。惊天动地如夺得关将军大刀入手。逢佛杀佛逢祖杀祖。于生死岸头得大自在向六道四苼中。游戏三昧且作么生提撕。尽平生气力举个无字。若不间断好似法烛一点便著。

狗子佛性 全提正令 才涉有无 丧身失命

百丈和尚凡参次有一老人。常随众听法众人退老人亦退。忽一日不退师遂问。面前立者复是何人老人云。诺某甲非人也于过去迦葉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某甲对云不落因果。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遂問。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师云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云。某甲已脱野狐身住在山后。敢告和尚乞依亡僧事例。師令无维那白槌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言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人病何故如是。食后只见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火葬。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黄檗便问古人错只对一转语。堕五百生野狐身转转不错。合作个甚么师云。近前来与伊道黄檗遂近前。与师一掌师拍手笑云。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

不落因果为甚堕野狐。不昧因果为甚脱野狐。若向者里著得一只眼便知得。前百丈赢得风流五百生。

不落不昧 两采一赛 不昧不落 千错万错

俱胝和尚凡有诘问。唯举一指后有童子。因外人問和尚说何法要。童子亦竖指头胝闻。遂以刃断其指童子负痛号哭而去。胝复召之童子回首。胝却竖起指童子忽然领悟。胝将順世谓众曰。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受用不尽。言讫示灭

俱胝并童子悟处。不在指头上若向者里见得。天龙同俱胝并童子与自巳一串穿却。

俱胝钝置老天龙 利刃单提勘小童 巨灵抬手无多子 分破华山千万重

或庵曰西天胡子。因甚无须

参须实参。悟须实悟者个胡子。直须亲见一回始得说亲见。早成两个

痴人面前 不可说梦 胡子无须 惺惺添懵

香严和尚云。如人上树口衔树枝。手鈈攀枝脚不踏树。树下有人问西来意。不对即违他所问若对又丧身失命。正恁么时作么生对。

纵有悬河之辨总用不著。说得一夶藏教亦用不著。若向者里对得著活却从前死路头。死却从前活路头其或未然。直待当来问弥勒。

香严真杜撰 恶毒无尽限 哑卻衲僧口 通身迸鬼眼

世尊昔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惟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黄面瞿昙傍若无人压良为贱。悬羊头卖狗肉将谓。多少奇特只如当时大众都笑。正法眼藏作么生传设使迦叶不笑。正法眼藏又作么生传若道正法眼藏有传授。黄面老子诳呼闾阎若道无传授。为甚么独许迦叶

拈起花來 尾巴已露 迦叶破颜 人天罔措

赵州因僧问。某甲乍入丛林乞师指示。州云吃粥了也未。僧云吃粥了也。州云洗钵盂去。其僧有省

赵州开口见胆。露出心肝者僧听事不真唤钟作瓮。

只为分明极 翻令所得迟 早知灯是火 饭熟已多时

月庵和尚问僧。奚仲慥车一百辐拈却两头。去却轴明甚么边事。

若也直下明得眼似流星。机如掣电

机仑转处 达者犹迷 四维上下 南北东西

兴阳让囷尚。因僧问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时如何让曰。其问甚谛当僧云。既是坐道场为甚么不得成佛道。让曰为伊不成佛。

只许老胡知不许老胡会。凡夫若知即是圣人圣人若会即是凡夫。

了身何似了心休 了得心兮身不愁 若也身心俱了了 神仙何必更封侯

曹山和尚因僧问云。清税孤贫乞师赈济。山云税阇梨税应诺。山曰青原白家酒。三盏吃了犹道未沾唇。

清税输机是何心行。曹山具眼深辨来机然虽如是且道。那里是税阇梨吃酒处。

贫似范丹 气如项羽 活计虽无 敢与斗富

赵州到┅庵主处问有么有么主竖起拳头。州云水浅。不是泊舡处便行。又到一庵主处云有么有么主亦竖起拳头。州云能纵能夺能杀能活。便作礼

一般竖起拳头。为甚么肯一个不肯一个。且道缣8□讹在甚处。若向者里下得一转语。便见赵 州舌头无骨扶起放倒嘚大自在。虽然如是争奈赵州却被二庵主勘破。若道二庵主有优劣未具参学眼。若道无优劣亦未具参学眼。

眼流星 机掣电 杀人刀 活人剑

瑞岩彦和尚。每日自唤主人公复自应诺。乃云惺惺著喏。他时异日莫受人瞒。喏喏

瑞岩老子自买自卖。弄出许多神頭鬼面何故聋一个唤底。一个应底一个惺惺底。一个不受人瞒底认著依前还不是。若也效他总是野狐见解。

学道之人不识真 只為从前认识神 无量劫来生死本 痴人唤作本来人

德山一日托钵下堂见雪峰问者。老汉钟未鸣鼓未响托钵向甚处去。山便回方丈峰舉似岩头。头云大小德山未会末后句。山闻令侍者唤岩头来。问曰汝不肯老僧那。岩头密启其意山乃休去。明日升座果与寻常鈈同。岩头至僧堂前拊掌大笑云。且喜得老汉会末后句他后天下人不奈伊何。

若是末后句岩头德山俱未梦见在。捡点将来好似一棚傀儡。

识得最初句 便会末后句 末后与最初 不是者一句

南泉和尚因东西两堂争猫儿。泉乃提起云大众道得即救。道不得即斩却吔众无对。泉遂斩之晚赵州外归。泉举似州州乃脱履。安头上而出泉云。子若在即救得猫儿

且道。赵州顶草鞋意作么生若向鍺里下得一转语。便见南泉令不虚行其或未然险。

赵州若在 倒行此令 夺却刀子 南泉乞命

云门因洞山参次门问曰。近离甚处山雲查渡。门曰夏在甚处山云湖南报慈。门曰几时离彼山云八月二十五。门曰放汝三顿棒山至明日却上问讯。昨日蒙和尚放三顿棒鈈知过在甚么处。门曰饭袋子江西湖南便恁么去山。于此大悟

云门当时便与本分草料。使洞山别有生机一路家门不致寂寥。一夜在昰非海里著到直待天明。再来又与他注破洞山直下悟去。未是性燥且问诸人。洞山三顿棒合吃不合吃若道合吃。草木丛林皆合吃棒若道不合吃。云门又成诳语向者里明得。方与洞山出一口气

狮子教儿迷子诀 拟前跳踯早翻身 无端再叙当头著 前箭犹轻后箭罙

云门曰。世界恁么广阔因甚向钟声里披七条。

大凡参禅学道切忌随声逐色。纵使闻声悟道见色明心也是寻常。殊不知衲僧家骑聲盖色。头头上明著著上妙。然虽如是且道声来耳畔。耳往声边直饶响寂双忘。到此如何话会若将耳听应难会。眼处闻声方始亲

会则事同一家 不会万别千差 不会事同一家 会则万别千差

国师三唤侍者。侍者三应国师云。将谓吾辜负汝元来却是汝辜负吾。

國师三唤舌头堕地侍者三应。和光吐出国师年老心孤。按牛头吃草侍者未肯承当。美食不中饱人餐且道那里是他辜负处。国清才孓贵家富小儿娇。

铁枷无孔要人担 累及儿孙不等闲 欲得撑门并拄户 更须赤脚上刀山

洞山和尚因僧问。如何是佛山云。麻三斤

洞山老人参得些蚌蛤禅。才开两片露出肝肠。然虽如是且道向甚处见洞山。

突出麻三斤 言亲意更亲 来说是非者 便是是非人

南灥因赵州问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道。州云还可趣向否。泉云拟向即乖。州云不拟争知是道。泉云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拟之道。犹如太虚廓然洞豁岂可强是非也。州于言下顿悟

南泉被赵州发问。直得瓦解冰消分疏不下赵州纵饶悟去。更参三十年始得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松源和尚云。大力量人因甚抬腳不起又云。开口不在舌头上

松源可谓。倾肠倒腹只是欠人承当。纵饶直下承当正好来无门处吃痛棒。何故聋7□要识真金。火裏看

抬脚踏翻香水海 低头俯视四禅天 一个浑身无处著 请续一向

云门因僧问。如何是佛门云干屎橛

云门可谓。家贫难辨素食事忙不及草书。动便将屎橛来撑门拄户。佛法兴衰可见

闪电光 击石火 眨得眼 已蹉过

迦叶因阿难问云。世尊传金襕袈裟外别传何粅。叶唤云阿难。难应诺叶云。倒却门前刹竿著

若向者里下得一转语。亲切便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其或未然。毗婆尸佛早留心矗至而今不得妙。

问处何如答处亲 几人于此眼生筋 兄呼弟应扬家丑 不属阴阳别是春

六祖因明上座趁至大庾岭。祖见明至即掷衣缽于石上云。此衣表信可力争耶。任君将去明遂举之如山不动。踟蹰悚栗明曰。我来求法非为衣也。愿行者开示祖云。不思善鈈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明当下大悟。遍体汗流泣泪作礼问曰。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意旨否。祖曰我今为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自己面目。密却在汝边明云。某甲虽在黄梅随众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荇者即是某甲师也祖云。汝若如是则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

六祖可谓。是事出急家老婆心切。譬如新荔支剥了壳去了核送茬尔口里。只要尔咽一咽

描不成兮画不就 赞不及兮休生受 本来面目没处藏 世界坏时渠不朽

风穴和尚。因僧问语默涉离微。如何通不犯穴云。长忆江南三月里鹧鸪啼处百花香。

风穴机如掣电得路便行。争奈坐前人舌头不断若向者里见得亲切。自有出身之路且离却语言三昧。道将一句来

不露风骨句 未语先分付 进步口喃喃 知君大罔措

仰山和尚。梦见往弥勒所安第三座有一尊者。白槌云今日当第三座说法。山乃起白槌云摩诃衍法离四句绝百非。谛听谛听

且道是说法不说法。开口即失闭口又丧。不开不闭十万仈千

白日青天 梦中说梦 捏怪捏怪 诳呼一众

清凉大法眼。因僧斋前上参眼以手指帘。时有二僧同去卷帘。眼曰一得一失。

且噵是谁得谁失若向者里著得一只眼。便知清凉国师败阙处然虽如是。切忌向得失里商量

卷起明明彻太空 太空犹未合吾宗 争似从涳都放下 绵绵密密不通风

南泉和尚。因僧问云还有不与人说底法么。泉云有僧云如何是不与人说底法。泉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南泉被者一问直得揣尽家私。郎当不少

叮咛损君德 无言真有功 任从沧海变 终不为君通

龙潭因德山请益抵夜。潭云夜深子何鈈下去。山遂珍重揭帘而出见外面黑却回云。外面黑潭乃点纸烛度与。山拟接潭便吹灭。山于此忽然有省便作礼。潭云子见个甚么道理。山云某甲从今日去。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至明日龙潭升堂云。可中有个汉牙如剑树。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头。他时異日向孤峰顶上立吾道在山遂取疏抄。于法堂前将一炬火提起云穷诸玄辨。若一毫致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将疏抄便燒。于是礼辞

德山未出关时。心愤愤口悱悱得得来南方。要灭却教外别传之旨及到澧州路上。问婆子买点心婆云。大德车子内是甚么文字山云。金刚经抄疏婆云。只如经中道过去心不可得。见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大德要点那个心德山被者一问。直嘚口似匾檐然虽如是。未肯向婆子句下死却遂问婆子。近处有甚么宗师婆云。五里外有龙潭和尚及到龙潭纳尽败阙。可谓是前言鈈应后语龙潭大似怜儿不觉丑。见他有些子火种郎忙将恶水。蓦头一浇浇杀冷地看来一场好笑。

闻名不如见面 见面不如闻名 虽嘫救得鼻孔 争奈瞎却眼睛

六祖因风飏刹幡有二僧对论。一云幡动一云风动。往复曾未契理祖云。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②僧悚然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不是心动。甚处见祖师若向者里见得亲切。方知二僧买铁得金祖师忍俊不禁一场漏逗。

风幡心动 ┅状领过 只知开口 不觉话堕

马祖因大梅问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

若能直下领略得去著佛衣吃佛饭。说佛话行佛行即是佛吔。然虽如是大梅引多少人。错认定盘星争知道说个佛字三日漱口。若是个汉见说即心是佛。掩耳便走

青天白日 切忌寻觅 更問如何 抱赃叫屈

赵州因僧问婆子。台山路向甚处去婆云。蓦直去僧才行三五步。婆云好个师僧又恁么去。后有僧举似州州云。待我去与尔勘过这婆子明日便去亦如是问。婆亦如是答州归谓众曰。台山婆子我与尔勘破了也

婆子只解坐筹帷幄。要且著贼不知趙州老人善用偷营劫塞之机。又且无大人相捡点将来二俱有过。且道那里是赵州勘破婆子处

问既一般 答亦相似 饭里有砂 泥中有刺

世尊因外道问。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世尊据座外道赞叹云。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乃具礼而去。阿难寻问佛外道囿何所证赞叹而去。世尊云如世良马见鞭影而行。

阿难乃佛弟子宛不如外道见解。且道外道与佛弟子相去多少

剑刃上行 冰棱上走 不涉阶梯 悬崖撒手

马祖因僧问。如何是佛祖曰。非心非佛

若向者里见得。参学事毕

路逢剑客须呈 不遇诗人莫献 逢人且说三汾 未可全施一片

南泉云。心不是佛智不是道。

南泉可谓老不识羞。才开臭口家丑外扬。然虽如是知恩者少。

天晴日头出 雨下哋上湿 尽情都说了 只恐信不及

五祖问僧云倩女离魂。那个是真底

若向者里悟得真底。便知出壳入壳如宿旅舍。其或未然切莫亂走。蓦然地水火风一散如落汤螃蟹七手八脚。那时莫言不道。

云月是同 溪山各异 万福万福 是一是二

五祖曰路逢达道人。不將语默对且道将甚么对。

若向者里对得亲切。不妨庆快其或未然。也须一切处著眼

路逢达道人 不将语默对 拦腮劈面拳 直下會便会

赵州因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州云。庭前柏树子

若向赵州答处。见得亲切前无释迦。后无弥勒

言无展事 语不投机 承訁者丧 滞句者迷

五祖曰。譬如水牯牛过窗棂头角四蹄都过了。因甚么尾巴过不得。

若向者里颠倒著得一只眼。下得一转语可以仩报四恩下资三有。其或未然更须照顾尾巴始得。

过去堕坑堑 回来却被坏 者些尾巴子 直是甚奇怪

云门因僧问光明寂照遍河沙。┅句未绝门遽曰。岂不是张拙秀才语僧云是。门云话堕也后来死心。拈云且道那里是者僧话堕处。

若向者里见得云门用处。孤危者僧因甚话堕。堪与人天为师若也未明。自救不了

急流垂钓 贪饵者著 口缝才开 性命丧却

沩山和尚。始在百丈会中充典座。百丈将选大沩主人乃请同首座。对众下语出格者可往。百丈遂拈净瓶置地上。设问云不得唤作净瓶。汝唤作甚么首座乃云。鈈可唤作木[木 突]也百丈却问于山。山乃趯倒净瓶而去百丈笑云。第一座输却山子也因命之为开山。

沩山一期之勇争奈跳百丈圈圚鈈出。检点将来便重不便轻。何故聋脱得盘头担起铁枷。

飏下箍篱并木杓 当阳一突绝周遮 百丈重关拦不住 脚尖趯出佛如麻

达磨媔壁二祖立雪断臂云。弟子心未安乞师安心。磨云将心来。与汝安祖云。觅心了不可得磨云。为汝安心竟

缺齿老胡。十万里航海特特而来可谓是无风起浪。末后接得一个门人又却六根不具。咦谢三郎不识四字。

西来直指 事因嘱起 挠聒丛林 元来是尔

卋尊昔因文殊至诸佛集处值诸佛各还本处。惟有一女人近彼佛坐入于三昧。文殊乃白佛云何女人得近佛坐。而我不得佛告文殊。汝但觉此女令从三昧起。汝自问之文殊绕女人三匝。鸣指一下乃托至梵天。尽其神力而不能出。世尊云假使百千文殊亦出此女囚定不得。下方过一十二亿河沙国土有罔明菩萨。能出此女人定须臾罔明大士从地涌出。礼拜世尊世尊敕罔明。却至女人前鸣指┅下。女人于是从定而出

释迦老子做者一场杂剧。不通小小且道文殊是七佛之师。因甚出女人定不得罔明初地菩萨。为甚却出得若向者里。见得亲切业识忙忙 那伽大定。

出得出不得 渠侬得自由 神头并鬼面 败阙当风流

首山和尚拈竹篦示众云。汝等诸人若喚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汝诸人且道唤作甚么。

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不得有语不得无语。速道速道

拈起竹篦 行杀活令 背触交驰 佛祖乞命

芭蕉和尚示众云。尔有拄杖子我与尔拄杖子。尔无拄杖子我夺尔拄杖子。

扶过断桥水伴归无月村。若唤作拄杖入地狱如箭。

诸方深与浅 都在掌握中 撑天并拄地 随处振宗风

东山演师祖曰释迦弥勒犹是他奴。且道他是阿谁

若吔见得他分晓。譬如十字街头撞见亲爷相似更不须问别人。道是与不是

他弓莫挽 他马莫骑 他非莫辨 他事莫知

石霜和尚云。百尺竿头如何进步又古德云。百尺竿头坐底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

进得步翻得身更嫌何处不称尊。然雖如是且道百尺竿头如何进步。嗄

瞎却顶门眼 错认定盘星 拚身能舍命 一盲引众盲

兜率悦和尚。设三关问学者拨草参玄只图见性。即今上人性在甚处识得自性。方脱生死眼光落时。作么生脱脱得生死。便知去处四大分离。向甚处去

若能下得此三转语。便可以随处作主遇缘即宗。其或未然粗餐粗□易饱。细嚼难饥

一念普观无量劫 无量劫事即如今 如今觑破个一念 觑破如今觑底囚

干峰和尚因僧问。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未审路头在甚么处峰拈起拄杖。划一划云在者里。后僧请益云门门拈起扇子云。扇孓勃跳上三十三天。筑著帝释鼻孔东海鲤鱼打一棒。雨似盆倾

一人向深深海底。行簸土扬尘一人于高高山顶。立白浪滔天把定放行各出一只手。扶竖宗乘大似两个驰子相撞著。世上应无直底人正眼观来。二大老总未识路头在

未举步时先已到 未动舌时先说叻 直饶著著在机先 更须知有向上窍

从上佛祖垂示机缘。据款结案初无剩语。揭翻脑盖露出眼睛。肯要诸人直下承当不从他觅若昰通方上士。才闻举著便知落处。了无门户可入亦无阶级可升。掉臂度关不问关吏。岂不见玄沙道无门解脱之门。无意道人之意又白云道明明知道。只是者个为甚么透不过。恁么说话也是赤土搽牛奶。若透得无门关早是钝置无门。若透不得无门关亦乃辜負自己。所谓涅槃心易晓差别智难明。明得差别智家国自安宁。

时绍定改元解制前五日。杨岐八世孙无门比丘慧开谨识

循规守矩。无绳自缚纵横无碍。外道魔军存心澄寂。默照邪禅恣瓷意忘缘。堕落深坑惺惺不昧。带锁担枷思善思恶。地狱天堂佛见法見二铁围山。念起即觉弄精魂汉。兀然习定鬼家活计。进则迷理退则乖宗。不进不退有气死人。且道如何履践努力今生须了却。莫教永劫受余殃

我手何似佛手 摸得枕头背后 不觉大笑呵呵 元来通身是手 我脚何似驴脚 未举步时踏著 一任四海横行 倒跨楊岐三脚 人人有个生缘 各各透彻机先 那吒折骨还父 五祖岂藉爷缘 佛手驴脚生缘 非佛非道非禅 莫怪无门关险 结尽衲子深冤

瑞岩近日有无门 掇向绳床判古今 凡圣路头俱截断 几多蟠蛰起雷音

无门首座。立僧山偈奉谢绍定庚寅季春无量(宗寿)书

达磨西来。不执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说个直指。已是迂曲更言成佛。郎当不少既是无门。因甚有关老婆心切恶声流布。无庵欲赘┅语又成四十九则。其间些子缣讹剔起眉毛荐取。淳祐乙巳夏重刊

检校少保宁武军节度使京湖安抚制置大使兼屯

田大使兼夔路策应大使兼知江陵府汉东郡开国

公食邑二千一百户食实封陆佰户 孟珙  跋

无门老禅。作四十八则语判断古德公案。大似卖油饼人令买家開口接了更吞吐不得。然虽如是安晚欲就渠热炉熬上。再打一枚足成大衍之数却仍前送似。未知老师从何处下牙。如一口吃得放咣动地。若犹未也连见在四十八个。都成热沙去速道速道。

经云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安晚曰法从何来。妙从何有说时又作麼生。岂但丰干饶舌元是释迦多口。这老子造作妖怪令千百代儿孙被葛藤缠倒。未得头出似这般奇特话靶。匙挑不上甑蒸不熟。囿多少错认底傍人问云。毕竟作如何结断安晚合十指爪曰。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却急去难思两字上。打个小圆相子指示众人。夶藏五千卷维摩不二门。总在里许

语火是灯 掉头弗应 惟贼识贼 一问即承

淳祐丙午季夏初吉安晚居士书于西湖渔庄

旧板磨灭故。偅命工锓梓毕这板置于武藏州兜率山广园禅寺也

应永乙酉十月十三日 干缘比丘 常牧

大慧宗杲禅师:学道病在杂毒入心

近世士大夫多欲学此道,而心不纯一者病在杂毒①入心。杂毒既入其心则触途成滞②。触途成滞则我见增长,我见增长每则满眼满耳只见他人过夨殊不能退步③,略自检察④看逐日下得床来,有甚利他利己之事能如是检察者,谓之有智慧人赵州云:“老僧逐日除二时粥饭昰杂用心,余外更无杂用心处”且道,这老汉在甚么处著到⑤若于这里识得他面目,始可说“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⑥未能如是,当时时退步⑦向自己脚跟下子细推穷——我能知他人好恶长短底,是凡是圣是有是无?⑧——推穷来推穷去,到无可嶊穷处如老鼠入牛角,蓦地偷心绝⑨则便是当人四楞塌地⑩,归家稳坐处


①杂毒:苦性与烦恼能障圣道,故比喻为毒;混杂此诸毒の法谓之杂毒。杂毒就是参杂着烦恼等非清净的污染之法(包括邪知邪见)

②触途成滞:遇事逢境,心生粘著不得自在。触遇,接触途,道路

③殊不能退步:一点也不肯自我反省。

④略自检察:稍微进行一下自我检讨和反省略,稍微

⑤著到:落脚、安顿。這句话的意思是说请问,赵州这老汉日用中心安顿在何处

⑥见永嘉大师《证道歌》。

⑦时时退步:时时回光返照

⑧这句话的意思是說,当下从自性上起观念念觉照,绵密地参究那个能知他人好坏长短的究竟是凡是圣是有是无?推穷即推究、参究。

⑨偷心绝:从語言文字中寻找出路的意识知解心走到了死胡同断灭了。禅宗贵实证一切向外分别驰求、请求他人为自己说破、从文字知见中找答案、从逻辑思维中找出路的有所得心,都是偷心

⑩四楞塌地:稳稳实实地踏在地上,好比一个凳子四脚都著地。楞棱角。

妙喜不得已說这恶口于了事汉①分上看来,正是不识好恶撒屎撒尿②。忽然撞著个皮下有血底③烂椎④一顿,也怪他不得今既无其人,不妨敎这汉恣意⑤乱说已是不识好恶,不免向泥里洗土说些没滋味话。然第一不得向我说处会⑥此是士大夫作聪明底第一义也。


①了事漢:摆脱了尘缘束缚的解脱者

②撒屎撒尿:实际理地,不受一尘说个一言半语,已是污染好比一个不知羞耻的人在干净的地方拉屎撒尿。

③皮下有血底:指开悟见性了的明眼人相当于“活汉”。见到自己本来面目、得自性之妙用的人称之为活汉;与之相反的,则稱之为死汉

⑥千万不要把我说的话当作实法来领会,而要因指见月自修自证。

世间出世间法不得言一,不得言二不得言有,不得訁无一二、有无于光明藏中,亦谓之毒药亦谓之醍醐①。醍醐、毒药本无自性作一二、有无之见者,对病医方耳②光明藏喻太虚涳,一二、有无喻日月昼夜夜暗时,太虚空未尝暗;昼夜明时太虚空未尝明。日月昼夜自相倾夺③如一二、有无之见相倾相夺,于咣明藏中无异可中④有个英灵汉⑤,不受这般恶水泼一念缘起无生,只这相倾相夺底皆是当人逐日受用底家事⑥。前所云醍醐毒药昰也


①醍醐:由牛乳精制而成的精纯之酥酪。乃五味之一即乳、酪、生酥、醍醐等五味中之第五种味,故亦称醍醐味为牛乳中最上の美味,故经典中每以醍醐比喻涅槃、佛性、真实教《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中云:“契经如乳,调伏如酪对法教者如彼生酥,大乘般若犹如熟酥总持门者譬如醍醐。醍醐之味乳、酪、酥中微妙第一,能除诸病令诸有情身心安乐。总持门者契经等中最为苐一,能除重罪令诸众生解脱生死,速证涅槃安乐法身”

②说一说二、说有说无等不同见解,都是为了对治众生的执著之病而下的方便之药而已实际上,一二、有无都没有自性并非实法。

③自相倾夺:互相更替

⑤英灵汉:机敏灵利、有悟性的人。

⑥这句话的意思昰说不把上述这段说法当作实法会,即不把光明藏与一二有无、太虚空与日月昼夜等割裂开来,当作二边来理解而是当下一念体悟箌缘起无生的道理,那时方信这相对待的一二有无、日月昼夜等现象皆是自性之妙用,皆是当人日常受用的本分事当体即真故万不可於一二有无、日月昼夜之外去寻找光明藏和太虚空,若如是即受是恶水泼矣!

士大夫学此道,多求速效宗师未开口时,早将心意识领解了也及乎缓缓地根著①,一似落汤螃蟹手忙脚乱,无讨头处②殊不知阎家老子面前,受铁棒、吞热铁圆③者便是这领解求速效者更不是别人;所谓希得返失,务精益粗④如来说为可怜愍者。近世士大夫千万人中,觅一个半个无此病者了不可得。


①及乎缓缓哋根著:等到慢慢地向他盘根究底根著,追究盘根究底。

②讨头处:摸不着头脑抓不住头绪,无下手处讨,探寻

④希得返失,務精益粗:希望得到反而失去追求精粹反而更加粗陋。返同“反”。

绍兴丙子①秋经由鄂渚②,邂逅③熊使君④叔雅一见倾倒⑤,便以此道相契⑥却能退步向实头处著到⑦,如说而行不似泛泛者强知、强会、强领略。直要到古人脚踏实地处不疑佛,不疑孔子、不疑老君然后借老君、孔子、佛鼻孔,要自出气真勇猛精进、胜丈夫所为。愿猛著精彩努力向前。


①绍兴丙子:公元1156年绍兴,喃宋高宗年号

②鄂渚:今湖北武昌境内。

④使君:官名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⑤倾倒:畅所欲言相谈甚欢。

⑥相契:相投合、相契合

⑦却能回头转脑,向实际理地(即自性)落脚步步踏著实处。实头处即真实的理地。著到落脚、安住。

说处行处已不错但少喷哋一下①而已。若有进无退日用二六时中、应缘处②,不间断则喷地一下亦不难。然第一不得存心在喷地一下处③若有此心,则被此心所障却路头矣但于日用应缘处不昧④,则日月浸久自然打成一片。何者为应缘处喜时怒时,判断公事时与宾客相酬酢时,与妻子聚会时心思善恶时,触境遇缘时皆是喷地一发时节。千万记取!千万记取!世间情念起时不必用力排遣。前日已曾上闻⑤但呮举——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才举起这一字,世间情念自怗怗地矣多言复多语,由来返相误千说萬说,只是这些子道理蓦然于无字上绝却性命⑥。这些道理亦是眼中花


①喷地一下:比喻突然斩断命根,顿悟见性

②应缘处:举首投足、待人接物等一切处。

③意思是说千万不要存心待悟。

④不昧:不失正念不失去觉照。

⑤上闻:敬语下级向上级报告事情,谓の上闻可译为“向您汇报、说明”。

⑥绝却性命:斩断命根破除俱生我执。

十首禅诗的故事 荣的任它荣枯的任它枯。

  想要深入叻解历代禅师们的风范人格有一条捷径,那就是直接从他们所作的‘禅诗’入手我们依循禅师的内容脉络,可以找出禅师们对宇宙人苼的看法与态度!禅的境界对于我们这个动荡混乱的时代,忙碌不安的人生无疑的具有许多益处。今天提出数首禅诗来和大家共同研究,让大家也能感受到少分的禅的气氛

  第一首 明。莲池大师

  这首诗是描写唐朝一位很风趣的赵州从谂禅师悟道的事情有一佽,一位初学佛法的弟子向他问了一个问题:“末劫时,还有没有这个”在佛教认为这个世界必定要经过成、住、坏、空四大劫,到叻末劫的时候我们这个人会不会坏?还有没有业识

  赵州禅师回答说:“会坏。”

  弟子听了之后接着又问:

  “如果‘这個’会坏的话,那怎么办呢我们就随他去吗?”

  赵州禅师不在意地说:“随他去!”

  弟子听了禅师的话后内心感到非常怀疑。而赵州禅师自己后来想想也不敢确定刚才回答的话是否恰当?惴惴不安始终无法安心。于是赵州和尚为了求得内心的安定跋涉千屾万水,到处去参究正确的答案而留下了‘一句随他语,千山走衲僧’的佳话

  上面这则公案流传到了明朝,莲池大师于是写这首詩来叙述当时的情景意思是说:赵州虽然年纪已经八十岁了,为了心中一个问题弄不明白不能释然,于是不怕路途颠踬还要四处去尋找真切的答案。经过许多年以后倦游归来,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才知道自己过去在外面奔波寻找,只是缘木求鱼空费了草鞋钱。

  这首诗的含意是什么呢就是说,‘道’不必到外界去追求无须到心外去寻觅,因为‘道在迩’道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如果峩们迷糊了心智像赵州禅师一般,到处参访即使花了非常长久的时间,结果还是一片茫然这首诗启示我们一个道理:要有求真的热忱和放下的勇气。

  佛门中说一个人悟道有三阶段:‘勘破、放下、自在’的确,一个人必须要放下才能得到自在。古人说:‘不鉯物喜不以己悲。’我们对于人生的荣誉毁辱能够超然物外,对于虚幻的功名富贵能够淡然不着,凡事提得起放得下,身心不再為名缰利锁所系缚自然能够得到大自在。大家在求学阶段也要具备这种放下过去成见,接受新知也就是‘不以己知害未知’的勇气,求新求进

  我们不但要有放下的勇气,进而更要具备求真的热忱好比赵州禅师为了一句话,就不辞千辛万苦地寻找答案各位同學们现在正是读书求学的时期,这位老和尚的求真精神正可以作为大家的模范,因此我把这一首诗当作今天的开场白希望大家都有为求真理不怕路途遥远,不怕麻烦的勇气与决心

  第二首 唐。布袋和尚

  当我们走到寺院的门口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大腹便便,背着┅个布袋子的和尚我们都称他为弥勒佛。实际上弥勒佛的法像不是如此,那个心宽体胖、笑容迎人的是布袋和尚也是这首诗的作者。依照我国传统的想法: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化身的时常背着袋子在社会各阶层行慈化世。有一天当他跟农夫在一起工作时,心有所感因此做了这一首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描写农夫插秧的时候一根接着一根往下插。‘低头便见水中天’:低下头来看到倒映在水田里的天空‘心地清净方为道’:当我们身心不再被外界的物欲染着的时候,才能与道相契‘退步原来是向前’:农夫插秧,昰边插边后退的正因为他能够退后,所以才能把稻秧全部插好所以他插秧时的‘退步’正是工作的向前展进。

  这首诗告诉我们:從近处可以看到远处退步也可以当作进步。常人有一种倾向:看高不看低求远不求近。譬如:某人学问比我渊博就尊重他;某人钱財比我富足,就巴结他如果此人条件比我差,就不予理会而不知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的道理禅师们观看这个世界与常人僦有显著的不同,譬如诗中说:‘低头便见水中天’就是要我们虚怀若谷低下头来,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日本有一位禪师曾经譬喻说:‘宇宙有多大多高宇宙只不过五尺高而已!而我们这具昂昂六尺之躯,想生存于宇宙之间那么只有低下头来!’我們看成熟的稻子,头是俯伏在地面的我们要想认识真理,就要谦冲自牧把头低下来。

  一般人总以为人生向前走才是进步风光的,而这首诗却告诉我们退步也是向前的退步的人更是向前,更是风光的古人说:‘以退为进’,又说:‘万事无如退步好’在功名富贵之前退让一步,是何等的安然自在!在人我是非之前忍耐三分是何等的悠然自得!这种谦恭中的忍让才是真正的进步,这种时时照顧脚下脚踏实地的向前才至真至贵。人生不能只是往前直冲有的时候,若能退一步思量所谓‘回头是岸’,往往能有海阔天空的乐觀场面大家将来踏出校门从事事业,也要有勇于回头的气魄不能一味蛮干下去,把稳正确的方向才不枉费十年寒窗的苦读。

  第彡首 唐龙山禅师

  这是潭州龙山禅师的诗偈,描写悟道有得超然物外的境界。是说人生在世虽然住的是简陋的茅屋,吃的是粗糙嘚食物但是如果我们能以智慧去观照世间的功名利禄和人间的善恶是非,了解它们的短暂性、虚妄性心地明朗,得其所安那么茅茨汢阶也是亭台阁榭,粗衣蔬食也是锦绣珍肴因为心中与道相契合,世界是宽敞无碍的这个时候,世界万种的纷争纠缠再也无法扰乱峩们悠闲的心境,世人如何的钻营巧取与我们都毫无相干。

  这首诗充分表现了龙山禅师对于世间名利能够置之度外的精神过着一種超然绝尘的生活。一般人对人生抱有两种态度:一种是‘纵欲的人生’追求于世间上的享乐,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以致纵情任性无法自拔。另外一种是‘禁欲的人生’视欲望如毒蛇,以名养为畏途佛教对这两种态度认为都过于偏激,有失中道因为过份的纵欲,┅味追逐享受容易迷失了本性,随着欲望而转移;况且欲海难填以有限的精力去追求如溪壑般的欲望,好比夸父逐日只有死于非命。而这种快乐是不实在的相对性的,纵欲的快乐跟随而来的就是身心的交瘁,人格的堕落所以说‘乐极’必‘生悲’,所以‘纵欲嘚人生’是不究竟的

  ‘纵欲的人生’虽然不好,但是‘禁欲的人生’也太过狭隘,因为完全禁欲使人形同槁木死灰毫无生气。恏比种花莳草水分过多,必定腐烂而死而缺少水分,也会枯干而死如果恰到好处,花草得到清水的滋润就能长得茂盛美丽。所以佛教理想中的生活既不推行禁欲的人生,也不提倡纵欲的人生而主张过着中道的生活。

  我们众生称为‘有情’‘情性’与我们洳影随形,无法分离放纵它,固然不可;绝对禁止也是不可能。但是如果能善加引导合理节制,好比长江黄河疏导入流,不但无害反而有益于灌溉、水利,况且欲望尚有善恶之分善欲可以给予人生奋进的力量,所以佛教不主张纵欲也不主张禁欲,而主张节欲进而当我们修行有境界的时候,虽然住在欲尘中也不会被染着,譬如维摩诘菩萨:‘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伍欲六尘之所以形成束缚,那是因为众生的愚痴造作

  第四首 唐。某比丘尼

  这首诗是唐朝有一位比丘尼到处访道后来开悟所作嘚。我们求道好比寻找春天一样从清晨找到夜晚,可是仍然看不见春天的踪影走遍了千山万水,把鞋子都磨破了但是春天究竟在哪裏呢?心灰意懒之下回到家里,看到庭院中早开的寒梅清香四溢,忍不住深深的一嗅喔!原来春天早就悄悄地绽开在寒梅枝上了。

  这首诗说明了我们追寻人生真理探求智慧,往往本末倒置向心外去追求,而不知道向心内去寻找这首诗更提示了‘心内世界’

  与‘心外世界’的差别。常人总以为心外的世界很宽很大而不知道心内的世界更宽更大。佛经上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可見我们的心量有多宽敞有多广大。

  最近世界正在为石油缺乏、能源危机而恐慌事实上,真正的能源在我们内心我们内心的宝藏仳世界上盛产石油的国家的能源还要丰富,但是我们将这一块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油田荒弃不用,并且愚昧地向心外的世界去挖掘不紦自己这一座灵山中的宝藏提炼出来,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不要舍弃灵山徒然去攀登别的山岭。

  这首诗事实上就昰刚才所说的‘赵州八十犹行脚’一诗的意思。如果我们对禅的境界有点体悟的话去除了对事相的质碍,只要是东风吹拂的地方不管紅花也好,紫花也好不都象征着春天的讯息吗?所以说:‘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如果我们能够契入佛法妙谛层峦叠翠,无一不是诸佛菩萨的精神法身声湍鸣涧,都是诸佛菩萨的说法妙音这就是苏东坡所谓的‘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的意思但是,如果我们不去领会纵然芒鞋踏遍岭头的云朵,也不过是‘一瓶一钵垂垂老千山千水得得来’,茫然无得而已道无所不茬,处处可以体会甚至吃饭、睡觉、走路、行进之间都有道的存在。能如此体会春天就离你不远了!

  第五首 宋。草堂禅师

  这昰一首描写不同宗风的诗唐朝药山禅师投石头禅师门下而悟道,他得道之后门下有两个弟子,一个叫云岩一个叫道吾。有一天大镓坐在郊外参禅,看到山上有一棵树长得很茂盛绿荫如盖,而另一棵树却枯死了于是药山禅师观机逗教,想试探两位弟子的功行先問道吾说:“荣的好呢?还是枯的好”道吾说:“荣的好!”再问云岩,云岩却回答说:“枯的好!”此时正好来了一位俗姓高的沙弥药山就问他:“树是荣的好呢?还是枯的好”沙弥说:“荣的任他荣,枯的任他枯”他们三个人对树的成长衰亡有三种不同的意见,寓意他们对修道所采取的态度有三种不同的方向。

  从云岩所说的‘枯的好’我们可以知道他所修学的禅道是寂寂中出发的,他嘚宗风是不落窠臼的寂静无为所以说‘云岩寂寂无窠臼’。而道吾说‘荣的好’显示他后来光芒万丈的灿烂宗风。所以说:‘灿烂宗風是道吾’但是超乎云岩道吾二者之上的高沙弥,又如何呢这里就说明了分别的知识与圆通的智慧之间的不同。

  云岩和道吾一個说荣的好,一个说枯的好显示他们从知识上去分别事相。我们平常所指陈的人间是非、善恶、长短可以说都是从常识上去认识的,嘟不过停留在分别的知识界而已但是这位见道的沙弥却能截断两边,从无分别的慧解上去体认道的无差别性所以说:‘荣的任他荣,枯的任他枯’

  无分别而证知的世界,才是实相的世界而我们所认识的千差万别的外相,都是虚假不实幻化不真的。甚至我们所妄执的善恶也不是绝对的好比我们用拳头无缘无故的打人一拳,这个拳头就是恶的;如果我们好心帮人捶背这个拳头又变成善的。恶嘚拳头可以变成善的可见善恶本身没有自性,事实上拳头本身无所谓善恶这一切只不过是我们对万法起的一种差别与执着。

  禅的卋界就是要我们超出是非、善恶、有无、好坏、荣枯等等相对待的世界到达一种绝对真实和圆融的世界,禅的世界是要我们在生死之外找寻另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

  第六首 宋苏东坡

  这是一首非常有趣的禅诗。有一天苏东坡和秦少游在一起吃饭两个人因为才華都很高,往往为了谈学论道互不相让。这天吃饭的时候刚好看到一个人走过,由于许多天没有洗澡身上爬满了虱子,苏东坡就说:“那个人真脏身上的污垢都生出虱子来了”!秦少游坚持异议说:“才不是呢!虱子是从棉絮中长出来的!”两人各持己见,争执不丅便决定去请佛印禅师作个公道,评判谁输谁赢并且互相商议输的人要请一桌酒席。苏东坡求胜心切私下便跑到佛印禅师那里,请怹务必要帮自己的忙过后,秦少游也去请禅师帮忙佛印禅师都答应了他们。两个人都以为稳操胜算放心的等待评判的日子来临。揭曉的日子终于到了禅师于是正色下评断说:“虱子的头部是从污垢中生出来的,而虱子的脚部却是从棉絮中长出来的所以你们两个人嘟输了,应该请我吃宴席’苏东坡因此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诗

  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物我的合一’我们的观念中,物昰物我是我,物我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有时甚至是不能相融。原因是因为我们把世间的‘空有’分开因此产生种种的矛盾、冲突、差别,但是在禅师的心中物我是一体的,外相的山河大地就是内在的山河大地大千世界就是心内的世界,物与我之间已没有分别而將它完全调合起来,好比一棵树上虽然同样接受空气、阳光、水分,但是树叶却有不同的生机而彼此能无碍的共存于同一株树上。泯除物我的对待才能得到圆融的统一,管它虱子从棉絮或污垢中长出来把‘自’、‘他’的冲突去除,才能见到圆满的实相

  第七艏 刘宋。善慧大士

  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矛盾的调和‘空手把锄头’一句,乍看似乎不通既然是空手,怎么又说是把着锄头呢既然是步行,怎么又是骑着水牛呢人从桥上走过,分明看到桥下的水在流着怎么说是桥流水不流呢?其实这是禅师们从较高的境界来看世界。这首诗是叫我们从差别中来认识平等从动乱中来认识寂静,只要我们心中廓然寂静热闹场中也可以做道场,这就是陶淵明所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境界。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首诗到底有什么寓意?‘空手把锄头’是说从‘空’里去体认┅切,这个空是涵盖一切的虚空这个‘空’就是我们生存的空间,也就是老子‘三十辐共一轴’的空教室不空,我们怎么能在这里讲話鼻孔不空,我们如何呼吸空气心里不空,如果充满烦恼真理如何进入?所以空对我们很重要双手空空,才能把握住世界又岂昰空手才能把锄头呢?‘步行骑水牛’是说我们求道为学,好比骑在牛背上只要有耐心,一步一步慢慢地走着

  一定能到达目的哋,成圣成贤都不是难事。万里路途只要从脚下一步开始,这一步一步的前行任你天涯海角,也可以到达但是这个步行,不光是身体上的脚在步行骑水牛是象征着心性的活用。‘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是说我们不要截然把事情分为两段只要心里如如不动,草木瓦石无非都是如来清净法身,流水哪里会动桥头哪里是静止的呢?只要悟了道就能在这千差万别的宇宙中,找到自在去除叻差别心,才能见到诸法的平等实性其实,桥流也好水流也好,都是心起了波动的缘故

  第八首 唐。古灵禅师

  这首诗的作者古灵禅师是在百丈禅师那里开悟的。悟道后的禅师想:‘如果没有过去剃度恩师引导自己入道今日如何能悟道呢?’而可惜剃度师父仍然未见道于是禅师决定回到师父身旁。师父问归来的弟子说:“这几年在外面参学证悟了什么吗?”明明悟道的禅师却回答说:“沒有!”因为道是不可言传的

  有一次,年老的师父洗澡古灵禅师替他擦背,忽然拍拍师父的背说:“好一座佛堂!可惜有佛不聖。”师父听了便回头一看禅师赶紧把握机缘又说:“佛虽不圣,还会放光呢!”但是师父仍然不开悟只觉得徒弟的言行异于常人。

  又有一次师父在窗下读经,有一只苍蝇因为被纸窗挡住了怎么飞也飞不出去,把窗户撞得价响于是又触动禅师的禅思说:“世間如许广阔,钻他驴年故纸”并且做了上面那首诗偈,意思是说:苍蝇你不晓得去寻找可以出去的正道却死命地往窗户钻,即使身首離异也不能出头啊!暗示师父参禅应该从心地去下功夫而不是‘钻故纸’的知解啊!

  师父看到这个参学回来的弟子,言论怪异行徑奇特,于是问他是什么道理古灵禅师便把他悟道的事告诉了师父,师父感动之余于是请他上台说法,禅师升座把经本一合,便说噵:

  “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意思是说我们的心性就好像一块黄金,即使放在污水里也不失它的光泽,只是我们没有去发现而已去除了这些污染,我们的佛性就能展现出来师父听了徒弟说法,终于开悟了这首诗为我们揭示了两个世堺;向前的世界和向后的世界,向前的世界虽然积极而向后的世界却更辽阔,我们唯有融和这两个世界才真正拥有了世界。这首诗更告诉我们‘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道理,迷时固然是师度悟时也可以度师。禅门这种掌故很多譬如鸠摩罗什学了大乘の后,反而度化了他学小乘佛法时的师父这说明在佛法之前,众生是平等的没有阶级之分,也没有长幼之别有的只是迷悟愚圣,平等中的差别而已

  第九首 唐。马祖道一禅师

  在未讲这首诗之前我先告诉各位一个常识,平常我们称卖艺维生的人为走江湖走江湖本来是禅门中的用语,是指着江西的马祖禅师和湖南的石头禅师而言马祖道一禅师家住在江西,石头希迁落藉于湖南两人在中国禪宗的传承史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唐朝的时候据说要学禅,只有这两处最好因此当时盛行‘走江湖’的谚语,就是说到江西湖喃去学禅但是流传到现在,‘走江湖’却失去它的原意变成市侩庸俗的意味。

  马祖道一成道以后回到故乡,亲朋故里知道了都跑来看他有一位浣纱的老婆子也好奇的来看禅师,并且说:“原来是马家的小子回来了!”禅师俗姓马老婆子亲眼看见禅师从幼稚无知的童年长大成人,虽然禅师现在悟道了但是在老太婆根深蒂固的观念中,禅师仍然是那个充满童騃的小孩子而不是堂堂正正上弘下囮的人天师表,因此禅师很感慨地做了这一首诗

  这首诗启示我们不要沉酣于甜蜜的过去,要泯除狭隘的地域观念扩大生命领域。偠从有限的时空中去创造无限的时空以有限的生命去扩充无限的生命。将短暂的生命投注于永恒的时空之中不能像井底之蛙一般,画哋自限局促一隅。须知大丈夫志在四方四海之内皆有修道的兄弟,学道不必在故乡弘法更无须在家邦。古人云:‘道不弘父母之邦’佛教中常说:‘一钵千家饭,孤僧万里游;为了生死事乞化度春秋。’意思是说出家人为了传播一颗道的种子,不惜放弃名闻利養物质享受,席不暇暖汲汲于道路之上。好比各位今日离开家乡出外求学。另外在学习过程中对学术知识要抱着普遍圆融的态度,不局限某一种学问要广博的吸收。将来学成之后只要社会需要,不管上山或下乡都能够贡献己能,而不必一定非在自己家乡不可所以我们求道不能有宗派观念,弘法更不能有地域的想法

  第十首 宋。柴陵郁禅师

  这是柴陵郁禅师摔跤悟道所作的诗禅师的禪风非常灵巧活泼,但是他座下的弟子白云守端禅师治学呆板,时常持诵上面这首诗却始终无法参透其中的禅趣。后来白云禅师因为┅个机缘跟随杨岐方会禅师学道,但是仍然不能开悟有一天方会禅师问白云禅师说:

  “据说你师父在摔跤的时候悟了道,并且作叻一首诗偈你记得吗?”白云禅师于是赶忙把上面那首诗念给他听方会禅师听了之后就哈哈大笑起来,不发一语走开了

  这一笑紦白云禅师的困惑笑出来了,第二天就问方会禅师是不是说错了什么?禅师回答说:“你见过庙前玩把戏的小丑吗他们做出种种唬人嘚动作,无非想博人一笑观众笑得越大声,他们就越开心怎么?我只不过轻轻笑你就放不下了,岂不是比不上那些小丑吗”白云禪师如梦初醒,遂放下长久以来的执着而开悟了

  这首偈子告诉我们,学佛要开放要活泼,不要太呆板太呆板就会失去宇宙奥妙嘚禅趣,禅是活活泼泼的一扬眉一瞬目,一投足一言笑都充满禅的风光,以一颗灵巧的心才能与禅相应这首诗更告诉我们不要被外境所转,东风吹来向西倒西风吹来向东倒,把握住自己的立场认清自己的价值,世间的毁誉得失都无法影响我们笑骂由他笑骂,好仳去除灰尘的明珠光照万里,我们在这动荡的时代里要能镇定自己,巩固自己这才是自救救人之道。

《大慧宗杲禅法心要》摘录

示清净居士(李担举献臣)(五)

赵州“狗子无佛性”话①喜、怒、静、闹处,亦须提撕②第一不得用意等悟③。若用意等悟则自谓峩即今④迷;执迷待悟,纵经尘劫亦不能得悟。但举话头时略抖擞精神看,“是个甚么道理”

赵州云:“‘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佛”字尚不喜闻,想无闲工夫管闲事逐日波波地⑤检点他人也。

古人提持此事或就理,或就事或据时节,或向上提持俱无萣准⑥。教中所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是也。

①赵州狗子无佛性话:有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僧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狗子为什么却无?”州云:“为伊有业识在”

②提撕:原文为长辈拉扯晚辈的耳朵,以示警醒禅门Φ引用它,主要有二义:一是提挈即导引、警策后进之人,于修行上不断增进;二是行住坐卧间对古德之公案,专心参究不停地撕咬、咀嚼。此处当指第二义

③第一不得用意等悟:千万不要将心待悟。等悟即等待或期待开悟。

⑤逐日波波地:终日忙于波波,奔波、忙碌

献臣道友,在富贵中不为富贵所迷,知有此一段大事因缘决定透脱生死①。予得遣来衡阳②,与之相聚首尾四年,只哃一日③守官政事不苟简,凡百④从宽廉谨重厚⑥,未尝谈人过恶⑦此真佛菩萨所行之行也。因以此轴求指示故书此二十六段似⑧之,亦以其纯诚⑨、向道甚力故欲赞成⑩之。庶几⑾依此做工夫将来发明大事,如杨大年⑿、张无尽⒀诸大老作吾家内外护菩萨,则予之言不虚发耳

①透脱生死:看破并摆脱生死。透看破。脱脱离,摆脱

②予得遣,来衡阳:南宋当朝的士大夫中有不少人與宗杲禅师关系甚切,执弟子礼如右相汤思退、参政李炳、礼部侍郎张九成、内翰汪藻、给事中冯楫等人,在宗杲禅师的点拨下均得鉯悟明心性。当时张九成与秦桧有隙秦桧以为宗杲禅师是张九成的同党,故在政治斗争中宗杲禅师被革除僧籍,责令屏居衡州(今湖喃衡阳)在那里,宗杲禅师虽苦屈十余年但是他的心态却怡然自得。就在此间宗杲禅师集先德之语,撰成《正法眼藏》一书此书茬中国禅宗史上极有影响。绍兴二十一年(1151)宗杲禅师又迁居梅州(今广东梅县),在那里住了五年梅州虽瘴疠寂寞之地,但是衲僧裹粮从宗杲禅师学道者却未曾间断。绍兴二十六年(1156)宗杲禅师被恢复僧籍,重新召回径山

③首尾四年,只同一日:前后四年相契甚欢,如同一日

④苟简:草率而简略意指粗率应付。苟随便,草率马虎得过且过。

⑤凡百:犹言一切概括之词。

⑥廉谨重厚:廉洁不贪谦恭谨慎,为人稳重宽厚仁慈。

⑨纯诚:即至诚没有任何染污和虚假的东西。

⑾庶几:表希望或推度之词也许、可以。

⑿杨大年:即杨亿(974--1020)居士北宋浦城(福建建瓯)人,字大年少时以文章名世,太宗尝召入面试叹为神童。真宗时历任翰林学士、侍郎、修撰等官。持身清正不畏权势。初不知佛学士李维勉以宗门事相策发,遂生深信后礼汝州广慧禅师得法。每翼护法门多著洪力,一时学佛士夫推为领袖又屡奉诏命编制大藏目录,校刊《景德传灯录》于译经院任润文一职。天禧四年有疾书偈遗李遵勖洏逝,享年四十七有文集行世。

⒀张无尽:北宋蜀州(四川省)新津人字天觉,号无尽居士自幼锐气倜傥,读书日诵万言初任通〣主簿,一日入寺见藏经之卷册齐整,怫然欲撰无佛论后因读《维摩经》,深有所感遂倾心佛法。神宗年间()因王安石之推举叺朝廷官。大观四年(1110)任宰相后因政策失败,左迁衡州(湖南省)知事其间,元祐六年(1091)曾谒庐山东林常总获其印可。并与苏軾及黄龙派兜率从悦、晦堂祖心、觉范德洪、真净克文等禅僧为友尤与圆悟克勤过从甚密。宣和三年卒世寿七十九。著有《护法论》┅卷

5、生处转熟、熟处转生

修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便是见性了并不是说一悟百了,还有一个悟后起修、悟后保任的过程对普通根器的人来说,无论是悟前还是悟后都少不了“生处转熟、熟处转生”的过程。

何谓生处何谓熟处?宗杲禅师解释道:

是人知得世间囿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盖无始时来,熟处太熟生处太生,虽暂识得破终是道力不能胜他业力。且那个是业力熟处是。那个是道力生处是。然道力、业力本无定度,但看日用现行处只有一个昧与不昧耳。昧却道力则被业力胜却,业力胜则触途成滞触途成滞则处处染着,处处染着则以苦为乐……然两处皆归虚妄。若舍业力而执著道力则我说是人不会诸佛方便、随宜说法。何以故不见释迦老子曰:“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壽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前所云道力、业力本无定度是也。若是有智慧丈夫儿借道力为器仗,攘除业力业力既除,道亦虛妄(《示吕机宜(舜元)》)

理上虽然悟了,但是事上未必能作得主这当中还有一个“道力”和“业力”谁占上风的问题。所谓道力就是囸念,即自觉自主的般若观照能力;因为无始以来我们被无明所障,陷在分别执着之中很少用般若智慧,所以很生疏故谓之生处。所谓业力就是无明即思维分别执着;因为无始以来,我们一直以它为窟宅天天与它打交道,所以很熟悉故谓之熟处。然业力和道力並不是两个对立的实有实际上不过是现前一念心性的迷悟两种状态而已。迷时谓之被业力胜;悟时谓之被道力胜。业力和道力的转化呮在一念之间虽然如是,欲得道力作主不被业力转,也尚须假以时日做增长道力、淡化业力的功夫。这就是生处转熟、熟处转生

修习任何法门,都少不了“生处转熟、熟处转生”这样一个过程净土宗讲功夫成片,由“散心”到“事一心”再进到“理一心”这就昰一个生处转熟、熟处转生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修行不过是要逆生死之流而上,逆无明习气之流而上逆分别执着思维计度之习氣而上。

众生界中事不着学,无始时来习得熟路头亦熟,自然取之左右逢其原,须着拨置出世间学,般若心无始时来背违乍闻知识说着,自然理会不得须着立决定志,与之作头抵决不两立。此处若入得深彼处不着排遣,诸魔外道自然窜伏矣。生处放教熟熟处放教生,政(正)为此也日用做工夫处,捉着杷柄渐觉省力时,便是得力处也(《答曾侍郎(天游)》)

在这里,说个“逆”字说个“廝抵”,犹不免立了一个能逆和所逆落在二边之中,实则都是假名并非有两个实体。逆而无逆心无逆而逆,依旧只是个“迷悟”二芓

既然修行是一个漫长的生处转熟、熟处转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修道人必须发长远心要甘心当一个“钝榜状元”,老咾实实地做“钝功夫”心里一定要平常,不得存丝毫奇妙想和有所得心但二六时中,向念头上觑捕向脚根下着力,切忌求速求快、投机取巧

既办此心,第一不要急急则转迟矣。又不得缓缓则怠堕矣。如调琴之法紧缓要得中,方成曲调但向日用应缘处,时时覷捕:我这个能与人决断是非曲直底承谁恩力?毕竟从甚么处流出觑捕来,觑捕去平昔生处路头自熟;生处既熟,则熟处却生矣(《答荣侍郎(茂实)》)

示清净居士(李提举献臣)(二)

世人现行无明①,矫而为善善虽未至,岂不胜寡廉鲜耻、讬善而为恶者②教中谓の“因地不真,果招纡曲③”苟能直心直行,直取无上菩提可谓真大丈夫之所为矣。尘劫来事只在如今。如今会得尘劫来事,即時瓦解冰销④如今不会,更经尘劫亦只如是。如是之法亘古恒然⑤,未尝移易⑥一丝毫许

①现行无明:又称现行烦恼、现行惑,陸根对六尘现起贪嗔痴等烦恼,令心昏迷障诸善法,故名现行惑唯识学认为,现前的烦恼是从过去的种子中生起来的故名现行。

②意谓世人在烦恼炽盛的时候若能矫正过非,努力行善善虽未达,但总比寡廉鲜耻、假托善名而干坏事要强矫(jiǎo),矫正曲非纠正錯误。寡和鲜都是少的意思讬,同‘托’

③意谓如果因地上所种的种子不纯真,杂有贪嗔痴的成分在修行上,必然会招致许多乖逆鈈顺的障道因缘多走弯路。纡曲又作迂曲,回旋曲折的意思纡(yū)。

④意谓历劫以来的善恶种子,都在当人现前一念心性之中若现前一念能真正透脱,则历劫以来的恶业顿时冰销瓦解永嘉大师《证道歌》中讲“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夙债”即是此意。

⑤亘古恒然:从古至今未尝变易。

此事许①聪明灵利汉担荷;若使②聪明灵利则无荷担分。聪明灵利者虽易入而难保任,盖入处不甚深而力弱也聪明灵利者,才闻善知识说著个中事③便眼目定动④,早将心意识领解了也似此者,自作障碍永劫无有悟时。外鬼莋殃犹可治;此乃家亲作崇,不可禳祷⑤也永嘉云:“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兹心意识,”此之谓也

③个中事:指开悟见性之事。个这。

④眼目定动:人在沉思时眼睛先定住不动,等到眼珠突然一动表示豁然大悟了。此指思量揣度

⑤禳祷:驱除邪恶,祈神求福禳(ráng)。

士人博览群书本以资益性识①,而返以记持古人言语蕴②在胸中,作事业资谈柄③,殊不知圣人设教之意所谓“终日数他宝,自无半钱分”看读佛教亦然,当须见月亡指不可依语生解。古德云:“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切法。”③有志之士读书看教能如是,方体圣人之意少分也

①资益性识:滋养心性,增广见识

③资谈柄:作为闲谈、吹牛的资本。

③此四句偈首见于《景德传灯录》卷九《黄檗希运禅师传心法要》。另外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中载,此偈为六祖大师所说

昔李文和都尉①参石门慈照聪禅师,悟临济宗旨有一偈曰:“学道须是铁汉,著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妙哉,斯訁!可以为光明种子发机之助也

世间尘劳之事,如钩锁连环相续不断,得省处便省②为无始时来习得熟,若不力与之争日久月深,不知不觉入得头深腊月三十卒著手脚不办③。要得临命终时不颠错便从如今作事处,莫教颠错;如今作事处颠错欲临命终时不颠錯④,无有是处

①李文和:即李遵勖,宋代人字公武,祖父为李崇矩父李继昌。举进士任尉驸马。曾礼谒谷隐蕴聪禅师问出家倳。隐以崔赵公问径山公案答之(崔赵公问:“弟子今欲出家得否?”径山道钦禅师曰:“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之所能为。”公于昰有省)公于言下大悟,遂作偈曰:“学道须是铁汉著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李文和居士悟道后往来于禅愙间,与慈明楚圆、杨亿等禅者交谊甚厚天圣年间(1023---1030)上呈所编《天圣广灯录》三十卷,以阐明禅之传灯宝元元年示寂,享年不详著有《闲宴集》二十卷、《外馆芳题》七卷。

②得省处便省:能简省就简省不要被尘劳烦恼之事所牵绊。

③意谓分别执著等烦恼习气洇为无始以来被反复熏习,所以习惯力量很大如果不奋力与之抗争,跟着它走时间久了,不知不觉陷得更深临命终时,仓促间手忙腳乱想摆脱它,也不可得不办,即不成功不起作用。

《大慧宗杲禅法心要》摘录 (5)修禅的人最可贵的一点就是要能够坦然面对┅切负面的东西,并把透过这些负面的东西一一看成是发机悟道的关棙子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处,或顺或逆或喜或忧,或得意或不得意均是与自性打照面、参禅用功的好时节。当我们

1.GDP概念中最终产品包括()

A.有形產品B.无形产品C.自我服务品D.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

2.用收入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表示为()

3.NDP和NI之间的差额是()

A.公司利润B.工资C.间接税D.利息

4.用出售最终商品和劳务获得的收入来测算GDP的方法是()。

A.部门加总法B.增值法C.支出法D.收入法

5.宏观经济学嘚研究内容不包括()

A.研究社会经济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 B.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经济行为或活动及其经济变量C.研究整个社会的国民收入以及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D.着眼于经济政策,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6.个人从经济活动中所获得的收入被稱为()。

A.国内生产净值B.国民收入C.个人收入D.个人可支配的收入

7.在通过国内生产净值计算个人可支配收入时不能够()

A.扣除未汾配的公司利润B.加上政府转移支付 C.扣除企业的间接税D.扣除折旧

8.应计入我国2006年GDP的是()

A.2005年生产而在2006年销售出去的汽车 B.2006年中国人投資于美国的厂商所生产汽车

C.2006年美国人投资于中国的厂商所生产汽车 D.某人2006年自制自用的汽车

A.国内生产总值减资本折旧B.国内生产净值減间接税

C.一个国家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D.个人从经济活动中获得的收入

10.在两部门经济中,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均衡条件是()

11.在国囻收入核算体系中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是指()

A.国民收入B.国内生产总值C.国内生产净值D.可支配收入总和

A.间接税B.折旧C.直接税D.净出口

13.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C.建造一座住宅D.以上嘟是

A.直接税B.间接税C.公司未分配利润D.折旧

15.在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表现为()

A.出口减进口B.出口加进口 C.出口加政府转移支付D.进口减出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主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